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脱落细胞检测

2024-10-22

阴道脱落细胞检测(共4篇)

阴道脱落细胞检测 篇1

摘要:目的:研究先兆早产孕妇的阴道脱落细胞检测结果敏感性水平, 总结对先兆早产孕妇的有效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5月-2014年1月收治的4例出现先兆早产症状的妊娠期孕妇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笔者所在医院分娩且未出现先兆早产症状的妊娠期孕妇41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均给予阴道脱落细胞检测, 对两组受检对象的阴道脱落细胞检测结果进行对比, 观察MMP-8以及IL-6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妊娠期孕妇阴道脱落细胞发现MMP-8、IL-6检出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通过阴道脱落细胞检测及时诊断先兆早产, 给予系统化护理, 是改善先兆早产孕妇妊娠结局, 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值得临床重视。

关键词:先兆早产,阴道脱落细胞检测,护理

为进一步研究先兆早产孕妇的阴道脱落细胞检测结果敏感性水平, 总结对先兆早产孕妇的有效临床护理方法, 本文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5月-2014年1月收治的出现先兆早产症状的妊娠期孕妇41例为观察组, 将其阴道脱落细胞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 同时分析观察组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5月-2014年1月收治的出现先兆早产症状的妊娠期孕妇41例为观察组, 年龄24~35岁, 平均 (28.5±1.7) 岁, 孕周32~37周, 平均 (36.1±0.3) 周, 宫口开大均值为 (1.5±0.3) cm, 宫缩平均间隔时间为 (18.1±1.6) min, 宫缩平均持续时间为 (20.4±0.5) s。另选择同期笔者所在医院分娩且未出现先兆早产症状的妊娠期孕妇41例对照组, 年龄26~37周岁, 平均 (29.0±1.5) 岁, 孕周31~37周, 平均 (35.6±0.8) 周。两组患者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接受阴道脱落细胞检测前无阴道流血、流液症状, 未接受可能影响临床疗效判定的相关指标。择期给予阴道脱落细胞检测。具体检测方法为:使用浓度为2.0%碘伏棉球对受检对象外阴部进行擦洗, 使用无菌窥阴器对受检对象阴道部位进行红粉暴露, 取样后使用碘氧纱布引导进行填塞, 时间控制为15.0 min。在此基础之上, 于受检对象阴道上方1/3位置近穹隆侧壁进行宫颈刮片处理, 玻片经过脱脂处理后将分泌物均匀涂抹于玻片上, 使用浓度为95.0%的酒精溶液对分泌物进行固定, 持续固定时间≥15.0 min, 染色制片后进行细胞学分析。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受检对象的阴道脱落细胞检测结果进行对比, 观察MMP-8 (人基质金属蛋白酶-8) 以及IL-6 (白介素-6) 指标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妊娠期孕妇阴道脱落细胞发现MMP-8、IL-6检出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3 讨论

尽管围产医学的发展迅速, 但早产的发病率并无改变甚至有所增加, 以往预测早产主要依靠产科病史、先兆症状、与此次妊娠相关的病史、社会经济地位等既不灵敏也不特异的方法。随着生物物理化学及免疫学方法应用于临床, 快速而准确的预测先兆造成可以说已发展成为近年来众多学者研究的热门课题。在近年来的临床研究中显示:妊娠期阴道细胞变化与早产有密切关系, 早产是多因素相互促进协调的结果。雌激素增多可促进前列腺素的产生, 使子宫肌层活动增强, 影响分娩的启动[1,2]。先兆早产的治疗与干预需要遵循尽早处理的基本原则, 在通过阴道脱落细胞检测方式配合临床诊断确诊的同时, 及时的进行护理干预, 是挽救患者生命, 改善妊娠结局, 避免围产儿死亡的关键所在[3]。

从改善妊娠结局的角度上来说, 要求对于先兆早产孕妇而言, 需要关注对一下护理措施的落实: (1) 要求在临床确认患者为先兆早产症状后, 保持绝对性的卧床休息。除非症状凶险, 则可延后阴道检查时间[4,5,6]。护理过程当中, 需要引导患者保持良好的作息以及饮食习惯。对胎心音进行持续性检测。针对出现负面情绪病对睡眠质量产生不良影响的患者, 可采取药物干预的方式, 达到镇静催眠的效果 (建议干预用药为10.0 mg剂量安定, 以肌肉注射方式给药, 1次/d) 。 (2) 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由于先兆早产患者担心胎儿的安全, 故而在治疗期间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的负面情绪。为此临床护理中可以通过集中宣教的方式, 宣传先兆早产患者给予保胎治疗的确切效果, 或可通过病例资料的方式消除患者的顾虑, 提高患者保胎成功的信心, 从而促使患者能够放松思想, 安全的度过先兆流产后的保胎期[7,8,9]。 (3) 针对先兆早产患者接受治疗、护理干预期间容易发生的感染症状, 需要从护理角度重视对患者的消毒处理, 要求通过给予碘氧消毒, 避免患者激发胎膜感染破损, 并对妊娠结局产生不可逆的影响。 (4) 针对先兆早产孕妇在接受临床干预, 保胎治疗期间容易发生的宫缩症状而言, 要求积极给予药物干预。具体干预方案为:25.0%浓度, 20.0 ml剂量硫酸镁混合10.0%浓度, 40.0 ml剂量葡萄糖溶液, 静脉推注方式给药, 4次/d;或可直接以4.8 g剂量硫酸舒喘灵口服方式给药, 1次/d, 避免发生宫缩问题, 影响保胎效果。同时, 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准备钙剂, 对给药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测, 一旦发现产妇出现对硫酸镁的副作用反应, 需要及时进行处理[10,11]。 (5) 确保患者具有充足的卧床休息时间以及营养支持:确诊为先兆早产的患者需要确保卧床休息充足。一般来说, 除大小便以外, 尽量保持卧床状态。同时, 保胎期间需要严禁性生活, 自身促进情绪保持稳定状态、避免紧张气氛的环境, 补充足够的营养; (6) 所有临床确诊为先兆早产的患者均接受促进胎儿肺成熟的干预治疗措施。具体用药方案为:在孕妇分娩前2~3 d时间内, 给予5.0 mg/d剂量地塞米松混合1.0 g剂量维生素C, 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 给药频率为2次/d。通过尽早给予促进胎儿肺成熟的干预治疗措施的方式, 能够使先兆早产孕妇娩出胎儿具有良好的肺膨胀性能, 降低分娩期间发生窒息的可能性, 提高新生儿的生命力, 故而对于改善先兆早产孕妇娩出胎儿存活率而言同样意义显著。

笔者所在医院本次临床研究数据显示, 观察组妊娠期孕妇阴道脱落细胞发现MMP-8、IL-6检出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该数据提示:MMP-8、IL-6指标对于先兆早产孕妇有较高的敏感度, 可作为早期确诊先兆早产症状的依据, 针对确诊后的先兆早产孕妇, 需要及时通过系统化护理的方式配合临床治疗, 改善妊娠结局, 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目的。

综上所述, 通过阴道脱落细胞检测及时诊断先兆早产, 给予系统化护理, 是改善先兆早产孕妇妊娠结局, 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值得临床重视。

阴道脱落细胞检测 篇2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09年10月~2010年9月在笔者所在站门诊检查803例已婚妇女阴道脱落细胞,患者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38.5±2.9)岁。其中城区381例,农村422例。

1.2方法

(1)标本采集前的准备,受检者24 h之内禁止性交、盆浴和阴道灌洗;所有工具应消毒、清洁、干燥、不粘附任何化学药品和润滑剂,采集标本前将窥阴器、宫颈刷、细胞保存液准备好,以便标本可立即置于细胞保存液中。(2)标本采集,用窥阴器暴露宫颈,在直视下手持宫颈刷柄,将刷头中央区较长的刷丝从子宫颈外口插入子宫颈管8 mm处,周边区刷丝顶部在子宫颈粘膜面,力度适中,顺时针缓慢旋转3~5圈,稍微停留一下,取出宫颈刷,用镊子或戴手套的手指夹紧刷头底座,拔脱刷头,将刷尖向下垂直方向浸泡在细胞保存液中,旋紧瓶盖,轻轻摇晃。(3)细胞保存液,由武汉呵尔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4)制片、固定与染色,将装有保存液和刷头的标本收集管,加0.1%DTT消化液放在振荡器上振荡2 h。然后将消化后的细胞悬液以800转/min离心5 min,弃上清液后,加50%酒精以800转/min的转速每次5 min,分别清洗、离心两次。然后将用固定液稀释的细胞悬液,放入细胞涂片离心机甩片5 min,制得的细胞片立即放入95%酒精固定液中,15 min后进行巴氏染色,操作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2]。

1.3 诊断标准

以2001版TBS(The Bethesda System)报告系统为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0软件包处理,采用χ2检验,α=0.05为检验标准。

2 结果

2.1 803例受检验者中,城区381例,农村422例。

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阴性(negative for intraepithelial lesion or malignancy,NILM)共272;炎症反应性细胞改变共480例;萎缩反应性细胞改变9例;不典型的腺细胞1例;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 17例;非典型鳞状上皮内病变,不排除高度病变(atypical squamous cells,cannot exclude 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ASC-H)7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 10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或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CIS) 6例;鳞状细胞癌(squamou ssarcoma,SCC)1例;不典型腺细胞改变1例。结果见表1。

2.2 ASCUS以上病例共42例,占5.

23%。其中城区15例,患病率为3.94%;农村27例,患病率为6.40%。城区和农村两组患病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2.45,P>0.05)。对AS-CUS以上患者,定期复查,阴道镜检查或活检确诊。

2.3 反应性细胞改变,特别是炎症反应性细胞改变,共检出480例,占60.

1%,是妇科最常见、最多的病例。由于炎症的长期刺激,导致宫颈发生鳞状上皮化生,核增大乃至细胞癌变,故应积极治疗,定期复查。

2.4 霉菌感染者,共检出145例,患病率为18.

06%,其中城区58例,农村87例。城区组和农村组患病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3.94,P<0.05)。霉菌感染在农村比城区严重。霉菌属于芽生酵母菌,假菌丝由长型芽孢组成,沿其纵轴有缩窄。假菌丝穿插于上皮细胞中,形态似烤肉串。在液基薄层制片中,烤肉串现象很常见,当假菌丝不明显时,串肉现象可作为诊断依据。

2.5 滴虫感染者,共检出63例,患病率为7.

85%,其中城区29例,农村34例。城区组和农村组患病率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1.65,P>0.05)。在液基制片中,滴虫虫体变圆,显得更小;有时退变的胞质碎片或巨噬细胞会被误认为滴虫,故滴虫诊断时应认真、仔细。滴虫往往和纤毛菌同时存在,液基中的纤毛菌通常成团,当发现纤毛菌时应仔细检查找滴虫。由于长期滴虫感染可能导致上皮细胞癌变,所以有滴虫感染时,出现细胞核增大、深染、核质比异常时,应先治疗滴虫后复查。

3 讨论

3.1 标本的采集和制片是细胞学判读的重要先决条件。

子宫颈细胞学的主要任务是筛选鳞状上皮病变和鳞状细胞癌,标本的采集最好选在月经中期10~12 d左右,因为在此期的脱落细胞多为表层细胞。宫颈刷在刷取细胞时,时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刷子转5圈,但刷子上没有多少细胞,此时可以多转2~3圈。宫颈液基细胞学对细胞数也有了明确的规定,不低于5000个细胞。但各个过程都按标准操作,也会出现“不满意”的标本,此时应通知临床,并重新取材,如果还是取不到“满意”的标本,就应该引起重视,建议患者做更进一步的检查,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因为有部分被判读“不满意”的标本,来自高危的患者[3]。

3.2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piloma virus,HPV)感染已被证实是导致宫颈癌病变的主要因素。

免疫学研究表明,HPV感染的高峰年龄在20岁,持续10~20年感染之后发展为癌前病变或浸润癌,故HPV的感染在已婚或有性生活的女性中,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4]。而HPV迄今为止已发现70多种类型,高危HPV持续感染者的宫颈病变进展的风险度高于低危者,发生在宫颈癌的相对危险性比正常妇女更高。所以在宫颈癌的防癌普查中,HPV的检测应引起重视,有条件的医院应该把HPV的检测单独列出检测。由于不推荐30岁以下的女性做以HPVDNA检测为基础的筛查,所以应重点在30岁以上的女性中检测高危型HPV,即HPV16、18型。近年来,美国默克和英国葛兰素史克两家公司已经成功研制出预防HPV感染的子宫颈疫苗,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望成为防治子宫颈癌的有效途径。

HPV相关性鳞状细胞的变化起始被描述为核周空亮伴胞质周边浓缩,并称为“挖空细胞化”。但应与炎症反应的核周边空晕相区别,所以诊断挖空细胞时,应重点观察有没有核的变化和挖空区是不是规则,挖空区形态规则多为炎症反应所至。由于区分“挖空细胞化”和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的形态标准不能统一,且区分没有临床意义,临床的处理原则相同,2001版TBS把它们统一归属于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2001年美国阴道镜和子宫颈病理学会(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Colposcopy and Cervical Pathology,ASCCP)建议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早期处理措施应是阴道镜检查。但在LSIL的患者中65%的病变可自行消退,20%的病变持续存在,保持不变,只有15%的病变进展。鉴于不能预测的15%,笔者对大部分LSIL患者给予了阴道镜检查并物理治疗,对有条件随访的患者,对其采取定期检查,严密监测的处理方法。3.3观察细胞应全面分析,注意综合特征,不能靠1~2个诊断标准和细胞形态来诊断。反应性细胞改变属良性病变,与炎症、放射性影响、子宫内避孕器(IUD)、萎缩等因素有关。本次普查中,检出了炎症反应性细胞改变(报告典型的修复和萎缩反应性细胞改变)。炎症反应性细胞改变,核增大,有双核或多核细胞,但只要核形规则,染色质分布均匀,都偏向于非肿瘤性。萎缩是一个正常的老年性现象。当雌激素水平低下,如绝经后或口服抑制雌激素的避孕药后宫颈上皮变薄,几乎全由副基底层细胞构成,核质比高,与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难以区别,可以给予少量雌激素或停止使用避孕药,1周后再刷片检查,萎缩性改变的上皮即行消失,而癌细胞不会消失。

3.4 子宫颈易受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的影响。

局部上皮发生充血、水肿时,涂片中的上皮细胞发生变化,核亦可增大,与鳞状上皮内病变类似,不易鉴别,故有一定的误诊率。一旦发生可疑,没有条件多次复查,可以作活检来确诊。

HSIL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Ⅱ级和CINⅢ级的含义相同,也与中度和重度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含义相同。细胞形态显示的核质比增大,核深染,核膜不规则。与传统涂片相比,液基涂片中黏液被分解,传统涂片背景中出血、坏死或颗粒性蛋白质性残留物在液基涂片中也都被消除,细胞大部分单个排列,可以看得更清楚,但失去了提供诊断参考的癌性背景和成串的HSIL细胞;诊断性细胞更少,有时只看到少数几个HSIL细胞,不足以诊断。

3.5 女性生殖系统是由与外界相通的管道型器官组成的,卵巢除外。

而卵巢脱落的细胞可由输卵管伞端进入生殖系统,故任何部位的细胞都可出现在阴道脱落细胞中。但阴道脱落细胞首先是鳞状上皮内病变和鳞癌的筛查手段,作为其他部位的检查手段是不可靠的,本次只检测出腺细胞异常1例,可能是受到取样和判读等原因的制约。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本地区已婚妇女阴道脱落细胞的情况,了解本地区妇女的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巴氏染色法,以2001版TBS报告系统为标准分类。结果 检查本地区803例已婚妇女的阴道脱落细胞,得出NILM,改变272例,炎症反应性细胞改变共480例,萎缩反应性细胞改变9例,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17例,非典型鳞状上皮内病变、不排除高度病变7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10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或原位癌6例,鳞状细胞癌1例,不典型的腺细胞1例。其中ASCUS以上病例共42例(5.23%),城区15例(3.94%),农村27例(6.40%),两组患病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霉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3.94,P<0.05)。两组滴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1.65,P>0.05)。结论 定期妇科检查有利于已婚妇女生殖健康,早期发现各种妇科疾病,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阴道脱落细胞,TBS,宫颈癌

参考文献

[1]张健,刘晶惠.阴道镜结合液基细胞学提高宫颈上皮内瘤变检出率.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3):4780-4781.

[2]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325-326.

[3]张金库,张浙岩.子宫颈液基细胞学诊断图谱.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5.

阴道脱落细胞检测 篇3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HPV L1蛋白,宫颈脱落细胞,宫颈病变

宫颈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居女性恶性肿瘤第2 位,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甚至居于首位。 其发病率高,预后差,严重威胁女性身心健康。 大样本量的临床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研究数据已提示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90%以上的宫颈癌患者都有HPV感染[1]。 但是,HPV感染并非均导致宫颈恶性病变, 大部分的HPV感染即使不经过治疗,8~10 个月后也能自行转阴[2]。 因此,寻找能够预测宫颈病变结局的方法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研究通过联合检测HPV DNA及HPV L1 蛋白来评估宫颈病变严重程度,旨在为宫颈病变筛查提供指导。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 年9 月~2015 年9 月在解放军第一八〇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并诊断为宫颈病变的596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26~57 岁,平均(35.3±2.1)岁。根据宫颈组织病理学结果将其分为宫颈炎(349 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Ⅰ级,78例)、CINⅡ级(59 例)、CINⅢ级(63 例)及宫颈癌(47 例);根据宫颈液基细胞学结果分为: 未见异常细胞(NILM,286 例)、 意义未明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81 例)、 不能排除上皮内病变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H,94 例)、轻度鳞状细胞上皮内瘤变(LSIL,79例)及高度鳞状细胞上皮内瘤变(HSIL,56 例)。 不同组别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同意书,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标本采集

采样前确保患者不在月经期且近期无阴道用药史。 宫颈脱落细胞采集:用消毒棉签蘸无菌注射用水擦拭宫颈口后,采用新柏氏液基细胞专用刷,以宫颈口为中心旋转,顺时针逆时针各旋转周,刷取宫颈鳞-柱状上皮交界处的宫颈脱落上皮细胞,刷头浸入新柏氏保存液中,反复洗涤使细胞尽可能多地浸入保存液中。 HPV DNA采样:宫颈刷插入宫颈口,顺时针逆时针各旋转3 周,将刷头折断放入保存瓶中,送检。

1.3 检测方法

宫颈细胞经自动制片机制片、染色、封片等步骤制成薄层细胞涂片,由我院病理科医生用TBS诊断系统阅片及诊断。 HPV DNA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进行检测,利用对抗体捕获信号放大,产生光信号经微孔板分辨仪器测量,获得相对光强度,与设置的标准对照值进行比较,≥1 为阳性,<1 为阴性。 HPV L1 蛋白采用美国Advanced公司的HPV L1 蛋白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不同宫颈组织间比较比较采用 χ2检验,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宫颈病理学分组HPV DNA与HPVL1蛋白比较

HPV DNA阳性者共410例,阳性率为68.8%,宫颈炎、CINⅠ级、CINⅡ级、CINⅢ级及宫颈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1.3%、69.2%、76.3%、84.1%及93.6%。 宫颈病变越严重,HPV DNA阳性率越高, 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HPV L1 蛋白阳性者共275 例,阳性率为46.1%,在宫颈炎、CINⅠ 级、CINⅡ级、CINⅢ 级及宫颈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7.9% 、43.6% 、33.9% 、20.6% 及12.8% 。 宫颈病变越严重,HPV L1 蛋白阳性率越低,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1。

注:HPV:人乳头状瘤病毒;CIN:宫颈上皮内瘤变

2.2 宫颈液基细胞学分组HPV DNA与HPVL1 蛋白比较

在NILM、ASC-US、ASC-H、LSIL及HSIL组中的HPV DNA阳性率分别为57.7%、67.9%、75.5%、86.1%及91.1%。 宫颈病变程度越高,HPV DNA阳性率越高,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HPV L1 蛋白阳性率在NILM、ASC-US、ASC-H、LSIL及HSIL组中分别为60.1%、50.6%、35.1%、24.1%及17.9%。 宫颈病变程度越高,HPV L1 蛋白阳性率越低,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2。

注:HPV:人乳头状瘤病毒;NILM:宫颈上皮内瘤变未见异常细胞;ASCUS:意义未明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H:不能排除上皮内病变的非典型鳞状细胞;LSIL:轻度鳞状细胞上皮内瘤变;HSIL:高度鳞状细胞上皮内瘤变

3 讨论

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且有年轻化的趋势。 据WHO统计,2012 年88%的宫颈癌新发病例来自发展中国家,其中95%的死亡病例来自发展中国家。 相关文献报道,我国每年新发宫颈癌病例约75 000 例,死亡约34 000 例,分别占世界范围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14%和12%[3,4]。 国内外均有研究显示,35 岁以下女性宫颈癌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年轻女性患宫颈癌后的转移率亦逐渐增加[1,3]。 宫颈癌主要是由CIN转变而来, 但并不是所有的CIN都能转变为癌变,其病理生理学进展有两种转归,约75%患者可自然消退, 约25%可在5~15 年内进展为宫颈浸润癌[5]。 因此,早期诊断排查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宫颈癌筛查方法主要是靠体检发现宫颈病灶,或表现出接触性阴道出血等临床症状, 然后进行醋酸试验及液基薄层细胞、TBS等细胞学检查。 但该方法只能对疾病做出排除性诊断,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均很高,不能提高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率[6,7]。 目前我国每年新发宫颈癌病例数占世界新发病例的1/5[3],但我国尚未形成成熟的筛查模式。 宫颈癌早期检出率尽管随着临床检测技术的发展逐步提高,但参差不齐的细胞学检测产品使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离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因此,寻找有效的宫颈病变预测指标在宫颈癌早期干预、降低宫颈癌发生率和死亡率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大量的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数据表明,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重要条件[8,9]。 HPV是已经得到肯定的少数DNA肿瘤病毒之一,有HPV感染的宫颈癌的相对危险性较正常人增加250 倍。 迄今已经鉴定的HPV有130 多种,根据不同的HPV亚型与肿瘤发生的概率高低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10]。 高危型的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强危险因素,与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已经明确有90%以上的宫颈癌与HPV感染密切相关,但仅有不到5%的宫颈HPV感染会进展为宫颈癌。 HPV感染宫颈上皮细胞后,通过E6、E7 促进病毒整合到染色体脆弱区,并抑制P53 抑癌基因的活性,从而启动肿瘤的发生发展[11]。Shen等[12]研究发现,HPV异倍体的出现是宫颈癌肿瘤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生物学标志,且HPV DNA的含量对判断细胞良恶性及癌前病变和肿瘤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张敦兰等[13]在875 例宫颈病变的患者中检测出HPV DNA,结果显示宫颈病变程度越重,HPV DNA异倍体阳性细胞数越多。 同时宫颈癌变的恶性程度越高,核异质的细胞数越多,细胞增生也就越活跃。WHO认为,HPV检测是目前宫颈癌首选的初筛方法。 Ronco等[14]在一项大样本研究中对47 001例女性进行HPV初筛,47 396 例女性进行单独宫颈细胞学初筛,结果显示,两种筛查方法在第一轮筛查中宫颈癌的检出率相似,而第二轮筛查(间隔2~3 年)中HPV组未检出宫颈癌新发病例, 但细胞学组检出9例新发病例(P = 0.004)。 Cuzick等[15]通过以HPV检测为主的研究发现,若HPV初筛为阴性,6 年后宫颈病变的发生率仅为0.27%,低于细胞学的0.97%,说明HPV的检测效能优于细胞学检查。 若检测发现HPV持续感染,可行阴道镜检查,了解病变区域的毛细血管分布、移行带区域上皮及血管网缠绕的异型上皮,然后在病变区域行活组织检查, 通过组织病理学确诊。若肉眼未见明显病变区域,可选择在宫颈移行带区的3、6、9、12 点方向处行活检以提高确诊率。 2013 年美国癌症协会更新指南建议:小于21 岁的女性不需进行筛查,21~29 岁需每3 年行细胞学筛查,30~65 岁者每5 年行细胞学和HPV联合筛查, 大于65 岁者若连续2 次细胞学联合HPV筛查阴性,可以停止筛查[10]。用HPV DNA检测宫颈病变灵敏度较高, 且可避免反复宫颈活检引起损伤,逐渐为临床医生所接受。但人群中HPV感染率较高,且大多数HPV感染为自限性,可在一段时间后自行转阴。 因此,如果单用HPVDNA检测宫颈病变, 特异性不高, 容易造成过度治疗。

HPV L1 蛋白是参与HPV病毒形成的一种衣壳蛋白,当HPV整合到宿主基因后,HPV L1 蛋白表达降低[16]。 同时,HPV L1 蛋白还是免疫反应攻击HPV病毒感染细胞的主要靶点,能与T细胞及组织相容性抗原结合,激活免疫反应,阻断病毒感染的组织进一步发展为癌。 当其表达降低时,被HPV感染的细胞不能被人体的免疫系统及时清除, 导致局部病变不断恶化[17,18]。 HPV L1 蛋白是HPV感染复制早期的结构蛋白,能反映HPV的复制状态,当HPV整合到宿主基因后,HPV L1 蛋白的表达下降。另一方面,HPV L1 蛋白是人体细胞免疫反应的靶蛋白, 当其表达缺失时,被HPV感染的细胞就不能被机体免疫系统有效识别并清除,进而促进上皮细胞恶性转化[19]。 因此,HPV L1蛋白的表达情况与子宫颈病变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 张金伟等[16]对宫颈病变患者行活组织检查,然后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各种程度宫颈病变组织的HPV L1 蛋白, 结果显示随着宫颈组织病理学级别的升高,HPV L1 蛋白阳性表达率呈现下降趋势。 HPV L1 蛋白下降说明HPV病毒感染处于游离状态或短期感染, 而HPV L1 蛋白的缺失说明HPV病毒DNA整合到宿主基因,提示存在HPV的持续感染,机体无法识别与清除病毒,可能引发宫颈病变并向宫颈癌的方向发展[20,21]。 程绍云等[22]研究发现在HPV感染的患者中,HPV L1 蛋白阳性组的病变持续率和进展率都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 Lee等[23]研究表明,随着患者子宫颈病变程度加重,HPV L1 蛋白表达率呈下降趋势,同时该蛋白缺失的低级别宫颈病变容易进展为高级别宫颈病变。

然而,如果单凭HPV L1 蛋白来预测宫颈病变的进展,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准确性,因为HPV L1 蛋白表达阴性既有可能预示宫颈病变向恶变的方向进展,还有可能表示患者无HPV感染。 HPV L1 蛋白是人体免疫细胞细胞杀伤HPV病毒的攻击位点。 当HPV感染人体后,体内表达正常的HPV L1 蛋白单体会与CD4+T细胞及CD8+T细胞上的MHC分子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体内的免疫级联反应,并在宫颈局部形成高浓度的免疫抗体, 杀伤并清除被HPV感染的细胞。 因此,在HPV阳性的患者中,HPV L1 蛋白高表达往往意味着HPV病毒以游离状态存在, 而不是已经大范围侵犯细胞。 这种情况属于非进展性的病变, 发生高级别宫颈病变的概率极低。 反之, 如果HPV阳性的患者伴有HPV L1 蛋白阴性,则有可能减少了机体的细胞免疫反应, 表示HPV感染将呈进展趋势,发生CIN或宫颈癌的风险较高。 因此,HPV L1蛋白的检测要结合其他检查才能较准确地预测宫颈病变。 王家建等[2]筛选了386 例高危型HPV感染的妇女,对其进行宫颈病变分级并检测HPV L1 蛋白在不同组别的表达。 结果显示HPV L1 蛋白检测对宫颈病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细胞学检查的不足, 特别是对HPV阳性妇女的分流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本研究联合检测HPV DNA与HPV L1 蛋白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中的差异, 结果显示HPV DNA阳性率在宫颈癌中最高,随着子宫颈病变程度增加, 其阳性率呈上升趋势;而HPV L1 蛋白在NILM和宫颈炎中的阳性表达率最高,在宫颈癌中最低,随着子宫颈病变程度增加,其阳性率呈下降趋势。 二者联合检测,能大幅度提高宫颈恶性病变检测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与上述学者的研究结果相符。

阴道脱落细胞检测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疑似肺癌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10例,男20例,年龄45~78岁,中位年龄65岁。经病理学诊断证实为肺癌24例,其中鳞癌14例,小细胞肺癌3例,腺癌7例;TMN分期:Ⅰ~Ⅱ期9例,Ⅲ~Ⅳ期15例。良性病变6例,其中肺炎3例,肺结核3例。

1.2 方法

收集新鲜痰液,嘱患者晨起后去除口腔唾液,陈腐痰及鼻腔分泌物,并咯出喉部痰液,取漱口后深呼吸用力咯出的肺部痰液2~3口,连续3 d,留置于无菌盛痰瓶中,每例收集约20 mL,分为2等份各为10 mL,送检处理,分别用于FISH检测和常规痰细胞检测,具体方法如下。

1.2.1 FISH检测

1.2.1. 1 痰标本的制备

将收集到的10 mL新鲜痰液放入置有Sacco manno固定液的试管固定[6]。用搅拌棒搅匀后,1500 r/min,离心10 min弃去上清,0.25%胶蛋白酶室温消化10 min后,加入血清终止消化,1500 r/min,离心10 min弃去上清。PBS洗涤后,1500 r/min,离心10 min弃去上清,用Sacco manno固定液重悬细胞,滴在载玻片上。

1.2.1. 2 探针选择

选择3、8、9和17号染色体为研究对象进行标记和检测。杂交时3号和17号为一组,8号和9号为一组做双色荧光原位杂交,3、8号标记为红色,9、17号标记为绿色。

1.2.1. 3 FISH实验

(1)探针杂交混合物配制:将1×标准柠檬酸盐溶液(SSC)、55%甲酰胺、10%硫酸葡聚糖、1 mg/mL鲑鱼精DNA配成20 ng/mL探针杂交混合物。(2)探针变性:将配好的探针杂交混合物于75℃水溶变性10 min,变性后立即入冰,加到染色体载玻片上染色。(3)载玻片的杂交前处理:70%乙酸处理10 min;PBS洗3次,5 min/次;100 mg/L核糖核酸酶A,2×SSC 37℃消化60 min,2×SSC洗3次,5 min/次;70%、90%、100%乙醇梯度脱水处理各3 min,风干;70%甲酰胺、2×SSC 75℃变性各3 min;立即入冷70%、90%、100%乙醇脱水各处理3 min,风干。(4)杂交:将变性过的探针加到上述变性的载玻片上,rubber solution封片,放置在湿盒中37℃杂交过夜。(5)杂交后洗涤:杂交结束后,载玻片在42℃的50%甲酰胺,2×SSC中洗3次,5 min/次,2×SSC中洗3次,5 min/次。(6)检测:将玻片置于室温70%乙醇中洗涤3 min,取出后在暗处风干,在样本区域滴加15μL DAPI,盖上盖玻片,避光保存15~20 min。(7)结果观察:用NIKON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

1.2.1. 4 对照研究

上述4个染色体特异探针和8例健康人(其中男5例,女3例)的外周血细胞中期分裂染色体杂交,以确证各探针杂交的特异性并计数400个细胞中具有≤1个杂交信号和≥3个杂交信号的细胞比例,用于计算每个探针具有≤1个杂交信号和≥3的杂交信号的细胞的99%可信限(上限),作为判定标本中异倍体的标准,选择具有某一杂交信号异常数目的细胞所占的比例≥10%作为制定异常信号的标准。

1.2.1. 5 质量控制

每一批杂交试验都带一张正常血细胞的染色体片,若杂交后,正常染色体片中各探针具有2个杂交信号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研究中的平均比例,或杂交信号很多,难以分辨,则视为该次杂交失败,弃之重新杂交。

1.2.2 痰脱落细胞学检测

将收集好的患者新鲜痰液10 mL标本送常规细胞病理学检查,连送3 d。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研究

计算出的99%可信限(上限)作为结果判定的标准:即患者标本中具有1个3、8、9、17号染色体杂交信号的细胞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3.83%、≥3.61%、≥4.73%、≥3.77%时视为丢失;有≥3个3、8、9、17号染色体杂交信号的细胞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4.72%、≥4.84%、≥2.75%、≥4.91%时视为染色体拷贝数增多,见表1。

%

2.2 肺癌患者染色体畸变分析及探针诊断肺癌

肺癌患者新鲜痰液中染色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畸变:3号染色体表现为单体、三体、四体或者多体或3p缺失;8号染色体表现为单体,三体,四体或多体,也可表现为8p;9号染色体多表现为9p缺失,也可表现为完全缺失;17号染色体表现为三体、四体或多体。3、8、9、17号染色体探针单独使用敏感度均低于4种染色体探针联合使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FISH与痰脱落细胞学检测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性比较

FISH检测的敏感度、诊断符合率均高于痰脱落细胞学检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

3 讨论

肺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在于多数肺癌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即使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患者治愈率仍不尽如人意[7]。如何提高肺癌早期诊断率成为降低肺癌高死亡率的重要课题。痰是气管或支气管的分泌物和肺泡的渗出物借助于支气管黏膜上皮纤毛运动,管壁平滑肌的收缩和咳嗽的气流的口腔排出物。利用痰细胞学检查诊断技术是肺癌高发人群进行防癌筛查的一种常规检测手段,但痰脱落细胞学检查肺癌检出率较低,特异性较差[8]。因此寻找一种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可辅助痰脱落细胞学检查诊断肺癌的方法,成为肺癌早期诊断研究的新方向。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肺癌的发展与染色体不稳定性密切相关,特别是与3、8、9、17号染色体的非整倍体有关。3号染色体短臂(3p)和9号染色体短臂(9p)上遗传物质丢失是早期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频发事件[9]。高树庚等[10]用FISH对21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短期培养的肺癌组织和癌旁支气管上皮细胞中3p和9p丢失进行分析,21例中均检测到3p或9p丢失,3p和9p共同丢失率为57.14%(12/21),3p或9p单独丢失率为42.86%(9/21),9p丢失率在肺癌组织和癌旁支气管上皮细胞中均比3p高,提示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9p丢失发生可能性更大。

8号染色体拷贝数增多与肺癌晚期、高分级有一定关系。8q22~q24是c-myc基因染色体定位区域,c-myc基因激活后,与细胞增殖相关的核蛋白p62作为其产物过度表达,从而使细胞快速增殖[11]。谢菁等[12]利用FISH检测肺癌间期细胞部分染色体数目改变,结果表明8号染色体在NSCLC和SCLC中扩增率分别是46.2%和43.75%,且8号染色体扩增现象随着临床病理分期的进展更加明显,但二者间无统计学相关性。因此,8号染色体拷贝数增多可能会引起c-myc基因扩增,参与了肺癌形成的进展阶段。

多个与肿瘤相关的基因如抑癌基因p53,肿瘤分化与转移相关HER2/neu基因等均定位于17号染色体上,17号染色体异常的意义更为重要。p53是研究较早较为深入的一种抑癌基因,60%~70%的恶性肿瘤中发现p53的2个等位位点有突变或缺失存在,p53基因突变的肿瘤恶性程度相对较高,易侵袭周围组织或者向远处转移。Brabender等[13]发现,HER2/neu基因表达过度,EGFR和HER2/neu高水平共表达均作为影响NSCLC预后不良的因素,EGFR和HER2/neu对NSCLC患者术后复发及选择是否接受密集辅助治疗有重要作用。Onn等[14]进一步研究发现,EGFR和HER2/neu在蛋白水平同步过表达可增加复发可能性,降低NSCLC1期患者存活率,这一研究结果为靶向治疗提供了方向。

FISH技术以荧光标记的单链核苷酸为探针,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待测未知单链核苷酸杂交,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改变情况。FISH技术敏感性高,特异性好,操作简单,空间定位精确,结果观察直接清晰,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一些实体瘤的诊断和先天性疾病的产前诊断[15]。利用FISH技术检测痰脱落细胞染色体异常情况也被证实为可行,FISH联合常规痰脱落细胞学检查可明显提高肺癌诊断准确率,可作为肺癌诊断新手段[16]。

本研究30例疑似肺癌患者,经病理确诊为肺癌24例,良性病变6例。统计结果分析,痰脱落细胞学特异性(100%)虽然高于FISH检测结果(66.67%),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4例肺癌确诊患者中,FISH检测阳性20例(83.33%),而痰脱落细胞学检测阳性5例(20.83%),阳性检出率FISH检测明显高于痰脱落细胞学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度和诊断符合率结果显示,FISH检测明显均优于痰脱落细胞学检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oss等[17]在137例疑似肺癌患者支气管镜检样本中选取78例,FISH检测检测出肺癌的敏感度(71%)明显高于传统细胞学检查(51%)(P=0.07),该结果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杨晓东等[18]研究结果显示,自发性荧光支气管镜组肺癌确诊率明显优于白光电子支气管镜组,对肺癌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本研究确诊肺癌24例,早期(Ⅰ~Ⅱ期)9例,晚期(Ⅲ~Ⅳ期)15例。Rivera等[19]研究表明,取得脱落肿瘤细胞的容易程度与肿瘤的大小成正比关系,即肿瘤越大,越易取得脱落肿瘤细胞,晚期痰脱落肿瘤细胞相对于早期痰脱落肿瘤细胞敏感度更高。本研究中,早期肺癌痰脱落细胞学敏感度为11.11%(1/9),晚期的敏感度26.67%(4/15),与上述结果相一致。但也有部分学者持其他观点,咳出的痰液细胞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痰脱落细胞诊断结果,Miller等[20]研究结果表明,至少有10%的痰液标本不足以检测痰脱落细胞形态。本研究结果中,FISH检测早期肺癌敏感度66.67%和晚期肺癌敏感度80.00%均高于痰脱落细胞学检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上一篇:针灸科医院感染管理下一篇:不同来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