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增长对策(精选7篇)
价值增长对策 篇1
一、文化创意企业特点
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世界经济的新兴产业,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并在其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突出的地位。
文化创意企业是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人的创意价值的产业化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文化创意企业是以经营人的创意资源为中心,以知识产权为保障,按照商业运作方式进行创作、生产、传播和销售,为消费者提供文化创意产品和文化服务,最终实现企业赢利的组织。文化创意企业借助科学技术对文化进行创造和提升,以知识产权形式,开发高附加值产品,能够给消费者带来心理上或精神上的巨大满足1。
我国文化创意企业主要包括从事以下业务的企业:(1)创意设计,包括服装设计、广告设计、建筑设计等;(2)传媒企业,包括出版、电影及录影带、电视与广播等;(3)软件以及计算机服务。文化创意企业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企业的规模反映了企业自身的制度建设、风险控制能力等情况。企业规模是评价企业信用等级的重要依据,也是大部分金融机构在考虑企业贷款时的重要参考之一。据相关资料显示,从注册资本上看,近六成企业注册资金在100万元以下,只有占一成左右的企业注册资金超过1000万元。从职工数量上看,大部分的文化创意企业的员工不到100人。由于文化创意企业的规模小,从而直接影响到企业从金融机构融资的能力。
2.企业的资产结构以无形资产为主。文化创意企业依靠创意而生,首先通过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产品,然后经销售传递给需求者。企业的组成可能很简单:简单的办公场所、电脑、办公桌和工作人员,甚至可以在家办公,工作时间和地点具有灵活性。即使一些规模较大的文化创意企业,也具有固定资产少,无形资产多的特点。
3.多数企业处于成长期。据相关资料显示,一半以上的企业都认为自己正处于企业的成长期,已经完成了核心内容和技术的开发,需要加大投入比例,扩大企业生产经营,因此资金的投入比重大,企业发展处于比较关键的阶段。此外,很少一部分企业处于成熟阶段。
4.自有知识产权拥有度不高。有自己的特色创意产品是大多数文化创意企业的竞争技术优势。可是,据资料数据统计,从知识产权拥有情况来看,拥有专利的企业不到一半。一些企业为了扩大经营规模向银行贷款,而专利是银行看重的条件之一。然而,多数文化创意企业有自己的特色创意产品,却没有自己的专利。
5.民营企业占主体。影响企业融资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企业的性质。据数据统计,民营企业占文化创意企业的75%,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占比率接近25%。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不同的是,多数民营企业的大股东为个人,企业自然人股东在开办企业时往往会投入较大资金。因此,民营企业的风险较大。
6.知识资本比重大。创意和创新是文化创意企业发展的核心和根本手段,创意的产生来源于知识和对生活的发现。因此,文化创意企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也就是一种头脑产业或智力产业。文化创意企业与传统企业不同,它的知识资本比重大,而传统的企业一般会投入大量的固定资产。
7.高收益和高成长性。创意企业的产品的“新颖性”容易吸引消费者,然而,相关的市场推广可以增大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度。这样,文化创意企业需求的不确定性等风险和困难被大幅度降低,产品的价值增值加快,企业的成长速度提高,会像滚雪球般发展。所以文化创意企业的高收益和高成长这一特点,会使得文化创意企业对投资者尤其是风险投资者形成足够的诱惑力。
二、文化创意企业价值影响因素
文化创意产业已日渐成为我国GDP的支柱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文化创意企业价值的提升,与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速发展相匹配,以实现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式发展。文化创意企业价值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盈利能力。文化创意企业的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利润或现金流量的能力,也是企业的营运能力,收取现金的能力和降低成本的能力,文化创意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对创意产品拥有的传播权、复制权获得的。因此,企业的创意产品能带来多大的收益,是否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是否具有广阔的市场都会影响到文化创意企业的价值增长。
2.企业规模。规模经济是企业规模对文化创意企业的价值增长的主要途径,而企业能否实现规模经济不仅受所在行业的市场容量影响,还受企业是否有投资能力的影响。一般来说,高价值增长的文化创意企业具有比较强的竞争力,企业的发展速度比较快,为了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必然会不断扩大产量以达到规模经济,从而促使企业的利润和盈利不断增加,最终表现为企业价值的增长。企业规模越大,企业的多元化程度越高,企业的风险就越小,从而企业价值增长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企业规模与企业的价值增长呈正相关性。
3.资本结构与资本成本。企业的资本结构是通过企业的权益负债比率体现。企业的筹资政策与企业价值息息相关,不同的文化创意影响着企业所处的规模、不同的经营阶段,资本结构也有所差异,而资本结构的差异则会影响企业的报酬率和风险,最终影响企业的价值。为了使文化创意企业的总价值最大,价值增长最快,企业应选择使市场价值最大、资本成本最低的最佳资本结构。
4.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企业的投资行为受企业负债水平的高低影响,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与企业的价值增长具有负的相关关系,主要表现为:当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比较高时,高速成长的企业会受到企业负债的限制,减少了好的投资机会或扩大生产,减慢企业成长速度,抑制企业的价值增长。
5.企业的成长性。企业的成长性,又称企业的发展能力或增长能力,是企业从起步期开始,逐渐发展壮大的一个动态过程。企业的销售增长、资产增长及使用效率、收益增长率等指标是企业的成长性的主要分析内容。因此,一家企业要想很好地吸引投资者,有一个长远发展趋势和价值,不仅要有好的收益,成长性也要好。文化创意企业的成长性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能力发展状况,是对企业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盈利能力等静态的融合,是对企业投资筹资、运营、利润分配等重要策略执行效果的综合体现,而这些因素也影响了企业的价值增长。
6.企业的盈利模式。企业的盈利模式是探求企业利润来源。生成过程和产出方式的一套系统的方法,对企业来说,如果盈利是最终目的,那么盈利模式就是起跑线,文化创意企业常用的盈利模式主要有速度创新模式、专业化利润模式、价值网模式、利润乘数模式等,不同的盈利模式有不同的优缺点,也适合不同现状的企业。选择正确合适的盈利模式对企业是至关重要的,不仅能够整合企业资源优势,而且能够满足消费者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保持企业长期盈利能力,促进企业价值增长。
7.企业的风险程度。文化创意企业具有高风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产品和需求的不确定性、产业链不完整的风险,而且由于其自身的诸多特点,较难在短时间内获得足够的资金投入,有很多的创意项目也许因为资金等问题而没法开展,这就是文化创意企业融资困难的风险。而企业融资难会造成企业运营资金不足,可能会影响企业规模的扩展,以及一些创意项目的实施,限制企业的长远发展和企业价值增长。
三、文化创意企业价值增长对策
通过对文化创意企业价值增长的影响因素的分析与研究,得到与文化创意企业价值增长相关的以下对策:
1.培养优秀的复合型创意人才。人才是文化创意企业的灵魂,文化创意取决于个人的创造力和天赋,具有创新性的复合型人才是文化创意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促进企业价值增长的重要手段,由于人才的巨大缺口和匮乏,严重阻碍了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在人才的挖掘和培养等方面做出有效的努力。
2.增强融资能力。企业资金是否充裕直接关系到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也与企业价值增长相关,融资问题也是当今文化创意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主要表现为初期的启动资金不足和技术更新缺乏资金支持和具有较高的市场风险等。因此,文化创意企业应该通过自身努力加上取得政府相关的扶持政策来建立起适合自身发展的融资体系。
3. 制定企业整体战略,培养品牌文化。文化创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和竞争优势,制定适合企业的战略计划,发展比较具有优势的特色的产品,不追求面面俱到,但要求特色,从而打造品牌文化。品牌效应对催动文化创意企业的迅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而促进企业价值增长。
4.实现规模经济。文化创意企业达到了规模经济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和增强盈利能力,还可以提高企业的多元化程度,降低企业的风险,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速度,最终表现为企业价值的增长。
文化创意企业不同于传统的企业,是通过企业在市场中保持较强的竞争力,实现持续发展来实现的,有高收益和高成长的特点,也有高风险的缺点。做好企业优劣势的分析,研究影响企业价值变化的因素,提出为提高文化创意企业价值的对策,最终目的是发展文化创意企业,以此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价值增长评价框架研究 篇2
1 企业价值增长影响因素
企业价值的概念由美国学者Merton Miller和Franco Modigliani率先提出,其代表理论MM定理己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他们指出企业价值等于现有资产的现金流量价值与增长机会价值之和。
企业价值增长可以从企业价值增长的数量和质量两方面进行考察。企业价值增长的数量是指在一定期间内企业价值绝对额的增加。企业价值增长的质量是指在一定期间内企业价值增长的安全性、可持续性等方面的稳定程度。企业价值增长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企业价值增长的因素主要有宏观因素、中观因素和微观因素。
1.1 宏观因素
影响企业价值增长的宏观因素主要包括经济环境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
1)经济环境对企业价值增长的影响
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一般会出现周期性的波动,经济周期一般分为复苏期、扩张期、衰退期和萧条期。另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经济之间联系日益紧密,一个国家的经济出现波动也会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经济环境的变化,反映到统计指标上表现为国民生产总值、通胀率、利率、失业率、汇率以及货币供应量等。经济环境会影响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其变化必然导致企业盈利能力的波动以及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和贴现率的变化,进而影响到企业的价值。
2)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价值增长的影响
当一国的经济出现变化并达到一定程度时,政府会采取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等调控措施来应对经济波动,达到影响宏观经济的目的,随之会影响到微观主体的生存与发展。货币政策是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调控经济增长及抑制通货膨胀的方法。宽松的货币政策会使货币供应量增加以及利率降低,此时企业取得银行贷款较易,融资成本较低,有利于企业价值增长;银行储蓄利率的降低将促进投资或消费,企业的销售额随之上升,也将促使企业盈利和企业价值增长。紧缩的货币政策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延缓企业价值增长。其次,财政政策中国家税收和政府支出政策的调整也对企业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宽松的财政政策会使税负减小,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企业利润、提高企业价值。紧缩财政政策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延缓企业的价值增长。
1.2 中观因素
中观因素是连接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的桥梁。影响企业价值增长中观因素主要包括行业因素和区位特征。
1)行业因素对企业价值增长的影响
行业因素是判断行业内企业价值增长能力的重要依据之一。如果行业前景好,企业发展潜力较大;行业前景暗淡,企业也难有作为。对企业所处行业进行分析,是判断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及现金流量情况的依据之一。行业分析可以从国内和国外该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综合分析,为预测企业销售收入增长率打下基础。
2)区位特征对企业价值增长的影响
一个企业所处的区位不同,会给它带来不同的价值增长潜力。我国各个地区发展差异较大,东北地区作为老工业基地,生产设备较为陈旧、技术相对落后;西部地区企业资产规模较小、资源性行业较多。两个地区的企业发展水平和获利能力均不如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另外,国家政策倾斜及税收优惠也因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别,因此企业所处区位不同,其税负水平和吸引资本投入的能力也不同。在考虑企业价值未来现金流量情况时,企业所处区位可作为评价的一个依据。
1.3 微观因素
从微观角度看,影响企业价值增长的因素可以从企业的资本结构、股权结构、股利政策、财务因素以及人力资本、管理者激励等方面来分析。
1)资本结构、股权结构、股利政策对企业价值增长的影响
根据MM理论,无税情况下,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无关。有税情况下,不考虑破产成本时,负债越高越有助于公司价值的提升。但实际上由于负债越高风险越大,会影响股权投资者的要求的报酬率,导致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变化。在考虑破产成本以及其他条件时,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的关系就更为复杂。但一般情况下企业不会随意改变资本结构,因此在预测企业未来价值时,资本结构一般被看作保持不变。
股权过于分散,会引起股东“搭便车”行为出现,不利于企业价值增长,而股权过度集中,可能产生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的现象,因此适度股权结构有助于公司价值增长。
股利政策的制定基于企业对历史利润的分配,在某种程度上可直接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也决定企业留存多少收益用于再投资,影响企业负债结构和市场对企业前景的预期,进而影响企业价值。
2)财务因素对企业价值增长的影响
企业价值是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虽然是基于未来的价值观,但企业是持续经营的实体,因此企业过去的历史数据,仍然是判断企业价值增长的依据。影响企业价值增长的财务因素可以从企业的历史财务资料入手,从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等几方面来分析。
(1)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包括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每股盈余等。
(2)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
(3)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等。
(4)反映企业成长能力的指标。包括主营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等。
通过以上指标,可以判断企业的发展状况,是预测企业价值的依据,也是企业财务分析的手段。
3)其他因素对企业价值增长的影响
人力资本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本之一,当今社会的竞争不仅仅是市场的竞争还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本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不断为企业创造价值。由委托代理理论可知,要实现企业的理财目标,就要最大程度上降低委托代理成本,而监督和激励机制必不可少,因此对管理者的激励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合理的激励可以间接促使企业价值增长。
2 企业价值增长评价框架的基本内容
企业价值增长主要受以上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评价企业价值增长指标的选取中需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确立评价指标是建立企业价值增长评价框架的关键。
2.1 企业价值增长评价指标
市场增加值(Market Value Added,MVA),也称为市场附加价值,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斯腾斯特公司的两位财务分析师约尔·斯腾恩(Joel Stern)和本耐特·斯图尔特(Bennett Stewart)提出的。
市场增加值是指企业的总市场价值与企业投入总资本的差额,反映市场对企业整体价值的评价。计算公式是:
MVA=企业市场价值(MV)-投入总资本(BV)
其中:企业市场价值=负债的市场价值+所有者权益的市场价值,投入总资本=负债的帐面价值+所有者权益的帐面价值。
市场增加值通过对两者之差的大小和变化趋势的衡量,即可得到该企业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实现程度的直观判断。它克服了传统指标的缺陷,综合考虑了投入资本的成本或数量,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企业为股东创造的价值,是对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最直观的量化指标,因此是评价企业价值增长的最适合的指标之一。
2.2 企业价值增长评价框架
企业价值增长评价框架是按照一定步骤实现其评价的目的的。首先,根据企业的基本概况和企业的业务及产品了解企业的整体情况;其次,对企业有了整体把握后,划分企业所处行业,通过分析企业所处行业的现状以及分析企业的发展前景了解企业所处行业的状况,如果企业是跨行业经营,那么要充分考虑每个行业的状况;又次,利用企业的历史财务数据对企业进行横向、纵向和比率的历史绩效分析;再次,根据以上分析结论计算出MVA;然后,利用以上结果对企业价值增长进行评价;最后,基于战略和竞争策略来分析企业价值增长,来进一步支持MVA的评价结果。分析框架见下图。
企业价值增长评价框架图
具体来说包含以下步骤:
(1)了解企业整体情况
通过对企业的基本概况的了解以及对企业的业务及产品的企业的分析来掌握企业整体情况。
(2)了解所处行业状况
对企业所处行业状况的分析,要从行业的现状和行业的发展前景来具体分析。在分析的时候还要结合国内和国外行业的情况。
(3)历史绩效分析
企业历史绩效分析可以运用企业过去的财务报表,通过横向、纵向和比率分析,找到企业存在的问题,为预测作准备。
横向分析是对相邻两期财务报表间相同项目的变化进行比较,利用“绝对金额增减”或“百分率增减”的结果展现企业各项数据的动态发展情况。纵向分析又称结构百分比分析,是指对同一期间财务报表中不同项目间的比较与分析。比率分析是将同一报表内或不同报表间的两个项目之间相比,得到百分比或倍数的关系。
(4)计算MVA
MVA的计算可以运用前面的计算方法得出,即MVA=企业市场价值一投入总资本,投入总资本可以用企业账面价值代替。当证券市场波动不大,上市公司的市场增加值的计量是比较简单的,权益的市场价值为证券市场上交易的股票价格乘以发行在外的股数,如企业具有非流通股,也可以通过可交易价格乘以非流通股股数来估计。当证券市场波动较大或对于非上市公司来说,企业的市场价值无法直接从证券市场上获取,可以通过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来确定。企业账面价值的数据,可以从历史会计报表中获取。
(5)企业价值增长评价
根据计算出的MVA来评价企业价值是否有所增长。通过定量的方法来分析企业价值增长的程度。可以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及绩效评价提供依据。
当MVA>0时,说明企业的市场价值大于投资者所投入的资本额,表明企业实现了增值,意味着股东财富增加。
当MVA=0时,说明企业的市场价值等于投资者所投入的资本额,表明企业没有增值也没有减值,意味着股东财富不变。
当MVA<0时,说明企业的市场价值小于投资者所投入的资本额,表明企业不但没有创造价值,而且还损害了价值,意味着股东财富流失。
只有当MVA大于零并保持下去时,企业价值才能达到安全性、可持续的稳定增长,才是企业追求的目标,也是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体现。
(6)企业价值增长支持分析
企业价值增长评价是基于企业现状和未来而得出的,因此就需要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地向这一目标靠拢。具体来说,就要基于战略和竞争策略来分析企业价值增长潜力,以保证企业价值可以持续地增长。
最具代表性的竞争战略理论之一是以迈克尔·波特为代表的产业结构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战略选择与其所处的市场环境高度相关。一个产业的竞争状态和盈利能力取决于产业竞争者、买方、供方、替代品、潜在入侵者5种基本竞争力量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每种竞争力量又受到诸多经济技术因素的影响。
在该思想指导下,企业可采用成本领先战略或差异化战略,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可能归属于上述某一种战略,也可能是不同战略组合的结果。下表列示了实施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相适应的价值驱动因素策略(见表1)。
当企业价值增长有了定量的评价后,企业要保持价值增长态势就需要一定的战略支持,制定一个长期的战略,为企业把握发展方向。而在短期企业就要根据其战略为企业价值增长提供战略支持,根据不同的战略和策略提高销售增长率、增加利润、合理进行营运资本和固定资产投资,降低资本成本等,以达到企业价值增长。
综上所述,影响企业价值的因素包括宏观因素、中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对企业所处行业状况的分析就是对影响企业价值增长的宏观因素和中观因素的分析;而对企业整体情况的了解以及财务指标的分析就是对影响企业价值增长的微观因素分析。企业价值增长评价框架考虑了影响企业价值增长的这几个因素,因此是一个比较全面而准确的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将战略和策略与MVA评价法相结合,进一步体现了企业价值增长评价体系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延喜,张悦玫,司明军.创造会计背景下公司价值增长评价模型研究[J].管理评论,2005,7.
[2]罗二平,胡颖.我国上市企业价值增长实证研究[J].企业经济,2007,8.
[3]约尔·思腾恩,约翰·希利,欧文·罗斯.EVA挑战:实施经济增加值变革方案[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4]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价值增长对策 篇3
一、可持续增长模型与经济利润模型分析
(一) 可持续增长模型
罗伯特·希金斯将可持续增长率定义为:“不增发新股并保持目前经营效率 (体现资产周转率和销售净利率) 和财务政策 (体现资产负债率和留存收益率) 条件下企业销售所能增长的最大比率。”可持续增长率计算公式:
SG R=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留存收益率
(二) 经济利润模型理念
经济增加值由美国斯腾斯特管理咨询公司于1982年提出。考虑资本成本是EV A指标最大特点, 企业只有创造的利润能够弥补权益资本和债务资金成本时, 企业才真正实现了盈利。EV A指标对全方面的准确评价企业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EV A的一般计算公式:
EV A=投资资本× (投资资本收益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通过对EV A指标分解可以看出, EV A既测算了资本的效率性, 又度量了企业资本的规模性。基于该理念, 当企业的投资资本收益率大于资本成本率时, 扩大资本总额可以增加价值;反之, 扩大资本总额反而会使企业价值降低。从这个意义上讲, 选择正确的融资结构是企业创造价值的一个重要财务政策。
(三) SG R的不足
SG R提供了一个衡量企业财务资源和销售增长的指标, 该指标可与预防过度消耗资源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它也有不足之处:首先该模型中大多数指标均来自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这些指标很容易被人为“粉饰”。其次没有考虑到股权成本, 这样就有可能出现销售增长, 但是股东财富却并不增长, 甚至还有下降的可能。综上所述, SG R的高度增长不一定都会给企业带来价值增长。只有在净利润高于权益资本成本时可持续增长率来增长才是有意义的。对于经营业务活动非常频繁地发生剧烈波动的企业而言, 利用SG R进行销售增长控制意义不大。
二、基于SGR与EVA的财务研究
(一) 将EV A引入到SG R的意义
对于每一项的投资, 股东都是希望能够带来投资回报, 如果企业的税后收益少于资本成本, 实际上是减少股东财富, 资金会被投资者抽回。EV A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反映出企业是否有盈利, 该指标考虑了资本成本。明确了这一点, 企业就可以避免只是追求高的增长率, 而重点放在如何获取企业价值。因此, 取足够的营业净利润以弥补资本成本, 并将SG R考虑到EV A的模型中, 以此作为衡量当年经营业绩好坏的标准, 企业才能进步, 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增长。
(二) EVA引入到SGR的推导过程
B表示留存收益率, ROE表示净资产收益率, Eq表示股东权益, I表示利息, EBIT表示息税前利润, WACC表示综合资本成本率, C表示投入资本, T为企业所得税税率。
因为投资资本收益率高于资本成本时企业才能实现价值增值, 因此EV A≥0, 即EV A=0时, 增长率有临界值, 用G 1表示即:
其表示不损害所有者利益的临界可持续增长率, 如果低于G 1, 那么企业的增长是在损坏企业的价值, 只有当其大于G 1, 企业才能过真正的获取价值。可以看出只有当企业的可持续增长率大于不损害所有者利益的临界可持续增长率时候, 此时EV A>0, 说明企业价值增加;反之, 则说明损坏了股东的权益。也可以说只有当EV A>0的时候。在这个前提下增长率越大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企业可以实现更大的收益。
根据以上推导公式, 随机选取制药、电信、化工、能源、金融、地产等不同行业的共18家上市公司, 根据其2009年年报中披露的利润和资产负债的情况, 分别计算各个上市公司的EV A、G 1、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在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时, 将股权资本成本用各个上市公司的股东期望收益率来确定, 而债务资本成用一年期间的贷款利率来确定, 其余的数据来来源于锐思数据库 (R ESSET) , 最后计算出EV A和G 1 (不损害所有者利益的临界可持续增长率) 。如表1所示:
通过计算可以发现当SG R≥G 1, EV A≥0, 即只有可持续增长率大于不损害所有者利益的临界可持续增长率时候, 企业才能为股东创造财富, 进而提升企业价值;相反, SG R≤G 1, EV A≤0, 即可持续增长率小于不损害所有者利益的临界可持续增长率时候, 企业正在损害股东财富, 对此, 企业应该高度重视, 采取措施提高增长率。
(三) EVA与SGR相结合的财务决策分析
企业重点关注的是企业是否有持续的竞争能力, 而传统业绩评价指标忽视了股权资本成本, 只是关注表面上的短期会计利润, 而没有追求长远持续的经济利润目标。因此, 企业财务管理应更多地关注价值增长, 也就是关注股权资本成本, 而EV A指标正好弥补了传统指标的不足。从经营角度看, 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开始于现金并终于现金, 所以现金流转的快慢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如果现金流转过慢, 就会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用实际增长率与SG R之间的关系来衡量企业现金的运用能力。将EV A考核指标和SG R结合起来分析, 从而引导企业做出正确的财务增长决策。按照实际增长率与SG R之间的大小关系来判断现金短缺还是现金盈余, 并引入EV A指标值, 将企业财务情况分成四个部分。如表2所示:
第一类业务:SGR>G1, 即EVA>0, 而且SG R>实际增长率, 即现金盈余。如果G1<实际增长率:有足够的现金流量并且能够创造价值, 企业应该保留此业务, 企业只要学会更好地利用现金创造更多的价值并加大股利分配力度;如果G 1>实际增长率:企业可对其采取以下措施:充分利用现金盈余, 提高增长率。
第二类业务:SGR>G1, 即EVA>0, 但是SGR<实际增长率, 即现金短缺。因为此类型的业务应实施的措施是企业应保留该业务并继续经营, 但是其产生的现金流量不能支持企业发展, 因此采取减少股利支付, 增加筹资, 实施调整, 降低规模。
第三类业务:SGR
第四类业务:SGR
EVA与SGR相结合并引入不损害所有者利益的临界可持续增长率指标G1, 不仅考虑销售增长和规模最大化, 还考虑了企业财富最大化, 有助于实现企业增长从规模导向到价值导向的转变。
参考文献
艺术收藏品的价值增长点探究 篇4
一、以功力为主体的艺术收藏品价值增长点分析
艺术收藏品的“价值增长点”并非仅仅是经济层面的, 它蕴含更多艺术层面内涵。某一件艺术作品其是否具有收藏价值与创作者的专业功力有关, 其次与创作者所付出的工夫有关, 最后与他创作这部艺术品的基本初衷和整体观念有关。所谓观念就是艺术品创作是否拥有好的创意。总结来说, 艺术品是否具有收藏价值体现在创作者的创作手法 (功力) 、良好心态 (工夫) 和思维意识 (观念) 这三方面, 缺一不可。
先以功力为讨论主题, 功力代表了创作者在艺术创作方面的先天及后天能力, 创作者能否将自己的想法落实到艺术作品创作中全看功力。以美术艺术作品为例, 它在创作过程中就表现出两种功力, 第一是“画之本法”的功力, 简单说就是绘画的基本功力, 即对绘画文本的基本规范化造型, 这也是美术创作的最初功力表现。从浅层次来看, 造型应该基本源于客观真实对象, 但实际上某些艺术绘画作品则要表达高于真实的艺术形象, 在初本物质的基础上来实现艺术深化, 达到一种源于真实但高于真实的目的, 这就是艺术形象的形成过程。所以对艺术家而言, 绝对不能拘泥于对作品的常规任务式刻画, 那样的创作根本毫无灵感可言, 而是要基于精妙的构思想法与实际行动来建设精美形象, 体现那种高贵、堂皇优雅的至高艺术境界。所以说艺术创作者在创作艺术作品时所运用的功力是经过长期创作经验积累、对生活的耐心观察而慢慢形成的, 这种功力决定了创作者所创作作品的技巧难度和创意构思, 而技巧难度与创意构思就决定了艺术品的质量和品位, 再由质量和品位决定了艺术品是否具有收藏价值, 一部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品才拥有其价值增长点。当然, 艺术创作者在作品功力表现方面也是因作品而异的, 同一位艺术创作者其所创作的作品并非每一部都拥有较高的价值增长点, 而其价值增长点的高低则可能取决于创作者所付出的工夫与创作观念意识。[1]
二、以工夫为主体的艺术收藏品价值增长点分析
对艺术品创作而言, 没有任何人可以积劫方成, 他们都是通过先天对艺术创作的天才灵感配合后天的勤奋努力所共同积累形成的创作功力, 这种创作功力就可以体现在他们的工夫上。还以绘画作品为例, 行业领域中所谈到的“画之本法”就是指创作者所付出的工夫。一部耗费了一年工夫的作品与一部几小时的即兴创作其价值增长点是截然不同的。当然也有例外, 名家名作有时很可能会由于天然灵感、神来之笔, 虽然未能投入太多工夫, 但其收藏价值和价值增长点依然会很高。它虽不体现工夫, 但却与创作者的观念有关。这种观念也是创作者通过长期的艺术创作所形成的惯性思维理念, 换言之, 艺术创作灵感并非与生俱来, 当艺术创作者经历了足够多的艺术创作过程、赏析过大量的艺术作品后, 他所谓的灵感与神来之笔才可能展现出来, 并在短时间内发挥作用, 对艺术创作提供巨大支持。因此可以说, 艺术创作中工夫的付出具有特殊性。如张大千、齐白石这样的名家可能在艺术创作中不会付出太多工夫, 但是他们的功力与观念确保了他们在创作一部作品时拥有扎实稳定的状态基础做保障, 同时他们丰富的创作经验也能给他们带来创作灵感, 客观讲, 可以将这种从容描述成一种画外工夫。所谓画外工夫除基本的大量画作鉴赏分析和自我实践外, 还包括他们对于艺术创作的理解能力, 艺术家会以怎样的视角和态度来审视一部作品, 发现其中所存在的优点与缺点, 摸清创作它所付出的功力与工夫, 这是艺术创作者的一种能力, 而这种能力多来自于他们的天赋与灵感。所以说, 优秀的艺术家必须具备超于常人的努力学习过程, 当然他们也应该拥有超于常人的天赋, 只有二者相加, 所谓画外工夫才能与画之本法完美融合, 形成艺术创作者的真功夫。[2]
三、以观念为主体的艺术收藏品价值增长点分析
艺术创作的观念体现在创作者思维中, 是一种抽象的能力。如上文所述, 创作者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能让作品充满创意, 进而使其创作有可能成为具有收藏价值和价值增长点的艺术品。那么这种归属于意境范畴的观念则拥有着一种社会共识。对中国而言, (下转第129页)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 观念在艺术品创作过程中的地位都不言而喻, 它被艺术家们视为是一种情理之外的抽象物质。看齐白石的水墨蝌蚪创作中, 蝌蚪追逐荷花影就给人一种算盘的抽象概念, 被后人理解为“发财”的内涵, 因此其作品在市场中的价值增长点陡增, 拥有了它特别的收藏价值。所以说艺术家以情理之中的创作勾勒意料之外的内涵, 就体现了一种艺术创作的观念属性, 这种观念就是创意, 精彩的创意构思让艺术品拥有更大的价值增长点。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所谓创作者的观念带来艺术品的价值增长点和收藏价值, 其观念还应该从观赏者的角度来分析。换言之, 艺术品是否具有收藏价值和价值增长点, 它的价值可能不来自于作品本身, 而是由外界因素所共同决定的。比如说中国魏晋南北朝的宫廷纸画, 这种创作如果拿到今天只相当于老年人的橱窗宣传张贴画水准, 可能毫无功力、工夫可言, 但它却拥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而且它的价值增长点还会随着年代的久远而不断增长, 这是因为它们拥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是那个时代的人留给后人的历史真迹。而且对于当时年代来讲, 在创作条件并不优越环境下创作出的少量摹本, 也代表了其珍贵性, 是魏晋南北朝仅存的艺术成果, 所以它具备价值增长点, 被国家博物馆所收藏。这种对绘画真迹历史价值的珍惜, 使得艺术品被列入收藏之列, 拥有了其难以被忽视的价值增长点。
外界观念还会受当今市场化经济运作环境下的炒作现象所影响, 某些艺术创作的价值增长点之所以能够节节攀升, 完全是因为市场有人在炒作, 让受众形成一种从众心理, 进而使艺术品大幅度升值, 实现一种买卖双方的双赢效果。所以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 艺术品被炒作也不足为奇, 它的收藏意义与价值增长被赋予了更多商业味道, 就像广告宣传一般。[3]
四、结语
总而言之, 艺术收藏品的价值增长点绝不能脱离功力、工夫和观念三者, 因为功力体现了画之本法, 而工夫则体现了创作者的画外功力, 是一种天赋与勤奋共融的结果, 再配合他们的观念灵感, 才让艺术品更加形神兼备、物我交融, 最终传达高华境界, 促成艺术收藏价值增长点的不断攀升, 这也是艺术创作成功的基本特征。
参考文献
[1]章金萍.艺术品投资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浙江金融, 2008 (8) :61-62.
[2]徐建融.艺术收藏品的价值增长点[J].收藏家, 2010 (1) :59-64.
价值增长对策 篇5
作为特色农业之一, 休闲农业在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农业技术发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农产品价值增加、农民收入增长等方面的功能是具有共性的, 但各地实际情况不同, 实现上述功能的思路与途径还需因地制宜。本文以武汉市为研究对象, 以都市休闲价值增长为研究内容, 通过SWOT分析来探讨武汉休闲农业的发展问题, 以期能为同类城市的休闲农业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武汉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武汉休闲农业80年代初萌芽, 90年代后有初步发展。进入21世纪后, 尤其是2005年以后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武汉市政府于2001年正式启动农业观光旅游, 并在2005年由分管农业的副市长牵头成立了乡村休闲旅游领导小组。经过几年的发展, 武汉市对农业的多种功能和休闲农业的价值有了充分的认识, 在《武汉都市农业发展规划 (2006-2020) 》中将休闲作为都市农业的功能定位之一, 将休闲农业融入都市农业发展布局的两大体系之中 (森林生态体系、旅游休闲农业体系) , 并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建设七条精品休闲农业线路的思路。武汉休闲农业目前从业人员有12458人, 转移农村劳动力达9562人。根据武汉市乡村休闲旅游领导小组统计资料, 2007年全市共有122个休闲农业经营户 (或景点) , 主要开展农业观光旅游, 其中包括休闲山庄94个、休闲农舍577个、农业旅游点26个、森林生态旅游点22个, 其他类型旅游点4个, 全年乡村休闲游的旅游综合收入达11.5亿元, 同比增长41.5%。
二、武汉休闲农业SWOT分析
1. 优势分析
武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 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文化内涵丰富, 农业经济类型比较多样。目前城市郊区占全市版图面积的95%, 全市现有耕地315万亩, 宜林地160万亩, 可养殖水面150万亩, 农业人口296万。2009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251.7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61元, 同比递增10.3%。市内有华中农业大学、中科院水生所、中国农科院武汉油料作物研究所和省市农科院等农业科教机构, 农业科技力量比较雄厚。21世纪初, 武汉启动都市农业建设工程, 新兴农业、园区建设、产业化经营、生态环境建设等项工作初有成效, 为休闲农业构筑了比较完善的发展平台, 提供了丰富的观赏和体验资源。主要的休闲农业点与风景区天然耦合, 对城镇居民具有明显的旅游吸引力, 如木兰山生态旅游区、道观河风景旅游区、龙泉山生态园区等, 发展观光型和度假型的休闲农业具有资源优势。
2. 劣势分析
武汉休闲农业早期发展可概括为“干中学”模式。首先是农民自发拓展农业生产的经营空间, 以农家乐、农家菜为主导, 吸引城市居民, 增加收入。个别经营点的成功起到了示范和推动的作用, 更多的农户开始效仿, 逐渐发展了村组合作、村企合作等多种经营形式。但全市范围内启动农业观光旅游是在2001年。政府的倡导和职能部门的宏观统筹从时间上看晚于休闲农业的实际发展, 事实上存在着统筹布局滞后的现象, 同质化多, 缺少专业化的深度开发, 使得武汉休闲农业内在的互补优势缺失, 同质竞争严重, 阻挠了自身的良性发展。
农民是休闲农业天然的经营者, 但经营管理素质普遍不高。本地经营者对休闲农业的内涵和真正的竞争优势认识比较模糊, 具体表现为经营方式单一, 服务意识薄弱, 户户相似, 村村相仿, 创新经营少之又少。个别经营点即使有外来的投资者、经营者, 出于个体利益的追求也将经营重点放在短期利益上, 甚至可以为了取悦于城市居民而放弃乡土特色, 农本特色, 逐渐侵蚀了休闲农业内在的竞争力。
3. 机遇分析
休闲农业以农为本, 以休闲为创意, 以假日消费为依托, 开拓了在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广阔天地, 其发展得益于社会的进步, 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加。我国现代化进程是“双重社会转型”[2], 要同时推进工业化进程和信息化、知识化进程, 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 城镇居民对农村生活、生态环境心生向往。武汉市非农业人口537万, 全市人均生产总值44290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712.44元, 休闲农业具有了良好的城市经济基础和客源市场条件。
武汉休闲农业发展政策环境良好。除中央政策支持外, 地方政府也十分重视。2001年武汉市启动了农业观光旅游, 2005年初成立了乡村休闲旅游领导小组, 由市政府每年拨款3亿元用于乡村休闲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配套事业。武汉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的龙头城市, 休闲农业作为健康、环保的休闲方式, 蕴含了“两型社会”的真意, 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 在全市具有良好的社会认知, 社会舆论支持休闲农业的发展。
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 城市交通网络规划与建设充分考虑了对城市边际地区, 以及城市圈内其他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目前已建成的武汉市二环线交通已经可将主要的休闲农业点与中心城区连接, 可达性极佳。在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促进两型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下, 武汉还开通了4条农业观光旅游交通专线, 为市民参与休闲农业活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4. 威胁分析
休闲是都市居民之必须, 但各种休闲方式是可彼此替代的。武汉休闲农业以城市居民为主要客源, 面临着其他都市休闲方式的挑战, 甚至有被替代的危险。武汉周边城市 (如鄂州、洪湖等) 休闲农业的基础与发展前景也不错, 从空间距离上武汉城市居民也是其主要的目标市场, 对武汉休闲农业形成替代威胁。
休闲农业通常分布在城市边际地区, 属于城乡结合部。武汉城市发展具有区域化特征, 城区向外扩张, 带动了周边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但这一过程中以农地非农化为代价, 存在明显的外部不经济。其一, 城市周边地区的农业用地减少, 直接压缩了农业发展的物理空间, 休闲农业的物理空间将随之减小。武汉市目前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是全市耕地资源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并且经济建设中所占用的耕地普遍质量较好, 其中灌溉水田和菜地的比重便达到49.57%和12.55%[3]。另一方面, 城市边际地区的农业承担了为城市提供农副产品的任务, 农地极有可能被过度利用, 长远来看会引起环境和生态问题, 不利于农业及休闲农业的永续发展。实际上这一问题在多数城市周边休闲农业发展中具有共性, 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休闲农业的“三生”基础 (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环境) 是其保持对城镇居民吸引力的根源, 但这一基础面临着生态景观与生态环境恶化的威胁。目前生态观念已在意识上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但如何在具体的行为中履行公民生态保护责任还是一个非常模糊的问题。休闲农业本身可将生态观念融入休闲活动, 使居民在参与过程中体会生态和谐的价值。这也是将休闲农业作为促进“两型社会”发展的手段之一的原因。但是由于缺乏配套的公民教育机制和行为约束监督机制, 在参与休闲农业时, 居民屡有有意或无意地破坏生态的行为。休闲农业的经营者 (主要是农民) 在扩大接待量的短期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也会有超量接待的行为, 造成休闲农业的发展面临生态环境恶化的威胁。这一现象在类似于武汉的城市周边休闲农业发展中同样是具有共性的问题。
休闲农业能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促进城乡一体化, 但也会强化农村生活、农村社会、农村文化与城市趋同的过程, 保持乡土特色也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对休闲农业本身来讲, 这一威胁犹如伊卡洛斯悖论:休闲农业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但趋同的趋势又将颠覆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础。武汉休闲农业地理上紧挨城市, 经济上依托城市, 市场上依靠城市, 在争取搭城市发展“便车”的同时必须防范被城市同化的风险。
三、休闲农业价值增长概念图
休闲农业嵌合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之中, 向市场提供的价值包括基本价值和衍生价值两大类, 其价值增长过程可用以下概念模型来表示, 如图1。
模型展示了休闲农业的内在价值体系和外在环境, 为分析武汉休闲农业的价值增长空间与途径提供了一个简约的思路。其一, 对于城镇居民而言, 休闲农业内在的价值由基本价值和衍生价值两大部分组成, 二者的总和构成了休闲农业向市场提供的价值总量。其二, 基本价值主要以农林渔牧产品为载体, 是休闲农业的基本产出和存在的基础。城镇居民通过品尝、采摘、购买等途径感知这部分价值。其三, 衍生价值蕴含在城镇居民深入农村, 参与劳作过程、观赏田园景观、感受农家生活和农村文化的过程中, 是通过居民主动的参与来感知的。其四, 价值总和与目标顾客之间的箭头表明休闲农业与市场的连接还需要有规划、有计划的推进, 提高二者连接的效率将有利于休闲农业价值传递过程的完成, 进而有利于竞争力的增强。
四、武汉休闲农业价值增长的实施策略
基于上述模型, 武汉休闲农业的价值增长可从宏观环境和微观经营两个层面加以促进。经营者构成了休闲农业的市场主体, 其增长空间是建立在把握城镇居民休闲需要, 提供满足其价值需求的产品与服务之上的, 政府的角色是扶持者、引导者、监督者。地方政府的积极扶持事实上促进了武汉休闲农业的“以小带大”工程, 即以小农户的零散经营带动了休闲大市场和农业大市场, 并在空间上以城镇居民的流动连接了农村和城市, 农户低成本地实现了与城市的资金、信息、产品的交换。后续发展中, 武汉市还应秉承因地制宜的思想, 以地方化、人文化、多样化、专业化、优质化、差异化为指导思想,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实现休闲农业的价值增长。
1. 宏观层面:强化宏观调控, 重点加强法规制度建设
武汉休闲农业在土地使用、建设许可、资金筹措、经营形态等方面依然有诸多问题存在, 有待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加以解决。其一, 政策法制化。武汉休闲农业有政策引导, 如2005年6月1日颁布并执行的《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乡村休闲游发展的通知》, 促进了2005年以来本地休闲农业的发展。但政策的执行还需细化为法规制度, 才能确保休闲农业各利益相关群体的行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目前武汉市已有《武汉市休闲农舍、休闲山庄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乡村休闲游管理办法》。但对土地使用、建设许可等问题没有专门的, 具有法律性质的管理条例或制度规定, 容易出现管理真空, 亟须出台专门法律条令, 明确规定休闲农业用地规划、休闲农业经营资质认定以及管理监督等问题, 以提高对休闲农业经营者的行为监控, 促进休闲农业供应市场的健康发展。
其二, 强化对经营户的辅导与管理。农民经营素质方面的欠缺是制约休闲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武汉市政府应该通过有关的计划指导和行政手段来加强对经营户的辅导与管理, 确保休闲农业经营者的素质能够稳步提升。目前武汉有乡村休闲游领导小组, 并且在农业局增设了乡村休闲游办公室, 开展协调和引导的工作。但对经营户的辅导与管理还应在政府领导下整合社会的力量, 形成整合政、产、学、研等多领域力量的综合引导与组织, 以此促进休闲农业更主动地嵌合进社会的综合发展之中。
2. 微观层面:突出价值增长与创新, 增强内在竞争优势
武汉休闲农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于对顾客需求的满足, 需要突出价值增长与创新, 为城镇居民提供更多的价值量, 提高对顾客需求的满足程度。在上述模型中蕴含了三种提高价值量的思路。
其一, 提高基本价值量。武汉农业具有良好的科研力量,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农产品推陈出新是武汉都市农业的发展目标之一。休闲农业与武汉都市农业同步发展, 在空间布局上可以依托武湖-双柳高科技农业示范区、东西湖现代设施农业区、蔡甸-汉特色绿色食品农业区、洪山-江夏北部绿色园艺区、江夏中南部名特水产养殖区、黄陂-忻州中北部集约种养区六大特色农业区域, 将现代化、产业化、机械化的农业生产经营的产品带给城镇居民, 满足他们对农副产品求新鲜、求环保的愿望, 提高休闲农业为城镇居民带来的基本价值量。同时将休闲农业与都市农业空间布局结合, 也体现了专业化与优质化的指导思想, 形成因地制宜、分工合作、发扬优势、功能互补的产业布局, 有效避免休闲农业经营者之间的同质竞争。
其二, 提高衍生价值量。休闲农业的衍生价值是在城镇居民参与的过程中得以体现的, 因此优化设计休闲活动和体验过程是提高衍生价值量的具体途径。这一思路的实现离不开多样化、人文化、差异化的指导思想。优化设计的基础在于坚持农本特色的真实性原则, 选择有代表性的生产过程、田园风光、农村生活场景和乡村文化元素, 将其融入具体的活动中。武汉农业历史悠久, 底蕴丰富, 地方特色鲜明, 水上休闲活动、农村饮食、服饰、节庆、婚嫁、民居以及当代的农业科技成果等都是设计休闲活动的基本元素。具体的活动形式可以是当前已有的农家乐、农业生产参与、农村乡土活动的参与, 也可创造性的开发农业生产历史展览、农耕园艺知识科普、农业生产中长期体验 (采用出租和辅导相结合的方式) 等多样化的休闲活动。
其三, 优化价值传递过程。休闲农业的价值传递过程是其市场化的过程, 需要在现代营销思想的指导下对其进行优化。目前已有个别经营点采取了比较主动的营销攻势, 例如石榴红村与旅行社联合组织客源、汉南主办甜玉米文化节、新洲挖掘花朝节的传统文化等, 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武汉休闲农业的整体发展中还应进一步强化宣传与品牌塑造工作, 通过有效的营销来提升休闲农业内在的竞争优势。同时在价值传递过程中, 从业者的素质不容忽视, 因为衍生价值的传递过程也是从业者与顾客交往的过程。无论是当地农民, 还是雇佣员工, 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都是影响衍生价值感知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 武汉休闲农业需要加速推进人才培养工作, 对当地农民进行经营管理和服务意识的培训, 对雇佣员工进行农业知识的培训, 造就一支热爱农村生活, 既懂农业, 又有经营管理服务知识的综合人才队伍。这一工作需要政府的扶持, 但更主要的是经营主体要从内部挖掘和自我培养入手, 为优化价值传递过程提供人力资源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调研小组.我国休闲农业发展问题的研究报告.中国休闲农业网
[2]王雅林董鸿扬:构建生活美——中外城市生活方式比较[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3
价值增长对策 篇6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 产业链结构优化趋势更加明显, 竞争更加激烈。目前我国中等规模以上服装企业达到6万多家, 绝大多数是加工贸易型企业, 处于产业链的底端。2008年, 面对人民币升值较快, 劳动力成本进一步上升, 服装企业的利润空间已降至极点, 严重制约了我国服装工业技术改造升级。而服装CAD/CAM的普及应用是服装企业实现信息化、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据统计, 服装CAD系统在美、日、法、意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应用普及率已超过70%, 而在我国服装CAD应用普及率却不到15%, 说明我国服装CAD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 同时又说明目前服装CAD市场的发展存在问题。
一、国内服装CAD市场发展现状
1. 国际著名服装CAD系统的技术发展与应用市场
服装CAD技术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 是计算机技术与传统的服装行业相结合的产物[2]。目前国际著名的服装CAD/CAM技术公司有:美国格柏 (Gerber) 、法国力克 (Lectra) 、西班牙艾维斯特 (Investronica) 、德国艾斯特 (Assyst) 、日本重机工业公司 (Juki) 、加拿大派特 (PAD) 以及瑞士Alexis等公司。这些公司由于起步早, 并有着深厚的专业积累和技术优势, 强大的资金实力, 所开发的服装CAD系统功能全面、界面友好、使用方便, 系统性能稳定;另外, 他们都开发了配套的CAM系统, 从设计到生产再到销售的一体化管理, 满足了用户的信息化需求。目前发达国家的服装CAD技术仍处于领先地位, 正在向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自动化和三维立体化方向发展。
这些著名的服装CAD系统供应商虽然最早从八十年代就进入我国市场, 尽管当时软硬件的价格、售后服务费用都很高, 但是国有大型企业为了快速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高价引进。然而, 由于对服装CAD系统缺乏必要的了解, 加上使用习惯、人员素质、培训体系及维修服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服装CAD系统实际利用率很低。真正的市场推广是在九十年后期, 随着国内纺织服装行业的快速发展, 国内的许多大企业为了尽快融入全球产业链, 再次掀起引进这些国际品牌的服装CAD系统的热潮。服装CAD系统供应商迫于竞争的压力一方面降低CAD系统价格, 加强产品宣传推广, 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 另一方面通过完善售后服务和培训体系巩固市场地位。目前, 他们依然占据着国内高端市场, 80%国内大型服装企业使用的CAD系统是这些国际品牌。
2. 国内服装CAD系统的技术发展和应用市场
国内的服装CAD系统是80年代中期在引进国外CAD系统基础上进行研制开发的, 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段距离, 但发展速度较快。到目前为止, 二维服装CAD技术已比较成熟, CAD系统的基本功能模块的开发和配置上已接近国外同类系统水平。据不完全统计, 国内至今已有50多套CAD系统通过各种形式的鉴定并进入了市场, 它们在基本功能上相差不大, 但在专业功能, 不同模块联动性、专业数据库设置以及操作方法上大不相同。其中以深圳富怡、北京航天、日升天辰、杭州爱科、至尊宝坊为代表的国产服装CAD企业在中小型服装企业中应用较广泛。最近几年国产服装CAD系统以较高的性价比逐渐占据着国内中低端市场。目前国产服装CAD系统价格一般只有国外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 大部分中小企业都能接受, 市场销售增长较快, 但是在硬件配置、软件可靠性、集成性等方面稍差。
据统计, 运用CAD系统可使服装企业的设计成本可降低10%~30%, 设计周期可缩短30%~60%, 产品质量可提高2倍~5倍, 设备利用率可提高2倍~3倍。这样的统计数据有一定的迷惑性, 实际上只有比较成功地应用CAD系统的企业才能达到上述效果。而能够成功运用CAD系统的企业只占50%左右。
二、服装CAD市场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1. 服装企业对服装CAD的需求不明确
一方面, 服装企业对引进服装CAD系统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一种观点认为引进了CAD系统就实现了服装设计的自动化, 只要输入尺寸数据, 轻点鼠标, 就能得到符合要求的款式结构图和样片;一种观点认为CAD系统只是一个摆设, 不实用, 由于一些CAD系统功能不稳定, 失误率较高, 操作繁琐, 与企业的实际应用相去甚远, 致使CAD系统的实际利用率很低, 一些企业最终弃之不用;还有一种观点认为CAD系统的价格过高, 投资回报率不明确, 国内外CAD产品的价格悬殊很大, 期望CAD系统价格更低, 功能更完善, 等到CAD系统普及了, 再选择合适的系统。
另一方面, 一些积极准备引进CAD系统的服装企业对CAD市场并不真正了解, 不了解市场上各种CAD系统的优缺点, 不知道应该如何选择, 选择国内的还是国外的, 是购买全套的还是购买一些重要的模块 (款式设计、打版、放码、排料等) , 是一次性购买, 还是分阶段购买。在这些情况不明确的情况下, 盲目引进CAD系统, 风险很大, 失败率较高。
2. CAD系统的操作程序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有一定的差距
目前, 服装CAD打版系统主要采用交互式打版方式, 自动化程度不高。操作时依据手工打版的基本思路, 先输入各结构点的值, 再把各结构点联结, 画出样板。与手工打版相比, 一般点线都不能省略;另外, 系统设计中对定点、画线、设置参数等方法的使用和操作过程先后次序都有严格规定。有时, 操作稍有差错, 必须从头再来。系统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 必须是能熟练使用CAD系统并且是有经验的打版师才能正确完成完整的服装结构设计。而目前服装企业中打版师多数依据经验打版, 对服装CAD系统的样板设计原理、公式并不了解, 对计算机系统的操作程序不习惯, 相应的操作速度较慢, 错误较多, 甚至比不上手工打版的速度和质量。不少企业使用一段时间之后, 无法适应, 最后干脆弃之不用。
3. 高层次复合型技术人才匮乏, 技术培训体系不健全
目前, 服装企业中有经验的打版师多采用经验打版, 本身学历层次不高, 对服装结构设计理论知识了解不多, 计算机知识匮乏。即使经过CAD供应商的短期培训, 要想熟练使用CAD系统代替手工打版难度较大。而从服装院校毕业的学生虽然在校学习过服装CAD系统, 但是学校教学主要侧重于基本方法、过程的讲解和练习, 与企业实际生产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再则学校使用的CAD系统不一定就是该企业使用的CAD系统, 不同CAD系统在操作程序上可能也较大差距。要让他们在短期内熟练使用CAD系统打出符合生产要求的样板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 服装企业迫切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技术人才奇缺。
在服装行业中, 人员频繁流动是很普遍的, 特别是技术人员的流动比例更高, 因此企业一般都不愿花钱培训技术人员, 也没有建立相应的技术储备和培训体系。CAD系统供应商只是在销售CAD系统时对企业技术人员提供免费短期培训, 之后, 企业需要再培训技术人员需支付不菲的培训费, 而培训机构也多是例行公事, 并不对培训结果负什么责任, 培训效果可想而知。再有, 经过培训的企业技术人员将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变成了个人的财富和资本, 而没有同时成为企业的财富和资本。随着技术人员的离职, 企业顿时失去这笔财富, 更有可能使CAD系统闲置, 样板设计工作停顿, 打乱生产秩序, 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4. 服装CAD供应商产品销售机制和服务体系不完善
国际品牌的服装CAD在国内销售是采用经销商、代理商的模式, 这些经销商、代理商推广和销售产品是以销售和利润为目标, 而不是以服务为目标, 履行服装CAD开发商与最终用户之间二传手的角色。国外的CAD系统销售一般是在服装企业安装使用时, 按合同规定提供短期培训, 对培训效果不负责任, 只要求达到基本会用的目标, 不是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对使用的技巧、如何与该企业的实际生产相结合等个性化服务, 不在服务范围内, 经销商又不能把客户的意见和要求完整、准确、及时地反映给开发商, 使产品的功能难以及时改进完善, 市场竞争力被削弱。
国内CAD开发商一般采用直接销售模式, CAD系统销售、服务要比国外的好一些, 但是由于国内CAD系统开发技术力量薄弱、能力有限, CAD系统本身性能不够稳定, 与操作系统的兼容性不好, 。虽然能提供比较周到的服务, 但是系统经常出问题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而且随着服务对象越来越多, 范围越来越广, 开发商有些力不从心, 服务质量也逐步下降。
三、基于共同价值增长的服装CAD市场发展策略
CAD系统供应商与服装企业应该建立合作共赢的关系, 以实现共同价值增长。服装企业借助运用CAD系统来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信息化水平, 提高竞争力;CAD系统供应商则通过在服装企业的成功应用来树立典范, 推广应用。根据客户的反馈意见, 改进和增强模块功能, 完善产品设计。以可靠的产品质量和热情周到的服务赢得客户的口碑, 是高技术产品推广的最有效策略。
1. 服装企业应明确对服装CAD的需求
首先服装企业要明确引进CAD系统的目的与需求, 先作自我分析与诊断, 然后要深入考察多家供应商及供应商服务的客户, 必要时请管理咨询机构参与谋划和鉴别。企业要做好投入产出分析, 注意成本的合理性, 既不要片面追求功能全面的软件造成浪费, 也不必为节约一时成本致使所选CAD系统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兼顾实用与开放。服装企业有几种类型, 对于从事服装设计、生产、销售全过程的企业, 应考虑引入全套服装CAD系统, 以设计和销售为主的企业, 应选择样板设计和款式设计模块性能突出的CAD系统, 来料加工型服装企业应选择服装CAD中样板设计、放码和排料模块使用方便快捷、兼容性好的CAD系统。服装CAD多个品牌价格、性能等各有特点, 某一种CAD并不适合所有企业。CAD系统供应商作为信息技术方面的专家, 应从信息技术和项目实践的角度, 给服装企业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使企业的需求更加理性明确。CAD系统应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 而非生产经营适应软件系统, 不能本末倒置;但也不能死抱着一条, 生产活动中的一些不科学的做法需要改进, 使CAD系统适合于企业的业务流程, 吻合度要高, 这样才能保障实施的效果。
2. 进一步改进完善CAD系统功能, 提高系统的适应性、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服装CAD系统一般由款式设计、衣片设计、打版、放码、排料等系统组成, 在这些子系统中应用得普遍并且效果比较好的是需要大量重复运算的放码和排料系统。款色设计系统的绘图功能与图形设计软件如photoshop、coreldraw相比, 在功能和效果上都略逊一筹, 系统改进一方面要针对服装设计的特点, 提供专业化的方便实用的工具, 另一方面要实现款式设计的三维立体展示效果。解决photoshop、coreldraw文件与款色设计系统文件的转换或兼容互用的问题。衣片设计系统中可采用大型电子绘图输入板 (类似手写板的功能) 实现公式输入法和直接注寸法的融合, 既要保留公式制版方法简便和专业化要求低的特点又要兼容直接注寸制版方法经验直观的特点。通过数据库技术将优秀样板师的打样经验和优秀样板变成知识存入数据库, 建立规则, 新的样板设计师可以借助专家系统有针对性地学习, 快速设计出优良的样板。
3. 建立CAD系统应用人才学习培训机制和知识管理体系
CAD系统供应商应帮助服装企业建立CAD系统应用人才学习培训机制, 不仅要培训企业技术人员学会使用CAD系统, 而且要用好CAD系统, 通过网络平台建立网上学习交流机制, 不仅降低培训成本, 增强培训效果。帮助企业建立CAD系统知识管理体系, 使服装CAD技术不仅成为技术人员的财富, 更要成为企业的财富, 所有的技术人员都可以通过知识系统学习交流经验, 快速成为技术能手, 形成技术人才梯队, 这样才能形成稳定的技术保障。加强CAD供应商、服装院校和服装企业的合作, CAD供应商通过提供免费CAD教学软件和培训教师, 来增强CAD应用人才的培训和市场推广的能力, 将企业CAD技术人才培训委托给当地的服装院校, 服装院校则通过加强与企业的密切联系, 提供实习就业机会, 联合进行技术攻关。
4. CAD系统供应商应建立科学完善的销售机制和服务体系
CAD软件产品和服务应分别定价。对用户来说, 价格透明, 容易产生信赖感, 有利于软件产品的销售。对CAD系统中的不同功能模块分别定价, 服装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 选购其中几个模块或者分阶段购买, 不仅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 实施难度较小, 成功率较高, 而且一旦成功应用, 企业会进一步增加投资, 扩展应用范围, 同时对潜在客户的影响是巨大的。服务定价有利于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 扩大服务范围, 提高服务质量。免费服务的服务质量难以衡量、难以保证, 对服装企业来说是鸡肋, 食之无味, 弃之可惜, 对供应商来说是效益难以体现, 最终可能成为负担。将服务象产品一样定价, 服装企业引起会重视, 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购买相应的服务, 同时会非常注重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对CAD系统供应商来说, 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服务范围将不仅局限于技术维护、人员培训, 可以拓展到技术人才梯队建设、知识管理系统建设等内容。
四、结语
随着服装CAD技术的发展, 系统不仅具备款式设计、纸样设计 (打版) 、放码、排料等系列功能, 而且逐步增加了自动量体、三维试衣和服装数据库管理等功能, 它们贯穿于服装工业设计的各个过程。在服装的生产应用中, 服装CAD的优势主要在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信息化水平和市场反应速度等等。基于共同价值增长的市场发展策略是基于合作共赢的基本思想, 综合考虑CAD开发商、经销商和服装企业三者的利益, 寻求共同利益最大化, 有利于提高我国服装CAD的普及率和利用率。
摘要:服装CAD技术是应用于服装行业的一项信息化技术, 是提高服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在分析目前我国普及服装CAD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从服装CAD开发商、经销商和服装企业三方面结合来提高服装CAD市场普及率和利用率的策略, 即只有基于价值共同增长理念的服装CAD供应商与服装企业合作共赢, 才能更好地实现服装CAD的普及与应用。
关键词:服装CAD,价值,共同增长,市场
参考文献
[1]虞紫英陈璐易李旭:服装CAD的技术现状和评价体系[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05 (12) :350~354
[2]李莹莹:我国服装CAD应用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财经界, 2006 (11) :30
[3]魏茂春缪明聪等:中国服装CAD/CAM发展策略[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2006 (4) :33~36
[4]邹平:CAD技术在现代服装领域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3) :15~18
[5]邱佩红陈继红:谈我国服装CAD/CAM系统的发展[J].山东纺织科技, 2005, (1) :40~42
[6]马素琴徐强:影响服装CAD普及的因素及应对措施[J].纺织科技进展, 2005 (4) :28~30
价值增长对策 篇7
信用风险是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 巴塞尔委员会规定用于预防信用风险的资本金需占总资本金的70%。随着我国金融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 国内商业银行参与国际竞争的程度日益加深, 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借鉴发达国家先进风险度量经验, 加强信用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的度量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即以公司静态历史财务数据为计算基础的传统度量阶段和以静态历史财务数据、动态资本市场数据为计算基础的现代度量阶段。KMV模型的开发与应用是对传统度量方法的革命, 是现代度量阶段应用较为广泛的风险度量模型。它以期权理论为基础, 充分利用动态资本市场信息对违约概率进行预测, 具有前瞻性。KMV模型认为, 信用风险是在负债给定的前提下, 由企业的资产价值决定的, 一旦资产价值的变化过程得以确定, 便可得到任何时点的违约概率。因此, 体现资产价值变动的指标———资产价值增长率, 是KMV模型的重要参数, 对违约概率的估计具有重大影响。近年来, 国内学者基于KMV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度量展开了一系列研究, 程鹏、吴冲锋 (2002) 实证研究发现, 绩优股违约距离最大、高科技股其次、绩差股违约距离最小, 因此得出结论:违约距离可以作为衡量信用风险的指标。王跃平 (2008) 发现, KMV模型能够对ST公司和非ST公司进行有效识别。由于KMV模型是在西方发达国家成熟资本市场的基础上开发应用的, 并不完全适用于我国国情, 因此, 国内学者的研究重点主要围绕着我国资本市场的特征对KMV模型进行修正。我国历史上存在股权分置现象, 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同时存在, 且同股不同权。所以在计算股权价值时, 应对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分别计价, 流通股可依照证券市场交易价格定价, 而非流通股定价没有统一界定。董颖颖等 (2004) 认为非流通股定价公式为:非流通股股价=1.326+0.53×每股净资产。孙小琰等 (2008) 使用线性回归法, 以非流通股股价为因变量, 以流通股市价、每股净资产、每股收益为自变量, 进行线性拟合, 最终得到非流通股定价公式为:非流通股股价=0.0489+0.062×流通股市价+0.3924×每股净资产+3.003×每股收益。2007年, 进行股权分置改革, 股权价值的设定又有了新变化。葛雷 (2010) 认为股改后仍存在限售流通股, 而限售股仍不能完全上市流通, 因此对限售股以市价7折来定价, 股权价值计算公式为:股权市值=股票市价×流通股数+每股净资产×非流通股数+股票市价×限售股数×70%。夏珍 (2013) 认为2009年以后已不存在非流通股, 总股本分为流通股和限制流通股, 并且对两种股本同等对待, 股权市值的计算公式为:股权市值=股票市价×总股本。本文延续前人研究, 认为股改后流通股和限售流通股可统一定价。此外, 最早引进KMV模型时, 假定资产价值增长率为0, 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 企业的资产市场价值也会随之增长, 资产价值增长率为0的假设显然不符合现实。因此, 部分学者开始对资产价值增长率进行修正。李磊宁 (2007) 使用公司近三年净收益增长率的算术平均数来表示资产价值增长率, 实证结果表明修正后的KMV模型信用风险识别增强。范祚军、龙珊瑚 (2008) 假定资产价值增长率=资产回报率-红利及利息偿付率, 并对违约概率进行敏感性分析, 但是文章中没有通过实证分析检验修正模型的有效性。柏雪怡 (2010) 通过敏感性分析得出结论:资产价值增长率与违约距离正相关。杨永生、周子元 (2010) 分别使用四种指标近三年的平均值对资产价值增长率进行估计, 即总资产价值增长率、每单位资产的息前税后利润增长率、极大似然法估算的资产价值增长率以及股权市值增长率, 实证结果表明使用总资产增长率估计资产价值增长率时, 模型的识别效率最强。综上所述, 我国学者在KMV模型应用于信用风险度量的有效性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例如, 在资产价值增长率的修正方面, 大部分学者将其简单地设为零, 或者是使用资产的账面价值、企业股权价值对其修正。事实上资产价值增长率指的是资产市场价值的增长, 账面价值和股权价值的增长均不能准确地对其进行估计, 因此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 本文从企业资产市场价值的内涵以及增长动力出发, 使用代理指标估计资产价值增长率, 达到修正KMV模型、提高模型识别能力的目的, 这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二、KMV模型及其修正
(一) KMV模型简介
KMV模型是美国旧金山KMV公司于1997年研发出来, 用于度量公司信用风险的模型。它以Black和Scholes的期权定价理论和Merton的债务定价理论为理论基础, 以公司的财务数据和证券市场的交易数据为计算支撑, 通过计算公司的违约距离DD, 根据违约数据库映射出相应违约距离下的违约概率EDF, 来达到测度公司信用风险的目的。基于欧式期权的KMV模型的基本思想是:把公司债务看作一份欧式看涨期权, 这份期权的标的是公司的资产市场价值, 执行价格是公司债务面值。债务到期时, 如果公司的资产市场价值大于债务面值, 公司有能力偿还债务, 不会发生违约;如果资产市场价值小于债务面值, 公司无力偿还债务, 会发生违约。而公司资产价值的期望值和违约点之间的差值与资产价值标准差的比率被视为违约距离, 违约距离越大, 预期违约概率就越小, 公司发生违约的风险也越小;反之, 违约距离越小, 预期违约概率就越大, 公司的违约风险也就越大。
(1) 模型的基本假设。主要包括:第一, 公司股票满足Black-Scholes-Merton模型的基本假设。即公司的股票价格是一个随机过程, 服从对数正态分布;股票交易是连续的、无摩擦, 股票价格波动也是连续的;企业价值变化过程服从几何布朗运动。第二, 公司债务到期时, 如果资产市场价值的期望值大于债务面值, 则公司经营状况良好, 不会发生违约;如果资产市场价值的期望值小于债务面值, 则公司经营状况恶化, 会发生违约。第三, 存在无风险利率, 且为常数。第四, 公司的资本结构只存在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2) 模型的计算步骤。根据KMV模型的基本思想, 预期违约率EDF的计算过程主要分为三个步骤:首先, 根据上市公司的股权价值及其股权价值波动率计算出该公司的资产价值及其波动率;其次, 根据违约距离的定义公式, 计算出违约距离DD;最后, 求出该违约距离所对应的预期违约概率EDF。具体如下:
第一, 资产价值VA及其波动率δV的计算。根据B-S期权定价理论, 公司的资产价值和股权价值之间的关系如下:E=VAN (d1) -Le-r TN (d2) … (1)
其中, d1、d2分别为:;
等式两边求导, 再求期望, 得:
E为公司股权价值, δE为股权价值波动率, VA为资产价值, δV为资产价值波动率, N (.) 为标准正态分布的累积概率分布函数, L为公司债务面值, r为无风险利率, T为债务到期日。股权价值和股权价值波动率可通过证券市场数据计算获得, 公司债务面值L也可通过公司财务数据得到, 无风险利率和债务到期日均已知, 因此, 联立方程 (1) 和 (2) , 即可得到资产价值和资产价值波动率。
第二, 违约距离的计算。违约距离指的是某一时间上, 资产价值的期望值和违约点的差值与资产价值标准差之间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其中, VAt为约定期限内资产价值的期望值, δv为资产价值的波动率
第三, 预期违约率的计算。计算出违约距离后, 要推算出一定违约距离下的预期违约概率EDF, KMV公司使用经验EDF法求解EDF值。即在兼具违约数据和非违约数据的庞大数据库支撑下, 给定预期违约距离, 就可估算出EDF值, 即:
由于我国违约数据库并不完全, 经验EDF法并不适用于我国, 因此, 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信用风险预测时, 多使用违约距离指标。
(二) 资产价值增长率的修正
本文使用不同的代理指标对资产价值增量进行拟合, 以此对资产价值增长率进行修正。一方面, 我们从资产的账面价值入手, 将期末资产账面价值与期初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视为资产价值的增量, 即总资产增长率作为资产价值增长率的替代指标。另一方面, 我们从资产的市场价值入手, KMV模型中的资产价值并不完全等同于账面价值, 实际上体现的是企业的市场价值, 资产价值增长率即企业市场价值增长率。首先, 在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中, 企业发展能力指标衡量的核心就是企业价值增长率。2002年2月22日发布的《企业绩效评价操作细则》中, 企业发展能力指标为营业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和技术投入比率, 权重分别为0.1、0.07、0.05。由此可知营业利润、总资产以及研发投入的增加, 均会给企业带来价值的增长, 因此本文将每单位平均资产的营业利润增长率、每单位平均资产的总资产价值增长率以及技术投入比率三者加权, 得到一个总增长比率, 并以此代替资产价值增长率, 对KMV模型进行修正。其次, 企业价值具有不同的定义。金融经济学家认为企业价值是企业预期自由现金流量以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作为贴现率折现所得到的现值, 由该定义可知, 企业价值与企业自由净现金流量正相关, 即自由净现金流量越大, 企业价值也越大。迈克尔?波特则认为“企业价值是客户对企业提供给他们的产品或服务所愿意支付的价格, 价值由总收入来度量”, 总收入的增加会使得企业价值增长。因此, 本文又选择企业每单位平均资产的自由现金流量增长率和营业总收入增长率作为资产价值增长率的代理指标。最后, 从会计动态平衡公式出发考察企业价值增长的源泉。在一定会计期间内, 企业的资产价值等于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利润的总和。资产价值的增加来源于举借新债、投资者注资和利润的增长, 但是债务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并不具有持续性, 只有利润的增加会给企业价值带来持续增长。息前税后利润反映了债权人和所有者的获利能力, 能较好得体现公司整体资产的获利情形, 所以本文又选择每单位平均资产的息前税后利润增长率作为资产价值增长率的代理指标。综上所述, 本文选择上述五个指标对资产价值增长率进行修正, 经修正后, 违约距离的计算公式为:
三、实证分析
(一) 样本选择
由于ST公司, 即因至少连续两年亏损而被特殊处理的公司, 它的信用风险要高于非ST公司, 本文将ST公司作为违约组, 非ST公司作为正常组进行对比分析。为避免行业的不同所带来的信用风险差异, 本文选取归属于同一行业的样本进行配对, 且为保证股权价值波动率计算的准确性, 研究过程中剔除了考察期内股价数据较少的样本。另外, 本文以2014年3月31日为基准期, 在进行参数估计时需用到公司连续四年的财务数据和交易数据, 因此剔除2010年以后上市或在2010-2014年数据不全的公司。最终, 选取2014年沪深两市被ST的39家公司作为违约组样本, 与之配对的39家非ST公司作为正常组样本。所需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年报、国泰安数据库和万德数据库。
(二) 参数计算方法
(1) 时间跨度T、无风险利率r和债务面值L。本文设定时间跨度, 即债务期限T=1;无风险利率假设与一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央行基准利率相同, r=3%;债务面值L为公司财务报表中负债总额。 (2) 股权价值E的计算。2007年, 我国进行股权分置改革, 随着股改的推进, 流通股与限售流通股被同等对待。因此, 股权价值的计算公式为:股权价值E=上市公司股票价格×总股本。 (3) 股权价值波动率δE的估计。股权价值波动率δE可通过计算股价波动率获得, 股价波动率δE即股票收益的标准差, 通常计算股价波动率有历史波动率法、模型法两种方法。历史波动率法以本年度的波动率情况会在下一年度重复出现为前提, 但是事实上股价波动率是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 所以使用历史波动率法对股价波动率进行计算, 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大量研究表明广义自回归条件方差模型GARCH (1, 1) 在预测我国股票市场的股价波动率上高度有效, 因此本文以2013年3月31日至2014年3月31日为计算期, 使用GARCH (1, 1) 模型先计算出股票日波动率δday, 再换算成股票年波动率δE, 换算公式为:。 (4) 违约点的计算。本文选用KMV公司推荐的违约点, 计算公式为:DPT=流动负债+0.5×长期负债。 (5) 资产价值增长率的计算。本文选用5种方法对资产价值增长率进行拟合, 得到的结果分别记为g1、g2、g3、g4、g5, 均取近三年计算结果的均值。计算方法如下:
(三) 实证检验分析
通过Eviews软件对参数计算如下:
(1) 资产价值和资产价值波动率的计算结果。通过Eviews软件回归得到股价波动率的值, 然后使用Matlab编程获得资产价值及其波动率。各变量计算结果的统计分析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 非ST组的违约点、股权价值和资产价值均高于ST组, 股权价值波动率和资产价值波动率均低于ST组, 与现实情况一致。通过T值和Prob值可知, 在5%置信水平下, 股权价值波动率和资产价值通过均值检验, 统计量是显著的;在10%置信水平下, 股权价值和资产价值波动率是显著的。
注:T值是检验ST组和非ST组均值差异是否显著的统计量
(2) 资产价值增长率的计算结果。本文使用五种代理指标来代替资产价值增长率, 通过查阅上市公司年报、国泰安数据库和万德数据库, 可得到各代理指标的数值, 以此获得资产价值增长率的统计分析结果, 如表2所示。由表可知, 五种情况下, 非ST组的增长率均值和中位数都大于ST组, 符合正常公司资产运营状况优于违约公司的现实。当资产价值增长率以g2、g4、g5进行替代时, ST组资产无论是均值还是中位数均为负值, 即呈现负增长, 而非ST组均为正值, 呈现正增长, 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现实相符:违约公司由于经营不善, 导致资不抵债, 需变卖资产偿还债务, 资产价值下降;正常公司经营良好, 能实现正的收益, 资产价值增加。且在1%水平下, 均值和中位数均通过检验, 差异显著。当资产价值增长率以g3进行替代时, 虽然非ST组的均值和中位数都高于ST组, 但是数值均为负, 说明在整体上样本的资产价值呈现负增长趋势, 这显然不符合现实。并且, 均值和中位数都没通过检验, 差异不显著。
注:Z值是检验ST组和非ST组中位数差异是否显著的统计量
(3) 违约距离的计算结果。计算出违约点、资产价值、资产价值波动率及增长率后, 将各变量值带入式 (3) , 即可得到违约距离。再将资产价值增长率g0=0作为对照组, 得到六组违约距离DD0、DD1、DD2、DD3、DD4、DD5, 计算结果如表3和表4所示。由表3可知, 六种情况下, 违约距离差异不大, 且呈现左偏分布。由表4可知, 非ST组违约距离均值和中位数都大于ST组, 即正常公司的信用风险低于违约公司, 与现实相符。由Prob值可以看出, 当以g3代替资产价值增长率时, 违约距离均值和中位数的显著性效果低于资产价值增长率为0时的情形, 且没有通过置信水平为5%的中位数检验。当增长率以g1、g2、g4、g5进行替代时, 除DD4的均值显著性效果弱于DD0以外, 其他情况下均值和中位数显著性效果都强于DD0, 并且均通过置信水平为5%的显著性检验。由此可见, 资产价值增长率经修正后, KMV模型能够对ST样本和非ST样本进行很好的区分, 但并不能精确比较几种情形下KMV模型的识别能力, 下面通过AUC值进行精确判断。
(4) KMV模型的识别能力分析。本文使用AUC值对KMV模型进行精确判别分析, 用以确定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价值增长率。要想计算AUC值, 首先得了解ROC曲线。ROC曲线是以一系列不同的二分类方式 (分界值或决定阈) , 以误判率 (1-特异度) 为横坐标, 以正确率 (灵敏度) 为纵坐标绘制的曲线。使用ROC曲线对KMV模型的识别能力进行判别时, 可能会发生四种情况: (1) 违约公司被正确预测; (2) 违约公司被误判为正常公司; (3) 正常公司被正确预测; (4) 正常公司被误判为违约公司。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的情形是 (1) (3) 频数多, (2) (4) 频数少, 表现为ROC曲线靠近左上方、曲线下方面积大, 即AUC值大。在AUC值大于0.5的情况下, ROC曲线越靠近左上方, AUC值越接近于1, 模型的识别能力越强, 最靠近左上方的ROC曲线上的点, 其误判率最低, 是错误最少的阈值。下面用AUC值对此做精确判别分析, 结果如表5所示。由表可知, 除DD3的AUC值低于DD0以外, 其余四种情况下, 违约距离的AUC值均大于DD0, 且DD4的AUC值最大。说明资产价值增长率以g3进行修正后, 模型的识别能力反而降低, 效果弱于资产价值增长率为0时;但是当资产价值增长率以其他四个指标进行修正时, 模型的识别能力强于修正前, 且以g4替代资产价值增长率时, 模型的识别能力最强。表5中DD4的AUC最大, 但是表4中DD5的T值最大, 这说明在进行模型效果分析时, T值大小并不能反映模型的识别能力, 不能用它来实现模型识别能力的定量比较, 即不能进行模型有效性分析。
四、结论
通过上述实证分析, 可得到以下结论:第一, 除以g3替代资产价值增长率时, KMV模型识别违约公司的能力稍弱外, 原KMV模型及用其他4种方法修正的KMV模型均能够对违约样本和正常样本进行很好的识别, 模型是有效的。第二, 经过资产价值增长率不为0的修正后, KMV模型的识别能力比修正前增强。第三, 在本文选取的五个指标中, 将每单位平均资产的营业总收入增长率作为代理指标拟合资产价值增长率, 即以g4代替资产增长率时, KMV模型的识别能力最强。原因可能是营业总收入是经营过程中实现的经济收益的总流入, 它是企业取得利润的基础, 是企业现金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够比较系统、全面的评价公司的经营成果, 因此在评价公司发展潜力时比其他几个指标包含更多资产价值增长的信息。
摘要:本文基于期权定价理论和债券定价理论, 采用KMV模型法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度量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并从企业价值的本质出发, 以不同指标代替资产价值增长率, 对KMV模型进行修正。实证结果表明, 修正后的KMV模型识别违约样本的能力增强, 且以每单位平均资产的营业总收入增长率代替资产价值增长率时, 识别能力最强。
关键词:KMV模型,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资产价值增长率,违约距离
参考文献
[1]程鹏、吴冲锋:《上市公司信用状况分析新方法》,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2年第2期。
[2]孙小琰、沈悦、罗璐琦:《基于KMV模型的我国上市公司价值评估实证研究》, 《管理工程学报》2008年第1期。
[3]葛雷:《基于门限回归的KMV信用风险度量模型违约点修正研究》,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4]李磊宁、张凯:《KMV模型的修正及在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度量中的应用》, 《金融纵横》2007年第13期。
[5]柏雪怡:《基于KMV模型的中小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评价研究》, 《东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6]杨永生、周子元:《资产价值增长率在企业信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经济问题探索》2010年第7期。
[7]丁晔:《基于自由现金流量的公司价值评估》,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