计算机信息教育毕业论文

2024-09-23

计算机信息教育毕业论文(共12篇)

计算机信息教育毕业论文 篇1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主要研究“信息技术的核心基础与运用现代计算工具高效求解科学与工程问题的数学理论与方法”[1]。自1998年被教育部列为一个新的数学类专业以来, 信息与计算科学这一专业的设置不仅较好地适应了新世纪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全球经济发展格局下的数学人才培养与专业发展, 而且也给数学学科专业的招生带来了正面影响[2], 目前全国已有超过500所高校开设了该专业[3]。但是, 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 社会认可度不高, 加之开办这一专业的诸多院校对信息与计算科学的专业内涵、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等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和固定模式, 导致毕业生就业目标相对模糊, 而如今又恰逢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更加不容乐观。如何有效提升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已成为各高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负责人与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所积极思考的问题。

我校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于2001年开始招生, 每届二个班, 迄今为止已有五届十个班共348名毕业生。其中2005届74人, 2006届70人, 2007届75人, 2008届6 7人, 2009届62人, 毕业生数量相对较为稳定。在院系领导高度重视之下, 经过8年多的建设与发展,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无论是规模还是办学水平都有了明显的进步。笔者作为学院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辅导员, 在整理统计2005~2008届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的签约就业率以及就业岗位分布 (因2009届毕业生相关就业数据统计尚未截止, 故未进行统计) 的基础上, 从学校、学院的实际以及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特点出发, 结合两年的就业指导工作经验, 浅议了提升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相应举措, 以期为今后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提供参考。

1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历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1.1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历届毕业生签约就业率分析

整理汇总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历届毕业生的就业数据[4], 统计签约就业率如图1所示:其中斜线阴影部分为毕业生的签约 (含录取研究生) 就业率, 实心部分为研究生录取率。

从图1中可以看出, 从2005年到2008年,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的签约就业率虽然始终保持在90%以上, 但逐年略有下降 (其中2005至2007三届毕业生的签约就业率均略高于当年学校各专业的平均签约就业率, 而2008届毕业生的签约就业率则首次低于学校各专业的平均水平)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研究生录取率 (升学率) 则逐年上升, 其中大部分考研毕业生选择攻读管理、金融、计算机等学科专业而非数学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面对日趋严重的就业压力, 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将考研当作缓解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

1.2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历届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统计

整理汇总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历届毕业生的就业方案, 统计毕业生就业岗位的行业分布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 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主要集中在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计算机软件行业, 另有少数毕业生在贸易、电子通信、机械制造、金融、教育等领域从业, 还有少量毕业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但就业学生专业不对口的状况也比较明显, 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从事与自己专业没有密切联系的工作。从另一角度来看, 这说明随着就业压力的日益增大, 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能否找到合适岗位的重要因素。这也为我们的毕业生敲响了警钟, 要想在未来的就业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除了学好本专业的知识之外, 还必须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2“强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有侧重、创特色”, 着力构建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长效机制

早在2003年, 教育部数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办学现状与专业建设相关问题进行调研之后, 就明确提出了:“强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有侧重、创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笔者认为:这一理念需要紧密联系院校实际才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贯彻和深化, 从而有效助推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2.1 强基础

数学是信息科学走向成熟与辉煌基础, 正因为是数学做基础, 信息技术的发展才能够如虎添翼。因此, 强基础就是指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的数学基础不能削弱。一方面, 这是本专业区别于计算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的主要特征, 另一方面, 这也是本专业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主要“卖点”之一。就我校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培养计划而言, 为低年级学生设置了几乎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完全相同的《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数学基础课程。这样的课程设置毫无疑问可以确保给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但是笔者常常听到低年级学生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在抱怨本专业所学课程过于枯燥, 整天反复于冗长的数学公式与乏味的定理证明。长此以往, 一些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丧失, 进而影响到学院的学风建设和学生的专业思想稳定。虽然进入高年级后, 《数学建模》、《C++程序设计》、《软件工程》以及《数据结构与算法》等实用型课程逐渐开设, 但从时间上来讲似乎晚了一些。许多学生就是在大一大二期间不愿反复学习枯燥的数学基础课程而萌生转专业甚至弃学的思想。因此, 笔者建议,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竟不是纯理论的数学专业, 在确保为低年级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的同时, 有必要早一些让他们接触信息技术领域的一些应用型知识, 哪怕只是了解, 这样做既有利于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 同时也能够早日激发学生的就业与择业意识。

2.2 宽口径

宽口径强调的是专业的教育内容不能过度的专门化, 这与当前“通才教育”[5]的办学理念是相符合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 能运用所学知识和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6]。可见,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从根本上决定了其毕业生在就业时“宜零售, 不宜批发”, 图2的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以及近年来部分毕业生考取应用数学、金融、管理、计算机、通信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硕士研究生也恰恰印证了这一点。既然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就业面宽, 弹性大,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为学生开拓更为广阔的就业渠道。

2.3 重实践

重实践, 这是因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身的实践性极强。在学科发展、专业建设以及教学环节当中都应当紧密联系信息技术与计算技术的实际, 特别是学科最新发展与高新技术的实际, 加强学生的数学建模、数学软件应用、计算机编程等实践能力的培养[7]。目前, 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仍然比较薄弱,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尚未建立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供学生完成课程实践以及毕业设计环节, 如只有一部分毕业生在最后一个学期分散到一些企业去实习,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实践活动的质量。笔者认为:当前如“雨后春笋”般呈现的各种IT技能培训班, 能在几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里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从而实现顺利就业, 靠的就是强化的实践, 这很值得高校的思考与借鉴。虽然说“理想化”的与企业合作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模式因为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而难以开展, 但稳定的实践基地还是必需的, 这无疑会大大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2.4 有侧重

有侧重主要是强调在信息与计算科学的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应避免“万金油”或者“面面俱到”的形式, 应根据实际情况侧重于某一或某几个方向来培养学生。我校是一所以工为主, 工、理、管、法、文、经、医 (药) 、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相对于经济、管理等学科, 我校的工科专业优势比较明显。因此, 我们完全可以借助强化工程背景教育使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更好地树立起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 通过掌握一定的理论与实际应用“接口”的知识, 使其理学专业优势能够在工程意识的指导和促进下得以充分发挥。图2所示很明显:目前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分布在工科计算机软件等行业, 笔者认为, 今后这一方向的“侧重”仍需进一步加强。

2.5 创特色

创特色是指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行业需求和院校特色, 在开办专业的过程中办出特色。为此, 学校在学生的培养计划中应该充分体现计量特色, 使得专业与行业能有机地融合, 使得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不仅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 同时具有牢固的质量观念、明确的标准意识和较强的计量能力, 应该比其它院校该专业的毕业生对计量、标准、质量方面的问题更敏感、理解更准确, 对标准先进、计量精确、质量可靠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和更自觉的实践。

3 结语

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 已逐步迈入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在生产、科研教育、医疗保健、企业和政府管理以及家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一个人是否具备良好的信息收集、分析与处理、计算机应用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的社会竞争力。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为数学这门古老的学科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 也担负着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能够迅速地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 如何更加科学地定位这一年轻的专业, 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有效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是一项值得长期研究的课题, 需要专业教师和就业指导人员共同探索、不断实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办学现状与专业建设相关问题的调查报告[J].大学数学, 2003, 19 (1) :1~5.

[2]苏丽卿, 黄民海.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认识与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8, 10 (6) :107~109.

[3]周晓晶, 于晓秋, 张宏礼.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实践环节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1) :242~243.

[4]中国计量学院志 (1996~2007) [Z].2008, 474~475.

[5]瓜荔荔.浅析高校实施通才教育的必要性[J].现代经济信息 (学术版) , 2008 (4) :210~211.

[6]中国计量学院教务处.2006版本科专业培养计划[G].2006.

[7]成国庆, 柳炳祥, 彭永康, 等.“工与理结合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 2008 (30) :357~359.

计算机信息教育毕业论文 篇2

一、参考选题

1、学校综合管理系统

2、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3、机关办公室自动化

4、物资的购、销、存管理

5、电子商务管理系统

6、库存与成本核算管理

7、人事综合管理状与策略

8、交通管理系统

9、高校学生管理系统

10、计算机网络应用软件

11、基于C/S或B/S的事件查询系统

12、计算机网络的设计与制作

13、计算机动态网页的制作

14、高校教学与课表制作管理

15、城市居民户籍管理

16、商品销售与市场预测管理

17、电信业务管理

18、计量标准化管理

19、数字图书管理

20、生产过程管理

21、企业产品质量管理系统

22、企业安全生产网络管理系统

23、信息开发工具的设计与研究

24、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25、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管理系统

26、人才交流管理系统

27、高校学籍管理系统

28、物资供应管理系统

29、订货管理系统

30、交互式网页

二、毕业论文撰写结构要求

1、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

2、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中文摘要约100—200字;

3、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

4、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

5、正文:

专科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3000字以上。

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

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

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

6、谢辞:简述自己通过做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7、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内容来自dedecms8、注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

9、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

三、毕业论文撰写格式要求

1、毕业论文一律打印,采取A4纸张,页边距一律采取:上、下2.5cm,左3cm,右

1.5cm,行间距取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25);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封面采用电大统一规定的封面。

2、字体要求

论文所用字体要求为宋体。

3、字号

第一层次题序和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第二层次题序和标题用四号黑体字;第三层次及以下题序和标题与第二层次同;正文用小四号宋体。

4、页眉及页码

毕业论文各页均加页眉,采用宋体五号宋体居中,打印“泾县广播电视大学XXXX届专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页码从正文开始在页脚按阿拉伯数字(宋体小五号)连续编排,居中书写。

5、摘要及关键词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共占一页):“摘要”二字采用三号字黑体、居中书写,“摘”与“要”之间空两格,内容采用小四号宋体。“关键词”三字采用小四号字黑体,顶格书写,一般为3—5个。

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字体为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6、目录

“目录”二字采用三号字黑体、居中书写,“目”与“录”之间空两格,第一级层次采用小三号宋体字,其他级层次题目采用四号宋体字。

7、正文

正文的全部标题层次应整齐清晰,相同的层次应采用统一的字体表示。第一级为“一”、“二”、“三”、等,第二级为“1.1”、“1.2”、“1.3”等,第三级为“1.1.1”、“1.1.2”等,8、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要另起一页,一律放在正文后,在文中要有引用标注,如××× [1]。

9、外文资料及译文

外文资料可用A4纸复印,如果打印,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译文采用小四号宋体打印,格式参照毕业论文文本格式要求。

10、图、表、公式

图:a.要精选、简明,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

b.图中术语、符号、单位等应同文字表述一致。

c.图序及图名居中置于图的下方,用五号字宋体。

表:a.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

b.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

c.表序、表名和表内内容采用五号宋体字。

公式:a.编号用括号括起写在右边行末,其间不加虚线。

b.公式中的英文字母和数字可以采用默认的字体和字号。

图、表与正文之间要有一行的间距,公式与正文之间不需空行;文中的图、表、附注、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编号。如:图2-5,表3-2,公式(5-1)(“公式”两个字不要写上)等。若图或表中有附注,采用英文小写字母顺序编号。

11、标点符号

注意中英文标点符号的区别,不能混用。

四、毕业论文装订存档要求 copyright dedecms

毕业论文按以下顺序侧面用订书机装订:

封面→目录→写作提纲→中文摘要→关键词→正文→谢辞→参考文献→注释

copyright dedecms

五、时间要求

论文选题上交截止时间: 9月30日(将论文题目发至***)

论文初稿完成上交时间: 11月10日(打印一份交电大,电子稿发给指导老师)论文定稿完成上交时间: 12月5日(打印一式三份交电大,电子稿发电大邮箱)

六、特别提醒:

1、学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论文的各项要求,否则论文将不会通过。

2、每一位学员将配一名具备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资质(由省电大考核认定)的指导教师,指导学员完成毕业论文,每一指导教师最多只能同时指导10名学员的毕业论文。

计算机信息教育毕业论文 篇3

关键词:信息安全;计算机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9-0000-02

一、计算机教学中信息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明显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学习方式。一方面,互联网是一个大的信息库,为人们提供诸多信息便利,但另一方面,互联网络中的信息良莠不齐,也充斥着很多不安全因素,如:个人信息的泄露、黑客的攻击及计算机病毒等。基于这个角度,对于非机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及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普及甚至比word、excel等办公软件的应用更重要,可是很多在校学生甚至还缺乏起码的安全认识。因此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融入信息安全知识非常必要,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可以提高学生们自我保护的能力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力。

二、信息安全教学的主要内容

具体而言,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与安全技术,而实用技术则是指上述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比如账户安全、系统还原、安全中心、PGP加密、恶意软件的防范、常见网络诈骗的防范等等;对于非计算机专业来说,基本知识部分只需讲清楚基本概念及工作原理即可,不要涉及太深入的专业知识。这一部分是信息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培养学生识别信息安全威胁、规避信息安全风险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基本的信息安全防护能力。第二,法律层面,互联网络同样要遵循相应的法律法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适当的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介绍,可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加强其网络行为的自律性,并学会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第三,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强制性的法律条文以及相关的技术手段都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与滞后性,所以要加强网络伦理道德教育,从道德层面加以约束。当然,现行的中职教材中上述内容介绍的很少,而这些确实是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及工作中不可缺失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因此老师要结合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增补。

三、常用的计算机安全软件

目前为止,常用的计算机安全软件有以下几种:第一,金山密保,这是一款启动很快的防护软件,安装后可以自动添加,在启动过程中不显示扫描程序,无延迟,支持手动与拖动添加功能;软件中包括安全桌面功能、木马速杀功能等,能够将常见木马及时清除;可以设置查杀时间频率,有隔离区功能。第二,江民密保,这是一款收费软件,提供网游、聊天、网银以及股票证券四个类别的保护;支持手动添加、自动识别;具有密码保存以及密码安全输入功能;自定义规则,指定监控或者扫描的模块;支持黑白名单,不过该软件需要收费。第三,360保险箱,该软件有较好的易用性,支持较多的保护工具,提供向导添加模式以及安装桌面选项,保护对象的修改或者添加比较方便;可以通过正在保护、保护历史功能查看软件的保护效果;提供云查杀引擎,对安全级别进行调整;包括硬盘还原保护器还原软件;如果提交的游戏无法识别,会默认添加360手机支付;第四,巨盾,一款多功能的防盗号软件,其功能包括五大项,即体检、查杀、密保、监控以及安全桌面等;默认密码保护功有几款网页游戏,可以手动添加;对保护对象设定单独保护策略,不支持自动添加;具备密保卡功能,选项中还包括文件粉碎、进程管理、文件修复以及一键清理等功能。第五,超级巡警保险箱,一款绿色软件,自动搜索功能将需要保护的软件添加进去,支持拖动添加,简洁的软件界面,对防护级别、交互模式可以设定,支持黑、白名单。

四、计算机教学中融入信息安全教育的措施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预先设定好的、在實际教学活动中要求达到的标准,可以说选择教学行为与教学内容均要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可以参照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实践以及情感三个领域。计算机信息安全教育活动中,老师可以按照实际的课程特点以及非计算机专业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来设计教学目标,在相关课程中融合信息安全教育。学生通过信息安全课程的学习,可以在认知领域了解、理解、掌握更多的信息安全方面的知识;而在实践方面,则可以熟练的应用一些安全防范措施或者保护工具等;在情感领域则树立起较强的信息安全意识,遵守信息技术的使用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信息安全习惯,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将信息安全教育融入教学内容

完成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即是课堂教学内容,老师正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完成教学活动。对于信息安全来说,其包括两个层面,即技术知识以及道德法规。上文中也提到,信息安全技术涉及到非常广泛的知识面,而要求学生掌握所有的知识也是不现实的,因此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与所讲授的计算机课程内容相结合,将信息安全知识、信息安全防范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有机的融入其中。比如在讲解操作系统的相关内容时,可以介绍系统漏洞、计算机病毒等基础知识,然后介绍如何下载、安装补丁程序,如何使用防毒软件与杀毒软件;在学习数据库时则将数据的备份与加密等知识点穿插在内;可以在网络课程中插入安全口令的设置方法、如何防止垃圾邮件、防火墙的基础知识与安装应用方法等,利用这些安全防范措施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此外,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中职学生来说,还要注意对信息安全知识的优化处理,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要注意与计算机课程的衔接性,保证二者联系紧密,实现信息安全知识与计算机教学的无缝对接,提高教学内容的完整性;第二,教学内容的时效性与实效性,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益,相应计算机技术的学习也要与时俱进,而教材是几年才换一次,因此老师要选择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最新类型安全事件,结合实用性强的信息安全知识开展教学活动。比如介绍最新公布的病毒特征,讲解这些病毒的防范措施及查杀方法等,使学生可以感受到信息安全知识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第三,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以及接受能力等因素,对学生已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实际的接受能力有全面的了解,再以此为基础选择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第四,计算机信息安全课程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比如教学设备以及机房实验设备等,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

(三)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选择合理、适用的教学方法才可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提升教学质量,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将信息安全教育内容融入到计算机教学中去,可以利用引导式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创设信息安全相关知识的问题情境,拓展学生的思路,引导其积极探索,深入研究。例如在讲解文字处理软件时,讲解文件的保存方法,就可以创设如下问题情境:假如所保存的文件带有一定的机密性,那么如何才能保证只有作者本人、相关授权用户才能打开文件呢?学生立刻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知识点,所以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此时再引入利用密码保护的方法,学生很容易就能接受,甚至会举一反三,提出“如何为文件夹加密”的问题。还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将信息安全的相关知识以任务的形式向学生提出来,让学生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在讲解信息安全知识时要与课程计划相结合,主要的目标重心仍是顺利完成教学计划,不可主次不分;在课时安排方面,则要根据教学需要灵活掌握,以原教学内容课时为基础,将信息安全教育的内容穿插其中。也可以分层次教学,或开设选修课程,对于有兴趣或有知识需求的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

(四)法律道德教育

在计算机信息安全教育课程中,相关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等往往都是被忽略的内容,很多人都存在信息安全单纯属于技术层面的错误认识。其实这种认识带有强烈的片面性,信息安全最大的威胁因素就是人的行为,人们缺乏对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认识,网络道德行为存在严重缺失。现在我國已经制订了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在要信息安全课程中融入这些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信息犯罪需要承担的责任,做到自觉守法。此外,信息安全课程中还要融入法律的道德教育,构建一道有效的法律道德屏障。

总之,信息安全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目前处于迅速发展阶段,但它又是实用性很强的知识,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信息安全内容的与时俱进、融会贯通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于国华,于佳.计算机类专业信息安全教学研究[J].科技信息,2011,5

[2]王乐平.融信息安全教育于中职计算机教学中[J].职业教育苗研究,2009,5

[3]杨建强,李学锋.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探讨[J].襄樊学院学报,2012,9

[4]刘飞.对高校信息安全教育之思考[J].群文天地,2012,3

计算机信息教育毕业论文 篇4

1就业方向分析:

从上表中, 我们不难看出, 对于信息与计算专业的学生而言, 就业方向主要分为这么几个大类: (1) 公务员、教师:由于公务员与教师都要进行较严格的初试、复试和面试, 能够成功获得就业的学生除了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 还要具备好的口才和心理素质, 所以从数据中我们明显的可以看出能够成为公务员或教师的学生只占少数。 (2) IT行业:大部分学生的共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以信息科学和信息处理与工程计算为背景, 由信息科学、计算科学、运筹学与控制科学等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个数学学科专业目。由于当前的就业环境下, 纯数学专业的学生就业途径有限, 因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中学习到的计算机编程技术与数据库技术便可以成为主要的就业手段。在教学体系的设计中, 我们开设了数据结构基础、离散数学、计算机网络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课程, 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掌握了较系统的计算机方面的知识, 另外由于该专业又学习了如: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等数学基础知识, 因此学生在算法分析、设计与实现能力上又比单纯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更胜一筹, IT方面自然而然成为了主要的就业方向。 (3) 考研:由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队数学理论、编程水平都较强, 也可以考研, 进一步的提高学术水平, 从而拓宽就业途径。

2薪资情况分析:

我们对2010级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的工作地点和薪资情况进行了统计, 统计

结果如下:

可以从上表中看出,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就业地点主要分布在深圳、上海和长沙三个地方。工作方向占81%的为IT类工程师, 薪资根据所在城市的不同有所不同。深圳、上海属于高收入、高消费地区, 薪资为4000~5000, 对于刚毕业的学生, 这个薪资水平是较高的。对于长沙, 一般消费能力的城市, 薪资水平为3000~4000也是较好的收入。另外有15%左右的学生从事教师行业, 这也是一个较好的就业方向, 工作较稳定, 收入也较高。

专业是进入一个行业最好的敲门砖。同样, 一个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这个专业在课程设置、师资配置、实践教学等方方面面的综合水平。通过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就业情况的分析, 我们有必要对专业的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 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 完善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设置应该更着重于实用性, 应更能体现在学生今后的就业和工作中。好的课程体系能使学生对该专业的知识掌握的更系统化, 从而提高就业质量。 (2) 鼓励学生进行参加职业资格考试。职业资格证即职业资格证书, 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如:信息分析师、网络编辑师、计算机工程师、教师资格证等等, 在大三阶段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考试, 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就业门槛, 获得更好的就业途径。 (3) 将学生实践与教师课题相结合。每年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师都从事大量的科研课题, 把学生的实践课程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紧密结合, 大力开发以科研课题为依托的具有设计性与创新性的实验项目,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另外, 学生做毕业论文时也可以参加或部分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 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在就业时能得心应手。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一个交叉性明显的新兴跨学科专业。通过对该专业毕业学生就业情况的跟踪调查分析, 我们能够更清晰的发现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而进行相应的优化, 来提高专业的就业竞争力。

摘要:湖南农业大学从2002年开始设立信息与计算专业, 作为学校的一个较新的专业, 有必要对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本文针对该专业2010级毕业生的就业数据进行各种分析, 总结规律, 从而对该专业今后的毕业生就业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就业数据,分析

参考文献

[1]冯建中,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究[J], 长江大学学报, 2013 (1) :101-102.

计算机信息管理毕业生专业简历 篇5

语言能力:(本文来源于大学生个人简历网请注明)

外语: 英语 良好 粤语水平: 良好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 精通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能进行Oracle数据库管理与维护,java编程;

擅长乒乓球、羽毛球等球类

个人自传

计算机信息教育毕业论文 篇6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大学计算机教学 及时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每一种改革都是要根据现有情况和目标情况做出的,教育改革也是如此。在面对教育信息化大红潮时,认真分析现状,确立发展目标,寻找解决和改进办法,是当前教育面对的现实问题。

1教育信息化及教育现状

1.1教育信息化

现在是互联网普及的时代,随着这种时代变迁,人们对信息技术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关注。“社会信息化”这个词对大家来说已经不再陌生。而联系到教育领域里,教育方面的一系列变革和变动,也使“教育信息化”这一名词越来越为大家所知。

教育信息化是指“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各类教育资源的充分有效整合以及在教育领域实现信息社会所特有的组织、管理方式的系列过程”。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多媒体技术教育和网络信息技术等的应用,促进了教育实现更加全面的改革,也更加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宏观趋势。

1.2教育现状简述

传统教育理念认为,教学的主体是教师,而这与新型师生关系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在新型教育理念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动者和运作者,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是指导和辅助的作用。大部分师生对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不认同的和不适应的,有的是排斥的。传统教学理念对理念转换的影响是很深刻的,阻礙了教师角色转换的进行。

除此之外还存在其他一些问题。在提倡教学信息化的情况下,一部分老教师和传统观念较强的教师,不会使用多媒体或是认为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不会对教学效果产生有效的正面影响。而也有一部分教师,即使使用了新技术进行教学,融入了多媒体教学方法,相对来讲,教学氛围还是没有达到理想效果。

所以,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完成以及教师角色的转换,首先要引导教师的思想,让他们在内心里接受、承认和愿意使用教学新观念、新技术。

2及时教学

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产生出又一种新教学方式:及时教学模式。

2.1及时教学简介

及时教学模式可以辅助教学,通过网络平台给学生提供下载预习资料,以完成预习作业,帮助教师检测学生对原理和知识的掌握,及时反馈信息,同时帮助学生建立对自己学习方法和效果的认知。这种教学方式所形成的师生关系是双向的,而非传统教学的单向模式。

及时教学模式的特点在于它把课内和课外很好的整合在了一起。在预习阶段中,“基于网络的学习任务”不是课堂内完成的,而是在课前和课后完成的,是通过信息技术和网络在课外完成的。

2.2及时教学实施

“基于网络的学习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首先,教师先将预习材料发布到网络平台上,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完成对材料的了解,并反馈预习结果;然后,学生将反馈材料发回平台后,教师可以对材料进行分析、总结,根据分析结果及时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比重进行调整,这样教学就会有针对性,教学效果也会大大提高;最后,在接受课堂教学内容后,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对难题进行探究。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进行的教学进度以及引导学生思考的方法等,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响、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在网络平台上的预习情况等都和教师所得到反馈材料的详尽程度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3及时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3.1对学习者基础情况的分析

在教学开始时,首先要进行的环节就是要了解学习者的准备状态,无论是知识储备还是学习意愿,都是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的。在相关调查资料中发现,现在80%左右的学生对计算机这门课程的掌握是处在中上水平的。稍微容易些的知识是较容易掌握的,对于难度大些的知识,有些学生可能会出现问题。

3.2分析教学标准

教学中要培养的素质可分为以下三方面:

(1)知识的掌握

这类教学目标较为明晰,考核方式也是比较明白和成熟的。对原理、概念的掌握,对具体题目的解答,以及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2)方法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

通过在网络平台上的预习和复习,学生可以了解到预习和复习可大大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及时反馈信息,学生可以对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对方法的应用都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在互动过程中,这种学习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构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学生更为主动的探索知识和挖掘自身潜能。

(3)态度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塑造

通过这种网络平台学习的模式,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预习、复习和课内学习有效结合起来。它能够增强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程序开发的热情,增加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使学生对学习、研究的情感态度更加积极向上。

4总结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教育改革所面临的挑战将会越来越大,教育信息化的实施是教育事业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一步。目前,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关系的转换、教育方法模式的创新是很重要的。及时教学模式为教育界又打开了一扇大门,当然也需要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朱军委.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课堂教学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2] 于苗.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师信息素质研究[D].湖北:长江大学,2013.

[3] 魏丽丽.JITT教学模式及其网络支持系统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1.

[4] 盛明慧.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探究式教学模式研[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1.

计算机信息教育毕业论文 篇7

云是云计算基础平台, 它从资源角度来认识云计算, 其主要特点包括资源的虚拟化, 资源的多样性, 资源的可扩展性, 资源易优化性, 以互联网为中心, 用户按需分配等。

云计算技术不断发展, 运用云计算服务器数据处理快、效率高、存储安全的特点, 搭建高校就业信息共享云平台, 解决高校现有的信息平台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的问题, 进一步促进就业信息的有效整合, 加强就业信息平台的交互性能, 为高校毕业生提供高效、准确、便捷的服务。利用云计算搭建学生就业信息平台整合校内外就业信息资源, 形成资源共享、岗位共享、就业指导共享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大平台, 更好的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一、目前高校就业信息平台存在问题

目前, 各大高等院校均建设了高校内部的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 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毕业生就业服务的需要。但从整体上, 就业信息平台的建设落后于就业工作发展的需要, 如:单独建设维护, 缺乏整体规划;数据库不规范, 缺乏统一标准;功能相对单一, 缺乏即时协作;形成信息孤岛, 缺乏数据集成等。

现有的各大高校就业信息平台在一定程度满足了毕业生就业的需求, 但随着高校、毕业生和企业对就业服务的要求提高, 现有的就业信息平台已经不能适应就业工作多元化的增长和发展的需要, 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效果, 新型的就业信息平台的建设已成为破解就业工作难题的必要条件之一。

二、云计算对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建设模式的影响

云计算因其强大的计算和数据储存的能力、可靠、安全的共享数据存储中心、客户端的设备配置没有限制等特点已广泛应用各行各业, 并日益发展成熟。通过云计算技术建设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 整合和共享就业信息资源, 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信息服务平台, 破解现有就业信息平台存在的问题。

从研究现状来看, 云计算具有以下一特点:

1. 强大的计算和数据储存的能力。“云”能赋予用户完成各类应用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 为用户储存和管理数据提供几乎无限多的空间。服务器的日常维护也有云服务提供商来进行。

2. 最可靠、最安全的共享数据存储中心。通过云存储, 数据复制到多台物理机器, 避免因硬件崩溃或误操作删除的造成的数据的丢失或损坏。

3. 客户端的设备配置没有限制。用户在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安全的使用位于不同计算机、不同的操作系统的应用服务, 从“云”中获取个人的需求。

三、高校就业信息云平台的构建原则

1. 协同开放原则。高校就业信息共享云平台的构建的协同开放原则是指在就业信息资源共享前, 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以协同开放的姿态, 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是高校就业信息共享云平台构建的基础。只有资源的提供者的信息资源协同发布, 才能实现使用者资源高效共享, 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实际价值。

2. 信息共享原则。信息共享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运用云计算方法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实现一定范围内的信息共享。高校就业信息共享的实质是将一定区域内、一定行业内、一定专业内的高校就业信息接收进同一网络中实现信息共享, 使其能够利用就业信息资源共同服务高校毕业生。

3. 以人为本原则。高校就业信息共享云平台的主体用户是广大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和高校就业工作者, 客体是真实有效的就业信息资源。现有的高校就业信息平台用户需要获得权限才能够实行发布、扩充或获取就业信息资源, 而高校就业信息共享云平台搭建的目的就是为了便于广大用户进行发布、扩充或获取, 实现信息资源的高效共享, 因此, 在构建高校就业信息共享云平台时, 一定要注重用户的主体地位, 以人为本, 坚持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将校园区域的就业信息资源与用户需求相结合, 实现就业信息共享。

4. 平等共赢原则。高校就业信息共享云平台还要遵从平等共赢的原则。平等共赢原则是高校就业信息共享云平台合理构建、持续发展的关键, 只有当权限用户取得相等利益, 形成平等、共赢的局面, 才能保证就业信息资源共享的持续发展。用户在发布、管理、共享和使用就业信息资源时, 才能够平等发展高校就业信息共享云平台。

结论

通过采用云计算的相关技术, 构建基于互联网+ 的就业信息云平台。进一步强化关联, 让用户面对处于高可用性的Web应用平台, 提高服务和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改进和更新, 云平台的建设一定会更加高效便捷, 成为高校工作的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周芸.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策略探析[J].兰台世界, 2013 (10) .

[2]刘义军.基于云计算平台的个人信息融合系统的研究与实现.北京邮电大学硕士论文, 2010 (01) .

[3]徐丽.保障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的措施[J].黑龙江档案, 2015 (04) .

[4]杨海波.云计算对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启示[J].科技信息, 2011 (09) .

[5]胡亚南.云计算在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初探[J].兰台世界, 2011 (03) .

计算机信息教育毕业论文 篇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明确要求高等院校要“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应学术与信仰同在、素质与人格共荣。所以, 在对计算机专业学生 (以下简称“学生”) 进行科学素质培养的同时, 关于他们学术道德和科研精神的诚信教育也是其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学生毕业设计是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必要环节。但是, 一些高校对于学生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存在管理制度不规范、教师指导不到位, 导致学生毕业设计中诚信缺失现象, 从而制约了毕业设计任务的有效完成。为了提高学生毕业设计工作顺利进行, 确保毕业设计质量, 笔者结合实际, 针对学生毕业设计中的诚信缺失问题进行探讨, 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供相关部门、相关人员参考。

二、学生毕业设计中诚信教育的思考

近年来, 关于高等院校学术失范、诚信缺失现象屡见不鲜, 毕业设计不端行为时有发生, 在有些方面还比较严重, 损害了高等院校形象, 败坏了教学风气, 阻碍了学术进步, 给诚信教育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形势堪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兴趣不强和就业压力并存

在当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社会背景下, 一些学生为了尽早就业或仅仅是为了取得本科学历, 对专业兴趣不强, 自然无法全身心进行毕业设计。另一方面, 一些学生为了自食其力, 以校外兼职、公司见习等可赚取生活费用为目的, 无法将主要精力投入在毕业设计过程中, 甚至出现逃避毕业设计等现象, 这样的现状极大地恶化了学生毕业设计的诚信环境。因此专业兴趣不强和就业压力是造成毕业设计诚信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2、指导欠缺和典范匮乏同在

长期以来, 一些高校只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缺乏对学生诚信方面的监督机制, 导致部分学生在自我约束方面呈放松状态, 久而久之, 不利于学生的诚信建设。另一方面, 部分指导教师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开展学生诚信教育工作, 采取了粗放型的指导方式, 只考虑让每个学生尽快顺利完成毕业设计, 导致师生间没有“诚信”方面的沟通和传递, 影响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诚信态度。

3、监督机制和评价体制不全

就学校而言, 一些高校忽视了对学生基本科研素质的教育, 同时也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的诚信教育问题, 致使学生不能全面深入地理解诚信规范问题。另一方面, 由于毕业设计的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伪造或篡改实验数据、抄袭或剽窃他人成果、甚至花钱买毕业设计时有发生, 导致部分学生急功近利心理和诚信观念的退化。

4、浮躁风气和网络信息助澜

当今社会风气和诚信状况在学生毕业设计中有着不同的表现, 个别学生上大学仅是为了取得学历以便找到好工作, 而不是为了专业学习。另一方面, 由于网络的高速发展, 造成学生上网搜索和抄袭论文的成本下降, 造成部分学生因网络而产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学生毕业设计中的诚信问题。

三、学生毕业设计中诚信教育的对策

毕业设计是重要实践环节, 是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初步训练, 也是对学生学习成果、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全面考查。为加强管理, 培养学生诚信意识, 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现从学生、教师、学校、社会四个层面着手构建一个综合治理体系, 提出如下改善措施。

1、学生层面:严守诚信, 敢于创新

学生毕业设计中诚信缺失的直接根源在于个人, 因而, 加强学生个人诚信修养和自身科研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学生作为计算机事业发展的生力军, 应该恪守学术道德, 坚持学术诚信,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 修身正己, 自我约束;坚持实事求是、遵守学术规范, 尊重他人科研成果;积极开展学术批评和自我批评, 形成诚信治学、诚信科研的优良品德。在自我诚信约束的同时, 还要提高对毕业设计的标准, 要脚踏实地, 积极查阅文献, 认真分析数据, 编好程序, 切实地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学识和创新能力。

2、教师层面:以身作则, 强化责任

指导教师的教学风格、科研精神对建立学生的诚信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学术能力、为人处世态度和学校影响力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因此, 指导教师要在自身诚信前提下, 根据计算机专业教学和实验的特点, 结合专业培养计划, 制定毕业设计工作计划, 及时指导学生开题、解答疑难问题、确定设计思路, 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 身正为范, 认真指导, 调试程序, 在毕业设计答辩前, 还要对设计中的关键问题、推广应用等反复推敲, 确保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 以实际行动践行诚信教育。

3、学校层面:规范引导, 奖罚并举

教育、监督和惩罚是防止诚信缺失行为的重要方法。通过学校的诚信引导, 可以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中诚信行为的认知, 增强他们诚信意识的自觉性。学校要建立专门的毕业设计监督机构, 对学生毕业设计中的诚信缺失问题及时查处, 建立奖惩制度, 使得诚信意识强、创新水平高的毕业设计能够得到褒奖, 同时, 对诚信缺失行为进行及时有效地惩处, 确保并强化学校在毕业设计中诚信教育的重要作用。

4、社会层面:营造氛围, 构建诚信

社会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人们诚信水平, 所以, 要杜绝毕业设计中诚信缺失行为, 社会氛围也是相当重要的, 只有正确的社会氛围才能够促进学生毕业设计中的诚信风气。因此, 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 营造一个认真做事、踏实做人的社会氛围, 为学生的诚信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全社会树立诚信为荣、不诚信为耻的思想, 约束诚信缺失行为, 培育学生诚信教育的健康土壤。

四、结束语

尽管学生毕业设计中存在诚信教育问题, 但并非困难重重。只要我们加强对诚信教育的探究, 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实践证明, 在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方面, 应该坚持促进人的作用与制度的作用的协调发展的原则, 通过两者的协调发展, 互助互补, 完善学生毕业设计的诚信教育和实践, 使学生人格诚信、学业诚信, 以诚信立足于社会、立足于未来。

参考文献

[1]课题组.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学风与学术诚信保障体系建设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01.

[2]王保国.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思考[J].延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46 (4) .

[3]包文.加强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对策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3, 11 (2) .

[4]王国君.大学生毕业论文指导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11.

[5]朱宏, 朱思玮.计算机专业学生数学思维方法的培养[J].高师理科学刊, 2014, 34 (4) .

计算机信息教育毕业论文 篇9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计算机信息技术

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 这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也是一种革新。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推动下, 高职院校的管理逐渐朝着综合化方向调整, 教师的管理工作也变得更加顺利轻松。此外, 计算机信息技术也是高职院校的改革对象, 对全校现代化管理提供了技术保证。

1. 高职院校教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的优点

1.1 反映教学状况

在计算机信息技术下, 教学管理涉及到的数据信息可及时显现出来, 为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广阔的信息平台。教学管理的数据与信息均能及时反映给师生, 使其能了解学校当前的管理状况。此外, 各类数据信息的存储运用, 提供了高速计算速度与精确的计算结果, 为观测教学状态与效果给予了正确的指导, 在满足数据信息使用的前提下降低信息的错误率。

1.2 实现数据的快速录入

数据信息的采集主要的采集和输入教学及其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必要的信息, 如教学状态、教学评价数据和基本的数据信息等。通过一些新装置可以大批量采集教学管理信息, 如光学标记阅读器 (OMR) 、鼠标器、绘图板等。

1.3 数据快速处理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能在短时间内对数据信息处理, 提高整个数据库的运行效率。因计算机具备速度快、容量大、精度高等特点, 采用这一设备能帮助高校管理者及时处理各类信息。也能对采集来的信息科学地分析, 按照系统软件的要求完成特定的处理和分析, 凭借系统提供的高速的处理速度, 保证了数据信息处理的质量。

2. 计算机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在日常管理中引进计算机技术是一项明智的选择, 这不仅能降低教师管理工作的难度, 还能让学校的网络系统及其资源充分利用。高职院校需结合计算机建立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对各种信息数据进行科学、客观、全面、实时的定性分析。

积极创建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是很关键的一步, 其关系着信息系统功能的发挥。正常情况下,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模块有:招生信息管理系统、考试安排与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教学计划管理系统、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课表编排与选课管理、教材信息与建设管理系统、实验教学与设备管理系统、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系统、课程建设质量评估系统、专业办学水平评估系统、试题库建设与管理系统、试题质量分析系统, 教育工作者都可以使用计算机技术对这些模块调控管理。

此外, 高职院校在创建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时, 应为其配备相应的网络技术, 如:软件、硬件等设备上也要相互匹配起来, 这样才能保证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高校要构建研发各教学管理各系统的功能, 使系统能完成教学工作的诸项要求。如:在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中, 要涉及到学生基本信息、异动学生信息、学生奖惩信息等各种项目组合与查询、分析与统计及其报表的形成与运用。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不仅要包括学校的教学信息, 同时要具备系统代码管理与维护、管理数据规范与维护、网络与运行环境的建设等方面的功能。

3. 加快教学管理信息化发展的策略

3.1 标准化

教师在管理学生时应创建标准的管理体系, 这里的标准化则是针对信息技术标准化而言。标准化的内容集中表现在信息技术开发、信息产品的研制和信息系统建设、运行与管理的标准化。需涉及到的内容有:信息技术术语、信息表示等。信息表示是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 对于该方面的建设也要采用标准模式, 只有选择标准化的数据才会维持管理信息系统的处理的有效性。教学管理的标准化的重点是编制统一数据代码并建立基本数据库, 保持数据代码的协调性, 如:院系专业代码、学生学号代码、课程编号代码等, 以及建立好基本的教学资源数据库, 这些数据库有:学生基本信息库、教师资源信息库、课程信息库、教学计划库等方面的内容。

3.2 科学化

科学化管理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点要求, 高校要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 对现有的教学管理工作不断完善改革。教育领导者要明确管理职责, 科学制定教学规章制度, 对教学工作规范建设高度重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要引进科学的指导理念, 让教师能坚持科学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只有形成规范化的教学环节链, 才能为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形成逻辑基础, 便于系统开放商数学建模等系统开发工作, 让教师的教学工作变得更加顺利。

3.3 全面化

全面化主要强调了管理信息系统中人员的全面化, 高职院校要准备足够的师力资源, 让学生的学习在教师的领导下更加顺利的进行。全面化应满足以下条件:

第一, 高校要配备专业从事教学管理的人员, 这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条件。只有熟悉教学管理规律的管理人员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计算机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同时可以尽早挖掘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中存在的异常问题, 为系统的功能优化提供保证。

第二, 管理人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 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如:信息的获取、检索、表达、交流等技能。这样在遇到异常问题后能及时处理, 让教学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在培养管理人员职业素养时, 可通过以下几点:

(1) 转变观念。对传统教育管理模式改革创新, 采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学生。教学管理人员要倡导终生学习的理念, 在业余时间不断地学习, 学会利用图书馆、国际互联网等信息源获取知识, 让个人的专业技能得到提升。

(2) 增强技能。管理者要不断增强自己的专业技能, 对于各项设备的操作能力要积极改善提高。面对新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知识更新速度加快, 在信息的存储与交流过程中的数字化程度不断加深, 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 才能让教育问题得到彻底地解决, 为学生营造更加优越的学习环境。如:对网络技术的掌握能够熟练的获取网络资源, 能够用SPSS等数据处理软件分析和处理信息。能够用Word、PowerPoint以及其他多媒体制作软件表达信息, 能够熟练运用E-mail, BBS等远程通讯工具进行信息交流等。

3.4 搞好管理信息系统硬件建设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推广运用必须要依赖于各项设备作用的发挥, 这就需要高校搞好管理信息系统的硬件建设, 为教育者提供足够的设备资源。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只有配置先进的计算机系统软、硬件和构建畅通的网络运行环境, 才能发挥出理想的教育作用。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涉及到教学工作的多个方面, 其处理问题时遇到的数据量较大, 如:学生信息、成绩信息等。此外,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强大, 不同的教育者可同时运用这一系统, 这更加要求了系统设备具有先进的功能优势。从这些情况看, 搞好管理信息系统的硬件建设是不可缺少的工作。

4. 结语

总之,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职院校要积极更新现有的管理体系, 积极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辅助管理。

参考文献

[1]王晓敏.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2]王迎.信息技术教育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2.

[3]赵复查, 林天卫, 冯建文.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研究与实践[J].零陵学院学报, 2004, (4) :216-219.

计算机信息教育毕业论文 篇10

1 信息素质培养的内涵

信息素质主要是指利用信息工具、信息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术。信息素质涉及到对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掌握以及使用能力, 包括信息资源的取得、加工、组织、分析、评估、处理等。信息素质培养主要指为满足社会需求而对学生信息素质的提升。信息素质培养主要包括信息道德、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知识四个方面的培养。在计算机信息技术时代, 信息的储存以及传播都是以计算机为载体, 是通过计算机来完成的, 计算机是人们取得信息、加工分析信息、应用信息的重要平台之一。所以, 进行计算机教育对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校计算机教育主要是为了传授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能力, 在高校计算机教育过程中应该充分渗透信息素质教育, 让学生认识信息、了解信息的功能、体验信息的作用和价值、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 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为自己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增添一份竞争力。

2 高校计算机教育中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

2.1 加强学生信息意识, 拓展学生信息知识

信息意识主要是指信息价值判断力、信息洞察力、信息感受力等, 信息意识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学生判断、获取、利用、分析信息的积极性、自我感觉能力。因此, 在计算机教育中实行信息素质培养, 必须加强对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首先, 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意识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使学生充分认识计算机以及网络仅仅只是信息储存和传播的载体、工具, 掌握这些技能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具备了信息意识。其次, 教师必须强化学生信息价值论的观念, 让学生树立信息决定着未来、信息技术决定着社会发展方向、信息对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等理念。只有这样, 才能提升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第三, 教师必须拓展学生的信息知识。在计算机教学中, 树立学生信息意识还不够, 还必须丰富学生的信息知识。信息知识主要是指跟信息相关的方法、技能等。通过信息知识的拓展, 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发生、发展的科学、社会背景, 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价值和作用, 让学生掌握信息取得、信息分析、信息交流等实践应用, 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总之, 在计算机教学中, 教师应该加强学生信息意识, 拓展学生信息知识。

2.2 明确计算机教学目标, 完善学生衡量标准

在高校计算机教育中, 首先必须对教学的目标进行明确, 高校计算机教育的目标应该包括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根据此目标, 让高校学生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扎实掌握信息技术。于是, 教师设计计算机教学内容时应该将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和理论渗透其中, 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以及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设计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应用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同时, 在高校计算机教育中, 应该改变过去传统仅仅依靠计算机等级考试而设计的比较单调的衡量标准, 而应该设定一种动态的标准对学生计算机水平进行衡量。这种标准除了涉及到学生的考试成绩, 同时还包括学生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应用等能力的考察。并且应设计层次化标准, 对于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不标准, 应该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专业来培养他们的计算机能力和信息素质。通过学生学习标准的完善, 促使高校计算机教学从理论知识转向实践应用技能的转变, 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要求。

2.3 优化计算机教学方法, 提升学生信息能力

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 教师应该改编过去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计算机知识。首先, 在计算机课堂理论教学中, 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更多主动学习的气氛, 让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互动式学习等方式, 积极主动的探究和学习计算机知识, 提升学生信息套索、分析和应用能力。其次, 在计算机实践实验教学中, 教师应该充分放权, 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在他们遇见问题需要引导时, 教师积极正确引导。第三, 创建问题情境, 多给学生设计一些信息能力培养相关的问题, 让学生在课堂上、课后进行思考和动手操作, 让他们主动体验信息查找、判断、获取、分析、应用等过程。

3 结语

综上所述, 学生信息素质培养是高校计算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是信息时代学生走向社会必须具备的竞争力之一, 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因此, 在高校计算机教育中, 必须加强信息素质的培养, 加强学生信息意识, 拓展学生信息知识;明确计算机教学目标, 完善学生衡量标准;优化计算机教学方法, 提升学生信息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卫国.当前深化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几个问题[J].大学教育科学, 2011, (1) .

[2]钟丹.浅谈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4) .

计算机信息教育毕业论文 篇11

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往往因为技术原因,而忽视了美育教育。或者是在演示文稿的设计或者word文稿的排版教学中,强调一下美观大方,认为这样就是美育教育了。岂不知美育除了外在的形式方面,还有另一方向的存在。即以科学的内容和形式为对象所感受到的美。

一、创设情境,感受程序之美

创设情境,也可称情境引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可以是一段师生对话、一幅画、一段影片等。比如:在《logo万花筒》这一课时,我这样设定情境:

师:大家都玩过万花筒吗?

生:玩过!

师:那里面的图案美吗?

生:美!

师:老师手里有一个万花筒,谁能告诉我看后的感受?

生:很美,是对称的。

师:在logo程序中也很容易做出这种万花筒的图案,你们想不想学会?

生:“当然想!”

教师趁机演示几幅logo中程序对称图形的画面。在学生唏嘘感叹中引出课题:logo万花筒。

在上述情境的设计中,抓住了学生的审美心理,从他们已知的事物中,提炼出美的信息。去感受事物的美,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二、任务驱动,创造作品之美

每一位学生都有表现美、创造美的潜能,而这种潜能有时需要一定的“催化剂”,我们可以把“催化剂”设置成一个个的任务,从不同的角度去提炼、研究任务,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如logo万花筒一课时,先演示几个精美的logo程序,简单分析其特点、图形的组成和旋转,技术的体现等,然后设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设计出有个性的作品。

令我吃惊的是,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按照我绘制的形状进行了绘制,那么剩下的三分之二的学生,却绘制了各种各样的形状。我当即表扬这些有创意的同学,并在全班展示了他们的作品。从而激发了其他学生创造力。

三、教学评价,提高审视之美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学生的可塑性强,但是年龄尚轻,社会经验不足,体力和意志还不太强,易于冲动,缺乏克制能力,兴趣广泛而不稳定,好动而容易犯规,对于生活中的善恶美丑还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这些身心特点,说明了美育教育的重要性。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美育,在此阶段的任务,是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其鉴赏美和分辨美丑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并辅之以初步的创造美的技能训练,利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完成一定的低层次的美丽创造任务,以引导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追求。

教学评价,在信息技术学科中既重要又难把握,每一节课,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都可能不一样,有时还要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如采用学生间互评,教师总评的方法。学生认真完成的作品,一旦互相公开,就会有赞扬声、也会有批评声,这既提高了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又锻炼了创造美的能力,教师的总评在尊重学生评价的基础上,充分肯定作品中美的因素,同时,更进一步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在logo的教学中,让学生欣赏优秀的logo作品,优秀的作品展示的图形特点、程序代码的简洁等方面都让人赏心悦目,引导学生观察美的东西,并如何去欣赏美的物体。观察线条构划即能反映图形的特点,观察色彩组合反映物体生动性。观察动画的设置反映运动的效果,这些美的引导都在程序设计的美育中起到了绝定性的作用。

四、课后总结,体验过程之美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也有不少人只追求结局而不讲究过程的。就像在学习上,有些同学只看重成绩,而根本不去体味在取得好成绩所付出的汗水的过程,或是希望不劳而获,或是一味沉浸在快乐之中,结果最后大多以失败告终。所以,结局并不是最美的,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的过程才是最美的。

虽然有的程序可能很难,有的学生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但是在创造程序的过程中,却可以让学生在努力中体会到美的艰辛。正如攀登高峰,虽然登上顶峰是很骄傲的,很在攀登的过程中,我们一样可以领略到美丽的风景。

计算机信息教育毕业论文 篇12

一、关于信息素养

王吉庆于99年主编的《信息素养论》中提出信息素养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 并提高信息的获得、利用及开发的修养和能力, 其中包括信息意识及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常识和信息能力等方面。

简而言之, 信息素养是人们在信息环境中形成的、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 是使用信息工具进行收集、获取、评价并利用和创造信息的一种综合能力。

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信息能力、信息意识、信息知识及信息道德等方面 (如图) 。

二、高职院校信息培养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 信息素质教育也有很多不足。

1. 医学生的信息素养普遍较低

医学院校虽然普遍开设了信息基础和文献检索课程, 但传统的计算机教育中, 只侧重诸如办公电子化的教学内容, 而对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缺乏认识。学生本身也处于既缺乏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 又缺乏获取信息的技能的状态。

2. 医学院校、教师对信息素养重视不够

仅侧重于医学知识技能的培养, 局限于利用图书馆的原始范畴, 信息素养的教育活动无从谈起。学生既不了解本专业的相关检索工具、检索系统, 又不知道有哪些电子资源, 更不掌握相关电子资源收录文献的范围和检索的方法和途径。

这不但影响了信息素养的培养, 而且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于自身信息素养培养的认同。

3. 对于信息素养培养的认识不充分

计算机素养是技术准备, 信息素养是它的一个外延, 其共同目标是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及应用知识的能力, 而部分教师却把二者相混淆, 忽视了应有的信息素养教育, 也就自然不会有计划、有目的地从事这方面的培养。从而导致教学仅仅停留浅层次上。

4. 信息技术知识的传授没提升到系统化层面

老师往往只强调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授, 却忽略了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树立将信息技术应用在专业学科上的良性意识, 而这恰恰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

5. 忽视了信息道德的培养

如今, 侵犯他人著作权、网络诈骗、传播计算机病毒、黑客入侵等不法行为屡屡出现, 这就更加需要通过信息道德的培养要求学生明确是非观并规范行为, 这不仅影响个人发展, 而且还会影响到社会乃至国家的稳定。

三、医学高职院校有必要进行信息素养教育

1. 当今社会要求高职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

知识爆炸的今天, 人们很难快捷地发现及正确地选择所需信息。信息泛滥、信息爆炸、信息失真、垃圾信息、计算机病毒等问题的纷繁出现, 不仅干扰了人们的思维, 更使得人们在查找、筛选信息时的难度大大增加, 这一切给寻求正确信息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 现代教育的需要

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职业能力强而且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而且要有较高的实际应用能力。

长久以来, 职业教育就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 但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而学生毕业后继续学习新知识、积累新经验, 就完全要依靠自己去发现、去搜集所需信息。如果事先缺乏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那对于将来学生的发展, 将会是极大的阻碍。

因此, 在计算机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素质培养, 从而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并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是具有与时俱进的重大意义。

3. 信息素养是创新型人才的必备素质

目前教育和社会实践脱节的情况还是日趋严重,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培养创新型人才, 而创新人才除去具备高深的专业知识及技能, 还必须具备搜集整理、分析判断并高效利用信息的能力。

4. 具备信息道德素养是现代社会的需求

现实中扰乱信息资源健康发展的行为比比皆是, 比如侵犯知识产权、剽窃科技成果、发布虚假信息等等。因此, 高职院校开展信息道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这能促使学生们遵循相关的信息伦理道德和准则, 并自觉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活动, 同时自觉地抵制非法使用、获取及传播信息的不良行为。

四、加强计算机实践教学, 提高信息素养

1.加强实践教学, 培养浓厚科学兴趣。实践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2.实践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重要途径。如果忽略实践的客观性, 而只强调把实际问题理想化, 这不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

3.在实践教学中,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注重培养他们勇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4.通过实践教学, 来培养学生求知的科学方法。对学生的教育潜移默化、持之以恒。

五、如何开展信息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学生将来能否有效地利用信息, 以及在信息伦理道德方面的表现, 将来发掘信息的意识, 利用信息的能力, 都息息相关。

1. 转变教学观念

把教育观念由急功近利转变为长远的素质教育, 坚持把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教育理念贯穿于高等教育之中。

2. 不断完善信息素养培养的基础

在信息素养教育中, 图书馆是集信息资源、检索、网络及信息教学于一体的重要场所。为此, 高职院校更应努力提高校园信息化水平, 将学校建成一个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学习和科研的平台。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以图书馆的资源优势, 配备一支以文检教师为主、相关教师为辅的师资队伍。教师信息素养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前提。因此, 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培养合格的教育师资是当务之急。

信息素养是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 也是未来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目前我国医学高职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应以信息技术教育为基础, 以对信息的加工能力、创新能力和信息伦理道德的培养为核心, 培养学生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及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以提高对网络信息的心理控制能力, 对不良信息的过滤能力, 使学生在求知过程中与信息世界互动, 这样一来终身学习才成为可能。对于我国医学人才的培养, 医学事业的健康发展, 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杨福泰.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2;16~18.

[2]邓晓军.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中信息素养的培养[J].计算机教育, 2012, 19;56~59.

上一篇: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下一篇:抗乳化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