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沟通的语言技巧

2024-10-04

师生沟通的语言技巧(共12篇)

师生沟通的语言技巧 篇1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学活动最基本的一种人际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智能的培养以及身心和个性的全面发展都大有裨益。而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则有赖于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师生沟通不仅仅是促进教育产生效能的重要手段, 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教育家布贝尔认为, “教育的全部意蕴都包含在师生关系中, 教育过程甚至可以看作是师生关系形成和建立的动态过程。”因为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并不是单纯传授文化知识, 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应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 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 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学校教育中, 师生之间的沟通是学生获得人际交往技能和建立价值观念体系的基础。

一、师生有效沟通的原则

1. 敞露心扉, 接纳学生

教师不要求学生先改正错误变得完美, 然后才接受他, 而是始终无条件地相信学生自己有向好的方面去无限发展的可能性, 试着接纳较完整的品质。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咨询专家高顿认为, “接受他人是培育良好关系的重要因素。”接受令学生深思, 敞露自己的情感, 不接受则使学生焦虑不安, 导致反抗致使交流滞塞、终止。师生间之所以会出现交流不畅正是因为教师通常训斥、命令、探询等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不对的、不应该的。

2. 以礼相待, 尊重学生

我们也许会觉得很难做到这一点, 那么至少应记住:在处理问题、批评学生时就事论事, 不要指责、诋毁学生的品性与人格。其实, 这就是对学生人格的重视和尊重。

3. 适时换位, 理解学生

在与学生的沟通中, 教师应积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的感受、信念和态度并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学生, 让他们感受到理解和尊重, 从而发自内心的产生温暖感和舒畅的满足感。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强调自己的观点, 忽视学生的感受, 就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学生就会疏远你、拒绝你, 甚至讨厌你。学生平时最感苦恼的就是不被人理解, 尤其是不被自己的师长理解。所以教师要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 了解学生的心情找出与学生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 让学生感到教师是理解自己的。学生接受了你, 沟通才能有效地继续。

二、师生有效沟通的技巧

1. 因势利导, 讲究语言艺术

语言是师生沟通中运用最多的工具。在师生沟通中, 教师应注意语言简洁、语意明确、表达清楚, 以免学生会形成误会或冲突。我们应以学生现有的理解能力为基础, 不要超越其认知和语意了解的程度, 应注意适当的语音和声调。这些可以基本保证师生双方获得并了解来自对方的信息, 而且是沟通得以顺畅有效的关键。除此以外, 教师还应注意语言的艺术性, 多使用接纳性的语言, 即鼓励和启示性的用语, 多使用学生们经常使用的词汇, 尽可能避免使用批评或责备的语气。

小学生普遍存在较强的自尊心, 情绪波动大, 感情脆弱, 心理发育不成熟。做错了事, 教师直言训斥, 当众指责, 会使其感到自尊心受伤产生抵触心理。因此, 教师的语言应讲求艺术性:幽默、诙谐、含蓄、委婉。

教师使用语言艺术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的降低对学生的伤害, 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建议或意见, 使师生沟通更有效。无论是幽默、诙谐、还是反语、暗示都必须谨记师生沟通的原则, 决不可以让以上这些语言艺术变质为对学生的挖苦、讽刺、指桑骂槐。教师运用语言艺术进行教育还必须根据不同的对象, 因时、因境采用灵活的方式。如对自尊心强、有逆反心理、脾气暴躁、感情易冲动的学生, 宜采用平等商讨的语言;对善于独立思考、自我意识强、感受力较强的学生, 宜采用暗示、旁敲侧击或警句格言的点拨式语言;对性格内向、孤僻、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则要用有层次、有步骤的逐渐深入学生心灵的渐进式语言等等。

2. 深入关注, 聆听心灵呼声

积极聆听不仅要仔细聆听学生的感受, 还要对学生的情感做出反应。在通常的做法中, 教师往往没有正视学生的感受和需要, 而只是径自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不合时宜的批评、命令、甚至于肯定和安抚都使学生觉得自己是不对的、不应该的。他们感到自己不被理解, 感到沮丧和受挫, 于是他们渐渐失去了诉说的欲望, 致使沟通阻塞甚至终止。而积极聆听则可使沟通保持顺畅, 当教师积极聆听学生表达的情感时, 学生感到教师是理解自己、尊重自己的。于是, 他们愿意进一步地诉说自己的问题和苦恼, 从而触及更深的问题, 找出真正困扰自己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当教师使用积极聆听而不是指挥命令时, 学生会觉得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 也会积极调动自己的潜能主动解决问题。在师生沟通这个过程中, 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能力得到增强。积极聆听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沟通技巧, 它促使师生关系进入良性循环。教师接受、信任学生, 并相信他们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学生信任教师, 觉得教师是理解、尊重自己的。

3. 灵活处理, 善用书面交流

口头的沟通迅速、快捷、易互动和反馈, 但有时也会不太管用。例如, 师生双方的情绪都很愤怒、冲动时, 口头交流往往会引发一场恶性的争辩。这时, 教师们可以考虑采用书面形式来与学生沟通, 书面交流可以很好地避免师生双方面对面的争吵和战争, 使双方都能比较冷静地看待问题, 而且也有一定的时间来思考问题。由于文字具有可长久保存的性质, 所以书面形式的交流往往会取得比较持久的效果。

书面交流还有一个非常显著的优点, 即通过书面形式能使一些性格比较内向或口头表达能力不是太好的学生能和教师做比较深入的沟通与交流, 学生也可以通过书面形式向教师诉说一些比较隐秘或深藏的心情和苦恼。

4. 有感而发, 满怀真情赞美

我们都知道要赞美学生, 关键是如何赞美, 怎么样的赞美才会发挥效用?太笼统、太空泛的赞美, 例如, “你是个好学生”、“这篇作文很好”、“你有进步了”等等也许并不能起到教师想象中的促进作用。赞美需要有针对性, 具体而明确, 并且有创意。例如, 评价一篇文章, 教师仅仅说很好, 到底好在什么地方学生并不知道。如果教师能明确到告诉学生:“对话精炼活泼, 情节俘获人心, 整个结构和过程都经过了谨慎的考虑和设计。”那么, 学生会知道自己的长处, 而且也会觉得教师确实是认真地看了自己的文章, 而不是随意地敷衍自己。他会觉得教师喜欢读自己的文章, 自己受到了很高的肯定, 这会鼓励他继续努力, 在学习至少是作文方面精益求精, 继续发挥自己的长处不断地改进薄弱之处。

要赞美学生, 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是很重要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闪光点。教师如果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予以肯定, 则原本一个小小的长处可以得到加倍的发展, 并且带动学生其它方面的发展。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希望自己能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期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关怀。尤其是处于弱势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肯定和支持, 对于他们而言教师的鼓励往往也能发挥最大的效用。

5. 慎用批评, 尝试宽容理解

在实际的师生沟通中, 教师训导学生在师生沟通中确实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我们总是在学生出了问题、犯了错误后才会想到要找学生。以至于一说到教师, 学生想到的常常就是一个板着脸教训人的形象。

教师批评学生不是为了批评而批评, 而是为了让学生意识到问题并解决问题, 帮助学生改进。若批评不具备教育效用, 那么就该摒弃。很多学校已经意识到带有侮辱性质的批评对学生的伤害, 所以纷纷制定了“教师忌语”, 严格规定教师们不准再对学生口出恶言。

事实上, 在很多情况下, 教师未必一定要采取批评的手段才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有时候教师宽容一点给学生一个“台阶下”,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 比处罚更强烈。在学生们的错误或挑衅面前, 教师应表现出成熟的风度, 这不仅可以避免师生间的矛盾, 也会让学生从教师身上学到正确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法。应慎用批评, 批评之前先调查, 批评之后就不要再抓住学生曾经的过错不放, 更不要从此就对学生另眼相看, 批评针对的是具体的一件事而不是针对人。但沟通是双向的, 若只是教师单方面的努力而学生不配合, 则沟通也不可能有效。所以, 教师不但自己要掌握沟通的技巧, 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 这种教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上, 即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所采取的态度和措施。愿我们都能意识到师生沟通的重要性积极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师生沟通的语言技巧 篇2

摘要:师生之间的感情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师生间的沟通足可以改变教育结果。理想的师生关系,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相互沟通。那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和学生进行沟通呢?本文主要从“接纳学生,尊重学生,有同理心,真诚赞美,慎用批评”五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沟通 接纳 尊重 同理心 赞美 批评

做老师的都愿意而且期盼和自己的学生打成一片,有一种正常的,友好的甚至是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事实上学生方面却始终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己的老师关起情感交流的大门。大至各大媒体频频报道的校园因师生关系紧张而造成的恶性事件,小至现实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师生冲突事例。据有关调查报告称:“知识传授的渠道在日益拓宽,师生情感交流的渠道却在不断缩小。”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效能产生的关键,它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智能的培养以及身心和个性的全面发展都大有裨益。而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则有赖于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美国教育家季洛特说:“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作为教师,必须要重视与学生的关系,要能夺得每个学生的心。”我国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情感也有迁移的功能,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可以迁移到学习上,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机。由此可见师生之间的感情在教学中是多么重要,师生适当的沟通足可以改变教育。理想的师生关系,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相互沟通。那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和学生进行沟通呢?

一、接纳学生

接纳是这样的一种心理品质:“教师相信学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并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相信他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帮助学生相信他的老师即使对他的某些行为和想法不认同,而且它们必须改变,但是,他在老师的眼中仍然是一个有潜力和价值的人。” 老师不要求学生先改正错误,变得完美,然后材接受他,而是始终无条件地相信学生自己有朝好的方面去无限发展的可能性,这是接纳较完整的品质。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咨询专家高顿认为接受他人是培育良好关系的重要因素。接受令学生深思,敞露自己的情感;不接受则使学生焦虑不安,导致反抗致使交流滞塞、终止。但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如果你接受一个孩子,他会保持老样子,所以要他将来变好的最好办法就是

告诉他你对他的行为不能接受。师生间之所以会出现交流不畅正是因为教师通常的反应方式——训斥、命令、探询——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不对的、不应该的、不可接受的。

让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看看教师的尊重会带来怎样的效果。例:

一个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举起了左手要求回答老师提的问题。可是当老师问到他时,他却答不上来。感到奇怪的老师后来问他为什么不会也举手时,这个学生哭着说:“老师,别人都会,如果我不举手,别人会笑话我。”下课后,老师私下里告诉这个学生,下次提问时,如果会答就举左手,不会就高举右手。此后,每看到他举左手,老师都努力给他机会让他答,举右手时则从不让他站起来。一段时间后,这个学生变得开朗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于是老师悄悄地把这个方法也告诉了班里其他几个学习不好的学生。结果,他发现整个班都变了。

在这个例子中,教师很好地接纳了一个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他由学生的话中感到了学生有一颗强烈的自尊心,并充分地予以尊重;只要该生举起左手,老师都努力给他机会让他答,尽量给他创造前进的机会;他没有因为该生的学习成绩差而乘机教育:“如果你用心读书的话就能回答出来了,你为什么不努力些呢?”

试想,如果这位老师听了学生的话以后讥诮道:“你不会还举手凑什么热闹?!”或者干脆吼一句:“你真是无药可救!”或者无动于衷地说:哦,我知道了,你回去吧。而在以后的教课中则不给这位差生以机会。那么,这个学生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深深的自卑进而觉得自己真的“无可救药”,索性“破罐子破摔”;或者产生一种强烈的抵触情绪,讨厌老师也讨厌学习!

二、尊重学生

尊重是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师生在人格上是绝对平等的。因为学生和教师一样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人”。

一位贤明的教师对学生讲话的方式就象对家里的访客。如果他的客人穿着鞋子躺在干净的沙发上。这位教师不会说:“你疯了吗?你怎么敢把你的鞋子搁在我干净的沙发上!马上把脚放到地板上来。如果再让我逮到一次,我就处罚你!„„”事实上,这位教师会对客人说什么呢?他也许会这么说:“对不起,我担心沙发会被弄脏。”主人对客人总是以礼相待、留有情面的。教师若能象对待自己的客人一样对待学生,师生关系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教师们也许会觉得很难做到这一点。那么至少记住:在处理问题、批评学生时就事论事,不要批评、诋毁学生的品性与人格。其实,这就是对学生人格的重视和尊重。让我们举一些学校实际生活中常会碰到的事来说明教师该如何尊重学生。例如:

学生因为没做作业而撒谎。老师会有什么反应呢?

教师A:“不做作业么,就是太懒!作业不做,读书不好好读,撒谎倒学得很快!你这样子下去能有什么出息?”

教师B:老师悄悄把他叫到一旁,拍拍他的脑袋说:“把作业补上就行了,何必说谎呢?” 学生不小心打碎了玻璃窗。老师会有什么反应呢?

教师A:“啊!你怎么又闯祸了?!除了闯祸你还会干什么?!这么不小心,读书肯定也读不好!”

教师B:“你把玻璃窗打破了,是吗?那你必须按价赔偿或换上新的。”

以上两例中,教师A就没有做到尊重学生:他们由学生的某一个行为借题发挥,批评学生的其它方面、预测学生的未来、评价学生的品性、给学生贴标签、发泄自己的情绪。但是,他们却不指出该如何解决问题。教师A的做法起不到真正的教育作用,却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伤害。有时候,这种做法还会造成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河北省某重点中学的初二学生王某因为被老师误认为上课说话而说成“你不是块学习的料”,老师的这句话让他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于是购买了10片安眠药服下,因为抢救及时才脱离了生命危险。事后,王某说:“老师当着全班60多名同学的面这样评价我,我感到自己受到了很大的羞辱,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所以就想吃药自杀,以证明自己的清白。”)

相对教师A而言,教师B则较好地做到了尊重学生。他关心发生的事,对这件事作出客观的评价并努力去解决,他让学生认识到该怎样弥补过失,他不会因为一件小事而伤害学生的人格。

三、有同理心

也有人将同理心称为换位、移情。有同理心要求教师能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了解学生的心情,思考问题。

对任何事物的看法,教师和学生之间都不可能完全一致。如果教师只一味强调自己的观点,忽视学生的感受,就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学生就会疏远你、拒绝你,甚至讨厌你。学生平时最感苦恼的就是不被人理解,尤其是不被自己的师长理解。所以教师要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了解学生的心情,找出与学生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让学生感到老师是理解自己的。学生接受了你,沟通才能有效地继续。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果碰到以下的事该怎么处理

会比较有效。

在数学课上,一位学生拿出一本小说正在津津有味的欣赏着,老师走过去不说话拿走小说。这位同学随即拿出一本杂志看,老师又过去拿走他的杂志。此时,学生又作对般地趴在课桌上睡觉。于是老师气愤地把学生叫到讲台前,“如果你再不听课,我打电话给你的家长,把小说、杂志交给他处理!”“你看着办!”学生回敬道,于是老师把该生当众批评了一通。

学生在数学课上不听课,看小说和杂志,当然不对。当老师没收了小说和杂志时,学生干脆趴在课桌上睡觉。这表明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也可能是数学有缺差、听不懂,故而干脆睡起觉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是对老师不当处理的抗拒和示威。但是这次老师显然没有理解性的想法。他可能只是认为学生对自己很不尊重,伤了自己作为教师的面子。于是,采用了没收,叫到讲台前当众批评的做法,以维护自己的权威形象。然而,这只能引起学生的更加反感和对抗。在教育心理学上,“批评”,特别是“当众批评”还有打电话告诉家长是最伤害学生自尊心的,结果多半事与愿违,引发学生的抵抗心理,丝毫起不到真正的教育作用。

如果运用同理心,该如何处理呢?首先我会理解这位学生数学基础差,听不懂,干脆看课外书籍。我会走过去轻轻地对他说:“小说里一定有你要吸取的知识点吧?你想尽快看完,但在数学课上看不就分散精力,不能更好地欣赏。等回家了,做完作业再看一些课外书籍不是更好么?”我相信学生会收起小说,认真地上数学课的。

四、真诚赞美

其实,许多教师都已经知道要赞美学生。关键是如何赞美,怎么样的赞美才会发挥效用?太笼统、太空泛的赞美,例如 “你是个好学生”,“这道题做得很好”“你有进步了”等等也许并不能起到教师想象中的促进作用。赞美需要有针对性,具体而明确,并且有创意。例如:评价学生解一道多解法数学题,教师仅仅说很好,到底好在什么地方,学生并不知道。如果教师能明确到告诉学生:“解题思路清楚,思维开阔。你不但利用了课本中和老师讲的解题方法,你还看了不少课外书籍,把以后复习时老师打算补充的这种解法,你提前应用到了。那么学生会知道自己的长处,而且让老师也发现了自己对数学的爱好。他会觉得老师更喜欢自己的学习方法,自己受到了很高的肯定。这些会鼓励他继续努力,在学习数学上精益求精,继续发挥自己的长处。

要赞美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是很重要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闪光点。教师们如果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予以肯定,则原本小小的一个长处可以得到加倍的发展,并且带动学生其它方面的发展。例如:

在某班里有这样几个学生,他们不爱学习、爱“捣乱”。教师们都把他们归为“差生”,对他们另眼相看,认定他们只能拖班级的后腿。有一次,班里组队和其他班踢球,教师看到了绿茵场上奋力拼搏的队员,发现那几个被打入另册的学生在场上的表现极为出众:反应敏捷、善于拼抢,有极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后来,教师几次找他们谈话,针对他们表现出来的这些优点来鼓励他们、肯定他们。学生们都很感动,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老师会看到他们自己都不觉得的优点并给予肯定和鼓励。老师的鼓励和关怀促使他们改正自己的一些缺点。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希望自己能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期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关怀。尤其是处于弱势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肯定。对于他们而言,教师的肯定往往也能发挥最大的效用。所以,教师们对于决不能持放弃或厌恶的态度,而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五、慎用批评

说到师生沟通,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教师批评、教训学生。可以说,在实际的师生沟通中,教师训学生在师生沟通中确实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教师们总是在学生出了问题、犯了错误后才会想到要找学生。以至于一说到教师,学生想到的常常就是一个板着脸教训人的形象。为什么教师喜欢教训人呢?这难道是教师的职业病?

教师批评学生不是为了批评而批评,而是为了让学生意识到问题并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改进啊!若批评不具备教育效用,那么就该摒弃。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教师未必一定要采取批评才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有时候教师宽容一点,给学生一个“台阶下”,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处罚更强烈。在学生们的错误或挑衅面前,教师应表现出成熟的风度,这不仅可以避免师生间的矛盾,而且也会让学生从教师身上学到正确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下面例子中的教师就很好地表现出了自己的宽容和成熟。例:

教师走进教室,看到黑板上有一幅自己脸孔的画像,画得有力、传神而可笑。全班学生都等着他的反应。他带着兴趣观看这幅画,然后说:“画得太好了,不该擦掉。让这位画家先给我描到纸上去吧。我向这位天才漫画家道贺。”

教师不为这幅讽刺画而恼羞成怒、大动肝火,他不被学生的恶作剧所伤害,他不追究肇事者,也没有批评谁,他避免了无谓的说教和训斥,并显示了自己对学生才能的欣赏以及作为一个教师的宽容和成熟的心态。学生可以从这为教师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至少他们不会讨厌他。

做到这些,就为师生的有效沟通打下了良好基础。有了沟通和交流,我们就会为师生之间的矛盾和问题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师生之间更容易达成一致。尽管这种做法的效果不会立竿见影,但相信能从本质上促进学生的发展。

浅议师生网络沟通的技巧 篇3

关键词:师生;网络沟通;技巧

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也必然对师生的沟通和交往产生影响,师生网络沟通便应运而生。师生网络沟通与现实沟通相比具有较大的不同,教师要重视网络沟通的技巧,网络沟通技巧直接影响着师生网络沟通。

一、确立师生平等的网络角色

通常情况下,师生之间行为的主要模式是“控制——服从”,教师的行为在于“课堂控制”。师生互动不同于其他人际互动,特别是同伴交往的特征,即师生角色带有社会规定性、特殊性和社会对师生角色的不同期望等,因而师生互动不可避免地具有先定性和“控制——服从”的特征。

在师生网络沟通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必须进行较大的转变,从“控制——服从”模式转变为“平等——合作”模式。在网络中,教师首先是学生的朋友,其次是其长者、良师,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交往关系。教师能否以朋友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直接影响并决定着师生网络沟通的成败。在诸多的师生网络沟通成功案例中,教师几乎都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在“平等——合作”模式中,教师以朋友的身份了解学生的思想、倾听他们的心里话,设身处地去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学会面对困难、解决困难,就可以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使师生网络沟通进入良性循环。

二、尊重学生的隐私

隐私是有关个人生活领域的一切不愿为他人所知的事情。它从保护内心世界不被干扰、正常生活不受干涉等方面来维护人们的人格尊严,它是自然人保持人格独立、平等、自由和尊严以及从事社会活动所必不可少的条件,尊重他人隐私是社会生活中所有人的义务。

在师生网络沟通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隐私,为学生保守秘密。网络的虚拟性更容易使学生敞开心扉向教师倾诉,因此,教师在网络沟通中更容易了解学生个人或他人的隐私。对于学生不愿公开的隐私问题,教师要为其保守秘密,对其他教师和学生家长也要保密。

但是,教师对学生而言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仅仅是学生的益友,更是学生的良师,特别是对未成年学生来讲,教师还肩负着教育的重任。在与学生沟通时发现学生有严重问题,最好先取得学生的同意,然后及时与学生家长或其他教师沟通。没有取得学生同意或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教师向学生家长或其他教师反映自己了解的情况,要共同采取比较艺术的方式,否则不仅会失去学生的信任,对那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还可能造成心理伤害。

三、运用多种网络沟通方式

1.“一对一”沟通与“一对多”沟通

“一对一”沟通指教师与学生利用网络一对一单独地进行个别沟通。“一对一”沟通的特点是私密性强,沟通双方容易把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达出来,有较好的沟通深度。教师为加深与学生之间的信任与了解,或发现某些学生表现异常,通过面对面沟通效果不佳时,可以采取这种沟通方式。

“一对多”沟通指教师与多个学生利用网络同时进行沟通。“一对多”沟通的特点是沟通效率高、节省时间及网络资源。“一对多”沟通更多地倾向于讨论大家所共同关心的话题,可以是自发的,也可以是有组织的,群体内成员可以参加讨论,也可以旁观。

2.匿名沟通与实名沟通

匿名沟通是指在网络中沟通主体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与他人进行沟通。匿名沟通的特点是匿名方不用担心自己的身份会带来不便,沟通双方均较为放松,比较容易将自己平时不愿意表露的观点和想法说出来,这就更容易使沟通深入。实名沟通是指沟通主体在网络沟通时表明自己的真实身份,使沟通内容更具真实性,它是现实生活中面对面沟通的延续和很好的补充。

教师发现由于某些原因与学生沟通发生障碍,可以借助网络进行沟通。特别是在实名沟通影响沟通质量或沟通无法顺利进行时,匿名沟通往往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恰当处理“移情”

移情是对知觉到他人情绪体验的一种设身处地的情绪反应,或认为移情是从他人的立场出发,对他人内在状态的认知而产生的一种对他人的情绪体验。移情包括正移情和负移情两种情况。

正移情是在沟通中学生对教师产生正向情感的移情现象,多表现为对教师非常的友好、信任和敬仰,甚至产生爱恋之情。正移情多发生在未成年学生身上,这是因为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正处于发育、发展的过程中,其内心大多压抑着许多情感和愿望,当这些情感和愿望大量积聚而无法排解时,就很容易发生正移情。

负移情是在沟通中学生对教师产生负性情感的移情现象,学生把教师当做其生活中不喜欢的某个人。程度较轻时反应不明显,多表现为在表面上愿意与教师沟通,而内心深处却与教师作对;如果程度较重时就会产生明显的消极情绪对抗教师,多表现为抵抗等现象,有时甚至向教师发泄积压在内心的消极情绪。

教师把学生的感情移入自己的心里,设身处地地体验学生的情感,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相信他们能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在沟通中要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不对他们的思想情感与道德品质直接作出评价或批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安全感和自信心,获得真实的自我意识,去充分地实现“自我”,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在师生网络沟通中移情产生后,要以正确的方式进行处理。首先,教师要有超强的情感感受能力,准确判断学生的情感表现是否正常,做到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其次,对于已出现的移情现象,要考虑是否要控制对方情感反应的继续发展,避免移情现象对师生沟通效果产生负面影响,保证沟通的顺利进行。再次,一般程度的正移情,可以让其自生自灭或婉转地进行解释,并揭示这种感情的性质。而对于比较强烈的正移情,教师可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向其剖析其情绪反应的实质,帮助他们理解移情并处理好移情。最后,当学生对教师产生比较强烈的负移情时,教师可以加以利用,从而深入地分析和了解学生内心深处的心理活动。

总之,教师在网络沟通中要注意把握和控制移情,无论是正移情还是负移情,如果运用得当,都能使师生网络沟通产生良好的效果。教师在网络沟通中要向学生解释移情现象,让学生对移情有比较明确的认识,避免移情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

五、以“疏导”为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一种传统的师生之间的授受关系、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教师是权威、是中心、是表演者,学生是观众、是听众。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常以权威者和社会代言人自居,要求学生绝对地服从自己,“教育者无视学生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况,认为自己比学生优越,对学生耳提面命,不能对学生平等相待,更不能向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这样的结果是,“现行的教育本身越来越缺乏爱心,以至于不是以爱的活动而是以机械的、冷冰冰的、僵死的方式从事教育工作”。这容易导致师生之间缺乏交往与对话,也就谈不上理解,更谈不上疏导。

教师与学生在利用网络进行沟通时,要确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正如美国后现代教育家多尔所言:“教师不要求学生接受教师的权威,相反,教师要求学生延缓对那一权威的不信任,与教师共同参与探究那些学生正在体验的一切。”在沟通中,教师要进行疏导,而不是说教,在疏导中达到对学生指导和教育的目的。面对学生人际交往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和困惑,教师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沟通,更能发挥现实沟通所不能达到的良好效果。

师生网络沟通不仅便利和快捷,而且如果运用得当,还会发挥其他沟通方式不能达到的沟通效果。在网络时代,我们要重视师生网络沟通的重要作用,掌握网络沟通技巧,使网络成为师生沟通的一个重要桥梁。

参考文献:

[1]叶子,庞丽娟.师生互动的本质与特征[J].教育研究,2001,(4).

浅议师生网络沟通的技巧 篇4

关键词:师生,网络沟通,技巧

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 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 也必然对师生的沟通和交往产生影响, 师生网络沟通便应运而生。师生网络沟通与现实沟通相比具有较大的不同, 教师要重视网络沟通的技巧, 网络沟通技巧直接影响着师生网络沟通。

一、确立师生平等的网络角色

通常情况下, 师生之间行为的主要模式是“控制———服从”, 教师的行为在于“课堂控制”。师生互动不同于其他人际互动, 特别是同伴交往的特征, 即师生角色带有社会规定性、特殊性和社会对师生角色的不同期望等, 因而师生互动不可避免地具有先定性和“控制———服从”的特征。

在师生网络沟通中, 教师的角色定位必须进行较大的转变, 从“控制———服从”模式转变为“平等———合作”模式。在网络中, 教师首先是学生的朋友, 其次是其长者、良师, 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交往关系。教师能否以朋友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 直接影响并决定着师生网络沟通的成败。在诸多的师生网络沟通成功案例中, 教师几乎都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在“平等———合作”模式中, 教师以朋友的身份了解学生的思想、倾听他们的心里话, 设身处地去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帮助他们学会面对困难、解决困难, 就可以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使师生网络沟通进入良性循环。

二、尊重学生的隐私

隐私是有关个人生活领域的一切不愿为他人所知的事情。它从保护内心世界不被干扰、正常生活不受干涉等方面来维护人们的人格尊严, 它是自然人保持人格独立、平等、自由和尊严以及从事社会活动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尊重他人隐私是社会生活中所有人的义务。

在师生网络沟通中,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隐私, 为学生保守秘密。网络的虚拟性更容易使学生敞开心扉向教师倾诉, 因此, 教师在网络沟通中更容易了解学生个人或他人的隐私。对于学生不愿公开的隐私问题, 教师要为其保守秘密, 对其他教师和学生家长也要保密。

但是, 教师对学生而言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不仅仅是学生的益友, 更是学生的良师, 特别是对未成年学生来讲, 教师还肩负着教育的重任。在与学生沟通时发现学生有严重问题, 最好先取得学生的同意, 然后及时与学生家长或其他教师沟通。没有取得学生同意或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 教师向学生家长或其他教师反映自己了解的情况, 要共同采取比较艺术的方式, 否则不仅会失去学生的信任, 对那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 还可能造成心理伤害。

三、运用多种网络沟通方式

1.“一对一”沟通与“一对多”沟通

“一对一”沟通指教师与学生利用网络一对一单独地进行个别沟通。“一对一”沟通的特点是私密性强, 沟通双方容易把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达出来, 有较好的沟通深度。教师为加深与学生之间的信任与了解, 或发现某些学生表现异常, 通过面对面沟通效果不佳时, 可以采取这种沟通方式。

“一对多”沟通指教师与多个学生利用网络同时进行沟通。“一对多”沟通的特点是沟通效率高、节省时间及网络资源。“一对多”沟通更多地倾向于讨论大家所共同关心的话题, 可以是自发的, 也可以是有组织的, 群体内成员可以参加讨论, 也可以旁观。

2. 匿名沟通与实名沟通

匿名沟通是指在网络中沟通主体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与他人进行沟通。匿名沟通的特点是匿名方不用担心自己的身份会带来不便, 沟通双方均较为放松, 比较容易将自己平时不愿意表露的观点和想法说出来, 这就更容易使沟通深入。实名沟通是指沟通主体在网络沟通时表明自己的真实身份, 使沟通内容更具真实性, 它是现实生活中面对面沟通的延续和很好的补充。

教师发现由于某些原因与学生沟通发生障碍, 可以借助网络进行沟通。特别是在实名沟通影响沟通质量或沟通无法顺利进行时, 匿名沟通往往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恰当处理“移情”

移情是对知觉到他人情绪体验的一种设身处地的情绪反应, 或认为移情是从他人的立场出发, 对他人内在状态的认知而产生的一种对他人的情绪体验。移情包括正移情和负移情两种情况。

正移情是在沟通中学生对教师产生正向情感的移情现象, 多表现为对教师非常的友好、信任和敬仰, 甚至产生爱恋之情。正移情多发生在未成年学生身上, 这是因为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正处于发育、发展的过程中, 其内心大多压抑着许多情感和愿望, 当这些情感和愿望大量积聚而无法排解时, 就很容易发生正移情。

负移情是在沟通中学生对教师产生负性情感的移情现象, 学生把教师当做其生活中不喜欢的某个人。程度较轻时反应不明显, 多表现为在表面上愿意与教师沟通, 而内心深处却与教师作对;如果程度较重时就会产生明显的消极情绪对抗教师, 多表现为抵抗等现象, 有时甚至向教师发泄积压在内心的消极情绪。

教师把学生的感情移入自己的心里, 设身处地地体验学生的情感, 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 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 相信他们能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在沟通中要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学生、尊重学生, 不对他们的思想情感与道德品质直接作出评价或批评。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具有安全感和自信心, 获得真实的自我意识, 去充分地实现“自我”, 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在师生网络沟通中移情产生后, 要以正确的方式进行处理。首先, 教师要有超强的情感感受能力, 准确判断学生的情感表现是否正常, 做到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其次, 对于已出现的移情现象, 要考虑是否要控制对方情感反应的继续发展, 避免移情现象对师生沟通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保证沟通的顺利进行。再次, 一般程度的正移情, 可以让其自生自灭或婉转地进行解释, 并揭示这种感情的性质。而对于比较强烈的正移情, 教师可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向其剖析其情绪反应的实质, 帮助他们理解移情并处理好移情。最后, 当学生对教师产生比较强烈的负移情时, 教师可以加以利用, 从而深入地分析和了解学生内心深处的心理活动。

总之, 教师在网络沟通中要注意把握和控制移情, 无论是正移情还是负移情, 如果运用得当, 都能使师生网络沟通产生良好的效果。教师在网络沟通中要向学生解释移情现象, 让学生对移情有比较明确的认识, 避免移情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

五、以“疏导”为主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是一种传统的师生之间的授受关系、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教师是权威、是中心、是表演者, 学生是观众、是听众。在师生交往中, 教师常以权威者和社会代言人自居, 要求学生绝对地服从自己, “教育者无视学生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况, 认为自己比学生优越, 对学生耳提面命, 不能对学生平等相待, 更不能向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 这样的结果是, “现行的教育本身越来越缺乏爱心, 以至于不是以爱的活动而是以机械的、冷冰冰的、僵死的方式从事教育工作”。这容易导致师生之间缺乏交往与对话, 也就谈不上理解, 更谈不上疏导。

教师与学生在利用网络进行沟通时, 要确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正如美国后现代教育家多尔所言:“教师不要求学生接受教师的权威, 相反, 教师要求学生延缓对那一权威的不信任, 与教师共同参与探究那些学生正在体验的一切。”在沟通中, 教师要进行疏导, 而不是说教, 在疏导中达到对学生指导和教育的目的。面对学生人际交往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和困惑, 教师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沟通, 更能发挥现实沟通所不能达到的良好效果。

师生网络沟通不仅便利和快捷, 而且如果运用得当, 还会发挥其他沟通方式不能达到的沟通效果。在网络时代, 我们要重视师生网络沟通的重要作用, 掌握网络沟通技巧, 使网络成为师生沟通的一个重要桥梁。

参考文献

校长的语言沟通技巧 篇5

————水城县化乐小学宋微

关键词:校长教师学校管理语言艺术沟通技巧

摘要:校长是学校的管理者,要管理好一所学校,让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离不开语言的沟通。如何运用巧妙的语言,恰当地选择沟通方式,结合实际需要,讲究语言艺术,善用沟通技巧,让对方容易接受,使校长与教师之间、同事及上级领导之间融洽相处,和谐统一,达到高效快捷地处理和解决问题。

学校管理中,校长与上级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特别重要的,作为学校管理者的校长,谈话时的语言一定要有艺术性。同样的一件事,不同的谈话方式和地点会起到不同的谈话效果。校长与教师的谈话,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手段,也是处理好学校人际关系的一种重要方式。谈话主要是依靠双方之间的相互语言交流,加深理解,沟通思想,交流观点,增进共识,使双方的思想和工作达到一种新的境界。一次有益的谈话,能化解矛盾,平息**,使工作顺畅,心情愉悦;一次不成功的谈话,可能会造成误解,伤害感情,留存间隙,使思想工作走上负面。那么校长的语言沟通应注意那些技巧呢?

一、根据对象、巧妙沟通

﹤一﹥与教师沟通最重要的是要让教师听得清、听得懂、听得进。召开教职工会议,简明扼要地向教师传达,安排工作以柔和的口气,不要以强硬的语气安排工作,或以上级的规定来敷衍压制教师,以免伤害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如安排工作时强调不接受的报经上级,作待岗处理会„。教师是学校管理中的主体,是生动的,也是鲜活的,校长要注意向教师学生学习,用教师熟悉的语言和教师交流。切忌讲官话、大话、套话、空话,也不要长篇大论,把非常简单的道理绕来绕去,这样既浪费了时间,也降低了工作的效率和领导的威信。

﹤二﹥沟通要体现主动、体谅和谦让。所谓主动,就是先采取动作或方法。如先给自己和同事乃其他学校同事创造交流和相互了解的机会,先主动地帮助他人,主动地为其他同事提供合作和支持等。同事之间的了解和感情的增进以及误会和矛盾的解除,也都是从主动沟通开始的。所谓体谅,就是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从他人的角度看他人,从他人的角度看自己,学会理解他人的难处。所谓谦让,就是对那些参加工作时间比自己长、任职资格比自己老的教师要始终在言语和态度上保持谦虚和礼让。我们不妨养成这样一种习惯,经常性地先主动帮助他人,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分析问题,体谅他人的难处,并主动提出协助请求,最后再请求对方给予配合或支持。如果能够做到这几点,我们的困难肯定都能够得到有效解决。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就是这个道理。

﹤三﹥与上级领导沟通要把握好分寸。请示和汇报是与上级领导进行沟通的主要渠道。在请示或汇报时,应注意首先仔细聆听领导的指示,把握领导的意图。回答领导的问话和向领导询问时,要做到准备充分且语言明确、简洁、果断。不要就一个问题纠缠不清,也不要啰啰嗦嗦,更不要反复讨论已经明确了的问题,以免耽误时间降低效率,引起领导的反感。

﹤四﹥与不同性格的教师沟通在语言风格和谈话内容上要有不同的侧重。由于个人的素质和经历不同,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工作风格和个性。与控制型性格的人进行语言沟通时,要简明扼要,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不拐弯抹角,无关紧要的话少说,直截了当,开门见山;与互动型性格的人进行语言沟通时,要让对方参与进来,注意充分听取对方的意见和建议,谈话最好采用商量的口吻,在讨论中达成共识;与内敛型性格的人进行语言沟通时,可以适当增加拉家常的时间,等对方比较放松的时候,再切入实质性的问题。同时,在进行工作布置和总结时,对一些关键性的细节问题应多作说明。总之,仔细揣摩每个人的不同性格,并在与他们交谈的过程中区别对待,运用不同的语言技巧,就会获得较好的沟通效果。

二、相互尊重、把握原则

校长在与教师进行沟通时有一个有趣的规律,就是彼此越互相尊重越容易沟通,越缺乏尊重就越不容易沟通。可见尊重是一切沟通的前提,互相尊重是良好沟通的开始。

﹤一﹥校长与教师沟通时,尊重主要体现在平等对话上,校长说话不能打官腔,要平等交流。所谓平等交流,就是不要以教训人的口气说话,不要自以为高明,讲起话来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即使有不同看法,也要以理服人,而不能自以为是,仗势欺人,以权压人。不要一听到不同意见就感到难以接受,特别是一听到对自己的批评意见就马上发作起来,或者记在心里,找机会报复,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别人不敢对你讲真话而堵塞了言路。正确的做法是:对于不同意见,一定要充分摆事实、讲道理,如果真是自己的认识脱离了实际,或者自己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出现了偏差甚至错误,就要勇于面对、敢于承认,要胸怀大度。在交流过程中,面对不同观点的碰撞,作为领导者最重要的是要有虚心听人讲话和接受正确意见的胸怀与度量。

﹤二﹥校长与上级领导沟通时,要尊重而不吹捧,请示而不依赖,主动而不越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下属,充分尊重领导,在各方面维护领导的权威是一种本分。与领导谈话,我们可以表现出我们对领导的认同、拥护乃至欣赏,但一定不要过于吹捧,以免给人以虚伪、拍马屁之嫌。与上级沟通一定要体现对领导工作上的支持、尊重、配合及生活上的关心。人都是有感情的,关心领导那些不涉及个人隐私的话题如身体保健、子女教育等,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也容易拉近彼此的距离,赢得领导的好感。有时领导正处于矛盾的焦点上,下属要主动出面,勇于接触矛盾、承担责任,为领导排忧解难。

三、综合运用、方式多样

校长的语言沟通技巧是校长个人素质的综合体现。校长和教师谈话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单独谈,可以几个人一起谈;可以严肃的谈,也可以幽默的谈;可以在学校谈,也可以到教师家里谈;可以直接谈,也可以委托教师关系密切的朋友与其谈,还可以通过QQ或电子邮件交谈…现代社会日新月异,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为人与人的交流提供了便捷,校长要学会运用多种方式与教师加强交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师生沟通的语言技巧 篇6

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肢体接触较多,言语交流较广的课程,在实施有效的新课程标准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师生关系、沟通交流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多年的经验中得出,好的师生交流是完成一节课程的有效因素。也是提升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多年的教学中感悟出情感的交流、信息上的交流和对待问题上的看法是教师在体育教学上面临主要沟通技巧。将三者关系处理得当体育教学中将收获较好的成果。

一、教师与学生情感上的交流

和谐的课堂气氛,是教师情感交流的基础。教师应该拥有饱满、健康的热情,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不要将个人课下的情绪代入到教学中来,这样会极大的破坏了教学课堂气氛,破坏了和谐、平等、互助的关系,不利于环境育人,更无法建立师生情感上的交流。

(一)教师应调节好情绪态度,清楚职责所在

作为主体地位的教师要时刻调整自己的态度,这是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必要的积极意愿。是师生教学过中互相沟通的基础,是顺利完成课程教学的纽带。

首先,要保持一种好的心情。因为工作的不同,体育教师除了正常的体育教学之外,还会有大课间与课后训练的工作,由于工作复杂而导致身体乏累,有时候还会因为教师待遇的问题抱有一定的情绪。而这时候教师就很难做到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往往会将这种情绪延续到课堂教学中来,烦躁之下,极易发生冲突。实际过程中,教师拿出饱满热情的情绪参与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带动学生的情绪,相反之下,教师烦心的事情可能也会被学生的情绪影响。教师心情好了,学生上课的热情高了,兴趣也浓了。

其次,体育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给予爱与关怀。作为体育教师不要戴有色的眼镜去看待学生,要将学习好的与学习较差的一视同仁,既要给予好学生爱的同时又要给予较差学生关怀,让他们感受教师赋予他们平等的爱。我们要平等对待每一名接受教育的学生。给予他们爱与希望。同样,爱与被爱都是我们所需要的。

第三,保持亲和力,适当的幽默。语言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基础,同样也是师生感情的润滑剂,相对于持有不同意见的时候,教师不要刻意的强调自己的立场,要用一点幽默的言语,来缓解比较紧张的气氛,将矛盾的争议化解为辩证的问题。改变了课堂氛围也增进师生感情。

(二)交流与信任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和谐融洽的。不应该是教与被教的关系。应该是亦师亦友。教师的授课应该是一种合作式的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平等、合作式的新型师生关系。作为一种交流方式,是充满爱的对话的关系,是共同探索研究的学习过程。

(三)构建师生关系的桥梁

教师除了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在平时的生活活动中,同样要做学生的榜样,不应只建立在课堂教学中。技能的掌握不是教师对学生掌握能力的体现,对待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养成与树立,才是教师应该做到的职责。技能的培养是重要的,虽说技能学习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目的,但绝不是唯一目的。教师要将德育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生活中的体育教师,都会有着个人的爱好,而这些往往影响到一部分学生。你喜欢的运动,学生会去学,你喜欢穿着学生也会效仿。同样,你的言谈举止也不无时无刻地影响着学生。教学中教学动作优美、语言风趣都会得到学生的关注。因此,师生应该是和谐的关系,即学生信任、尊重教师,教师同样关爱学生。

二、师生信息上的交流

体育与健康学科作为比较特殊的学科,在体育教学中的信息上的交流比较。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要体现“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课程改革理念,它为体育教师与学生提供了共同的发展平台,那么在这个平台的影响下,教师与学生就要打破常规教学情境。教师与学生就要共同去面对知识的考验,因此,体育教师就要更好的与学生建立信息网,对教学知识方面认识上的差异进行有效的沟通。

(一)信息交流上的技巧

体育教师与学生要建立有效的沟通于聆听途径。要正确、清楚的做出信息上的判断。体育教师在教育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尽量使用简单易懂和和蔼可清的语言及动作。不要将自己的主观意识作为判断的标准,要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有自己选择判断的空间。

(二)评价要有针对性,并要保持前后一致

教师要对学生的行为做出真确的判断,并要针对性地对学生做出评价,对的要表扬、错的就要批评。而且无论到什么时候都要对自己做出的评价保持一致。这样的行为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对自己做出的评价前后不一致,很有可能会对学生造成伤害,破坏师生已有的关系,师生间和谐破灭。因此,体育教师必须要对自己的做出的评价保持一致

三、正面解决问题、互相尊重对方

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的直接交流较多,那么在交流的过程中就会出现问题上的分歧、意见上的不和、态度上的不一致。就会导致师生对待问题的矛盾出现。当矛盾出现时,作为教师就要化解矛盾,要冷静处理问题,师生要进行及时的沟通。

(一)正视冲突,和谐共处

冲突,人在交往、交流过程中是避免不了的问题,当个人持有不同的观点的时候就会有争执的出现。对于教学中问题冲突,仅仅是师生对观点持有的不同态度,不会出现个人利益上的损失。只要建立有益的观点就算出现争执情形。这样的问题也不会影响师生的关系。只要注意自己的言语得当,作为教师要时刻关注事情的变化,不要让事情恶化,及时做出有效沟通。

(二)尊重对方,互敬互爱

师生沟通的语言技巧 篇7

一、互动语言沟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作为小学生的基础性专业课程,其中所包含的内容十分的丰富多样,通过对小学生教授这些知识来提升小学生的基础知识,加强小学生的思想情感。同时,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使用语言来对学生开展语文课程的教学,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语言的影响,提升小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表达的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凭借语言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并通过语言来向学生转述语文课程的魅力,提升语文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与深化,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开展主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进而通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增加师生之间的语言互动与交流,可以有效的调节师生之间的关系,促使师生合作学习的开展。同时,通过开展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提升小学生的交流与沟通的能力,进而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语言沟通的措施

1、寻求合适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依据教学的内容寻求合适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对于不同类型的课文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展开教学,进而才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的效果。例如,在讲解一些故事性较强的类似于《少年闰土》这样额课文时,教师可以将课文编写成相关的课本剧,进而让学生们来分别的扮演其中相关的角色。并以此来引导小学生对人物的形象以及心理等进行分析,引发小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思考。同时,这种教学的形式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与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而对于像《触摸春天》这种抒情类的散文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小学生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来自主的理解其中的内容,并通过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与交流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加强对课文的感悟。

2、创设语言沟通的环境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教学的内容来为学生创设一个相关的、可以进行自主交流、沟通的环境。同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对相关的内容进行主动的思考与分析。据此,教师就需要在课前做出充分的准备,依据课文的重难点知识来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向学生提问等方式来引导小学生对相关的内容进行思考,通过沟通、交流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与交流,进而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

3、转变交流互动的方式

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学习是整个学习生涯中的重要基础部分,对小学生有着积极的启蒙作用。但是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因而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会彻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依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教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课堂教学。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来采取对应的互动教学的方式方法,逐渐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提升小学生的语言知识表达的能力以及交际的能力,进而有效的提升小学语文的今课堂教学效果,促使小学生更好的交流与沟通,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进度与情况来使用多样化的互动方式,以此来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的互动积极性,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的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同时,进行语言沟通时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与特征,通过不断的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来帮助小学生提升语言的应用与沟通的能力,增加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够,促使小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的发展。

摘要:随着新新课程教育教学的改革,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及方式,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与学生进行语言上的交流与沟通,能够有效的提升师生之间的关系,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进而有效的完成相关的课堂教学任务,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知识的分析与理解的能力,同时还能够增强并锻炼小学生对于汉语文文字的运用及表达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师生互动,语言沟通

参考文献

[1]连德政.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的语言沟通.《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

[2]管亚辉.浅析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的语言沟通研究.《新课程研究旬刊》2016.

师生沟通的语言技巧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沟通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交往活动过程。教学活动的成效应与师生互动的效果密切联系在一起。而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主要是培养孩子了解和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能力, 可以算的上是一门基础性语言学科, 它更多地借助于老师的基础辅导和指引, 可以说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中, 老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材包含的内容是极其广泛和丰富的, 它涉及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各类社会现象, 以及人类的各种情感。语文教师必须要对这些内容进行精确的掌握, 了解各中的真实意义和情感状态。另外, 教师还必须具有能够把这些内容背后的意义和情感价值传达给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感染能力。只有同时具备这两方面的能力, 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将课堂内容对应的美感和情感有效的传递给学生, 从而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因此, 在新的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下, 小学语文教师要顺应课改的要求, 除了要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 还要注意强化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艺术修养。不断地提高自己和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 帮助学生学习和发展。

二、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沟通艺术

1.对症下药, 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对症下药, 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比如, 对于像《少年闰土》《夜莺的歌声》等故事性强的课文, 老师可以找一些能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表现的教学方法, 如把课文内容编写成课本剧, 让学生来扮演故事里的不同角色, 引导学生去分析和揣摩教材故事中的故事背景、人物的性格特点等, 引发学生的思考。另外, 在做课本剧的时候, 老师要有足够的热情, 要让学生相信这件事情是有价值的, 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真正地融入剧情, 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而对于像《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这样的抒情类的文章, 教师可以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方式, 让以学生朗诵的形式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然后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谈谈对文章的感悟。

2.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平台

教师在语文教学课堂上, 要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充分表现自己的平台, 可以向学生们提出一些问题, 让他们主动思考。当然, 在上课前, 教师要认真备课, 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重难点。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偏向性, 把握关键点, 问题要涉及课文内容的重难点和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在设计问题时, 要多用疑问式提问、发散式提问、铺垫式提问, 以及疏导式提问, 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能受到启发, 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问题的设计流程要按照课文的顺序来, 要和教材密切相关, 由浅入深, 层层深入, 以达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效果。另外, 教师在提问时, 还必须注意方法, 要因材施教, 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 设定的问题都应该有所不同。而且老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以肯定、鼓励为主, 比如回答“回答的真好、你思考方式很独特、你看问题很准确……”这些看似很平淡、朴实的话语其实对于学生提高自信心和保持对学习语文的热情是有很大帮助的。它甚至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 鼓励他的成长, 影响学生以后的发展。教师还要尽量避免对学生过于严厉的批评, 不要使用带侮辱性的词汇,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受伤害。此外, 在小学这个特殊阶段, 教师还应该注意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给孩子创新的空间, 多和学生沟通, 鼓励学生去创造,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不要用陈旧的条条框框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3.运用丰富多样的语言表达形式, 活跃课堂

小学生由于年纪小, 毅力不强, 在上课时, 往往会有注意力不能持久的时候。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运用丰富多样的语言表达形式来活跃课堂,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 教师讲课要尽量避免语言的枯燥, 要注意保持活跃, 语气要有热情, 要有动态性, 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采取多种语言方法来调节课堂气氛, 如夹叙夹议, 变换语气和语调, 时而缓和、时而急促, 抑扬顿挫等, 使课堂随时保持一定的活跃度, 让学生们有兴趣听课, 提高学习效率。

4.保持语言的规范性和可接受性

教师作为知识的化身, 是要能接受学生的效仿和学习的。所以说, 教师的言行必须规范化。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的语言规范化就更加重要。因为小学是学生学习的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 学生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错误的教导有可能影响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因此,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要特别注意语言的准确性, 语音、词语、语法的运用都要合乎规范。老师要时刻提醒自己, 避免犯常识性的语言错误。只有这样, 才能为学生的语言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由于小学语文的特殊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互动, 还要注意学生的可接受性, 要贴近孩子的生活, 要容易被小孩接受和学习。表现手法上要更生动具体一些, 要化抽象于形象。在选字用词上, 也要考虑孩子的能力水平, 要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便于小学生学习。

三、结语

总的来说, 我们所追求的其实是一种“以智慧开启智慧、用情感激活情感、用心灵碰撞心灵”的课堂教学师生沟通交流的新模式。其目的是要让师生双方都能够在课堂上得到收获, 以此达到教学双方的“双赢”。而这种模式的实质就是发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目的性、情境性、全面性和双向性的师生之间的一种互动行为。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语言互动并不是单纯地为了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 也不是为了使语文教学的过程变得顺畅, 而是为了能更好地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 让学生更容易思考, 思考的范围更有深度和广度。这是我们不断去创新课堂的动力和出发点。

参考文献

[1]陈丽丽.浅谈小学语文课堂语言艺术[J].现代阅读, 2012, (12) :208.

师生沟通的语言技巧 篇9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 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的内容更加广泛, 不仅涉及到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 同时也包含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社会现象等, 同时也包括了人类的情感。因此,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精确的掌握教材中的知识, 同时了解各个知识中包含的情感与意义。更重要的是, 教师需要将这些内容背后蕴含的情感价值有效的传达给学生, 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表达能力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语言感染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十分关键, 决定了教学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也影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整体氛围美感, 是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关键。因此, 新课程改革下, 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教师在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的同时, 与时俱进, 强化自我语言艺术表达能力, 加强对于学生的语言互动交流,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策略

1. 不断地强化课堂中的师生互动语言沟通

正确科学的课堂提问, 是强化师生互动语言沟通的重要途径, 但是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学生个体上存在的差异, 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有效的问题。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及时的反馈, 给予学生肯定, 同时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回答思路。

另外,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师生互动语言沟通还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情景, 实现课文中情景的重现, 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 在《曹冲称象》一文学习过程中, 教师可以利用简单的道具, 将课文中的情景有效的展现出来, 同时让学生亲自体验, 指导学生“称象”的过程, 引导学生探究更加便捷的方法等。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 不仅对文章的理解更加透彻, 提升了学习的兴趣, 也加强了师生之间的联系, 教学效率自然而然的就得到了提升。

2. 创设良好的语言表达平台

为了能够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充分地体现师生互动语言沟通, 教师除了在课堂中做好引导与提问工作外, 更需要为学生搭建一个更加自由的语言表达平台。具体实施过程中, 教师需要不断的完善课堂提问的设计, 设计出更加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之前, 教师必须做好有效的备课, 详细地了解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在设计问题时需要围绕课堂的重点与难点进行。问题的设计不仅包括疑问句、设问句, 还必须增强问题的探究性、针对性, 要能够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欲望。除此之外, 搭建良好的师生互动语言交流平台, 教师要允许学生在课堂中提出不同的见解, 并且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为什么”, 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互动交流的自信。对于小学生天马行空的想法, 教师应该加以保护, 同时进行适当的引导, 不断的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力, 不能为学生设置一系列的条条框框, 束缚学生的思维。

3. 采用多元化的语言表达形式

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 有时在课堂中会表现出注意力不够集中等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教师需要采用形式多样化的语言, “挑逗”学生,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活跃课堂的气氛, 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到师生互动交流中。

如果师生互动语言交流环节, 教师的语言不够生动有趣, 甚至有些枯燥, 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甚至开始讨厌这个教师, 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 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必须保持语言的生动形象, 师生互动中更需要投入足够的感情, 保证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语言更是层出不穷,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 在教学中更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语言, 让学生每节课都能感到新鲜感, 让学生持续保持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4. 保证语言沟通中语言的可接受性以及准确性

小学语文是语文教学的起步, 小学生的语言能力更是处于最基础的模仿阶段。如果教学过程中, 教师使用错误的语言, 很可能引导学生走向错误的语言运用方向; 同时小学生年龄尚小, 思维能力还不够完善, 在平时的教学中, 师生互动语言交流中, 教师的语言必须考虑到学生是否能够接受, 选择的语言应该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更加形象生动、更加贴近生活。只有这样, 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师生互动语言交流的效果, 便于小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三、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有效的师生互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而语言沟通是师生互动最常见的形式, 教师必须考虑到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年龄范围等, 保证语言的规范性、准确性等, 不断的强化语言沟通的作用, 为学生搭建良好的语言表达平台,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景东.浅析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的语言沟通[J].中国校外教育, 2014, 15 (2) :147-148.

[2]李斌, 黄珊珊.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中的话语沟通探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2014, 16 (02) :85-86.

师生沟通的语言技巧 篇10

秦淮区教育局在每个街道设置了“青少年校外心理辅导站”, 每个街道的社教办自动承担了这项新的任务, 大部分街道把这个“工作站”设在某个社区。

现在“421”结构下的宝贝, 全家都以他为中心, 许多家长对“不拘泥不压抑地追求自由培养个性”误解重重, 导致乱象环生, 隐患无限。孩子之间相处的矛盾凸显, 孩子与家长、孩子与老师、家长与老师甚至家长与家长的相处中也明显矛盾升级、“斗争”尖锐。在社区这个特殊的环境如何有效进行师生的沟通, 是工作中经常有的思考。

1 校外辅导员面临的难题

首先, 较之校内的“教育教学”的双向互动, 校外心理辅导站的工作难度在于:在孩子们的心目中, 学校老师中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还有不任课的教师地位绝不一样, 作为“校外辅导”的老师完全没有“官方身份”, 甚至没有从业资格证, 想要靠“个人魅力”大获全胜, 难度升级。对于孩子来说就是“陌生人”或“路人甲”, 信任度、亲密度很难建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难点之一。

其二是“生源”, 虽说不用办学所需的一定量的“客户群”, 但是无人问津也行不通, 对于社区挂牌和定期搞活动许多家长并不知道, 也不太感兴趣, 很少有孩子会主动前来。甚至还有家长忌讳“心理辅导”, 误以为来的都是“有毛病的问题学生”。

其三, 通过有趣的活动吸引孩子来, 在学习玩乐中释放情绪, 调节心理, 但这不是学校的“兴趣班”, 或是报名的爱好辅导, 不可能让每个孩子都感兴趣。来的孩子不是一个班, 不是同样的年龄段, 彼此也不认识, 这就成了过去的“复式班”, 大家的水平不一样, 理解记忆、动手能力等都没有可比性, 统一课程进度实施起来有难度。

其四, 利用“四点钟学堂”, 总有不在少数的学生只管赶作业进度, 根本充耳不闻的;还有能分神、分身的“小游击队员”, 连纪律都会受影响, 要耳听八方、随机应变地把控课堂秩序, 做好“定海神针”难度不小。

其五, 艺术和实践活动课程的导入和解读比起普通知识类的课程更难, 需要更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辞藻、灵活的方法才能驾驭。加之艺术课上需要操作, 也不像数理化那样有统一的标准, 努力很久都没有显性的“成果”, 似乎只有“耕种”而看不到收成。

想要保护孩子的自然鲜活的特质, 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具有特别宽厚、智慧的特质。辅导站志愿者老师们接近孩子的难点有许多, 首当其冲的就是成年人和孩子世界之间的距离, 这当中最难点是听不懂孩子们之间流行的语言, 他们经常的言行举止叫人急躁抓狂。即使我们富有童心童趣, 也不能明白每个孩子的内心丰富的离奇的、不停的波动。即便是有过专业训练、熟知心理学教育学规律的科班出身的教师, 在有限的相处中捕捉到的正确讯息也是少之又少的, 顺势给出的有效干预更是微乎其微的。

再三读《窗边的小豆豆》后, 才知道孩子犯的这种“迷糊”是多么可贵, 与其不能容忍他们那么“无聊的表演”, 不如遗憾我们成年人回不去他们那样的单纯的不设防的世界里, 笔者常反思自己做不到“小林校长”那样足智多谋, 既能回到年少的心境找到孩子感兴趣的话题, 也能耐心地静待花开陪孩子淘气, 还能对需要帮助的孩子及时给出力量。

2 注重和孩子相处的小窍门

2.1 严以律己, 作好表率

一定要严以律己, 谨言慎行, 多审视、检点自己, 要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 要让孩子感觉到正面的激励, 愿意亲近, 并引以为豪。为人师最大的收获就在这里, 与其说是扮演道貌岸然的施教者, 不如说是在教学互动中不断将规范内化了, 不断成长与完善。如果能赢得学生的好感, 就给师生正常的交流和沟通打好底稿了。

2.2 扬长避短, 因材施教

为人师需要知己知彼, 既要了解自己能力长短, 更要充分理解学生的性格类型。比如有的孩子内向, 有的孩子比较外向, 有的吃软, 有的吃硬, 同一句话对有的人是醍醐灌顶, 对有的人就是耳边风, 这些特性是与生俱来的, 也是长期形成的, 很难更改。有经验的教育者会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决定交流的内容和方式, 找准他的穴位。

2.3 放下身段, 换位思考

放下架子, 尊重孩子的观点, 有一句流行的话叫“蹲下来和孩子交谈”, 要求老师平等对待学生。成人习惯用笃定态度去训斥孩子, 觉得我是为你好的, 这会让孩子心里产生一种距离感和恐惧感, 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想问题、处理问题, 角色的互换才能赢得相互的理解和信任, 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是交流和沟通重要的前提条件。给孩子营造已是大人的气氛, 享受大人的部分权利, 同时引导他自觉地履行大人的义务。避免居高临下用“快点!”“我警告你……”“给我……”“你听着……”“我不允许……”“听懂了吗?”等具有威胁、命令、责备、拒绝等用语, 没有谁给我们这样的权利以爱的名义欺负弱小。哪怕再生气时, 也一定要让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去和孩子进行交谈, 不要让不理智的情绪控制住自己的语言, “气炸了”的原因就是气量不够大。在心理辅导站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态, 千万不要让自己的气量轻易“爆表”。

2.4 具体生动, 有的放矢

切莫以为我们说的话孩子听了点头, 这就是有效沟通。由于成长年代等各种因素的限制, 使得成年人的语言和思维很贫乏、很老套, 容易语重心长又特别空洞, 如“你要争气啊”“好好努力学习”, 用这种表达教育是无效的, 如果有就是反作用。因为这些话缺乏明显的可操作性, 反倒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紧张焦虑。比如鼓励孩子, 有人说“值得表扬”“有进步”或自以为时髦的“你真棒”等, 可能一开始有新鲜感, 但很快孩子就会麻木, 他觉得你没有用心, 索然无味。如果能具体说明情况, 如“你的书写速度很快值得表扬”“你的答案准确精彩, 你很棒!”效果会很明显, 孩子除了希望自己这一项做得更好, 也知道把别人的优势当做自己的新目标, 最最重要的是他把你当做“知己者”。

当孩子和小伙伴闹别扭、受委屈时, 会难过上好半天, 如果你认为:这是小事不值一提, 或者想小孩很快就会忘记的。还有对孩子说:“你要坚强点”, 类似这样硬邦邦、冷冰冰的安慰, 孩子会觉得你不能体会他的感受, 根本不关心他, 以后他遇到困难时就不会向你诉说, 而会选择一个人憋在心里。如果改成说:“你这样想是对的, 我也很难过, 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这件事情?”他会因为得到理解而宽慰。

交谈还应该学会有效设问, 尽量不要用陈述句、祈使句, “问”是一种高级的交流形式, 提问应具有技巧性, 要具体、明确、有针对性, 用问话的方式来和孩子沟通, 要尽可能启发孩子说:“你的设想是什么?”“我的做法可以吗?”“故事的结局按照你的想法会有什么改变?”通过鼓励的方式渐进式地与孩子沟通, 这样就比较容易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2.5 见缝插针, 多元交流

不能仅依靠语言沟通的方式, 应该采取多种方式与孩子沟通。喜欢运动的可以在运动场, 喜欢动漫的就从动漫切入, 喜欢音乐的就从最喜欢的歌手聊起, 见缝插针, 循循善诱。心理学有“对立违抗”, 就是孩子首先会将攻击面设定为他最亲近的人, 很长时间家长和老师就是他的假想敌, 他想挣脱“旧势力的束缚”, 引导性语言符号多了, 反而会引起孩子的逆反, 心理。新颖的沟通方式出其不意, 增加互动情趣, 也增加效果。

3 对于特殊群体的特别关注

我们经常面对的大部分是外来子弟的学生, 就会更多出一个难点:这群孩子有他们的特质, 正面有单纯、早熟懂事、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等等, 负面有大部分孩子生活习惯、适应能力、礼节规矩、学习能力、自我定位于要求都较弱。

3.1 外来子弟的心理及行为现状

随父母进城生活后, 他们普遍感到生活的巨大反差, 环境和条件无法与正常学生比。父母大多离乡背景来打工, 生活不稳定, 从事的多是最底层的工作, 居无定所, 也无暇照顾子女的起居, 对孩子缺乏必要的关爱, 更不要说教育辅导与亲子游乐了。也许就是因为不会普通话而一直不出声, 也许就是因为进度跟不上而一蹶不振, 他们会具有一定的自闭与自卑, 心理压力较之普通当地的孩子也更大。这个群体的孩子在行为上不愿接受纪律约束, 但同时表现出吃苦耐劳和较强的挫折承受能力;在学习上他们态度随便, 要求低下, 作业马虎应付不能完成, 但劳动等方面又特别积极;生活上, 他们不讲卫生, 办事无条理, 生活单调眼界窄, 但对新事物却很有兴趣。没有共同话题, 他们甚至不和当地孩子交朋友, 也有一些孩子对其他圈子的群体有敌意和戒备, 只局限自己的小圈子, 久而久之, 不经意地就“边缘化”了。

3.2 特别注意事项

虽然说这些外来孩子是弱势群体, 但在善意的帮扶中一定要注重策略, 尤其要注意的是尊重与平等, 不要以为我在“给你帮助”, 这样即使是“好心的”优越感也会是伤害。

与他们相处过程中需要多一份特别的用心。不能贴“标签”, 说“你们这样的外来孩子其实非常聪明”等貌似鼓励的话;不要降低要求, 说“你能完成到这样已经很好了”, 这些宽容让孩子感到受到轻视, 他会以为这就是小瞧了他;不要当众问及家庭状况和父母工作等, 因为大部分孩子在这个年龄还在为家人生活拮据而自卑窘迫, 这是他们的隐私;不要主动捐助学习和生活用品, 这可能会刺伤他们的自尊;不要用方言调侃开玩笑, 他会误会受到排挤……细节方面一定要细而又细, 不要让同情破坏了相处的单纯。其实任何弱势的群体, 他都怕接受施舍, 那些送了救助物资强行拍照留影宣传的“善行”所留下的“恶果”, 许多人许多年都不知道。

残疾朋友、学困生和生活困难的人也是这样, 他们就像是“地下党”那样身份的“卧底”, 不要被戳穿点破就是最好的安全, 聪明的我们要学会配合, 台词、表情都要到位。总而言之一句话, 在心里重视, 但表面一定要忽视他的欠缺, 无视他的不足, 像对待正常孩子一样, 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就是最对的方法、最好的方法。

4 校外教学活动中擅用“暗示”往往事半功倍

在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中, 我们除了被环境污染的话题所击中, 更打动人的是柴静作为这一节环保课的老师, 她是非常称职优秀的, 除了课题教案和强大的课件支撑, 她的教态和技巧非常值得揣摩、效仿。如果说上课的台词是需要提前设计练习的话, 还有一种“潜台词”也需要熟练运用, 一些交往中拉近距离的“心理暗示”, 在语言以外一些动作可以帮助我们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同的配饰物品, 甚至动作语速等暗示彼此相似, 是同一类的人。也要学会去发现相同与相似, 可以产生亲近感。

直呼其名, 说出记忆中和对方有关的细节, 引用他本人的话暗示尊重和重视。

适时运用“拍肩”“挽手”“拉钩”等动作暗示我们彼此亲密无间。身体区域如果能突破防守, 就能拉近关系。

谈论私事或是求助对方暗示关系不同寻常。

微笑、点头、对视、身体前倾暗示我对你说的话很感兴趣。

暴露自己的缺点和适当示弱求助暗示我可以亲近。

多一些共同参与的行动, 找到共同的困难或敌方, 多说“我们”暗示彼此是一体。

并肩坐等暗示友好平等, 希望进一步相处。

接受对方的礼物, 赞美等暗示我也喜欢你。

关心他所关心的人和事暗示迎合、接近。

这不是花招和骗术, 这是针对矜持含蓄的东方人不善言辞的一点技巧, 用在校外辅导站的师生互动中, 可以增加彼此的亲近与信任。

想参与到孩子的心理成长和干预中, 最大的突破莫过于建立“两情相悦”的关系, 事实上不需要更多的心理专家的“技能”和“手段”, 当有了值得信任和喜欢的人, 许多心理压力就能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张超.攻心话术[M].北京: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2011.

[2]田秋, 戢彩玲.心理暗示术:社交中的心理策略[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篇11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活动,进行良好的语言互动对于保证教学效果的有效达成至关重要。提升师生语言互动效果应加强对学生的了解,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并加强语言锤炼和氛围营造,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 师生互动 语言沟通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5-060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学生和教师之间互动的过程,师生互动的效果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绩。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互动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新课改的落实。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探析。

一、 师生互动语言沟通中的问题分析

(一)教师对学生了解不足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教师不同,语言思维也不一样,使得他们在和教师的互动中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师的语言及寓意。在当今的信息世界里,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而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教师更快。因此,当教师在网络上学习到一个新词想在课堂上与学生沟通时,也许这个词已经被更新的词语所取代了,这就导致了学生不能与教师产生共鸣。

(二)互动的方式比较单一

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许多教师还停留在以往的你问我答的传统模式中,缺少和学生进行互动,也不知道怎样有效地和学生进行互动。这种单一的你问我答的教学方式,已经不符合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要求,降低了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

(三)互动语言效果不佳

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很多教师对师生互动中所运用的语言技巧不够重视。教师往往采用指令式、总结式等类型的语言内容,导致课堂上缺少互动氛围,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率。

二、 提升师生语言互动效果的方法

(一)加强对学生的了解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和教师不一样,所以语文教师要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每天都在谈论什么话题。学生比较喜欢看动画片,教师也可以看看这些动画片,了解动画片的主要内容,这样才可以和学生进行语言上的互动。

比如,笔者在教学《小熊住山洞》这篇课文时,就用时下小学生比较喜欢看的动画片《熊出没》和他们进行互动。这样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在积极的互动中认真听课。小学生的想象力比较丰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进行教学。比如,笔者在进行《春雨的色彩》教学时,上课前先让学生说出他们眼中的春雨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是这种颜色,这就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开展互动教学。比如,在教学《静夜思》时,这首诗虽然通俗易懂,但意境比较强,学生难以体会。所以,在上课前笔者让学生晚上在家里自己表演一下诗中的场景,感受一下诗人的心情,并在上课时把自己当时的心情讲出来,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

此外,教师在教学时还要充满激情,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融入课本内容中,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笔者在教学《月亮的心愿》时,由于这是一篇抒情类的文章,笔者采用了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篇文章的见解。学生披文入情,自然而然就理解了文章内涵。

(三)加强语言锤炼和氛围营造

互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提高学生进行互动的积极性,还要准确把握与学生进行互动的时间和教学内容。比如,在教学《柳树醒了》这篇文章时,教师和学生一起朗读,一起背诵课文。教师模仿课文诗歌一般仿若童话的语言风格进行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加强了学生进行互动的意识。

除了语言技巧外,教师还需要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比如,笔者在教学《邓小平爷爷植树》这篇课文时,带着全班学生在校园里的空地上进行植树活动,让学生了解了植树的过程。这样既使学生学到了植树知识,又让学生感受到了邓小平爷爷植树的不容易,同时还让学生有了一次美好的回忆,增进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友谊,从而更加有益于师生之间的互动。

总之,教师和学生进行课堂语言互动,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挖掘了学生学习的潜能,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了知识,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因此,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情况,掌握丰富多样的互动方式和语言技巧,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提高语文教学成效。

语言沟通技巧在临床护理的应用 篇12

1 临床应用语言沟通技巧的意义

现代化的护理观念是以病人为中心, 即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性化护理观念, 表现在对病人尊重、体贴关怀, 掌握病人病情, 了解病人所需以及心理状态等, 做到知己知彼, 那么语言就成为护患沟通的桥梁。良好的语言沟通技巧专业的知识水准不仅让病人感到温暖被关怀, 而且对医务人员感到信任, 增加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2 语言沟通技巧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2.1 语言沟通内容

语言沟通包括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有声语言即通过说话达到彼此沟通的目的, 在与病人交谈的过程中声音要轻柔, 语言要温和, 要善于抓住病人的心理, 从双方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拉近护患距离, 让病人感到亲切不陌生。所谓无声语言包括端庄的仪表、服饰整洁等。举止大方在沟通中借助动作、手势、眼神、表情来表达。有时一个微笑, 一个搀扶的动作都会让病人感到温暖、可见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

2.2 语言沟通技巧

首先与病人的沟通所遵循的原则, 前提是要尊重病人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下进行交谈, 沟通要有针对性, 明确交谈的目的和方法, 而且要在交谈的过程中对病人的谈话及时反馈给予应答, 以便谈话的顺利进行。语言沟通技巧包括注意倾听、换位思考、及时准确的反馈等。

2.2.1 注意倾听

在医患沟通中听往往比说更重要, 听的过程是获得疾病相关信息的过程, 同时对这些信息进行归纳总结的过程, 倾听也有一定的技巧和需求, 比如倾听要专心, 并且要有所回应。与病人有一定的目光接触等[1]。

2.2.2 换位思考

医护人员要耐心倾听病人谈到的许多感受, 如不能很好的体会容易导致错误的误解, 因此交谈中要从病人的角度体会, 这样能促进感情交流加强交谈效果。

2.2.3 及时准确地反馈

对于病人的交谈给予点头回应, 以便病人有信心交谈下去。抓住主要问题对病人所提供的信息加以分析总结结合交谈的目的。

2.3 语言沟通的技巧在临床护理中的具体应用

根据不同的时间空间采取不同的沟通技巧。

2.3.1 如愿时的语言沟通

礼貌的称呼是建立良好沟通的开端。根据年龄性别职业给予不同的称呼, 让病人感到亲切被尊重。用真诚的微笑热情周到的服务讲解入院相关知识, 消除陌生感以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2.3.2 住院期间的语言沟通

①与病人交流时使用清楚简洁朴素的语言, 避免使用专业的语言。②留意沟通时对方的态度, 学会自我控制, 不要把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③多倾听病人的声音, 了解病人所存在的护理问题, 有针对的给予及时解决和正确指导。

2.3.3 出院时的语言沟通

出院时要及时指导病人饮食、活动方面的注意事项, 告知定期复查保持联系。综上所述, 所有这些语言与非语言的表达还需要专业的知识为基础, 熟练的操作技术, 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提高自我认识, 热爱护理事业,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责任心, 对病人的爱心, 工作时的耐心和细心, 这些优良品质在护理工作中学会换位思考以精湛的技术良好的沟通能力让病人感到入院如同在家, 这就是语言沟通的技巧的精华所在。我院自开展护患沟通的语言技巧的学习及应用以来, 护患纠纷明显减少, 病人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大大增加成效显著。

参考文献

上一篇:江苏省科技型企业下一篇:大中庭地铁车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