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双源CT冠心病

2024-06-06

64排双源CT冠心病(共6篇)

64排双源CT冠心病 篇1

冠心病是一类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的心脏病,主要由冠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而导致的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1]。多数患者呈典型胸痛症状:因活动或情绪激动引发的发作性绞痛、压榨痛或憋闷感,可由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缓解[2]。部分患者症状可不明显。其发病率及致死率较高。目前临床诊断仍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可明确冠状动脉有无狭窄以及狭窄的程度、部位、范围等[3]。但是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并不能排除冠心病的可能。近年来,64排双源CT应用于临床,且其费用低、无创、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都较高[4]。现我院针对收治的90例患者分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64排双源CT检查,将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患者须符合以下条件:(1)均为窦性心律;(2)评价的冠状节段均需直径≥2nm;(3)均无心房纤颤、心房扑动、频发早搏;(4)既往无冠脉手术发生者。其中男59例,女31例,年龄42~78(55.3±4.2)岁。

1.2 方法

检查前患者需进行碘过敏试验,此检测前患者需空腹4h。扫描前患者应处于安静休息状态,心率应在70次/min以下且率整。若心率大于70次/min,则需在检查前1h加用美托洛尔,25mg,口服。经肘静脉注入非离子造影剂(碘海醇350mg/ml)70~80ml及生理盐水40ml,采用双通高压注射器,注入流率为5.0ml/s。采用Judkins法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需显示多体位投照后冠状动脉情况以确定冠脉病变的范围及程度。检测的冠状动脉包括左主干(LM)、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及二、三级血管,其中90例患者1376支血管可用于评价的有1267个节段。

1.3 结果判定标准

冠状动脉狭窄的判定:(1)轻度狭窄:管腔直径狭窄≤50%;(2)中度狭窄:直径狭窄在51%~75%间;(3)重度狭窄:直径狭窄≥76%。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冠状动脉造影与64排双源CT检查结果比较

可评价的1267支血管中,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呈阳性的为564支,64排双源CT检查呈阳性的为572支,二者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 冠状动脉造影与64排双源CT在不同部位检查结果比较

在各冠脉的检出结果如下:(1)左主干(LM):冠状动脉造影与64排双源CT分别检出32、36支;(2)左前降支(LAD):冠状动脉造影与64排双源CT分别检出245、258支;(3)左回旋支(LCX):冠状动脉造影与64排双源CT分别检出112、109支;(4)右冠状动脉(RCA):冠状动脉造影与64排双源CT分别检出85、77支;(5)其他:冠状动脉造影与64排双源CT分别检出90、92支。其中,64排双源CT在左主干(LM)、左前降支(LAD)较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价值高,而在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较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价值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冠状动脉造影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以其有效可靠的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是一种有创检查[5]。其作用机制是采用造影剂,通过特定导管经指定动脉穿刺进入,注入造影剂使冠脉显影,清楚地显示冠脉血管情况:如血管走行、数量、有无狭窄及狭窄程度、范围等。同时,还可评价冠状动脉血管的功能性改变:如是否存在冠脉痉挛及侧支循环。可对以下情况进行诊断:不明原因的胸痛及心律失常;无创性检查不能确诊的怀疑性冠心病;不明原因左心功能不全;无症状但怀疑存在冠心病者等。且冠状动脉造影可在诊断的基础上进行治疗及评价治疗效果。

64排螺旋CT具有高效、准确、无创等特点,可采集64层亚毫米层厚图像,可进行任意平面的图像重建,如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同时可进行多方向调整,可通过各切面的图像了解病变情况。此检查方法无创,同时可进行功能诊断[6]。而双源CT对图像的采集速度是单源CT的2倍,曝光剂量小于单源CT的一半,时间分辨率更高,可在任何心率下采集心脏图像。同时,64排双源CT可克服扫描肥胖病人时的局限性,实现高质量呈像。

根据试验结果表明,冠状动脉造影与64排双源CT都可以用于检查冠心病,且二者检查结果相一致,无明显差异(P>0.05)。冠状动脉造影与64排双源CT对于不同冠脉的诊断具有差异,64排双源CT对于左主干(LM)、左前降支(LAD)的病变诊断更具敏感性,冠状动脉造影对于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的病变诊断更为敏感(P<0.05)。64排双源CT对于LM、LAD的病变诊断较LCX、RCA的病变诊断更为敏感,可能由于LM、LAD的官腔直径较大且走行平直,而LCX、RCA的管腔直径较小且走行迂曲易重叠。同时,有研究发现心脏运动幅度、血管钙化程度及心率波动均可影响冠脉成影的评价效果。

综上所述,冠状动脉造影(SCA)与64排双源CT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安全高效,诊断价值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Wang Zhaoqian,Zhu Hao,Shen Jinghun,et al.Retrospectively ECG Gated multislice CT coronary angiography:optinization of the image reconstruction window[J].Radiology,2012,225(9):703-704.

[2]Becker CR,Knez A,Ohnesorge B,et al.Imaging of noncalcified coronary plaques using helical CT with retrospective ECG gating[J].AJR,2010,175(2):423-424.

[3]Raff GL,Gallagher MJ O,Neill WW,et al.Diagnostic accuracy of non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J].J Am Coll Cardiol,2005,46(1):552-557.

[4]肖毅,田建明,王培军,等.多层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的扫描技术及临床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4):375-381.

[5]胡丽霞,龚静山,饶梓彬,等.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4(1):49-51.

[6]HABERL R,TITTUS J,BOHME E,et al..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of coronary arteries in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an effective filter before catheter angiography[J].Am Heart J,2005,149(6):960-961.

64排双源CT冠心病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30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狭窄及闭塞性病变的患者, 行CTA和DSA检查, 男性22例, 女性8例, 年龄44~78岁, 平均64岁。

1.2检查方法:

使用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双源CT, 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 V, 管电流250 m As, 螺距0.7, 扫描层厚0.75 mm, 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 应用非离子型对比剂 (碘普罗胺注射液, 370 mg I/ml) , 经肘正中静脉注射, 注射速率为4.0~4.5 ml/s, 总量为120 ml, 注射完毕后以相同流率追加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患者仰卧位, 足先进扫描体位, 双手上举过头, 扫描范围从腹主动脉下段至足底。触发技术采用电流智能控制对比剂自动触发, 将感兴趣区设置在腹主动脉下段, 阈值达250 Hu后延迟5 s后自动触发扫描。图像后处理:采用手动去骨 (body bone remove) 处理得到下肢血管轴位图像, 然后在3D和Inspase软件中采用多平面重建 (MPR) 、最大密度投影 (MIP) 、曲面重建 (CPR) 以及容积再现 (VR) 等三维重建方法进行图像后处理。

1.3 图像分析与数据分析:

对30例患者的DSA和双源CT血管造影结果, 分别由2位高年资的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评估。在2位放射科医师的DSA和CTA诊断结果中, 若存在不同的诊断结果, 则通过协商后达成一致。将动脉分为24个解剖段:左、右髂总动脉, 左、右髂外动脉, 左、右髂内动脉, 左、右股总动脉, 左、右股深动脉, 左、右股动脉, 左、右骼动脉, 左、右胫前动脉, 左、右胫腓干, 左、右胫后动脉, 左、右腓动脉, 左、右足背动脉。每个动脉狭窄程度分为4级[1]:1级 (无狭窄或狭窄程度<10%) ;2级 (狭窄程度10%~49%) ;3级 (狭窄程度50%~99%) ;4级 (完全闭塞) 。如果某个节段狭窄不只一处, 按狭窄级别最高的定义 (4级) 分类;血管狭窄率= (狭窄段近心端正常血管管径-狭窄处直径) /狭窄段近心端正常血管管径×100%[2], 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的计算方法:以DSA为诊断标准, 敏感性=真阳性数/ (真阳性数+假阴性数) ×100%;特异性=真阴性数/ (真阴性数+假阳性数) ×100%;准确性=CTA真阳性数/DSA真阳性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DSA为诊断标准, 计算CTA诊断的符合率。对DSA与DSA行一致性检验 (κ检验) , 计算Kappa值。

2 结果

30例患者同时行CTA和DSA检查, 共720个节段。有4例股动脉以远的20个节段在DSA上未见确切显示。以DSA结果作为诊断标准, 这20个节段未在统计内。30例患者700个血管节段的CTA及DSA狭窄评估结果见表1。

根据统计, DSA图像中, 正常动脉节段为269个, 轻度狭窄68个, 中度狭窄为80个, 重度狭窄为92个, 闭塞191个。672个节段 (96.0%) 血管的狭窄程度, CTA图像显示结果与DSA一致, 5个血管节段 (0.7%) 被低估了1个级别, 20个节段 (2.9%) 被高估1个级别, 3个节段 (0.4%) 被高估2个级别。双源64排螺旋CTA诊断下肢动脉重度狭窄及闭塞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9.3%、97.8%、97.8%;对于显示中度以上的狭窄, 双源64排螺旋CTA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9.7%、97.6%、95.6%;双源64排螺旋CTA在诊断下肢动脉狭窄及闭塞性病变与DSA结果一致性好 (kappa=0.937) 。

3讨论

动脉闭塞性及狭窄性疾病以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及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常见。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主要见于30岁以下青年男性, 重度嗜烟者, 主要累及中、小动脉, 上肢可同时受累, 病程较长, 发展较慢。本组11例患者多累及动脉以下血管, 多为轻中度狭窄。1例重度狭窄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多见于中老年人, 由动脉硬化引起, 属全身性疾病, 好发于大、中型血管分叉及起始部。病变可缓慢发展使动脉管腔逐渐狭窄至闭塞, 也可因为斑块突然出血或表面血栓形成造成血管突然堵塞。本组2例属上述情况。本组1例患者临床诊断急性肢体动脉栓塞, 为下肢骨折1周后发生。急性肢体动脉栓塞临床多数为心源性及血源性栓子进入血液, 造成远端血管阻塞, 导致肢体、组织缺血。

据文献[1]报道, 目前下肢血管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标准仍为DSA检查。但DSA作为一种有创性检查存在以下几种缺陷: (1) 对于年老、体弱及儿童患者不适宜, 轻度粥样硬化斑块亦容易漏诊; (2) DSA并发症的发生率可高达10%[2] (局部血肿、远端血管栓塞及下肢缺血症状加重等) ; (3) 手术操作时间较长, 操作者和患者受射线辐射危险性相应增加; (4) DSA仅能显示管腔投影, 对血管壁结构及管腔周围组织器官的情况无法明确显示; (5) 受投照体位限制, 无法从任意角度观察病变, 对于动脉内偏心性的斑块难以准确反映病变的程度[3]。

双源64排螺旋CT能在短时间内进行大范围扫描, 使造影剂在血管内显示最佳时机成为可能[4,5]。目前下肢CTA检查对发现下肢动脉狭窄及闭塞的能力相当于DSA, 其敏感性、特异性都很高。64排螺旋CT具有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 大大提高血管重组图像光滑度。本组首先采用VR重组, 进行各段显示, 其图像直观、立体感强, 不需去骨就可以显示血管走行。解剖关系显示清晰, 容易进行病变定位;MIP显示细小血管能力强, 可显示动脉壁钙化及软斑块、管腔狭窄, 但必须进行去骨显示。在显示钙化方面, 不能准确地评价血管狭窄程度;MPR、曲面重建可将血管显示在同一平面, 虽然血管有部分变形, 病变长度显示不准确, 但可清楚显示钙化、软斑块、血栓, 并能测量狭窄血管的径线, 计算狭窄程度。在显示软斑块形态及斑块表面情况方面是其他后处理图像无法比拟的;原始轴位可准确测量斑块密度、形状及狭窄程度。上述几种重组图像及原始轴位图像互相结合使用, 可清楚、准确显示下肢血管病变发生部位、范围、程度、侧支循环的建立情况及闭塞远段血管主干, 为临床提供更加丰富、有效的影像资料。

动脉狭窄在CT上表现为血管管腔不同程度变细、变形、狭窄、闭塞。各种血管重组图像显示狭窄段血管管腔呈虫蚀状、细线状, 管壁毛糙, 部分管腔管壁钙化, 闭塞段血管中断。病变血管周围可见侧支血管形成。血管炎表现为血管壁扭曲、形态不规则和程度不等的强化, 钙化少见。急性肢体动脉栓塞表现为栓塞处管腔突然中断。

本研究表明, 双源64排螺旋CT下肢血管CTA检查能够准确评价病变的部位、累及范围、程度、管壁溃疡及病变周围侧支循环的情况, 对发现下肢动脉狭窄及闭塞的能力相当于DSA。对闭塞远段血管及侧支循环的显示优于DSA, 这可能是由于DSA由病变血管近端注入对比剂, 因此闭塞以远血管则难以显影;而CTA由静脉注射对比剂, 对比剂可以通过病变周围的侧支循环到达闭塞水平以远的血管, 所以对闭塞以远的血管显示也优于DSA[6]。

总之, 双源64排螺旋CT双下肢血管成像具有扫描速度快、容积覆盖范围广、图像后处理功能强大、操作简便快捷等优势, 可以成为下肢动脉狭窄及闭塞性病变诊断和术前评价的主要检查方法, 并能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指导性作用。

参考文献

[1]Kayhan A, Palabiyik F, Serinsoz S, et al.Multi-detector CT angiography versus arterial duplex USG in diagnosis of mild lower extremity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is multi-detector CT a valuable screening tool[J].Euro J Radiol, 2012, 81 (3) :542-546.

[2]Singh H, Cardella JF, Cole PE, et al.Quality improvement guidelines for diagnostic arteriography[J].J Vasc Interv Radiol, 2002, 13 (1) :1-6.

[3]Gakhal MS, Sartip KA.CT angiography signs of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trauma[J].Am J Roentgenol, 2009, 193 (1) :49-57.

[4]梁长红, 赵振军.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 341-342.

[5]赵绍宏, 郭伟, 刘小平, 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髂及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 15 (5) :344-346.

64排双源CT冠心病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03—2014-03接收治疗的疑似冠心病患者80例。男性患者58例, 年龄在42~78岁之间, 平均年龄 (54.2±4.3) 岁;女性患者22例, 年龄在43~77岁之间, 平均年龄 (53.8±4.9) 岁。患者中存在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心绞痛等病症。

1.2 诊断方法

对所有的患者先后采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 将结果进行对照。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让患者调整好情绪和心态, 保持仰卧的姿势,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屏气练习, 使得腹部在CT扫描过程中保持静止。将探测器的电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好, 待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处于最佳屏气状态时扫描。扫描要遵循从心底部到膈下的顺序平扫, 注意查看患者动脉里的斑块和钙化现象。

冠状动脉造影:向患者体内按照3 m L/s的速度注入碘剂, 让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屏气, 实施冠状动脉造影。以患者出院时是否被确诊为冠状动脉狭窄为标准判断两种方法的准确性 (冠状动脉狭窄的标准:冠状动脉官腔直径小于50%) 。

1.3 观察指标

正常:患者冠状动脉内没有出现斑块, 内壁没有缩小。轻度:患者冠状动脉管腔缩小20%~50%.中度:患者冠状动脉管腔缩小50%~75%.重度:患者冠状动脉管腔缩小75%~98%.闭塞:患者冠状动脉管腔完全堵住。

1.4 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中所有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5.0分析和处理, 采取x2检验和t检验表示组间差距, 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方法诊断结果

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诊断下, 80例患者中出现43例阳性、37例阴性, 其中, 阳性符合率为95.56%, 阴性符合率为90.24%;在冠状动脉造影下, 80例患者中出现38例阳性、34例阴性, 其中, 阳性符合率为84.44%, 阴性符合率为82.93%.CT成像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动脉造影, 对比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2 不同方法的诊断情况对比

在不同的诊断方法下, 所诊断出来的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总体情况相当, 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在具体的诊断情况上, 两者诊断结果出现了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 采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技术, 在诊断中度、重度和闭塞三种程度的动脉管腔狭窄上没有明显的差别, 而在轻度和正常两个程度上的诊断呈现出明显的差别。

3 讨论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和社会的快速进步, 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生活的快节奏和压力的增加导致人们的身体负荷越来越重, 以冠心病为代表的心血管疾病呈现出多发趋势, 而且发病人群也开始年轻化。这一现象无论对社会, 还是个人都是沉重的负担, 如果不对冠心病进行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 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 增加致残致死的概率。因此, 在防治冠心病上, 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加强早期的诊断, 对疑似现象作出准确的判断, 以便采取下一步措施。

临床上, 对冠心病的诊断一般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技术, 能够在诊断的基础上进行部分治疗。这一方法长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 该方法对患者的创伤较大, 实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不到保障, 使得人们不断寻找新的更有效的诊断方法。64排螺旋CT在成像上更具有优势, 它能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扫描, 搜索范围更大, 在检查患者的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方面比较准确, 对患者的伤害较小, 能随时进行重复扫描, 还能结合具体的影响对心脏进行分析。这些优点使得其在冠心病的诊断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本实验中, 通过为患者先后实施两种不同的诊断方法, 发现其诊断结果出现了一定的差别。在诊断总结果中, CT诊断的阳性和阴性诊断准确率以95.56%和90.24%明显高于造影诊断的84.44%和82.93%.对比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另外, 在对患者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的诊断上, 两种诊断方法在中度、重度、闭塞三个程度上结果没有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在轻度和正常两种程度的动脉狭窄诊断上, CT诊断明显比造影诊断的准确率高, 对比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见, 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影像诊断有一定的优势, 一方面可以提高诊断成功率, 及早发现症状;另一方面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免受造影技术对身体的损伤。

综上所述,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影像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准确率高, 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戴晓燕, 向红, 丁兆刚.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1 (04) :204-208.

[2]萧植丰.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及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J].临床医学工程, 2013 (03) :278-279.

[3]罗贵全, 邓学军, 江舟.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J].华西医学, 2013 (09) :1394-1397.

[4]孙健男, 么刚, 刘影, 等.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09 (02) :147-150.

[5]张启禄, 赵德辉, 张标, 等.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误诊[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14) :51-52.

64排双源CT冠心病 篇4

关键词: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冠心病,应用价值,冠脉造影

目前, 医院诊断冠心病主要还是采用选择性冠脉造影技术, 但是由于这个技术为有创检查并且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 因而有部分冠心病患者对此类技术比较排斥。于是, 寻找一种无创、安全性高的冠脉影像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多层螺旋CT技术分辨力较强、扫描速度快、灵敏度高、特异选择性高、准确性高, 因而64排CT在冠心病的诊断过程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1]。

资料与方法

收治疑似和已经确诊冠心病患者60例, 男32例, 女28例, 平均年龄 (57±6) 岁, 心率 (75±6) 次/min。所有研究对象不存在心律不齐、造影过敏、肝肾功能障碍、心功能障碍等症状。所有的研究对象均进行SCA和CTA检查。按照美国心脏病协会规定的15节段法定义冠脉节段[2]。

方法: (1) CT冠脉造影:64排螺旋CT在120 k、850 effm As的条件下旋转330 ms, 扫描层厚0.625 mm×64 mm。所有的患者在进行CTA检查之前均需了解整个CTA检查的流程。同时, 在教育阶段提醒患者保证每次深呼吸之后屏气20 s。患者在进行CTA检查之前的心率 (75±6) 次/min, 为控制患者心率保持在 (62±7) 次/min[3], 给予患者20~45 mg的美托洛尔制剂。在检查之前3 min时给所有患者服用硝酸酯类药物。在进行CTA检查时采用的对比剂为碘海醇370, 采用注射器经由肘静脉输入。CTA对比剂量85 m L, 注射速度5 m L/s。在心动周期的不同时间段来重建数据。在CTA检查结束后, 所有的结果均输入到工作站中, 用配套的软件来分析比较。 (2) 选择性冠脉造影:由有经验的医生按照Judkin常规方法来进行SCA检查。

观察项目:根据冠脉造影定量法来确定血管狭窄程度。血管狭窄程度的计算方法:血管狭窄值为狭窄血管处正常血管的直径与狭窄处的血管直径的差值与狭窄血管处正常血管的直径的比值。若狭窄值<50%, 则狭窄程度为轻度;若狭窄值>50%, 但是<74%, 则狭窄程度为中度;若狭窄值>75%, 但是<99%, 则狭窄程度为重度;若狭窄值100%, 则狭窄程度为闭塞。参照标准为SCA结果, 并以此来评价CTA在诊断冠心病的时的特异性、灵敏度以及阴性和阳性预测值。

结果

不同类型的冠脉病变中CTA显影效果比较:所有的CTA检查中冠脉主干以及主要分支造影均比较清晰, 大部分冠脉血管节段显影均比较良好。CTA检查发现有197节段发生钙化病变, 而SCA检查仅发现120节段钙化病变。

CTA诊断的可靠性:以SCA结果作为金标准, CTA对于冠心病的诊断灵敏程度达到97%, 特异选择性也高达98%, 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均高达96%。研究对象中所有的血管CTA检查和SCA检查结果, 见表1。

经过比较研究发现诊断灵敏度最高的部位为左主干, 达到100%;其次为左前降支, 灵敏度达到97%。具体分析比较数据, 见表2。

CTA诊断血管狭窄病变的准确性: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后发现, 对于血管狭窄病变严重的患者而言, CTA检查的诊断灵敏程度和特异选择性比较高。CTA用于诊断血管狭窄的准确性结果, 见表3。

讨论

经过对本研究中的60例患者的CTA影像进行研究发现, 影响CTA图片质量的因素包括: (1) 患者的心率:如果患者的心率>70次/min, 那么CTA图片质量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2) 对比剂的剂量和注射速度:如果剂量和速度较低的化, 图片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3) 节律; (4) 冠脉可能发生的痉挛。

总之, CTA可以很好地识别冠脉主干以及主要分支处出现的钙化、狭窄等病变, 对冠心病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高, 而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尤其在钙化病变诊断过程中, CTA明显优于SCA, 已成为目前最理想的无创冠心病检查方法之一, 因而此技术在冠心病诊断过程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Wang YN, Jin ZY, Kong LY, et al.Comparison of coronary angiography between 64-alice and spiral CT[J].Zhongguo Yi Xue Yuan Xue Bao, 2006, 28:26-31.

[2]Haberl R, Tittua J, Bohme E, et al.Multislice spiral compuled tomographic sngiography of coronary arteries in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an effective filter before catheter angiography[J].Am Heart J, 2005, 149:1112-1129.

64排双源CT冠心病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2015年1—11月收治的82例疑为冠心病患者, 男性47例, 女性35例, 年龄37~80岁, 平均 (65.3±8.8) 岁, 对于检查中伴有心律不齐、频发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的患者予以排除, 对造影剂过敏的患者及伴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予以排除。82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并行64排CTA及冠脉造影检查。

1.2 方法

使用的CT机型号:Somatom Definition AS64排。检查前向患者仔细询问基本情况, 确保患者得到正常的检查, 检查前12 h嘱患者禁饮, 同时保持患者处于安静状态维持稳定心率, 如果患者心率过速应给予美托洛尔等进行控制, 待其心率正常后, 在进行CTA检查。检查期间, 帮助患者取仰卧位, 在接通仪器前, 设定重建层厚度、电压等参数, 并连接好心电导联, 再进行扫描, 对其扫描的范围是从心底至患者膈下的冠状动脉, 采取碘对比剂进行静脉推注, 嘱患者屏息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操作者仔细观察扫描仪, 带图像扫描成功后, 最后采取多平面重组、曲面重建等方式进行处理图像数据, 并确定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确切部位。

1.3 评价标准

采取美国心脏病协会制定的冠脉狭窄病变作为诊断标注, 根据狭窄程度分为轻度:小于50%;中度:50%~70%;重度:75%~98%;闭塞:大于98%。

2 结果

结果显示, 64排CTA准确率 (79/82) 96.34%,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轻度狭窄的检出率为9例 (10.97%) 、中度狭窄检出率为39例 (47.56%) , 重度狭窄检出率23例 (28.05%) , 闭塞检出率8例 (9.76%) , 见表1。

3 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中老年疾病, 文献[3]指出, 目前, 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不断增加, 且具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患者发病年龄也越来越年前化, 根据WHO预测, 在不久的以后, 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疾病会成为最主要的死亡因素。在所有心血管疾病中, 冠心病的占有比最高, 越50%左右。文献[4]指出, 想要显著降低冠心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早期诊断治疗是关键, 并且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以往采取的冠状动脉造影是临床诊断该疾病的金标准, 但是优于该方式对患者具有一定的创伤, 存在很多潜在的并发症, 例如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及冠脉穿孔等, 且需要的花费比较高, 通常病情处于中高危的患者且具有一定的适应证方可建议采取。近几年, 随着心血管影像技术的不断更新及变化, 越来越倾向于微创及无创, 也得到多数患者的青睐。宋鹏[5]的研究指出,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检查方法, 准确率高, 操作简单, 且对患者属于无创, 在临床上几乎可以替代常规冠脉造影进行检测诊断。CTA检查方式优越性主要为以下几点: (1) 该检查方式扫描速度快, 并经过多层处理图像进而得到更加精确的图像; (2) 无创检查, 能够对患者直接进行扫描, 不需要其他的特殊处理; (3) 扫描时的精确度更加高, 范围广, 对冠心病诊断价值高; (4) 简单易行, 经济适用, 对冠心病的各个分支及主干检测精确, 尤其对微小病变更加敏感; (5) 避免了常规检测对患者冠脉的损伤, 以免发生血栓等不良后果, 易于患者接受[6]。

虽然优势很多, 在李跃洲[7]的研究中指出, CTA对慢性闭塞性病变的诊断未有好的体现。该研究中, 64排CTA准确率 (79/82) 96.34%,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轻度狭窄的检出率为9例 (10.97%) 、中度狭窄检出率为39例 (47.56%) , 重度狭窄检出率23例 (28.05%) , 闭塞检出率8例 (9.76%) , 这与陈明梅等[8]的研究一致。同时说明, CTA采取分段扫描形成图像, 对微小病变敏感性更加高, 因此对于轻度狭窄的检出率高, 能够使患者及时治疗, 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 采取CTA诊断微小病变的敏感性更好, 优于冠脉造影, 值得应用。

摘要:目的 探析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 (CTA) 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5年1—11月收治的82例疑为冠心病患者, 均给予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 (CTA) 检查, 分析诊断结果。结果 64排CTA准确率 (79/82) 96.34%,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轻度狭窄的检出率为9例 (10.97%) 、中度狭窄检出率为39例 (47.56%) , 重度狭窄检出率23例 (28.05%) , 闭塞检出率8例 (9.76%) 。结论 采取CTA诊断微小病变的敏感性更好, 准确率较高, 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64排CTA,冠心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戴晓燕, 向红, 丁兆刚.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1, 19 (4) :204-208.

[2]孙红, 王新江, 姚洪祥, 等.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扫描中心率与重建相位宽度的选择[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 19 (6) :429-432.

[3]高海燕, 于晓宇.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3 (4下旬刊) :2152-2152.

[4]夏万泓, 张威.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的对比研究[J].西部医学, 2014, 26 (12) :1702-1704, 1707

[5]宋鹏, 王曙霞, 汪晶晶, 等.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 10 (2) :137-139.

[6]高勤, 王晓林, 刘彦, 等.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冠脉狭窄病变的临床观察[J].现代养生 (B) , 2014 (3) :35.

[7]李跃洲.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 2014, 24 (7上旬刊) :4500.

双源64层螺旋CT临床应用体会 篇6

1 设备组成及优势

1.1 设备组成

该设备主要包括主机配电柜(1主1辅)、扫描机架、循环水冷系统、成像控制系统(image control system,ICS)、图像重建系统(image reconstruction system,IRS)及图像后处理系统(image evaluation system,IES)等。在64层CT基础上增加了1套高压发生器,即:2套高压发生器(分别由2个配电柜供电)、2个直接冷却的“STRATON”零兆球管[1](即:双源,每个最大峰值输出功率为80 kW,同时工作为160 kW)及2个UFC超高速陶瓷探测器组等。

1.2 双源64层螺旋CT的技术优势

1.2.1 时间分辨率高

单源CT要重建一组图像必须采集至少180°的扇区。双源CT使用两套球管和探测器,只需各旋转90°即可完成Z轴方向的一组图像数据采集。再在配以电磁直接驱动的高速旋转系统,球管、探测器系统转速为0.33 s/rot,使双源CT的时间分辨率达到83 ms[2],相对于单源CT,时间分辨率提高了一倍。双源64层CT特有的83 ms的时间分辨力,能适合于任何心率心脏的数据采集,避免了心跳重影,得到了极高的图像质量。几乎摒弃心率不齐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快速心率的患者也不需要服用降低心率的药物。

1.2.2 更高的空间及密度分辨率

双源64层螺旋CT的2套探测器成90°交叉安装在机架上。A套探测器覆盖整个扫描野(直径为50 cm),B套探测器因受机架空间的限制,设计仅能覆盖中心视野(直径为26 cm)。每一组探测器包括40排探测器,中间32排准直宽度为0.6 mm,而两边各4排共8排探测器,准直宽度为1.2 mm。实际应用的组合为32×0.6 mm(纵向覆盖的等中心宽度为19.2 mm),和24×1.2 mm(中间32排相邻2个合并组成16排×1.2 mm,纵向覆盖的等中心宽度为28.8 mm)。通过Z轴的飞焦点技术,2个以0.6 mm准直宽度获取的32层读取数据,可重建成等中心取样厚度为0.3 mm的64层投影,以这种方式每次旋转每组探测器,可获得层厚为0.6 mm的重叠64层图像[1]。使用40排探测器重建64层图像,使用0.6 mm探测器重建0.3 mm层厚图像,是西门子双源64层CT特有的技术。组成图像像素的各项同性使各种后处理图像质量大大提高,提高了其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机架旋转的最短时间为0.33 s,还可设定旋转时间为0.5 s和1.0 s。使用0.33 s旋转时间双套球管、探测器一起工作工作时,最高的时间分辨率可以达到83 ms。

1.2.3 获得能量减影数据

双源64层螺旋CT每个球管的最大峰值输出为80 kW,管电压和电流均可单独调节。2个球管的管电压和电流可以完全相同,进行单独重建以提高时间分辨率,也可将2组球管、探测器组合获得的数据叠加,用于提高图像的质量。2个球管的管电压和电流也可完全不同(如:A管使用80 kV,B管使用140kV),用以进行双能量数据采集,有利于机体不同组织的区分或特殊成份的分析,还可以进行组织分离(如:一键式去骨)。

1.2.4 自动剂量调节

双源64层CT使用Care Dose 4D自动剂量控制系统,能根据扫描部位的厚度使用合适的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对检查患者的辐射剂量,并节省球管。该系统还可以根据扫描部位及范围的大小计算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如果辐射超出阈值会自动提示操作者修改参数,使检查参数更趋合理,体现对患者的关怀。

1.2.5 针对心脏扫描的自动螺距控制

双源64层CT进行心脏扫描时,螺距及进床速度使用自动调节,低心率时螺距较小,高心率时螺距明显增加。自动的螺距控制不仅减少了扫描时间,而且还降低了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还可以根据心电图自动调整每个心动周期内全剂量曝光的时间,对检查辐射剂量的有效管理明显地降低了对患者的辐射损害,相对单源64层CT辐射剂量减少了一倍,而信噪比及空间分辨率根本不会降低。

2 临床应用

2.1 检查病例

选择2009-02-1—03-31病例共1 508例,其中心脏冠脉CTA检查175例,血管成像114例,血流灌注8例,心肌灌注4例,其他1 20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见图1~7。

2.2 检查情况

严抓患者的准备工作,如:交代各种注意事项,解释必要的检查流程,去除各种所带异物,做好呼吸训练。特殊检查的患者需做禁食、清肠等工作,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准备。按照检查部位及临床要求启用所需扫描程序,并根据具体部位及患者特点进行必要的参数调整。自使用SOMATOM Definition CT以来,除2例心率严重不齐心脏检查没有达到很好的显示效果之外,其他各病例图像显示效果均满足诊断,部分病例显示效果极佳。

3 应用体会

3.1 心脏及冠脉等血管中的应用

在过去几年中,由于CT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CT在心血管系统诊断方面的应用越来越突出。相对于传统的DSA检查,CT血管成像以其检查费用低、无创性、检查方便、结构显示优异、形态学评估价值高等特点,越来越受临床医生的青睐。但一直以来,CT由于扫描速度不够快,时间分辨率及密度分辨率相对较低等原因,在心脏及冠脉血管检查中的显示质量不能完全满意。双源螺旋CT创新的实现了2个球管、2套探测器在同一台CT机上的应用,采用直接电磁驱动,使成像时间分辨率达到了83 ms,是目前业界最快的。只需要5~10 s即可完成整个心脏的检查,全身血管检查也只需要15 s左右。使心脏检查能够在任何心率、且不需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情况下进行单扇区重建成像。由于双源CT能够对跳动的心脏扫描得到无运动伪影的细小的解剖细节,即使细小的冠状动脉和斑块、狭窄等也能清晰地显示出来。凭借强大的CT心脏后处理软件,可以实现对心血管狭窄部位的精确分析测量、支架手术计划的定制、心脏形态学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测量及心功能分析。对于非心脏冠脉的身体其他血管更能显示得非常清晰,能够明确判断其各种走行情况(见图1~图6),使CT对血管的检查质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临床医生治疗提供了更加全面的参考。

3.2 神经系统的应用

双源CT凭借其顶级的硬件特性,在神经系统的应用可以得到无伪影、高空间分辨率和高时间分辨率的图像,而且容积数据的各项同性使图像在Z轴方向的各种重建显示效果极佳,增加了诊断医生对头部、颈部、脊柱病变做出快速准确诊断的信心,提高了工作效率。如:使用Neuro CT DSA、Dual Energy Neuro CTA分析软件的自动去骨功能能够对头部复杂的血管结构进行完整的显示及评估;使用Neuro PBV、Neuro PCT软件可以对中风和脑肿瘤患者做出快速的分析和诊断。

3.3 肿瘤中的应用

高质量的图像使诊断医生对肿瘤组织的结构显示更趋清晰,灌注成像及其强大的分析软件,能够帮助诊断医生全面了解肿瘤组织的大小、血供、肿瘤分期等,帮助实现对肿瘤的定性诊断。

3.4 急诊中的应用

双源CT提供了完整的急诊解决方案,独有的“急诊引擎”技术将最先进的心脏、血管、神经系统的成像技术与创新的工作流程相结合,能对患者进行快速地全身检查和诊断。使用快速的直接3D重建技术,在患者离开检查床之前就能够预览图像。利用丰富的后处理工具,可以对心脏、血管、肌肉、骨骼、神经等做出全面、可靠的诊断评估,大大缩短了患者候诊的时间,为临床抢救节省时间。

3.5 胸部、腹部的应用

胸部的low dose(低剂量检查)及肺结节的自动诊断功能,使胸部检查能够更快、更准,并能有效的降低辐射剂量,体现对患者的关怀。胸部血管的双能灌注分析,能够对肺栓塞进行快速准确诊断。双源CT的快速扫描可以准确控制肝脏多期扫描,提供更全面的血供信息,为明确诊断提供依据。仿真内窥镜功能可对胃肠道进行诊断,强大的软件功能可以自行标记肠道结节,并进行测量,能自动标记诊断轨迹,为诊断医生快速、无遗漏、全面、准确地完成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另外,依靠双源CT的双能减影优势,可以进行虚拟平扫诊断,并能创新地实现对体液、结石、出血、肝内铁沉积等成份的分析[3]。结石分析见图7。

3.6 对软骨、肌腱、韧带的诊断

由于机体的软骨、肌腱及韧带的X线衰减系数差异较小,通常无法在常规CT中区别显示。但是,这些结构却对不同能量的X线衰减系数变化明显。双源CT利用该原理,利用不同能量的X线产生断层数据,再减影进行分析,可以很好地显示软骨、肌腱及韧带,弥补了CT检查的盲区。

4 讨论

双源CT通过在机架内置入第二套X线球管和探测器系统,实现了CT机质的飞跃。使用高灵敏的超高速陶瓷探测器、零兆球管、z-Sharp技术、CARE Dose 4D等先进技术,使其检查的速度及图像质量大大提高。特别是在心脏检查及急诊全身检查中能快速得到全面优质的图像,是对其性能及质量的展现。超高速陶瓷探测器、零兆球管、极高的能量储备、78 cm的扫描孔径、200 cm的扫描范围,不用再担心患者的体型,即使肥胖患者也能得到比常规CT更优质的图像。由于采用自动剂量调节方案,使患者接受的剂量大大减低,使双源CT能得到更多的诊断信息,而剂量成倍的减少。双源CT的技术,大大拓展了CT的临床应用领域,不仅得到了高质量的图像,而且针对临床的应用要求,提供和实现了适合临床的应用方案,能够为临床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全面、准确的影像信息。

摘要:目的:评价双源螺旋C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10-01—11-31病例共1508例,其中心脏冠脉CTA检查175例,血管成像114例,血流灌注8例,心肌灌注4例,其他120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双源螺旋CT通过强大的重建功能,能清楚显示冠状动脉、全身血管的走行及其病变,并可行肾结石成分分析。结论:双源64层CT较常规单源多层CT有更高的时间分辨率及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密度分辨率等,能够在心脏、血管、神经等系统检查中得到高质量的影像,其特有的能量减影在头颈部血管、心肌灌注、肿瘤灌注、结石成分分析等领域的应用都有很出色表现。

关键词:双源CT,双能量成像,心血管成像

参考文献

[1]Achenbach S,Ropers D,Kuettner A,et al.Contrast-enhanced coro-nary artery visualization by 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ini-tial experience[J].Eur J Radiol,2006,57(3):331-322.

[2]张龙江,卢光明.冠状动脉的双源CT血管成像[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08,31(1):30-33.

上一篇:慢性盆腔炎临床分析下一篇:高精度PWM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