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粉尘

2024-05-12

生产性粉尘(精选12篇)

生产性粉尘 篇1

0 引言

工业生产常会产生大量粉尘, 污染自然环境, 危害人体健康, 吸入者极易感染肺炎、尘肺病、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水泥是工业中不可或缺的材料, 在水利、国防、土木建筑等行业都有广泛应用。然而水泥厂在实际生产中, 多采用干法生产方式, 且密闭性差, 易产生大量的粉尘, 对环境和生产人员都不利。所以, 在水泥生产中, 应采取各种防范措施, 防止粉尘的扩散。

1 生产性粉尘及在水泥厂的主要来源

1.1 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即以烟、尘、雾形式出现的, 飘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 如有机物质燃烧不充分所产生的烟;固体物被研磨碾压后, 气流作用下悬浮于空中的固体;加热时的蒸汽在空中凝结的烟尘。严重污染环境, 对人体危害极大。

1.2 水泥生产

水泥是一种粉状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 多由粘土、石灰石及铁矿粉组成, 按照特定比例将其磨细, 生成的混合物即为生料。在窑中经高温煅烧, 形成熟料, 然后与石膏、外加剂共同磨细, 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物即为水泥。

水泥生产可分为干法生产、湿法生产两种, 前者热耗低, 不足之处在于扬尘较大、生料不均匀;后者热耗高, 但生产中扬尘少、最终质量好。水泥生产过程通常有三个程序: (1) 生料粉磨。若是干法生产, 多选择物料在磨机内同时烘干并粉磨的生产工艺, 主要有管磨、辊式磨等设备。而湿法生产则选择管磨、棒球磨等一次通过磨机不再回流的开路系统; (2) 熟料煅烧。规模较小的水泥厂常使用立窑, 大中型水泥厂则以回转窑为主; (3) 水泥粉磨。在对熟料进行细磨时, 多通过闭路操作系统完成。因常有粉尘产生, 多数水泥厂都会安装收尘设备。

1.3 水泥厂的粉尘来源

1.3.1 原料的破碎和储存

在对原料进行破碎、磨细后, 才能调配成生石灰。破碎机有挤压和冲击两种类型, 挤压型破碎的材料颗粒较粗, 进入除尘器的气体含尘浓度比冲击型破碎机要小很多。在工作时, 机器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力, 经过摩擦会有热量产生, 进而使得粉料温度增加, 但不是太明显。

皮带机、斗提机、螺旋输送机等可进行原料运输, 在下料时, 经常会有扬尘, 斗提机最为明显, 物料进口的扬尘最强。在对原料进行储存时, 可以库存, 也可以堆场, 从储料库顶往库内放料时, 在气流的作用下, 有粉尘产生。

1.3.2 烘干机

在烘干时, 有3种常用的方法:自然烘干、专门设置烘干设备、烘干和粉磨同时进行。从国内现状来看, 常用的烘干设备有悬浮式烘干机、立式烘干机以及回转式烘干机 (应用较多) 。在烘干过程中, 会有大量的废气排出, 特别是粘土排放, 是形成粉尘的最大排放源。在对矿渣、煤等物料进行烘干时, 会呈现出不同的烟气。

1.3.3 磨机

当磨机内部需要通风时, 常会有废气排出。生料磨、水泥磨等在水泥厂较为常见。磨机在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热能, 温度升高, 可将原料中的水分蒸发掉。若进磨物料水分在3%以上, 尽量采用烘干加磨粉工艺。很多水泥厂都将煤粉作为旋窑的燃料, 煤粉气体的颗粒小, 而且易燃易爆。

1.3.4 立窑

立窑使用半干法, 是适用于小规模水泥厂的立置不转动的窑体。立窑在煅烧时有烟气产生, 烟气温度、含尘浓度等与煅烧方法、配料有关。窑面湿料层厚度对其也有很大影响。当使用深暗火时, 湿料层厚度至少为1 000mm, 可起到吸热和过滤的作用, 降低烟气温度以及含尘浓度。若使用明火操作, 烟气的含尘浓度在20g/m3以上, 温度至少为250℃。

1.3.5 干法旋窑

干法旋窑生产工艺中, 生料由窑尾悬浮预热器下料口喂入后, 逐级与窑内的热气流进行充分热交换并实现气体粉尘与固体颗粒的分离, 完成预热、分解, 烧成后而产生的烟气则由窑尾预热器出风口排出, 而烧成的熟料则由窑头经冷却后排出。应注意窑头冷却机是使高温熟料急剧冷却, 而冷空气与熟料进行热交换后, 一部分作为二次空气进入旋窑, 多余废气则可部分或全部成为用于其他作用的热源。

2 生产性粉尘在各环节的主要防尘措施

2.1 原料的破碎和储存

在除尘方面, 以往以高压管式电除尘方法为主, 除尘效果较差。为此, 需换用袋式除尘器, 选择PE系列颚式破碎机, 在对原料进行破碎时, 噪音低, 且产生的粉尘少, 含尘浓度较低。同时配备气箱脉冲袋式除尘器, 其不仅可以净化一般的含尘气体, 还能处理入口浓度达1 300g/m3的高浓度气体, 有效提高了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和可靠性, 延长了滤袋的使用寿命, 且生产线的密封性加强, 漏、冒现象很少出现。

物料输送工作运用负压在设备的绞刀、皮带和斜槽中进行, 对于含有粉尘的废气, 在排放之前应先进行除尘。斗提机、链式输送均为密闭式, 在进料端设置抽风罩, 同时使用脉冲袋式除尘器进行收尘;皮带输送则为敞开式, 单机式脉冲袋式除尘器直接收尘后排到皮带上。在仓库不设置灰斗, 利用脉冲将粉尘吹回库内。在粘土烘干系统进行除尘时, 需高温抗结露, 且主体应具有保温、防腐的功能。

2.2 烘干机

水泥生产时, 烘干矿渣大约会排出15%—25%的水分, 排气进入收尘器时的温度在120℃—160℃之间, 露点为60℃。因含尘浓度和含湿量都比较高, 选择使用电收尘器进行收尘, 并由链式输送机将粉尘送至胶带输送机, 使得收尘效率大大提升, 在99.5%以上, 最终废气的含尘浓度低于50mg/Nm3。

2.3 粉磨系统

水泥粉磨工序进行时, 采用闭路生产的方式, 实现全过程的自动化。考虑到0-Sepa选粉机产生的高浓度细粉, 该阶段使用LPF-8/16/7型脉冲袋收尘器, 也可完成回粉皮带扬尘点的除尘工作, 在除尘和通风方面都较为适宜。除了能回收有用水泥粉末, 减轻污染, 还有利于改善磨内的通风条件, 使产量有所增加。而且, 通风条件良好, 能够增加磨头的负压, 减少扬尘, 最终该阶段的粉尘排放浓度在45mg/Nm3以下。

2.4 包装系统

在这一工段, 粉尘的湿含量和温度都比较低, 浓度多在20—30g/m3之间, 且回收后的粉尘以水泥成品为主, 经济价值高, 对含尘气体的处理以脉冲袋式收尘器最为适宜。另外, 还要加强收尘罩的密封性, 包括皮带机的扬尘点, 同时还应重视收尘管道的综合治理。

2.5 面源污染排放控制

从该厂的情况来看, 面源污染排放多集中来源于厂区范围内大风及车辆行驶中引起的扬尘。为减少扬尘量, 减轻污染程度, 该厂一方面减少扬尘点, 一方面在物料运送道路上进行洒水除尘。

3 结语

水泥在工业生产中极为重要, 然而在调配生产时会有大量粉尘产生, 污染环境、危害人体, 为此, 必须加强治理。首先应找出粉尘产生的源头, 然后采用相关设备和工艺方法进行除尘, 以减少粉尘排放量。立窑、烘干机及粉磨系统多采用二级收尘, 立窑一级收尘可采用沉降室, 烘干机和粉磨系统可采用旋风收尘器作为一级收尘, 二级收尘可采用电收尘或袋收尘。另外, 粉尘治理的原则为“以防为主, 防治结合”, 既要更多的采用新工艺, 新设备, 又要加强管理与维护。

摘要:水泥的作用日益突出, 水泥厂数量越来越多, 相应的粉尘污染也尤为严重。本文首先介绍了生产性粉尘, 及其在水泥生产中的来源, 然后结合实例提出了一些防尘措施。

关键词:生产性粉尘,烘干机,立窑

参考文献

[1]白雪, 黄金.浅析水泥厂粉尘来源与综合治理[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 23 (7) :117-119.

[2]赵斌, 王继仁, 张立波.水泥厂粉尘防治技术探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5, 26 (z1) :129-131.

[3]王耀芳.浅议水泥厂的粉尘防治技术[J].建筑知识, 2012, 23 (8) :120-121.

[4]彭春元, 许日昌.水泥厂粉尘来源与除尘技术分析[J].材料研究与应用, 2008, 21 (4) :109-110.

生产性粉尘 篇2

1.目的

为了加强粉尘防爆的安全管理,预防粉尘爆炸的发生,保障公司员工和财产的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粉尘作业生产、检维修活动全过程的各职能部门和各类作业人员。3.职责 3.1 总责

1)公司全员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

2)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等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公司各项安全规章制度、规程、规定。

3)各类人员必须在各自业务范围内对粉尘作业安全生产负责,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3.2公司主要负责人

对公司粉尘防爆工作全面负责:

1)建立、健全公司粉尘防爆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制定公司粉尘防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并保证其有效实施。3)保证公司粉尘防爆装置、设备设施等安全投入的有效实施。4)督促、检查公司粉尘防爆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粉尘安全事故隐患。5)组织制定并实施公司的粉尘爆炸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6)及时、如实报告粉尘爆炸安全事故。

7)组织制定并实施公司粉尘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3.3安全员

1)协助公司主要负责人贯彻执行有关粉尘防爆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2)协助公司主要负责人建立健全公司粉尘防爆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负责建立安全生产工作档案;负责组织建立粉尘防爆安全检查表和粉尘防爆安全管理档案。

3)制定粉尘爆炸事故应急预案,指导落实,组织粉尘爆炸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

4)履行粉尘作业现场安全生产检查职责,对检查发现的事故隐患,提出整改意见,并及时报告主要负责人,督促落实整改。

5)组织实施管理人员、粉尘危险岗位操作人员的粉尘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并记录建档。

6)指导和督促按规定为粉危害岗位人员发放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作业人员正确使用防尘装备,以避免粉尘对人员的伤害。

7)组织粉尘作业场所作业人员定期进行体检,建立相关的职业健康管理档案。8)及时、如实报告粉尘爆炸生产安全事故,协助主要负责人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

3.4生产车间主管:

1)根据行政分工,对主管范围内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责任。

2)组织实施安全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粉尘防爆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3)组织对粉尘防爆设备和设施进行日常维护管理。4)在生产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5)加强对粉尘作业现场和作业人员管理,确保作业安全。

6)组织本车间进行粉尘防爆安全检查,及时报告并消除粉尘爆炸隐患;督促每班按规范对粉尘作业区进行清洁。

7)教育和监督员工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做好职业病预防工作。8)对生产场所的日常监测活动,认真记录监测结果。及时发现和上报明显超过相关规定标准的生产场所,并积极配合相关人员采取防止措施。9)及时报告安全事故,负责组织开展事故现场应急救援工作。3.5机修人员 1)贯彻国家、上级部门关于设备制造、检修及维护保养方面的安全规程和规定,做好主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负责制定和修改各类粉尘作业设备设施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

2)在制定或审定有关粉尘作业设备制造、更新改造方案和编制设备检修计划时,应有相应的安全卫生措施内容,并负责贯彻实施。

3)确保粉尘作业机器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齐全、灵敏、有效,凡安装、改装、修理、搬迁机器设备时,安全防护装置必须完整有效,方可移交运行。4)负责公司设备的管理,做好设备台帐和档案管理,保证各种机械、电气、以及通风防尘设备及安全装置处于安全运行状态。

5)加强对属下的重点部位(打磨、抛光车间等)的安全管理工作,制定应急方案,发现异常进行应急处理并上报有关部门。

6)负责临时用电的审批及使用监督检查。配合相关机构对除尘设备及安全装置的定期检测、记录和档案管理 3.6粉尘车间班组长

1)对本岗位员工进行岗位安全培训和考核,确保粉尘作业人员熟悉本岗位安全职责和安全操作规程。

2)组织对本岗位的生产设备、设施和粉尘除尘系统进行日常维护管理。3)组织本岗位员工每班按规定检测粉尘浓度和规范清理粉尘。4)维护现场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

5)负责岗位日常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报告并消除事故隐患。

6)组织好岗位的安全检查,及时消除隐患,一时消除不了的,应上报以求得 妥善处理。

7)督促班组职工学会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正确使用消防器材、正确使用防护器材。

8)及时报告安全事故,负责组织开展事故现场应急救援工作。3.7 粉尘作业岗位员工

1)积极参加粉尘防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熟悉公司粉尘防爆安全管理制度和本岗位职责及操作规程。

2)对本岗位的生产设备、设施和除尘系统进行日常维护管理。3)负责本岗位日常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报告并消除事故隐患。4)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做好职业病预防工作。

5)规范作业现场货物的堆放,确保消防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6)做好上班前安全准备工作和负责下班后粉尘清理工作。7)做好上班前安全准备工作和负责下班后粉尘清理工作。8)及时报告安全事故,参与事故现场救援工作。4.考核

4.1 安全主任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分解成《安全生产责任书》,要求所有职能部门和所有员工都必须向直接上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

4.2 《安全生产责任书》采取分级签订,即班组长同员工签,车间(部门)主管同班组长签、车间(部门)主管、安全主管同公司总经理签订。4.3 《安全生产责任书》一式两份,责任人保留一份自我检查,所在部门保留一份以备考核使用,经理以上的保留至安全管理办公室以备考核使用。4.4以责任书内的职责作为各部门和人员的考核内容,每季度进行考核。安全主管对各部门(车间)及部门(车间)主管进行考核,部门(车间)主管对部门人员(车间班组长)进行考核,班组长对组员进行考核。

粉尘爆炸悲剧频发 篇3

在这次事故之前,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都发生过多起粉尘爆炸事故。血的教训让人们对于粉尘累积可能导致爆炸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增强了安全生产的意识,找到了应对之策。然而,至今仍有生产企业怀着侥幸心理看待这种“人祸”,社会责任之心丧失,放任本可避免的悲剧继续上演。

粉尘爆炸在中国

有媒体用1987年春天哈尔滨亚麻厂发生的亚麻粉尘爆炸事故,来映衬此次昆山事故的严重性。哈尔滨亚麻厂事故是当时乃至全球最大的安全事故,夺走了58人的生命。而今,昆山爆炸事故以75条鲜活生命的消逝,沉痛地刷新了这个记录。

27年过去了,哈尔滨亚麻厂爆炸事故给当事人带来的伤痛并没有减弱丝毫,它为当年并不茂盛的中国工业化之树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从此企业安全生产进入公众视线。然而,它没能阻止接下来悲剧的发生。

多年来,分布在中国各地的工厂,不分昼夜地运转,无数工人用汗水撑起了“中国制造”的美誉。然而,工厂产能的不断上升,也带来粉尘爆炸事故的频频发生。

据公开资料整理发现,仅2014年至今,除8月份的昆山爆炸事故外,国内还发生多起粉尘爆炸事故,如下。

6月21日17时15分左右,乌苏市新疆天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个生产车间发生玉米淀粉粉尘爆炸,引发该车间失火,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5月27日下午4时许,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辅料包装厂车纽车间除尘室发生粉尘爆炸事故,造成5人受伤。

4月16日10时左右,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东陈镇双马化工有限公司硬脂酸造粒塔正常生产过程中,维修工人在造粒塔底锥形料仓外加装气体振荡器及补焊雾化水管支撑架时,发生硬脂酸粉尘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9人受伤。事故的直接原因被认定为在未停车清空物料的情况下,为造粒塔焊接加装气体振荡器及补焊雾化水管支撑架,违章动火,引起硬脂酸粉尘爆炸。

2月8日晚11时许,常州市新北区新桥镇史墅村华达化工厂发生金属粉尘爆炸。这次距离1月20日该工厂发生第一次金属粉尘爆炸不到20天,当时造成1名工人受伤。

2月5日10时许,位于青冈县的黑龙江龙凤玉米有限公司淀粉包装车间爆炸,被认定为粉尘飞扬引发。据当时的报道,事故共造成10名工人伤亡。其中,1名死亡,1名重伤和8名轻伤。

时间再往前追溯,可看到近几年粉尘爆炸事故阴魂不散。

2012年8月5日16时50分许,浙江温州一家体铝制锁抛光加工厂发生铝粉爆炸,5间厂房坍塌并起火,造成13人死亡,14人受伤。事故直接原因是工人在操作抛光时,抛光机迸出的火星引爆车间浓烈的粉尘而产生爆炸。

2011年5月20日19时许,富士康集团鸿富锦成都公司抛光车间在生产中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15人受伤。爆炸原因查明是打磨的铝制粉尘在管道内堆积,遇电器开关打火,在排风桶内引起爆炸。

2010年2月24日16时许,河北省秦皇岛骊骅淀粉股份有限公司淀粉四车间发生粉尘爆炸事故,造成19人死亡,49人受伤。

粉尘爆炸在国外

不仅在国内,国际上也发生过多起粉尘爆炸事故。据了解,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粉尘爆炸事故发生在1785年12月14日,当时意大利的一家面粉厂发生粉尘爆炸,该事故距今已有200多年。

而粉尘爆炸几乎是伴随着工业化的进展越来越频繁。据了解,较早发生粉尘爆炸事故的国家,多是工业化相对发达,比如日本、德国、美国和英国等。这些国家当时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工厂运转速度很快,类似于现在的中国,粉尘爆炸也接踵而来。

据统计,1952~1979年,日本发生各类粉尘爆炸事故209起,伤亡共546人,其中以粉碎制粉工艺和除尘系统较突出。1966年,日本横滨饲料厂的玉米粉尘爆炸,引起累积性连锁燃烧,使整个工厂遭到蔓延性的重大“天灾”。

1965~1980年,德国发生各类粉尘爆炸事故768起,其中较严重的是木粉及木制品粉尘和粮食饲料爆炸事故。

1913~1973年,美国仅工农业领域,就发生过72次比较严重的粉尘爆炸事故。1980~2005年,美国发生各类粉尘爆炸事故281起,死亡119人,受伤718人。1921年,美国芝加哥一台大型谷类提升机发生粉尘爆炸,其爆炸力将40座每座约装30万吨粮食的仓库从底座掀起,并移动了152.4毫米,造成6死1伤。

从20世纪开始,英国和加拿大的化工和造纸等行业,也发生过多起粉尘爆炸事故,仅英国就发生243起,伤亡204人。

爆炸案背后的社会责任缺失

这一个个爆炸案件都是对我们的沉重警示,它们所反映出来的安全生产问题血淋淋,令人触目惊心。它们的出现佐证了工业化之殇,也直接暴露了部分生产企业为了短期利益,而置工人的生命于不顾,将社会责任抛于脑后。

在这些事故面前,我们能做的并不是仅仅调查出冰冷的伤亡数字,也不是找到原因便作罢,而是要反思,并行动起来,避免悲剧再发生。

对于昆山事故,调查确定主要原因是中荣金属制品公司厂房没有按二类危险品场所进行设计和建设,生产工艺路线过紧过密,除尘设备除尘能力不足,车间内所有电器设备没有按防爆要求配置,安全生产制度和措施不完善不落实。而根据媒体的报道,在事故发生之前车间就曾屡遭举报,但并没有引起中荣的重视,也未见有应对举措。

这仅是其中一个个案。在这么多起粉尘爆炸事故中,企业对于安全生产问题的轻视,其实是工人生命的幕后“杀手”。不少企业为了接单赶工期,忽略了安全生产这根弦,生产意识淡薄。更有甚者,以为给了工人高工资,就可以忽略他们的健康和安全。

实际上,国家早在2007年就颁布了《粉尘防爆安全规程》,其中规定工厂无论在设计还是在施工时,都必须严格实施粉尘防爆标准。企业需特别注意生产装置本身、生产环境、消除静电和防二次爆炸四个方面。

之后为应对频繁出现的粉尘爆炸事故,2011年5月初,国家安监总局又下发了《进一步加强冶金等工商贸企业粉尘爆炸事故防范工作的通知》。2012年8月,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再次印发通知,在全国开展铝镁制品机加工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治理。

而此次为吸取昆山特大爆炸事故教训,依照《粉尘防爆安全规程》等有关标准规范,2014年8月15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公布了《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

9月1日,国家安监总局新闻发言人黄毅接受访谈时表示,国家过去对防止粉尘爆炸也出台过若干规定,但是贯彻执行的不好。另外,有些关于防止粉尘爆炸的规定都散落在相关的标准和规程里,不便于实施。所以这次在总结吸取昆山事故的教训基础上,针对粉尘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归纳五条。

对于生产企业来说,执行这些规定是最基本的。真正承担起社会责任,处处考虑到工人的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才能在市场上长久立足。

从生产实践看粉尘防爆 篇4

爆炸五要素

所谓“爆炸五要素”, 就是在燃烧三要素 (氧化剂、可燃物、点火源) 的基础上, 添加2个必要的会导致爆炸的因素, 即“悬浮状态的粉尘”和“密闭的空间”。与火灾防治类似, 控制或消除一个或多个要素就可以降低爆炸的风险。目前, 很多爆炸风险管理技术只专注于控制燃烧三要素, 而忽视了控制悬浮状态的粉尘或密闭空间这2个要素。

下面, 笔者将结合自己的经验, 针对企业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如何有效识别和预防粉尘爆炸事故进行探讨, 以期为各位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做好辨识

来源与级别

作为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 应当熟悉自己企业的工艺流程, 能够辨识出哪部分是潜在的粉尘释放源, 以及其释放级别 (即连续性释放、偶尔会释放、不会释放) 。例如, 工厂的通风除尘系统、抛光打磨工艺、粉末涂装工艺、粒子粉碎搅拌工艺;食品工厂的称重、筛粉工艺;木屑加工厂的粉碎工艺等区域, 都应当是安全管理人员重点关注的地方。概括来说, 就是要关注那些在处理固体物质的过程中能够产生足够小粒径粉尘的区域, 为企业建立一个“粉尘释放级别档案”, 便于对粉尘防火防爆进一步分析。

是否会爆炸

企业安全管理人员需要辨识产生的粉尘会不会爆炸。第一, 要判定粉尘是否为可燃粉尘, GB15577—2007《粉尘防爆安全规程》中对于可燃粉尘的定义为: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气态氧化剂 (主要是空气) 发生剧烈氧化反应的粉尘。第二, 要注意悬浮在空气中或氧化性氛围中的粉尘是否处在爆炸极限范围内。第三, 要看其所处环境中是否存在点火源。第四, 要看空间是否受限。

其实大部分的金属、合成树脂粉尘在一定条件下都有爆炸的可能。因此在辨识的过程中不能想当然, 例如:不能存有“铁不燃那么铁粉就不会爆炸”的逻辑。同时还需要注意粉尘的一些特例, 例如镁粉和水会反应产生氢气增加危险性, 可燃粉尘在可燃气体的环境中会降低其爆炸下限, 沾了油污的粉尘更易燃烧等。根据笔者经验, 在现场很难辨识出粒径的大小和确定粉尘数量, 由于电荷的作用很多种类的粉尘还会相互吸引, 因此, 建议可以通过粉尘在设备和地面上沉积的厚度、区域的能见度以及释放的速率来判断。例如:如果粉尘24 h沉积的厚度不超过一张纸的厚度 (0.8 mm) 且室内能见度很好, 那么基本就可以排除其爆炸的风险。相反, 如果粉尘12 h沉积的厚度超过几毫米, 且室内能见度很差, 那么, 就需要引起安全管理人员的注意了。

当然, 即便粉尘24 h沉积的厚度不超过一张纸的厚度, 也要及时做好相应的防火防爆措施。

防火防爆措施

一般来说, 可以大致将企业内的粉尘区域进行如下分类, 即所有存在可燃粉尘的区域都归为“待评估区域”;对于存在不可燃粉尘的区域, 由于仍可能存在职业卫生等问题, 因此, 如果粉尘释放级别为连续性释放, 也应归为“待评估区域”。然后, 针对粉尘防爆的问题, 应优先考虑存在可燃粉尘的“待评估区域”是否需要采取防火防爆措施。

对于可燃粉尘待评估区域, 需要采取措施避免达到爆炸极限的粉尘在受限空间内处于悬浮状态并控制引火源等。具体做法主要包括, 一是对于能够采取湿式作业的场所, 应定期安排员工对地面喷洒水或水雾, 增加作业场所湿度。二是定期安排员工除尘, 防止粉尘聚集, 不过要注意一定要避免使用压缩空气吹扫粉尘。GB15577—2007《粉尘防爆安全规程》明确指出不应采用压缩空气清扫除尘, GB 17269—2003《铝镁粉加工粉尘防爆安全规程》中也提到不应采用压缩空气清扫积尘。三是对粉尘集中的区域进行惰化处理, 如在封闭的设备内部通入氮气降低助燃气体的浓度, 防治粉尘爆炸。四是避免大量积累的粉尘在设备或是建筑结构表面受到过大震动, 对连续性释放源应安装单独的除尘系统, 避免设备加工出的粉尘飞扬, 同时要改善员工的操作方式, 尽量避免抛掷等。

对于粉尘相对集中的袋式除尘器内部, 应在每个布袋或每几个布袋之间安装具有一定耐火极限的隔断 (一般为1.3 mm厚的铁皮板) , 以防止火灾爆炸时损失扩大。笔者发现在一部分工厂内部往往出现除尘设备能力不足或是擅自更改系统, 造成设备失效的情况。主要表现在设备扩增后除尘器并未相应增加, 只是盲目地增加支管, 造成大部分设备看似有除尘设备实则无效。有的区域为相对封闭的粉尘释放区域, 而一些工厂为了节约投资, 将除尘器处理过的空气经过过滤器送回到室内循环使用, 一旦除尘器、过滤器效果不佳, 将会使粉尘大量的通过通风除尘系统传播, 为粉尘爆炸创造条件。还有的工厂在安装除尘系统改变工作环境的同时, 忽略了除尘系统内部爆炸的危险性, 例如选择可燃和不防静电的材料、忽视风管内的清洁等问题。

引起粉尘爆炸的引火源形式多样如明火、电弧、静电、热表面等, 且所需能量很低, 一般人体所带的静电就能引起粉尘爆炸。因此, 在有粉尘爆炸潜在危险的区域, 必须禁止一切明火作业;在对设备和操作区域进行清扫的过程中一定要预先关闭设备, 避免满足条件的粉尘接触热表面;在通常贮存条件下大量贮存能自燃的散装粉料时, 应对粉料温度进行连续监测, 当发现温度升高或气体析出时应采取使粉料冷却措施;选用与所在区域相对应等级的防爆电气;尽量避免使用动触头会打火花的接触器, 而选用无触头或不打火花的接触器;在粉尘连续性释放区域, 必须做好静电接地和等电位连接, 尤其要注意连接的导线一定要连接在导体上, 对于涂油漆的管道、设备要进行接头处破漆处理。同时, 通风机最好布置在袋式除尘器后洁净空气侧, 以防止金属异物与风机高速旋转叶片碰撞产生火花, 并防止易燃易爆粉尘与高速旋转叶片摩擦发热燃烧。

生产性粉尘 篇5

病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组织体制建设中的()包括与应急活动有关的各类组织机构。

A.救援队伍

B.管理机构

C.功能部门

D.应急指挥

2、__将交通事故类别按事故形态分为侧面相撞、正面相撞、尾随相撞、对向刮擦、同向刮擦、撞固定物、翻车、碾压、坠车、失火和其他等u种。

A.交通部

B.公安部

C.国务院

D.国家安全部

3、”在编制生产计划时要同时编制劳动保护措施计划,检查生产进度时要同时检查安全 生产情况,如发现问题,负责进行调度,并转告有关部门。”这是____的职责。

A:财务部门B:生产部门C:总会计师D:安全专职机构

4、通过对建设项目的设施、装置等实际运行状况及管理状况进行分析,查找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的安全评价是__。

A.竣工安全审查

B.专项安全评价

C.安全验收评价

D.安全现状评价

5、未成年工是指__。

A.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

B.年满16周岁未满20周岁的劳动者

C.未满20周岁的劳动者

D.年满18周岁未满20周岁的劳动者

6、某烟花爆竹生产企业2008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提取安全生产费用总计50万元。根据有关规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责令其__。

A.限期改正,予以处罚

B.限期改正,予以警告

C.限期清退,不予处罚

D.限期改正,适当处罚

7、__负责综合监督管理全国的安全生产工作。

A.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B.国家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C.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D.国家安全生产委员会

8、依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__。

A.责令限期改正

B.予以警告

C.拒绝执行

D.对其进行处罚

9、设置固定的栅栏是__安全装置。

A.控制

B.自动

C.连锁

D.隔离

10、某石料加工场的作业场所存在白云石粉尘和大理石粉尘。测得两种粉尘的总粉尘浓度分别是5mg/m3和7mg/msup>3,两种粉尘相应的容许浓度限值均是10mg/m3,则该作业场所()。

A.具有爆炸危险

B.总粉尘超过接触限值

C.总粉尘未超过接触限值

D.满足Ⅱ级危害程度

11、一般监察是在日常情况下进行的监察工作,这种监察具有随机性,亦称__。

A.随机监察

B.特殊监察

C.重点监察

D.常规监察

12、__是矿山企业最基本的基础安全培训。

A.择期培训

B.领导培训

C.全员培训

D.培训

13、《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规定,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事故调查工作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__天内完成,并由调查组提出调查报告。

A.15 B.30 C.45 D.60

14、安全验收评价,需要做出评价结论并提出不久或补偿措施,以促进__。

A.项目实现系统安全

B.本质安全的实现

C.降低事故风险

D.效益的提高

15、__是材料抵抗弯曲断裂能力的标志,它间接反映了材料的塑性。

A.断裂韧性 B.冷弯性能

C.硬度

D.冲击韧性 16、600兆瓦以上锅炉爆炸的属于__。

A.特别重大事故

B.重大事故

C.较大事故

D.一般事故

17、在石门向煤层至少打__个测压孔,测定煤层瓦斯压力,并在打钻过程中采样,测定煤的坚固性系数和瓦斯放散初速度,按综合指标进行预测。

A.2 B.3 C.4 D.5

18、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__天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和该职工所在单位。

A.15 B.30 C.45 D.60

19、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__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社会稳定,必须加强安全生产立法工作。

A.降低

B.防止和减少

C.预防

D.控制

20、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__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应当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并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

A.1 B.2 C.3 D.5

21、用人单位购买的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具有三个证书,其中不包括__。

A.生产许可证

B.产品合格证

C.质量鉴定证

D.安全鉴定证

22、城市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的目标不包括__。

A.重大危险源信息(包括多媒体及地理信息)的管理

B.重大危险源危险程度评估的计算机辅助分析

C.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形象表述

D.为企业宏观管理提供准确信息

23、通过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可以确定哪些是__的潜在危险源。

A.可能发生事故

B.一定发生事故

C.一定不会发生事故

D.发生重大事故

24、矿山安全开采需要具备__的安全保障条件。

A.严格的、精确的B.严格的、系统的C.精确的、系统的D.万无一失的

25、股份制企业、合资企业等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由__予以保证,该保证人承担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而导致事故后果的法律责任。

A.董事会

B.厂长

C.经理

D.投资人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以下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所应当具备的条件的是__。

A.有依法取得的采矿许可证

B.矿井生产系统符合国家规定的煤矿安全规程

C.矿长经依法培训合格,取得矿长资格证书

D.特种作业人员经依法培训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书

E.煤矿年生产能力不能低于3万t

2、事故统计分析是将汇总整理的资料及有关数值形成书面分析材料,填入统计表或绘制统计图,使大量的零星资料__,是统计工作的结果。

A.系统化

B.数字化

C.信息化

D.条理化

E.科学化

3、属于确认致癌物的是__。

A.铜

B.锌

C.石棉

D.氯乙烯

E.芳香胺

4、在行政许可的种类中,特许主要适用于__等事项。

A.有限自然资源开发

B.公共资源配置和垄断性企业的市场准入

C.提供公共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行业

D.需要确定具备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资格、资质

E.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物品

5、《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病病人依法享有__的权利。

A.工伤社会保险

B.提出赔偿要求

C.提出变动工作

D.提起诉讼

E.提出仲裁

6、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AS 18001的运行模式为__。

A.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B.策划

C.实施与运行

D.改进措施

E.检查与纠正措施

7、管理评审的目的是要求生产经营单位的最高管理者依据确定的时间间隔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体系的__。

A.准确性

B.科学性

C.充分性

D.有效性

E.持续适宜性

8、根据《消防法》,在设有车间或者仓库的建筑物内,可以设置__。

A.食堂

B.活动室

C.休息室

D.员工集体宿舍

E.会议室

9、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行政执法时具有__特征。

A.权威性

B.强制性

C.普遍约束性

D.可灵活处理性

E.公开性

10、下列站房,属于机械生产动力站房的是__。

A.污水处理站、通讯总站

B.计算中心、消防泵站

C.制氧站、煤气站

D.消防泵站、通讯总站

E.变配电站、锅炉房、空压站

11、职业病按发病过程可分为__三种病型。

A.慢性中毒

B.急性中毒

C.中毒严重度

D.亚急性中毒

E.突然晕倒

12、安全生产法的适用范围包括__。A.空间适用

B.主体和行为的适用

C.排除适用

D.优先适用

E.其次适用

13、安全生产培训的内容不包括__。

A.职业危害预知及其预防措施

B.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教学经验

C.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

D.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生产专业知识

E.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

14、《安全生产法》中规定了从业人员有__的义务。

A.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

B.遵章守规、服从管理

C.对应急措施知情

D.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E.发现不安全因素报告

15、《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可被认定为重大责任事故罪犯罪主体的是__。

A.企事业单位的领导

B.国家劳动安全监察人员

C.企事业单位的职工

D.工会劳动保护委员会委员

E.中国共产党员

16、防止振动危害的控制措施__。

A.加强通风

B.改革工艺,采用减震和隔振等措施

C.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体防护及健康监护

D.限制作业时间和振动强度

E.控制振动源

17、对于毒性物质,其危险物质事故易发性主要取决于以下参数__。

A.物质的状态

B.气味

C.重度

D.毒性等级

E.数量

18、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中,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生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的伤害取决于__。

A.人的不安全行为

B.力的集中程度

C.物的不安全状态

D.接触能量时间长短和频率

E.能量大小

19、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包括__。

A.安全生产法制管理 B.行政管理

C.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D.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

E.设备设施管理

20、安全生产标准有__。

A.国家标准

B.行业标准

C.地方标准

D.企业标准

E.特殊行业的标准

21、国家现行的有关安全生产的专门法律有__。

A.《安全生产法》

B.《工会法》

C.《消防法》

D.《道路交通安全法》

E.《劳动法》

22、对应急预案的完整性和周密性进行评估,可采用多种应急演练方法,如__等。

A.现场演练

B.桌面演练

C.功能演练

D.全面演练

E.口头演练

23、煤矿事故中有下列__情形的,给予警告,可以并处3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的罚款。

A.不按规定及时、如实报告煤矿事故的

B.采取威胁、强迫等手段迫使遇难人员家属同意私下了结的C.阻碍、干涉事故调查的

D.拒绝接受调查取证、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E.伪造、故意破坏煤矿事故现场的

24、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事故调查组除要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外,还应__。

A.认定事故的性质

B.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C.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D.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

E.执行事故责任追究

25、对工艺设备危险进行有效监控,提高__的有效性,能大大抑制事故的发生。

A.工艺性能

B.操作人员学历水平

C.操作人员基本素质

D.安全管理

粉尘对健康的危害 篇6

在生产劳动中,由于长期吸入超过一定浓度的粉尘而引起的肺部病变,称为尘肺。能够引起尘肺病的粉尘可归纳为以下几类:1.二氧化硅粉尘,指以游离状态存在的二氧化硅如石英石、水晶、硅藻土,石英玻璃砂石、花岗岩、黄砂等,2.硅酸盐粉尘,如粘土、矾土、云母、滑石、搪瓷喷花用熟料、石棉、耐火纤维、玻璃纤维等;3.金属粉尘,系指冶炼或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各种金属及其氧化物的粉尘,如铝、铁、钡、锰等;4.有机粉尘,包括各种天然动植物的粉尘及一些人工合成的有机物粉尘,如皮毛、羽毛、棉、麻、烟草、茶叶、木屑等;5.碳系粉尘,系各种天然及人工合成的含炭粉尘,如煤、石墨、炭黑、活性炭等。

按病因分类,尘肺病有下列几种:1.矽肺,由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引起;2.矽酸盐肺,吸入石棉、滑石、水泥、粘土等粉尘引起;3.金属尘肺,吸入一些致纤维化的粉尘如铝、电焊烟尘等引起;4.混合粉尘尘肺,吸入两种或几种粉尘的混合物引起,如煤矽肺、铁矽肺等。

在粉尘中以二氧化硅粉尘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因为二氧化硅粉尘毒性大,且地壳中含量高。它是石英的主要成分,约96%的矿物和岩石都有石英。工业上使用和接触石英的机会极多,如:多种金属矽石的开采掘进,开山筑路,隧道和涵洞爆破及风钻;采石、轧石和石料加工;钢铁冶金企业矿石原料的准备,铸造、研磨加工,铸件清砂与喷砂;耐火材料的原料准备,制砖,焙烧等;玻璃制造业原料的准备;石粉业石英的碾碎和运输。

长期吸入粉尘,可使肺内的粉尘越积越多,使肺组织逐渐产生广泛的纤维化,严重地损害肺呼吸功能,及致丧失劳动能力。尘肺病的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胸闷气急、胸痛,还有头昏、乏力、失眠、心悸、胃纳不振等。尘肺病患者还容易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尘肺病是危害职工健康最为严重的职业病,发病率较高,病人痛苦,也给生产和建设造成很大的损失。

预防尘肺病最有效的办法是防尘降尘,应采取综合性措施,降低劳动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浓度,使之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以下,可以基本上防止尘肺病的发生。我国在防尘工作中总结出了一套较好的经验,可归纳为八个字,这就是:宣、革,水、密、风、护、管、查。

“宣”是指进行宣传教育,提高认识,了解粉尘对健康的危害,调动各方面防治坐肺病的积极性。“革”是指进行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技术革新和改造,做到生产机械化,连续化、管道化、密封化、自动化,使操作工人与发尘设备尽可能隔离。“水”是指进行湿式作业,喷雾洒水,防止粉尘飞扬,这是一种经济有效,比较容易做到的防尘降尘办法。如用水磨石英代替干磨,铸造业可在开箱前,清砂时浇水,保持场地潮湿等。“密”是指把生产性粉尘密闭起来,再用抽风的办法将粉尘抽走。“风”是指通风除尘,但通风系统内的含尘空气必须经过除尘降尘才能排放到大气中,以免造成环境污染。“护”是指个人防护,粉尘作业工人应使用防护用品,戴防尘口罩或头盔,防止粉尘进入人体呼吸道。“管”是指加强防尘管理,建立和健全降尘防尘制度,及时更新和维修防尘设备。“查”是指定期对接触粉尘的职工进行体格检查,监测环境中粉尘的浓度和督促改进。

生产性粉尘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某火力发电厂粉尘作业岗位和粉尘作业地点进行分析和测试,并测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以及粉尘的分散度[1]。

1.2 方法

测试点的设置及频率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的有关规定进行。现场监测仪器有FDC-1500防爆型大气采样器和CCZ-20A型粉尘采样器。检测项目及分析方法,见表1。

1.3 数据处理

依据工作日写实情况及测试点浓度,分别统计分析时间加权平均(TWA)浓度、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产性粉尘存在的岗位及种类

该厂生产性粉尘主要为煤尘和矽尘,还有石灰石粉尘、电焊烟尘和岩棉粉尘。生产性粉尘岗位分布及产生的途径见表2。

2.2 采取的防尘措施

①输煤系统:输煤系统煤流转运点少;各转运站及皮带栈桥均设有水力清扫装置,安装有静电和布袋除尘器;落煤管装有缓冲锁气器,落煤口处安装有导煤槽,导煤槽两端设置防尘挡帘;带式输送机等设备的卸载和转运部位采用喷雾抑尘装置。贮煤场设置挡风墙。②锅炉系统:煤仓间设有水力清扫设备,每个原煤斗上设1台除尘器,碎煤机室设置1台除尘器,犁式卸煤器卸料漏斗装设锁气挡板抑制煤尘。锅炉房设置负压吸尘车,但未正常使用。③除灰渣系统:除灰系统采用干湿分除的除灰方案,在锅炉冷灰斗底部安装冷渣器,经刮板机、斗式提升机进入渣库再由汽车运输至综合利用点。采用正压气力除灰系统,用压缩空气将干灰通过密闭管道输送至贮灰库。库顶设置布袋除尘器和真空压力释放阀。灰库设干灰散装机将干灰装车外运供综合利用;无综合利用时,干灰由汽车运往灰场。该电厂除尘设施配备情况见表3。

2.3 粉尘测试结果与分析

该电厂粉尘危害主要集中在输煤、除灰渣系统。个体呼吸性粉尘作业岗位检测结果见表4。

注:灰、渣库放灰岗位和电除尘岗位为矽尘,其余为煤尘。

本次共测试个体呼吸性粉尘作业岗位20个,合格岗位15个,TWA浓度合格率为75.0%。皮带巡检、4#皮带巡检、灰库放灰、推煤机和锅炉保洁5个作业岗位粉尘浓度超标,其余作业岗位均未超标。

粉尘作业岗位超标一方面是由于作业场所粉尘浓度较大,另一方面是由于接触时间较长,因此应充分利用程控技术,减少工人接触时间。

由于循环流化床锅炉工艺特点要求煤的湿度较低,煤质往往也较差,因此煤在输送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较大。粉尘定点检测结果见表5。

从上述结果可见,定点检测35个粉尘作业地点,合格作业点数25个,STEL合格率71.4%。粉尘短时间接触浓度超标的地点集中在输煤皮带,主要超标点有:输煤车间皮带、碎煤机以及煤场的推煤机等10个作业地点,特别是2#皮带头、尾超标严重,主要原因是除尘设备设置不合理。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测定结果见表6,粉尘分散度测定结果见表7。由表6可见,输煤皮带、锅炉等作业场所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在10%以下,属于煤尘;灰库、渣库及除尘器等处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在10%~20%之间,属于矽尘。

由表7可见,对输煤皮带、锅炉和除尘器等5个作业地点进行了粉尘分散度的测定及分析,粉尘粒度<5 μm的均大于70%,说明上述作业点粉尘的分散度较高,容易被人体吸入呼吸道,对人体的危害较大。

3 结论

火力发电厂生产性粉尘危害主要集中在燃煤贮存、输送系统和除灰渣系统与段晓燕等[2]的报道基本一致。其关键控制岗位为输煤巡检、灰库放灰、锅炉保洁和煤场推煤机。如能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加强通风除尘,采用湿式作业,保证防尘设备的正常运行,加强个体防护等综合防治措施,粉尘危害是可以得到控制的[3]。

4 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建议:①该电厂采用汽车运煤,在汽车卸煤时煤尘飞扬严重,为切实防止煤尘,应在汽车进出两侧设置高效喷雾抑尘系统,当自卸汽车进行卸煤作业时,喷雾系统自动启动进行喷雾抑尘;当自卸汽车离开时,喷雾系统自动停止喷雾作业。同时,贮煤场应增加挡风墙的高度。②循环流化床锅炉对煤粉的湿度要求较煤粉炉低,因此在不能充分进行喷淋的情况下,应加强设备的密闭维护,防止粉尘逸散,并在输煤通廊增加机械通风设施或风帽。③充分利用现有的真空负压粉尘装置,杜绝干法清扫,可有效防止清扫时的二次扬尘。④应减少除尘器临时外排卸灰,必须排灰时应加强水力清扫,防止二次扬尘。⑤维护或改造输煤系统的除尘设施。应会同有关部门,寻找设计缺陷,改革工艺,从根本上改变输煤系统粉尘污染较重的现状。

摘要:目的了解火力发电厂粉尘危害现状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在职业卫生学调查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对所存在的粉尘作业点及粉尘岗位进行检测。结果检测其35个粉尘作业点的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合格率为71.4%;测试20个粉尘作业岗位的时间加权平均(TWA)浓度,合格率为75.0%。不合格点主要集中在输煤系统和除灰渣系统。结论该厂的粉尘危害主要存在于燃煤贮存、输送系统和除灰渣系统。但如能采取综合的防护措施,保证防尘设备的正常运行,加强个体防护等综合防治措施,粉尘危害是可以得到控制的。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粉尘危害现状,治理

参考文献

[1]金泰廙,孙贵范.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13-519.

[2]段晓燕,杨金龙.平顶山姚孟电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国职业医学,2005,32(6):58-59.

生产性粉尘 篇8

一、碳酸钙粉体生产工序的粉尘危害因素分析

碳酸钙粉体生产中存在的职业粉尘危害, 因工艺、设备、设施不同, 尘源的特性、形成的原因、人员暴露时间、作业环境污染程度等存在差异。综合考虑各种工艺、设备和设施的特点, 职业危害较严重、对作业人员职业健康影响较大的典型工序可以归纳为矿石粗破碎工序、粗破碎投料工序、磨粉工序、包装工序、入库工序。上述典型工序应成为企业治理和控制的职业危害粉尘主要工序, 也是贺州市政府职业危害监管的重点环节。

1.碳酸钙矿石粗破碎

碳酸钙矿石在粗破碎加工时, 由于作业场所开敞作业或设备落后设备的密封性能差, 使碳酸钙粉尘飞扬或外溢, 特别是进出料口的部位, 不能保持粉尘尘源密封或未设置配备有效的吸尘装置, 存在碳酸钙粉尘的扬尘、扩散和外溢, 大量粉尘扩散到作业场所的环境中形成污染。

2.物料输送

碳酸钙矿石经粗破碎后需经车辆或输送机械皮带运送到指定地点, 碳酸钙矿石落料和传送带接料过程, 因重力和风力作用, 碳酸钙粉尘极易逸出扩散;在物料输送中, 特别是物料的转运点, 由于传输设备开敞或密闭效果差, 存在严重的碳酸钙粉尘污染。

3.磨粉车间

磨粉车间在生产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都会出现粉尘, 首先, 可能是缺少必要的除尘设施, 有的石粉厂的颚式破碎机、包装机、斗式提升机等设备, 虽然产生粉尘的程度不同, 但是, 却都没有安装防尘罩。也有可能是设备损坏了, 没有及时的进行保养维修, 使得粉尘从生产正压的设备、管道的缝隙、孔洞大量的飞扬出来。还有一种可能就是, 雷蒙磨粉机的余风除尘系统设计和选型不合理造成的。

4.粉体包装与装车

包装与装车等工艺设备落后, 防尘效果差。当前贺州市粉体生产企业包装机特别是中小微型企业的包装机漏粉率高、掉袋有余粉喷出、包装袋质量差导致灌装出现泄漏。此外, 包装和装车岗位除尘系统设计不良、维护不够, 如除尘器密闭不良、风量不足、接包机、装车机、运输皮带转接处等关键产尘点无吸尘装置等也导致除尘效果受到影响。在装车岗位, 工人为减轻体力消耗, 随意抬升运输皮带高度, 产生大量二次扬尘。

二、碳酸钙粉尘危害控制对策

1.碳酸钙粉体企业职业危害形成的原因

(1) 生产工艺落后。生产门槛低, 行业要求不高, 粉体生产基本上是敞开式作业, 作业现场粉尘弥温, 缺乏粉尘防控设施设备。

(2) 资金投入缺乏。受经济条件限制, 粉体生产企业粉尘控制资金的投入与污染程度和控制效果的需求相差甚远。

(3) 粉体生产个体防护效果不佳。粉体生产管理人员对碳酸钙粉体粉尘危害认识不充分, 现场作业人员对于碳酸钙粉尘的危害普遍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在粗破碎工序、粗破碎投料工序、磨粉工序、包装工序、入库工序粉尘浓度很高的作业场所人员, 能够佩戴口罩 (大部为纱布口罩) 、工作服、帽子等, 保护自己身体与环境隔开, 但绝大多数作业人员佩戴的是普通的纱布口罩 (1981年劳动部劳护46号《关于贯彻执行“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国家标准的通知》就明确指出, 纱布口罩对引起尘肺病危害最大的5微米以下的细尘无防护效果) , 难以起到防护作用。

(4) 政府监管难度大。企业规模小、作业点分散, 地方政府监管力量薄弱。由于各生产企业生产设备大小不同, 粉尘治理工作中因地制宜的实施除尘系统投资, 但因运行维护费用不足等问题, 致使控制效果锐减。

二、碳酸钙粉尘控制工程措施

1.改革工艺。淘汰落后工艺;改革生产工艺, 生产趋于机械化、自动化和密闭化。

2.通风除尘措施。在尘源设置抽风罩, 安装通风系统, 如粗破碎布袋除尘、磨粉机整体密闭, 包装设置吸风罩;根据各企业设备不同选择适宜的除尘器, 如布袋别除尘器、湿式收尘器及旋风集尘器等有效捕集粉尘, 减少作业场所污染。

3.密封作业。使用传送带运输和传送碳酸钙粉料, 应采用密闭式输送, 在落料等位置尽量减少高度差。碳酸钙粗粉搬运应尽可能机械化, 物料分离装置应密闭, 避免泄漏。

4.湿法作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对进入破碎机破碎前的原矿进行加湿处理如破碎机上方增加喷洒设备, 能有效减少矿石在破碎过程中所产生的粉尘量。及时更换磨钝的齿板, 当齿磨钝后会加大与矿石的接触面积, 形成输送大的压固核, 并导致大量的粉尘产生。粗破碎后尽量采用湿法抑尘, 喷雾降尘措施。

5.真空除尘。在实施生产过程中, 对粉体包装后由于为编织袋包装会出现二次扬尘, 作业中应注意采用真空清扫方式清洁作业环境, 以消除二次尘源。

三、碳酸钙粉尘控制管理措施

1.企业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大多数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缺乏职业危害防治责任意识, 对职业危害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不了解, 思想不到位, 行动不落实, 没有建立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没有建立有效的防治和控制职业危害的制度、设施;没有设置或指定职业健康管理机构;没有配备专 (兼) 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

2.从业人员个体防护不到位。企业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经费投入少, 职业危害防治基础设施及卫生防护条件差, 工作场所条件恶劣, 为作业人员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大部分不符合国家、行业要求, 也没有监督、指导工人正确有效使用, 达不到防护要求。调查中发现, 有的工人没有戴口罩, 有的戴的只是普通的医用纱布口罩, 根本起不到防尘作用。

3.是企业职业健康管理不到位。企业建设项目未开展职业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 未严格执行职业危害防治措施“三同时”原则, 未能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职业危害因素;职业危害申报率、检测率严重不足;没有落实职业健康教育培训和职业危害告知制度。

4.职业健康监护不到位。绝大部分企业没有履行对工人实施岗前、岗中、离岗健康体检, 职工健康监护档案不全, 可能导致部分职业禁忌症或职业病症从业人员带“症”上岗。

5.强化政府监管。政府对碳酸钙粉体生产企业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实施准入制;强化对碳酸钙粉体企业粉尘危害控制按《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实施的监督;加强对碳酸钙粉体生产企业主要求负责人的教育与培训。通过有效的采取以上粉尘危害控制的工程和管理措施, 是可以将碳酸钙粉体生产企业的粉尘危害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 预防粉尘职业病的发生。

结论

碳酸钙粉体生产工艺、技术落后, 碳酸钙粉尘造成的职业危害风险高, 控制碳酸钙粉尘职业危害可行的措施是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密闭尘源、通风除尘、采用湿式作业或增湿降尘和个体防护措施实施, 通过政府进一步监管督促, 督促企业落实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加强内部管理, 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制度, 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及时申报, 搞好职业危害预评价和“三同时”工作;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从业人员进行体检, 建立健全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加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设施设备投入, 配足配齐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使企业高度重视碳酸钙粉尘的危害, 积极采取工程、管理和个体防护措施, 帮能有效降低碳酸钙粉尘作业职业危害风险, 预防职业病发生。

摘要:由于碳酸钙粉体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酸钙粉尘对作业人员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为有效控制碳酸钙粉尘对作业人员的健康危害, 对碳酸钙粉体生产过程存在粉尘危害的作业及特点, 分析研究了粉体企业粉尘危害严重的原因, 并提出控制碳酸钙粉尘职业危害的建议对策, 以期为达到降低或消除碳酸钙粉体企业粉尘危害提供参考。

关键词:碳酸钙粉体,大理石,粉尘危害,控制对策

参考文献

[1]潘朝铭贺州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建议南方国土资源, 2008年第9期.

生产性粉尘 篇9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广西6家回转窑、4家立窑水泥生产企业的基本情况、作业人员接触空气中粉尘浓度及控制效果进行调查、检测和评价。

1.2 方法

粉尘采样及检测按《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 192.1-2007)执行。本次检测是在生产线所有设备运转正常、满负荷生产中进行,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工种连续检测3个工作日,每工作日分上、下午各1次。利用120~140 kV X线、尘肺病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对全厂接触粉尘作业1年以上的工人按《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进行体检,用质量法计算粉尘浓度。

1.3 主要仪器及设备

粉尘采样用IFC-2防爆粉尘采样器(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AKFC-92矿用粉尘采样器(常熟矿山机电器材厂)、Gilair-3、Gilair-5个体粉尘采样仪采样(美国生产),滤膜是由北京联谊兴通用设备有限公司生产;分析天平是日本生产的L-200SM型粉尘分析天平。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统计。

2结果

2.1 一般情况

被调查的6家回转窑水泥生产企业均为2001-2005年所建,所用的每条回转窑生产能力达2 500~5 000 t/d,年产水泥100~170万t。各企业均采用窑外分解技术为中心的新型干法工艺,生产工艺流程基本一致,分3个主要部分,即原料制造、熟料烧成、水泥成品制造。生产线流程由原辅材料采集储存→原料粉磨→生料均化→熟料煅烧→煤粉制备→熟料储存及出厂→水泥粉磨→出厂等工序组成。整个生产过程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粉尘污染,主要工艺流程及粉尘污染点见图1。6家企业均设有中央控制室,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大多数岗位都设在操作室内。从原料预均化及输送至水泥库的生产过程采用分散式控制系统(即DCS系统)进行自动控制与监视。4家立窑水泥生产企业建于1970-1980年,主机设备为Ф3×11 m机立窑、年产水泥10~40万t。近年来这几家企业基本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主要工艺流程有以下几个环节。

2.1.1 生料的准备

(1)石灰石开采与破碎:采用两段或一段破碎,经皮带输送机、斗式提升机入库储存。(2)粘土开采与烘干:由推土机、挖掘机直接采集,汽车运输入厂。用烘干设备烘干后经带式输送机、斗式提升机入库储存。(3)铁粉或铁矿石:一般在周边地区采购,由汽车运输入厂。(4)煤的破碎:原煤经破碎机破碎后,与石灰石、粘土、铁粉按配比混合。(5)原料粉磨:上述几种原料及煤进入生料磨粉磨,出磨生料经提升机、螺旋输送机进入选粉机进行分级,粗粉重新回磨,符合细度要求的细粉入生料库储存和均化。

2.1.2 熟料的煅烧

生料经过机械倒库后,由斗式提升机送入窑顶经预加水成球后入窑煅烧。出窑熟料由板式输送机、破碎机、斗式提升机入熟料储存。

2.1.3 水泥粉磨

熟料与石膏、混合材(矿渣)按照一定配比入水泥磨,合格细度的水泥入库。

2.1.4 水泥发运

发运方式有袋装和散装两种,袋装水泥在水泥库底直接用包装机装袋,或设有专门包装车间。散装水泥由专用散装车在库底或库侧装车。立窑从原料采集到成品出售均存在粉尘危害。主要尘源是:破碎机、烘干机、各种磨机、选粉机、立窑、包装机、输送设备及进、出料口等。

2.2 立窑和回转窑粉尘检测结果

对立窑生产水泥的12个工种、岗位的粉尘浓度检测结果显示,各个工种、岗位都存在超标现象且合格率低,其中成球工、熟料提料皮带机工合格率为0。见表1。

对回转窑14个主要接尘工种浓度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大部分岗位的职业接触粉尘浓度合格率较高,有10个工种的合格率为100%,有4个岗位的合格率<50%,其中传送带、装车处的合格率为0。见表2。

2.3 两种水泥生产方法对粉尘控制的比较

调查检测显示,回转窑主要接尘工种、尘源点粉尘浓度合格率均比立窑高,两种窑产生的粉尘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2,P<0.01;χ2=51.5,P<0.01)。见表3。

两种生产方法的水泥部粉尘合格均<50%,提示水泥部是水泥生产企业粉尘危害最严重的部门,即使是最先进的回转窑生产方法对水泥部包装、发货等岗位的粉尘控制效果仍有待加强。在制造部、矿山部回转窑生产方法对粉尘危害的控制效果显著好于立窑生产方法,主要原因是回转窑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机械化、密闭化程度远高于立窑生产方法,体现了回转窑生产工艺的先进性。

2.4 立窑与回转窑的体检结果

对6家回转窑和4家立窑水泥生产企业近5年来接触粉尘作业1年以上的工人体检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立窑生产水泥企业体检了1 300人,男1 105人,占85%;女195人,占15%;年龄最大53岁,最小20岁,平均38.6岁;工龄最长34年,最短1年,平均12.3年。回转窑生产水泥企业体检了4 210人,男3 435人,占81.5%;女775人,占18.5%;年龄最大55岁,最小19岁,平均33.8岁;工龄最长35年,最短1年,平均9.7年。表5中立窑体检了1 300名接触粉尘作业工人,检出尘肺0+65人,检出率为4.23%;回转窑体检了4 210名接触粉尘作业工人,检出尘肺0+ 29人,检出率为0.67%。立窑尘肺检出率比回转窑尘肺检出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 291.1,P<0.05)。具体结果见表4、表5。

3讨论

立窑与回转窑的水泥生产工艺流程相差不大,产尘点也基本相同。但回转窑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机械化水平更高,密闭程度也好于立窑。回转窑石灰石破碎后由长皮带输送机输送进厂,直接卸入预均化堆场。皮带廊道大部分封闭,粉尘颗粒物外溢情况较少。 砂土等原辅材料一般由汽车运输进厂,粉煤灰由罐车运输进厂直接泵入封闭的粉煤灰库。在堆料房里设置除尘设备。生料磨、煤磨和水泥磨等产尘设备密闭,粉状物料储存采用密闭圆库。各生产线的窑头、窑尾安装静电除尘器。有易燃、易爆的特点产尘点,设有防爆功能的高效袋除尘器。其他车间也设置高效袋式除尘器。粉状物料输送采用斜槽和螺旋输送机等密闭式输送设备,减少外逸。本次调查检测发现,两种方法生产水泥的粉尘浓度在包装、装车及传送带两处粉尘合格率都较低。在搬运、装车及传送带在运输水泥时水泥包上粘有水泥,在运输时振动使水泥粉尘飞落造成粉尘浓度过高;水泥包装时引起扬尘较大;包装机缝合袋口常有水泥泄露,而且从包装机取出水泥袋时扬起水泥粉尘。在输送和搬运过程中,水泥袋下落引起扬尘;地面积尘引起的二次扬尘等原因,造成了包装处及搬运工和包装工接触空气中水泥粉尘浓度超标。

本次调查发现,立窑各岗位的粉尘浓度合格率均<50%,明显小于回转窑作业岗位的粉尘浓度合格率,可能是与立窑生产水泥时产生的粉尘性质有关[1]。立窑虽然具有基建投资少、能充分利用劣质煤、可充分利用当地零星资源等优点,但其单机产量低,自动化程度低,工人劳动强度大,劳动生产率低,工作及周边环境污染大,且一般立窑水泥企业规模较小,只注重利润而不注重对粉尘的防护,有些除尘设备是用来摆设,有的甚至没有除尘设备。

水泥生产中的粉尘对作业工人造成慢性伤害,在国内的尘肺病报告患病率是1.4%~1.8%,平均工龄是13年。尘肺在国内高发主要是由于工人接触粉尘的时间较久,劳动强度大,同时工人的素质也较差,对尘肺病的认识不足和不重视 [2,3]。此外,个人防护意识差,不能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也是原因之一[4,5]。本次调查体检发现,回转窑尘肺检出率为0.67%,立窑检出率为4.23%。其原因是回转窑先进的生产方法,使生产过程中产生粉尘浓度较小,工人接触机会更少。但必须注意检出率低并不能说明没有尘肺病,且随着职业病防治知识的普及,企业往往把以前体检时出现有肺部伤害的工人已经换到别的岗位。有的作业岗位特别是粉尘危害严重的岗位如矿山开采、破碎、水泥包装、发运等,厂方承包给一些工头或农民工、临时工,而体检时这部分工人一般不在该厂体检人数中,所以体检的检出率较低。

总体来说,回转窑在生产过程中对粉尘的控制效果明显好于立窑,其粉尘对作业人员的危害相对小于立窑,政府应加快淘汰立窑,发展回转窑。改革水泥生产工艺、提高水泥生产自动化、机械化是降低水泥生产过程粉尘危害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焦永道,刘怀平.立窑水泥企业粉尘综合治理(J).水泥工程,2005,(1):74-78.

(2)韩少波,韩平,李华.肥城市水泥制造业10年职业危害调查(J).职业与健康,2004,20(10):27.

(3)李东红,商群,傅筱.福建省属水泥厂矽尘危害及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5,11(3):60.

(4)杨晋.水泥生产中的综合防尘措施(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7,(2):41-42.

生产性粉尘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年产15×104t家,30×104t 2家小型水泥生产项目。

1.2 方法

1.2.1 现场职业卫生调查

制定调查方案,由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人员进行逐一调查,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基本情况、生产工艺流程、操作方法、设备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有害因素检测、作业人员健康检查等。

1.2.2 采样点选择

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1],选择有代表性的作业点进行检测,分别在磨机、水泥包装、散装岗位设点。

1.2.3 检测依据

粉尘检测按《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2]。

1.2.4 标准依据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 化学有害因素》[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4]》。

2 结 果

2.1 基本情况

5家水泥厂分别在2004—2006年改建投产,分布在4个镇,均为私营企业。生产规模为年产15~30×104t的小型水泥生产线。主要生产设备及工艺基本相似,没有矿石粉碎及立窑工序,熟料半成品原料由外方提供,进入后序生产水泥。接触粉尘工人97人,工龄分别为2~5 a,均为外地农民工,作业人员流动性较大。职业卫生管理现况调查见表1。

调查显示,5家水泥厂职业病危害项目已全部申报,并能按时发放个人防护用品,作业场所现场监测尽管是全部监测到位,但不是积极主动,而是监管部门提出整改建议后完成的。在扩建及筹建时5家单位均未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

2.2 生产工艺和使用的原料

水泥生产主要原料由石膏、废渣、粉煤灰、熟料等组成。其工艺流程如下:各种原料→微机配料系统(电子称)→水泥磨机→水泥筒库→均化库→水泥包装库、散装库→包装机→成品库。

2.3 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设施及防护用品

5家水泥厂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分别在产生粉尘多的磨机、包装机和散装库岗位安置布袋式除尘装置和粉尘回收装置,并采取自然通风和局部通风相结合,除尘效率达95%左右,从而降低磨机、散装岗位生产环境中的粉尘浓度。但在包装岗位,粉尘污染还是比较严重,机械设备、墙壁、地面、电线到处都有很厚的积尘,输送管道不完全密闭,操作人员计件制作业,场所没有及时清扫,装卸车来回运输产生第2次扬尘,也是使作业场所中粉尘浓度高的主要原因。

虽然公司按照规定发放了防护用品(防尘口罩、帽子、披肩、工作服、鞋),但是使用不规范,特别是在夏季7—9月天气炎热时,防护用品很少有人使用,甚至有的赤膊作业,对身体危害较大。

2.4 水泥粉尘检测

对5家水泥厂工作场所空气中水泥总尘进行检测,本次共采集样品57件,合格38件,合格率66.7%,检测结果见表2、表3。

注:取检测结果中超限倍数值进行分级,游离SiO2<10%。

从现场检测数据表明,高粉尘作业场所主要集中在水泥包装岗位、磨机巡检操作处及散装操作室,水泥粉尘合格率分别为73.3%及80.0%,包装岗位粉尘合格率为55.6%,在27个样品中12个样品粉尘浓度不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卫生标准,最高浓度达21.40 mg/m3,水泥粉尘最高超限倍数为5.35。

根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标准,从计算公式中获得参数,水泥粉尘中游离SiO2的含量为<10%,磨机、散装岗位的操作工体力劳动强度为轻度,参数均为1。资料显示,生产水泥的熟料含游离SiO2的含量一般在1%~9%,成品水泥为2%左右[5],本次调查,磨机、散装岗位的生产性粉尘职业病危害分级指数G为0

2.5 职业病健康检查

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吸入生产性粉尘后会对健康造成损害,长期吸入后肺形成广泛纤维化,严重者引起水泥尘肺。我们对生产岗位按接触粉尘的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以常规检查及选筛项目为主,胸部采用500 Am高仟伏X线机进行后前位摄片,共检查97人,工龄2~5 a,以青壮年为主。摄片结果97名接尘工人胸部X线检查均未发现有尘肺病患者。

3 讨 论

3.1 控制粉尘浓度是防止尘肺发生的关键

水泥粉尘是从呼吸道侵入人体,水泥尘肺发病与接触时间、作业场所中粉尘浓度和粉尘中游离SiO2的含量以及个人体质有关,一般发病工龄在20 a以上,最短为10 a[5]。因此,在水泥生产过程中,控制粉尘浓度是关键因素。调查表明,产生粉尘较多的岗位安装了布袋式除尘及粉尘回收装置,其中一企业投入220万元安装11套布袋式除尘装置,并利用较为先进的生产设备,加强监督管理,使作业场所中粉尘大幅度下降。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熟料粉尘中游离SiO2的含量在可控范围内,尽量不超过10%。同时缩短工作时间、采取岗位轮换作业,本次调查作业人员工龄最长为5 a,尽管有些岗位粉尘浓度高,但个人防护严密,并统一配发了3M防尘口罩,因此在全区水泥生产过程中未发生尘肺病例。

3.2 有效的除尘设备是降低粉尘浓度的根本

生产性粉尘是水泥生产最主要的职业性危害之一,是职业病预防的重点, 行之有效的除尘设备也是减少粉尘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因此,除尘效率决定了防尘效果,建议用人单位对除尘设备经常维护、保养,防止粉尘堵塞,影响除尘效率,并保持在生产时正常运转,是保障作业场所中水泥粉尘不严重超标的重要措施。

3.3 把好前期预防、从源头上控制职业危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五条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要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就很难落实。部门审批项目把关不严,执行法律的卫生部门不参与项目审批,造成了有些项目职业病发病增加,没有从源头上得到控制。本次调查5家水泥厂,既没有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竣工后也未进行控制效果评价,建议政府负责项目审批及监管部门,要加大力度,严格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内容,对高能耗重污染难治理的建设项目要严格把关,采取有效措施,从源头上控制职业危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S].

[2]GBZ/T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S].

[3]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S].

[4]GBZ/T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

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 篇11

关键词:粉尘爆炸;实验改进

一、问题引出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128页实验7-10的“粉尘爆炸实验”,其操作过程是: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从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气(人距离该装置远一些),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笔者在教授中,发现该实验有如下几个不足的地方:

1.操作复杂

把蜡烛放入金属罐的合适位置使其固定并点燃的操作,把玻璃管伸入小塑料瓶底部小孔的操作,都有一定难度,费时费力。

2.可视性差

学生看不见金属罐中粉尘的扬起和爆炸的火光。

3.成功率低

整个实验耗时3-5分钟,成功率却只有50%。

二、改进目的

面粉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物质,然而平时是看不到面粉燃烧或者爆炸的,当学生得知面粉能够爆炸时。都十分好奇,对这个实验充满了期待,所以把这个实验改进得既简单又易操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更加自主地去探究身边的物质。通过学生亲手实验,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实验的操作能力。

三、实验改进

1.实验仪器装置图,见图1

2.实验操作

①实验前准备

面粉先放在蒸发皿中加热除去水分,越干越好。

将大塑料瓶去底,边缘剪齐,底边缘留一个可以伸入玻璃导管的孔;将小塑料瓶底端钻一个可以伸入玻璃导管的缺口;在木板上固定好小药瓶和蜡烛的位置(蜡烛高度尽量控制在点燃后火焰刚好到小药瓶口;蜡烛紧挨着小塑料瓶;用按钉将蜡烛和小塑料瓶固定在木板上);将玻璃导管固定在小药瓶的小孔里,在玻璃导管的另一端连接胶皮管和洗耳球。

②实验开始

把面粉放入小塑料瓶,点燃蜡烛;扣上大塑料瓶(使底边缘的缺口刚好卡在玻璃导管上,以保证密封性),用洗耳球向里面吹气,面粉被吹起,遇到蜡烛的火焰开始燃烧,然后爆炸,顶开瓶口的硬纸板,火舌冲到瓶口以外。

四、改进结果

1.操作简单

由于蜡烛和小塑料瓶位置已经固定,所以准备工作只是放面粉、点蜡燭、扣饮料瓶、吹入气体,非常简单。

2.可视性好

透明饮料瓶可以看到面粉被吹起燃烧的现象、爆炸时的火光和硬纸板因为爆炸的力量被顶起。

3.成功率高

只要蜡烛与小塑料瓶的位置合适,面粉干燥,成功率可达95%以上。所需时间少,10秒钟即可完成。

4.材料易得

所用的材料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学生可以在家中进行实验,具有实用性和普及性。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得到提高,培养了学生利用身边的用品来进行化学实验探究的意识。

5.安全性好

这个实验的爆炸力不大,很安全,不用害怕对人身造成伤害。

五、改进后的感想

通过这个实验改进的成功,使我对化学实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真正体会到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参考文献:

1.胡美玲,化学·修订本·九年级,上册[M],(第2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

2.王金龙,《对粉尘爆炸实验的再探究》[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9,(09)14-15.

降低岗位粉尘治理 篇1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尤其是焦化企业的竞争已经转入了高效率、低成本、有品质的全面发展时代。每个人对自己的要求也较高,同时也提高了对周围环境的要求。员工格外重视自己的职业健康,每年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及对员工工作环境进行环保监测,从而确保舒适的工作环境。对于企业而言降低岗位的粉尘也尤为的重要,为了降低粉尘,给员工舒适的工作环境,企业加大改革、改造力度,从各方面想尽办法来确保环境的理想化。

2、现实的问题

2.1、岗位的粉尘大

116岗位是所有煤的必经之路,造成现场脏、乱、差;在卫生清扫方面也很困难,对员工的身体伤害极大,虽然戴着防尘口罩,但是粉尘仍然可以清晰可见,站在116皮带机尾就感觉雾蒙蒙一片,模糊不清,很多员工因为此原因要求进行调整。116皮带岗位用800*400*50(单位毫米)的铁盘测量做试验,每七天为一周期称量粉尘降落量,结果是皮带中间部位136.59克,皮带机尾部位是48.67克。

通过多次反复论证及检查认为主要有法、设备、人及物料四个方面的原因,法方面是煤流落点偏;设备方面是导料槽短、偏,调节托辊少;人方面是新员工比较多,不懂得操作技巧,巡检不到位;物料方面是水分太低。通过以上几个方面进行逐步改进从而降低粉尘。

3、采取措施,降低粉尘

3.1 法方面

3.1.1 治理煤流落点偏

所有的煤应该均匀的落在皮带的中间,但是在皮带运煤过程中,经观察,B114、B115皮带机头溜槽向B116皮带落煤时,煤流不是落在B116皮带的正中心,而是两侧,由于煤落下时冲击力的作用,导致B116皮带跑偏,这是主要原因。通过讨论联系维修工114、115皮带机头溜槽处增加了一个分流器,从而改变了煤的落点,使煤可以落在1 16皮带的中间。

3.2 设备方面

3.2.1 治理导料槽短、偏

114皮带下溜槽前面1.2米,后溜槽只有0.8米,需要进行加长。114、115皮带的下导料槽短,为直角型造成下煤时冲击力大直接将粉尘喷到外面然后调到皮带,带到了机尾滚筒后面,从而导致煤的粉尘很大,针对此现象决定将导料槽加长3-4米,能够将粉尘封闭在溜槽内,1 14皮带机头1 15皮带机尾导料槽加长4.5米,改为斜状,这样煤就不会带到机尾滚筒后面了而是全部封闭在溜槽内降低了粉尘的飞扬。

3.2.2 调节托辊少

活动托辊设置标准为每10个托辊架设置一个活动托辊,经过检查116皮带和其它皮带的活动托辊设置是一样的。但是因为1 1 6皮带跑偏严重,现有活动托辊数量无法满足纠偏需要。所以需要在机头增加1个,中间2个,机尾1个。故采购了合适的托辊及托辊支架,备件到货后由维修工在上层皮带前方与下层皮带中间部位分别安装活动托辊支架各一套,在1 16皮带机头、机尾各安装了一个,在中间安装了2个,安装以后皮带跑偏的现象也减轻了,煤的粉尘也降低了。

3.3 人方面

新员工比较多,不懂得操作技巧,巡检不到位

通过对4名员工提问,发现新入职的两名员工董世静、渠利敏虽然在理论上已经学会如何调整皮带跑偏,但面对实际操作中的皮带跑偏时不能够及时进行调整,尤其是当皮带采用不同的上道工序时(114皮带或1 15皮带)因皮带跑偏方向不同而调整不及时。针对此现象,班组内组织了1 16皮带所有岗位工及替班在1 14皮带岗位现场指导如何调整皮带,保证能够独立、及时将皮带调整。

3.4 物料方面

3.4.1 水分太低

夏季天气干燥,煤垛高喷不到顶部,经过化验煤的水分结果如下_:(表1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明显的水分太低,在皮带高速运转时会带动煤的飞扬。根据现场考察在114、115、116皮带机头安装了简易加水器,起到为原煤加水及降尘作用。制定1 14和1 15皮带工每2-3个小时利用煤场喷淋设施对煤场进行一次喷洒,运输工段利用洒水车对煤垛顶部进行喷水,增加煤的湿度。

4、结论

通过几个月的努力,岗位的粉尘明显降低,如图:(表2所示)

现在116中间为28克,116机尾为9.25克,给现场带来了整洁,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给员工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好处,降低了劳动强度。尤其是116皮带机尾的粉尘有了明显好转,岗位的现场有了很大的改观,也给员工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保障。为以后其他岗位粉尘治理积累了经验。员工们在舒适的环境下工作,心情愉悦,为自己也为公司增创了效益。

摘要:在焦化行业的备煤车间,每条皮带都是用来运输煤将其运至到所需要的岗位,皮带一运转同时伴随的肯定会有很多的粉尘,尤其是原煤,水分小,煤干,煤尘四处飞扬,所有的岗位设施上全部是厚厚的一层煤面,故而降低岗位粉尘尤为重要。

关键词:粉尘,降低,治理

参考文献

【1】杜建章,《岗位技术规程》。

【2】陈启文,《煤化工工艺》

上一篇:法兰管理下一篇:烟叶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