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联合不同药物

2024-09-02

腹腔镜联合不同药物(精选8篇)

腹腔镜联合不同药物 篇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 临床表现以月经异常、盆腔疼痛、尿痛以及痛经等症状为主, 盆腔为该病的主要病灶处, 尤其是子宫骶骨韧带、卵巢、直肠阴道隔以及腹膜等[1], 有研究表明, 患者发病易出现如异位内膜出血、子宫内膜囊肿等诸多并发症, 不仅加重病情, 严重者可导致不孕, 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目前临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多采用腹腔镜手术联合戈舍瑞林但是单纯手术治疗无法彻底清除粘连严重的病灶, 不能及时发现细小病灶, 并且复发率较高, 严重影响患者预后[2]。且戈舍瑞林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笔者就腹腔镜联合甲地孕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02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年龄24~48 (30.8±2.3) 岁, 其中合并盆腔包块者40例, 合并不孕症者11例;观察组年龄22~50 (31.1±2.5) 岁, 其中合并盆腔包块者41例, 合并不孕症者10例。2组患者在年龄、疾病类型、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入院后, 均给予腹腔镜治疗, 具体操作如下:术前, 让患者将膀胱排空, 取膀胱截石位, 进行举宫器放置, 按照常规方法, 建立气腹, 操作孔为左右下腹的麦氏点, 由于患者的病情存在着个体差异性, 因此治疗方法也有所区别。一些患者为卵巢内膜异位囊肿, 将囊肿剥出, 运用点状内凝器在卵巢表面形成内凝带, 剪开囊壁, 吸取囊液, 扩大切口, 使用活检钳卷剥出囊壁, 并对创面进行止血, 缝合卵巢创面;对于存在于腹膜、骶韧带以及盆腔表面的病灶, 应该运用激光气化或者凝固破坏, 手术的过程中, 可以运用活检钳、剪刀或者激光刀, 进行凝固破坏, 需要注意的是, 在运用热凝破坏法时, 一定要将热内凝温度控制好, 通常在100℃~120℃左右, 破坏内膜异位病灶, 不对邻近脏器造成损伤。对照组再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即予3.6mg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皮下注射, 1次/4周。而观察组在腹腔镜治疗的基础上, 再给予甲地孕酮口服治疗, 4mg/次, 2次/d, 2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

1.3 疗效判定标准

(1) 显效:治疗后, 痛经、月经异常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CA125值下降明显; (2) 有效:治疗后, 痛经、月经异常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CA125值有所下降; (3) 无效:治疗后, 临床体征和症状未出现任何变化, 甚至病情恶化[3]。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6个月治疗,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8.24%, 且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当前临床上运用腹腔镜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治疗, 其目的在于将异位病灶清除, 使粘连松解, 使盆腔的正常解剖结构恢复, 使输卵管和卵巢之间的关系得到改善, 从而提高术后妊娠率[4]。有研究表明, 腹腔镜手术具有恢复快、出血少、手术时间短以及创伤小等诸多优点, 更容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但是腹腔镜手术也存在一定缺陷, 无法彻底清除非典型或者微小病灶, 因此有学者认为, 腹腔镜手术后, 再给予药物联合治疗, 能够抑制病灶, 使其退化、萎缩, 从而降低复发率[5]。目前临床上常用药物为戈舍瑞林, 能够调节垂体卵巢轴, 对垂体分泌性腺激素进行抑制, 降低卵巢激素水平, 使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 无法刺激和支持病灶, 避免内膜异位病灶发展。但是戈舍瑞林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较高, 比如外阴干涩、潮热、骨质丢失、出汗以及性欲减退等, 不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6]。甲地孕酮作为雄激素的一种衍生物, 通过对性腺激素的释放进行抑制来实现对卵巢进行抑制的目的, 甲地孕酮能够直接作用于异位内膜和内膜的孕、雌激素受体, 对孕、雌激素进行抵抗,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7]。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24%, 且较对照组复发率低, 治疗效果显著, 说明腹腔镜联合甲地孕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 临床上运用腹腔镜联合甲地孕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不仅治疗效果好, 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降低复发率, 使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观察腹腔镜联合不同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02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观察组则运用腹腔镜联合甲地孕酮治疗, 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6个月治疗,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8.24%, 且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临床上运用腹腔镜联合甲地孕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不仅治疗效果好, 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降低复发率, 使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甲地孕酮,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效果,戈舍瑞林

参考文献

[1] 花怀珍.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09, 15 (4) :380-381.

[2] 刘素芬, 施如霞, 谢晔玲.单纯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和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比较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09, 16 (3) :30-32.

[3] 程红, 宋秀珍.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80例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 2010, 9 (5) :708-709.

[4] 唐巧, 孙桂蓉, 刘高焰, 等.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 2013, 19 (7) :1025-1027.

[5] 林小娟, 胡兰.腹腔镜手术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J].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5, 13 (2) :233-235, 256.

[6] 冷金花, 张羽.腹腔镜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应用现状及局限性[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0, 26 (2) :6.

[7] 曹珊, 魏宏, 王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 2007, 2 (17) :36.

腹腔镜联合不同药物 篇2

[关键词] 肺心病心衰;酚妥拉明;多巴胺;巯甲丙脯酸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55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40-02

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治疗较困难。我院2011年1月——2013年4月收治肺心病心衰患者5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酚妥拉明联合不同药物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酚妥拉明+多巴胺联合治疗肺心病心衰

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31例疗效不满意的肺心病心衰患者加用酚妥拉明、多巴胺联合治疗,疗效明显。

1.1 资料和方法

1.1.1 一般资料 本资料31例,均为住院患者,均符合第四次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诊断标准。其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43-71岁,平均65岁,病程5-26年。原发于慢性支气管炎22例,支气管哮喘7例,支气管扩张2例。所有患者心功能均在Ⅲ级以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紫绀、下肢水肿、两肺广泛干湿啰音。全部病例入院后均予解痉平喘、止咳化痰、控制呼吸道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强心利尿、扩张血管、吸氧、限盐、休息等治疗3-5天,疗效欠佳。

1.1.2 治疗方法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酚妥拉明10mg加多巴胺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每分钟15-20滴,每日1次,7天为一个疗程。

1.2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消失或明显改善,紫绀减轻,下肢水肿消失或明显减轻,两肺啰音消失或显著减少,心功能进步Ⅱ级以上。有效: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改善,紫绀好转,双肺干湿啰音减少,水肿有所减退,心功能提高Ⅰ级以上。无效:病情改善未达上述标准或无改善,上述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甚至病情恶化。

1.3 结果 显效18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55%,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

2 酚妥拉明+巯甲丙脯酸联合治疗肺心病心衰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26例疗效不满意的肺心病心衰患者加用酚妥拉明、多巴胺联合治疗,疗效满意。

2.1 资料与方法

2.1.1 一般资料 本组26例病人均符合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因心衰发作入院。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45-78岁,平均69.5岁,病程4-27年。所有病人均合并心功能不全。其中原发于慢性支气管炎18例,支气管哮喘6例,支气管扩张2例。心功能Ⅲ级者17例,IV级者9例。

2.1.2 治疗方法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琉甲丙脯酸:酚妥拉明1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缓慢静滴(每分钟40μg-80μg),每日一次,7天为一个疗程;巯甲丙脯酸12.5mg口服,每日3次,无不良反应可加大剂量为25mg。用药期间应严密观察血压心率以调整滴速、用量,若血压下降显著,立即停药。

2.2 疗效判定标准同上

2.3 结果 显效15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0.77%。用药过程中血压、血尿素氮、肝功等均无明显改变。

3 讨 论

持续肺动脉高压是造成肺心病的主要原因,由于肺动脉高压引起的右心室后负荷过量,导致心肌收缩力不足及前负荷过重,因此治疗肺心病心衰不但应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呼吸和提高心肌收缩力,还要适当使用血管调节药物[1],降低肺动脉高压,改善肺部循环及全身微循环状态。

酚妥拉明是一种直接肺血管扩张剂,能缓解支气管痉挛,降低气道阻力从而改善通气功能,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提高氧分压,扩张小动脉降低肺楔压和右心室舒张,使肺血流阻力降低,周围血容量增加[2],同时扩张静脉,减少回心血量,从而减轻心脏前后负荷降低耗氧量,增加心肌收缩。还可以使肾小动脉扩张,增加肾血流量和有效滤过压,达到利尿作用。

多巴胺是去甲肾上腺素和腎上腺素生物合成的前体,能扩张肾动脉、增加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和钠的排出,而具有减轻心脏前负荷的作用。并能改善肝脏的血流灌注,纠正肝脏的缺血缺氧情况,使肝脏体积缩小。此外多巴胺还可以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输出量增加,但不影响心率[3]。总之,多巴胺与酚妥拉明联合用药,可消除酚妥拉明降低血压的不良反应,保证了正性肌力作用的发挥。

巯甲丙脯酸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降低肺血管阻力,显著降低左心室充盈压,提高心排血量[4],改善心肌的顺应性,改善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还可抑制醛固酮分泌减轻水钠潴留使水肿减轻,同时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功能。两药合用不仅改善左心功能,还能改善右心功能,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心功能改善后心率下降,但不会使血压明显下降[1]。

综上所述,对于肺心病心衰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药物的药理作用选择不同药物进行协同治疗,取得更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于忠霞,张立伟.酚妥拉明与不同药物联合治疗肺心病心衰临床分析.北方药学,2007,4(5).

[2] 马敏.酚妥拉明加多巴胺治疗肺心病心衰疗效观察.中外医疗,2008,20.

[3] 盛香艳.多巴胺与酚妥拉明联合用药治疗肺心病心衰30例临床观察.中国社区医师,2010,12(231).

腹腔镜联合不同药物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患者100例, 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腹腔镜手术联合甲地孕酮治疗组 (A组, 50例) 与腹腔镜手术联合孕三烯治疗组 (B组, 50例) 。A组患者年龄28~35岁, 平均 (32.8±5.1) 岁, 其中不孕患者14例, 平均不孕年限为3.4年。B组患者年龄27~34岁, 平均 (32.8±5.1) 岁, 其中不孕患者11例, 平均不孕年限为3.5年。所有患者均不同程度存在痛经、月经异常、腹部不适或者性交痛等临床表现;B超显示卵巢移位囊肿;入院前4~6个月未行激素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不孕例数、不孕年限、孕产次、囊肿大小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对病情及治疗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手术均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进行。A组采取腹腔镜行卵巢囊肿剥离术, 不孕患者采用输卵管亚甲蓝 (美蓝) 通液术。术中采用电凝止血或者缝线结扎。术后3d开始加用甲地孕酮片40mg, 1次/d, 连用24周。B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行卵巢囊肿剥离术, 不孕患者采用同样的输卵管美蓝通液术, 止血方式相同。术后3d开始服用孕三烯酮2.5mg, 2次/周, 连用4个月。对两组中术前不孕且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嘱其术后尽早妊娠。两组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 术后对其进行随访30个月。

1.3 临床疗效评价

有效:患者临床表现消失, 无自觉症状者为有效。基本有效:患者无阳性体征或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减轻。无效:患者症状体征均无改善者。复发:再次出现术前的临床表现, 或者B超显示卵巢内出现包块。总有效=有效+基本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结果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并成功随访, 患者的症状体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缓解或消失, A组有效33例, 基本有效4例, 无效9例, 总有效率为74%;B组有效20例, 基本有3例, 无效16例, 总有效率为4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B组比较, *P<0.05

2.2 两组随访情况比较

术后第3个月开始对患者进行随访, 随访时间为30个月。随访30个月后A组复发4例, 复发率为8.0%, 受孕15例, 受孕率为30.0%;B组复发11例, 复发率为22.0%, 受孕23例, 受孕率为12.0%, A组受孕率均高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复发率低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A组出现3例 (6.0%) 不良反应, 均为轻微阴道流血, 对症治疗后出血停止;B组出现4例 (8.0%) 不良反应, 其中2例转氨酶升高、肝功能损害情况, 定期检测肝功能情况下继续口服, 5个月后肝功能恢复正常, 2例出现轻微阴道流血, 后自行停止;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结论

子宫内膜由功能层和基底层构成, 基底层的作用是在激素的作用下, 增殖分化成新的功能层。基底层具有生长分化活力, 当基底层细胞粘附于其他组织时, 就种植生长而形成其他部位内膜异位症, 其中尤其以卵巢最为多见。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形似巧克力, 又称为巧克力囊肿。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最常见的病症之一, 近年来有上述趋势, 且有年轻化的表现。随着腹腔镜技术在妇产科领域的发展,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的治疗也逐渐采用该技术, 但因囊肿容易破裂, 病灶粘连紧密, 病灶难以清除干净, 复发率较高, 因此术后常常采用药物辅助治疗以防止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的复发[2,3]。

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来说, 尽量保留有功能的卵巢组织是治疗的关键[4,5]。卵巢有丰富的血液供应, 再者手术可能造成卵泡的丢失, 因此手术时我们应该尽量提高手术的质量, 既不造成失血, 又要保留足够的正常卵巢组织,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患者可能受孕的要求。腹腔镜手术具有对卵巢组织神经血管损伤小, 术中出血少视野清晰, 术后患者恢复快等优点, 这些独特的优点已成为诊断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首选。其中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首选术式[6,7]。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极易复发, 单纯的手术治疗与药物治疗, 不能彻底治愈, 因此需要通过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来控制临床症状以及术后复发。孕三烯酮具有拮抗雄激素与孕激素的作用, 但是在体内具有拮抗雌激素作用, 通过阻断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合成与释放, 抑制卵巢一系列激素的合成, 从而导致子宫内膜及异位内膜的脱落, 从而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8,9]。孕三烯酮常常在术前、术后应用, 以控制临床复发。甲地孕酮无雌、雄激素活性, 但是具有高效的孕激素活性且具有抗雌激素作用, 可以反馈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10,11]。甲地孕酮主要通过对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的影响, 从而影响体内粗性腺激素的活性与含量[12]。甲地孕酮 (40 mg) 可以有效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 患者不良反应较少, 且耐受性较好。

通过本文实验研究, 子宫内膜异位症常常伴有子宫、附件、直肠等盆腔器官的粘连, 腹腔镜手术时需要仔细分离, 防止大出血的发生, 电凝时要保护正常的卵巢组织, 这是手术时预防复发关键步骤。术后两组分别给予甲地孕酮与孕三烯酮治疗, 通过对照, 发现服用甲地孕酮组患者的症状体征消失有效率、术后受孕率明显优于孕三烯酮组, 而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孕三烯酮组。中低剂量甲地孕酮 (40 mg) 联合腹腔镜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药物联合腹腔镜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6月四川省荣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患者100例, 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A组 (50例) 与B组 (50例) ;所有患者均先行腹腔镜手术, A组术后联合甲地孕酮进行治疗, B组术后联合孕三烯酮进行治疗, 对所有患者的术后症状缓解情况、术后复发率、受孕率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并成功随访, A组有效33例, 基本有效4例, 无效9例, 总有效率为74.0%;B组有效20例, 基本有3例, 无效16例, 总有效率为46.0%,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随访30个月后A组复发4例, 复发率为8.0%, 受孕15例, 受孕率为30.0%;B组复发11例, 复发率为22.0%, 受孕23例, 受孕率为12.0%, A组受孕率均高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复发率低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6.0%vs 8.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甲地孕酮联合腹腔镜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受孕

参考文献

[1] 司守娜, 柳书勤.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2;27 (24) :3805~3807

[2] Mauro Busacca, Michele Viqnali.Endornetrioma excision and ovarian reserve:a dangerous relation[J].J Minim Invasive Gynecol, 2009;16 (2) :142~148

[3] 邵旭.腹腔镜联合不同药物治疗中、重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 2011;6 (28) :165~166

[4] 郑艳鹛, 杨立伟.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12;50 (30) :35~37

[5] Singh RH, Ghanem KG, Burke AE, et al.Predictors and perception of pain in women undergoing frst trimester surgical abortion[J].Contraception, 2008;78 (2) :155~161

[6] Karajan UB, Khawaja AA, Gowani SA, et al.Frequency of endometriosis among infertile women and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signs and symptoms with the laparoscopic staging of endometriosis[J].J Pak Mad Assoc, 2009;59 (1) :30~34

[7] Mirkin D, Murphy BC, Iwasabi K.Actuarial analysis of private payer administrative claims data for women with endometriosis[J].J Manag Care Pharm, 2007;13 (3) :262

[8] 陈英.不同药物辅助治疗腹腔镜术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14 (27) :125

[9] 黄静.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105例疗效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2;4 (4) :46~48

[10] 张镱严, 张文悫, 马存丽, 等.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100例[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2;23 (2) :140~141

[11] 叶绮玲.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1;18 (5) :178~179

腹腔镜联合不同药物 篇4

本文针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不同的发展时期, 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很不相同, 处理时方法也不一样。通过结合药物治疗和保守手术, 切除病灶, 保留患者的子宫和卵巢, 或者仅切除一侧卵巢, 这样就保留了患者的生育功能。并且术后根据患者情况, 加用一种或几种药物, 降低异位症的复发率。

1 药物及腹腔镜分别对内异症的治疗

1.1 药物对内异症的治疗

药物治疗内异症始于20世纪50年代, 主要是在人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抑制和反馈的基础上进行的[3]。治疗内异症的药物大致分4类[4]: (1) 假孕疗法:以大剂量雌激素和孕激素类药为主。主要是抑制卵巢排卵, 使子宫内膜萎缩。 (2) 假绝经疗法:如达那唑、内美通等药物, 能抑制Gn BH释放, 降低FSH和LH水平, 抑制卵巢体激素食成。造成暂时性停经, 达到治疗目的。 (3) 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的药物, 如使用大剂量、持续的Gn RH-a, 占据了垂体细胞全部的Gn RH受体, 使Fs H和LH不释放, 或极少释放, 卵巢元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 (4) 抗雌激素作用药物:如三苯氧胺和米非司酮, 具有抗雌激素作用, 可抑制异位子宫内膜的生长。在这众多药物中, 各种药物在改善症状、减轻疼痛等方面, 都有一定疗效。但即使是像孕激素这种已经使用了40多年的药物, 其有效性仍然存在争议。目前临床上使用比较广泛的药物主要有达那唑、内美通和Gn KH-a等, 但是后者由于价格高昂, 在我国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另外, 药物是否可以改善患者的妊娠率, 似乎没有直接的证据.还有部分妇女药物治疗无效。因此, 在处理患者时, 除要考虑内异症的期别外, 还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婚姻状况、有无生育要求、疾病严重程度和症状轻重、是否合并有下腹痛、痛经和不孕, 以及生殖道外的器官是否被累及等。一般而言, 早期病变以药物治疗为主, 晚期病变以手术治疗为主。

1.2 腹腔镜下内异症的治疗

腹腔镜保守手术是指仅切除病灶, 保留患者的子宫和卵巢, 或者仅切除一侧卵巢, 这样就保留了患者的生育功能[5]。术中要摧毁病灶, 松解粘连, 达到减轻症状、恢复生育的目的。对于未婚或有生育愿望的妇女, 都应该进行保守手术。其目的是清除种植病灶松解粘连, 减轻疼痛, 降低复发率和术后粘连发生率, 恢复受累器官的生理功能。对于有生育愿望的妇女, 要尽量保留其输卵管、卵巢的生理功能, 提高妊娠率。这些都可以在腹腔镜下完成。随着手术腹腔镜器械的进展, 可以对病灶进行电凝、激光烧灼、活检、切除病灶、分离粘连部位、摘除卵巢器件囊肿、剥离和整形等多种手术。腹腔镜手术对轻、中度病变疗效较好, 优于单纯药物治疗[6]。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 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现在绝大多数患者都在接收这种手术, 但术后复发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保守手术后, 大约有25%的患者会复发或残余疾病进展迅速而需要再次手术。保守手术治愈疾病的机会很少, 但对提高妊娠机会, 减缓疼病症状有效。腹腔镜技术的进步, 使得这种手术得以普及。

2 腹腔镜辅助药物治疗内异症的临床研究

2.1 一般资料

2006年3月至2010年4月, 我院应用腹腔镜结合药物保守性治疗并完成术后随访的子宫内异症患者共89例。年龄20~45岁, 平均 (31.5±5) 岁。病程最短3个月, 最长11年。89例患者中, 合并不孕51例, 不孕年限1~9年, 原发不孕35例, 继发不孕16例。根据1985年美国生育学会修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标准 (R-AFS) 进行分期[7], 其中I期9例, Ⅱ期11例, Ⅲ期40例, Ⅳ期29例。上述患者分为3组:术后用米非司酮27例;术后用孕三烯酮32例;术后未用药物30例。3组年龄和R—AFS分期无差异。所有患者肝、肾功能正常, 无腹腔镜手术禁忌证。

2.2 治疗结果

米非司酮组和孕三烯酮组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和改善, 总有效率为100%, 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 (P>0.05) 。对照组术后大部分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和改善, 但有5例 (16.7%) 患者无效, 与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术后2年对照组复发率最高, 显著高于其他2组 (P<0.01) , 米非司酮组和孕三烯酮组复发率低, 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复发的患者均为Ⅲ、Ⅳ期患者, 见表1。

2.3 妊娠情况

从表2中可以看到, 在3组患者中, 米非司酮组和孕三烯酮组妊娠率稍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4 不良反应

米非司酮组有3例 (11.1%) 肝酶轻微升高, 10例 (37.04%) 患者有恶心, 但未呕吐, 所有患者未停药, 一直服完疗程。孕三烯酮组有11例 (34.38%) 肝酶轻微升高, 3例 (9.3%) 肝酶升高明显, 停药及配合护肝治疗后肝功恢复正常, 5例 (15.63%) 患者有绝经症状, 2例 (6.25%) 有体重增加, 5例 (15.6%) 出现痤疮。

3 讨论

(1)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使用药物治疗是非常必要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容易复发的雌激素依赖性疾病, 手术治疗只能去除肉眼能辨认的子宫内膜异位病灶, 对于镜下才可见的微小病灶、非典型病灶、不能彻底清除的病灶, 术后易因激素的影响继续增殖而导致复发, 术后给予药物治疗, 可使肉眼看不到的或深部无法切除的病灶得以萎缩退化, 从而预防或延缓本病的复发。

(2) 本文术后不孕患者加用药物治疗3个月, 既可以预防和延缓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复发, 也可尽早在停药后恢复排卵, 不致错失妊娠的最佳时机, 提高受孕率, 本文术后不孕患者受孕率各组均在50%左右, 用药组虽有提高, 但无统计学意义, 显示术后加用药物治疗并不明显提高妊娠率, 对于停药后1年未妊娠者, 应考虑用助孕治疗。

综上所述, 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宫内膜异位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患者复发率也低, 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淑贞, 袁耀尊.妇产科理论与实践[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20~25.

[2]Propst AM, Laufer MR.Endometriosis in adolescents.Incidenc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J].J Reprod Med, 1999, 44 (9) :751~758.

[3]徐从剑, 金志军.子宫内膜异位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65~70.

[4]宋杰, 向梅, 任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药物治疗[J].实用药物与临床, 2005, 8 (3) :4~5.

[5]左绪磊, 罗丽莉.复杂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术式探讨及近期疗效[J].中国内镜杂志, 2002, 8 (7) :10~13.

[6]曲玉冶, 工丽, 朱慧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疗恶变26例临床病理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1, 36:470~472.

腹腔镜联合不同药物 篇5

关键词:舒芬太尼,芬太尼,地佐辛,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

腹腔镜的出现对于手术技术是一次巨大的革新, 直接导致手术方式多元化改变。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 腹腔镜手术具有多方面的优点, 如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缩短等[1]。虽然腹腔镜对于开腹手术在疼痛程度方面具有优势, 但目前临床医师往往对腹腔镜的疼痛过于乐观, 而忽视术后镇痛药的使用, 造成患者在术后疼痛剧烈。因此, 本文选取在我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65例, 以分析不同药物联合地佐辛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的临床研究对象为2011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65例, 男31例, 女34例, 年龄38~70 (57.62±7.68) 岁, 体质量为46~76 (60.23±5.82) kg, 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7例, 腹腔镜下行结直肠癌切除术23例, 腹腔镜下行胆管切开取石术15例。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设计方法, 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33例和B组32例。2组年龄、性别、手术种类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均禁食、禁饮, 在接受手术前30min予以阿托品0.5mg肌内注射, 然后进行麻醉诱导, 麻醉诱导的方案为:咪唑安定0.1mg/kg、异丙酚2mg/kg、芬太尼4μg/kg、维库溴铵0.1mg/kg, 在成功进行气管插管操作后, 采用机械通气的方式维持患者正常的呼吸。麻醉维持方案为:异丙酚1.5mg·kg-1·h-1、瑞芬太尼0.1μg·kg-1·min-1, 与此同时, 间断给予维库溴铵0.1mg/kg进行维持。

1.2.2 试验方法:

A组予以舒芬太尼 (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20054171) 1μg/kg联合地佐辛 (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20080329) 0.1mg/kg的治疗方案;B组予以芬太尼 (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42022076) 1μg/kg联合地佐辛0.1mg/kg的治疗方案。

1.3 观察指标

患者恢复期的心率、平均动脉压、镇静评分 (Ramesay评分) 。

1.4 Ramesay评分标准[2]

6分:处于无法唤醒的深度睡眠状态;5分:对于呼叫的反应较为不敏感;4分:处于睡眠状态, 但是可唤醒;3分:处于嗜睡状态, 对语言方面的反应不敏感;2分:处于较为安静的状态;1分:处于较为不安静的状态。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组心率、平均动脉压低于B组, 且Ramesay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B组比较, *P<0.05

3讨论

舒芬太尼是一种衍生于芬太尼的产物, 较易溶于患者的血液中, 从而更为快速地产生效用, 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术后镇痛药物。黄立宁等[3]报道, 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对患者的呼吸抑制作用较小, 且超前使用 (麻醉诱导前用药) 舒芬太尼的患者Ramesay评分明显高于使用地佐辛者, 提示舒芬太尼能够较好地产生镇静作用, 且舒芬太尼产生效用的持续时间也明显高于地佐辛。季蒙等[4]认为, 在预防雷米芬太尼麻醉后产生的疼痛时, 舒芬太尼能够产生较为良好的效果, 而芬太尼对患者循环系统的影响较大, 且视觉模拟评分 (VAS) 也明显高于舒芬太尼组。本文结果显示, 舒芬太尼组患者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芬太尼组 (P<0.05) , 说明舒芬太尼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芬太尼小, 有利于患者的循环系统处于稳定状态, 从而有利于患者的术后镇痛和术后恢复;且舒芬太尼组Ramesay评分明显高于芬太尼组 (P<0.05) , 说明舒芬太尼的镇静效果更好, 能够发挥更为良好的镇痛效果, 与国内文献报道一致。这提示临床医师在患者的术后镇痛中, 可以将舒芬太尼联合地佐辛作为术后镇痛的首选药物, 以保证患者在术后能够避免疼痛的困扰, 且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进程。

综上所述, 舒芬太尼联合地佐辛对于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确切, 对患者的循环系统影响较小, 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在腹腔镜术后镇痛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正, 杜云峰, 孙劲文, 等.腹腔镜手术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对比开腹手术的临床研究[J].山东医药, 2012, 52 (20) :4-6, 9.

[2]师小伟, 熊源长, 刘佩蓉.地佐辛联合芬太尼应用于腰椎内固定术后镇痛的疗效[J].上海医学, 2012, 35 (4) :295-297.

[3]黄立宁, 靳玮, 康荣田, 等.地佐辛和舒芬太尼超前镇痛用于腹腔镜手术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2, 32 (3) :208-211.

腹腔镜联合不同药物 篇6

关键词:瑞芬太尼,异氟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效果

腹腔镜是带有微型摄像头的器械, 腹腔镜手术就是利用腹腔镜系统及其相关器械进行的手术, 采用2~4孔操作法, 其中一个开在人体的肚脐眼上, 避免在患者腹腔部位留下长条状的伤疤, 恢复后, 仅在腹腔部位留有1~3个0.5~1cm的线状瘢痕, 可以说是创面小, 痛楚小的手术, 因此也有人称之为“钥匙孔”手术[1]。本文旨在探讨不同药物对腹腔镜麻醉的疗效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我院6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 年龄33~66岁, 体质量46~73kg, RSRⅠ~Ⅱ级,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麻醉, 对照组采用异氟醚吸入麻醉, 两组的年龄、性别、分级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观察组诱导咪唑安定0.1mg/kg, 丙泊酚2mg/kg, 瑞芬太尼1µg/kg, 维库溴铵0.1mg/kg, 术中以瑞芬太尼6~10µg/ (kg·h) 持续静脉输注维持麻醉, 依具体情况间断给予维库溴铵, 对照组麻醉维持0.8%~2.0%异氟醚。两组均在手术结束时停药。手术时间为40~120min。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呼之睁眼时间, 拔管时间, 定向力恢复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做统计学分析。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术后恢复情况见表l。观察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0.05) ;观察组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 。

3 讨论

腹腔镜手术是一项高新技术, 仅在腹壁开2~4个0.5~1.0cm钥匙孔样小洞, 将直径1cm的腹腔镜伸进腹腔内, 将腹腔内脏器的图像清晰引导并显示于电视屏幕上, 医师一边看电视屏幕, 一边通过腹壁小洞插入微小器械操作, 完成手术, 从而使手术在不需要剖腹的情况下完成[3]。患有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慢性胆囊结石病有严重的腹腔内感染、严重高危胆囊结石患者, 患有胆囊结石并有心功能不全、慢性肺部严重疾病者应慎重治疗。此外, 伴有严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以往有较大的上腹部手术史等患者不宜做此项治疗。手术后因麻醉药作用可能会有短暂的恶心感或呕吐, 可在医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进行药物治疗[4]。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0.05) ;观察组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 。表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采用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具有起效快、镇痛作用强、消除快等优势。

参考文献

[1]黄悦, 杭燕南.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扁桃体和增殖体切除术的应用[J].临床麻醉性杂志, 2010, 22 (8) :294-295.

[2]马良龙, 俞磊, 张书民, 等.困难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方法讨论[J].中华全科医学, 2010, 8 (3) :330.

[3]刘玲, 顾殿华, 陶国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分析和防治[J].东南大学学报, 2011, 27 (2) :99.

腹腔镜联合不同药物 篇7

全凭静脉麻醉是一个稳定的麻醉方法,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中。靶控输注是全凭静脉麻醉理想的给药方式[4]。靶控输注可以迅速达到并稳定在目标浓度,血流动力学稳定,易于控制麻醉深度,同时也可以预测病人苏醒和恢复时间,准确,可控性好,手术室环境无污染。因此,本研究选择靶控输注法对腹腔镜胆囊手术的患者进行麻醉。丙泊酚、七氟醚、笑气等均是临床使用的麻醉药物,不同的复合使用可以达到不一样的效果。丙泊酚是一种短效静脉麻醉药,具有起效快,代谢迅速,时效短,恢复迅速平稳,但镇痛效果差[5]。七氟醚是一种吸入麻醉药物,术中血液动力学较平稳,肌松药用量小,术后苏醒快等特点。但是多种药物复合使用对腹腔胆囊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比较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和异氟醚复合笑气吸入麻醉对5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为临床合理使用麻醉药物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1~2012.1在本院进行腹腔镜胆囊手术的50例病人。其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18~71岁,平均年龄(43.2±4.1)岁。入选标准: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5]分级Ⅰ~Ⅱ级,年龄大于18岁,住院期间需要进行腹腔镜胆囊手术。排除标准:手术前感染者,患者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疾病,患有呼吸及循环系统疾病,主要期间需要服用镇静、激素类药物者。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组(A组)和异氟醚复合笑气吸入麻醉组(B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种类、进行手术的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1.2 麻醉方法

1.2.1 麻醉前准备

患者术前半小时肌注苯巴比妥钠(清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QY20100113B)0.1g。开放静脉通道、监测如MAP、HR、心电图、CVP及通气功能的监测Sp O2、PETCO2、尿量的监测。

1.2.2 A组麻醉方法

A组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首先以异丙酚(清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QY20100132)单次静注以适宜剂量的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H2011083)诱导麻醉。最后应用丙泊酚(北京费森尤斯卡比医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BJFS201020)3~6mg/ml持续静脉靶控输注维持麻醉,初始血药浓度设定为3mg/ml,每次增加或减少0.5mg/ml调节麻醉深度。

1.2.3 B组麻醉方法

在麻醉诱导前去氮3min后,使血氧饱和度(Sp O2)达98%或更多。然后用7%七氟醚(山东中亚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SDZY2010S33)通入循环3至5分钟,塞住口罩出口,挤空呼吸袋,使回路中充满了麻醉气体。然后静脉注射2mg/kg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F20110103),然后将口罩密闭在病人鼻前,让病人做深呼吸,吸入7%七氟醚,氧气流量8L/分钟。

手术中使用美国STYKER自动气腹机(Stryker Endoscopy,USA)维持腹内压在13~14mm Hg,经脉注射乳酸钠林格氏(北京费森尤斯卡比医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BJFS2010103RS),速度为10ml/kg·h,维库溴铵(浙江永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YL00134WK)0.08mg/kg静脉注射维持肌肉松弛,放气后即停用麻醉药。

1.3 考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麻醉前(基础值T0),气腹5,10,15,20分钟(T1~T4),放气后(T5)的MAP,HR,Sp O2和PETCO2。并观察患者术后24小时内的不良反应。比较两者呕吐发生率和呕吐程度差异。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围麻醉期检测指标变化

由表1可知,在围麻醉期不同观测时间点,A组平均动脉压高于B组(P<0.05),诱导后各时间点,A组表现出对心率的抑制作用,其中诱导后T5时间点最为显著,可能与两种麻醉方式的循环机制不同有关。

由表2可知,Sp O2变化及与术前值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B组与A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PETO2值在诱导后缓慢增高,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与B组无显著差异(P>0.05)。

2.2 术后24小时恶心呕吐发生率

A组呕吐发生率20%,明显少于B组的60%,见表6,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作为一种微创手术,腹腔镜胆囊手术近来年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在腹腔镜手术中,由于腹腔内压力增加,当压缩的CO2注入腹腔后,会压迫腹腔内脏和下腔静脉,使回心血量减少,造成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6]。丙泊酚是一种新的短效静脉麻醉剂,因为起效快,代谢快,时效短的恢复迅速,平稳,连续使用不显着在体内蓄积,副作用少而被临床广泛使用[7]。

丙泊酚的镇静作用强,但其镇痛效果差,因此,通常需要结合的强阿片类镇痛药。瑞芬太尼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催眠和抗伤害性刺激的协同作用[8]。这项研究表明,七氟醚与小气合用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比较发现,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患者含药血清的稳定性达预先设定的水平,从而更有效地抑制应激反应,维持病人的生命体征平稳。说明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强于七氟醚,与文献报道一致,这提示我们手术联合使用镇静剂和止痛剂是必不可少的[9]。

恶心呕吐腹腔镜胆囊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可高达50%以上,在患者全麻后各种反射尚未完全恢复时,恶心、呕吐可增加误吸的危险性,既不利于伤口的愈合,也给患者心理造成创伤,同时也加重了患者家属及护理人员的负担[10]。因此,合理的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是选择合适麻醉药物的一个重要前提。本研究结果显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20%,明显低于七氟醚复合笑气吸入组,提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更适用于腹腔镜胆囊手术的麻醉。

摘要:目的:比较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与七氟醚复合笑气吸入两种麻醉药物使用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1~2012.1在本院进行腹腔镜胆囊手术的50例病人。其中男31例,女29例,随即分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组(A组)和异氟醚复合笑气吸入麻醉组(B组),每组25例。比较术中患者各时点的MAP、HR、SpO2、PETCO2等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和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平均动脉压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心率均低于麻醉前数值,A组诱导后10min心率下降,低于吸入麻醉组(P<0.05)。A组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两种不同的麻醉药物组合方式均能维持腹腔镜胆囊手术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麻醉效果更持久,不良反应更低。本研究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麻醉药物,腹腔镜胆囊手术,应激反应

参考文献

[1]王前,王天龙,田丽娟,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靶控输注依托咪酯和丙泊酚的比较[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1;14(1):15~17

[2]宋甲,倪新颖,林永峰,等.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68~70

[3]王绍林,刘小彬.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老年病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08;29(1):12~15

[4]曾洪友,曾思.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与瑞芬太尼-七氟醚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手术的比较[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0;31(1):16~18

[5]何洹,张春梅,施冲.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时NI与BIS监测镇静深度的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0;30(3):282~284

[6]王庆利,陈利民,张燕辉,等.氟比洛芬酯对丙泊酚靶控输注时麻醉深度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25(12):1023~1025

[7] Kocum A,Sener M,Akin S,et al.Spinal anesthesia under sedation using propofoland ketamine for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in a patient during 13th week ofgestation[J].J Anest,2012;26(4):634~635

[8] Kwak HJ,Park SK,Lee KC,et al.High 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preserves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 during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under propofolanesthesia[J].Surg Endosc.2012;30

[9]郝小勇.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3):297~298.

腹腔镜联合不同药物 篇8

关键词:腹腔镜,醋酸甲羟孕酮,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内膜细胞种植在不正常的位置而形成的一种女性常见妇科疾病。内膜细胞本该生长在子宫腔内, 但由于子宫腔通过输卵管与盆腔相通, 因此使得内膜细胞可经由输卵管进入盆腔异位生长。有文献统计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不孕症妇女中约50%, 严重危害妇女的健康与生活。因此我院收集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并探讨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4月~2014年2月我院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症状表现为痛经、非经期下腹痛、性生活痛、盆腔触痛结节, 按内异症分期标准[1]:I期11例、Ⅱ期14例、Ⅲ期46例、Ⅳ期29例。按随机号码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50例。对照组接受单纯腹腔镜手术, 研究组接受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平均年龄 (32.6±15.4) 岁;研究组平均年龄 (33.5±16.3) 岁。两组人员年龄、内异症分期、症状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入选标准

(1) 年龄>18周岁, 均为已婚未孕患者。 (2)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妇科学分会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3) 每个研究对象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手术主要为卵巢内异症囊肿剔除术、盆腔粘连分离术、子宫悬吊术配合输卵管插管通液术。

1.3.2 研究组

在对照组手术治疗基础上配合术后用药, 术后第1次月经来潮5天内, 深部肌内注射醋酸甲羟孕酮 (武田药品工业株式会社大阪工厂, 国药准字J20090036) 150 mg, 28~30天注射1次, 共6次。

1.4 评价标准

对比 (1) 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患者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水平。 (2) 治疗结束时两组治疗疗效。

1.4.1 疗效判定: (1) 治愈:临床症状消; (2)

有效:疼痛症状减轻, 盆腔结节缩小; (3) 无效:原有疼痛症状复发和超声检查示卵巢出现囊性肿块。

1.5 统计分析方法

将资料录入Econometrics Views6.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采用“±s”描述, 采用t检验。两样本率用x2检验法,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水平比较

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结束时治疗疗效比较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结束时治疗疗效分别为92%、6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我们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组治疗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我们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 若仅单纯采取腹腔镜手术, 只能去除病变的内膜异位病灶, 而对腹腔内非典型病损或部位深除的的病变无法辨认, 因此导致病变残留, 当雌激素体内水平上升后, 可继续增殖导致复发。

研究指出手术后的药物治疗对消除残存的病灶、预防复发非常必要[1]。醋酸甲羟孕酮是一种长效孕激素, 药理作用为作用于下丘脑, 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产生低雌激素状态, 对内膜异位病灶起抗雌激素作用。本次研究发现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即通过醋酸甲羟孕酮的治疗, 使得体内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水平明显下降。有学者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为腹腔镜单纯保守治疗组和醋酸甲羟孕酮组, 然后在治疗6个月和治疗12月进行随访比较, 最终显示醋酸甲羟孕酮组治疗6个月、12个月疗效是腔镜单纯保守治疗组的1.4倍和2.5倍[2]。但醋酸甲羟孕酮长期治疗会引起骨密度含量下降, 在一项对照研究中, 成年妇女使用醋酸甲羟孕酮注射液进行长达5年的避孕, 研究显示脊柱和髋部骨密度平均下降5~6%[3,4,5,6]。因此需要及时补充血钙, 降低副作用的危害。

综上所述, 本次研究认为腹腔镜联合醋酸甲羟孕酮能够明显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疗效。

参考文献

[1]郎景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基础与临床研究的几个问题[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2, 18 (5) :129-130.

[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1277.

[3]李华军, 冷金花, 郎景和, 等.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性手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5, 40 (4) :13-16.

[4]张天幕, 辛廖冰.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性手术后辅用不同药物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 2013, 19 (2) :83-84

[5]牛凤荔.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4, 6 (2) :129-131.

上一篇:Bayes法下一篇:光伏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