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实力

2024-08-12

科技实力(共11篇)

科技实力 篇1

渐渐拉近的镜头中,袁隆平院士端坐在木椅上,浅浅地笑着。身后是一幅超级杂交水稻的巨幅墙画,沉甸甸的稻穗密密地弯垂着,仿佛也在浅浅地笑着。朴实的穿着,平凡的容貌,年逾八旬的袁隆平为何能独自占据国家形象宣传片的一段镜头?因为,作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中国,改变了世界。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我毕生最大的心愿。”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中,“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自然不能缺席。说起参与国家形象宣传片的拍摄,工作忙碌的袁院士这样说道。

袁院士和他的杂交水稻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宣传功不可没。面对“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袁院士培育的杂交水稻用大幅提高水稻产量的事实有力地回答了这一问题。中国的成功经验,对世界上很多国家增产粮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科学无国界。我认为,杂交水稻成果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全世界,为了造福人民,我愿意尽最大的努力促进杂交水稻在世界上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袁院士表示,在宣传片播出后,还要用杂交水稻的推广实实在在地传播和进一步提升国家形象。

事实证明,杂交水稻在其它国家同样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越南近年来种植杂交水稻面积为67万公顷,平均产量为6.3吨/公顷,比本国的水稻品种增产近40%。目前杂交水稻已在印度、菲律宾、孟加拉国、印尼和美国等全球20多个国家大面积推广,2009年的种植面积逾300万公顷。

袁院士说,世界上水稻面积为1 5亿公顷,平均产量仅有4吨/公顷,如果在一半的水稻种植面积上改种杂交稻,按每公顷增产2吨稻谷计算,总计可增加稻谷产量15亿吨,这意味着每年可多养活4亿人口。

“加快杂交水稻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对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世界和平都将发挥重大作用,愿杂交水稻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袁院士表示,科技实力将有效体现国家形象。

科技实力 篇2

增强科技实力促进山西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科技兴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是保持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保证.山西省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增强科技实力,对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高经济竞争力,保持稳步发展有重要意义.

作 者:王洋 作者单位:中北大学,山西,太原,030051刊 名: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年,卷(期):“”(1)分类号:F290关键词:科技 产业结构 经济

航天华阳 全力展示科技实力 篇3

航天华阳是中国最早从事卫星式柔版印刷机研制的企业,十多年来一直坚持高端柔版印刷机的开发,拥有多项核心技术,所开发的设备性能稳定,广泛应用在软包装、瓦楞纸箱、透气膜、无纺布、液体无菌包装、纺织面料等领域,部分产品已通过CE和UL认证,产品占据中国市场的最高份额,并出口到众多国际著名印刷企业,在俄罗斯、意大利、泰国、伊朗等国家均设有销售和服务机构,公司致力于为全球印刷包装企业提供“中国制造”的高性价比印刷设备。

本届全印展,航天华阳将为大家带来多款设备。

“E飞”全伺服卫星式柔版印刷机

“E飞”全伺服卫星式柔版印刷机是具有国际领先技术水平的高端卫星式柔版印刷机,整机选用西门子成套控制和驱动系统,采用悬臂梁套筒式结构,操作维护自动化程度高,配套功能齐全,安全通过欧洲CE认证。

该设备主要技术参数如下:承印物材料为OPP、PE、PET、透气膜等类似材料;印刷宽度为820~1520mm;印刷色组数为6~12个;重复印刷长度为370~880mm;最高印刷速度为350m/min(印刷速度因工艺条件而不同);最大收放卷直径为800mm;干燥方式可选择天然气、蒸气、热油、电等加热方式;应用领域为塑料软包装、透气膜、无纺布等。

“E霸”全伺服卫星式柔版印刷机

“E霸”全伺服卫星式柔版印刷机是具有国际领先技术水平的高端卫星式柔版印刷机,整机选用西门子成套控制和驱动系统,采用悬臂梁套筒式结构,操作维护自动化程度高,配套功能齐全,安全通过欧洲CE认证。

该设备主要技术参数如下:承印物材料为80~350g/m2纸张等类似材料;印刷宽度为800~1700mm;印刷色组数为6~12个;重复印刷长度为370~880mm;最高印刷速度为350m/min(印刷速度因工艺条件而不同);最大收放卷直径为1500mm ;干燥方式可选择天然气、蒸气、热油、电等加热方式;应用领域为纸杯、纸袋、彩盒、托盘纸等。

科技实力 篇4

创新动力更加强劲

“不低于50%”——2月17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 把科研人员在成果转化中获得的奖励比例由过去的“不低于20%”提高到“不低于50%”。奖励比例的大幅度提高, 折射出我国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决心。

5月份召开的全国“科技三会”吹响了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号角。无论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还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最关键的因素是人才。为此, 2016年党中央、国务院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方面精准发力, 出台了多项“激励人”“解放人”的重大举措——

今年上半年, 国务院先后印发了《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若干规定》和《促进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 加快把取消审批和给予高校院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等举措落到实处。

7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 进一步为科研人员“松绑”, 包括下放预算调剂权限, “打酱油的钱可以买醋”等。

11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 明确提出要通过稳定提高基本工资、加大绩效工资分配激励力度、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奖励等激励措施, 稳步提高科研人员的收入, 让他们既有“面子”又有“里子”、实现“名利双收”。

248.66亿元

基础研究精彩纷呈

2016年, 用于基础研究的科研经费稳定增加。

最新统计显示, 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财政预算投入248.66亿元, 相比2015年增长11.87%。基础研究“分量”提升, 不仅体现为全社会研发投入 (R&D) 逐年增加的比重, 更有在物理、生命科学、材料等领域的重要突破。

今年9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张强团队, 在合肥量子城域通信试验网上首次验证了城域网络进行量子隐形传态的技术可行性, 为可扩展量子网络的构建奠定了基础。同样是量子研究, 我国科学家8月份宣布, 在超冷原子光晶格量子计算研究领域获得进展, 向基于超冷原子的可扩展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迈出了重要一步。

在生命科学前沿领域, 我国科学家同样斩获颇多。如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罗敏敏实验室揭示了中缝背核神经元跟奖赏的关系, 为开发治疗抑郁和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药物提供了新方向;中科院科学家团队在国际上率先破解光合作用超分子结构之谜, 有望为解决能源、粮食等问题提供新思路;清华大学施一公团队在剪接体的结构与机理研究方面连奏凯歌, 把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水平推向国际前沿。

此外, 我国科学家还揭示了寨卡病毒传播机制, 首次发现了液态金属“能跑”“会跳”“载物前行”的特性, 在石墨烯量化制备及高性能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12.5亿亿元

大科学工程捷报频传

“墨子”升空、“天眼”启用……2016年, 多个大科学工程陆续惊艳问世。

每秒12.5亿亿次, 是“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系统的峰值性能。凭借系统峰值性能、持续性能、性能功耗比等位列世界第一的关键指标, 它在美国最新全球超级计算机榜单上蝉联冠军。它1分钟的计算能力, 相当于全球72亿人同时用计算器不间断计算32年。更为重要的是, 它实现了包括处理器在内的核心部件的国产化, 表明中国完全有能力用自己的处理器制造超级计算机。

宇宙起源何处?地外文明在哪儿?9月落成启用的世界上最大单口径巨型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FAST) 或许能给人们一个答案。这个坐落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的巨大“天眼”, 取代了美国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 成为新的射电望远镜之王。它不仅个头大, 在尺寸规模上创造出单口径射电望远镜的世界纪录, 还在灵敏度和综合性能方面登上世界巅峰, 能够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 并在未来10—20年保持国际一流设备的地位。

2016年, 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和首颗碳卫星相继成功发射升空, 为我国在量子科学试验和全球二氧化碳监测方面搭建了“高高在上”的科研平台。

33天

航天强国步履铿锵

33天, 这是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在太空逗留的时间, 也是我国迄今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太空飞行任务。

从中秋之夜天宫二号的粲然升空, 到神舟十一号返回舱按预定轨道平安返回祖国母亲的怀抱, 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 标志着以6月下旬长征七号火箭首飞为起点的我国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取得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成果, 为我国空间站建造运营和航天员长期驻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按照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 我国会成为唯一拥有正在运营的空间站的国家。

对太空的探索, 永不止步。11月3日20时43分, 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 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冲破云霄。这枚直径达5米、起飞推力超过1000吨的大火箭, 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胖五”。它的成功发射, 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实现升级换代, 运载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为后续的深空探测打下坚实基础。

“探索浩瀚宇宙, 探究科学与未来, 我们拥有同一个航天梦。”这是景海鹏、陈冬在出征太空之际, 给人民日报广大读者的题词。今年是中国航天60年, 走过一甲子的中国航天事业, 从无到有、由弱到强, 正在努力实现从航天大国到航天强国的跨越。明年, 我国还将发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 “嫦娥五号”也有望升空, 完成探月工程的重大跨越——带回月球样品。航天梦, 强国梦, 步履铿锵。

1337个

创新创业热潮涌动

1337个, 这是目前在科技部备案的众创空间数量。从第一批136个到第二批362个, 再到第三批839个, 众创空间的增长速度折射出全社会的创新创业热度。创新创业让更多人实现了人生价值, 创新创业也正深刻改变着你我的生活。

潍柴集团的李大明如今的身份是一名“内部创客”, 他曾带领团队自主研发出国内第一套发动机电控系统, 打破了国外长期的技术垄断。2016年, 李大明的团队进驻卡车动力总成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 他们借助这里内外融合的创新资源和平台优势, 打造国产的发动机“核心大脑”。

2016年, “双创”平台建设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首批17家专业化众创空间让龙头企业、高校院所和创业者在这里“大手拉小手”, 在创新要素的集成共享和深度融合中实现共同成长。创新、创业与产业结合得更紧密。

2016年, 更多的创新创业政策落地生根, 制度供给不断优化——企业研发费用的税前加计扣除范围扩大,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门槛降低, 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奖励提高, 创业投资获得更多扶持……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包”惠及更多的创新创业主体, 也吸引更多人参与到创新创业中来。

“互联网+”继续发挥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 云计算、大数据、3D打印等新技术产业化步伐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流通、医疗等领域跨界融合;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不断壮大;线上线下融合 (O2O) 、众包众扶等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创新创业孕育着经济发展新动能, 已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载体。

图片说明:

(1) 景海鹏、陈冬33天的太空之旅创造新纪录。

(2) 今年9月建成的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巨型射电望远镜FAST。

(3) 位列世界第一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系统。

(4) 搭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一飞冲天。

科技实力 篇5

近日,新时达又将成功迈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公开发行5000万股A股股票。试图通过积极步入资本市场,继续努力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控制、驱动、节能产品,致力于将企业打造成世界知名的高科技电气公司。

电梯控制系统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等因素推动,我国电梯行业呈快速发展态势。根据中国电梯协会数据统计,2009年我国电梯产量达到26万台,占全球电梯产量的一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梯市场和制造中心。同时根据专业机构预测,我国电梯产量在未来几年仍将保持较快增速,2013年将达到年产36万台的水平。

电梯行业的繁荣,必将带动电梯部件企业迅速壮大,素有电梯“大脑”和“神经网络”之称的电梯控制系统行业,就是电梯行业的一个核心部件细分行业,一台电梯必须相应配备一套控制系统。据预计,2010年全球电梯控制系统市场规模,将达到35.61亿美元。而在国内市场,2010年~2013年我国电梯控制系统行业市场需求量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2.73%,市场规模也将从2009年的41.3亿元上升到60亿元。

国内最大的电梯控制系统配套供应商

创立于1995年的新时达,是专业研发生产销售电梯控制与驱动系统、并服务于全球电梯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其注册商标“STEP”寓意丰富。作为国内最大的电梯控制系统配套供应商,同时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同时被美国奥的斯、瑞士迅达、德国蒂森克虏伯、芬兰通力等全球排名前四位的电梯企业认可并批量配套的供应商,公司生产的电梯控制系统的核心产品——微机控制主板,市场占有率近3年来始终稳居第一。同时在电梯变频器市场上,公司是民族品牌中的优势企业,2009年国内市场占有率为7.47%。

骄人的战绩,与公司的科研实力、人才队伍和市场服务分不开。目前公司已取得70项专利证书和26项软件著作权,其中仅通过自主研发取得的发明专利有17项。另外公司还通过了CE、EN-81、CSA等多项重要的国际质量认证,销售和服务更是遍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致力于打造世界知名高科技电气公司

新时达通过对市场和自身全面分析,确定了打造“全球电梯控制系统行业的龙头企业和技术的引领者、电梯变频器乃至国内其他高端专业变频器行业领先企业”的战略定位。在战略定位的方向性指引下,公司将本次募集资金全部用于电梯专用系列变频器扩建技术改造、电梯控制成套系统扩建技术改造和企业技术中心扩建项目,目的就是丰富公司产品系列、提升生产自动化能力、拓展产品市场份额、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江苏省科技实力问题研究 篇6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科技实力”这一概念逐步与政治实力、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概念一同被广泛运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何为科技实力?科技实力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力系统中,在现有科技人力、财力、知识及信息等科技资源条件下,进行科技活动,发挥效能,取得产出,促进社会、经济、科技全面发展的能力。它包括科技潜力和科技实际能力两个方面。其内涵的要点包括:(1)科技资源,即科技投入;(2)科技产出及效率;(3)科技对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影响,可简称科技影响力。一般而言,可将科技资源视为科技潜力,科技产出、效率及影响力可视为科技实际能力。但从动态上看,某一时期的科技能力必将构成其今后科技潜力的主源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理论,于1988年提出的精辟论断。这个精辟论断揭示了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科学技术发展指明了方向。

科学技术从“间接的生产力”到“直接的生产力”到“第一生产力”说明社会生产力内涵的深刻变化。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它揭示了近现代人类社会所以发生如此迅速和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

二、江苏省各辖市科技实力实证分析

为了对江苏省的综合科技实力进行分析,笔者选用了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中关于科技部分的数据来进行比较研究。在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中,科技部分的指标共有企业基本情况、科技活动人员情况、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情况、企业办科技机构情况、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情况、研究与试验发展情况、新产品产出和专利情况、科技项目情况、技术改造、技术获取及减免税情况等九个方面。我们姑且把这九个方面命名为九个反映科技实力的一级指标,其下设有33个二级指标。对这33个二级指标以相关系数低于0.75为标准,对指标进行筛选,选出以下6项指标最具有代表性(见表一):

1. 主成分分析

为了对江苏省13个辖市的科技实力发展现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笔者对这6个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得出科技实力主成分分析模型:

根据主成分综合模型计算各城市的综合主成分分值,结果如下(见表2):

按照综合主成分来排序,江苏省13个城市的科技实力依次是南京市、无锡市、苏州市、徐州市、南通市、泰州市、常州市、镇江市、盐城市、淮安市、扬州市、连云港市、宿迁市。

2. 聚类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江苏省13个省辖市的科技发展动态进行研究,笔者还对他们进行了聚类分析,对这13所城市的科技实力分5类,结果如下:第一类包含的城市有南京市;第二类包含的城市有无锡市、常州市、苏州市;第三类包含的城市有徐州市;第四类包含的城市有南通市、连云港市、盐城市、扬州市、镇江市、泰州市、宿迁市;第五类包含的城市有淮安市。

3. 江苏省各辖市科技实力综合分析

为了对江苏省各辖市的科技实力做更深入的研究,笔者还进一步对经济普查中的9项一级指标分别做了主成分分析,并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结果综合起来评判,现对各群城市科技实力进行简单的分析:

第一群:南京市

2004年,南京市的科技实力在江苏省各辖市中居第一位。南京市作为省会城市,是江苏省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中心,南京市的科技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由于大量的中央属、省属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相对集中在南京市,为该市的科技领先地位也提供了保障。

第二群:无锡市、常州市、苏州市

作为苏南重要的经济大市,无锡市、常州市、苏州市近年来充分受到上海经济辐射圈的影响和带动,经济发展形势异常迅猛,成为江苏省科技实力不容小窥的一个重要的组织。由于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也使得这三所城市的科技实力发展具有一定的共通性。

无锡市的科技实力在全省排名第二位。在9项一级指标中,无锡市有科技经费筹集、企业办科技机构、科技经费支出、研究与试验发展、技术改造、技术获取及减免税等五项指标均排到江苏省的第二名,企业基本情况、科技活动人员、新产品产出和专利、科技项目等四项指标排在江苏省的第三名。总的来说,无锡市的科技实力发展无论是投入还是产出,实力比较均衡,发展态势较好。

常州市在科技实力在全省排名第七位,处于一个中游的水平。从一级指标的构成看,常州市的科技活动人员、科技经费筹集和科技项目三项指标均排在全省的第四名,应该说常州市的科技在人员投入和财力投入以及科技项目的取得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但之所以综合实力不佳,是因为常州市的企业办科技机构情况与之不配套,最终影响了整体的科技实力。

苏州市的科技实力在全省排名第三位。在9项一级指标中,苏州市的企业基本情况、科技经费筹集、科技经费支出、研究与试验发展、新产品产出和专利、科技项目等6项均为全省第一名,科技活动人员指标排在全省第二,企业办科技机构、技术改造、技术获取及减免税排在全省的第三名。应该说,苏州市的科技实力,无论是人力的投入和财力的投入以及产出,在江苏省内都算得上是一个雄厚的城市。

第三群:徐州市

徐州市的经济是以冶金、煤炭等重工业为主体,为全国重要的水路交通枢纽和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重要“十字路口”。徐州市的科技实力的江苏省辖市中排名位于第四,是江苏省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的新兴城市。在科技经费筹集的途径中,徐州市的其他资金比率为全省最高,然而新产品产出和专利产生的效应过低,最终影响了该市综合科技实力的增强。

第四群:南通市、连云港市、盐城市、扬州市、镇江市、泰州市、宿迁市

南通市的科技实力在江苏省排在第5位。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科技投入增加是南通市科技进步的亮点。近几年南通市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表现出一定的活力,赶超势头明显,是苏中地区的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政府投入与全社会投入不一致是南通市科技进步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连云港市的科技实力在江苏省排在第12位,属于较弱的一个城市。在9项一级指标中,基本都排在第11名、第12名。由此可知,连云港市近几年来在科技投入方面薄弱、科技成果水平欠佳。

盐城市的科技实力在江苏省排在第9位。在9项一级指标中,除了技术改造、获取及减免税一项排在第8位,其他基本都排在了第9、10、11位。总体来说,盐城市的科技实力在江苏省内部处于一个中下游的水平。

扬州市的科技实力在江苏省排在第11名。扬州市的科技实力发展相当不均衡,在9项一级指标中,科技活动人员、科技经费筹集、新产品产出和专利、科技项目等4项均排在第5位,科技经费支出排在第6位,但是该市的技术改造、获取及减免税却排在了第10位。

镇江市的科技实力在江苏省排在第8名。2004年,镇江市的科技实力一级指标中,除了企业办科技机构一项外,其余八项指标均排在江苏省的第8、第9位,整体水平处于中游。虽然镇江市拥有苏南的有利地理优势,与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同处在上海经济辐射圈内,但所受到的影响却远不如这三所城市,加之城市规模、人口数量等因素的限制,镇江市的科技实力在江苏省内的排名是日趋靠后。

泰州市的科技实力在江苏省排在第6位。在9项一级指标中,泰州市的科技经费支出、研究与试验发展、技术改造、技术获取及减免税在全省均排到了第四的位置,这个成绩对于经济刚起步的苏北城市来说,应该是相当不错的了。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泰州市的科技活动人员水平在全省却排在了第10名的位置,这说明由于参与科技活动的人力的缺失,导致了泰州市科技实力发展的不足。

宿迁市的科技实力在江苏省排在第13名,是科技实力最差的一个城市。在9项一级指标中,宿迁市的科技实力均排在最后一名,很难找到该市科技发展中的可圈可点之处。科技水平的提高是与科技的进步发展密切相关、互为促进的关系,要加快经济发展,必须要全面提高科技进步水平,只有重视科技的作用,加大科技投入,促进经济发展,才能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

第五群:淮安市

淮安市处于江苏省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江苏省辖市中,科技实力处于全省的第十名。科技资源缺乏、科技力量不足,严重影响了淮安市的科技进步,也阻碍了该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三、提升江苏省科技实力的建议

1. 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大中型工业企业是江苏省科技创新活动的“龙头”,对整体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加强“产学研”合作,通过以企业为主体,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等形式,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达到以科技促效益的目的,进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同时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提高国际竞争力,推动大中型工业科技更快、更好地发展。

2. 增加R&D投入,尤其是要加大高新技术企业R&D投入

高新技术产业是引导科技进步的前沿产业,它的发展能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活动具有不同与传统制造企业的特点,即具有R&D技术的高难度与复杂性、R&D活动的持续与稳定性以及高投入性等特征。要使实现工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的R&D投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的发展步伐。

3. 加大消化吸收,提高创新能力

企业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充分发挥科研队伍的能力,在技术的改进和创新上狠下功夫,不能仅满足对国外技术的模仿套用,只有创新才能改变传统工业粗放型的增长模式,才能创造出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早日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

4. 努力缩小地区差距

缩小地区差距,是加快“科技兴省”进程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具体措施有:⑴充分利用江苏省的人才优势,鼓励和倡导企业科技及工程技术人员积极参与R&D活动,即多开展有创造性的技术活动,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参与关键性技术攻关和高技术前沿课题研究。⑵进一步拓宽科技经费投入渠道,使科技投入高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确保R&D经费总量与投入强度协调发展。

5. 健全和完善企业研发活动机构

为避免多数企业没有自办的科研机构,无法正常开展R&D活动的状况,各级政府应鼓励企业自办科研机构,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行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创建国家级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支持企业创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有效可行的机构组织制度,加大机构设备投资,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开发条件,从而高效的管理和保障企业R&D活动的正常有序的开展。

摘要:自从科技实力与政治实力、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一同被广泛运用,并逐渐成为影响经济发展、衡量经济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如何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科技实力,越来越受到经济工作者的推崇。本文以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的资料为依托,对江苏省的综合科技实力进行研究。

关键词:江苏省,科技实力,研究

参考文献

[1]黄健元、胡航宇、张平.提升江苏科技实力的对策研究——基于2003年长三角地区科技实力的评析.科技与产业.2005年第8期.

[2]赵彦云.中国科技竞争力及其发展战略.管理世界.1999年第3期.

[3]胡鞍钢、熊义志.对中国科技实力的定量评估.清华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4]王湃、赵英才.我国省域科技实力与经济发展水平对比研究.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第11期。

建筑施工企业科技软实力探讨 篇7

提高建筑企业科技含量对促进建筑行业发展意义非常深远, 而目前除了一些大型建筑企业在这方面具备一定的科技实力外, 很多建筑企业在科技实力方面还很薄弱, 这些企业的科技能力往往被社会忽视, 科技水平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然而这类建筑企业占建筑总产值很大的比例, 对于解决社会就业也具非常重要的意义, 反过来这些企业发展不理想就会影响整个建筑行业的进步, 因此解决这些建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突破其发展瓶颈, 提高其生产科技化程度和技术创新水平就显得非常重要。

1 原因

1.1 建筑业的总体规模虽大但经济效益普遍不高。

特别是建筑企业, 由于缺乏科技支持, 企业规模小和软实力薄弱, 根本无法参与社会大型项目的竞争, 只能在零散、利润低的项目之间恶性争抢, 如此企业利润也无法达到理想状态, 越是这样, 企业就越对科技投入变得无能为力, 陷入软实力弱少造成硬实力变差的恶性循环状态。

1.2

由于技术水平的低下, 我国建筑企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损失与浪费惊人, 节省的潜力巨大, 企业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返工误工现象普遍, 材料利用率不高, 客观浪费严重, 建筑成本奇高, 建筑利润空间自然压缩, 同时手工操作面大, 施工技术现代化应用程度不高, 施工过程繁乱, 施工环境恶劣就愈演愈烈, 严重阻碍该行业向工业化、现代化、机械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1.3

由于建筑业很多施工方法还处于传统低下的水平, 且点多面广, 手工操作多, 劳动强度大, 且工作环境差, 多为露天作业, 加之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建筑施工又缺乏先进的技术指导, 建筑材料科技含量低。因此, 建筑施工安全隐患多, 安全质量事故时有发生。

1.4

建筑企业缺乏科技支撑, 难以做强做大, 一家建筑企业没有技术创新, 材料创新, 很难做到工艺突破, 节省成本, 提高效率, 增加利润, 提升企业的总体竞争实力也无从谈起, 所以建筑企业就难于做强做大。

1.5

缺乏科技含量, 建筑企业无法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无法从整个行业的层面上实现进步发展, 始终在传统落后高危的行业特性中俳佪, 不利于国家对建筑行业发展的全面提升, 也不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建筑从业人员的就业环境。

1.6

中小建筑行业缺乏科技含量, 不利于国家对促进节能减排事业的推进, 因为建筑行业是高能耗的行业, 如果施工缺乏科技指导, 建筑材料缺乏科技含量, 那么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对建筑材料的浪费现象得不到很好的改善, 仍然处理资源粗放利用, 低效利用的局面, 对节能减排非常不利。如:据美国1999年有关部门统计, 在总造价为6500亿美元的众多工程项目中, 由于超预算、错误设计与施工造成返工、工期拖延、管理不当等带来的损失与浪费达到2000亿美元, 约占投资额的30%, 我国尚没有做过类似统计, 但我们估计浪费现象会更严重。

2 措施

为此, 要改善上述情况, 提高建筑企业特别是建筑企业科技水平显得异常重要, 这也是振兴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建筑技术装备创新、工艺创新、材料创新是建筑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只有持续不断地进行技术建立与创新, 建筑企业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 同时更有利于促进企业开发新产品、进入新领域。因此提高建筑企业科技含量不单是一个口号, 必须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行动, 建筑行业科技化覆盖面必须是广泛的, 如施工管理信息化、施工工艺自动化、建筑材料现代、建筑工序流程化等等, 具体如下措施:

2.1 加强引导和扶持

由于建筑企业比较零散, 普遍规模不大, 如果单靠企业本身进行新技术和投入是很难做到的, 所以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做好引导、组织和扶持工作, 为此类企业的新技术, 提高企业科技软实力提供组织和管理保障。

2.2 完善建筑科学成果体系

当前中国在科技成果转化市场体系还不是很成熟, 特别是的建筑企业更加不甚理想, 科技成果与应用对象严重脱节。为此, 做好这方面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形成就显得异常重要, 通过这种建筑科学成果的市场体系建立, 搭建好这种中介平台, 使建筑企业方便地通过市场把相关科技成果应用到生产中去, 这样还可以降低企业在科技成果应用方面的成本, 对于促进建筑企业科技成果的应用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2.3 促进校企合作

建筑科研机构或高校是建筑科学成果产出比较充分的场所, 而往往由于建筑企业被社会忽视, 一些成果基本到不了这类型的企业, 之间缺乏沟通与合作的渠道, 因此加强校企合作, 畅通产学研的流程, 为高校或一些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向建筑企业转化提供方便。

2.4 有效合理的管理政策

目前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建筑企业管理过程中缺乏对其科技软实力提升的重视, 还只停留在传统的常规管理, 对提高企业科技软实力方面没有什么明显的硬性管理要求, 而一些建筑企业在这方面又不自觉, 因此职能部门应该做好这方面的宣传引导, 出台一些除适合目前管理的规定外, 还应该增加一些如何有利提高企业特别是企业科技水平的管理条例, 使企业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好新技术的工作, 通过组织试点示范建设, 可以起到带动作用、辐射地区的引导作用。同时各项研究成果也需要首先在示范工程中加以检验、修正、完善, 并为其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提供一个展示空间和基本应用的市常通过示范工程的实施, 还可以研究、总结并推出有效的建筑业科研建设与管理模式、应用经验、激励政策以及有利于市场化运作的推进机制等, 确保我国建筑业科技化健康、快速、有效地实施。这样对建筑行业的长远发现极具深远意义。

2.5 加强企业软实力

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只追求利润最大化, 只看到账面的数字, 忽视了企业发展的长远打算, 根本没有想到如何提高企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没有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 在资金、人力、精力上对企业科技软实力不屑一顾甚至有对抗情绪, 思想观念固化。而当今社会, 企业的竞争不单是一般意义的业务竞争、财力竞争了, 没有雄厚的科技软实力的积累, 企业发展就没有后劲, 这样的企业也只能是暂时性的发展, 无法实现长远健康可持续发展, 所以这类企业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今科技发展的形势, 理性对待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成本投入与发展模式, 应该真正重视起对科技投入的力度, 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必备的能量。

2.6 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建筑企业特别是建筑企业人才队伍非常不容乐观, 很多建筑企业根本招不到人才, 更谈不上招到相关的科技人才了, 因此要逐步由政府主导企业配合, 高校承担的方式, 加大建筑科学人才的培养, 引导和吸引这类人才到生产第一线服务, 充实和完善建筑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保证的企业技术团队的建设, 为企业科技化提供了人才保证。

2.7 实行科技成果共享机制

往往大型建筑企业在科技实力方面比较雄厚, 政府可以通过牵线引导的方式, 实行“传帮带”的模式, 促成大型企业与企业在科技研发方面的合作, 企业可在大型企业科技成果上面实行支助式的有偿共享, 或者在企业新技术方面提供必要的资源配合, 支持企业在新技术方面的开展, 实现大型企业对企业新技术的“传帮带”, 共同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结语

建筑的发展进程是与科技的发展息息相关的, 科技对建筑的影响是从始至终就存在并且影响是巨大的, 科技的发展使得新材料、新设备、新结构不断地产生, 从而使建筑处于不断进展的过程中。虽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将增加投资, 但可以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改善生产环境、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 显著增加经济效益。另外, 由于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的改进, 科技的发展也大大缩短了建筑的施工周期, 使建筑得以迅速投入使用。本文通过上述探讨希望寻找一条切实可行以提高建筑企业科技水平的发展, 对全面提高整个建筑行业高效、节能、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葛家君.建筑企业科技创新理念性定位的思考[J].建筑, 2008.

科技实力 篇8

2009年海峡西岸经济区被列为国家战略后,福建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期。由于历史的原因,福建与沿海其他省市相比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福建需要抓住这次机遇以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是福建省面临的一个历史性考验,我们有必要从各个方面来研究这个课题,从而为福建经济发展做好充分准备。经济发展的前奏是科技的进步,而经济的发展又促进科技的进一步发展[1],本文从研究福建与沿海省市(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和山东)的科技实力差异入手,为福建跨越式发展提供相应决策参考。

2 科技实力的涵义及其指标体系

杨朝峰、赵志耘[2]在《科技实力评估研究:综述与展望》一文中,将一国科技实力定义为该国为追求和实现其发展战略目标,在全国和全球范围内利用各种科学技术资源的能力。胡鞍钢、门洪华在研究五大国(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印度)综合国力一文中,认为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有目的的追求其战略目标的综合能力,其中将科技实力作为一国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并将科技实力划分为若干子指标。

本文在研究福建科技实力时,采用了胡鞍钢[3]对科技实力的定义视角。首先从全局视角研究科技实力,即研究福建与沿海发达省市(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和山东)在科技竞争格局中的综合实力情况,而不是简单研究某些领域内的科学技术水平。其次是相对视角,从福建科技资源在沿海六省市科技资源中的相对比例来研究福建的科技实力。最后是动态视角,即不是简单研究某一年的福建科技实力情况,而是从2000—2009年科技数据出发,来考察福建与沿海省份的科技实力对比情况。

本文把科技实力理解为各省市获取、配置和利用各类科学技术资源的综合能力,它由四种能力构成:第一个是研发投资能力,包括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和研究与实验发展全时人员当量两个主要指标;第二个是科学创新能力,它包括国外主要检索工具(SCI、EI和ISTP)收录各省论文数和研究与开发机构R&D课题数两个主要指标;第三个是技术创新能力,包括各省国内专利申请授权数一个指标;第四个是技术市场能力,包括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与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工业总产值两个指标。其中研发投资能力反映了科技的投入,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反映了科技的产出,技术市场能力反映了技术市场的活跃程度。为研究方便,本文研究四种能力指标时,采用相对比例形式来消除量纲,并且对各类指标等权重综合成各种能力得分,每类能力也采取等权重处理,最后综合成科技实力得分。数据来源为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0—2009。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注:作者设计

3 福建与沿海省市四类能力分析

3.1 研发投资能力

R&D经费内部支出和R&D全时人员当量两个指标分别反映了研发投入的人力和财力等资源,反映了研发投入的不同方面。从沿海六省市来看,R&D经费内部支出从2000年至2009年年均增长22.89%,而福建省同期年均增长为20.38%,低于平均水平约2.5个百分点,且研发支出占沿海六省市的比例由2000年的5.88%下降至2009年的4.78%。而全时人员当量沿海六省市由2000年的297326人年发展到2009年的1102740人年,年均增长14.01%;而福建省同期年均增长为10.90%,至2009年,占沿海六省市的比例仅为5.74%。我们把每个指标值在沿海六省市中的比例作为相应指标得分,并把这两个指标得分等权重综合成研发投资能力,则沿海六省市2000年至2009年各年研发投资能力如图2所示:

注: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0—2009年数据等权重处理

从图2可看出,广东、上海总体呈下降趋势,而江苏、浙江和山东总体呈上升趋势,而福建基本维持在6%。其中广东研发支出比例的下降,从侧面印证了进入2000年以来,珠三角经济区经济增长的放缓;而山东研发支出比例的上升支持了环渤海经济区2000年以来的迅速发展;上海相对于江苏和浙江的研发投资下降,可以解释为长三角经济区内部的扩散作用。

3.2 科学创新能力

科技研发投入是科技实力的物质基础,而科技实力的保持和进步必须表现为一定的科学研究活动。我们用科学创新能力来体现这种活动,并将其分解为等权重的两个指标:各省研究与开发机构R&D课题数和国外三大主要检索工具(SCI、EI和ISTP)收录各省论文数。通过数据分析,沿海六省市各年研究与开发机构R&D课题总数变化较大,不具稳定性;且各省市每年数据也是有升有降,但福建省研究与开发机构R&D课题数占沿海六省市的比例基本维持在9%附近。而国外三大检索工具收录的沿海六省市的论文数处于稳定增长状态,年均增长20.72%;同期福建省年均增长20.46%。我们把这两个指标相对值等权重综合成科学创新能力,则沿海六省市每年的科学创新能力趋势图如图3所示:

注:数据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0—2009年

从图3可看出,上海和江苏在科学创新方面占据绝对优势,这从实证上证明了长三角经济区为沿海的研发中心和区内高科技产业的比例现状。虽然广东省在研发投资方面占据优势,但在科学创新方面并不具有优势。而福建省的科学创新能力在沿海六省市中的比例基本维持在7%。

3.3 技术创新能力

熊彼特在1912年《经济发展理论》中指出[4],技术创新是指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我们用各省国内申请专利授权数来表示技术创新能力。通过数据分析,沿海六省市国内专利申请授权数由2000年的43741件稳定上升至2009年的331560件,年均增长22.45%,而福建省国内专利申请授权数由2000年的3003件稳定上升至2009年的11282件,年均增长14.16%,我们把专利申请授权数的相对值作为技术创新能力,结果如图4所示:

注: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0—2009年数据等权重处理

通过对图4分析,广东在沿海六省市的技术创新能力占据优势,但这种优势逐渐被浙江省和江苏省赶超,而上海在技术创新方面并不具有优势。但上海、江苏和浙江作为长三角经济区的主体,在这里面体现了一个很好的分工,江苏和浙江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弥补了作为长三角经济区龙头——上海在这方面的不足;而上海在科学创新方面的优势填充了长三角经济区其余省份在这方面的空缺。但福建和山东在技术创新方面处于劣势,尤其福建省,占沿海六省市的比例大约为5%,且处于下降趋势。

3.4 技术市场能力

技术市场能力可以解释为一个地区对科技成果的消化吸收能力,是一种把科技成果通过市场融入到产业中的能力,简单来说就是科技成果产业化。我们用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和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工业总产值两个指标来代表技术市场能力。通过数据分析,除福建省外,2000—2009年沿海其他五个省市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均处于稳定上升阶段,年均增长13.66%;其中上海具有绝对优势,占沿海六省市成交总额的比例由2000年的30.69%上升至2009年的50.26%;而福建省在成交额上不具有稳定性,且占沿海六省市成交总额的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7.17%下降至2009年的2.69%。沿海六省市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工业总产值处于稳定的上升阶段,2000—2009年实现年均增长21.45%,其中福建省同期实现年均增长22.01%。我们把这两个指标相对值等权重综合成技术市场能力,则沿海六省市2000年—2009年技术市场能力趋势如图5所示:

注: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0—2009年数据等权重处理

4 福建与沿海六省市科技实力分析

我们把上述四种能力等权重综合起来,便可得到沿海六省市的科技实力得分。从图中可看出,广东省科技实力在沿海六省市中处于首位,而上海科技实力位于广东之后,这与我们的各指标采用相对指标有着密切关系;而江苏科技实力一直处于超赶的状态,且在2009年超过广东,这就从理论上支持了长三角经济区已经赶超珠三角经济区的现实。其中广东省、上海市和江苏省科技实力占沿海六省市的65%以上。并且上海和江苏的科技实力处于一种互补的状态,呈现一种此消彼长的现象,这说明长三角经济区科技实力已经形成了动态均衡,从而能够有效的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浙江省总体科技实力占沿海六省市的比例平均为15%,且处于上升状态,从而浙江省为长三角经济区的产业转移提供了科技支撑。山东省科技实力在沿海六省市中的比例平均不到15%,但这并不能说明环渤海经济区的整体科技实力较弱,因为我们未考虑环渤海经济区的北京、河北、天津和辽宁等地区。而福建省与其余省市的科技实力差距较大,在沿海六省市中,处于边缘化的地带,占沿海六省市科技实力的比例在6%左右,且处于一种下降趋势。

虽然广东省综合科技实力总分在沿海六省市排名第一,但我们通过对四种能力得分分析发现:广东省的研发投资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得分在六省市中排名处于首位,但其科学创新能力和技术市场能力远远低于上海市,且科学创新能力也落后于江苏省。这说明广东省是一种粗放型的科技实力,注重于研发的物质投入和技术的应用,而在科学理论研究方面投入不足[5];与长三角经济区相比,上海、江苏和浙江在四种能力方面实现了优势互补,江苏省侧重于研发投资和科学理论研究,浙江省侧重于技术应用,而上海市则利用自己国际大都市的有利区位,为江苏省和浙江省提供广阔的技术市场。从而珠三角经济区的经济只能依托于相应的科技实力特征,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而长三角经济区依赖于自有的科技实力特点和广大经济腹地,实现了产业分工,既发展了高端制造业,也培育了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高科技产业[6]。

注:根据上述表格数据等权重处理

5 提升福建省科技实力的策略

福建要加快赶超沿海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必须始终把科技摆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坚持创新引领和科技支撑,大力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加快建成具有福建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不断提升科技综合实力,使科技创新成为福建跨越发展的强大引擎。

5.1 提升研发投资数量,改善研发投资结构

2009年,福建R&D经费内部支出在总量上分别相当于广东、江苏和浙江的20%、19%和34%;R&D经费内部支出占GDP的比例仅为1.11%,而广东、江苏和浙江的R&D经费内部支出占GDP的比例分别为1.65%、2.04%、1.73%。福建省要在目前的经济水平上,加大R&D经费占GDP的比例,实现科技对经济的良好带动作用。福建省2009年R&D经费内部支出中,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比例分别为2.42%、7.87%、89.7%,而上海市三项相应比例支出为6.8%、16.7%、76.5%。由此可见,福建省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投入偏小,不利于福建科技实力的持续提高和发展。福建省在加大研发投资数量的同时,要注重投资结构的调整,适当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在R&D经费支出中所占比例,增强科技发展的后劲和潜力。

5.2 增加科技人力投入,提高科技人才质量

2008年,福建省研究与实验发展(R&D)全时人员当量为59270人年,分别相当于广东、江苏、上海全时人员当量的25%、30%、62%;同时,福建省科学家和工程师占R&D全时人员当量的比例为81.8%,而广东和上海科学家和工程师所占比例分别为87.4%、83.6%。因此,福建既要注重科技人力投入数量的增长,也要注重科技人才质量的提高,要制定吸引优秀人才的政策措施,提高优秀人才在科技人才中的比重,扩展吸引优秀人才的途径。

5.3 提升企业素质,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福建省要构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企业建立和完善实验室或研发机构;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乃至跨国公司建立技术创新联盟,联合技术攻关,推进产业化进程,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整合优化智力、技术、资金和设备等要素资源,建设一批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和技术转移中心;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和区域科技重大项目,积极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中、向产业集聚,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技术支撑。同时提高企业的专利保护意识,保护自主知识产权不受侵害,缩短应用性技术投入新产品的时间。

5.4 完善政府职能,强化创新科技服务

政府要完善技术市场机制,使评估、咨询、服务、转移、专业代理等科技中介组织充分发挥职能。同时加强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联系,推动产学研的深度合作,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机制支撑。加强技术引进,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培育形成一批具有爆发性增长潜力的高科技产业和区域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同时对企业从事的科技创新活动,可以实施税收倾斜或适当的税收减免,提供金融支持或财政补贴等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推动福建科技综合实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贾康.科技投入及其管理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杨朝峰,赵志耘.科技实力评估研究:综述与展望[N].中国软科学,2009(8):166-173

[3]胡鞍钢,熊义志.对中国科技实力的定量评估[N].清华大学学报,2008(2):104-119

[4]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

[5]张静,白永青.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科技实力评价与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6(1):67-72

科技实力 篇9

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个显著特征, 就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经济性、社会性愈来愈强, 对社会发展和提高企业综合实力的作用越来越大, 因而科学技术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尤其是在当今知识经济年代,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新技术、新知识更新速度的日益加快, 其竞争的激烈程度已经构成对现有各个企业的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 谁争取主动, 掌握了核心技术, 抢占技术制高点, 谁就会先声夺人, 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方面的例子数不胜举, 如江西铜业集团公司, 早在“十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就应对市场和局势的变化, 成立了企业技术中心, 加快新技术、新开发和技术改造, 扩大产能, 促进产业升级, 使企业飞速发展。2003年, 江铜公司的铜冶炼能力就达到了40万吨, 销售收入超过了100亿元, 到2005年, 其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 两年翻了一番, 大大增强了企业的综合实力。我们计控所也是一样, 近几年在坚持科技创新方面做了许多有效的工作, 充分利用人才优势和网络技术优势, 开发了一批投资省、见效快的科研项目。2003年, 我们开发了“杨家岭变电站电力负荷远程实时监测管理系统”, 可根据电力负荷的动态变化, 进行科学合理调配电力资源, 每年可为公司节约电费支出500万元以上。2005年, 为八厂工业自动化仪表与DCS集散控制系统安装调试, 解决了安装调试技术难题16项和PLC和仪表DCS联网技改造2项。还自行设计、施工、调试为八厂建成一套综合自动化控制三层管理网络系统 (底层、控制、管理) , 实现了管理与控制的有效结合, 该项技术在系统网络结构和管理控制技术上实现了创新, 在有色行业中属领先开发和应用的技术。这些新技术开发和运用, 不仅为公司和兄弟单位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而且使我所效益和实力大增。2005年, 实现创收近600万元, 上交公司内部利润28万元, 实现了我所“三年三大步、效益翻一番”的发展目标, 这既是我们勇于竞争、敢于竞争的结果, 也是我们依靠科技进步, 大搞科技创新的结果。

从我们集团公司的情况看, 应该说在“十五”期间科技创新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 实施了科技兴企的战略, 逐年加大科技投入, 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产业调整, 扩大了生产规模, 企业的综合实力有了新的提高。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自己的差距还十分明显, 尽管我们自主开发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氧气底吹熔炼——鼓风炉还原炼铅技术 (SKS) , 但还没有申请国家专利;尽管我们新建了第八冶炼厂, 进行了铅烟气治理, 新增粗铅10万吨生产能力, 但我们仍有像三厂采用烘烧锅这样落后的生产工艺和低水平的装备;尽管我们的产能总量有较大幅度的扩大, 但我们的生产质量还不高、尽管我们有自己的系列产品、特色产品, 但产品的档次低, 深加工、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少, 微利产品多, 且产品升级换代的周期长。总之, 我们的技术开发能力弱, 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环境污染大, 单位能耗高, 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还十分突出, 一句话, 集团公司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并没有显著提高。如果这种状况不尽快扭转, 在不久的将来, 我们不仅将面临发展的问题, 还将面临生存的挑战, 我们每个同志都要有忧患意识, 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 真正认识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提高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 推动我公司科技工作与时俱进, 加快步伐, 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创新之路。

二、加快企业科技创新必须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

自主创新是企业科技工作的中心环节, 我们实施科技兴企, 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 要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技术可以引进, 但自主创新能力不可能引进, 实践证明, 自主创新能力是内生的, 需要通过有组织的学习和产品开发实践才能获得, 技术引进是有条件的, “以市场换技术”也是有限度的。通过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素质和综合实力, 把资源比较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 应当成为新时期我国企业科技创新的基本立足点。我们要立足于自主创新, 把在技术引进基础上的学习和再创新作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

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以促进产业升级, 增强综合实力为目的, 把自主创新与引进和再创新结合起来, 着力提高传统优势产品的科技含量, 增强主导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改造要注意从市场、投入和自身承受能力等方面充分进行可行性研究, 力求做到改造一项, 成功一项。在积极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努力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要有长远发展规划, 通过几年的努力, 使优势企业、优势项目和优势主导产品, 在技术装备、工艺水平、产品质量、能源消耗等方面上一个新台阶。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目前, 许多企业的核心技术和装备基本上依赖进口, 造成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在于尚未形成鼓励企业自主开发的良好环境, 在政策导向上还有许多需要切实加以完善的地方。要改变这种状态, 就必须确立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 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新机制。按照企业为主、公平竞争, 自主联合的原则, 以产学研战略联盟。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制定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政策, 鼓励在关系产业竞争力的重点领域和项目投入研发, 采取联合攻关、双向交流、长期使用和投资入股等多种方式向企业转化科研成果。有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经济实力强的大中型企业, 也应建立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

多渠道增加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投入, 企业一方面要加大自筹资金的力度, 另一方面要切实用好用活国家关于鼓励企业科技创新的优惠政策, 增加优势产品和高新技术开发和投入。大中型企业每年用于技术开发的费用应该达到销售收入的3%以上, 高新技术产业要达到5%以上。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采取公司制形式进行股权融资, 积极利用外资, 将募集和引进的资金重点投入到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

加强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从某种意义上说,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是知识与技术之争, 而知识与技术之争说到底又是人才的竞争, 我们要重视企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采取“请进来、送出去”, 外培与内培相结合的办法, 外培就是要委托大专院校培养企业急需的各类科技人才, 或有目的的组织专业人才到院校和科研单位进行学术交流。内培就是请专家、教授来厂举办技术知识专题讲座, 并有计划地开办专业技术培训班和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比武活动, 培养一批技术创新带头人和具有较高技术能力的技术工人, 同时做好优秀人才的引进工作, 建立有利于技术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激励机制, 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和执业资格评审制度, 改进人才评价办法, 制定相应的人才选拔制度和奖励政策, 要鼓励职工发明创造, 提高工人技师的待遇, 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

三、搞好科技创新应注重解决的几个问题

要注重进一步端正思想认识。目前, 仍有些企业和单位领导热衷于争投资搞外延扩大再生产, 盲目追求产能数量扩张, 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还有些人认为科技创新就是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的事, 对开发、应用、推广新技术漠不关心, 我们必须从思想上纠正一些模糊认识,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正确处理好提高质量和增加产量的关系, 处理好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减少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 处理好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真正认识到, 只有依靠科技创新, 才能大幅度地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 节约资源, 降低消耗, 提高效益, 才能不断缩小自身单位与先进企业在科技进步与创新方面的差距, 从根本上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

要切实做好知识产权和专利的开发保护工作。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是企业品牌的重要支撑点, 目前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知识产权和专利方面的问题, 残酷的事实是, 早些年, 外国公司起诉中国DVD生产厂商侵权, 致使中国企业每生产一台DVD就要付出4.5美元专利许可费。目前, 我国已为此付出了200亿元人民币, 这对正常成长的中国企业来说, 高昂的专利费用和接踵而至的专利起诉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桎梏”。因此, 我们在坚持科技创新, 重视搞好自主知识产权开发的同时, 必须高度重视专利的保护工作。

要避免急功近利, 急于求成的倾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科学殿堂里有三种人, 一种人是为了谋取功利, 另一种人为了满足兴趣, 再一种人为了追求真理, 天使要把前两种人赶走, 只留下第三种人”。这对我们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科学研究也好、技术开发也罢, 都需要长期积累, 具有继承性和连续性, 决不能急功近利, 急于求成, 更不能满足于出论文、出成果, 要有竞争的压力, 要有长期的打算, 一旦确定了目标, 选定了科研项目, 就要扎扎实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 直至实现目标。

要营造宽容失败的学术研究和创新氛围。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科学探索和科技创新之路上, 常常会有失败, 但科研和创新的失败是有积极意义的, 每失败一次就积累了一次成功的经验, 对于科技发展来说, 鼓励竞争固然是必要的, 但必要的宽容也是孕育和催生创新成就的温床。因而我们要大力营造宽容失败的良好学术氛围, 鼓励科技人员大胆的竞争、大胆的创新。

四、结语

科技实力 篇10

中小板和创业板指数继续演绎逼空式上涨行情。其中,具有业绩大增、高送转的个股则是连番暴涨,如永大集团、立思辰和新开普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主力资金抢筹异常凶悍。近期,上市公司年度报告陆续披露,投资者可从中深入挖掘,寻找下一轮潜力股。

资金面上,中国结算最新周报显示,上周(3月9日至13日),两市新增股票开户数72.15万户,环比增加8.9%,为去年11月以来的次高水平。上周期末A股持仓账户数为5524.63万户,占期末A股总账户数的比例为29.76%,连续第二周回升。同时,今年以来两融余额也持续增长。

另一方面,上周新股申购冻结的巨量资金在本周陆续回流,成为本报告期内各大指数走强的关键因素。

板块方面,航空板块表现最为抢眼,113.03亿资金进场抢筹。其中,海南航空(600221)暴涨30.03%,获得38.03亿资金流入;南方航空(600029)5日涨幅达到41.91%,37.79亿资金流入;其次东方航空(600115)和中国国航(601111)均跟随大涨,资金流入量分别为12.42亿和10.98亿。

消息面上,国际油价6个交易日累计下跌了14%,尽数回吐了2月反弹的幅度,航空板块受益成本下降预期。

国内政策方面,申万宏源指出,2015年航空行业供需关系正在改善,产业改革持续提速;出境游及“一带一路”等政策利好推动航空业需求增长;此外,航空公司业绩也有所改善,除了南方航空国际航线进入收获期,中国国航的海外市场战略布局最为完善;下半年东方航空则将受益于迪士尼概念。浙商证券指出,低空改革加速,通用航空产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根据Wind资讯统计数据,3月12日至3月18日,沪、深两市共有229只次个股登上交易龙虎榜,较上期减少50只次。统计期内,上榜个股的区间总成交金额为659.45亿元,较上期减少3.72%。其中,营业部合计买入金额342.93亿元,合计卖出金额316.52亿元,分别比上期减少6.94%和增加0.02%。上榜个股中,深圳主板24家,中小板34家,创业板41家,沪市主板35家。

国脉科技疑获泽熙介入

近日,集4G概念及职业教育概念于一身的国脉科技(002093)两度跳空高开,并放量涨停。直至本报告期末,该股报收10.48元/股,创出上市以来的新高。

纵观龙虎榜数据,3月8日出现在前五大买入席位的均是实力游资。买一席位的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上海淮海中路证券营业部买入8154万元;占据买二席位的则疑是赫赫有名的泽熙投资——国泰君安证券上海江苏路证券营业部,买入4701万元;另外也不乏机构身影,买三机构买入4537万元;其余的中国银河证券绍兴证券营业部和西藏同信证券上海东方路证券营业部也是作风强悍的“敢死队”。五个多方席位合计净买入2.09亿元。

卖出金额最大前五名则均是普通游资,中信证券上海恒丰路证券营业部卖出5116万元;海通证券深圳分公司红岭中路证券营业部卖出2901万元;五个空方席位合计净卖出1.22亿元。

消息面上,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旗帜鲜明地提出:“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3月10日,教育部职成司司长葛道凯表示,要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

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在3月18日全年业绩记者会上透露,今年资本开支将达到1078亿元,相比2014年增长了40%。其中610亿用于投建4G网络,包括TDD和FDD制式。

机构追买十倍股千方科技

2013年4月,千方科技(002373)股价曾经一度低至5.08元/股。两年后的2015年3月18日,该股报收50.65元/股,短短两年涨幅达到十倍。

3月18日,该股低开6%,随后一路上涨,收盘时涨幅为5.85%,由于当天振幅达到15%而登上龙虎榜。数据显示,当天前五大买入席位均被机构所占,它们分别买入3014万元、2292万元、2223万元、1273万元和671万元;合计9773万元。

而在空方席位中,卖出金额均不过1000万元,主要是一些逢高获利了结而控制风险的资金。其中,卖出最多的是中国中投证券北京朝阳路证券营业部,卖出834万元,以及国泰君安证券北京知春路证券营业部卖出649万元。五个空方席位合计卖出2280万元。

消息面上,公司与中国民航信息网络公司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方正证券指出,此次千方科技与中民航的合作,将公司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车联网运营服务等方面丰富的经验,延伸至民航信息化领域,双方可以在旅客出行信息化服务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

科技实力 篇11

(一) 科技馆软实力的基本内涵

“软实力”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美国防部前部长助理约瑟夫·S·奈于1990年研究国际关系时提出来的一个概念, 是指一个国家制度、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软实力是依靠文化价值、人们的生活方式等发挥出来的无形的影响力, 是一种生活与文化的价值。科技馆软实力是相对硬实力而言的非物质化要素, 是指科普服务中文化资源与物质要素有机统一的整合能力和特有文化。它是科技馆特有的核心价值和内在品质, 是科技馆谋求可持续发展和实现效能最大化的关键能力。

软实力与硬实力是相互的, 科技馆只有将“软”、“硬”实力有效地结合起来, 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自身的竞争力。硬实力主要体现在场馆设置、资金投入、展品展项、人员配置等刚性的所有可量化的物质要素。而科技馆作为国家建设中的软实体, 它的软实力主要体现在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 对内主要体现在馆文化、价值理念、管理制度、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等资源;对外主要体现在品牌效应、社会形象、知名度和社会责任等资源。从长远发展来看, 科技馆软实力建设比硬实力建设更具持久性和影响力。因此全面加强科技馆软实力建设, 是实现科技馆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更是以文化力带动经济力、有效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二) 科技馆软实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注重硬实力建设, 轻视软实力建设。

随着社会公众对科学素质需求的不断增强, 科技馆的建设工作也得到了高度的重视, 在“十二五”规划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均有所提起。全国科技馆数量明显增加, 规模不断扩大, 内容不断创新, 特别是新馆建设更是如火如荼。据全国科普工作统计数据表明, 全国共有建筑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科技馆280多个, 科学技术博物馆239个, 北京、上海、广州、浙江等科技馆的硬件水平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可见, 科技馆的硬实力建设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而对应的科技馆软实力建设尚未达到相当的高度, 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对软实力建设的认识程度不够, 缺乏必要的深入研究, 并未真正意识到软实力是科技馆发展的内在核心力;二是软实力建设仅停留表层, 不清楚该如何加强软实力建设, 并未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三是软实力建设上注重形式, 忽视长期的实效性。目前科技馆软实力建设还停留在开会交流, 体现在文字的表现形式上, 并没有深入人心, 落实行动中。

2. 科普辅导员的服务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到科技馆参观的观众有不同年龄层次和文化程度, 兴趣点和需求点也不尽相同, 对科学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展示教育的接受方式也不同, 要达到预期的科普教育效果, 就需要科普辅导员按照不同的需求, 有效的与观众进行科普宣传和情感交流。但我国科技馆在辅导员工作方面没有一个统一标准, 辅导、讲解工作缺少专业培训, 并且由于历史原因以及科技馆管理体制方面的限制, 大部分科技馆辅导员的知识水平有限, “死记硬背”、“照本宣科”、“我讲你听”的现象普遍存在。科技馆的科普辅导工作与观众的期望值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 规范科技馆辅导员服务水平和工作标准, 培养一支过硬的科技馆辅导员队伍, 成为科技馆软实力建设的当务之急。

3. 创新机制亟待加强和完善。

创新是发展的本质和核心力量, 也是提升科技馆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更是科技馆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创新既是一种理念, 更是一种行动;创新理念在于创造价值, 创新行动在于整合资源。目前, 科技馆作为科学技术的宣传教育基地, 创新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一是目前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自主创新能力尚且不足, 很多新建的展项都是相互模仿为主;二是科技资源配置不平衡, 创新评价制度不完善;三是相当一部分科技馆缺乏对高级专业人才的重视, 缺乏为高级专业人才发挥作用的机制和平台, 不能做到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

4. 工作不良现象常态化。

由于我国科技馆大部分都带有“官办”性质, 科技馆工作人员身上“公家人”陋习严重, 自我生存压力不大。在日常的工作管理中, 长期积习的一些不良行为没有及时纠正, 不良现象常态化, 形成有些不良的风气。主要表现在:到单位就算上班, 上班就算出勤, 出勤就应该拿工资, 这些错误的观念在部分科技馆员工中根深蒂固, 缺乏工作激情, 不求有功, 但求无过;部门之间相互扯皮、相互推诿, 不能形成合力;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系统执行能力难提高;在工作热衷于做表面文章, 搞形式主义, 玩“数字游戏”和“文字游戏”, 使决策层难以听到真实想法, 不能掌握科技馆服务的真实情况。以上这些现象的存在, 关键在于科技馆未能建立起适应自身发展和自身独立的制度和文化, 使得科技馆的生存面临严峻的挑战。

(三) 提升科技馆软实力的思路和途径

1. 提升科技馆软实力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提升科技馆软实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要循序渐进, 统筹规划, 分步实施, 扎实推进。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立足当前、着眼未来, 创造一个有利于科技馆长远发展的软实力目标, 以文化建设、制度建设、品牌建设、创新建设为重点, 坚持“软硬互动”, 把硬实力作为科技馆软实力的有形载体和重要依托, 把软实力作为科技馆硬实力的无形延伸和有效放大, 全面加强软实力建设。

按照以上思路, 科技馆在进行软实力建设过程中, 要注意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整体规划, 分步实施。软实力建设内容多、要素多、工作多, 必须从各自科技馆实际出发, 确保软实力目标和企业发展战略的一致性, 逐步推进。 (2) 明确目标, 突出重点。各科技馆要认真研究提升软实力的长远目标、阶段目标, 要在统筹兼顾基础上, 突出重点, 取得实效。 (3) 立足当前, 放眼未来。科技馆软实力建设一定要从实际出发, 立足当前实际, 放眼未来科技发展方向, 要把当前目标和长远目标有效结合起来, 要量的积累上谋求质的飞跃。 (4) 软硬兼顾, 内外并重。要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软硬实力之间的关系, 要在持续提升科技馆硬实力的同时, 全面加强软实力建设;要在加强科技馆内部文化建设的同时, 注重和强化科技馆公益性质和社会责任, 提升科技馆的社会影响力。

2. 提升科技馆软实力的途径

(1) 加强文化建设来提升软实力。

科技馆作为传播科学文化的公益单位, 自身的文化建设对科技馆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建设科技馆文化, 用良好的科技馆文化来提高员工的价值观和行动准则, 并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去, 使员工亲身体验文化建设的优点。通过科技馆文化建设, 使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得以提升, 最终形成教育力、影响力和感染力的整体提升。其中, 唤起科普辅导员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科技馆的归宿感和责任感是科技馆文化建设的根本。一是要把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与员工自身的个人发展紧密相连, 逐渐使自身行为靠拢科技馆的整体价值观。二是在科技馆的管理和建设中, 要充分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参与科技馆管理, 在员工的内心产生较强的归宿感和责任感, 关心科技馆的发展, 增强主人翁意识。三是调整科技馆文化建设的方向, 增强文化力的内涵, 注重对科技文化核心内容的提炼与宣传, 逐步提升科技馆对科普资源的整合能力。

(2) 加强制度建设来提升软实力。

制度建设是科技馆软实力建设的保障, 通过制度建设塑造一支能够完成科技馆战略目标的专业化队伍, 逐步建立起一套衡量、评价、提升科技馆软实力的指标体系和考评体系。一是要重视制度制定环节, 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和考核方法, 要根据科技馆的运行情况, 结合岗位的具体特点, 从而合理确定岗位和职责。要根据面临的新形势和岗位责任制的执行情况, 每年进行修订, 逐步完善。二是重视考核环节, 严格有效的考核机制是实行岗位责任制的重点, 因此, 要坚持严格考核, 排除考核中的人为干扰因素, 不能随意更改考核标准、考核程序和考核方法。三是重视应用环节, 要将考核考评结果应用于人员的晋升、调配、奖惩、培训等人事管理工作中, 要突出岗位考核结果在人才选用上的重要作用, 减少人事管理的人际化因素。只有这三个环节齐抓共管, 才能有效激发员工的潜能, 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3) 加强品牌建设来提升软实力。

科技馆品牌是指科技馆在科普服务和宣传过程中逐步积淀下来的社会公共对其的认可度和美誉度。品牌是科技馆软实力的重要部分, 全面提升品牌价值, 对于强化科技馆软实力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要在科技馆中树立品牌理念, 确立品牌工作目标, 有效地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如创建国家级“4A”旅游景区, 青年文明号等等。二是要突出品牌价值, 丰富品牌内涵, 全面规范质量行为, 完善质量控制体系, 保证服务质量。如引进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I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I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等。三是引导员工养成良好的服务理念, 确保服务行为符合标准化的要求。要进一步开阔眼界, 全力做好品牌管理工作, 并强化宣传推介, 以此发挥品牌的诚信作用和辐射效应。

(4) 加强创新建设来提升软实力。

创新是发展的源泉与动力, 科技馆在提升软实力过程中, 既要重视科普创新, 又要注重培育创新团队。深化科普活动, 丰富科普内涵。在丰富科普展示内容的基础上, 创新主题科普活动。以社会课题创新主题科普活动, 调动科技馆各种科普形式 (展览、培训、实验、竞赛、科普剧、报告会等) 整体联动, 以各种教育手段为活动主题服务, 深化科普活动的内涵, 使科技馆的科普活动达到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目的。在丰富科普内涵的基础上拓展科普功能, 通过社会整合, 将社会文化融入科技馆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 使科技馆在社会互动过程中, 融入全社会信息、物质和能量循环的大系统, 成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重要的社会角色。通过馆校联合, 让科技馆承担起学校部分科学课的教学任务, 使科技馆的素质教育与学校“应试教育”有机结合;通过馆企联合, 把科技馆的科学知识教育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先进技术、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相结合, 使科普活动有一个从抽象到生动, 从理论到实际的过程, 增加科普活动的生动性和时效性;通过馆馆联合, 加强与本地区各大专院校、科研院和企业事业的专业科普场馆的联合, 进行资源整合, 丰富科普活动内涵。使科技馆逐步形成涵盖不同年龄段的科普教育形式和内容, 把科技馆打造成广大公众的科普活动中心。

在人才培养上要以体制创新培育创新团队, 对科普辅导员个人发展要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 强化科技培训, 提高服务素质, 拓展知识领域, 尊重个性培养, 释放个人潜能, 实现优势互补。对科普团队发展要实现团队内部知识和经验的共享, 营造创新氛围, 提升团队创新竞争力, 使科技馆充满管理创新与科普创新的活力, 提升科技馆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江帆.探索国有企业软实力建设的有效途径[J].现代商业, 2010 (2) .

[2]柏劲松.推行两个责任制, 促进科技馆规范管理[C].科技馆国际论坛暨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0:307-308

[3]张合友, 吴建国.建设可持续发展科技馆的几点思考[C].科技馆国际论坛暨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0.

[4]张明生.我国省级科技馆现状与发展趋势[J].科技通报, 2001, (02) .

上一篇:数据精简论文下一篇:网络数字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