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实力论文

2024-06-06

办学实力论文(精选4篇)

办学实力论文 篇1

职业教育如何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为受教育者和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是中等职业学校当前必须着手解决的课题。而专业建设是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核心, 是学校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 更是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中等职业学校只有牢牢抓住这个关键环节, 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专业设置及其对口就业率是衡量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总的原则是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从满足社会需求, 从职业和工作岗位出发进行专业设置。因此, 科学合理地设置和调整专业, 成为中等职业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主动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实现培养目标的一项常规和基础性工作。

多年来我校在对如何合理设置专业和如何提高就业率上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深入的调查, 大胆迈出了校企合作的途径, 有效提高了办学实力。

1 加强校企合作, 校校联合, 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遵照市政府的统筹规划, 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根据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积极创造条件开发、增设新专业, 拓宽、改造老专业, 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和专业优势。

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实行校企合作, 资源共享, 实验设备、实习基地多由行业企业提供。为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从2002年开始, 学校加强与社会和企业用人单位的紧密联系, 征求企业单位对专业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实施产学合作。并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先后到青岛开发区、营口产业园等参观考察, 参观考察了黄岛的一些大企业和富士康产业基地, 动员全体教职员工群策群力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献计献策、贡献力量。积极探索与办学实力强的学校及企业联合开发和改造专业的新途径, 先后与青岛同创学院、北京市电气工程学校联合办学。根据需要开设了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 电子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专业, 采用1+1+1的办学模式, 即第一年在我校学习, 主要学习文化基础课和部分专业基础课;第二年在联办学校学习, 主要学习专业技能课;第三年到北京及青岛的几家大企业顶岗实习, 人才培养模式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向发展。学校需要根据企业对不同人才的能力还有素质要求, 确定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来制定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定向人才的培养要分三个阶段实施, 公共基础课需要在第一、二学期讲授完成 (如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德育、计算机应用等课程) , 辅以专业基础课 (如电工基础等课程) ;第三、第四学期主要强化专业技能课程 (如电工技术及实训, 电子技术等) ;第五、第六学期进行顶岗实习。为了将校企合作提到更加高水准的阶段, 就需要改变过去师生单一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在学习阶段就进入企业观摩学习, 让企业技术人员直接来校指导, 给学生新鲜的感觉, 进一步提高技能学习的兴趣。学生毕业后以双向选择方式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就业率达到了98%以上。

通过校企合作, 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参与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 学校也可以依靠企业提供专业教师和实习场地,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安置毕业生就业。这样, 不仅提高了人才的培养质量, 更好地为企业提供了优质服务, 也为学生解除了就业的后顾之忧, 提升了学校的社会竞争力和对学生的吸引力。

2 订单式培养, 提高办学实力

牢固树立“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 2008年我校根据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及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了订单式培养模式, 与企业用工零距离对接。学校先后与富士康科技集团 (营口, 烟台, 天津产业园) ,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天津松下, 天津三星.天津一汽夏利, 两锦大洋电力等知名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班名的设计都是以将来的工作地点和工作单位命名的, 如“北京”班、“富士康”班等。学生在校学习2年到对口企业带薪顶岗实习1年, 学生毕业后全部被留在对口单位工作。

这样, 学生入学就有工作, 毕业就是就业。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 学生是由学校选拔的学生和企业招收的员工组成, 教育的实施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 培训和考试内容来源于企业的需要, 开设为本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实习课程, 企业在具体的职业培训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学校不仅没有更换专业, 而且是把原有专业做大做强了。

3 校企互动、实现双赢

2009年, 学校先后有几批学生赴富士康营口基地实习就业, 企业对学生表现十分满意, 决定在我校挑选优秀学生, 设置重要岗位“精英储备班”, 并对其进行专门培训, 培训期满后, 将充实到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工作。, 富士康集团人力资源部对我校在校学生进行笔试、面试双重考核, 确定48名学生为精英储备班成员, 单独组班, 由富士康集团派讲师到学校对该班学生单独授课。该班学生先赴富士康营口基地见习, 见习期满后又回学校学习并参加毕业考试。

“精英班”的成立, 让学生进厂见习, 感受企业文化, 熟悉工作岗位, 体会企业工作与学校学习的差异, 对学生是一种锻炼。学生们直接走进企业, 将文化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增长工作经验, 弥补不足。回校时又把良好的企业文化带进学校, 为其他同学做出榜样。与此同时也体现了校企互信合作, 标志着学校在联合办学模式上的突破, 为学校长久、稳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通过“精英班”的成立, 使企业得到人才, 学生得到技能, 学校得到发展;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结果。

总之, 我认为, 要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为受教育者和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学校的办学实力, 校企合作, 是提高就业率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摘要:专业建设是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核心, 专业设置及其对口就业率是衡量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校企合作, 是进行合理专业设置和提高对口就业率的有效途径, 本文对此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校企合作,专业设置,就业率,办学实力

参考文献

[1]易继勇.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问题及策略[J].科教导刊, 2010, 6 (上) :85.

[2]孙琳, 杨延.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就业对应性现状研究[J].职教论坛, 2010 (7) :55-57.

[3]付海燕.中等职业学校实践教学分析研究[J].才智, 2013 (24) :31.

[4]高鸿.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 2005 (3) :46-48.

办学实力论文 篇2

一、企业战略联盟的性质、特征与效用

对于企业战略联盟并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概念, 总体上说就是企业与企业之间加强合作, 建立一种长期的战略协作关系, 参与协作各方实际组成一个既合作又竞争的组织, 合作各方仍保持其独立性。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联盟是企业间的长期合作, 它超越了正常的市场交易但又未达到合并的程度。”波特教授的观点虽然没有变成标准化的战略联盟的概念, 但他点出了其最本质的方面。

战略联盟最大的特征是它实质上是介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一种“超组织”, 在联盟内部的管理与交易既是企业的, 又是市场的;既是非企业的, 又是非市场的。它既借助于企业内部治理结构, 又不能完全依赖;既借助于市场价格机制, 也不能完全依靠。

企业战略联盟之所以能产生并在发达国家得到迅猛发展主要在于这种组织形式使企业很好地适应了新的竞争环境的需要, 最大限度地整合并发挥了各自竞争优势, 不仅使微观企业提高了竞争力, 还促进了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带来了社会福利的增长。首先, 通过战略联盟, 成员企业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对方的同时又分享了自己的核心能力和资源, 有助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其次, 企业可以利用战略联盟使自己更加专注于擅长的工作, 将其他环节交由专业的盟友完成, 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和竞争力;第三, 企业可以利用战略联盟增加成员企业合作的稳定性来减少企业间交易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从而有助于降低交易风险和费用;第四, 战略联盟内部的企业仍然是相互独立的企业, 他们之间是“竞合”关系, 是既竞争又合作, 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 每个成员企业仍有竞争的压力, 在保持合作稳定的同时, 市场的竞争激励作用并没有失去, 有助于规避企业内的激励弱化效应;第五, 战略联盟避免了大量低水平、不必要的重复建设, 避免了过度竞争, 成员企业通过配合协作, 从整体上实现规模经济, 另外, 成员企业基于各自核心能力和资源的充分整合和利用还有利于实现范围经济。

二、高职院校建立校企战略联盟的必要性

企业战略联盟的理论与实践为高职院校提升办学特色和办学实力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部分院校的校企战略联盟的实践也表明企业战略联盟的理论同样适用校企间的战略联盟, 而且还应进一步发展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校企战略联盟理论来指导、提升校企联盟的水平。高职院校应该通过校企联盟来提升办学特色和实力, 以建立自身的竞争优势, 是由高等教育的形势和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和实际决定的。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 以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 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使高等教育更好适应社会需求, 我国适时调整了高等教育结构, 加快高职教育的发展, 大力培养高层次、技能型人才,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 高职教育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总体来说, 高职教育相对起步较迟、起点较低;高职院校多数是由中专校改建而来, 总体办学实力较低、办学资源不足;学生家长对孩子接受本科教育的诉求强烈, 对高职教育发展关注不够。面对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职业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在没有成熟理论与实践经验指导的情况下, 也不得不仓促上阵, “摸着石头过河”, 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但的确也是在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着力不从心的服务。

在这种情况下, 高职教育面临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眼前激烈的竞争压力。实施校企战略联盟对高职院校在新的环境里扬长避短, 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 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具有不同于本科院校的特殊意义。

(一) 弥补资源和能力不足的需要。

高职院校经过多年持续扩招, 规模上得到快速扩大, 基本上都已做“大”, 但离“强”还有较大差距。高职院校无论是办学资源还是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能力都滞后于快速发展的规模和社会需求。从资源上来说, 高职院校的办学基础、办学经费、校舍设施、图书设备、实验实训基地等相对于本科院校来说比较欠缺;从能力上来说, 高职院校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技能, 应加强实践教学, 但“双师型”教师相当欠缺, 院校也缺乏进行“双师型”师资建设的资金和途径等等。通过校企联盟, 就可通过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来解决这个问题。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该院通过与企业合作建设大学生创业街, 解决了学院资金不足的问题;通过与五星、苏果、大明路汽车街等单位合作解决了学生的实习实训问题等。

(二) 形成自身办学特色的需要。

高职教育要形成竞争优势, 必须先形成特色。无论是整个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之间的竞争, 还是高职院校间的竞争, 实践已告诉我们, “大而全”的思路已行不通, 高职院校在发展中必须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才有发展的空间。只有与企业联盟, 才能从深层次了解和把握企业对人才的特定需求, 才能较准确预测未来对人才的可能需求, 才能找准自己对人才培养的定位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三) 服务地方做贡献的需要。

“服务地方做贡献”是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对高校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出的新要求。高等院校包括高职院校应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发挥高校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全局中的重要作用, 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为保增长促发展, 保民生促和谐做出应有贡献。校企联盟是高校服务地方做贡献的重要途径和平台, 高校同样也会在服务地方做贡献的过程中得到实惠, 如相关资源、经验、能力等等。

(四) 培养创业型人才的需要。

加强创业教育, 以创业带动就业, 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 是造就“创业、创新、创优”人才的迫切需要。构建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创业教育基地和实践平台是实施创业教育的关键。通过校企联盟, 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模式, 有助于提高办学成效。

(五) 进行专业设置和调整的需要。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导致新的行业、新的岗位、新的职业不断涌现, 高职院校应比本科院校更加适应这种需要, 培养更多适应新经济发展的人才。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上应紧跟这种变化和需求, 这同样需要借助校企联盟的帮助, 才能更好适应这种需要。

三、高职院校建立校企战略联盟策略探讨

(一) 选择合适的建立或参与战略联盟的途径和方式。

目前, 已被企业认可或采用的战略联盟的方式有:技术许可生产、供应协定、营销协定、合作生产、R﹠D合作协议、排它性的购买协议、技术成果互换、股权共享等。高校和企业间已经采用的、比较常见的合作形式有:研发联盟、技术成果转换、共建科技服务平台、咨询服务、联合办学、人才交流等。对高职院校而言, 到底采用哪种方式, 应因时而异, 因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异, 因企业特点而异, 高职院校应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切不可死搬硬套。但应坚持和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协作关系的方向, 立足于战略层面的合作, 探索建设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二) 要确定适当的联盟目标。

组织建立战略联盟不是目的, 而是一种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院校要成功实施战略联盟必须对联盟的这个本质要有深刻的认识, 院校在和企业共同确定联盟目标时一定牢记自己的目标, 只有当联盟的目标符合院校的长远目标时联盟才是有意义的。高职院校由于资源的匮乏, 可能求盟心切, 加上战略思维能力的不足, 很容易在联盟谈判中为了解决眼前某些比较急迫的问题而不恰当地让步, “忘记了”联盟的本意。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做好联盟的准备, 扎实做好这方面的规划工作。

(三) 选择合适的合作对象, 控制校企合作的风险。

近年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为企业提供了许多合作的机遇, 许多企业也在寻求与高职院校的合作, 应该说高职院校并不缺少合作的机会。随着校企合作的增加, 也有越来越多的合作失败的案例, 同时, 有的合作虽然进展比较顺利, 但这种合作使院校积聚了较大的风险。所以, 高职院校在合作前及过程中应用“互依”理论动态评估合作对双方的重要性及风险, 要立足院校长远的发展, 不要仅为解决短期的问题盲目选择不合适的合作伙伴, 要注意有效评估、控制校企合作的风险。

(四) 集中资源建立自己的优势, 以提高在联盟中的地位。

战略联盟之所以能成立, 就是因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都需要对方的特长和优势。高职院校应集中资源精心培育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才能吸引企业对你的兴趣, 也才能在联盟中争取应有的位置。只要你有让企业值得“依赖”的价值, 你就有可能从企业获得你需要的资源。院校不应把精力放在具体项目的经营上, 经营是企业的优势, 院校只要考虑为合作项目增加附加值, 再根据提供附加值的大小确定合作利益的分配即可。有的院校在校企联盟中过多参与项目的经营问题, 结果反而分散了精力, 失去了自己的优势, 最终导致合作的失败。

参考文献

[1].史占中.企业战略联盟[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2].威尔玛.苏恩著;刘建民等译.避开合作的陷阱[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7

[3].迈克尔.波特;陈小悦译.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7

[4].江苏省科技厅、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科技服务社会“校企联盟”行动实施方案, 2009

[5].王兆明.全员全程全方位, 大力实施创业教育[R].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交流发言, 2009

[6].徐礼伯.战略联盟是中小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J].经营与管理, 2007, 11

办学实力论文 篇3

郑邦山在报告中首先回顾了第二次党代会以来, 安阳师院创新发展举措, 破解发展难题, 在办学与事业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

办学特色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校党委紧紧围绕“办什么样的大学, 怎样办好这样的大学”这一根本问题, 抓方向、抓大事、抓改革、抓班子、抓环境、抓学习, 将科学发展观内化为办学观, 日渐形成了一套具有本校特色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思路。

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招生规模大幅度提高。校本部普通全日制在校生由原来的14476人增加到了如今的20299人。学校的本科专业由原来的40个发展到如今的59个, 形成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在数量增长的同时, 学院也注重对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优化, 强调质量立校, 扎实开展质量工程建设。特别是在学科建设上, 2008年, 学校实现了省级重点学科零的突破, 到目前共获得4个省级重点学科。2010年10月, 学校成功获批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 跨入了研究生教育单位行列。

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人才强校”战略得到有效实施, “37211工程”有序推进。学校实施了“殷都学者”和校“特聘教授”计划, 招聘了大批优秀教师。截至2012年, 学校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从原有的21人增加到170人, 拥有教授职称的教师从44人增加到113人, 其中有45位教师具有国际教育背景。120余名教师先后到国外进修学习, 49位教师被其他高校聘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科学研究得到长足发展。2008年, 学院首次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实现了学校在该项目上的历史性突破。截至2012年, 学校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项, 省部级项目216项。在科研平台建设方面, 学院建成省级平台5个、地厅级平台11个。而学院立足于安阳本土殷商文化所展开的一系列学术研究活动, 在国内外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开放办学迈出新步伐。学校先后与加拿大荷兰学院等4所国外高校合作办学, 与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 与中国文字博物馆、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结成汉字文化传承创新联盟。学校还加入世界大学联合会和亚太大学联合会, 应邀参加了联合国“中文日”活动等多项学术和文化交流活动。

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学院新增办学用地292.8亩, 校舍面积由原有的60万平方米增加到了81.8万平方米,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由过去的6000多万元增加到1.4亿元, 基本实现教室多媒体化, 图书馆藏书也由原有的121万册增加到202万册。与此同时, 学院的民生质量也得到了持续提高。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大力加强。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建立并推进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 领导班子办学治校能力进一步提高。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办法, 完成机构改革、处级干部换届和科级干部调整工作, 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基层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学校先后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模范职工之家”“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两次被评为“河南省学校行风建设先进单位”。

郑邦山在报告中指出, 随着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全面铺开和安阳市全力打造中原经济区区域性中心强市蓝图的全面实施, 这些将为安阳师范学院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也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面向未来, 学院必须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将学校的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一心一意谋发展。

于是, 郑邦山代表校党委提出了学校今后五年发展的指导思想, 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 以内涵建设为重点, 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开放、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提升质量的工作方针, 坚定不移地走好“十条办学之路”, 加快实现“一个目标、两大跨越”战略任务。

“十条办学之路”是指科学发展之路、内涵提升之路、质量立校之路、学科兴校之路、改革创新之路、开放办学之路、文化铸校之路、特色发展之路、改善民生之路、和谐幸福之路。“一个目标”是指综合办学实力走在全国同类院校前列。“两大跨越”是指以硕士学位点突破为标志的办学层次的跨越;二是指实现大学教育体系更加丰富完善与以更名大学为标志的综合实力的跨越。

为此, 校党委要求全校师生员工从现在起就要加强内涵建设, 提高综合实力, 巩固教师教育优势, 推进开放办学, 努力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尽快实现研究生教育类型和规模的较大发展, 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

着力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迈上新台阶。学校要把教学作为学院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 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 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促进在校生的全面发展。学院要大力推进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方法改革, 加强针对学生的实践教学, 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 坚持质量、规模、结构、效益相统一, 适度扩大招生规模, 积极招收硕士研究生和海外留学生, 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

努力提高学院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水平。学院实施重点学科攀登工程, 加快教学研究型院系建设, 有计划、高标准地建设一批高水平重点学科, 并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实施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和创新团队培养计划, 加强人才梯队建设, 积极扶持中青年学术骨干。同时, 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原经济区区域性中心强市建设的重大需求, 加强与其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行业、政府之间的协同创新。

培养一支政治上过硬、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学院将按照人才强校行动计划的要求, 提高人才引进层次, 重点引进省级特聘教授、教学名师、创新人才以及国内外高校的优秀博士。在引进人才的待遇问题上, 实行合同管理, 并建立起论实绩、重贡献的津贴分配制度, 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 从而让各类优秀人才引得进、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同时, 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 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实施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计划, 促进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全力提升学校的文化软实力。学校要积极构建具有主流意识而又富有特色的学院文化体系, 丰富和发展具有学院特色的核心办学理念, 做好学院校风、教风、学风的凝练和弘扬工作, 增强师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 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和层次, 努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品牌, 并进行有效的推广, 使其成为学校形象的标志。与此同时, 立足独特的地域优势, 开展学院特有的汉字研究特色, 并配合安阳市建设华夏历史文明创新示范市与国际旅游城市的规划, 深入开展殷商文化、中原文化、汉字文化、周易文化等领域的特色研究, 不断丰富具有时代精神、充满发展活力的学校文化特色。

郑邦山在报告中强调, 学校还要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 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带动力, 引领和推动学校更好更快发展。

首先, 要加强思想理论建设, 更加坚定理想信念。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和师生头脑, 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坚持特色发展, 不断探索信息化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新方法, 注重挖掘、研究和利用河南特别是安阳的红色教育资源。其次, 要加强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治校兴教能力。要按照校党委提出的“公、真、荣、放、严”五字要求,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着力提高办学治校的能力, 特别是谋划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认真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健全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规划, 拓宽用人视野, 把优秀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再次, 要加强学校的基层党组织建设。要着眼于新情况、新问题, 努力做到组织建设系统化、党员培养规范化、组织生活多样化、考核工作科学化、活动场所阵地化、先进作用日常化。进一步健全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 保持纯洁性, 发挥先进性作用。强化院系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完善运行机制和工作规程, 建立更加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与此同时, 要加强作风建设和反腐建设, 持续优化教风、学风、校风。要坚持标本兼治、系统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 不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系统规划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 全面推动校园廉政文化建设。

办学实力论文 篇4

视点一:席卷大赛奖项的商校旋风

黑龙江省商务学校大赛获奖连续四年上了四个台阶, 简直让兄弟院校眼花缭乱, 惊叹不已。

2010年, 赵晏晨同学获得全国职业院校动漫专业技能大赛一等奖, 黑龙江省商务学校有122人次在全国、全省、“三北地区”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中获得重要奖项。

2011年, 在全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中, 关欣获会计专业一等奖, 苏启松、孔令泉、刘佳伦获影视后期制作一等奖。在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中, 关欣获会计专业三等奖, 苏启松获影视后期制作二等奖, 孔令泉获影视后期制作三等奖。

2012年, 在全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中, 苏启松、夅立波获影视后期制作一等奖, 刘本慧、刘权、陈雪纯获会计专业一等奖, 赵美玲、刘丽娜获物流专业二等奖。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 刘丽娜获物流专业二等奖, 赵美玲获物流专业三等奖, 刘本慧获会计专业二等奖, 刘权获会计专业三等奖。

2013年, 在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 刘本慧、封钰莉、吕云松获会计专业一等奖, 王铁鑫、姜浩获影视后期制作一等奖, 赵玲、刘洋洋、赵欣欣、于冰获职业英语技能团体一等奖。在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共五个赛项中, 黑龙江省商务学校学生代表黑龙江省参加了两项比赛, 刘本慧获会计专业一等奖, 封钰莉获会计专业二等奖, 王铁鑫获影视后期制作一等奖, 姜浩获影视后期制作二等奖, 冯俊萍、张依南、王萌获会计专业团体二等奖。这七名获奖学生全部获得了免试保送上大学的资格。

学子摘桂冠, 教师展风采。2011年, 在全省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中, 王鹏、刘岚岚、黄昕、段建锋、王羽五位老师获一等奖, 逯新亮、武智获二等奖。段建锋、黄昕、李雪、关丽、刘岚岚、王鹏六位老师在全省教学课件制作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其中, 在全国职业院校教师说课大赛中, 杨继杰获会计说课一等奖, 逯新亮获德育说课一等奖。

王铁鑫同学荣获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影音后期制作一等奖

黑龙江省商务学校副校长孙超、指导教师李海军与获奖同学

刘本慧同学荣获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会计电算化一等奖

2012年, 在全省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中, 关丽、周琳获一等奖, 王羽、徐茜获二等奖。在全省职业院校教师说课大赛中, 王鹏、黄昕、刘岚岚、于涵、刘畅、逯新亮获得一等奖, 徐茜、周琳、洪德刚获得二等奖。在全国职业院校教师说课大赛中, 王鹏、逯新亮、刘岚岚、刘畅、于涵五位老师获一等奖, 周琳、洪德刚、黄昕、徐茜获二等奖。

2013年上半年, 在全省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中, 李晶、刘贵朝、逯新亮获一等奖, 在“三北地区”教师技能大赛中, 苑晓路获中文专业一等奖, 李晶、孙文昭获二等奖。

视点二:中职毕业生的创业传奇

近日, 一则题为《一个80后穷孩子的超跑梦》的自传式博文在网上引起轰动, 被各大门户网站纷纷转载。

李甫, 这则博文的主人公———黑龙江省商务学校九九届对外贸易专业毕业生, 上学期间家境非常贫困, 但他依然勤奋苦学, 不仅专业扎实, 而且还掌握了过硬的平面和动画制作技能。毕业后, 李甫到黑龙江省电视台应聘, 台里不相信他带来的作品出自一名中专生之手, 李甫就现场演示制作, 于是李甫成功就职于黑龙江省电视台。后来, 他和在省电视台工作的同班同学房海山同时被中央电视台高薪聘走。2004年, 房海山与李甫一起辞去央视工作, 逐步创建了业界赫赫有名的北京完美动力集团, 主要从事影视后期制作、动画制作及培训、电视包装、广告等业务, 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承揽着大量央视广告制作业务, 与海尔、联想、中石油、中石化、央视及北京等卫视进行着密切的战略合作, 年产值过亿。近年完成了许多大手笔作品, 代表作之一是著名导演陆川执导的中国世博会主题片《历程》。许多一流大学的毕业生都以应聘到完美动力集团为荣。房海山的座驾是一部价值千万的兰博基尼, 李甫的座驾是一部价值五百万的的红色法拉利。在北京这个全国人才竞争最激烈的地方, 他们成功的背后是母校高质量的培养和他们自身执着的追求与不懈的努力。如今, 李甫又一手策划和创建了中国最大的超级跑车俱乐部scc, 受到国际关注, 实现了一个80后穷孩子的超跑梦。他们, 演绎了中职毕业生的创业传奇。

这并不是个案。李宝权, 省商务学校97届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初到北京创业, 他只能租住在地下室, 甚至买不起返程的火车票。如今, 他经营着一家专门做卫生间隔断的公司, 有自己的工厂。看似很小的业务, 但他把这个小业务做到了“鸟巢”, 做到了国家大剧院和各个机场。他说“作为中专毕业生, 我的体会就是用专业心做专业事。”

视点三:高就业率, 高升学率, 学生是最大受益者

连续多年, 黑龙江省商务学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8%以上, 升学率达100%以上, 其中55%升入本科, 45%升入高职。学校为每名学生设定目标岗位群, 毕业前全部职业技能体系都要达标。市场营销等专业学生技能标准被全省推广。学校与伊利、正阳河、上海佳佳物流等省内外三百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实习实训就业战略合作关系。会计、市场营销、旅游、艺术设计、计算机等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

启示:质量为本, 特色办学, 黑龙江省商务学校充分发挥领军作用

黑龙江省商务学校始建于1952年, 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南直路496号。现有专任教师近百人, 其中, 中高级讲师近70%, 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达46.2%, “双师型”教师占55%, 省级学科带头人12人, 是省内一流的师资队伍。学校开设财会类、计算机类、市场营销类、旅游类、商务英语类、艺术类、建筑类等七个专业群共30多个专业。其中, 市场营销、工艺美术、财会、旅游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

多年来, 学校始终坚持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国际办学。以学生为本, 以质量立校, 以师资强校, 以特色和规模求发展, 求真务实, 求新求变, 满足学生就业和升学需要, 培养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中高等职业技术人才, 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为办学指导思想。以“教好一名学生, 成就一个人才, 幸福一个家庭;办好一所学校, 造福一方百姓, 发展一方经济”为办学理念;以“技能为本、诚信做人、博学多思、知行统一、自强不息”为校训。实施“一个中心” (以学生特色发展为中心) 、“两个基本点” (以特色办学理念为引领, 以特色人才培养目标为方向) 、“三个立足” (立足于学生实际, 立足于市场对职业人才需求实际, 立足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实际) 、“四个贯穿” (把特色学校建设贯穿于教学、德育、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五个对接” (实现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 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教学实训过程与生产经营过程对接,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 形成了以学历教育为主多种教育功能并存的先进办学特色和办学模式。

正是坚持“质量为本, 特色办学”, 黑龙江省商务学校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 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学校被授予国家级重点普通中等专业学校、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学校、全省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标兵, 被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省百姓信赖诚信单位、教学质量过硬和学生家长满意学校、全省信息化教学先进单位、黑龙江省校园治安先进单位、全省中职教师技能培训基地、全国供销社系统先进单位、黑龙江省供销系统职业技能鉴定站、黑龙江省动漫职教集团理事会理事长单位、黑龙江省动漫实训基地、全省服务外包职教集团人才培训基地、省旅游商贸职教集团副会长理事单位、黑龙江省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训基地。受到省、部领导高度赞扬和社会广泛关注, 在全省教育行业调查中被誉为“龙头中专学校”。

黑龙江省商务学校实景

毕业生李甫创建了中国最大的超级跑车俱乐部scc

上一篇:观察中推进作文教学论文下一篇:细胞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