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课堂教学模式

2025-01-09

反转课堂教学模式(精选7篇)

反转课堂教学模式 篇1

反转课堂,由英语Flipped Class Model or Inverted Classroom译为“反转课堂教学模式”,简称为“反转(翻转)课堂”.它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在网络环境下,教师提供教学微视频、学习课件等资源,学生课前通过下载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进行预学习,回到课堂后师生共同完成问题链、小组合作探究和师生交流反馈等过程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一、理论依据

反转课堂的理论依据有杜威的做中学理论、布罗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奥苏伯尔的认识同化论、建构主义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混合学习理论.在新媒体时代,简单的命令式要求已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以学生喜欢的方式学习,利用网络技术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的.

(一)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

杜威认为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记忆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也是一种过程和方法,他主张教学应当遵循以下步骤:“真实情境—发现问题—占有资料—提出假设—检验想法.”杜威把行知统一起来.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获得的知识是教条,没有通过做,也没获得结果,所以这种学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他认为这是“心与身”分离的二元论在教学上所产生的恶果.杜威这个观点分析涉及两个问题:一是知识源于行,知行不能分;二是知识与经验的获得来自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有意识的联系.此理论是对教师中心主义的彻底颠覆,真正把学生的自主探究作为首要.

(二)布罗姆掌握学习理论

美国教育学家本杰明·布罗姆提出掌握学习理论———学习者在被给予充足的时间及适当的时间及条件下,都能掌握学习内容并取得优秀的成绩.此理论以目标教学为核心,以反馈矫正为手段,以掌握学习为目的.反转课堂教学模式掌握学习理论的实现搭建桥梁,作为传递知识的教学视频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最佳教学,在课堂充分的时间中学生可以按自己的节奏学习课堂内容.

(三)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

布鲁纳受皮亚杰观点的影响,他认为,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的知识经验进行加工改造并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在学习中,新的知识经验不是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同化),就是引起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改组(顺应),从而产生新的认知结构.这个过程不是被动地产生的,而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此理论为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探究的实现做出保证,是中国当前教学改革需要正视的问题.

(四)奥苏伯尔的认识同化论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如果要有价值的话,应该尽可能地有意义.奥苏贝尔认为,意义学习有两个先决条件:(1)学生表现出一种意义学习的心向,即表现出一种在新学的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2)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即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这种联系不能是一种牵强附会的或逐字逐句的,而应是实质性的联系.奥苏贝尔认为,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意义学习便发生了.因此,要促进新知识的学习,首先要增强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新知识有关的观念.此理论要求重视学生已有知识,反转课堂即要求学生提前学习,找到知识的价值与问题,然后在课堂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交流式学习.

(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能单纯是知识由外部到内部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的知识经验双向的作用来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

反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提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在教师促进指导下,通过学习独立探究或小组协作研讨,自己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认知建构过程,深刻反映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材和学习路径,更重要的是还为学生提供恰到好处的学习帮助,为学生的有意义建构助力,极大地促进反转课堂的顺利实施.

(六)最近发展区理论

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提出此理论,认为个体的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与潜在水平之间所存在的差距.实际发展水平是指儿童已具有的较为成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潜在发展水平则是指导个体在现在能力的基础上,借助一定外在条件的帮助便能完成任务的机能水平.因此,最近发展区是指那些稍微超出现有水平、有成熟潜在机能的区域,即个体能力发展的最后一个区域.

在反转课堂中,课前学习的基本概念和针对性练习的知识层次在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之内,学习者只需要通过正常的学习努力就可以完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课堂学习活动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超过了学生的实际认识水平,学习者一般需要通过同伴的协助、老师的指导或相关资料的支持才能顺利完成,这一部分学习属于潜在发展水平.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再通过学习活动内容进行强化和提升,有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消化.

(七)混合学习理论

该理论主要指多种学习方式的结合.反转课堂教学实质上是网络学习与面授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因此也是传统教学模式与网络在线学习模式的混合教学模式.通过混合式教学将现代信息技术创建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课堂相融合,展现给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与教师指导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性作用,充分发挥各种学习方式的优势,因而使学习者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

二、反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算法与程序框图”现在进入高中数学课本,但是由于知识比较抽象、设计思想跨越性强、对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判断能力要求较高,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难以理解,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节奏,尤其是对条件式的设置、循环次数的控制、计算的起点不易把握.这样的情况特别常见.长期以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不易找到,其实可以借鉴最近国内外比较流行的反转课堂教学模式,彻底改变算法与框图部分的教学现状.

(一)明确学习目标———制作相关教学视频

1. 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进行反转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需要确定学习目标的类型和内容,并明确学生在不同阶段所要达成的目标,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三维目标的完整理解和全面实施.

课下自主学习阶段的学习目标是学生能够运用一些信息接收终端———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在网络互动中建立算法概念体系,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环境下新教学模式的认识,在课下自主探究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课上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学习与探究,小组协作交流,让学生对算法概念有更深刻的了解与认识,并能够自主学习和探究算法的特征、性质、框图类型以及分类设计的方法.

2. 制作相关教学视频

课前,教师通过手机、相机、摄像机拍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微视频,包括以一些简单问题的解决思路引进算法的定义,并进一步提出有关算法的分类和设计要求,做到主题突出、内容简要精炼,时间大约10分钟左右.

提前1~2天,教师将相关课的学习视频发布到校园网的教学平台,学生通过手机或者平板电脑提前观看、自主探究.

(二)学生观看教学视频,自主探究学习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再次观看教学视频,了解并掌握算法相关知识的内容.在观看学生视频过程中,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掌握情况,合理安排学习进度,也可以暂停、回放,做好记录完成课前相关练习.

通过自主学习后,学生对算法及其框图的概念及性质有一定的了解后,教师通过相应的练习检测学习效果.

(三)消化课堂内容知识,协作交流学习成果

教师根据算法与框图的相关知识和学生观看视频、课下练习的实情,总结出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学生从自身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继续问题探究.例如:(1)了解并以熟练运用定义性质进行相关计算;(2)掌握算法的本质,在框图的应用研究中巩固其求解方法,并分析这种方法的应用范围和条件,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根据老师给出的问题,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探讨,小组的人数一般控制在6个以内,明确一个学习组织者———组长,小组成员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多媒体电子邮件交流等方式扩充自己的知识内容,针对循环体结构中的累加变量、累乘变量、计数变量的差异与不同类型,小组内成员用辩论、对话、讨论等形式,提高他们之间沟通交流、协作互助的能力.

因此,在反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可以开展高质量的有效学习,完成知识消化的过程,协作交流学习的设计也对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帮助.

(四)评价反馈

教师通过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自主学习与小组协作学习过程的表现与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反转课堂模式中的评价由学者(或专家型资深教师)、教师、同伴及自己共同完成,不但重视评价学习结果,还通过建立学习过程性档案对学生整合学习进程进行评价,真正做到定量与定性评价、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在评价过程中,教师根据综合评价情况获取有效的教学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各项活动的实施情况,为今后展开类似活动给予有效的指导.

三、对反转课堂教学模式作用的几点反思

(一)反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有益的“反转”

教育本身是多元、多样化的,正是教学俗语所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和模式数不胜数,并且各有千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反转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但是不可否认,这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将此模式运用于高中教学时,由于课程难度较高,一部分学生还是较难掌握;另外,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过这种模式,没有养成课前预习、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样就会对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反而不如传统的课堂教学循序渐进的效果.

(二)反转课堂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传统的课堂最受批评的是缺少师生与生生的交流,而反转课堂缺能解决这个问题,促进师生合作交流,从多角度、全方位地理解知识.学生在使用媒体时需要一些操作能力,有些不熟练之处,就需要他们广泛深入地学习,从而对他们的信息素养是促进的过程和学习的机会.

摘要:反转课堂教学模式近年来受到教育界广泛的注意,主要因为信息技术与网络改变了传统的学与教的方式.其主要教学过程包括明确目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评价反馈等.反转课堂是对传统学与教的革新,能调动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促进有效教学.

关键词:反转课堂教学模式,数学教学改革,高中数学,教学案例

反转课堂教学模式 篇2

反转课堂亦称翻转课堂 (Flipped Classroom) , 是近几年盛行于美国中小学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被加拿大《环球时报》评为2011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 倍受教育界的关注[1]。反转课堂顾名思义是对传统课堂教学形式的颠倒, 也就是把传统教学中课上所讲的知识移到课前让学生通过线上观看教学视频进行深度学习, 而家庭作业等则在课堂中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进行巩固练习。反转课堂具有以下3个特征:以学生为中心 (student-focused) 、个性化学习 (individualized learning) 和深度学习 (deep learning) 。

反转课堂之所以受到美国中小学的青睐, 主要是通过反转课堂的实践,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了学校的教学效果, 受到了学生及教师的欢迎。例如, 在美国克林顿戴尔高中九年级进行反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英语不及格率从采用反转课堂教学模式前的50%降到了实施后的19%;数学从44%降到了13%;科学从41%降到了19%;社会研究从28%降到了9%[2]。又如, 2012年美国教育咨询公司Classroom Window对美国采用反转课堂的500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88%的教师认为反转课堂提高了他们对工作的满意度;67%的教师认为学生成绩有所提高;80%的教师认为改善了学生上课的学习态度;90%的教师表示将继续采用反转课堂[3]。

在我国医护院校高职英语教学中可以借鉴美国中小学的做法, 引入反转课堂教学模式以改变教学现状。

1 目前我国医护院校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以英语知识传授为主, 课堂教学互动及听说训练欠缺

2013年11月13日光明日报中的一篇《大学课堂缘何吸引力不够》报道中对大学课堂教学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课堂上喜爱讲授的学生仅有8.6%, 但78.1%的教师使用最多的方法是讲授法。而英语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 其主要目标———交际, 决定了英语教学应该以实践为主。以讲授为主的英语教学, 课堂上教师的讲占据了大量时间, 缺乏足够的听力、口语等互动训练, 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 无法与外国人进行简单交流。

1.2 受高考因素的影响, 学生养成了以做题为主的英语学习习惯

高考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 学生从上学第一天起就开始为高考做准备, 高考考什么、怎样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英语作为高考的主要学科倍受学生的重视, 然而, 高考的侧重点主要以英语语法和阅读理解为主, 因此为了考出好成绩, 学生每天扎进题海中, 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以做题为主的英语学习习惯, 使得英语听力和口语的学习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1.3 英语教师教法单一, 学生对英语课堂失去兴趣

以往的医护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一般沿用其所熟悉的教学方法, 不管针对什么样的教材、什么层次的学生、什么样的环境都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 这就使得课堂吸引力不够, 学生厌学情绪严重, 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 上课玩手机、睡觉、逃课现象普遍。与此同时, 学生课上的表现也影响了教师的情绪, 造成了恶性循环。

1.4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反反复复地做题, 认认真真地记笔记, 每天都埋头于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中, 没有进行自主学习的时间, 也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1.5 英语教师教学理念陈旧和学生英语学习态度消极被动

英语教学离不开英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而英语教师教学理念陈旧和学生对英语学习态度的消极被动是造成目前高职英语教学存在问题的重要因素。对于医护高职英语教师来说, 英语教师数量少、教学任务重使得教师难以脱身外出参加各种培训、学术交流活动, 周而复始, 教师原有的知识及教学理念变得陈旧。而学生英语学习态度消极被动, 学生的“三不”———不积极、不主动、不思考, 严重阻碍了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

1.6 时间紧、任务重, 导致教师以讲授为主

出现“教师讲、学生听”、“一言堂”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医护高职英语的学时数减少了, 而知识量却没有少。例如高职教育一般为三年制, 最后一年为实习期, 因此英语一般在第一至三学期开设, 最多开设4个学期。学时少, 而高职公共英语一般多为4册书, 公共英语几乎占据了所有的学时, 但还要为学生开设相关的行业英语, 因此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只能以讲授为主。

1.7 英语教学互动受限

医护高职院校同其他高职院校一样扩招生源, 导致学生数量增加, 英语师资配备严重不足, 这种情况之下, 出现了英语授课班型过大的现象, 有些学校的英语班人数甚至多达120人, 这就难以实现师生、生生互动[4]。

2 医护高职英语教学中反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

2.1 教师教学理念和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是运用反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前提条件

反转课堂把线上课堂与面授课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其显著特征是“以学生为中心”, 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因此,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能否顺利实施反转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和学生都要在理念和态度上加以改变。

对于教师来说, 在反转课堂教学中, 教师将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从“一言堂”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的实践互动课堂。教师要转变陈旧的教学理念, 适应教育环境的变化, 积极主动地接触和学习现代教育技术, 做好迎接大数据时代对传统教育冲击的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对于学生来说, 在反转课堂教学中, 学生将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课堂参与者与实施者。学生的学习从浅层学习 (surface learning) 转变为理解、内化、思考的深度学习 (deep learning) 。要想成功地进行反转课堂教学, 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首先, 学生在学习态度上要积极地配合, 课上主动地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其次, 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发生转变, 不能只是听教师讲或记笔记, 而是要自己进行规划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以及课堂教学的参与中, 不断思考、内化, 进行探究式学习。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顺利运用反转课堂模式的前提是英语教师和学生的积极配合, 教师和学生要改变原有的思维定势, 不论在教学理念上还是学习态度及方式上都要有所转变, 从主观上主动接受并配合反转课堂的开展和实施。

2.2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是运用反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

反转课堂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较高, 无论是课下线上的深度学习还是课上的互动学习, 都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控力和自觉性。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挖掘学生的潜能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运用反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

2.2.1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首先解决学生厌学的问题, 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师要“授之以渔”, 教会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不断地进行鼓励和表扬,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

2.2.2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所应具备的各种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其中包括自我识别、自我组织、自我调控、自我监督、自我反馈及合作学习等的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日常学习过程中, 学生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 且有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强, 而针对那些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 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帮助, 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 向他们提出自主学习方法的建议, 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2.3 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是运用反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并且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是运用反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

2.4 利用积极有效的评价监控机制是运用反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有力保障

为了保障反转课堂顺利实施, 要建立有效的评价和监控机制。将评价与监控紧密结合, 以评价的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反转课堂的评价机制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 更侧重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过程性评价, 除了课上对学生的评价外, 还包括对学生课余线上的自主学习进行实时跟踪测评, 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同时通过师评、他评、自评等多种评价手段和方式对个人学习和小组团队学习进行客观评价[2]。

反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在国内刚刚起步, 笔者只是在理论上进行了相关的阐述, 对于是否适合中国学生、是否被中国学生所接受、效果是否理想, 还需要在实践过程中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王彩霞, 刘光然.翻转课堂优化中职课堂教学探析[J].中职教育, 2013 (6) :41-44.

[2]张金磊, 王颖, 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 2012, 30 (4) :46-51.

[3]张金磊, 张宝辉.游戏化学习理念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 2013, 31 (1) :73-78.

高校实施反转课堂教学的探究 篇3

一反转课堂的理论研究

反转课堂是信息化时代中一种新型有活力的教学理论与模式, 2011 年, Jon Bergmann出版了专著《翻转你的课堂:时刻惠及课堂上的每位学生》, 该书受到了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 (ISTE) 的大力推荐。Jon Bergmann, Jerry Overmyer和Brett Wilie (2012) 认为反转课堂具有以下特征:在课堂上, 学生为他们的学习负责, 教师是“随手可及的指导者”;反转课堂里所有的学生都可得到个别化的教授;反转课堂里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等;反转课堂证实了马祖尔教授的观点, 计算机辅助教学起到知识的传递作用, 同时实验证明学生间互助学习能促进知识的吸收内化。反转课堂是直接教学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混合产物, 因此这种教学模式符合教学实施过程中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我国很多研究者在实践中探索反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本土化问题, 国内研究者张金磊 (2013) 等围绕反转课堂的起源、形态和特征, 构建出反转课堂的教学模型, 提出该模型把信息技术和学习活动比作是反转课堂学习环境创设的两个有力杠杆, 信息技术的支持和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 保证了个性化协作式学习环境的构建与生成;曾贞 (2012) 探讨了反转教学实践的缘起和发展, 反转教学的特征、实践应用及问题。也有研究者将反转课堂的教学模型应用于教学实践, 其中曹容宁 (2014) 研究了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与翻转课堂的契合性, 构建了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黄敏卫 (2013) 构建出适合两课教学特点的反转课堂的结构模型;张洁等 (2014) 建立图书馆翻转课堂的应用体系和实施流程, 理论研究和实证结果表明,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非常适合图书馆读者的信息素养教育;马俊臣 (2014) 构建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 提出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张晓梅 (2014) 等人根据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特点, 设计了该专业反转课堂的教学步骤;曾祥光 (2014) 提出了基于任务驱动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二反转课堂在高校发展的现实基础

1.符合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 复杂的就业环境对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毕业生不仅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过硬的职业技术应用能力, 更需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与性格特点, 结合数字化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时代的要求及学生的学情特点, 反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有了现实的土壤, 符合了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

2.反转课堂的特点切合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由于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大学生具备了利用计算机设备进行知识搜索和信息处理的能力, 而高校教师队伍正逐步年轻化, 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搜集教学资源, 进行教学和管理等工作。反转课堂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的转变。

反转课堂实现了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 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无法满足成绩比较落后、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的学习需求;课堂发言机会总是由基础较好、性格比较外向的学生占据, 而且课堂时间有限, 教师难以将教学内容进一步深化, 但反转课堂教学方式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三反转课堂教学的实施

1.教学步骤的把握

反转课堂对教学流程进行了梳理和重构, 富兰克林学院的Robert Talbert教授, 总结出反转课堂的实施步骤为:课前 (观看教学视频、针对性的课前练习) 与课中 (快速少量的测评、解决问题、促进知识内化、总结、反馈) 。教师通过互联网等渠道组织好教学资源, 根据授课主题和重难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做好教学三部曲——指导和组织学生课前观看需学习的专业内容视频, 并进行适当地练习;课堂上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组织课堂活动;课后学生进一步思考, 提炼所学内容, 完成老师布置的小组或者个人作业, 通过QQ、微信等平台与教师在线互动。最后, 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团队或者个人的作业展示和汇报, 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PPT制作等方面的能力。

2.教学内容的选取

反转课堂的教学视频要紧扣教学的内容, 选取的内容不仅要“专”且要“精”——专业性要强、内容要精选, 这些无疑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出挑战, 但这也考查了教师对学生学情的把握、学习问题创设能力、学习活动设计能力、思维深度激发能力等, 促进教师更加慎重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促使教师不断思考如何使一堂课发挥它的最大效用, 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双赢局面。

3.教学的反馈和评价

反转课堂的评价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需要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各环节进行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讨论、头脑风暴、案例分析等形式完成课程教学内容, 小组学习的成果可以上传到网上, 由教师、其他小组成员做出评价和提出反馈意见, 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引导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适时检查教与学的效果并进行调整。

四高校实施反转课堂教学面临的挑战

反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符合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 实现了师生角色的反转、课堂教学流程的反转,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 任何教学模式的运用都会受到一些因素的约束, 教学也难以达到完美的效果, 反转课堂也不例外。主要体现在:

第一, 并不是所有课程都适合运用反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反转课堂对师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占用时间多, 在考虑学生学情的情况下, 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开展, 教育工作者都要深思熟虑, 慎重选择。

第二, 反转课堂的教学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水平要求较高, 如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专业素养、信息技术设备的应用能力等;同时还需要教师随时监控教学环节的开展和质量、学习效果的评价和反馈意见。

第三, 反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自律性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时间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同时课前资料的收集和视频的学习及课后任务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总之, 要培养创新型、实践能力强的人才需重视课堂教学的质量, 恰当的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 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整合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现代技术手段, 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 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与时俱进地利用好反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双重联锁正反转项目教学法 篇4

1 任务描述

1.1

选用三个按钮开关SB1、SB2、SB3, 其中, SB1为电机正转起动按钮 (绿色) , SB2为电机反转起动按钮 (黑色) , SB3为停止按钮 (红色) ;

1.2

分组协作, 设计控制原理图 (包括主电路和控制电路) , 完成线路安装并作认真检测调试、通电试车, 同时完成相关任务书内容的填写。

2 任务流程图

3 双重联锁正反转原理图、位置图、接线图的设计

3.1 按钮、接触器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原理图

3.1.1 元件组成及作用。

闸刀开关:用于接通与分断电源。熔断器:用于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的短路保护。交流接触器:具有欠压和失压保护;欠压、失压保护:当电源停电或者由于某种原因电源电压降低过多 (欠压) 时, 保护装置能使电动机自动从电源上切除。因为当失压或欠压时, 接触器线圈电流将消失或减小, 失去电磁力或电磁力不足以吸住动铁心, 因而能断开主触头, 切断电源。失压保护的好处是, 当电源电压恢复时, 如不重新按下启动按钮, 电动机就不会自行转动 (因自锁触头也是断开的) , 避免了发生事故。如果不是采用继电接触控制, 而是直接用闸刀开关进行控制, 由于在停电时往往忽视拉开电源开关, 电源电压恢复时, 电动机就会自行启动, 会发事故。欠压保护的好处是, 可以保证异步电动机不在电压过低的情况下运行。热继电器:过载保护, 热继电器是由流入热元件的电流产生热量, 使有不同膨胀系数的双金属片发生形变, 当形变达到一定距离时, 就推动连杆动作, 使控制电路断开, 从而使接触器失电, 主电路断开, 实现电动机的过载保护。继电器作为电动机的过载保护元件, 以其体积小, 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在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按钮:SB1、SB2、SB3, 其中, SB1为电机正转起动按钮 (绿色) , SB2为电机反转起动按钮 (黑色) , SB3为停止按钮 (红色) 。

3.1.2 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工作原理。

将火线接进热继电器 (FR) , 然后出来接入总停开关 (SB3) , 出来一分为四条导线:第一条导线接入正转的常开开关 (SB1) 出来再接入反转的常闭开关出来接入 (KM2交流接触器的常闭接线端) 出来接入 (KM1) 线圈构成回路。第二条导线接入 (KM1交流接触器的常开接线端) 出来再接入反转的常闭开关出来接入 (KM2交流接触器的常闭接线端) 出来接入 (KM1) 线圈构成了自锁正转和反锁反转的回路。第三条导线接入反转的常开开关 (SB2) 出来再接入正转的常闭开关出来接入 (KM1交流接触器的常闭接线端) 出来接入 (KM2) 线圈构成回路。第四条导线接入 (KM2交流接触器的常开接线端) 出来再接入正转的常闭开关出来接入 (KM1交流接触器的常闭接线端) 出来接入 (KM2) 线圈构成了自锁反转和反锁正转的回路。

3.2 按钮、接触器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位置图

3.3 按钮、接触器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接线图

4 线路安装步骤与工艺要求

4.1

补全原理图中的线号

4.2

画出元件布置图

4.3

根据原理图画配线图

4.4 元器件布置要求:

合理, 排列顺序科学, 牢固, 美观, 有利配线和修理配线;接线要求:合理、整齐、美观、导线无裸露, 无交叉、叠压, 便于检查和更换元件, 控制线路贴板子, 主线路架空。

4.5 接完自检

4.6 在教师监护下, 通电试车。

5 调试维修

5.1

人为设置故障 (强调只能是断路故障、科学设置、科学排除、按照讲过的方法先万用表, 在通电, 前提是不带电机)

5.2

讲述自己分析故障和排除故障的方法。

5.3

通电检查自己排除的正确与否。

参考文献

[1]李敬梅.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出版社, 第二版, 2001.

反转课堂教学模式 篇5

排舞是指站成一排排或者围着圈在音乐的伴奏下通过自由的表现形式和不断重复规定舞步组合来愉悦身心的一项健身运动[1]。 以音乐为核心,通过风格各异的舞步组合来愉悦身心,其运动代谢方式以有氧代谢为主,具有很高的健身锻炼价值。通过学习排舞, 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其身体素质、了解世界文化、培养礼仪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排舞运动项目的特点为排舞课实施“翻转课堂”创造了条件。 排舞的同一首曲目全世界的舞步动作是统一的,但对身体及手臂动作并无统一要求,练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及对音乐的理解, 尽情发挥自己的想像,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和诠释排舞文化内涵。也就是说同一个舞曲,除了舞步之外,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动作方法,为课后同学们创编身体和上肢动作提供了空间。

2实施“翻转课堂”对教师和学生的意义分析

2.1实施“翻转课堂”对教师的意义分析

信息化推动教育改革创新[2],未来的社会是一个要每个人不断自我发展与提高才能生存的社会。对于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教学新形势,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及培养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学会自我评价是教育教学的重点。“翻转课堂”为创新教学方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可丰富教师的教学和视野,提高教学能力,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掌握更多的教学技能,可以督促和鞭策教师在教学上不断改进教学。课堂内学习排舞曲目有限,通过 “翻转课堂”,努力做到由“讲”到“导”的转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2实施“翻转课堂”对学生的意义分析

当今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学生也在不断地变化进步,他们思维敏捷,活泼好动,却不愿意参加剧烈或难度较大的活动,更不愿意在活动中受到太多的约束。传统排舞课的教学模式的条条框框,无形中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使课的形式单调,同时也把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情地限制了,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排舞课实施“翻转课堂”,学生可以随时登陆学校的“课堂在线” 了解所学曲目,而无需自己下载舞曲的音乐或视频,学生在了解和掌握了曲目的舞步组合结构、音乐风格、动作方向后,对学习和提高排舞的技术有重要作用;通过观看完整和分解的动作视频,可正确辨别身体方向和检查动作旋转的角度,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套路动作;在学习新的技术时可联系已学基本技术知识,通过有目的的联系,进一步加深理解已学的技术,针对性强。

体育课的目标和任务是培养和引导学生的体育兴趣,使他们逐步产生较稳定的体育兴趣和爱好,从而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人的本质就是人的主动性”,他认为教育就是要激发人的主动性、培养独立性[3]。“翻转课堂”变课堂内被动锻炼为课外主动锻炼,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习变得更为自由,学生可自主规划、按自己的节奏来学习,对教学内容可以反复揣摩,更有利于大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使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

3传统排舞课的教学与“翻转课堂”教学的比较分析

3.1教学的组织形式

传统的排舞课教学组织形式是“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是一种统一的僵化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结构由于对课的几个部分限制过死,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视了其他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4]。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一味追求时间在各个部分的合理分配,以达到整节课在结构上的平衡,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这种固定的模式时间一长会给学生带来很大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翻转课堂”实施的是灵活的、个性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注重知识的迁移、知识的拓展。重视学生运动参与、运动机能和体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主题目标的实现,更重视运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既有规范的教学大纲要求,又留有学生自学和个性发展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责任感。

3.2教学内容

传统的排舞课是以知识、技能为主体的授课模式,它强调体育教育过程是一个形成知识、技能的过程,课内主要的教学内容都是围绕掌握知识技能的掌握,这种模式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学习前苏联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模式一直沿用至今。目前,排舞课的教学都是教师规定的舞曲动作的教学,队形也是完全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学生无需创新,学习内容周而复始。

“翻转课堂”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集于一身,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强调采用多样化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重视校本课程的研发和使用。

3.3教学方法

传统的排舞课的教学方法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得多, 学生练得少;教师教什么动作,学生学习什么动作,学习的过程只是纯粹的、消极的模仿。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注入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和技能,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压抑。

“翻转课堂”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倡导自主学习、信息化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侧重引导、指导、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教师为主导,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学,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3.4评价方法

体育课的评价是教学反思的过程,是教育观点的碰撞。传统的排舞课重视对运动机能掌握程度的评价,重视结果性和定性评价, 重视绝对评价,考试为评价学生体育成绩的唯一方式,以分数作为唯一的标准,学生的主体人格被异化,个性发展受到影响。

“翻转课堂”重视对学生运动参与,运动兴趣的评价,重视学生自评和互评等,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学习的过程既包括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又包括增强体质,同时还包括提高学生兴趣,发展心理素质。

3.5教师的角色

传统的排舞课中,教师是权威,是主角,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 课堂中比较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情感和体验,强调的是教师的主体地位。

“翻转课堂”教师是指导者、帮助者,学生是主角,师生互动交流,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在发展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或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也把人的情绪、态度、理想、兴趣、意识、价值也作为教育的一个过程,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相符的。

4排舞课实施“翻转课堂”的建设工作

实施“翻转课堂”,要先由教师提供教学资源,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如学生预先了解每首曲目的前奏、音乐风格、基本舞步等,课堂上教授每首曲目的基本动作,根据预先分成的若干组,学生可以根据排舞编排的基本要求和每首曲目的风格进行队形的变换。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态度及学习效果综合评定成绩。这种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并提高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课程的设计是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宗旨,主要任务不仅要让学生身体好,更重要的是要把学习锻炼的方法传授给他们。对教学精心设计,如对排舞的起源与发展、分类与特点可以用PPT室内授课;每首曲目的技术动作方法及每一首曲目需要掌握的内容(如:舞步动作顺序、 节拍数、身体重心以及方向变化、重点舞步、难点级别及音乐等)。 所有教学资料在开课前上传至课堂在线并向学生发布。

5结语

目前,体育课实施“翻转课堂”仍在探索中,尤其排舞课的“翻转课堂”建设基本没有可以借鉴的材料。排舞课“翻转课堂”建设工作可参考其他科目的建设工作,同时也要与其他科目有所区别,突出排舞课“翻转课堂“的特色。

反转课堂教学模式 篇6

一、反转教学的理论及其特征

反转教学也称反转课堂 (Flipped Classroom, Reverse Instruction) , 是指反转常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内容、方式、目的。教师将传统课堂里教师讲授部分制作成教学视频, 作为学生的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 学生在家中观看、学习视频中的讲授内容, 通过技术工具进行反复学习, 订正、理解。课堂上则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开展合作学习, 解决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进一步进行知识应用和拓展。反转教学建立在建构主义等理论基础之上。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 而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 利用必要的资料, 借助教师及合作者的指导、帮助、促进, 通过主动学习、合作探索, 完成知识意义建构。因此现代教育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提出教材的使用不仅仅是为了更新知识, 更是为了养成学习的习惯和学会终身学习的能力。我国新的《地理课程标准》也强调将地理知识作为实现学习过程的载体, 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 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方法, 培养能力, 养成积极健康的行为方式。反转教学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 借助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和同伴的帮助主动进行对学习对象的意义建构。学生的学习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而非出于外界的压力, 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知识意义建构的过程中, 学生需要主动借助网络获取学习资料, 主动与教师、学习伙伴交流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困惑, 这样学生最终收获的不仅是知识, 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习的热情、锻炼了终身学习的能力。

反转教学具有以下特征:把线上课堂与面授课堂有机结合在一起, 以学生为中心, 增加课堂中师生个别接触的时间;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自己的学习中, 学习内容可以通过技术工具进行反复学习并反复订正得以明确理解, 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 而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帮助者”, 所有学生都可得到个别化的教授。反转教学使那些由于生病或其他课外活动不能听课的学生不落下功课。

二、反转教学的适切性分析

就学生而言, 进入高职后面临着人格再造的“第二次诞生”, 已开始占主导地位的抽象逻辑思维逐步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 能超出直接感知的事物进行假设和推理论证, 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持。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但还不成熟, 行为选择方面开始较多地体现出主观能动作用, 是教育的关键期。

就地理学科而言,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强、涉及面广, 兼有自然和社会科学性质的学科.高职地理教学改变了传统地理教学过于关注学科特性的倾向, 删除了“繁、难、偏、旧”的内容, 体现“以人为本”, 人文地理内容大大增加, 帮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反转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对以上教学内容的理解, 达成三维教学目标。跟踪调查显示, 高职学生往往“后劲”不足, 岗位发展优势不够突出, 高职教育迫切需要增强学生发展潜力。反转教学通过丰富基础课、专业课等不同类别的课程资源, 满足学生分层、分级、分类的学习需求以弥补目前高职教育的不足。

三、反转教学在高职地理教学中的实践

高职地理教学实践中, 反转教学分为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堂问题解决两个层面。

(一) 课前自主学习。课前自主学习是保证反转教学成效的关键。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自学新知识, 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通过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思考, 激发其探究的欲望。因此教师在此阶段的教学设计要比传统的备课更为深入, 要慎重判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精心设计教案。在实践中设计了3个教学环节:一是学习指导。给出每一单元的学习流程导图, 要求学生学习前认真阅读, 了解其中预设的学习目标、知识点关联、重点难点等。二是自主学习。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以PPT资源为主, 辅以文本资料、视频资料等, 学生以自主探究为主开展学习活动。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 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在各个环节有目的地激励学生, 使其产生内驱力, 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在每段资料后, 教师列出一些该知识点学习中学生常见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学习水体污染问题时,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提出“太湖水质恶化, 甚至影响沿岸居民日常生活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因为有切身体验, 都非常关注, 积极借助学习资源研究, 发现“周围化工企业的超标偷排”、“居民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等都是造成太湖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 大大活跃了学生思维, 学生对水污染的认识也更加深入。自主学习过程中,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程度控制学习的进度 (多次、反复观看, 调节观看速度等) 做到真正各取所需、有区别的因材施教。三是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阶段完成后进入合作学习阶段, 通过与学习伙伴的合作, 培养与他人协作沟通的能力。学习同伴间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可以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培养创新意识。如在学习“工业区位”时, 学生分为若干合作学习小组, 每组选派一名同学担任发言人, 其余同学担任智囊团。教师出示一张虚拟的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图, 展示若干位置用以布局钢铁厂、焦化厂、饮料厂和服装厂, 每组从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角度考虑, 制定自己的投资地点方案并阐述理由。当投资地点发生冲突时, 就由冲突的双方先同自己的智囊团协商, 然后再与对方探讨, 最终取得最佳解决方案。“工业区位选择”这一难点也在学生们的争论和思考中得到了落实。根据教学需要, 教师也可以在某一主题单元中设置若干分专题, 供合作小组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专题深入研究。合作学习前,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以自愿为原则组成合作学习小组, 教师协调, 每组人数控制在3~6人, 且各组员层次、认知风格有机组合。小组成员自己协商分工后, 组长给教师提交一份小组分工安排和研究学习方案;在小组合作学习期间了解小组学习任务的落实情况;最后每个小组就研究的分专题完成一份汇报PPT进行班级交流。在学习过程中, 各小组成员积极参与, 尤其是一些平时比较害羞、表现似乎不太积极的学生也在活动中发挥出很大的作用, 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二) 课堂问题解决。反转教学的课堂学习部分相较于传统课堂最大的优势是通过师生互动加快了知识内化的进程, 真正在课堂中做到个性化施教、差异化授课。课堂学习分为汇报分享、提问讨论、总结测试三个阶段。在课堂汇报与分享阶段, 各合作小组推荐汇报人通过PPT展示交流本小组对所研究内容的理解和看法, 讲解完成任务的思路和采用的信息处理方法, 也可以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这样每个小组实际上是在用集体的智慧来学习自己所面对的知识, 学生所受到的是“过程与方法”的训练, 突出的是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其他小组的成员又分享到同学的成果, 教学效益远高于教师教、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如在交流分专题研究区域旅游资源时, 有的小组以行政区为单位进行旅游资源的分析, 有的以设计的旅游线路为主线展开分析……汇报完毕其他小组可以提出质疑或提供新思路。在课前自主学习和合作完成专题任务中学生会产生一些疑惑和问题, 课前教师利用QQ、Email等交互工具和学生进行交流, 如果学生对某一主题单元疑难问题较多, 可以由教师统一回答其中共性的问题, 如旅游线路设计的原则、旅游资源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其他问题则由理解较好的小组配对讨论解答。学生互相帮助解答问题时气氛更加热烈, 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主动性。这里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者、指导者、帮助者”, 学生遇到问题困扰时, 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 通过观察学生之间的互动, 发现并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程度实现个别化教学。最后, 教师对本次学习过程予以总结, 勾勒所学知识的关联结构, 巩固重点, 突破难点, 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测试, 进一步强化。

四、结语

现在高职课堂上教师普遍感到学生对传统课堂教学缺乏兴趣, 原因之一就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元化, 不再完全依赖教师的课堂授课也能获得相关知识。传统“一言堂”式的教学方式也不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要求。反转教学能更好地体现“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 真正落实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的态度和方法, 加快其学会搜集资料、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进程。但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药, 反转教学模式也有其局限性, 其开展的基础是学习者要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要自主安排学习进度、进行自我学习过程管理等, 对习惯于传统授课模式的学生来说碰到的首要问题是调整自己学习方法和习惯, 因此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反转教学模式能否取得切实成效的关键。

摘要:反转教学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在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 提高教学效果等方面有明显优势。高职地理教学因其特点更适于开展这一模式。反转教学分为课前个人自主学习、专题探究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 、课堂问题解决、小组专题学习成果汇报、总结反馈等步骤。

关键词:反转教学,高职院校,地理教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2]张金磊, 王颖, 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 2012

[3]赵兴龙.翻转教学的先进性与局限性[J].中国教育学刊, 2013

[4]曾贞.反转教学的特征、实践及问题[J].中国电化教育, 2012

反转课堂教学模式 篇7

一、什么是课堂中的视觉生活

1、视觉生活之界定

视觉生活是生活的一种类型。视觉生活是按照感知途径对生活进行的分类, 相应的还应该有听觉生活、嗅觉与味觉生活等, 这些生活事实上都是感官生活, 对应于概念生活、思维生活、理论生活。同视觉文化是以视觉为主导的一种文化形态一样, 视觉生活只是“以视觉为主”的生活类型。纯粹的视觉生活在现实中只能进行眼科学眼科医学的调查研究, 在人文社会科学中没有可能性与价值。

2、课堂中的视觉生活

课堂中的视觉生活, 即课堂中的“看”的生活。它包含学生的“看”的生活, 和教师的“看”的生活, 本文的关注点主要在前者。课堂中的视觉生活包括,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和教师看什么, 怎么看。这种研究不是要进行一种明显的价值判断, 而仅仅是进行一种描述, 在客观描述中揭示现象背后的东西, 形成一种并非全面然而有意义的理解。

二、学生课堂视觉生活中“看”的变易

1、传统课堂中“看”的关系与“看”的行为

这里的传统课堂指过去的课堂, 一种概念文化时代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师中心的课堂。首先, 在传统课堂中, 看的关系是单调的。学生没有可看之物, 不外从教师到同学乃至教室之外的个体, 从看教室内的事物到看教室外的事物。看事实辅助于听说读写与思考, 看的更多是抽象的语词及符号。所以, 传统课堂中的视觉生活的内容是较为贫乏的。其次, 传统课堂中看的情感也较简单, 但学生一般是被强迫观看的, 不得不看。对教师的看的感情有快乐的、崇敬的或者惧怕的、厌倦的。教师有着压迫性注视, 学生的目光就是退缩的;看是一种资源, 占有这种资源的学生回报以欣喜的、兴奋的目光;学生看的方式是多对一的、仰视的、集中精力的。再次, 传统课堂中学生看的行为只是借助裸眼。对看的对象的进行的复制然后再观看的手段也每每只是纸笔。

2、现代课堂中“看”的扩展与“看”的延伸

随着现代日常生活的丰富, “看”的内容是不断扩展的, 可看之物增加。这里学生权力的实现是通过不合作完成的, 去看“无关之物”。这些与传统课堂不同的无关之物可以分为两种, 一是私人影像电子媒介、纸质漫画与卡片、小工艺品和时尚之物等物质性的东西。二是“有意味”的表情、肢体动作、互动行为与外部事件等。随着教育的大众化和大众文化的无处不在, 现代课堂中“看”的情感模式有所变化。教师由被看的荣耀, 到现在的被看的无力。通过看无关之物的不合作, 教师的权力被架空了。学生从认知地看到审美地看;从不得不看到自由的看;从崇敬地服从地看到不屑地戏谑地看。如果一种看不能获得快感, 就不该看。

现代课堂中, 通过照相摄像设备和网络, “看”形式上是向外延伸的。“看”意味着权力。镜头之看不同于裸眼的看。镜头的记录再现功能, 使攫取可信的证据成为可能。通过简易高效的复制教师的方式, 学生也能够轻松地捕捉到教师, 对应于自己被教师的目光捕捉, 被教室内的摄像头捕捉。他们掌握到关于教师的信息, 以平衡教师对自己信息的过多的掌握。对副本的看也截然不同与对教师本人 (原本) 的看。对于副本的看, 从对原本的目光退缩的不自由的看, 变为一种自主驾驭地任意审视的看。副本相对于原本是被动的, 是原本的表征, 对这一虚幻实在的攻击能够获得虚幻的满足。诅咒教师在影像时代似乎更富有效果:经由照片, 我们同时受到幻觉和现实的刺激, 影响加倍了而非减半。再次, 视像继而在课堂上或课堂之外被传送到网络上, 可以发展为“围观”。

三、课堂中视觉生活的规束与引领

1、对课堂中“看”的规束

2010年英国发表白皮书, 给教师赋权,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没收学生的任何电子产品。其缘起是许多学生对教师拍照, 并传至互联网上进行辱骂攻击。可以看出, 相对于传统课堂中对注意力 (看什么) 的规束, 现代课堂对学生的看的规束主要是, 对看的视觉媒介的使用的管理, 以及更深层的学生“如何看”的规束。

按照传统教育心理学的观念, 有效教学和必要的课堂管理能够解决相应的问题。教师真的是面对相机, “坐以待毙”吗?教师会为偷拍而紧张, 教师不惧怕心中忐忑的“拍”, 惧怕肆无忌惮的“拍”。教学对教师有更多的身体行为的限定, 对学生则较少, 教师为学生的自由和自我的不自由而不安:在视觉生活中, 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客体。传统的有效教学是有用的, 增加学生在教学内容上的卷入时间, 使他们有事可做有问题可想。对于拍照行为不予关注, 免于强化。这样教师一般就可以成为主导者。

2、通过对“看”的引领创造美好课堂生活

学生从教学内容上逃开, 以给教师拍照为例, 有下列原因:喜欢或讨厌教师的外形与内涵, 展示比较或品头论足;捕捉教师本身或行为的特异性;偷拍, 寻求刺激或记录事件;留作纪念或有自媒体的特别企划;社团活动充数等实际需要;无聊或无原因地拍摄, 试新手机等。看的关注点的移位并不一定是坏事, 课堂中的视觉生活是真实课堂生活的完整的一部分。教师要自我反思:学生的主次颠倒和表浅自恋看与拍摄, 很多时候恰恰体现出师生之间的信任感和亲密感及其形成能力在漫长教育过程的渐渐透支;学生在课堂上倾向于将自己装在容器中, 他们的思维仅仅围绕自我而失去了建设的能力, 他们无法发展出同教师更好交往的策略, 教师应付责任。

视觉文化时代, 学生往往对概念化的真理缺乏耐心。学习本身的引起的兴趣本来就不及它的外部奖励能激发的兴趣为多。课堂视觉生活中对无关之物的看能够缓冲学生这种自我文化和教育结构之间的冲突产生的焦虑, 所以学生有看的需要。记录教师的违规与不雅行为, 也是学生维权的一种方式, 或者仅仅通过分享排解不良情绪。最后还要了解:他们实质上并不掌握权力, 他们只掌握权力的幻象。所以更重要是进行大众文化的教育和引领。

回顾全文, 通过对传统课堂与现代课堂中学生看的对象、看的方式的比较, 我们看到师生关系的诸种变化。从一个侧面, 教师可以通过规束和引领学生看什么和如何去看, 来营造民主自由而又合理高效的课堂生活。研究再次呈现了一些熟识的启示, 即任何课堂问题都不仅仅是课堂问题, 它是日常生活问题。课堂不是封闭的, 而是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中的课堂。只有多学科多视角多侧面地对课堂生活进行剖析, 才能最终创造美好课堂生活。

摘要:本文意图通过对课堂中学生的视觉生活的描述, 揭示现代课堂相对于传统课堂的新变化。文章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上看什么与如何看的解析, 揭示了学生场外生存的原因, 阐明了师生关系的某种转向。从规训与引领两个方面, 论文最后一部分给出了课堂视觉生活营造的一些建议, 希望有更多的人在视觉文化时代的背景下审视学校教育。

关键词:课堂视觉生活,师生关系,文化研究

参考文献

[1]闫旭蕾.教育中的“肉”与“灵”[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06:105-111.

[2][英]理查德·豪厄尔斯.视觉文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151-152.

[3]李茂, 编译.英国政府出台教育改革白皮书[N].中国教师报, 2010-12-1.

上一篇:标准传递函数下一篇:建筑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