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药物

2024-09-21

腹腔镜药物(精选8篇)

腹腔镜药物 篇1

腹腔镜是一种自带微型摄像头的医疗上用于手术中观察人体内部情况的器械,其采用的是在人体开取2~4个孔的操作方法,其通过在腹壁开2~4个0.5~1cm的小孔,进而将直径为1cm的腹腔镜伸入腹腔内,以达到将腹腔内脏器等器官的图像清晰的显示在屏幕上,医生则通过屏幕显示的画面,将微小器械通过腹壁小洞插入腹腔内进行手术,进而使得手术在不需要剖腹的情况下进行[1]。其中有1个孔就开在人体的肚脐眼上,在手术后的恢复中,仅会在腹腔部位留下1~3个0.5cm左右的线状瘢痕,从而避免患者在进行手术后腹腔部位留下一个长条状的伤疤。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痛楚小的手术,因此也被人称为是“钥匙孔”手术[2],也是近年来在临床上广泛运用的一项高新医疗技术。而近年来,手术中的全身麻醉也受到越来越多的患者和医护人员的青睐,可以使用的麻醉药物也越来越多,但是,大多数麻醉药物对患者多多少少有着一定的副作用,如患者术后苏醒缓慢或术后出现躁动、心率加速、高血压、呕吐等不良症状。而现代医学中,比较常见的麻醉药物有瑞芬太尼和异氟醚。瑞芬太尼以其起效快、起效强、恢复迅速等优势成为了临床上运用最广泛的麻醉药物。本文则主要探讨不同药物对腹腔镜麻醉的疗效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00例,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28~47岁,平均年龄37.24岁。运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经过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在手术前30min均对患者肌注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钠0.1g,在进入手术室后即开始实施HR、ECG、NIBP、SpO2等系统监控,同时建立静脉通路并且进行气管插管全麻。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麻醉,则对患者进行诱导咪唑安定0.1mg/kg,丙泊酚2mg/kg,瑞芬太尼1μg/kg,维库溴铵0.1mg/kg,手术中以瑞芬太尼6~10μg/(kg·h)对患者进行持续的静脉输注以维持患者的麻醉,并且依据具体的情况间断给予患者维库溴铵。对照组采用异氟醚吸入麻醉,则对患者进行诱导用药芬太尼0.2mg/kg,咪唑安定0.1mg/kg,丙泊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手术中对患者进行0.8%~2.0%异氟醚的麻醉维持。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均追加维库溴铵用来维持肌肉的松弛,并实时控制患者的呼吸,两组患者的其他常规用药均保证相同,在手术结束前30min,对患者停止输送维库溴铵等维持肌肉松动的药物。两组患者开始缝皮时便停止所有麻醉药物,在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洗肺,并给予患者1mg的新斯的明和0.5mg的阿托品以解除残余肌肉松弛药物的作用。当患者的自主呼吸完全恢复,并且能够睁开眼睛,呼吸保持平稳,HR>12次/min,SpO2>95%时,则用吸痰器将患者口腔及气管内的分泌物充分吸出,患者充分吸氧后,则将气管导管拔出,将患者送回病房。两组的手术时间为90~100min。在手术结束后,患者完全苏醒前,依旧对患者实施HR、ECG、NIBP、SpO2等的监控,观察患者在术后的各种现象。

1.3 观察指标

手术结束同时采用多功能监护仪对两组患者的HR、ECG、NIBP、SpO2等进行监控,对两组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和患者定向力恢复的时间进行观察、记录、比较和分析。同时对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如:躁动、高血压、心动过速、呕吐的例数进行详细记录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中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98.76min,麻醉时间为112.34min,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为99.01min,麻醉时间为111.75min。两组患者手术中时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分析比较

两组患者推出手术室后均进行常规监护,结果见表1。两组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苏醒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的比较

在苏醒期间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监护,如表2所示,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的例数高于观察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腹腔镜手术常常需要对患者先进行全身麻醉,进而对患者插管并控制呼吸,但是,据笔者所知,插管控制呼吸和二氧化碳气腹很容易引起心血管的不良反应,因此需要配合运用阿片类药物来预防可能出现的心血管不良反应[3]。与此同时,腹腔镜手术拥有创伤小、时间短等特点,这就要求麻醉医师在选择麻醉药物的时候,需要选用一种安全、短效、在体内无残留而又能够在手术中深沉麻醉患者达到手术的可控性的麻醉药物,用以保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麻醉的平稳性、深沉性和手术后麻醉的快速苏醒,生理的各种反射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异氟醚是一种吸入性的全身麻醉药,用它进行麻醉后,患者苏醒时主要通过肺将其进行排出,但仍然有一部分会经肝肾进行代谢,长时间的吸入异氟醚则会在人体内产生蓄积的作用[4]。而瑞芬太尼是近几年应用于临床的一种人工合成的新型、短效的阿片类药物,其结构中具有的丙酸甲酯键很容易被血浆和组织中的非特异性酯酶迅速的水解代谢,据研究表明,瑞芬太尼的代谢率不会受到酶浓度和肝肾功能的影响,而且与其他阿片类药物相比,瑞芬太尼在效应室和血液之间平衡时间短,静注后能够迅速起效,1~2min内便达到峰值。具有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消失快、重复用药无蓄积、镇痛作用强等优势,其药代动力学的特点十分适用于在临床上进行输注给药,因为不论其输注的时间有多长,在停药后,瑞芬太尼的药效都能够迅速的终止,因此不需要考虑患者术后生理机能恢复延迟的问题,因此,瑞芬太尼在临床麻醉中将可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静脉麻醉带了更广阔的前景[5]。通过本文发现,运用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运用异氟醚进行麻醉的患者;其次,手术后苏醒过程中,患者运用瑞芬太尼麻醉的不良反应也明显少于异氟醚组,由此可见,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在腹腔镜手术的运用上明显优于异氟醚。

综上所述,瑞芬太尼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镇痛作用强、麻醉诱导迅速、麻醉过程平稳、消除快、无蓄积、不依赖肝肾功能、苏醒迅速、清醒质量高、可控性强等优点,非常适用于临床上麻醉输注给药,无论输注时间多长停药后药效能很快终止,而且手术后各项指标恢复无延迟[6],因此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药物对腹腔镜麻醉的疗效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0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采用异氟醚吸入麻醉,观察两组手术后的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手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和恢复定向力的时间都远远少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异氟醚吸入麻醉,采用瑞芬太尼麻醉对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有着更好的疗效。

关键词:瑞芬太尼,腹腔镜,异氟醚,麻醉

参考文献

[1]廖少玉,廖惠晓.不同药物对腹腔镜麻醉的疗效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2):124-125.

[2]李子明.全麻术后瑞芬太尼与异氟醚对患者苏醒时间及术后意识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2,10(36):137.

[3]吴晓蕾,郭杰,张丽红.不同麻醉药物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循环改变的影响[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6(5):387-389.

[4]季丽平.不同药物对腹腔镜麻醉的疗效影响[J].亚太传统医药,2010,6(9):81-82.

[5]谈海军,邹志民,朱永安,等.瑞芬太尼与异氟醚对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苏醒的效果[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3):49-50,53.

[6]武广义,陈静,王晓明,等.瑞芬太尼静脉麻醉与异氟醚吸入麻醉在老年人腹部手术中的比较[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7,24(2):21,23.

腹腔镜药物 篇2

关键词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腹腔镜米非司酮孕三烯酮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120

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在近两年发生率有升高的趋势,其发生多为生育年龄的妇女。腹腔镜治疗具有创伤小、效果好、恢复快等优点[1],本文通过回顾分析2011年的患者资料,旨在观察比较不同药物辅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1年收治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患者184例,随机分成三组,均实施腹腔镜剥除术,A组54例,实施单纯腹腔镜手术,未辅助用药;B组65例,术后服用孕三烯酮;C组65例,术后服用米非司酮。三组患者年龄、孕产次、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方法:A组采取腹腔镜下行卵巢肿瘤剥除术,止血方式采用电凝止血或者缝扎止血。术后为服用辅助药物治疗。B组手术方法上同,术后患者口服孕三烯酮,1周2次,每次25mg,1个月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C组手术方法上同,术后患者口服米非司酮,1次/日,每次125mg,1个月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2]。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复发率情况。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疼痛明显减轻或环节,盆腔触痛结节消失;②有效:疼痛有所减轻,盆腔结节变软且缩小;③无效:症状无缓解,盆腔结节触痛明显。

统计学处理:所有统计学方法均使用SPSS100进行处理,并对有效率和复发率进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临床疗效:A组总有效45例(8333%),B组总有效59例(9077%),C组总有效61例(9385%),B、C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和复发率方面,C组较B组更少,差异显著(P<005)。见表1。

不良反应:B组与C组用药后均有症状出现,主要为体重增加、水肿、痤疮,B组出现不良反应为38例(5846%),C组为5例(7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讨论

目前,随着妇产科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中。但是,子宫内膜异位手术中,囊肿常常破裂,导致术中病灶难以清除,患者采用保守性手术的复发率很高。通过使用药物辅助,可以使其治疗效果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效果。

孕三烯酮可阻断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抑制卵巢甾体激素的合成,使子宫内膜萎缩。米非司酮作为孕激素受体拮抗剂,通常用来紧急避孕等在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中,可发挥萎缩病灶、缓解疼痛的作用[3]。

本研究中,通过将采用单纯腹腔镜手术患者与术后服用孕三烯酮和术后服用米非司酮的患者相对比,可以发现,用孕三烯酮和米非司酮药物辅助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术效果显著,有更少的不良反应和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邢庭阀.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联合超声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214—215.

2熊员焕,朱波,凌燕.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不同药物巩固治疗的疗效比较[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5,14(6):492—494.

腹腔镜药物 篇3

关键词:瑞芬太尼,异氟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效果

腹腔镜是带有微型摄像头的器械, 腹腔镜手术就是利用腹腔镜系统及其相关器械进行的手术, 采用2~4孔操作法, 其中一个开在人体的肚脐眼上, 避免在患者腹腔部位留下长条状的伤疤, 恢复后, 仅在腹腔部位留有1~3个0.5~1cm的线状瘢痕, 可以说是创面小, 痛楚小的手术, 因此也有人称之为“钥匙孔”手术[1]。本文旨在探讨不同药物对腹腔镜麻醉的疗效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我院6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 年龄33~66岁, 体质量46~73kg, RSRⅠ~Ⅱ级,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麻醉, 对照组采用异氟醚吸入麻醉, 两组的年龄、性别、分级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观察组诱导咪唑安定0.1mg/kg, 丙泊酚2mg/kg, 瑞芬太尼1µg/kg, 维库溴铵0.1mg/kg, 术中以瑞芬太尼6~10µg/ (kg·h) 持续静脉输注维持麻醉, 依具体情况间断给予维库溴铵, 对照组麻醉维持0.8%~2.0%异氟醚。两组均在手术结束时停药。手术时间为40~120min。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呼之睁眼时间, 拔管时间, 定向力恢复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做统计学分析。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术后恢复情况见表l。观察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0.05) ;观察组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 。

3 讨论

腹腔镜手术是一项高新技术, 仅在腹壁开2~4个0.5~1.0cm钥匙孔样小洞, 将直径1cm的腹腔镜伸进腹腔内, 将腹腔内脏器的图像清晰引导并显示于电视屏幕上, 医师一边看电视屏幕, 一边通过腹壁小洞插入微小器械操作, 完成手术, 从而使手术在不需要剖腹的情况下完成[3]。患有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慢性胆囊结石病有严重的腹腔内感染、严重高危胆囊结石患者, 患有胆囊结石并有心功能不全、慢性肺部严重疾病者应慎重治疗。此外, 伴有严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以往有较大的上腹部手术史等患者不宜做此项治疗。手术后因麻醉药作用可能会有短暂的恶心感或呕吐, 可在医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进行药物治疗[4]。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0.05) ;观察组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 。表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采用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具有起效快、镇痛作用强、消除快等优势。

参考文献

[1]黄悦, 杭燕南.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扁桃体和增殖体切除术的应用[J].临床麻醉性杂志, 2010, 22 (8) :294-295.

[2]马良龙, 俞磊, 张书民, 等.困难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方法讨论[J].中华全科医学, 2010, 8 (3) :330.

[3]刘玲, 顾殿华, 陶国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分析和防治[J].东南大学学报, 2011, 27 (2) :99.

腹腔镜药物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及分组

118例均为输卵管妊娠。临床主要表现为有停经史、阴道不规则流血、下腹突发性疼痛等, 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βHCG) 阳性或弱阳性, 均采用美国GE LO GIQ 5 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诊断确诊。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保守治疗并有保留生育功能的要求, 排除肝肾功能不全者及有药物治疗禁忌证者。按照自愿原则选择治疗方案, A组66例行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 B组52例接受药物保守治疗。A组患者平均年龄26岁, 有异位妊娠史3例, 孕次 (2.2±0.8) 次, 停经天数 (4 2.6±4.1) d, 血βHCG (1274.5±189.6) U/L;B组患者平均年龄27岁, 有异位妊娠史2例, 孕次 (2.3±0.8) 次, 停经 (43.1±5.1) d, 血βH C G (1 3 0 2.4±2 0 3.6) U/L。两组患者年龄、停经天数、孕次及血βH CG值等方面接近。

1.2 治疗方法

1.2.1 A组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气管插管全麻, 取脐下缘为第1穿刺点, 注入CO2建立人工气腹, 用10mm套管针穿刺置入腹腔镜。确诊为异位妊娠后, 分别于脐孔、左下腹、右下腹建立工作通道, 暴露患侧输卵管, 用长柄无损伤夹持钳夹固定妊娠部位。对输卵管系膜对侧游离缘实施电凝后, 于其最膨大位置游离缘纵行切开输卵管, 取出妊娠组织及血凝块, 全面检查腹腔情况。如有出血, 则双极电凝止血, 冲洗管腔。输卵管包块较大或肌层有破坏, 或未见明显绒毛者, 经患侧阔韧带处注射氨甲蝶呤20mg。术后随访βH C G值直至正常。

1.2.2 B组

口服米非司酮2次/d, 25mg/次, 空腹服用, 连续服用6d。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氨甲蝶呤后肌内注射, 1mg/ (kg·d) , 1次/d, 连续注射5d。治疗第4~7日测血βHCG, 若较治疗前下降小于15%, 重复剂量治疗, 若病情无改善, 甚至发生急性腹痛或包块破裂, 则中转手术治疗。每周复查一次血βHCG及彩超, 了解子宫附件及病灶变化情况。

1.3 疗效判断标准

参考第7版《妇产科学》制定的疗效标准[1]。有效:患者生命体征已稳定, 腹痛基本消失, 阴道流血减少或停止, 治疗14d后血清βHCG基本降至正常, 宫腔外包块消失或缩小, 可进行日常活动。 (2) 无效:血清βHCG增高或下降不明显, 附件包块无明显缩小或有增大, 患者自觉症状加重或者未见缓解, 腹腔内仍有出血。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 注意观察药物毒副反应。评价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有效率、治疗后βHCG水平下降至正常时间及不良反应, 术后行输卵管造影评估输卵管功能。A组术后第1次月经正常来潮干净后3~7d行治疗性通液术1~2次。B组盆腔包块消失后, 月经干净3~7d行输卵管通液术或造影术, 治疗3个月后行输卵管碘油造影, 检查输卵管复通情况。随访半年, 比较两组患者的受孕率。1.5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 14.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比较行t检验,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A组66例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 均有效。B组52例中, 44例 (84.6%) 有效, 8例 (15.4%) 无效, 转为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治疗。A组治疗有效率高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89, P<0.01) 。术后3个月行输卵管碘油造影, A组输卵管复通63例 (95.5%) , 1例 (1.5%) 不通, 2例 (3.0%) 通而不畅;B组输卵管复通34例 (65.4%) , 8例 (15.4%) 不通, 10例 (19.2%) 通而不畅, A组输卵管复通率明显高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7.98, P<0.01) 。对输卵管复通者进行随访, A组半年内受孕27例 (42.9%, 27/63) , B组9例 (26.5%, 9/34) , A组受孕率略高于B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54, P>0.0 5) 。

2.2 两组患者血βHCG降至正常及住院时间比较

A组血βHCG降至正常时间显著快于B组, 住院时间也较B组短,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d, x-±s)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A组患者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及持续性异位妊娠 (PEP) 等并发症发生。B组患者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17例 (32.7%) , 其中胃肠道反应8例, 口腔溃疡5例, 轻度骨髓抑制4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 5.2 1, P<0.01) 。

3 讨论

输卵管妊娠的常见原因包括输卵管功能异常或发育不良、输卵管炎症、输卵管手术史、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放置宫内节育环等[2]。其临床表现早期常不典型, 一般与正常早孕无明显区别, 多数孕妇在停经6~8周后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 有少数患者甚至无停经史[3]。随着医学的发展, 对异位妊娠的诊断水平不断提高, 多数孕妇可在早孕检查时及时发现。妊娠早期应用经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 具有分辨率高、确诊率高且不受肠胀气的影响等优点[4], 是目前临床进行异位妊娠诊断的主要检查方法。

目前, 异位妊娠患者常用的保守治疗方法主要有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两种。药物保守治疗适用于孕囊直径<3 c m;输卵管妊娠未破裂或流产;血βH C G<2000U/L及无明显内出血的异位妊娠患者[5]。米非司酮通过竞争孕酮受体, 阻碍胚胎发育甚至杀死胚胎;氨甲蝶呤通过抑制滋养细胞增生, 破坏绒毛使其坏死脱落, 致使胚胎萎缩死亡。本次观察米非司酮联合氨甲蝶呤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有效率为84.6%。由于氨甲蝶呤有一定的副作用, 尤其是易产生骨髓抑制或胃肠道反应, 因而药物保守治疗的安全性不如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

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异位妊娠患者, 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有下列优点: (1) 手术损伤小, 术后组织粘连少; (2) 术中能留取病理标本, 能检查妊娠部位, 确诊有无其他疾病如盆腔炎等, 并可立即对症治疗。 (3) 腹腔镜手术指征较宽, 且术后输卵管包块即可随即消失。 (4) 术后输卵管再通畅率较高, 术后患者月经恢复可立即受孕。本次观察结果显示, 腹腔镜保守手术组有效率高、住院时间短、术后βHCG水平下降快、输卵管复通率高, 随访半年内受孕率两组相当, 整体效果优于药物保守治疗组。

持续性异位妊娠是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的并发症之一, 多因术中胚胎组织清除不彻底引起。因此, 腹腔镜保守手术术中应彻底清除妊娠部位的孕囊和血块, 反复冲洗输卵管管腔, 将残存的绒毛组织冲洗干净。本研究资料显示, 腹腔镜保守手术组术中于妊娠处局部注射小剂量氨甲蝶呤, 以杀死残留的绒毛组织, 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无PEP发生, 表明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联合氨甲蝶呤注射综合了腹腔镜手术与药物治疗的优势, 可有效防止术后PEP的发生[2]。

综上, 我们认为对于异位妊娠患者尤其是有生育要求的患者, 为了预防及减少异位妊娠对身体的损伤, 应及早确诊, 可采取腹腔镜手术保守治疗或药物保守治疗, 前者住院时间短, 不良反应少, 更有助于尽快恢复患者的生育功能。

摘要:目的 比较腹腔镜手术与药物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院妇产科收治118例输卵管妊娠患者, 均经阴道超声确诊。按自愿原则将118例分为两组, A组66例, B组52例。A组予腹腔镜下手术治疗, B组给予氨甲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住院及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βHCG) 下降至正常的时间, 输卵管复通率, 半年后受孕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腹腔镜手术组较药物保守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及血βHCG降至正常时间短, 治疗有效率、输卵管复通率高,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半年后受孕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比药物保守治疗住院时间短, 有效率高, 有利于保留输卵管妊娠患者的生育功能,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关键词:输卵管妊娠,腹腔镜手术,氨甲蝶呤,米非司酮,效果比较

参考文献

[1]苟文丽.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06-107.

[2]陈建芳, 钱红浪.腹腔镜手术与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 (11) :37-38.

[3]Yang Liping.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reating ecctopic pregnancy in the integrative medicine[J].CJCM, 2009, 22 (18) :1457-1458.

[4]谢杏美, 王玉霞, 石晓蓝, 等.血清β-HCG及孕酮联合阴道超声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的价值[J].广东医学, 2010, 31 (9) :526-528.

腹腔镜药物 篇5

关键词:腹腔镜,醋酸甲羟孕酮,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内膜细胞种植在不正常的位置而形成的一种女性常见妇科疾病。内膜细胞本该生长在子宫腔内, 但由于子宫腔通过输卵管与盆腔相通, 因此使得内膜细胞可经由输卵管进入盆腔异位生长。有文献统计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不孕症妇女中约50%, 严重危害妇女的健康与生活。因此我院收集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并探讨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4月~2014年2月我院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症状表现为痛经、非经期下腹痛、性生活痛、盆腔触痛结节, 按内异症分期标准[1]:I期11例、Ⅱ期14例、Ⅲ期46例、Ⅳ期29例。按随机号码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50例。对照组接受单纯腹腔镜手术, 研究组接受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平均年龄 (32.6±15.4) 岁;研究组平均年龄 (33.5±16.3) 岁。两组人员年龄、内异症分期、症状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入选标准

(1) 年龄>18周岁, 均为已婚未孕患者。 (2)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妇科学分会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3) 每个研究对象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手术主要为卵巢内异症囊肿剔除术、盆腔粘连分离术、子宫悬吊术配合输卵管插管通液术。

1.3.2 研究组

在对照组手术治疗基础上配合术后用药, 术后第1次月经来潮5天内, 深部肌内注射醋酸甲羟孕酮 (武田药品工业株式会社大阪工厂, 国药准字J20090036) 150 mg, 28~30天注射1次, 共6次。

1.4 评价标准

对比 (1) 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患者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水平。 (2) 治疗结束时两组治疗疗效。

1.4.1 疗效判定: (1) 治愈:临床症状消; (2)

有效:疼痛症状减轻, 盆腔结节缩小; (3) 无效:原有疼痛症状复发和超声检查示卵巢出现囊性肿块。

1.5 统计分析方法

将资料录入Econometrics Views6.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采用“±s”描述, 采用t检验。两样本率用x2检验法,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水平比较

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结束时治疗疗效比较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结束时治疗疗效分别为92%、6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我们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组治疗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我们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 若仅单纯采取腹腔镜手术, 只能去除病变的内膜异位病灶, 而对腹腔内非典型病损或部位深除的的病变无法辨认, 因此导致病变残留, 当雌激素体内水平上升后, 可继续增殖导致复发。

研究指出手术后的药物治疗对消除残存的病灶、预防复发非常必要[1]。醋酸甲羟孕酮是一种长效孕激素, 药理作用为作用于下丘脑, 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产生低雌激素状态, 对内膜异位病灶起抗雌激素作用。本次研究发现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即通过醋酸甲羟孕酮的治疗, 使得体内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水平明显下降。有学者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为腹腔镜单纯保守治疗组和醋酸甲羟孕酮组, 然后在治疗6个月和治疗12月进行随访比较, 最终显示醋酸甲羟孕酮组治疗6个月、12个月疗效是腔镜单纯保守治疗组的1.4倍和2.5倍[2]。但醋酸甲羟孕酮长期治疗会引起骨密度含量下降, 在一项对照研究中, 成年妇女使用醋酸甲羟孕酮注射液进行长达5年的避孕, 研究显示脊柱和髋部骨密度平均下降5~6%[3,4,5,6]。因此需要及时补充血钙, 降低副作用的危害。

综上所述, 本次研究认为腹腔镜联合醋酸甲羟孕酮能够明显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疗效。

参考文献

[1]郎景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基础与临床研究的几个问题[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2, 18 (5) :129-130.

[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1277.

[3]李华军, 冷金花, 郎景和, 等.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性手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5, 40 (4) :13-16.

[4]张天幕, 辛廖冰.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性手术后辅用不同药物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 2013, 19 (2) :83-84

[5]牛凤荔.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4, 6 (2) :129-131.

腹腔镜药物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0月至2014年3月本科收治子宫内膜异位症150例, 年龄26~42岁, 平均 (31.6±4.6) 岁;病程3个月~3年, 平均 (1.2±0.3) 年, 根据1985年美国生育协会AFS分期法:Ⅰ期20例, Ⅱ期56例, Ⅲ期44例, Ⅳ期30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痛经和月经不调现象, 经各项检查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 (1) 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异常、恶性肿瘤和其他妇科疾患者; (2) 术前半年内应用过激素类药物治疗者; (3) 未按规定服药者。15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 即腹腔镜组、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组、腹腔镜联合孕三烯酮组, 每组50例。3组患者一般资料,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腹腔镜手术

3组患者均在非月经期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给予全身麻醉后, 取膀胱截石位, 在脐上0.5 cm建立人工气腹, 两侧在下腹水平麦氏点0.5 cm取2个穿刺点为操作孔, 入腹腔镜探查, 据疾病分期、粘连程度及病变位置行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清除, 包括卵巢囊肿剥除术、盆腔粘连分离术、盆腔病灶切除或电凝术, 术毕用0.9%氯化钠注射液反复冲洗盆腔, 留置透明质酸钠预防粘连, 退出腹腔镜, 术后常规抗生素治疗。

1.2.2 术后药物治疗

腹腔镜组术后不进行任何药物治疗, 腹腔镜联合孕三烯酮组术后第2天开始口服孕三烯酮胶囊 (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 , 每次2.5 mg, 每周2次, 连续服用6个月。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组术后第2天开始给予口服米非司酮胶囊 (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 , 每次12.5 mg, 每天1次, 连续服用6个月。

1.3观察指标

每例患者至少随访6个月, 记录患者腹痛、月经异常等症状缓解情况, 月经恢复时间, 药物不良反应。疗效评价标准:有效:治疗后腹痛、痛经、月经异常等症状明显消失, 超声检查子宫正常;基本有效:治疗后腹痛、痛经、月经异常等症状有所消失, 超声检查囊肿明显缩小;无效:治疗后腹痛、痛经、月经异常等症状无明显改善, 或停药后复发, 超声检查囊肿大小无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数据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数据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6个月后, 腹腔镜组总有效率为64.0%, 腹腔镜联合孕三烯酮组总有效率为96.0%, 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组总有效率为94.0%。统计学分析显示, 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组和腹腔镜联合孕三烯酮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腹腔镜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组与腹腔镜联合孕三烯酮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腹腔镜组比较, △χ2=10.34, P<0.05;▲χ2=8.27, P<0.05

2.2 月经恢复时间比较

腹腔镜组月经恢复时间为 (4.6±0.8) 个月, 腹腔镜联合孕三烯酮组为 (3.2±0.7) 个月, 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组为 (3.3±0.7) 个月。统计学分析显示, 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组和腹腔镜联合孕三烯酮组明显短于腹腔镜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组与腹腔镜联合孕三烯酮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不良反应

腹腔镜组没有明显不良反应。腹腔镜联合孕三烯酮组有少量阴道出血1例, 肝功能损害2例, 胃肠道反应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组有2例不规则阴道出血, 2例体质量增加, 1例出现痤疮,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两用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米非司酮能够有效降低异位内膜的孕激素受体和雌激素受体, 使异位内膜失去相关激素作用, 从而达到治疗内膜异位症的目的[3]。孕三烯酮可通过抑制患者垂体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刺激素的分泌, 而引起卵巢激素分泌功能抑制, 血雌、孕激素水平降低, 并与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受体相结合发挥抗孕激素、中度抗雌激素和抗性腺效应, 因此可使异位的子宫内膜萎缩、吸收, 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4]。本文结果显示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组和腹腔镜联合孕三烯酮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腹腔镜组, 月经恢复时间明显短于腹腔镜组, 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组与腹腔镜联合孕三烯酮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总之, 腹腔镜手术联合应用米非司酮或孕三烯酮治疗, 可有效降低复发, 提高疗效, 且不良反应较少。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或孕三烯酮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即腹腔镜组、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组、腹腔镜联合孕三烯酮组, 每组50例。治疗6个月后随访记录3组患者症状缓解情况、月经恢复时间、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组和腹腔镜联合孕三烯酮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腹腔镜组 (P<0.05) , 月经恢复时间明显短于腹腔镜组 (P<0.05) , 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组与腹腔镜联合孕三烯酮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腹腔镜手术联合应用米非司酮或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可有效降低复发, 提高疗效。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米非司酮,孕三烯酮

参考文献

[1]高健, 黄立, 陈淑学, 等.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156例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 2010, 38 (2) :229-230.

[2]黄丽平, 苏秀梅.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J].中国医药科学, 2014, 4 (7) :207-210.

[3]李纯红.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19) :265-266.

腹腔镜药物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硬币法, 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 各34例。参照组年龄21~46岁, 平均年龄 (32.6±3.5) 岁;病程4个月~5年, 平均病程 (2.5±0.6) 年;R-AFS分期:Ⅱ期13例, Ⅲ期18例, Ⅳ期15例。观察组年龄22~47岁, 平均年龄 (34.1±3.2) 岁;病程2个月~4年, 平均病程 (2.7±0.4) 年;R-AFS分期:Ⅱ期15例, Ⅲ期17例, Ⅳ期14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单纯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 应用静脉复合麻醉方法, 取得满意麻醉效果后, 创建人工CO2气腹, 将直径10 mm的Troca自脐部穿入, 放置好腹腔镜, 借助腹腔镜视野, 在患者左下腹和右下腹分别置入直径5 mm的Troca, 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盆腔情况进行全面探查, 防止遗漏病灶的情况出现。于腹腔镜下给予患者保守性手术操作, 如果术中发现患者存在盆腔粘连的情况, 则需要同时给予盆腔粘连分离术的相关操作, 囊液抽吸出来后, 将囊壁剥除, 对异位病灶进行电灼, 实施充分止血操作。对迂曲粘连或者伞部闭塞的输卵管患者进行修复整形, 使输卵管卵巢恢复至正常形态和解剖位置。术后采用生理盐水对腹腔进行反复冲洗, 并将抗粘连剂放置在腹腔中, 术后给予5天左右的常规抗感染治疗。

1.2.2 观察组

在参照组组基础上联合药物治疗, 术后在患者月经来潮的第1天, 给予孕三烯酮 (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9980020) 2.5 mg, 2次/周, 连续治疗6个月;针对输卵管增厚水肿、盆腔粘连者连续3~6个月内进行中药红藤汤灌肠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治疗后, 所有阳性症状完全消失, 妇科B超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指标恢复至正常, 6个月随访结果发现无1例患者出现复发;好转:治疗后, 大部分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疼痛程度有所缓解;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与治疗前相比无任何差异, 甚至病情出现加重迹象。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以百分数 (%) 表示, 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 4.1%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0.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其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下腹部疼痛感, 还会导致继发性不孕。因为该病以年轻患者居多, 大多数患者都需要保留生育功能, 所以临床治疗难度比较大[4]。随着微创外科的不断发展与应用, 腹腔镜手术已经在临床妇科中得到广泛应用, 其在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工作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电视腹腔镜具有良好的视角, 且放大作用比较强, 术中可对患者盆腔进行全面探查, 从而能够将宫骶韧带、子宫直肠凹等盆腔底部的微小病灶显示出来, 采用电凝一并治疗的方法, 可对所有肉眼可见的异位内膜并在进行破坏或完全切除干净[5]。相比于传统开腹手术, 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视野清晰、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同时还能对粘连进行及时分离, 彻底清除病灶, 对盆腔结构予以重建, 使盆腔内环境得到改善, 手术切口下, 对患者不会造成明显损伤, 且术后恢复时间短, 不仅可以保留卵巢还能满足患者生育需求,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受孕的几率[6]。

相关研究发现,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单纯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法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 因为这是一种具有激素依赖性的疾病, 复发率较高[7]。本次实验结果可知, 观察组总有效率95.7%显著优于参照组的78.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采用腹腔镜配合药物治疗方法, 疗效优于单独采用腹腔镜手术,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意义。

摘要:目的 分析腹腔镜配合药物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硬币法, 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 各34例。参照组单纯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 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药物治疗, 评价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4.1%, 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0.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采用腹腔镜配合药物治疗方法, 疗效优于单独采用腹腔镜手术,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药物治疗,腹腔镜

参考文献

[1]周丹, 刘嘉茵.不同药物辅助治疗腹腔镜术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 (21) :104-105, 108.

[2]丁平.腹腔镜联合不同药物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 2013, 57 (10) :1588-1589.

[3]王优快.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 (9) :62-63.

[4]张立兰, 刘闪, 赵丽芝, 等.不同药物辅助治疗腹腔镜术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患者的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 29 (8) :1081-1083.

[5]石艳芳.腹腔镜联合不同药物治疗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 (3) :34-35.

[6]孔庆颖.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38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42 (24) :202-203.

腹腔镜药物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76例为观察对象, 均为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来我医院诊治的患者, 她们年龄24~49岁, 平均年龄36.5岁;其中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者11例, 单侧发生者65例;伴有不同程度痛经者58例;异位症Ⅱ期, 5例, Ⅲ期43例, Ⅳ期28例。76例患者中合并子宫肌瘤12例;合并不孕20例, 其中原发不孕9例, 继发性不孕11例, 不孕年限3~11年。所有患者术前行彩色B超或阴道超声常规检查, 了解囊肿四周血流情况及测定囊肿大小, 囊肿直径2~12cm, 平均4.8cm;所有患者均排除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血液病等病史, 术前心、肝、肺、肾功能均正常。依据1985年美国生育学会修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标准 (R~APS) [3], 常规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 (CAl25等) 以进一步与卵巢恶性肿瘤鉴别。

1.2 治疗方法

术前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肝功、肾功、心电图、胸片、盆腹腔B超等项目, 常规阴道准备 (未婚者除外) , 肠道准备。排除手术禁忌证, 麻醉方式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取平卧位, 合并不孕者取膀胱截石位, 在脐孔两侧用巾钳尽量向上提腹壁, 使脐部腹壁与腹腔之间有一定间隙。气腹针在脐孔下方或上方穿刺注入CO2气体建立气腹。气腹建立后仍用巾钳上提腹壁, 朝向剑突部方向置入10mm Trocar, 同一方向置入腹腔镜镜头。探察腹腔及判断卵巢囊肿的一般情况, 如果与术前的估计相同, 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情况行卵巢囊肿剥除术或患侧附件切除术。转动腹腔镜至左下腹部, 直视下于左侧腹部相当于麦氏点作5mm切口置入第2个Trocar, 再转动腹腔镜至右下腹部, 于右侧腹部麦氏点处作11mm切口置入第3个Trocar。探查盆腔后使用单极电钩在卵巢囊肿上打一个孔, 送入吸管抽吸囊内液体, 尽量将囊液吸干净防止囊内残余液体外溢。由11mm Trocar切口牵出大部分卵巢囊肿壁, 如牵出困难可适当延长穿刺孔, 完整剔除囊肿壁后缝合卵巢并整形。腹腔镜下助手向盆腔内送回修复的卵巢。用双极电凝刀分次切断骨盆漏斗韧带、输卵管系膜、输卵管峡部及卵巢固有韧带, 将切除的附件自11mm切口取出。用温热0.9NACL冲洗盆腔, 视具体情况放置腹腔引流条12~24h, 术后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3~5d。

1.3 药物治疗

术后口服米非司酮, 同时口服散结镇痛胶囊 (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规格:0.4g, 生产批号:100403) 4粒, 每日3次, 疗程3个月。停药后每3个月来院复诊1次, 随访时间2年, 随诊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并记录患者的受孕情况、药物不良反应, 复查B超或进行妇科检查了解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复发情况。

2 结果

76例患者全部行腹腔镜下手术, 手术成功率100%, 手术时间30~125min, 失血量<l00m L, 平均 (48.43±10.62) m L, 无1例中转开腹。患者中实施一侧囊肿剥除术62例, 实施双侧囊肿剥除术14例, 实施一侧附件切除术2例, 全部患者无术后并发症。术后6h拔除导尿管, 可以下床活动, 并可进半流质食物, 术后住院2~5d, 服用米非司酮、散结镇痛胶囊3~6个月, 随访24个月, 没有复发病例。术前有痛经症状的58例患者中, 症状消失的有53例, 症状减轻者5例, 症状缓解率91.38%。20例不孕症患者中术后妊娠11例, 妊娠率55.00%, 总体疗效满意。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的疾病, 最近的研究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月经周期的不规律、孕产次数增多、生殖道不通、有机体内分泌失调、患者某些先天性因素以及避孕方式不当等均可引发本病[4], 目前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的临床表现是痛经, 其疼痛特点为继发性、逐渐加重性。疼痛一般发生在月经的前2d, 行经期也会发生疼痛, 以月经第1天疼痛程度最为剧烈, 经期结束疼痛会有所减轻, 随后直至消失。疼痛的部位多在下腹部, 有的患者诉疼痛在腰股部, 严重时疼痛可波及阴道、会阴部、肛门以及大腿等部位, 异位病变组织越大则患者疼痛越剧烈。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患者腹痛比较紧急, 整个月经周期内都会疼痛, 患者还常伴有恶心、呕吐及肛门坠胀等感觉。有的患者还会出现有经前点滴出血现象。因异位病变会引起盆腔组织结构异常, 卵巢分泌激素的功能异常, 这可能是导致患者不孕的原因,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不孕比率与正常妇女不孕比率相比较可超过3倍以上。当异位病变组织影响到直肠和结肠、甚至膀胱及输尿管时, 患者会发生排便不畅、腹泻等症状, 严重者会出现尿频、尿疼、尿急、尿血等泌尿系统症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虽为良性病变, 但有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如异位种植、远处转移, 长期以来这种性质良性而行为类似恶性的疾病常给临床医师的诊疗带来困难, 尽管有多种方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但结果却不满意, 所以需要继续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腹腔镜手术具有患者损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切口小且美观、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5], 是目前诊断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金标准EM[6]。但是术中治疗应重视分离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时, 解剖层次清楚, 尽量争取完整剥离, 卵巢剥离面渗血原则上不用或尽量少用电凝器械, 可采用缝合法止血, 避免或减少电辐射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 有利于提高术后妊娠率。术中应用透明质酸钠以预防术后盆腔粘连。对于双侧卵巢内膜异位症囊肿、直肠窝封闭伴有子宫腺肌病且要求生育的患者, 主张停药后及早采用辅助生殖技术, 以提高术后妊娠率, 切勿长期等待而延误时机。虽然腹腔镜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然而单纯的腹腔镜手术治疗也有其局限性, 即难以完全清除异位子宫内膜, 复发率较高[7]。因为本病是一种激素依赖性疾病, 手术治疗只能切除肉眼能辨认的囊肿, 对于微小的、非典型的病灶和侵袭组织较深的病变, 手术无法从根本彻底清除, 术后容易受激素的影响可继续增殖而导致疾病复发。所以说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是细胞减火性的, 而非治愈性的, 因此可在术后给予6个月的药物治疗, 米非司酮是一种新型的抗孕激素和抗糖皮质激素药物, 它与子宫内膜具有较强的亲和能力, 对子宫内膜可直接产生药理作用, 对子宫内膜的完整性进行干扰, 影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米非司酮作用机理为降低人体ER、PR含量, 使机体不能对激素作出反应, 从而达到抑制卵巢异位内膜细胞的增生的目的, 促进其快速凋亡[8]。患者在手术后口服米非司酮, 能发挥较好的疗效, 能使患者的病情有所缓解, 并且可以使残留的病变组织继续萎缩、消失, 避免再次发生异位症。应用米非司酮虽然干扰子了宫内膜的完整性, 但是不影响机体促性腺激素FSH以及LH的正常分泌及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患者体内其他组织或器官的激素分泌也不会受到影响, 还能满足有生育患者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冬, 宋豪, 郭春.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疗效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1, 11 (5) :415-417.

[2]陈文波.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23) :212-213.

[3]李伟玲, 杨慧云.腹腔镜配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分析[J].中华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7, 12 (1) :57-58.

[4]郎景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基础与临床研究的几个问题[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2, 18 (3) :129-135.

[5]杨琳娜, 徐琳, 敬晓涛.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疗效比较[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9, 14 (5) :389-391.

[6]郎景和, 冷金花.子宫内膜异位症[J].现代妇产科进展, 2006, 3 (15) :161-172.

[7]于广智, 王秀峰.腹腔镜手术后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 2012, 31 (25) :83-85.

上一篇:背景建模下一篇:意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