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要求

2025-01-14

行为要求(精选8篇)

行为要求 篇1

学生行为观察是一种科学的观察, 它有别于日常观察的自发性和随意性, 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系统性。因此, 它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一) 情感要素

1. 教师之爱

教师之爱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只有热爱学生, 教师才会发自内心地渴望了解学生的内心体验, 才会自觉地去关注学生, 才会耐心地通过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言行去观察学生。

2. 教育责任感

教育责任感是教师对履行教育义务的行为结果所应负的责任的认识。教育责任感是教师形成关心学生意识的前提。

(二) 知识要素

1. 关于学生的知识

教师要理解学生行为的意义, 就必须具有一定的关于学生的知识, 它应该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关于学生发展的普通心理学知识;二是关于特定学生群体的知识;三是关于学习心理学的知识。

2. 关于实践的知识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能帮助教师解决复杂情境中的问题, 集中体现为一种教育机智。在学生行为观察中, 教师必须凭借自己的体验和领悟, 时刻对瞬息万变的学生行为和错综复杂的行为情境做出反应, 在这种情况下, 教育机智对教师的学生行为观察产生重要影响。

(三) 技能要素

1. 教师的观察能力

教师的观察能力是教师对观察对象 (主要是学生) 的一种认识能力。教师良好的观察能力应该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 迅速而准确; (2) 细致而深入; (3) 全面而客观。

2. 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学生行为观察涉及确定观察目标——界定观察维度——选择观察方法——分析观察资料这样一个有序的环节。在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中, 敏锐地发现问题, 并确定有意义的观察目标, 这是教师选题能力的体现。一方面要综合认识各种观察方法的不同特点、优势以及局限, 另一方面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观察工具加以相应的调整和修订, 这是教师研究实施能力的外在表现。对观察资料进行系统而细致的分析, 再现学生行为本质, 把握学生行为特征, 这是教师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的体现。教育科研能力的各个单项能力是综合贯穿于教师的学生行为观察中的, 直接决定着教师进行学生行为观察的专业性水平。

——摘自《全球教育展望》, 2009 (4) 戚小丹/文

行为要求 篇2

为了让同学们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提升同学们的精神面貌,让学生的服装符合学生的身份——整洁大方.现对同学们的夏季着装进行规范,要求如下:

一、衣服:

男同学

1、学习场所不穿坎袖背心和运动短裤(不含体育课)。

2、教室内不穿太花哨的休闲装(如沙滩装).不敞怀,不赤背。

女同学

1、T—恤衫不过于暴露(如露背、露腹),不穿吊带衫。

2、裙子和短裤的长度不短于膝盖上10厘米.不穿超短的或有碍观瞻的奇装异服。

二、鞋:

农业部要求严打种子套牌侵权行为 篇3

据悉,当前我国以企业为主体,育繁推一体化的品种创新体系正在快速形成,育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但同时,套牌侵权现象也正在成为种子监管工作中的一个新的突出问题,严重扰乱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严重挫伤了企业和育种家创新的积极性,对品种创新是很大的阻碍。

来自地方农业部门、科研院所、种子企业以及河南省公检法系统的各方代表进行了座谈,对当前种子市场监管中存在的维权成本高、品种原创性不足、经销商多乱杂、种业执法专业性强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余欣荣在会上强调,要高度重视品种权保护工作,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切实增强打假的责任意识;要突出重点地区、重点品种,严查大案要案,坚决捣毁一批黑窝点,吊销一批侵权企业,退出一批套牌品种,切实保护企业花费大量心血培育出的新品种;要落实属地责任,建立部门间、区域间的联动协作机制,尤其是加强与公检法的沟通协作;要加强体制机制创新,从资金分配、考评机制等方面系统设计、系统推进,从机制上破除地方保护主义;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氛围;要加大相关课题的深入研究,把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尽快转化为有效的政策、措施、制度,指导种业健康发展。

行为要求 篇4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综观我国的改革开放历程,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从一味的闭关锁国,盲目排外到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步入日趋完善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传统的落后农业大国迈向日益工业化、城镇化的全面小康社会。WTO的成功加入,香港、澳门的胜利回归,三峡工程的并网发电营运、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申奥成功到北京奥运一件件喜事接踵而至,激发起国人万丈豪情。即使我们用“沧海桑田、翻天覆地”这类词汇来形容这一历史阶段的深刻巨大社会变化也绝不为过。面对社会存在如此巨大变化,作为社会意识现象的《守则》和《规范》的相应变化自是一种必需和必然。

笔者认真比较了新旧《守则》和《规范》的变化,认为新《守则》和《规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新《守则》更全面、更原则、更科学地反映了党和国家对当代中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等方面的素质要求

与原《守则》比较,新《守则》删除了“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对人有礼貌,不骂人,不打架。”“不吸烟、不喝酒、不随地吐痰。”等具体的行为要求,而用“遵守校规校纪”、“礼貌待人”等语句来含概。“生活习惯文明健康”、“遵守社会公德”等语句,使新《守则》显现出更强的原则性、科学性。

新《守则》中更增添了体现时代变化要求的许多新内容、新要求。如:第二条中的“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社会公德。”第三条中的“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第四条中的“珍爱生命,注意安全。”第五条的“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第六条的“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第七条的“孝敬父母。”第九条的“诚实守信,言行一致,有责任心。”第十条“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等。以上内容的新增,从而使新《守则》相比而言则更全面、全系统、更完善。

二、新《守则》、《规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理念,具有人性化、人文化的时代特征

“生命诚可贵”的千古名句流芳百世,尽人皆知。然而,真正强调“以人为本”的观念和相应的科学研究则是现代社会的事情。一度时期,在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双重属性关系上,过分宣扬和强调了人的社会属性,从而忽视了人的自然属性。人是生命体,生命是承载其社会属性的有效载体。从人权的意识上讲,生存权也最基本的权利是人各项权利的基础、前提。当今社会强化“以人为本”理念,意义重大。

新《守则》、《规范》正是在这方面有相应的突破。新《守则》第四条写道:“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第五条指出“自尊自爱,自信自强”。新《规范》第七条规定:“注意安全,防火灾,防溺水,防触电,防盗、防中毒等”。第27条规定:“珍爱生命,吸烟,不喝酒。不滥用药物,拒绝毒品”。以上内容的规定,集中突出的反映了“以人为本”的现代理念。

新《守则》、《规范》在促进实现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提出了从观念、行为到知识、能力直至到品德、情操,从传统文化到现代理念的更全面、更完备的要求,如:从“孝敬父母”、“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到“珍爱生命”、“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直至到“热爱科学、乐于探究”、“诚实守信”、“保持心理健康”等。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促进社会及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三、新《守则》、《规范》坚持与时俱进,强烈的反映了新的时代精神

学习行为规范 严格要求自己 篇5

赵晶

为进一步规范员工行为,落实中国移动“正德厚生 臻于到善”的核心价值观,树立公司良好形象,促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公司出台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员工行为规范》。这是荆州移动为贯彻落实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纲要》,配合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宣贯工作,保证新企业文化理念在荆州的执行落地而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3月4号洪湖分公司大沙区域全体员工在区域经理的带领下进行了集中共同学习和讨论。

此次下发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员工行为规范》分为:热爱企业忠于职守;善待客户优质服务;勤奋工作尽责高效;善于学习创新进取;团结同事友爱互助;尊重他人谦虚谨慎;遵守法纪诚信合规;恪守公德热心公益八个方面来阐述,每个部分条款清晰,语言精练,通俗易懂,寓意深刻。该规范是指导员工道德、行为的准则,是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的规范教材。该文件的推出标志着荆州移动员工行为规范动态管理机制的初步形成,切实发挥其引领与指导员工成长的作用。与此同时,洪湖分公司要求在全公司移动系统学习、践行员工道德行为规范。

我感觉到规范职工行办对于一个企业的很重要意义,统一的行为规范是我们企业核心价值理念的外在体现。一个团队只有统一思想才能统一行为,而统一的、规范化的职工行为又反过来强化企业的主

导思想,增强凝聚力,提高创造力!全体职工应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公司服务的宗旨,热爱企业,忠于职守,尽心尽责,精益求精,高效、优质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客户为根,服务为本”一直是移动公司的服务理念,但我们应该更加坚持客户至上,把客户当作朋友,多站在客户的角度上为客户着想,快速响应客房需求,不断的提高服务质量,努力赢得客户的更加满意。

行为要求 篇6

三大运营商公布调查结果

随后, 三大运营商也分别做出回应。针对央视“3·15”晚会曝光上海号百信息服务公司为骚扰电话提供各种支持, 中国电信集团号百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下属分公司号百控股表示, 公司与号百信息方面并未有从属关系, 上市公司方面也不经营语音外包业务。

3月17日, 中国联通发布官方声明, 表示“中国联通常德市分公司城西营销部个别促销人员严重违反中国联通湖南省分公司、中国联通常德市分公司关于‘实名制’管理的相关规定, 采取微信报单、手工录入方式办理入网, 未严格进行人证核对, 违规开卡”。并责成湖南省分公司采取“对渠道和促销点进行拉网排查, 确保严格执行实名制入网规范”、“更全面、更严格地推行二代身份证阅读器进行资料录入”、“组织专项检查人员和第三方公司深入各营业网点进行暗查暗访”、“设立实名制监督举报电话, 接受公众监督”4项措施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自查整改专项行动。

3月18日, 中国移动也公布了其调查结果:“铁通深圳分公司存在管理漏洞, 个别营销人员违反公司规定, 未经审核, 允许骚扰电话接入。广州移动西区分公司和上海移动浦东分公司存在语音专线码号资源管理粗放, 对语音专线的呼叫行为和规范性缺乏有效管理, 个别客户经理为追求业务收入而粗放式发展业务的问题。”亦表明将“开展虚假主叫自查自纠专项行动”, “全面强化语音专线风险管控体系”, “进一步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 “加大对业务规范执行的监督检查力度”, 以此进一步加大力度打击虚假主叫。

解决问题尚有困难

解决“3·15”晚会曝光的违法行为, 技术问题是运营商面临的难题之一。对于虚假主叫问题, 据分析师、蓝戈智库专家梁既白介绍, 虽然此前运营商一直在进行落地拦截, 但由于违规话务接入等问题, 精准有效的话务拦截难度比较大。茁思迅行咨询公司合伙人金峰认为, 运营商的技术手段无法彻底封死虚假主叫, 现有的封锁虚假主叫手段只是基于一套业务规则的判断, 而除该判断外, 运营商尚缺乏其他识别方式。至于违规开卡问题, 金峰认为, 若违规者使用他人身份证办卡, 或只开通少量卡, 运营商也缺乏识别手段。

除了技术原因, 管理问题也是运营商面临的困难。对于违规开卡问题, 梁既白认为, 虽然运营商已经在整治“黑卡”, 但是面临用户增长压力, 总会有违规现象出现。事实上, 在“3·15”晚会曝光前, 运营商就已经采取行动, 例如开卡要求二代身份证读卡器校验等, 虽取得了一定效果, 但依然存在执行不到位的情况;同样的, KPI压力大也会导致运营商内部放松对“黑卡”的准入管控。金峰认为, 只要仍需提升收入、提升用户量, 基层员工不可避免会通过各种方法完成相应指标。

此外梁既白还认为, 虚假主叫问题的存在, 不应仅由运营商负相关责任, 司法部门、监管部门的缺位也是导致该问题存在的一个原因。

技术易解管理难为

金峰认为, 对于虚假主叫, 运营商可以通过技术手段精确判断哪些呼叫属于虚假呼叫并加以拦截;对于“实名制”办卡问题, 可以通过大数据的方法, 分析哪些人名下拥有过多的卡、哪些人名下的卡违规行为较多, 以及同一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违规等。另一方面运营商应通过考核、流程审核等管理手段, 保证内部不为虚假呼叫开绿灯, 若采取不合理的制度则会促使员工为完成KPI而违规开卡。

行为要求 篇7

关键词:绑架罪,绑架罪的客观要件,劫持人质,非法目的

绑架罪是一种严重侵害公民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 为保护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1997年修订刑法时对绑架罪规定了较重的刑罚。依据该条规定, 绑架罪的起刑点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从近年的司法实践来看, 对绑架这类严重侵犯人身权利的犯罪, 规定较重的刑罚是必要的。但是, 考虑到在实际生活中发生的各类绑架案件情况比较复杂, 有的行为人主观恶性、犯罪手段、危害后果尚不十分恶劣, 有的在公安机关的工作下放弃实施犯罪等, 对这些行为人一律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很难准确反映出不同行为的社会危害性。针对这些情况, 规定了较大的量刑幅度, 使司法机关在运用法律上有一定的灵活度, 可以更好地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做到罪刑相适应。根据司法实践部门的建议,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2009年2月28日通过的《刑法修正案 (七) 》对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的规定作了相应的修改, 增加了一档刑罚, 对“情节较轻的, 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

目前绑架罪的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 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 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并处罚金或者没收则产;情节较轻的, 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

犯前款罪, 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 处死刑, 并处没收财产。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 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由此可以看出, 绑架行为有两种情形: (1)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 也称为掳人勒赎或者“绑票”, 即以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强行掳走他人, 以此向被害人亲友索取钱物的行为; (2) “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 是指出于其他目的, 如出于某种政治性目的, 为了逃避追捕或者要求司法机关释放罪犯等, 劫持他人作为人质的行为。

针对人质型绑架罪, 其客观要件为劫持他人作为人质, 但是否应具有非法目的这一问题, 存在不同的观点, 下面以一案例展开讨论:

A男与B女为夫妻, 两人因家庭琐事吵架, B一气之下离家出走, A多次外出寻找无果, 找妻子的弟弟C询问妻子下落, C称不清楚姐姐下落, A不相信C的说法, 怀疑妻子的失踪与其有关, 遂趁C不注意, 用糖果将C的儿子D带到外地, 打电话要求C说出妻子的下落, 否则, 带D远走, 于是C报警, 后公安机关将其抓获, 将D解救。

本案中, A劫持了D, 并以此威胁C说出B的下落, 否则将带D远走, 本案A是否构成绑架罪的关键问题是A劫持D并要求C“说出B的下落”是否符合第二百三十九条的规定。

第二百三十九条只说明“绑架他人作为人质”, 但是没有对此作出进一步的规定, 上述案件中, 从四个犯罪构成要件方面来分析, 主体方面, A是一个完全行为能力人;客体方面, 侵犯的是D的人身权利和C的自决权;主观方面, A是故意而为;客观方面, A确实劫持了D作为人质, 但仅以此要挟C说出其妻子B的下落, 而不是出于其他非法目的, 前三者都符合了绑架罪的构成要件, 但是否符合客观方面的构成要件, 存在争议。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阮齐林认为:绑架罪的主观方面概括地说是意图勒索某种不法要求。具体地说, 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勒索财物;二是勒索财物以外的不法要求。我国刑法分开表述, 显然是因为“以勒索财物为目的”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绑架的类型, 予以突出。而以绑架他人“作为人质”, 作为补充。关于绑架罪的主观意图是勒索某种不法要求, 大概是没有什么争议的。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张明楷认为:绑架罪, 是指利用被绑架人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人对被绑架人安危的忧虑, 以勒索财物或满足其他不法要求为目的, 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劫持或以实力控制他人的行为。

另一种观点认为, 绑架罪打击的就是这种通过劫持人质的手段以达到某种目的的行为, 并不要求一定是非法目的。《反对劫持人质国际公约》 (该公约于1979年12月18日订于纽约, 1983年6月3日生效。1992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决定加入本公约, 同时声明对公约第十六条第1款予以保留。1993年1月26日本公约对我生效。) 第一条第1款的规定:任何人如劫持或扣押并以杀死、伤害或继续扣押另一个人 (以下称“人质”) 为威胁, 以强迫第三方, 即某个国家、某个国际政府间组织、某个自然人或法人或某一群人, 作或不作某种行为, 作为释放人质的明示或暗示条件, 即为犯本公约意义范围内的劫持人质罪行。从此可以看出, 只要以杀死、伤害、扣押他人等为威胁, 要求第三方作或不作某种行为, 即为劫持人质的罪行。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 劫持人质并不要求提出的必须是非法目的。

另举一真实案例:2009年6月9日, 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检察院将被告人程某以绑架罪诉至法院。被告人程某因赌博欠赵某等人高利贷人民币30余万元, 赵某等人为索要高利贷, 跟随被告人程某至青浦某菜场二楼。此时程某为摆脱赵某等人的逼债, 持刀劫持了肉摊摊主张某, 并扬言要警察到场。警察到场后, 被告人程某并未放开被害人张某, 而是将被害人张某换为其亲戚任某后继续劫持为人质, 并要求公安机关安排其与家人在派出所内见面。后被告人程某劫持着被害人任某乘警车至派出所一房间内, 并反锁房门继续劫持。最终经警察教育规劝, 被告人程某弃刀投降。2009年8月6日, 法院依法判决被告人程某犯绑架罪, 处五年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本案中, 被告人程某在实际控制被害人张某、任某后, 并未提出“不法要求”, 但其行为已符合法律规定的“绑架他人作为人质”这一构罪条件, 应以绑架罪定罪处罚。

前面所举案例经审理, 法院认为, 被告人A因家庭纠纷, 绑架D为人质, 时间长达五、六个小时, 其行为构成绑架罪。被告人A当庭辩解没有勒索钱财, 也没有勒索钱财的想法, 其目的只是想吓唬D和其家长C, 让他们提供其B的消息, 不应当构成绑架罪。这是被告人对法律的认识错误, 被告人虽无勒索财物的主观故意, 但以绑架人质的手段企图达到其他目的的行为, 严重损害了他人的人身权利, 危害了社会管理秩序, 符合刑法绑架罪的构成要件。考虑被告人犯罪情节较轻, 没造成严重后果, 遂判处A有期徒刑五年, 并处罚金2000元。

以上两个案件均说明了劫持他人作为人质的, 毋须提出的要求必须是非法要求。

笔者作为一名律师, 结合所学的法学专业知识和实务经验, 同意第二种观点, 人质型绑架罪并不要求行为人提出的具体要求必须是出于非法目的。理由如下:

1、从刑法打击的对象来看, 劫持人质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给社会带来恐慌和不稳定, 应当予以严重打击。

2、从法律的角度来讲, 法律对人质型绑架罪构成要件的规定是简单的, 笼统的, 极具包容性的, “绑架他人作为人质”达到一定的社会危害程度, 即可构成犯罪, 相关法律并没有对绑架罪的构成要件作出明确的限制, 没有限定人质型绑架必须具有勒索财物以外其他非法要求的主观目的, 更没有限定该要求必须是不法要求。

《反对劫持人质国际公约》中对劫持人质的概念也仅为强迫第三方作或不作某种行为, 以此作为释放人质的明示或暗示条件, 这里的作或不作某种行为并没有具体限定, 如上海青浦区的劫持路人要求与其家人见面的案例, 即使你的要求是合法的, 亦应定绑架罪, 只不过从量刑角度可以从轻处罚。

3、从绑架罪侵犯的客体来讲, 绑架罪要求劫持行为与主观目的相统一, 劫持行为指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 剥夺具有实际控制和支配性, 主观目的是利用第三人对人质的生命、人身安全的忧虑, 以人质相要挟, 迫使第三人满足绑架者要求的目的。即绑架罪不仅侵害人质的人身自由、健康及安危, 且扩大了犯罪行为波及的范围, 还侵犯了第三人的自决权。立法将其规定在侵犯人身权利的犯罪中, 说明人身权利系绑架罪客体的主要方面。

劫持人质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自由权, 要求第三人作或不作某种行为, 侵犯了第三人的自决权, 所以不管其提出的要求是否合法, 均应构成绑架罪, 这也是绑架罪与非法拘禁的本质区别。

行为要求 篇8

一、乡镇家长应对幼儿消费要求的教育行为现状

1、乡镇家长满足幼儿消费要求的频率偏低

本研究对现阶段乡镇家长满足幼儿消费要求的频率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乡镇家长满足幼儿消费要求时选择偶尔满足的家长最多,占总人数的57.61%。由此可见,乡镇家长满足幼儿消费要求的频率较低。

2、乡镇家长大多会满足幼儿对文化用品的消费要求

通过调查得知:乡镇家长满足幼儿消费要求的内容主要是文化用品,食品和玩具。其中对文化用品的满足度最高。现阶段乡镇家长满足幼儿消费要求的内容由多到少依次是文化用品,食品,玩具,服饰,娱乐,其他。

3、乡镇家长满足幼儿消费要求的时间以延时满足为主

本研究对现阶段乡镇家长满足幼儿消费要求的时间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93.48%的家长面对幼儿消费要求时都会选择延时满足,往往会好好想想根据情况决定或者讲个道理改个时间再满足。

4、乡镇家长满足幼儿消费要求的方式更加理性

1)当孩子哭闹并坚决要求时,64.13%的家长会选择讲道理并许诺另一段时间满足或满足另一类别的要求。

2)当孩子任性,非买不可时,80.43%的家长都会选择和孩子讲道理、询问孩子为什么一定要、是否可以改天或满足别的要求等。

5、乡镇家长满足幼儿消费要求的标准通常取决于消费内容的属性

通过调查得出:乡镇家长在决定是否满足孩子的消费要求时97.83%的家长不会单纯的只考虑价格因素,不会仅仅因为价格昂贵而拒绝孩子的消费要求,而是会依据消费内容的属性或者依据价格和属性综合考虑。

6、乡镇家长对幼儿提出消费要求的态度以权威观念为主

现阶段乡镇家长对幼儿提出消费要求的态度依次为权威观念45.65%;专制观念28.26%;民主观念22.83%;放任观念3.26%。

二、影响乡镇家长应对幼儿消费要求的教育行为的因素

1、家长的基本情况

1)家长的年龄

家长的年龄对家长对幼儿消费行为的指导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在调查中得知,年纪越小的家长越容易忽视幼儿消费习惯的培养,他们通常趋向于通过满足孩子的消费要求以求孩子能够配合家长,不哭不闹。

2)家长的学历

学历越高的家长在决定是否满足孩子消费要求时越趋向于消费品或消费项目的价格和内容综合考虑。而学历越低的家长在决定是否满足孩子消费要求时越趋向于单一的考虑价格是否合理,或者考虑消费的内容是否益智等。

3)家长的教养观念

家长的教养观念在影响乡镇家长应对幼儿消费要求的教育行为上具有重要的影响。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不同的教养观念导致不同的而教育行为,对儿童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而以上家长的不同教育观念也会导致他们对幼儿施行不同的而教育行为因而也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和影响。

2、家庭的基本情况

1)家庭结构

本次调查的家庭中核心家庭有71个,主干家庭有21个。其中核心家庭在面对幼儿消费要求时趋向于延时满足;主干家庭在面对幼儿消费要求时的趋向比较多元化,以趋向于延时满足为最多,但也不乏趋向于即时满足的家庭。

2)家庭月收入

家庭月收入的多少对家长满足幼儿消费要求的频率和依据标准都有一定的影响。家庭收入越高的家庭中家长在满足幼儿消费要求的频率上越高,家庭收入越高的家庭中家长在决定是否满足幼儿消费要求的依据标准上越趋向于考虑消费品或消费项目的内容(是否益智,健体,安全等)。

3、幼儿的个人情况

幼儿的个人情况也会影响乡镇家长应对幼儿消费要求的教育行为。不同的幼儿的年龄,脾气,性格,身体状况,发展水平都不同,因此家长会根据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教育行为。例如对于年龄偏小的幼儿,当其提出不合理的消费要求时,家长往往会转移其注意力,而年龄偏大的幼儿提出不合理消费要求时更多的家长选择讲道理,因为年龄发展特点的不同导致幼儿的理解能力不同,因此也会影响家长对其教育行为的不同。

4、地区的管理差异

笔者在问卷中设置了开放型问题,题目内容为:您感觉对待幼儿消费有困难吗?主要是一些什么样的困难?从家长们对问卷中开放型问题的回答中得出:大多数家长反映幼儿园门口开设的一些小卖铺和流动小摊对幼儿的消费有着很大的影响,而这也是由于地区对于流动摊位的管理差异所决定。

5、社会大环境

不论是家长在个人消费时还是满足幼儿的消费时,都会受到周围的人和事的影响。社会环境中在幼儿消费要求项的流行趋势和宣传等都会影响家长的教育行为。例如,大多数家长在消费项目不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情况下都会满足幼儿要求购买的别的幼儿普遍都有的东西。

三、对乡镇家长应对幼儿消费要求的教育行为的建议

1、家长树立统一的教育观念

第一,家庭中每位家长都应该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要重视幼儿消费习惯的培养,不应该一味的满足或不满足,更不应该一味的溺爱和攀比,要端正自己的金钱观和消费观。家长正确的观念会对幼儿耳濡目染,使幼儿从小建立合理的消费观念;第二,应该将教育融入生活的每一件小事,不忽视任何一次教育机会,从每一次消费要求中一点点的融入正确的消费习惯教育;第三,建立民主观念,更多的与幼儿交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看待消费的利弊。

2、家园共育

对幼儿消费习惯的培养应该家园合作共同进行。家长普遍反映幼儿对于老师的教育更容易接受,许多家长都提出:幼儿园应该适当的向幼儿进行正确消费观念的教育。因此,幼儿园可以适当组织幼儿观看宣传正确的消费观的动画片,教师也可以多向幼儿讲一些利于培养幼儿正确消费观的故事。通过家园合作,共同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3、地区相关部门加大流动小摊的监管力度

地区相关部门应当加大流动小摊的监管力度,禁止商贩在幼儿园门口摆摊,这样不仅有利于幼儿良好消费习惯的培养,更多的也是为幼儿的身体健康负责。

4、社区适当组织相关的交流会和讲座

许多家长由于自身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所以对于子女的教育力不从心。因此,应该在社区组织家庭教育交流会和讲座,从而丰富家长的教育知识,让家长更加科学的对幼儿消费进行指导。

5、社会上宣传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消费观念,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在这方面,需要社会的所有组成部分的共同努力,尤其是要重视媒体和互联网的作用。随着媒体和互联网的普及,不少商家会通过媒体或互联网来宣传诱人的广告,此时家长应该合理的为幼儿选择接受的内容。相关媒体和互联网也应该更多的宣传正确的积极的信息,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为幼儿的茁壮成长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在现阶段的消费群体中,幼儿是消费市场中消费力较大的群体,也是未来社会消费的重要成员。因此,通过家长对幼儿消费的教育行为来促使其形成正确的消费观以及消费行为,对幼儿以及整个社会都产生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乡镇家长,幼儿消费,教育行为现状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人民出版社,1990.

[2]洪鸿.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更直接[J].少年儿童研究,2006(11).

[3]吴月芳.幼儿消费呼唤正确的消费观[J].生活周刊,2005(5).

[4]方建华,黄显军.父母行为特征及其对幼儿的影响教育革新期刊[J].2007(4).

上一篇:行列式的计算技巧下一篇:载流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