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工艺

2024-06-03

方案工艺(共12篇)

方案工艺 篇1

摘要:本文在对铸铝合金整体叶轮的材质、造型特点以及应用环境进行充分分析的前提下, 对叶轮制造成型的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提出了一套高效制造叶轮的工艺方案, 经实践应用, 并取得了预期效果。

关键词:铸铝合金,叶轮,造型与编程,Siemens NX 8.0

0 引言

铸铝合金整体叶轮与其他零件在零件结构特点、运功特性、应用环境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区别, 因此使其制造工艺过程需要融入特定的工具和方法, 其主要特点如表1所示。

1 叶轮材质分析与选择

基于上述分析, 铸铝合金整体叶轮的材质要满足低温、高速的基本条件, 必须选用密度小, 强度大的铸铝合金材质, 经过系统的实验分析, 选用ZLZn506作为叶轮材料能够达到要求。

2 叶轮总体加工工艺分析

由于叶轮的结构复杂, 需要选择五轴数控加工中心作为其加工设备, 本例应用Siemens NX 8.0软件进行叶轮制造工艺方案的制定, 主要分造型、粗加工和精加工三个工序。

3 叶轮毛坯造型与加工

根据叶轮叶片曲线数据, 利用Siemens NX 8.0软件对叶轮毛坯进行三维模型设计并生成数控车削程序, 这一工序的具体加工步骤如表2所示。

4 整体叶轮叶片粗加工

4.1 叶轮粗加工设备的选择

选择立式五轴数控加工中心作为整体叶轮的加工设备。机床配有NIKKEN专用数控旋转工作台和高速电主轴, 转速达到33000r/min, 机床能够实现精确地五轴联动, 能够满足铸铝合金整体叶轮的粗、精加工。

4.2 粗加工刀具的选择

根据对叶轮最小倒圆直径和叶片深度等相关参数的分析, 基于粗加工直径最大化原则, 选择直径3.5mm加长铝合金专用数控合金球头铣刀作为叶轮粗加工的刀具。

4.3 制定工艺并生成刀具轨迹

对叶轮粗加工工序的需要通过Siemens NX 8.0进行严格的设置, 具体加工步骤如表3所示。

5 整体叶轮叶片精加工

叶轮精加工的基本设备条件和工艺方法参考上述叶轮粗加工工艺, 这一工序的关键工艺步骤为:在创建工序界面选择叶片精加工类型 (BLADE_FINISH) , 各参数功能与叶片粗加工类似, 在切削参数中设置主轴转速30000r/min, 进给速度设置为3600mm/min, 切削层选项中“距离”参数设为0.02mm轨迹生成, 进行刀具轨迹的仿真检验, 确定正确后通过五轴机床后处理处生成加工程序, 然后利用程序仿真软件进行数控程序的验证。最后将正确的程序输入机床进行叶轮精加工。

6 结论

通过对铸铝合金整体叶轮的材质、造型特点以及应用环境进行充分分析, 实验验证了一套高效制造叶轮的工艺方案, 对多种结构叶轮的制造具有现实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魏志强, 等.基于NX的透平膨胀机整体叶轮五轴加工技术研究[J].煤矿机械, 2015, 1.

[2]周济, 周艳红.数控加工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2:95-100.

[3]陈常标, 等.基于UG和VERICUT数控加工与仿真研究[J].机械工程师, 2014, 11.

[4]黄益华.透平膨胀机叶轮正逆向建模与五轴数控加工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 2008.

[5]Spivak, G.Constant scallop height tool path generation forfive-axis ulp ured surface machining[J].Computer Aided Design, 2002 (34) :647-654.

方案工艺 篇2

1工艺验证方案

体外诊断试剂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北京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生产工艺验证方案 类 别:验证方案 编 号: 部 门:XXXXXX 诊断试剂盒(AAAA)工艺验证小组 页 码:共 23 页,第 1 页 XXXX(XXXX)XXXX(XXXX)诊断试剂盒(AAAA)工艺验证方案 AAAA)版 次: □ 新订 □ 替代: 年 月 日 制 定 人: 审批会签:(验证小组)批 准 人: 生效日期: 年 年 月 月 日 日 共 23 页,第 1 页 北京易斯威特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生产工艺验证方案 目 录 一.目的

┈┈┈┈┈┈┈┈┈┈┈┈┈┈┈┈┈┈┈┈┈┈┈┈┈┈┈┈3

二、范围 ┈┈┈┈┈┈┈┈┈┈┈┈┈┈┈┈┈┈┈┈┈┈┈┈┈┈┈┈3

三、职责 ┈┈┈┈┈┈┈┈┈┈┈┈┈┈┈┈┈┈┈┈┈┈┈┈┈┈┈┈3

1、验证委员会┈┈┈┈┈┈┈┈┈┈┈┈┈┈┈┈┈┈┈┈┈┈┈┈┈┈3

2、工艺验证小组┈┈┈┈┈┈┈┈┈┈┈┈┈┈┈┈┈┈┈┈┈┈┈┈┈3

3、设备科┈┈┈┈┈┈┈┈┈┈┈┈┈┈┈┈┈┈┈┈┈┈┈┈┈┈┈┈4

4、生产部┈┈┈┈┈┈┈┈┈┈┈┈┈┈┈┈┈┈┈┈┈┈┈┈┈┈┈┈4

5、质量检验部┈┈┈┈┈┈┈┈┈┈┈┈┈┈┈┈┈┈┈┈┈┈┈┈┈┈4

四、验证内容 ┈┈┈┈┈┈┈┈┈┈┈┈┈┈┈┈┈┈┈┈┈┈┈┈┈┈4

1、文件┈┈┈┈┈┈┈┈┈┈┈┈┈┈┈┈┈┈┈┈┈┈┈┈┈┈┈┈┈4

2、方案概要┈┈┈┈┈┈┈┈┈┈┈┈┈┈┈┈┈┈┈┈┈┈┈┈┈┈┈5

3、验证步骤┈┈┈┈┈┈┈┈┈┈┈┈┈┈┈┈┈┈┈┈┈┈┈┈┈┈┈5

五、时间进度表 ┈┈┈┈┈┈┈┈┈┈┈┈┈┈┈┈┈┈┈┈┈┈┈┈┈10

六、验证周期 ┈┈┈┈┈┈┈┈┈┈┈┈┈┈┈┈┈┈┈┈┈┈┈┈┈┈11

七、验证结果评价和建议 ┈┈┈┈┈┈┈┈┈┈┈┈┈┈┈┈┈┈┈┈┈11

八、附件

┈┈┈┈┈┈┈┈┈┈┈┈┈┈┈┈┈┈┈┈┈┈┈┈┈┈┈┈11 共 23 页,第 2 页 北京易斯威特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生产工艺验证方案

一、目的 为评价 XXXXXX 诊断试剂盒(AAAA)的原辅料、包装材料以及生产设备能否满 足生产工艺要求,原辅料、中间品及成品的检验方法和质量标准是否符合工艺规定,其主配方和生产工艺规程是否具有可行性,以及生产过程中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各 种生产工艺变化因素,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制定本验证方案,对其整个生产过程进行 验证,以保证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生产出质量合格、均

一、稳定的 XXXXXX 诊断 试剂盒。验证过程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内容进行,若因特殊原因确需变更时,应填 写验证方案变更申请及批准书(附件 1),报验证小组批准。

二、范围 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 XXXXXX 诊断试剂盒生产工艺的验证。

三、职责

1、验证委员会 1.1 验证委员会职责(1)负责验证方案的批准;(2)负责验证报告的批准。1.2 验证委员会名单 姓 名 职务/职称 验证职务 部 门 签 名

2、XXXXXX 诊断试剂盒工艺验证小组 2.1 验证小组职责(1)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核。(2)负责验证的协调工作,以保证本验证方案规定项目的顺利实施。共 23 页,第 3 页 北京易斯威特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生产工艺验证方案(3)负责验证数据及结果的审核。(4)负责验证报告的审核。(5)负责做出验证结论。(6)负责验证时间的确认。2.2 验证小组成员名单 姓 名 职务/职称 验证职务 部 门 签 名

3、设备科(1)负责组织试验所需仪器、设备的验证。(2)负责仪器、仪表、量具等的校正。(3)负责设备的维护保养。

4、质量检验部(1)负责拟订验证方案。(2)负责收集各项验证、试验记录,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后,起草验证报告,报验证小组。(3)负责取样及对样品的检验。(4)负责对培养基的确认。(5)负责验证期间环境洁净度的监测。(6)负责工艺文件的制定、工艺查证。

5、生产部(1)负责验证方案的实施。(2)负责设备的操作、清洁及维护保养。(3)负责组织试验所需仪器、设备的验证。(4)负责提供验证所需的合格物料。四.验证内容 1.文件共 23 页,第 4 页 北京易斯威特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生产工艺验证方案 1.1 XXXXXX 诊断试剂盒是按照下述工艺文件进行生产的。(1)主配方:XXXXXX 诊断试剂盒主配方见附件 2。(2)工艺流程图:XXXXXX 诊断试剂盒工艺流程图见附件 3。1.2 相关文件、规程(1)相关生产及质量管理文件(2)相关清洁文件(3)相关设备文件 见附件 5。见附件 6。见附加 7。见附件 4。(4)相关检验规程及质量标准 2.方案概要 本工艺验证方案,在 XXXXXX 诊断试剂盒前三批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实施,验证 试验应连续进行 3 批。工艺过程的评价方法:具体分为二个生产工艺过程。2.1 称量配液、金标、包被、组装、切割; 2.2 内包装、外包装。2.3 主要设备 设备编号 BBBB/SB/SC/001 BBBB/SB/SC/002 BBBB/SB/SC/004 BBBB/SB/SC/005 BBBB/SB/SC/006 BBBB/SB/SC/007 BBBB/SB/SC/008 BBBB/SB/SC/010 设备名称 电子天平定时恒温磁力搅拌器 电子调温电热套 高速离心机 点膜机 切割机 封口机 世纪星程控喷码机 设备型号 AR2140 ML-902 98-I-B TGL-20M R5DD C6 900 型 SJ3100A 存放位置 称量配液间 金标间 金标间 金标间 包被间 切割间 内包装间 外包装间 3.验证步骤 共 23 页,第 5 页 北京易斯威特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生产工艺验证方案 3.1 生产前系统要素评价 系统要素 评价方法 检查与生产相关的文件是否完 备,记录是否真实、完整 温度 尘埃粒子 空气质 量 公用工 程设施 压差(100000 级)BBBB 系统已验证(见 BBBB 判断标准 生产过程中所从事的一切 与生产有关的活动均需要 有文件支持相关文件 温湿度均应符合环境监测 规定 ≥0.5μm ≥5μm ≤3500000 ≤20000 文件完备 相对湿度 系统验证报告)BBBB 系统已验证(见 BBBB 系统验证报告)检查并记录各洁净室与相邻房 间及相对于外部走廊的空气压 差。对外部走廊保持正压 检验结果应符合纯化水质 纯化水 化学 微生物 纯化水系统已验证(见纯化水 量标准要求,纯化水质量 系统验证报告)核对处方、生产过程是否是现 行批准(核对批号)的文件并 已正确签发。在生产过程中,审核其操作规 程以保证其执行过程不会引起 差错或影响本批产品质量。查阅培训档案,是否对其进行 了操作方法及规程的培训。检查健康档案,是否有传染疾 病及现场操作人是否有外伤。在每次生产前遵照规程对生产 区进行清场检查。查清洁规程、记录是否齐全,是否缺项,是否进行清洁验证 已定入生产规程中的指令 正确简洁易行,不易引起 误操作。应按要求培训 均要按规定严格执行。稳定并不显示有逐渐接近不合格限度的趋势。正确的 生产 工艺 文件 生产指令 的正确性 签发文件 培训 生产 人员 健康状况 应按要求进行检查 与下批生产无关的任何物 品均不得出现在生产现场 所有物品的清洁效果均应 达到洁净要求 操 作 间 清场 清洁 共 23 页,第 6 页 北京易斯威特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生产工艺验证方案 设备、容器具 结论: 清洁 在每次生产前,所有设备、容 器具均应进行清洁 所有设备、容器具清洁效 果均应达到洁净要求,能 够进行生产 评价人: 3.2 生产过程系统要素评价 3.2.1 生产设备要素评价 系统要素 操作 清洁 评价方法 见设备性能验证方案 见设备清洁验证方案 日期: 判断标准 所有设备均达到验证要求 所有设备均达到验证要求 主要 设备 3.2.2 原辅料、包装材料要素评价 系统要素 评价方法 判断标准 磷酸氢二钠、磷酸 二氢钾、氯化钠、氯金酸、柠檬酸三 通过原辅料标准操作规程进行 钠、PEG20000、检验、验收,且主要原辅料要 原辅料 Tween20、稳定剂 通过做试样来确定是否满足产(CP)、牛血清白 品工艺要求,质量检验部门对 蛋白、鼠 IgG、羊 所有原辅料、中间产品进行检 抗鼠、HCV 抗原、验 塑料板、玻璃纤维 膜、吸水纸 所用原辅料检验、验收合 格,不对产品质量产生影 响,且产品的灵敏度、特 异性、精密度及其他检测 项目均达到合格要求 共 23 页,第 7 页 北京易斯威特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生产工艺验证方案 铝箔袋、干燥剂、包装 材料 塑料卡、标签、说 明书、包装盒、合 格证、大箱 包装材料由质量检验部门进行 所 用 包 装 材 料 经 检 验 合 检验、验收,检查是否满足生 格,不会对产品质量产生 产工艺要求 影响,符合产品要求 3.2.3 生产岗位要素评价 系统要素 试剂、试液 称量 配液 操作 检查是否按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操作,并且做好相应记录 称量数量应与主配方要求 一致,符合工艺要求并且 记录完整 评价方法 判断标准 检查是否合格,并且在有效期内 应有标签、标识或合格证 胶体金制备 检查是否按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操作准确,符合工艺要求,操作,并且做好相应记录 肉眼观察胶体金颜色是否合格、检验员对检测项目进行检测 加抗体包被液,肉眼观察 并且记录完整 符合质量检验标准的要求 金标 检查 标记铺金 无凝集沉淀 点膜 检查是否按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操作准确,符合工艺要求,操作,并且做好相应记录 C、T 线距离是否合格,是否连 续均匀 取样组装后进行半成品检测 并且记录完整 符合产品质量标准 包被 检查 调试 符合质量检验标准的要求 贴膜 组装 检查 检查是否按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操作准确,符合工艺要求,操作,并且做好相应记录 膜板是否粘贴合格 并且记录完整 符合产品质量标准 共 23 页,第 8 页 北京易斯威特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生产工艺验证方案 切割 切割 检查 检查是否按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操作准确,符合工艺要求,操作,并且做好相应记录 纸条表面以及宽度是否合格 并且记录完整 表面平整、宽度均匀且合 格 内包 内包装 检查 检查是否按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操作准确,符合工艺要求,操作,并且做好相应记录 并且记录完整 装卡是否合格,铝箔袋封口是 纸条与卡紧扣,铝箔袋封 否严密、无缝隙 口完好,无缝隙 外包 外包装 检查 结论: 检查是否按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操作准确,符合工艺要求,操作,并且做好相应记录 并且记录完整 是否符合包装规格要求,物料 与批包装指令一致,且无平衡是否合格,做成品检测 聊平衡合格 评价人: 3.3 检验系统要素评价 系统要素 评价方法 日期: 判断标准 检验方法正确、全面、可 行,且原辅料质量符合工 艺要求 质量标准准确、全面,满足 工艺规定 检验方法正确、全面、可 行,且中间品质量符合工 艺要求 工艺规定共 23 页,第 9 页 检验方法 原辅料 是否按原辅料标准操作规程进 行检验,方法是否可行 质量标准是否准确齐全,满足 质量标准 工艺要求 是否按中间品检验标准操作规 程进行检验,方法是否可行 检验方法 中间 产品 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是否准确齐全,满足 质量标准准确、全面,满足 工艺要求 北京易斯威特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生产工艺验证方案 检验方法 成品 质量标准 是否按成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进行检验,方法是否可行 检验方法正确、全面、可 行,且成品质量符合工艺 要求 质量标准是否准确齐全,满足 质量标准准确、全面,满足 工艺要求 工艺规定 检测结果见附件 8 本部分每一项内容中均包括描述与生产过程相关的文件和主要设备,并阐述生 产系统各要素的评价方法及生产工艺过程中各种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工艺变量的 评价方法。生产系统各种要素的评价方法阐述了生产前,生产过程中及生产过程结束后对 生产系统各种要素特征的检查内容及接受标准,每项检查评价结束后,评价及检查 结果应记录,并附于验证报告中。生产过程各种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工艺变量的评价方法,阐述了生产过程中应 进行的一系列有关工艺变量的评价方法及接受标准。最终结论: 评价人:

五、时间进度表 项目 第一批验证 第二批验证 第三批验证 负责人 月 月 月 进度要求 日~ 日~ 日~ 月 月 月 日 日 日 日期: 备注 共 23 页,第 10 页 北京易斯威特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生产工艺验证方案

六、验证周期 验证周期 质量检验部负责根据工艺验证情况,起草验证报告,拟订验证周期,报验证小 组审核(附件 9)。

七、验证结果评价和建议 质量检验部负责收集各项验证、试验结果记录,根据验证、试验结果起草验证 报告,报验证小组。验证小组负责对验证结果进行综合评审,做出验证结论,报告验证委员会。验 证委员会做出是否批准验证报告的决定并负责发放验证证书(附件 10)。对验证结 果的评审应包括: 1.验证试验是否有遗漏?验证记录是否完整? 2.验证过程中验证方案有无修改?修改原因、依据以及是否经过批准? 3.验证试验结果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偏差及对偏差的说明是否合理?是否需 要进一步补充试验? 4.生产工艺是否稳定,按此工艺生产能否得到质量均

一、稳定的产品? 5.有无需要改进的设备、生产条件、操作步骤? 6.生产过程中有无需要增加的检测、控制项目? 7.起草批生产记录。

八、附件 共 23 页,第 11 页 北京易斯威特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附件 1 生产工艺验证方案 验证方案修改申请及批准书验证方案 名 称 验证方案 编 号 修改内容 修改原因 及依据 修改后方案 起草人 部门经理 年 月 日 验证小组 审 批 验证小组: 年 月 日 共 23 页,第 12 页 北京易斯威特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生产工艺验证方案 附件 2.主配方序号 缓冲液名称 试剂名称 纯度/规格 理论量 01 02 03 04 05 06 07 共 23 页,第 13 页 北京易斯威特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生产工艺验证方案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备注:计算单位:每批(5000人份)所需用量---------------共 23 页,第 14 页 北京易斯威特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生产工艺验证方案 附件 3 工艺流程图 共 23 页,第 15 页 北京易斯威特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生产工艺验证方案 附件 4 生产及质量管理文件确认记录序号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评价人 附件 5 共 23 页,第 16 页 产品生产及质量管理文件名称 XXXXXX诊断试剂盒(AAAA)工艺规程(含主配方)XXXXXX诊断试剂盒(AAAA)质量标准 生产车间称量配液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生产车间金标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生产车间包被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生产车间组装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生产车间切割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生产车间内包装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生产车间外包装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人员进出洁净区更衣标准操作规程 物料进出洁净区标准操作规程 原辅料取样标准操作规程 包装材料取样标准操作规程 标签取样标准操作规程 中间产品取样标准操作规程 成品取样标准操作规程 生产过程监控标准操作规程 是否批准 日 期 北京易斯威特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生产工艺验证方案 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确认记录 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确认记录 操作规程序号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评价人 附件 6 共 23 页,第 17 页 清洁文件名称 清场管理制度 洁净区地漏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区传递窗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区容器具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区清洁工具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区电源开关和配电板清洁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区水槽和洗池清洁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区管道表面清洁标准操作规程 电子天平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高速离心机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定时恒温磁力搅拌器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点膜机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切割机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封口机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世纪星程控喷码机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是否批准 评价日期 北京易斯威特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生产工艺验证方案 设备使用及维护保养标准操作规程确认记录 设备使用及维护保养标准操作规程确认记录 标准操作规程序号 01 02 03 04 05 06 07 设备使用操作及维护保养文件 电子天平标准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 高速离心机标准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 定时恒温磁力搅拌器标准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 点膜机标准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 切割机标准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 封口机标准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 世纪星程控喷码机标准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 是否批准 评价人 评价日期 共 23 页,第 18 页 北京易斯威特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生产工艺验证方案 附件7 检验规程及质量标准序号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设备使用操作及维护保养文件 XXXXXX诊断试剂盒(AAAA)中间品检验操作规程 XXXXXX诊断试剂盒(AAAA)中间品质量标准 XXXXXX诊断试剂盒(AAAA)成品检验操作规程 XXXXXX诊断试剂盒(AAAA)成品质量标准 PEG20000验收操作规程 PEG20000质量标准 玻璃纤维膜验收操作规程 玻璃纤维膜质量标准 干燥剂验收操作规程 干燥剂质量标准 金标鼠IgG验收操作规程 金标鼠IgG质量标准 磷酸二氢钾验收操作规程 磷酸二氢钾质量标准 包装盒验收操作规程 包装盒质量标准 磷酸氢二钠验收操作规程 磷酸氢二钠质量标准 铝箔袋验收操作规程 铝箔袋质量标准 氯化钠验收操作规程共 23 页,第 19 页 是否批准 北京易斯威特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生产工艺验证方案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评价人 氯化钠质量标准 氯金酸验收操作规程 氯金酸质量标准 柠檬酸三钠验收操作规程 柠檬酸三钠质量标准 牛血清白蛋白(BSA)验收操作规程 牛血清白蛋白(BSA)质量标准 氢氧化钠验收操作规程 氢氧化钠质量标准 塑料板检验操作规程 塑料板质量标准 塑料卡验收操作规程 塑料卡质量标准 碳酸钾验收操作规程 碳酸钾质量标准 吐温-20验收操作规程 吐温-20质量标准 稳定剂CP验收操作规程 稳定剂CP质量标准 吸水纸验收操作规程 吸水纸质量标准 硝酸纤维素膜验收操作规程 硝酸纤维素膜质量标准 评价日期 共 23 页,第 20 页 北京易斯威特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生产工艺验证方案 附件 8 检测结果 共 23 页,第 21 页 北京易斯威特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生产工艺验证方案 附件 9 生产工艺验证周期程序名称 程序编号 程序 描述 定 期 再验证 一年一次 在下列情况下,应对本程序进行再验证: 变更 控制

1、主要原辅料变更;

2、工艺过程中关键参数变更;

3、关键设备变更;

4、其他需验证情况。确认 设备科: 年 月 日 验证小组: 年 月 日 共 23 页,第 22 页 北京易斯威特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生产工艺验证方案 附件 10 验证证书

建造汽车检测线的工艺设计方案 篇3

关键词:流程设计;车间设计;设备布置;网络系统

中图分类号:U46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06-0026-02

按照国家规范(GB/T17993-2005)中的规定,检测站应具备科学的布局与总体规划等,其中包括了检测线路设计、检测间设计、工位检测、计算机分析系统等,然而一些检测站在设计中还不能完全把握规范的要领,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情况,造成一些车辆不能顺利完成检测,部分检测项目不能顺利完成。所以应对设计过程进行规范和全面考虑,从而提高检测线的高效性。

1 检测流程与车间设计

1.1 检测线流程设计

在设计中对流程的设计应考虑到场地的位置、面积、形状等,合理的对检测线流程进行设计,其目标是最大限度的提高设备与人员的检测效率。车辆检测流程包括:资料检查、车辆登机、外部检查、车辆上线、输出报告等。在流程设计中应尽量提高每个点的自动化,降低人为参与。如:利用车检前车辆进入检测线时,对其车牌进行视频检测,这样就可以简化登记的流程。

1.2 检测间设计

检测间设计的合理性是保证检测站安全与高效的重要基础。设计前应按照检测项目在检测功能上进行分类与组合,这样才能保证检测的高速度。当检测业务量较少时可以将安全检测、环保检测、综合性检测等组合在一个检测车间。当需要设置多条线路时可以将同样的项目进行分离,成为一个单独的安全、环保、综合检测车间。为了保证检测质量、外观等都应单独检测。

1.3 车间布局设计

检测车间应按照场地情况设计,直线、并列、L型等都可以采用。如果设计直线型布置,将车间按照形成线路布置。布置在直线中是为了保证车辆的顺利进出,检测车间应保留空间,拉长了车间的布局,不利于场地的管理,且辅助设备费用较高。所以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布置为并列型、L型等。并列型就是将两个或多个检测车间并列布置,优势是可节约场地,缺点是检测中需要频繁调头。所以设计时应按照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组合与设计。

1.4 检测距离设计

检测中车间之间应保持距离,保证车辆在检测过程中的运行畅通,设计最长的车辆为20 m,根据此类汽车的轴距与转向角度等进行设计,确定转弯的直径等,然后再确定检测车间进口与出口。通常车间在纵向布置的进口的形成道上30 m内并有建筑。

2 车间布置与技术需要

2.1 基本原则

每个公职的布置应满足一项或几项检测项目的工作需求,但是每一个检测工位的耗时应进行合理安置;各种设备的检测不应相互干涉;工位布置必须保证车辆的前后衔接,对整个场地面积进行充分的利用,从而节约基建费用。

2.2 布置依据

工位布置应参照检测站的业务与检测项目的需求而确定,如仅接收交通部门的委托进行检测,则可以根据运营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的规定进行合理的项目安排与检测工位设计。

2.3 工位距离设计

为了保证工位之间的检测相对独立,保证检测的高效性。各个检测设备的距离要根据检测车辆的长度与轴距来进行计算。例如:六轴车最大的长度为20 m,第一轴到最后的距离为13.5 m,所以为了保证检测设备的相对独立,如第一轴检测制动,最后的轴不能在轴重台上,所以必须考虑距离为13.5 m。

2.4 其他要素

检测车间设计时还应考虑其辅助系统的设计,如通风、照明、消防等,在各种线缆管道的设计中需在设备的布置上进行合理调整,利用辅助设施将电缆沟、桥架等将强电弱电进行区分隔离,埋设管线应按照设备进行预埋,所有的计算机与仪表等都需要增加防雷设计。

3 计算机网络设计

3.1 网络搭建原则

计算机网络的设计,需要符合科学、规范、可靠、安全等原则,即突出其合理性也应有适用性,总体方案应提出总体目标和技术规范,如检测能力、工位节拍、故障率、端口节点、数据库结构、人机交互需求、硬件设备配置或者受控设备等需求。

3.2 功能实现

在设计时应保证系统达到对每一个工位都进行控制的需求,即保证系统的连续性,其功能必须符合总工位计算机系统所能达到的技术功能,检测车间的任何工位都应具备自检功能与控制需求。

3.3 符合检测流程需求

在网络设计的时候,应按照工位布置、检测项目、检测设备的具体情况设计整个网络,尤其是网络控制与数据的传递必须符合检测的流程,即按照相应的检测项目对检测数据进行分类与处理,并实现对各个节点的控制。

3.4 数据处理

在系统设计处理方面,应考虑到数据库的架构、容量、安全、使用权限、接口设定、报表输出等,同时应对资源的共享予以保证,对数据的备份与交互都应符合数据安全的需求。最后应按照检测的要求输出相应的数据,与车型数据、限制数据、车辆信息等进行配合,生成一个最终的检测结果,实现检测鉴定与评价自动化。

4 结束语

运营车辆检测线的设计是实现自动化检测的重要基础,其设计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决定检测过程的效率。在设计中除了应保证符合国家规范外,还应根据实际的要求进行检测车间、设备等合理的组合与调整,以获得智能化与准确性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玉建.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站总体规划与设计的探讨[J].汽车维护与修理,2010(10).

[2]王建山.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建设规划和工艺布置设计[J].汽车维护与修理,2008(09).

(编辑:王昕敏)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cess Design of the Vehicle Inspection

Liang Guiming

Abstrac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ransport sector, the design of the vehicle inspection line shall ensure that the intelligent vehicle detection, and improve their data processing, the article ha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its desig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main points.

Key words: process design; workshop design; equipment layout; network system

方案工艺 篇4

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基础能源, 也是一个国家经济持续发展和安全稳定的重要保障。石油资源的不足使煤和天然气在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例日趋上升。

1 净化工艺方案选择

目前, 合成气脱除H2S的方法有改良A.D.A法、拷胶法、NHD法, 脱除CO2的方法主要有改良热钾碱法, NHD法、MDEA法、低温甲醇洗法 (同时脱除H2S) 等, 但对于Texaco气化所生产的煤气, 因为压力高、硫含量高、CO2含量高等特点, 可供选择的净化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选择:

1.1 低温甲醇洗

低温甲醇洗法属于物理吸收, 在低温 (-50℃~-60℃) , 溶剂吸收能力大, 溶液循环量小, 气体净化度高, 再生热耗少, 操作费用低, 能综合脱除气体中的H2S、COS、CO2, 溶液不起泡、不腐蚀, H2S浓缩简单, 在原料煤硫含量波动较大的情况下, H2S的浓度也可满足硫回收的要求。上述工艺虽然存在部分设备和工艺管道需要采用低温钢材, 需要引进国外的低温材料, 所以基建投资高, 但其最大优点是溶剂价格便宜, 消耗指标和能耗均低于其它净化工艺, 在大型合成氨厂、甲醇厂中普遍采用。

1.2 NHD脱硫脱碳

NHD法是中国南化公司研究院等单位开发成功的新技术, 属于物理吸收净化技术, 该工艺在常温条件下操作, 溶剂无毒, 饱和蒸汽压低, 溶剂损失小, 再生能耗低, 设备材质大部分为碳钢, 取材范围广, 价格也便宜, 相对低温甲醇洗而言, 溶液循环量大, 消耗高, 另外, NHD溶剂对有机硫的吸收能力差, 对高硫煤要增加有机硫水解设备。该工艺的主要优点是投资少, 能耗低于除低温甲醇洗以外的其它净化方法。

低温甲醇洗与其它方法相比其独特优点如下:

1) 多效脱除性能

可以在一个系统内同时脱除H2S、CO2、COS, 轻油、CN-等, 并在再生时分别处理, 满足副产CO2产品气、H2S浓缩等要求。

2) 净化度高

净化气CO2含量最低可达20ppm;总硫≤0.1ppm;水、轻油等完全被脱除。

3) 溶液再生方式灵活, 满足不同工艺要求

4) 溶液吸收能力大, 能耗低

本项目生产以Texaco气化煤气为原料。净化装置所处理的变换气操作压力较高, CO2分压较大, 选择低温甲醇洗净化工艺有着独特优势。这是因为低温甲醇洗工艺为物理吸收, 因此特别适用对于压力高, 酸气含量高的气体净化, 在脱碳的同时实现有效的深度脱硫。

2 工艺流程

来自变换工段的3.5MPa (A) 、40℃变换气进入本工段, 与循环气体混合, 并在原料气中注入防止结冰及形成水合物的贫甲醇后, 气体经原料气冷却器 (E0501) 与净化气、气提塔塔顶出来的二氧化碳气和从H2S浓缩塔出来的尾气换热降温, 经水分离器 (V0501) 分离出冷凝的甲醇-水混合物后, 原料气从底部进入甲醇洗涤塔 (T0501) , 与自上而下的贫甲醇逆流接触, 脱除气体中的CO2、H2S和COS等酸性气体, 塔顶出来的净化气经过E0517和E0501换热升温后去下一工段。

从水分离器 (V0501) 分离出的甲醇、水混合物经甲醇水分离塔给料加热器 (E0516) 加热后进入甲醇水分离塔 (T0505) 中上部。

在甲醇洗涤塔 (T0501) 上部, 用来自热再生工段低温贫甲醇液脱除CO2, 在甲醇洗涤塔 (T0501) 底部对H2S、COS进行吸收, CO2吸收的溶解热部分通过去下塔的甲醇带走, 再通过循环甲醇冷却器 (E0506) 用来自H2S浓缩塔 (T0503) 的冷甲醇液冷却循环甲醇及通过3#甲醇急冷器 (E0505) 用冷冻剂冷却循环甲醇, 带走部分热量。

由于CO2在甲醇中的溶解度比H2S在甲醇中的溶解度低, 送入甲醇洗涤塔中CO2脱除段的甲醇流量要比送入H2S脱除段的要大。甲醇洗涤塔 (T0501) CO2脱除段中多余的甲醇从塔的中部抽出。

甲醇洗涤塔 (T0501) 底部富含H2S甲醇通过甲醇换热器 (E0507) 和1#甲醇急冷器 (E0503) 分别被温度较低的甲醇和冷冻剂液氨冷却。经过冷却, 这部分甲醇减压膨胀后压进入1#循环气闪蒸罐 (V0502) 回收闪蒸出来的H2。来自1#循环气闪蒸罐 (V0502) 的闪蒸气经循环气压缩机 (C0501) 压缩, 经压缩机后冷却器冷却, 在进入原料气冷却器之前并入上游变换气中。

来自甲醇洗涤塔 (T0501) 的富含CO2甲醇与上述过程一样, 先经甲醇换热器 (E0507) 和2#甲醇急冷器 (E0504) , 分别被来自CO2气提塔给料泵 (P0502A, B) 的甲醇和冷冻剂液氨冷却, 减压膨胀后进入2#循环气闪蒸罐 (V0503) , 闪蒸后的闪蒸气再经1#循环气闪蒸罐 (V0502) 由循环气压缩机 (C0501) 压缩。

来自2#循环气闪蒸罐 (V0503) 的富含CO2的甲醇先膨胀进入CO2气提塔顶, 在气提塔 (T0502) 中, 富含CO2甲醇液膨胀后产生无硫CO2气体, 经原料气冷却器 (E0501) 回收冷量后与来自H2S浓缩塔 (T0503) 的尾气一起经高点放空。

从CO2气提塔 (T0502) 中较低的升气管式塔板上抽出来的温度较低的甲醇液送入H2S浓缩塔 (T0503) 的中上部, 来自CO2气提塔 (T0502) 底部的富含H2S甲醇也进入H2S浓缩塔下段。为了提高装置H2S馏分的浓度, 在H2S浓缩塔下部用来自空分工段的低压氮气对CO2进行气提, 同时在塔的上部, 用来自CO2气提塔 (T0502) 顶部的另一股没有被用作CO2气提塔 (T0502) 回流洗涤液的无硫甲醇对气提出来的H2S和CO2进行洗涤。出H2S浓缩塔的尾气基本上不含硫, 经原料气冷却器 (E0501) 换热后与来自CO2气提塔 (T0502) 的CO2气一起放空。

从H2S浓缩塔 (T0503) 升气管式塔板上抽出温度较低的甲醇液作为冷却剂先后用在3#贫甲醇冷却器 (E0508) 、循环甲醇冷却器 (E0506) 及甲醇换热器 (E0507) , 在经过循环甲醇冷却器 (E0506) 换热升温后进入甲醇闪蒸罐 (V0507) , 闪蒸出来的闪蒸气进入CO2气提塔 (T0502) 的底部与来自上部的甲醇逆流接触脱除闪蒸气H2S的组分。来自甲醇闪蒸罐 (V0507) 的闪蒸液经CO2气提塔 (T0502) 给料泵 (P02A, B) 加压后进入甲醇换热器 (E0507) 作为冷却剂, 在此换热过程中产生的闪蒸气在进入CO2气提塔 (T0502) 脱硫之前在CO2气提塔 (T0502) 底部进行分离。

从H2S浓缩塔 (T0503) 底部出来的富含H2S甲醇经甲醇再生塔给料泵 (P0503A, B) 通过2#贫甲醇冷却器 (E0509) 、1#贫甲醇冷却器 (E0510) 进入甲醇再生塔 (T0504) 。在甲醇再生塔 (T0504) 中由甲醇再生塔再沸器 (E0511) 加热产生的甲醇蒸汽及来自甲醇水分离塔 (T0505) 的甲醇蒸气气提, 对富甲醇中所含有的H2S及CO2进行完全解吸, 甲醇再生塔 (T0504) 顶部气体经甲醇再生塔回流冷却器 (E0512) 、酸性气换热器 (E0514) 及甲醇再生塔回流冷凝器 (E0513) 分别被冷却水、冷酸性气及冷却剂液氨冷却。冷凝液经H2S浓缩塔 (T0503) 底部及经甲醇再生塔回流泵 (P0506A, B) 送回甲醇再生塔 (T0503) 顶部。离开酸性气分离器 (V0505) 的酸性气, 通过酸性气换热器 (E0514) 加热后作为硫回收工段原料, 离开本工段。

离开甲醇再生塔 (T0504) 塔底经过再生的贫甲醇在1#贫甲醇冷却器 (E0510) 中冷却到42℃, 经甲醇收集槽 (V0504) 缓冲, 再用贫甲醇泵 (P0504A, B) 升压。升压后的贫甲醇经水冷却器 (E0518) 、2#贫甲醇冷却器 (E0509) 、3#贫甲醇冷却器 (E0508) 冷却后进入甲醇洗涤塔 (T0501) 。

来自水分离器 (V0501) 的甲醇和水混合物冷凝液经甲醇水分离塔给料加热器 (E0516) 加热, 送入甲醇水分离塔 (T0505) , 通过蒸馏将水和甲醇进行分离。该塔由甲醇水分离塔再沸器 (E0515) 进行加热, 塔顶甲醇蒸汽送甲醇再生塔 (T0504) , 而水作为废水排出, 送往污水处理系统。甲醇水分离塔 (T0505) 所需的回流甲醇由甲醇再生塔 (T0504) 再生甲醇提供, 通过甲醇水分离塔给料泵 (P05OSA, B) , 经甲醇水分离塔给料加热器 (E0516) 冷却后入塔。

大部分循环的再生甲醇, 通过甲醇粗过滤器除去甲醇循环系统中的固体及其他颗粒, 甲醇粗过滤器位于甲醇再生塔给料泵 (P0503A, B) 的下游, 进入甲醇再生塔 (T0505) 的回流甲醇在进入甲醇再生塔之前要经过甲醇过滤器 (50501) 进行过滤以除去固体及其它颗粒。

来自硫回收工段的尾气含有少量H2S, 进入H2S浓缩塔底部, 甲醇洗涤后和尾气一起排入大气。为了提高去硫回收工段的H2S浓度, 一部分来自酸性气分离器的酸性气体循环进入H2S浓缩塔 (T0503) 的下部。循环的CO2离开H2S浓缩塔 (T0503) 塔顶, 同时循环H2S用甲醇进行洗涤。

为了减少甲醇损失, 配置有甲醇污水系统, 各个支管将所有泄露甲醇的设备连接到总管, 总管将泄露的甲醇收集起来汇入排放甲醇槽。配置的污甲醇泵可将排放甲醇送入甲醇水分离塔 (T0505) 。安装在原料贮存工段的甲醇贮罐用于贮存甲醇, 并装有甲醇供给泵。该贮槽可在停工时收集甲醇。

3 结束语

总之, 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 打破了能源的供需平衡。石油作为一种由于大量开发利用而日渐稀缺的资源, 今后价格将会波动上升, 其上涨幅度将远大于煤炭、天然气价格的增长, 因此寻求新的替代能源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谢克昌.煤的结构与反应性[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

工艺铁塔施工组织方案 篇5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信号塔维修工程,该信号塔塔高55米,其中塔身高30米,顶部不锈钢球体高20.5米,球体直径4.5米,塔底部为正方形,宽8米。塔身主架采用镀锌∠150×150,副架镀锌∠100×100,支架镀锌∠80×80,主副架间由15mm钢板及¢25螺栓衔接,支架为焊接,上下两层工作台,下层工作台周长30米,宽6米,护栏高1米,下层工作台周长18米,宽0.6米,护栏高1米。因信号塔年久失修,塔身大面积锈蚀,部分螺丝松动,维护工作台花纹钢板严重腐蚀,不锈钢球体严重损坏,半个球体脱落,存在重大安全隐患,需要维修更新。维修内容:塔身螺丝加固,不锈钢球体更换,上下两层工作台5mm花纹钢板更换,信号塔整体除锈,油漆两遍。工期:10天 施工方案 前期制作施工方案 总则

生产过程中明确树立“质量第一,满足客户最大需要”的思想,自觉严格执行工艺流程,坚持做到三检查、三校对、按图纸、按工艺、按标准生产加工,严格各项质量指标。质量管理

构件加工制作关系到工程质量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工程的最终质量。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搞好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案的优化;

搞好技术交底及必要的技术培训

搞好各个环节的质量保证,真正做到每个环节有实可依,有数据可查。从原材料进场到成品出场,每个工序环节都有专职质检人员把关,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构件制作的各工序 下料

下料前必须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将图纸数据核对无误后方可下料,下料尺寸误差控制在1毫米之内。划线

按编号核对材料数量及规格,检查员材料是否符合各标准,同时材料要堆放整齐,核对尺寸数量。钻孔

钻孔前必须检查材料、规格、树立、眼孔数及孔径,同时调整好模具确认无误后方可开钻。镀锌

为保障质量,严格按照镀锌工艺规程,镀件出来必须有专职质检人员检查镀层附着量、均匀性、密着性、外观等。发现问题及时回镀,确保构件材料达到优质产品。安装施工方案 施工前准备工作 施工场地的验收

结合甲方核实场地的三通一平

如需正常施工,必须具备正常作业的照明 吊装设备的准备

计划50T起重吊车1台,处于一级完好程度和甲级维护状态,有成品构件均有吊车吊入屋顶,按规格整齐堆放; 落实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 认真填写设备维修和运行记录 施工场地的布置

对施工场地的地面、孔建构筑物并对有可能形成影响的高、低压管线采取防护措施;合理安排构件的堆放,以利于预配级吊装中的搬运;合理安排起重机械的位置,并切实固定;在施工场地走位有人流、车流或有肯干扰施工的情况时,应划分施工区域设立明显标志,并按要求悬挂施工标志牌。安装施工

施工前的安全检查: 施工方案已得到批准;

检查施工场地的施工条件应符合要求;

起吊的机具、绳索和安全器材配齐,具有合格证;

在需要划定施工进去的地方应按要求做好威化工作,设立各种标识,并有专职警戒人员到位明确其职责;

填写开工报告,并取得甲方同意的回复;

以计算的最大吊装吨位进行试吊,检查各部位受力情况并进行指挥信号的传递试验; 施工脚手架搭设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搭设,按钢管脚手架方式搭设,安全便捷;

架体使用的钢管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或《低压流体运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2)中规定的3号普通钢管,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

2.架体使用的钢管外径为ф48壁厚为3.5mm,且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划道,表面必须涂有防锈漆,钢管上严禁打孔,立杆最大弯曲变形应小于L/500,横杆最大弯曲变形应小于L/150,端面平整,切斜偏差应小于0.7mm。

3.架体使用的扣件应采用可锻铸铁制作的扣件,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所使用的扣件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65N.m时,不得发生破坏。架体在搭设时应尽量使用新扣件,如使用旧扣件在使用前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纹、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所有扣件均应进行防锈处理。准备工作

人员准备:所有操作人员均应经过专业培训且有操作上岗证,上岗前均经过体检保证身体健康。

材料工具准备:搭设架体前,对所有进场材料及配件进行检查。

搭设方法

1.作业程序:放置纵向扫地杆——自角部起依次向两边竖立底(第1根)立杆,底端与纵向扫地杆扣接固定后、装设横向扫地杆并与立杆固定(固

定立杆底端前,应吊线确保立杆垂直),每边竖起3~4根立杆后,随即装设第一步纵向水平杆(与立杆扣接固定)和横向水平杆(小横杆,靠近立杆并与纵向水平杆扣接固定)、校正立杆垂直度和水平杆水平度使其符合要求后,按40~60N.m力矩拧紧扣件螺栓,形成构架的基始段——按上述要求依次向前延伸搭设,直至第一步架交圈完成。交圈后,再全面检查一遍构架质量和地基情况,严格确保设计要求和构架质量——设置连墙件(或加抛撑)——按第一步架的作业程序和要求搭设第二步、第三步……——随搭设进程及时装设连墙件和剪刀撑。

5.每搭完一步脚手架后,应立即使用仪器校正步距、纵距、横距及立杆的垂直度,具体允许偏差见附表。

6.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具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7.立杆接长除顶层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层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一步距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间距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各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0.4m;对于搭接的立杆,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采用不小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

8.纵向水平杆应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宜小于3跨,其接长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也可采用搭接,如采用对接,则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在同步或同跨内;各接头中心值至最近主节点距

离不已大于0.4m;如采用搭接,则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9.在每个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

10.剪刀撑设置在脚手架外侧立面及电梯轴线两侧立面整长度和高度上连续设置剪刀撑,剪刀撑交叉成十字型的双肢斜杆,双杆互相交叉,同时与地面形成45度~60度夹角。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宜采用搭接不应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剪刀撑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的扣件中心线至端点距离不宜大于150mm。剪刀撑的搭设应随立杆、纵向和横向杆等同步搭设,各底层斜杆下端均必须支撑在垫块或垫板上。

11.扣件规格必须与钢管外径相同,在主节点处固定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剪刀撑等用的直角扣件、旋转扣件的中心点的相互距离不应大于150mm,对接扣件开口应朝上或朝内,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安全措施

1.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上岗人员定期体检,合格者方可持证上岗。搭设脚手架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穿好防滑鞋。

2.当有六级及六级以上的大风和雾、雨天气应停止脚手架搭设与拆除作业。雨后上架作业应有防滑措施。

3.在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及所有连墙件。

4.搭拆脚手架时,地面应设围拦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

施工的技术措施

想全体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其掌握吊装、安装方法和施工内容; 施工人员必须明确具体的分工,明确职责和施工纪律,关键岗位人员要有操作技术合格证,各岗位人员对自己的工作应自检合格;

吊装有统一的指挥信号,各岗位人员必须熟悉此信号,具备协调工作的能力; 指挥信号能迅速准确的传递、地面和高考指挥人员的服饰要鲜明易认; 高空作业人员要体检合格,持有高空作业合格证,要有检查记录; 一般不准在雾、雨、雪、夜间和五级大风以上的情况下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未经现场指挥许可,不准闲人进入施工区,不准在起吊的重物下和受力索具附近停留或通过;

在施工过程中要有应急的工程事故和人员伤亡事故的处理方案,一旦发生事故,应严格保持现场次序、紧急防护措施,做好记录以利于分析原因; 整个工程的各种记录、纪要、批示和计算过程等各种文字依据,均应认真保存,以备归档和检查;

严格遵守起重吊装行业的“十不吊“规定; 人员分工

施工人员要有详细的岗位分工并有记录;

要详细不漏地填写施工人员登记表,记录施工人员技术培训状况和施工经

历; 构件的安装

构件应齐全、无错装、反装和漏装;

铁塔的全部技术指标均应符合规定和技术要求; 铁塔个构件应符合甲方故意要求和设计要求;

施工人员配置:项目经理1;技术负责人1名;架子技工3;组装安装工4名;后勤人员1名;

设备配置:50T起重机械1台;经纬仪1台;电焊机1台; 应急预案:

根据本工程特点及施工工艺的实际情况,认真组织了对危险源和环境的识别和评价,特制订本项目发生紧急情况或事故的应急措施,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现场施工人员的应急能力,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和不良环境影响;

为保障正常施工,预防某些突发事件及某些预想不到的、不可抗拒的事件发生,事前有充足的技术措施准备,抢险物资的储备,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国家财产和经济损失,必须进行风险分析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公司领导及相关负责人必须立即赶到现场,组织指挥应急处理;

事故过程中发生无法预料的需要紧急抢救处理的危险时,应逐级上报; 项目部实行昼夜值班制度,保持24小时电话畅通,根据潜在事故的性质和后果分析,配备足够的应急资源准备;

充分识别恢复过程存在的危险,当安全应还彻底消除后,方可恢复正常工作

方案工艺 篇6

关键词:外墙外保温;外墙保温技术;节能墙体;外墙施工

中图分类号:TE3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9-0181-02

目前,国内外有许多关于外墙保温的资料和数据,经过多年的研究,外墙外保温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外保温相对于其他形式保温而言,有明显的优势。另外,在我国,建筑多以采用混凝土、砖石等重质结构为主,这种结构与许多发达国家住宅常用的轻质结构相比,热容量大,建筑物热稳定性好,冬暖夏凉,也便于采用粘贴、浇入、钉挂等方式进行外保温。然而随着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外墙保温的技术也需要逐渐的更新和创

新,本文就是基于目前的外墙保温研究方向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和阐述。

一、聚苯颗粒保温砂浆外墙保温施工

(一)施工准备

1.外墙墙体工程平整度达到要求。

2.外墙门窗、外墙上的落水管、各种进户管线、消防梯、防盗窗预埋件等应安装完毕。

3.门窗边框与墙体连接应预留外保温的厚度30mm左右,缝隙应分层填实严密。做好门窗表面保护。

4.砌体与梁、柱间隙用钢丝网连接处理。

5.作业时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风力应不大于5级,严禁雨天施工,雨季施工时应做好防雨措施。夏季施工应避免太阳直晒。

6.施工机具与工具:砂浆搅拌机、垂直运输机械、水平运输车、手提搅拌器、射钉枪以及吊篮或施工脚手架。常用抹灰工具及抹灰的专用检测工具、经纬仪及放线工具、水桶、剪刀、滚刷、铁锹、扫帚、鉴子、壁纸刀、托线板、方尺、靠尺、塞尺、探针、钢尺等。

7.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操作要求、质量要求、验收规范、安全措施等,进行施工机具准备,落实材料进场计划及堆放场地,制定施工计划及质量保证措施。

(二)施工工艺

聚苯颗粒保温砂浆外墙外保温系统施工工艺流程按外墙饰面不同分为外墙涂料饰面做法和外墙面砖饰面做法两种。

1.基层墙面处理。墙面应清整干净,无油渍、浮尘等,旧墙面松动、风化部分应剔凿清除干净,墙表面凸起物≥l0mm应铲平。抹灰前一天,外墙面应淋水湿润。夏季高温,在施工前半小时再用水湿润墙面。

2.吊垂直线、弹控制线、贴饼。吊垂直、弹厚度控制线、拉垂直、水平通线,按厚度线用聚苯颗粒保温砂浆或水泥砂浆作标准厚度灰饼冲筋。

3.涂刷界面砂浆。在已完成表面处理的外墙面涂刷与保温砂浆相配套的界面砂浆,厚度控制为2mm,要求均匀滚刷在基层墙面上,所有基层均要被界面砂浆所覆盖,界面砂浆表面要进行拉毛处理,使表面粗糙,以提高保温砂浆与基层结构的粘结力。

4.保温砂浆的施工。界面砂浆完成24小时后即可进行保温砂浆施工。保温砂浆抹灰时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保温砂浆按照设计厚度分1~2次成活,每遍施工厚度不大于20mm,以15mm为宜。第一遍先施工约7mm,要注意压实,然后加抹保温砂浆达15mm左右,表面毛糙,24h后抹第二遍保温砂浆达冲筋厚度,用杠尺在墙面上来回搓抹,去高补低,最后再用铁抹子压一遍,使表面平整、厚度一致,控制保温层表面平整度偏差不大于4mm。

保温砂浆施工时要及时收集落地灰,落地灰在2小时内搅拌后即可使用。保温砂浆固化到颜色呈灰白色时,应喷水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为4~5天。保温砂浆施工完成后应按检验批的要求作相应的质量检验,做好隐蔽检查验收记录。

5.抗裂砂浆的施工。抹第一遍抗裂砂浆时,厚度应控制在3mm左右。要求抗裂砂浆层完全覆盖保温砂浆层,不得有漏抹之处。第一遍抗裂砂浆完成24小时后进行铺钉热镀锌钢丝网,要求平整度与面层保温砂浆的平整度一样。热镀锌钢丝网应提前分段截好。铺钉热镀锌钢丝网应按照从上至下,从左至右的顺序施工。首先将钢网临时固定在墙面就位,随后用电动冲击钻在墙面上打孔,在孔中插入保温胀栓,并将其锚固结实。保温胀栓分布应呈梅花形布置。一般锚栓密度为每平米4个。保温锚栓要钉入结构墙体,钉入深度应大于25mm,钢丝网边搭接宽度应在50mm左右(4个网格宽度),搭接部位以不大于300mm的距离用镀锌铅丝将两网绑扎在一起,搭接的钢丝网层数不得大于3层。门窗洞等侧口部位钢丝网收口处的固定胀栓数每延米不少于三个。检查热镀锌钢丝网铺钉要满足紧贴墙面保证平整度要求。热镀锌钢丝网铺贴施工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抗裂砂浆面层抹灰施工。面层抗裂砂浆抹灰层厚度应控制在500mm~6mm,钢丝网要求100%地被抗裂砂浆覆盖。抗裂层施工完毕后应按检验批的要求作相应的质

量检验,做好隐蔽检查验收记录。

二、聚苯颗粒外墙保温技术的特点

结合夏热冬冷地区对外墙节能设计的要求,通过对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外墙外保温技术的比较,在夏热冬冷地区采用聚苯颗粒保温砂浆外墙保温的节能措施较为经济、合理,既能够满足节能要求,且施工方便,结构合理。

1.综合技术指标能够满足《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在保温层厚度3cm以下就能够满足大部分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

2.施工程序简便,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施工效率。

3.可利用保温材料找平,修补主体结构的缺陷防止抹灰过厚脱落。

4.采用柔性渐变逐层释放应力的抗裂技术,有效地解决由于温差变形而导致结构开裂的问题,避免外墙微裂、龟裂和板块接茬裂缝等现象。

5.建筑细部构造处理恰当,精心施工,有效地控制“冷桥”现象。其基本理念是将整个建筑外包起来,包括阳台、搁板、挑檐、女儿墙,只要是外露部分均用保温浆料包裹起来,并与建筑节能门窗形成整体,共同作用,起到良好的节能效果。

6.总造价适中,具有良好的性价比。

三、优化方案探讨

无溶剂硬质聚氨脂复合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构造体系为采用现场喷涂无溶剂硬质聚氨脂泡沫塑料作为保温层,配套使用胶粉聚苯颗粒对聚氨脂面层进行处理。该保温构造由聚氨脂防潮底漆、无溶剂硬质聚氨脂保温层、聚氨脂界面砂浆、胶粉聚苯颗粒找平层、抗裂砂浆复合耐碱玻纤网布或热镀锌钢丝网保护层、涂料或面砖饰面层组成。

(一)优化内容

1.基层墙体采用水泥砂浆抹灰找平,满涂聚氨脂防潮底漆,用滚刷将聚氨脂防潮底漆均匀涂刷,应无漏刷、透底现象。

2.应吊垂直厚度控制线,在阳角、阴角或窗口处,要安装预制的聚氨脂模块,以达到标准要求。

3.对于墙面宽度大于2米处,需增加水平控制线,作厚度标筋。喷涂硬质聚氨脂保温层厚度达到10mm时按30cm间距、梅花状分布插入厚度标杆,密度宜控制在9~10枚/m2,然后继续喷涂至设计厚度。

4.喷涂20分钟后清理、修整突出部位,满涂界面砂浆。

5.用胶粉聚苯颗粒对聚氨脂保温层进行找平施工。

6.抗裂防护层采用压折比<3的柔性抗裂砂浆铺贴网格布(涂料面层)或热镀锌钢丝网锚固措施(面砖饰面)进行抗裂防护处理。

(二)优化方案总结

该技术体系的优势是无空腔构造、整体性好、粘贴牢固,保温性能优异、防火性能好、抗湿热性能优异,对主体结构变形适应能力强、抗裂性能好;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环保性能。

四、结语

外墙外保温系统理论及技术在不断发展,从构造上,它是由结构墙体、界面层、保温层、保护层以及外装饰防水层等组成,形成一个多功能的复合墙体;其体系长期暴露于大气环境中,对耐久性有更高的要求。保温墙体的形成是由设计、材料、施工以及管理共同完成的。设计是先导,材料是基础,施工是保障。应将外保温整体进行认识,才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江亿.薛志峰,等.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及应用(第一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中心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徐金泉,韩爱兴.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4]黄振利.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体系在严寒地区的应用外墙保温应用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模型飞机加工工艺方案探讨 篇7

关键词:模型飞机,加工工艺,方案,探讨

该模型飞机是为某中职学校招生宣传用产品,针对所设计的飞机模型具有设计精致,曲面薄且匀称流畅的风格。该产品该文重点研究机身的加工,像尾翼、引擎等部分可以单独加工,通过镶件的形式叠加上去)上、下表面均为曲面。针对本产品,上、下表面均为曲面过渡,如何把它加工出来?这样一个产品能不能一次性把它加工出来呢?由于飞机表面都需要加工,如先加工一面,再加工另一面的时候,由于飞机机翼的厚度较薄所承受的切削力有限以及反面加工的时候,这给产品的分中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是否需要做一个配套的夹具会比较好呢?带着这些问题,结合实际充分发挥数控加工的功能,科学的设计、安排加工工艺,逐步解决上述难题。

1 任务要求

(1)样品的外形面要求光洁美观、具有可观赏性;

(2)数量:1件(单件小批量生产)

(3)材料:45#钢。

2 工艺分析及加工

(1)零件结构。

该工件的特点是由曲面组成,外观设计及造型突出流线型,让人感觉舒畅(见机身上表面、下表面图)。由于引擎、尾翼等零件通过镶件的形式叠加,这里不做介绍我们重点考虎机身的加工。附飞机整体装配图及机身图如图1、图2。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该零件加工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系列的工艺技术来解决装夹和进刀量等加工问题。

(2)零件工艺分析

①确定先需要加工的面

由于该零件的外形表面具有表面质量要求,所以先加工下表面,再加工上表面(利用夹具装夹来加工,且下表面有一平面,设计夹具时可以利用此平面进行装夹定位)。

②为零件设计装夹固定工艺螺栓孔

在加工该产品时,如先加工出飞机模型的下表面,再加工上表面时零件将难以装夹,为此需针对该零件设计一个专用的夹具。但飞机模型中没有与夹具相联结的螺丝固定孔,所以先考虑在飞机机身下表面事先加工出几个用于联结、固定机身与夹具的工艺螺丝孔,且这几个孔又是主引擎、副引擎与机身的联结、固定的螺丝孔。这样既可以保证对中配合,又可以在加工上表面时,由于夹具表面与工件的上表面的贴合支撑,保证其受力。其设计如图3所示。

③夹具设计。

该飞机模型的上表面主要是圆弧面,只有通过面接触才能较好的对零件进行固定。通过3D软件的一些分型手段,将夹具设计成如图4所示,夹具与飞机下表面装配示意图如图5。

(3)加工。

①先加工飞机下表面。

利用数控加工中心加工完下表面后,分中找到相应孔位用4.2的钻头手动钻出孔位(考虑此孔为工艺孔而已不必做得太大,攻M5的螺纹孔)。加工程序及加工图如图6、图7。

②然后加工夹具。

利用数控铣将夹具加工出来,根据要求加工出6的孔,用于螺栓装夹。夹具加工程序及加工图如图8、图9。

之后在夹具上找出与机身相配合的地方,用6的钻头钻出6的钻,用M5的螺丝将夹具与机身固定起来。

③最后加工飞机上表面。

在加工飞机上表面时,因飞机模型在加工时下表面时留有大量的余量,这时如直接将飞机模型下表与夹具固定起来加工的话,会造成一种现象那就是加工余量太大,造成加工时间过长。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划线(可以沿着所画线钻排孔)打排孔,然后将多余料(所画线之外的残料)去除之后再与夹具贴合。(见图10)

然后再利用加工中心将所需的的飞机上表面加工出来,加工之前考虑到飞机模型在去除残料之后的四周表面可能不光洁,之前在加工夹具的时候我们适当将夹具表面加工深度可以适当大点,这样在与飞机模型贴紧后对刀。加工程序及加工图如图11、图12。

3 结语

使用专用夹具装夹,由于加工精度较高重复定位精度较高。也间接的提高效率,很快就将样品加工完毕。学无止境,今后还需要努力学习工作,使自己成为一名永不落伍的专业技术人员。

参考文献

[1]于华.数控机床的编程及实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2]任仲贵.CAD/CAM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热油管道输送工艺方案设计 篇8

对于热油管道, 其总体工艺设计方案涉及管道、泵站、热站三个方面。管道部分可以用管材、管径及壁厚三个要素来描述;泵站部分可以用进出站压力及泵站数等要素来描述;热站部分可以用进出站原油温度及热站数等要素来描述。在管道的线路走向、所输油品物性、输量等外部因素已定的前提下, 一旦上述设计要素确定, 整条管道的总体工艺设计方案随之确定[1]。

2 输送工艺的计算

2.1 热力计算所需的物性参数

1) 原油的物性参数:密度、黏度、凝点等。

2) 土壤的导热系数。土壤的导热系数取决于土壤的种类及土壤的孔隙度、温度、含水量等, 其中含水量的影响最大。管道沿线不同地区土壤种类、性质不尽相同, 同一管段在不同季节, 土壤的导热系数也不同, 因此很难通过计算得出较准确的土壤导热系数。应在不同季节, 在管道沿线每隔一定距离, 测定土壤导热系数, 也可以取土样在实验室测定或在现场用探针法测量[2]。

2.2 温度参数的确定

2.2.1 加热站出站油温的选择

考虑到原油难免含水, 故其加热温度一般不超过100℃。如原油为加热后进泵, 其加热温度不应高于初馏点, 以免影响泵的吸入。另外, 在确定加热温度时, 还需要考虑防腐层和保温层的耐热能力是否适应。

2.2.2 加热站进站油温的选择

加热站进站油温主要取决于经济比较, 对凝点较高的含蜡原油, 由于在凝点附近时黏温曲线很陡, 故其经济进站温度常略高于凝点。

2.2.3 地温T的确定

对于埋地管道, T取管道埋深处的土壤自然温度。T是随地区、季节变化的, 设计热油管道时, 至少应分别按其最低及最高的月平均温度来计算。

2.3 热油管道的热力计算

管道考虑摩阻损失的热效应, 温降按下式计算:

式中:

t1——管道起点原油温度, ℃;

t2——管道终点原油温度, ℃;

t0——管道中心处最冷月平均地温, ℃;

L——管道长度, m;

i——流量为qm时的水力坡降, m/m;

g——重力加速度, 9.81 m/s2;

C——输油平均温度下原油的比热容, J/ (kg·K) ;

K——总传热系数, W/ (m2·K) ;

D——管道的外直径, m;

ρ——原油的密度, kg/m3;

qm——原油流量, m3/s。

2.4 热油管道的水力计算

管道内沿程水力摩阻按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

h——管道内沿程水力摩阻损失, m;

λ——摩阻系数;

L——管道长度, m;

d——输油管道的内直径, m;

V——原油在管道内的平均流速, m/s;

g——重力加速度, 9.81 m3/s;

Qv——平均温度下的原油流量, m3/s。

2.5 加热站、泵站的确定和布置

热油管道工艺设计过程是首先进行热力计算, 得出全线所需加热站数。再按加热站间管道进行水力计算, 根据全线所需压头计算所需泵站数和泵的功率。为了便于生产管理, 应尽可能使加热站与泵站合并。

3 输送方案的确定

当对一条热油管道做设计时, 为完成规定的输油任务, 可以有许多个由不同的工艺参数组合而成的方案。这些方案在技术上都是可行的, 但在经济上不一定合理。因此要找到一个在经济上最优的方案。目前, 设计单位在工程实践中广泛使用的是方案比选法。其具体的步骤如下:

1) 确定主要工艺参数。包括管道长度, 管道内壁粗糙度, 所输油品物性, 设计输量, 管道年工作天数, 进、出站油温, 管道埋深处全年、最冷月平均地温, 土壤性质、含水率及导热系数。其中油品进站温度按高于油品凝点3~5℃选取。

2) 计算管径和壁厚。按照经济流速初选几种管径。经济流速是根据经验总结而得, 我国输油管道设计所取流速在1.0~2.0 m/s之间。按下式计算出管道理论内径[3]:

式中:

D——管道理论内径, m;

Q——规定输量, m3/h;

w——经济流速, m/s。

以算得的理论内径为中心, 参照管子的实际规格选取几种直径。

根据所选管径, 结合压力等级, 按下式计算壁厚:

式中:

δc——钢管的计算壁厚, mm;

P——设计内压力, MPa;

D——钢管外径, mm;

σs——材料的最低屈服强度, MPa;

K——设计系数, 站外取0.72;

ϕ——焊缝系数, 直缝电阻焊管取1.0。

管道的实际壁厚要按计算壁厚向上调整至相近的公称壁厚。

3) 列出不同工艺参数 (管径、输送压力) 组合的可供对比的方案。

4) 利用计算公式或采用工艺计算软件, 对每种方案进行水力、热力计算, 确定各种管径方案的泵站及加热站数, 加热温度, 泵的功率, 加热炉热负荷, 全线耗油量、耗电量。

5) 还需计算最大输量和最小输量, 冬季和夏季时的水力、热力工况, 分析各方案的灵活性, 看其在预期的流量条件能否都在高效区工作。

6) 计算各个管径方案的投资与输油成本, 对工艺计算的结果进行经济评价, 在理论计算与合理的工程评价相结合的基础上, 最终推荐一个符合工程实际情况和年费用现值最小的工艺方案。

4 以某热油管道为例

4.1 管道概况

管道全长约217 km。管道沿线地形总体起伏不大, 以平原为主, 草原与丛林共生, 局部为草原。

4.2 主要工艺参数

1) 油品物性参数。油品在20℃时的密度为863.2 kg/m3, 凝点为32℃。

2) 管道的设计输量为828 m3/h, 最高输量为1 076 m3/h。

3) 管道沿线地温。本管道工程建设区域均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气候划分为雨季 (6月—10月) 和旱季 (11月—来年5月) 。全年最不利于原油输送的地温条件出现在雨季, 故按雨季最低月平均地温为28℃进行计算。

4) 土壤传热系数。根据管道经过区域的土壤性质及环境条件, 参考相关运行工艺参数及国内有关标准, 选取旱季土壤导热系数取1.1 W/ (m⋅K) , 雨季土壤导热系数选取2.0 W/ (m⋅K) 。

5) 加热站原油进出站温度。本管道全线按加热密闭输送工艺设计, 进站最低油温按凝点以上3~5℃考虑, 暂选取为37℃。原油最高出站温度不超过其初馏点, 暂取74℃。

6) 管壁粗糙度:管道内壁绝对 (当量) 粗糙度取50μm。

7) 工作天数:管道的年工作天数取350天。

4.3 工艺计算软件

输油工艺计算采用国际通用的SPS 9.5 (Stoner Pipeline Simulator) 设计软件。

4.4 设计输量828 m3/h下的方案比选

根据最高输量和经济流速计算管径, 见表1。

外输量按828 m3/h考虑, 最高输量在1 076 m3/h左右, 本管道初选了以下4个常用管径、不同压力等级进行方案比选:

方案1:采用φ508 mm管径、设计压力8 MPa;方案2:采用φ508 mm管径、设计压力10 MPa;方案3:采用φ559 mm管径、设计压力6.4 MPa;方案4:采用φ559 mm管径、设计压力10 MPa;方案5:采用φ610 mm管径、设计压力6.4 MPa;方案6:采用φ610 mm管径、设计压力10 MPa;方案7:采用φ711 mm管径、设计压力6.4 MPa。初步测算得知, 对于该管道, 雨季期间的运行条件相对旱季更为苛刻, 所以在方案比选时, 以雨季参数为基础进行工艺测算。设计输量下, 各方案在雨季的水力热力计算结果见表2。

在设计输量条件下, 各方案经济指标测算结果见表3。

从上面技术经济比较结果可以看出:

1) 在828 m3/h设计输量条件下, 方案3费用现值最低, 费用现值由低至高依次为方案3、方案1、方案2、方案5、方案4、方案6、方案7。

2) 从输量适应范围来看, 上述方案可分为两组:方案4、方案5、方案6、方案7通过改造首站提高出站压力, 即可兼顾外输高方案1 076 m3/h的要求;方案1、方案2、方案3需要将中间热站扩建成中间热泵站才可满足1 076 m3/h原油外输;但对于最小输量而言, 各方案相差不大。将中间热站扩建成中间热泵站的工程量和投资要比改造首站输油主泵大得多。以方案3和方案4为例经计算, 同样达到1 310 m3/h的输量, 方案3的建设投资要多增加约3 500×104美元, 方案3的总运行功率和能耗也高于方案4, 同时还要增加人员配备。由于中间泵站现场环境条件极差, 雨季基本不能通行, 后勤补给困难, 运行、管理、维护费用大大增加。从方便运行管理考虑应尽量避免设立中间泵站。方案4“一泵到底”最大输送能力可达到1 310 m3/h, 比方案3增加少量一次性投资, 可换得较大的输送能力余量, 适应能力更宽, 抗输量变化风险能力强, 费用现值较低, 综合评价较优。方案5虽然费用现值比方案4略低, 但最大输量只有1 214 m3/h, 且方案4管径小, 流速相对高, 更适于加热输送工艺。另外, 由于与本管道上下游相接的管道设计压力为10 MPa, 为与上下游协调统一, 方案4也较方案3和方案5更合适。

注:最大输量是按出站压力为低于设计压力0.3 MPa时计算得出的;最小输量是按原油经过加热炉加热出站温度达到74℃时计算。

故推荐最优方案4:采用ϕ559 mm管径、10MPa设计压力, 加热密闭输送工艺, 全线设置3座工艺站场。

摘要:热油管道输送工艺方案的设计,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管道在整个设计寿命期内的运行效率和技术经济效果。为了在预定的运行寿命期内完成输油任务并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合理制定热油管道的输送工艺方案, 对热油管道的建设和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以某条热油管道为例, 详细介绍了如何设计输送工艺方案。

关键词:热油管道,方案设计,水力,热力计算

参考文献

[1]刘伟, 梁江.成品油管道总体工艺方案优化设计[J].油气储运, 1999, 18 (3) :8-10, 32.

[2]张小龙.庆咸原油管道工艺方案研究[D].北京: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 2008.

方案工艺 篇9

1 PY11-5油田工艺设计参数

1.1 工程概况

番禺11-5油田采用大位移井开发方案依托的番禺5-1油田新平台 (PY5-1B) 打大位移井开发, 利用番禺5-1油田新建平台的平台钻机钻完井、修井及后期打调整井, 新增或改造部分设备。表1为PY11-5油田开发的改造项目。

1.2 油田生产能力

表2为PY11-5油田的生产能力。

1.3 PY11-5油田的生产对原PY5-1 DPPB的影响

PY11-5油田的3口大位移井所处油层是BO20.05, 属中轻质油, 当PY11-5油田油井接入后, 在原来番禺5-1的混合原油的基础上增加了轻油部分的比例, 对于番禺5-1工艺流程的分离器的处理效果是有利的[1]。

2 试运行执行程序及系统调试

2.1 试运行执行程序

试运行执行程序是海上油气田试运行前的关键环节执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油气田的安全运行。进行该程序之前, 必须确认所有工艺管线已经按照施工图纸要求连接完毕, 经过试压和管线吹扫, 管线和容器内脏物和锈渣已清除, 设备单机经过调试且合格。其作用是对主工艺流程和辅助工艺流程进行全面调试, 目的是对工艺流程的正确性、严密性、阀门位置、可控仪表的性能、各种压力、温度、液位、流量的报警设点进行校定。对现场仪表与中控仪表进行联调, 由于需要PY51B平台停产接入, 暂定不进行模拟正常生产参数的水循环的模拟运转[2]。

2.2 系统调试的工作内容

番禺11-5调试的主要内容包括:PY5-1 DPPB平台为PY11-5新增改造设备调试等相关内容。新增设备系统调试又包括水压试验、气密试验、化学药剂系统调试、ESD应急关断信号测试、计量系统校核、系统惰化等。

PY5-1 DPPB平台为PY11-5新增设备系统调试的主要工作包括如下:

(1) 对照PI&D图对流程的完整性进行检查 (机械完工前完成)

(2) 流程吹扫和容器开盖检查 (机械完工前完成)

3 水压及气密性试验 (压力、液位仪表的调校)

试验目的有三个:一是检查水 (液) 密性, 以防止以后正常生产时非正常条件下产生的高压造成油气外泄;二是进行压力、液位仪表的测试、标定和调整工作;三是为气密性试验作准备, 节省时间和费用。

工程施工时单根管线和单个容器的强度试验都已经做过, 系统调试以系统为单位进行水压试验。水压试验前, 压力、液位开关和安全阀应根据《安全装置测试程序》委托专业人员进行测试、标定。测试标准应符合相关规定。水压试验进行时, 压力、液位开关和安全阀应根据附件《安全装置测试程序》进行操作测试, 并进行记录和调整, 作为日后操作的的依据。

气密性试验的目的是为检查系统的严密性, 以防止日后生产过程中的烃类气体泄漏, 给平台带来危害。气密试验根据附件《气密试验程序和标准》进行。根据试验安全操作的需要, 气密试验压力逐步提高, 并在三级试验压力下重点进行。即依次在一级试验压力、二级试验压力、三级试验压力下重点进行检查。气密性试验为危险作业, 作业现场应隔离并悬挂标志牌, 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4 结束语

番禺11-5油田采用大位移井开发方案依托的番禺5-1油田新平台 (PY5-1B) 打大位移井开发, 利用番禺5-1油田新建平台的平台钻机钻完井、修井及后期打调整井, 新增或改造部分设备。本工程工艺复杂, 本文经过对其过程的分析, 得到了较好的收获。

参考文献

[1]吴作舟.油田开发规划优化方法研究及应用[M].西安:油气田开发工程, 2007.

乙二醇合成工艺技术方案 篇10

1 当前我国乙二醇合成工艺技术发展现状

目前, 我国乙二醇的主要生产方法是经由乙烯氧化、再进行非催化水合反应制成乙二醇, 这种生产工艺中重要的原料是石油, 但是由于其生产成本较高, 以合成气为生产原料获得乙二醇的方法逐渐具有了竞争优势。以天然气为原料获得乙二醇的方法中, 其原料价格相对低廉, 易于获得, 并且生产的工艺流程相对较短, 能够一定程度上缩减化工企业的成本, 因此该技术成为了现代乙二醇制取工艺发展的热点和重点。

2 乙二醇合成工艺关键技术方案

2.1 合成气直接合成法

合成气的原料可以是天然气、煤和石油残渣, 这些原料易于获取, 并且价格较为低廉。合成气直接合成乙二醇的反应公式如下:

这一方法的进行需要有催化剂的存在, 并且要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进行, 其在理论上具有较为合适的经济价值, 但这一生产方式的主要问题是其反应条件十分苛刻, 很难实现。因此尽管在现代工业生产中, 催化剂的研究和使用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 但是想要实现全面工业化, 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到目前为止, 我国直接合成制取乙二醇的技术路线依旧无法全面实现工业化生产, 但是其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在今后的研究中, 如果能够改变苛刻的反应条件, 使该反应在较为温和的条件下进行, 这在将来的工业生产中将会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

2.2 甲醛甲醇合成法

合成气直接合成乙二醇的方法具有较大的难度, 因此在现代化工工艺中常采用间接合成的方法, 将合成气合成甲醇、甲醛, 再进一步的合成乙二醇。目前这一生产方式的主要研究方向可以概括为:甲醛羰化法、甲醛氢甲酰化法、甲醛缩合法、甲醛电化加氢二聚法、甲醛与甲酸甲酯偶联法等。

2.3 草酸酯合成法

草酸酯合成法主要是通过醇类和亚硝酸、CO、O2和H2O等物质进行乙二醇的合成, 主要的生产过程为:首先, 利用醇类和N2O3反应生成亚硝酸酯;再通过催化作用发生氧化偶联反应得到草酸二酯;之后再催化得到乙二醇。在这一反应过程中并不会消耗醇类和亚硝酸, 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由上式可以发现, 整个合成工艺的方程式为2CO+1/2O2+4H2 (CH2OH) 2+H2O

通过近些年来对草酸酯合成工艺的研究, 我们可以发现在亚硝酸酯类物质中, 亚硝酸甲酯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在偶联反应中可以明显促进该反应的生产效率提高, 并且偶联过程中生成的草酸二甲酯常温下处于固体状态, 更加便于其储存和运输;同时在催化反应中, 通过催化剂活性、载体与所添加的助剂等工艺的优化, 可以显著地提高草酸二甲酯的收率。

3 结论与展望

作为我国化工生产中十分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 乙二醇在我国化工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和部门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合成气为原料生产乙二醇有着众多的生产方法, 因此对其生产工艺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慎重的选择技术方案。

另一方面, 由于合成气直接生产乙二醇的合成方法所需要的反应条件十分苛刻, 因此, 下一步的研究重点就是要改善其反应条件。如果可以使其在较为温和的条件下进行反应, 将会使这一生产工艺更具有竞争力。但到目前为止, 直接合成法的研究结果还不足以实现工业化生产。 (1) 在甲醇甲醛合成法中, 甲醛缩合法和甲醛氢甲酰化法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甲醛缩合法的反应条件较为温和, 但所需要的能耗较大, 但是如果这一生产工艺在电力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将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 (2) 甲醛氢甲酰化法采用铑作为催化剂, 反应条件十分的温和, 并且产率相对较高, 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3) 草酸酯合成法是目前化工生产研究中最容易实现大规模生产的工艺方法, 由于其反应条件十分温和, 其生产要求也比较容易实现, 因此, 在不久的将来这种方法可能会成为乙二醇合成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涛.国内合成气制乙二醇技术开发现状思考[J].中间体.2012, 12:40-44.

方案工艺 篇11

【摘要】废旧机床再制造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并且减少机床使用对环境的污染。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废旧机床再制造性的评估体系,并且对其再制造工艺方案设计问题展开了分析,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废旧机床;再制造性评估;再制造工艺方案;设计

引言

就目前来看,我国机床数量能够达到600万台,所以未来将产生大量的废旧机床。而进行废旧机床再制造使用的费用较少,比制造新机床的价格要低,所以能够节省大量的资源。为此,相关单位有必要对废旧机床再制造问题展开研究。而废旧机床再制造性评估和工艺方案设计问题是其中的主要内容,值得相关研究人员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1.废旧机床的再制造性评估

1.1再制造性评估体系

在进行废旧机床再制造之前,还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对机床的再制造性展开评估。而该体系应该由三层评价模型构成,即总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其中,总目标层是对机床再制造性展开综合评估,准则层设立了四类基本评估指标,即经济性指标、技术性指标、资源性指标和环境性指标。在各指标下,还设立有若干个小的指标,可以为机床再制造性评估提供指导。

1.2体系评估指标的确立

在开展废旧机床的再制造性评估作业时,需要根据各指标的不同属性进行评价值的无量纲归一化处理,从而消除不同量纲对评价结果的影响。首先,在评价废旧机床再制造的经济性时,主要需要从再制造成本方面判断机床再制造的经济可行性,并且需要对机床再制造的经济效益展开分析,从而为企业再制造提供决策支持。而机床再制造成本由废旧机床回收成本、再造成本和综合费用构成,需要确立相应的量化指标[1]。其中,回收成本是获得机床的成本,再制造成本是机床拆卸、清洗、加工、检测等工艺过程产生的成本,综合费用包含了工程管理费和税费等。其次,需要对再制造工艺方案展开技术性评价。具体来讲,就是对再制造机床的精度、能耗效率、安全防护、可靠性和寿命展开评价。在分析再制造机床的可靠性时,需要对机床在规定使用条件下的无故障运行概率进行分析。在检测机床能耗效率时,需要考虑到机床的节能使用问题,并且通过专家对方案的节能效果展开分析。再者,对机床再制造展开资源型评价时,主要就是对机床再制造过程的资源循环利用情况展开评价。其中,资源消耗需要利用成本只体现。在机场资源循环利用率达到80%时,意味着机床具有良好的资源型指标。此外,考虑到废旧机床再制造对环境的影响,需要对再制造方案展开环境性评价。具体来讲,就是对机床拆卸、清洗、检测、加工、装配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有害物质、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污染等环境影响要素展开分析[2]。而通过建立一个半定量评价矩阵,并且为矩阵中各元素取值,就能够通过求和对废旧机床再制造方案展开环境性评价。

2.废旧机床再制造的工艺方案设计

在设计废旧机床再制造的工艺方案时,还要先对方案的经济性展开评价。一旦方案花费的成本失去了再制造的价值和意义,就可以放弃使用该方案进行机床的再制造。而在确定废旧机床有必要在制造的基础上,还需要对方案展开综合性评估,从而设计出最适合的工艺方案。

2.1零件拆卸方案

在设计废旧机床再制造的工艺方案时,应该掌握机床各零部件的结构特点和连接件关系,从而确保机床零部件在拆卸后的质量。为此,设计人员需要在拆卸前制定零件拆卸方案,从而制定合理的拆卸工艺。具体来讲,就是需要从技术可行性角度,利用拆卸时间分析废旧机床的拆卸性[3]。在此基础,需要对拆卸零件的利用率展开分析,并且分析在拆卸过程中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而通过综合对比各个零部件拆卸方案的综合评估结果,则能够选择最优的机床拆卸方案。

2.2零件清洗方案

在完成机床拆卸工作后,需要对能够进行再制造的零部件进行清洗。通常的情况下,废旧机床由于得到了长时间使用,其见不见表面会有锈痕和大量的油污,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清洗。在这一环节,零件清洗方案的技术评价需要通过评价机床清洗难以程度展开。具体来讲,就是对喷射手段、摩擦手段、化学手段和超声波等各种清洗手段的使用情况展开分析,从而确定机床清洗的难易程度。在此基础上,可以对清洗方案展开资源性和环境性评价,继而通过对比各方案的综合评估结果选择最好的清洗方案。

2.3机床再造方案

在进行机床再造时,需要使用不同的修复手段进行零部件的修复。比如针对机床床身等部件,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机械加工。而废旧机床的箱体在长时间使用后可能出现封闭不当等问题,就需要使用相应的机械加工法恢复。机床床面由于长期使用会出现细小缺陷,还要使用微脉冲电阻焊技术修复。机床导轨一旦出现划伤,还需要进行微脉冲电阻焊技术和电刷镀技术的联合使用。所以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对零件修复的可行性展开分析,从而选择能够具有良好再制造加工性能的工艺方案。

2.4机床检测方案

在实现废旧机床的再制造后,需要对机床进行检测验收。在这一环节,需要设计机床检测方案,从而对机床的各项安全性能进行检测,并且使机床的精度满足客户需求。具体来讲,就是机床安全性需要达到国家标准,其精度也要不影响客户的使用。此外,机床需要拥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过多污染。因此,在设计机床检测方案时,还要对方案展开相应的评估。

结论

总而言之,废旧机床的损坏程度具有一定的不确定和随机性,所以在进行机床的再制造前,需要对机床的再制造性展开评估。而从本文的研究来看,可以设立经济性、技术性、资源性和环境性评价指标对废旧机床再制造工艺方案展开评估,从而确定合理的机床拆卸、清洗、再造和检测方案,继而为废旧机床的再利用提供一定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杜彦斌,曹华军,刘飞等.面向生命周期的机床再制造过程模型[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0,10:2073-2077.

[2]曹华军.废旧机床再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J].中国设备工程,2010,11:7-9.

水杨醛工艺废渣处理方案研究 篇12

1 水杨醛生产工艺流程

以邻甲酚为主要原料采用氯化水解法生产水杨醛, 生产工艺流程见图2。由于羟基的影响, 直接氯化邻甲酚的产物非常复杂。因而, 以邻甲酚为原料用氯化水解法制备水杨醛大多保护羟基, 然后氯化水解得到产品, 反应流程见图1。

通常用光气、三氯氧磷和醋酐来保护酚羟基, 氯化的温度较高, 一般会有含氯杂质。氯化的生成物直接水解得到水杨醛。

水杨醛废渣主要来自生产工艺中的水解阶段。

2 水杨醛工艺废渣特性

2.1 物理特性

该废渣外观呈红色结晶状;颗粒大小不等, 直径约为0.1~1.0 cm, 大部分颗粒较细;硬度较低, 手捏后即呈粉粒状, 烘干后易碎。

2.2 化学性质

利用电子天平称取样品0.7712g, 放在表面皿中, 置于烘箱内, 105℃下烘2 h, 再称重为0.2656 g。取0.0997 g烘干的样品, 加入10 mL浓HNO3, 在150℃的电热板上煮1 h, 溶液呈橙红色, 冷却, 再加入100μL 1 mg/mL的钒标液, 混匀, 制样测试。

分析测试表明, 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碳、氢、氧、氯、磷、钙、铁等, 其中碳占52%以上。

没有检测出硫, 可能是由于用硝酸消化过程中以二氧化硫的形式挥发。但从整个生产过程中可以看出, 该废渣不含硫元素。

利用北京普析通用公司生产的XD-3型多晶X射线衍射仪分析其结构特征表明, 该样品常态下主要为非晶态物质, 可能存在羟基苯甲酸, 结晶度为9.2%。

样品烘干2h后的分析结果表明, 非晶成份含量增加, 结晶很少, 基本可以忽略。

利用岛津总碳分析仪测得其含有机碳量结果为52.1%, 碳含量较高。

2.3 热值

用XRY-1A型热值分析仪对废渣的热值测定表明:常态下废渣低位热值为12749.23kJ/kg;碱洗后为15823.59KJ/Kg。观察表明, 废渣燃烧后基本没有残留物, 可能与废渣含碳量较高有关。

国家规定1kg标准煤的发热量是7000 Kcal (此为国家能源审计中的折算系数, 约为29400 KJ/Kg) 。不过, 现在工厂用的煤质一般都达不到要求, 大多在5500 Kcal (约为23100 KJ/Kg) 左右。与标准煤的发热量对比可见:废渣碱洗前后热值约是标准煤热值的0.43-0.55, 热值较高。

3 水杨醛废渣处理处置方案研究

根据国家对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分类方法以及相应的处置标准, 一般可通过卫生填埋、焚烧和作为危险固体废弃物加以适当处置。但首先必须根据相关标准加以判别该废物所含有毒有害物质成份、溶出情况以及其对生物的急性毒性。如果该固体废渣有较高热值或对某些工业过程有有益的辅助效果且不产生对环境危害, 有可望通过研究加以回收利用。本项目在废渣危险性分析基础上, 分别对其填埋、焚烧和综合利用等三种处理处置方法可行性进行研究。

3.1 水杨醛废渣填埋处理的可行性分析

3.1.1 浸出毒性鉴别 (见表1)

浸出毒性测试结果:

该废渣的浸出毒性测试结果表明, 14项浸出物质浓度远低于国家标准所规定的浓度限值, 不具有浸出毒性。

3.1.2 腐蚀性鉴别

腐蚀性鉴定结果:测试结果所得pH为5.11, 根据和国家标准比较, 表明该废物不是具有腐蚀性的危险废物。

3.1.3 急性毒性初筛

急性毒性鉴定结果:测试结果表明, 该废渣不具有急性毒性。

3.1.4 废渣填埋处理的可行性

填埋处理是一种较为简便易行的方法, 但尚存在以下几点不足:3.1.4.1如要单独建立废渣填埋场, 不仅无专门场地, 而且按国家卫生填埋要求, 建设投资费用高;同时从废渣产量 (1t/d左右) 看, 代价太大。3.1.4.2虽然从腐蚀性看, 该废渣不属于危险废物, 但其仍有较高强的酸性。按重量比1:1掺水后其p H为5.3, 若运送到垃圾卫生填埋场填埋必将增大渗滤液的酸性, 增强其腐蚀性, 增加其处理难度。3.1.4.3该废渣具有较高热值 (约为煤热值的1/2) , 填埋至一定深度, 随温度升高, 其自然性增大, 特别在夏季, 导致垃圾自然危险性增大。3.1.4.4该废渣呈细小颗粒状, 填埋时不易堆放, 增加操作难度。鉴于此, 目前, 废渣填埋处理的条件尚不充分。

3.2 水杨醛废渣焚烧处理的可行性分析

3.2.1 废渣焚烧的大气污染物危险性分析

焚烧炉排气筒中烟尘或气态污染物监测的采样点数目及采样点位置的设置, 执行GB/T16157。废渣焚烧大气污染物浓度测试及结果a.测试方法。在小型焚烧炉中废渣持续燃烧10min后, 将检测仪探头置于烟道口进行测定。监测采用IQ-1000型万用气体检测仪分析。IQ-1000是当今市场上功能最强大的万用便携式气体检测仪。通过在IQ-1000的四个探头端口 (其中一个使用艾思特公司的万用-气体探头) 检测, 该检测仪可检测100余种有毒和可燃气体, 其分析项目及测量范围见表3。b.测试结果。焚烧尾气中的SO2、CO、苯、H2S、乙醇、氯乙烷、三氯乙烯、三氯乙烷等14项指标测定结果表明, CO含量较高, 达300ppm;SO2、苯、H2S、乙醇的检出量均较低, 其它指标未检出 (表3) 。

3.2.2 废渣焚烧处理的可行性

焚烧处理是一种较为彻底的处理处置方法。但目前存在以下几点不足:a.投资大。据调研, 购置2台 (1台备用) 炉排式焚烧炉, 约投资300-500万元。b.可持续燃烧性差。虽然废渣热值较高, 但含水率较高 (30~40%) , 试验表明, 仅靠其自身热量不仅难点燃, 更不足以保证其持续燃烧, 需要加助燃剂。c.试验表明, 由于废渣仍有一定结晶度, 燃烧难以充分, 易烧结堵塞烟道。d.废渣本身有较强酸性, 焚烧时尚可能产生酸性气体, 易腐蚀锅炉。e.虽然检测的14项指标不影响焚烧, 但仍不能排除焚烧不充分条件下产生其它有毒有害成分的可能性。鉴于此, 目前废渣焚烧尚不是理想的选择处置途径。

3.3 废渣综合利用——烧结砖的可行性

关于利用废渣进行烧结砖的试验及应用研究已有众多报道。从水杨醛废渣的基本特性看, 利用其颗粒较细小、较高热值等特点来制砖有较大的可能性。关键是其混合配合比和强度是否满足要求。

烧结砖试验:a.实验原料:废渣, 粘土, 水。b.制样规格:240×115×53 mm。c.废渣掺量:0% (空白样) , 0.5%, 1%, 1.5%, 2%。d.强度测试:对于每种掺量都烧制2个试块, 用平均值代表其强度。参照国家标准 (GB5101-2003, GB/T2542-1992, JC/T467) 进行烧结砖的强度检测。e.试验结果:见表4和图3、图4。可以看出:随着废渣掺量的增加, 烧结砖的抗压强度和质量总体都随之减少, 但下降幅度较小。如果将废渣的掺量控制在0.5%以内, 则烧结砖的质量降低量较少, 仅为81g, 抗压强度降低仅为4%, 对砖的性能影响较小。

根据国家标准GB5101-2003中对烧结砖的有关规定可以看出, 即使当废渣掺量为2.5%, 烧结砖强度也能达到Mu10等级。

在粘土中掺入一定量的废渣进行烧结砖, 较好地利用废渣的热值等优势, 实现废物综合利用, 是一种比较符合实际的处理途径。

4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鉴定了水杨醛工艺废渣的浸出毒性、腐蚀性和急性毒性, 经判定, 该废渣不属于危险废物, 可采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 利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场填埋。但该方法需经过处置场选址、设计、运行管理、关闭与封场以及污染监测与控制等程序。该过程复杂、运行投资大。虽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但不建议使用。

水杨醛工艺废渣低位热值为12749.23KJ/Kg, 在与高热值燃料适当混合后可以持续燃烧;燃烧所测得尾气浓度符合排放标准, 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该废渣易燃性较差, 需同时添加其它助燃剂, 日常操作费用较大。另外投资也是相当巨大的。目前国内垃圾焚烧项目投资都高达千万甚至几亿以上, 一般工厂投资费用难以承担, 不具有可行性。

焚烧尾气测试结果表明该废渣燃烧尾气对空气污染较小, 同时具有较高热值, 将其利用至制砖工艺中可代替煤渣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废渣掺杂到制砖工艺中砖的强度降低值在所允许的范围内, 该方案简单、经济并且实施方便。

综上分析, 建议将该废渣以不超过2.5%的比例与粘土等烧结材料均匀混合用于制砖。

摘要: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一般可通过卫生填埋、焚烧和作为危险固体废弃物加以适当处置。根据对水杨醛废渣所含有毒有害物质成分、溶出情况以及其对生物的急性毒性的判别基础上, 分别对其填埋、焚烧和综合利用等三种处理处置方法可行性进行研究。同时研究发现水杨醛废渣有较高热值并对某些工业过程有有益的辅助效果且不产生对环境危害, 建议将该废渣以不超过2.5%的比例与粘土等烧结材料均匀混合用于制砖, 以此来实现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的目的。

关键词:水杨醛,废渣,处理处置,综合利用

参考文献

[1]边炳鑫, 张鸿波, 赵由才.固体废物预处理与分选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292-343.

[2]吴邦灿, 费龙著.现代环境检测技术[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9.

[3]田胜元, 萧曰嵘编.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8.

[4]Colin F.Gazbar S.Distribution of water in sludges in relation to their mechanical dewater-ing[J].Water Research, 1995, 29 (8) :2000-2005.

[5]Vaxelaire J, Cézac P.Moisture distribution in activated sludges:a review[J].Water Re-search, 2004, 38 (9) :2215-2230.

[6]林伟贵.固体废物现状分析和管理处置对策[J].大众科技, 2005, (03) .

上一篇:初中化学课堂主导作用下一篇:软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