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治疗观察(共10篇)
对照治疗观察 篇1
慢性肾盂肾炎是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 多见与中老年妇女, 以尿频、尿急、尿道灼热刺痛为主要临床症状, 亦有部分患者即无全身症状又无明显的尿路刺激症状, 仅表现为面色萎黄、倦怠乏力、食欲不振、低热、腰痛、体质量减轻。该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且由于本病易反复发作, 经常大量应用抗生素, 做药敏实验多数呈耐药现象。近年来通过大量临床观察证实辨证应用银花泌炎灵片治疗慢性肾盂肾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且不产生耐药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40例患者均来自本院2004年2月至2008年2月期间的门诊患者。治疗组80例, 男15例, 女65例, 平均 (42±13.76) 岁;对照组60例, 男性16例, 女性44例, 平均 (41±12.86) 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布情况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论断标准及病例选择
1.2.1 中医论断标准
均符合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所拟定的标准[1]。
1.2.2 西医论断标准
X线检查:肾盂有局灶的粗糙的皮质瘢痕, 伴有邻近的肾盏变钝;尿常规以白细胞为主, 白细胞>10个/HP;尿细菌培养有致病菌生长[2]。
尿路感染病史在1年以上, 经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 多次尿细菌定量培养均阳性或频繁复发者, 经治疗症状消失后, 仍有肾小管功能 (尿浓缩功能等) 减退, 能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者, 为慢性肾盂肾炎。
1.2.3 中医辩证分型
热淋 (下焦湿热证) :突然出现尿频、尿急、尿痛, 伴腰部酸软, 小腹部胀满, 舌质红, 苔黄腻, 脉弦数或滑数。本组患者起病后均已在西医内科应用了大量抗生素, 多种抗菌素耐药。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银花泌炎灵片口服 (银花泌炎灵片由吉林华康药液有限公司提供) , 4次/d, 8片/次 (每片0.25 g) 。2周为一疗程, 观察3疗程。对照组:三金片口服, 3次/d, 5片/次 (每片3.5 g) 。
1.3.3 观察期间禁用其他药物。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2002年卫生部中药新药泌尿系统感染指导原则》制定。治愈:临床症状、体症消失、尿常规检查两次恢复正常, 尿菌阴性, 并于2、6周复查尿菌阴性;显效:临床症状、体症基本消失, 尿检接近正常, 尿菌阴性;有效:临床症状、体症减轻, 尿常规改善, 尿细菌真培养偶有阳性;无效:临床症状、体症无改善, 尿细菌培养阳性, 且为同一菌种。
2结果
见表1。
注:两组治疗对照 P<0.05
3讨论
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分析, 综合历代医家的论述, 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是肾气虚、下焦湿热。一般认为本病的形成前提是由于多种因素致使肾虚, 外邪乘虚而入, 蕴结化热而成。临床常见的热邪主要有热毒、湿热、郁热等。急性期主要表现为热邪所引起的实热证候, 转为慢性以后, 除热邪羁留不退外, 肾元亏虚已经累及肝脾, 临床所见患者大体可分为肝肾阴虚、脾肾阳虚, 肾阴阳俱虚, 并均有气虚、挟热、挟瘀等表现[3]。本病是虚实夹杂的疾病, 属于中医“淋症”范畴, 《诸病源侯论·淋症诸侯》云:“诸淋者, 出肾虚而膀胱湿热故也。”本病病机为湿热交阻, 脉络瘀滞, 膀胱气化不利所致。
银花泌炎灵片由金银花, 半枝莲、翟麦、石苇、灯心草等10味中药组成, 金银花清热解毒, 有广谱抑菌作用, 其含有天然氯原酸可激活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半枝莲清热利湿解毒散结, 并有化瘀止痛之效;用萹蓄、翟麦配合以增强清热利湿通淋作用;石苇、车前子利湿通淋, 并有凉血止血作用;桑寄生为补而兼通, 可使湿邪毒去而正气留守无伤。诸药合用既清除了脏腑郁结的毒邪, 使致病菌不易附着而被消灭, 又固护了正气, 达到标本兼治之效。经现代药理学研究, 银花泌炎灵片有有效抑菌、抗感染止痛作用, 且增强机体免疫力, 并有激活巨噬细胞活性作用, 同时可修复感染病灶, 减少尿路感染所致尿路及肾脏的纤维性变化[4]。
关键词:银花泌炎灵,三金片,肾盂肾炎,慢性
参考文献
[1]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5:28.
[2]叶任高.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364-366.
[3]戴京璋.实用中医肾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76.
[4]SGFRANZBIAN.中草药在体外抗菌作用比较.国外医药学 (中药分册) , 1997, 35 (1) :26-27.
对照治疗观察 篇2
关键词 新生儿 加温 足跟采血 对照观察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及优生的重要措施之一。母婴保健法规定,每个新生儿在出生72小时后,正常哺乳6次以上,必须从足跟采血,进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的筛查。目的是在患儿症状未出现之前,及时得到诊断,治疗、以防止不可逆的机体组织器官的损伤,使患儿的生长发育、智力发育达到或接近同龄儿童水平,成为健康的社会人。血标本的采集,采集的质量是否合格,直接影响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准确率。新生儿末梢血液循环差,血液黏稠度高,故临床上经常出现因采血量不足,采血困难而反复针刺,给新生儿增加痛苦。我院对120例新生儿足底加温采血和常规采血方法对照,加温后采血1次成功率100%,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新生儿均为随机抽查2004年10月~2005年1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120例,其中早产儿5例,足月新生儿115例,男婴72例;女婴48例;体重在2100~4750g(平均3440g),分为实验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各组间的新生儿体重和性别无统计学差异。
方法:120例新生儿62例采用足底加温方法,58例采用常规采血方法。必须在新生儿出生满72小时后,并在吃饱6次奶后进行。因为未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婴儿血液中苯丙氨酸浓度偏低,检测易致苯丙酮尿症(PKU)假阳性;同时出生72小时后采血,可避开生理性促甲状腺(TSH)上升期,减少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的假阳性。室温控制在22~24℃相对湿度保持在50%~70%,将加温的热水袋放入保护套内,用温度计测量热水袋的温度保持在42±1℃。将新生儿(左足,右足均可)我们将足跟用加温的热水袋,热敷3分钟,促进此处血液循环,同时注意保暖。以利采血。用75%的酒精消毒采血部位,待酒精挥发后,用一次性采血器,迅速刺入足跟外侧或内侧皮肤,深度要适当。弃去第1滴血,使足够数量的血滴轻轻接触滤纸的一面渗入。
要求:①滤纸片上面每一圆圈仅需1滴血,不能重复;②血斑直径为10mm,避免血斑污染;③血滴过小,达不到30μl,全血不能完全将滤纸饱和浸透或血样出现三明治现象,即滤纸两面有血,滤纸中间血量不够,这种血样不符合要求;④标本应在室温下水平放置2~4小时,使其自然干燥后,置4~8℃冰箱内保存;⑤采血针眼处,用无菌纱布压片刻即可,无需包扎。
结果判断:①针刺1次,能1次采集2个血斑或以上者为容易;② 针刺1次, 能1次采集1个血斑或以上者为较容易;③针刺3次或针刺1次.不能采足1个血斑者为困难。
结 果
120例新生儿足跟加温采血和常规采血难易程度比较见表。
讨 论
笔者结合本组资料及相关文献,认为以上措施有助于提高该项筛查的护理质量,有利于提高采血的成功率。①足底加温促进新生儿足部的血液循环,便于采血,避免用力挤压可能引起的溶血现象。②降低了护理操作的难度,减少了对新生儿的损伤,而且,加温后采血也符合护理程序模式,减轻了新生儿的痛苦。③加温后采血,缩短了采血时间,提高了采血的成功率(99%),降低了创伤。④必要时,可给新生儿喂一点牛奶或葡萄糖水,以降低疼痛。⑤检验结果不受影响,足底加温采血法与常规采血法(以血清胆红素为例)检验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但需要注意的是:首先操作者先洗净双手,温暖双手,针刺深度适宜,注意无菌操作;其次,采血时左手握住待采血侧的小腿,将血滴至滤纸卡片上,避免标本溶血;最后,操作者专业技术要熟练,选择部位要准确。
参考文献
1王素梅.新生儿先天性代谢疾病筛查采血体会.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19(6)
对照治疗观察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0月于本院进行手术的88例异位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开腹手术组)44例和观察组(腹腔镜手术组)44例。对照组的44例患者中,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55.8±2.7)岁,停经天数36~78d,平均停经天数(48.9±2.3)d,输卵管妊娠40例,子宫角妊娠1例,宫颈妊娠1例,其他部位2例,其中初孕者7例,非初孕者37例。观察组的的44例患者中,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26.1±3.0)岁,停经天数35~79d,平均停经天数(49.2±2.4)d,输卵管妊娠39例,子宫角妊娠2例,宫颈妊娠1例,其他部位2例,其中初孕者6例,非初孕者3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停经天数、妊娠部位等各项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对照组
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手术步骤严格按照常规手术处理程序进行。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进行辅助手术治疗,患者麻醉建立二氧化碳气腹后进行手术,置入trocar及腹腔镜,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手术细节方面的操作。后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前和手术后1d及5d的血清IL-6、IL-8及TNF-α、CRP水平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统计及比较。
1.2.2 检测试剂盒、仪器及方法
采患者晨起空腹血3ml进行送检。血清IL-6、IL-8及TNF-a、CRP分别采用由上海越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人白介素6(IL-6)ELISA试剂盒、人白介素8(IL-8)ELISA试剂盒、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ELISA试剂盒及人C反应蛋白(CRP)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FACSCalibur临床型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均取三次检测平均值。
1.3 统计学处理
将文中检测统计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5.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处理,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及比较,具体比较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观察组的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1d及5d的血清IL-6、IL-8及TNF-α、CRP水平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将两组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1d及5d的血清IL-6、IL-8及TNF-α、CRP水平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统计及比较,具体比较结果见表2。
由表2可见,两组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1d及5d的血清IL-6、IL-8及TNF-α、CRP水平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除CD8+外均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且观察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异位妊娠是妇科一种危险的急腹症,本病常可引起腹腔内出血,但后者更严重,患者常由于大量的内出血而导致休克,甚至于危及生命[2]。研究显示约1/3的异位妊娠患者在入院时处于休克前或休克状态,其休克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内出血量的多少及失血速度,同阴道流血量不成正比[3]。因此本病的早期发现及治疗对于改善预后作用重大。腹腔镜手术是近年来应人们对微创的要求应运而生的手术方式,其将手术对患者的手术性创伤进一步缩小,且疗效并未见降低,因此其在临床各个科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在妇科的应用也随之越来越成熟。
以往较多的相关研究显示手术患者围术期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会随之产生波动,且与机体受到的刺激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故手术性创伤越小患者的炎性反应也越轻微,而血清IL-6、IL-8及TNF-α、CRP水平除与机体疾病性质的炎症有关外,与患者所受到的手术性创伤的刺激也有极大的相关性,手术对患者的机体的影响越小,血清IL-6、IL-8及TNF-αCRP水平波动幅度也越小[4]。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应机体的免疫状态所受到的影响,当患者受到创伤较大时其在一个时期会呈现下降趋势,而后随之上升对机体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故手术性创伤时其水平一般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且其波动幅度也与患者所受到的创伤的严重程度有关[5,6]。
本文中笔者就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进行观察,并从临床表现疗效和机体反应程度方面进行评估,通过研究发现,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不仅临床表现方面的疗效较好,且对患者的机体的不良影响程度也较小。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较佳,且其引起的机体的炎症性反应较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方光光,陈红,高素清.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取胚术联合局部注射MTX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临床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06;3(3):253-254
[2]郑丽璇,罗丽莉,陈涤瑕,等.腹腔镜手术治疗特殊部位异位妊娠1l例报告[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10):615-616
[3]张天峰,廖莳,许可可,等.异位妊娠所导致失血性休克的电视腹腔镜处理[J].中国内镜杂志,2003;9(4):44-45
[4]沈建花.腹腔镜手术对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7;17(3):459-469
[5]李素红,应刚军,沈杰.乌司他丁对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全身炎性反应和肾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9;32(6):14
对照治疗观察 篇4
【关键词】西酞普兰; 癫痫 ; 抑郁症状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2)10-0081-02癫痫患者中往往存在着抑郁症状,而且癫痫患者中的抑郁症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1] 。近年的研究表明癫痫和抑郁症的关系可能是双向的,即癫痫患者中有抑郁症病史的比例比普通人群高,抑郁患者中有癫痫病史的比例也比普通人群高[2,3] 。癫痫患者伴抑郁常常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且这类患者的自杀率是普通人群的5~25 倍[4] 。因此,对于癫痫的治疗,不仅要有效的控制癫痫发作,而且积极地辨认和控制该病所伴发的抑郁症状也很重要。但是传统的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可以降低癫痫发作的阈值,导致疾病恶化,导致了临床医生对癫痫伴发的抑郁障碍患者常常感到手足无措。而新一代抗抑郁药对癫痫患者的癫痫发作阈值影响极小,可以用于临床治疗。本文观察了西酞普兰与安慰剂对46例癫痫伴抑郁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了比较,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1.1.1 纳入标准: (1) 于我院住院治疗的确诊为癫痫伴抑郁障碍患者。癫痫发作类型按198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的癫痫发作分类及1989年癫痫和癫痫综合征分类的定义。(2) 符合CCMD - 3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3 ) HAMD 抑郁量表评分> 18 分(24 项) 。
1.1.2排除标准: (1) 排除合并有其他脑器质性疾病和躯体疾病者,酒精和药物滥用者。(2) 年龄≦18岁者。(3)对既往治疗依存性不良者。
1.1.3一般资料:本组为2008年1月~2008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癫痫伴抑郁障碍的患者,愿意接受此研究的患者共46例。确诊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3 例,男12例, 女11例; 年龄19~62 岁, 平均年龄(33.97±14.57) 岁;病程0.5~12年,平均(4.25±1.38) 年。对照组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19~59岁,平均年龄(35.50±15.27) 岁;病程0.8~13年,平均(4.38±1.67)年。两组患者的年龄及就诊前病程经t检验( t = 0.16 , t=0.17 , P>0.05)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 , 两组治疗前的HAMD/HAMA 评分见表1 ,均有可比性。
1.1.4辅助检查:血、尿、便及生化常规,心电图及脑电图检查。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 和/或MRI ,排除其它脑器质性疾病。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都根据病情及癫痫发作类型予以抗癫痫药物治疗。所用药物有苯妥英钠、鲁米钠、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和舒乐安定。除了6 例患者合用两种以上外,其余均单一用药。在控制抑郁症状方面,治疗组采用西酞普兰,每日晨起口服,起始量均从20 mg/d 开始,持续服用4 周,如HAMD 减分率<50 % ,则加至30~40 mg/d。对照组则采用相同剂型的安慰剂治疗。
1.3判效标准: 均由另一位不知分组的有经验的临床医师在治疗前及治疗2、4、8 周末进行HAMD/HAMA 量表评分。根据治疗前及8周后的评分结果,显效(减分率>75%),有效(>50%),进步(>25%),无效(<25%)。
2结果
2.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HAMA、HAMD评分比较,见表1.
著性差异。经过8周治疗后,两组治疗前后HAMD/HAMA 评分比较,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8周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说明西酞普兰在治疗癫痫所致抑郁障碍患者方面与安慰剂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
2.2治疗组完成观察23例。对照组共完成观察23例。两组患者抗抑郁的治療结果见表2。
2.3不良反应:治疗组出现头昏2例,视物模糊1例,口干3例。对照组则有头昏1例,口干2例。经χ2 检验,头昏、口干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两组均未发现有癫痫发作次数增加和病情加重现象。
3讨论
癫痫伴发抑郁症状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两病可能有共同的发病机制。抑郁症的发病与5-羟色胺能﹑去甲肾上腺素能以及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功能减退所导致的这些递质合成减少有关,这也是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基础[5] 。在临床上有这样一种观点,即传统抗抑郁药物能够降低癫痫患者的抽搐阈值,因此癫痫是许多抗抑郁药物的禁忌症。在临床工作中,对于癫痫伴发的抑郁障碍患者的治疗着实让临床精神科医生感到头疼。但新型抗抑郁药的出现使这一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Kanner 等[8] 研究发现新一代抗抑郁药并不增加癫痫患者的痫性发作次数。
5-HT抑制剂类药物已被证明对改善抑郁症状是有效的[8] 。本研究采用西酞普兰与安慰剂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表明,西酞普兰对癫痫伴发的抑郁障碍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均没有因药物副作用而中断治疗者。西酞普兰为5-HT再摄取抑制剂,由于其高度的选择性,且对毒蕈碱受体、组织胺受体和肾上腺素能受体无抑制作用,因而很少有头昏、视物模糊及口干、镇静、体位性低血压等症状。可以从小剂量(10mg/d)开始,缓慢增加剂量,数日后增加至有效剂量。由于西酞普兰药物不良反应小,患者依从性好,因此建议西酞普兰可以作为这类疾病的首选药物,尤其适合年龄偏大的患者。
研究表明,多数抗抑郁药物在肝脏代谢,因此对肝药酶的影响也就成了临床选择药物的重要依据。西酞普兰仅对肝脏的CYP450同功酶的2D6有轻度的抑制作用,这就决定了在和抗癫痫药物合用时对各自的血药浓度的影响也是最轻微的。这也是其作为癫痫伴抑郁患者首选药物的一个原因。本研究未发现抗抑郁剂导致癫痫患者病情恶化的现象,可能与样本量小、观察时间短有关,同时也说明抗抑郁药物用于癫痫患者是安全的。
总之,癫痫患者存在抑郁症状是很常见的,除了有病理生理方面的因素,还与其他诸如社会、心理、个性特征以及遗传因素等有关。在治疗癫痫患者时,常常忽略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这些也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早的发现、诊断和治疗,对缓解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抗抑郁剂用于癫痫患者是有效和安全的,尤其西酞普兰的副反应小,患者依存性好的特点,在治疗癫痫伴发的抑郁和焦虑方面是一较好的药物。
参考文献
[1]李玉梅 许 玲 癫痫患者的抑郁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6,5,232-234
[2] 张选红,高之旭 196例老年抑郁症用药的调查分析 上海精神医学,1999 ,11(1):381
[3] Blum D , Reed M, Metz A. Prevalence of major affective disorders and manic Phypomanic symptoms in persons with epilepsy : a community survey. Neurology , 2002 ,59 (Suppl 3) :A175.
[4] Forsgren L , NystromL. An incident case referent study of epileptic seizures in adults. Epilepsy Res ,1990 ,6 (1) :66 - 81.
[5] 徐滔園 现代精神病医学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33~34
[6]Hesdorffer DC , Hauser WA , Annegers JF , et al . Major depression is a risk factor for seizures in older adults. Ann Neurol , 2000 , 47(2) :246 -249.
[7]张明园. 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 第2 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54-160
对照治疗观察 篇5
关键词:手术,保守治疗,重症胰腺炎
重症胰腺炎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胰腺炎, 该病症具有并发症多、病情险以及致死率高等特点。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 治疗重症胰腺炎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为对比分析手术治疗以及保守治疗的临床资料效果, 笔者选取我院于2012年8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48例重症胰腺炎患者, 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将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2年8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48例重症胰腺炎患者, 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 对照组28例患者接受保守治疗, 治疗组20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所选取的48例患者中, 男30例, 女18例, 年龄为32~79岁, 平均年龄为 (55±1.2) 岁。患者发病后一般3h~7d接受手术治疗。患者均伴有腹部剧痛症状, 主要为上腹部, 少数为左上腹或右上腹, 同时合并呕吐、恶心11例患者, 腹胀20例患者, 发热18例, 腹膜刺激症16例。所选取的患者均符合重症胰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 排除为其他病症的可能性。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 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28例患者接受保守治疗, 包括给予患者禁食、吸氧等措施治疗, 持续对患者实施降压治疗, 适当给予患者补液治疗并对患者进行血容量补充, 防止患者出现休克。同时保证给予患者水电解质平衡, 保证患者胃肠营养的充足, 在治疗早期可适当给予患者必要的肠外营养补充, 当患者临床不良症状改善后患者可正常进食;而后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给予患者杜冷丁缓解患者疼痛, 给予患者抗生素静脉注射治疗, 防止出现真菌感染以及细菌感染并发症出现。
治疗组20例患者主要采用手术方法治疗, 主要手术方法为简单的引流手术, 先将坏死的胰腺组织彻底清除, 对腹腔进行冲洗, 将胰周腹膜后间隙和小网膜内的毒性液体彻底去除, 并于下腹腔和胰腺周围放置引流管术后对患者实施持续性灌注。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保守与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 同时对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时间以及排便恢复时间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 手术治疗组痊愈17例, 死亡3例, 治愈率为85.0%, 保守治疗后痊愈21例, 死亡7例, 治愈率为75.0%。两组患者出现的原因主要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手术治疗组患者的腹胀、腹痛缓解时间以及排便恢复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 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见表1。
3 讨论
重症胰腺炎为一种严重的疾病, 其病发急, 且病情凶险, 同时可诱发患者多种并发症, 对患者正常身体脏器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该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相关临床研究表明, 重症胰腺炎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且呈不断增长的趋势, 严重威胁患者正常生活工作[1]。其发病机制较为多样, 包括炎性因子级联瀑布效应、白细胞过度激活、炎性、胰酶自身消化学说等理论。内科临床治疗主要是对患者实施持续胃肠减压[2]。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呕吐、头晕恶心以及腹部胀痛, 且伴不同程度的腹水, 其主要浅色为艳红色、浅红色以及暗红色, 临床对其实施治疗时, 因给予患者合理供氧、对患者实施抗休克治疗, 采用止痛药和解痉治疗。同时采用环丙沙星、甲硝唑以及第三代头孢菌素投过血管屏障而对患者实施抗生素治疗[3]。
在对重症胰腺炎患者实施治疗时, 其手术指征以及手术指征尚无准确定论, 一些学者建议对患者实施早期手术治疗, 他们认为早期有效的手术治疗可将胰腺坏死组织彻底清除, 防止患者出现继发性感染, 有利于抑制患者摄入过量毒素[4]。不同手术方法具有各自不同的优势, 在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前, 可合理选择对患者实施治疗[5]。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 手术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 保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 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且本次研究中手术组患者治疗腹部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以及排便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表明采用手术方法治疗效果显著。该手术方法治疗该病症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有助于患者早期康复, 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应该注意, 无论是手术治疗还是保守治疗重症胰腺炎, 都应该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注意给予患者必须的营养支持, 传统的营养供给方法是采用禁食以及胃肠减压方法让胰腺放松, 给予患者肠外营养供给, 但随着当前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该方法并不使用, 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 采用空肠造瘘方式对患者实施营养供给, 可有效满足身体所需的营养液, 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龙润, 冯志杰.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营养支持治疗[J].中国全科医学, 2010, 64 (8) :154-156.
[2]闫有林.手术与保守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临床对比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1, 20 (4) :449-450.
[3]周达勇.重症胰腺炎内科保守治疗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 2013, 7 (6) :130-131.
[4]张燕, 王平, 杨永茂.大黄游离蒽醌对犬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 64 (5) :412-413.
对照治疗观察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40例均符合CCMD-Ⅲ诊断为首发性精神分裂症的患者。
1.1.2 从未服用过抗精神病药, BPRS >40无严重躯体疾病。
1.1.3 年龄:18~40岁。性别:女18例, 男22例。
1.2 研究方法
1.2.1 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 年龄性别均相仿。
1.2.2 给药方式 利培酮组采用利培酮1 mg片剂, 开始剂量为1 mg/d, 两周增至2~6 mg/d, 从开始治疗至结束时间为8周, 氯氮平组, 采用25 mg的氯氮平片剂。开始剂量为50 mg/d。两周增至200~250 mg/d, 开始治疗至治疗结束时间为8周。
1.3 疗效评定方法
1.3.1 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及其各因子测定) 和PANSS (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评定量表) 评价精神症状变化, 以不良反应量表 (TESS) 评定副反应[2], 以BPRS前后的分值变化评定疗效。即BPRS减分率评定疗效, 大于80%为临床痊愈;60%~79%为显著好转;30%~50%为好转;小于30%为无效。
1.3.2 实验室检查 血尿常规, 心电图肝功等分别在治疗前后测定。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用药8周后疗效见表1。
2.2 由BPRS测定在第1周和第2周利培酮组因子1.2减幅度显著优于氯氮平组, SANS评定利培酮组明显低于氯氮平组。SAPS无明显差异。由此提示了利培酮对改善以阴性症状为主的首发性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在显效时间上, 利培酮组为13~19 d, 氯氮平组为14~21 d。
2.3 不良副反应 利培酮组:困倦5例;头晕, 乏力2例;僵直1例, 实验室检查心、肝等功能检查未发现异常。
氯氮平组:流涎4例;抽搐1例;粒细胞减少1例;心率减慢1例。
3 讨论
本文通过利培酮与氯氮平对首发性精神分裂症治疗的对照分析, 体现出利培酮作为新一代的抗精神病药与传统的抗精神病药氯氮平比其特点为见效快用量小, 依从性好, 不良反应小。特别对以阴性症状为主的首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更好, 而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抗精神病药物的效应及锥体外系反应比病程长并已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更敏感。因此, 建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应用氯氮平治疗之前, 不妨先给以剂量低, 安全性较好的利培酮治疗。
摘要:目的探索新药利培酮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对比, 从而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随机对4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用利培酮和氯氮平对照治疗。同时运用三种量表BPRS及其因子测定 (《简明精神病测定量表》) 、PANSS (《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评定量表》) 及TESS (《不良反应量表》) 来观察利培酮对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结果利培酮与氯氮平相比, 前者特点是见效快、用量少、不良反应少, 对以阴性症状为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更好。
关键词:利培酮,氯氮平,精神分裂症,疗效对照组
参考文献
[1]沈渔邨.精神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854.
对照治疗观察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咸宁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精神科门诊和住院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年龄≥60岁,入组时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分总分≥60分[3],无严重攻击行为和自杀企图;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并履行了签字手续;排除伴有严重器质性疾病、乙醇和药物依赖者。共收集80例,其中男46例,女34例;有配偶54例,无配偶26例;年龄60~78岁,平均(69.7±7.2)岁,受教育年限平均(7.5±3.6 )年,病程3月~18年,中位数5.9年; 首次发病26例,复发54例;按入院顺序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上述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完成了研究,未发生脱落。
1.2 方法
入组前,详细告知患者家属本研究的意义、具体实施办法及相关问题,征得同意后签定知情同意书。入组前已在使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者停药1周作为清洗期,入组后,研究组用阿立哌唑治疗,起始剂量5 mg/d,2周内根据临床反应渐加至20 mg/d,最大剂量30 mg/d,平均剂量(15.5±9.5)mg/d。对照组用舒必利治疗,起始剂量200 mg/d,2周内根据临床反应渐加至800 mg/d,最大剂量1000 mg/d,平均剂量(650.5±202.5) mg/d。2组观察治疗时间均为8周。治疗期间不合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或电休克等治疗,对不良反应不进行预防性用药,出现后如患者不能耐受则酌情对症处理。研究结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方案继续治疗。
1.3 评定工具
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8周末,分别由2名主治医师用PANSS和不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ide effect scale,TESS)评定临床疗效和安全性[4],量表评定一致性Kappa系数为0.86,同时进行血尿常规、血糖、肝功能、心电图和体质量监测。临床疗效以PANSS总分减分率进行评定,减分率≥75%为临床痊愈,50%~74%为显著进步,25%~49%为进步,<25%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undefined表示,组间分析采用配对和成组 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以及PANSS评分比较
治疗8周后,研究组临床痊愈10例,显著进步15例,进步12例,无效3例;对照组分别为11、13、13和3例;研究组显效率62.5%,有效率92.5%,对照组分别为60%和92.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自治疗后第2周末开始,PANSS总分和各因子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但同期比较,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
2.2 2组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主要有嗜睡、恶心呕吐、头昏、头痛,大多反应轻微,患者均可耐受,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逐渐消失,未发现心、肝、肾及血液方面的不良反应;对照组主要不良反应为锥体外系反应、恶心、口干、兴奋、失眠、便秘、窦性心动过速和体质量增加。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2/40)显著低于对照组(28/40),各时段TESS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老年精神分裂症是指现病年龄≥60岁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包括老年期首次发病和少年或成年阶段起病一直延续到老年期的患者。它虽然不是精神分裂症的一个特殊类型,但其药物治疗却是个复杂的问题。老年人胃肠道血流减少但不影响脂溶性药物的吸收,老年人脂肪含量增加,使药物分布容积增大,肝肾功能减退导致排泄能力下降,血浆蛋白减少而使血浆游离药物浓度增加。此外,老年人药效学改变,中枢神经系统对药物更加敏感,不良反应明显增加[5],由于常伴有躯体疾病而服用其他药物,各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也应予以重视[6]。舒必利是典型抗精神病药中锥体外系反应较轻的一种,疗效确切,作用温和,曾广泛用于老年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但其受体的选择性差,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出现较多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加上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躯体疾病,对药物的敏感性高,耐受性低[7],易发生中毒,因此不是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理想药物。阿立哌唑属喹啉类衍生物,是“多巴胺(DA)系统稳定剂(DSSS)”,在DA能神经传递水平降低时增强神经传递,而在亢进时降低神经传递水平,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时,它能下调亢进的DA活性,改善阳性症状,上调低兴奋状态的DA神经元,改善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同时维持正常的DA生理功能,不影响运动功能和泌乳素水平[8]。因其不良反应少且轻,尤其是很少有锥体外系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少,因此非常适合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
本研究显示,经过8周治疗,研究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达62.5%和92.5%,与对照组相当,PANSS评分2组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但2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与徐清等[9]、孔永彪等[10]观察结果基本一致。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阿立哌唑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疗效好,至少可与舒必利媲美。在不良反应方面,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 TE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表明阿立哌唑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比舒必利不良反应少且轻微,安全性好,有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但本观察样本较小,观察时间较短,其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8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阿立哌唑治疗)和对照组(舒必利治疗),每组40例,观察8周。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8周末,2组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2组在治疗2周后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同期比较,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组TE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立哌唑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疗效较好,与舒必利相当,但不良反应少而轻微,临床使用安全,有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
关键词:老年精神分裂症,阿立哌唑,舒必利,疗效,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麦桂英,蔡广惠,黄金满,等.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J].中国康复,2005,20(3):184-185.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83.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67-276.
[4]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62-165.
[5]沈渔邨.精神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52-452.
[6]曾德志,华曙光,樊学文,等.西酞普兰合并丁螺环酮治疗老年抑郁症临床观察[J].实用老年医学,2007,21(3):194-196.
[7]朱澜,陶建青.西酞普兰联合丁螺环酮治疗老年期抑郁症[J].实用老年医学,2006,20(4):229-231.
[8]吴仁容,李乐华.新型抗精神病药:阿立哌唑[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4,31(3):177-179.
[9]徐清,黄寅平,蒋幸衍,等.阿立哌唑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7,17(1):59.
对照治疗观察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4月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小儿秋季腹泻患儿120例(符合本研究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儿科学》[1]。急性起病,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病初常发生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大便为稀水样或蛋花样,无腥臭味,每日数次至10多次,大便常规检查偶见少许白细胞,无黏液,无红细胞及脓细胞。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进行抗病毒、补充体液、退热等对症处理。
1.3.1 治疗组
蒙脱石散+儿泻停颗粒联合治疗。蒙脱石散儿童服用药量为:1岁以下患儿,每次1/3袋;1~2岁患儿,每次1袋;2-3岁患儿,每次2袋;均3次/d。儿泻停颗粒服用剂量为:(开水冲服)1~6月:每次1袋;7月~2岁:每次2袋;3岁:每次4袋,均3次/d。
1.3.2 对照组
单纯服用蒙脱石散,剂量如上。
1.4 疗效判定
治疗72h后临床记录、分析两组患儿的疗效。治疗72h内患儿大便次数、形状恢复正常,全身不适症状消失的为治愈;治疗72h内患儿大便形状好转、次数减少,全身不适症状好转的为有效;治疗72h内患儿大便的形状、次数、全身不适症状无变化者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
符合标准的秋季腹泻患儿120例,男女比例为77∶43,年龄范围为5~37个月。随机将患儿分成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儿。所有患儿平均每天大便次数为7~15次,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大便镜检检查:白细胞0~6个,脂肪球无或+~++。其中,研究中发烧病患儿31例,17例患儿出现腹胀症状,27例患儿出现呕吐症状,9例轻度腹泻患儿,40例中度腹泻患儿,11例重度腹泻患儿;对照组出现上诉症状的患儿人数依次为32、19、29、10、37、13。
2.2 临床疗效
治疗27h,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见表1。
3 讨论
秋季腹泻躲在每年的9月份到次年的1月份高发,该病主要有轮状病毒引起[2],婴幼儿极易感染此病。小于6个月的婴儿因其体内有抗体二不易感染;3岁以上儿童,其机体功能逐步完全,感染发病较少。婴幼儿其机体免疫系统、肝肾功能未发育完全,机体营养需求高、肠道负担重,极易感染此病。
秋季腹泻多以上吐下泻为主要特征并伴有发烧等症状,极易造成患者代谢紊乱、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如不及时治疗后果比较严重。
蒙脱石散是一种硅铝酸盐(为双八面体蒙脱石微粉),该成分具有层状结构且其表面有非均匀性电荷分布,能较好的抑制病菌的游走、中和病菌产生的毒素、杀灭病菌;同时,蒙脱石散还能黏附于肠道黏膜,通过与黏液糖蛋白相互作用进而修复患者肠道黏膜,从而提高了患者肠道黏膜的防御免疫功能;蒙脱石散具有局部释放药效的功能,无毒副作用,婴幼儿服用该药物安全可靠,但是,蒙脱石散易引起患者便秘。
中医认为秋季腹泻患儿伤及脾胃,感受外邪,病人体内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水湿不得分化,因而导致腹泻。儿泻停颗粒主要药物成分为茜草滕、乌梅、甘草等。秋季腹泻患儿多上吐下泻,脱水严重。儿泻停颗粒是一种纯中药制剂,其功能是:清热利湿,健脾止泻。能够有效好治疗患儿的泄泻、腹痛、脱水性纳差、抑制肠道平滑肌蠕动等[3],中医治疗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杨锡强, 易著文.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96.
[2]Nishio O, Matsui K, Oka T, et al.Rotavirus infection among infan-tswith diarrhea in Pakstan[J].Pediatr Int, 2000, 42 (2) :425-427.
对照治疗观察 篇9
【关键词】乳糖酸阿奇霉素小儿支气管炎 红霉素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012-02
小儿支气管炎主要发生部位是肺部的细小支气管,故又称毛细支气管炎。流行性上呼吸道感染、普通上呼吸道感染等病毒性感染患者常并发支气管炎。此病在3岁以下小儿中较为常见,主要是由于此年龄段小儿呼吸系统发育不成熟,抵抗力较弱,使支气管炎的发病率较高[1]。小儿支气管炎主要临床症状有喘憋、呼吸困难、三凹征、口唇发绀等,早期肺部症状以踹鸣音为主,后期出现湿音。严重时常伴有呼吸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2]。本研究采用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炎,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与2013年1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120例小儿支气管炎患儿,将其
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4个月-8岁,平均年龄(2.1±0.4)岁,病程3-17d,平均(6.1±0.3)d;对照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4个月-9岁,平均年龄(2.4±0.3)岁,病程3-19d,平均(6.2±0.5)d。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程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儿科学》中关于小儿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2)临床症状主要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发热、咳痰等,并伴有粗呼吸音,X片显示肺纹理有增粗;(3)无先天性心脏疾病、肝肾疾病等;(4)对本次研究药物无过敏史。
1.2 方法
对照组治疗:给予红霉素注射液静脉滴注,剂量为30mg/kg,每日一次,连续使用7天。观察组:采用乳糖酸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将0.25g乳糖酸阿奇霉素加入至500ml的9%氯化钠注射液中稀释后,最终阿奇霉素浓度为1.0-2.0mg/ml,再静脉滴注,连续使用7d。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体温恢复时间、气急症状改善时间、肺部啰音
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疗效判定:显效:治疗后患者咳嗽咳痰、肺部啰音、气喘等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咳嗽咳痰、肺部啰音、气喘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无缓解甚至加重。总有效为显效与有效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2检
验和t检验,检验水准为σ=0.05。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见下表1。
观察组治疗后体温恢复时间、气急症状改善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明
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见下表2。
观察组出现1例纳差,1例恶心,1例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5.0%(3/60),对照组患者出现3例纳差,3例恶心,4例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10/60),兩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227,P<0.05)。
3 讨论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发生着巨大改变,小儿支气管炎的发病率也在逐年递增。小儿支气管炎是儿科常见病症,好发于0-3岁婴幼儿,冬春季节发病率明显较高[3]。小儿支气管炎的主要临床特征有干咳或咳嗽多痰,偶见发热,肺部有明显湿啰音,并伴有呼吸困难等。此病主要是细菌和病毒双重感染导致的[4]。此病发病较急,且初始症状极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耽误救治的最佳时机,故此病死亡率较高。患者一旦发病就需及时治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婴幼儿的健康成长。以往治疗小儿支气管炎主要有抗病毒治疗、抗菌治疗、家庭物理治疗、氧气治疗及常规对症治疗等[5]。
乳糖酸阿奇霉素为15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阻碍细菌转肽,从而使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受到抑制[6]。其对多种常见致病菌有抗菌作用,包括革兰阳性需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酿脓链球菌(A组β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和其他链球菌、白喉(棒状)杆菌。乳糖酸阿奇霉素可在体内广泛分布,且组织渗透性较强[7]。该药对患儿胃肠道影响较小,进入人体后在肺部感染部位及支气管内相对浓度较高,该药血消除半衰期较长,且使用剂量相对较小,产生的不良反应少[8]。
本研究采用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炎,治疗后显效49例,有效9例,
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7%,采用红霉素治疗的对照组治疗后显效43例,有效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体温恢复时间、气急症状改善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5.0%,对照组为1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亚萍.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3(25):125-126.
[2] 孙宝金.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40例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09):1508-1509.
[3] 张美品,刘志刚.肺力咳合剂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24(1):65.
[4] 周涛.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2):21-22.
[5] 王宗所.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北方药学,2013,10(1):36-37.
[6] 黄玉燕.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15):2959-2960.
[7] 张婷.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9):3372-3373.
对照治疗观察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7年10月—2009年10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脑卒中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提出的脑梗死诊断标准[3], 并经头颅CT或 MRI证实;同时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抑郁症诊断标准, 首次发病, 未用过任何抗抑郁药治疗;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18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 ≥14分, 共入选114例。随机分为舒肝解郁胶囊组、西酞普兰组和联合治疗组。疏肝解郁胶囊组39例, 男21例, 女18例;年龄 (51.3±9.3) 岁, 剂量1 440 mg/d;治疗前HAMD评分 (20.23±5.74) 分, HAMA评分 (20.89±6.81) 分。西酞普兰组37例, 男19例, 女18例, 年龄 (52.1±8.4) 岁;剂量 (21.6±7.8) mg/d, 治疗前HAMD评分 (20.22±4.99) 分, HAMA评分 (20.54±4.61) 分。 联合治疗组38例, 男18例, 女20例;年龄 (52.23±7.5) 岁;在服用疏肝解郁胶囊1 440 mg/d基础上, 合用西酞普兰 (20.8±8.2) mg/d;治疗前HAMD评分 (20.76±4.47) 分, HAMA评分 (20.96±6.67) 分。3组在年龄、性别、治疗前HAMD、HAMA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疏肝解郁胶囊组单用舒肝解郁胶囊2粒/次, 每日2次 (每粒360 mg, 1 440 mg/d, 成都康佳药业集团生产) 。西酞普兰组单用西酞普兰20 mg (徐州恩华药业公司生产) , 初始剂量10 mg/d, 3 d后加至20 mg/d, 以后酌情加量, 最高40 mg/d (21.6 mg/d±7.8 mg/d) 。联合治疗组在服用疏肝解郁胶囊2粒/次, 每日2次的基础上, 加服西酞普兰20 mg/d~40 mg/d (20.8 mg/d±8.2 mg/d) 。疗程6周, 睡眠障碍者可合用小剂量左匹克隆片。
1.3 疗效评定标准及指标 分别在入组时和治疗后2周、4周、6周末用HAMD17项, HAMA14项评定临床疗效, 在治疗后2周、4周、6周末用副反应量表 (TESS) 评定不良反应。评定疗效依据:以HAMD评分≤7分或减分率≥75%为痊愈, 50%~74%为显效, 25%~49%为有效, <25%为无效。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周、4周、6周末检测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和心电图。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 6.0软件完成统计分析,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2 结 果
2.1 3组HAMD评分
治疗后疏肝解郁胶囊组从第4周开始HAMD评分明显减低, 治疗6周减分率更明显, 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西酞普兰组HAMD评分, 从第2周开始评分明显减低, 4周~6周减分不明显;联合治疗组HAMD评分减分2周、4周、6周明显减低, 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组治疗前HAMA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2周、4周、6周评分明显减低, 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 3组疗效比较
舒肝解郁胶囊组、西酞普兰组和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2%、86.5和97.4%;疏肝解郁胶囊组和西酞普兰组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3.1, P>0.05) , 联合治疗组优于单用组 (χ2=6.25, P<0.05) 。详见表2。
2.3 副反应发生率
疏肝解郁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西酞普兰组和联合治疗组有胃肠不适、头晕头痛、便秘、疲乏等表现,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7.1%、15.9% (χ2=7.38, P<0.05) 。
3 讨 论
PSD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 有报道脑卒中后第1年抑郁发生率为20%~60%[3]。西酞普兰为选择性5-羟色胺 (5-HT) 再摄取抑制剂, 因疗效肯定, 副反应小, 是当前治疗抑郁症的一线药物。舒肝解郁胶囊由贯叶金丝桃 (又名:贯叶连翘) 和刺五加两味药组成。贯叶金丝桃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养阴、开郁安神、利湿止痛之功, 治疗精神性疾病已有几百年的历史[4];贯叶金丝桃提取物的抗抑郁作用已得到了现代医药界的公认, 并被德国、瑞典等多国药典收载[5]。刺五加能益气健脑、益肾安身, 临床上用于神经症、神经衰弱、忧郁症等疾病的治疗[6]。贯叶金丝桃与刺五加配伍具有协同作用, 可宁心安神, 强肾健脑, 补气扶正, 具有镇静、抗疲劳、促进细脆免疫、体液免疫等作用。疏肝解郁胶囊 (又名:安佳欣胶囊) 抗抑郁的作用机制仍在探索中, 可能是通过抑制中枢5-HT、DA和NE等神经递质的摄取使突触间隙单胺递质浓度升高而发挥抗抑郁作用;也可能是由于对单胺氧化酶的抑制作用而产生抗抑郁作用[7], 现代医学认为, 贯叶金丝桃作用于TBR通道, 增加了胞内Na+浓度, 降低胞外Na+浓度, 抑制突触前膜递质联合转运体再摄取神经递质, 使突触间隙神经递质浓度升高;刺五加通过影响广泛性NSF附着蛋白及其受体, 促进囊泡转运、停泊、融合、释放, 增加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 发挥抗抑郁作用。本研究显示, 疏肝解郁胶囊联合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有效率为97.5%, 联合治疗组优于单用组 (P<0.05) 。单用疏肝解郁胶囊组未见不良反应, 西酞普兰组和联合治疗组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疏肝解郁胶囊联合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优于单用药物, 不良反应小, 依存性高, 服用方便, 利于患者接受。
参考文献
[1]杜波, 张鸿燕, 黄淑贞, 等.安佳欣胶囊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 2007, 16 (9) :719-723.
[2]王进良, 刘晓伟, 杨国平, 等.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4, 14 (1) :16-17.
[3]龙洁, 刘永珍, 蔡焯基, 等.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1, 34 (3) :145-148.
[4]陈蕙芳.第一次国际贯叶金丝桃会议介绍[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 1999, 14 (4) :161-164.
[5]李盛青, 骆和生.从刺五加的作用探讨中医的“志意”[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0, 6 (4) :9-11.
[6]聂伟, 张永祥, 周金黄.金丝桃提取物抗抑郁作用研究与展望[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1, 7 (1) :59-61.
【对照治疗观察】推荐阅读:
治疗对照10-04
观察治疗07-06
药物治疗观察08-21
治疗后观察01-09
保守治疗疗效观察12-31
面瘫的物理治疗观察05-17
老年肺炎临床治疗观察09-08
松龄血脉康:治疗观察11-07
自拟健脾活血汤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观察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