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家庭(精选12篇)
职业病家庭 篇1
2013年3月17日,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 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阐述中国梦。他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 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习总书记这段话也意味着女性同男性一样, 共同拥有发展与进步的机会。女性占有半边天, 职业女性更是女性的中坚力量, 职业女性家庭幸福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保障。但是, 职业女性在现实中却面临着比男性更多的困惑, 因为职业女性不但承担着社会责任, 还承担着大部分家庭责任。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 女性逐渐走入工作场所并在各行各业担任重要职责, 但是传统“男主外, 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模式和“三从四德”的封建道德观念, 要求职业女性同时扮演贤妻良母的形象。根据《河北省职业女性在职业与家庭中困境状况问卷调查》统计, 关于是否赞同“男主外, 女主内”的传统观念, 4.7%的女性完全赞同, 52.0%的女性比较赞同, 15.7%的男性完全赞同, 48.0%的男性比较赞同。可见, 这种观念仍是社会的主流思想, 传统的思想观念和家庭的重担使女性不能全力以赴地工作, 导致职业女性职业发展受到限制, 职业、家庭双重压力使女性陷入两难的困境。
一、职业女性在职业与家庭中面临的困境
现代社会, 女性仍处于双重标准的社会评价中, 即使鼓励女性外出工作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她们生育和养育孩子的家庭责任, 因此职业女性往往面临更多的困难。
(一) 传统观念对女性的制约依然存在
以封建伦理纲常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 形成了“男尊女卑”的观念, “男主外, 女主内”的传统社会分工模式使“男人以社会为主, 女人以家庭为主”成为一种传统的性别角色规范和性别角色意识。几千年来, 女性的社会价值都是通过妻子和母亲的角色实现的。
(二) 社会角色定位对女性双重标准的要求依然存在
新中国成立后, 国家把妇女从家庭中解放出来, 让女性走向社会的同时, 也增加了女性的负担, 即要求女性“贤妻良母”, 又要求“自立自强”, 而对男性的评价往往侧重于社会角色这一个标准。如果女性这两个标准有一个没有达到社会期望的要求, 都会遭受社会舆论的谴责。社会要求女性在职场中要和男性一样工作和竞争, 家庭要求女性照顾子女、照顾老人, 洗衣做饭收拾屋子等。数不清的琐碎家庭事务大多落在女性的肩上, 而男性却可以心无旁骛地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三) 法律对女性的保障难以实质落实
虽然我国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对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婚姻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 但是, 在实施过程中, 没有明确规定具体的保障措施, 没有设置有效的保障机构, 立法也仅仅停留在原则性的问题上。因此, 女性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案例比比皆是。现实中法律对女性的保护往往存在鞭长莫及的情况, 一旦婚姻家庭失败解体, 女性的损失往往更大。这也是女性把更多精力放在家庭竭力维系婚姻的原因所在。
二、职业女性在职业与家庭中面临困境产生的原因
(一) 困境产生的历史原因
我国传统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对男女两性进行了性别角色定位, 在对待女性问题上形成了一套歧视和压制女性的观念和理论, 要求女性要成为贤妻良母, 主要任务是相夫教子。因此, “夫贵妻荣”“母以子贵”的思想难以去除。现代女性尽管追求独立, 但潜意识里女性仍然是通过妻子和母亲的角色从而获得自己的社会价值。这种意识使她们失去或放弃了应有的直接面对社会发展的机会和权利。
(二) 困境产生的社会原因
父母从孩子出生起, 就根据孩子的性别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比如, 要求男孩坚强、勇敢、志在四方, 要求女孩温柔、善良、会照顾人。父母从小无形中给孩子进行了性别定位。
儿童社会化过程中, 学校教育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我们的教育中借助教师、教材无形中给孩子灌输了性别不平等的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采取了男女有别的教育方式, 对男女学生的期望存在差异, 认为男孩聪明、贪玩, 进步空间大, 认为女生踏实、肯学, 进步空间小, 进一步强化了性别刻板印象。另外, 通过对我国和外国多个国家的教科书进行调查, 教科书中的男性角色丰富多彩, 几乎所有的领袖、英雄、大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大艺术家都为男性所独揽, 而女性从事的职业种类少、范围局限, 涉及的女性角色也多是孝敬长辈、照顾孩子、收拾家务等温柔贤惠的形象。以上的种种会产生“累积效应”, 会使女性认同性别歧视者的价值观, 将来在自我实现的道路上步履迟疑。
大众传媒是社会舆论的载体, 它传播迅速、覆盖面广、渗透力强, 对现代生活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如今充斥着社会的广告大都是以女性为主的广告形象, 这些内容向人们传播的不仅仅是商品的信息, 还折射出对女性社会角色的定位。广告中的女性过分注重女性外表的美丽, 过分强调女性外在的性感, 从而忽略女性坚强奋斗的身影, 很难找到不让须眉的巾帼英雄, 看不见任劳任怨的家庭主妇, 对社会性别观念的形成具有重大的负面影响。
(三) 困境产生的女性自身原因
女性在传统的社会观念及性别文化的长期影响下, 产生了很多制约自身发展的心理。首先是依赖心理。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 女性常常会感到压力, 从而产生一种替代心理, 对自身发展的期望值降低, 让丈夫和子女的成就替代自己的价值。其次是牺牲心理。传统观念中女性以奉献与牺牲为美, 女性为了丈夫、孩子可以放弃事业, 放弃追求乃至一切。这种传统文化造就了中国女性的“牺牲精神”, 并将其视为传统“美德”。但正是这种牺牲精神成为女性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绊脚石, 弱化了女性事业追求和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另外还有畏难心理。女性对于外部世界具有挑战性、冒险性、竞争性的工作缺乏适应性, 面对新任务常常谨慎从事或表现出畏难情绪, 不敢断然接受或争取。畏难情绪严重影响了女性挑战新工作和追求创新的勇气。
综上所述, 由于历史、家庭、女性自身等原因, 导致现代职业女性在职场和生活中面临双重角色的挤压, 心理上承受着双重角色冲突带来的压力。那么, 对于女性家庭和事业是否真的就像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吗?女性是否必须放弃其中之一?
单纯选择家庭, 女性只有放弃自身理想的追求, 把全部人生的希望倾注于丈夫、孩子身上, 试图在丈夫事业有成的背后得到一丝安慰。由于不参加工作, 所有的家庭经济负担和生存压力都转嫁到男性身上, 女性依附于男性而生存, 女性的家庭地位势必降低, 难以平等相待。再加上现代社会诱惑巨大, 婚姻家庭极不稳定, 家庭破裂的现象比比皆是。一旦家庭出现危机, 家庭女性往往会处于非常被动的位置。
如果单纯选择职业, 要么成为“剩女”, 要么婚姻失败。社会舆论的压力女性很难有成就感和幸福感, 即使像吴仪、朴锦慧这样的伟大女性, 提及独身的原因, 也是不无遗憾和无奈。可见, 对于女性来说, 仅仅事业有成也不是完美的人生。如果一个女性为了事业放弃孩子、家庭不管, 最后导致婚姻失败, 更不会得到社会舆论的同情和认可。
从矛盾冲突中我们看到了女性的两难选择, 而男性没有这样的后顾之忧, 也不会面临两难选择, 他们可以专心于自己的事业, 而家庭自然有女性为其分担。但是, 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绝大多数女性不愿意顺服于这样的现实, 不愿意在贤妻良母与职业女性之间做选择, 她们希望还是有第三种选择, 那就是担负双重责任, 希望事业家庭能够两全。那么, 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女性实现两全的希望呢?
三、职业女性在职业与家庭中面临困境的解决对策
从根本上解决职业女性面临的生活与职场的双重压力, 需要从社会、家庭、女性自身三个方面实现。
(一) 倡导社会性别公正, 优化女性生存环境
社会性别公正是职业女性在社会中受到公正对待的基础, 是必不可少的外在条件。在现实生活中, 男女两性还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要真正实现男女平等, 必须全面优化男女平等的外部条件。
1. 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
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通过的《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 提出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社会主流, 就是将性别平等的理念纳入社会主流决策层面, 并贯串决策的全过程。提高广大民众的社会性别意识, 是推动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进程的有力支持。尤其要强调女性是参与发展的主体, 把赋权于女性作为实现性别平等的中心, 发动女性参与决策, 提高女性的权利。社会性别问题涉及社会领域的方方面面, 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行动。当然, 更离不开男性的思想观念的改变与身体力行的参与。
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 有利于充分认识女性对社会的贡献与价值。给予两性选择与发展的自由和空间, 使女性和男性一样拥有平等、全面、充分地参与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权利和机会, 这样可以形成社会性别公正的良好环境, 促进女性成才发展。
2. 以先进的社会性别文化引领舆论方向
先进的社会性别文化, 就是在思想上摒弃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腐朽思想、男强女弱的性别观念, 除旧布新, 在全社会形成性别平等的新风尚。一方面要克服性别偏见, 反对对女性形象的扭曲和损害, 尤其是将女性“商品化”“物化”的错误做法;另一方面要防止以“歌颂”的名义强化女性贤妻良母的家庭角色定位, 以“美丽”的名义损害女性身心健康, 以“关爱”的名义弱化女性社会意识。而先进的社会性别文化则通过女性内在的自我意识, 使女性以自强不息的奋斗获得平等地位。用先进的社会性别文化引领正确的舆论方向, 有助于女性在性别平等的良好文化氛围中身心愉悦、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二) 把女性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
繁重的家务劳动是羁绊女性的重要原因, 让女性从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 需要实现家务劳动社会化。家务劳动社会化指满足家庭成员自身生存、维系家庭诸功能所必需的各项家务劳动, 逐步转化为社会组织提供的社会化服务的过程, 主要包括家庭生活消费品的商品社会化和家庭服务的劳动社会化。目前, 在中国, 居民平均每人的家务消费仅占个人消费支出的4%左右, 远远不及发达国家。调查发现, 15.0%的女性承担着全部家务劳动, 42.2%的女性承担着大部分家务劳动, 这势必影响了女性在职场的时间和精力。
因此, 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充分意识到家务劳动社会化的重要意义, 在政策上应予以倾斜, 加大鼓励和扶持家政服务业的力度。政府及相关机构正确引导建立家政服务的行业协会, 协助政府制定行业标准和家政服务业管理办法。在税收、工商登记、经营管理上给予政策优惠, 对规模较大、运作较好的家政服务机构给予重点扶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管理职能使家政行业经营更加专业化、规模化、规范化。
通过大力发展家务服务业, 如家庭保姆、清洁业、搬运工、修理业等, 为家庭提供日常的生活服务, 将女性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 根本上减轻妇女从事家务劳动的强度, 使她们有更多的时间提升工作能力, 有充沛的精力参与职场的竞争, 从而使职业女性获得与男性相同的的社会、经济地位。
四、提高女性自身素质
除了优化女性生存的外部环境, 改变女性内在意识也十分关键。
(一) 自立自强的意识
女性的社会角色除了女儿、妻子和母亲等这些性别角色外, 最主要的还是一个独立的“社会人”, 是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体, 要有独立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现代女性要争取自身的进一步解放, 必须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新女性的“四自”精神。自尊, 就是尊重自己的人格, 维护自己的尊严, 克服自轻自贱的传统意识;自信, 就是相信自己的力量, 坚定自己的信念, 相信自己的实力, 去除妄自菲薄的思想;自立, 就是树立独立意识, 克服依赖思想, 有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勇气;自强, 就是顽强拼搏, 奋发进取, 摈弃女性天生卑弱的理念。女性只有和男性一样去拼、去搏, 去承受失败和痛苦, 才能实现梦想蜕变成一个大写的人。
(二) 独立生存的技能
女性要想拥有社会地位, 必须具备立身处世的一技之长。女性除了要照顾家庭之外, 还要参与社会工作。女性只有走进职场、走上社会, 才能经济独立, 才会学到真知灼见, 从而开阔眼界, 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促进女性自身成长。现代社会日新月异, 女性必须具备独立生存的技能, 才能“我的人生我做主”, 才能做与橡树并肩而立的木棉, 而不做攀援的凌霄花;要与男性共同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才能取得与男性一样的社会地位, 成为让人瞩目的新时代独立女性。
(三) 与人沟通的本领
具备良好的沟通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本领, 不论是与家人、与同事还是与朋友, 及时、准确的沟通能够建立起牢固的、永久的人际关系, 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 减少误解。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过:“假如人际沟通能力也是同糖或咖啡一样的商品的话, 我愿意付出比太阳底下任何东西都珍贵的价格购买这种能力。”由此可见沟通的重要性。沟通也是一个人身心健康的保证:与家人沟通, 能使你享受天伦之乐;与恋人沟通, 能使你品尝到爱情的甘甜;在孤独时, 沟通会使你得到安慰;在忧愁时, 沟通会使你得到快乐。
擅长人际沟通的人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当今社会, 女性如果不善于人际沟通, 将无法与人合作, 也会失去许多机会。我们都不是生活在孤岛上, 只有与他人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协作, 才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源, 才能获得成功。
(四) 创新的意识
在“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 女性同样需要转变观念、转变思维。创新不是男性的专利, 女性不能做创新的旁观者。
创新是女性的灵魂, 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女性在社会上取得更佳表现和更好发展的基础。女性只有不断学习, 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 才能发现、提高、吸收新知识、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 才会产生知识创新或技术创新, 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 最大化地实现自我价值。这方面, 居里夫人、屠呦呦为女性做了表率。就一般女性而言, 女性依赖性强, 独立性差, 遇事求稳妥、乐于安于现状, 但是, 就我们现在所处的互联网+时代, 如果还保守女性传统的思维和观念, 一定会被这个时代淘汰。因此, 女性一定要解放思想、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才能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才能具备和男性同等的竞争实力。
社会的进步使女性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好, 女性应该勇于肩负起家庭与社会的双重责任。“有为才有位”, 女性的伟大之处在于其在人类历史上不可磨灭的贡献。当今女性要摆脱家庭与职业的困扰, 也许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但二者一定都能做好, 让女性在人生的舞台上大显身手, 大放异彩, 从而赢得社会对女性的肯定与尊重。
参考文献
[1]李晨希.春天的梦想――哈工大学子的中国梦[J].青年与社会:中, 2014 (1) .
[2]张文香.保障妇女权益的立法评述[C].第三届妇女发展与进步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4.
[3]张敏.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中的女性发展研究[M].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2.
[4]杨琳.中国当代女性发展与社会性别意识[N].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7) :3.
职业病家庭 篇2
背景资料
张女士,32岁,在私企工作,工作较稳定,近10年不担心失业问题,月收入4200元,年底奖金1~2万元(均为税后)。老公,33岁,属于自由职业族,从事广告设计工作,年税后收入10万元。我们已于2005年一次性付款购买了1套价值60万元的4房2厅自住房。现有存款1万元人民币和 2000美元。我和女儿分别 于2002年购买平安康乃馨,保额8万元,20年交费,另购买意外、住院安心等险种,我有社保 医保。我先生于2002年 购买平安常青树,保额8万元,20年交,另购买意外、住院安心等险种,有社保 医保。双方父母身体健康,都有社保医保,公公,58岁,教育局干部,暂退二线,月收入1800元,以后退休金可以拿工资的100%,有大病商业医保。婆婆,56岁,小教一级教师,已退休,月收入1150元。爸爸,58岁,房产局普通职工已办病退,月收入1280。妈妈,54岁,粮食局下属企业普通职工,单位内退,月收入700元。
支出:(1)保险。老公7000元/年,自己3500元/年,女儿3300元/年。
(2)给老公家3000元/年,自己家7000元/年。(3)女儿 上幼儿园1200元/月,其他300元/月。(4)老公日常烟酒、外出吃饭、交通费1500元/月,电话400元/月,其他300元/月。(5)自己交通200/月,餐费200元/月,服饰、化妆品500元/月。(6)家庭管理费、水电、电话 等600元/月,伙食费1000/元月。
理财组合建议
(1)家庭日常生活开支。维持现有消费水准,年安排7.5万元。
(2)健美消费。年安排1万元。
(3)旅游消费。年安排1万元。
(4)赡养父母。年安排1万元。
(5)紧急备用金。年安排1万元,以定活两便存款形式保持2万元常数。
(6)保险支出。继续维持现有保单效力,年缴费13800元。
(7)获利投资。将存款1万元和2000美元,以及年收入中节余下来的2.2万元,投资于风险投资市场。
理财组合比例
(1)家庭日常生活开支7.5万元。占家庭收入的49.86%。占家庭流动资产的42.51%。
(2)健美消费1万元。占家庭收入的6.64%。占家庭流动资产的5.66%。
(3)旅游消费1万元。占家庭收入的6.64%。占家庭流动资产的5.66%。
(4)赡养父母1万元。占家庭收入的6.64%。占家庭流动资产的5.66%。
(5)紧急备用金1万元。占家庭收入的6.64%。占家庭流动资产的5.66%。
(6)保险支出13800元。占家庭收入的9.17%。占家庭流动资产的7.82%。
(7)获利投资4.8万元。占家庭收入的14.62%。占家庭流动资产的27.21%。
理财建议分析
根据张女士提供的家庭背景资料来看,在理财方面,张女士还确实做得不错。首先,张女士一家在家庭日常生活消费这一块,还是蛮舍得下血本,规划得挺周全的。一家三口,每年安排7.5万元在日常生活消费上,这符合“抓住今天的快乐”的理财目标。
其次,从避险的角度看,张女士在重疾、意外、住院医疗等方面做得也挺周全的。不过,养老这一块要在赚钱能力较强时加大投入。但在目前低利率期不宜购买此产品,待利率逐步回升后再购买,但最好在36岁以前切入,鉴于您双方父母年龄的增长,故在紧急备用金方面要逐步增加,以应对医疗风险。此外,当利率水平正常或较高时,应为女儿准备大学教育经费,起步应于女儿6周岁以前。
再次,从理财的专业角度看,作为年轻、收入稳定的家庭,应持进攻型策略。在理财上应趁着家庭成员赚钱能力强、赚钱的再生能力强、抗风险的能力强、身体健康、牵挂较少的人生最佳时机,在作好基本的避险准备和保持家庭足够生活费用的前提下,充分发掘家庭私人资本的潜力,使之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以实现“抓住今天的快乐,规避明天的风险,追逐未来生活的更加快乐”的“终身快乐”理财目标。鉴于您对风险投资不甚了解,其投资宜购买固定收益 +浮动型理财产品。
(1)日常开支。享受生活、创造生活,过好幸福生活每一天,这是每一个人的基本权益和活着的理由。对于张女士一家三口来说,年日常生活开支7.8万元,这在目前的中国,也能够上中等消费水平的家庭了,与张女士一家的收入和资产水平亦是匹配的。
(2)健美消费。美是一种财富,美是一种魅力,美是温馨甜蜜爱情的添加剂和保鲜剂,“女为悦已者容”。做健康、美丽、温柔、宽容的女人,既是自身之福,亦是家庭之福。然而,美是需要呵护的,美是需要保鲜的。
张女士今年32岁,已处于女性青春护理和保鲜的重要时期。每年花1万元,找一家专业高档美容机构,定期进行护理。
(3)旅游消费。婚姻和家庭是需要经营和创造的,人的生活环境亦是需要一些鲜活的元素的。张女士一家在抛开工作、学习的烦锁后,可以利用五一、十一等假日去到处游游。
(4)赡养父母。在孩子尚无劳动能力之前,父母抚养和教育子女,这是父母的基本义务。而当父母丧失劳动能力,没有足够的经济来源以独自应对自身的生存和健康问题时,作为子女,就应负起赡养父母的责任。张女士双方父母都有基
金养老保险和退休金,这一块对张女士家庭来说省了不少负担。但每年逢年过节给双方父母一点礼品、欢喜钱那也是少不了的。
(5)紧急备用金。在家庭经济生活中,紧急备用金始终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是家庭经济生活的润滑剂、缓冲器和平衡器。手头上有一定的备用金,在生活中遇到问题也能应对自如。
(6)保险投入。张女士已投保保单应继续维持其效力,按合同约定如期交纳保险费。
(8)获利投资。目前,1年期固定收益型人民币理财产品年收益大体在2.5%左右水平。但是,这对于注重收益性的投资者而言,吸引力并不大。而固定收益+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于年轻家庭而言,则更有优势。因为:第一,固定收益 +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属于保本型产品。从目前各家商业银行推出的这类产品看,或保证100%返本,或保证年收益率在1%左右,对于投资者而言,就筑起了一道亏老本的“防火墙”,锁定了投入资本的安全底线。当然,这类投资也有风险。从目前看,它的风险主要是:其收益率为0,或低于同期同档银行存款和国债的收益率,或没有跑赢通货膨胀率。从长远看,它的风险还有,银行破产倒闭。不过,目前这种风险很小很小,其几率几乎为0。第二,固定收益 +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它的资金运作,大都与国际外汇市场或黄金市场直接挂钩。它的收益高低取决于国际外汇市场或黄金市场的波动。在这里,我们以中国银行“2008金牌金”外汇理财0602期产品为例来说这个问题。
发行银行 中国银行
产品名称 中国银行“2008金牌金”外汇理财0602期
发售地区 上海
销售起始日期 2006年02月13日
销售结束日期 2006年03月10日
收益起计日 2006年03月14日
委托管理期 12 个月
付息周期 12 个月
预计最高年收益率(%)11.5
收益率说明 收益挂钩国际市场黄金表现,投资者每年获得最低收益保障之余,还能受惠于国际黄金市场波动所带来的高回报。由于当单月黄金价格出现下跌时,“负表现”要从总的浮动收益中被扣除,因此,当黄金价格出现稳步上扬,各月份观察所得金价均呈上涨态势时,投资者可以拿到10%的浮动收益,加上1.5%的固定利息,也就是说,11.5%是投资者1年内可能获得的最高总收益。如果个别月份黄金价格出现小幅下降,投资者的浮动收益部分有所下降,但是综合考
虑固定利息和浮动收益,总收益仍然非常可观。而当黄金价格大起大落,或者出乎意料连续下跌时,浮动收益也将迅速下降,但最低不低于0,因此最差的情况就是1年内投资者只获得1.5%的固定利息收益。
委托币种 美元
委托起始金额 10000
委托金额递增单位 1000
提前终止条件 在存续半年后可以提前赎回,但投资者必须在指定日期内,根据银行报出的市场赎回价格,在原有网点进行赎回。客户可赎回日:2006年9月4日至2006年9月5日。
申购条件 已在中国银行开户的投资者可以持中行活期一本通和投资资金到指定网点认购,尚未开户的投资者需要首先凭本人身份证件开立活期一本通后,持活期一本通和投资资金到指定网点认购。目前,只有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各大理财中心和各支行本部可以销售该产品,请先咨询95566。
产品管理费 无
产品特色
一、投资风险低:银行承诺到期100%本金保证和累计1.5%的固定利息,相当于投资一年的最低收益保障为1.5%;
二、潜在回报高:除了固定利息外,投资者还享有与黄金表现直接挂钩的浮动收益,浮动收益为10%-黄金价格出现下跌的各个月份的累计“负表现”。也就是说,自产品起息日开始,每个月是一个观察期,每个观察期期末的黄金价格和观察期期初的黄金价格比较,如果出现下跌,则把跌幅累计,最后从10%中扣除后作为投资者的实际浮动收益;
三、流动性有保障:投资者半年后可在银行指定的日期按照银行报出的赎回价格赎回产品,以满足自己的流动性需要;
四、附加值诱人:中行为该产品特别设立了奥运体验大奖,凡是购买“金牌金”产品的投资者都将有机会赢取奥运双城游或2008年北京奥运会入场券。
优惠活动 本产品是国内首款蕴含奥运理念的外汇理财产品,投资者有机会参加“奥运双城游”、获得“2008奥运入场券”。
从这期产品看,有这样几点值得投资者关注:(1)投资满期,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投资者的年投资收益最低也在1.5%,本金安全有保障。(2)如果国际黄金市场价格上扬,则有可能获得较高的浮动收益。(3)在客户可赎回日,客
户可提前终止投资。但这种赎回,必在存续半年后,且在2006年9月4日至9月5日进行。这于客户而言,其投资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性。
第三,固定收益 +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其投资币种大多为美元,但市场也有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但这种产品,其本金返还为人民币,其收益部分,既可以以人民币进行结算,也可以以美元结算。从市场目前的情况看,光大等股份制银行,时有这类产品推出,但须留心把握。
理财提示
(1)利率水平正常或较高时,夫妻俩可分别购买一些养老保险,理财规划应予调整。
家庭职业管理人 篇3
由于没有工作经验,很多用人单位都拒绝了她。眼看着带来的钱所剩无几,好心的老乡把她介绍到一户人家做保姆。虽然她极不情愿,但为了生存,她也只能先做着,好在广州安顿下来。 对于一名大学生来说,陈涵一开始做保姆很不习惯,也觉得很难为情。并且,另一个老保姆见她进了家门,以为她是来抢饭碗的,经常故意找茬。一天,陈涵和老保姆为了家务分工的事吵了起来,老保姆大声说:“有本事你可以去大公司做啊!不要以为你是大学生,还不是和我一样做保姆。”陈涵气得哭了起来。
自从做了保姆,她一直不敢打电话告诉父母,怕父母失望、伤心。 就在陈涵决定辞职时,雇主沈先生看出了她的心思,第一次找她谈话。沈先生是北大毕业生,经营着一家效益不错的化工厂。他对陈涵说:“我知道你现在的心情,觉得做这份工作很丢脸。可你千万不要轻视这份工作,只要你用心,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而这些东西在以后说不定会成为你意想不到的财富。”陈涵的心结一下子解开了,保姆也是一种职业呀,自己为什么要轻视呢?从那以后,陈涵主动去做家务,并经常和老保姆进行沟通。老保姆渐渐消除了对她的敌意,教会她做很多事情。 不久,沈先生安排她专门负责一家人的饮食。沈先生一家三代,有老太太、夫妻俩,还有个十来岁的女儿。沈先生夫妇都是很文雅的人,平时应酬多,偶尔在家里请朋友来开Party。
陈涵负责饮食后,她用心地根据一家人的身体情况来做一日三餐的营养搭配,得到了全家人的认可。 沈先生见陈涵有上进心,于是又找她聊天,他坦诚地对她说:“对于我来说,我需要的不仅仅是普通保姆,而是希望你能多掌握一些技能。只要你有能力,这个家的后勤就全部交给你管理,我也可以给你开最高的工资。” 此后,在沈先生夫妻的指点下,陈涵除了饮食外,还学会了很多技能,比如英语、插花、美甲、文件处理、开车等。在沈先生夫妻的信任下,陈涵管理了家里的大小事务。 时间很快到了2005年5月的一天,几位朋友来沈先生家里做客。见陈涵这么能干,一位朋友对沈先生开玩笑:“你家的保姆真能干,要是我能请到像她这样的保姆,我可以给她开10万元年薪。”沈先生哈哈大笑:“她可是我一手培养出来的家庭职业管理人,你可别把她挖去了。”“唉,我可是换了很多个保姆了,越换越不满意。家政市场真是缺乏高级家庭管理人才呀……”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陈涵回到房间后,一个晚上都在想着那位客人的话。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有钱的人越来越注重家庭管理。突然,她的脑袋灵光一闪:我何不专门培养家庭管理人才呢?于是,陈涵在网上查找一切有关家庭管理的资料,她发现国外的家政公司就有一项家庭职业管理人服务,他们给家庭职业管理人定的标准是:大学以上文化,具备驾驶、文书、烹饪及保健等技能。而在国内,家庭职业管理人这项职业几乎还是空白。她经过分析得出,随着现代家庭需求的多层次化,家庭职业管理人在将来必定是—个竞争的行业。 陈涵把自己的想法对沈先生说了,马上得到他的支持。沈先生说:“你放心大胆地去干吧,有什么困难可以找我。到时别忘了给我推荐一个好的家庭职业管理人。” 培养家庭职业管理人 辞掉保姆这份工作后,陈涵拿着自己的方案找到一位大学教授,得到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于是,陈涵租了一套房子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计划。她每天捧着厚厚的资料四处奔走,很快,她办好了开家政公司的有关手续。 家政公司成立后,陈涵开始招聘学员。在招聘广告中,她写明只有从大专院校的家政、酒店管理等相关专业毕业的女大学生才能录取。很快,就有很多女大学生前来报名。经过层层筛选,陈涵在第一次招聘选中了30名女大学生。 培训时间是三个月,陈涵把社交礼仪、出行计划、营养厨艺、色彩搭配、珠宝艺术、茶道花艺等课目作为专业培训内容,并请大学老师来给学员讲课。在培训家庭职业管理人期间,为了打出家庭职业管理人的名声,陈涵到印刷厂印了大量的宣传单,请人每天到大街去散发,并在报上打出宣传广告。一有时间,陈涵就到高档住宅区去做宣传。有时,她在散发传单时,会有一些男人神秘地问她,家庭职业管理人是不是“女公关”?她总是耐心地解释,说家庭职业管理人是一个服务性的新行业,由家政公司统一管理,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为了不让别人把家庭职业管理人误认为“女公关”,陈涵又重新印制了一批宣传单,在上面详细地写清了家庭职业管理人的性质、服务范围和工作宗旨,使大家对这一职业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三个月培训结束后,第一批家庭职业管理人在资格认证考试中,全部拿到了由劳动部门颁发的高级管家证。由于家庭职业管理人气质好,懂各种技能,很多人开着小车来选家庭职业管理人。不到三天,第一批家庭职业管理人全部上岗了。 对于家庭职业管理人的待遇问题,陈涵实施了员工化管理模式,工资由公司颁发,公司为家庭职业管理人提供宿舍,同时还为他们提供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陈涵觉得要想摸透家庭职业管理人这一行,自己必须要亲身实践。于是,在第二期家庭职业管理人培训结束后,她把自己也推销了出去。 陈涵服务的女雇主叫张丽,是一名未婚女子。第一天上班时,张丽简单地向她介绍了家里的情况,除张丽之外,还有父母和一个正在广州大学上学的弟弟。没几天,陈涵便把这家的家庭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张丽的父亲高兴地说:“陈小姐,自从你到我家后,我们全家人好像是在享受五星级酒店待遇。不过,你要是家庭男职业管理人就更好了,张丽就会少遇到一些麻烦。” 原来,张丽是一家制衣公司的老板,经常需要应酬谈生意。可由于她人长得漂亮,又是单身,经常会受到一些客户的性骚扰。如果有一名能文能武的家庭男职业管理人在身边,她的安全就会得到保障。
得到老人的启示,张丽把下一期的培训计划做了改动。在培训家庭女职业管理人的同时,也推出了招聘家庭男职业管理人的计划,并且增加了一项培训内容:武术。 果然不出所料,2006年6月,陈涵把第一批家庭男职业管理人推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于是,家庭职业管理人在南方职业行列中形成了一道时尚新鲜、富有生机的风景。 小行当中发现大前景 2006年9月的一天,公司来了一位华侨,他想请一名家庭职业管理人随他到国外去。通过交谈,陈涵了解到,这位华侨是学中医的,他凭着祖传的中医技术立足于奥地利,成为维也纳华人中很有影响力的医生。陈涵十分敬佩他,于是认真、详细地为他介绍了公司情况,并让最好的家庭职业管理人为他展示各种技能。这位华侨被陈涵的真诚和热情打动了,立马和她签了协议,并用最短的时间为选中的家庭职业管理人办理了出国手续。 陈涵培训的家庭职业管理人被请到国外工作的消息迅速在圈内传开了,越来越多的客户去那里挑选家庭职业管理人。这些雇主,不仅仅是商界富豪和涉外家庭,还有演艺界明星、高收入知识分子。由于市场需求大,陈涵每天要忙到很晚才回家。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她决定找一所民办学校共同培训家庭职业管理人,这样她就可以分出更多的精力在职业培训的细节上下工夫。经过几天的联系,她很快和一所民办学校谈好了合作事宜。 2007年1月,陈涵在佛山、珠海开了两家分公司培养“家庭职业管理人”,收益并不是简单的1+1=2,而是更广更高。
职业病家庭 篇4
1.1 工作与家庭冲突的概念
个体在工作和家庭两个领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两个领域对个体有不同的角色期望,当个体面临有分歧的角色期望而又无法进行调和时,个体发现自己如果要服从哪个角色的要求时,必然很难顺从另一角色,即个体无法同时满足不同的角色要求时,就产生了工作家庭冲突。1985年,格林豪斯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工作家庭冲突划分为两种类型:(1)基于时间的工作家庭冲突,对一种角色的时间投入妨碍了个体满足其他角色的要求而产生的冲突。(2)基于压力的工作家庭冲突,承担一种角色而产生的压力会逐渐损害个体投入到其他角色的注意力和精力。实际上时间冲突和压力冲突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
1.2 工作与家庭角色冲突理论
角色是指个体在社会中因具有某种地位而被预期要表现的一组行为模式。角色与地位、身份互相关联。每个个体须充当多个角色,担任多重身份,因而每天都会转换多次角色。然而许多角色是互不相容的,因此很容易产生角色冲突。主要表现为三种情形:一是空间时间上的冲突;二是行为模式上的冲突;三是情感精神上的冲突。
2 职业女性工作与家庭冲突的现状分析
根据笔者对赣州市相关职业女性的工作家庭冲突调查问卷分析,相关工作的职业女性普遍认为其对工作的投入越来愈大,工作与家庭的冲突也越来越大。这种主客观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埋下了工作与家庭冲突的隐患,同时也对职业女性的工作、家庭与事业都产生了消极的作用与影响。下面将从两个方面对工作与家庭冲突进行分析。
2.1 工作对家庭的冲突
在市场竞争激烈、经济不景气、减薪裁员事件时常发生,然而总体物价不断上涨的社会背景下,个体工作量不断上升。而工作量沉重,收入减少,工作没有保障会对职业女性造成很大的压力。职业女性工作压力增大将直接影响其家庭生活。工作压力增加导致职业女性经常超时工作,或者把工作带回家中做,甚至在休息日也需要加班工作。如此,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减少,与家人之间的沟通变少,对家人的关爱减少,这样容易造成家人之间的关系恶化,产生家庭矛盾。也有一部分职业女性因工作压力过大但却得不到缓解,转而向家人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
2.2 家庭对工作的冲突
当代女性虽然已经走入社会创造价值,但她们脑中仍有传统思想的烙印。受传统思想禁锢的职业女性仍把自己当“家庭主妇”,操持家中绝大部分的繁重家务,这样的苦力活消耗了她们大量的精力,使得她们投入工作的精力大大减少。其次,职业女性也经常因家务事情迟到、早退、请假,也会因此而遭受上司的责骂和惩罚,由此影响工作角色的扮演。许多职业女性在自己职业的关键时期,要承担起生儿育女的重任。此时,部分职业女性可能因自己的“使命”而选择离职,依旧在职的职业女性也会因自己的家庭“使命”而和工作抢夺时间和精力,产生冲突。
3 职业女性工作与家庭冲突归因分析
3.1 社会因素
3.1.1 传统定性化角色教育的影响
农业社会时期,女性将家庭生活作为生命的中心和重心。工业革命后,人类进入工业社会,越来越多的家庭主妇走出家庭、进入社会、进行生产,成为职业女性。由于受传统定性化角色教育的影响,女性依然把相夫教子和操持家务当做自己的使命。因此对她们来说,职业角色的扮演并不只是家庭妇女转变成职业女性的一种简单角色转换,她们仍然要承担家庭主妇的角色,这样她们已经负重的肩上又承载了新的角色。因而,无论女性在社会上取得多大成就,只要没有尽到贤妻良母的责任,她们就会产生深深的内疚感,但新时期的女性又渴望走出家门,从事职业活动,实现自我价值。而时间、精力的有限性,使职业女性要想顾全家庭和工作变得特别困难。可见,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导致了职业女性角色困扰。
3.1.2 社会生产力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方面,受经济发展的限制,职位需求量远远小于劳动力供给量,存在众多失业人员。在竞争强烈的劳动力市场上,职业女性面临着一系列的新问题和挑战,这使其社会角色压力大大增强。同时,受现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社会并没有把女性必须负担的生育活动和家务劳动当做社会生产的一部分,职业女性工作之余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这些事务上。这些都加剧了职业女性在发展过程中的工作家庭冲突。
3.1.3 双重社会评判标准的影响
受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社会对不同性别在工作和家庭的角色评价存在着双重标准。对男性只要求事业上的成功,对其家庭角色的要求很低。而对职业女性则要求兼顾家庭与事业,用双重角色价值评价标准去要求、评价职业女性,加大了她们的压力,也很容易造成女性工作家庭冲突。
3.2 家庭因素
3.2.1 繁重的家务劳动及其分配方式
夫妻双方是组成家庭的基本成员,家务劳动理应由双方共同承担。由于受传统理念的影响,女性基本包揽了家务劳动。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介入社会生产劳动,使男性开始承担一些家务劳动,但大多数男性在承担家务劳动时,都是不情愿的。因此,家务劳动基本上依旧是女性承担。在外工作一天的女性,回到家里仍需不停地忙碌,容易造成女性身体、心理的疲劳,造成工作家庭冲突。
3.2.2 家人对女性的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男性之间的竞争越加激烈,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也有所提高,男性不但期望女性是他们的“贤内助”,也希望女性能够帮忙分担他们的生活压力,期望女性参与社会劳动获得经济收入,提高生活品质。孩子期望女性能够在其成长过程中完美地扮演师者、朋友、母亲的角色。
3.3 组织因素
3.3.1 性别歧视
虽然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社会,创造价值。由于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性别歧视问题仍没得到根本解决。许多女性在组织中只能从事受苦受累的低层次工作。更有甚者,女性与男性从事同样的工作却得不到同样的待遇。组织的不公平对待给职业女性心理造成重大撞击。
3.3.2 工作因素
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时代,女性的工作负荷非常大,工作时间长且工作没有规律性,经常加班倒班。如今许多工作对女性的技能和心理素质提出很高的要求,兼有家庭妇女角色的职业女性难以调整工作与家庭之间的时间碰撞,也经常因自身的技能不能胜任工作而充满忧虑。
3.4 个体因素
3.4.1 完美主义
职业女性希望她们能够同时扮演好工作和家庭角色,这反映了职业女性在角色理想上的更高层次的完美追求。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就单个地扮演好工作或家庭角色都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更不用说是让有着特殊身份的职业女性同时扮演好工作和家庭角色。完美主义追求给许多职业女性在平衡双重角色时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3.4.2 封建思想对女性的禁锢
我国几千年来的思想就是女主内,男主外,操持家务是女人的天职。虽然现代职业女性在生活理想上渴望自立、自强、得到社会的承认和人们的尊重。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她们甘愿以牺牲自我价值的代价来换取为人妻、为人母的心理平衡。
4 职业女性工作与家庭冲突平衡策略
4.1 社会方面
4.1.1 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就业率,倡导男女平等
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就业率。一方面为更多的女性进入社会提供机会;另一方面,减少职业女性就业问题上的竞争压力,缓减她们的工作角色压力。同时,应该在全社会倡导男女平等,使女性在进入社会工作时能够得到公平的待遇,也能够让男女平等地承担家务劳动,减少女性在家务上耗费的精力和时间。
4.1.2 构建和谐家庭工作社会文化
应该以人为本,从人的本真存在方式出发,树立工作家庭并重价值观。重建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和谐关系,检讨我们的文化、检讨我们关于工作与家庭的价值观,应纠正“工作为上、家庭次之”的社会风气。在全社会树立“关爱家庭”、“社会性别平等”、“家庭工作两者兼顾”的社会风尚。其次,还应在具体举措上为全面树立“关爱家庭”、“社会性别平等”、“家庭工作两者兼顾”的社会风尚提供保障。
4.1.3 实现家务劳动社会化
要通过公司化的运作创立更多的家政劳务公司,为家庭提供更多更好的家庭服务,从而让更多的职业女性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
4.2 家庭方面
转变观念,调整角色期待。就男性而言,要克服“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角色分工意识,调整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念,实现现代男性社会角色与家庭角色的双重义务。就女性而言,也应当适当地转换角色,并积极主动调整自己的一些观念、生活方式、行为规范。通过一些实际的行动改变每个家庭的分工模式,让每个职业女性在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平衡上有所突破。
4.3 组织方面
4.3.1 弹性工作制度
弹性工作制度是近几年来国外的新话题,随着技术的普及,工作的灵活性更大了。例如:有了电脑,职员就可以在家里把文件打好,再送到公司;电话和手机大量普及,使得公司可以随时随地地联系职员。弹性制度有很大的意义:在城市,它可以错开上下班的交通高峰,节省大量的费用和时间,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归自己支配,培养独立能力,发挥主动性并照顾家务事。增强上下级信任,减少同事矛盾。
4.3.2 员工支持计划
它是由企业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福利与支持项目。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建议和对员工及其直系亲属提供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旨在帮助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员工在企业中的工作绩效。
4.4 个体方面
女性工作的压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职业地位与职业素质的不一致,因此职业女性也必须通过学习来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以缓解工作压力。同时,在主持家政时,要改进家务劳动方式,简化家庭劳动的内容,从家庭的实际出发理顺家庭内的各种关系,激发家人共同承担家务劳动。如此,能够缓减女性工作家庭冲突。
摘要:本文以职业女性为研究对象,以角色冲突理论为指导,对职业女性工作与家庭冲突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导致职业女性产生工作家庭冲突的成因,由此提出了解决这一冲突的对应策略。
关键词:职业女性,角色冲突,平衡策略
参考文献
[1]汤舒俊.职业女性工作家庭冲突探析[J].中外企业家,2010,(06).
[2]王操红,江历明.处于工作、家庭边界的职业女性角色冲突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01):40-44.
[3]刘永强,赵曙明,王永贵.工作—家庭平衡的企业制度安排[J].中国工业经济,2008,(02):85-94.
[4]吴海艳,李耀锋.职业女性工作家庭冲突及其对策分析[J].甘肃农业,2006,(11).
职业病家庭 篇5
大纲要求
1、职业活动中的道德与法律
2、大学生择业与创业
3、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本章说明
本章主要内容是论述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及其相关的法律规定,和上一章类似,是道德和法律相结合、交叉的部分。虽然201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课试卷中没有涉及本章内容,但其重要性并不能被否定。总体的复习思路应和上一章相同。
知识点1:职业活动中的道德与法律
1.职业与道德和法律2.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3.职业活动中法律的基本要求
职业与道德和法律
职业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活动。职业道德和职业活动中的法律,就是为了调节和约束从业人员的职业活动二形成和制定的行为规范。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职业活动中的法律,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履行本职工作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法律规范。
职业活动中的道德和法律共同特征是:
鲜明的职业性
明确的规范性,即职业活动中的道德和法律对从业者所提出的要求与规范都十分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调节的有限性,即特定职业的道德和法律一般只是约束从事本职业活动的人员。
职业活动中的道德和法律区别是
除了具体内涵、调控手段等方面的差别外,职业道德体现的是从事一定职业活动的人们的自律意识,职业活动中的法律更多地体现为社会对一定职业活动的他律要求。
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
其中,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目标指向。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都体现了奉献社会的精神。
尤其要注意,提高廉政素质是我国当前职业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
职业活动中法律的基本要求(1)了解职业活动中的主要法律(2)坚持职业活动中法律的基本原则(3)明确职业活动中的法定权利和义务(4)依法处理职业活动中的纠纷
了解职业活动中的主要法律
职业活动中的主要法律,从效力层次上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也有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制定的行政法规和规章,还有地方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和地方政府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从适用对象上有适用于广大劳动者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也有适用于某一特定职业的《公务员法》、《教师法》、《法官法》、《检察官法》和《人民警察法》等。
其中最重要的法律包括《劳动法》和《公务员法》等。
《劳动法》是由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制定于1994年,1995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的法律,其适用范围包括了除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农业劳动者、现役军人等以外的所有劳动者。
《公务员法》是由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于2005年,2006年1月1日开始施行。它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干部人事管理总章程性质的重要法律,在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其适用范围包括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机关的工作人员、法官和检察官等。《公务员法》和《法官法》、《检察官法》等属于一般法和特别法的关系。
坚持职业活动中法律的基本原则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一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兼顾用人单位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二是按劳分配与公平救济相结合的原则;三是劳动者平等竞争与特殊劳动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四是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标准制约相结合的原则。
《公务员法》的基本原则:一是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法治原则;二是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原则;三是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
明确职业活动中的法定权利和义务
劳动者的权利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薪酬发放标准:150%、200%、300%)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五险一金),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劳动者的义务有: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公务员的权利有: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职或者处分;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参加培训;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提出申诉和控告;申请辞职;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公务员的义务有: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保护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清正廉洁,公道正派;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依法处理职业活动中的纠纷
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定途径:包括协商解决、调解、仲裁和诉讼四种途径。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也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和提起诉讼。其基本程序是,协商不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劳动者不愿意协商的,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也不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当事人不愿意调解的,可以直接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依法具有终局法律效力的裁决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仲裁法的规定,(一)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
(二)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属于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即发生法律效力,但是劳动者不服的仍可以提起诉讼),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需注意调解原则也适用于仲裁和诉讼程序。
处理人事争议的法定途径:包括申诉、控告、仲裁和诉讼四种途径。
对处分、辞职或者取消录用,降职,定期考核定为不称职,免职,申请辞职、提前退休未予批准,未按规定确定或者减扣工资、福利、保险待遇等人事处理,或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申诉的其他情形,本人可以自知道之日起30日内向原处理机关申请复核,对复核结果不服,可以自接到复核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同级公务员主管机关或作出该人事处理的上一级机关提出申诉,也可以不经复核,自知道该人事处理之日起30日内直接提出申诉。
聘任制公务员与所在机关之间因履行聘任合同发生争议的,可以自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向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接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仲裁裁决生效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延伸阅读教材:P146-155
考试分析:本部分内容较为零散,但知识点众多,尤其是几部具体法律中涉及到的内容,选择题命题的可能性存在,无须延伸阅读,但至少需将讲义中的知识点熟记。另外,职业生活中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可能成为材料分析题的素材,可以借鉴2010年的试卷中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公共秩序的维护需要法律和道德两种手段的思路复习把握。
知识点2:大学生择业与创业
1.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2.树立正确的择业观3.树立正确的创业观4.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 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
当前就业压力大的原因:一是我国人口基数大,需要就业的人数多,就业高峰持续时间长;二是就业机制有待完善;三是就业观念有待更新
在失业类型中,包括发展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前者指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向城镇转移过程中,往往会造成一部分人处于失业状态;后者指经济不景气所造成的对劳动力需求的萎缩,对经济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大,是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力图降低的指标。
我们教研室,去年曾经在大学新生中作过一次调查:你认为大学新生最为关心的问题、在宿舍议论最多的话题、你自己感觉最大的压力,结果显示,三个问题一个答案,那是就业。我相信,在座的同学肯定也很关注就业这一问题。这一点颇具时代特征,这与我们上大学时有所不同。这与我国高校连续十年的不断扩招不无关系。
我国高校扩招始于1999年,此后年年扩招,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115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38万,2006年413万,2007年近500万,2008年559万,2009年近600万。由此而引起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第一,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第二,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第三,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黄金结,安庆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3届本科毕业生。2003年6月,国家四部委发起并组织实施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6月底,他向学校团委递交了申请,经过层层选拔最终入选;8月中旬,他毅然南下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来到云南省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坝溜乡,从事为期两年的支教工作。
在两年的服务期里,黄金结用“心”教学、尽力做事,以“不抛弃、不放弃”的信条勉励自己和每一名同学。以实际行动带动了一批教师,以优异的教学成绩赢得了学校领导、老师的信任和全体学生的爱戴。在支教的两年中,黄金
结连续两次被评为墨江县和思茅市“优秀青年志愿者”。在2006年安徽省“十佳青年学生”的评选中,以高票当选,受到了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学联的联合表彰。
在“绝对不影响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黄金结刻苦自学,2005年7月,以优秀成绩被云南大学录取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专业公费研究生。2008年7月黄金节研究生毕业生,目前已在上海市青浦中学落实了就业岗位。树立正确的创业观:第一,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第二,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第三,要提高创业的能力。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
在艰苦中锻炼是成才的必要条件;
实践是锻炼人才的熔炉。
延伸阅读教材:P157-163
考试分析:该部分内容命题的可能性不大,分散的知识点可以作为预想的选择题选项来理解和把握,延伸阅读部分可以忽略。
知识点3: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1.爱情的本质与恋爱中的道德2.婚姻与家庭3.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4.婚姻家庭的法律规范
爱情的本质与恋爱中的道德
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性爱、理想和责任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
恋爱中的道德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
婚姻与家庭
婚姻是由法律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夫妻关系。家庭是指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由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婚姻是家庭产生的重要前提,家庭是缔结婚姻的必然结果。婚姻家庭关系是特定的人与人之间的特殊关系,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社会属性是婚姻家庭的本质。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婚姻家庭的法律规范
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有: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老人儿童的合法权益;实行计划生育;夫妻相互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敬老爱幼、互相帮助。
我国建国后有两部婚姻法1950、1980。
结婚是指男女双方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确立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其含义为:结婚是男女两性的结合;结婚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并遵守法定程序;结婚是男女双方确立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
结婚的条件(实质要件)分为必备条件(积极要件)和禁止条件(消极要件)。必备条件有三:男女双方完全自愿;达到法定婚龄;符合一夫一妻制。禁止条件有二:禁止直系血亲以及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禁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结婚。
结婚的程序(形式要件),登记制,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登记是确立婚姻关系的法定标志。
无效婚姻,是指欠缺婚姻生效的法定要件而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婚姻,婚姻无效的情形包括:重婚的;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婚前患有医学上以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未到法定年龄的。
可撤消婚姻: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消婚姻。
无效婚姻或撤销婚姻的当事人子女适用婚姻法有关父母子女的规定
离婚是指夫妻双方依法解除婚姻关系的行为。
处理离婚时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保障离婚自由;二是反对轻率离婚。
离婚的方式有两种: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休妻、义绝和合离
离婚时对妇女和军人的特殊保护
女方怀孕期间、终止妊娠6个月和生育后1年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必须经现役军人本人同意。
离婚的标准——夫妻感情破裂
离婚的财产分割与子女抚养
离婚时的过错损害赔偿。夫妻一方有下列过错而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重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实施家庭暴力的;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家庭关系 家庭关系包括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和其他家庭成员关系。
夫妻关系包括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夫妻财产制包括约定财产制和法定财产制
延伸阅读教材:P164-173
考试分析:该部分内容是以选择题命题的可能性很大,分散的知识要点要记住,尤其是婚姻法的相关规定,延伸阅读可以不看。
相关练习(多选题)
1.职业活动中的道德和法律许多共同的特征是
A.鲜明的职业性. B.明确的规范性.C.调节的有限性. D.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2.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内涵是
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办事公道. C.奉献社会. D.服务群众.
3.与职业活动相关的法律很多,从适用对象来说,适用于广大劳动者的法律有
A.《劳动法》.B.《劳动合同法》. C.《公务员法》D.《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
4.从适用对象来说,适用于某一特定职业的法律有
A.《就业促进法》B.《律师法》. C.《公务员法》. D.《安全生产法》
5.《劳动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其适用范围是除()等以外的所有劳动者
A.公务员. B.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 C.农业劳动者. D.现役军人.
6.《公务员法》是人事管理的一般法,规定的是全体公务员具有共性的内容,还有适用于特殊类别的公务员。两者是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互为补充。适用于特殊类别的公务员的法律包括
A.《法官法》. B.《检察官法》. C.《人民警察法》. D.《律师法》
7.《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A.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兼顾用人单位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B.按劳分配与公平救助相结合的原则.
C.劳动者平等竞争与特殊劳动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 D.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标准制约相结合的原则.
8.《公务员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A.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法治原则. B.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原则.
C.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 D.分类管理和效能原则.
9.《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权利有
A.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B.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C.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D.提高职业技能
10.处理劳动争议的途径包括
A.协商. B.调解. C.仲裁. D.诉讼.
11.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但调解不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当事人任何一方不愿调解的,可以直接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调解原则也适用于()程序
A.协商B.调解C.仲裁. D.诉讼.
12.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裁处企业与职工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的组织机构。可以设立在A.县. B.乡C.市. D.市辖区.
13.处理人事争议的法定途径包括
A.申诉. B.控告. C.仲裁. D.诉讼.
14.择业与创业的关系是
A.择业是创业的基础 . B.创业是择业的基础C.创业是择业的内在要求. D.择业是创业的内在要求
15.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必须做到
A.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 B.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
C.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D.勇于创业,积极探索
16.正确的创业观包括
A.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 B.要有渊博的文化知识C.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 D.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17.“在艰苦中锻炼”的本质,是
A.对社会责任的自觉担当. B.对人生历程的自觉准备. C.对艰苦奋斗的发扬D.对提高创业的能力表现
18.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A.性爱 .B.理想. C.责任.D.追求
19.恋爱中的道德包括
A.尊重人格平等.. B自觉承担责任.C.文明相亲相爱. D.共同创造财富
20.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是
A.尊老爱幼 .B.男女平等. C.夫妻和睦 .D.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21.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A.婚姻自由、一夫一妻.B.男女平等. C.保护妇女老人和儿童的合法权益.
D.实行计划生育;夫妻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敬老爱幼、互相帮助.
22.结婚是指男女双方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确立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它包括三层含义
A.结婚必须是男女两性的结合. . B.结婚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并遵守法定程序.
C,结婚是男女双方确立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 . D.结婚必须举行仪式
23。结婚的必备条件有
A.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B.必须达到法定婚龄. C.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 D.结婚必须举行仪式
24.结婚的禁止条件包括
A.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 B.禁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结婚.
C.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D.必须达到法定婚龄
25.父母与子女间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与婚生子女与父母的关系相同的有
A.非婚生子女与生父母的关系. B.受继父或继母抚养的继子女与继父母的关系.
C.继子女与继父母的关系D.养子女与养父母的关系.
26.离婚的方式有
A.协议离婚.B.分居C.自动解除D.诉讼.
27.《婚姻法》对现役军人和妇女的特殊利益保护的规定有
A.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时,须得军人同意,但军人有重大过错的除外.
B.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1年内或者终止妊娠6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但女方提出离婚的除外.
C.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1年内或者终止妊娠6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但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除外.
D。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时,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得军人同意
28.《婚姻法》规定了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当夫妻一方有下列过错而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A.重婚的. B.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C.实施家庭暴力的. D.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材料分析题
材料1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
—摘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材料2
公务员录用考试被人们称作“玻璃房子里的竞争”……广大考生也以一种“阳光心态”参与竞争,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不过,阳光下也会有阴影,玻璃房子里也会有少数人搞“小动作”。在2009年中央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就发现有一些作弊者。时此,各有关方面已经根据规定作出了严肃处理。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大惩治力度,对公务员考试作弊者永不录用。
—摘自2009年3月18日《光明日报》《公务员考试作弊者永不录用》请回答:
(1)材料1所指的职业道德有哪些最基本的要求?
(2)《公务员法》规定了哪些原则?材料2中公务员考试作弊者违法了《公务员法》的什么原则?公务员的义务和权利有哪些?
参考答案
(1)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
(2)《公务员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一是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法治原则;二是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原则;三是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四是分类管理和效能原则。公务员考试作弊者违法了《公务员法》规定的竞争、择优原则和德才兼备原则。
《公务员法》规定的公务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遵守纪律,格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清正廉洁,公道正派;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家庭教育中不要忽视职业影响 篇6
通过对三个家庭的采访可以看出,不同的职业,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所营造的家庭氛围都会有所不同,由此也形成了不同的家庭环境、家庭学习条件、学习气氛:不同职业类别的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自觉程度的和教育方式也存在差别;另外,家长的职业道德、职业修养对子女都是有一定影响。怎样将自己的职业技能融入家庭教育中呢?
职业教育启蒙:告诉孩子你的工作
孩子知道你的工作吗?记者在随机的调查中发现,大约一半的孩子大概知道父母的职业,约1/4的孩子不知道,只有不到1/4的孩子能很清楚地说出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而对家长来说,一半以上的父母表示不会刻意让宝宝了解其从事的工作,1/3的家长希望孩子早些懂得工作和职业的意义,而有一成多的家长则表示不希望孩子理解工作和职业,理由是他们更愿意孩子的世界纯真一些。早教专家表示,在离开时让孩子知道自己去哪里工作,去做什么很重要,一方面可以让孩子安心,另一方面则是对孩子职业教育的启蒙。
积极的工作态度树立孩子正确的价值观
当需要向孩子解释要去工作的原因时,多数父母会告诉孩子工作是为了赚钱给他花。的确,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理由。但这种回答仅仅是获得经济基础与谋生的理由,既不充分也很浅薄。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其实爸爸妈妈去上班,不光是有生存的意义,还有社会意义。可以就身边的事物,浅显易懂的给孩子一个解释,告诉他,就比如拿他喜欢的玩具告诉他,如果没有人去从事生产与制作,没有人运输与销售,你又怎么能够得到玩具呢?社会是需要协作的,如果人人都不工作的话,我们的生活怎么能进行下去呢?
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这是人生存在的意义之一。还要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喜欢自己的工作,千万不要把对工作的排斥与厌恶挂在嘴边,既然要工作,就要担负起工作的辛苦,没有必要让孩子从小就接受你不良情绪的感染。你可以轻松愉快地告诉孩子,你喜欢工作,离不开工作,这种正面而具有积极意义的回答,可以培养孩子自小就有‘劳动的欲望’,从小就明白‘自食其力’这个道理。专家指出,积极的心态将有利于安抚孩子,并帮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
巧妙运用职业资源,提升孩子智能
父母的职业会左右他们的教育方式。每种职业都有它的职业特性和职业技能,教育中,父母会不自觉地运用这些职业资源,利用自己的技能优势,提升孩子的某项智能。如何巧妙运用职业资源是每位聪明父母都需具备的本领。
如果你工作需要较强语言文字能力
如果你是从事语言文字工作(比如作家、广告公司的文案、市场创意人员、翻译、电台节目主持人等),在教育中,你可以充分发挥语言智能强的优势,培养孩子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力、审美力,激发他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提升语言智能。
你可以这样做:
因为工作的关系,很多时候你会与书本和文字打交道。你可以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你的爱好和才能,这无疑会为孩子做出最生动的榜样,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最好的激励。在工作之余,利用你对文字的深刻理解为孩子朗读一个故事,让他通过你的朗读充分感受到语言和书本的魅力。通过朗读故事,可以促进孩子学会聆听和辨认声音、帮助年幼的孩子识别词语的意思,以及让他们更容易理解故事的章节、顺序和情节。多与孩子交谈,充分利用你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优势,让孩子学习模仿你的语气和词汇。
如果你工作需要经常与人打交道
有些职业除了需要职业技能外,还有其他的职业特性,比如编辑,他不仅需要语言智能很强,还要求从业人员有着良好的人际智能。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政府公务员、记者、公关、行销人员、管理者等等。你可以对孩子的教育加入这些内容:
在与孩子的交谈中,加入一些在你工作中与人互动的感受,告诉孩子你在与人交往中积极情绪的体验。如果你是一名记者,你可以和他聊聊今天你对采访对象的感觉,以及在采访中你们俩出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反过来,你也可以问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和小朋友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这样的谈话可以帮助孩子理解人们在交往中的行为,提升他的人际交往能力。
如果你的工作需要较强的内省智能
从事教师、律师等职业的家长一般具备比较强的内省智能,将你对信息的整合、反省过程与孩子一起讨论。
你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你的工作,当然是用浅显易懂的语言。
工作中出现了哪些状况,你当时是如何想的、又是如何做的,从这件事中你得出什么样的教训……当孩子出现状况时,你也可以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再与他讨论他当时的感受和想法。通过积累孩子反省的经验,帮助他成长。
如果你的工作是与自然科学相关
还有些家长是自然科学研究者(如生物科技研究员、历史考古工作者、动植物研究者等),更可以利用自己专业的特长。和孩子在一起时,你可以:
要想孩子对你的研究有所兴趣,你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做基础的科普宣传;在生活中寻找你的研究领域;或者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利用你的专业知识,告诉他生命的奥秘和新奇。培养孩子的观察、分类、搜集的能力,让他喜欢和热爱我们所赖以生存环境。
注意
不要把职业思维定式带人家庭教育中
职业病家庭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江汉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随机抽取在校中职一、二年级共20个班4个专业学生, 共发放970份调查表, 收回有效问卷962份, 有效回收率为99.17%。年龄为15~18岁, 平均16.32岁。其中男生50名, 女生912名;一年级400名, 二年级562名;独生子女288人, 非独生子女674名;单亲家庭47人, 非单亲家庭915人。
1.2 内容与方法
1.2.1 调查内容
调查工具包括焦虑自评量表[1]以及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为Zung于1971年编制的。量表由20个陈述句及相应条目组成, 每个条目按4级评分, 自评者评定结束后, 将20个项目相加即得粗分, 经加权计算得到标准分。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显示一般人口学特征。
1.2.2 诊断标准
焦虑性情绪诊断标准以焦虑自评量表常模标准总分均值上限50分为判断标准, 得分大于此值即有焦虑性情绪。
1.2.3 调查方法
于2009年12月至2010年1月, 由统一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对本次调查目的进行讲解, 并进行群体知情同意, 然后对学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 最后统一收回调查问卷。
1.3 质量控制
1.3.1 预调查
正式调查之前, 选取二年级学生共50人进行预调查, 根据预调查反馈的信息对调查表进行修改和完善。
1.3.2 现场质控
现场调查中, 在每个被调查对象回答完毕后, 将调查问卷交到培训合格的调查员手中, 调查员当场对其填写内容进行全面的检查, 将错误与遗漏处及时更改。
1.4 资料处理
1.4.1 资料输入
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输入数据。对数据进行二次录入检错输入, 一致率为96.6%, 随后按编码查找原始调查表, 对错误的地方进行输入。
1.4.2 统计处理
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各组检出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是否独生子女与学生焦虑情绪的关系
调查显示,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焦虑情绪检出率分别为20.83% (60/288) 和20.18% (136/674)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58, P=0.810) 。
2.2 不同家庭结构和学生焦虑情绪检出率
单亲家庭中学生的焦虑情绪检出率为38.30% (18/47) , 高于完整家庭中学生的19.45% (178/91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83.200, P<0.01) 。
2.3 父母不同文化程度学生焦虑情绪检出率比较
父、母文化程度高的学生焦虑情绪检出率均高于父、母文化程度低的学生,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 。见表1。
2.4 家庭收入与学生焦虑情绪的关系
家庭收入高低不同的中职学生焦虑情绪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00, P=0.150) 。见表2。
2.5 不同父母教养方式学生焦虑情绪检出情况
父、母采取惩罚型教养方式的中职学生焦虑情绪检出率均高于父、母民主关爱型教养方式,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 。见表3。
2.6 不同亲子关系学生焦虑情绪检出情况
家庭关系紧张的学生焦虑情绪检出率最高 (42.86%, 24/56) , 关系融洽的最低 (16.06%, 105/654) , 关系一般的居中 (26.59%, 67/252)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79.700, P=0.002) 。
3 讨论
3.1 家庭因素与中职学生焦虑情绪显著相关
本次调查发现, 家庭收入不同, 学生的焦虑情绪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这可能与学生对家庭经济状况不了解有关。是否独生子女学生焦虑情绪检出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父母惩罚否定型教养方式学生的焦虑情绪检出率高于父母民主关爱型教养方式的学生, 说明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与学生的焦虑情绪密切相关[2], 与国内的有关研究结果一致[3]。父母的惩罚是指父母对子女归罪、羞辱、在旁人面前过分地批评以及拒绝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缺乏尊重, 这些行为易使子女产生自卑和不安全感, 在社交中担心自己的行为表现被人指责、惩罚, 从而使子女形成缺乏自信、胆小怕事、情绪不稳等不良人格特征, 严重时遇到轻微的挫折就易产生焦虑和紧张情绪。他们往往遇事无耐心、烦躁不安、上课难以集中注意力, 不能安心学习。家庭关系紧张的学生焦虑情绪检出率较高, 说明健康的家庭环境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很重要。中职生处于身心成熟阶段, 由于独立感和成人感的产生, 易使其对父母产生不信任与反抗:若亲子间缺乏情感交流, 家庭气氛不融洽, 沟通不当则容易导致焦虑等心理问题;如果父母能够理解处于青少年时期子女的心理需求并与其平等地交流, 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与必要的心理支持, 对其不良情绪的缓解是有帮助的。单亲家庭中学生的焦虑情绪检出率高于完整家庭中的学生, 可能与单亲家庭中的子女面临较大的社会压力, 更易有社交退缩、过度敏感和情绪冲动有关。单亲家庭的父、母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 自身可能也存在一些心理问题, 并且他们对于处在焦虑状态的孩子难以进行适当的鼓励和安慰, 不利于子女心理健康的发展。父、母文化程度高的学生焦虑情绪检出率均高于父、母文化程度低的学生。可能与父母文化程度高对孩子要求更高有关, 许多家长过高的期望使学生对学习、对父母都产生了畏惧心理, 造成孩子的心理压力大, 在其焦虑情绪的产生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3.2 应对策略
中职学生焦虑情绪与家庭因素密切相关。针对这些因素, 笔者提出综合防治的相关策略。
3.2.1 家庭关爱
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家长起着重要作用, 家长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观念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家长应对子女作出适当的期望和要求, 以减轻其学习压力;改善亲子关系, 以民主关爱的教养方式养育子女;对子女要合理的控制和接受, 培养其自信和独立的人格, 使其能够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学会处理各种矛盾, 防止焦虑等不良情绪的产生;父母的关怀、信任、尊重、鼓励可以帮助子女形成自信、独立、积极的人格特点从而促进其心理健康。
3.2.2 学校重视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 随着学习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 将直接面对社会和职业的选择, 面临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环境变化, 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因此,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 做到“以人为本, 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 本着“学会做人, 学会学习, 走向成功”的培养目标, 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对于学生做到四“多”, 即多转变观念、多与学生沟通与交流、多给学生一点信心、班主任多与家长联系;对家长就如何配合学校教学和就业指导工作制订具体要求, 定期召开家长会, 加强与学生家长的长期联系;建立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通过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使之具备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 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改善师生关系, 减少学生的紧张焦虑情绪。
3.2.3 学生自我应对
中职学生要保持和培养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和态度, 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学会自我减压, 及时调整自己的期望;面对各种生活中的麻烦和困扰, 学会自己排解;也可以通过同他人建立稳固的人际关系来克服焦虑, 即建立各种社会支持网络。
中职生是在家长和社会关爱下成长的特殊群体, 其中大部分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 对人及事物的敏感以及对学习生活的不适应都会导致种种心理健康问题。因此, 在职业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也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 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134-238.
[2]候东辉, 佟丽君, 贺敏.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焦虑的影响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0, 16 (2) :174-175.
职业病家庭 篇8
关键词:家庭农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要点,对策
农业是我国传统基础性产业之一。我国作为农业大国, 农业历史悠久、人口众多, 在这种情况下, 对于农业生产的依赖程度从未减弱。自2012年以来, 国家先后多次对农业行业发展进行了讨论和改革尝试, 其中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更是将“家庭农场”概念与我国农业建设结合起来, 着重考虑如何保障和提高职业农业的生产效益。而在大量政策及经济的护航下, 家庭农场逐渐成为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大亮点, 并且初具成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尤其是在家庭农场的起步探索发展阶段, 重视对传统农民的素质和技能等的提高, 是保障农业改革发展稳定及有序开展的基础和重点内容[1]。
1 家庭农场的发展状况
1.1 现状
在市场经济、政策支持和地方优势引导及农民的高度配合下, 近年来家庭农场建设已呈规模化发展, 在我国多个省份均收到良好的成效。农业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进一步落实, 不但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综合质量, 同时引导市场消费观念发生变化, 农业生产受到“绿色环保”、“生态农业”等客观需求的影响, 出现了继传统农业生产后的大变革, 如集中化、机械化的生态产园, 集生产、加工、生态旅游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农场或生产基地等一度成为热点。
在政策方面,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 要增加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方面的补贴。同时, 就财政直补、税收政策、保险支持及用地扶持等方面进行了政策调整, 各地区也在该形势下充分利用地区优势特点, 做出配合家庭农场建设的各种努力。
总之, 目前家庭农场发展拥有十分可靠的环境, 依靠借鉴国外经验及总结国内实践经验, 正处于蒸蒸日上的情势, 其中尤以广东、福建、上海、安徽等地发展较早, 且取得的成绩醒目[2]。
1.2 不足
1.2.1 时间短
家庭农场是在种养大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 相对于世界上其他国家而言, 我国无论是在政策、行业保障、管理与经营理论, 还是技术和人才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 滋生了一些客观的矛盾, 例如产业经营秩序和流程存在短板, 从而出现产业受传统农业生产的制约, 不能真正算是新型农业模式。
1.2.2 受科学技术的制约
现代化的生产技术、管理技术及配套经营策略相对单一, 地区之间特别是农村地区之间的交流渠道过少, 阻碍了先进科技和理论的传播, 造成区域性信息封闭, 因而导致家庭农场形同闭门造车。
1.3 未来前景
在未来发展中, 一方面可能呈爆发式增长, 即随着消费市场对于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增长, 以及大量外出务工农村人士返乡经营, 直接刺激地区家庭农场大幅度增加。就家庭农场的推广而言, 形势大好。另一方面, 在确保家庭农场健康生长的前提下, 农场建设发展上逐渐降低地区性直接扶持办法, 利用政策辅助加市场经济的办法, 使家庭农场发展趋于正常化, 即度过保护发展时期。因此, 未来的家庭农场尤以农业生产技术和农场经营管理技术为核心。
2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与家庭农场建设之间的关联性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 即在家庭农场的背景下, 培养专业种养技术和管理经营技术过硬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力。管理经营知识和生产技术是影响家庭农场发展的关键, 而参与生产的农民则是掌握和运用知识和技术的主体, 因此要想巩固家庭农场的成果, 加快推广家庭农场, 并在短时间内完成家庭农场各项工作机制, 就必须要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培训出合格的新型职业农民。
从功能上看, 新兴职业农民培训主要有如下优点:①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传播和运用, 加快农业建设, 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提高单位产量;②有助于农民自发式管理经营趋于科学化, 更高效、更快速地收回投资, 甚至反哺地区经济, 加快地区家庭农场规划与发展计划;③农民具备现代化的知识和能力, 能够有效地总结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各种经验, 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实践研究材料[3]。
3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要点与对策
国外的一些经验可以进行借鉴, 但是我国农业发展历史不一样, 面临的现实环境也不同, 因此职业农民培养还应突出中国特色。
3.1 培训内容
与职业教育类似,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应注重生产力的提高, 即专业农业生产能力和基于家庭农场下的经营管理能力。包括现代种植与养殖技术、农产品质量控制与鉴别技术、农场日常生产加工技术、资源配备能力、设备操控与基本维护能力、农场空间利用技术、包装运输技术及市场调查基本能力等, 不仅要确保农业生产与当前机械化和规模化发展相适应, 还要保障农民能够自主完成市场盈利的目的。
在此基础之上, 通过经营管理培训, 提高农民分析市场环境并采取科学决策的能力。一是提高农民经营农场从事农业生产的魄力和决心, 通过前期行业分析, 让农民认识到家庭农场农业生产的蓬勃朝气, 并帮助农民进行职业规划, 提高其对未来市场走向和行业发展的信心。二是完成各项国家及地区政策的解说, 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并且给予其前期经营发展一些科学建议, 诸如如何利用国家政策完成前期规划, 同时降低农民进入行业门槛, 通过前期实践积累经营管理经验。三是适当地选择一些国内外优秀的农业生产管理和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多种知识作为培训内容, 让农民融入到市场经济环境中, 从而更加理性、科学地完成自我经营策略的制定。四是加强农业生产和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涉及的法律法规的培训, 提高农业生产规范性, 确保种养农产品的质量, 稳定农业市场。
此外,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选择试点让参与培训的农民实地实践操作, 增强其生产作业的能力, 并在实践中就一些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疑问得到释疑。
3.2 培训办法
培训办法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时间安排, 不建议采用带强制性质的培训, 而是结合定期培训和灵活培训相结合的办法:①定期定点培训, 由区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计划, 可采取与科技公司、科研机构、地区学校等联合举办的大型培训会, 集中就某些政策变化、关键技术革新、经营管理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和宣传, 并解答农民疑问。这类培训在农民参与农业实践前必须进行, 并在农业生产中的相对农闲季节时开展。②加强区域内经营主体的联系, 鼓励家庭农场经办优秀者作为讲师, 深入各个农场进行实地讲解, 传播先进的理论知识和经营管理经验。③无偿分发或低价出售农业生产相关的书籍, 鼓励农民自学, 与时俱进地完成自我升华。④建立以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等为基础的学习与培训平台, 实现跨地区的远程培训, 通过配置终端信息搜集系统, 快速有效地掌握农业生产基层问题, 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教育。⑤推动建立其农民组织, 如地区家庭农场协会, 通过农民自我管理与规范, 完成行业自律和内部促进, 作为辅助政府监管农业生产的自发式组织。⑥成立专门的农业培训机构, 如美国的FFA组织, 可以实现对青少年学生的农业知识教育, 同样也能举办针对成年农民的培训班, 实行如职业教学类的系统培训, 并尝试设置相应的评价指标, 给予学习合格、成绩优异的农民以证明 (类似于技能证书一类) 。
3.3 保障机制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面临范围广、培训人员多、培训系统不完善等多方面的问题, 因此必须做好充足的保障工作。
对我国办学和社会培训等多方面的经验进行分析, 需要做到如下几点:①培训人员队伍建设, 要求必须组建专业的培训师队伍, 选择科研人员、优秀农民或农场经营者、农业行政人员、法律专业人员、农业专业教师等, 集多领域的优秀者为培训师, 实现相对全面的培训;②政府引导, 除了要加强培训相关宣传工作之外, 还应当进一步规范农业生产, 包括农药剂使用规范、农产品准入制度建设及土地利用审批制度等, 不仅能够提供培训素材, 同时也加强了家庭农场发展规划力度;③软硬件设施建设, 包括网络教育终端设施、相关专业性刊物的发表等, 便于教育培训活动的灵活开展, 扩大培训效果。
总之, 家庭农场的建设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下的一种新型模式, 具有显著的生命力和生长力, 同时由于国外丰富的经营经验, 给我国建设带来了较多的便利。家庭农场, 是一种全新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农业生产模式, 对于生产技术和管理能力等的要求也相对更高, 因此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不仅是重视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同时也是提高农业生产者生产经营能力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师连枝.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多元载体构建[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 (05) :11-15.
[2]费强, 许长荣, 李宝昌, 等.以家庭农场主为代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 2014 (32) :11 604-11 606, 11 608.
职业病家庭 篇9
一、用真诚和关爱开启紧闭的心扉
爱是情感诱导的基础,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特殊家庭的学生长期缺乏父母之爱, 更渴望老师的爱和重视。作为班主任, 必须用真挚的情感热爱、尊重、信任他们。要通过细心的观察, 及时了解他们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难题, 真心实意去帮助他们, 从而使他们愿意敞开心扉, 与你沟通交流。在我的班上曾有名学生聂, 不到一岁就失去了母亲, 继母对她很不好, 将她和七八十岁的爷爷赶到姑姑家, 还经常为学费、生活费的事发生矛盾。我从刚入学就仔细了解了她的情况, 经常主动和她谈心, 安慰开导她。一开始, 她不愿和我交流, 不管我怎么说, 她都一言不发, 只是叹气。我决心用真诚的实际行动感动她。国庆节放假, 她回家帮助姑姑砍玉米秆, 回校时因过敏咳嗽不止, 心脏也不舒服, 甚至无法上课和睡觉。我就自己出钱带她看病, 把中药拿回家亲自煎, 煎好送到教室给她喝。有一样药需要用蜂蜜炙, 我在炙药时不小心手上烫了个大泡, 她看到后感动得哭了, 说谢谢老师, 从小到大还没有人对我这么好。从此以后她主动找我沟通交流, 将不愉快的事讲给我听。我就鼓励她要自立自强, 开导她要学会思考问题, 心态要平和豁达, 要多替父亲想想, 他也很不容易, 等学到一技之长找到工作就不受他们的气了。现在她比以前更懂事了, 也坚强开朗了许多, 并且能克服各种困难坚持上学, 学习成绩也有了较大提高。
二、用耐心和宽容等待迟来的进步
对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不能操之过急, 要有足够的耐心, 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他们身上的缺点、坏习惯, 不可能靠一两次简单地批评说教就能改掉, 出现反复是很正常的事。班主任要抓住一切时机, 想尽各种办法做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 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学生小刘聪明伶俐, 小学时学习比较好, 六年级时父母离异, 母亲外出打工, 他跟随父亲生活。直到后来他父亲患病, 生活不能自理, 他母亲才回到他身边。小刘到我们学校时还不满15岁, 时间不长就开始连续旷课, 还吸烟、喝酒、上网吧, 经常顶撞母亲, 暴露出一身坏毛病。我和他母亲三番五次到网吧、酒吧和他朋友那里找他, 苦口婆心地做思想工作, 软硬兼施地带他回学校, 三天两头想办法劝导他, 帮他收心, 给他讲做人的道理, 从各方面慢慢约束他。有时刚刚谈过心, 他向我保证得很好, 但第二天毛病就犯了, 把我也气得真想撒手不管这个不争气的学生。但冷静下来想想, 其实他也很可怜, 他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主要原因在于家庭的残缺, 我们当老师的不能灰心丧气, 随便放弃, 要有足够的耐心, 慢慢磨掉他身上的缺点。正是由于我不气馁、不放弃, 该学生最终圆满完成了学业, 现在一家中档饭店做凉菜师傅, 做到了自食其力。
三、用鼓励和赞赏唤回久违的自信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赏识教育理论告诉我们, 对学生要多赞扬、少批评, 多鼓励、少责骂, 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滋润学生的心田。来自特殊家庭的学生大多自卑、敏感、脆弱。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人, 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要挽救他们, 就要善于观察, 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选好切入点, 用放大镜看待学生身上那些微不足道的优点。当学生有了一点点进步, 我们就应该及时加以肯定, 甚至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毫不吝啬地赞扬、鼓励, 这样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 前面提到的刘某, 身上缺点一大堆, 一时还真难发现有什么优点。一次学生们进行大扫除, 他正在烹饪实习室练习面点, 我就没通知他。没想到他做完面点回来后, 主动提水、拖地, 跑了一趟又一趟, 累得满头大汗, 裤腿上也沾满了泥, 但他毫无怨言。我就趁机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爱劳动, 不怕脏不怕累, 像个男子汉。他听了两眼发光, 激动地说:“很久没有人这样夸过我了。”从此以后, 他总是把烹饪实习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为了激发他学习烹饪的积极性, 我还经常买些原料请他加工, 夸他做菜味美可口。在我不失时机地鼓励和赞扬下, 在任课教师的严格要求下, 他的烹饪技术也有了很大进步。
四、用集体和友谊弥补缺失的情感
研究表明, 特殊家庭的孩子容易成为情感缺陷型的个体, 父爱或母爱的缺失使他们更渴望得到来自集体的关爱和补偿。但另一方面, 由于自卑的防范性心理, 他们比一般孩子的情感更脆弱, 同学间的一些歧视性话语会对他们的伤害更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经说过:“让每一名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因此, 我经常以各种形式教导其他学生不要挖苦、讽刺、歧视这些同学, 要伸出友爱的双手帮助他们。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和年龄特点, 我和班干部们设计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以活动增强同学之间的信任, 促进班级的和谐, 让这些学生生活在一个充满阳光、团结友爱的班集体中。我班学生丁某, 父亲早已因病去世, 在我校上学期间母亲又得癌症病逝, 她和八十多岁的爷爷相依为命, 心情极其悲伤, 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同学们得知后纷纷捐钱、捐物, 经常安慰她, 陪伴她, 到家里帮她照顾生病的爷爷, 天冷了我还为她买来了新棉衣、新毛衣, 过生日时我和全体同学给她唱生日歌, 陪她一起过生日。遇到学校对困难学生进行补助时, 其他困难学生毫不犹豫就把名额给了她。现在, 她逐渐从悲伤中走了出来, 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对未来也充满了信心。
职业病家庭 篇10
我国政府制定并发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 (2001—2010) 》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妇女现状出发, 确定了2001—2010年妇女发展的总目标和主要目标。其中, 在“妇女与健康”领域的主要目标是:妇女在整个生命周期享有卫生保健服务, 提高妇女的预期寿命, 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提高妇女的健身意识, 增强妇女身体素质。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统计, 目前, 我国城乡妇女就业人数已达到3.37亿, 女性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45%以上[1]。随着竞争机制的引入, 对职业女性的要求迅速提高, 工作单位要求她们要具有开拓、敬业、进取精神, 在家庭里面要更好地履行相夫教子的职责。社会成就需求和家庭责任需求同时强化, 使职业女性同时陷入职业和家庭双重角色、双重冲突中, 对她们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影响[2]。工作压力以及家庭压力等因素, 可能会导致女性的心理、生理、精神等方面出现功能失调, 并表现出相应的疾病和不适。研究妇女的工作和家庭压力问题、提高她们的心理、生理及躯体的保健水平,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 工作压力
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的医学—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 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的关系已受到较多的关注。在生产活动和劳动过程中, 除了化学的、物理的和生物的不良因素可以危害职业人群的健康外, 工作压力 (职业紧张) 对健康的影响普遍存在, 而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就压力 (紧张) 而言, 压力是人体内部非特异变化所致的特异综合征所表现出的一种状态, 是个体能觉察到的状态和希望状态之间的负性矛盾;紧张是心理和生理因素超越了机体稳定范围而产生紧张反应的一种力量, 通常是在外部需求超过了个体应对能力时候发生;由于压力定义的不同, 所以工作压力也存在不同的定义。现在被普遍认同的是当工作场所中的社会心理因素超出人体的调节能力时, 或者说工作要求与能力、资源、需求不相匹配时产生的有害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即职业紧张 (工作压力) [3]。
Selye等[4]提出了2种不同效果的工作压力, 一种是能引起劳动者兴趣、令人愉快的压力, 它能产生积极的作用, 能提高工作效率甚至是创造性;另外一种是降低工作效率, 增加劳动中事故的发生。Kurimorl[5]认为:工作压力可影响智力活动、情感状态、意识觉醒水平。根据紧张发生的时间特点不同, 通常可以将其分为3类, 即急性紧张、创伤后紧张和慢性紧张[6]。工作压力之所以会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严重问题, 有外在的和内在的因素。在外因方面, 由于现代工作方式已经发生了剧烈变化, 特别是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信息化和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 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方式。现代生产方式对劳动者知识、技能、竞争力、适应性、工作效率有很高的要求, 这无疑是造成劳动者心理紧张问题增多的重要外部因素;而在内因方面, 由于现代社会物质极大的丰富, 工作对人们的意义已经发生了变化, 工作已经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的一种活动, 而是在更高层次上向劳动者提供需求满足, 包括劳动者能力、理念、社会承诺的实现, 体现劳动者的人身价值, 并对劳动者的幸福感和社会身份感产生重要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 劳动者更重视工作, 也更容易受到来自工作压力的影响[6]。
2 家庭压力
家庭压力 (生活压力) 一词, 自诞生以来就争论不止, 没有形成过一致的定义。家庭压力为“家庭面临危机时, 由于资源匮乏所产生的压力”。Boss[7]则认为它是家庭系统在受到干扰时所产生的压力或是紧张, 不同的研究者根据自己的选择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派别, 如Selye的应激学研究和Boss的脉动理论, 它们各有侧重, 在学界影响深远。由此可见, 家庭压力并非单维的概念, 它是一个包含诸多要素的概念体系。在早期研究中, 家庭压力一度被视为一种静态的、结构化概念。如ABC-X模型 (A代表应激源, B代表资源, C代表认知, X代表危机) 所提出的概念体系强调家庭危机是应激源、资源和认知的函数。该模型被视为系统理论分析家庭压力与原因的重要研究基础。而后续的研究者也对此提出批评, 如Cubbin认为, 静态化的家庭压力结构并不适合分析家庭系统, 因为在应对压力的过程中, 家庭内部诸要素会发生变化, 因而, 时间维度不可忽略, 他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双重ABC-X模型就强调了家庭的动态发展, 重视对压力累积效应和资源重生的分析[8]。
对女性家庭压力的关注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 早期家庭压力性别研究多基于冲突理论展开, 之后, 对两性差异生理决定论的质疑也引起了家庭压力研究者的关注。女性研究启发家庭压力学者认识到, 从男性的立场来定义和分析压力, 对于女性来说并不公平, 还需要以女性自身的视野去讨论两性的家庭压力差异, 才能为女性寻找新的支持方向和途径。
3 工作和家庭压力与女性心理和生殖健康的关系
由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工作压力和家庭压力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已引起关注, 已承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在欧美国家已有大量的压力导致的骨骼肌不适, 心血管疾病, 神经疾患等的相关报道[9]。在现代化的今天, 压力是最普遍的医学心理问题之一。文献报道, 当男女两性面临同等的压力时,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产生相应的健康问题[10]。不良的职业社会心理因素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危害逐渐成为公共卫生领域日益重要的、有理论与应用价值的研究课题[11]。
3.1 压力对女性职工心理卫生的影响
心理症状是对健康影响最先出现的问题, 目前在欧美, 职业人群的心理卫生已成为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 很多研究己证明, 工作和家庭环境中的社会心理紧张因素可影响个体的心理卫生[12]。压力引起的心理反应有焦虑、紧张、烦躁、易怒、经常担忧、情绪低落抑郁、孤独、失落感、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阅读困难、创造力和学习理解能力下降、自信心不足、悲观失望、 出现厌烦和工作不满情绪、对外界事情缺乏兴趣[1]。
从横断面到队列研究, 结果表明压力与职业人群出现的心理症状相关[13,14,15,16,17,18]。李晨等对铁路运输职业中司机、列车员及调度员进行调查, 结果提示, 司机的环境噪声问题, 列车员的学习问题, 调度员的人际关系、家庭婚姻问题的心理紧张平均值显著高于中国SCL-90常模;同时还发现, 火车司机在心理健康调查中, 总苦恼水平最高, 与另2组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心理综合征的表现与工作负荷过重及工作单调两因素联合作用有关[19]。Matthews等对职位和工作紧张度不同的健康人进行调查发现, 低职位者间的竞争意识显著高于职位高者, 并且与紧张有关的疾病发病率增加[20]。
3.2 压力对女性职工生殖健康的影响
研究表明, 各种各样的环境应激如生活和工作暴露均可干扰女性内分泌功能, 影响女性的生殖内分泌, 危害女性的生殖健康[19,20]。压力引起月经紊乱的机制目前还不很清楚, 证据多来自动物实验。压力可使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HPA轴) 功能亢进, 表现为下丘脑精氨酸升压素 (AVP)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RH) 、垂体促肾上腺激素 (ACTH)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GC) 过渡合成和分泌。它们可直接或间接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HP轴) 的内分泌, 改变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 的分泌, 进而使卵泡刺激素 (FSH) 、黄体生成素 (LH) 、催乳素 (PRL) 的分泌改变, 最终影响睾酮 (T) 、雌二醇 (F2) 、孕酮 (P) 等激素的分泌, 影响生殖健康[21]。
国外在工作压力对性激素分泌的影响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 有的发现在紧张状态下睾酮分泌减少和催乳素的分泌增加, 有的则未能发现这种效应[22]。比如在月经方面[23,24], 会导致月经稀少、闭经、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和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受心理压力的影响, 不少白领女性出现更年期提前现象。一项问卷调查资料显示, 在30岁到40岁的白领女性中, 27%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更年期综合征症状, 其中最年轻的只有28岁。北京一家专科医院的结果显示, 患子宫肌瘤的患者中有70%的人在这一两年内心情特别不好, 心理压力特别大。对妊娠妇女调查发现妊娠期前20周暴露于高度工作紧张是子痫前期的高危因子 (OR=2.1, 95%CI=1.11~4.1) , 可能与妊娠高血压相关 (OR=1.3, 95%, CI=0.8~2.2) [23]。范雪云等[24]为探讨职业紧张对女教师月经的影响, 应用具有可接受的信度和效度的职业紧张问卷, 对218名女教师进行调查, 采用STATA软件, 进行非条件logitsic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中学女教师月经不规律的发生率为15.6%, 痛经发生率为19.0%, 有妇科疾病的占24.3%, 职业紧张因素对女教师月经有一定影响, 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缓解和减少月经紊乱。
4 结语
职业病家庭 篇11
职业能力是人的能力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学生生存与生活、做事与做人、适应社会和发展未来的重要基础。对于6-12岁小学生来说,培养职业能力一般指: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运用能力、生活中数学运用能力、空间判断能力,还包括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是贯穿整个小学教育过程始终的重要内容。但是,单凭学校一方的努力也很难达到教育目的,只有学校、家庭、社会联起手来,才能使小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一、学校引领,全体动员,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加大宣传。使老师、家长、学生认识到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学校广播站、小记者站、报社是学校为学生提供校内职业体验的平台。主持人、撰稿人、摄像师、编辑等多种职业,能够给不同性格特征、不同特长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受。无论是在竞聘这些岗位过程中带给孩子们的压力,还是展示过程中带给孩子们的快乐,都将是他们人生的财富。
将职业能力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对职业能力的理解。为保证课程质量,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区级职业能力培训会,组织全体班主任老师观摩市区级公开课,请心理学科区级骨干为老师们做校内培训,注重引导学科教师善于抓住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与引导。例如语文学科,将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诚实守信、遵守公德、遵纪守法,实事求是,热爱劳动和互助合作的职业品质。数学学科,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选择、规划及运用时间的能力,以及勤奋学习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再如音乐学科,旨在让孩子们在律动中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及表现力。品德与社会学科,帮助小学生初步了解自己所在的社会,认识不同类型的职业,了解社会发展、国家经济及科技进步与职业的关系。综合实践学科,则为孩子们提供校内动手操作、校外实践体验的机会。
结合学校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小小中医馆》等特色校本课程,使对小学生职业教育的课程质量不断提升。不仅使得教师在课程中更加清楚职业能力培养的方法,而且让学生对学校开设职业培养课程的目的的理解更为深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通过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等方式,形成特色校本课程。
学校围绕办学理念,将职业能力教育与文化建设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体验。教学楼每个楼层的中间区域都开辟出各项职业的介绍,有一小块体验的区域,强化学生对职业道德的理解。
发展社团,建设研究实验小基地。社团建设是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亦是孩子们最喜欢参加的学校活动之一,孩子们在此交流思想,切磋技艺,互相启迪,发展友谊。将小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学生社团活动有机整合,一来可以丰富社团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二来可扩充学生职业教育的渠道,使两项工作互相促进,共同提升,最终实现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目标。
二、家庭配合引导,养成职业能力
家长参与,耳濡目染。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首先应从认识家庭成员的职业开始。教师要引导家长把孩子当作一个平等的家庭成员,向孩子讲讲在职业生涯中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等。从家庭成员的职业经历中慢慢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
了解才不盲目。作为家长要明确,只有让孩子们充分了解了各行各业,也才能谈及规划,才有可能让孩子喜欢甚至今后发展为热爱上这种职业,否则就是空谈。
三、社会和活动基地建设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与社会大课堂活动相结合,根据小学生职业培养需求,我校注重整合学校本部和分部的周边资源,积极开发职业教育体验基地,以满足学生走出去的需求,丰富学生职业教育的内涵,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每个班级在不同的年级段,均可根据班级学生意愿和需求,选择一至两个基地进行活动。以班级为单位的实践活动,不仅有针对性,而且帮助学生有充分的体验。六年下来,每个班都拥有至少六个基地,真正实现了班班有基地,人人有体验的目标。
通过模拟职业体验活动,带领学生们走进社会大课堂,不仅
扩展了学习空间,还让会员们在实践中亲身体会劳动的辛苦与快乐,开阔了视野,拉近了与社会之间的距离。小学生每年认知和体验1种职业,制作2种以上手工作品,完成一份职业认知体会。
在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带着好奇和期待,快乐地进行模拟职业体验。大家感受到团队合作的益处与快乐,获得了在校本课程中得不到的社会经验。活动的重点是让学生们了解各项工作的艰辛,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人人都有劳动的体验。同学们了解到各行各业工作的基本状况,体会到父母工作的辛苦,更加懂得了尊重和热爱他们。
职业病家庭 篇12
随着人们对积极心理学的日益关注, 主观幸福感成为越来越多研究者重视的领域。在心理学中, 主观幸福感 (Subjective Well-Being, SWB) 主要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主观幸福感认为人的幸福是对生活的满意度, 是一种情感体验。
我国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中, 主要从: (1) 人口学变量; (2) 遗传和环境因素; (3) 人格因素; (4) 社会因素; (5) 跨文化因素等方面对成年人的幸福感的研究颇多。但对处于青年时代的年轻人, 尤其是职业学校的学生研究甚少。在已有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中, 本研究主要探讨职高学生的家庭关系和学生在校的班级活动对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据了解职高学生的家庭关系、家庭经济情况等与普通家庭存在差异, 可能对主观幸福感影响很大;而且职高孩子的文化知识较单薄, 学习习惯和方法也不够理想, 只谈学习成绩就太狭窄了, 那么作为一个管理者和引导者, 就更应该了解目前班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程度怎样, 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样更能方便以后的教育工作, 提高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改善班级的管理制度, 提高班级活动的针对性, 有的放矢。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在本校08电气 (2) 班和08运营 (2) 班全体学生进行调查, 总共99名, 采用问卷调查法, 发出99份问卷, 得到有效问卷共99份, 我校是以计算机和电子为主的职业学校, 所以男生居多, 女生偏少。其中男生84人, 女生15人, 兼顾直升班和中考班两种类别的学生。
(二) 研究工具和统计方式
采用调查问卷收集数据, 调查问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的个体和家庭的基本信息, 包括父母的关系, 父母亲的性格特征, 家里与谁亲近, 家庭的经济情况、朋友关系和对所学专业兴趣如何等;第二部分为学生本人的一些情况, 包括学习成绩、个人兴趣、业余时间安排、性格、朋友多少、同学关系等等;第三部分是关于班级活动方面的内容, 比如对班干部的工作、班级的管理细则、班会课、班级每周的名言解读和班级争创仪容仪表示范班、洁美教室示范班以及集队集会示范班等的评价, 采用五点量表计分, 分别根据程度, 以a~e表示, a表示很好或很有意义, b表示好或有意义, c表示中等或不清楚, d表示不好或没有意义, e表示很不好或很没有意义。所有问题通过一次完成, 数据通过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三) 数据统计
首先, 对调查数据进行初步统计与整理, 以表格的形式呈现。a~e表示问卷设计的每题备选项的编号。
从统计的这几项百分比可以看出, 父母关系较好者居多, 但职高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一般, 两个班困难家庭比例占了10%, 学生在家里与母亲沟通比较频繁, 与母亲关系也较好。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 朋友是他们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调查中发现朋友以3~5个者居多。在学校生活里, 只是有时能有让学生感兴趣的事情。
(四) 统计数据分析
我们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 具体结果如下:
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显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相关系数越大, 表明关系越密切。从统计学角度看, 显著性系数越小, 表明相关的可能性越高。如朋友多少与幸福感的相关系数为.472, p值 (显著性系数) 为0.000, 意思为不相关的可能性小于千分之一。一般P值小于0.05, 就表示相关较高。相关系数的正负表示方向。
从调查表中看出:家庭状况、父母关系、家庭经济状况、朋友多少、同学关系、各人的性格、对专业的兴趣、班干部的工作、班级目标管理状况、名言解读、开心、规章制度、仪容仪表、班会课、学习目标等等, 都与个体的幸福感相关。而值得注意的是家庭状况与幸福感的相关系数是负的, 不完整的家庭幸福感反而高于完整家庭。
三、回归分析
回归是对各个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验证分析。系数的解释与相关系数类似。
(一) 家庭因素对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从调查表里家庭因素对幸福感的回归分析数据中可以看出, 家庭父母状况和经济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因果关系非常明显。经济状况对学生的幸福感有积极的作用, 也即经济状况越好, 幸福感越高。令人奇怪的是, 家庭状况与幸福感的影响是负向的, 从相关系数这也可以看到, 它们存在负相关, 也即越是完整的家庭, 越觉得不够幸福。这个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也许是正常家庭对学生的期望太大, 导致学生压力过大, 觉得不够幸福。
(二) 个人因素对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由调查表中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个人感兴趣的事、本身的情绪把握力和本人的学习目标对幸福感的影响非常大。也即在学校生活中, 充满感兴趣的事多, 有明确的目标, 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就高。意外的是, 始终能把握自己情绪的同学, 反而幸福感低, 与通常认为的有区别。一般认为, 个人的情绪稳定性, 与幸福感应该是正向关系。也许是情绪把握力是建立在同学自我压抑的基础上, 一些不利的因素没有发泄出来或者没有渠道发泄, 使得学生觉得不幸福。
(三) 班级管理因素对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从调查表中班级管理因素对幸福感的回归分析表中可以看出, 集队示范和班会课与主观幸福感的因果关系明显, 对幸福感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集队示范的影响是负面的, 负的说明在争创集队集会示范班时, 选择“a.努力的”同学幸福感低, 相反选择e没有努力或者b较努力的同学感到更幸福, 这个结果与他们在按照班级要求做时所承受的压力很有关系, 如果在做时感到压力大, 给自己定位过高, 所以感觉不到很幸福, 相反无所谓的话反而觉得放松, 感到幸福。而班会课与幸福感有积极的作用, 认为班会课有意义的同学, 幸福感越高。所以要加强班会课的质量, 或者进一步探索, 班会课的哪些内容让学生觉得有意义, 以提高学生的幸福感。
四、讨论与建议
(一) 改善家庭状况
1. 努力改善家庭父母关系, 提高父母文化素质。
根据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 人有五种需要, 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
家庭是中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一个重要环境, 家庭和谐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父母关系是否良好影响着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他们不幸福的感觉, 与他们所体会到的家庭气氛有很大的关系。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怀与鼓励、父母给予的支持与信任、家庭关系的和谐都能使中学生感受到较高的幸福。这一研究结论与Rask K (2003) 等人的研究一致, 他们从对青少年的研究中发现, 青少年的满意感或不幸福的感觉与其所体会到的家庭气氛相关, 家庭的稳定、成员间的相互关怀、没有明显的家庭矛盾是青少年总体满意度的预期因素;而青少年体会到的家庭结构松散、父母关系欠佳以及严重的家庭矛盾, 则是他们产生不幸福感觉的预期因素。值得注意的是, 本次数据表明, 家庭完整状况反而导致了学生不幸福。据了解职高孩子的家长相对来说文化层次较低, 许多家庭的父母中, 有较多都是自由职业者, 孩子究竟需要什么, 他们根本不懂, 也许是完整的家庭对学生有很多不切实际的期望或其他因素, 导致学生压力过大;反而是不完整的家庭, 由于压力小, 相对比较自由, 反而感觉幸福。所以职高孩子的家长也需要帮助, 需要注意教育方法, 理解孩子, 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使得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2. 职高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影响学生的幸福感。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职高的学生, 他们的家庭中经济富裕的少, 还有一部分孩子是特困生。尽管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是主观感受, 但也脱离不了一定的客观基础。从08电气 (2) 班的谢同学的感悟中也证实了虽然家庭的幸福感与经济条件并不矛盾, 但如果家里的经济比较好, 那么幸福感自然会多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 “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 “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 他们自己也就怎样”。调查发现, 收入越高, 生活满意度越高, 家庭月收入8000元的居民对生活的满意度接近90%, 呈现比较理想的状态;而家庭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人群生活满意度明显偏低, 对生活感到满意的人只有13%, 这部分人对生活也表示不乐观。《人民论坛》 (2007年第7期) 也证实, 家庭收入的高低与主观幸福感的高低成同方向变化的比异向变化的多。所以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 请全社会多多关注职高生的家庭经济, 走共同富裕之路。
(二) 营造积极地氛围, 让学生健康成长
访谈及问卷数据结果表明, 感兴趣的事、学习目标会影响幸福感。因此学校应开展多方面活动, 寓教于乐, 让学生时刻能找到感兴趣的事, 可以提高幸福感;另外通过辅导让学生建立学习目标, 通过目标达成, 建立幸福感;因为个人情绪把握力会影响幸福感, 通过多种渠道, 让学生正常发泄, 在情绪发泄中, 学会正常控制自己的情绪。高职学生处于精力旺盛期, 由于多种因素, 它们受到的挫折往往比同龄人更大, 因此对学生进行正常引导, 让他们的情绪能有正常渠道发泄, 是非常重要的。
(三) 班主任应该重视每周的主题班会, 班级目标要具体化, 人性化
主观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追求之一。有研究证明两者之间关系紧密。比如:具有积极心理的学生能体验到更多的主观幸福感, 表现为精力充沛, 对生活满意度高, 心情愉快, 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 情绪也比较轻松。
在众多的班级活动中, 由年级部组织的主题班会课对学生的积极心理影响很大。上学期有一次名为《青春的脚步》的主题班会, 班会内容丰富, 包含有心理测试, 还有感动中国的洪占辉优秀事迹介绍。通过介绍他人成败经验, 尤其是受与自己情况类似的人的成败经验, 可以帮助提高学生的积极心理和自信心。这种他人提供的经验称作替代经验, 能促进自我效能感的提高, 自我效能感的提高, 可以使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也有所提高。在这次的调查中, 也证实了这一点, 班会课对学生的幸福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职高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 学习基础比较薄弱, 而且比较自卑、敏感。制订的班规不能太死板和苛刻。除了大部分同学都适用的最基本的常规不变之外, 班级还对特殊学生设立特殊的班规, 比如每月双方 (班委和学生) 制订一个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 班主任灵活机动地掌握管理的难易度和评价标准, 使他们不断积累成功的经验, 逐渐树立起信心, 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 增加主观幸福感。
五、反思和展望
本次调查分析发现家庭因素中家庭经济情况、父母状况, 个人因素中个体感兴趣的事、情绪稳定性、学习目标, 班级因素中集队示范、班会课等与主观幸福感的因果关系明显, 对幸福感产生很大的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有必要为我们的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有必要为我们的学生设计更精彩的课堂, 有必要为我们的学生开出更为生动的班会, 有必要加强家校联系, 积极开展家长学校工作, 不要因为社会、家庭消极影响学校的教育我们就束手无策, 其实通过我们的努力, 学校也可以积极地影响家庭和社会。希望通过此次研究给同行们带来借鉴, 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齐原.高中生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与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2]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成果.
【职业病家庭】推荐阅读:
职业与家庭09-05
自由职业族家庭理财规划范例05-24
家庭教育指导师职业资格培训05-14
关于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理解08-20
关于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的活动方案10-13
职业健康与职业病防治10-20
职业教师职业素质06-14
职业与职业性格10-13
职业病分析09-10
教师职业与职业能力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