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公司的未来

2025-01-18

信托公司的未来(共12篇)

信托公司的未来 篇1

自2007年银监会颁布实施的《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 (以下简称“新办法”) 颁布实施后, 将信托公司明确定位于专业的资产管理机构和金融理财机构。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迅速回暖, 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政府融资平台规模迅速提升等, 进一步促进信托公司管理信托财产规模的增加, 特别是信托公司在银信合作、证券投资信托、房地产信托以及信政合作业务等方面拓展迅速。本文就当前监管政策下, 我国信托公司在信托业务创新现状进行研究, 旨在揭示公司在信托业务创新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就信托公司业务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等。

一、信托业务创新现状

截至2010年9月末, 全行业信托资产规模29570.16亿元, 其中集合资金信托产品4800亿元, 占16%, 单一资金信托产品23390亿元, 占79%, 银信合作产品余额18932亿元, 占64%。而在银信合作产品中, 较为保守的估计, “通道型”产品的规模约占到70%, 即13000亿元左右。

总体来看, 当前我国信托公司创新业务开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新增项目的信托资金主要来自商业银行发行的各类理财产品, 即银信对接产品。截至2010年9月末, 我国信托公司银信合作信托项目金额占全部存续信托项目的64%。二是存续项目中以新股申购及基础设施领域投资为主, 两种投向分别占比22.82%和40.65%, 合计占比63.47%。三是创新类产品研发取得实质性进展。在监管部门推动下, 我国信托公司推出的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证券投资信托项目、黄金投资信托项目, 以及准公益性投资信托项目均为国内信托产品市场首发, 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公司产品创新意识及研发能力的显著提高。

二、信托产品创新优势分析

(一) 政策环境明显改善

一是新颁布实施的《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及《集合资金信托管理办法》取消了原有对信托计划发行份数、发行起点金额的限制, 为信托公司开展业务创新划出了空间。同时, 新两规通过禁止信托公司以固有资金进行实业投资等, 进一步明确了信托公司“代人理财”的业务特性, 指明了信托公司下一步发展方向, 另外通过设置信托贷款比例等, 促使信托公司必须实现信托业务全面转型, 不断提升信托业务的含金量, 以更加复杂、更加多样化的信托产品满足高端金融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二是颁布实施的《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 引导信托公司加大主动管理类信托产品的开发, 培育核心资产管理能力的监管思路也在有步骤地实施, 通过对净资本等风险控制指标的动态监控、定期敏感性分析和压力测试等手段, 有效控制风险。三是针对信托财产规模占比最大的银信合作业务, 相继颁布《银信业务合作管理办法》及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银信业务合作管理办法的通知》, 要求信托公司从项目开发、产品设计、交易结构、风险控制、存续资产监控、信托资产收回, 全程自主操作, 拥有话语权和定价权, 特别是在与商业银行合作的信贷资产转让合作中, 实现“洁净交易”及“风险自担”, 以此推动信托公司强化自主管理能力。

(二) 市场定位更加清晰

新办法实施后, 信托公司压缩固有业务, 积极拓展信托业务, 希望通过快速提升核心业务竞争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 各公司首先意识到大力开发合格投资人资源, 切实提升信托产品研发能力的重要性。其次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增加人才及智力储备, 包括从其他专业机构引进专才, 扩大与外部专业机构的业务交流与合作, 共同开展产品研发等, 如当前较为流行的“阳光私募”型信托产品, 引入外部投资管理人开发私募股权投资及QDII产品等。

(三) 综合业务平台优势

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 信托具有“安全性、灵活性及广泛性”的制度优势, 信托公司具备投资运用范围广、财产独立性高等优势。此外, 信托公司还可利用信托受益权制度优势, 通过进行优先、劣后受益等分层设计, 约束外部投资管理人行为, 保障受益人利益。当前, 各信托公司为提高自主管理能力及创新能力, 增强信托产品的流动性。借鉴“基金模式”运作管理信托产品, 实施组合化的投资组合及策略、实行信托净值管理、设置开放、半开放等信托资金赎回机制等, 进一步凸显了信托产品的综合业务平台的优势。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 信托业务创新机制尚未建立

目前我国公司自主管理类、创新型信托产品依然占比较低, 产品创新主要采取碰客户、赶市场 (机会) 、靠管理人员 (投资管理人) 的短期产品开发模式, 尚未形成持续业务创新、产品研发机制。业务发展及创新战略不清、产品研发及储备政策不明确、正向激励机制缺失等问题比较突出。如银信合作产品技术含量不高, 产品创新主要依赖外部投资管理人, 现行的激励机制更侧重于对信托业务规模、信托报酬完成情况的考核, 对业务创新及产品储备尚无对应的正向激励机制等。

(二) 粗放型的以规模取胜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

仍然存在部分信托公司创新乏力, 自主管理能力极低, 信托产品业务以片面追求“通道型”、“平台型”、信托报酬率极低的银信业务合作为主要方向, 作为专业理财机构, 却难以提供高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业务收益率的创新产品。但此类“以量取胜”的信托业务受外部政策环境 (如信贷规模调控、政府融资平台清理等) 的影响波动明显, 在这种业务模式下, 信托业务发展是缺乏可持续性。

(三) 研发人员、营销服务及项目管理团队配备不足

当前, 相较于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相比, 信托公司的研发力量最为薄弱, 研发投入十分不足, 有的信托公司甚至根本就没有设置研发部门及岗位。各公司专业营销、服务人员普遍配备不足, 一般由信托经理一人兼任, 长远来看不利于信托创新产品的专业化管理。项目管理团队急需加强, 目前各公司涉及创新业务的操作及管理等技术或手段方面主要依赖外部投资管理人, 受托人在信托财产管理过程中处于非核心地位, 收益分配处于劣势, 难以形成可持续性、较强盈利能力, 这也能够说明就私募股权投资信托 (PE) 业务, 当前多数信托公司还无法独立进行管理, 必须以来于外部投资管理人。

(四) 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急待极加强

尽管当前信托公司信息化管理水平有所提升, 但尚未完全建立与其创新业务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管理信息系统, 如有的公司设立的证券集中交易管理系统, 实际运行中还无法及时实现业务操作、风险管理及内部稽核部门的信息共享、交流及反馈, 高级管理层获取管理信息及时性存在一定障碍。此外, 在客户需求分析及关系维护、项目中后期管理、风险预警及报告、数据信息的集成以及风险管理模型的构造方面, 各公司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业务处理及管理系统。

(五) 创新业务加大了风险管控压力

投资类信托产品涉及的各类市场风险、投资管理职责外包风险等均对信托公司现有的风险管理流程、手段及方式等带来较大挑战。如各公司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合规管理等内控制制度中, 对创新业务隐含的特定风险尚未有明确体现, 包括尚未形成对投资管理人的审慎选择标准、流程, 内审部门及合规管理部门尚未明确将公司对投资管理人的监控情况作为跟踪评价内容等;公司管控市场风险的手段, 如进行交易止损、风险预警、市值重估、内部审计、风险评估及压力测试等仍比较欠缺, 应对市场逆转及突发性事件的能力急需提高等。

四、提高信托公司业务创新能力的若干对策

(一) 引导公司建立和完善信托业务创新机制

监管部门要引导信托公司落实银监会《信托公司治理指引》要求, 根据内外部环境因素及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制定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及信托业务发展规划, 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各公司创新业务, 特别是自主创新业务发展规划及政策, 保证各项业务创新契合公司短、中、长期发展目标。引导公司确立基于客户需求的产品创新及研发模式, 明确公司市场定位, 突出对信托产品的研发储备及分类管理。引导公司建立职责清晰、权责明确、相互制衡、有效激励的组织架构及绩效考核制度, 加大对信托业务创新的正向激励和考核。引导公司加大履行亲自管理义务的信托产品创新力度, 积极培育主动投资管理能力及管理团队。

(二) 公司应加强研发团队、营销团队及管理团队建设

信托公司应注重关键人员的引进与培养, 强化研发团队对信托业务创新的智力支持。加大营销管理团队建设, 认真履行客户KYC程序, 通过识别和评估客户的风险偏好及风险承受能力, 掌握客户对具体理财产品的需求, 完成对客户的细分及差异化管理, 建立利于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客户关系资源, 实现以产品研发创新为导向的营销管理模式。持续加强员工培训, 切实提升管理团队整体素质。

(三) 注重及加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信托公司应逐步建立与其信托业务发展相适应的风险监控及管理信息系统, 能有效覆盖信托业务的各个关键环节, 实现产品研发、市场营销、项目管理、风险控制、内部审计等多部门的信息共享、交流及反馈, 可以持续地向管理层提供风险变化情况并进行预警。积极研发适用的风险管理模型, 不断引进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积极引入客户关系管理 (CRM) 信息系统,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客户的深度营销管理。

(四) 切实提高创新业务风险管控能力

信托公司应加强对创新业务中各类风险的识别和管控, 以流程建设和改造为基础, 建立和完善适应公司创新业务发展的风险控制部门及职责分工, 逐步实现创新业务研发、项目推介及营销、中后期管理、清算环节的适度分离及相互制衡, 重点加强部门及岗位间风险管控职责的执行力。信托公司应继续加强合规管理的事前控制与稽核审计的事后监督职能, 注重创新业务合规风险管控。重视和加强投资管理外包风险控制, 包括建立审慎的投资管理人选取标准、流程, 完善相关尽职调查, 加强信息披露, 规范外部投资管理人行为。

参考文献

[1]邢成.中国信托业现状与特征分析及趋势展望.中国信托网, 2011.

信托公司的未来 篇2

中国银监会关于实施《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有关具体事项的通知

各银监局,银监会直接监管的信托投资公司:

《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以下统称新办法)将于2007年3月1日实施。为推动信托投资公司按照新办法相关规定开展业务并实现平稳过渡,现将有关事宜进一步通知如下:

一、新办法的颁布实施,目的是推动信托投资公司从“融资平台”真正转变为“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专业化机构,促进信托投资公司根据市场需要和自身实际进行业务调整和创新,力争在3至5年内,使信托投资公司发展成为风险可控、守法合规、创新不断、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化金融机构。银监会积极鼓励信托投资公司加强竞争,实现信托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安全运行。

二、凡能够按照新办法开展业务,且满足本通知第三条规定条件的信托投资公司,应当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2个月内,向银监会提出变更公司名称和业务范围等事项的申请。其他信托投资公司实施过渡期安排。过渡期自新办法施行之日起,最长不超过3年。

申请由所在地银监局负责初审,报银监会审查批准后,给予信托投资公司换发新的金融许可证。

各银监局应当自收到信托投资公司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提出初审意见并报银监会审批。

三、信托投资公司申请变更公司名称并换发新的金融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合规和风险管理机制。

(二)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和业绩,具有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

(三)具有满足业务开展需要的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

(四)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五)已到期信托产品均能正常清算,现有信托产品运行平稳。

(六)最近提足各项损失准备后净资产不低于3亿元人民币。

(七)公司不存在重大未决诉讼等事项。

(八)银监会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四、信托投资公司申请变更公司名称并换发新的金融许可证,应当报送下列文件和资料(一式三份):

(一)公司名称、业务范围变更等事项的申请。

(二)固有项下实业投资清理方案。

(三)现有业务调整方案。包括集合资金信托贷款、担保、同业拆入等业务压缩方案、关联交易规范方案等。

(四)公司董事会批准实施实业投资清理、现有业务调整方案的决议、以及具备资质的律师事务所对相关方案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五)每个存续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运行状况说明及流动性安排方案。

(六)营业执照复印件、拟修订的公司章程草案及股东会决议。

(七)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名单及从业履历。

(八)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对申报材料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承诺书。

(九)银监会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和资料。

五、获准变更公司名称并换发新的金融许可证的信托投资公司,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固有项下实业投资应当于2007年12月31日前清理完毕。应清理的实业投资逐月单独列表报告,并说明资产质量状况、清理结束时限。

对股权投资比例不超过20%且不存在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资产质量良好、投资收益显著的财务性实业投资,经批准,清理完成期限可延迟到2010年3月1日。

在实业投资清理期间,信托投资公司不得与被投资单位发生关联交易,但与清理事项有关的关联交易可向银监会或所在地银监局报告,经银监会或所在地银监局同意后进行交易。

完成固有项下实业投资清理后,信托投资公司提足各项损失准备后的净资产应不低于3亿元人民币。

(二)逐步压缩拆入、担保业务规模。在达到新办法相关要求前,信托投资公司不得新办拆入、担保业务。

(三)新发生的集合资金信托贷款业务以新发生的集合资金信托业务为基数,按照新办法规定的比例要求对年末余额进行考核。

(四)新发生业务应当严格执行新批准的业务范围及新办法有关规定。

所在地银监局应定期对信托投资公司固有项下实业投资清理和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兑付情况进行督促、考核。获准换发新的金融许可证的信托公司在2007年12月31日前未完成实业投资清理的,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采取暂停业务、取消部分业务资格等监管措施。

六、对获准换发新的金融许可证的信托投资公司,银监会鼓励其在业务创新、组织管理等方面主动提出试点方案,按照审批程序,优先支持其开展私人股权投资信托、资产证券化、受托境外理财、房地产投资信托等创新类业务。推进信托投资公司创新发展和机构监管的改革措施也将优先对其试行。

七、拟实施过渡期安排的信托投资公司,应当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2个月内,向银监会或所在地银监局报送下列文件和资料(一式三份):

(一)过渡期方案。过渡期方案应当至少包括拟实施过渡期的时限、固有项下实业投资清理方案、业务调整规范方案、过渡期结束后存续业务与新办法的衔接处理安排、每个存续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运行状况说明及流动性安排方案等。

(二)批准实施过渡期方案的董事会决议和具备资质的律师事务所对相关方案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三)银监会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和资料。

所在地银监局应对照过渡期方案,对信托投资公司相关事项进行督促、考核。

八、处于过渡期内的信托投资公司,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按照过渡期方案确定的进度逐步清理固有项下实业投资,并于过渡期结束前清理完毕。

在实业投资清理期间,信托投资公司不得与被投资单位发生关联交易,但与清理事项有关的关联交易可向银监会或所在地银监局报告,经银监会或所在地银监局同意后可进行交易。

(二)逐步压缩拆入、担保业务规模。在达到新办法相关要求前,信托投资公司不得新办拆入、担保业务。

(三)集合资金信托业务不得进行异地推介。

(四)开展集合资金信托业务可适用以下过渡性措施:

1200个,每份合同金额不得低于人民币20万元(含20万元)。

220万元(含20万元),且机构投资者受益权不得向自然人转让,转让后的集合资金计划受益权在存续期内不得超过200份。

3,应当向银监会或所在地银监局事前报告。如银监会或所在地银监局在20个工作日内无异议,信托投资公司方可对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进行推介。

(五)新发生的集合资金信托贷款业务以新发生的集合资金信托业务为基数,在过渡期结束前达到新办法规定的比例要求。

(六)除开展集合资金信托业务应按照本条有关规定外,其他新发生业务应当严格执行新办法有关规定。

九、银监会不受理过渡期内信托投资公司资产证券化、受托境外理财等创新类业务资格的申请。

十、实施过渡期安排的信托投资公司,在完成实业投资清理且业务调整已达到新办法要求后,可提前向银监会提出结束过渡期、变更公司名称和业务范围等事项的申请。申请结束过渡期的信托投资公司提足各项损失准备后的净资产不得低于3亿元人民币。

上述事项的行政许可程序按照本通知第二条执行。

十一、信托投资公司申请结束过渡期并换发新的金融许可证应报送下列文件和资料(一式三份):

(一)本通知第四条第一、五、六、七、八、九项要求提交的文件和资料。

(二)过渡期方案落实情况,包括固有项下实业投资清理情况、现有业务调整情况(包括集合资金信托贷款、担保、同业拆入等业务压缩情况、关联交易规范情况等)等。

(三)银监会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和资料。

十二、所在地银监局要严格按照《新办法》和本通知有关规定,根据信托投资公司整体经营状况、制度建设和专业人员配备情况,结合公司固有项下实业投资清理效果、业务调整和存续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流动性安排等要素,审慎核准其变更业务范围和换发新的金融许可证的申请。

对资产证券化、受托境外理财等创新类业务资格的审批,银监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十三、新办法实施后,信托投资公司正在合同执行期的业务可履行至合同结束。

十四、自新办法正式施行之日起,实施过渡期安排的信托投资公司应按本通知要求开展业务;申请变更公司名称和业务范围等事项的信托投资公司,在有关申请获批前,应在原已批准的业务范围内按新办法有关规定开展业务。

十五、正在重组或拟引进合格战略投资者的信托投资公司,应执行新办法的有关规定。

十六、在2010年3月1日后仍未完成固有项下实业投资清理或无法按照新办法要求开展业务的信托投资公司,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责令其进行重组或市场退出。

慈善信托的误解与未来 篇3

2001年《信托法》颁行之后,确立了公益信托审批制的设立体制但没有同时明确审批机构和审批程序,再加上监察人的必设要求、全部公益性的要求等等,设立公益信托非常困难。因此,《信托法》颁行至今十五年,落地的、完全符合信托法要求的公益信托仍然是个位数。

但是,实践中的创造力是无穷的。例如,下列不完全列举的信托公司的信托项目,虽然在不同程度上和信托法对公益信托的要求不符,但是并不妨碍信托公司借此尽一部分社会责任,推进公益事业的发展。

1.2004年2月,云南国投信托设立“爱心成就未来-稳健收益型”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一),该计划的委托人为23名投资者,初始资金为536万元。信托计划收益捐赠云南省青少年基金会用于修建信托希望小学及救助云南省内失学儿童。该信托计划属于收益捐赠型,没有经过审批,亦无监察人。

2.平安信托的“新疆助学公益信托”,委托人为深圳市人民政府财政,初始信托资金为1亿元,以信托收益捐赠给新疆教育厅资助当地贫困家庭。收益捐赠型,无审批,亦无监察人。

3.2006年2月,云南国投设立“爱心成就未来—稳健收益型”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二),信托收益捐赠云南省青少年基金会用于修建信托希望小学及救助云南省内失学儿童。该计划亦为收益捐赠型,无审批人,无监察人。

4.2005年,百瑞信托“商都建设项目贷款资金信托计划”,委托人人数未披露,为集合信托,初始资金为8000万元,资金投向为商都遗址保护工程,为文物保护领域,无审批,亦无监察人。

5.2007年8月,重庆国投设立“爱心满中华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该信托计划为集合信托,初始资金为10亿元,也属于收益捐赠型,信托收益中超过预期收益率的部分用于捐赠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为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没有经过审批,亦无监察人。

6.2007年8月,北京信托设立“同心慈善1号新股申购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委托人为招商银行理财产品客户,初始资金为4599万元,该信托计划为收益捐赠型,用于北京地区贫困民工子弟学校。没有经过审批,亦无监察人。

7.2008年5月,金港信托设立“四川灾区赈灾公益信托计划”,属于收益捐赠型,用于捐赠四川灾区。没有经过审批,亦无监察人。

8.2008年6月,衡平信托设立“爱心系列”信托理财产品,每期信托募集资金的1%定向捐助灾区支持中小学校园重建。该产品没有经过审批,亦无监察人。

9.2008年8月,中信信托设立“中信开行爱心信托”,委托人为招商银行理财客户,初始资金10亿元,其信托收益超过预期收益部分960万元全部捐赠给宋庆龄基金会用于四川灾区重建,属收益捐赠型。没有经过审批,亦无监察人。

10. 2009年,华润信托设立“金管家-爱心传递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其信托收益超过预期收益率部分捐给“华润信托·爱心传递梦想中心”支持四川灾区重建。无审批,亦无监察人。

可以看出,上述“准公益信托”,要么直接使用“(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名称(6个),要么称之为“爱心信托”,要么是“爱心+资金信托计划”,要么使用“慈善信托”,有的甚至直接使用“公益信托”。虽然业界有各种担心,但是至今也没有一起这种变形的公益信托被宣告无效的例子,即便直接使用“公益信托”存在违背信托法第62条的嫌疑,也不必然导致信托无效。精心措辞用“爱心信托”、“慈善信托”作表述更凸显了从业者的谨慎。

从法理上分析,信托公司按照集合资金信托的模式运作公益信托也并无大碍,正可以以过去比较成熟的管理经验和流程为慈善财产提供增值保值服务,提升慈善财产的安全性。但是如果认为设立多个委托人的公益慈善信托一定要适用《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那就大错特错了—应该澄清的是,该办法的调整对象仅仅是以投融资为目的的商事信托。

在今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慈善法》中,也没有说只有符合慈善信托要件的才能命名为慈善信托。该法第33条和107条只是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开展募捐活动,骗取财产”而已。

如果过分严格限制人们使用“慈善信托”的名义,那么,原本人们用“慈善信托”来指称不合信托法要求的公益信托,如今,又该用什么样的名称称呼未经备案的慈善信托呢?估计“爱心信托”、“仁心信托”等会大行其道吧?

信托法理在慈善法中的

核心地位

虽然慈善信托在《慈善法》中只占一章7个条文,慈善信托也仅仅被认为是从事慈善事业的两大制度之一,但是无论是在《慈善法》颁布之后还是之前,信托法原理在整个慈善法中都具有核心的地位,这一点容易被人忽视。

在《慈善法》颁布之前,很多人不知道慈善信托的存在,认为从事慈善事业只能由慈善基金会等组织进行。实际上,早在2001年颁行的信托法中,就有公益信托的专章规定(《信托法》第六章)。

根据《基金会管理条例》的规定,以及基金会管理慈善财产的实践,可以推断出信托法原理在其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前慈善法”时代,基金会的资金来源有两部分,一部分类似固有资金,按照基金会的章程进行管理,基金会的理事等管理者承担类似公司董监高的信义义务;另一部分类似信托资金:不管是公开募集的还是定向接受捐赠的资金,基金会都要按照捐赠协议的约定对资金进行管理,专款专用,单独作账—这大致起到了信托法上分别管理的作用,基金会本身就这一部分财产的管理承担受托人义务。如果仔细观察基金会的年报,也可以看出其资金运用是两个独立的部分,类似于信托公司的固有账目和信托账目。

从实质法律效果上看,附有特定目的限制的捐赠和信托的区别已经不大了。例如,在美国信托法重述(第三版)中区分一般目的的捐赠和特定目的的捐赠,对于向慈善机构作出的“特定目的捐赠,例如,旨在支持针对特定疾病的医学研究,或设立资助特定领域研究的基金,这时则要设立慈善信托,该机构是秉持重述中规定目的和规则的受托人。(Rest. (third) of trusts §28cm. A)”。基金会等慈善组织在管理附特定目的捐赠财产的时候也是信托关系。

nlc202309091136

有人争议说,慈善基金会在管理接受捐赠的善款的时候如果被认为属于信托,实际上是把信义关系(例如公司内部管理关系)直接看成信托,造成信托关系的泛化。个人不同意这种观点。基金会受托管理事务的行为属于信义关系自无争议,但是和公司法上的信义关系还有不同之处。公司法当中,公司(财产)形成独立的法律人格,董监高等受信人(fiduciaries)不享有公司财产的财产权;而基金会所管理的受托财产并没有形成法律人格,而仅仅是基金会法人名下的相对独立的特别目的财产而已,基金会本身成为这些财产的受托人。凡是一笔独立的基金由独立的组织或者个人管理的情形,在法律上都是一种信托关系,这属于信义关系(fiduciary relationship)的核心,和公司内部的信义关系判然有别,承认其为信托关系不会构成信托概念的泛化。

还有人争议说,基金会和捐赠人之间没有缔结明文的信托合同,基金会也不能像信托公司管理信托财产那样对善款进行托管和专业的运作,无法实现善款管理上的破产隔离功能。这实际上也是一种误解。根据信托法的要求,信托合同需要书面形式,但是,并没有要求当事人一定清楚地把合同名称标明为“信托合同”。另一个更重要的误解来源于“要件论”,认为信托生效一定要把信托财产实现独立性,一定要使信托财产产生破产隔离功能。实际上,信托生效并不意味着信托财产在事实上就能产生破产隔离功能。信托是一种制度工具,当事人采用了信托制,论证信托财产没有产生独立性的义务就在提出争议的一方;即使法院认定信托财产没有产生独立性,也不能反过来证实信托设立失败。而且,所谓破产隔离功能主要是防止受托人的债权人对慈善财产强制执行,而由于慈善组织一般不能积极地负债(借贷),破产的几率极低,所以慈善机构作为受托人并无障碍。

慈善法颁行之后,确立了慈善机构慈善信托受托人的地位。但是仍然应当注意到,慈善机构之前一直在扮演受托人的角色,只是没有有意识地认知到而已。研读《慈善法》可以看出,慈善法关于慈善组织的行为规则的规定,基本上类似于受托人义务(忠实义务和注意义务)的规定。在整个慈善法里引入信托法中关于受托人义务的规则和原理来要求受托人,对于理顺基金会等慈善组织内部的责权义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很有趣的旁证是:如果认真阅读《英国2011年慈善法》,很少能发现“trust”这一术语(只在两个场合)。该法似乎并没有有意识地把慈善事业组织形式区分为慈善信托和慈善法人,而是认为整个慈善事业的法律都运用了信义关系法理。在该法中,出现比较多的是受托人(charity trustees)的概念,该术语既可以翻译为“慈善管理人” ,也可以翻译成“慈善受托人”。一个机构或者个人在管理善款的时候,不管整个管理结构是否名为“信托”,该机构或个人都是受托人或者管理人(trustee)。

总之,除了慈善信托明显地适用信托法理之外,关于捐赠人和受益人的法律地位,慈善组织的法律地位、义务和职责、慈善财产的法律地位等方面,都应适用或者部分适用信托法理。信托法理在慈善法中具有普遍的意义。

信托公司的未来 篇4

一、信托公司财务战略目标定位与风险控制

作为一种支持性战略, 财务战略必须依托企业集团的战略发展目标, 即管理总部或母公司为谋求竞争优势并实现整体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来确立资源配置与资本运营的总体思路、基本方向与运行轨迹。近年来, 随着监管机构和信托公司对信托业发展问题的广泛讨论, 提出了合规、持续发展的理念。合规、持续发展要求企业首先具有合法、理性经营的意愿和信心、并为此制定长期发展方向和战略, 即在考虑当前市场及社会发展需要的前提下, 审视自身发展的需要;不能为追求自身利益而牺牲市场的利益、社会的利益。现代管理理论杰出人物彼得·德鲁克就指出, 企业使命就是企业存在于社会的理由。

进入21世纪以来, 风险日新月异的演进, 风险的巨大能量不断释放, 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 让人们更加懂得了现代经济的风险内涵, 要实现合规、持续发展, 风险控制是重中之重。由于自身缺乏发展经验及理性定位, 加之监管机制不完善, 我国信托业在恢复经济职能的历程中偏离了原本应有的角色, 在短短几十年经历了6次清理整顿, 发展之路极为坎坷, 甚至一度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面对挫折与磨难, 在现代管理与经营理念充斥的市场经济环境下, 国内不乏众多的信托公司甚至存在相信赌局不相信判断、相信机缘不相信制度、相信公关不相信实力、相信等待不相信进取的思想。由于缺乏明确的长远目标和整体思维, 我国信托公司经营中的短期化行为十分普遍, 最终导致风险事件频发, 甚至破产、倒闭。一些风险问题还不断升级, 使得金融市场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中国信托业要真正重返“受人之托, 代人理财”的本业, 实现可持续发展, 就意味着必须依照制度经济的发展要求, 面对风险环境始终保持竞技状态, 用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武装头脑, 用科学的风险管理手段控制风险, 在方圆之内探索理性的价值创造。

二、信托公司财务风险分析

财务的本质是人类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及其体现的财务关系。财务风险是由于企业资金运动或理财事务中各种不确定因素所带来的风险, 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及收益分配风险等。

信托公司在不确定环境中由于盲目举债, 可能导致资本结构恶化、现金流不足、债务清偿不及时, 发生筹资风险。由于资本结构变动而导致固定利息的变动, 引起每股收益发生变化, 而财务杠杆放大了每股收益的变动性。如果融资方案存在固定性的支出则这种风险就会随之被激活, 而当固定性支出能得到补偿的情况下, 财务杠杆风险就会成为财务杠杆利益。信托公司在不确定环境中由于盲目性扩张, 可能导致未来经营收益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投资风险受信托公司投资项目的市场定位、产业特征、同业预期收益率等因素的影响。如果投资项目的市场容量已超负荷, 或投资项目资金占用过大、周期过长, 发生投资收益率波动的可能性较大。如进一步发生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调整, 市场波动在所难免, 投资项目发生实际收益率达不到期望值的可能性将非常大。资金回收风险主要受产品定价、产品营销等因素的影响。合理的产品定价应是在综合考虑产品要素内涵、产品市场交易行为、交易方式、利率等因素基础之上, 择优定价模型, 提出公允交易价格的决策行为。如果产品定价不准确、市场认可度不高, 发生资金回收风险的机率将大大提升。同时, 产品营销也是影响资金回收的重要方面, 营销方案不完善, 方式、方法不合理同样会影响资金回收的时间、货币形式以及回收效率。收益分配风险发生于分配环节, 不同的收益分配政策会对企业资本以及资产结构产生不同的影响, 进而还会影响筹资政策的制定。按照股利支付程度, 一般包括低股利支付政策、适中股利政策以及高股利政策;按照支付方式, 一般包括现金股利及非现金股利。适宜的分配政策应与企业发展程度、资产规模、筹资能力相匹配, 不当的分配政策轻则导致资本成本增加、债务权益比异常变动, 重则导致资金链断裂、引发财务危机。

三、基于风险控制的信托公司财务战略规划

与一般的财务管理工作不同, 财务战略规划是在各种可行性方案存在的情况下, 依据战略原则做出的选择。财务战略规划主要是对以下问题确定应该采取的行动方针, 即:确定财务目标、订立融资财务计划、完善投资战略、制定资金回收政策以及分配政策的等。财务战略规划具有时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信托公司不同项目的资本预算分析程序差异较大、既使同一项目不同时期的资本预算也具有差异性, 要将每个经营单位较小的财务计划进行合理合并, 最终形成一个有机的大计划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 信托公司对于财务战略规划的时期性及综合性特征应十分强调。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 内外部环境差异较大, 一般企业会形成不同的财务战略模式, 相应的, 风险是在给定的客观情况下, 在特定的发展期间内发生的, 也表现出阶段性的特点。信托公司应根据发展阶段的周期性特征, 选择适宜的财务战略模式, 综合预测、分析各种可能的风险, 进行组合管理, 提高财务战略的有效性。

(一) 信托公司扩张型财务战略与风险控制

在信托公司创业之初, 一般采取以实现资产规模扩张为目的的扩张型财务战略。信托公司应立足市场, 建立一套完善的经营风险预防机制, 及时对权益资本风险、效益进行预测和评价, 制定适合信托公司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 通过合理的资产结构来分散经营风险, 避免由于经营决策失误而造成的资产与信用危机, 把财务风险降到最低限度。此时, 信托供公司的核心业务尚未成熟, 筹资风险及收益分配风险较小, 但投资风险与资金回收风险较大, 因此, 这一时期应重在强调项目的市场定位、产业分析以及政策导向分析, 倾向选择稳健型的投资项目, 以化解投资风险;强调营销策略的有效性、科学性, 防止出现资金回收风险。同时, 应增加债务融资, 选择适中的非现金股利政策, 以满足资金需求、增加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

在信托公司成长期, 一般仍应采取扩张型财务战略, 但与创业期不同的是, 公司资产规模扩张的进程更为迅速, 此时有规则的财务风险仍然很高。为满足成长所需的大量资金需求, 信托公司虽仍应以权益资本为主, 但债务融资财务计划已付诸实践。负债虽然会加大财务风险, 但同时也能为信托公司带来丰厚的财务杠杆利益, 防止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稀释。信托公司应根据一定资产数额, 按照需要与可能安排适量的负债, 制定合理的债务融资财务计划, 同时, 还应根据负债的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还款计划, 利用财务信息网络建立财务风险预防机制。及时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 制定适合信托公司成长阶段的风险规避方案, 通过建立合理的资产与筹资结构来分散总风险, 避免出现财务危机。

(二) 信托公司稳健型财务战略与风险控制

在信托公司成熟期, 现金需求量有所减少, 一般应采取以实现财务绩效稳定增长和资产规模平稳扩张为目的稳健型财务战略。这一阶段信托公司可能有现金结余, 股权融资压力较小, 财务风险降低, 但前期积累的大量债务, 使得有规则的筹资风险会很大。公司应尽可能优化现有资源的配置和提高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 提高投资项目的收益。将利润积累作为实现公司资产规模扩张的基本资金来源, 减少大规模的债务融资, 以防止过重的利息负担。信托公司公司的核心业务趋于成熟、一元化经营为主时, 投资风险与资金回收风险会下降, 相应的, 筹资风险开始增大但仍可控, 信托公司财务战略规划应重点倾向于收益性强的、投入大的创新型投资项目, 同时兼顾投入少、收益稳定的传统型投资项目, 而减少债务融资, 采取低股利政策。信托公司公司的核心业务已经成熟, 并已开始进行多元化经营时, 投资风险会有所增加, 此时筹资风险也较大, 信托公司财务战略规划应重点倾向于投入大的合作型投资项目, 减少风险大、周期长的投资项目, 实施积极的资金回收政策, 同时适当减少债务融资, 实施低股利加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

成熟期是信托公司创造价值的黄金时段, 信托公司应根据经营战略整合资产, 制定合理的新发展计划, 利用成熟的发展平台, 改善内部治理、加强内部控制;利用强大的市场供应能力, 改善信托业务与产品结构, 建立与其他金融机构共赢的业务合作, 不断创新业务发展模式、开发信托产品。通过合理的风险控制与不断升级的管理创新, 信托公司不仅能够在成熟期创造丰厚的利润, 还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延迟衰退, 实现真正意义的可持续发展。

(三) 信托公司防御型财务战略与风险控制

在信托公司衰退期, 现金需求量持续减少, 最后经受亏损。信托公司应采取以预防出现财务危机和求得生存为目的的防御型财务战略。这一时期不仅创造价值的能力降低、债务融资压力大, 而且前期积累的财务风险也没有降低, 导致财务风险非常高。信托公司应将减少现金流出和增加现金流入作为首要任务, 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人力, 用于信托公司核心业务, 以增强信托公司主导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考虑到外部环境以及内部竞争战略的改变都会导致风险因素的变化, 在出现突发事件的情况时, 建议应首先降低筹资风险。为保证股东资本利得收入不至于严重受损, 公司股利政策不宜较大幅度调整。为保存生存实力, 这一时期的信托公司应尽量以稳健收益的投资项目为主, 但应十分强调项目的时间性特征, 尽量不涉及周期过长、投资数额大、风险等级较高的项目。同时, 采取积极的资金回收政策, 以维持有限的现金流。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及时对期限风险、通货风险、违约风险进行预测, 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规避方案。衰退期, 信托公司应只有通过谨慎的资产管理与融资策略才能分散风险, 避免由于冒险决策而造成的破产、清算, 把希望留给可能的未来。

本文立足于信托公司合规、持续发展的前提, 通过对信托公司财务战略目标定位、财务风险、发展阶段的分析, 提出基于风险控制的信托公司财务战略规划。面对不可预期的风险经济环境, 本文强调风险控制是信托公司价值创造的保障;根据信托公司财务战略规划的实践与内涵, 本文强调信托公司在不同的生命周期应理性选择财务战略模式, 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控制方案, 因地制宜、合理调控。基于风险控制的信托公司财务战略, 以风险控制为基础, 着眼于信托公司长远的发展, 具有全局性特征, 对于改善信托公司资源配置的取向和模式, 提高信托公司的管理效率和盈利能力, 促进信托公司合规、持续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郭晓婷.上市公司财务战略管理问题初探[J].现代会计, 2008, 5.

[2]刘海强.从企业战略看公司未来的财务战略[J].财务与会计, 2007, 2.

[3]栗玉仕.信托公司主营业务塑造及其风险控制[M].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8.

[4]申景奇.基于风险控制导向的财务战略规划[J].经济论坛, 2009, 8.

[5]杨雄胜.高级财务管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

信托公司的未来 篇5

[世华财讯]中国信托业协会网站发布《关于加强信托公司房地产信托业务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明确指出,信托公司不得以信托资金发放土地储备贷款。

中国信托业协会网站2月24日消息,为进一步规范信托公司开展房地产信托业务,防范房地产信托业务风险,提高信托公司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控制能力,中国信托业协会网站日前发布《关于加强信托公司房地产信托业务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

《通知》明确指出,信托公司不得以信托资金发放土地储备贷款。并进一步提高了对信托公司发放贷款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要求,明确要求信托公司发放贷款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必须满足“四证”齐全、开发商或其控股股东具备二级资质、项目资本金比例达到国家最低要求等条件。

《通知》要求,各银监局应进一步加强对信托公司房地产业务的风险监控,对发现的风险苗头要及时予以提示或下发监管意见,并在必要时安排现场检查。

具体通知如下:

各地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银监会直接监管的信托公司:

为进一步规范信托公司开展房地产信托业务,防范房地产信托业务风险,提高信托公司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控制能力,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资金投资于房地产信托产品的,理财客户应符合《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中有关合格投资者的规定。

二、信托公司以结构化方式设计房地产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其优先和劣后受益权配比比例不得高于3:1。

三、停止执行《中国银监会关于支持信托公司创新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发[2009]25号)第十条中对监管评级2C级(含)以上、经营稳健、风险管理水平良好的信托公司发放房地产开发项目贷款的例外规定,信托公司发放贷款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必须满足“四证”齐全、开发商或其控股股东具备二级资质、项目资本金比例达到国家最低要求等条件。

四、信托公司不得以信托资金发放土地储备贷款。土地储备贷款是指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土地收购及土地前期开发、整理的贷款。

五、信托公司开展房地产信托业务应建立健全房地产贷款或投资审批标准、操作流程和风险管理制度并切实执行;应进行项目尽职调查,深入了解房地产企业的资质、财务状况、信用状况、以往开发经历,以及房地产项目的资本金、“四证”、开发前景等情况,确保房地产信托业务的合法、合规性和可行性;应严格落实房地产贷款担保,确保担保真实、合法、有效;应加强项目管理,密切监控房地产信托贷款或投资情况。

六、各银监局要加强对既有监管规定的执行力度,强化对房地产信托融资的监管,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杜绝信托公司以各种方式规避监管的行为。

七、各银监局应进一步加强对信托公司房地产业务的风险监控,对发现的风险苗头要及时予以提示或下发监管意见,并在必要时安排现场检查。

请各银监局将本通知转发给辖内有关银监分局、信托公司及有关金融机构,督促认真遵照执行并总结经验。如遇重大问题,请及时报告。凡与本通知不一致的相关规定,以本通知为准。

信托公司的进退难题 篇6

的确,面对可能会有的高回报,信托公司对艺术品投资一直是一种“想出手但又怕套牢”的心态。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上半年国内各信托公司总共发行艺术品信托产品17款,比2011年同期增加3款,增长幅度达21.42%。但2011年试水发行过艺术品信托产品,在2012年却没有继续发行的信托公司数量却大幅增加。于是,一个信托公司在艺术品基金面前的进退难题摆在了面前。

用“海水”浇“火焰”

艺术品信托的火爆,缘于新一轮文化产业热潮的推动,原本以“文化”为卖点的艺术品信托市场愈显红火。不过,每年的春季拍卖会及秋季拍卖会都是艺术品基金出货的重要时间窗口,而艺术品信托的运作者也在时刻关注着拍卖市场的冷暖行情。已遇“乍寒”2012年春拍市场,让2012年的艺术品基金市场无法乐观。

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上半年,国内各信托公司总共发行艺术品信托产品17款,比去年同期增加3款,增长幅度达21.42%,比去年下半年相比则减少13款,减幅达43.33%。2012年上半年共有9家信托公司参与发行艺术品信托产品,发行数量最多的是中融信托,共发行了8款产品。其他参与发行的信托公司有方正东亚信托、中诚信托、四川信托、中信信托、长安信托、华宸信托、中泰信托与山东信托。中融信托发行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款。

数据还显示,2011年没有发过艺术品信托产品,今年新增发行的信托公司有山东信托、方正东亚信托、华宸信托与四川信托。2011年发行过艺术品信托产品但今年没有发行的信托公司有北京信托、上海信托、国投信托、华澳信托、华能信托、中航信托、国投信托与西安信托。

很明显,在2011年和2012年间,选择退出艺术品市场的信托公司数量超过了进入者,数据恰如用“海水”一般,朝着艺术品浪潮的“火焰”浇去。 “2011年,有一款募集3000万元,投资2个画家作品的信托,9%的年收益率,刚一开始就募集完毕。但到了2012年,艺术品信托的降温很明显,原因在于艺术品市场本身的降温,市场发现了产品设计的种种‘猫腻’和泡沫。”第三方理财机构高傅财富副总裁毛祺表示。

高风险阻碍发展

作为信托市场近年来逐渐崛起的新品种,伴随着艺术品金融在中国的爆炸式发展,艺术品信托在一片争议与热炒中越做越大。随着这类产品到期日的逐渐临近以及到期产品的增加,能否功成身退已成为信托公司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目前,国内的艺术品信托大致可分为融资类、投资类和管理类三种模式。投资类艺术品信托是指在投资顾问建议下买入艺术品,依靠艺术品自身升值为投资者带来收益的信托模式。而管理类艺术品信托则是通过签约艺术家,然后进行推广炒作,提升艺术家的升值空间,最终获利退出的一种信托模式。

在常规的信托架构中,为给投资人一个保障,艺术投资顾问作为基金管理人往往采取“跟投”的运作方式,成为“次级投资人”,与作为“优先投资人”的投资者共担风险,如果出现亏损,首先亏损“次级投资人”的出资部分。除了“跟投”,基金管理人还要用“回购”的措施,对一些在清盘时仍卖不出去的作品,以一定的价格回购来最后托底优先投资人的收益。

目前,艺术投资公司门槛较低,而没有艺术品投资经验的信托公司往往只是充当了资金通道角色。动辄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信托计划,投资顾问只投入10%资金,杠杆高达9倍,高风险成为信托公司发行艺术品信托的一个阻碍因素。

“急功近利”面临拷问

据统计数据显示,艺术品信托年限正在走向“短平快”。2012年上半年艺术品信托的平均期限为1.97年,其中1.25年期的有8款,1.5年期1款,2年期6款,5年期2款,3年期产品占比为11.76%,期限集中在2年期以下的中短期产品,这比2011年上半年艺术品信托平均期限的2.37年下降了0.4年,也比2011年艺术品信托产品的全年平均期限的2.18年下降了0.19年。2011年全年1年期产品为5款,1.5年期为3款,2年期为10款,2.5年期2款,3年期1款,5年期3款,其中1年期产品占全部比重的20.83%,3年期以上的占16.67%。

一家不愿意透露名称的信托公司专业人士表示,由于艺术品投资属于市场变化非常剧烈的一种投资,在价格上升周期时会有大量资金涌向这个市场,出现拍品成交价屡创新高的繁荣景象,但当资金发生转向后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冷却”。“目前信托产品的期限一般都有一两年,根本来不及在所投艺术品价格暴跌之前退出。”该人士指出,这实际上也是目前艺术品信托在产品设计上青睐短期,而在投资理念上多为短线操作的主要根源。

信托公司的未来 篇7

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颁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 根据该《指导意见》规定, 上市公司应当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 (Independent Director) 是指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公司及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客观判断的关系的董事。

我国的信托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 在此后30多年的时间里取得了长足发展, 整个信托行业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相对于比较完善的银行系统, 信托业整体存在运作不规范, 主要业务范围不清晰等问题。多次遭到国家清理整顿, 业务范围多次更改, 截至2009年, 挂牌的信托公司仅有54家。

信托业和其他金融行业相比较, 信托行业的股权以国有控股为主, 并且控股股东持股比例显著高于其他行业, 但是信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等指标都差于上市商业银行, 信托业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固定资产投资收益, 收益的稳定性受到职业经理人投资决策的影响。所以, 本文中将固有资产净资产收益率 (ROE1) 和信托报酬率 (TR) 分开, 通过实证来验证两项绩效和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

二、文献回顾

外部董事包括独立董事以及灰色董事, Hermalin和Weisbach (2001) 研究表明, 内部董事与外部董事之间的比例与公司绩效表现相关。外部董事可以作为“专业裁判”来确保员工之间的激励竞争行为, 确保股东价值最大化 (Fama, 1980) 。

然而, Deli和Gillan (2000) 发现, 在较低层管理者是公司股东以及增长机会较少的公司, 独立董事和活跃的审计委员会存在的可能性较大。而Hermalin和Weisbach (1988) 发现, 外部董事在公司业绩差, 公司撤出某产品市场或新的CEO上台时特别容易加入公司。

关于董事会会议次数的研究中, Vafeas (1999) 指出股价下跌后董事会会议频率增加, 而董事会议频率的增加会带来公司营运效率的提高。然而Jensen (1993) 认为由于外部董事在一起的时间有限, 相互之间无法充分交流意见, 外部董事也无法与管理层进行较好的沟通, 因而董事会议并非必须。

近几年, 国内业界对独立董事制度也进行了比较多的研究, 但基本上集中于理论分析, 着眼点主要在于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独立董事与内部管理人员的关系, 或者是如何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在多数实证中, 研究结论表明公司绩效是判断独立董事制度是否完善的重要指标。

三、研究设计

1.数据来源及选择

本文选取2009年度我国现有的信托公司为初始样本, 由于资料的可得性, 将信息披露不完全的北京信托、渤海信托、华宝信托、江信信托、云南信托和海协信托剔除, 最后得到48家信托公司, 有效样本数为48家。本文的数据来源于中国信托业协会编写的2009年中国信托业年鉴。

2.研究变量的选择及度量

(1) 公司绩效指标

国内外学者用于衡量公司绩效的指标主要有两类:托宾Q和会计利润率 (ROE) 。在本文中, 由于我国信托公司绝大多数为非上市公司使得对于公司价值指标托宾Q很难获取, 而在反映上市公司绩效时, ROE指标被认为与证监会对公司增发配股的要求有关而容易遭到操纵, 但是本文研究对象为非上市公司, 因此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本文中将选取信托公司固有资产净资产收益率 (RTFA) 以及信托报酬率 (TR) 来反映信托公司的业绩。

A.固有资产净资产收益率 (RTFA) = (固有资产净利润/固有资产净额) *100%。

B.信托报酬率 (TR) 即为信托公司信托业务的收益率, 在信托公司年报中均有统计。

(2) 董事会会议次数

董事会召开的会议有例会和临时会议两种, 例会是指定期召开的会议, 比如一季一次, 或一月一次。临时会议是不定期的, 遇到必要事项时, 由董事长随时召集。本文选取的董事会年度会议次数 (MN) , 是年度内所有召开的董事会会议次数作为研究变量。

3.控制变量选择及度量

为了控制研究变量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本文选择如下的控制变量: (1) 企业规模, 企业的规模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内部层级和信息不对称程度, 本文将选择信托公司的年度总资产 (TA) 来衡量企业规模的大小。 (2) 独立董事比例 (ID) , 为独立董事人数在董事会总人数中所占比率, 以此来衡量独立董事规模。 (3) 主动管理型信托资产总额 (PTTA) , 为主动管理型信托的总资产。 (4) 信托报酬率 (TR) , 信托报酬是指作为受托人的信托部门在办理信托事务后所取得的报酬。

4.实证研究方法

本文选用固有资产收益率 (RTFA) 、信托报酬率 (TR) 两个绩效指标, 运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信托公司独立董事规模, 董事会会议次数和公司绩效的关系。

四、实证研究结果及分析

根据上述的研究设计, 本文建立如下的回归模型:

RTFA=α0+α1TA+α2MN+α3ID (1)

TR=β0+β1PTTA+β2MN+β3ID (2)

选用该模型 (2) 的原因在于, 独立董事在信托公司中不仅仅维护股东的利益, 更重要的是维护信托持有人的利益, 在一定程度上应与信托报酬率 (TR) 相关, 从而通过该模型来试图得到信托报酬率 (TR) 与信托公司独立董事比例 (ID) 的关系。

方程 (1) (2) 的回归结果

分析结果表明在董事会结构对ROE影响的线性回归模型中, 董事会会议次数 (MN) 系数均不显著, 这表明信托公司董事会行为中的董事会会议的次数对我国的信托公司无显著性影响。而在模型中, 独立董事比例 (ID) 的系数均显著为正, 表明我国信托公司独立董事人数对绩效有显著性影响, 信托公司绩效与独立董事比例呈显著性的正相关关系。

综上所述, 可以得出结论, 我国信托公司的董事会次数与公司绩效并无显著性关系, 这是因为我国信托公司董事会议事制度并不完善, 信托公司大多属于国有股东绝对控股, 董事会议事制度仅是形式。而实证结果中, 独立董事比例与信托公司绩效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表明在我国信托公司中, 独立董事制度在公司治理中能够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

五、建议

在信托公司的治理上, 首先要充分发挥董事会的职能。在我国的信托公司中大股东处于绝对控股地位, 中小股东的利益无法体现。董事会的议事制度可以加强对大股东的约束, 使得信托公司董事会职能规范化实施。

从信托公司披露的年报中可以看出, 截至2009年, 基本所有的信托公司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治理结构, 包括股东大会、监事会和董事会。为了更好地履行董事会职能, 应充分发挥董事会下设的专门委员会, 如, 风险管理委员会, 人事薪酬委员会以及会计审计委员会等的作用。同时应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在信托公司中, 独立董事的职责是维护信托持有人的利益, 但54家信托公司中, 仍然有数家未建立独立董事制度或者未披露其独立董事人数。信托公司治理的完善直接影响到信托公司内部的风险管理, 信托公司应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健全独立董事制度, 以加强董事会在公司决策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于东智, 王化成.独立董事与公司治理:理论、经验与实践[J].会计研究, 2003 (8) .

[2]高明华, 马守莉.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 2002 (2) .

[3]薛有志, 彭伟华, 李国栋.董事会会议的监督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 2010 (1) .

[4]郑石桥, 蒋宏桥, 王建军.董事会会议次数与公司业绩关系研究[J].财会通讯, 2010 (1) .

[5]谷祺, 于东智.公司治理、董事会行为与经营绩效[J].财经问题研究, 2001 (1) .

[6]徐小迅, 刘兵军, 徐永久.信托公司治理结构与风险控制[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6 (4) .

信托公司的未来 篇8

从4.8万亿的信托资产构成上看, 银信合作业务高达1.6 7万亿, 占比

1.要逐步全面引入E V A价值管理体系, 而不仅仅是E V A指标本身。在引入E V A反映企业真实业绩的同时, 还应该认识到:E V A不仅是一套完整的业绩评价系统, 还是一个全面财务管理的架构, 是一套价值管理体系, 包括业绩考核、管理体系、激励制度和理念体系四个方面。实施E V A管理, 不能只学一点皮毛, 而应该全面引入E V A价值管理体系, 建立使企业内部各级管理层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行为都致力于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管理机制, 不断提升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2.要因企制宜, 循序渐进, 做好与现行绩效考核制度的衔接。国内外许多企业应用E V A的经验表明:E V A虽然是一种先进的绩效评价指标和管理理念, 但绝不是万能的灵丹妙药, 还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管理实际灵活运用。特34.73%。此类业务机会性强、风险小、收益低, 在净资本办法实施后, 按照资本逐利的原则, 今后银信业务将会逐步缩减, 收益高的所谓“主动管理型”业务占比将稳步上升, 这也是各家信托公司的理性选择。监管部门一直强调信托公司“受人之托, 代客理财”的业务本源, 这次净资本办法出台对此执行了量化约束:信托公司不能不受约束地做大规模, 而要根据监管部门的政策

别是在石化集团这样的特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中推行E V A评价与激励制度, 更应选准切入点, 领会理念而不是复制方法, 要与现行考核激励制度相结合, 相辅相成, 有效衔接。

3.要妥善处理好国有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问题。由于历史原因, 国有企业至今仍然承担着大量的企业办社会职能, 履行着维护社会稳定、营造和谐环境的职责, 这些办社会职能单位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不但消耗了企业的利润, 同时也占用着大量的资本。这使得相关企业的E V A短期内难以有效改善, 如果仅仅以E V A作为考核指标, 可能会使管理者只把精力放到创造、增加企业价值上, 造成其忽视甚至不再愿意担负企业的社会责任, 也可能使管理者对E V A的考核产生不信任感。在这种情况下, 考核△EVA而不是EVA, 更易于为引导决定资源配置, 其操作的任何一笔业务都要有可以量化的资本成本。由此, 监管部门通过为主动管理业务配置较低的资本成本鼓励信托公司转型。综上, 不难看出今后信托公司将以主动管理型业务为发展方向。

信托公司业务可以分为固有业务和表外核算, 信托业务在项目结束后与之对应的信托报酬进入固有账户, 信托公司的财务管理涉及法人公司财务管理及

各级管理者所接受。

4.要正视不同类型企业资本回报率的差异。从理论上讲, 在相同的风险偏好程度下, 股东对投入各类企业的资本所要求的资本回报率是相同的。但对国有企业来说, 一方面, 不同行业利润率的差异, 造成不同行业企业之间资本回报率的差异;另一方面, 由于国有企业在承担经营责任外, 大都还担负了或多或少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即使同一行业的企业, 也会因为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导致资本回报率存在很大差异。实施E V A考核, 必须正视这种差异, 努力降低这种差异给经营管理者业绩考核带来的不利影响, 这样, 才能更好地发挥业绩考核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作者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叙利亚公司总会计师, 财政部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项目学员。)

信托项目财务管理。投资类信托是典型的主动管理型业务, 投资类信托项目将是信托项目财务管理的研究主体。笔者将在上述框架下, 探讨信托公司如何从融、投、管、退 (分配) 四个角度解读《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 加强财务管理, 从而实现信托公司价值最大化。

一、融资

《净资本管理办法》出台后, 信托公司为扩大信托业务规模, 增资成为现实需求, 一些信托公司已经开始行动。信托增资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

1. 原有股东直接增资

这种方式适用于股东结构比较单一的情况, 为应对净资本考核的压力, 湖南信托、中海信托已于2011年底分别将注册资本由5亿、12亿增至7亿、25亿。但是单纯增资与监管初衷相背离, 无助于增强信托公司的主动管理能力。

2. 引进战略投资者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引进资金, 而且可以引进投资者的其他战略资源, 与信托公司形成互补, 此举亦符合监管部门倡导的信托公司股东多元化的理念。包括北京信托在内的数家信托公司已经成功引进海外战投, 华鑫信托等公司也计划引进。

3. 通过IPO募集资金

无论从可以募集资金的数量, 还是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看, 信托公司IPO都是不错的选择。自2005年开始信托行业规范运作以来, 尽管经历了中国资本市场空前繁荣, 整个信托行业并未有任何一家信托公司成功上市。从实证分析的角度来看, 也许信托公司上市并非好的选择。2012年1月16日, 安信信托重组计划的申请被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否决, 意味着中信信托借壳安信信托的计划暂时搁浅。

固然, 信托公司本身商业模式不清晰是目前不能成功上市的主要原因, 但不能回避的是募集资金能为信托公司带来多少价值, 这个问题同样适用于其他两种方式融入的资金。从理论上讲,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 融入的资金配置到净资本占用最低的项目上可以为信托公司带来最大的回报。无疑, 净资本占用最低的项目目前应当是监管部门倡导的主动管理类项目。由此不难推出:主动管理能力决定融入资金。

现实中, 信托公司会依据自身的业务能力、风险偏好及对经济的预期等因素来决定信托业务的构成, 据此计算出资本缺口。但是, 与将资本全部配置到主动管理类项目赚取投资回报最大化的假设不同, 此时还须考虑融入资金作为固有资金的投资回报。

二、投资

《信托公司管理办法》规定:信托公司投资业务限定为金融类公司股权投资、金融产品投资和自用固定资产投资。信托公司的本源业务是“受人之托, 代客理财”。因此, 在净资本管理办法下, 信托公司的固有投资业务应当以少占用风险资本为原则, 留出额度为信托业务提供空间。建议随时关注监管部门对各项固有业务认定的风险资本系数, 从中选取系数低、回报较高的业务作为投资方向。当然, 在净资本指标宽裕的情况下, 确实需要固有业务人员依据自身的职业判断, 投资风险可以承受的业务, 赚取较高回报以弥补资本不能充分利用带来的损失。

三、管理

所谓股权类信托项目, 即信托公司募集资金成立信托计划, 以信托计划这个特殊目的主体为股东, 投资成立或者入股项目公司, 此类项目以房地产类居多。信托公司专业人员有限, 大部分情况是与资金需求方合资成立项目公司, 信托计划往往是控股股东来定。这类项目是非常典型的主动管理型信托计划, 要求信托公司履行股东责任。目前各家信托公司对这种情况有四种处理模式: (1) 派公司财务人员到项目公司担任财务总监; (2) 大规模社会招聘财务人员, 由公司委派到项目公司担任财务总监; (3) 内部推荐离退休财务人员, 由第三方公司委派到项目公司担任财务总监; (4) 聘请专业的评估机构全程跟踪项目。这几种模式或者存在道德风险, 或者违背成本效益原则, 不具备可复制性。可以采用企业资金管理中心的模式, 通过银行的网络对项目公司的资金上收下拨, 实时监控其资金流入流出, 全程跟踪其资金流向。这种方式不仅节约成本, 而且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随时可以通过银行网络了解和控制项目公司的资金, 可以大规模开展。

四、分配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梅耶 (M a y e r) 的理论, 企业融资遵循的啄食顺序原则为:内源融资——外源融资——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债券融资——股票融资。内部融资主要是指公司的自有资金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积累部分。按照啄食顺序理论, 在有融资需求时, 公司应首选经营过程中的资金积累部分。《净资本管理办法》的颁发, 给信托公司施加了资本压力。信托公司普遍融资需求强烈, 未分配利润可增大净资本规模, 为业务扩展提供更多空间。国内绝大多数信托公司未公开上市发行股票, 股东权益集中在少量关联企业或集团手中, 股权价值不能通过二级市场买卖操作实现, 股利政策不致影响股价。在这种情况下, 建议信托公司不分红或者少分红以增加资本实力。

信托公司的未来 篇9

一、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缺口

根据2011年“两会”公布的计划, 在“十二五”期间, 未来5年保障房建设计划为3600万套, 其中2011—2013年每年建1000万套保障房, 后3年再建1600万套保障房, 使保障房的覆盖率从“十一五”期末的8%提高到“十二五”末的20%, 每年均将面临6000亿~7000亿元的资金压力。根据2011年投资1.3万亿元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推算, 5年总共3600万套房就需要4.7万亿元的建设资金。

可见, 保障性住房作为国家政策导向支持的项目, 由于地方配套资金投入不足存在巨大的融资需求, 且该类项目的销售对象及回款均较稳定, 故信托业务可以对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持。保障性住房融资可以成为房地产信托业务的新亮点。各类房地产企业在开展房地产信托业务时, 会介入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 这样既贯彻落实了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方针, 有利于树立各信托公司支持民生工程建设的社会责任形象;同时, 又为保障房建设提供及时有效的融通资金供给。

二、保障性住房信托业务的开展模式

(一) 项目的选取

保障房包括几大类房地产建设项目, 宏观政策重点支持与推进的是公共租赁住房、适度发展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商品住房建设、加快实施各类棚户区改造以及农村危改。作为信托公司, 在支持保障房建设过程中, 既要体现其在经济金融体系发展中的疏通与促进作用, 又要保障公司的稳健经营与盈利发展的宗旨。在项目的选取过程中, 要秉承安全性与盈利性并存的原则, 可以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为重点的支持项目, 兼顾部分棚户区改造项目。特别是对于中央特别支持的、归属为专项的保障性安居工程, 可以给予特别的关注。

此外, 据各大投行的投研报告分析并结合“十二五”规划建议对加快城镇化问题的突出强调以及就经济、城市发展和地产行业发展三方面的相关政策内容可以总结出房地产区域热点板块: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将形成三个“泛区域城市圈”, 区域中心城市消费升级, 主要强调房地产品质, 周边中小城市将进入快速发展期;以武汉、郑州、长沙为核心的中部城市带和以成都、重庆、西安为核心的西部板块在产业西移和铁路建设的推动下将成为未来5年发展最快的区域。

具体到信托公司个案的发展来说, 除关注上述热点房地产发展区域板块外, 还可利用各公司的区位优势, 优先发展与关注所处地区及周边、有战略合作关系房地产公司的相关保障房建设项目。

资料来源:根据投资银行研究报告总结。

(二) 合作“对方”的选取

由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已经成为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民生工程, 因此在其发展、规划及融资的过程中, 均会有政府的支持及政策的指引。在信托业务合作“对方”的选取时, 可以充分考虑选取有政府背景或是政府直接支持的项目。首先, 可以选取与政府直接合作的项目, 选取原先有过稳定业务合作关系的地方政府展开业务。其次, 更多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会与地方性融资平台直接结合, 故可以积极开拓通过与地方性融资平台合作的保障性住房项目, 与地方性融资平台合作。同时, 此类业务也不归属为房地产信托业务, 这就避免了需要向银监会上报、等待审批等繁琐的程序。最后, 由于房地产业务风险性相对较高, 对于公司开展低风险性业务的需求来说, 可以选取实力雄厚的开发商为合作伙伴。同时, 特别可以考虑选取旗下拥有房地产公司的综合性经营的集团公司作为合作对象。该类公司不以房地产业务为主业, 而是拥有长产业链条的集团公司, 有主业支持房地产业务的发展, 实现了风险的分散化, 同时, 其多业务链条的模式, 也可实现与信托公司建立长期多元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类公司有:招商地产 (招商局集团) 、融科智地 (联想控股) 、海航置业 (海航集团) 、海尔地产 (海尔集团) , 等等。

(三) 业务开展模式的选取

在信托业务开展的过程中, 可以根据资金来源分别开展单一指定信托业务, 以及发行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具体业务模式可以选取如下方式开展。

1. 模式一:BT回购模式

该模式下, 信托公司兼具开发商与金融机构的双重角色, 既为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同时又承担了开发商的角色, 充分发挥信托公司在资金融通与项目开发方面的综合优势。

具体操作方式为, 信托公司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签订保障性住房BT协议, 由信托公司发行保障性住房BT项目资金信托计划, 募集民间资金专项用于政府指定的保障房项目建设, 工程交由信托公司指定的具有房地产开发资质的房地产开发公司进行开发建设, 项目竣工验收完成后由政府回购 (可以分年度回购) 。

本模式解决了信托公司对信托资金监管以及项目建设风险控制问题, 同时减少了地方政府向房地产开发企业支付的建设费用, 大大降低了地方政府投资保障性住房的综合成本。

2. 模式二:商业配套模式

政府提供保障性住房项目, 以及配套给予信托公司一块周边土地用于对保障性住房的商业配套, 信托公司直接作为开发商带资对保障性住房项目进行投资, 其投资利润来源于地方政府对保障性住房配套的商业地块项目的销售或营业收入。

具体操作方式为, 信托公司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签订保障性住房投资协议, 由信托公司发行保障性住房投资项目资金信托计划, 募集民间资金专项用于政府指定的保障房项目和配套商业项目的开发及建设。工程由信托公司指定的具有房地产开发资质的房地产开发公司进行开发建设。

在该类信托模式的实际操作中, 为了保障信托计划受益人的利益, 可以引入地方政府对信托公司投资资金的保底措施, 即当保障性住房投资项目的净利润小于信托计划受益人的信托本金和保底利息 (以5年期银行贷款利率为基准) 时, 地方政府应对不足部分予以补足, 保障信托计划投资者的本息安全;相对的, 当信托公司从保障性住房投资项目中获得一定的利润时, 因与地方政府利润分成, 实现地方政府、信托公司、信托计划受益人的三方共赢。

3. 模式三:“股权投资基金+财政担保”模式

地方政府、信托公司以及房地产企业签署三方合作协议, 信托公司发行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以有限合伙人的身份加入保障性住房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 并由保障房基金将该资金以股本金形式投资到房地产开发公司, 用于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开发建设, 由信托公司对包括所持有限合伙企业财产份额在内的信托基金进行管理、运用和处分, 以获取信托基金收益。保障房项目由地方政府出具承诺函, 承诺采取必要措施, 确保保障房项目余房销售回款, 保证信托基金实现退出。

4. 保障房LPFs模式

契约型上市房地产基金 (LPFs) , 是房地产信托投资 (REITs) 中的一种。LPFs是以契约型基金形式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可在交易所上市的基金产品, 由基金管理公司、LPFs基金持有人、托管机构组成, 主要投资于可产生稳定租金收入的房地产, 通过基金管理公司的专业管理实现基金单位的增值。保障房作为政策导向的产品, 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如果信托公司通过合法途径对保障房进行融资建设, 这不仅可以解决保障房的来源问题, 而且可以为信托公司在当下的宏观经济环境中提供一条新的出路。交易所上市的LPFs作为REITs采用的一种解决流动性的安排, 与保障房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具体的操作模式是:第一步, 政府划定地块, 以公开招标的方式, 按一定的回报率委托开发商建设符合要求的保障房。第二步:保障房竣工通过验收后, 指定SPC (属于REITs中的特殊目的信托公司) 管理建成的保障房。第三步:SPC以受让的房产在证券市场公开募集资金, 成立LPFs, 按招标价格支付开发商建设费用, 溢价部分作为政府土地出让收入上缴财政。第四步:SPC委托专业物业管理公司对保障房进行管理, 收取廉租房、政策性租赁房的租金和经适房的出售收入, 作为信托权益的利息收入, 按时支付给相关投资者。

在该模式中, 政府是关键, 只需提供土地, 不再有其他投入, 就可以大规模建设保障房, 虽然失去了卖地收入, 但保障房建成后可以获得合理的溢价部分, 并解决民生问题。开发商只负责开发环节, 通过竞标取得开发权, 按约定收取回报, 也避开了当前资金流动性缺乏、贷款难度高、商品房处于风险高危的不利因素。SPC作为专业信托机构设立保障房LPFs募集资金, 依靠经营保障房获取收益回报投资者, 不仅还原了房产最根本的居住功能, 也回归了资产定价本质。这种保障房LPFs模式对于参与者来说都有一定好处, 形成了一种共赢的局面。

三、小结

保障性住房建设符合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政策, 且在其计划建设过程中的资金缺口巨大, 信托业务作为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对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信托公司要积极支持国家的民生工程建设, 结合自身市场化业务发展的战略需要, 选择恰当的业务开展模式, 投入到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的信托业务当中, 既能保持多元化的业务结构, 突破房地产信托业务的发展瓶颈, 又能体现信托公司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参考文献

[1].李静静杜静.保障性住房融资中运用REITs的探讨.工程管理学报.2011.2

[2].陈一飞田泽.以政府采购保障房建设促进住宅产业创新研究.经济体制改革.2011.2

浅议我国信托公司的信息披露 篇10

一、我国信托公司存在的信息披露问题

信托在我国属于舶来品, 相对于其他金融产品来说在我国起步比较晚, 所以在很多地方与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及保险公司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同样作为金融机构的信托也要遵循既要注意为客户保密又要合理的公开信托信息义务, 但信托秉着“受人之托, 代人理财”的理念因而在的信息披露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不可否认相对其他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以及其他国家的信息披露状况, 我国的信托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 法律方面

1. 立法层次较低。

我国的信托公司信息披露在立法的问题上比较明显:如相关的法规不健全、相关法条之间存在法条冲突、要求不统一、部分领域存在法律真空。信托信息披露制度对于防范信托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有着重要的作用, 尽管在《信托法》中规定信托公司有信息披露的义务, 但是其具体的披露细则确没有明确, 而目前主导的具有较强的实施性与指导作用的仅是法律效力层次不高的部门规章。信托机构目前不是金融的主力, 但是不可否认, 信托机构在金融领域与资本市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事实上相对于其他的金融机构, 信托的这一制度与其发展并不相平衡。尽管低层次的法律文件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但是立法效力层次过低导致其权威性、强制力、约束力以及适用范围等都受到限制, 立法目的也难以实现。另外, 目前对我国信托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进行规范的法律抽象化、系统性不强, 同时相关的法律之间存在法律冲突, 这也使得信托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缺乏有效性, 很可能导致监管部门对信托信息的监管法律手段单一, 缺乏灵活性与操作性。

2. 信息披露法律责任缺失。

虽然我国部分法律及规范性文件对信托公司的信息披露作出了规定, 但是认真考察其所有的规定, 很少对信托公司信息披露责任问题有涉及。因此, 在实践中很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因法律只明确了信托公司的信息披露义务而没有责任规定, 法院可能作出不受理决定。这样就给很多信托公司可趁之机, 忽视、漠视法律对信息披露的对定, 这极不利于对信托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实施与完善。目前在我国对于违法进行信息披露, 情节严重的行为主要以行政制裁为主, 而在民事责任机制存在欠缺。在现行的法律法规中关于违反信息披露信托公司及其主要负责人民事责任的规定并不完善, 大部分的责任承担是通过行政处罚或者是承担刑事责任, 很少涉及民事责任的规定。同时在刑事处罚上规定不足、缺乏刑事处罚机制。就现行刑法, 其处罚起点高, 威慑作用有限, 这些都会造成利益受损者很难得到应有的法律赔偿也不利于对违法行为的遏制。

(二) 市场方面

1. 信托公司消极披露, 信息披露质量低。

我国通过一法两规来规范信托公司的信息披露, 但是信托公司对于信息披露仍存在消极应付。在信息披露的形式上往往片面的重视业绩的披露, 披露的内容格式也各具特色, 使得信息的获得者从中得到的实际效用十分有限。据悉, 部分信托公司只是偏重于公开披露年报, 但是对于在年中发生的重大事件 (重大经营管理决策、高级管理人员的变动、重大诉讼案件等) 突发性事件滞后公布。同时, 部分信托公司常常存在对信托信息披露中的敏感问题避重就轻:如对原有负债业务的情理情况, 有的信托公司就没有披露相关情况, 对于相关的“资产质量”内容, 情况较差的公司就有模糊的说明。我国信托公司信息披露的立法表现为在披露的内容上更多的集中于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 其核心是财务会计报告, 但是我国对于信托公司财务会计的核算标准确没有的统一的标准, 使得各家信托公司依各自的标准进行统计报备, 使得披露的信息可比性差, 质量自然不高。

2. 监管效率低, 利益相关者权益保护机制不健全。

由于我国对于信托公司信息披露的法律缺失, 监管者缺乏了对信息披露的内在动力和外部压力。信托业具有其特殊性, 有为客户保密的义务, 但同时也需要作出应有的信息披露, 如果监管者没有强烈的信息披露要求, 信托公司可能会利用为客户保密义务条款来逃避信息披露义务。另外, 监管者对执法的内容、程序和责任机制的规定不完善导致监管权力滥用, 这也严重影响了监管权的有效行驶以及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尽管很多信托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都有比较大的进步, 但是民众很少感受到信托公司透明度的提高。这是因为针对广大投资这的信息披露是有限的, 可以获得的信托信息也是有限的, 由于这种信息的劣势, 使得投资者认为其知情权没有得到充分保护风险同时风险增加, 因而可能对信托公司及信托产品批评与投诉越发增加。

二、我国信托业信息披露制度立法的完善建议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 中国金融市场近一步与国际市场接轨, 对于信托公司透明度的要求也越发明确, 因而加强信托公司信息披露, 发挥市场约束作用也是信托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就信托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这些问题, 提出如下建议:

(一) 健全信息披露内容

首先, 确立适合信托特色的信息披露原则。我国现对信托公司信息披露的规定多是参照其他金融机构的规定所作出的, 并没有形成反应信托特有的分类性的披露原则。因而, 在完善信托公司信息披露应明确信托公司的披露原则, 更具有操作性。其次, 合理界定针对不同对象的信息范围。我国现行《暂行办法》对于信息披露内容并不全面, 而且信息对第三方的重要度对应也不符合实践需求。作为投资者最有权利了解信托公司及信托产品信息, 单规定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对该权利的限制。为更好的保护投资者权利, 也便于有效监管, 在信息披露中应当对不同披露主体来安排信托公司的最低披露义务, 满足不同信息需求者的要求。

(二) 完善信托公司信息披露的程序要求

首先, 规范信息披露时间, 从时间上保证信息披露的及时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则是我国信息披露程序的重要原则也是基本原则, 根据不同信息规定不同披露时间, 及时有效的发布信息预防市场风险。其次, 确定信息披露的地点。国外许多国家均明确要求信托公司信息披露地点公布, 只有确保公众知晓披露地点, 才能使信息获得者及时、方便查阅所需信息。再次, 加强信息披露透明度。以强制披露为主, 自愿披露为辅。同时核心披露与补充披露相结合, 提高信托公司信息披露质量, 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内幕交易和信息误导。

(三) 提升立法层次

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为保护利益相关者知情权, 控制信托公司风险, 正式颁布了《信托投资公司信息披露管理暂行办法》详细的规定了信托公司信息披露的原则、内容和管理。但是, 该办法仅仅是中国人民银行对信托公司的对定, 其层次较低, 不易操作, 发挥的作用也有限。因而, 我国应该制定一部层次较高、体系完整、内容详细的信托公司信息披露的规范性文件, 或者在《信托法》中专门设置一章对信托公司信息披露作出详细的规定, 并将《信托投资公司信息披露管理暂行办法》中的具体内容及其他规章中的重要规定写入其中。同时, 细化对信息披露制度的具体规定, 使其更有确定性可操作性, 也更规范化和系统化。

(四) 完善责任追究机制

在我国违反信托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所承担的法律责任都为行政法律责任, 而刑事和民事责任的具体规定相当欠缺。面对资本市场中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因信息披露不当侵犯投资者利益的行为, 仅凭行政手段来惩罚是明显不够的。因而, 笔者认为以法律形式将信托公司信息披露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刑事责任进行明确规定是必要的。法无名为规定不为罪, 通过刑法确定严重违法的信息披露行为进行刑事处罚。同时, 在民事责任内容中对信托投资公司信息披露的规定也应具体, 并通过完善民事诉讼救济进一步明确信息披露民事责任的承担。

(五) 设定专门监管机关, 强化监管, 增强监管有效性

目前我国对于银行、保险、证券都有专门的监管机构 (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 进行监管, 而同样是金融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信托业并没要专门的监管机构, 而是由人民银行下属的银监会进行管理。银监会主要监管对象是对商业银行, 虽对信托及及其类资产管理公司都有监管, 但这对于信托业的系统监管并不是优势。因而, 笔者建议可设立专门的信托监管机关, 系统全面的对信托业进行监督管理。通过该专门监管机关获取更加全面的信托信息, 建立有效的监管系统, 弥补监管技术方面的缺陷。同时与其他金融监管机构信息共享, 相互协调相互合作, 确保金融市场秩序的稳定。

参考文献

[1]李勇.信托业监管法律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8.202.

[2]李杰.国信信托湖色运作泰莱信托计划曝三大污点[J].中国经营报, 2012 (2) 13.

[3]柯卡生.中国信托行业的监管与发展[J].中国金融, 2011, (16) :13.

[4]王清、郭策.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条文诠释[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1.191.

[5]霍玉芬.信托法要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213.

信托公司的未来 篇11

收益法遵循了资产评估的未来收益原则,也就是“一项财产或资产的价值要反映出该财产或资产的所有权或控制权所带来的预期经济收益”。但难点是评估参数的选取,尤其是收益因行业不同,无规律可循,特别是信托公司与外部经济政治环境相关,因此评估师要利用科学的预测工具来预测未来收益,选取各种参数。

(一)对信托公司的评估关键在表外业务的价值评估上

对信托公司的评估关键在表外业务的价值评估上,根据信托法规定,信托资产与固有资产相分离,固有资产由信托公司的财务部门管理,信托资产由专人负责管理,两者不能混在一起。目前信托以商事为主,信托资产的经营期限为1~2年,在评估的某个基准日,都会有未来几年的收益并没有反映在财务账面上,但它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现金流。此外,只要信托公司持续经营,而且是规模扩大发展的情况,更长期的未来经营现金流也应该考虑,因此收益法在信托公司评估中为首选方法。

早期对信托投资公司的资产评估并不关注这点,用的是成本法,重点放在实物资产的评估上,非实物资产的评估建立在审计基础上,如果信托投资公司是持续经营的话,这种方法可能会低估了企业价值,从而可能导致系统性错误。在信托公司进行整顿后,不能从事实体经营,实物资产评估的工作量可能将减少,信托公司的价值评估将是更关注非实物资产的分析、评定、估算上。

对信托公司表外业务的价值评估,需要对信托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包括公司的盈利模式、信托规模等。

(二)信托产品创新对信托公司价值的影响

信托公司所从事的业务具有极强的创新潜力,信托公司的信托创新以产品创新为主。信托产品是指信托机构自行开发出来的具有信托特征的金融产品。信托公司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灵活地设计项目运作方案,满足客户的个性化要求。首先发行人要经过技术经济性分析,对信托产品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慎重进行项目选择或投资组合设计,再推出信托产品,根据能力与资源对信托产品进行管理、运用与处分。因此,如果排除模仿外,每一种信托产品都是创新产品。

信托产品的收益率对信托公司的价值评估没有直接影响,也就是收益率只反映在信托资产的管理报表中,并没有反映到信托公司的财务报表上。信托产品的创新影响委托方对它的接受,创新产品受欢迎,导致信托公司的声誉提高,间接影响信托收入。但资产评估并不直接对其评估。

(三)信托公司的收益预测的相关问题

大部分信托公司定位于地方金融机构,与自身实力、市场定位、营销策略等因素相关,同时与所处环境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的整体财富存量、收入水平、理财需求等因素也相关。如何判断企业盈利预测的合适性?

1.收入成本

在实际操作中,首先由资产占有方对未来收入、成本进行预测,评估师进行审核,对于预测收入的衡量有几种尺度:

(1)根据资产占有方提供的历史资料,分析以往收入的平均增长幅度,假设在同样管理水平、人力资源配备情况下,未来期限将按以前年度的平均增长幅度增长。这种方法弱化了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强调自身的发展。

(2)假设公司的信托产品开发水平、人力资源等不变,信托公司在整个市场有一定的份额,并且保持不变。

(3)宏观经济的预测值的相关度。

首先区分信托公司属于全国性、区域性还是地方性的信托公司,将信托规模与全国、区域、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联系,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结论,预测出信托公司的信托规模。笔者曾对行业信托规模与全国的GDP进行了简单回归分析,发现两指标还是高度相关的。再根据信托报酬率算出信托收入。

实际操作过程中,三种尺度要结合起来运用,首先要判定公司是全国性的还是地方性,根据与GDP的相关性,预测信托规模,同时要参考企业自身的发展速度、在行业的市场份额,来最后确定个体信托公司的信托规模。

2.营运资金增加和资本性支出

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第十四条“信托投资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3亿元。经营外汇业务的信托投资公司,其注册资本中应包括不少于等值1 500万美元的外汇。”考虑到信托公司是资金密集型行业,评估师不考虑其营运资金的增加和资本性支出。

3.折现率

折现率一般选取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依据《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信托投资公司不得办理存款业务,不得发行债券,不得举借外债。”,按照收益额与折现率协调配比的原则,收益额口径为企业自由现金流量,股东权益资本按国际通常使用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模型进行求取。

由于市场存在不确定性,信托产品也存在一定风险,如果高风险事件发生,导致信托产品出现损失,从而可能导致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甚至低于无风险收益率;当损失程度超过一定程度时,信托产品就会出现负收益,即信托本金损失。由于按照规定,在受托人没有违背信托合同管理运作信托资金出现损失时,其损失部分由信托财产承担。

在信托公司运营当中有信用风险、投资风险、利率风险、经营决策风险等。

根据信托公司的个别风险分析,评估师可以根据判断,为公司确定不同的个别风险率。

4.预测期

目前收益法在预测期取值方面通常都按无限期来估算,从几次信托行业清理整顿情况来看,信托公司也是有企业寿命的,基业长青的企业几乎很少,例如中国农业发展信托投资公司经营期9年,广东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等信托公司经营期19年。在不能获取行业平均寿命的前提,行业内使用无限期只能是一个权宜之计。

二、信托公司的市场法价值评估

从市场法来看企业价值也是一个途径,但是目前做法是将企业价值与市盈率、市净率等单因素联系,能否进行多因素分析?引进多因素的解释变量来诠释企业价值。市场法是根据替代原则,采用类比的思路及方法判断资产价值的评估技术规程。它属于间接评估方法,通过比较被评估资产与最近市场上出售类似资产的异同,并将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进行调整,从而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

市场比较法又分为参考企业比较法和并购案例比较法。其中采用参考企业比较法进行股权价值评估,一般根据评估目标公司的情况选取若干可比公司,收集可比公司的一些标准参数如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等,在比较可比公司和目标公司对各参数影响因素的差异后,调整确定目标公司的各参数指标,据此计算目标公司股权价值。在市场法评估中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

(一)样本量的容量问题

样本量根据情况,例如就估计总体均值、总体比例有不同的公式,具体可参考相关统计学书籍。一般来说,样本最小容量必须不少于模型中解释变量的数目(包括常数项),即n≥k+1,而无多重共线性要求:秩(X)=k+1。

从统计检验的角度来看,n>30时,Z检验才能应用;n-k≥8时,t分布较为稳定;当n≥30或者至少n≥3(k+1)时,才能说满足模型估计的基本要求。总之,模型的良好性质只有在大样本下才能得到理论上的证明。

(二)残差散点图的分析

残差图分析是统计回归诊断中基本的重要探索技术。在回归的诊断阶段,必须检查所拟合的模型是否满足其建模的假设条件及估计值与实际值的拟合程度,以此来判断拟合模型的类型是否合适,方法是否有效;同时残差分析的结果,也为我们提供了变换数据、修正模型的重要信息。若拟合的模型与实际数据相符,则残差图的形式应该是散点密集,对称分布在一条零点水平线上。

(三)参数符号预测

对于模型的确定,还要经过评估师的判断分析,才能使用。如前所述,有时虽然通过统计检验,但方程的系数符号不符合通常规律,仍然不能使用模型。一般来说股价对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每股经营净现金流符号均为正。如果有异常,那么还是不能选用这种模型。

(四)共线性问题

统计检验是检验模型能否满足事先的某些假设,如果检验均通过,那么可以初步认为可以使用模型;如果不通过,可能是共线性问题,则必须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比如加权、自回归、主成分、岭回归),或重新选择模型(比如增减自变量、改变方程的形式),一般要检验全部通过为止。

(五)最佳子集确认

在企业价值的多元回归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对多因素参数任意组合后,通过F检验和T检验来选择合理的组合。

金融企业的市场参考案例偏少,有时比较难通过统计检验;甚至出现通过了判定系数检验,通过不了F检验;通过了F检验,通过不了T检验。因此需要借助最佳子集方法来反复测算。

(六)流动性折扣

非上市公司的流动性折扣目前还处于探讨阶段,业内取值大致在30%~50%之中,也需要通过实证分析来取值。(作者单位:中国银行江西省分行、

信托公司的未来 篇12

关键词:新准则,信托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方法

根据银监会规定, 包括信托业在内的金融机构于2008年1月1日起全面执行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关于金融资产投资的核算变化较大, 信托公司为非银行类金融机构, 因此对信托公司投资业务的会计核算影响也较大。新会计准则取消了原来的“短期投资”科目, 新增“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取消了原来的“长期债权投资”科目, 新增“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等。笔者结合实际, 就信托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中关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具体核算方法谈一点看法。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涉及的相关科目及核算内容

“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主要核算企业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基金投资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企业持有的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也在本科目核算。该科目可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类别和品种, 分“成本”、“公允价值变动”进行明细核算。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核算过程中涉及的其他科目包括“其他货币资金”、“应收股利”、“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等。

“其他货币资金”主要核算公司存放于三方存管账户中的证券交易资金;“应收股利”主要核算根据金融资产的股利分配政策应收取的股利或购买交易性金融资产中含有已宣告未发放的股利;“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主要核算资产负债表日,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对于“其他货币资金”、“应收股利”、“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核算, 信托公司的核算方法与一般非金融企业类似, 不需要作特殊的变化。而对于“投资收益”科目, 笔者认为信托公司不宜使用该科目核算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实现的收益:由于信托公司为金融机构, 其交易性金融资产 (股票、基金、债券等) 的交易与证券公司类似, 均属于主营业务性质, 而“投资收益”在一般企业核算中不列入主营业务收入范畴, 在报表数据统计中通常将投资收益列示为其他收入。信托公司作为金融机构, 证券交易等行为应划分为主营业务, 建议增加“证券差价收入”科目作为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收益核算科目, 而“投资收益”则专门用于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等相关收益。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应用指南》中指出, “企业在持有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期间取得的利息或现金股利, 应当确认为投资收益”。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3]16号) 规定:“金融企业 (包括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从事票据、债券买卖业务, 以股票、债券的卖出价减去买入价后的余额作为营业额。买入价依照财务会计制度规定, 以股票、债券的购入价减去股票、债券持有期间取得的股票、债券红利收入的余额确定。”也就是说,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现金股利和分红对于信托公司来说, 需要缴纳营业税。在实际操作中, 为了符合新会计准则的要求, 并配合税法的相关规定, 笔者建议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现金股利和分红等冲减其成本, 而不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在证券清仓后该部分现金股利和分红等随之计入“证券差价收入”。现金股利和分红冲减成本, 而非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操作方法有利于避免将其纳入当期营业税的计算基数, 待证券清仓后一并计入营业税的计算基数。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收益的核算方法

(一) 成本收益计算方法

由于信托公司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买卖属于主营业务, 可以当作公司的存货进行核算, 其成本、收益的核算操作方法参照存货的核算方法。由于存货成本计算方法中的后进先出法已经取消, 因此笔者认为,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核算可以选择采用先进先出法或者加权平均法核算。

先进先出法是按照先购买的证券先卖出的原则计算卖出证券的成本, 而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公式比较复杂:卖出成本=[ (原持仓成本+买入数量×买入价格) / (原持仓数量+买入数量) ]× (卖出数量) 。先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对于核算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和收益, 在单个证券未清仓的情况下, 由于计算时点的不同会产生一定的差异, 但如果交易性金融资产完全清仓后, 两种计算方法之间不存在任何差异。两种计算方法对比见下页表。

假设某公司期初持有A股票100 000股, 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期初结存成本为500 000元 (单价为5.00元/股) , 本期买入50 000股, 购买成本为350 000元 (单价为7.00元/股) , 本期卖出130 000股, 收到780 000元 (单价为6.00元/股) , 其成本核算可以采用两种方法进行:

在加权平均法的计算方法下, 以期初结存的数量和本期买入的数量作为权重, 于是, 卖出130 000股A股票的成本=[ (500 000+350 000) / (100 000+50 000) ]×130 000=736 666.67 (元) , 实现股票盈亏为780 000-736 666.67=43 333.33 (元) 。

在先进先出法的计算方法下, 卖出130 000股A股票的成本=100 000×5.00+ (130 000-100 000) ×7.00=710 000 (元) , 实现股票盈亏为780 000-710 000=60 000 (元) 。

通过上述计算可见:在股票没有清仓的情况下, 两种成本核算方法计算出来的成本、收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从对比表中的“股票清仓”例子可以看出:如果A股票完全清仓, 两种方法计算出来的收益一致, 均为50 000元。

由于新准则规定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进行核算, 两种方法计算出来的总盈亏 (实际盈亏+浮动盈亏) 必定是一致的。从对比表中可以看出:假设资产负债表日, A股票的市价是8.00元/股, 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浮动盈亏为46 666.67元, 实际盈亏为43 333.33元, 总盈亏为90 000元;先进先出法计算出来的浮动盈亏为20 000元, 实际盈亏为70 000元, 总盈亏也等于90 000元。

会计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在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收益的核算方法中选择其中任何一种计算方法。相比于加权平均法, 先进先出法的缺点主要是核算比较繁琐, 特别是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操作比较频繁的企业, 需要对每笔交易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在这种核算方法下, 当股价上涨时, 可能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期末持仓股票的价值, 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当期的税收。

(二) 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人员可以根据企业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交易情况, 定期汇总编制股票交易情况统计表, 汇总买卖情况进行会计凭证的制作。根据买入汇总情况, 作如下分录:

根据卖出汇总情况及实现的盈亏, 作如下分录:

在实际操作中, 笔者发现定期汇总制作股票买卖情况统计表, 可以大大减轻会计人员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的工作量, 但核算不合理:由于进行定期的交易数据汇总, 涉及买卖顺序的问题, 填制凭证后可能导致期末“其他货币资金”为红字余额情况的出现。为了避免该不合理现象发生, 笔者建议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交易数据每日填制凭证, 虽然工作量加大, 但合理科学。在手工核算的情况下, 如果每天根据交易情况填制财务凭证, 仍需考虑交易性金融资产上期公允价值变动的结转问题。笔者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信托公司可采用财务信息系统自动进行证券的清算、出具凭证和公允价值变动的结转, 以信息系统代替手工重复劳动, 也避免交易频繁带来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结转在手工核算情况下出现的遗漏结转、错误结转等问题, 使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核算更加科学、合理、完整、准确。

三、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核算方法

在资产负债表日, 信托公司应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余额的差额, 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 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如果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 做相反的会计分录。期末, 应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结转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无余额。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 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 借记“其他货币资金”科目, 按其账面余额, 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科目, 按其差额, 贷记或借记“证券差价收入”科目。同时将原计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出, 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贷记或借记“证券差价收入”科目。这里的“原计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是指从购买到出售为止整个持有期间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净额, 即等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的余额, 必须注意不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余额。笔者认为新准则规定此做法的目的是向报表使用者提供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的完整交易损益信息:公允价值变动而发生的损益是持有损益, 只有在出售时才变为实际的已实现损益, 出售时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证券差价收入”, 在总利润不变的前提下, 完整地反映该金融资产持有期间的所有损益情况。

单位:万元

上一篇:美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下一篇:漫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