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探究模式(共11篇)
课堂探究模式 篇1
高中生物教学的效果好坏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是否培养了学生的生物能力, 而能力的高低又表现在学生能否从具体事物或现象中概括出生物知识, 以及能否用生物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学生的这些能力获得了培养和提高, 也就真正实现了有效的探究教学, 而且能使之在今后的学习中更持续高效, 并保证探究教学的效果。
一、文本诱思, 交流师生彼此思想
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地诱导, 学生就会不断地深思, 在诱导和深思的不断转化中使学习不断深入, 这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善于创设“诱思点”。“诱思”是教学效果的灵魂。教学应诱导学生钻进去, 学会思维。如“生殖的种类”可以从“生殖”的概念出发, 引导学生回忆一些常见生物的繁殖方式, 从而把该知识点突破。课本中的重点、难点知识, 往往是容易阻碍学生思维的地方。所以, 教师要进一步熟悉教材、了解学情, 准确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 洞察学生心理, 善于捕捉时机。学生在什么地方容易产生疑惑?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疑惑?怎样使其解惑?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地思考、精心地设计。例如:在教学“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时, 就通过总结两种生物大分子——蛋白质与核酸的结构特点、功能及相互关系和相关计算, 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点突破处要提示学生必须根据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及形成的多肽链的结构特点, 从而分析总结理解计算公式。
二、优化实验, 改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
实验是高中生物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要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就必须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动脑思考、合作探究的空间。在实验设计中, 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设计实验步骤, 虽然设计可能不够科学, 但是, 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形成难忘的记忆, 并激发学生大胆的探究。例如:在做“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这个实验时, 有学生提出利用渗透吸水原理设计永动装置。他认为植物能够利用渗透原理把水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渗透, 那么, 如果能利用这一原理设计出一种半透薄膜, 水分子可以从低浓度一侧进入高浓度一侧。用这种薄膜做成隔板, 只要半透薄膜两侧具有足够的浓度差, 杯子中的水分子就可以闯过半透薄膜, 从而源源不断地进入长颈漏斗中。我们不妨在长颈漏斗上端开口处设置一层只允许水分子通过的薄膜, 那么水分子就可以流下带动发电机发电, 而水恰好流入杯中使长颈漏斗和杯中的浓度保持动态的平衡, 这样让装置达到永动。暂且不谈这个永动机是否可以实现, 单这种大胆的创新精神就是值得提倡的。
三、创设情境, 激活学生思维
探究式课堂是对问题的探究。“问题”是开展探究活动的前提, 也是诱发学生学习的重要情境, 所以,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 精心设计问题。教师在预设问题情境时, 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实验情境出发提出问题, 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 从而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创设问题情境时, 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者经验出发, 把“问题”提得“妙”, 把探究的活动设计得“巧”, 这样才能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植物激素”这个知识点时, 笔者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小麦与玉米在即将成熟的时候, 如果持续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干热之后又遇上大雨的天气, 就会出现种子在穗上发芽的现象, 请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来解释这种现象。这样, 学生很容易就联想到脱落酸在高温条件下容易融解这一知识点了。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 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教学是互联网进入课堂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高中的生物课程, 其特点是抽象性与微观性并存,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对这门课程进行全面认识的需求。所以, 教师需要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 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学实践也表明,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多媒体, 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 让学生感知生物学中的微观结构, 而且可以有效地降低难度, 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实现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目的。另外, 现代多媒体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为学生开辟了新的学习环境, 为教师有效地引导学生提高观察效果, 帮助学生认真地分析, 从而获得新知识, 最终实现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目的。
总之,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 让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探究式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把学习变成内在的需求, 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与独特个性的发展。自主探究教学又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在课堂上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反馈结构, 在教师的启发下, 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
课堂探究模式 篇2
一、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产生背景
课改以来,我们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总体看来整个课改并没有取得很大的突破。原因在哪里呢?我认为主要问题在于,课改虽然注重了内容、手段和方法的改革,但广大教师具体的教学实施还很不到位,特别是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没有彻底的改变。表现如下:1.我们的课堂依然是“教”的课堂而非“学”的课堂。教师的权威意识、主讲意识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自学意识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态度上不放心,行动上不放手,学生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人,探究的主体,在教与学这对矛盾中,教师始终处于强势地位,学生始终处于弱势地位,这就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信心的培养,学习方法的训练,学习能力的增强,学习效果的提高。2.我们的课堂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还有失科学。课改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努力实现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的转变,但多年来转变不明显,取得的成就不突出,教师讲得多学生学得少,学生的知识绝大多数还是教师传授的,不是主动学得的,这种状况亟待改进,我们要致力于变精细的讲授为科学的引导,变被动的传授为主动的探究,引导与探究应成为教与学的着眼点。3.我们的课堂依然注重于“学会”而非“会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我们都懂,但实际教学中我们重视的却是学生会没会,教的任务完成与否,至于学生会不会学,用多少时间学,用什么方式方法学都很难有科学合理的统筹安排,我们的课堂要变教是核心为学是核心,这仍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4.减负增效问题依然是课改的关键问题。
时下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再次受到省市县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那种靠时间揉、死记硬背、机械重复的教与学的老做法一定要摒弃,代之以科学的导,有效地学才是教学的根本出路。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每个人一生的发展,越来越关注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有益的影响,才能成为成功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此外,课堂教学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使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从而培养其终生学习的能力为主要目标,才能成为真正成功而高效的课堂教学。
因此,我们初步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绥中县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生成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建立模型。
(三)巩固深化,解释应用,内化提高。
(四)总结回顾,整理评价,反思提升。
自主探究学习模式体现的是教师的教是一种引领、指导,学会学不会,学好学不好,关键要看学生有没有学会学习,有没有自己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决定了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每一个教师都必须明白,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是教师无法替代的。学习这件事,主要是看学生理解了多少,掌握了多少,而不是看老师讲得多么精彩。我们希望老师讲的精彩,但更要看重学生学的是否得法、高效。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教学是门艺术,它体现的是教师“教”的智慧;学习也是一门艺术,体现的是学生“学”的技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习的自由与权利、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主体,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艺术必须服务于学生,老师只有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运用智慧,才能让学生走得更远。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出发点和关键点就是先学后教,多学少教。学生能够自己学会的,老师绝不要替代。
二、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任何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提出来的,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建构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素质教育理论、再创造教学理论和问题解决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东西,也不是主观的东西,而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数学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由于数学的高度抽象性,为了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更要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对实际数学活动经验的操作、交流、反省等一系列的探究过程来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只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体验才能建立起对数学的真正理解力,才能学好数学和提高数学能力。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集中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
2.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就是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为指导的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观。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重视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再创造教学理论
再创造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学习者基于个人的“数学现实”,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概括、归纳、类比“数学化”的过程,进行数学的“再发现”、“再创造”的活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习者按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把前人已经创造的数学知识进行重新创造。当学生处于一个积极创造的状态时,他就能通过探究获得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创造能力。依据该理论建立的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它把数学教学作为一种探索数学的活动,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状态,去发现和“再创造”知识。
4.问题解决理论
我们之所以要重视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一方面是因为数学问题的解决其实就是一个数学发现、探索和创新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价值有意义的数学问题;通过猜想、探求适当的结论或规律并给出解释或证明。另一方面是通过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依据这一理论,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特别重视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生成问题。本环节主要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1.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的欲望教学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简明易懂,背景丰富,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找出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有效的数学问题。创设情境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悬念;(2)创设操作情境,激发兴趣;(3)创设生活情境,产生联想;(4)创设故事情境,进入角色;(5)创设竞争情境,活跃思维;(6)创设“障碍”情境,激化认知冲突;2.引导发现数学问题,明确自主探究方向美国学者布鲁巴克斯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基础及心理特点,将教材中抽象单一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身边熟知有趣的情境,并提出数学问题(探究的问题)。借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欲望。新课伊始,教师可用简洁的语言或投影显示,准确地揭示学习目标(注意不是教学目标)。然后提出明确的导学问题,即学习什么内容,注意什么问题,并要求学生积极迅速提出问题。对于问题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教师不要简单地直接给出,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去提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探究。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建立模型。
1.自主探究
所谓自主探究,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上一阶段提出的问题,借助一定的学习材料,让学生进行个体探究(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可以是观察、操作、猜想、验证、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经过类比、分析、归纳等,得出初步结论。
整个过程中,学生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起新知。因
此,独立 探究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在具体探究的实施中,教师应注意:提供探究材料 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是“感知——表象——抽象”,学生在探究之前,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或学生自己准备充分的感知材料(实物、学具、图片、统计数据、表格等)。充分利用教具、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从学生已知的基础和经验出发,把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常识性知识或经验,转化为一种可操作、讨论、思考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创造思维的外部条件。体现探究过程积极有效的探究过程有赖于合适的、现实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教学中教师依据知识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已有经验提出导学问题或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要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敢于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要给学生以思考性的指导,特别是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不要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要安排适量的、具有一定探索意义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乐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氛围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总之,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给予暗示。
2.合作交流
所谓合作交流是指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为了提高合作交流的有效性,教师要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听的技能:要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判断,有自己的见解。----说的技能:要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说话时要声音响亮、条理清楚、语句完整,语言简练且能突出重点。----交往的技能:尊重别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给别人有插话的机会,修改、补充自己原先的想法,体会他人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情绪。----策略的技能:学会根据任务性质来决定应该采用的策略,促使合作更加有效。(例如:先明确分工再合作,使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所长,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务;或先独立思考再合作讨论,达到开阔每个人思路的目的等等。)同时,教师要注意合作内容的选择,(如:辨析概念性问题的合作;发现知识性规律的合作;优化解决问题策略的合作。)
3.师生互动
经过充分的自学和讨论,学生对本节内容、重难点及解决重难点的方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并具备了一定的应用本节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本节知识点的内涵、外延、本节知识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本节知识的进一步应用还不能达到本节的学习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对本节的重难点、本节知识点的内涵、外延、本节知识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本节知识的进一步应用用准确而精炼的语言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和强调,使学生对本节知识形成清晰的网络,能熟练的应用本节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但是讲解不可过多,仅仅针对学生提出的普遍性的、教师认为比较重要的、应用比较广泛的问题进行讲析和强调,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指导。对于重点,难点知识以及易错易混点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数学课堂上一定要有讨论、有议论和必要的争论。还要有质疑,我们应该加强学生质疑问难习惯的培养。一节课先学后讲或多学少讲可能要引起很多老师的担忧:时间这么少,如何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能否真正理解?能否会应用?如果你不能够真正掌握学生的情况,不能够真正掌握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把握不住导学应注意的问题,你的担忧肯定要变成现实!师生互动这一环节是本教学模式的画龙点睛之举,是课堂教学内容进一步深化、知识点进一步纵横联系、知识深度应用的关键环节。我们必须在学生自学过程中迅速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显示出来的知识水平,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课程安排。
4、建立模型
建立模型是自主探究的核心环节,同时也是学习者学习过程的最高目标。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合理启发、精当点拨,学生积极思维,多向交流,促进学生学习过程的进一步深化,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建构起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那么,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中还存在以下问题:(1)小学生年龄一般在8岁至15岁之间。这个阶段的学生的思路很容易被人影响。在教学中直接使用小组合作讨论方式,就很有可能会把一些可贵的、有创造性的观点抛弃,久而久之会给学生造成误导,认为掌握在多数人手中的就是真理,人云亦云,抹杀了创造性。
自主探究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合作学习是自主探究的发展。没有自主学习和探究过程对所学内容的初步感知,合作学习将无从谈起,(2)如果一味的采取合作讨论的方法,也会让许多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机会。因为面对一个难题,必须凝神静思,甚至是冥思苦想,直至思考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这样才会有最深刻的印象,才能培养探索精神。而小组合作使得组内成员有可能失去这种探索的机会。学生的层次不同,那些反应快的学生总是先把看法说出来,使得稍稍迟钝的同学只有“恍然大悟”的份了。这就等于剥夺了一些学生思考和发现的机会。
(3)小组合作有时为许多懒惰的学生提供了避难所。他不用冥思苦想,因为同组人早就为他准备好了答案。长此以往,不免会让这部分学生养成投机取巧,坐享其成的不良习惯,学习积极性一落千丈。根据以上阐述可以看出,合作学习不要过多,提倡在独学基础上的对学与群学,要在学生自主学习有困难,问题自己不能解决的时候再采取合作学习,不要遇到问题就让学生合作学习。
(三)巩固深化,解释应用,内化提高。
本环节主要是针对学生对本节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行检测反馈。所以,教师提供的检测题应由浅入深、难易适当、逐步提高、突出重点与关键、注意题型的搭配。这样学生不仅在积极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能获得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①立足课本,注意基础性②抓住重点,注意针对性③联系生活,注意应用性④动手操作,注意实践性⑤新颖有趣,注意趣味性⑥循序渐进,注意层次性⑦训练思维,注意开放性做好巩固练习这一环节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信息反馈应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而不仅仅是在做巩固练习题时。应主要看学生学习情况,而不能满足于教师自我感觉讲得清楚、透彻。(2)反馈的信息除认知领域的内容外,也包括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内容。(3)采取的方式可以是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课堂学习气氛,也可以是通过回答、交谈、板演、实验等,更重要的是通过做达标检测题来获取大量的信息。教师绞尽脑汁备课,倾尽心智上课,如果不做检测题很难完全知道教学效果如何的。(4)应用提问的方法获取信息时,要防止两个“误区”:①避免用简单的是非题等来问学生。表面上看,这种提问有问有答,师生呼应及时,有一定学习气氛。但这种问法缺少深度和广度,难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忽视了班级中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响亮的“是”、“对”应答声掩盖了那些没有弄懂的学生,教学反馈的可信度极差。因此,老师要多问一个“为什么”,反馈得到的信息就真实、全面多了。②不能只提问好的或举手要求回答的学生。这样收到的信息不全面,并且一部分学生被搁在一边,没受到触动,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对学习就会失去兴趣。
高中英语课堂模式探究 篇3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结合的必要性;实施策略;合作效果
一、多媒体教学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必要性
《教学大纲》指出:“在教学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使他们树立自信心,获得成就感。”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创造一种自我学习和主动参与的环境,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服务,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设计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同时要了解学生的生活,设计能发挥学生创造性的学习任务,有意识地给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留出空间,为他们的成功创造条件。《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与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相互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它要求把学生的交往活动即合作学习纳入语言学习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又能提高学习效果。本文就该模式的内涵、实施策略、效果等方面作初步探讨。
针对我所教的基础薄弱的农村高中班级来说,单纯使用这两种课堂模式,都存在一些弊端。例如,多媒体所倡导的快节奏、大容量、高效率课堂,在我所教的班级中不好实现。有的学生基础薄弱、理解能力较差,所以根本跟不上课堂的快节奏。而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育实践,也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但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一定的低效现象,如合作不主动、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学生合作不充分、角色分工不均等现象。所以,我在英语教学中试着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又可以设法对它们各自的缺点进行弥补。
1.合理分组是多媒体教学与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
我和班主任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业水平、能力倾向和兴趣爱好等方面做了一个详细的调查,从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角度安排一个英语课堂的座位表。合作学习的分组宜采用异质分组的原则,也就是将男生和女生、英语学习较好的和有一定困难的、性格内向的和性格外向的分到一起,其目的是形成一种互补。
2.培养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态度和合作技能
在实际教学中,并不是只要把学生分成小组,学生就会进行合作学习,合作态度和技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技能,使学生对小组合作先感受,然后想合作,到会合作。
3.教师设计多媒体教学内容
我们应根据自己所教的学生基础和教学的重难点和小组活动的多少来设计教学课件。这需要我们充分备课,把握住本节课的重难点,了解好学生的基础和小组活动的时间。英语教学应是一种环境(或情境)的创造,最重要的是能创造出激动、高昂、活泼的教学环境,使教与学双方始终处于“活化状态”。例如,高中英语的“Speaking”部分,可以通过动画图片展示、视频展播等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先组内编制对话,然后进行对话练习,各组选派代表进行展示,鼓励其他同学对其评价。教师此时只是一个指导者,解决问题的分析者。
4.有效地开展任务活动
开展合作学习的任务选择非常重要,内容简单的让学生独立完成就可以了。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必须选择那些具有一定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适合学生先进行独学,基础好的同学可能全部完成,基础差一些的同学可能只完成部分,所以,他们就会在在组内有交流的欲望,相互更正,做得好的同学帮助做得不好的同学,最后展示合作成果。
5.运用多媒体促使视听结合,增强感知效果
在英语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展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或播放一些影片,能够迅速提高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兴趣,让学生在看的同时,不但提高了听力,而且增强了对相关文化的直接感知。尤为重要的是,影片中优美、地道的口语能够直接刺激学生的听觉,促进他们的口语模仿力,激起了他们用英语表达的欲望。
6.教师角色,适当转变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同时还是共同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
7.应用评价引导学生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是基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必须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最大潜力,讲求的是整体目标达成的同时,实现个人目标。同时小组成员是一个学习的整体,这个链条上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不能有效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因此,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时,要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对小组的集体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而且要侧重于过程评价和对小组整体的评价。
二、多媒体教学与小组合作的效果
众所周知,课堂上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利用多媒体教学,可充分展示老师的导演角色,使比较难的内容更具体、更易理解和掌握,同时学生也发挥了自己的才能,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独学、对学和群学,避免了单纯运用小组教学出现合作不主动,发言不积极,课堂气氛沉闷等弊端。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掌握重点,起到了优化课堂的作用。
当然,这些只是我根据多媒体与小组合作在我的教学中的实践总结出的一些经验。为了打造新课标下的高效和谐课堂,教师应不断地完善和改进课堂模式。
参考文献:
刘欣.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课程辅导,2009(20).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赤峰建筑工程
“生本课堂”新模式探究 篇4
在详细讲解了《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和余弦公式》后, 由于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比较简单, 我作了大胆的尝试:将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教学交给学生.三个平行班级自愿产生了三名同学来讲解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
在他们准备阶段, 我提出了四点要求:①将本节内容彻底读懂;②备课要详细, 思路要清晰, 在课前要试讲一遍;③例题自己任意选取;④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 留半节课点评.接下来三名同学就自行备课, 我并没有给予任何帮助.下面是这三名同学上课的主要步骤:
【片段1】 英语 (1) 班朱栋峰同学执教
1.复习回顾
sin (α+β) =sinαcosβ+cosαsinβ
sin (α-β) =sinαcosβ-cosαsinβ
cos (α+β) =cosαcosβ-sinαsinβ
cos (α-β) =cosαcosβ+sinαsinβ
2.讲解新课
教师在黑板上板演出推导tan (α+β) 的过程, 得出undefined.并且在推导的过程中提出:为什么采用分子分母同时除以cosαcosβ?由学生讨论解决此问题.而tan (α-β) 的推导是请同学在黑板上完成的.
3.例题讲解
已知tanα, tanβ是方程x2+5x-6=0的两根, 求tan (α+β) 的值.
此题目由同学在下面讨论, 而后请同学到黑板上完成.采用的方法是求出方程的两根, 即tanα, tanβ的值, 再代入两角和的正切公式求出tan (α+β) .
最后老师介绍了第二种方法:运用根与系数的关系, 直接求出tanα+tanβ和tanαtanβ, 整体代入两角和的正切公式求出tan (α+β) .从而结束了本节课教学, 总共花了22分钟.
【片段2】 英语 (2) 班孙婉婷同学执教
1.复习回顾
sin (α+β) =sinαcosβ+cosαsinβ
cos (α+β) =cosαcosβ-sinαsinβ
sin (α-β) =sinαcosβ-cosαsinβ
cos (α-β) =cosαcosβ+sinαsinβ
2.讲解新课
推导出两角和的正切公式:undefined, 将其中的β换成-β得到两角差的正切公式.并且分析这两个公式, 用黄色粉笔将公式中的符号重点突出.
3.例题讲解
例1 计算:tan15°, tan75°. (此例题由老师示范讲解)
例2 求证:undefined. (此题由学生上黑板完成)
例3 已知:tanα, tanβ是方程x2+5x-6=0的两根, 求tan (α+β) 的值. (此题由学生上黑板完成)
例4 化简:tan12°+tan33°+tan12°tan33°. (此题由老师讲解)
例题的讲解速度比较快, 题目的难易跨度比较大.
总共花去25分钟的时间.
【片段3】 英语 (3) 班陈登涵同学执教
1.复习回顾
sin (α±β) =sinαcosβ±cosαsinβ
cos (α±β) =cosαcosβ∓sinαsinβ
2.问题引入
由学生上黑板计算:sin15°, cos15°, 老师问:tan15°等于多少呢?由undefined可以求出其结果.那么可以用其他方法来解决吗?能否类似于计算sin15°, cos15°, 直接运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求tan15°呢?揭示课题 (板书:两角和与差的正切) .
3.讲解新课
由老师在黑板上推导出了两角和的正切公式:undefined, 再由学生上黑板类推出两角差的正切公式.接着对公式的结构进行了分析, 并用此公式解决了计算tan15°的另一种方法.
4.例题讲解
已知:tanα, tanβ是方程x2+5x-6=0的两根, 求tan (α+β) 的值. (此题由老师评讲)
最后进行总结, 总共花去了30分钟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三名同学的讲解各有其闪光点和不足之处.他们的尝试让一直在旁边静观的我悟出了什么样的教学才是学生需要的教学, 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是学生好学的模式, 即“生本”培养模式.
一、必须营建平等、宽松的课堂氛围
由于“老师”就是自己的同伴, “学生”就是自己的同学, 所以“师生”之间没有距离, 课堂气氛始终都很轻松.虽然三名同学上课都比较粗糙, 但三节课都充满了活力, 并且课堂效果也很不错, 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 同时能进行简单的运用.有此收益与其上课情况并不成正比, 也就是说老师上这样的课远远不会达到这样的效果.课后95%的同学反映非常喜欢上这样的课, 同学上课不会紧张, 能放松心情, 注意力特别集中.由此让我明白, 营建平等、宽松的课堂氛围的重要性.心理学研究表明, 快乐、愉悦的情绪与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 对思维活动具有强化的功能, 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可以促使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 自主地参与数学“研究”活动, 自如地与教师、同学沟通信息.进入了这样的心理状态, “生本”理念才能真正凸显出来.
二、必须建立体验教育形式
虽然学生只是二年级的学生, 并且是英语专业的学生, 但作为师范生其教学模式应与普通高中有所区别.体验教育模式就是以建构主义学习论为理论基础, 为师范生们构建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教学, 使其在教育体验中认识自我、感悟文化,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研究能力, 在教育体验中学会自我反思和提升.82%的同学都要求这样的课要经常开, 尽量让每一名同学都有机会站到讲台上, 提前锻炼自己上课方面的能力, 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提前作好准备.
英语 (1) 班的朱栋峰同学在上完课后, 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作为一名老师, 知识量一定要多, 不管是课内的还是课外的.为了毕业以后成功地担任教师这一角色, 我要从现在开始多看课外书, 上课更认真地听讲.朱栋峰同学的数学经常不及格, 但从这次当了“一节课老师”之后, 他上课的表现积极多了, 并且能及时提出不懂的问题, 数学学习进步很明显, 班主任也反映他在其他学科上的学习也比以前认真许多.
让学生体验做老师的感觉, 也让学生自己明白什么样的学生是老师喜欢的学生,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学生喜欢的老师, 让其知道目前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三、培养学生直觉意识
徐利治教授指出:“数学直觉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实际上每个人的数学直觉也是不断提高的.”三名同学在新课引入时, 都复习了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 但描述的顺序不同, 其中孙婉婷的回顾顺序与学生的直觉正好相反, 但此顺序能更形象地体现了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证明步骤.我认为让学生意识到这一冲突, 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 提高数学直觉认知能力.另外两名同学的回顾顺序也没有按照课本上知识呈现的顺序, 都是先复习正弦, 然后是余弦, 这样能水到渠成地推导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
学生这样的设计让我明白, 讲课时要有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感觉, 如推导正切公式先呈现正弦, 就让学生直觉上感到了接下来推导公式的方法, 讲课时也能很轻松, 长此下去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直觉意识, 更能让老师的讲课有事半功倍的成效.
四、创设条件, 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
让学生做“一堂课的老师”给学生提供了发现自己潜能的机会.三名同学在上完课后都反思道:在上课之前有很多顾虑, 害怕出丑, 担心自己的字在黑板上展现出来同学们会不会发笑;担心同学们不支持、不配合……但是开始上课时, 同学们的积极配合, 使紧张的心情一下子平静了.其中, 孙婉婷同学在上完课后说:人只有自信, 才能自强不息, 才能为自己的愿望或理想而努力奋斗;只有自信, 才能有必胜的信念, 才能有勇气攀登科学高峰.当今世界正处于激烈的竞争中, 唯有努力表现自己的才能, 发挥自己的价值, 相信自己, 努力创造并把握稍纵即逝的机会, 才有成功的希望.这些体会, 让其他学生感染到成功的喜悦, 让上课本人发现了自己的创造潜能.
课后64%的同学反映, 希望能有更多的同学走上讲台, 体验这份感觉, 感受那份成功的快乐.由于条件的限制使得这样的机会很少, 但我觉得可以在评讲练习或试卷时让同学走上讲台评讲一道或两道题目.这样既能让更多的同学有机会走上讲台, 也能让习题课多了一种形式, 避免了习题课的枯燥无味, 让习题课多了一道彩虹.
“生本”培养模式的探讨, 从学生的角度去总结再回到学生身上, 其效果会更明显.在学生身上我看到构建学生迫切需要的培养模式, 至少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营建平等、宽松的课堂氛围;建立体验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直觉意识;创设条件, 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因此, 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 不仅要仔细钻研教材、教法, 更要关注学生的学法, 从学生的学法出发来组织自己的教学活动, 使课堂里不仅有教师的教, 更有学生的学, 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 实现“生本”培养模式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利平.关于小学教育专业生本培养模式的思考.大连师范学院.
[2]袁井梅.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名师之路, 2006 (3) .
构建课堂模式,推动自主探究 篇5
关键词: 新课改 初中数学 探究能力
常言道,实践出真知。实践是能力提升的有效“阶梯”、是进步发展的重要“通道”。人才作为现代社会国家与国家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核心竞争力,人才必备的基本素养包括动手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学科作为必修课之一,是以学习能力培养为根本追求和核心要义的基础科学。学生主体在认知数学知识要点内涵、掌握数学问题解题技能的进程中,需要良好的动手探究、思维探析等能力素养作为保障和支撑。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主体探究能力,已成为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根本要求和现实任务。现简单论述对初中生数学自助探究能力培养的见解和思考。
一是营造生动教学氛围,以景触情,催生主体探究内生动力。教育心理学认为,外部学习环境,对学生主体的内在学习情感起到潜移默化的渲染作用。发自内心的自觉探究行为,需要良好、积极的内在情感进行促动和趋势。决定了数学教师培养初中生自主探究能力,不能利用教师的权威,要挟学生主体强行入轨,开展探究。从初中生情感发展实际出发,科学营造良好、和谐、生动的教学氛围,通过情感促动、情景渲染等方式,提振初中生探究实践内生潜能。首先建立平等和谐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拉近师生距离,减少课堂压抑感,增强课堂融洽感,将初中生与教师的和谐关系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知任教学科的情感,为主动数学探究打下思想“基石”。其次重视生动场景搭建。学生主体对事物或现象充满“趣味”、产生“好奇”,才能自发探究解决。教师要有效利用数学学科的生活底蕴、应用之美、直观趣味等特性,借助现代化教学器材,予以生动展示和呈现,吸引他们的“眼球”、挖掘他们的“潜能”、促动他们的“意识”。如“轴对称图形性质”教学中,教师通过教材分析、案例探究等活动,发现轴对称图形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要让初中生主动认识和探知轴对称图形性质,通过情景教学法,借助电子画板,运用教学软件,将现实生活中的图形予以呈现,让初中生直观感受图形的特点,从而内生主动探究情感。
二是实施互动教学方式,以导促学,引导主体深入探究实践。课堂教学的两个重要构建因素分别是教师和学生。他们二者在课堂教学进程中始终处于双向互动的发展状态。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和推动学生主体更有序、深入地探究和实践。教师要培养初中生主动探究数学的情感和能力,就必须做好引导和指导工作,发挥教师课堂引导、指点的主导作用,在有效、有序、深入的“引”和“导”的进程中,推动初中生深入探究数学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如“图形的平移性质”数学探究课教学中,教师采用师引生探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探究实践教学活动:
师:借助多媒体器材,向学生演示某一图形平移的动态过程,要求学生观察图形平移后的特点。
生:进行图形前后对比观察,思考总结出观察结论,即图形的位置改变,但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
师:提出本次探究课的任务内容:平移前后对应点、对应线段及对应角之间在做怎样的变化。
师:利用教学软件演示课件,要求学生观察图形的四条边位置、对应线段之间的关系?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
生:根据教师探究任务,组建合作探究小组,共同探讨平移的性质,开展讨论分析。
生:相互之间合作讨论,得到结论:①变换前后对应点的连线平行且相等;②变换前后的图形全等;③变换前后对应角相等;④变换前后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
师:总结提炼图形平移的性质内容。
以上探究图形平移的性质活动,通过设置问题的回答,学生直接观察得出性质;有助于初中生对平移的基本内涵和基本性质这两个重点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初中生能动探究能力提升。
三是开展问题讲解活动,以题为介,积淀主体有效探究技能。常言道:家中有粮,心里不慌。学生主体要自主能动开展探究实践活动,既需要学习情感作为思想保障,更需要探究技能作为能力保证。探究技能及探究方法的获得,可以利用数学问题这一有效媒介,进行全面、深刻的掌握和获取,从而为初中生主动探究、有效探究提供有效的方法指导论。
问题:已知A,B分别是直线Y=X+3上的两点,点A的横坐标为1,点B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坐标为B1,求直线AB1的解析式以及△ABB1的面积。
初中生感知题意,得到其基础认知:根据题意提供的条件内容,涉及一次函数待定系数法及图像的坐标特点等内容。
教师进行点拨,指出:“要求直线的解析式,需要根据题意,选择正确的函数解析式求法;要求△ABB1面积需要确定他们的坐标点及边长。”
初中生再次深入研析,得到其解题路径:“要求直线的解析式,首先要求得A,B的坐标,根据对称点的性质可以求得B1的坐标,然后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得函数的解析式;求△ABB1的面积,可以采用构图法,过点A作x轴的平行线,过B作y的平行线,过B1作x、y轴的平行线,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等于矩形面积与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差求得。”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总结提炼解题方法:“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及图形的面积,可以转化为规则图形的面积和差进行计算。”
教师利用问题发散特性,对该问题进行衍生变式,组织初中生进行巩固练习,以此强化和提升初中生探究解析技能和水平。
数学探究能力是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内涵之一,教师要将探究能力培养作为学习能力培养重中之重,充分利用教学要素特性,构建有效课堂模式,组织和推动初中生有效探究,提高初中生数学探究技能和素养。
参考文献:
[1]沈雪娟.优化合作学习提高课堂实效[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1).
中职德育课堂有效模式探究 篇6
关键词:中等职业,德育,课堂教学,有效模式
当今社会, 物质生活极大丰富, 各种思潮相互碰撞, 各种诱惑增多,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全面推进中职院校毕业生的素质教育,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中等职业院校不仅要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各种技能水平, 而且要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这主要体现在德育教学上。就目前而言, 德育教学在各类职业院校中都摆在重要的地位, 是任何一个校领导都不能放松和忽略的, 不断增强中职院校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中职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因此, 广大中职院校师生应立足于培养新形势、新常态下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技能人才, 把德育教学渗透到院校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
德育教师, 是中等院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力量, 是学生思想进步、品格优秀的导师, 是塑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工程师。如何在德育课堂上深入广泛地开展德育教学, 确保教学成效, 是摆在中职院校德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认为, 应当突出两个关键点, 一是教师的作用, 二是课堂的作用, 二者相互联系, 相辅相成。
一、注重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德育影响作用
教师是培养人的特殊职业, 教师的形象, 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因此, 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形象, 用无私奉献的诗魂、诚实正直的师德、严谨求实的师风去影响和教育学生, 这一点在中职德育教学中尤为重要。很多中职学校的学生, 初中一毕业就进入了中等职业院校, 道德素养相对缺少, 是非辨别能力相对较低, 知识水平相对较差, 更需要有人管、有人教、有人带、有人引导。这就对中等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 言行一致, 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应当具有崇高的思想品质和优秀的心理品质, 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能够做到, 要求学生不做的, 自己坚决不做, 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随时随地给学生树立榜样。
(二) 不断加强道德修养, 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德育工作者应当有着对事业执着的追求、顽强的进取精神, 随时随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服饰情态, 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习惯, 很多中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生活在一起, 学习在一起, 学生随时都在学习和模仿, 对教师进行心理评价, 小到语言说话、衣着头饰, 大到思想观念、性格气质, 无不烙下了教师的烙印, 这在中等职业院校新入学的学生中非常普遍。
(三) 中职院校的德育工作者应当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讲求教学效果, 那些教学能力强、水平高、效果好的教师, 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就高, 权威性就强, 信任感就高, 说出来的话、做出来的事情, 学生愿意听, 愿意学, 更愿意接受他的教育。这样一来, 教学效果也就会提升, 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二、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教育作用
德育课堂是教育学生的主要形式, 德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启发智慧发展能力的同时, 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每一节课中。利用教材内容, 深入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教材, 本身就是思想教育的内容,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结合学生的实际, 结合课程特色, 结合当地区域发展水平, 在教材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近现代史教育、马列主义的思想观点和方法的教育, 生动地开展德育教育。其中, 老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行为,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德育的意识和思维。比如, 德育教材中有许多插图, 符合学生对人的心理和事态发展的认识过程, 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把插图和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另外, 德育教学, 不仅要注意课内教学, 还应该注重课外教育, 德育工作者应配合学校行政、团委、德育处、班主任, 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进行全方位的辅导, 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 分析学生的思想, 从学生语言反映出来的思想分析, 选择教育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张文英.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16) .
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篇7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学生是一个个充满着探究欲望的个体, 他们有能力解决符合他们现有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的问题.这样就需要我们在教学时, 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人的态度, 体现主人的地位, 为他们精心设置问题情境, 切实地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 促使学生把新知识、新方法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例如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这一节内容时, 可让学生随便报几个两位数的平方, 教师和同学共同计算, 教师心算, 学生笔算, 结果总是教师领先.真奇怪!老师为什么这么快就说出结果?这引起了学生的好奇感, 让学生心里产生了疑问, 进而激发了求知的欲望, 期待获取知识.在教学时选择一些繁简得当, 难易适度, 高而可攀的问题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打开他们探究的心扉, 点燃他们心中的创新之火, 使他们既有所得又乐在其中.再如《变化的鱼》这节课, 首先请学生在坐标系内描出一些坐标表示的点, 并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 猜猜所得图形像什么?学生完成后自然会说:“像鱼.”此时通过简单的过度语:“鱼是营养价值极高的食物, 大家肯定愿意吃鱼, 但上面的这条鱼太单一了, 下面我们把坐标适当地作些变化, 这条鱼就能变大或变胖, 甚至形状发生改变,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点作图,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同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合作学习, 探究尝试
1. 类比———探究.
以教学分式的约分为例, 在教学时, 教师首先要挖掘出类比思想, 注意问题设计的结构具有可比性, 以启发引导学生.学生类比前面已学过的知识, 学习一些新知识, 以达到探究式学习的目的.例如:让学生回顾分数的约分过程, 并说明其根据.然后列举分式的约分问题, 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整个过程完全可以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 教师只要辅之以引导.分数和分式在概念和运算上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也有质的区别, 由数到字母就是质的飞跃, 学生便不难突破本节的难点.
2. 引导———探究.
引, 即启思的意思, 导是指教师针对学生思维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进行疏通和指引学生的教学活动.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探究是该教学过程中教和学的这个双边活动的基本形式.比如数学中的公式、定理、公理等, 要让学生通过探究的方式了解和掌握它们的来龙去脉.如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其步骤大致如下:第一步, 让学生先解几个一元二次方程, 包括二次项系数为1和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 并试着观察两根之和、两根之积与各系数有无关系?第二步, 根据学生对根与系数的初步考查, 引导学生总结出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第三步, 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 引导学生再解决两个例题, 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3. 交流———探究.
由于数学课程内容是现实的, 并且过程要成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 数学的学习方式就不能再是单一、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了.课程内容本身就要求有意义的学习方式.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 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方法.
三、思维训练, 综合培养
注意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水平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不断设计组编一些探索型、开放型、判断改错型、归纳与综合型等题目, 为学生提供多种类型的思维训练素材, 这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不可缺少的.这就要求教师注重挖掘课本典型题例的潜在功能, 充分发挥它的导向、典型、发展和教育作用, 反复渗透与运用数学思维方法, 把数学知识溶入思维训练中去, 并在不断的“问题获解”过程中深化、发展学生的思维.《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一节内容发现三角形的稳定性时, 首先拿出三角形、四边形教具, 问题1:哪个能活动?学生看是看不出来的, 这时, 让一名同学上台操作, 教具演示, 操作后, 让学生讨论得到三角形的稳定性. (这样能吸引学生注意力, 学生上台操作的兴致高.) 问题2:三角形三边固定了三角形就稳定了, 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通过此题的讨论明白SSS的应用技巧, 从而使学生由直观感受到理论思维的飞跃, 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问题3:怎样使四边形稳定呢? (学生这时能很快回答出来, 在中间加一条木棒, 将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即可.)
四、交流心得, 学习反思
学生可先自我评价, 体验成功的乐趣, 然后交流心得, 体会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教师要注重把握学生思维的过程和特点, 了解其弱点, 既不轻易放过学生出现的问题, 也不盲目地下结论, 而应以此为契机认真研究优生与差生的心理特征与思维特征, 探索优生“见微知著”的跨越性思维的奥秘和差生产生思维障碍的原因.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通过《变化的鱼》的学习, 谈谈你有哪些收获?小结是开放性的, 让学生大胆畅谈自己的收获,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师在学生畅谈基础上引导他们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并请大家回忆以前学过哪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知识点.
腾讯课堂在线教学模式探究 篇8
在线教育是一种通 过互联网 进行的网 上教育方 式。 中国在线教育发展缓慢,早期远程教育平台如北京四中网校、黄冈中学网校等并 没有很好 地在国内 大规模发 展起来,并且一些培训机构的在线教育效果也不尽如人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2012年美国MOOC热潮的影响, 国内在线教育迎来了新一轮发展。
在线教育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同时,各种在线教育产品也层出不穷,大量互联网企业开始进军教育行业,教育机构的数量在短时间内急剧上升。在线教育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打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障碍,让稀缺的教育资源以更低的成 本覆盖到 更多需要 接受教育 的人群[1]。 然而,就在在线教育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情况下,那好网、瑞特英语、学技能网等在线教育平台却相继“倒塌”,这充分说明,虽然在线教育行业环境大好,但是并没有一个成熟的在线教育模型和体系。
目前,在线教育大致可以分为直播课和录播课两类, 以较有影响力的在线教育平台为例:录播课如网易公开课等在线教育平台,其形式大 多是单纯 地将课程 搬到了线 上,缺乏课堂上的交互行为,没有达到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播课有YY教育、传课、多贝等,YY在教育方 面并不出 众,只能算是教学工具的延伸;传课和多贝这类以教育直播为主的互联网公司以工具方式展现给培训机构和用户, 但并无营销平台建立。淘宝同学从开始的录播课逐渐推出了直播课程系统,但淘宝同学缺乏用户基础,所以并无生源保障,而且免费的课程较少。
1腾讯课堂简介及其优势
1.1腾讯课堂简介
腾讯课堂是由腾讯推出的一种模拟真实课堂的专业在线教育平台。这种模拟课堂可以打破以往在线教育平台缺少课堂互动的窘况,还可以依托QQ和QQ群的强大功能用以辅助教学。作为开放式平台,腾讯课堂计划帮助线下机构入驻,共同探索在线教育新模式[1]。腾讯课堂启动了在线教育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将线上与线下相融合,以提供更全面合适的教育方式,吸引邢帅教育等大量优秀教育机构入驻腾讯课堂,并有直播课和录播课。 在课堂首页,大部分课程都是免费的,学习者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报名学习。
1.2优势分析
腾讯课堂除重视教育内容和学习环境,强调对学生的指引帮助以及平台体验,具有以下优势:
(1)利用腾讯QQ作为强大助手。腾讯QQ具有强大功能,腾讯课堂借此与QQ和QQ群进行了深度整合。利用QQ良好的音视频功能,腾讯课堂的直播课可以顺利地完成教学,并且具有很好的效果。此外,QQ客户端实现 了人们的移动学习,学习者可以使用QQ客户端在QQ群课程表中寻找想要学习的课程,报名后QQ客户端会在开课时进行通知,使用QQ客户端观看课程相对更加方便。 手机端APP和PC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无缝学习。
(2)模拟真实课堂。在腾讯课堂界面,模拟真实课堂设置了“提问”、“举手”等模式,可将问题呈现给教师,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在“讨论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实现传统课堂的实时交流与及时反馈。腾讯课堂模拟的课堂注重学习者体 验,为学习者 提供一种 真实的课 堂情境,力求达到实际课堂教学效果。
(3)探索创新在线教育O2O模式。教学内容决定了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媒体的使用,从而形成了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比如实践类课程,实现在线教育时,线上的理论讲授并不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配合线下实践,提高学习者的动手能力,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2014年6月,腾讯课堂正式启动了在线教育O2O(online to offline) 模式,对线下课程进行同步直播,使学习者有线上和线下两种参与方式进行选择,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教育方式。就线上而言,QQ群具有天然群聚效应,学习者可以通过腾讯课堂加入该群,与其中的 教师或学 习者便捷 地交流学 习。另外,腾讯课堂本身就在最大限度地模拟线下真实课堂,实现对线下 模拟的最 大化。因此,在探索在 线教育O2O模式上,腾讯课堂有着天然的优势。
(4)实现用户维持。教育机构在腾讯课堂绑定该机构的官方QQ群,学习者可以通过腾讯课堂加入该群,在群内与教师、同学讨论交流,或者添加教师为好友,实现个别辅导式教学。另外,由于大部分课程都是免费的,这对于维持腾讯课堂用户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使用人数最多的聊天软件,腾讯QQ为腾讯课堂的用户维持做了很大贡献,加上教育机构为腾讯课堂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因而大量用户可以很方便地借助于腾讯QQ在腾讯课堂平台上接受优质教育。在这样的有利条件下,腾讯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双赢,这也是腾讯课堂迅速壮大起来的重要原因。
2基于腾讯课堂的在线教学模式
基于QQ群的便利条件,不少用户将QQ群视频应用于教育教学中,由此腾讯与教育领域有了交集,这让腾讯开始考虑进军教育领域。腾讯课堂的定位是“连接师生”, 帮助教师将好的内容进行聚合,通过模拟教学中的互动、 管理,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课程[2]。基于腾讯课堂开展教学的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2.1机构入驻
教育机构要符合入驻条件,下载需填写的文件并提供入驻腾讯课堂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机构图标、名称、简介以及身份证照和承诺书等,申请免费入驻腾讯课堂,提交后等待审核[3]。对新入驻的机构,腾讯课堂会帮助找到第一批学生。
2.2课程发布
成功入驻课堂之后,教师就可以发布课程。腾讯课堂的课程分为直播课和录播课两种。
(1)直播课程发布。直播课程发布具体步骤如图2所示。
(2)录播课程发布。录播课程发布具体步骤如图3所示。
(3)课程宣传。所发布的 课程可以 在腾讯课 堂首页Banner、QQ、微信公众平台、微博、企业官网、相关论坛进行宣传,可以线下宣传,以提高课程的“知名度”。
(4)学生报名。学习者可以在腾讯课堂首页找到想要学习的课程,或者点击课程的宣传链接进行报名。报名后的课程会出现在自己的课程表里。
(5)教师上课。1课前准备。除了最基本的硬件及网络要求外,教师和学生要下载最新版QQ才能成功进入腾讯课堂。该课程的校长、管理员、教师、助教或报名学生等用户在课程准备开始前都会收到课tips提醒、QQ摇头提醒等上课通知,用户可以通过提醒进入课堂;2正式上课。 在非课时,有自由说话、管理员说话及举手模式(学生举手说话需要经过教师同意);在课时,有自由说话、教师说话及举手模式。两种情况下教师、管理员及学生的发言权限不同。教师开始上课,有4种模式可供选择:演示PPT、分享屏幕、播放视频及摄像头。上课工具包括开启/关闭摄像头画中画、麦克风调整、音量调整、录制上课视频以及播放课堂伴奏。此外,腾讯课堂界面有讨论区,用户可以在该区交流讨论问题。
2.3课后QQ群交流
由于腾讯课堂绑定了机构认证的官方QQ群,参与课程的学生可以通过腾讯课堂加入该群。基于QQ群的天然群聚效应,学生在群内和教师、同学开展互动交流,探讨问题,进行更深入的学习,甚至可以添加教师为好友,实现一对一辅导。
3基于腾讯课堂的在线教学案例
本文以上海锐普广告有限公司的PPT培训直播课程为例介绍腾讯课堂的具体运行模式。
(1)提交信息并审核。在确定满足入驻条件后,上海锐普广告有限公司提交入驻腾讯课堂所需的信息,如机构图标、身份证照、承诺书等,等待审核。
(2)发布直播课程。待审核通过后,上海锐普广告有限公司按照发布直播课的基本流程绑定授课教师及官方认证PPT研究院QQ群,然后发布直播课程。由于此课程为免费课程,因而在发布课程前不需要签署收益补充协议。
(3)填写课程相关信息。找到机构主页发布的课程, 选择课程类型确定为职业技能类职场求职中的办公技能, 用简洁的文字对PPT培训课程予以概述,并填写该课程详情,以便学习 者更直观 地了解PPT培训课程。填写PPT培训课程每节 课的名称 和简介并 将其作为 课程目录,由于本课程是免费课程,因此只允许填写30节课,再填写时间安排,确定每节课的具体上课时间。
(4)批量导入课程目录并宣传。将PPT培训课程目录批量导入,等待审核。审核通过后,为了让更多的学习者前来听课,上海锐普广告有限公司在其相关QQ群内、 微信公众平台、锐普论坛以及线下进行课程宣传,吸引学生报名。加入锐普PPT研究院QQ群的学生可以通过群内的链接跳转到腾讯课堂页面进行 报名,关注锐普PPT微信公众号的学生可通过微信报名,或者通过锐普论坛报名等。
在距上课时间尚有5分钟时,腾讯课堂会提醒教师与学习者进入课堂。PPT培训课程 在周末晚 上8点开课, 每晚时长为1个小时。因为PPT是一个操作性较强的软件,所以教师选用讲授法与示范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讲课过程中灵活运用上课模式,以屏幕分享为主,辅助以PPT演示和视频播放,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具体过程如下:
(1)课前准备。确定硬件设备及网络正常后,教师使用上课工具中的课堂伴奏播放背景音乐,或者在讨论区与学生交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开课前,教师会打开上课工具中的录制上课视频,将所讲内容录制下来,供不方便看直播的学生后期观看。
(2)正式上课。课堂上,教师以屏幕分享和演示PPT的上课方式进行教学,学习者可以清楚看到操作方法和步骤,能力较强的学习者也可以同步操作。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会以播放视频作为辅助上课方式进行案例欣赏,多种上课方式的灵活运用,可确保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进行提问,学生可截图至讨论区进行探讨交流。对于跟着教师同步操作的学习者,教师会对学习者提交的作品做出形成性评价。学生可以像参与真实课堂一样做课堂笔记,加强对知识的梳理和巩固。课后,教师打开举手模式,学生可就课程中存在的疑惑进行语音提问或在讨论区进行文字说明,教师会针对学习者的问题进行解答。
课程教学只能让学习者掌握课堂知识,如果学习者想达到更高层次,可以通过 腾讯课堂 加入PPT研究院QQ群继续深入学习。该群除了拥有丰富的资源外,还设有作业机制和奖惩机制,以此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
4结语
腾讯课堂是腾讯推出的一个模拟真实课堂的在线教育平台,它采用O2O在线教育模式,在保障生源的情况下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在线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课程源头方面,腾讯课堂进行了严格把控,对每一个入驻机构进行相应认证,确保机构有提供上课的专业资质,并对机构提交的课程予以审核[4];腾讯课堂由专业的教育机构提供课程,而腾讯则负责“在线”及用户,各自发挥所长, 形成正向循环,实现互利共赢。
由于腾讯课堂起步相对较晚,不可避免存在着许多缺陷。首先,腾讯课堂的课程库并不是很丰富,并且在内容上尚未形成体系,缺乏知识的延伸;其次,腾讯课堂授课时间较长,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习者的注意力最多只能持续10分钟,所以在知识的碎片化方面尚待改进;再次,授课时略有杂音等问题,虽不严重,但多少影响用户体验[5]; 最后,腾讯课堂是在线学习,整个平台对学习者并无监督机制,主动学习的意识单纯靠内部动机和教师的吸引力来维持,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无法保证。尽管腾讯课堂存在着诸多不足,但是其平民化的课程最终还是在短时间内赢得了学习者的追捧与喜爱。腾讯课堂作为一个专业的在线教育平台,不仅顺应了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变革了传统在线教育方式和途径,同时也为我国在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与指导。
参考文献
[1]边境.邦德教育上线直播课程腾讯课堂启动在线教育O2O[EB/OL].http://news.qudong.com/2014/0618/174652.shtml.
[2]芥末堆.腾讯课堂是如何做在线教育[EB/OL].http://www.iyiou.com/p/14565.
[3]腾讯QQ课堂怎么入住[EB/OL].http://jingyan.baidu.com/al-bum/36d6ed1f56a5fe1bce488363.html.
[4]肖授.腾讯课堂为机构准备启动礼包引“第一批用户”[EB/OL].http://www.pcpop.com/doc/1/1015/1015479.shtml.
5S自主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篇9
为此, 笔者谈谈自己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充分利用预习导读,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新课改倡导将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我们一直在摸索如何变教师的主体为主导,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乐于学习。在教学实践中, 首先, 用3--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整体阅读感知当堂课的内容, 然后, 老师抛出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让学生结合本课预习导读, 理清线索, 把握要点, 在此基础上提出质疑。
二、合理设置问题, 构建小组合作探究模式
历史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发现问题, 探讨问题, 研究问题, 解决问题。因此, 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应该是为了探究问题而设计的, 都要给学生机会去了解事情的基本情况, 使学生去深入探讨, 去思考, 形成问题。
1. 围绕教学重难点, 合理设置问题。
建构主义主张在概念框架的某个节点上设置问题情境或抛出一个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锚”, 促进学习者相互合作交流, 达成知识的建构。如果能找到一个这样的启动点, 即在节点上设置问题, 就能让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不只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 更是一次有意义的学习。而从一堂完整的课程学习来看, 这个节点首先应该是该节课的重难点。如在设计《戊戌变法》这一课时, 从重点变法的内容到教学难点变法的影响, 设计小组合作探究问题: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分别思考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几个方面的改革内容, 并对各自的影响展开讨论, 最后归纳变法的影响。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探究, 以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 创设情境, 引导探究问题。
历史讲述的是人类的过去, 反映的是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客观事实。如何将过去的历史生动性地展现在当代青少年面前, 引起其学习兴趣和情感上的共鸣, 是历史教师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在学习一个新知识时, 教师要创设认知需要情境, 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 让他们感觉学习是解决新问题的需要, 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 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 从而诱发探究的意识, 激活探究的思维。如在设计《宋代的社会生活》一课时, 我们如何让学生更直观的宋代人的生活情况, 最好的方法就是情景再现。我们可以将宋代的社会生活按衣、食、住、行几个方面分配到学习小组, 让学生课前先通过网络的渠道去收集资料, 在课堂上分组展示, 然后老师加以点拨。这样, 一方面, 在设定的探究情景下让学生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另一方面, 既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更直观的掌握住知识。
3. 插入史料, 讨论解决问题。
人们认识历史的前提是获取承载历史信息的材料 (主要是文字材料) , 获取史料的过程也是掌握历史学习方法的过程。在对历史信息进行处理时, 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储存, 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学习历史的本来意义, 甚至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使学生对学历史感到厌倦。我们提倡把学习历史看作是在研究和认识历史, 这就要训练学生去掌握和理解历史的信息, 注重史料的作用, 通过对史料的汇集、整理、辨析、推论, 把史料作为证据, 用以解决历史的问题。如《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这一课, 我插入了大量的史料, 并分别设置问题分小组展开讨论。材料一分别是1420年欧洲人认识的世界范围和1620年欧洲人认识的世界范围两幅图, 设问:比较两幅地图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这些不同?讨论得出结论: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材料二还是两组图片:非洲的咖啡传到欧、亚;原产美洲的物种来到中国扎根, 设问:讨论思考两组图片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结论: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材料三是一段文字资料:“新航路开辟后, 大量的贵重金属从美洲流向欧洲, ……这实际上解决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第一要素, 即资本的原始积累。”设问:根据材料归纳新航路开辟对欧洲的影响。整个内容通过大量史料的插入,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去思考并展开讨论, 从而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三、设计课堂活动, 给学生以展示的空间
只有展示, 才有发现;只有发现, 才有发展。潜能就是在这一过程中突现并丰富和发展出来的。
我设计的一堂活动课《建筑奇观》。将课堂时间分为四个阶段:1.活动准备10分钟。小组成员共同规划科学合理的旅游线路, 将自己的介绍内容具体分工:成员各抒己见将自己所了解的景点结合教材知识点梳理提纲, 小组长作好记录并整理成导游解说词的形式。2.展示阶段20分钟。每个小组推选历史小组长以小导游的身份上台解说自己介绍的景点, 其他小组的成员可就自己的疑惑提出问题要求解答。3.总结阶段5分钟。老师对小导游的介绍进行总结与点评, 大家共同选出最佳旅行社并予以表扬。4.反馈阶段5分钟。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想。
整堂课的重心就在学生学习后的展示。说的解放能引发学习的解放, 要让学生尽可能多说。只要老师给学生搭建好展示自我的舞台, 学生表现的潜能是令老师惊讶的。学生在课堂上说得越多越会说, 越会说就越想说, 说得越多越高兴。学生个性气质和学习状态也得到了改变。所以“多让学生说”的意义重大, 它让学生感受到的是快乐、自信、激情。我们应该多给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只有这样, 我们的课堂才会更富活力, 课堂才可能真正还给学生。
四、收获成果, 重视反馈检测
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可以获得一定的学习结果 (表现为教师的评价和考试的得分等等) , 而学习结果又返回传入学习者的意识中, 成为调节学习过程的新信息, 这叫学习反馈。所以, 了解学习结果, 会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起调节的作用, 使其获得好成绩;可以提高其学习热情, 促其增加努力的程度;同时, 又可以看到自己的缺点, 便于及时进行纠正。因此, 反馈检测这一个环节就必不可少。如何检测, 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传统的试卷检测;可以如案例《建筑奇观》中学生七嘴八舌交流心得, 相互答疑;也可以是以小论文的方式谈谈收获与感想;……
“诚善·5S自主课堂”倡导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随着学生之间不同程度的交往和互相配合、互相帮助, 集体的荣誉感、责任感、领导意识, 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平等意识都会悄无声息地得到增强。
摘要:“诚善·5S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改变学习方式, 将课堂还给学生。依托构建自主学习小组这一平台, 促进学生合作学习, 发展合作精神,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小组合作,自主,合作探究,展示反馈
参考文献
[1]刘峥嵘, 重视问题情境, 打造智慧课堂,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3.10.
探究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 篇10
一、“设疑、讨论、归纳”一体化教学模式
问题是教学的核心。教师把课前精心准备的相关教学内容以思考题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并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看书自学,独立思考,寻求答案。同时,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消除紧张、压抑、沉闷的情绪。如学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的变异”等,可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学生思考后进行讨论作答,并相互修正,在讨论过程中及时进行启发诱导,既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又要启发学生进行聚合思维,同时还要赞赏学生的大胆见解,并及时指正,整个过程教师要控制好课堂讨论时的气氛,组织好课堂秩序。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归纳、总结。针对出现的相关问题,将课堂训练引入竞争氛围,以不同方式让学生作答,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这种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防止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防止养成思维惰性。
二、“联想、激趣、创新”启发式教学模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物学教学应采取“变式”,让概念和问题在不同的情景下或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学生通过想象、猜测等思维过程活化学习材料,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教师需精心构思打造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简短有趣而又能说明问题的故事情节或是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事实,将其有机地插入教学中,不仅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得到有益的启迪。如,学习细胞呼吸时,讨论剧烈运动肌肉酸痛的原因,生活中制酒、制泡菜的原理等;学习生物工程时,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能否通过某种技术获得一种新的植物----地下结马铃薯,上面长蕃茄?克隆技术,能否为病患者带来福音?转基因鲤鱼是如何培育出来的,目前还有哪些转基因动植物?等等,这些源于实际、贴近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的问题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观察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为他们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培养创新思维。
三、“自主、合作、探究”主体性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有选择地进行,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景,建立探究的氛围,把握探究的深度,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促进探究的开展。如,H2O2酶与FeCl3催化效率的比较;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等等,都可以采用这种模式。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需要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相互交流探究的思路,总结分析探究的结果。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让他们充分体验劳动的艰辛,以及科学发现的喜悦,使学生成为自主的终身学习者。
四、“宽容、唤醒、激励”隐性分层教学模式
学生之间的差异总是客观存在的,教学中如何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呢?分层教学是解决学生个体差异的较好策略。但明显分层又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如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产生自卑及消极情绪等,因此,只能进行隐性分层。对待学生的缺点要用“低倍镜”,但并不是漠视、放纵他们的缺点和错误,而是以一种宽容的情感,去感化那些有錯误的学生,让他们意识到并纠正自己的错误,如上课不认真听讲,睡觉,讲小话等,可结合所讲内容插入课外知识,或用幽默的语言吸引他们,等等,绝对不能用过激的语言伤害他们,打击他们学习生物的积极性。生物教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用自己的热情和诚恳的态度唤起学生的兴趣,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全身心的参与。对待学生的优点用“高倍镜”,及时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提问分层,辅导分层,评价分层,使不同的学生能“吃得饱”、“吃得好”、“吃得了”,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并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中职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篇11
关键词:中职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较薄弱, 尚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思维能力亦有待提高。如何提高中职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使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使学生形成化学基本观念, 是我们每一位中职化学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职业中学的学生大多数中考成绩不理想,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尤其对文化课缺乏学习兴趣。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良好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 应用多种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能自觉、主动地探索问题, 发挥自己的潜能去突破难点。
例如, 在“氯气的性质”的教学中, 我从生活常识出发, 提出问题:为什么自来水不可以直接用来养金鱼?要想用家用自来水养金鱼, 应将自来水如何处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创设学习情境, 既简单, 又显得自然、真实, 使学生感到非常熟悉, 学生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 既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也在主动学习中掌握了氯气与水的反应以及氯水的成分及性质, 有利于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式教学, 培养创新意识
中职化学教师在教学时, 不但要注重使学生掌握知识, 更需要引导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 善于联想和提问, 使其真正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以问题为载体, 以创造性思维为主线。因此, 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设置疑问, 创设问题情境,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判断及实验, 进行积极的探索活动, 从而培养其创新意识。
三、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信息技术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能够改变旧有的教育教学模式, 能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尤其是在中职化学课堂中, 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 不仅能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而且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 在中职化学物质结构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 由于微观粒子的运动以及结合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此时, 教师应当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 让学生观看相关的微观粒子的视频, 使他们能直观地看到粒子的结合以及运动, 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四、增加课堂实验, 激发学生实践动机
增加实验能让学生熟悉实验的具体操作, 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 为检测Na2CO3、Al2 (SO4) 3、Na Cl、KNO3溶液的酸碱性, 可分组进行独立实验。要求学生规范操作动作,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如实记录实验数据, 思考分析实验过程, 经由小组同学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 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生成该盐的酸、碱的性质的内在联系, 帮助学生理解水电离平衡被破坏角度形成盐类水解的内涵, 总结出盐类水解的规律。
五、面向就业, 培养工作能力
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 学习不再是为了取得好的考试成绩那么简单, 他们更迫切需要提高工作能力, 毕业后能找到得心应手的工作。在我所教的生物化工班中, 大多数学生将从事化工检测、药物检测等相关工作。针对学生今后就业的方向和大概从事的职业, 我在化学基础课和化工类专业课的课程设置中就加入了企业标准, 把企业需要的工作能力当成实践课的能力目标。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掌握很多工作所必需的操作技能。这样, 他们走上社会求职的时候, 就不会再为自己没有工作经验而为难, 自然就多了一份求职的自信和坦然, 也必定会比别人更容易获得就业机会。让我感受比较深刻的是在实践教学中对学生的异质分组。这种把不同类型的学生分配到一个小组共同完成一个任务的教学方法, 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这种能力在学生今后的工作中无疑是一大法宝, 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好的人际关系环境以及更大的经济利益。
综上所述, 中职化学的课堂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重点, 要切实突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具体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中职化学教学过程中,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主旨, 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这样才能为化学化工企业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英红, 郭清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个误区[J].教育技术通讯, 2005 (3) .
[2]金水德.主题式教学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中旬, 2013 (3) .
[3]张丽, 闵清.加强中职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 2010 (12) .
【课堂探究模式】推荐阅读: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08-13
浅谈“互动探究课堂教学模式”06-16
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总体框架08-31
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之学生自主探究11-03
“探究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人教版高三英语下册教学论文)07-06
课堂合作探究06-13
课堂提问探究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