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与推广

2024-07-10

实践与推广(共12篇)

实践与推广 篇1

农业科技推广作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 是发展农业生产, 提高农民收入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运用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有助于应对目前中国农业主要面临着的耕地锐减、水资源面临危机、劳动成本逐渐升高、农业资金外流加速、农业环境恶化等问题;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有利于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缩小城乡差距, 是实现农业与科技有效结合的最优途径。

一、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与模式的内涵

(一) 农业科技推广

农业科技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 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中国目前的农业推广注重农业实用技术的应用推广。随着时代的变化, 传统的以改良农业生产技术为手段, 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为目标的狭义农业推广正转向广义农业推广[1]。需要注意的是农技推广和农业推广、农村推广有着一定的区别于联系, 不可混为一谈。通过比较可看出, 中国的农技推广充其量是农业推广的一个方面, 它和农业推广或农村推广的区别不仅表现在内容的宽窄上, 而且表现在指导思想和方法论上。另外农技推广在中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二)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中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主要是由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组成。主要分为六大类。一是以政府农业部为基础的农业推广体系。推广体系隶属政府农业部门的直接领导, 农业部下属的推广局和推广站 (中心) 负责组织、管理和实施全国的农业推广工作。这一类型的农技推广体系以日本最为典型, 其他国家包括荷兰、意大利、泰国、菲律宾等国。二是以大学为基础的农业推广体系。典型代表是美国, 其特点是农业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 大学建立农业推广站 (中心) , 大学的推广部门负责组织、管理和实施基层推广工作。一些曾接受过美国援助的国家, 如菲律宾、印度等也部分地采用了这种推广体系。三是附属性的农业推广体系。这类推广体系是指一些商品生产组织或一些开发机构所附属的推广体系。如马来西亚的橡胶生产和咖啡生产组织等都建有自己独立的推广体系。四是非政府性质的推广体系。这类推广体系是指一些协会和一些宗教组织经常从事社会经济和家政等方面的推广工作。五是私人农业推广体系。六是其他形式。

在以上六类推广体系中, 以农业部为基础的农业推广体系占全球推广体系总数的81%, 以大学为基础的农业推广体系占1%, 附属性的农业推广体系占4%, 非政府的推广体系约占7%, 私有推广体系占5%, 其他类型的推广体系仅占2%[2]。

(三) 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是指由农业技术推广主体在推广动机的导引下所运用的有关推广方式、方法和措施等的总和, 不同的方式方法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途径措施可以形成不同的推广模式[3]。多年来, 中国采用的是一元化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 其中农业科技推广主体———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是农业工作的重要基础。

1. 农业科技专家大院。

2000年1月7日, 温家宝总理在视察宝鸡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时说:“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是一个创举, 它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 有效地解决了科技与农民的对接, 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注入了活力。”2003年4月, 科技部和农业部在宝鸡联合召开了全国星火计划工作会议, 对专家大院这一农业科技创新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

农业科技专家大院, 就是根据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区域特点、潜力和优势, 按照“以科技为先导, 以项目为载体技术推广新模式——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研究体, 以企业为依托, 以产业为基础, 以效益为目标”的原则和“聘一位专家, 办一所培训学校, 建一处科技示范园, 带动一个产业, 兴一方经济”的“五个一”要求, 建立在农业生产第一线, 使农业高新技术直接嫁接到田间地头, 整合了“政府、科技、市场、企业和农户”五大要素, 实现了农业科研、试验、示范、培训和推广的有机结合的一种农业技术推广新模式。农业科技专家大院这一来源于实践的创新模式, 主要有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和宝鸡模式的农业科技专家大院两种形式[4]。

2. 贫困地区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小区域农业技术推广户。积极探索参与式的农技推广路径对贫困地区的农业科技推广尤为重要, 在坚持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 注意发挥农民技术精英的角色与功能, 通过“由点到面”的技术扩散效应, 来带动更多的农民采用新技术。小区域农业技术推广户是在以往“科技示范户”的基础上, 选取部分进取心强, 科技文化素质较高, 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农户, 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扶持下, 造就一批小区域农业技术推广户, 并把他们纳入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系统中, 通过区域辐射和推广作用, 产生社会幅面扩散效应, 引导和帮助农民应用新技术、新成果[5]。

3. 农业科技合作社。

农业科技合作社是一种农业科研院所、农技推广部门以科技成果和技术力量作为股份, 在农民自愿基础上, 共同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这也是区别于其他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最显著的不同点[6]。从实践上看, 农村科技合作社有两类典型组织模式, 一类是综合性科技合作社, 这类合作社向农户提供涉及多个产业领域的综合性科技服务。另一类是产业型科技合作社, 这类合作制是提供某一产业领域的科技服务。

4. 农业科技园。

农业科技园区, 就是在农业科技力量比较雄厚、经济相对发达的城郊农村, 划出一定区域, 由政府、集体经济组织、民营企业、农民或外商投资兴建, 以企业化方式进行运作, 以农业科研, 教育和技术推广单位作为技术依托, 集农业、林业、水利、农机、工程等为一体, 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 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为主要目标, 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 进行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试验示范, 形成农业高新技术的开发基地、中试基地、生产基地,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一种经营方式和发展模式。狭义的农业科技园区就是以一定规模的土地为基础, 以提供相应的配套设施和优惠政策为条件, 吸引国内外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入驻, 用高科技和高资金投入, 以农业设施工程为主体, 以产业化发展为手段, 具有多种功能和综合效益, 进行集约化生产和企业化管理的新型农业组织形式。

至2003年, 全国已建立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36个, 省 (市) 级农业科技园400多个, 这些农业科技园的建成又进一步引导着全国近4 000个中小农业科技园的发展, 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区域农业继承创新的主体, 成为国家农业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7]。其中最为优秀突出的是杨凌示范区。杨凌是目前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由科技部等18个部委和陕西省联合共建[8]。

5. 陕西杨凌的乾兴模式。

杨凌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农业专家云集, 这里是出成果、出人才的地方。民营企业陕西杨凌乾兴农林新科技有限公司在发现急需农业科技的广大农民在寻找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上存在相关问题, 因此顺应社会的需求, 成立了乾兴专家咨询公司。公司聘请专家教授作为公司顾问, 为农民、涉农企业和政府服务。他的基本架构为:流动专家+公司+客户。乾兴模式开创了民营企业进行农业科技推广的先河[9]。

6. 农民田间学校 (Farm Field School, FFS) 。

2000—2004年, 由欧盟和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 资助,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山东、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省组织实施了棉花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IPM) 项目。该项目采用了一种新型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农民田间学校。农民田间学校是一种“以人为本、能力为先”自上而下的参与是农业技术推广方式, 以田间辅导为主, 以农民操作为主, 实施快乐教育, 寓教于乐, 教学互动, 把抽象知识形象化、趣味化[10]。

7. 以高校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大学主导型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是在政府支持和引导下, 以大学为主导、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联合各类农业科技推广机构、涉农企业, 开展新技术、新成果示范、推广的新型推广体制, 是对现行农业推广体制的必要补充和完善[11]。比如南京农业大学的“科技大篷车”和“双百工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宝鸡农业专家大院和杨凌专家科技示范园, 河北农业大学的“太行山道路”。

二、中国农业科技推广的发展现状

据有关资料显示, 推广单位深入农村进行推广工作的, 以乡镇农技站为主导力量的占推广项目的79.9%, 专业协会占5.1%, 供销社占0.5%, 学校和其他单位占14.5%[12]。但是这样的农业科技推广却存在着很多问题。

1.农科教分离, 成果转化率低。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30%, 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约为40%, 而发达国家已分别超过了70%和85%。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成果的高转化率是与其实行农科教紧密结合的推广体制分不开的。美国在世界较早建立起农业科研、教育、推广三位一体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其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率已达86%, 农业科技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率达75%, 长居世界第一。

2.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 推广渠道不畅。丹麦、荷兰等国的日常农业推广工作基本由农民协会负责, 而日本则由中央和县共同出资建立农协体系。中国的人口庞大, 户均耕地少, 联产承包责任制形成了超小型经营规模, 优先的推广力量难以应付极其分散的庞大农户群, 农业科技推广成本高、效率和效益低, 很难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大市场竞争中取胜。因此, 发展农民专业生产组织, 已成为推广工作的迫切需要。

3.农业推广、农业科技推广资金投入不够。中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强度仅相当于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低收入国家的水平;中国农技推广人员人均经费不到发展中国家1980年技术推广人员人均经费的15%;中国农民人均所分享的农技推广投资还达不到低收入国家的一半;中国农技推广经费的绝大多数用来发工资;中国中央政府对农技推广投资的比例太低[13]。发达国家农业推广经费一般占到农业总产值的0.6%~1.0%。发展中国家占0.5%左右。低收入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初也已达到了0.44%。而中国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近二十年来一直徘徊在0.22%~0.36%之间, 平均为0.25%[14]。

4.推广队伍素质不高。中国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仅占10%。而在以色列, 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基本具有硕士以上学位, 部分人员具有博士学位;在美国, 推广机构中有75%的人员具有硕士学位[15]。在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真正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占51%, 非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技术推广工作的比例占15%, 有34%的专业技术人员却从事着经营创收和行政管理工作。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 不适应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5.相关政策法规有待完善。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确立以及加入WTO对中国农业技术推广提出的挑战。原农业技术推广法的一些条款已不能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执法主体不明确或违法处罚没有规定) 。很多需要用法律规范的涉及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内容, 如投资的来源及其比例, 推广人员的素质及考核, 奖罚机制等都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对农技推广的定位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 导致对推广职能和推广体系范畴界定不全面、不科学。而在国外, 比如日本, 日本的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健康发展的法律是“农业改良助长法”, 并随着农业形势的变化, 自1948年颁布以来已进行过九次修改, 从而保证了该法律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16]。

6.推广体制与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各级推广部门人员、经费和工作主要受本级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支配。上级推广部门对下级推广部门只是技术指导, 其在机构设置上按照行政区划形成了一乡一站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格局。在职能上承担着推广服务、行政执法、预测预报、经营创收等多项任务。有些实际上已成为政府部门的延伸。另外, 在管理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局面使得推广部门上下级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机构分散、力量单薄、人浮于事、服务范围狭小、整体功能不强。同时, 进行有偿服务的过程中还形成了地方保护主义。这些都制约了农业技术的推广, 严重束缚了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中国跟国外农业科技推广之间的差距

相比较于其他以政府兴办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体的国家, 中国政府兴办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被定性为事业单位, 体制僵硬, 不利于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17]。而美国、日本和英国等国家在农业部内设有主管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专门机构, 这便于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的管理, 也便于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执行政府有关农业技术推广重大事项的决策[18]。

美国1862年相继推出了“莫里尔增地法”、“哈奇试验站法”、“史密斯—莱弗尔推广法”。这三个法案为美国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融为一体, 建立独具特色的合作推广体系奠定了基础[19]。日本相继也颁布了1947年的《农业协同组合法》 (该法案为日本农协组织的建立及其在推广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提供了依据) 和1948年的《农业改良促进法》 (该法案针对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推广目标、推广组织、人员待遇以及农村青少年培养等, 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

从农业科技推广的投资强度和投资主体来看, 中国的农业科技推广投资强度较弱于其他国家, 国外投资主体较多元化。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投资机制是世界各国普遍的经验, 特别是美国、欧洲以及经济与合作组织等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 多元化的投资机制是充实农业科技投资的一条有效的途径。

四、关于农业科技推广的几点建议

1.构建现代信息服务平台, 促进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江苏省高度重视农业信息服务工作, 充分发挥农业信息服务在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中的作用, 通过政策扶持, 加大投入, 在全省范围内加强农业网站建设, 并通过开设农业电视台节目, 开通“12316”智能电话语音系统, 建立农业短信服务平台, 开发建设农业信息数据库, 切实加强了农业信息服务站点和队伍的建设, 启动实用科技数据库建设和科技信息共享, 促进了信息服务工作的发展[20]。

2.将农业科技推广扩展到广义的农业推广。中国目前的农业推广注重农业实用技术的应用推广, 而在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 改善农民生活质量, 美化农村社区, 农产品的加工、开发、营销及市场信息服务, 保护环境资源,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推广内容甚少[21]。国外农业推广是以培训、沟通为手段, 引导农民自愿变革、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经营及生活中的困难、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村生活水准的过程。其核心是解决人 (农民) 的问题, 见人及物[22]。

3.提高对农业科技推广的投资强度。有学者认为, 中国的农业生产规模太小, 农业技术推广成本高, 私人技术推广公司很难快速发展壮大。因此,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任务还应由国家承担。根据国际经验, 有人建议把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强度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0.4%左右提高到0.8%以上[23]。在具体的强度上也有人提出10%, 总体来看, 学者们都是建议要提高农业科技推广的投资强度的。

4.从制度上, 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 实行农业科技推广人员职业资格制度。重新修订《推广法》和《实施办法》, 不断建立完善农业科技推广的法律法规, 从立法上保障农技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大《农业法》、《农业科技推广法》、《种子管理条例》以及《植物新品种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 严格遵照推广法开展推广工作。从而从执法上保障的推广工作顺利进行[24]。

现在, 许多国家的专职农技推广人员实行任职资格制度。日本的农业专门技术员和改良普及员都要经过严格的考试才能录用, 专门技术员需要有十年以上的改良普及员工作经验, 同时改良普及员和专门技术员均需从四年以上大学本科毕业生中录用。而荷兰和丹麦农技推广人员的录用则有一个严格的程序, 需先通过媒体发布招录广告, 然后通过考试录用农技推广人员, 所有农技推广人员必须具有大专以上专业技术资格。

5.培养高素质的新型现代农民。农业科技及其成果推向农村, 让农民接受, 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 必须要求农民有较高的科技素质与之相适应。通过农业广播学校、职业中学、农民夜校等多种形式和手段, 继续开展“青年农民培训工程”和“绿色证书工程”, 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学科学、用科学的新型农民技术队伍, 逐步通过示范、指导, 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25]。

6.明确农业科研、教育单位为农业科技推广主体。中国与国外农业科技推广比较不足的一个地方就是推广主体不够多元化, 形势比较单一。根据美国等先进国家的启示来看, 他们主要是这种将农业科研、教育单位与农业科技推广紧紧地绑在一起。而在中国, 这三个部门自成体系, 科研成果没有流向推广部门的正常渠道, 科研机构不过问推广系统的工作, 推广部门不了解科研进展情况, 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没有列入科研计划的正规途径, 从而影响了农业推广的实际效果[26]。因此, 中国应该确立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与现行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一起, 形成中国农业技术推广的三大主体。在构建次体系的过程中还要积极支持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组织、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等广泛参与, 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三元主体、多方参与”的农业技术推广新模式[27]。

实践与推广 篇2

简答题

一.具体分析比较哪些农业创新技术易被采用和扩散。

答:1.技术的复杂程度越低,农业创新技术越容易被采用和扩散。

2.可分性大的技术容易推广

3.适用性强的农业创新技术容易被扩散和采用。二.现代农业推广的含义与特征

答:

1、现代农业推广是指应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原理,采用教育、咨询、开发、服务、等形式,采用示范、培训、技术指导等方法,将农业成果,新技术、新知识、及新信息,扩散。普及应用到农村、农业、农民中去,从而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种专门化活动。

2、是一项旨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农村教育与咨询服务工作。推广人员通过沟通及其他相关方式与方法,组织与教育推广对象,使其增进知识,提高技能,改变观念与态度,从而自觉自愿地改变行为,采用和传播创新,并获得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来解决其面临的问题,最终实现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村产业、繁荣农村社会的目标。

3、从世界各国农业推广发展的历史看,农业推广的涵义是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演变的。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农业推广是为了不同目标,采取不同方式来组织进行的。从农业推广活动的发生和发展历史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经济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农业推广工作由单纯的生产技术型逐渐向教育型和现代型扩展。

三.改变农民行为的方法有什么? 答:

(一)行为强制,常表现为使用法律法规、行政命令、规范标准等方法和手段改变或影响农民行为。

(二)咨询建议

(三)教育培训

(四)行为操纵

(五)提供物质条件

(六)提供服务

四.在选择和运用农业推广方法时,应当考虑哪些因素?

答:1.考虑推广技术本身的特点。对于简单易学的技术,通过讲堂讲授和技能方法示范,可能使推广对象能够完全理解和掌握。而对于复杂难懂的技术,则要综合使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如课堂讲授,模型演示、实物和现场参观、放映录像、技能培训等、以刺激推广对象各种感官,达到学习理解和掌握技术的目的。2.考虑推广对象的特点

3.考虑新技术不同采用阶段的特点 4.考虑推广机构自身的条件 五.农业推广沟通具有的特点

答:一)农业信息具有不确定性、社会性、指导操作性。

农业信息具有不确定性,首先是农业创新技术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其次是农民和科技人员对技术效果的认识存在差异;第三是农业生产具有不确定性。

农业信息具有社会性和公共性。许多农业技术难于物化,不易利用市场垄断和专利手段推广,从而具有开放的特征,使农业推广工作中含有不可回避的公益性传播与沟通任务。

农业信息具有指导操作性。农业技术信息一般应同时提供指导操作信息。相对优越的、简单的、可试验的、成本低的技术信息会增加沟通的效果。(二)沟通媒介相对单薄和脆弱

与城市相比,农村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环境封闭,现代传媒介入困难,社会变动缓慢。有线广播是农民获得农业信息的首选或次选。但个别地方仍然存在着“报纸不到、喇叭不响、电视收不着”的状况。(三)接收者的差异大,思维局限性较大

不同地区、不同个体的农民认知和接受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需要了解农民的知识、态度和社会背景,利用客观的、农民熟悉的信息源,调整信息至受众的差别最小的程度,有利于沟通。

农民的思维方式具有一定局限性。其原因有3个方面:(1)传统的经验主义(2)现实体制原因(3)利益观念的原因

(四)沟通需要在了解农村社会背景的基础上进行

要改变农民长期形成的传统习惯,接受新的思想和技术变革,难度是很大的。因此了解和研究当地经济、社会、生态、人文条件是不能忽视的基础工作,然后再来确定适宜的技术和沟通的媒介

(五)沟通主体间的关系是多方面的 1.推广人员和农民的关系平等但角色有差异 2.推广人员应主动适应农民 3.双方互相影响但作用和性质不同

六.为什么农业科技成果在大规模推广前必须进行试验和示范?农业推广试验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答:试验和示范是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过程的两个必需环节,是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试验田走向社会的必经之路,也是减少广大农民投资风险最有效的方法。在大规模推广之前,必须进行试验,一方面是验证该技术成果在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方面的适应性以及社会经济价值方面的实用性;另一方面通过接近大田及生产规模的试验,在原引技术成果基础上进行再创新、补充和完善技术环节,寻求符合当地实际的最佳技术参数,为规模生产管理提供可靠地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

农业推广试验的基本要求: 1.实验的针对性要强,目的要明确。2.实验条件要有代表性

3.实验数据要翔实,结果要准确可靠 4.试验结果要能够重复

七.农业推广工作评价的基本原则

答:1.全面分析的原则。要以国家和地区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为依据,考虑到推广项目的实施给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带来的综合影响,是否统一以及整体效果是否满意。

2.重点突出的原则。工作目标是评价的重点,应该分清主次目标,按重要程度有序进行。3.统筹兼顾的原则。要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要尽量用定量指标说明问题。4.以人为本的原则。

5、实事求是的原则。

八.与其他论文相比,农业推广论文在内容、特点、选题原则上有哪些独特之处? 答: 农业推广论文是以书面文字的形式来表达在农业推广领域中进行理论与实践研发、开发与推广的学术性文体。它具有积累科学知识与学术交流的作用。

农业推广论文应有明确的写作目的,而选题是针对其写作目的确定主题、内容与范围的过程。因此选好题是写好论文的前提条件。因此,选题一般遵循以下三项基本原则:(1)需要性原则:农业推广论文必须从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出发,选择农业推广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或者对学科的发展具有理论意义的问题。(2)创新性原则

(3)可行性原则。客观条件可行和主观条件可行。九.简述农业推广计划(项目)制定的原则

答:1.坚持技术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四效统一”的原则。制定农业推广计划必须从发展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的收入考虑。

2.坚持可行的原则。制定计划必须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留有余地,使计划决策符合客观规律。

3.坚持同地区性长远规划结合的原则。要注意与地区性长远规划的统一和一致,避免发生不协调的现象。

4.坚持有助于农民提高自我价值认识的原则。以产生更大的需要和动机,利于农业推广工作的在发展。

5.坚持干部、专家、农民三结合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十.简述农业推广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

1、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是农业推广的根本目的

2、尊重农业劳动者的意愿,自愿原则是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的一项基本原则。

3、因地制宜,经过试验、示范

4、国家、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扶持

5、实行科研单位、有关学校、推广机构与研究性科技组织、科技人员、农业劳动者相结合。

6.讲究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十一.简述农业推广人员的职业特征是什么? 答:1.农业推广工作表现出公益性的特征

2.农业推广工作是一种带有一定体力劳动的脑力劳动 3.工作对象主要是农村居民

4.农业推广工作内容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5.劳动形式以个体的分散劳动为主 6.工作的地点和时间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7.农业推广工作效果具有综合性和迟滞性

十二. 简述按农民需要进行推广,推广机构和人员应注意的问题。

答:1.深入了解农民的实际需要。启发诱导、挖掘农民的需要;尊重农民的客观需要;辨别合理与不合理、合法与不合法的客观需要;分析满足需要的可能性、可行性。尽可能满足农民合理可行的需要。

2.分析农民需要的层次性 3.分析农民需要的主导性。

十三.简述农业推广人员的职业道德。答:1.热爱本职,服务农民。2.深入基层,联系群众 3.勇于探索,勤奋求知 4.尊重科学,实事求是 5.谦虚真诚,合作共事

十四.简述农业推广有哪些具体方法。

答:1.大众传播法。大众传播法是指农业推广人员将有关农业信息经过选择、加工和整理,通过各种大众传播媒介传递给农业推广对象的方法。

2.集体指导法。又称群体指导法或团体指导法,它是指推广人员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内对具有相同或类似需要与问题的多个目标群体成员进行指导和传播信息的方法。

3.个别指导法。个别指导法是推广人员和个别农民接触与沟通,讨论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 4 题,并向农民提供信息和建议的推广方法。

十五.简述成果示范的基本要求。答:1.经过适应性试验,技术成熟可靠

2.预测市场需求,保证农民增收

3.既要考虑当前利益,又要坚持可持续发展 4.精干的技术人员指导,优秀的科技示范户参与 5.示范点要便于参观,布局要考虑辐射范围。16.简述农业推广项目选择的主要原则。答: 1.项目的先进性 2.项目的成熟性 3项目的适应性

4.项目产品符合市场的需求 5.项目符合农民的接受能力和需要 6.要和国家技术政策和大政方针一致。

论述题

一:联系某项农业科技成果在某地区推广的实际,论述促进该项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主要思路与做法。

1.答:农业科学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石和巨大的推动力,其中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体系连接着科研机构与农民的生产,是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的关键环节,国外尤其是经济发达的国家都非常关注对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利用。各国均建立了各具特色的的农业推广体系,比如说美国的农业教育—科研—推广体系;法国的企业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等,为促进本国农业的发展和现代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下面以广西省博白县凤山镇优良稻新技术为例加以论述。

博白县农技推广部门在实施“广西水稻节本提质低耗抛秧栽培技术推广”项目的两年时间里,从2000—2002年,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新品种引进试种、建立示范样板田、进行宣传活动科技培训和“公司+基地”的形式和方法,使大部分农民接受了这些技术。

首先博白县运用“进步农民”策略,由各示范点的农技推广部门选择当地的村干部、农总和一些种粮大户等人来进行试种,并提供优质稻种子和补助部分化肥、农药。其次进行新品种引进试种,建立示范样板,项目实施两年期间,先后在全县范围内建立了116个优质稻新技术示范样板,示范面积达2988.6公顷,平均亩产为506.6公斤。然后进行宣传活动,县农技推广部门通过在乡镇的集贸市场播放广播、录像、出科技板报和印发技术资料等宣传方式来推广水稻早育抛秧、优质常规稻栽培、水稻壮秧剂育种、水稻免耕抛秧栽培和水稻节水灌溉等技术。同时县农技推广部门还举办了培训班和提供技术咨询,在项目期间全县先后举办了400多次培训,建立技术咨询点24个。并通过“公司+基地”的形式,把优质稻开发与当地优质稻加工企业直接结合,利用农技部门具有新品种、新技术和企业具有加工场地、先进设备和资金的双重优势,促进优质稻产业开发。极大的鼓舞了当地农民种植优质稻的积极性。

通过对博白县水稻新技术的推广的实际情况让我们了解到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方式与途径主要有:项目推广、.综合服务、.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开发、公司(企业)加农户、.民间组织加农户等主要方式和途径。二.试述行为科学原理在农业推广中的重要作用。

答:行为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认为人类的生产不仅受物理、生理因素的影响,而且受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在生产活动中,不能只注重物质、技术因素对生产的影响,而忽视社会、心理因素对生产的影响。所以行为科学十分注重人的因素,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农业科技成果的最终应用者,在农业推广活动中,农业推广人员依据行为科学的原理,使农民行为朝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方面转变,这将极大地促进农业推广工作。也是农业推广的重要任务。

行为科学基本理论包括动机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和激励理论。作为农民,他对某项农业科技成果及有无兴趣,完全取决于他是否具有采纳该项农业科技成果的动机及动机的强弱,只有激发农民的内在动机,才能使他们自觉地去努力完成预定目标,动机愈强烈,积极性愈高,完成预定目标的努力程度也就愈高。预定的目标也就完成的愈好,所取得的成绩愈大。而作为推广人员从动机理论出发,则会注重农民优势动机的发掘和激发,因势利导,使其动机结构向更有利于农业推广工作的方向优化。

需要是人们对某种目标的渴求或欲望,是产生积极性的基础。其中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农业推广工作中,针对不同农民的实际需要,因时因地因人地进行相应的推广工作。

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中用于处理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四者之间关系的核心理论。行为科学认为,人的动机来自需要,由需要确定人们的行为目标,激励则作用于人内心活动,激发、驱动和强化人的行为。

根据行为科学理论,在农业推广工作中针对千家万户的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因人、因时,因地开展每一次推广活动做到:

1.了解农民的实际需要,确定符合实际的推广目标。2.分析农民诸多需要中最迫切的需要,引发其优势动机。

3.帮助农民分析,认识推广目标,并将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结合起来,树立信心,引发其采用新技术的动机。

4.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激励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5.通过耐心细致的宣传教育,使农民认识某一项技术对其生产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产生需要。

6.在适当的时候,通过对一些人的奖励、肯定、表扬,鼓励更多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试论适合我国当前国情的农业推广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答: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教育方式主要是把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学研究成果,通过农民技术成员以培训讲解和示范的方式介绍给人民,由农民在生产中应用,提高产量,增加收入。推广的内容主要是良种、良法、技术性较强,内容比较枯燥,推广的手段也比较简单,多为发放和宣传技术性文字资料、挂图,并进行技术应用示范。因此农业推广教育以集体指导和现场指导为主,只要是集体教学法和技术示范法,这种教育法注重技能的教学,而忽略了人文和地理的实际情况,对培训的内容一般也是先入为主,单方面的灌溉,造成与农民的交流通道阻塞。

因此我们应该制定适合中国的新型农技推广教育方式: 1.选择好科技示范户,按生产阶段实行对示范户的定时走访指导。

2.定时对科技示范户和辐射带动户开展田间示范法指导。

3.集中提高指导,在农闲时间、以短期培训班的形式,组织农业科技示范户进行集中提高培训,巩固并不断提高其自身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通过提高培训,使其更好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吸引更多的农民主动学习新知识使用新技术。4.农业推广教育工作者的知识更新培训。

五.试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条件及转化的途径和方法

答: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普及,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多种条件相互配合。包括成果转化的自身条件,成果转化的受体条件、成果转行的的运行条件和成果转化的支撑条件。成果转化的自身条件主要指成果自身具有的转化功能,成功转化的条件有三个:成果的先进性、成果的适需性、三是成果的效益型。因此要使成果“适销对路”。

农民科学技术的推广普及,农民是受体,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成果转化的状况。因此,我们要搞好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普及,充分发挥农业科学技术的作用,必须下大力气全面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成果转化的运行条件主要指的是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大力发展农民专业技术研究会。

成果转化的支撑条件设计的范围很广,如金融,供销、物资、商业流通等。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途径有:

1.通过组织传播加强科技创新,大力推进农村科技示范基地建设 2.运用和发挥大众传媒在农业科技成果传播转化中的关键作用。3.强化政府的组织传播功能,继续发挥政府农业推广部门的重要作用。4.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成果推介平台。

除此之外,建立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坚决打击不正当或违法竞争。政府要采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适当地行政手段调节市场,引导各种转化组织作出符合长远利益——有效的转化农业科技成果的选择,绝不能以“宏观调控”为理由,刁难,限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向多元化,社会化发展。

五.农业推广经营服务的指导思想及原则是什么? 答:农业推广的指导思想:

1.以服务为宗旨,农业推广经营,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为农民服务、为农业商品生产服务为己任,处处为农民、农业生产提供方便。

2.以技术为核心,农业推广经营服务要做到发挥优势、以长补短,就必须坚持“以技术为核心”搞好技术服务。

3.以经营求活力,通过经营,可增强农业推广机构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稳定和壮大农业推广队伍。

4.以管理求实效。在以服务为宗旨、以技术为核心的前提下,不断加强和完善管理,建立严 7 密的规章制度,减少开支,堵塞漏洞,提高效益。同时还要正确处理经营与推广、技术与物资。服务与经营等各个方面的关系。以优质服务赢得更多客户和扩大经营规模,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原则:

1.盈利性原则 2.技物结合原则 3.农民自愿原则 4.符合地区产业发展政策原则 适应农民需要层次的原则。

六.农业推广有哪些具体方法,在农业推广实践中如何综合运用这些推广方法。答:1.大众传播法,大众传播法具有很高的权威性,时效性和信息沟通一般是单向性的特点。大众传播的媒介主要是文字印刷品媒介和视听媒介,文字印刷品媒介在传播理论、观念及较详尽的知识和技术方面,效果较好。而视听媒介则比单纯的文字、语言等传播信息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在农民采纳新技术的认识阶段,可利用广播、电视等传播适合农民需要的科学技术新信息,以引起农民的注意和重视。

2.集体指导法,在需要小组讨论、示范、短期培训和实地参观等活动中可运用集体指导法。3.个别指导法,包括农业访问、办公室访问、信函咨询、电话咨询等形式。农业访问是农业推广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推广方式之一,他需要农业推广人员较高的素质要求。办公室访问具有访问的农民学习的主动性较强,二是推广人员节约了时间、资金,但是来访的农民数量有限,不利于新技术的迅速推广。信函咨询因效率低,要求高在我国应用很少。电话咨询是一种及时、快速、高效的沟通方式,在通讯事业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应用较广泛。

七.晏阳初的“定县实验”对我们现代农业推广有何指导意义。

答:晏阳初“定县实验”创造和运用了大量的参与式农村发展的理论与方式。倡导人本理念,强调民众的自觉参与,认为“乡村问题的解决,第一固然要靠乡村人为主力,第二必须靠有知识、有眼光、有新方式、新技术”的外来人与他们合起来,才能解决问题。

(一)树立人本理念 加强农民的教育培训 晏阳初的乡村建设运动,强调“以当地人为主体,外来者为辅”的参与式发展“人本”理念,要求生计巡回训练的导师不但要熟悉业务,还有和农民打成一片,善于挖掘当地人的聪明才智和潜在能力,值得现代人借鉴弘扬。我国农业推广应当摒弃以往那种“见物不见人”的做法,不要仅仅围绕推广多少项技术来论成败,要真正作到“以人为本”,人是第一位,技术是为人所用的。推广对象是人不是物(单纯的技术)。本质是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自我发展能力。(二)树立人本理念 按农民的需求来推广 “定县实验”倡导科学简单化,农民科学化,通过深入的社会调查,根据农民的需求和特点,制定生计训练内容和推广计划,引导农民接受科学技术,而不是强行推广,普遍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意识和文化素质。(三)重视“科技示范户”的带动作用 “定县实验”严格精心选拔表证农家的做法,培养了一批有影响无私为农家服务的农民领袖,带动效果明显。“自我教育民为师”,农民参与决策、亲自操作,自我示范效果远远高于推广人员样板展示的效应。(四)建立健全农村民间合作组织 “定县实验”引导农民自发组织起供销合作社,统购统销,增强 8 了农民对市场价格的发言权。目前,我国大约有2亿多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户,普遍存在“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解决的途径:一方面实行土地合理流转,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农村民间合作组织,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形成规模经营,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这对于参与式理论和方法的本土化有借鉴作用。其中的参与式农业推广方式———生计巡回训练学校、表证农家,就体现了“参与式”发展“人本”理念,对改革传统的农业推广观念和现行的体制有重要借鉴作用。

八.就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和综合频道[焦点访谈]当麦子遇到苹果(20111127)涉及的农业推广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答:答:通过观看视频,我们可以了解到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米桥乡政府强制农民翻掉已经长到 10 厘米的小麦改种苹果树的事件,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当地农民根本不愿意种苹果,因为被强行翻掉的小麦是他们一年的口粮保障,可是种果树是乡政府的强制行为,种也得种不种也得种,没有商量的余地。由于当地政府提出了“以果看干部,以果用干部,果园出干部”的口号,种多少果树直接关系到当地干部政绩和升迁提拔,所以才会出现节目中播出的那种只要果树,不要苹果,只要数量,不计效益的怪事。我的看法。首先,他违反了农业推广的基本原则,农业推广的基本原则为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而甘肃省米桥乡翻掉小麦种植玉米不但没有提高当地的农业发展,反而使农民的正常生活得不到基本的保障;第二尊重农业劳动者的意愿,自愿原则是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的一项基本原则。米桥乡政府为维护自己权益强行翻掉农民的麦田种植苹果,也违反了农业劳动者自愿的原则。第三是因地制宜,经过试验、示范,我们从短片中可以看到米桥乡政府强行在基本农田地发展林果业违反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并且在此农业推广活动中,农民并没有相应的种植苹果树的经验与能力,同时乡政府也并未实行科研单位、有关学校、推广机构与研究性科技组织、科技人员、农业劳动者相结合组织农民进行技术指导与学习。因此这种失败的结果就是一种必然的反映了。

节目中播出的这种现象目前在我国西部的广大农村屡见不鲜。可为什么在全社会都努力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还会出现如此荒唐的事情,原因在于中国目前的城乡“二元”结构制度下,广大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其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2、按照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农民和其他公民一样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政治权利,中国目前这种城乡“二元”结构实际上限制和剥夺了农民作为人民共和国公民应该享有的宪法赋予的公民权利。农民的经济权益是指土地承包经营权、农产品种植权、在农村农民的经济权益理应得到最深刻的体现,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由于人为的行政干预,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没有落实到位,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不能由自己决定,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时考虑最多的是自己的政绩问题,只要政绩不要效益,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事

3、农民找不到地方或者机构去维护他们的权益,他们处于弱势群体,而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农民只有劳动 的权利,却没有获得报酬的权利,同时社会对农民的社会尊重度也逐渐降低,农民也是平等 9 的公民,在我国农民是身份,而不是一种职业。

4、关键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文化程度低,没有农民组织,所以应当建立类似于农会的民间性协会组织,能保证及时地将农民的意愿传递给政府,真正为农民的利益和政府据理力争

6、应提高农民的社会化程度,一方面农民要主动融入社会化进程,争取社会的支持,另一方面社会各个阶层也要以博爱精神为农民说话

7、,提高社会的民主化程度,让广大农民真正享有公民应有的的民主权利,保障下情上达的渠道。

8、中央的政策是好的,但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广大农村目前所存在的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屡见不鲜,当麦子与苹果”中所报道的现象在全国来说也许不算是大事,可对当地农民来说就是天大的事,所以这件事应该引起全社会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把牵涉农民利益的所有事当作大事来办,让这种伤农的事件尽可能地少发生或者不发生

9.论农业推广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答:农业推广方法是指农业推广工作的一系列组织措施、服务手段和工作技巧。农业推广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与广大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至关重要.农业推广的方法很多,有大众传播法、集体指导法和个别指导法。

一、农业推广的方法与特点

1、大众传播法 大众传播法通过信息、传播媒介来进行广泛的推广。大众传播中的信息传播,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很好的时效性及单向性。传播媒介利用报纸杂志、墙报、黑板报、书籍、广播、电视、录像、电影、网络等特点来进行广泛传播。大众传播灵活性强,能提高推广效果,能让农民提高认识,采纳新技术。农药的使用方法、农作物病虫防治,通常采用大众传播法。

2、集体指导法 集体指导法是一项群体活动,涉及的成员较多,能在短时间内把信息传递给预定目标;它可以使推广者和推广对象双向沟通,及时反馈信息,使农民真正学习和掌握所推广的农业新技术。它的形式可通过小组讨论、示范、短期培训、实地参观来进行推广。90年代推广旱地育秧技术,2000年推广秋洋芋稻草覆盖技术,采用的就是短期培训、示范方法,推广效果极佳。

3.个别指导法是推广人员通过与个别农民接触与沟通,讨论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并向农民提供信息和建议的推广方法。它具有针对性强、沟通的双向性、信息发送量的有限性这几个特点。它的形式有农户访问、办公室访问、信函咨询、电话咨询。

10.联系某项技术在某地区推广的实际,试论如何正确选择和运用农业推广方法。、答:农业推广方法的运用是指选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合理配合、综合运用。(1)考虑的因素有:具体推广内容;推广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推广对象的文化素质和对技术的接受能力;其他因素。

(2)农业推广方法的选择:

①不同推广方法所产生的效果不同:示范参观是目前中国最有效的推广方法。②推广方法选择考虑的因素:

a.考虑不同技术类型:物化技术采用示范、咨询服务效果较好;知识型技术采用培训、10 印刷品宣传、巡回指导和科普宣传效果较好。

b.不同类型地区采用的方法不同:经济发达地区,以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法为主。主要采取印发技术资料、成果示范、方法示范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推广技术;经济发展区,推广方法以成果示范、方法示范、集体指导等方式为主;经济开发区,推广方法主要运用大众传播、加强个别指导,组织农民参观,拓宽农民视野。

c.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推广方法:对科技示范户应注重个别指导;对具有一定技术和文化水平的农民应以培训、经验交流、成果示范、参观学习等方法为主;对技术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应以直观教学为主。

11.就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和综合频道《焦点访谈》_20150112_万亩葡萄酿苦酒涉及的农业推广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答:在辽宁省喀左,葡萄酒酒厂老板老徐由于还不上银行的贷款,酒厂的设备被拍卖了。虽然酒罐子被卖了,可还是抵不了债。现在老徐的葡萄酒生产线也面临着要被拍卖的遭遇。农民最初是不愿意种酒葡萄的,因为他们地里原本都好好地种着玉米。但是他们为了完成上面交代的任务,不得不毁掉原来的玉米改种酒葡萄。因为不种酒葡萄,这地就没有了。于是农民们种起了从不认识的酒葡萄,结果因为没收成,赔了本。

1、照搬法国的品种,完全不考虑当地实际的土壤、温度与气候,以及自己的技术问题。

2、整个厂子大规模引进新品种,从来不问专家的建议和意见,完全盲目方法实在不可取,结果投资人血本无归。农民也是白忙活。

3、老徐血本无归,他也到县里去告状,却没有得到当地县政府的一点支持和帮助,农民的权益严重受损,乡政府和村委会不仅不能保护农民利益,反而是伤害农民的直接责任人。

12.就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和综合频道20130906《焦点访谈》-黄土高坡的绿色希望涉及的农业推广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答:坡度为25%以上的土地,称为退耕还林,视频中,黄土高坡的延安遭受20多天暴雨,乡村道路基础设施,窑洞均受损严重,对于延川县,比起70年代的洪水,这次虽降雨量大,但山体滑坡都是小块滑坡,全都得益于退耕还林,黄土高原由黄变绿,对水土保持起了很大作用。我的看法:

1、首先,延安的退耕还林,首先考虑到了农民的升级问题,从农民内心深处,农民与政府齐心协力退耕混林,最后的山上林子山下高产量农田被保护的措施,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农民的切身利益得到保障,也会继续支持退耕,治理更美好的延安。

2、综合考虑了农业生产结构、当地与国家政策,适时恰当的抓住国家给予的政策,响应国家的号召,为延安得生态与民生谋福利。

4、在此过程中,政府的监督以及与农民的商谈也不可少,主要是农民心态的转变,给黄土高坡带来巨大希望,13.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同志的先进事迹对我们进行农业推广工作有什么启示?结合李保国同志在太行山区的工作给予回答。

答:启示:

1、学习李保国同志,就是要学习他把“实干”作为自觉落在脚上。做社会主义 11 建设的实干家,就是要沉下身子、迈开步子,脚踏实地的开拓未来

2、学习李保国同志,就是要学习他把“能干”作为关键根植在“田间地头”。30多年扎根太行山,完成山区开发研究成果28项,示范推广面积达1826万亩,这些个数字无一不是他“能干”的真实写照。在当前这个深化改革的攻坚期,需要的就是这种能干事、干成事拼劲儿,要的就是这敢为人先、有所作为的闯劲儿

3、学习李保国同志,就是要学习他把“苦干”作为本分埋在心里。“无雨渴死牛、大雨滚石头”,这是他常年工作的环境,也是带领农民奋力前行的原因,就是这朴实地比农民还像农民的老人,在艰苦的山村扎根几十年。实现中国梦,需要的就是这样一种品质,把“苦干”作为本分,用坚持不懈地行动,把苦难这个绊脚石,化作前进的动力和风帆。

4、学习李保国同志,就是要学习他把“真干”作为责任扛在肩上。“我是党员,就应该带头把事情做得更好”,在他心里,带领农民脱贫致富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容不得推卸,也容不得丝毫懈怠。就是要学习他这种真抓实干的品质,就应该学习他坚定的信念,坚强的党性。人民的政党为人民,坚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己任,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就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

14.联系实际,论述影响某项创新采用率的因素。(论述采用率及其决定因素,联系某一案例进行分析)

答:采用率是指某一创新被某一社会系统众多成员所采用的相对速度。它通常可以用某一特定时期采用某项创新的个体数量来度量。影响农业创新采用与扩散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

一、创新的特性

1、相对优势。是指某项创新与被其所取代的原有创新相比具有的优势。

2、一致性。是指人们认为某项创新同现行的价值观念、以往的经验以及潜在采用者的需要相适应的程度。

3、复杂性。是指人们对某项创新在理解和实施方面感觉困难的程度。有些创新的实施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术,有些则不然。

例如,在农民选择抗虫棉还是种植普通棉花品种进行病虫防治时,农民往往优先选择抗虫棉品种,因为棉花病虫防治技术需要系统学习理论与方法。如首先需要对棉花病虫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等方面进行了解,然后根据病虫发生状况选择最有效的药剂品种和剂型,了解使用方法和安全措施,最后,农民还要了解产生最好喷药效果的时间、次数、浓度及用药部位等。

另外,对农民来说实施某一单项技术(如合理密植或增施磷肥),难度不大,实施不复杂,影响面较窄,因此农民接受快;而综合性技术(如作物模式化综合栽培技术),同时要考虑多种因素(如播种期、密度、水肥措施等),从种到收各个环节都要注意,比单项技术的实施要复杂得多,所以推广的速度就快不了。

4、可试验性。是指某项创新可以小规模地被实验的程度。

5、可观察性。是指某项创新的成果对其他人而言显而易见的程度。

二、经营条件

三、农民自身因素的影响

1、农民年龄对创新的影响

2、农民文化素质对创新的影响

3、农民家庭关系的影响

四、社会政治因素

五、创新的类型

科研成果推广策略的探索与实践 篇3

一、多措并用,广辟蹊径,探索成果推广的有效性

教育科研是实践性的研究活动,它的突出特点是将学校实践活动与教育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并将研究的结果用于改进学校的教育实践。学校带领教师采取多种方式边研究、边总结、边应用、边推广,在研究中促进推广,在推广中深化研究,形成独具特色的科研成果推广方式。

1.选准起点——搭建“推果”交流平台

为了及时宣传、交流和推广科研成果与工作经验,学校在校园网和宣传栏中开辟了“科研专栏”,编制了“科研导报”,在校园的文化长廊及办公楼内创建了“名师”长廊,在教学楼走廊及室内建立每周一更新的学生成果展台以及经过长期积淀形成的学校特色展示。“推果”平台的创设,不仅注重显性环境的怡人功能,更注重隐性环境的育人功能;不仅注重自然景观的和谐,更注重人文景观的和谐;不仅注重环境外观的改造,更注重环境文化的打造。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使之成为润物无声“活”的教科书。

学校利用交流平台扩大了成果信息的透明度,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和交流。通过一系列的推广措施,教师关注成果、研究成果的意识加强了,行为跟进了,各类优秀的科研成果在不同级别的网站上得到充分的展示和推广,2009年度教师发表科研成果稿件达400余篇。

2.巧用支点——开发“推果”实效载体

科研成果的推广需要一定的载体作支撑,方能发挥牵引助推作用,突显其价值。在实践中,学校巧用“支点”,力求载体的实效性,让成果推广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1)以活动激发积极性。一是举办征文活动。学校根据课题研究情况,发动教师撰写教育叙事或科研论文,进行一系列评选活动并择优参加各级部门的评奖活动。在连续两年山东教育社组织的教育叙事征文活动中,学校每年都有三十人次以上教师获奖,2009年五篇文章被推荐至《山东教育》上登载,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教师参与研究、参与学习和推广成果的积极性。二是组织观摩研讨活动。举行校园十大教学能手、科研先进个人等项目的表彰,并定期举行观摩研讨活动,引领教学改革新潮流。三是组织成果交流会。每学期学校组织一次以课题组为单位的成果交流研讨会,让年度获得成果奖的教师介绍自己有效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果,并提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打算、建议,然后择优在新学期教师大会上作典型交流,让教师的科研成果在学区内得以有效、全面地推广应用。

(2)以培训强化持续性。学校根据科研规划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培训制度和计划,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一是专业引领。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读书论坛活动,旨在“以读促思、以读促教、以读促做”;每年邀请专家做一次科研讲座,加强理念的提升和方法的引导。二是同伴互助。组织教师相互听评课,构建组内教师间的合作共同体,有效地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实施“蓝青工程”,促进新老教师互勉共进,共同提高。三是自我反思。课题组定期举行总结反思活动,通过教法研究、问题会诊、案例分析、实践反思、观摩讨论等,促使教师学会在研究中应用,在应用中研究。

(3)以激励深化持久性。一是学校规定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评奖和发表的论文计入年终教师工作考评中,以此激发教师总结和推广成果的积极性;二是定期召开由正副校长主持的教科研成果推广现场会,对表现特别突出的教师予以特殊奖励;三是举行课题成果汇报课,让取得教科研成果的教师上成果实践课,充分展现科研的魅力,共享成果带来的成效。

3.关注热点——择选“推果”精品内容

科研成果的推广需要根据研究目标选择有价值的热点内容、精品内容,将推广工作由浅人深、由点到面、点面结合、全面推开,发挥应有的效益。“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课题组在研究中,总结汇编了《融“课堂、课外、校外”三维教育于一体,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资料,全校教师人手一份进行研究学习,并借鉴应用。经过一年时间的实践,师生又共同开发出了《好习惯我养成》系列校本课程,实现了对课题成果的全面推广。省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创新应用”的研究成果获省二等奖,学校及时把该研究成果作为具体“推果”内容,推广到各个教学领域。在此基础上,学校又将研究思路和成果进一步拓宽和延伸,组织开展了“探寻美丽的生态家园”、“探寻峨石瀛波消失之谜”、“走近花斑彩石”等研究性学习活动,其中四项成果分获省创新大赛的一、二等奖,一项获全国第25届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二、研用结合,着力实践。注重成果推广的实效性

学校在“十一五”期间共有各级课题二十多个,不论课题的大与小、高与低,都是促进学校教育发展的着力“点”,将每一项课题的研究与应用有机结合,追求实效的“推果”过程,让课题之间彼此牵引而又相互促进,在实际操作中力求研用多“度”结合。

1.评价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有尺度

“推行‘五四三二一’评价”课题研究是学校进行学生评价创新的有效探索,此课题研究成果在教育部主管的《网络科技时代》上推广。学校改进原有“学生成长记录袋”不能即时对学生进步予以直观展示的不足,在全校各个班级设立“奖牌榜”,对学生各个方面的进步采取颁发鼓励牌、铜牌、银牌、金牌、奖状五种逐级跃升直观形象的动态奖励,让学生时时看到自己的进步,在进步中明确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在与其他同学的比较中找到差距,由缩短差距的愿望产生继续努力的动力,通过继续努力叉获得进步,如此往复,形成良性循环。评价,不再是一把尺子衡量出来的冷冰冰的结果,而是多把尺子衡量的动态激励过程。学生在此评价过程中看到了自己和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在“自我意识”的觉醒中找到了归属感和认同感,尤为可贵的是,他们获得了更多的成功体验。

2.听课评课——构建“生命化课堂”有力度

学校在积极推广“十五”期间省级科研成果“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外校的先进科研成果“构建生命化课堂”,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点,展开系列研究与实践。通过“预习课、新授课、综合课、复习课、矫正课”五种课型的着力打造,深入开展“五段式”听评课活动,促进科研成果向教学效益转化。

“五段式”听评课,即“常态课、诊断课、提高课、达标

课、创新课”。“常态课”是要求所有教师开放常态课堂听“推门课”;“诊断课”是对比新模式展开听、评、议、改;“提高课”是针对诊断出的问题改进完善;“达标课”是对全校教师“地毯式”听评课,先“树标”,再达标,着重做好“评改”;“创新课”是各学科骨干参加校级“示范课”的展示,打造校级名师。通过“五段式”听评课,“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和“构建生命化课堂”的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和巩固,唤起了教师“见贤思研”的觉醒意识,不同层次教师的授课能力均得到了提高。

3.校本课程——应用成果有效度

在课题研究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学校立足于学生的个陛发展和兴趣需要,开发了校本课程《探索与创新》,涵盖了“创新与人文、创新与生活、创新与科技、创新与环保、创新与艺术”五大篇章的内容。由于内容贴近师生生活,课时得到有效保证,管理措施到位,激起了师生的高涨热情。在实施过程中,学校有近二十件教、学具在省创新大赛中获奖,有近十篇学生的实践活动论文获省、市级奖励,该校本课程被威海市教育局评为“优秀校本课程”。在“后进生心理问题的个案研究”课题实施中,学校精选部分后进生转化案例,研究开发出《J心路鑫语》校本课程,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教育及心理辅导,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从而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有效实现课题研究成果的全面推广。

4.家校合力——拓展“推果”有广度

在课题研究中发现,学生很多不良行为习惯来自于家庭的不良影响,为此,搭建家校互动平台,增进教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凝聚家校合力。修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成为学校新时期重点工作之一。

学校定期开放家长学校,邀请家长参加教育案例分析会等,将学校教育的先进经验传递给家长,帮助家长有针对性地掌握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方法,提高教育效果;学校还充分发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这个纽带作用,利用其中的“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学生小组评价、班主任评价”四个项目,有效地形成了师生对话、师长对话、生生对话和亲子对话的格局,让学生、家长和教师能够近距离地接触和交流,在学校、家长、教师和学生之间架起了心灵的桥梁,家校之间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合力。

三、全面发展,和谐共赢,强化成果推广的功效性

科研成果的有效推广,对营造和谐民主的育人环境、丰富学校发展内涵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学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道路上,与时俱进,科学发展,不断实现学校综合教育质量的提升。

随着科研工作扎实有效的推进,学校取得了累累硕果:被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授予“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十一五”期间已有四项省、市级课题顺利结题,其中有两项成果分别荣获省级科研成果一、二等奖,有四项课题成果经验在省级以上核心期刊推广;省、市电视台及相关报刊也分别对学校科研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近三年,教师在各级报刊发表的科研论文多达百余篇。学校现已发展成为省级规范化学校、省级电化教育示范校、省级校本培训示范校、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威海市教学示范校等融多项荣誉于一体,具有深刻发展内涵的一所新型学校。

中职英语分层考试推广研究与实践 篇4

中职英语分层考试的目的是改变中职考试机制的基本职能, 把考试转化成激励学习者兴趣的一种手段, 尊重每一位学生, 努力为学生创造获得学习成功体验的平等机会, 激励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动机和愿望, 从而切实促进并提高其英语学习成绩。

在教学资源有限、客观条件也不适于开展英语分层教学的情况下, 进行英语分层考试的研究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实际意义。英语分层考试是根据不同的考试需求确立不同的考试目标, 对具有不同学习能力和处于不同学习水平上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在此过程中, 所有的学生, 只要付出了努力且发挥正常, 均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成绩评定及能力锻炼。学有余力的学生有大显身手的机会, 较后进的学生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及其个性的发展。通过全面了解教与学的信息, 中职英语教师可以准确调控教学, 改进教学方法, 避免以分数论能力的弊端。对于中职学生而言, 分层考试可以减轻他们的学习和心理负担, 利于其英语水平的全面提高。

2 分层考试推广实验

继已结题的教改项目对我校2007、2008级护理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进行分层试点考试和推广实验之后, 笔者对2009级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了更深入的英语分层考试推广专业研究实践。在试点考试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 特就分层考试的内容和项目设计做了进一步的思考和修正, 其特点主要体现为“必考题+选考题+趣味题”, 其中必考题占考试成绩的60%, 选考题占20%, 趣味题占20%。在此统一模式和理念的指导下, 推广研究分为口语推广考试和笔试推广考试2部分。在后继研究和实践中, 坚持贯彻统一该考试模式。参加此次推广实验研究的研究对象共542人, 为我校2009级护理专业学生。现就推广实验开展的过程及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和经验进行总结。

3 英语分层推广考试

3.1 英语笔试分层推广考试 (见表1)

笔试分层模式可以兼顾各层次学生的考试需求, 必考题囊括了大部分日常教学内容, 其形式为最常见的单选、连线、完形和阅读理解题;选考题实际上为考点转移的题目, 如单项选择题原为对某词、某时态、某语态、某结构的考查即是针对某知识点的考题, 可在分层考试中将考点转移为对逻辑、句式和结构进行分析、修正的改错题, 可以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趣味题是笔试试卷中难度最高、挑战性最大, 也是最有可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考试积极性的题目, 该题型的设计将考虑到对学生语言能力、空间能力、逻辑数理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甚至自然知识能力的培养, 考题形式多变, 同一题型备有至少2道难度相当的考题,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自由选择。

3.2 英语口语分层推广考试

该模式在口语分层推广考试中的特点鲜明地呈现在以下设计中 (见表2) 。

必考题:单词认读 (60分) :熟练、正确认读随机抽取指定范围内的单词30个。如有错漏, 每词扣2分, 扣完为止。

选考题:在2篇文章中, 任选其一进行两两对话, 对话流利、通畅、无明显语法及交际错误 (完成该层次满分为20分, 表现特别优异者可在起始分值满分基础上, 获得额外的5分) 。

趣味题: (1) 医患对话。读懂医院分楼层平面示意图, 从5条指定路线中选定一条, 按要求完成问路、指路对话。

(2) 日常对话。读懂地图, 完成问路、指路对话, 要求对话流利、通畅、无明显语法及交际错误。

该题型满分为20分, 表现特别优异者, 可在满分基础上获额外的5分。此次推广考试考生个人总分为必考题、选考题和趣味题3者得分总和, 个人预计得分范围为0~110分。超过100分, 则按100分计。

4 分层考试成绩对比分析 (见表3)

根据英语测试学评估方法和原理, 笔者将历年来进行的推广考试进行研究和分析 (见表3) 可知:在英语口语分层试点考试与推广考试中, 学生考试成绩的优秀率各为7.8%和2.6%, 水平为好的比率为31.4%和23.6%, 水平一般的分别占3.9%及11.4%, 整体及格率各为95.1%和88.6%。各项数据在前后2次考试中所占比例虽各不相同, 但层级分布及比重总体趋势和走向基本一致。这说明2次考试的标准及要求在内核上基本一致, 所进行的分层考试具有测试意义, 所反映的学生水平真实、客观。试点考试及推广考试在所针对的研究对象不同, 考试方式及环境亦有所区别的情况下, 考试结果具有极大的相似性, 具备测试学意义。从该比对结果看, 经过修正与完善, 现行的分层考试模式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

在推广考试中, 包含口语及笔试2种不同的测试方法。对比现行的英语口语分层考试和笔试分层考试成绩 (见表4) 可知:口语推广考试与笔试推广考试的概况基本趋同, 成绩的层级分布相似。该数据分析结果表明, 现行推广考试研究所设立的分层考试模式针对同一研究对象, 在不同测试环境和时期中均具有测试学意义。前后2次推广考试, 虽然侧重的知识技能不同、选取的方式不同、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重点不同, 测试结果却具有延续性和统一性。对比试点考试, 推广考试的总体及格率和优秀率所占比例大致趋同。在试题难度设置正常、考查难度层级间距离加大的情况下, 考查结果显示学生整体成绩水平不高, 在英语听、说、读、写4项基本技能中的个体水平也呈不均衡状态, 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数据分析显示, 在笔试分层考试中, 优秀及一般水平的人数总和不足10%, 证明90%以上的学生虽然在英语读写方面已具备了一定基础, 并且在考试中发挥了正常的水平, 但其整体英语技能和知识水平仍有待提高。不到30%的考生能够在此次推广考试中达到好及优秀水平, 但仍有70%左右的考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仍处于中下级别。

在推广考试中, 英语笔试分层推广考试的及格率略优于口语分层推广考试。一方面, 该结果表明诸如认知、记忆和模仿之类的初级学习活动仍是被试群体在日常英语学习中普遍使用的学习方式, 日常英语教学中过多侧重于读写能力的训练, 不够重视口语教学与交际实践也导致了考生口语水平不高。由于对英语语言应用的需求无法实现或实效不佳, 导致学生的口语分层考试表现略差于笔试分层考试。对于考生而言, 口语考试在语言学科中属于难度最大的层次。纯粹的知识性和记忆性的固化信息不是真正的考查重点, 主要考查点在于对学生语言能力、空间能力、自我意识能力、逻辑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的考查和培养。另一方面, 该结果也暴露了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弱点, 即过于强调学习结果, 而忽略学习过程。不够重视语言、词汇、语法规则的积累, 并且语言的输出练习不足。该研究结果为中职英语教师提供了鲜活有力的教学依据, 对于充分发挥学生语言应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学习效率, 兼顾语言的知识积累和文化积淀大有裨益。

5 关于英语分层考试的思考

通过多次英语分层考试的研究与实践, 经过深入思考, 现将有益的教改经验总结如下。

(1) 分层考试的实施必须依据英语的学科特点, 根据各技能的不同特质, 制订相对统一的衡量标准, 保持标准的客观性和一致性。分层考试的本质在于考查知识和激发兴趣, 从而通过考查达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 提高英语学习效果的目的。

(2) 必须针对考试本身设定相对统一的考试步骤, 确定每一层次的难度水平和层级之间的合理分布。必须营造合理、科学的学习环境, 简明、开放的考试环境。如果给定的考试条件不一, 设置的难度体系和考试形式过于飘忽不定, 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能给学生带来成功的体验, 还有可能使学生长期处在巨大的学习压力中, 易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而放弃英语学习。简明、开放的分层考试理念和环境创设是使英语分层考试能够顺利开展并且获得客观、真实结果的前提条件。

(3) 鼓励学生重视知识掌握、不惧挑战。英语分层考试的服务对象和受益者都是英语学习者。对于中职学生而言, 英语知识是一种工具, 可以通过掌握和使用这种工具拓宽专业视野, 辅助专业学习, 从而使他们成长为合格的社会成员和生产者。英语教育者应对学生的学习焦虑和恐惧有所关注和思考, 在教学实践中以助其健全心智、扫除学习焦虑, 成为成功的学习者。

(4) 形成过程性评估体系。和谐、合作的学习氛围和考试氛围的营造需要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默契配合与坚持。必须重视学生进步、发展的整个过程, 开发和培养学习者的多元智能, 可以在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和阶段都有所体现和升华。

参考文献

[1]王立非.现代外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实践与推广 篇5

《地方高校机械类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创建与实践》教学成果推广与应用培训班学员心得体会

学校:xxx

姓名:

xxx

有幸参加了《地方高校机械类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创建与实践》教学成果推广与应用培训班,首先感谢江西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组织此次培训,感谢南昌大学承办此次培训,感谢各位接待老师对我们热情的服务,感谢各位教授非常实用的讲座。这一周来,课程安排内容丰富、充实,各位大师博文广识、讲解生动、案例精彩,实地参观讲解详细、真实,使我真正接触到了本学科的前沿知识以及南昌大学在机械类创新人才培养及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受益匪浅。

此次精彩的培训学习主要心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了解到了地方高校机械类人才培养平台创建与实践。

对于民办高职院校来说,不管是人才培养平台的创建,还是实践环节的课程安排,我们都落后于各公办本科院校,尤其是南昌大学这所211工程院校,通过此次学习,张华博士深入浅出的讲解了我们南昌大学在机械类人才培养平台的创建与实践,强化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构建教学科研学科专业一体化平台,建设创新人才素质培养基地以及研究创新人才培养。充分开放教学科研资源为大学生学科竞赛服务,在他们组织的机器人研究所里我们看到了学生研发的焊接机器人,教学成果显而易见。他们还建立了适合机械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管理机制,实现了科研基地面向大学生的全面开放,确立了本科生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定位。使我深受启发,深深体会到了我们自身的不足,指明了我们以后要努力的方向。

二、了解了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培养与实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为培养高水平的创新人才,近年来教育部在国家层面上也组织实施了一系列的计划,比如: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建立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在研究生教育领域,实施了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为了尽快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试点,根据教育规划纲要和人才规划纲要的部署,教育部、中组部、财政部也将共同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等等,这 一系列的措施说明我们国家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已经十分迫切了。还了解到了我们南昌大学在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培养的一些非常好的模式,首先要完善培养方案,突出创新能力培养。其次要优化教学环节,理论教学与创新实践有机结合。再次是深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还有构建创新实践平台和丰富课外创新实践活动。最后要开展课外科研活动,然后取得了一系列的教学成果。值得我们学习,看到了我们南昌大学的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取得的众多奖项。

通过对刘莹教授的了解,她本人的学习经历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48岁才去读博士,想来在我们很多人中这个勇气是没有的。很多同志,包括我在内,有时候都会有懒惰的心理,感觉自己是个女人,为什么要那么辛苦,尤其一些中年同志,会觉得自己年龄大了,不用再去跟年轻人一样去吃这个苦。刘教授从没退缩,48岁去读博士,接下来出一连串的成绩、论文、科研、奖状,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三、了解了基于CDIO南昌大学机器人竞赛实践平台的建设。

我们南昌大学的机器人队真的是个了不起的团队,多次参加亚太地区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获得奖项,承办国内机器人大赛,在我们刘国平老师的带领下取得优异的成绩。这个平台非常的好,在机器人队中我不仅学习到了培养我们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还学习到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如何管理好一个团队的方式方法。第一次接触CDIO这种先进的工程教育模式,使我欣喜若狂,我感觉我必须去系统的学习它,应用它,虽然还有很多东西还没能消化和吸收,不过我想这个在我回到学校后会认认真真的、主动的去了解,去学习,去融会贯通。

四、了解了卓越工程师培养下的机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实践。卓越工程师培养是指针对某具体工程领域的实际需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他们将是获得工程师执业资质或者工程师职称潜力的后备工程师。我们南昌大学卓越工程师项目组通过借鉴国际上成熟的CDIO理念的工程教育方法,改进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制定了CDIO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分析现行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制定培养计划、修订教学内容,制定校企合作的企业培养 2 计划,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学生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一步一步的摸索着完成了我们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项目。这个项目非常的好,尽管我们很难再申请到卓越工程师的项目,但是这种教学模式非常的值得借鉴和学习。饶老师做的很细致,包括学生在学校和在企业的课表都精确到了每个小时,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五、工程实训创新平台建设与运行。

南昌大学工程实训中心主任郭烈恩教授跟我们分享了南昌大学工程实训中心产生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建设过程以及现在的运行情况。所谓科学家是发现世界上原有的事物。所谓工程师是创造世界上从来没有过的事物。第一次区分了科学家和工程师,很欣喜。工程实训中心是培养工程师的地方,工程实训中心是在国家大环境下必然产生的一个教育基地。我们南昌大学工程教育中心的一个设备,一个车间凝聚着郭教授多少的心血。我们要如何充分利用它,为我们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做出贡献,郭教授提到一个充分开放,目前我们学院这方面做的不够。通过参观、对比我们学院的工程实训中心,我们有几个方面需要加强。第一、各种规章制度的完善,比如:安全保障制度、教师上岗制度、教师岗位职责、物质管理制度、学生成绩评定等。第二、实训对象的增加,过去我们的实训中心仅仅只对机械工程系开放,南昌大学实训对象包括工科、理科、管理、医等三十多个专业,这个是很有必要的。第三、实训时间的安排也是很不合理的,学习南大机类四周、非机类两周、认知类一周。第四、组织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等。

学习是可贵的,培训是精彩的。通过这次可贵而精彩的培训学习,我感觉到自身的不足,要不懈的努力去弥补。感叹和憧憬之余,我想我们要努力学习,多关注科学前沿的知识,多学习大师们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我们高等职业教育,为机械类创新人才培养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实践与推广 篇6

〔关键词〕阅读推广;读者;图书馆;实践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3.11.027

〔中图分类号〕G2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3)11-0131-06

近几年,阅读推广在我国受到极大重视。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积极响应号召,开展一系列阅读推广活动,促进全民阅读。

1 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

为了解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情况,笔者对全国公共图书馆进行网络调研。我国共有34个省市自治区,除对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没有进行调研、北京选取了国家图书馆和首都图书馆作为调研对象外,笔者共选取了33个公共图书馆进行网络调研。经调研得出,33个馆均能正常访问,而且各馆均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推广对象涵盖儿童、青少年及成年人。推广活动主要在节假日开展,如:世界阅读日、国际儿童节、春节等。具体活动情况见表1。

2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

根据教育网,笔者对国内排名前25的著名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进行网络调研。根据调研得出,高校图书馆主要利用每年世界读书日,服务宣传周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具体活动情况见表2。3 结论与分析

3.1 推广形式

公共图书馆主要通过各种各样形式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吸引广大社会民众参与,促进阅读向社会化方向发展。一是利用节假日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扩大读书节声势和影响力,提高民众的参与度。如“读书节”、“儿童节”等开展各种活动;二是利用服务宣传周开展各种推广活动;三是利用寒暑假期开展各种推广活动,如暑期少儿系列活动;四是开展常规性活动,如名师讲座、经典影视展播、流动图书馆等。而高校图书馆主要通过“读书节”、“读书月”、“宣传周”等形式开展阅读推广活动。较高校图书馆而言,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更加频繁,形式更加多样。

3.2 推广内容

公共图书馆在节假日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如:“读书节”期间,国家图书馆开展“文津图书奖”评选与优秀图书推介活动,上海市图书馆开展“讲座进百校”活动;国际儿童读书节期间,重庆市图书馆开展少儿讲坛、亲子阅读、少儿动漫设计比赛等;服务宣传周期间,江苏省图书馆开展少儿数字资源推介、少儿绘本阅读、聋人读者沙龙或无障碍阅读、中老年电脑培训等活动;春节期间,安徽省图书馆开展图书漂流阅读活动、数字图书馆推广、精品电影播放、猜谜等活动。

高校图书馆主要在读书节和服务宣传周开展活动。如:北大图书馆在读书节期间开展系列活动,主要有资源利用讲座、“未名读者之星”评选、“好书放飞梦想”精选书目展、经典电影展映、图书漂流、北京换书大集、名师讲座系列等;东南大学图书馆在服务宣传周主要开展“畅享短信平台”、“数字阅读、移动阅读”体验、资源与服务推广讲座、读者需求调查访谈、名家讲座等活动。可见,公共图书馆较高校图书馆在更多个节假日开展活动,其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

3.3 推广对象

公共图书馆确定少年儿童、老年人、外来务工人员及残疾人群体作为阅读推广活动的重点对象,并且根据他们的特性和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如对少年儿童开展故事会、征文、朗诵等活动,针对中老年开展电脑培训,针对残疾人开展的读书活动等,而高校图书馆则针对大学生群体开展演讲、征文、竞赛等活动。可见,公共馆的阅读推广活动更加有的放矢,针对不同的阅读群体采用不同的活动形式;而高校图书馆主要针对师生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影响面较小。

4 启示与建议

4.1 政府起主导作用,促进阅读推广

政府在阅读推广活动中应起主导作用,设立专门的阅读推广机构,实施和评价活动业绩,并积极寻求资金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参与。美国国会图书馆建立图书馆图书中心,专门负责阅读推广活动,并且组建以州图书中心、国家阅读推广伙伴为节点的阅读推广关系网络,集合社会的力量与资源进行阅读推广[1]。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成功经验,在国家图书馆建立类似部門,并组建各级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关系网络。各个图书馆在阅读推广委员会的统一安排下,联络多部门,为读者创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阅读推广活动,使阅读推广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整体,让阅读推广活动常态化,并且持续有效地开展。

4.2 图书馆起积极作用,塑造个性化活动

与国外图书馆相比,我国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对象的“个性化”不显著,国外图书馆更注重强化个性特点来促进阅读。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应分工协作,针对不同读者群体,定制个性化推广计划,挖掘新型活动形式。公共图书馆有着丰富的馆藏资源,对于开展青少年阅读活动有着便利条件,可以定期举办青少年读书会和家庭读书会,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学习、讨论和交流,鼓励青少年不断阅读学习。另外,针对心理困惑的读者,提供阅读疗法服务,让书籍阅读成为治疗心理困惑读者的辅助手段。高校图书馆针对不同层次读者群体,开展不同活动,如可以举办“心灵氧吧”、读书沙龙导读活动,为大学生排忧解惑[2]。

4.3 创建阅读文化,延伸品牌活动

在目前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基础上,创建阅读文化,延伸阅读推广品牌活动。香港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许多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例如:由香港公共图书馆与香港教育署、香港教育城联合推出的“阅读大使计划”,旨在校园和小区撒下推动阅读的种子,提升学生的阅读风气[3]。还推行“社区图书馆伙伴计划”设立便利图书站和流动图书车,让社区居民尤其是儿童、青少年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延伸阅读文化,享受阅读的乐趣,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4]。我国公共图书馆可以借鉴香港公共图书馆的“图书便利站和流动图书馆模式”,与社区居委会合作,为社区民众服务。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寻求与企事业单位合作,联合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开展的品牌活动——“悦读”值得推广。它能帮助读者提升阅读品味,拓宽阅读领域,在愉悦的阅读体验中,获得学习能力的提升[5]。

4.4 建立馆际联盟平台,拓展推广活动途径

阅读推广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责,公共图书馆是面向社会民众进行阅读推广的重要组织者和策划者,高校图书馆是面向高校读者进行阅读推广的主要组织者和策划者。因此,公共图书馆应将自身角色定位为社会民众阅读的公益推广平台,而高校图书馆应将自身角色定位为高校读者阅读的公益推广平台。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各馆多采用传统方式,如讲座、竞赛等进行阅读推广,较少将新技术,如网络推广平台、移动手机平台等应用到其中,缺乏互动和经验总结。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各有特色,如果能实现馆际联盟,科学引导联盟成员联合开展活动,将起到资源互补的作用,能最大限度地吸引读者参与,扩大受众面,活动效果将更加明显。

综上所述,图书馆是公民阅读和终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必须发挥“传承文明”的主阵地作用。面对当前全球性的阅读新趋势,各类图书馆要提高公民的阅读意识和兴趣,促进良好的社会阅读风气和阅读习惯的形成,彰显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吴正荆,孙颀,吕少妮.美国公共图书馆评价方法在我国区域图书馆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5):1-9.

[2]段梅,欧阳志.基于“阅读疗法”的多媒体立体导读工作探索与实践[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2):97-100.

[3]师丽娟.港澳地区阅读推广活动介绍及启示[J].图书馆杂志,2007,(5):61-63.

[4]陆和建.香港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及启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6):117-119.

[5]刘金涛,谭丹丹,孙阳阳.推动引导大学生课外阅读,培养提升终身学习能力[J].图书馆论坛,2013,(3):145-150.

[6]胡大敏,林菲,等.载体媒体视阈下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3):96-99.

谷子机械播种技术推广与实践研究 篇7

1.1合理轮种

谷子也是一种不适合连续耕种的作物, 一般适合与玉米、大豆、薯类等轮番耕种。谷子对土壤的要求是:地势较高较干燥并且通风性好, 土质舒软。

1.2整地施肥

一般在秋季上一茬作物收获后, 就进行整地, 使地里没有坷垃和秸秆, 这样可以为春季谷子的幼苗提供充足的水分和养分, 也可以提高地表的温度, 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提高产量和质量。对于不同地区, 如果春季干旱, 则在秋季进行整地, 以防止春季耕种时地面结结;如果春季不干旱, 则在秋季进行翻耕, 春季时再进行旋耕。如果在秋季没有来得及进行整地, 则一定要在春季解冻时尽早对土地进行整理, 使土地柔软踏实, 以保证播种时全苗。谷子营养价值最高且营养相对均衡, 其加工出来的小米的质量与其本身的品质是成正比的。而谷子本身的品质与肥料的应用有很大关系, 主要施肥原则是以有机肥为主, 少施氮肥, 多施磷钾肥。肥料一般在是秋季或春季整地时施入, 而且施肥必须均匀。

1.3控制播种量

要根据地块的情形, 控制好种子的播种量, 一般情况是0.6kg/667m2左右。如果播种太多, 则浪费种子且增加间苗的劳动量, 播种太少, 则影响出苗率, 又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危害。谷子多数都是种植在干旱的地区, 谷子的发芽对土壤的墒情要求低, 一般达到黄墒即可发芽出苗。谷子种植是在干旱少雨的春季, 可进行沟播。降雨后, 雨水可集中到沟里, 达到对雨水的最大利用率。降水后, 谷子的根就会生长的很快, 可长出多条根。再经过中耕培土, 谷子又形成垄背, 雨水集中于沟内更利于谷子吸收和生长。

2 谷子机械播种技术推广

以前, 并没有适合谷子播种的机械。从外国引进的机械因播种量太大, 不适合我国谷子播种。但经过多年研究、试验、推广, 一些适合我国谷子播种的机械逐渐投入使用, 并发挥着良好的作用, 也逐渐被农民朋友所接受。

2.12BJD-4A型单组式半精密播种机

这种播种机属于窝眼式播种, 配套的设施配置好可同时施肥。这种机械之前是以播种玉米为主, 但经过更换小粒播种盘, 就可以进行谷子播种。此机械的播种距离为34cm左右, 比之前手工播种的27cm略宽, 虽然播种的距离大, 但是谷子的产量却显著提高。该机械可一次性完成播种、施肥、镇压等多产工序, 通过内部传动齿轮的改变可以实现不同的播种量。这个机械最大的优点是可以一机多用, 同时用于玉米、豆类、高粱、谷子也都适用的播种, 这样既可以节省购买机械的资金, 也可以减少劳动强度, 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增加农民收入。

2.2 2BFG-6型谷子播种机

该机械是窝眼式排式播种, 一次可以播种6 行, 播种、同时可完成施肥、开沟、镇压等多道工序可一同完成。此机械可实现半精量穴播, 既即能保证谷子幼苗的出苗率, 又能减少人工间苗的工作量, 工作效率是传统的10倍以上。这种播种机械为谷子机械播种的发展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 实现在种在沟里长在背上的传统的旱作要求。此机械还能配带1 个单组, 适应山区小地块的播种使用。

2.3地膜覆盖免间苗技术

该技术是在谷子出苗后叶子达到3 片时对幼苗喷洒除草剂以除掉杂苗, 从而达到免间苗的目的。实施前提是底肥充足, 在春天解冻后, 尽早地铺膜。如果土壤的墒情好, 可以在雨后抢墒铺膜, 采用鸭嘴式穴播机进行播种。1 膜2 ~ 3 行, 膜上2 行行距30cm, 穴距25cm (4850穴/667m24850 穴) , 每穴播种7 ~ 8 粒, 保苗2 ~ 3 株。种3 行的行间距20cm, 穴距25cm, (7270 穴/667m27270 穴) , 每穴播种7 ~ 8 粒, 保苗1 ~ 2 株。0.8 ~ 1万株/667m20.8 ~ 1 万株。播种完成后需要用脚踩压, 以提高种子与土壤的结合。在出苗前再对播种孔进行踩压, 在播种孔形成1 个小坑, 方便雨水进入种子的土壤。

2.4精播免间苗技术

该技术是采用精播机的地内镇压技术, 把种子直接压到湿土里, 从而提高种子在干旱情况下的出苗率。由于精播机的播种距离是8.3cm, 行距33.3cm, 所以出苗后一般不需要间苗。精播机的播种量仅为普通播种量的1/4, 所以幼苗出苗均匀, 苗与也苗之间空间大, 光照也比较充足, 幼苗长的粗而壮。由于不用间苗, 就不会对幼苗的根系产生伤害, 幼苗在优越的生长环境下长的比较快和结实, 也能有效地抵抗病虫的侵害, 还可以减少人工的工作量。

摘要:我国有着悠久的谷子种植历史, 但是由于传统的种植方式成本比较高, 使谷子的产量和收益都不如玉米等其他农作物, 这就导致谷子的种植面积在逐年减少。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 作为营养丰富的谷子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人们对谷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推广机械化种植谷子, 以提高生产率提高产量, 增加农民收入。

关键词:机械播种,谷子,推广,研究

参考文献

[1]白云鹤.谷子机械化任重道远[N].中国农机化导报, 2012-10-19.

实践与推广 篇8

我公司一台TD1631GE型Volvo发动机机体,在运转过程中发生连杆断裂事故,折断的连杆将机体侧面和缸孔下配合带同时打伤。

图1为机体侧面损伤状况,断裂的连杆从机体侧面内侧将其顶起,突起的部分中间变形严重,产生了一道长约120 mm不规则弯曲的裂纹,经检查,裂透部分长约60 mm。图2为第一缸缸孔损伤情况,打碎的缸套破片将缸孔下配合带损坏,出现了多处凹坑,最深处约8 mm,脱落部分体积最大可达蚕豆大小,损伤较严重部位沿缸孔圆周共有6处;而且,相邻密封环槽之间还有多处贯通沟槽。这两种缺陷都对对橡橡胶胶密密封封圈圈的的固固定定强强度度产生了严重不良影响,在机机体体冷冷却却水水的的压压力力下下极极易易使橡胶密封圈发生变形导致漏水事故。

1 修复工艺的探索

侧面和缸孔部分的损伤严重制约了这台Volvo机体的修复与回用,起初我们把之前采用的修复国产机体缺损部分的几种方法,如填充金属修补胶、焊补等,应用到这种机体上效果均不理想:不是强度不够,就是产生裂纹,难以满足修复要求。

而后,我们将攻克重点放在改进焊接材料与焊接工艺上,先后试用了多种焊条,并不断调整焊接参数与工艺,同时考察掌握了多种其他铸铁修复工艺,在总结先前修复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以冷焊技术为主,综合运用其他铸铁修复先进技术作为辅助手段,经过反复论证分析和试验,最终制订出一整套新的修复工艺来对这台Volvo机体进行缺陷修复。整个工艺流程见图3。

1.1 取样检测

按照修复工艺要求,我们首先对同型号的报废机体进行了取样,经专业机构检测,最终确定该机体材质为灰铸铁,几项关键指标见表1:

1.2 焊接工艺分析与选择

由于该机体损坏部位均为有密封或强度要求的重要部位,因此决定采用焊接修补的方法作为主要的修复手段,并用渗透剂、金属修补胶填充等方法作为辅助手段。这样才能使修补部位的强度得以保障,可有效防止修补成分与母材之间出现裂纹、脱落等情况,满足机体的密封或承载要求。

作为整个修复流程的关键,焊接过程关系到整个修复的成败,由于先前已尝试过将焊补国产机体的工艺及焊条应用到此种机体上,但是最终失败。笔者认真分析了失败的原因,查阅了大量当今对铸铁零件进行修复的新工艺新方法,最终决定从采用新型焊条和改进焊接工艺两方面入手来解决这一问题。

由于铸铁含碳量高,强度低,塑性差,刚性大,不易变形,对温差极为敏感,焊接时其残余应力不易通过母材的变形来消除,因此焊接时极易产生焊接裂纹和其他缺陷。为此,人们通常从焊接冶金和焊接应力方面去对焊条进行研究。另外,由于铸铁组织内部存在着一定量的硅,焊接时,它们逐渐浮在母材表面变成了二氧化硅,导致焊缝易产生未熔合、咬边、夹渣、气孔,并降低了焊缝的抗裂性能。从这两点考虑,选用的焊条一定要具有较好的焊接工艺性能,为改善铸铁焊接冶金状态提供有利条件,而且药皮成分要抑制二氧化硅的形成,提高焊接接头的抗裂性,降低其他焊接缺陷产生的可能性。同时,也要通过采用与该型焊条相适应的独特焊接工艺,才能有效控制铸铁焊接时的焊接应力,从而使对该Volvo机体的焊接能够避免出现裂纹夹渣等缺陷。

机体缺陷焊补具有以下特点:

a.不能预先加热,否则易使缺陷临近关键部位受热发生变型,影响尺寸及形位公差精度。

b.机体体积较大,散热较快,焊后无法进行较好的保温。

c.多数焊接部位需要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硬度要满足普通刀具的加工要求。

基于以上三点,最终确定采用冷焊工艺进行焊接。经市场调研,我们选用了特制308铸铁冷焊三用焊条,该焊条基于Z308焊条改良而成,为纯镍焊条,可用于重要灰口铸铁薄壁件和加工面的焊补,石墨型药皮,交直流两用,该焊条继承了Z308焊条的优良焊接特性,并具有以下特点:

a.不需对工件预先加热即可焊接,焊接完毕后不需保温。

b.可全位置焊接。

c.防潮性能良好,焊接时无需烘干,保管、使用方便。

d.焊缝抗裂性能良好,气孔少,熔合好,基本无咬边现象,能保证焊缝气密性要求。

e.焊缝加工性好,焊缝颜色与母材近似。该焊条配合特殊的焊接工艺,可快速焊接修复灰口铸铁机体,其焊接质量能达到或超过目前多数铸铁冷焊焊条,与其他铸铁焊条相比,拥有较好的综合优势。

2 修复工艺的实践应用

要有效控制焊接缺陷的产生,采取合适的焊接工艺是关键,我们在常规铸铁冷焊法工艺基础上,经过在废旧机体上进行反复试验,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分别对这台Volvo机体存在的缺陷进行了焊补修复。

2.1 机体侧面裂缝修复

a.打磨:打磨掉外表面漆皮,将裂纹完全暴露。

b.钻止裂孔:沿裂纹方向、在裂纹两个端点处各钻一限制孔见图4,可防止裂纹继续扩展,孔径5 mm。

c.开坡口:用角磨机磨出U型坡口,根部要圆角过渡,这样可以减少应力集中,坡口角度约为70°~80°,深度约为机体壁厚的三分之二,见图5。

d.清理:将坡口清理干净,务必去除油污和杂质。

e.焊接:在焊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采用直流电焊机,焊条接正极,机体接负极,电流90~120 A(随焊接深度而变化)。

·由于焊缝较长,要采取分段焊、断续焊的方法见图4。每焊完一小段后用小锤敲击焊缝附近,这样可以降低焊缝的收缩内应力,有利于防止焊缝开裂。待焊缝区域冷却到不烫手时再施焊下一段,每一段长度控制在15 mm左右。

·因机体有一定壁厚,而所用焊条较细,所以要分层焊接。

·外表面焊接完毕后,按同样方法焊接内侧面裂纹。

·焊接后对焊缝部位可进行适当保温,减慢其冷却速度,焊缝与母材熔合效果更佳。

f.打磨:打磨所有焊缝,清除多余焊缝金属和杂质。

g.施渗透剂:将焊接部位擦拭干净,滴入可赛新TS121渗透剂,由于其具有低粘度、高渗透性,能够渗入肉眼看不到的毛细裂纹内,待其固化后,可达到很高的强度并能承受极高的压力,可使焊接部位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

h.探伤:采用油浸法,将煤油涂抹在机体侧壁内侧焊缝处,观察外壁焊缝部位是否有煤油渗出,如没有渗出,说明焊接部位没有裂缝,密封良好。

i.抹胶修光:探伤无缺陷后把焊接部位表面局部凹陷抹好金属修补胶后修光整。

j.喷漆:外表面喷与机身同颜色油漆。

2.2 机体缸孔部位缺陷修复

a.除锈:去除待焊部位铁锈。缸孔损伤处由于冷却水侵蚀生锈严重,手工清理难以除净。因此采用火焰清理法:利用气焊枪对手工难以清除的较深的锈蚀斑,进行烘烤,让高温使铁锈的氧化物改变化学成份而达到除锈目的。操作时须注意不要长时间烘烤金属表面,防止缸孔表面受热产生变形。

b.焊补:对凹坑处进行焊补。焊条接正极,机体接负极,电流128 A。采用分层焊接的方式,每焊完一层,立即用小锤敲击焊缝附近,降低焊缝的收缩内应力,防止焊缝开裂。待焊缝区域冷却到不烫手时再施焊下一层。直至堆焊高度满足加工余量要求即可停止。

c.打磨:用气动砂轮磨头预打磨多余部分焊缝金属,使缺损焊补部位基本无明显突起高点。

d.镗修缸孔:TPX6113卧式镗床修镗密封圈定位槽侧面及圆弧面。加工时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吊装机体:用两根曲轴吊带穿过第六缸孔及第七主轴孔,将机体飞轮端面向下、顶面垂直于主轴,放置在镗床工作台上,见图6。

·找正:借助百分表调整机身顶面与机床Y、Z方向垂直度:首先,用百分表测头在顶面宽度方向移动见图7,通过适当旋转工作台角度,直至其跳动量不大于0.01(即Y向平行度)。然后将百分表测头沿机体顶面高度方向移动,如跳动量过大,可通过在飞轮端面前部或后部垫薄纸片的方式进行调整,直至其跳动量不大于0.02(即Z向平行度)。

·用压板压紧机体(如图6所示),复查确认顶面Y,Z方向平行度不超差。

·借助百分表调整主轴与待镗缸孔中心同轴。

·镗缸孔圆周面:选用45°镗刀(见图6),主轴公制80孔装夹镗杆,转速200 r/min,进给速度0.08mm/r,先镗下部3道直径准159圆孔面,再镗上部一道直径准161圆孔面(注:镗孔时,务必遵循粗镗—半径镗—精镗的加工顺序;进刀时将百分表测头抵触刀尖,通过观察百分表示值变化控制进刀量)。

·镗密封环槽侧面:选用ZQM525-R切槽刀,镗床平旋盘螺孔装夹镗杆(见图8),转速63 r/min,手动缓慢进给,先修镗第一道环槽两侧面,按照粗镗—半精镗—精镗的加工顺序分别将各焊补部位的凸起部分与其他完好部位刮平。按照同样方法依次将第二、三道环槽修完(注:控制轴向进刀量可借助百分表,通过测量机体移动距离即可得出镗刀进给距离;试切时由于观察空间十分狭小,可以通过倾听切削声音来辅助判断切削情况:连贯的切削声说明镗刀已经触及非焊补部位,应立即退刀停车;断续的切削声说明镗刀尚未触及非焊补部位,可以继续小心缓慢进给)。

镗修完的下缸孔见图9。

e.抹胶:将微小凹坑填充金属修补胶。

f.打磨:用油石和细砂纸打磨镗修部位,去除锐边毛刺。

g.测量:用内径百分表测量缸孔直径,用游标卡尺测量密封环槽宽度,检测数据是否合格。

h.卸下机体,松开所有压板,将机体吊下工作台。

3 修复效果

通过上述修理工艺的实施,该机体两处损坏部位都取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装车后经试车检验,机体侧壁和缸孔部位都未出现渗漏现象,可见强度和密封性能均合格,满足了发动机的运转需要,使该机体起死回生,挽回了数万元的经济损失。

4 应用与推广

本项目通过将冷焊技术为主的多项铸铁修复技术应用到机体重要部位修复当中进行尝试,探索出了一套完整的工艺流程。将其推广至我厂全系列机体、罩壳、瓦盖等铸铁类零件的修复当中之后,显著提高了修复部位的强度,不需预热、保温等措施即可有效避免裂纹、变形等修理缺陷的产生,在冬天气温较低时优势尤其显著。这样就满足了大型零部件主重要部位严重缺陷的修复需要,可作为诸如机体缸孔、止口、侧壁、主轴孔,罩壳大面各孔,瓦盖瓦口等部位的修复手段。

机体修理方面,按年降低报废率5%,分公司每年大修柴油机350台,每台大修机体售价3万元计算,每年可新增产值52.5万元。罩壳每年由于关键部位损坏无法修复而报废的数量约为20套,每套修复后售价约为3 000余元,共计6万余元;瓦盖每年由于类似问题报废数量约为100多块,每块修复后售价约270元,共计2.7万余元。应用此修复方案后,仅此三项每年即可新增产值约61.2万余元。

另外,经过统计,我厂目前共有无法修复的积压报废机体60余台,检查后发现,可应用此方案进行修复的约占24台,每台修复好的机体按售价3万元计算,待全部修复完成后,可创造产值72万余元。

同时,该项目的成功应用与推广,也使我厂具备了修复大型铸铁零件关键部位严重缺陷的可靠、有效手段,可使分公司拓展修理业务范围,能够承揽一些对修复强度要求较高但又不能应用常规焊接方法的大型产品的修理,具有很大的增值创收潜力。

摘要:介绍了综合运用以冷焊技术为主的多项铸铁修复技术,对一台报废Volvo机体进行缺损部位修复,使其得以重新利用。修理工艺主要涉及清理、焊补、镗修、检测等四部分内容。通过对修复过程进行总结分析,摸索出了以铸铁冷焊为主的多项修复技术在机体修复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并且总结出利用普通卧式镗床装夹数控刀具镗修缸孔的工艺过程,为今后修复此类铸铁类大型零件关键部位缺陷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工艺方案。

关键词:机体缺陷,焊接修复,冷焊,焊接工艺,镗修

参考文献

[1]李亚江.焊接冶金学—材料焊接性[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王洪光.特种焊接技术(王洪光)[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3]陈祝年.焊接工程师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实践与推广 篇9

杂交谷子的杂交优势利用曾经过漫长的研究探索阶段。谷子是自花授粉作物, 其小花较多, 去雄困难, 闭花受精, 而且其不育性状年度间、地区间极不稳定, 因此其杂交优势利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僵局状态。2000年, 河北省张家口市农科院谷子研究所首创光 (温) 敏两系法杂交育新途经, 成功育成了张杂谷3号、张杂谷5号等系列品种, 并把抗除草剂基因成功导入F1代杂交种中, 使谷子杂交优势利用得以实现。由于谷子本身具有抗旱、抗逆、耐瘠薄, 水分利用率高等特点, 再加上杂交优势强的F1代较双亲性状具有更强的产量性状, 因此, 杂交谷子品种一经问世, 立刻成为适生区的优势作物, 其推广既有必要性, 又有可行性。

1.“张杂谷”杂交品种具有显著的优点

“张杂谷”系列品种具有诸多优点:一是穗大, 穗长可达33 cm, 穗粗3 cm以上, 单穗万粒, 千粒质量3 g;二是长势旺, 个体优势明显, 茎秆坚韧, 根系发达, 分蘖力强;三是产量高, 同等条件下比常规谷子增产40%以上, 最高单产达到810 kg;四是效益好, 在北方旱坡地, 种植“张杂谷”比种植玉米收益翻番;五是耐旱节水, 在我国北方地区可以不依靠人工灌溉而生长良好, 产量超过玉米瘠薄旱作区, 在不保浇地区, 高产田块, 单产可与玉米持平;六是适应性强, 南纬40°到北纬61°各类土壤均可种植, 以砂壤土最佳;七是省工省力, 适宜稀植, 使用专用除草剂可免去人工除草之辛劳;八是米质优良, 黄谷金米, 口感香甜, 香味浓郁, 营养丰富。据测定, 杂交谷子的根系总量是普通谷子的1.2~1.5倍, 在干旱年份具有每1 mm降水可生产粮食2.3 kg的潜力, 可获得正常年份约70%的产量。此外, 杂交谷子因生长旺盛, 在干旱低温时分蘖力强, 可达到2~10个, 因此, 即使在特别年份, 促苗率低的情况下, 具有较强的自我补偿调节能力, 仍可获得较好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2. 推广杂交谷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 可满足旱作地区急需推广抗旱作物及抗旱品种的需要随着水资源的日益匮乏和农田生态系统的恶化, 北方广大季风气候区, 出现了“十年九旱、年年春旱”的不利气候环境, 由于恶劣的气候条件, 广大边远丘陵山区农民种植收入无法保证, 生活水平仍徘徊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线上, 更谈不上致富达小康。谷子及其杂交品种是广大丘陵山区的适生作物, 可满足旱作地区急需推广抗旱作物及抗旱品种的需要。

(2) 可满足水浇地区轮作茬口安排的需要随着玉米深加工、畜牧业生产和玉米品种不断换代, 玉米产量水平不断提高, 玉米生产在种植业中占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但是由于广大水浇地玉米大面积数年连作, 有的田块连作年限甚至达到三十多年, 出现了肥料利用率低, 病虫草害严重发生, 甚至某些病虫害达到暴发的程度等问题, 广大农民近年来纷纷提出:在收入不降低的情况下, 与市场前景好, 收益较为可观的其他作物进行轮作, 以改善目前已出现的玉米连作障碍问题, 推广杂交谷子种植就是近年来通过探索找出的水浇地区较为适宜的轮作茬口之一。

3. 杂交谷子研究已进入较成熟的阶段

“张杂谷”系列品种由张家口市农科院谷子研究所经过40年不懈努力而育成。杂交谷子发明人———赵治海于2000年育成了世界第一个光 (温) 敏两系谷子杂交种, 截至目前, 已基本完成系列品种选育和配套技术研究工作。其选育的中晚熟、优质、高产张杂谷1号, 春播生育期128 d, 需≥10℃的有效积温2 900℃, 突出特点是米质香、产量高、抗性强, 2004年通过国家品种鉴定, 编号:国品鉴谷2004008;耐旱、高产、米质优张杂谷3号, 春播生育期115 d左右, 需≥10℃的有效积温2 700℃以上, 突出特点是耐旱、高产、抗逆性强, 适应范围广, 2005年通过国家品种鉴定, 编号:国鉴谷2005007;优质、高产、抗性强的张杂谷5号, 春播生育期125 d左右, 需≥10℃的有效积温2 800℃以上, 突出特点是米质香, 产量高, 2008年通过河北省张家口市品种鉴定, 编号:张市鉴谷2008001;早熟、优质、高产张杂谷6号, 春播生育期110 d左右, 需≥10℃的有效积温2 500℃以上, 突出特点是熟期短, 米质优, 耐旱性强, 产量高, 2008年通过河北省张家口市品种鉴定, 编号:张市鉴谷2008002。与此同时, 形成了良种良法配套的栽培技术体系, 并同步在广大适宜区域示范推广, 初步显示出其巨大的生命力和增产、增收潜力。

二、生产实践探索

2005年, 张杂谷品种引入定襄县后, 在不同类型的土地上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示范种植, 为今后大面积推广张杂谷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2007年—2009年张杂谷系列品种试验结果

2007年—2009年的3年间, 定襄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均安排了张杂谷品比试验。3年试验结果表明, 杂交系列品种比对照 (晋谷21号) 增产50%~200%, 虽然年度间各个杂交品种产量变幅较大, 但均比对照增产显著, 其中重点推广杂交品种张杂谷3号, 2007年增产率最低为80.7%、2008年为122.6%、2009年最高为200.1%;张杂谷5号2007年增产率最低为64.6%, 2008年为145.7%, 2009年最高为175.1%。

2.2007年—2009年的示范情况

2007年, 蒋村乡东力村孙二旦张杂谷3号单产350kg/0.067 hm2;受录乡上零山村张润贵张杂谷3号单产300 kg/0.067 hm2;蒋村乡王家庄村杜月娥单产350 kg/0.067 hm2;原平崞阳镇黄耳村刘晓凯张杂谷7号单产450 kg/0.067 hm2;原平东社镇磨湾村李传明张杂谷3号单产300 kg/0.067 hm2;季庄乡横山村李计文张杂谷3号单产300 kg/0.067 hm2;受录乡黄咀村史建亮张杂谷3号单产300 kg/0.067 hm2;受录乡白村郭齐伟张杂谷7号单产480 kg/0.067 hm2;忻州兰村乡甄家庄村梁文科张杂谷7号单产450 kg/0.067 hm2。

2008年引进回张杂谷种子1 500 kg, 在定襄县谷子生产优势区建立3个示范片, 其他种植村建立试验示范户。免费把种子提供给农户。由农技人员跟踪做技术指导工作。在当年遭遇严重伏旱的情况下, 杂交谷子表现出惊人的抗旱、高产特点, 簸箕仉村村民齐宾良种植0.13 hm2张杂谷3号, 共产1 100 kg, 每1 kg售价3.6元, 产值高达1 980元/0.067 hm2。本村支书齐云厚在0.01 hm2自留地种植张杂谷3号共产130 kg, 折合单产高达650 kg/0.067 hm2。全村共种植20.1 hm2, 有4户单产达到500 kg/0.067 hm2, 平均单产375 kg/0.067 hm2。

2009年全县种植推广面积达到1 005 hm2, 占到全县谷子全播种面积的75%, 全县平均单产达到400 kg/0.067 hm2, 比对照晋谷21号平均单产185 kg/0.067 hm2, 增产215 kg/0.067 hm2, 增产率超过100%, 其中推广种植张杂谷5号670 hm2, 张杂谷3号335 hm2, 在遭遇严重伏旱的年份, 杂交谷子表现出惊人的抗旱、高产特点。水地平均单产450 kg/0.067 hm2, 旱地平均单产350 kg/0.067 hm2, 比常规谷子平均单产增产215 kg/0.067 hm2, 总增产322.5万kg, 按谷子3元/kg计算, 总增收967.5万元。

新疆机采棉技术推广实践与思考 篇10

1 加快机采棉技术推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当前新疆棉花成本控制压力不断加大,棉花生产中所需的柴油、种子、农膜、化肥等农资和人工费用大幅上涨,尤其是人工采摘棉花费用的大幅上涨,从几年前采摘1元/kg,2013年已达到2.4元/kg,甚至有些地方接近3元/kg,相当于商品棉价格成本的1/3,高昂的采摘成本严重影响棉花生产效益提升。通过机采棉技术的大力推广,不仅提高了棉花产量和经济效益,还大幅减少新疆拾花工用量。经试验测算,棉花机械采收较人工采摘平均节本增效可在6 000元/hm2(400元/亩)以上,且工作效率大幅提高,一台大型自走式采棉机可抵800~1 000个拾花工,一个作业季节单机机械化采收棉花200.0~266.7 hm2(3 000~4 000亩),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效果非常显著,不仅缓解了劳动力紧张的问题,还有效缓解了交通运输和社会治安以及安全生产面临的巨大压力。加快推进棉花机械化采收,加快转变棉花产业发展方式,全面促进新疆优质棉生产势在必行。

(2)解决好“谁来摘棉和怎么摘棉”的问题。棉花生产机械化程度的高低已经成为影响农民种植棉花意愿的重要因素,在改造提升新疆传统植棉向现代植棉的转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将大幅度减少,劳动力成本迅速增加,现代化农业机械替代农民劳作、替代传统耕作、收获是必然选择,只有实现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机采棉种植模式规模化,提高机采棉技术水平,才能有效降低棉花生产成本,提高棉花种植收益。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新疆已经具备了加快推进机采棉技术的条件和基础,推广机采棉技术,能够大大降低生产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效益,机采棉是新疆棉花产业发展做强做优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必然的发展方向。

2 机采棉技术发展现状

近几年,国家对机采棉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在农机购置补贴上,对自走式采棉机购置补贴支持力度从20万元/台增加到了40万元/台(3行机补贴30万元,5~6行机补贴40万元)。增加了支持推广目录中棉花采收机械的品种,扩大了补贴机具种类范围,原来只有石河子贵航农机装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平水牌4MZ-5型采棉机进入了支持推广目录,现新增了迪尔9970型采棉机,凯斯纽荷兰乌鲁木齐采棉机工厂组装的CPX620、420型采棉机,新疆钵施然农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牵引式、自走式3行采棉机,石河子贵行农业机械装备有限公司生产的3行采棉机等。昌吉、博州、塔城、阿克苏等地区的部分县市还利用地方财政支农项目对购置大型自走式采棉机实施了累加补贴,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机合作组织和农机户购机用机的积极性。部分棉花产区县市通过发改和财政项目改造、新建了机采棉加工生产线。通过各地农机部门的努力,在与机采棉配套的生产加工设备基本完善的同时,大功率轮式拖拉机、动力驱动耙、液压翻转犁、联合整地机、两膜12行机采模式棉花播种机等一大批先进、高效、实用的农业装备也得到推广应用,为机采棉技术推广奠定了较强的装备基础。

2009年以来,新疆自治区农机局组织起草、制定、修订了GB/T 21397—2008《棉花收获机》、NYT 1133—2006《采棉机作业质量》、NYT 1771—2009《机采棉轧花机械操作技术规程》、《西北内陆棉区棉花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标准及意见,为机采棉技术推广奠定了基础,并于2011年8月成立了采棉机驾驶操作沙湾培训中心,至今已培训了360名采棉机手。以机采棉示范园区建设为依托,建立了一批以机采棉综合机械化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园区,如昌吉高新农业技术开发园区腾飞农场机采棉示范园区,沙湾县5个667 hm2(1万亩)机采棉综合机械化技术示范园区,玛纳斯县2万hm2(30万亩)现代农业高效节水标准化、规范化示范区,阿瓦提县0.33万hm2(5万亩)机采棉技术应用示范区等。农机技术人员逐步掌握了先进的机采棉种植管理和配套农机装备经营管理技术,为机采棉技术推广提供了人才保障。

多年来,新疆地方通过加强多方交流,学习、借鉴、吸收、消化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种植机采棉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模式,在机采棉的品种选育、栽培种植、田间管理、脱叶催熟、残膜回收、机械采收、中转贮运、清理加工和棉花检验等棉花生产的诸多关键环节都已取得重大突破并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不仅使棉花产量和经济效益得到了提高,而且使棉花生产的集约化水平和棉花种植的规模化效益也得到进一步提高。特别是通过应用秋翻冬灌技术、秋翻深施底肥、秋季精细整地、超宽膜应用、膜下滴灌、精量播种和风幕式打药等多种优化组合技术,规范了机采棉种植模式从种到收的技术要求,为推进新疆地方应用机采棉技术奠定了基础。

3 加快新疆机采棉技术推广的措施和建议

(1)强化农机农艺融合理念。当前,新疆棉花生产进入了以机械化生产方式为主导的新时代,棉花生产过程中的农艺技术需要依靠现代农业装备为载体。农机农艺科研人员要通过实际生产过程中经验的探讨交流,互相协调技术思路和目标,以“只有农机没有农艺是‘无的放矢’,只有农艺没有农机是‘纸上谈兵’”,为基础,深入推进机采棉技术发展,不仅要研究农机作业的模式、技术集成和规程,也要研究适合机收的栽培模式、品种等与机械化关联度高的农艺技术,形成规范,从而完善区域性农机化技术路线、模式和作业规范,不要追求大、新、全,要管用,要体现经济效益并简捷易操作。先在南、北疆棉花主产县市小面积示范,示范成功后再进行大面积推广,从必然到自然,实现优良品种、先进栽培技术与现代农业装备的配套。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结出的以棉花种植行距(66+10)cm或(68+8)cm的宽窄行相间配置的机采棉种植模式,就是农机农艺融合的成功案例。

(2)加强交流合作。在地方建设机采棉示范田、示范园区初期,要与生产建设兵团主动联系,结合地方棉花生产实际和农民种植习惯特点,从人才、机具、设备、技术和管理等方面与生产建设兵团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合作,依托生产建设兵团农业装备优势、技术集成优势和管理经验优势,实现棉花品种、播种技术、节水技术、田间管理及机械采收的统一,进一步规范机采棉技术服务工作,进一步做好规划、组织、协调和服务,提高棉农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按照“资源共享、互相支持、取长补短、共同发现”的要求,把合作推进机采棉技术应用作为交流的切入点和有效抓手,抓点带面、总结提高、逐步推广,整合放大区域资源优势,带动辐射地方加快机采棉进程。

(3)加大机采棉的政策支撑力度。进一步加大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生产主要环节的财政补贴机制,加大对配套机械的补贴推广支持力度,可以考虑把清理加工机械也纳入补贴范围。参照小麦补贴管理模式出台机采棉种植直补政策,参照机械深松补助政策出台棉花机械采收作业补贴方案,按照“谁机收谁得补助”,直接补助到地块、种植户的原则,确保农民受益。加大对机采棉各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尤其是对建造生产加工流水线的大额投资提供无息、低息贷款,以提高投资建设的积极性,必要时,可以考虑集中财力建成一个样板示范区和样板生产线。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对大户、服务组织、重点乡镇(村)及有关人员给予一定奖励,形成使用和推广机采棉技术的活力与动力,促进区域整体推进,放大政策的集聚效应。

(4)引领农民合作组织发挥作用。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农业生产发展方式。以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等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推动土地整合和统一管理,改变一家一户分散耕作、分户经营管理模式,推广“统一品种、统一模式、统一管理”方法。采取由当地政府协调,专业合作组织运作,由纺织厂、轧花厂、银行组成股份制公司,形成一条完整的棉花产业链,支持农机大户购进采棉机并组建多元化的机采棉作业服务队,制定并施行科学的棉花机采、收购、运输和清理加工一体化作业与管理程序,施行高标准的集约化管理,产生规模化效应,提高农民收入,降低种植风险,让农民、农民合作组织得到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5)加强项目整合及先进适用技术与传统成熟技术的结合。以稳步推进、分步实施为发展原则,把机采棉示范推广项目与滴灌节水、精量播种、合理化控化调、综合防控等农机其他科研推广项目整合、结合起来,将相关项目、扶持政策进行捆绑,充分利用各项目的技术和资金优势。大力推广在应用过程中经实践检验最成功、最先进和最适应的农机化技术与装备,为机采棉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如棉模打包储运技术、驱动耙整地技术、秋季深耕施肥平整保墒技术和卫星定位导航自动驾驶播种技术等。以成功的、行之有效的传统成熟技术为基础,通过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提高传统技术和装备水平。

(6)贯彻落实执行标准提升作业质量。各地农机部门应贯彻落实执行已形成的机采技术标准、规程,如《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规范》、《机采棉花化学脱叶剂使用技术规范》、《采棉机作业技术规程》、GB/T 21397—2008《棉花收获机》、NYT 1133—2006《采棉机作业质量》和NYT 1771—2009《机采棉轧花机械操作技术规程》。在吸收、消化的基础上,形成适合本地本县的技术规程、作业规程和管理规程。对秋季深耕施肥平整保墒技术、驾驶播种、化控应用技术引起足够重视。宣传推广成熟模式,秋季要进行深耕施肥平整保墒作业,为春季早播打好基础,采用精细化耕整地技术,选配大型铺膜铺管精量播种机进行棉田播种作业。一定要坚持早播,采用节水滴灌、综合植保技术,实施科学田管,及时打顶,避免贪青晚熟,把握好喷药时间和用药量,增加霜前花,提高产量和品质,采收时适时对棉田水分进行测试,水分超标不得采收。

(7)推进机械能够进入的标准化棉田建设。新疆地方棉花种植重点县市很多棉田由于传统耕种习惯,尚未进行标准化棉田建设,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型先进采棉机的高效应用。以棉箱式采棉机在长500 m的标准化棉田作业为例,采棉机一个往返作业正好卸棉,作业效率可以达到26.7~33.3 hm2/天(400~500亩/天),而在不规则条田作业效率只能在6.7~8.0 hm2/天(100~120亩/天),因为采棉机不可能在田间任意卸棉。在采棉机的油耗及其他辅助费用相同的条件下,作业效率差异显著。建议各级农机部门应引导和鼓励种棉大户和农民合作组织进行土地流转,适当增加土地连片规模,实现标准化连片种植,进而发挥大型先进采棉机的工作效率。

(8)逐步向具备自带打包功能的采棉机作业过渡。目前在新疆广泛使用的是棉箱采棉机,作业流程是棉箱装满后卸到拖车内或卸到打模机内,普遍存在二次落地,造成不必要的杂质增加,有些收购企业在收购过程中恶意加大扣杂扣水比例,有些都在20%~30%,甚至30%以上,间接导致人为的掺杂使假现象屡禁不止,且没有有效便捷的制约手段。而使用自带打包功能的采棉机作业虽然收费价格稍高,但作业效率比棉箱式采棉机高15%~20%,一天作业可以在33.3 hm2 (500亩)以上,其更大的优势是完全避免人为掺假的可能,该机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机械采摘的原始籽棉品质。

(9)完善提高机采行距一致性和交接行距合格率。行距与机械化采摘密切相关,棉花的行距与棉花机械化采摘密切相关。当前与采棉机配套的棉花播种机大部分为6行机或9行机,而采棉机多数是5行机或6行机,农户在播种过程中为了减少裸地增加播种面积,人为减小了交接行或交接行不准确,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与常规的植棉方式相比,机采棉技术要求棉花播种行距应适合采棉机的采收行距,保证株数符合当地农艺要求。适合水平摘锭式采棉机的播种模式必须满足采棉机76.2 cm行距配置,建议采用10+66+10、8+68+8、13+63+13和12+64+12,或按采棉机采摘头行距进行等行距种植的行距配置,各行距与规定行距相差不超过±3 cm,行距一致性合格率和交接行距合格率应在90%以上。

(10)采取积极措施解决好残膜混入问题。机械采摘棉花的过程中,常有残膜吸附、缠绕在机具工作部件上,影响机器正常运转,严重时甚至会损坏机具。残膜被混入棉花中,难以清理,严重影响了机采棉的质量。各植棉县市应推广秋季犁地后搂膜,春季整地前机械搂膜,休闲地机械清膜的连作方法回收残膜,最大程度确保当年无残膜作业。机采前首先要将地里和地头的地膜和滴灌带清理干净或压实,卸棉时运棉车要停在大帆布上,避免将碎膜带入,堆放时要将场地清理干净。其次采取清理措施,加工前组织人工或用预处理设备进行清理,在加工线上增加清除残膜的设备,同时要及时处理好清理出的废膜,避免二次混入。

(11)加强培训工作。首先要增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快知识更新步伐。其次对加工工艺改造和操作人员的培训要同等重视,多方位多层次加大培训力度,对机采棉技术培训提高认识,强调学习,加快相关知识更新的要求不能放松,树立全员培训的意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并进,就采棉机、加工线的操作要领、应急处理,关键部件的拆装和调整、作业前准备、田间作业调整等内容进行实地操作,同时,要提升和规范培训质量,用典型指导工作,提高棉农、农机手和加工线操作工的操作水平,提高加工工艺水平。

实践与推广 篇11

关键词: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模式创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中图分类号:F32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10-0593-03

农业综合开发是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改善农业资源利用状况、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综合战略措施,它是通过对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对农林牧副渔综合开发,人力、财力、物力和科技综合投入,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经营,达到加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培育农业特色高效主导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目标,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1-3]。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科技进步。自国家启动农业综合开发工程的近30年以来,农业综合开发采取专项科技示范、加大科技推广投入等措施,不断探索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有效途径。如何有效地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科技推广工作(本研究统称为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对于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科技含量至为重要。然而,农业综合开发是“水利措施、农业措施、田间道路工程、林业措施、科技措施”的“复合体”,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逐年更换、择优立项,农发部门无自身隶属的、固定式的科技推广单位(或部门),加之于科技推广“捆绑”于工程类措施之中,同时立项、同时段实施、同节点验收,这些有别于其他农业科技项目的“特殊性”,使得土地治理项目科技推广常处于无序管理状态,多数地方被弱势化和边缘化。与此同时,随着农村形势不断变化,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技术推广之间脱节严重,这也给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工作带来了诸多难点。突出表现在:推广主体单一,传导机制单调;人员素质不高,队伍青黄不接;机构设置分散,职能效率低下;保障措施不力,政策意识缺乏;需求主体缺位,技术普及困难等[4]。因此,江苏省南通市围绕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工作进行了持续性探索与创新,构建出突出“实情实效”的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工作新模式[5-8]。

1 研究与实践经过

本研究在明确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具有综合性、主导性、普及性和应用性等特点以及农业开发项目区的现实状况基础上,采用调研分析、政策对接、案例借鉴、效果评价和完善配套等方法,以建立科技支撑农业综合开发长效机制、完善岗位责任目标管理机制和创新成果转化示范辐射机制为目标,将固化在由项目镇自主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措施从项目中剥离,择优委托给科教单位实施,创立“科技推广委托模式”,并完善其配套机制,实现科技推广可控式管理;建立能够实现“技术传输畅通、利益有机驱动和载体高效推动”科技推广方法,在解决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基础上,破解增强科技推广“辐射力”和“持久力”的实现途径。本研究在2004年如皋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增量项目區试点,2005年起在南通市6县(市、区)试行,此后全面推进并不断完善配套,全面应用于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的实施,实现了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工作的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和高效益,促进区域特色产业的持续高效发展,显著提升农业综合开发效能。“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及新模式构建”于2013年获南通市人民政府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

2 主要研究结果

2.1 创立了以科技推广委托服务为核心的推广模式

将原先固化在项目镇自主实施的科技措施从项目中剥离,择优委托给农业科教单位实施,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并全面推进,形成了基于“科技推广委托制”为特征,“项目任务合同制”“首席专家负责制”“实施过程监管制”和“工作绩效考评制”有机配套,实现了从项目启动到结束验收的全程控制运行机制,使得农业开发管理部门、项目实施镇和科技委托单位更规范、有效地融合于科技推广工作之中。(1)项目任务合同制。科技推广实行按项目的合同管理,做到责任明确、有法可依和有章可循。(2)首席专家负责制。科技推广实现项目首席专家负责制,由首席专家与项目所在县(市、区)农业开发部门签订科技推广委托合同,首席专家全面负责科技推广工作的组织与实施。根据项目区科技推广需要和项目规定的推广任务,结合项目区产业特点和农业生产实际,组建技术推广组,细化工作内容并层层分解任务,制定科技推广实施方案。层层分解并落实各项任务,负责分项任务内部检查和经费管理。(3)实施过程监管制。农业开发主管部门按科技推广合同要求实行有效管理和监督。科技依托单位编制的科技推广方案,须由县级农发部门批准同意。科技推广项目的计划编报和启动实施,重点是发挥好协调、检查等管理职能,及时做好技术依托单位与项目乡镇的衔接,确保科技推广所需条件(如培训场地、蹲点人员工作生活条件、培训人员的组织等),及时沟通并协商解决科技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检查工作进展、实施质量与实施效果。项目区所涉及的镇村协助做好科技推广工作的相关保障外,按照科技推广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常态化监督和检查,科技推广的实施结果须经项目镇确认。(4)工作绩效考评制。通过实践并不断完善,建立层积式多重考评的控制方法。主要做法包括:一是科技推广任务完成情况的考评。由农业开发主管部门对技术依托单位科技推广项目组的考评,即科技推广任务完成后,由开发主管部门组织考核验收,依据实施方案执行情况形成验收结论来结报资金,根据验收结果兑现合同。对实施质量好、达到预期目标的项目,全额拨付技术服务费,对未能完成预期目标的项目,分析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二是科技人员技术服务情况的考评。由首席专家对科技推广项目组成员的考评,重点是对照项目组内部的职责分工,考核项目组成员开展科技服务、技术咨询及取得效果等情况,考评结果纳入单位(部门)内部的工作业绩评分,并作为个人年度的评先评优依据。三是科技示范成效的考评。由科技推广项目组对项目区拟培植的科技示范户的考评,主要考评示范户参与培训情况、培训效果、示范田建设质量及示范带动规模等,考评结果作为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生产资料的补贴依据。

nlc202309011047

2.2 构建以“四有、三结合、两控制”为配套的方法体系

“科技推广委托模式”变更了科技推广实施主体,使得农业开发管理部门、项目实施镇和科技委托单位规范有效地融合于科技推广工作之中,但科技推广如何“做实”“做出成效”却面临着诸多难点。需要从方法体系方面加以突破,形成一套能够体现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特点、符合农村实情、强化科技推广实效的工作模式。在工作实践中,探索并完善了以“四有”“三结合”“两控制”为核心内容的科技推广方法体系,即要有1块示范田、1次系统培训、1册科普教材、1份信息档案的“四有”要求的示范户培植方法;示范区建设和示范户培植有机结合、项目过程实施和延展性服务有机结合、项目实施责任控制和科技资源开放式整合有机结合的“三结合”科技推广运行方法;实现绩效考评量化管理、利益驱动实名管理“两个控制”协同推进管理方法。

2.2.1 按照“四有”要求,强化示范户培植 将科技示范户培植作为科技推广工作的重要“抓手”,按照要有1块示范田、1次系统培训、1册科普教材、1份信息档案的“四有”要求,加强对示范户的有效管理。对项目区内,拟纳入示范户的农户,进行信息建档(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农田面积、产业类型、联系电话等),通过信息鳞选示范户并进行信息公示,信息档案的建立,便于长期联系和定向服务。要求示范户有1块较高标准的示范田,通过接收系统培训,提升示范田示范质量,形成由点带面的成果示范转化格局。每个示范户要有1册与产业需求相关联的科技推广教材。通过教材普及,使示范户能够系统地了解并掌握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发挥其科技示范的长久效应。

2.2.2 按照“三结合”要求,实施拓展式服务 高效推进科技推广工作,实现示范区建设和示范户培植、项目过程实施和延展性服务、项目实施责任控制和科技资源开放式整合的“三结合”。(1)实行示范区建设和示范户培植的有机结合。做到“示范户+示范区”有效联动,通过示范引导,让农民能够亲眼看得到、亲手用得上,实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高标准展示。(2)实现项目过程实施和延展性服务的有机结合。为了提高科技推广支撑产业发展的精确度和持久力,建立起“前伸后延”拓展式服务工作方式。科技推广立项前,组织科技人员实地调研,针对产业发展的技術瓶颈确定科技推广项目,明确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主体培训。科技推广不仅只限于项目验收、结报,及时将项目区纳入科教单位成果转化基地,并与项目镇建立长期的科技合作关系,实施定向指导和跟踪服务,有效发挥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启动子”的功能,改变“速战式”的项目实施为“持久式”的效能发挥。(3)实现项目实施责任控制和科技资源开放式整合的有机结合。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涉及产业类型多、关联部门多,涵盖栽培、植保、土肥等众多学科领域,必须有较高业务专业水平,还须了解农村实情、熟悉农民语言、掌握推广技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打破“封闭式、单一式”实施推广任务的格式,建立部门联合、人才聚合、项目结合“三合”型工作方式,实现科技资源的开放式整合。强化技术委托单位与项目镇农技推广部门联合,实现“专业化”和“本地化”有机融合。吸纳专业对口的操作能手和业务能人参与推广,实现“规范性”和“实效性”协调统一。加强多类型相关农业科技项目在项目区内集聚,实现“强亮点”和“广辐射”目标要求。“三结合”方法的运用,以点带面放大科技措施,延伸科技推广效应,促进技术的快速普及。

2.2.3 按照“两控制”要求,推进协同化管理 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具体工作时同时面对项目镇、村、户等多重环节或多个部门,如何将涉及品种、技术推广中的物化补助,既要落到实处,更要取得实效,既要让项目区农民受益,又要体现合理与公平,具有较大的难度。在工作实践中,探索创建“绩效考评量化管理、利益驱动实名管理”2个控制协同推进的方法,较好地破解“实情”“实效”有效结合的工作难题。绩效考评量化管理即是对获取物化补贴的示范区农户和示范户,考评其示范户参与培训情况、培训效果、示范田建设质量及示范带动规模等,考评结果作为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生产资料的补贴依据。利益驱动实名管理,则是对示范户获取农资补贴、有序系统培训实施的管理和监管措施,在工作实践中,发明了以培训券、农资券“两券对接,实名控制”的多重监管方法。其方法流程为:(1)信息建档、公示。根据推广要求,由推广项目组和项目村共同商定示范户培植和示范区建设方案,将其涉及的农户和田块信息,建档并公示。(2)制作培训券和农资券。培训券和农资券实现序号管理、一一对接,培训券标明培训人姓名、所在村组和培训时间、地点等,农资券上标明姓名、所在村组(与同一序号的培训券上一致)和补贴农资的品名、规格和数量。(3)发放培训券。由项目村在培训前将培训券发放到具体人员。(4)开展培训并兑换农资券。凭培训券参加培训,进行培训签名、发放培训教材和相关资料,现场凭培训券兑换农资券,进行农资补助签名建档,同时核实电话号码。(5)凭农资券换取农资实物。

2.3 创建了以提升科技推广成效为目的的工作机制

2.3.1 优化顶层设计,建立对接产业的有效保障机制 南通地区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适种作物类型多种多样,东部沿海(旱作区)和西部沿江、西北里下河(稻作区)的分区特征鲜明,精耕细作基础良好,集约化水平较高,外向型农业、设施农业加速发展。优质粮油、特粮特经、优质果蔬、蚕桑等构成了南通种植业的四大优势产业,根据作物生态适应性、产业基础、产出与效益等实际情况进行划分,其中如皋、海安、如东及通州中西部是优质水稻、专用小麦的主要产区;油菜重点在通州、海门、启东等旱作田主体发展,旱作茬口秋季清茬较高可实现油菜早栽、而旱作土壤有利于油菜早发实现丰产,此外还可避免与稻田小麦争地;启东、海门、通州东部沿海、如皋沿江高沙土是特粮特经重点产区;葡萄、草莓、特色蔬菜、大棚蔬菜等优质果蔬生产涵盖南通全境;海安、如皋、如东是蚕桑规模化生产重点区。南通市农业资源开发应以“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和“实现综合增产增效”为轴线,明确不同农作类型区域主导性技术体系,并与四大优势产业有效对接。旱作区构建“基于资源高效利用的优势作物优质高产技术体系”,稻作区构建“基于周年丰产的稻麦轻简高效技术体系”,果蔬区构建“基于显著增收的高品质果蔬安全高效技术体系”,桑区构建“基于多元综合增效的桑园丰产高效技术体系”。

nlc202309011047

2.3.2 强化组织保障,建立了“四方合力”工作推进机制 本研究既有基础性的工作方法创建,又有关键技术确定,还涉及到具体技术的推广应用。特别是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涵盖范围广、关联环节多,项目实施中注重多部门合作,强化科技推广实施单位与项目县业务管理部门、项目镇农业技术服务部门和项目村组基层干群的密切合作,建立信息互动和定期联系制度,树立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全局意识,通过“四方合力”有效推进工作开展。

2.3.3 建立互动平台,建立了区域有机联动效益放大机制 通过项目区科技示范户建档、延伸性跟踪服务以及将项目区纳入科教单位成果转化基地,与项目镇建立长期型科技合作关系等途径,建立产学研一体化互动平台,有效实现新老项目区之间的科技信息互动、科研成果共享、科技人员常驻,形成有利于区域产业有机联动、科技效益有效放大的工作机制。

2.3.4 注重产业质量,建立产业要素配套效益提升机制 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沟、渠、田、林、路得到高标准配套。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措施落实,实现了农田增产增效。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工作是将农业、林业、水利等措施形成的生产能力转化成产品的重要途径,而实现农田增产的产品转化为农民增收的商品,须要以产业化为保障。通过科学规划、政策引导、加大投入等措施,加强与产业发展相衔接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农产品市场、农民经纪人队伍等方面建设,配套产业要素,提升产业运行质量,从而有效提升农业效益。

3 取得的主要成效

研制的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新模式,全面運用于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实施,2008—2013年累计组织实施科技推广项目504个。科技推广区域涵盖了南通6县(市、区)所有的农业开发项目镇,有效耕地占南通耕地总面积的92%。通过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的实施,2011年、2012年、2013年新增产值分别为9 765、10 365、10 980元/hm2,3年的年总经济效益分别为136 007.05万、170 022.62万、189 525.26万元,2011—2013年累积总经济效益495 554.93万元,有效支撑了区域主导产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2010—2012年南通市政府办公室公布,该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村有现代农业示范村14个、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基地12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1个,分别占南通市的46.7%、40.0%、36.7%。科技推广项目的实施,实现了农药、化肥等化学投入品的减量高效利用,同时注重秸秆全量还田的技术集成与配套,有效降低了化学肥料、化学农药使用量,提高了使用效率,减少了化学肥料流失造成的面源污染,有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肥地力,提高环境质量,生态效益明显。本研究强化了项目区内的科技示范户培训,从而有效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农民产品安全意识、生态意识,也有利于自觉地落实环境保护措施。

参考文献:

[1]李若云. 浅谈农业综合开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06(6):23-26.

[2]同 宣. 富国富民的大战略——农业综合开发二十年纪实[J].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07(10):59-60.

[3]朱铁辉. 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构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的促进作用[J].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07(10):28-29.

[4]杨美英. 我国农业技术需求的主体缺位与推广机制创新[J]. 科技创新导报,2009(30):99.

[5]刘 建. 南通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 江苏农业科学,2006(6):11-14.

[6]刘 建. 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的特征分析与模式创新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7(1):421-424.

[7]刘 建,王 军. 创新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工作的几点思考[J].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07(10):22-23.

[8]杨美英. 区域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农业科技创新战略研究——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J]. 经济研究导刊,2011(1):143-145. 王云翠,陆建飞,郭文善. 校地合作创新农村基层人才培养的探索——扬州大学与张家港市合作培养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人才为例[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0):596-598.

实践与推广 篇12

1 近20年我省审定通过的蚕品种

我省上世纪80年代育成并审定通过以绫3·4×锦5·6、781×7532为代表的新蚕品种共14对, 1990年以来至今审定通过30对 (见表1) , 其中春用品种10对, 夏秋用品种11对, 春秋兼用品种3对, 特殊用途品种4对, 改进品种2对, 蚕品种育成的速度快, 数量多。与此同时, 中国蚕研所、省外蚕茧生产区也相继选育出大量新蚕品种, 据有关资料介绍, 1980~2000年全国共有76对蚕品种参加国家鉴定, 审定通过44对, 由于多种原因, 2001年暂停了国家审定, 2010年农业部种子管理中心又恢复了国家审定, 国家是十分重视品种资源的。

2 新蚕品种在我省推广应用情况

上世纪80年代我省蚕桑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蚕种供不应求, 新蚕品种781A·B×782·734、绫3·4×锦5·6、苏3·秋3×苏4·苏12、781×7532四对品种推广量非常大, 占年使用蚕种量的98%左右。90年代初, 我省蚕桑业进一步得到发展, 对新蚕品种的需求加大, 各市、县除引用本省最新育成品种外, 还从省外大量引进新蚕品种 (见表2) , 由于缺乏统一规划, 统筹安排, 出现了一些地方不顾自身区域特点, 片面追求新蚕品种、盲目引进推广的现象, 到90年代中期全省生产使用品种已经达到20多对, 给蚕种生产和使用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影响蚕种质量和蚕茧质量的提高。90年代后期省蚕业主管部门逐步规范使用品种, 限定蚕品种推广数量, 1996年指定前几年推广使用量较大的12对品种作为我省主要推广品种, 其中春用品种5对, 夏秋品种7对, 使我省蚕品种使用多、杂、乱的现象得到有效的控制。2002年, 根据我省连续多年蚕品种区域化试验结果, 重新指定了6对强健性较高、综合性状优良的蚕品种作为我省主推品种, 其中春用品种3对, 夏秋用品种3对, 单张蚕种产茧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蚕农收入进一步增加, 实现了我省蚕品种第四次更新换代。从表1、表2可以看出, 我省近20年新蚕品种推广具有以下特点。

2.1 近20年我省虽审定通过了30对新蚕品种, 但在生产上形成规模的只有夏秋用种夏芳×秋白, 部分品种由于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表现平庸及特殊用途蚕品种没得到很好利用而未被推广应用。夏芳×秋白具有茧丝质好, 抗高温多湿的特性, 适合我省各大蚕区推广使用。其他主推品种基本出自上世纪80年代, 如省蚕业研究所1983年育成的蚕品种781×7532, 健康性非常强, 目前仍然是我省主要推广的夏秋用品种。

2.2 70年代末选育的春秋兼用蚕品种781×782·734 (简称:七字号) , 多丝量, 抗逆性强, 是我省推广时间最长, 使用量最大的一对品种, 直到2009年才基本停止使用, 推广时间长达30余年, 总使用量达7000多万张, 连续多年推广量占全省蚕种年使用量的50%~60%, 其主要原因在于该品种茧丝质较好, 抗逆性强, 适宜四川各种环境和季节饲养。

2.3 90年引进推广的春用品种菁松×皓月, 在我省推广应用20年, 有比较大的推广量, 该品种茧丝质优良, 匀整度高, 纤度均方差小, 适合缫高品位生丝。适宜在气候比较温和的地区饲养, 产量高、质量好。也适应了80年代~90年代追求茧丝质量的需要。

2.4 90年代末, 农村外出打工者越来越多, 青壮劳力越来越少, 需要强健好养的蚕品种。我省根据连续几年蚕品种区域化试验结果, 筛选出了强健性高, 丝质较好的引进品种871×872、洞·庭×碧·波推广使用, 2002年指定为我省主要推广品种, 较迅速的取代了781A·B×782·734等品种, 此两对品种多年推广使用量占全省蚕种年使用量的60%~80%, 目前仍然是我省当家品种。

总的情况, 各时期使用的蚕品种是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 不断调整蚕品种育种方向及选择使用不同的蚕品种。

3 今后四川蚕品种选育与推广的建议

3.1 四川蚕品种选育方向

现阶段及今后一段时期蚕品种的选育, 一方面, 要适应省力化、规模化养蚕的需要, 对蚕品种特别对抗病性、抗逆性提出更高要求, 希望有抗病毒病、复合型的抗病品种出现;二方面由于工业发展问题导致蚕区环境污染, 要求有耐氟性强的品种, 特别是攀西蚕区较为突出;三方面随着蚕桑产业的综合开发利用, 丝产品结构的变化, 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 选育特殊蚕品种, 如粗、细纤度、雄蚕品种、非绢丝产品用等特殊用途蚕品种更加迫切, 今后, 提高品种抗性和质量是永恒的主题, 过去的育种目标需重新审视, 如解舒、丝长、净度等指标, 蚕品种选育总目标定在“高抗、优质、高效”上。笔者建议我省应当根据四川当前农村养蚕的实际状况和现代蚕桑产业发展建设的需要, 适当修订四川省蚕品种审定办法和标准。

3.2 加快目前现有优良品种的推广步伐

优良蚕品种推广应适宜四川气候特点、饲养技术、生产设施, 选用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抗、 高产、 优质、 易繁、 多元化蚕品种。目前我省品种更新步伐比较缓慢, 品种退化现象较为突出, 需加快我省蚕品种的更新换代速度。渝蚕1号、川山×蜀水、锦·苑×绫·州已有了一定年度使用和推广量, 夏月×秋玉, 春·华×秋·实强健、高产, 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932·芙蓉×7532·湘晖 (两广2号) 适宜我省川东、川南高温多湿的地区夏秋季饲养, 有进一步扩大推广使用的潜力。

3.3 品种区域化合理布局

四川地处亚热带, 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 适宜蚕业发展的区域多, 全省有20个市、州126个县在发展蚕桑生产。根据全省各地气候特点, 我省可划分为五大蚕区, 攀西蚕区、川中北蚕区、川南蚕区、川西蚕区和川东蚕区。而攀西蚕区、川中北蚕区、川南蚕区有较好的发展优势。攀西蚕区气候好, 湿度小, 日照时间长, 适宜选择综合性状优良, 茧丝质量好的品种饲养, 如菁松×皓月、871×872、夏芳×秋白、夏月×秋玉等品种, 川中北蚕区温度不是太高, 但湿度大, 适宜选择871×872、锦.苑×绫.州、川山×蜀水, 春·华×秋·实, 洞·庭×碧·波等品种饲养, 川南蚕区气温高, 湿度大, 适宜选择抗高温多湿的蚕品种如871×872、夏芳×秋白, 洞·庭×碧·波、932·芙蓉×7532·湘晖 (两广2号) 等品种饲养。总之各蚕区应选择适宜当地当季气候特点, 并经过品种比较区域试验, 选择最适宜品种优势发挥的蚕品种推广使用, 以充分发挥蚕品种生产潜力, 优化品种布局。

3.4 重新指定我省主推蚕品种

上一篇:诗缘情下一篇:云南市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