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检测

2024-11-06

肌酐检测(通用9篇)

肌酐检测 篇1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人群危险因素水平的上升, 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已成为影响社区人群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并且高血压已成为我国居民因疾病死亡的第一位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三者合并使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明显增加。为了解白银市社区高血压患者血糖、血脂和血肌酐水平以及合并疾病的情况, 2010年11月—2011年5月我中心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协作对白银市社区1 242名高血压患者进行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0年11月—2011年5月在白银市社区居住、明确知道自己患高血压病1年以上并符合研究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者作为调查对象。入选标准:同时具备以下2项者: (1) 依据《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 (2) 年龄在35~80岁之间 (包含35岁及80岁) 。排除标准:排除以下几方面其中1项者: (1) 继发性高血压患者; (2) 急性冠脉综合征 (<3个月) 和脑卒中急性期 (<3个月) ; (3) 不易配合 (智力、听力和肢体活动明显障碍) 者; (4) 合并严重疾病 (肿瘤、慢性肾病) , 预期寿命不足1年; (5) 采集不到静脉血或采集血量不够; (6) 拒绝配合调查者。本次调查共预约检查患者1 350例, 排除采血量不足者76例和非高血压或患高血压不足1年者32例, 最终有效入选者1 242例。

1.2 方法

由社区医生预约高血压患者, 患者抽血前3天正常饮食, 过夜空腹12 h后于清晨抽取静脉血。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医生于采血后6 h内离心, 将血清和血浆冷冻保存于-200C゜冰箱, 最后统一将样品冷冻运送到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实验室进行检测。

1.3 评价标准

高血压诊断标准依据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血糖升高评价标准为空腹血糖 (FPG) ≥126 mg/dL。下列任何1项超出标准则确定为血脂异常:血清总胆固醇 (TC) ≥240mg/d L, 或甘油三酯 (TG) ≥150 mg/dL, 或高密度脂蛋白 (HDL-C) <40 mg/dL;血肌酐50~120 umol/L为正常。

1.4 统计学分析

调查数据采用双录入Excel数据库, 对比纠错。利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1 242例高血压患者中, 男性428例 (34.46%) , 女性814例 (65.54%) , 平均年龄 (61.3±8.8) 岁, 平均收缩压 (153±21) mmHg (1 mmHg=0.133 kPa) , 舒张压 (91±12) mmHg。

2.2 高血压患者实验室检测结果

2.2.1 不同性别高血压患者血糖、血脂和血肌酐水平比较:

不同性别高血压患者FPG、血脂和血肌酐水平比较发现, 女性HDL-C水平高于男性, 男性肌酐水平高于女性, 其他3个检测指标无性别差异。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 TG水平均高于标准值, 见表1。

2.2.2 高血压患者血糖、血脂和血肌酐水平异常率比较:

高血压患者同时合并血糖升高和血脂异常者123例, 占调查对象的9.9%, 单纯合并血糖升高者占13.29%, 血脂异常者占68.44%, 血肌酐增高者占10.31%。其中血脂异常以TG异常所占的比重最大, 其次是HDL-C, 且HDL-C和肌酐异常率男性均高于女性,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不同年龄组血脂异常率不同, 年龄越大异常率越高,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2。

3 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 高血压患者同时合并血糖升高、血脂异常者占9.9%, 且高血压患者单纯伴有血脂异常者高达68.44%, 明显高于有关文献报道[1]。血脂异常以TG水平升高比率最大, 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均明显高于正常值。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与高血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降压药物引起血脂异常有关;另一方面, 可能与患者饮食结构不合理, 进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有关。由于高血压与血脂异常同时存在时更容易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从而促进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所以, 高血压患者应认识到合并高血脂的危害性, 定期检查血脂, 如果发觉血脂异常, 应在积极降压的同时接受降脂治疗。

白银市社区高血压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为13.29%,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8%) [2]。研究表明, 当高血压和糖尿病同时存在时, 可以加速动脉硬化, 对心、脑和肾损害程度远远大于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或单纯糖尿病。因此, 高血压患者要定期检查血糖, 如果发现血糖和血浆胰岛素水平均高, 应立即服用除加重胰岛素抵抗以外的降压药物治疗, 使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平时则配合非药物治疗, 包括饮食管理、减肥、限制钠盐摄入和中等强度的规律运动等。

高血压大多数起病隐匿, 进展缓慢, 随着病情的发展和病程的延长, 多年后可引起患者全身的小动脉硬化病变, 使肾脏成为主要受累的靶器官之一, 继而发生肾脏损害。高血压一旦对肾脏造成损害, 又可以因肾脏对体液平衡调节以及血管活性物质等代谢障碍而加剧高血压的严重程度, 造成肾脏损害与高血压之间的恶性循环, 并进一步导致心脑血管病[2]。此次调查显示, 白银市社区高血压患者约有10.31%已出现肾脏损害。提示高血压患者应定期检查肾功能和尿常规, 一方面积极治疗和调整治疗方案, 延缓和减少肾脏损害的进程和危险程度;另一方面要避免长期的原发性高血压导致肾功能损害。

本次调查表明, 加强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血糖、血脂和肾功能的定期检查[3], 可以了解并发症发生与发展程度, 促进患者及时进行治疗、规律服药或调整治疗方案, 从而有效地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和血肌酐水平,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这对有效地延长并提高患者寿命和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徐成斌, 陆丕能, 李帮清.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的联系及防治[J].临床内科杂志, 1999, 16 (1) :11-13.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0年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3]文育锋, 查晓娟, 姚应水, 等.芜湖市中小学教师血压、血糖和血脂既往检测情况及指标现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8, 16 (1) :54-56.

别让血清肌酐骗了您 篇2

什么是肌酐?

肌酐是肌肉在人体内代谢的产物,主要经肾脏的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血中肌酐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外源性肌酐是肉类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产物,内源性肌酐是体内肌肉组织代谢的产物。在肉类食物摄入量稳定,身体的肌肉代谢又没有大变化的情况下,肌酐的生成相对恒定。血清肌酐的浓度变化主要由肾小球的滤过能力决定。

血清肌酐常被作为了解肾功能的常用指标,不过血清肌酐在反映肾小球滤过能力方面比较迟钝,这是因为肾脏有较大的储备能力,只有在肾小球滤过能力降至正常的一半时,血清肌酐水平才开始明显升高。因此,只有在严重肾小球功能受损时,肌酐水平改变才会发生。此外,如果不控制外源性肌酐的摄入,则血清肌酐水平不能准确反映肾脏功能状态。

什么是肌酐清除率?

肌酐清除率是指肾脏每分钟能清除多少毫升血浆中肌酐的能力,可反映肾脏的肾小球滤过能力。正常范围是80~120毫升/分钟。根据肌酐清除率可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损害程度。70~51毫升/分钟为轻度损害,50~31毫升/分钟为中度损害,小于30毫升/分钟为重度损害。

肌酐清除率可以通过繁琐的方法检查确定,糖尿病患者也可以应用下面这个公式自己估算肌酐清除率:

估算的肌酐清除率(毫升/分钟)=[(140一年龄)/血清肌酐(毫克/分升)]×[体重(千克)/72]×0.85(如果是女性)

例如:一位70岁女性,体重50千克,血清肌酐1毫克/分升,则估算的肌酐清除率=[(140—70)/1]×(50/72)×0.85=41.3毫升/分钟。很明显,虽然该女性血清肌酐水平正常,但肌酐清除率显示肾功能已中度损害。

用肌酐清除率来指导药物治疗

对于主要以原型经肾小球滤过排泄的药物来说,肌酐清除率降低时,药物清除时间会延长。这时应根据肌酐清除率下降的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隔时间,避免药物中毒。

例如,对于肌酐清除率低于50毫升/分钟的患者,应用格列本脲时特别容易引起严重低血糖。对此类患者也不推荐使用二甲双胍治疗,其他许多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间隔时间也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

此外,有些特殊检查或治疗需使用含碘造影剂时,需要事先评估肾功能以确保安全。

酐清除率并非十全十美

肌酐清除率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但某些情况下肌酐清除率会“高估”实际的肾小球滤过能力。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的“高估”,可能比对非糖尿病肾病患者更加显著。另外患者年龄过大或过小,严重营养不良,消瘦或肥胖,肌病、瘫痪或素食者采用公式计算得到的结果的可靠性下降。

总之,肌酐清除率作为肾功能的检测指标之一,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病情变化及临床用药和特殊检查有重要的参考作用。患者学会利用血清肌酐计算肌酐清除率,能够更好地评估肾功能状态、指导治疗。

肌酐检测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 仪器:日本OLYPUS, 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2) 试剂:上海华士亚太生物有限公司提供。 (3) 标本来源:肾炎疾病组;均来自我院肾病内科住院患者血液标本, 并已经确诊为各种肾炎、肾病, 甚至尿毒症患者, 根据尿素氮的数值不同分为五组。其他疾病组:均为本院其他各科收治的各种疾病患者血液标本, 并且已经确诊为非肾源性疾病, 根据尿素氮的数值不同分为五组。

1.2 方法

(1) 收集以上两组无溶血、无黄疸的空腹血液标本, 离心沉淀, 取血清测定。 (2) 统计学处理:采用四表格及卡方检验精确概率法。

2 结果

按照, 病疾病组与其他疾病组进行分类结果展现:首先是肾炎疾病组BUN与Cr的测定结果及其比值, 分别有ABCDE五个组, 分别是A组48例、B组56例、C组43例、D组31例、E组23例, BUN (mmol/L) 分别是7.14~10.0、10.1~20.0、20.1~30.0、30.1~40.0和40.1以上, BUN (mmol/L) ×均值分别是8.60、15.35、24.52、34.91、44.86, S标准差分别是1.03、2.69、2.15、4.28、7.46, Cr (umol/L) X均值分别是324.4、561.7、898.9、1234.9、1538.1, S标准差分别是125.8、278.1、341.2、387.5、402.4, Cr/BUN分别是37.72、36.59、36.66、35.37、34.29。然后是其他疾病组BUN与Cr的测定结果及其比值, 同样有ABCDE五个组, A1组40例、B1组43例、C1组31例、D1组29例、E1组21例, BUN (mmol/L) 分别是7.14~10.00、10.01~20.00、20.01~30.00、30.01~40.00、40.00以上, BUN (mmol/L) X均值分别是8.68、17.48、24.99、35.29、43.95, S标准差数据分别是1.25、2.42、2.98、3.68、9.27, Cr (umol/L) X均值分别是116.0、174.4、337.0、507.7、569.2, S标准差数据分别是42.1、73.8、115.4、163.5、185.7, Cr/BUN13.36、9.89、13.49、14.39、12.95。

3 讨论

3.1 从以上数据结果可以看出:

肾炎疾病组与其他疾病组的Cr与BUN的比值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 , 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结果, A与A1、B与B1、C与C1、D与D1、E与E1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 。

3.2 从肾病疾病组与其他疾病组进行分类结果可见:

BUN数值相同的两组之间, Cr的浓度并不一致, Cr与BUN比值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 , 在临床上引发BUN增高的原因很多, 不能据此一项诊断, 需与其他测定项目结合起来综合分析才能判断肾脏损害程度, 特别是Cr与BUN的比值的大小对肾脏损害程度意义重大。我们测定并分析了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透析前的Cr与BUN的值及其比值, 病例20例, BUN的平均值为 (35.55±9.85) mmol/L, Cr的平均值为 (1167.3±462.5) µmol/L, Cr/BUN的比值为32.83;透析后BUN的平均值为 (24.76±9.27) mmol/L, Cr的平均值为 (798.7±422.2) µmol/L, Cr/BUN的比值为32.23此组数值表明:透析后, Cr与BUN的深度均有所下降, 但是, 二者之间的比值却无显著性变化 (P>0.05) 。说明肾脏损害并没用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二者之间比值越大, 对肾脏的损害就严重, 所以临床上以Cr与BUN的比值大小来判断肾脏的损害程度及其预后有重要意义。

3.3 血液尿素氮的浓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分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两个方面。生理因素:

高蛋白饮食引起血清BUN浓度和尿液中排出量显著升高等。病理性因素:常见于肾脏因素, 其次为非肾脏因素。血液BUN浓度增高的原因可分为肾前性、肾性及肾后性三个方面: (1) 肾前性:最重要的原因是失水, 引起血液浓缩, 由于血液浓缩, 可以引起肾血流量减少, 肾小球滤过率减低而使血液中尿素潴留。这种情况可见于剧烈呕吐、幽门梗阻、肠梗阻和长期腹泻等。 (2) 肾性: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晚期、肾功能衰竭、慢性肾盂肾炎及中毒性肾炎都可能出现血液中BUN增高。 (3) 肾后性:如前列腺肥大、泌尿系结石、尿道狭窄、膀胱肿瘤致使尿道受压等都可能使尿路阻塞引起血液中BUN增高。

3.4 肌酐是肌酸代谢的最终产物, 由肾脏排出。

体内的肌酸大部分与磷酸结合生成磷酸肌酸, 磷酸肌酸与能量代谢有关。在体外肌酐与肌酸可以互变, 在酸性溶液中, 肌酸及易脱水而变成肌酐, 在碱性溶液中, 肌酐则可变回肌酸。但是, 在体内肌酸脱水生成肌酐是一种不可逆反应。

本文就是为了探讨肌酐 (Cr) 、尿素氮 (BUN) 的检测值及肌酐/尿素氮 (Cr/BUN) 之比值在判断肾脏损害程度上的重要意义。利用的方法是分析由日本奥林巴士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的肾炎组和其他疾病组的Cr、BUN及CR/BUN的比值。分析结果是依据BUN的测得值的高低, 将肾炎组与其它疾病组分别分成五个值段, 同时记录Cr的对应值, 并且记算出Cr/BUN的比值。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常规检测BUN与Cr能反映机体内含氮化合物的代谢水平, 临床用于体内氮质血症的诊断和病情观察, 同时Cr/BUN的比值越大, 越是肾脏不可逆的重要指标。

判断肾功能的可靠旨标血肌酐 篇4

检查血肌酐很重要

由于肾脏能将血肌酐维持在正常范围,因此,血肌酐就成为临床检查肾功能的一个可靠指标。假如肾脏受到了损害,使血液中的肌酐得不到有效地清除,自然就会引起血肌酐水平的升高。异常高水平血肌酐的存在,是肾脏功能异常或肾功衰竭的重要警示。正因为如此,血肌酐检查已成为肾功能检查中的一个常规化验项目。

血肌酐过低也不好。日本有一项研究发现,血肌酐低的一组人,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高,提示这一组人肌肉的功能和容量状态差,为2型糖尿病的发病提供了条件。

在一般情况下,血肌酐的正常范围是成年男性0.7 - 1.2毫克/分升(60 - 110微摩尔/升);成年女性0.5 -1.0毫克/分升(45 - 90微摩尔/升)。

肌酐相关测算

血液中的肌酐由血流送到肾脏,再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随同尿液排出体外。虽然肾脏里近曲肾小管也能排泌一些肌酐,但量很小,总体上影响不大。由于肾小管并不吸收肌酐,所以血肌酐的多少,基本取决于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血肌酐水平上升,就意味着肾脏滤过能力的下降。

医生可以非常精确的检查出患者每天经由肾脏清除了多少肌酐,这就是所谓的肌酐清除率。肌酐清除率可以根据血和尿的肌酐水平进行计算。由于肌酐清除率同肾小球滤过率是平行的,所以血肌酐清除率也可能独自用于计算和估测肾小球滤过率。

测知肌酐清除率的方法,可以通过公式,由病人的血肌酐水平、体重和年龄来计算;也可以通过收集病人的24小时尿液,测得其中的肌酐量,再结合测得的血肌酐量,通过计算得到肌酐清除率实测值。

另外,血尿素氮水平也是一个可以指示肾功能的指标。尿素氮是身体代谢的产物,肾功能被损害时,尿素氮就会在血液中堆积起来的。血肌酐同血尿素氮的比值,通常能提供关于肾功能的更多信息,例如造成肾病的可能原因。在脱水情况下,血尿素氮可由于血液浓缩而增加,这与肾实质的病变无关。但检测血尿素氮同检测血肌酐相比,只是一个补充,在说明肾功能方面,不如后者重要。

早期肾病诊断不能靠肌酐

肌酐排泌的数量大致等于肌酐滤过的数量,因此,血肌酐的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GFR)的水平呈反相关关系。通过血肌酐的多少,可以估算出肾小球滤过率的多少,这比实测要简单。

血肌酐异常可反映肾实质受损的情况,血肌酐高出正常值都意味着肾脏受损。

图示是指在病情稳定状态下,血肌酐和肾小球滤过率之间的关系,右侧的箭头指示正常GFR的数值(120毫升/分钟)。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只是在肾功能受到严重损害的情况下,才可以看到血肌酐水平的异常。在肾功能受损早期,例如GFR从120降到60,即下降到了50%之前,虽然肌酐的排泌量已经有所减少,血肌酐却可能没有时间在血液中堆积,升高的幅度很小。相反,一个晚期肾功能衰竭病人,GFR的减少只有很小的变化,甚至可能并没有明显的异常,血肌酐升高的幅度却很大。

以上情况充分说明,尽管检查血肌酐的方法简单快捷,最常用于肾功能的检查,但它并不适合早期肾疾病的诊断。我们不应由于误解导致诊断迟误,如果失去肾病早期治疗的机会,损失将是无法弥补的。

动态看待肌酐值

在临床肾内科的医生看来,血肌酐的正常范围并不是绝对的,因为还有许多因素影响血肌酐的测定。

由于血肌酐水平与受检者的肌肉状态有关,所以强壮的年轻人或中年成人,要较其他年龄组的人群,有更高的血肌酐水平;另一方面,老年人的血肌酐可能要低一些。在营养失调、明显消瘦、长久患病,肌肉随之减少的人群,血肌酐水平可能要低于健康同龄人。有的人只有一个肾,出现大约1.8毫克/分升或1.9毫克/分升的肌酐水平,也是预期中的事。

小儿如果肌酐达到2.0毫克/分升或以上,或成人达到10.0毫克/分升或以上,说明出现了相当严重的肾损害,可能要采用透析手段进行治疗。然而,有着强壮肌肉群、肾功正常的健康男性,血肌酐也可能在2.0毫克/分升(150微摩尔/升);但血肌酐在1.2毫克/分升(110微摩尔/升)、上了年纪的女性,却可能是一个有严重肾病的患者。因此,动态地观察血肌酐水平的变化趋势,要比观察一次性绝对值更为重要。

药物也会影响血肌酐水平。例如,在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抵制剂( 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时,肌酐水平可能有所增加。联合应用ACEI和ARB,肌酐水平的增加会超过单独使用其中任何一个药物,甚至使一些病人的血肌酐增加30%以上,都是可以预期的事情。

肌酐升高的症状

血肌酐升高,即肾衰竭时,可有多种多样的相关表现,包括身体脱水或水分过多、呼吸闲难、思维障碍、体重减轻、夜尿多、尿少、骨痛、抽筋、高钾、心律失常、水肿、贫血、易疲劳、记忆下降、食欲损失、睡眠闲难,以及许多其他非特定的症状,并且完全可以囚人而异。肾机能障碍的表现可以涉及全身各处,不同人差异很大。

肌酐检测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8月-2012年2月我院检查单胎初孕妇400例, 年龄20~35岁, 中位年龄27.5岁, 平均孕周为 (20.5±3.8) 周, 将其中确诊的78例HDCP孕妇作为HDCP组, 诊断及分类标准均参照《妇产科学》[3], 轻度39例, 中度26例, 重度13例。从妊娠经过及结局完全正常的孕妇中选取128例作为正常妊娠组, 平均孕周为 (20.8±3.6) 周。所有研究对象均自愿参与调查, 均无绝对禁忌证。2组年龄、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清晨抽取孕妇空腹静脉血3ml, 离心后取分离血清待检[4]。β-hCG采用美国贝克曼 (BECKMAN) 公司化学发光仪及试剂检测。Cr、BUN及UA水平采用日本奥林帕斯 O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 配套试剂盒亦由该公司提供, 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比较2组血清β-hCG及Cr、BUN、UA水平。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HDCP组血清β-hCGCrBUNUA水平高于正常妊娠组, 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3讨论

临床上, 根据HDCP发生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和重度子痫前期。HDCP的基本病理变化是以全身小动脉痉挛为特征, 胎盘为受累最严重的器官。发病机制为:在胎盘形成阶段滋养细胞浸润能力即下降, 致使血管重铸发生障碍, 主要包括螺旋小动脉血管重铸异常和新生血管生成障碍, 继而胎盘血液灌注减少, 滋养细胞缺血、缺氧, 并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 最终导致HDCP的发生。

注:与正常妊娠组比较, *P<0.01

血清β-hCG水平改变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失调[5], 病理机制为:发生HDCP后, 全身小动脉痉挛, 胎盘受损, 滋养叶细胞浸润蜕膜层, 蜕膜层的部分血管和子宫肌层部分血管发生萎缩、硬化, 使其管径减小, 从而导致胎盘缺血, 胎盘的血流量减少, 进而导致绒毛滋养细胞增生, 而增生是绒毛滋养细胞对缺血、缺氧的一种代偿反应。本文结果显示, 妊娠中、晚期HDCP孕妇血清β-hCG水平明显增高, 因此动态监测妊娠中、晚期孕妇血清β-hCG的变化是诊断HDCP的有效指标。若孕妇自妊娠中期血清β-hCG持续上升, 则发生HDCP的几率相应增高[6]。因此, 给予严密的监测和相应的处理, 对改善孕妇及产儿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当肾脏功能发生改变后, 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 (GFR) 增加, 含氮类代谢产物CrBUNUA等排泄增加, 血清中CrBUNUA的浓度则呈现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发生HDCP后, 全身小动脉痉挛可引起动脉压升高及循环血量减少, 进而导致肾小动脉痉挛、肾脏供血不足及肾血流量降低, 肾脏的排泄功能和GFR亦有所降低, 肾脏排泄的CrBUNUA也随之减少, 使血清中这些代谢产物含量上升, 且其增高程度与病程的严重程度呈正比。因此, 监测血清肾功能指标对预测HDCP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指标升高是HDCP肾功能损害的体现, 对观察、检测HDCP患者的严重程度及预防、治疗HDCP和围产期并发症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 孕妇产前定期联合检测血清β-hCG、肾功能各项指标具有重要意义, 血清β-hCG及肾功能各项指标可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 其异常升高时常预示病情的加重, 应引起临床重视。因此, 血清β-hCG、肾功能指标可以作为检测HDCP患者病理生理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参考文献

[1]安慧芳, 白桂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肝肾功能生化指标的变化[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3, 19 (2) :103-104.

[2]郭丽.联合检测孕妇血清尿酸值和β-hCG值预测妊高征的临床意义[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5, 26 (4) :371-372.

[3]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93-98.

[4]叶应妩, 王毓三, 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519-521.

[5]彭诗维, 谭布珍.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用于诊断妊娠期相关疾病的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 2007, 16 (12) :934-935.

肌酐检测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2009年9月~2012年1月收治的符合原发性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的患者74例作为观察组,年龄为31~62岁,平均(46.3±15.8)岁,其中男58例,女16例。所有观察组患者均依据高尿酸血症检查(患者血尿酸≥420μmol/L)、X线检查、间歇性发作急性关节炎等明确诊断,排除由于各种血液病、利尿药物、恶性肿瘤、放化疗等原因所引起的继发性高尿酸血症患者,同时排除患有糖尿病、其他肾病疾病、近期使用过肾毒性药物、泌尿系感染等疾病的患者。所有观察组患者均无既往肾脏疾病史。选取健康人员74例作为对照组,年龄为32~63岁,平均(47.0±14.6)岁,其中男59例,女15例。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平均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与观察组所有人员全部进行血清胱抑素C、血清肌酐和尿β2-微球蛋白检测。血清胱抑素C检测:所有人员均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胱抑素C,使用Hitachi 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试剂为北京利德曼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参考值为0.54~1.15 mg/L。血清肌酐检测:所有人员均采用肌酐酶,HMMPS法检测血清肌酐,使用Hitach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试剂为日本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WAKO)生产,参考值为44~106μmol/L。尿β2-微球蛋白检测:所有人员均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尿β2-微球蛋白(mg/L),使用Hitachi 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试剂为希克玛生物公司生产。在检测期间经医护人员果断、快速、有效的处理,所有患者无一死亡。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人员各检测指标比较

两组人员各检测指标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胱抑素C、血清肌酐、尿β2-微球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1。

2.2 观察组人员各指标相关性分析

观察组人员各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胱抑素C、血清肌酐、尿β2-微球蛋白各指标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见表2。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如果人体内产生过量血尿酸或者血尿酸排泄受阻会使机体形成高尿酸血症,严重时会引起机体肾损伤的发生[5,6]。作用机制主要为高血酸可以明显促进机体血管平滑肌组织细胞的大量增生,在促炎症反应的过程中会对机体内皮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极易引发高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此时高血酸可以机体肾脏造成直接的损伤作用[7]。当机体内发生间质性反应和肾小管损伤时,患者体内可能发生间质性肾炎或间质纤维化等症状,在患病早期,患者的肾损伤并未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常规检测不能对其进行准确及时诊断,往往使患者措施的治疗良机[8]。寻求有效而准确的检测手段和早期高尿酸血症肾损害诊断指标成为预防和控制患者病情发展的首要任务。

由于血清胱抑素C是机体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超家族中的主要成员之一,核细胞可以稳定生产,且速率很定,不易受药物的控制,可以由机体肾小球全部滤过,与肾小球的过滤功能密切相关,血清胱抑素C可以作为高尿酸血症肾损害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之一[9]。如果患者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发生了改变,尿β2-微球蛋白的浓度也会发生相应改变。尿β2-微球蛋白是一种机体淋巴细胞和多核白细胞产生的小分子球蛋白,经肾小球滤过时,容易在近端肾小管重吸收,由肾小管上皮细胞对其进行分解破坏,正常状况下,人体尿液中很少会含有尿β2-微球蛋白,因而尿β2-微球蛋白也作为一个高尿酸血症肾损害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10]。血清肌酐也是经肾小球过滤后方可排出体外的,但肾小管对其不进行重吸收,只有在高尿酸血症肾损害发生后,机体血清肌酐的浓度才会发生变化,会逐渐增加,因而血清肌酐也可以作为一种检测高尿酸血症肾损害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

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血清胱抑素C、血清肌酐、尿β2-微球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血清胱抑素C、血清肌酐、尿β2-微球蛋白各指标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患者发生肾损伤后,体内的血清胱抑素C、血清肌酐、尿β2-微球蛋白均会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影响肾小球的正常滤过功能,三种检测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特异性和准确度都很高。综上所述,血清胱抑素C、血清肌酐和尿β2-微球蛋白检测均能不同程度反映高尿酸血症患者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损害状况,三种检测方法均可作为高尿酸血症肾损害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血清胱抑素C、血清肌酐和尿β2-微球蛋白检测用于早期诊断高尿酸血症肾损害是安全有效的检测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董立新,郭义娟,胡素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并糖尿病前期患者尿微量蛋白及胱抑素C检测临床意义[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25(10):1032-1033.

[2]杨燕.尿系列蛋白检测在无症状高尿酸血站肾损害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0):2682-2684.

[3]Oetting WS,Regers TB,Kriek TP,et al.Urirary beta2micruglobolin is associated with acute Renal allograft rejection[J].Am J Kidney Dis,2006,47(5):898-904.

[4]汪治邦,王欣蓉.胱抑素C在评价高尿酸血症早期肾损害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7):1092-1093.

[5]Puig JG,Miguel E,Castillo MC,et al.Asymptomatic hyperuricemia im-pact ofultrasonography[J].Nucleosides Nucleotides Nucleic Acids,2008,27(6):592-595.

[6]杨旭光,赵志刚,王艳芳,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肾脏白蛋白排泄率相关性研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4(5):452-454.

[7]Nakanishi N,Okamoto M,Yoshida H,et al.Serum uric acid and risk for development of hypertension and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or typeⅡdia-betes in Japanese male office workers[J].Eur J Epidemiol,2003,18(6):523-530.

[8]梁伟玲,丁华荣.血清胱抑素C、血清肌酐和尿β2-微球蛋白检测对高尿酸血症肾损害早期诊断的意义[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1):127-128.

[9]Mussap M,Plebni M.Biochem istry and clinical role of human cys-tafion C[J].Crit Rev Clin Lad Sei,2004,41(5):467-550.

血清肌酐测定方法的研究 篇7

1 测定原理

本方法分2步反应:第一反应是利用肌酸酶除去血清中内源性肌酸和肌氨酸;在第二反应中,肌酐在肌酐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肌酸,然后,肌酸在肌酸酶和肌氨酸氧化酶的作用下生成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氧化物酶的作用下产生有色物质,通过测定其吸光度的变化,可以得出肌酐的含量。

2 材料与方法

2.1 样本来源

样本取自门诊和住院病人的新鲜血清样本。

2.2 仪器

HITACHI 7060全自支生化分析仪。

2.3 原料

肌酐酶;肌酸酶;肌氨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氧化酶,均为TOYOBO公司产品,过氧化氢酶为Roche公司产品。TOOS,4-AAP均为Sigma公司产品。K4Fe(CN)6.3H2O为MERCK公司产品。

2.4 试剂

试剂Ⅰ:M O P S-N a O H缓冲液(5 0 m m o l/L,p H 7.8),肌酸酶1 0 0 K U,氨酸氧化酶3 0 K U,过氧化氢酶5 0 K U,抗坏血酸氧化酶20KU,TOOS2mmol,K4Fe(CN)6.3H2O20μmol,试剂Ⅱ:3-吗啉丙磺酸(MOPS)-Na OH缓冲液(50mmol/L,p H7.8),4-AAP5mmol。肌酐酶300KU。肌酐校准物浓度为442μmol/L。

2.5 测定方法

自动分析通用参数:测定方法:两点终点法,反应温度:37℃,波长546nm(主)/700nm(次);样品4μL;试剂Ⅰ240μL;试剂Ⅱ80μL;孵第一测光点设为17点,第二测光点设为35点,校准类型为线性;反应方向向上。

2.6 比较实验

日本一化肌酐酶法测定试剂盒,按说明书设定上机参数测定。

3 实验和结果

3.1 线性范围

按NCCLS的评价方案,选择低值(97μmol/L)和高值(8840μmol/L)样品各一份等量混匀产生中间值,再分别将中间值和低值,中间值和高值等量混匀,共产生5个不同值,分别从低值到高值,然后从高值到低值测定,2次算术平均值,以Y作为测定的均值,以X作为理论值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本法在8840μmol/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0.97X+1.2r=0.9998。

3.2 精密度

按NCCLS的评价方法,用107μmol/L和1252μmol/L的样品各一份,于每天上下午双份测定,测20d,结果:批内CV1.84%和0.69%;批间CV3.93%和2.61%。

3.3 回收率

选择肌酐含量72μmol/L的混合血清1份,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校准液中,用本法测定,回收率在98%~101%。

3.4 方法比较

按NCCLS(EP9-P)的评价方案,选择肌酐浓度在在25~8840μmol/L之间的临床样品60份,分别用本法(Y)和日本一化公司的试剂盒(X)测定,将测定结果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本法(Y)和日本一化试剂(X)比较(r=0.9982)说明二者具有良好的相关。

3.5 干扰实验

将同一份混合血清分成若干份,每份0.9m L,分别加入0.1m LH2O,维生素C、脂肪乳、血红蛋白、胆工素,同时进行双管测定肌酐的浓度,结果表明,维生素C<20mmol/L、脂肪乳<10mmol/L、血红蛋白<4.6mg/L、胆红素<200μmol/L时对本法测定无明显影响。

4 讨论

测定血清中的肌酐浓度曾用方法Jaffe法,由于受假性肌酐类物质造成的非特异性干扰。给临床诊断带来诸多不便,酶法肌酐的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线性范围都较Jaff法有很大改进,消除了诸多非特异性物质的干扰,近年来各大医院都相继使用了酶法测定血清肌酐。本文建立的肌酐酶法经实验结果证明,在维生素C<20mmol/L、脂肪乳<10mmol/L、血红蛋白<4.6mg/L、胆红素<200μmol/L时对本法测定无明显影响,由于试剂中加入了高浓度的ASO和K4Fe(CN)6.3H2O,使抗坏血酸和胆红素的干扰得到有效的消除。但是参考值范围的确定各地区还将建立自已实验室的范围[2~3]。

参考文献

[1]叶应妩.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2]陈伟英.胆红素氧化酶消除血清肌酐测定中胆红素的干扰[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5,18(3):143~145.

儿童血清肌酐参考值的研究 篇8

关键词:儿童,血清肌酐,参考值

目前检测肌酐的方法一般为苦味酸法和肌氨酸氧化酶法, 苦味酸法:肌酐在碱性条件下和苦味酸反应生成红黄色化合物, 在波长505~520nm处比色分析[2]。本法成本低廉, 操作简便, 是目前国内测定肌酐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存在干扰物质。肌氨酸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肌酐专一性强, 准确度高, 干扰物质少[3]。适合各种全自动生化仪。目前许多实验室用肌氨酸氧化酶法代替苦味酸法[4]。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儿童的肌酐水平相对较低, 本文调查安阳地区健康儿童, 对其血清肌酐采用肌氨酸氧化酶法测定, 以求建立本地儿童血清肌酐的参考水平, 为临床研究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3月—2010年9月在本院健康体检的安阳地区儿童550例, 经全身体检无明显的肝, 肾疾病和影响肌酐水平的疾病。

1.2 标本采集

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3m L, 2h内分离血清并在3h内完成检测。标本无溶血, 脂血。采集血液前3d禁食肉类食物, 避免剧烈活动或运动[5]。

1.3 试剂与仪器

试剂采用上海铂锦肌酐检测试剂盒, 定标液为试剂盒配套。质控物采用朗道质控, 仪器是奥林巴斯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按奥林巴斯AU2700仪器操作规程进行, 将试验样本放检测盘, 检测参数:T 37.0℃;分析方法:二点终止法;测定点:14~34;测定波长: (次/主) 700nm/505nm;样本量:10μL;稀释液:水。完成后, 结果直接由打印机输出

1.4 测定方法采用肌氨酸氧化酶法进行检测, 按照试剂说明设置参数, 并用配套定标液进行定标, 朗道质控血清随标本同做。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50例健康儿童SCr结果 (33.8±12.6) mmol/L, 因呈偏态分布用百分位点作正常参考区间;各实验室应建立自己的正常参考值。

3 讨论

肌酐是肌酸代谢的最终产物, 它是由磷酸肌酸通过脱磷酸基并闭合成环而形成的内脱水物。肌酐是肌肉组织代谢产物的废物, 它仅仅由肾小球排泄, 不被肾小管重吸收。肌氨酸氧化酶法是利用肌酐在肌酐氨基水解酶、肌酸脒基水解酶、肌氨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酶及显色剂和水、氧的共同作用下生成醌亚胺 (红色) , 在505nm测定其吸光度 (A) , 其A的大小和样品中肌酐的含量成正比的原理而设计的[6]。由于酶本身具有的特异性及高效性, 肌酐氨基水解酐在反应中针对肌酐而不受其他物质的干扰, 这使测定结果接近于真值。

血清肌酐检测是临床常用的监测肾脏疾病的重要指标, 成人和儿童身体各方面有明显的差异导致了他们的血清肌酐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儿童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 血清肌酐浓度开始出现明显的的差异, 这有可能是儿童加速生长进入发育期时代谢水平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变化。成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虽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但血清肌酐浓度变化不大。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 儿童血清浓度逐渐升高, 到青春期时接近成人水平。

本文对健康儿童测定血清肌酐后发现与成人相比较肌酐的正常参考范围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尽量完善儿童血清肌酐参考水平, 建立合理的参考范围, 为临床诊断和疾病预后建立合理的参考范围及用于本实验室用来检测儿童血清肌酐水平提供依据。各由于不同仪器, 不同检测方法之间存在差异, 试剂厂家和实验室工作条件不尽相同, 因此不同实验室应当建立自己的正常参考范围。而不能依靠厂家提供的说明书来建立自己的参考范围。

参考文献

[1]杨治华, 王治国,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3:210.

[2]崔有宏, 罗侃, 郑强, 等.肌酐测定的酶学方法[J],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03, 24 (2) :129.

[4]叶应妩, 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广州: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465.

[5]周新, 府灵伟.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224.

肌酐检测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日常健康监护人群中溶血样本44例, 其中男24例, 女20例, 年龄22~55岁。

1.2 方法

仪器为O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经过国家计量科学研究院校准合格) 。国产试剂为上海荣盛公司生的肌酐试剂 (酶法) (批号:20110201) ;进口试剂为日本积水公司生产的肌酐试剂 (酶法) (批号:817RCI/818RAI) 。选用罗氏标准品 (批号:150888-03) 和日本积水肌酐标准品 (批号:807RJH) 。质控品为罗氏高低2个水平的质控血清 (批号:180667-03/181528-03) 。测定质控品分别用国产试剂及进口试剂在O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经定标液定标后, 测定2个水平的质控品。将溶血样本44例分别用国产试剂和进口试剂在O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肌酐测定。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0.0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测肌酐值如表1所示。

注:t=17.10, P<0.05

经分析, 肌酐用两种试剂 (进口试剂、国产试剂) 分析得出, 其位数分别为77.50和11.65。两种试剂所测肌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7.10, P<0.05) 。进口试剂所测肌酐值显著高于国产试剂。

3 讨论

溶血可以分为体内溶血和体外溶血, 体外溶血原因很多。在抽血、标本运送、储存等过程中均有可能发生。而血管内溶血的原因更加复杂, 与许多疾病相关。但溶血其中大部分都是由于抽血或注入试管时速度过快引起, 细胞内外浓度的差异是溶血最直接的影响因素, 它可以干扰肌酐的测定。很多研究表明, 溶血对常规生化影响巨大, 但各个研究结论并不相同, 甚至有相反的结论, 这可能与各实验室采用的试剂、仪器、检验方法有关。但各个实验室应有自己的研究结果[2]。对于检验人员来说, 拒收不合格的样本是最简单的处理方法, 但重新抽血会增加患者的痛苦, 而有些样本的采集也会有一定的困难。比如静脉条件很差的样本、外出体检的样本, 采集回来后发现样本不合格, 但重新采血难度太大。溶血样本在对某些项目无影响或影响很小的情况下, 可以向医生说明后发出报告, 但要对样本做详细的说明。如果出现特别异常的报告时, 必须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溶血样本是现实中不可避免的, 应该提高技术和管理素质, 尽量减少溶血的发生。本实验室做了两种试剂测定溶血对肌酐的影响试验, 发现不同的试剂对肌酐的测定结果有着非常显著的意义。溶血样本随着溶血程度的加重, 用国产试剂所测肌酐值趋于负值的程度也随之加重。进口试剂中含有抗溶血影响物质, 排除了溶血对肌酐的影响, 因而溶血样本用进口试剂所测肌酐值在合理的范围内。溶血样本用进口试剂所测肌酐值的准确性明显高于国产试剂。因此, 合理选用试剂, 选择检测方法也是检验人员做好实验质量保证的关键因素。

摘要:目的 探讨溶血样本对国产试剂和进口试剂测定肌酐的影响。方法 将日常健康监护人群中溶血样本44例分别用国产试剂和进口试剂在OLYMPUS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肌酐检测。结果 两种试剂所测肌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溶血样本用进口试剂所测肌酐值的准确性明显高于国产试剂。

关键词:溶血,试剂,肌酐,影响

参考文献

[1]叶应妩, 王毓三, 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11.

上一篇:护理配合及观察下一篇:数学教育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