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带脱落(精选3篇)
脐带脱落 篇1
胚胎时期的胎儿, 脐带里包括卵黄管、脐尿管、脐静脉和两条脐动脉, 孕妇妊娠5~6周时卵黄管可自行闭锁逐渐萎缩而消失, 脐尿管退化成一条纤维索, 剩下的两条脐动脉和一条脐静脉管用以维持胎儿的血液循环和供给胎儿全身营养[1]。当胎儿出生离开母体能够自主呼吸时, 就可以独立进行物质代谢, 这时脐带也就失去了原有的作用, 因此应断掉脐带。但是断掉脐带所形成创面, 使脐部成为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门户, 若护理不当, 极易引起新生儿脐部感染和出血[2]。因此对新生儿脐带进行精心护理是新生儿护理的关键。我院对2008年8月—2010年8月200例新生儿脐部进行精心护理, 效果显著,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8月—2010年8月在我院产科出生的足月新生儿200例, 其中男127例, 女73例, 体质量2500~4500g, 均无宫内感染, 出生后5min Apgar评分均为8~10分, 将2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 即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100例, 两组新生儿的性别、体质量等基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法
新生儿出生1~2min后, 擦干皮肤并用5%的聚维酮碘液消毒脐根部及周围, 用消毒后的气门芯据脐根部0.1cm处结扎, 在据结扎部位1cm处剪断脐带, 挤出残端积血并用碘酊消毒脐带断面, 待断面干燥后用无菌纱布包裹残端, 用脐带贴加压包扎脐带。采用常规护理每方法, 每天沐浴后及下午用2%碘酊和70%酒精消毒脐部, 依次为脐带根部、脐带、周围皮肤的顺序擦拭, 直到脐带自然脱落, 切勿用棉花灰、滑石粉之类涂敷, 以免发生感染。
1.2.2 观察组护理方法
实验组脐带结扎方法同对照组。每天每天沐浴后及下午用2%碘酊和70%酒精消毒脐部一次, 洗澡后采用暴露法即不用纱布覆盖脐部及不包扎脐带, 以利于其干燥。出生后48~72h消毒脐根部及其周围, 消毒范围约为10cm[3], 并用钝头剪刀从不同方向沿着脐根部呈浅圆锥型修剪残留的脐带, 且勿一刀剪平脐带, 消毒后用脐带包包扎, 每天观察并更换脐带包。
1.3 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新生儿脐部有无渗血、潮红、粘液分泌物、脓性分泌物, 脐带脱落及创面愈合时间。对两组新生儿脐部情况进行观察并比较, 出院时指导新生儿家属护理方法, 并进行电话随访, 产后42d来医院复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脐部观察结果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脐部创面渗血、潮红、粘液分泌物的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新生儿脓性分泌物的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2.2 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和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脱落及创面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脐带呈乳白色, 直径为0.8~2.0cm, 脐带内有3条血管, 为脐动脉、脐静脉及华通氏胶, 其中脐动脉及脐静脉血流丰富[4,5]。在正常情况下, 新生儿脐部经过断脐, 并用纱布包扎处理后, 残端逐渐干枯变硬, 一般脱落时间为7d左右, 创面愈合时间为10~14d。绝大多数新生儿脐带脱落及愈合发生在出院后, 由于产妇及其家属缺乏脐部护理的知识及经验, 导致新生儿脐部发生感染, 若不及时治疗, 可引起新生儿败血症, 严重者可危及生命[6]。新生儿脐带残端属开放性伤口, 且该处血流丰富, 容易滋生病菌, 出现渗血、潮红、血性分泌物甚至脓性分泌物, 以及出现异味, 脐轮周围皮肤红肿, 继而发生脐部感染, 因此要重视新生儿脐部护理, 选择最佳的脐部护理方法, 从而降低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率。在修剪脐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7]: (1) 若脐带水肿粗大, 出生断脐后应立即用纱布包扎是脐带竖起, 减轻水肿, 利于脐带干枯, 为避免脐带残端出血, 可适当延长修剪时间; (2) 若修剪后脐带残端出血, 应用脐带包加压包扎, 并注意消毒, 防止感染; (3) 沐浴后仔细消毒脐部, 若发现感染应及时处理; (4) 向产妇及其家属做好出院后脐部护理的指导工作。
本研究通过对新生儿出生后48~72h修剪脐带, 此时脐带残端干枯、脐血管基本闭合, 修剪时不可一刀剪平脐带, 消毒后用脐带包包扎, 减少新生儿尿液浸湿脐部的发生率, 也可有效的减少新生儿脐部渗血、潮红、粘液分泌物及脓性分泌物的出现, 减少感染发生的机会。通过本研究可知, 我院采用的新生儿脐部护理及出生48~72h后修剪脐带残端的方法, 缩短了脐带脱落及创面愈合时间, 观察组新生儿脐部渗血、潮红、粘液分泌物的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在对新生儿脐带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进行脐部残端修剪, 减少新生儿脐部出现渗血、潮红及粘液分泌物的发生率, 缩短了脐部脱落及愈合时间, 降低了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率, 利于新生儿脐部的愈合。
参考文献
[1]李丽君, 李芳花.新生儿脐部护理[J].当代医学, 2008, 14 (23) :120.
[2]杨华容.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比较分析[J].现代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0 (5) :10-11.
[3]周蓉, 刘锐.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的临床分析[J].现代护理, 2009, 6 (9) :89-90.
[4]杜才珍.新生儿脐带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 2009, 2 (20) :22.
[5]顾宏梅, 徐旭娟, 鞠春梅, 等.两种新生儿脐带处理方法的比较[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 (4) :3556-3557.
[6]王秀娟, 吴素明.新生儿脐部早期处理和护理的方法[J].中华今日医学杂志, 2003, 3 (14) :83.
[7]沈玉香.280例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 2004, 20 (5) :366.
脐带脱落 篇2
一般宝宝脐带脱落后脐窝内会有少量渗出液,此时可用75%的酒精或者碘伏清理脐窝,然后盖上消毒纱布。脐带未脱落以前,需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特别是尿布不要盖到脐部,以免排尿后湿到脐部创面。要经常检查包扎的纱布外面有无渗血,如果出现渗血,则需要重新结扎止血。建议每天两次用碘伏擦肚脐周围,如果肚脐的渗出液像脓液或有恶臭味,说明脐部可能出现了感染,这种情况需要带宝宝去医院。
先用棉签涂上碘伏涂一下,再用酒精再外涂一下以脱碘,这样一天两次的做消毒,脐带很快就会好转并脱落。在给宝宝换尿片或是清洗时都要注意不要弄到宝宝脐带上去。
由于脐带脱落早引起的局部慢性炎症引起的慢性窦道形成的脐瘘,由于孩子哭闹时腹压增高出现出血,脐带周围没有红肿所以不考虑脐周炎症。
脐带脱落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2014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200例新生儿, 2014年6月—2014年7月出生的100例新生儿为观察组, 2014年7月—2014年8月出生的100例新生儿为对照组。纳入标准:两组新生儿均为足月胎龄儿, 孕周37周~41+6周, 出生体重2 500g~3 999g, Apgar评分9分, 分娩方式不限, 羊水性状不限。观察组中男5 1例, 女4 9例;剖宫产28例, 自然分娩72例;胎龄37周~41+1周 (38.92周±1.12周) ;出生体重2 550g~3 990g (3 304.00g±347.96g) ;羊水性状:清81例, 浑浊19例。对照组中男51例, 女49例;剖宫产30例, 自然分娩70例;胎龄37+3周~41+6周 (39.01周±1.141周) ;出生体重2 510g~3 939g (3 367.75g±327.82g) ;羊水性状:清80例, 浑浊20例。两组新生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羊水性状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断脐方法
两组新生儿均在出生后1min~2min, 在距离脐轮0.5cm~1.0cm处用套有一次性消毒气门芯的止血钳夹紧脐带, 在止血钳上端0.5cm~1.0cm处剪断脐带, 将气门芯沿止血钳套扎在脐带根部, 然后放开止血钳。断脐后使用2%的碘酊处理脐带残端, 出生后24h内以无菌纱布包扎脐部。
1.2.2 脐部护理
两组新生儿出生第2天开始每日上午洗澡1次, 洗澡后用0.5%安尔碘消毒脐带后改用愈脐胎毒清包扎脐部。愈脐胎毒清每日洗澡后更换1次, 如遇潮湿或污染及时更换。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予气门芯持续结扎脐带, 直至随同脐带残端一起自然脱落;对照组新生儿使用传统方法, 在出生48h后去除结扎气门芯。
1.2.3 观察方法
在新生儿住院期间, 每日观察并登记脐部情况, 为新生儿亲属示范脐带消毒方法及愈脐胎毒清的正确使用方法。新生儿出院时由负责护士逐一查看脐部情况, 确认新生儿亲属掌握正确脐部护理方法, 注意观察新生儿脐部有无分泌物, 脐周皮肤有无红肿, 并登记联系电话, 告知医院咨询电话。分别在新生儿出院后第3天、第5天、第7天电话随访脐部情况, 直至脐带残端脱落。
1.2.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脐部有无分泌物渗出、脐周皮肤有无红肿。
1.2.5 统计学方法
两组资料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正态性检验采用Kolmogorov.Smimov方法。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差异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率表示, 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3.1 气门芯连续结扎的优越性
传统的脐带护理方法在新生儿出生后24h~48h取下气门芯[2], 取气门芯时脐部渗血时有发生, 甚至大量出血;此外可使脐动脉、脐静脉等管道闭塞不完全, 脐带残端恢复部分血液供应, 不易坏死脱落, 延长了脐痂脱落时间, 增加了脐部感染机会, 同时也增加了脐部护理工作量。不取气门芯, 连续的气门芯脐圈结扎可使脐动脉和脐静脉始终处于闭塞状态, 脐带胶质阻断血供更彻底, 从而使脐带自然脱落的整个时间缩短[3]。临床常用的二次断脐虽可加速脐带脱落, 预防感染, 减轻产妇及家属出院后的负担。但二次断脐需掌握一定的技术, 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及护理成本;二次断脐可引发脐部出血, 增加了手术操作的几率, 给新生儿造成不必要的伤害[4], 也不符合世界卫生组织 (WHO) 的护理指导原则。本研究结果显示, 采用气门芯持续结扎脐带的新生儿, 不但未增加脐部感染机会, 脐带脱落时间6.10d±2.32d, 反而比取气门芯组的新生儿 (7.92d±3.61d) 短, 顺应了脐带自然脱落过程, 减少了对新生儿的刺激, 同时也减轻了护士工作量及家属家庭护理负担。
3.2 愈脐胎毒清对脐带脱落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 残留的脐带于1周左右脱落, 创口在10d~14d完全愈合[5]。脐带残端在生后2d~3d会变硬, 此时容易摩擦脐周皮肤, 使脐轮部出现红肿, 造成新生儿不适, 增加产妇及家属心理负担;脐带脱落过程中不断排出的分泌物易粘连在新生儿衣服或尿裤上, 同时新生儿衣服或尿裤对脐部皮肤的摩擦也易损伤皮肤, 使新生儿产生不适感。愈脐胎毒清属生物活性药物贴, 所含药物可通过刺激神阙穴和经皮吸收发挥作用。愈脐胎毒清的袋芯由甲壳素无纺布或针织布包裹制麦麸、大蒜粉、蜂胶粉、高分子吸水树脂 (聚丙烯酸钠) 而成。甲壳素具有广谱抗菌消炎、降解功能, 甲壳素针织布直接与新生儿脐部接触, 起到抗菌消炎和促进脐愈合作用, 并可防止与脐带断面黏合出血;大蒜粉具有广谱抗菌和抑菌、清瘟、解毒、活血化瘀、消炎散肿、逐寒止血作用, 其性能与麦麸寒温相制相宜, 功效相益, 能起到良好的抗菌消炎消肿、促进脐愈合作用;蜂胶粉为天然杀菌剂和免疫剂, 能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功能和促进脐部愈合;高分子吸水树脂具有较强吸水功能, 用于新生儿脐部起到良好的吸湿作用, 促进脐带快速干燥脱落, 避免脐带出血、感染。刘爱英[6]报道, 采用生物活性药物 (愈脐胎毒清) 护理脐带可有效降低或抑制感染的发生, 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增强新生儿的免疫力, 有助于新生儿脐部的很好愈合, 并能减少黄疸病的发生, 有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愈脐胎毒清使用方便, 产妇及家属易于学习且接受, 本研究使用过程中未发生任何毒副反应。
3.3 脐部护理的健康教育
脐部感染是指新生儿的脐带端受污染, 细菌入侵寄存引起的一系列急性炎症[7]。如新生儿脐部护理不到位, 将直接影响新生儿健康。低感染率与高自然脱落率是新生儿脐带护理的目标[8]。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产妇住院时间逐渐缩短, 新生儿出院时脐带大多未脱落, 因此做好其脐部护理的出院指导成为预防脐部感染的重要工作。指导产妇及家属进行脐带消毒时可轻轻拉住气门芯上的丝线, 以便充分暴露脐带根部, 先消毒脐窝部, 再消毒脐轮。使用愈脐胎毒清时应将袋芯贴住新生儿脐部, 通过神阙穴充分发挥作用;新生儿尿裤上端尽量低于愈脐胎毒清, 以防尿液浸湿愈脐胎毒清, 如遇潮湿或污染及时更换;愈脐胎毒清包扎脐部时松紧适宜, 以免袋芯移位影响使用效果, 或影响新生儿呼吸。
本研究结果表明, 新生儿出生后采用气门芯持续结扎脐带, 联合使用愈脐胎毒清包扎新生儿脐部的护理方法, 比传统的去除结扎气门芯法的脐带脱落时间短, 减少了新生儿脐部感染机会, 减轻了家属家庭护理负担;不去除结扎气门芯也减少了对新生儿的刺激, 与传统方法比较并不增加脐部感染机会, 顺应了脐带自然脱落过程, 同时也减轻了护士工作量。
摘要:[目的]探索采用不同脐带护理方法对新生儿脐带脱落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 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采用气门芯持续结扎脐带并联合使用愈脐胎毒清。对照组采用气门芯结扎脐带48h后去除并联合使用愈脐胎毒清。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脐部分泌物、脐部红肿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脐部分泌物、脐部红肿等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采用气门芯持续结扎脐带联合使用愈脐胎毒清的脐部护理法可明显缩短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 且不引起脐部分泌物增多及脐部红肿的发生, 减轻了护士工作量。
关键词:新生儿,脐带,气门芯,愈脐胎毒清
参考文献
[1]黎英, 赖爱连, 郭珍, 等.脐带夹处理水肿脐带的应用和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4) :119.
[2]顾宏梅, 徐旭娟, 鞠春梅, 等.两种新生儿脐带处理方法的比较[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 (4) :357.
[3]李亚兰.不同干预法在新生儿脐带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 (22) :2058-2059.
[4]史玲美.脐带自然脱落法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 2006, 20 (7B) :1836.
[5]黄德珉, 陈俭红.新生儿疾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8:354-355.
[6]刘爱英.生物活性药物与传统护理对新生儿脐带护理效果的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 (9) :1950-1951.
[7]杜柯凝, 宇亚娟, 孙利伟, 等.新生儿病房进行肠道病毒筛查的意义[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1, 30 (5) :73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