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学”课堂模式

2024-09-10

“五学”课堂模式(精选8篇)

“五学”课堂模式 篇1

打造高效课堂是当前形势下学校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和方向,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自主学习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怎样才能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谓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笔者在多年摸索中总结了“五学教学模式”, 有一些效果。所谓“五学教学模式”是指以本自学、以议互学、以导促学、以练测学、以结评学。

一、以本自学

“本”指课本、教学辅导书和学案等。教师在课前要精心准备, 自己要先吃透教材, 充分考虑学生在自学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在这个基础上设计出可行的、实用的学案, 而在学案中一定要有指导学生自学的提纲。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 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内容、目标, 会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学习, 独立思考, 以便于教师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 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以议互学

学生自学后, 分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小组一般以6人为宜, 每组设组长1名。组长具体组织同学合作, 尽量做到每个人都要积极参与。采用轮流发言和畅所欲言两种方式, 让胆量大且发言积极的学生影响、带动、帮助同组的人, 更多地关注胆子小且学习困难的学生, 共同去讨论去思考, 共同进步。在小组交流过程中, 教师要继续观察, 适时进行点拨、指导, 掌控讨论过程。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由组长作记录。

三、以导促学

这一步是“五学教学模式”的核心。在教师组织下, 各小组根据合作探究的情况, 把本小组通过讨论解决的问题和还没解决的问题在全班进行展示, 让其他组同学进行补充、点评。而教师在这个环节中要起好引导、鼓励作用。经过小组展示, 教师基本了解了学生的自学情况, 明确了全班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 对全班存在的普遍问题、典型问题进行精讲点拨。教师精讲时应注意: 一是一定要有针对性。针对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没有弄清楚的知识和易混淆的问题, 以及当前学生知识水平还不能解决的问题, 讲清概念和各知识点的联系等。对学生不能理解的知识要深刻剖析, 总结一般规律。二是要注意多种教学手段的合理使用。比如使用图表、幻灯片、历史影片等, 语言要抑扬顿挫, 突出趣味性,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点拨学生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点线面的整合, 适时将必修一的政治史与必修二的经济史和必修三的文化史知识联系起来。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把历史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书本知识与乡土历史进行整合, 在此基础上形成专题, 培养学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三是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构建历史知识框架。通过时空顺序, 构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框架以及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的框架。四是教师要教会学生一些记忆的技巧和方法。教师可把历史知识编成 歌谣、口诀等让学生去记, 同时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切忌死记硬背。这一环节对教师提出很高的要求, 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才能做到有条不紊, 紧凑而不忙乱。

四、以练测学

检测, 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否达到度的衡量, 更是检验教学成功与否的有效手段。那么怎样运用有效手段检测学生呢?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高考知识点设计每堂课的达标测试题, 这一过程应注意:一是课堂测试题要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合理设计, 整合教材、资料上的练习题, 不要盲目照搬其他地方的题目。二是课堂测试题要分层设计, 可分为基础题、探究题等类型。这样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使全班学生都有所提高。三是课堂检测时, 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先独立完成, 将答案写在老师规定的课堂练习本上, 完成后立即上交, 由教师批阅后对每个小组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 排出各组名次, 这样使小组间形成竞争,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检测题还可设计课后测试题, 留给学生课后去完成。

五、以结评学

这一环节是先由学生自己小结本课知识, 对知识点进行整合, 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 再通过小组交流, 补充完善, 共同提高。教师要适当引导组与组之间交流, 完善知识框架, 让学生在相互完善、启发、评价中使其思考更周全, 理解更深入, 共同进步。然后是由教师进行总结:一是运用点评式小结, 对各小组进行综合点评, 肯定各组的优点, 同时指出其不足。二是运用多媒体小结, 把本课的知识内容和结构进行全方位展示, 让学生对本课知识形成系统完整的框架和合理的知识体系, 对学得的知识及其内在联系进行再认识, 构建比较科学的知识体系。

总之, 在新形势下, 历史教学不能再本着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 必须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 交流相互的情感体验, 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 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五学”课堂模式 篇2

实施方案

为了实现高效课堂,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们学校提出了“三环五学”课堂教学模式。

由于我们七年级是起始年级,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规范学生学习习惯。基本要求: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巩固等学习过程的管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讲什么?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上课要做到“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听课时目视老师,重点内容课本上有的要勾画,没有的要记在课本的空白处上;老师板书时要目视黑板;老师提出问题时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回答课本上的问题时,声音要宏亮;书写时执笔要正确,要认真书写,解答过程要规范,写在规定的位置,不写错别字,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讨论问题时要主动参与,积极发言。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业。为了更好的体现学生的全面参与教学,我们将班级学生划分若干个四人小组,并精心培养小组长,让小组学生明了评价细则,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第二我们尝试以“英语口语课型”为突破口,围绕“预学环节、互动环节、检测环节”这三环节来创设适合我们七年级英语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具体过程如下:、明确学习目标(3--5分钟):学生朗读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老师解读目标,给学生指明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

2、互动环节:

(1)单词互动(8--10分钟):教师先带读两遍,然后小组长带领组员共同学习,达到听、说、读、写四会要求。

(2)对话互动(15--20分钟):听录音跟读或跟老师读,然后小组内同学相互督促学习,做到会读并能脱稿表演。

(3)语言点互动(5分钟):教师解释本节课的语言知识点,学生做笔记,并完成配套练习加以巩固,同时完成书本中其它辅助练习。

3、检测环节:我们的检测可由“当堂做检测题”和“口头展示及评价”两部分组成。

因为七年级第一学期基本是以口语课型为主,为了延续落实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还准备以“阅读课、语法课、写作课、口语技能课”四种课型为突破口,尝试在每一种课型中试用我们的“三环五学“教学法,形成每一种课型的独特教学模式。为此,我们采取以下措施来落实:、包课型到人(两人一组重点研究一种课型,制定计划和目标,做出阶段安排,力争有所突破)(具体分工如下:阅读:罗XX,陈XX;语法:陈XX,陈XX;写作:陈XX,陈XX;口语技能:陈XX,罗XX;每组第一个人为组长)

2、熟悉本班学情(尝试学生学习过程分层评价机制)

3、教材分析(钻研教材,预做资料,补充有关文化背景知识)

4、导学案二次加工并设计好课堂教学,拟定当堂检测题。

5、小组学科组长培养(各教师负责)

6、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平时落实)

7、实用性学法指导(找出具体办法来)

8、坚持听课(每周不少于2节)。

9、及时反思、总结得失、探讨措施、解决问题。

0、阶段总结反思交流(组长负责,每周一次)

“五学”课堂模式 篇3

关键词:五学模式;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学习质量

中国分类号:G642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步骤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效果,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应现代的学生,更不能大面积地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基于这样的需要,我们学校今年提出了尝试运用“五学”模式进行教学,(其中包括目标导学,自主探学,合作研学,展示比学,检测评学五个步骤,简称“五学”)。通过一年来与备课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探讨和实践,在教學实践中体会到这个方法是指导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而且在这一年的英语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本人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运用“五学”模式进行外语教学,有利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首先要说的是运用“五学”教学,必须在班上按学习程度形成以六人为一组的小组分组座位,这样有利于组内的和组外的学生在课堂上互相合作,互相监督,并且能够在组外的竞争中提高课堂气氛,创设一个民主,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五学”的首要环节就是目标导学,导学的内容多是日常交际用语,语音、语法、词汇等学过的语言材料。方式多是采用自由谈论,通过学过的话题展开谈论无疑会使学生勤动口、动脑、动手等,使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五学”在导学这一步骤中也常常运用“实物联系、图片提示、动作演示”等方式进行。“五学”的中心环节是展示赏学,教师会让学生在合作研学这一环节之后,让部分学生积极地展示自己在研学中探讨的结果,这样久而久之就会使大多数学生专心听讲、勤于动脑、积极参与课上的各种活动。而要想在课堂上很好地做好展示赏学这一环节,就要求所有的学生在课前必须很好地预习,如果能让学生在课前养成了很好地预习的习惯,那今后在英语教学中老师将会减轻很多课堂上的负担,学生学起来也将更加地得心应手。这其实也是培养他们自学能力的开端。所以课堂上要积极、主动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新的语言材料,学生就必须在课外进行充分的预习和自习,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科学地利用“五学”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二、用“五学”模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学”模式教学的五个步骤在教学中清晰明了,在教学的每个步骤中都充分体现小组合作,互相监督的精神,通过小组间互相帮助共同勉励,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在自主探学中,学生们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探究课文中的语言点和知识点,以便能在展示中很好地表现出来。在合作探学中,优秀学生能够带动基础较差的学生积极探讨,采用小组合作制,又引进了竞争机制,大大提高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展示赏学是“五学”的中心环节,在这种小组合作中开展展示赏学,让他们在全体同学面前大胆地展示小组研学中的成果,能大大的调动展示学生的表现积极性,也能促进其他学生听讲的积极性,从而也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更好得管理课堂,管理更到位,因为平时两个小组长只有管理四个小组成员,人数少,有更多的时间去督促小组成员完成作业,预习课文,背诵课文的情况,大大减少了老师监督更多学生的大工作量,而在课堂上更是如此,通过分组管理后,好,中,差的学生通过每个小组的号数体现出来,在展示比学中让每组同一号数的同学同时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可比性比较明显,更有激发的作用,不至于在基础层次上相差太大。同时在合作中,学生敢于展示自己的才华,勇于提出问题,同时解决问题,形成一种虚心请教和热情帮助的良好学习氛围,从而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三、运用“五学”教学,有利于大面积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质量

在“五学”的展示赏学环节中,要求每一组的各个成员全部参与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展示成果的活动中得到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这一过程也需要通过大量的语言技能操练使学生接受语言知识,达成语言技能。它的方式多是波浪式的、连锁式的频率快的活动,而又多是在已形成的小组中间进行。在最后一个步骤检测评学中,通过学习进行归纳总结后,让学生做跟本课有关的适当的练习,并能加以巩固。同时在这样的小组学习中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为这也是一种集体行为,它可以加深老师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从而促使老师喜欢教,学生也喜欢学,这样便提高了课堂效率,自然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再加之这一活动的多样化、趣味浓,因此大多数学生都会乐于学外语,并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极大的学习积极性。这对于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形成语言技能,进而提高学习质量无疑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总之,通过将近两年来采用“五学”模式的教学实践,我体会到“五学”是指导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科学地运用这个方法,有利于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这种教学模式也不能生搬硬套地使用,学生的思维是动态的,课堂也是动态的,五步模式教法可以灵活掌握,以充分达到更好的巩固效果。从平时测试情况看,采用五学模式,学生不但笔试成绩优秀,口试、听力水平也大大提高。学生对语言知识学得活,记得牢,用得上;学生的言语能力和交际能力也与日俱增。,我会继续采用“五学”模式教学,多和同事探讨,以便在今后英语教学中更好地运用。

参考文献:

“五学”课堂模式 篇4

下面是我实施“五学”课堂模式的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体会和经验。

一、信息技术在“情境导学”中的应用

在情境导学中, 我总结出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情境导学的几种方法: (1) 动画导学法; (2) 图片导学法; (3) 音乐导学法; (4) 视频导入法; (5) 文字导入法。

二、信息技术在“独立自学”中的应用

根据自己的实际和知识的特点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 并在教师或同学的协同下, 师生、生生沟通, 小组交流、汇报等, 释义思辨, 探索发现知识规律, 分析问题结构, 构思解题思路, 比较、借鉴解题方法, 汇报学习成果, 共同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

三、信息技术在“小组合学”中的应用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首先要营造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氛围, 然后,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 包括了解各学科的发展史、解题思路和方法, 还可以网上答题, 交流学习心得体会, 开展研究性学习, 而且让学生把网上学到的知识输入电脑, 让全体学生得到共享, 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要求。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 学生学习有了动力, 发挥了自己的创新精神, 实现了学生的自我反馈。

四、信息技术在“质疑探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综合性学习”中, 更能使学生在学习中综合各种资料、整合各种能力, 培养学生对世界的好奇心, 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 具备问题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同学们根据自己查找到的资料进行交流, 因为网络上的东西也不是完全正确的, 要去伪存真, 要进行小组讨论, 要辨别归纳出有用的东西, 在此过程也就达到了“质疑探学”的目的。

五、信息技术在“以练促学”中的应用

“五学”、“五步”构建互动课堂 篇5

关键词: 初中英语 五步 五学 互动课堂

徐州市率先提出的“学讲计劃”,给课改中的彷徨者指明可行性的行动指南。课改虽然推进了多年,可是究竟怎么改,如何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如何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同行们都在摸索中前行,于是互动课堂的理解和构建出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更多的老师摸着石头过河,但因找不到河对岸而迷惘、彷徨,只好兴叹“课改之路在何方”,最后,还是回归传统,穿新鞋走老路。

学讲计划的推出,是对新课改的高度概括和升华,具体指明课改的方向和可行性措施。尤其是其中的“五学”和“五步”,为互动课堂的创建,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出具体的意见,给我们方法论的指导。笔者以自己的实践体会,谈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践行“五学”走好“五步”,从而构建互动课堂。

一、“自学”时“停一步”

“自学”就是新课改中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分为课前预习和课堂上的自学,一般情况下,教师们注重课前的预习环节,把自学与预习挂钩,课前学生预习,教师“停一步”理所当然,毕竟是课前学习,老师不可能伴其左右。教师们应该更多地关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环节,如果只注重预习环节,课堂上又是“一言堂”,互动课堂会可望而不可即。课堂才是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养成的场所,因此,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更值得关注。

课堂上自学时,教师应停下脚步,“退隐”一边,真正让学生自己探索,主动思考而构建知识、习得知识,获得学习的感悟。如对于八年级上册的Unit 2 Grammar(1)的教学,教师给出任务:自读教材,归纳数量的比较方法及体会,more...than...,fewer...than...,less...than...,the most,the fewest,the least等的用法。任务提出后,教师应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探讨和感知,如果教师给出fewer...than用于可数名词的比较,less...than用于不可数名词的比较等,自学就毫无意义可言。

二、“互学”时“让一步”

开展小组合作时,为了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小组的活动中,教师应“让一步”,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讨论和交流。

如阅读Reading时,教师给出任务:阅读文章,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关注一些细节,完成表格信息:

这个任务提出后,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读课文,从文章中捕捉要点和关键性的信息,在速读、精读、推断读的基础上,学会比较阅读。这个任务的完成过程,教师无需“指手画脚”,只需静待学生合作,让他们主动交流,不会的主动讨论,培养他们会学、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三、“问学”时“慢一步”

“问学”即质疑的过程和环节,一般指教师提出问题,或者学生质疑,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的过程。此时,教师更应该放慢教学的脚步,让学生有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给他们感悟的时间,从而引发他们勤学善思,引思启智。

如教学本单元的Study skills时,笔者在导入环节,复习形容词比较等级的构成、副词比较等级的构成及用法后,提出问题:并非-ly结尾的都是副词,好多是形容词,那么,你知道哪些是形容词吗?有哪些-ly结尾的单词不是副词?-ly结尾的副词和形容词在构词上有什么特点,等等。如果教师将这些一一指出,似乎彰显了“高效性”,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就可以事半功倍。然而,这样的“问学”的开展,就会走“自问自答”的老路,剥夺学生“思”、“感”、“悟”的权利。

教师应该“让一步”,让他们自主探究或讨论交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思考motherly,friendly等熟悉的形容词,得出名词词尾加-ly构成形容词,而形容词词尾加的-ly是副词的标志,如quickly,quietly,usually,happily,kindly等,通过这样探讨,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能力得到提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得到升华。

四、“教学”时“退一步”

这里说的“教学”是指学生间的“兵教兵”,是学生“讲出来”的主要表现形式。在这一过程中,“兵教兵”时教师应退一步,不应在教室来回走动,以免打扰学生,或者给学生压力,使他们欲言又止。

如上文提到的-ly结尾的副词的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或者讨论,对于学困生,组里的1号、2号学生就可以互帮互学,采用“一对一”有效学习的方式,如学优生给学困生说一说、讲一讲一些名词后加-ly不是副词而是形容词的知识,通过day—daily, week—weekly,month—monthly等的“互帮互学”,使学优生在学会的基础上,“讲出来”给同伴听,真正体现“学进去”、“讲出来”。

五、“悟学”时“缓一步”

“悟学”指课堂学习即将结束之际的归纳总结阶段的学习,是对一节课所学知识的感悟、总结性学习,也是学生说出来所学、所感、所悟的形式和方法。此时,教师不能急于自己总结和归纳,应该留出时间给学生自己感悟的时间和空间,真正让学生“讲出来”。

“五学”是新课改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高度概括和归纳。“五学”的开展,教师的“五步”是关键,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采用形式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走好“五步”,让新课改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与人合作,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魏秀.浅析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落实“学讲计划”[J].校园英语,2014(12).

“五学”课堂模式 篇6

结合初中生的实际和我校课题研究的成果, 我在开展八年级数学“正方形”的教学中, 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正方形”教学过程

课前, 我布置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四边形学具和对角线两根, 试图让学生通过动手做来启发思维.

首先, 教师指名学生用活动的四边形演示出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 并说出它们的性质.然后教师启发提问:“刚才我们用活动的四边形演示出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 同学们再做一遍, 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立刻动手摆学具, 一边做, 一边思考, 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很快作出了答案:矩形和菱形都是由平行四边形边和角其中一种变化得到的.

接着, 教师再提问:“如果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都发生变化, 会得到怎样的图形呢?请你们演示一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说出了摆出正方形的三种方法.之后教师引出“正方形”课题, 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演示试说正方形的概念 (畅所欲言) , 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启发学生小结“构成正方形的几个条件”, 学生很快作出了答案 (一个角是直角、一组邻边相等、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等) .

然后, 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把三个条件组合得到正方形, 并共同演示一下矩形、菱形变成正方形的过程. (教师用课件, 学生用学具共同演示) 随后教师引出判定正方形的方法, 学生各抒己见, 说得很精彩, 深刻地体会到用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分别得到正方形的三种方法.

最后,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并小结四种图形之间的关系, 并用课件出示.

学生恍然大悟, 思路得到启发.学生根据这样的演示, 在教师的指导下很快讨论出正方形的性质, 水道渠成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据课后了解, 学生们感到“这样上数学课有趣”, “让我们边做、边想, 我们容易理解, 记得牢”, “我们对数学感兴趣了”.教者也感到“数学课原来可以这样上”, “让学生做、想、议才能真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让他们学得轻松, 学得牢固”.

数学课就是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 针对学生实际,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的兴趣, 让他们在传统教学“看中学”、“听中学”的基础上, 着力让他们在“做中学”、“想中学”、“议中学”, 使他们在做中感悟, 思中收获, 议中升华.

1. 做中感悟

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着“动脑不动手、劳心不劳力”的弊端, 只注重让学生去接受、学习书本知识, 而严重忽视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导致学生不善于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 我们认为要从课堂上让学生动手做开始.

黄克钊曾说过:“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 这一转, 转出了学生的无可推诿的主体责任心, 也转出了先前可能处于压抑或非觉醒状态的那种自决、自断的智慧.”事实证明, 让学生动手“做”, 让他们自主学习, 自我构建, 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从被动到主动, 从消极到积极.本节课中, 学生对正方形的认识是通过“做”来实现的.学生由活动的四边形演示出平行四边形, 再由平行四边形演示出矩形、菱形, 这一系列活动, 不但让学生动手复习了这几种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了解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更为“正方形”的教学进行了极好的铺垫.把平行四边形的边、角进行变化得到“正方形”, 更是学生在教师启发下的自己动手、自我感知、自主构建的结果, 使学生对“正方形”这一概念的认识根深蒂固, 比空洞的说教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2. 想中收获

动手和动脑是紧密结合的, 让学生去“做”, 怎么“做”, 在“做”中发现了问题怎么解决, 这必然要迫使学生去思考.有了思考, 才会有收获.课上三名同学分别用了三种方法把平行四边形的边、角进行变化, 从而得到正方形, 这不仅是做的结果, 也是想的收获.至于学生后来的踊跃发言, 更是积极思考的结果.正是“做”让学生的“想”有所铺垫, 有所依托, 打开了思考之源, 使教学活动生机勃勃, 使学生在主观上产生学习的乐趣, 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3. 议中升华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议中学”让学生针对某一问题, 在深入思考之后, 再小组讨论, 在群体中交流, 展示自己的思考所得, 提出自己的困惑, 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肯定成果, 解答疑难, 从而获取知识, 提高能力.这是合作交流的极好体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就说明学生都有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 都希望能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 并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同, 而让学生小组讨论, 就能满足学生的这一欲望, 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五学”课堂模式 篇7

2011年8月新任陈校长到我校后, 积极倡导营造书香校园, 创建“让学生动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的教学改革, 积极推进“目标导学、自主探学、合作研学、展示赏学、检测评学”的五学课堂模式。笔者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 以及我所任教的学生的学情实际, 对灵活采用“五学模式”进行了课堂实践探究。现就一年多教学实践的效果作一回顾。

一、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1.从学情分析, 五学模式具有可行性。

本人现在所任教的九年级 (7) 、 (8) 班的学生, 多是城乡结合部的农民工子女。因父母们整日为生计而忙活, 无暇顾及孩子们的学习, 又因父母们文化素质不高, 不懂得如何配合教育自己的孩子, 所以, 对孩子课后的学习、作业完成、督促巩固学习的家庭配合工作几乎为零。而英语学习, 如果只把学习的效果全寄希望于课上45分钟, 而忽视课外的巩固落实, 无异于异想天开。因此, 针对我任教的九年级两个班学生大多数连26个字母认读、48个国际音标掌握、单词拼读技巧、读音技能还非常欠缺的现状, 开展小组协作学习, 合作互动, 师徒结对, 生教生, 生生互助, 互帮互教, 十分需要, 非常必要。

2.学得效果分析, 五学模式具有可操作性。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 英语水平不同程度的学生, 都可以在协作、互动、帮扶的过程中得到自身能力的认可和检测, 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这样的快乐学习, 在更好地增强努力学好英语的信念的同时, 也潜意识地促进学生“追求成功”。这和我校的办学宗旨和理念是相呼应的。例如, 在进行九年 级上册Unit 2 Loving OurPlanet Topic 2 All these problems arevery serious!教学的时候, 我布置各个小组分别出一份有关environmental problems的手抄报, 在话题结束后分别请小组最佳代表, 以“I’m a tree;I’m water;I’m air;I’m the earth…”陈述不同角色因为pollutions引起的problem, difficulty, 延伸对人类的suggestions.这样合作互动的语言活动, 可以把较为广泛、抽象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全球气候问题具体化、拟人化,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 让英语知识走进生活里, 进行“用英语”的实践。在活动中, 成绩差点的学生在手抄报制图、排版、设计上大显身手, 才艺大show, 为他们小组优秀代表的report尽一份力!也为他们学习小组课内成绩的获得添砖加瓦, 为小组的出色表现出工献力。这种活动明显的结果就是对英语学习能树立信心———让学困生意识到:“我也是有用的人才。”“虽然我英语成绩差点, 但我绘画还不错哦, 再用功点, 成绩上我也会赶上小组内的优秀学生, 一旦赶上, 我还比他全面咧!”一旦有这样的心态, 有这样的努力劲头, 我想学好英语就没有不可能了!

3.从课程改革角度上说, 五学模式对提高课堂效率, 减轻教师负担具有必要性。

英语教学任务繁重, 学生学习效果不明显, 成绩差, 这是每一位英语老师都经常抱怨的。有时, 为了帮助一名学困生, 英语教师要殚精竭虑, 花费万般辛苦, 效果却差强人意。那么, 为何不能在班级里找到一群责任心强、学习自觉性高的学生来充当“小老师”呢?在教同班同学的过程中, 既能督促落实她 (他) 的学习效果, 又能在教她 (他) 的过程中扎实自己所学, 还会帮老师减轻辅导学困生的压力, 这可是一举多得的好事。而且, 英语学困生在接受帮扶的过程中, 和小老师之间没有明显的上下距离感, 因为小老师和自己的年龄一样, 这样就不会自卑, 就不会害怕赶不上, 有问题就能轻松自然提问、沟通。有一次上九年级Unit 2 Topic 3 Section C部分时, 因为主要是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课, 教学的语言目标和短语知识不多, 所以我就请科代表充当小老师, 在讲台前上课。我呢, 坐在教室后面当起了“师爷”, 碰到需要帮助解释的再插入补充, 这样的课堂无压力、轻松, 生生间、师生间沟通多, 方法交流多, 学生学起来不难, 老师教起来轻松。这样的课堂, 以学导教, 教学相长, 学生动起来了, 英语课堂活起来了, 教学效果好就自然而然了。

二、在五学模式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目标的设定要因人而异, 教师要做好备学生工作, 做好学情分析。

目标导学的目标设定, 要真正做好“导引”的作用。做好指导指引学生的课前预习, 利用导学案让学生明白下一节课要学多少东西, 要掌握什么。学习小组的小老师、小师傅在课前要先达到老师布置的任务要求, 胜任了才能上岗当“师傅”。对组内的徒弟, 小师傅要指导他们如何预习, 预习什么, 课前先会什么, 会多少。张三要掌握什么, 李四要记多少, 基本按英语老师备学情后提供的导学任务材料, 在他们可控范围内, 有信心学习能力下参与学习活动。

2.在小组合作的课内语言活动中, 及时渗入积极有效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措施。同时, 奖惩分明, 督促落实。

在教学活动中, 加入竞争机制, 引领小组合作学习, 努力调动学生参与英语语言活动的意识和积极性, 是英语老师在备课时要时时考虑的重要问题。只有尽力让学生在课堂英语语言学习的活动中充实了, 感到快乐了, 学有所获, 学习才轻松, 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觉性才会有, 所谓的水到渠成便是如此。英语老师成为英语课堂里优秀的“导者”, 引导、指导学生畅游在语言学习的快乐海洋里。每一节英语课尽力是“我要学英语 (I Want) ”而不是“要我学英语 (want me) ”, 这样学生提高英语成绩就不再是难事了!

当然, 合作学习的过程持续性长, 每一天, 每一周, 每一月, 每一学期的学习任务落实得好坏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败。所以, 落实才是真本事, 实干才是硬道理!因此, 在每星期的周五结束一周教学任务后, 我都会集中各个学习小组长, 召开反馈本周检测、落实学习情况的报告会,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时, 在每周三还不定期抽查小组内组员的英语学习情况, 来考核该小组小师傅的指导帮助效果, 或开会解决在本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学习任务落实效果好的小师傅予以奖励, 不足的指导勉励, 差的更换。这样,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有“狭路相逢”的紧张意识, 又有“能者成师”的成功驱动, 学习的热情会不断高涨。

总之, 在信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 固步自封, 封闭的自我学习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协作学习模式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英语学习在加强合作, 在相互帮助的互动中, 突出了语言的运用, 重视语言的实践性和语言能力的获得, 使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协调和相互竞争的品质得到了培养。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了英语交际能力, 解决了个别差异, 缩小了两极分化, 有效地推进了英语课程改革, 提高了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的能力。

摘要: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探究学习、任务型学习, 这四种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可以相辅相成, 灵活有选择地处理使用。可以是协作型的任务学习, 自主型的探究学习, 也可以是合作型的互动探究型学习。合作学习是新时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成为学会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标理念的体现, 建立小组共同参与、合作协同学习是我国教学改革的趋势。

关键词:学习,互动,合作,在用中学,为学而用,为用而学

参考文献

[1]中学生英语 (高中版) .2012.7-8

[2]英语新课程标准.2012

“五学”课堂模式 篇8

关键词:三环五学;课堂教学;合作学习

为推进博乐市第二小学新课改的步伐,全面提升博乐市第二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课堂,博乐市第二小学数学组以“主动学习,和谐互帮、快乐成长”为模式目标,在准确把握有效教学核心理念,创新工作思路和实验途径的基础上,数学组结合博乐市第二小学工作实际和数学学科特点,形成了博乐市第二小学特有的“三环五学”课堂教学模式,这为促进博乐市第二小学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提升教研水平,提高教学效率迈出了巨大的一步。

“三环五学”教学模式:“三环”:即口语展示、五学融汇、当堂检测,五学是指预学、对学、导学、组学、评学。这三个环节五种学习方法,合并起来称之为“三环五学”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是“三环五学”教学模式所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在“三环五学”教学模式试验之初,几乎所有的课堂教学都有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说明教师已经开始关注这种学习方式。然而,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小组并没有真正的合作,讨论浮在表面,每个小组中总是几个优秀学生在发言,其他人无动于衷,充当看客,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失去了合作研讨、共同提高的真正意义。应当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在“三环五学”高效课堂中的作用呢?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往往不是贯穿于整节课的始末,它常常和其他教学組织形式,如教师的演示、讲述、观察等等相结合,只有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合理分组,分工明确

合理地安排合作学习小组是成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学习小组的科学组合非常重要。每个小组成员按照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等分成若干个小组,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又可以增加合作学习小组的竞争性。每组每人都有分工,由小组长安排谁记录、谁发言、谁补充等等。总之,小组成员明白自己应承担的角色,但角色也可以适当轮换,这样让小组成员有机会担任不同的角色,为学生创造多种尝试的机会,以此来增强合作者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形成一个有战斗力的小

群体。

二、选择合作时机

合作时机如果选择得当,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这样的结果只会因条件、时机不当,收效甚微。在教学中需选择合适的时机,如当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在个人探索有困难时或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或是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进行小组合作,不仅能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也能培养学生间团结协作的精神,能有效地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学会倾听,清晰表达

开始合作,很多学生在其他学生发言时,有的是因为没有轮到自己发言而丧失了刚才的那份热情;有的是还在等着发言,在思考着自己的想法;也有的是因为没轮到他而觉得无所事事……很少去关注同学的发言。因此,要着重培养学生静下心来,让学生学会“倾听”:在“听”的过程中学会“挑刺”,发现其他小组存在的问题;更要在听的过程中吸收其他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在“听”的过程中学会如何规范、清晰地表达,提高“说”的质量。

四、正确评价,培养良好品质

小组合作学习“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使每一个参与者不仅充分表现自我,而且在与他人相处中学会接受他人、欣赏他人、取长补短。在评价他人的同时,也接受他人的评价,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小组合作学习使“三环五学”教学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它打破了教师“单一单向”的模式,同时也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探究、相互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但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实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不断地指导,长期地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不断纠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07.

上一篇:政府社会职能论文下一篇:参数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