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课堂模式

2024-09-17

传统课堂模式(共12篇)

传统课堂模式 篇1

革传统教学模式打造魅力历史课堂

历史课堂不仅担负着传授历史知识的任务, 还承载着启迪学生智慧、教会学生做人的使命, 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如此重要的一门课, 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厌学。可见, 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 以创新理念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让学生在轻松而富有情趣的氛围中得到发展, 打造魅力历史课堂, 这是历史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穿插事例培养学生的历史情结

历史故事很多, 若能恰当地运用到课堂, 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教学效果, 还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情结。例如, 拿破仑是世界史里一个众人皆知的人物, 他的一生很有故事性, 讲到他时不妨给学生讲一个简短的故事:17岁的拿破仑做了法国军队的少尉, 因为个头很矮小, 人称小军士, 25岁当上中尉, 后来被任命为将军, 授权他指挥一小支军队开往意大利, 军队装备得很糟糕, 法国当时贫穷而且混乱, 在进军前拿破仑将军向他的士兵作了一个讲话。他说:“士兵们!你们衣不蔽体, 食不果腹, 政府欠你们很多, 没有能力付给你们钱。可是我将要带领你们到世界上最肥沃的平原去, 富庶的省和大的城市将会落入你们的手中, 你们将会在那里找到光荣、荣誉和财富。士兵们!你们会缺乏勇气和毅力吗?”他就是这样善于鼓舞战士们的士气!在他的军队开拔后的几个星期, 他便在一道给他军队的命令中写道:“士兵们!在14天里你们打了6次胜仗, 夺取了21面军旗和55门大炮, 你们没有大炮而打了胜仗, 没有桥而渡过了河流, 没有鞋而长途跋涉, 你们常常连面包也没有。我深信, 你们之中的每一个人将来返回家乡时都可以骄傲地说:我也是这支占领意大利的军队中的一员。’”这个小故事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而且对评价拿破仑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历史故事, 比比皆是, 若巧妙地用于历史课堂, 效果不言而喻。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讲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 可借用多媒体手段, 放映《火烧圆明园》、《甲午风云》、《慈禧西行》的电影片段, 既能让学生了解英法联军、日军、八国联军的

筅河北秦皇岛广播电视大学张春芬

强盗行为和卑略行径, 又能展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朝统治集团的腐朽, 进而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提高学生的认识, 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道理也会深深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苏联杰出教育理论与实践专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不仅是科学, 而且是艺术。”优秀教师“必然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程感兴趣, 确立课程吸引力的教师。”为达此目标, 讲红军长征的时候, 教师可以找同学朗诵毛泽东的《七律·长征》, 借用毛泽东诗词的浪漫主义手法和磅礴气势, 充分展现当年红军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讲大跃进时, 可利用书中插图“大跃进时宣传漫画”来突出当时左倾错误的一个特点:浮夸风盛行, 并借用画中短诗:“肥猪赛大象, 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 足够吃半年。”让学生在笑声中认识到脱离实际、夸大其词有多么荒谬。我想学生在历史课堂上, 学到的不仅是历史知识和历史教训, 更重要的是做人的智慧。

二、采用技巧帮助学生轻松记忆

历史知识纷繁复杂, 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思想文化、宗教民族等等, 千头万绪, 五花八门, 让学生记住确实不易。作为历史教师, 多想一些办法, 找一些技巧, 学生就能在有趣的教学中轻松记忆。

1. 编歌谣、顺口溜。

比如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 讲完了国民大革命, 师生可一起总结:“19 (1919年) 年五四运动, 20年 (共产) 小组产生, 21年中共一大, 22年民主纲领。23年讨论合作, 24年 (国共) 合作达成, 25年五卅惨案, 26年北伐出兵, 27年两次政变, 大革命最后告终。”这个小年表既能让学生轻松掌握重大事件的时间, 又能帮助学生把近十年的历史提纲挈领地掌握, 同时还教会了学生梳理知识的方法。再如, 1927下半年中国发生了很多事情, 教师可以发动学生一起想办法。我们是这样编的:“1927多头绪, 八一南昌枪声起, 八七会议正路线, 秋收起义辟新宇, 三湾改编政策好, 广州起义风雷急。”这样学生不仅轻松记住了这一年发生的大事, 而且还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了“正路线”、“辟新宇”、“政策好”的含义, 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世界史也可以, 比如讲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可以引导学生编如下顺口溜:“40 (1640年) 开始88变, 1689立法案。过程曲折不可挡, 推翻专制资统建。立宪总比专制好, 资本主义获发展。代表世界大趋势, 世界近代史开端。”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要动口、动手, 又要动脑, 学生有了思考与创造的空间, 我想这不仅是加深记忆、提高能力的过程, 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学法的启迪, 学生受益终生。

2. 抓特点, 巧记忆。

首先, 史地结合, 建立空间架构。如讲战国七雄时, 教师可画出现在的中国地图, 然后把齐、楚、秦、燕、赵、魏、韩七国添入相应的位置, 为了让学生记住历史上战国七雄的空间位置, 教师再依据分布特点, 用一句话概括: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对七雄的位置有了一个现实的理解, 形成了一个空间概念, 这个空间概念一旦确立, 便会永记不忘。不仅如此, 学生还会联想到当时国家分裂的诸多不便和危害, 进而会珍惜我们今天的和平和统一。讲隋朝大运河、近代不平等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时, 都可用这种办法。比如讲中英《南京条约》开放的五口时, 教师可一笔画出当今中国地图, 标出黄河、长江, 然后把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写进相应位置, 为便于学生记忆, 教师可让学生谈这五口分布有什么特点?怎样记住它们?学生会踊跃谈论:“集中在东南沿海”、“广厦福宁上”。为加深记忆, 老师可用“光下不能上”来活跃课堂。其次, 交叉记忆, 快而有效。中国近代史上战争多, 条约多, 尤其是条约的内容易记混。比如在讲《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时, 教师可提醒学生注意:“允许外国公使进北京”是《天津条约》的规定, “增开天津为商埠”是《北京条约》的内容, 交叉记忆省时省力。很简单的一个提示, 学生再答这方面的题时一般都不会出错。

三、运用规律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历史是“益人神智”的一门学问, 而浩瀚无际的内容又为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源头。在茫然、困惑中思考、探索, 总能找出规律, 进而提升解题能力。

1. 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来分析历史事件, 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如讲鸦片战争, 我给学生出题:有人说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便没有鸦片战争, 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鸦片战争会避免吗?如果不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单从表面去分析, 只看到战争爆发的直接因素, 而不去追究根本原因, 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就会有失偏颇, 对问题的回答就会缺乏说服力。在这里学生必须立足于生产力这块基石, 必须想到当时英国已完成了工业革命, 号称“世界工厂”的英国急需市场和原料, 认识到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销售商品, 掠夺原料。即使没有林则徐的禁烟, 它也会找别的借口发动对中国的战争, 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2. 用阶级分析法来解答问题。

禁烟派代表林则徐、洋务派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都是清朝官员, 属于封建统治阶级, 林则徐禁烟、洋务派举办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包括光绪帝, 他支持以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进行变法, 并不代表他就是资产阶级, 他还是封建帝王, 还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所以, 他们考虑问题的角度是有阶级限制的, 绝不会是首先考虑人民或者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农民阶级也一样, 在分析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时, 也应该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去找, 他们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提不出科学的理论, 这在《天朝田亩制度》和“扶清灭洋”的口号中都有体现。同样, 由于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不充分,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这是戊戌变法失败和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被袁世凯窃取的内因。历史证明, 无产阶级才是中国最先进的阶级, 他们革命性最坚决、最彻底, 中国人民在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最终走向了胜利, 洗刷了百年耻辱, 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 人民当家作主, 过上了幸福生活。

好的历史课堂不单是让学生乐学, 还要让学生会学。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 才能真正做到学有活力, 学有能力。讲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教师不妨留一点时间, 让学生从起因、过程、结果及影响等几方面来找一下英、法、美等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有没有共同点, 最好让学生列表。他们会发现, 原因相似:资本主义发展受阻 (封建统治殖民统治) ;过程相似:道路曲折 (被推翻的封建王朝复辟殖民者卷土重来) ;结果相同: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影响相似: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十几分钟时间, 把好几节课的内容梳理了一遍, 学生不仅掌握了基础知识, 还提高了认识, 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 同样, 生产关系的调整, 反过来又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这些规律一旦掌握, 好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貌似杂乱无章的历史, 也会变得有章可循, 提高学生素质, 启迪学生心智, 让学生在快乐中提升能力, 这才是学生所期待的历史课堂。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 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 以人为本, 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 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使之成为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这样的历史课堂一定会充满魅力。

传统课堂模式 篇2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集教育、校企合作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于一身的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去适应“知识、科技成果和技术创新”,如何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不可回避的是,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模式仍然存在诸多弊端,因此,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以使我们的职业教育成为一社会需求的创新教育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教学方面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知识经济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教育

传统课堂模式 篇3

关键词: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

一、改变学生旧的学习习惯,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

学生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情景:教师把重点、要点一字一句的讲解,一字一句的写板书,学生上课一言不发,只有听和写,只是机械地死记硬背,不用动脑,更谈不上学习的兴趣。一遍、两遍、三遍,周而复始,课堂气氛沉闷,提问无人响应,有的学生干脆睡觉。这样的课堂,交际日语教学法根本无法实现。困此,全身反映日语教学法应需而生,老师们大胆创新,让学生上课脑、眼、手、脚等各个部位都在运转。例如,离开座位,分组讨论,音乐跟读、黑板联比,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打破他们呆瓜式机械学习法,慢慢适应一种全新的交际过程。这样,节奏感带动学生的情绪,学生们高度兴奋的学习状态,既轻松又愉快,无压力无负担,交流沟通的很融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表达自己,这种由“死”变“活”的课堂学习习惯尤为重要。

再者,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关键在于抓住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爱好,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社交、感情,把之充分与日语学习相结合,达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其一,对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他们想说,愿意说,有话说。太远离他们身边的事物他们不会说。其二,寓乐与教,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讨论一些社会最热门的现象、焦点、问题,对于他们的思维,分析,理解,判断能力有相当大的帮助。学习要接近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另外,发挥班干部和活跃分子的领导和带头作用,是构筑课堂气氛的第二大因素。因学生性格的不同,学习方法更是各异。这种情况可以根据各班实际条件加以调整。例如,性格搭配,强弱搭配,学习互助对子,好帮差,用整个环境去感染他们,一点一滴逐步提高,让他们同化于大的学习氛围中,切不可急于求成,强逼硬压,造成学生逆反心理。

二、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正确处理老师与学生关系,“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我们要与时俱进,一堂课下来,要反问自己,“学生到底学到什么没有?请不要因为教学要求或是课程进度,而忽视学生“学”的过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同时可以助长班上的学习气氛。课前,课后,课中大量的互帮互助学习,大家一起讨论共同的问题,取长补短,直接沟通,避免了一些害羞学生,懒散学生不愿问问题的尴尬。

三、科学地安排课堂活动,做到“适当、适量、适时”

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些教师往往不能将知识点与所选活动相结合,分离开来,不挂钩。活动搞完后,学生还不明白到底为什么搞这些。不仅浪费了時间,而且完全推动了搞活动

的目的和意义。但有些教师的活动就很适当。另一方面,“适量性”,课堂活动不能太少,更不能太多。太少,课堂枯燥无味,了无生趣;太多,乱七八糟,一团混乱。最后,“适时性”,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恰到好处最妙。只有搞的活动是最适合现在这个时候用的,学生都很配合老师,那才可行。有些老师让学生做活动,也许毫无创新,也许缺乏兴趣,学生根本不愿合作,无一反应。这就要求学生所思所想所闻所见,达到二合一,否则课堂活动无法展开。

教师是学生的标榜,其言行举止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只有严格要求自己的老师,才能培养出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

其二、教师角色的转换,“老师”在学生的学习的生活中扮演不同角色。由于我校以年轻教师为主力,所以要“严师”与“仁师”相结合。我们的学生,是个性张扬,他们的感性大于理性。在学生面前,我们要换位思考,多交流,多沟通,多理解,多多帮助他们的学习。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实践战斗力。

其三,注意细心观察,对某些典型学生实施即时有效措施,根据其特点,采取不同的奖罚办法。可以抓典型。要么“树立榜样”。要么“杀鸡骇猴”。对于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必须批评教育,找出问题所在,随时谈话,对于积极进步的学生,学习活动组织者,学习标兵等评选活动,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各个方面得到提高。老师们要有第三只“心眼”观察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譬如,上课表现情况,平时成绩,作业情况,考勤情况,等等,这些要有详细记录,以便发现学生变化,及时调整。我们让学生知道,一方面,他们的老师平易近人,真正的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知道他们需要什么;另一方面,老师的严谨和原则让他们尊敬爱待。

四、重视课堂纪律,创造教与学的良好环境

严格的纪律才能出成绩,这一点至关重要,是很多学生认为,熬过高考,进入大学就很自由,不在受学习压迫。其实,自由是相对的,世上没有完全的自由。大学生的压力源于自身的动力,那就是自学。他们忙着踢球,忙着逛街,忙着吃喝玩、上网、交友、运动和游戏;他们懒得起床、上课、洗衣,他们的惰性由此一点点的滋长。所以,我们只有坚决端正他们的态度,告诉他们优胜劣汰的形势,时刻提醒他们珍惜大学的“黄金档期”。

重点在于纪律要严,态度要正,原则要立。老师们要站定立场,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决不能变来变去,要始终坚持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只有严格的纪律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只有端正的做事态度才能保证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只有确立性原则才能保证以理服人,以德服人。加强学生思想工作教育,定期找学生谈心聊天,及时赞扬学生学习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困难,进行谈话利弊分析,等等,这些都是不错的方法,可以根据各班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办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就要求老师们说到做到,言行一致。

总而言之,我们突出视听说的实用性,重点培养学生日语综合能力。求实创新,热情实干,戒骄戒躁就是我们心中一盏不灭的灯。任何事物的发展总要有一个萌芽,发展,成熟的过程,我们共同的目标就是“教书育人”。

参考文献:

[1]王鸿江.现代教育学[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林海民. 《当代教育理论专题》.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传统课堂模式 篇4

一、目前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的弊端

l.政治课堂重知识传授轻品德培养。

长期以来, 由于过分看重考试成绩, 对教师工作的评价以及中学教学设备相对落后等因素的影响, 使政治课教学的重心放在重知识传授轻品德培养, 课堂教学习惯于照本宣科, 以讲述为主, 或只是“背条条”。课堂教学存在着对学生主体价值和主体精神的严重忽视, 甚至排斥现象, 严重影响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素质的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变成了“你不想听我还要讲, 你偏要讲我就更不听”的怪圈, 政治课给人一种“不识人间烟火”的感觉。

2. 政治课教学德育功能弱化。

在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 忽视德育功能的发挥, 把它单纯地作为一门文化课对待, 注重知识传授, 甚至灌输, 而忽视德育意蕴的挖掘和运用, 对教材的显性部分, 即陈述性知识, 一般都具有严格而明确的要求和与之配套的检测和调控手段, 而对教材内容所特有的人生导向要求缺少深入领会和把握。这就形成人力资源 (特别是青少年) 品位下降, 如屡见不鲜的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件, 这就导致民族精神的衰微, 诚信的缺失, 如国家民族观念淡薄, 不择良莠地向往西方生活方式, 崇尚西方利己主义思想等。

二、优化课堂教学,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重视品德培养

l.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

长期的教学经验告诉我, 学生都有参与教学的强烈愿望, 很想表现自我, 但“填鸭式”的教学压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忽视了学生作为有血有肉的灵性个体的存在, 学生逐渐丧失了对政治课学习的兴趣。所以要创造情境, 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如讲授“改革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国策”时, 我就让学生唱《春天的故事》, 或放录音来创设教学情境。并提问:歌曲中歌颂的一位老人是谁?改革开放为什么不是权宜之计?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被鼓动起来, 从而激发了他们参与教学的热情。

2. 提高课堂兴趣, 让学生乐于参与教学。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方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面对一套严密理论和深奥道理, 如果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些理论就真的变成了一堆枯燥无味的文字。学生不喜欢空洞说教, 故教师要多钻研教材, 挖掘教材的实用性与趣味性, 把教与学结合起来, 从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例出发,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更生动更形象, 更易于理解, 易于接受, 使学生在愉快欣赏教学中达到教学的目的。如讲授“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时, 先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提出自己身边与金钱有关的几件事, 学生情绪高涨, 积极参与, 纷纷举手, 待他们回答后我适时引导, “现实生活中离开金钱是万万不能的, 但金钱是万能的吗?”学生回答:“不是。”“那么,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金钱?”这样, 在学生兴趣盎然中引入了课题。

3. 改革教法, 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新课改强调, 一堂课的成功要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教师的教不是为了教而教, 而是为了学生的学而教, 教的立足点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于对学生进行启发和诱导。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本人的观察、思考、领悟、练习和自觉运用才能转化为能力和品德。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多看、多问、多议、多想、多练,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体验每一次成功的喜悦, 做学习的主人, 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4. 指导学法, 让学生善于参与教学。

新课改有一个核心理念: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快速提高学习质量, 减轻学习负担, 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必须加强学法指导, 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法, 使学生在教学参与中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故我在课堂上有意对学生进行学法提示、示范和指导, 提醒学生将报纸杂志上的一些学习方法摘录下来, 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 通过长期坚持,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传统课堂模式 篇5

(教师卷)

时间姓名所教科目

一、选择(可以多项选择)

1、你在教学准备时收集资料的主要途径有:

A、上网B、图书馆C、报刊杂志D、新闻媒体E、咨询周围的人

2、当你收集到所需的信息后,你的做法是:

A、原封不动地照搬B、适当修改后应用C、结合实际修改后应用

3、一般情况下,你使用的媒体有:

A、投影仪B、录音机C、“班班通”D、网络E、其他

4、你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形式:

A、实物展台,展示教学内容B、播放录象资料C、欣赏音乐、画面

D、辅助探究性学习活动E、模拟演示实验F、其他

5、你认为日常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的时间应占一堂课时间的:

A、1/2B、1/3C、1/4D、2/3E、其他

6、你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课堂教学的时间:

A、上公开课时使用B、平时教学中偶尔使用C、平时教学中经常使用

D、有素材就使用,没有素材就不用E、基本不用

7、你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了信息技术手段后:

A、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B、学生掌握的知识面明显增大了

C、学生的反响增强了,问题增多了D、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 E、使用与没使用好像没什么区别

8、你认为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A、占用了课堂时间,减少了进行基本功训练的时间

B、直观、形象的呈现方式,节约了课堂时间

C、有时能促进课堂教学,有时却影响课堂教学

9、你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的目的有:

A、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B、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C、打破封闭的课堂教学,拓宽知识面D、课堂教学形式多样,能吸引学生E、为了达到学校规定F、其他

10、你认为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时机:

A、教师能收集到的素材随时都可以使用

B、只在传统教学方式不能实现的情况下使用 C、在拓展课本知识的情况下使用

D、在教学重点、难点部分使用E、其他

11、你不经常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原因有:

A、技能不熟悉B、缺乏教学软件和素材C、准备太费时

D、因设备问题,使用效果不好E、日常教学中没有必要使用F、其他

12、你在平常的教学中,常采用的方式是:

A、传统教学B、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C、二者相互结合13、你认为在课堂教学中:

A、通过传统教学的方式完全可以落实新课程理念

B、有的新课程理念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实现的C、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才能落实新课程理念

D、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才能落实新课程理念

14、你认为传统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A、有利于扎实基本功,形成系统的知识与技能

B、有利于教师掌控课堂,随时调节教学内容、教学节奏、教学方式等等

C、有利于节约教学时间,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当堂所学知识

D、其他

15、你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传统教学的形式有:

A、多读、多练B、通过故事、儿歌等形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C、游戏、表演、动手操作D、教师讲,学生听

E、其他

二、简答

1、在上述第12题所选答案中,阐述你经常采用某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的原因及效果。

原因:

效果:

传统课堂模式 篇6

一、把握语文学科的性质,为教“语文”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还要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性,指导学生进一步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发展智力、个性和特长,突出语言文学的训练。语文教学的过程,本来就是一个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并在听、说、读、写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发展思维的过程。但目前有很多语文老师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课文内容和情节的煩琐分析和问答中,离开课文,去做一些零碎的字、词、句的习题,让学生翻来覆去地做,是违背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初衷的,这样的语文课怎么能“活”得起来呢?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是课堂气氛活跃的前提和保证。教师要废除“师道尊严”的思想,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式”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架子,主动亲近学生,塑造以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师德为核心的内在的具有亲和力的人格形象。

在教学内容上,教师不但要把语文学科的语言视为语法理论上的“语言”,而且还要将其视为语言交际中的“言语”,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恰当地表达汉语,使他们掌握适应种种场合的说话方法和使用语言要领。语言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带动其他方面教学的核心。整个语文教学须要建立一个以语言教学为主要线索的教学体系,这样才能保证有效地完成基本任务和其他任务。

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教师要努力摆脱教学的模式化和教学方法的单一化。“教无定法”,教师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教学模式和方法。这样的教学才会有生气,有活力;否则在一成不变的环境中进行教学,教师会疲乏,学生也会被教死板。教学过程中,摒弃传统的逐句逐段细嚼慢品的教学模式,找准接触点,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对文中涉及的传统文化进行合适的拓展讲解。课堂上教师充分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阅历等主体经验,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将自己的体验、感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二、用活课本,高效灵活地运用教材

教材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师如果能全面熟练地驾驭教材和使用教材,语文课堂教学就会活起来。否则,教材就会变成死板的说教材料,让人生厌,使课堂沉寂。

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灵活运用教材,大胆尝试以“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语文教师不仅要弄懂弄通教材,并根据教材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而且还要根据中学生的自身特点、兴趣和爱好,适当补充和添加一些有趣味性的材料,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凡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就教得细些密些,力求讲深讲透。对非重点、难点内容,要教得粗些疏些,有的甚至略加提示即可。教师必须善于筛选课文中最主要的内容,集中精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处理好疏密关系,使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三、注重教学艺术,使语文课堂活起来

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语文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失去了教学艺术,学生上课的兴趣就会大减,对于知识的学习,学生也会处于一种被动而僵化的状态,从而体验不到思维的快乐、情感的陶冶、成功的激励。反之,在语文课堂上教学艺术运用得好,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而且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和审美价值的教育。

在教学艺术中,教学的语言艺术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教师生动的语言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寓教于乐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

传统课堂模式 篇7

“翻转课堂”, 就是颠倒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 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讲课, 布置家庭作业, 让学生回家 (课后) 练习。转变为学生在家 (课后) 完成知识的学习, 而课堂变成了教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 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 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即将传统课堂中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进行颠覆。在翻转课堂中, 这种形式得到了颠覆, 知识传授通过在课前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自主学习课程, 知识内化是在课堂中, 在教师帮助下、同学协助下完成。

从“翻转课堂”的解释中不难看出, 信息技术在翻转课堂中起到了重要的工具作用。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理论与技能并重的课程 , 如何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才能提升学习者的信息素养, 已经成为摆在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难题。作为理工科的信息技术学科在进行“翻转课堂”模式教学过程中, 技术性很强, 更能适合“翻转”模式上课。因此, 我认为, 将翻转课堂的理念引入到信息技术教学中有着重要意义和现实作用。

然而, 作为新型的课堂模式虽然有它的优越性, 但是与现实相比, 又有很大的差距性。首先, 对于我们这类全封闭学校, 学生所有的时间都是在学校里渡过, 学生没有机会进行课外观看教学视频 (仅限于45分钟课堂) 。其次, 学生来自各个地方, 信息技术基础差距很大, 因而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它的教学效果尤为重要。为此, 如何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实现“翻转课堂”模式, 我想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一、教学视频 (微课程) 的准备

信息技术学科有其自身学科特点, 它的每个模块, 每个模块中的知识点基本相对独立。所以, 教师可以独立制作教学视频, 视频大多采取屏幕录像功能。由教师边讲解边演示重点, 视频中可以配备相应的文字说明。通过以往对各知识点的演示讲解, 基本上可以控制在5分钟左右, 但在制作教学视频时, 可以考虑让让视频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适当附加知识点内容。

教学视频要与传统的电脑操作演示讲解有所区别, 它一定要符合“微课程”要求。同时, 要让学生观看后有任务可做、想做、乐做, 而“课后 (回家) ”任务部分内容 要控制在10分钟到15分钟时间内, 时间不能太长, 并能让学生在做任务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一过程的重要作用是传授知识。

二、调整 45 分钟课堂时间

信息技术课在传统45分钟课堂教学中, 往往采取教师先讲解示范, 学生跟着一步一步学操作, 学生不能明白“为什么这么做”, 做过就忘记的可能性比较大。而后普遍采用“任务驱动, 分组教学”模式,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但依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知识点多, 小组依然存在差距, 要不断重调小组, 费时费工, 小组成员要重新整合, 多数情况下不容易实现。

因此, 借助“翻转课堂”和“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把传统45分钟课堂教学进行重新规划整合。

1. 课前10分钟让学生 观看“微课 程”教学视频, 在这一过程中重要作用就是要让学生对知识进行传授。这10分钟时间就相当于“翻转课堂 ”学生课后 (回家 ) 观看视频 的要求。

2.在观看“微课程”的同时 , 要让学生去完成相应知识点任务。这部分时间要求控制在10到15分钟时间内。也就是说 , 学生在前20到25分钟时间内观看完视频, 并完成任务。这部分时间同样相当于“翻转课堂”中学生课后 (回家) 观看视频后要完成的任务。重在加强知识的传授, 在“课后”这段时间里, 学生更应该能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有助于“课堂”中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学生在观看完“微课程 ”视频及完成相应任务后, 将进入到第三个环节, 这一环节, 我们把它当作“课堂”, 这个阶段大约要15分钟, 主要是知识的“内化”阶段, 主要措施就是通过任凭红运学生继续掌握知识。师生、生生互动, 再由学生提出问题, 共同分析, 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此15分钟时间内, 通过任务分解, 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操作技巧是完全有可能的。

通过多年 的信息技 术学测考 试的情况来看, 九大操作模块中, 每个模块操作, 学生基本都能控制在5分钟内完成。每个模块中又有诸多 操作知识点 , 因而 , 每节课都 能针对性的解决某一两个知识点尤为重要。这些独立的知识点在15分钟内进行内化, 是完全可行的。

4.最后 , 在完成师生、生生互动后 , 一定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评价要客观、准确, 并对知识点中的相关部分作总结性评价, 有点有面。

三、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工作

如何把握好这仅有的45分钟时间, 尤为重要,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要有所“为”, 并严格做好三个环节的工作, 此三个环节正是教学三维目标的重要组成部门。

1.课前。“ 课前”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环节, 一节翻转课堂的质量如何, 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前的“微课”准备情况。要做好一段有价值的“微视频”不仅要求教师有最基本的视频编辑技术, 还要求教师有良好的语音组织能力, 清晰、简洁、通俗、易懂。同样, 所讲新知更要设计的巧妙、合理, 力求简短清晰, 并能抓住重难点。每段视频后都要留有相关课后任务, 任务设计更要贴切新知主题, 不能太大、太复杂, 要能够充分体现三维目标要求。视频界面简洁大方, 看着清新、舒服, 不杂乱无章, 视频大小最好控制在5到8分钟时间内。

在录制视频前一定要设计好“导学案”和“自主学习单”, 导学案有效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观看“微课程”时, 根据自主学习单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内化知识, 并有助于学生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因此, “课前”应属于知识传授与技能提升。

2.课中。“课中”也就是课堂环节中 , 包括学生看完“微课程”并完成相关任务后, 所进行的环节。“课中”也就是在45分钟传统课堂的这个环节, 这环节主要是知识内化的重要部分。在这一环节, 主要有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交流互动时, 教师教学指导更要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课中”环节中 , 是学生自主探索、协作学习的过程。通过创设情境、任务驱动等方式,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增强自信心。这不仅是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 更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

3.课后。“ 课后”也就是课堂环节中最后一环节, 这个环节是成果展示与评价环节。通过学生提交的“自主学习单”或展示成果, 让学生自评、互评, 教师点评与总评等多种评价方式来评价学习效果。

用翻转课堂模式分解传统45分钟课堂教学, 对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依然是尝试, 还存在很多不令人如意的地方, 在翻转过程中往往只重视技术操作而忽视学生自主探研的引导。总的来说, 我觉得信息技术课教学应该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措施, 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翻转, 可以采取一些折中的方法, 即有的教学内容可以课前翻转, 有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课内翻转。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程的属性认识与开发建议[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4 (10) .

[2]韩建光.学习目标定位:翻转课堂的关键[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4 (10) .

[3]牟艳娜, 卢秋红.聚焦翻转课堂本土化的问题与困惑[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4 (10) .

传统课堂模式 篇8

一、改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理念

毫无疑问, 积极健康合理有效的教学理念能够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对学生的发展也是非常的有利, 能够保证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 身心各方面的素质也得到全面发展。

首先, 要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只有教师自身的素质提高了, 才能够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 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去学习。而且, 看一位教师能否在教学中不断地创新, 应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其次, 教师必须还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依据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按照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够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发展和学习成长服务。再次, 老师应该创设健康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只有在积极健康和民主的课堂环境中, 学生才能够自由地无拘无束地学习, 才能够敢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 敢说敢做,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形成健康的心理, 才能够培养出健全的品格。同时, 教师切不可对学生有任何的偏见和偏私的行为。只有这样, 才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持续长久。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和观察, 我们发现: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教师必须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因为数学很抽象很难懂, 如果不是兴趣使然, 学生在遇到困难时, 难免要打退堂鼓。

二、改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比较重视知识的灌输, 受课本的束缚太大, 不太注意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甚至把数学知识和社会实践完全脱离, 我们必须要跳出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 寻找新的适应学情的教学模式。

首先, 教师必须要整合教学资源, 重构知识体系, 创设好的教学情境, 灵活的运用联系的观念在教学的引入环节。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和引入环节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是由于数学自身的特点, 很难将其与现实生活中的实践联系起来, 我们可以根据数学自身的内容和特征, 将精心设计的错题、陷阱题等引入教学过程。

其次, 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和操作, 不能将知识仅仅停留在课本上和黑板上。一些知识都来源与生活, 要教会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细节, 将学生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迁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比如, 在讲到人教版八年级第十三章第二节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时,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形性质,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纸张的剪切、折叠, 获得多种的形状各异的轴对称图形, 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图形性质的探究中去, 让学生自己弄清楚图形性质发现的过程和发展的来龙去脉, 准确地把握图形性质的实质, 为下阶段性质的应用, 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 教师在课堂上要适时地总结, 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总结和串联, 为学生搭建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 让所学的知识更加完整和系统。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小结中去, 让学生自己动手串联知识, 寻找知识点。也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谈自己学习数学的乐趣、困难、方法以及感受。

三、创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

合适的课堂教学方法对建设初中高效数学课堂的影响非常的大, 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是初中建立高效的数学课堂的基本功。

首先, 教师在选择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时, 应该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 并结合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制定合适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按照准确、明确和有层次的标准来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向标, 合适的教学目标能够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地开展, 而且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从学生整体素质发展来考虑, 不能仅仅是完成知识的灌输就了事了, 应该从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学生的学习反馈情况来制定目标。其次, 寻找适合学生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另外, 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还要在思维和情感上激发学生的兴趣, 能够促进学生向纵深方面深入学习。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再次, 改变教学的方式, 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改变以往的以教师讲为主的教学方式, 开始让学生主动地自主地去学习, 让学生亲自去体验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 确立学生主体的学习地位。

改变教学的方法和方式, 制定适合学生学习的恰当的教学目标非常至关重要, 前期工作做好了, 初中高效数学课堂的建立也就不难了。

总之,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了, 教师必须要整合教学资源, 重构知识体系, 创设好的教学情境, 灵活地做好课堂引入环节, 并且在课堂上能够举一反三, 以点带面, 触类旁通。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和操作, 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跳出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 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摘要:高效课堂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 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构建高效课堂, 从而改变了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偏重知识的讲解, 受课本束缚太大, 不太注意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状况。因此, 教师应该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在不断探索求新中建立高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转变理念,改变模式,创新方法

参考文献

[1]韩从军.浅谈如何打造初中数学高校课堂[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3 (8) .

[2]陈茂军.如何让高效课堂拔地而起---浅谈初中高效课堂的有效设计[J].科技信息, 2013 (12) .

传统课堂模式 篇9

关键词:教学模式,高中语文,创造个性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为了实现语文教学目的,将多种具体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而形成的模式。长期以来,中外教育家不断在探寻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清朝光绪年间,即20世纪初,语文单独设科揭开了语文教育的新篇章,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在此期间,对于语文课堂最优化的教学探索一直没有间断,一些国内国外教育家们提出的课堂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都对我国语文课堂教学法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性作用。

一、国外课堂教学模式对我国语文教学的影响

最早对我国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产生影响的当属赫尔巴特的“四段论”和凯洛夫的“五环节”。赫尔巴特是18—19世纪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他认为,课堂教学应该适应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提出教学过程应有计划、有步骤进行。赫尔巴特把教学过程分成四个阶段: (1) 明了阶段——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清楚明确地感知教材; (2) 联合阶段——使学生把上一阶段所获得的各种观念加以联合,形成新观念; (3) 系统阶段——使新旧知识更深入整合,对知识进行概括,从而获得一些结论、规则、定义和规律的知识; (4) 方法阶段——通过作业和练习使系统化了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四段论”教学法是在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兴办新学校以普及教育的历史背景下传入我国,这种方法对于向众多学生传授系统知识极为有效,重点突出教师的作用,强调讲解,实用操作性很强。但是它的历史局限性在于理论与实践脱节,不注重学生的个体特点,没有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凯洛夫是前苏联教育家,他主编的《教育学》曾对我国教育界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他师承赫尔巴特派,强调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三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强调五环节,即: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或知识、练习)、布置作业。“五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符合当时苏联30年代由于经济建设急需大量初级文化劳动者的社会需要,而在我国建国初期,鉴于与苏联的友好关系,在语文教育教学方面也借鉴了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模式,并奉为“法典”,至今仍深深地影响着我国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凯洛夫的教育理论让当时的中国语文教育认识到:语文教育并不只是“写作”教育,应注重基础知识的培训,强调教师为中心,突出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但是弊端则是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不够重视。

二、国内常见的几种教学模式

由于对国外教学模式的基本照搬,我国语文教学逐渐形成了一种通行的常规的教学模式,即:感知—理解—分析—巩固。基本步骤为: (1) 感知:介绍作者和作品的时代背景; (2) 认识:朗读课文或泛读课文,讲解生字词; (3) 分析:教师讲解课文,分析文章结构、段落层次、大意等,最后总结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这是一重点环节; (4) 巩固:布置课堂练习或作业。此种教学模式的盛行有其广大的教学市场,符合由教师讲授范文为主的语文课堂,重分析理解而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定程度阻碍着语文教学的发展。

一直以来,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极探索不同类型的教学模式,成果丰硕。如: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导读法。“三主”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四式”则为语文讲读课的基本课式: (1) 自读式(训练自读能力,教授学生自读的方法)、 (2) 教读式(教授学生读书的方法,与自读环节同步进行)、 (3) 作业式(课内完成的作业和训练)和 (4) 复读式(把几篇课文组成复读单元,集中比较阅读以期了解规律并掌握知识)。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显示了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能力训练尤其是阅读教学训练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魏书生对于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六步法”: (1) 定向——学生要了解本课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及学习重点; (2) 自学——根据第一步自学课文,找出疑问,自行解决; (3) 讨论——学习小组或全班范围内讨论自学中解决不了的问题; (4) 答疑——学习小组承担问题的答疑,最后全班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交由教师负责解答; (5) 自测——学习效果的评测; (6) 自结——口头总结本次课的学习过程和收获。“课堂教学六步法”是我国语文教学实践的一大创新,为课堂教学改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与之前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从明确教学目标到实现目标再到巩固运用知识环节,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关系,是共同处理问题的关系,这样能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课堂效率的最优化。

三、教学模式的运用是一把双刃剑

教学模式是一座桥梁,通过这座桥梁,教师才能达到一定的语文教学目标。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是在原先的教学模式基础之上进行改进和创新,它们之间并非是相互排斥的关系,而是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关系。时至今日,对于语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使得各种各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令人目不暇接。与随意性教学相比,一个好的教学模式可以达到教学工作的预期目标。对于一些教学经验不太丰富,教学思想比较落后的教师来说,教学模式提供的是一种能提高教学效率的操作程序,能使他们的教学更快走向成熟。

但是教学模式的运用是一把双刃剑。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有利弊两面。时代是发展的,一个时期的语文教学总会有特定的典型的教学模式被推出做主导教学模式。但语文教学是一个立体的空间,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会更新与发展,这些因素要求教学模式不应该是永恒不变的,而是开放的、发展的和不断优化的。试想,如果无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什么范文都生搬硬套赫尔巴特的“四段式”课堂教学模式,那么课堂则会是僵化的、无趣的,没有任何教学效果可言。

四、语文课堂应“常教常新,创造个性”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过去还是现在,教育教学界都非常重视教学模式的概括和研究。因为教学模式包括了语文教学的所有方面。无论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是通过特定的教学模式才能得到运用,即是说,教学模式就是“纲”。语文教学模式形成后并被认同和运用,即成为了传统模式或是经典模式,这些都是前人教学经验的智慧结晶。因此,熟悉传统模式是创造个性模式的必要阶段。但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仅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会陷入死守章法、固步自封的地步,应该创造个性化教学模式。

创造个性化教学模式是信息时代的需求。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能客观、全面地确保教学效果,而是探索教学规律道路中的中转站。目前社会,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网络文化的影响、社会需求的变化等因素,都要求语文教育课堂教学模式个性化,这样才能顺应发展中的教育潮流。

创造个性化教学模式是新课改的需求。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由此可见,新课改纲要和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及合作性,教学过程中强调培养的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要求,都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要求,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必须创造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创造个性化教学模式是语文教学规律的需求。目前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仍然是单向的传授,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并进行机械训练,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上,注重范文榜样力量而忽视学生人生态度的形成;教学目标上,多是为了学而学,而不是学为了用。语文教学规律应该是使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掌握语文知识,进行人文教育及语文能力训练(听说读写训练),从而培养正确、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获得品德修养教育,提高审美情操。

古人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传道授业解惑就需要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编排、设计及加工,切忌单一化、套式化,应该生活化、个性化,常教常新。教师应不断追求教学艺术,不断创新,立足传统,突破常规,形成自己独特的个人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塑造个人教学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参考文献

[1]刁瑞珍.从遵循模式走向创造风格[J].语文建设, 2004 (6) .

[2]章华.从赫尔巴特到魏书生——浅谈我国语文教学模式的发展与进步[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1) .

[3]孙蔓红.我国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变迁[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 2010 (7) .

传统课堂模式 篇10

一、物理实验课在农村严重的缺失

在农村学校,由于物理实验课严重缺失,致使大部分学生对物理课失去兴趣以及学习的信心。而造成实验课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 硬件设施严重不足。

虽然国家在这次的改革项目中配备了一定的硬件设施,但对于广大的农村而言,这只是微乎其微的,在广大偏僻的农村,既缺少学生做实验的专业化实验室,又缺乏实验用的专业化实验器材,古人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这些设施,实验根本无法进行。

2. 专业化师资严重不足。

曾几何时,我非常欣赏我们的农村老师,往往在大学里专修一门专业课,可参加工作回到学校后,既要给学生教物理,又要教音乐、美术、体育、信息等课程,这些课程本应该由专业化的老师去教,但是由于农村学校师资本来就很短缺,很少有专业老师愿意来这里教这些不参加县局统考的专业课的学生。所以老师们也只能硬着头皮身兼多职。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能学好吗?

二、教师化身为“情报搜集员”

为了应付全县的统考,老师们只有整天在网络上下载题,化身为“情报搜集员”,让学生做完网上所有的题目,这样,老师心里才会踏实一些,认为学生做过一遍所有的试题,就一定会考出优异的成绩。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疲于应付考试,学生的课业负担很重,结果就是教师和学生身心俱疲,而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更不用说去创造性地工作了。

三、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

1. 在传统的物理课堂中,教师教,学生被教;

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制订纪律,学生遵守纪律;教师做出选择并将选择强加于学生,学生惟命是从;教师选择学习内容,学生适应内容;教师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而学生只纯粹是客体。

2. 在现实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惟教材、惟教参、惟教案至上,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绝对遵从和对于教师的一贯服从,把教材、教师讲授的内容视为“圣经”和金科玉律,当做颠扑不灭的绝对真理,他们极少怀疑知识的正确性和教师的权威性。造成了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学习,缺乏批判性地分析问题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许多教师眼中的学习佼佼者,往往并没有成为栋梁之材。

3. 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无视学生的个性差异,而是以同一标准来塑造、培养学生。

统一的培养目标、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课程、统一的时间、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考试、统一的答案、统一的评价标准。这种教学严重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成了压抑学生个性、扼杀创造力的“元凶”,致使本应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变得死气沉沉,缺乏生命活力和生机。

4. 课堂教学的单一化。

由于中考选拔方式以及升学率的评价机制的影响,在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往往是以应试教学为特点。教学手段单调、乏味,以强行灌输为特征,以教师讲解、题海战术为主要形式,力图将应试内容深深烙在学生脑中。教学就是为了中考,这似乎成了传统物理课堂教学的信条。从教学内容上看,只要是考试要考的或有可能要考的,教师就会不厌其烦地讲解,并配以大量习题以巩固,而那些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则被视为无用,一带而过或者干脆不讲,并直言这些考试不考。这样一来,学生的眼中也只剩下考试这一目标,学习内容单一、僵化。教学评价上,考试似乎永远是最主要的标准,教师教的怎样,学生学的如何,全凭一纸成绩,这使得传统课堂显得很苍白无力。

四、思考整合

对于一个在光大偏僻的农村,教书这么多年,面对传统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和新课改带来的新模式,我们只有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去根据农村本地学生的实际,开发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新课程标准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培养,这就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适当加大知识运用教学的力度,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合理安排适当的课题学习,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综合培养学生的设计、操作、分析、评价能力,锻炼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抽象概括思维能力。教师只有在正确的教学观念指引下,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在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教师由传统教学观念向现代教学观念转变的关键就是对教学模式的认识。在对物理教学模式的选择上,并不是说对新课程的教学根本不需要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地改进和变迁,使它适应物理新课程的需要。同时,对新出现的教学模式,不能生搬硬套,机械地摹仿,必须正确地选择适合于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教学模式,确立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模式。配合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特点,借助多媒体快速形象、活动优越功能,设计和编制各种课件,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传统课堂模式 篇11

“同学们,现在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一起漫步灵隐寺。”这是浙江省杭州市旅游职业学校旅游专业教师毛颖瑜上的《走进汉地佛寺》之《大雄宝殿》这堂课的开场白,这也是她在杭州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日前举行的杭州市中职旅游专业微课开发启动仪式暨“翻转教学”教研现场会上的一堂创新研讨课,与会的杭州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杭州市旅游职业学校以及来自各中职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代表反响强烈。

一、对比翻转课堂,颠覆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也叫颠倒课堂,是一种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然后让学生课后练习。翻转课堂的不同在于创建教学视频和组织课堂活动,学生先通过视频完成知识点的学习,课堂则变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老师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起源于美国,近年来为国内教育界所推崇,浙江省各中职学校也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从教的角度来说,翻转教学翻转的是教学理念,从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从学的角度来说,翻转教学翻转的是学习理念,传统学习有时空的限制,翻转课堂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打破了学习的时空界限,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式,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从课堂组织形式来说,翻转教学改变了课堂的组织形式,包括教师主导身份和学生被动身份的转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课前自主预习,课后自我复习,课堂成为查漏补缺、自我巩固的环节,教师则更多扮演着答疑者、引导者、评价者的角色。

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学流程和教学手段。传统课堂流程是“课堂信息传递、课后消化吸收”,而翻转教学是“课前信息传递、课中消化吸收、课后验收评价”。杭州市旅游职业学校旅游教研组组长许静说:“从创新的角度来讲,翻转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传统课堂是预习、上课、反馈重难点、课后做作业,翻转教学的流程是学生通过视频预习功课、师生平台交流互动了解难点、教师在微课堂上展示和讲解、学生课后进行实操。课前学习、互动、反馈,为教师准确掌握学生的疑难问题、更好地进行课程设计做准备,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组织课堂活动,深入浅出地为学生讲解重难点,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

二、微课程,翻转教学新载体

翻转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而微课则是一种创新的教学载体。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微课为翻转教学提供了强大的课程支持。

国内微课实践研究者、来自广东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认为,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不仅可以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而且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使原本需要1.5个课时的教学量在1个课时内完成。2011年,胡铁生率先提出了微课概念。

微课的核心是微型教学视频片段(微视频),同时还包含与教学视频内容相对应的教学设计(微教案)、素材课件(微课件)、练习测试(微练习)、专家点评(微点评)、教学反思(微反思)等辅助性教与学内容。微课以短小精悍为其主要特点,是实现翻转教学的一种理想载体,更是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微课的兴起,使翻转教学的教学模式得到了更广泛的运用。

基于翻转教学的理念,杭州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率先对旅游专业进行了微课开发。据该研究室旅游教研大组教研员应继慧介绍,微课以“顶层设计,平台建设,专题开发,内容规划”为发展方向,从《旅游文化》核心课程切入,采取“学校认领、全市竞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微课资源开发,探索信息技术环境支持下的教与学新模式,挖掘典型的教材案例,尝试微课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应用和推广,以实现杭州市中职旅游专业优质微课资源共建共享。

毛颖瑜精心设计的《大雄宝殿》这一节公开研讨课,在教学设计上逻辑性强、主线清晰,从共性的佛教知识引入与杭州灵隐寺景点有关的知识,整堂微课层层递进、引人入胜。在教学形式上,通过视频将人体雕塑法、沙盘制作法、课堂智慧法运用于教学中,加上街景图,趣味性更强,情景更生动,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而且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信息化学习意识,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小组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课前学生观看微视频、提出难点困惑、教师设计微课;课堂上教师运用各种新型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巩固重点难点;课后学生制作微视频,教师验收点评……不仅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而且通过教师对教学重难点的精心设计,使微课堂活动更具有针对性,提高了微课知识掌握的效果。

杭州市旅游职业学校旅游专业高二学生胡佳文说:“每个人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不同,对于视频中所呈现的知识难点,我们可以反复观看,直到掌握为止,这样更利于我们巩固知识。对于自己解决不了的难点,我们可以带着问题来上课,老师会在课上给我们讲解。课后,我们还要自编导游词,讲解大雄宝殿的设施和方位、构造和布局,同学们还可以在信息平台上互相对比、交流讲解视频,使自己的讲解做到扬长避短。”

三、探索,课改创新没有止境

微课以其简单化、实用化、多样化和智能化而受到师生青睐,但微课并非十全十美,需要进一步的实践检验和探索。在微课开发过程中,特别需要理清5个层次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微课与信息化手段教学的关系、微课与微课堂的关系、课前设计与课堂辅导的关系、教师准备成本和学生学习成本的关系。

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酒店部部长陈民认为:“在数字化信息时代,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虽然处于探索阶段,但微课潮流势不可挡,数字化学校的基地建设就是很好的佐证。选好课题,抓住难点,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微课等新型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可以打通很多传统课堂存在的瓶颈问题。同时把人体雕塑法、沙盘制作法等新型教学方法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课程内容。”

“微课作为翻转课堂一种创新的教学载体,通过‘观看微视频、网上沟通交流和反馈问题、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完成课堂教与学这样先学习、后讨论、再巩固复习的微课过程,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能够将之运用于实践过程中。”杭州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副主任钱锋分析认为,“在未来的研发过程中,我们需要寻求技术团队的支持,开发个体评价与支持体系,对微课的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进行系统性评价,推动微课的深度开发,促进微课全面、立体发展,进而推动翻转课堂向纵深发展。”

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与手段,翻转课堂与微课尚处于探索阶段。哪些专业、哪些课程或者哪些类型的知识适合运用微课的形式呈现;每个学生的疑难点不同,如何运用微课使每个学生的疑难点都能得到解决……对于未来翻转课堂的进一步推进和微课开发的进一步深入,都需要不断探索。

(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报》)

传统课堂模式 篇12

一、何为一堂好课

观点: 课堂气氛融洽、轻松。也就是想法让学生动起来, 让课堂high起来。学生主观能动性强, 愿意参与到教学中来, 那么开课的目的、意义就很好实现了。

二、为什么要运用翻转课堂模式

在翻转课堂中, 典型的课堂讲解时间由实验和课内讨论等活动代替, 而课堂讲解则以视频等其他媒介形式由学生在课外活动时间完成。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课堂内的宝贵时间, 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 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 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视化强; 2、可以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共同运用。例如: 讨论法、讲授法、提问法; 3、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 4、学生可以进行多次的观看、学习; 5、巩固、强化记忆。

三、选择《瑜伽》课程进行改革的原因

1、任意一项体育运动都会导致身体受到损伤, 只有瑜伽练习是治疗身体疾患, 延缓身体外在和内脏衰老的运动。最重要的, 是释放压力, 学会放松, 使心态变得平和, 从内心给予人力量, 锻炼内在强大的法宝; 2、 教室空间小, 实现小班授课; 3、瑜伽课堂讲授时间长, 占用学生练习的时间多; 4、其他体育课遵循精讲多练, 瑜伽课多为边讲边练。而教师不动时, 学生不愿做过多练习, 接受知识较为被动; 5、教师的因素 ( 热情、知识面、沟通的技巧、自我弱化的能力) 。

四、传统瑜伽课上课模式和运用翻转课堂进行瑜伽课堂实践效果的对比

本实践对于大一瑜伽课的所有学生全面展开。将一到三节课进行传统教学模式, 四到六节课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 1、认知体式第一遍, 教师讲解加动作演示。2、学习体式第二遍, 教师边讲边示范, 学生跟做。3、练习体式第三遍, 教师语音引导, 学生整体进行练习, 教师进行逐个纠错。4、在个别体式中分成两人一组进行互帮互助式练习。学生较为活跃。5、教师要求学生记住瑜伽体式的名称和对应的动作。具体记住与否, 只有在最后一堂课考试时才能揭晓答案。6、学生只在回答问题时受到加分奖励。

效果: 1、课堂安排紧凑, 课堂安静有序, 但缺乏生气。2、教师占主导, 体式练的越来越好。学生被动记忆, 被动纠错, 记忆不扎实, 学新忘旧。3、不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是知道练习瑜伽益处多而练。课下很少复习。4、多为集体练习, 可以得过且过。5、一次考核, 分数一锤定音。且考核时发现学生记忆不扎实。

翻转课堂上课模式: 1、课前: 建微信群, 课后发放微课。 ( 省略了传统的123) 。2、课中: 基本操练过后, 分组研究视频内容。分组抽签展示, 组与组纠错, 教师给予加减分数评定、学生自我总结评价、教师最后总结。 ( 受到传统4的启发, 并用翻转课堂模式作为载体扩大化) 。3、课下, 预习新内容。

效果: 1、课前预习好, 课上效率高。2、师生互动自然, 学生互相指导、纠错热情高, 能够愉快参与到教学中。3、分组进行时, 学生间“榜样” 的影响力远大于教师。教师只作为引导和仲裁, 弱化了存在性, 明显突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更易发挥和创新。4、课上省去现场教授的环节, 课下学生必须做预习。不用做过多的敦促要求。5、分组展示, 即刻得分, 无法得过且过。而展示后组与组之间的纠错又加深了自己对体式的认知和记忆, 相当于又复习了一遍。6、基于微课的预习模式, 学生自身与小组绑定, 荣辱与共, 所以大家互相扶持, 增强团队意识, 而不是学期结束互不认识。7、学习过的东西终身难忘, 想练就练, 实用性强。 8、每课得分制, 使期末考试不再可怕且评分更客观。9、教师更易掌握每名学生的学习情况, 因材施教。

五、实操后的总结

1、利用微课视频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较传统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很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过的内容记忆扎实、深刻。2、学生能够主动预习下堂课内容, 并互相切磋交流, 互帮互助增进感情, 增强团队意识。3、在课前预习和课上练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将气质和身体素质打造提升。4、由于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较传统教学模式好, 因此从第七堂课到学期末的课程继续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教学实践研究。

六、建议

1、翻转课堂效果的发挥, 需要有方便、快捷的网络教学环境和优质的教学视频资源支撑。学生现场观摩视频不流畅, 影响切实有效的实施。2、实施翻转课堂需要有自觉性很强的对象, 如何调动和开发学生的自觉性还需要教师在微视频和课堂方法结合中下一番苦工。3、翻转课线上辅导。 堂同样适用于其他体育学科。例如: 乒、羽、网、足、篮、排。体育课堂遵循的是精讲多练, 把大块时间留给同学实践, 但这样的弊处是学生得到的信息太简化、教师的示范动作在头脑中形成的影像会慢慢淡化, 导致错误动作的生成, 或者注意力不集中导致与“精讲”擦肩而过。那么, 微课的录制可以细化知识点、扩大知识面, 不必为了完成任务而单教教案上的一点。比如: 结合肌肉讲解技术动作原理、错误动作会造成哪个部位的损伤等。另外, 课下学生也可以录制视频发给教师, 教师课下进行

参考文献

[1]智国建, 张瑞霞, 吴振华, 张于贤.翻转课堂在大学教学中的实证研究——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 (09) :12-13.

上一篇:肝胆手术下一篇:在线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