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患因素(共8篇)
隐患因素 篇1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以及人们对医疗保健需求的日益增长, 护理工作的风险也日渐增加。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 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作为医院医疗安全的一部分, 护理安全是保证和提高护理质量的前提, 也直接影响着整个医院的医疗质量[1]。目前护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护理管理者必须认真寻找、分析不安全因素, 及时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 从而将危险隐患排除, 提高护理质量。现分析护理安全隐患因素。
1 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分析
1.1 内因
目前存在护理安全隐患的内因主要是护士自身的问题[2]。作为护理行为的实施者, 护士的素质水平直接决定了护理质量。但是很多护士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包括法律、安全意识的淡薄、业务水平不高以及护理管理工作的不健全等, 为护理安全隐患的存在提供了条件。
1.1.1 护士安全意识、法律意识的缺乏
部分护士在学校学习时就只注重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和锻炼, 忽略了法律知识和安全意识的学习, 进入工作岗位以后, 由于十分辛苦, 经常会产生厌烦情绪, 导致工作中注意力不集中、责任心不强等问题。护士的责任心不强表现在很多方面, 主要包括在工作中没有严格按照规章流程进行操作, 如进行加药等操作时不带口罩或加药不彻底等;护理记录不规范、不详细, 对病人的病情只做简单记录, 常忽略饮食、情绪、心理、睡眠等能间接反映病人状况的一些方面;不按时巡房和询问病人情况, 未能及时发现病人病情加重、恶化;有些甚至在上班时间聊天、吃东西等。上述行为明显降低了护理效果, 很容易造成护理安全事故。护士法律意识的缺乏也会产生严重后果[3]。很多护士不懂法律, 既会造成护理过程中的不当行为, 同样也不利于护士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如有些护士不顾病人想法随意暴露病人身体, 有时私下还谈论有关病人的一些隐私, 这对病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侵犯。由于护理行为大多数的参与者只有护士和病人两人, 缺乏第三方证人, 一些客观证据, 如签字等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些护士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没有及时签字或保存其他证据, 从而产生护患纠纷。
1.1.2 护士的业务水平不高
目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随着电子科技的飞速发展, 很多医疗技术设备不断更新换代, 从而对护士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一些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新设备, 护士不仅要会简单操作, 而且还需要弄懂其中的部分原理才能全面掌握设备的使用方法。但是由于护士的护理工作任务繁重, 日夜倒班, 加之多数医院护士配备不足, 护士的工作量更是成倍增长, 没有额外时间进行专门的学习和培训, 因此在一些时候不能单独完成复杂操作, 容易贻误治疗时机甚至出现错误。此外, 护士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 学校学习过程中主要培养了专业护理知识技能, 缺乏人文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因此在与病人沟通时容易出现问题, 无法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 影响护理质量;严重时可能因为语言不当、解释不清等使病人产生误解和不满, 造成护患纠纷。
1.1.3 护理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现阶段, 一些医院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仍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病人对护理的需求逐渐增多, 但是护士工作任务繁重, 无法一一满足病人, 使得病人感觉服务没有到位, 造成安全隐患。而这些服务指标无法由现有的质量评价指标进行衡量。目前多数医院对护士进行考察评估都是运用传统的“硬指标”, 无法全面体现护士工作质量, 如对病人病情的关切程度、是否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等。此外, 护理管理人员不重视对在职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 使得护士对病人存在的安全隐患的预见性差, 经常无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补救。
1.2 外因
1.2.1 病人的一些不当行为
病人是护理行为的服务对象, 也是护理活动一个重要参与组成部分。安全、高质量的护理需要护患双方的互相支持、配合和理解。但在治疗护理过程中, 一些病人由于种种原因, 出现了不规范的行为, 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问题。这主要是由于病人具有急于康复的心理以及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 但是又缺乏对自身疾病以及身心状况的清楚认识。还有部分病人不遵守医院的相关规章制度、私自下床活动或者甚至出院发生意外。此外, 病人的一些心理活动也不容忽视。很多病人由于病情较为严重, 住院后情绪低落, 整日胡思乱想, 不积极配合治疗, 有时甚至对护士出现抵触行为。这类病人很有可能因为心理失衡而发生意外, 出现安全事故。
1.2.2 医院条件不佳
部分医院的环境卫生水平和设备设施等条件比较落后。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设备的配置布局等方面的不恰当都潜在着护理安全隐患。如安全逃生通道、灭火器等一些防止自然、人为灾害的应急设施的短缺, 医用危险品的管理不严, 地面过滑、台阶高度、分布不规律等都会造成意外的发生。卫生条件不佳同样会产生护理安全隐患, 如医院食堂卫生不达标, 造成食物感染等, 会使病人出现食物中毒。一些医院没有建立专门严格的消毒隔离区, 使得医院内部互相交叉感染。护理设备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工具之一, 如果医院缺乏先进的护理设备, 用一些性能较差的来代替, 势必会造成不良后果。另外对于一些急救设备, 没有做到日常维护和保养, 在使用时出现故障, 影响护理技术的充分发挥, 造成护理安全隐患。
1.2.3 具体科室、特殊人群的差异
针对患有不同病症的病人进行护理时, 要有不同的方式方法, 他们的病情发展和心理思想活动均不相同。因此如果不区别对待, 安全隐患将会增多。如对于晚期恶性肿瘤病人, 很多家属都要求对病人保密, 担心病人知道实情会精神不振、放弃治疗等。但一些护士在工作时马虎大意, 让病人看到护理记录上的相关诊断情况, 或者被病人听到护士之间有关病人病情的谈话, 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严重时会引起护患纠纷。
此外, 对于老年病人的护理工作也要格外重视。除了老年人常见的意外摔倒、烫伤等事故, 一些专科治疗也会产生特殊风险。如对于患有消化道疾病的老年人, 很多治疗手段前后需要禁食, 如果护士在检查时没有提醒或者观察老年人的身体状况, 很可能会引起发生低血糖的危险。
2 对策
2.1 增强护士的法律安全意识, 加强职业道德培养
护理管理者要积极组织护士学习有关法律法规, 提高护士对护理行为的法律认识, 增强护士的安全意识, 要让护士认识到安全是护理工作的前提。定期组织法律工作者或者资深护理工作者以讲座、座谈等形式宣传普及法律知识, 使得每位护理工作者心中牢牢树立法律观念, 在保护病人合法利益的同时, 也能有意识地维护自身权益, 减少纠纷和安全事故。其次, 还应重视对护理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培养, 要让护士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提高他们的责任感, 思想上对工作要给予绝对的重视, 这样才能发现和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护士如果从内心深处关心病人, 不论是否有人监督, 都会及时询问和了解病人状况, 并采取相应措施, 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2.2 提高护士的业务素养
护理管理者应该重视护士的专业技能操作的提高, 要经常组织基层护士进行业务培训, 使她们接触医疗护理新技术、新仪器, 全面掌握新设备的使用操作。鼓励护士参加继续教育, 进一步提高专业理论知识, 学习如何分析发生危险的相关因素及处理办法。有条件可以派出一些业务骨干, 去其他医疗机构交流学习经验和技术。护士护理水平的提高, 可以减少技术上的失误, 减少安全隐患。此外, 护士也应该注重学习一些心理学、管理学、沟通技巧等方面的知识, 有利于与病人进行沟通, 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 这样可以辅助护理行为, 提升护理效果, 并且可以减少病人由于心理原因而发生的意外。
2.3 加强护理管理
加强护理管理首先要完善和健全护理管理的规章制度体系[5]。确立了明确的安全管理标准, 加强安全教育, 是降低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前提。所有护理工作者都按照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定期进行安全隐患评估。加强护士收集证据的能力, 出现问题后有据可依, 为后面的改善和提高提供了参照。护理管理人员还要合理地安排人力资源。目前护士的工作任务普遍十分繁重, 涉及照顾病人的方方面面, 如果不能及时调整, 进行合理配备, 势必造成护士工作质量下降或者产生厌烦情绪, 引发安全问题。护理管理者要根据每个科室的不同情况, 进行人员配置;根据病人数量进行动态排班。这样既可以满足病人的要求, 也可以让护士拥有足够的休息调整时间, 提高工作时的效率, 提升护理质量。
3 小结
现在各行各业都把安全看作是一切工作的前提, 这一点在医院中显得更为重要, 因为医院中的安全就是病人生命、健康的保障。作为衡量医院医疗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 护理安全不容忽视, 应该引起护理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重视。每名护理从业人员都应该通过对引发护理安全隐患的因素进行分析, 从而采取相应措施来减少护理安全隐患、提升护理质量。
摘要:从内因、外因方面分析护理安全隐患因素, 重点是增强护士的法律安全意识、提高护士的业务素养、加强护理管理等。
关键词:护理安全,隐患,因素,护理管理
参考文献
[1]王红.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及对策[J].全科护理, 2012, 10 (1B) :154-155.
[2]夏引芳.护理安全影响因素及管理对策[J].护理研究, 2010, 24 (增刊1) :112-114.
[3]杨伟琴.常见护理安全隐患探讨与干预[J].护理研究, 2008, 22 (增刊2) :217-218.
[4]王佩瑶.护理安全管理隐患及对策[J].护理研究, 2008, 22 (2C) :533-534.
[5]薛利红.护理安全管理防范策略[J].护理研究, 2007, 21 (12C) :3359-3361.
隐患因素 篇2
作为化工安全人,身边总是可能伴随着安全隐患,隐患排查对于我们安全人非常重要。最常见隐患事故有哪些?该如何防患于未然?危险有害因素有哪些?又该如何辨识?为了自己的安全与健康,为了让家人免受担心之苦,为了让事故无影无踪,我们究竟该如何面对? 01最常见的事故隐患有哪些?
隐患,是指隐藏的祸患,即隐藏不露、潜伏的危险性大的事情或灾害。
事故隐患,是泛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归纳为21大类:
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水害、坍塌、滑坡、泄漏、腐蚀、触电、坠落、机械伤害、煤与瓦斯突出、公路设施伤害、公路车辆伤害、铁路设施伤害、铁路车辆伤害、水上运输伤害、港口码头伤害、空中运输伤害、航空港伤害、其他类隐患等。在企业安全生产检查中,要注意检查以下最常见的事故隐患(共22种): 人的不安全行为
主要有11类,也是造成生产安全事故中人的主要直接原因。1.忽视安全,忽视警告,操作错误。2.人为造成安全装置失效。3.使用不安全设备。4.用手代替工具操作。5.物体存放不当。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7.攀、坐不安全位置。8.有干扰和分散注意力的行为。
9.忽视个体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使用或未能正确使用。10.不安全装束。
11.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的接触和处理错误等。物的不安全状态
主要有4类,也是造成生产安全事故中物的主要直接原因。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3.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缺乏或有缺陷。4.生产(施工)场地作业环境不良。管理上的缺陷
主要有7类,也是造成生产安全事故中管理上的主要间接原因。1.技术和设计上缺陷。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不够。3.劳动组织不合理。
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5.没有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或者不健全。6.没有事故防范和应急措施或者不健全。7.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经费不落实。
02危险和有害因素如何辨识?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类是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和辨识的基础。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方法有许多种,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如下6类(共36种):(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5种)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设备设施其它缺陷。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它防护缺陷。
3)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它电危害。4)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它噪声。5)振动: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它振动。
6)电磁辐射:X射线、γ射线、α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非电离辐射。
7)运动物: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土滑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它运动物危害。8)明火
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它高温物质。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它低温物质。11)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
12)作业环境:不良作业环境乱、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它作业环境不良。
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它信号缺陷。
14)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它标志缺陷。
15)其它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5种)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它易燃易爆性物质。2)自燃性物质
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它有毒物质。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它腐蚀性物质。5)其它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5种)
1)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它致病微生物。2)传染病媒介物 3)致害动物 4)致害植物
5)其它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
(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6种)
1)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它负荷超限。2)健康状况异常 3)从事禁忌作业
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它心理异常 5)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它辨识功能缺陷 6)其它心理、生理危险、有害因素(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5种)
1)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它指挥错误。2)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它操作失误。3)监护失误 4)其它错误
5)其它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6)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
2.参照事故类别分类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可将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如下20类:(1)物体打击
指物体在重力或其它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
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3)机械伤害
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
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
(5)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6)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7)灼烫
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8)火灾(9)高处坠落
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10)坍塌
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
(13)爆破
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
(14)火药爆炸
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它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它伤害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
选用哪种辨识方法,要根据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寿命的不同阶段和分析人员的知识、经验和习惯来定。常用的辨识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1.直观经验分析方法
(1)对照、经验法对照、经验法是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对企业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2)类比方法类比方法是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企业的危险、有害因素。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是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中的某些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事故树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厂址
从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文、自然灾害、周边环境、气象条件、交通运输条件、消防支持等方面进行分析。2.厂区平面布局
(1)总图:功能(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分区布置;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工艺流程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朝向、风向、防火间距、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
(2)运输线路及码头:厂区道路、厂区铁路、危险品装卸区、厂区码头。3.建(构)筑物
耐火等级、结构、防火、防爆、安全疏散、朝向、采光、运输通道等。4.生产工艺过程
物料(毒性、腐蚀性、燃爆性物料)、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等。5.生产设备、装置
(1)化工设备、装置: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
(2)机械设备: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3)电气设备: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4)危险性较大设备、高处作业设备。
(5特殊单体设备、装置:锅炉房、乙炔站、氧气站、石油库、危险品库等。(6)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7)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03隐患整改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1.实行机械化、自动化生产
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不仅是发展生产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本质安全的根本途径。机械化能减轻劳动强度,自动化能减少人身伤害的危险。
本质安全——就是指装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具有包含在内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具体地说,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失误安全功能(Fool Proof)。故障安全功能(Fail Safe)。
上述安全功能应该潜藏于设备、设施或工艺技术内部。2.设置安全装置
安全装置包括防护装置、保险装置以及警告装置等。3.增强机械强度
机械设备、装置及其主要部件,必须具有必要的机械强度和安全系数。4.保证电气安全可靠
电气安全对策措施,通常包括防触电、防电气火灾爆炸和防静电等,保证电气安全的的基本条件包括:安全认证、备用电源、防触电、电气防火防爆、防静电措施。5.按规定维护保养和检修机器设备
机器设备是生产的主要工具,它在运转过程中总不免有些零部件逐渐磨损或过早损坏,以至引起设备上的事故,其结果不但使生产停顿,还可能使操作工人受到伤害。
因此,要使机器设备经常保持良好状态,预防设备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必须进行经常的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6.保持工作场所合理布局
工作场所就是工人使用机器设备、工具及其它辅助设备对原材料和半成品进行加工的区域。完善的组织和合理的布局,不仅能够促进生产,而且是保证安全的必要条件。
工作场所散落的金属废屑、润滑油、乳化液、毛坯、半成品的杂乱堆放,地面不平整等情况都能导致事故的发生。7.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隐患因素 篇3
1影响因素
1.1 护理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不强, 对相关的法律知识知之甚少, 忽视患者的权益, 在患者进行治疗或护理时, 未尽到及时告知的义务;护理人员职业道德素养不高, 敬业爱岗精神不强, 对患者不耐心、冷漠、缺乏同情心, 工作责任不强, 巡视病房不及时, 影响护理效果, 延误治疗, 甚至发生严重后果;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偏低, 自身不重视学习和业务技术培训, 知识更新不足, 导致操作失误, 或在出现紧急状况时处置不周, 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 常年超负荷运转, 易产生急躁情绪, 与患者缺乏良好的沟通, 工作态度简单粗暴, 失误率高等。
1.2 患者自身因素
护理工作的正常有效开展需护患双方的密切配合, 患者求医的心态和行为, 决定其是能否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积极参与治疗;有的患者及家属对医疗知识了解不够, 对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无充分的心理准备, 易产生焦虑、恐惧、怀疑等心理现象, 不能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有的不按医嘱服药、控制饮食、戒烟戒酒、定期复查等;还有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 比如患者摔伤、院内感染、输液反应、自杀等, 都是导致护理安全的重要起因。
1.3 医院方面因素
相对而言, 基层医院对医疗护理安全重视不够,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岗位责任不明确, 医护质量监控不力, 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相对薄弱, 新护士岗前培训和在职护士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欠缺;医疗基础设施不全, 地面、地板、瓷砖不防滑, 走廊无扶手, 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微量泵等未及时保养维修, 使用时性能不良等都是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2]。
2对策
2.1 健全管理制度和增强法制观念
树立“安全是生命、质量是尊严”的观念, 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领导, 责任到人。护理安全应置于法律框架的约束之下,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法律法规知识, 特别要加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培训, 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深刻认识护理安全的重要性。
2.2 重视专业理论与技能操作的培训
制定护理人员培训方案, 加大专业技术培训力度, 定期进行操作技术考核, 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理论及操作技能, 以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发现和应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制定政策、创造条件, 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 及时获得护理新知识、新动态、新观念。同时, 还要学习护理心理学、健康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 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
2.3 建立完善医护质量监控体系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规范护理技术操作流程的各个环节, 定期组织检查, 做到每周各科室自查, 每月护理部综合检查, 并将结果通报, 与经济挂钩。病历是医疗事故争议的重要证据, 完整的病历资料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应。培养护士深入病房认真观察病情的严肃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树立书写记录的责任意识。
2.4 重视护患沟通, 做好患者心理护理
提倡人性化服务, 关心患者心理需要, 主动和患者及家属沟通, 加强人文关怀, 全面实施告知制度, 提高患者和家属对护士的信任, 从而消除隐患, 杜绝护理纠纷。实施护士接诊负责制, 主动介绍入院须知、院规院纪、健康教育等。对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及详细治疗方案、手术并发症等方面的情况, 在术前应请主治医师给患者进行必要的交代, 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2.5 加强收费管理, 防范药费问题产生的安全隐患
药费问题是一个敏感话题, 社会关注度较高, 也最易引起患者的警觉和不安。因此, 医院要加强药费的透明度, 将各项收费标准公示于众, 明码标价, 做到收费合理, 使患者透明消费。实行一日清单制, 让患者明明白白消费。对患者提出的疑问, 要认真帮助查询和解释, 不因药费不明而引起安全隐患。
2.6 维护护士心理健康
基层医院由于护理人员短缺, 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 影响其心理健康, 也是构成医院不安全因素的重要原因。因此, 要相应增加护理人员, 减轻护理工作压力, 提高护士待遇, 及时做好心理疏导, 改善基层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的现状[3]。
总之, 要加强对护理安全隐患的排查, 积极采用相应的应对措施, 使医院的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消除护理安全隐患, 避免医疗纠纷, 提升医院信誉, 为百姓的健康和医院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关键词:护理管理,安全隐患,对策
参考文献
[1]何晓英, 闫翔, 王雪梅, 等.浅谈护理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J].西南军医, 2007, 9 (2) :143-144.
[2]吕慧华.护士工作压力相关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J].护理管理, 2006, 12:14.
隐患因素 篇4
1 安全隐患因素分析
1.1 管理因素
管理者没有充分认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各项规章制度、职责、疾病护理常规不健全, 或者监管不利。小儿外科病人较多, 护理服务流程不科学、不规范, 工作超负荷运转, 导致护理人员身心疲惫, 容易出现护理隐患。
1.2 护理人员因素
1.2.1 未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护士未能转变服务理念, 不能站在病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对患儿家长的疑问和需求不能及时回答和满足。现在患儿大多都是独生子女, 父母特别疼爱孩子, 护士任何生硬的语言, 粗暴的行为都会引起纠纷的发生。
1.2.2 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观念淡薄
护士在学校和在职教育中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教育, 临床中往往忽视引起潜在的法律问题。如对病人的隐私权, 病人的知情权等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往往会导致与病人产生冲突[2]。护士不能充分了解与护理有关的法律法规, 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护理记录不规范, 措施、效果、评价记录不详。
1.2.3 护士责任心不强
主要表现在工作中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护理常规。思想上存在侥幸心理, 巡视不及时, 查对不严, 是发生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尽管有的三查七对制度, 每日核对、每班核对、每周总对, 但执行不力, 制度流于形式。
1.2.4 业务技术不熟练
随着医学发展以及医疗设备和技术的更新, 护理服务范围不断扩大, 如果护理人员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 理论基础知识不扎实, 操作技术不熟练, 盲目机械的执行医嘱, 很容易出现差错。在临床中不善于总结经验, 遇到特殊情况或病人病情复杂或病情时变化时, 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 也是发生差错的潜在原因。不能掌握复杂的技术, 不了解小儿的生理特点及病情变化的规律, 对常见病护理掌握不牢, 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低, 是引起家长不满的主要原因。
1.2.5 不能掌握小儿的特殊性
不了解孩子的特性, 在术前有的患儿偷偷进食, 对麻醉是一个潜在的风险, 术后患儿不能完全理解手术的注意事项, 不能充分的配合, 会影响手术效果。小儿用药的剂量要按公斤体重计算, 在抽取药物的时候计算不准确, 或者是抽取不准确, 在用药后出现的正常药物反应不能及时向父母解释, 也是潜在的安全隐患。
1.3 环境因素
小儿外科患儿术后抵抗力低下, 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及传染性疾病, 饮食不洁易引起消化道疾病, 有感染的患儿不能及时调整病房, 也容易引起病房交叉感染。
1.4 设施方面
儿童活泼好动, 病房设施存在安全隐患, 如窗台上没有保护设施, 孩子可以任意攀爬。有些病床无床档, 或者床档损坏, 患儿发生坠床。病床未固定牢固, 患儿推动时易磕伤。地面湿滑, 患儿易滑到。
1.5 患者方面
患儿家属对医院的期望值较高, 对疾病的知识不了解, 如果治疗效果不明显或病情反复, 就会不信任医生, 怀疑诊断错误, 甚至拒绝治疗, 导致病人人为的不安全因素[3]。
2 对策
2.1 监督落实制度职责
完善科室各项规章制度, 建立完整的疾病护理常规, 再造护理服务流程, 明确各级各班护士岗位职责。认真落实医院的核心制度, 并按照医院的质量控制标准每周检查1次, 包括病房管理, 急救药品, 病房环境及安全, 消毒隔离, 基础护理质量, 护士素质等6个方面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评价并反馈, 将护理安全隐患记录在护士长手册中, 每月上报护理部, 在科室组织护理人员分析讨论, 举一反三, 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2.2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
2.2.1 提高服务意识, 优化服务理念
制订文明用语及技术操作规范语言, 工作中杜绝生、冷、硬态度, 提供主动、优质服务, 开展首问负责制, 只要病人家属提出需求, 当事人应帮助其解决。设立意见箱, 护士长每日去病房对护理工作进行满意度测定进行人性化服务理念培训, 使每1个护士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处处为病人着想, 树立高度的责任心, 自觉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根据患者的情况, 真正关心患儿及家属的需要, 针对性的给予人性化的关怀, 主动与家属沟通, 与患儿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防范护理纠纷。
2.2.2 进行法律知识培训
法律不仅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也保护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组织学习医疗卫生法律、法规护理人员能够主动地运用法律手段, 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和依靠法律维护医院正当权利, 护士能够对自己行为产生的结果做到充分估计利弊得失, 处理问题更加理智。
2.2.3 加强护士业务培训
过硬的技术是架起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理解与信任的桥梁[4]。每月组织1次业务学习, 护师以上人员都要参与讲课, 提高护士学习的能力, 拓展护士的知识面。每月组织1次业务查房, 针对个案病例提出护理措施, 评价护理效果, 找出存在问题, 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每月对“三基”、“三严”知识, 核心制度, 有关的应急预案进行考核, 对基础护理技术及专科护理技术考核并指导。紧跟医疗技术发展的步伐, 有计划的选送部分护士外出学习, 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 优化护理队伍, 不断更新护理知识。使每位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扎实, 技术操作精湛。
2.3 关注重点环节杜绝隐患发生
2.3.1 重点关注危重患者
每日, 每班检查危重患者病情变化, 治疗方案, 护理措施, 了解患儿及家属的思想动态,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并与主管医生做好沟通, 更好的了解治疗方案, 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
2.3.2 关注特殊人群
对一些有特殊要求的患者家属, 能合理满足并做好沟通, 取得理解, 使其正确的看待患儿的病情与治疗效果, 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2.3.3 关注重点时间
对于交接班, 中午, 晚上, 节假日, 护理人员少工作相对忙碌时, 要严格做好交接班制度, 对危重症、手术后、特殊用药的病人要床边交接, 交接班时检查24h输液患儿静脉输液通道是否通畅, 发现有渗出或液体不畅时, 交班者应重新建立静脉通路, 保证液体持续滴入。
2.3.4 关注重点操作环节
由于小儿用药剂量的特殊性用药的安全在儿外科至关重要, 每位护士必须掌握常用药品的药理作用和副作用, 小儿药物剂量的计算。做好三查八对, 注意用药后反应。对于有刺激性的药物严密观察避免外渗。
2.4 优化住院环境, 改进医疗设施
做好病房内的消毒隔离, 每日开窗通风, 根据天气变化, 调整室内温度和湿度, 患儿尿布晾晒于的晾衣间, 病房内干净清洁, 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地面避免积水, 防止跌倒, 各类设施定期检查特别是中心氧气、中心吸引装置压力是否达标, 病床床档及病床固定否牢固, 保证处于完好状态。
摘要:目的 了解小儿外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方法 分析和总结小儿外科安全隐患因素。结果 发生护理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有:管理因素, 护理人员因素, 环境因素, 设施方面因素。结论 针对各类因素提出有效对策:监督落实制度职责, 完善科室各项规章制度, 规范护理流程,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 关注重点环节, 优化住院环境, 改进医疗设施等。最终杜绝护理安全隐患发生。
关键词:小儿外科,安全隐患,护理管理,护理对策
参考文献
[1]邓志平, 肖志芳.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 2008, 7 (6) :55~57.
[2]李华.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及防范[J].护理研究, 2006, 20 (11A) :2896~2897.
[3]曹荣芳.护理工作中安全隐患分析及措施[J].全科护理, 2009, 7 (7) :1853~1854.
隐患因素 篇5
1 护理安全隐患因素
1.1 来自患者
产科病房的患者通常是足月产前或产后患者,产前患者出现规律宫缩由护士填写病房产房交接单将病人转入产房待产。有些患者知识缺乏,出现阵痛自己忍耐不去找护士,延误了产程处理的最佳时机,严重者导致漏产。而产后患者体质虚弱,自理能力缺陷,首次起床活动非常容易虚脱,导致摔伤,以致家属恐慌产生医患纠纷。
1.2 来自新生儿
(1)新生儿窒息:常发生于新生儿睡大床、盖大被,或取平卧位时呕吐物不能及时排出。(2)新生儿被盗、被骗。(3)新生儿坠床、摔伤:常发生于新生儿睡大床、转运过程、沐浴、称体重等几个工作环节。(4)新生儿烫伤:新生儿洗澡时水温不适,或使用热水袋时烫伤。(5)写错新生儿的姓名、性别,导致抱错新生儿。
(6)新生儿各类疾病的发生,如低血糖、先天性疾患等
1.3 来自医护人员
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差。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或简化程序,如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加药时不认真核对,错注入或输入未按规定作过敏试验即用药物,或输入硫酸镁、氯化钾时未及时观察患者反应。巡视病房不及时,新护士专业知识缺乏,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产科病房不可预知因素多,如前置胎盘大出血、急产、妊娠高血压疾病、胎儿宫内窘迫、子痫、产后大出血、胎膜早破造成脐带脱垂等,病情变化快,特别是节假日、中、夜班时间人员少,如果危重患者多,巡视病房不及时,可导致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出现隐患。护士态度冷漠生硬,机械式工作,与产妇的沟通不够。近年来,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宽,我院产科病床常常爆满,护理人员严重缺乏,这种患者多护士少的局面,导致护士承担的各项工作繁重,不能及时有效热情地做好健康宣教,造成隐患。护理记录不准确、不规范、不及时。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提出的“举证倒置”要求我们在记录时要保证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真实性,不能留有任何漏洞和含糊不清的词语。有时患者多,护理人员少,医嘱处理及产程记录不及时,少数护士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书写护理记录过于简单,语言不严谨或记录不认真。
2 防范措施
2.1 对患者的管理
要以人为本提供优质护理。做好产科患者健康宣教,杜绝由于患者产科知识缺乏引起的不安全隐患因素。经常巡视病房,并利用各种操作时进病房的机会观察病情,倾听患者主诉,及时发现临产征兆,杜绝漏产。对产后体质虚弱患者护士要协助患者进食,洗漱,扶行入厕。将呼叫器及生活用品放在伸手可及之处,保证第一时间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保障患者安全。
2.2 对婴儿的管理
新生儿分娩后入室宣教,发放母婴安全温馨提示,并向产妇及家属全面宣教新生儿安全内容:防盗、防骗、防窒息、防坠床,并告知具体的预防办法。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常规的基础上,科内制定出具体的新生儿入室接待流程:带出生记录到床边,核对胸牌、脚圈,做新生儿检查、予宣教注意事项并签名。我院占地面积大,进口和出口多,总业务量大,尤其产科,大量的陪护和探视人员给新生儿安全管理增加了难度,完善的监控设[下转66页]备和精干的保安队伍是新生儿
2.3 对医院仪器设备的管理
医院仪器设备由专人管理,并建立仪器设备完好登记本,每周护士长检查登记情况。定期检查维修,定期消毒灭菌,护士应熟练掌握产科各种仪器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能排除一般故障,用后及时清理,定点放置。如为传染病患者使用后要进行消毒处理,严格控制交叉感染。
3 结果
通过分析护理安全隐患来源有针对性的进行防范,减少或避免了许多不该发生的护理纠纷。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制的健全、医学知识的普及以及人们素质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优生优育的观念和维权意识不断加强。产妇及家属对医疗护理的期望值越来越高。确保母婴安全和自身权益,切实为病人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就医环境。
摘要:产科护理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了加强产科护理安全,现根据护理安全隐患来源提出了来自患者,来自新生儿,来自医护人员,来自医院设施设备等容易出现隐患的环节,同时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保护护患双方的利益。
关键词:产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基础护理学第四版
隐患因素 篇6
关键词:儿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由于儿科所面对的患者都是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 好奇心比较强的低龄幼儿, 因此在儿科护理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安全隐患, 这极大程度的影响了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对于患儿的治疗效果的体现也有着一定的阻碍作用。本文通过对我院儿科234例患儿的护理状况的研究, 对儿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相关的防范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的儿科患者234例, 对其在治疗过程中所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234例患者中, 男148例, 女86例, 平均年龄为7岁, 其中在2~6岁的年龄段中患者最为集中。所有的患者均采取住院治疗。参与这234例患者护理的护理人员共有18名, 教育程度为大专的有14名, 本科的有4名。18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 平均年龄为28岁。
1.2 方法:
在对患儿护理过程中安全隐患的探究过程所采用的方法为回顾性方法, 对于在234例患儿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 并用相关的统计手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
2 结果
在对我院儿科234例患儿的护理过程进行研究之后可以发现, 在这234例患儿的护理过程中存有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其中由于护士和患者家属沟通不畅所引起的安全隐患的有80例 (34%) , 由于护士专业水准不能够达到护理要求而引起的安全隐患有54例 (23%) , 由于护理人员数量不符合要求而引起的安全隐患有38例 (16%) , 由于患者家属以及患者自身行为所引起的护理安全隐患的有40例 (17%) , 由于其他因素而引起的安全隐患的有8例 (3%) , 其余7%的患儿在护理过程中没有出现安全隐患。在对234例患儿的护理过程的安全隐患研究可以发现, 导致儿科护理出现安全隐患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护士和家属之间的沟通没能够很好的实现。
3 讨论
儿科安全隐患的存在对于儿科患者的治疗效果的体现有着重要影响, 相关机构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通过上文的论述我们可以知道造成儿科护理存有安全隐患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护士和患者家属的沟通不能够很好的实现。患者家属和护士的沟通的顺利进行时保证患儿用药安全的最基本的因素[1,2,3], 如果患者家属不能及时的把患儿的情况反映给儿科护士, 那么就有可能致使患儿的在用药过程中产生问题。同样如果护士不能够及时的把儿科的某些不安全因素及时的告知患儿家属, 那么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儿在护理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另外, 影响患儿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还有护士自身综合素质不能够达到儿科护理的要求, 这种要求的达不到主要表现在护士在对患儿护理过程中不能够细致的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观察, 从而致使患儿的病情不能够及时的被医师知晓, 对患儿治疗过程的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碍。除此之外, 造成儿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存在的另一原因就是儿科护士的专业素质不达标, 由于儿科患者的特殊性, 其对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的要求将会更高, 但是目前我国儿科中还存有许多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低, 对于婴幼儿静脉穿刺技巧还不能够熟练掌握的情况, 这极大程度的增加了儿科护理过程中安全事故出现的可能性。护士的责任心缺乏也是导致儿科护理过程中安全隐患出现的主要因素之一[4,5,6]。
通过本研究还可以发现在导致患儿护理过程中安全隐患出现的另一原因就是患者家属的看管不到位。在儿科中最常出现的一种安全事故就是患儿在治疗过程中从床上掉到地上或者摔伤, 造成这种安全事故和患儿自身年龄小, 好动等因素分不开, 但是从根本上来讲还是家属的看管不当而导致这种安全事故的产生, 因此家属在照顾患儿过程中应该更加细心, 为儿科安全护理的实现奠定基础。
通过本文对儿科护理过程中安全隐患的分析, 笔者认为要想最大程度的降低儿科护理过程中安全隐患的出现, 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1) 加强儿科护士综合素质的提升。由于儿科的特殊性, 其护理人员应该更加具有优秀的专业知识以及全面的综合素质。因此必须加强对儿科护士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首先是应该提升儿科护士沟通能力, 这种沟通既包括语言沟通又包括非语言沟通。儿科护士只有实现和患儿家属以及患儿的良好沟通, 才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出现的可能性。其次就是儿科护士专业技能的提升, 所谓的专业技能不仅只包括护士的静脉穿刺等基本护理, 还包括护士对于患儿病情的观察以及了解的过程。 (2) 建立完善的护理安全体系。依据儿科护理过程中所出现的安全隐患, 相关部门应该及时的组织人员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并建立一系列的奖惩制度, 对于导致安全隐患发生的护理人员给予一定程度的惩罚。除此之外, 对于某些不可避免的安全隐患因素, 医院也应该及时的采取措施对其进行防范, 为儿科安全护理的实现提供最优质的条件。 (3) 减少家属因素所导致的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目前家属看管不当还是导致儿科护理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为了使儿科护理安全隐患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医院必须加强和患者家属的沟通, 及时的把患儿病情的状况通知家属, 从而减少家属的不安感, 为家属能够专心照顾患儿创造条件。除此之外, 也要及时的把患儿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告知家属, 从而使得家属能够对于某些不安全因素足够重视, 进而减少因家属的因素而引起的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的产生。
护理安全的实现是促进儿科护理水平得以提升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 为儿科护理安全的实现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何元凤.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与分析[J].现代护理, 2007, 13 (1) :38-39.
[2]程红群, 陈国良, 蔡忠军, 等.医疗风险管理的探讨[J].医院管理杂志, 2013, 10 (1) :94-95.
[3]余滢, 郭金凤, 武华玲.科室环节管理与护理风险预防[J].护理研究, 2012 (14) :1288.
[4]唐代玲, 李晓莉.护士安全用药调查分析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4 (18) :1652-1653.
[5]郭敏.浅谈儿科护理工作风险意识及护理纠纷的防范[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2012, 4 (2) :189-190.
隐患因素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1月接诊的神经外科病房住院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79例、女71例;年龄20~78岁,均值(53.6±10.2)岁。
1.2 方法
1.2.1 倡导个性化及个性化护理
责任护理人员要掌握每个患者年龄、家庭经济状况及文化水平等,耐心同他们进行交流沟通,多给予安慰与解释,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 肺栓塞预防
积极做好肺栓塞预防,尤其要避免下肢形成深静脉栓塞,指导长期卧床的患者行下肢肌肉收缩训练,积极活动关节,促进血运,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1.2.3 皮肤损伤预防
在输液时,要避免输液针头的滑出,对皮肤造成损伤,为此护理人员在输入甘露醇等刺激性药物时,可以采取悬挂刺激性药物警示牌来预防患者及其家属无意之间将针头弄滑等[1]。
1.2.4 压疮预防
长期卧床休息的患者极易发生压疮,此时护理人员要做好“勤”处理,包括勤观察、勤更换、勤擦洗、勤整理、勤按摩等,避免压疮出现,同时要根据他们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对症处理策略。
1.2.5 坠床或自伤、跌倒等预防
部分意识障碍、痴呆、躁动及高龄患者,要积极给予各类保护器具,比如约束带与床栏等,在检查与搬动时,要保障他们的安全,避免碰伤或磕伤等。积极寻找可能跌倒的原因,并制定保护措施,比如下床与如厕有人搀扶,鞋底尽量防滑,拖地后减少下地走动等,最大化降低坠床、自伤、跌倒等事件的发生。
1.2.6 烫伤与冻伤预防
部分患者感知能力不足,应用热水袋时要控制在50℃以下,同时在袋外加上布套;若要使用冰袋,则要在其外加上布套或毛巾,禁忌直接用热水袋或冰袋接触皮肤,减少烫伤或冻伤。
1.2.7 提升护理人员素质
医院要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素质的培训与强化,将护理中应注意的安全隐患因素告知他们,以此降低护理人员因素而引发的安全隐患。此外,还应告知护理人员切勿在疲劳状态下服务患者,尽量降低疏忽而造成的损伤。
2 结果
神经外科病房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因素、护理人员因素、肺栓塞、压疮、皮肤损伤、烫伤或冻伤、坠床或自伤与跌倒等,本次研究150例患者总计19例出现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8.67%。其中患者因素、肺栓塞、烫伤或冻伤、坠床或自伤与跌倒各占10.53%,而压疮与皮肤损伤各占26.31%,剩余5.26%为护理人员因素。
3 讨论
神经外科病房患者护理安全必须加强高度重视,积极做好安全隐患因素评估,从而做出积极的应对,方能提高治疗与护理效果,提高生存质量。除了要做好前述护理方案外,还应从护理人员与医院入手,降低护理人员与医院带来的护理安全隐患事件:(1)强化护理人员职业道德观念与慎独精神:护理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尊重患者,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将可能出现的不安全隐患消除,提升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2)护理人员应加强专业技能与安全教育培训:督促护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进一步提升专业技能知识与技术,提高业务素质,并强化安全意识,养成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的习惯。(3)医院应积极创造安全的住院环境:病房地面与厕所及洗漱间应保持清洁与干燥,若拖地时要放置必要的警示牌,厕所应设置扶手,满足部分患者站起时借力的需求,应用轮椅护送的过程中必须扣好安全带,尽可能保障患者安全[2]。总之,加强神经外科病房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因素的评估与分析,给予积极的防范措施处理,能最大化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从而保障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侯辉,梁丽平,刘悦琦,等.神经外科病房患者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2):364.
隐患因素 篇8
1 水利工程安全隐患
目前来看, 我国的水利工程虽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 提高了工程质量和防护水平, 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这些问题一旦转化成安全事故, 不仅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所以, 必须做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1.1 我国目前的水利工程从规模上来看, 普遍都比较大, 并且
存在施工队伍和施工场地较为分散的现象, 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工程的管理不叫难以操作, 各个部分之间的信息传输和交流的不及时, 由此也就给安全管理增加了难度。
1.2 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还存在施工对象比较复杂的问题, 也
就是具体的单项施工之间的差异较大, 从而也就导致了工程的施工材料的种类较多, 具有易燃易爆属性的危险物品较多的现象, 这样一旦操作和管理上出现纰漏, 就会导致较为严重的安全事故。
1.3 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还存在施工技术和操作工艺较为复
杂的特点, 并且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客观因素的限制, 需要运用到复杂的施工技术, 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过程的操作难度, 增加了安全隐患。
1.4 我国目前的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大多数采用的是开放
式的施工形式, 也就是说现场的管理不够封闭, 从而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员管理和设备管理的难度, 埋下了安全隐患。
1.5 就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的施工队伍的组成来看, 普遍存在
着施工人员的素质不高的问题, 也就是说许多施工人员并不具备相关的从业资格和施工技能, 这样不仅给人员管理造成了不便, 还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安全隐患。
2 影响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的因素
要想做好水利工程的安全管理, 必须要明确工程的安全问题的影响因素, 只有这样才能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中, 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 实现全面的安全防护。
2.1 影响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的内外因素
2.1.1 内在因素:所谓内在因素, 就是指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
由于其组织和管理问题导致的工程安全影响因素, 不仅包括工程的安全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还包括工程的施工人员的施工制度执行不力因素, 也就是说是产生于工程的施工和设计队伍中的影响因素。克服这些因素对水利工程的安全的不利影响的最有效方式, 就是实现多个参与单位的互相监督, 形成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
2.1.2 外在原因:所谓外在因素, 就是指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
中, 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其他客观因素导致的安全质量问题。一般来说, 这些客观因素不仅包括相关政策的变化, 还包括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导致的成本控制问题。
2.2 主客观因素
无论什么工程都要确保安全, 都是由人来实施。事实上, 人不但是安全管理施与者还是接受者。施工人员的所作所为都是安全控制关键点, 必须要控制好才能降低安全隐患。作为项目安全管理者, 要从心理与心理上去分析施工人员行为, 同时结合现实社会以及环境对人的影响, 进行预见性管理。对于管理上的客观因素, 大都涉及到环境或者物质方面, 当环境条件或者物质上能够满足员工心理、生理需要之时, 就会降低发生不安全行为概率, 但是如果这些因素不能够满足, 就会提升不安全行为发生概率。2009年山西某水利工程就出现一起事故, 调查发现是因为没有满足工人物质上需要, 他们将情绪带到施工中去造成的。
2.3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策略
从各种施工现场总结出了影响施工安全的因素, 就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行之有效的办法, 降低水利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率。事实上, 从各种安全事故案例中分析可以看出来, 许多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因此对于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来说, 一定要采取预防为主原则。具体预防实施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做起:
(1) 加强水利工程的安全培训工作, 也就是要对对所有参与施工人员实施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与教育, 培训上配置一些出现安全事故的图片, 让相关人员明白防止安全事故的重要性。通过培训让员工明白:维护他人安全是自己职责, 保障自身安全是自己义务, 进而消除施工人员的习惯性违章, 降低发生安全事故几率。
(2) 制定出完善安全技术制度;必须要依据制度来约束人, 而不能采用人管人的原则。水利工程施工单位一定要制定出相关安全技术制定, 消除掉现场危险源, 而且制定安全技术制度还有针对性与可行性, 并且要严格监督执行力度, 切实落到实处。
(3) 加强防护用品采购质量与检验, 保障防护用品发挥最大效果, 也就是说在采购的过程中, 要严格的检查防护用具的质量, 并且在每一项具体的工程施工前, 对防护用具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 避免防护不当导致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4) 加强巡查和检查;要做好日常的安全检查与巡查, 及时发现施工现场危险源并及时处理。
(5) 安全生产, 强制执行;在施工中一定要将安全放在首位, 绝不能够不顾生命安危抢进度、抓工期, 更不能够减低安全投入谈成本、谈效益;同时安全还能够随某领导想法而改变, 必须要加强安全机构设置, 杜绝发生三违现象。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水利工程的安全问题不仅关系着工程的自身经济效益的实现, 还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所以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水利工程的安全管理和防护。
摘要:结合水利工程安全隐患及影响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的因素分析展开论述。
关键词:水利工程,安全隐患,施工安全,因素分析
参考文献
[1]杨喜顺, 宋琳琳.探讨影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的因素与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 (3) :98-101.[1]杨喜顺, 宋琳琳.探讨影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的因素与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 (3) :98-101.
[2]肖海澄.浅谈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J].建筑安全, 2009 (12) :3-6.[2]肖海澄.浅谈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J].建筑安全, 2009 (12) :3-6.
[3]毛庆华.浅析影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的因素与管理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 (13) :82-84.[3]毛庆华.浅析影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的因素与管理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 (13) :82-84.
【隐患因素】推荐阅读:
安全隐患因素07-08
风险因素辨识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査治理制度12-02
火灾隐患排查通知.隐患排查总结doc07-25
幼儿园学校安全隐患定期检查和隐患报告制度11-14
隐患检测05-11
污染隐患06-18
技术隐患06-20
护理隐患08-08
煤矿隐患08-11
消防隐患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