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记者应具备的素质论文(共8篇)
摄像记者应具备的素质论文 篇1
电视摄像不仅是一门技术, 还是一门艺术。本文认为一个合格的电视摄像记者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一、较高的政治素养和对本职业的热爱
电视是重要的传媒工具。一方面, 它可以使各地人民更加了解彼此, 还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另一方面, 它还是大众舆论宣传的重要媒介;此外它还是人们了解党和政府工作动向以及国家传达各种思想和精神的一个平台。电视摄像记者直接影响着电视作品的质量, 可见电视摄像记者肩负着舆论宣传的重任。电视摄像师的这一重大责任感和使命感就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 能够时刻从国家和人民利益出发, 当好社会的传声筒。电视摄像师们辛苦拍出来的画面一旦在电视上配合声音一起展现出来, 立刻会使摄影师们具有成就感和自豪感, 获得的这些成就必然离不开摄影师们对本职业的热爱。这一职业所获得的成就是令人羡慕的, 但它背后又充满了艰辛, 这一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用电视画面来反映真实的生活。但这些画面可能需要到沙漠、高原、战场等比较危险的地方才能拍摄到, 在拍摄期间避免不了长途跋涉、风餐露宿、承受思亲之痛等, 如果没有对电视摄像这一职业的高度热爱, 是很难承受这份艰辛的。
二、过硬的专业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摄像机也随之更新换代, 科技的进步不仅为摄像师们提供了方便, 还为拍摄出高品质的画面提供了先进的装备保障。摄像技术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所拍画面的好坏, 又因为画面的质量决定了电视节目的质量, 所以摄像技术间接影响了电视节目的质量。由此可见摄像技术的重要性, 因而摄像师要不断与时俱进, 学会使用新的摄像装备并掌握先进的摄像技术。无论多么好的题材, 多么优良的制作功底, 如果缺乏恰到好处的画面也难以制作出好的节目, 所以, 摄像记者应夯实自己的基本功, 练就自己的拍摄技巧。例如, 熟练掌握如何拍摄能够使画面更稳、更清, 要娴熟运用移动镜头等基本拍摄技巧, 还要提高抓拍、捕捉画面的能力等。
三、较高的艺术修养
电视摄像记者不仅要有高超的技术, 还要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只有色彩真实、画面稳定、构图合理、运动平稳、重点突出、曝光适度的电视画面才能给大众以美的享受。当然, 有些人认为实际工作中的某些纪实事件不需要摄像记者考虑更多的艺术性, 只要把最真实、最具表现力的画面展示给大众就可以达到纪实的目的了。即便是这样, 画面缺乏艺术性却是电视摄影记者精益求精的态度和敬业精神所不允许的, 他们追求画面的美感和艺术性。为了提高艺术修养, 电视摄像记者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要熟练掌握构图的原则。构图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节目的视觉效果, 所以电视摄像记者要多学习构图技巧, 不仅要积累构图知识, 还要在拍摄实践中掌握从线条、形状、影调、运动、 透视等构图因素到平衡、布局、对比统一、视觉中心等构图原则。
其次, 要具有大量的艺术知识, 能够在拍摄的过程中融和电视媒体的特点, 把艺术元素融入拍摄的全过程。电视节目与静态的照片不同, 电视节目是由很多连续的画面按照一定的思想要求和规律组接在一起, 来表达一个完整的事件的过程。在拍摄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可预知的因素, 如何突出拍摄主题?是仰拍, 还是平拍?是顺光拍, 还是逆光拍?这种关键时刻就需要看摄像记者的艺术修养功底了。
第三, 要有审美意识, 用画面抒情。实现电视作品寓教于乐的目的需要建立在观众乐意接受的基础上, 而观众只愿意接受那些给人以美的享受的电视作品, 电视作品的审美价值不仅体现在画面的色彩、稳定性、曝光度、光与影的结合等方面, 还体现在对画面的情感色彩的把握和画面的信息量的传达等方面。所以, 电视摄像记者要把自己的审美理念和情感体验融入拍摄对象中去。所谓画面的信息量, 就是指每一个画面中所包含的有效的信息含量。
最后, 摄像记者还要勤于思考, 大胆想象, 发散思维, 不断创新, 敢于突破。想象可以使摄像记者选择的艺术形象更合理、准确, 而这种想象力是基于摄像记者的生活知识和艺术修养之上的, 所以电视摄像记者要多增加生活阅历和感悟, 经常看一些经典节目, 汲取他人所长, 努力寻找更好的表现手段和拍摄方法, 敢于突破, 能够运用画面语言来表达节目主题。
四、良好的沟通能力
电视作品的拍摄和制作是一项需要编导、摄像师和出镜记者通力合作才能完成的工作。这项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摄像师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能够把自己对拍摄对象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 并通过和编导以及出镜记者的意见交流, 共同制定出最佳拍摄方案。在一些现场采访的节目里, 更是需要摄像师与出镜记者的高度配合。在拍摄过程中, 摄像师要从现场记者的提问和交流中捕捉所要强调的信息, 从而通过影像来传达这一关键点, 达到深化事件的目的。
五、编辑意识
在创作实践中可能会出现以下现象:电视摄像记者辛辛苦苦地拍摄了很多画面素材, 但送到编辑手中却挑选不出可用的画面, 无法组接成片段, 这是因为摄像记者在拍摄时没有遵循剪辑原则。所以说, 如果电视摄影记者拍摄时不遵循或者不懂编辑原则, 那么他拍摄到的画面只是一堆废品, 他为拍摄所付出的劳动也是无用功。因此, 电视摄像记者要具有编辑意识, 在头脑中展开合理想象, 形成一个能够表达创作主题的连续画面。
随着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和拍摄技术的不断发展, 电视摄像记者应该在掌握专业技术的基础上, 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拍摄质量, 以便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岳允盛.浅谈电视摄像记者应有的基本素质[J].大众文艺, 2014 (14) :197.
[2]董治全.刍议电视摄像记者应有的基本素质[J].西部广播电视, 2015 (19) :139.
[3]赵立, 胡小刚, 李鹏.浅谈电视摄像记者的职业素质[J].新闻知识, 2008 (08) :74-75.
[4]周训玖, 闫国强.浅谈电视摄像师的基本素质[J].魅力中国, 2009 (28) :122.
摄像记者应具备的素质论文 篇2
关志达
[摘要] 时政新闻因其报道内容涉及重要的党、政活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非常强的政治性和严肃性,所以主流媒体一直都将做好时政报道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将其视为立身之本。
[关键词] 时政记者,综合素质
时政新闻因其报道内容涉及重要的党、政活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非常强的政治性和严肃性,所以主流媒体一直都将做好时政报道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将其视为立身之本。而主流媒体要做好时政新闻,就需要时政记者在工作实践中练就更高的政治素养、多向思维能力、过硬业务能力和作风等综合素质。
与其他类型的记者不同,时政记者要有更高的政治素养。时政记者首先要培养自己的政治敏感度,树立起强烈的政治责任意识,在工作中注意时刻提醒自己肩负的职责,努力传播主流思想,引导社会舆论,保证时政新闻的政治方向。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时政记者认真学习和掌握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任务的变化,了解和熟悉国家的大政方针和相关的政治知识,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一切从大局出发,围绕中心开展新闻宣传和报道工作。时政报道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党委和政府的政治立场、主张和观点,反映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等重要内容,具有非常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同时也具有相当程度的敏感性。报道的内容、形式、规格、口径、时机以及节奏等方面都有极其严格的要求。一旦处理不好就会给党委、政府添乱,给党的事业造成难以弥补的重大损失。从这个角度讲,时政记者肩负的使命极其重大,要秉承政治家办报的理念,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地与党中央和省市委保持高度一致,一切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毫不动摇地以党的新闻事业为重,坚定不移地履行新闻工作者的光荣职责。
当今,各种思潮日益泛滥,很多思想认识都似是而非。一方面,现今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丰富、方式更加灵活,使得群众在选择信息时有很高的自由度,选择信息的主观性也更强,造成人们思想活动的多元性不断增强。另一方面,时政新闻相对民主、社会等新闻,形式和内容上缺乏趣味性,不容易吸引广大读者的眼球。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时政记者坚守政治底线,自觉培养和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进一步强化时政报道,进一步丰富内容、创新报道形式,立足党的新闻事业,深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搭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桥梁,拉近党委、政府与普通民众之间的距离,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和鼓舞人民群众。
时政记者要克服僵化思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不断提升报道视角、创新报道手段过程中,努力开创时政报道新局面。当前,时政新闻报道中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只重视多年以来形成的固定报道形式和模式,而忽略了按照新闻报道和传播规律办事的重要性。记者在报道思路上过分重视领导层面,而不太重视新闻事实本身,甚至很多时政新闻报道通篇都是领导讲话,不但致使报道冗长干涩,还将背后隐含的新闻事实完全掩盖起来,或者搞得支离破碎。有些时政新闻被读者诟病,说除了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不同,其余的跟以前的报道没有一丁点儿区别。这固然是有时政新闻报道原则性强、敏感度高、不能有丝毫闪失的客观因素,但究其深层原因,时政记者更多的是因为感觉责任重大而忽略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所以一味照搬照抄以往成例,不注重新闻报道体裁和写法的创新,从而造成了时政新闻报道枯燥乏味和千篇一律。要克服这些问题,时政记者就要跳出以往窠臼,尝试拓宽视角,创新形式和手法,围绕线索深化主题,切实增强时政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吸引力,感染力。
要杜绝时政新闻报道公式化、程式化现象发生,时政记者必须要摆脱僵化的思维定式,主动转变思维,实现思念的再飞跃。一要克服具有惰性的单一思维,在报道同一事物时,要力戒套老模式、走老路,要积极寻找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力争将事物的不同侧面全方位展示出来。二要培养发散性思维,在报道中切忌一条路跑到黑,要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善用联想甚至是逆向思维,善于从事物相互关联和交叉中挖掘有价值的部分,捕捉到一开篇就下定论,用一个事先假设好的结论统领全篇文章,根本不看事物因果、前后、左右的关联,片面强调事物发展中的一个因素,忽视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其他因素,不能真实、正确地反映客观实际,这也是造成新闻报道简单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四要有超前思维,记者要站在全局和更高的角度,审视事物发展的规律,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洞察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这样就会在报道中抢抓先机。总之,时政记者要善用多向思维,运用不同的新闻视角,既要放眼全局,完整、准确、全面地将主题思想报道出来,还要多侧面、多视角地体现和突出时政活动的精髓,用创新性的视角升华主题,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社会关切的问题搜寻新闻线索,采写生动新颖、引人入胜、极具特色的时政新闻报道。
时政记者还应具有较高的业务能力。时政新闻往往涉及党政主要领导、重大的政事和要事,要报道好不但需要“快”、还要“准”、“快”是指报道要迅速,记者成稿时间要尽量短:“准”则是要求记者采写的稿子要准确,要确准反映新闻事件的本质和内涵。要做到这两点需要时政记者具有扎实的新闻写作基本功,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从而确保新闻宣传的安全。
时政记者提高业务能力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做好“杂家”。叶对陶和邓拓都主张记者应当是杂家,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知识更新日新月异。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光熟练掌握写作基本知识和技巧是远远不够的,要广泛涉猎历史、人文、经济等各个领域,做到虽不能熟知各项专业知识,但要有起码的了解。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记者要注意对各种知识和信息的收集和积累,要利用自身社会交际广的优势,与各界人士广交朋友,了解各个行业的情况,掌握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同时,时政记者也不要拘泥于一些固定的写作模式,写作体裁更加丰富一些,搞的“杂”一点,除了消息、通讯等常规武器外,述评、言论等体裁也要熟练掌握,运用得得心应手。
二是要真正深入基层,更好地提高报道质量。基层是新闻的富矿区,群众是记者真正的老师。有些记者只会抓材料、上网抄,甚至在家闭门造车编新闻。记者不深入基层,就不会对一线情况有所了解,自然就不能深刻理解中央精神,不能准确把握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记者只有深入基层,与广大人民群众零距离接触,才能更多地吸取新闻报道的养分,写出有生命力、鲜活的新闻报道。记者只有扎根基层,才能准确把握群众的所思所想,增进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感情。记者只有深入一线,才能真正培养自己的政治敏感性以及敏锐眼光,才能捕捉到更多的新闻点,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记者只有走进群众,培养清新朴实的文风,写出大家喜闻乐见的文章。总之,时政记者要真正沉下身子,从基层的广阔天地中找到新闻的源泉和动力,获取更多的精神力量和思想养分,准确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才能写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报道,为党和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代言,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三是要精于取舍,在报道中做到抓住要义取其精华。许多会议或活动的第一手资料非常繁复和庞杂,记者要对这些材料进行再认识、再鉴别,并在这一个过程完成主题的提炼。此外,针对现今时政新闻报道形式较为枯燥和单一的现现状,时政记者要注重在会议里找新闻,深挖有价值的新闻,发掘更多的新闻线索,注重新闻的关联度和延伸,有效策划进行深度报道。具体工作中,时政记者要改变以往跑单位、参加会议或者活动时,拿了材料就走人的陋习,要通过更加细致的采访,突出时政新闻的价值再深化;要注重资料的平时积累、整理、归类,将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切的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貌似繁杂的材料中挖掘出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线索,通过对新闻事实进行深化,辅以相关链接,并对各种可能涉及的关联方进行深入采访,挖掘出新闻背后深层次的问题,进而采写出一篇篇精彩而贴切的时政新闻报道。
作为一名合格的时政记者,过硬的作风也不可匮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记者职业品格和操守的真实写照,新时期、新形式下,时政记者更需要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密切联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不断改进新闻作风。
作品如人品,要想出好作品必须先锤炼好人品,这是老报人常说的一句话。作为一名合格的时候记者,除了能写出锦绣文章和有敏锐的新闻嗅觉外,还要有过硬的工作作风。时政记者外表看似光鲜,很多人都羡慕他们能跟随领导,参与重大活动的报道等,但实际上,时政记者更多的是经常苦于重大题材的把握、新闻角度的调换等问题,以及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深入企业、农村,在生产一线和田间地头采写深度报道,并以此向社会各界宣传党的主张,政府的重大举措和中心工作。这就需要时政记者无论条件如何艰苦,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牢记新闻工作者的职责,甘于奉献、默默工作。
由于时政记者特殊的工作性质,较其他其他部门的记者接触党政主要领导和实权部门机会要多一些。因此,有些时政记者将自己看成“无冕之王”中的“王中王”,甚至极少数人自恃有点儿小特权搞有偿新闻,为自己和他人谋取私利;还有少数人认为自己是领导“身边人”而趾高气扬,骄横跋扈等等,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源都是时政记者忽略了对自己思想和作风进行持续而深入的改造,不能坚定不移地履行新闻工作者的责任造成的,长此以往后果严重,不但严重危害党的新闻事业,更对自身成长不利。为此,时政记者更需要在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断改造自身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做表率。
电视摄像师应具备的素质 篇3
1 电视摄像师必须具备极高的政治思想水平和高尚的人文情操
电视台的摄像师不同于照相馆里的摄像师,电视摄像师要肩负的不仅是自身作为摄像师的责任,还要践行对于大众传媒可信度公信力的义务。电视作为大众传媒的一种极为广泛的传播工具,其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及接收人群复杂等特征,决定了电视摄像工作要具备高度的严谨度。目前,为了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大众文化需求,电视媒体播出推送的节目也是多种多样,这样一来,所传达的信息也是极其繁杂的,很多国内外热点新闻、奇闻轶事、社会焦点话题等都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重要节目内容。这就需要电视摄像师不仅要具有一定的审美素养,还要具有高度的政治思想水平和高尚的人文情怀,能够有效捕捉到内容事件的关键点,能够摄制出人们所喜爱的节目画面。政治思想水平和人文情操应当说是电视摄像师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只有具有一定思想格局的摄影师,才能够通过画面与观众形成思想互动,才能够让观众的眼睛随着画面的演绎获得节目所想要传递的思想深度和广度。
2 电视摄像师要具备高品位的审美意识
与其说电视摄像工作是技术工作,倒不如说电视摄像工作是一项高、精、美的视觉艺术创作。在某种程度上说,摄像师赋予了电视画面鲜活的生命力以及生动的人文关怀。电视摄像师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水平直接决定了电视画面是否能够顺利地传达到观众的脑海中。审美意识并非天然而成,其需要经过后天的培养和熏陶,从而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理念。笔者建议,电视摄影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其高品位的审美意识:一是不断练习对画面、场景的捕捉,这一环节实际上是积累经验、挖掘技巧及开拓灵感的过程;二是广泛的学习各种先进的拍摄技术,善于向他人学习,发现自身的不足,增强自身摄像作品的时代感;三是尽可能多到不同的地区去参与实践,吸收大自然中的精华。在电视节目画面的制作过程中,首先需要电视摄像师仔细将画面中的人物、时间以及周边的场所等因素研究一番,然后,将其作为特定的审美对象去感受、感知以及感悟,最终实现对其的再创作。
3电视摄像师要具备良好的摄影专业素质
虽然说电视摄像工作是一项艺术创作过程,但是电视摄像师自身的专业素质是艺术创作开始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其从事摄像工作的重要保障。首先,电视摄像师需要具备熟练的操作技术,在制作电视画面时候,需要将图像画面与摄像艺术巧妙的结合起来,这就需要摄像者能够熟练操作并且应用摄像机的各项性能,包括摄像机拐点如何调整、摄像机开关的作用、如何调整摄像机的白平衡以及摄像机自身的调整技巧等方面。熟练操作器材是任何一位摄像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这也是对大众传媒服务的电视摄像师的基本要求。其次,镜头表现。在电视节目画面的制作中,对镜头的要求是十分精准的,只有优质的镜头才能为观众传达出优秀人文内涵,给予观众视觉上的冲击,这就需要电视摄像师具备多维度、多视角、多层面理解作品创作意图的能力。要想达到优质的镜头效果,摄像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合理构图、现场布光、合理分割镜头、拍摄主题、画面衔接、裁剪画面以及配音效果等等方面。最后,是对画面主题的创作构思。
4 结语
电视摄像师要不断充实自己,始终与艺术“携肩作战”,积极主动地学习先进的拍摄技术和拍摄经验。从事于电视摄像工作的一线摄像师要牢记自身岗位所带有的公益性,铭记责任,不断为电视节目提供优质、清晰、正能量的画面。
参考文献
[1]李鹏.浅谈电视台摄像师应具备的素质[J].大众文艺,2014(17).
[2]岑曦.新闻摄像师必备之素质[J].新闻窗,2015(1).
论电视新闻记者应具备的素质 篇4
一、出色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现场报道中, 要求记者用简练的口语, 干净利索地叙述新闻事件, 有时不仅需要对新闻事件进行叙述, 而且还要交代原委, 对事物进行评述, 它不是把播音员请到现场作一个开场白式的讲述报道, 而要根据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 边观察边报道, 记者报道与事件进程是同步的。这就对记者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般说来, 简洁、明快、准确、口语化是其基本原则。
二、较强理论知识和新闻专业知识修养
如果一个电视记者缺乏深厚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积累不能较好地构建一个采访框架策划, 以根据环境的变化而随时改变方向, 不能在与被采访对象的交流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有的只能依靠几个生硬的提问便敷衍了事, 这自然得不到受众想要知道的信息答案, 也就不可能收到好的电视传播效果。因此作为一名新闻记者要掌握马列主义理论, 培养政策分析和解读能力, 新闻才能深入浅出, 具有政治性和方向性。同时作为新闻记者也应加强新闻学基础业务知识修养, 包括新闻理论的基本体系, 包括新闻事业史及采访、写作、编辑、评论、媒介管理、网络传播等业务知识, 从新闻事业发展趋势来看, 这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学习的系统专业知识。
三、灵活的应变能力
电视新闻记者要经常到现场采访报道新闻, 特别是在突发新闻事件的现场, 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 要到现场调查, 即兴播报。面对采访环境, 如何完成报道任务, 对广播电视新闻记者提出新的要求。记者要根据现场变化莫测的情况, 灵活机动、镇定自若地处理各种情况。对于电视新闻记者来说, 现场报道尤其要具备灵活的应变能力。现在, 广播电视报道直播手段越来越广泛地使用, 这种新闻传播方式把新闻的时效性发挥的淋漓尽致, 这对广播新闻记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场记者需要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敏捷的语言表达能力, 能够迅速组织语言表达出正在发生的事件, 特别是一些重大事件的现场直播, 需要电视新闻记者能在报道的基础上, 加以现场点评。
四、广泛的社交能力
电视新闻记者是一个与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打交道的特殊职业, 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广交善结的能力, 是决定电视新闻报道成功与否的又一重要因素。通常新闻记者采访具有范围的广泛性, 今天是跑政法部门的“政法记者”, 明天是跑文教卫生部门的“文教记者”, 又是跑工商管理部门的“工商记者”。这些采访范围的广泛性, 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帮助记者建立稳定的关系网络, 有利于更快更好地掌握所跑部门的最新信息, 保障采访渠道的畅通。与采访范围人员打交道, 是广播电视新闻记者最基本的社交能力。在实际工作中, 不少记者凭借着出色的社交能力和良好的新闻素养, 深受采访对象、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的欢迎。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还要有良好的团队精神, 处理好与合作伙伴的关系。电视新闻节目是集体合作的产物, 在制作和播出过程中, 电视新闻记者要和摄影、灯光、编辑等人员默契配合, 才能完成一个好的新闻作品。
五、要有高尚的新闻职业道德修养
我国新闻媒体具有很强的党性, 很高的权威性, 很广的联系面, 很大的影响力等特点, 这要求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必须实事求是、无私公道、廉洁清正, 保证新闻事业健康发展, 必须树立坚持真理、忠于事实、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 谦虚谨慎, 戒骄戒躁;深入实际, 体察民情;摆正位置, 不谋私利、发扬团结协作的良好的职业道德。
六、要克服僵化思维模式的束缚
信息时代的到来, 互联网的发展, 正深刻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新思想、新理论、新思维、新词语层出不穷, 这给新闻报道提供了许多鲜活的内容, 然而由于我们习惯性的模式化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落后于生活, 这会影响到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 与此同时各种媒体之间竞争的日益激烈, 刻板的报道方式, 生硬单调的语言, 千篇一律的新闻结构, 早已经不适应受众的需要, 受众希望电视新闻报道的形式新奇, 所以新闻记者要转变思维方式, 用新思维去创新节目, 用新的方式去报道新闻。电视新闻记者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信息, 关注媒体出现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 新闻每天都会出现。敬业的新闻记者时时刻刻都保持着高度的新闻敏感, 随时捕捉突如其来的新闻信息, 如何能在最短、最快的时间内让观众看到最新最有价值的新闻, 已成为各新闻媒体争夺的首要目标。在如今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中, 一个电视新闻记者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多方面的素质, 才能出好的作品, 成为一个好的记者。■
参考文献
[1]丁宁.浅谈新闻记者职业道德[J].新闻世界, 2009, 5
浅谈新闻记者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篇5
1 新闻记者具备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新闻记者的主要职责是进行新闻信息采集, 并通过对现场画面、采访等信息的加工整理, 形成系统的新闻稿件, 编辑成新闻节目。从表面来看, 新闻记者的工作职责具有流程化的特点, 但实际上, 尽管各个工作流程不可或缺, 记者自身的综合素质却对节目的最终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所谓综合素质, 可以具体分解为基本业务素质、职业精神、文化素养几个方面, 所以业务流程的执行仅仅是综合素质的一部分, 更重要的是三方面素养的同时具备, 这对电视台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首先, 媒体竞争日趋激烈, 新闻节目可以说是电视台的“招牌”, 新闻制作水准代表着电视台的整体水平。目前电视新闻节目已进入品牌化经营, 观众喜爱观看某档新闻节目, 实际也是对其品牌的认可。新闻记者策划的主题、采访的风格、形成的舆论导向等都是高水准节目形成的基础。全面的综合素质才能使电视新闻在媒体竞争时代持续创新发展。其次, 电视新闻节目服务于受众, 社会转型时期政治经济局势的变化, 种种社会现象都是观众颇为关心的问题, 用事实说话、用深度报道力证、用深刻内涵启迪才能对广大观众形成有力的舆论导向, 体现媒体的公信力, 充分发挥媒体对社会和谐发展的推动作用。新闻记者的综合素质中不可缺少职业精神与文化素养的支持, 两者是新闻节目有血有肉、深入人心的保证。因此, 基本业务素质、职业精神、文化素养这三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
2 新闻记者应具备的基本业务素质
基本业务素质强调记者能够采集到真实的、引人入胜的新闻信息, 使现场采访过程富有生动性, 书写的新闻稿及节目制作具有传神的效果。新媒体时代,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竞争成为一个突出的特点, 电视作为传统媒体需要彰显自身的优势, 但又必须面对新媒体在时效性、互动性方面的挑战。所以电视新闻记者的基本业务素质应包括敏锐的新闻信息捕捉意识、生动的新闻策划及采访能力、深度报道能力以及现场的组织与协调能力。
第一, 敏锐的新闻信息捕捉意识。新媒体时代, 新闻记者要具备更强的新闻洞察力, 随时挖掘与社会潮流相关的新闻主题。当前, 媒体竞争与竞相模仿成为一种矛盾体, 某个电视台推出一种新闻形式或一类新闻主题, 如果观众反响强烈, 其他电视台就会竞相效仿。但这种新闻采集方式很容易为观众所“淘汰”, 如果新闻内容千篇一律, 就无法突出电视台自身的亮点。所以新闻记者应保持前瞻性的目光, 深入体验生活, 在形形色色的人、事、物中寻找新的报道主题, 例如, 针对近年来校车频繁发生事故的问题, 作为记者不仅要捕捉突事故当地的新闻信息, 还要善于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及时捕捉当前校车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 全面揭示现实, 使更多的家长、学校以及政府部门关注校车安全, 避免类似的事件发生。再如, 随着我国社会养老、医疗政策的不断调整, 记者应及时了解人口发展现状, 以及老年人的赡养、子女出生、医改进展等方面的信息, 制作成专题报道, 从而创造新闻亮点。
第二, 生动的新闻策划及采访能力。新闻记者的语言应当是富有生命力的, 现场画面采集应当是动人的。记者深处新闻一线, 他们的话语是观众和现场连接的桥梁, 同样的新闻主题或事件, 记者采访的角度不同、语言交流中的情感融入不同, 节目制作效果也会大相径庭。央视“名嘴”的采访和主持往往带给观众严肃、认真、生动的感觉, 这说明采访风格好比是新闻节目的“性格”体现。所以新闻记者应针对选择的主题, 在采访前进行细腻生动的策划, 注重新闻现场的情感融入, 然后用贴切的语言、画面对整个新闻主题进行诠释。
第三, 深度报道能力。与传统媒体相比, 新媒体可以迅速播报新闻信息, 并实时更新新闻信息, 与用户形成互动。而传统媒体的信息发布有相对固定的时间, 因此, 在与新媒体“赛跑”的过程中, 电视新闻一般更倾向于用深度报道吸引观众目光。新闻记者在业务素质方面必须增强深度报道能力, 不仅要传递事件本身的信息, 更要将这一主题背后的前因后果向观众呈现。例如,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网络媒体可以在第一时间报道奶粉中的三氯氰胺、夏日中的爆炸西瓜、肯德基的肉鸡问题, 但对事件的前因后果分析却需要多方面的取证、走访, 以及相关的现场解说作为连贯。新闻记者要对焦点问题形成深度报道的采访思路, 全方位、多角度为观众解读新闻内涵, 带给观众更多启发。
第四, 现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新闻节目的实质是对最新发生的信息进行传递, 所以突发事件背景下的新闻报道至关重要。当出现突发事件以及各种重大事件时, 观众的心紧紧联系着新闻现场, 他们迫切希望了解事件的最新动态, 甚至希望参与到困难的解决中来。面对千钧一发、水深火热的现场环境, 新闻记者如何采集信息、向观众传递信息是对其综合素质有力检验。此时, 新闻主题已经明确, 现场语言交流真实有力, 但记者还需要对现场的形势进行准确把握, 调度新闻现场, 使观众明确事件的发展态势, 按照新闻舆论导向做出行动。
3 新闻记者应具备的职业精神
新闻记者应具备的职业精神强调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来源是崇高的政治思想。新闻媒体本身有其政治责任使命, 维护广大人民利益、树立先进的政治舆论导向都需要通过活生生的新闻节目实现。记者的采访、报道、节目制作要围绕国家的方针、政策指引, 把握时代精神。例如, 有的新闻记者为制造惊人的节目亮点, 采用虚假新闻的方式, 短时间引起轰动, 但经不起实践推敲, 这是有悖于职业精神的。再如, 面对小区居民反映的种种问题, 记者不仅要深入一线, 更要拨开层层迷雾, 探寻问题的根本, 给观众一个满意的答复。其间记者可能要经历各种困难, 如相关部门的责任推卸、拒之不理。新闻记者只有心系党和群众, 才能历尽艰辛, 向群众交付满意的答卷。因此, 职业精神要求广大新闻记者要敢言、善行、无私。
4 新闻记者应具备的文化素养
新闻记者应具备的文化素养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其涉及面广, 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例如, 信息时代新闻记者要努力提升科技文化素养, 善于使用现代通讯工具及时采集和传递新闻信息。社会文化蓬勃发展的今天对新闻记者的文化素养要求不断提高, 文学、历史、艺术、心理、环境等各类文化几乎都与新闻记者的工作有关联。例如,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闻采访, 记者就要追溯相关历史;对新闻节目制作如何更好地把握受众心理, 记者就要对宣传心理学有所了解, 运用其中的方法促进新闻采访的创新。因此, 新闻记者文化素养得到提升, 才能更好地感染观众, 使观众接受丰富文化的熏陶, 进而形成对新闻专栏的持久关注。
摘要:新闻记者是节目信息采编的一线人员, 其综合素质直接关系着电视台的竞争力, 更关系着电视台对受众的服务水平。新闻记者应深入认识基本业务素质、职业精神、文化素养的内涵, 通过长期的业务学习、经验积累、实践磨练实现提升综合素质的目标。
关键词:新闻,记者,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许全亮.从法拉奇的采访看新闻记者的综合素质[J].新闻爱好者, 2011 (07) .
[2]韩宇博.论加强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建设[J].新闻爱好者, 2010 (14) .
摄像记者应具备的素质论文 篇6
1 电视民生新闻的摄像记者
1.1 从“小”入手, 打动观众
在新闻现场, 有很多事情的发生都是出乎人们预料的, 作为民生新闻的摄像记者, 要能够及时的捕捉到这些稍纵即逝的事件, 并且在拍摄的过程中, 要抓住细节, 比如说一个人的表情, 能够传达情绪的小动作, 让新闻看起来更加贴近群众, 更有真实感。在新闻现场进行拍摄的时候, 新闻摄像记者要能够多角度拍摄, 不要让报道只呈现一个人的声音, 而是要将多方面的声音都传达给观众。
1.2 丰富专业知识, 转换思考方式
摄像的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 身为摄像记者要不停的学习新设备, 新技术, 这样才能拍出更好的画面, 并且在拍摄技巧上, 要有创新意识, 尝试更多的角度和方法, 让新闻报道的画面更能够更好表现民生新闻。
2 电视民生新闻的出镜记者
2.1 较好的语言表达以及形象
新闻现场转瞬即逝, 这就要求出镜记者能够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出口成章的同时, 也需要顾及到所传达出信息的质量。对于民生新闻记者来说, 不需要华丽的辞藻, 而是要能够清晰准确简洁的传达信息, 让观众更加容易抓住重点, 记住内容。民生新闻的出镜记者因为其形象要展现给观众, 所以民生新闻出境记者的形象也是十分重要的。出镜记者的穿着要得体, 要与民生新闻的气质相吻合, 不能够在报道普通民生新闻的时候穿着过于华丽, 说话表达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肢体语言, 让观众看着能够舒心。
2.2 与观众交流的亲切感
电视民生新闻的出镜记者要有良好的交流能力, 并且, 是通过屏幕进行, 因为不能面对面的进行交流,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给出镜记者增加难度, 所以要求民生新闻的出镜记者不仅仅是一个很好的信息传达着, 更要是一个聆听着, 能够读懂观众的心, 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在适当的时候, 民生新闻的出境记者还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与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3 电视民生新闻的文字记者
电视民生新闻的文字记者, 顾名思义, 就是将民生新闻写成文字的新闻报道展现给观众, 要让大众在读完新闻报道之后明白民生新闻发生的过程以及其他相关信息。除了新闻工作者基本的素质之外, 民生新闻的文字记者还需要具备以下素质。
3.1 较强的亲和力和沟通能力
作为一个民生新闻记者, 就注定了要和社会大众有更密切和深层次的交流。在面对不同大众的时候, 民生记者都要能够很好的和其沟通, 要能够真正走进大众中间去, 让对方向自己袒露心声。所以民生记者要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 要善于和各种类型的群众打交道, 到哪里都要“吃的开”, 这样才能正确的把握社会脉搏, 听到群众想要表达的, 从而让民生新闻更加生动。
3.2 通俗易懂的写作
对于一个新闻记者来说, 过硬的写作功底是必须具备的素质, 但是对于民生新闻记者来说, 这样的文字功底又多了一项“口语化”。对于民生新闻, 受众多为社会最普通的大众, 将民生新闻写的晦涩难懂必然是不能够很好的传达信息, 而简单易懂, 并且生动有趣的文字不仅能够让观众快速的弄清楚发生的事情, 也让观众看起新闻来更加轻松, 迅速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也保证了新生新闻的人情味。
3.3 迅速抓住社会热点
对于这一条来说, 是每一个记者都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但是对于民生新闻的记者来说, 捉住的社会热点就更加有针对性, 要是大众关心的, 和群众息息相关的社会热点, 而不是国际冲突这种远离群众的社会热点。民生新闻的记者, 要更加善于体会生活, 观察生活, 在此基础上, 要能够客观的报道, 有独立的思维分析和解读社会热点。在社会热点的背景下进行民生新闻的报道, 更加符合大众的口味, 这样的电视民生新闻才能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3.4 新闻报道的整体意识
对于电视民生新闻记者来说, 团队合作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电视新闻不仅仅有文字, 还有画面、声音等多个要素集合在一起, 所以, 民生新闻的文字记者在写文字稿的时候也要积极和摄影记者及出境记者沟通, 共同完成采访, 让一篇电视采访报道更出彩。
总而言之, 在如今电视民生新闻飞速发展的现在, 作为一个民生新闻的记者, 需要具备的不仅仅是一个记者的基本素质, 更需要的是能够亲近群众、深入群众、走入到群众中去, 更好的倾听和了解大众所关心的事情。
参考文献
[1]韩雪.论电视新闻记者应具备的素质[J].新闻传播, 2011 (11) .
浅谈新时期新闻记者应具备的素质 篇7
关键词:浅谈,新闻记者,素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 我国经济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新闻媒体也随之高速向前发展, 特别是现如今, 新闻媒体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在竞争的同时, 不同的媒体之间也相互交融整合, 形成了全媒体时代。时代的发展离不开新闻, 而新闻高速发展的同时更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新闻队伍, 那么在新的新闻发展背景下, 新闻记者应具备哪些素质才能适应新时期新闻发展需要呢?
一、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新闻记者应具备的首要素质条件。新闻工作是政治性、政策性极强的工作, 新闻记者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 不仅要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 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 还要敢于揭露社会中存在的错位思想和丑恶现象, 端正人们的思想。因而新闻记者没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是不可能搞好新闻宣传报道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牢牢掌握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 并能用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工作, 不管工作中遇到怎样复杂的情况, 身处何种严峻的形势,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 都要时刻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
二、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
不同的职业针对其在社会中的不同角色都有特定的职业道德规范, 新闻媒体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 对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要求会更高, 归结起来主要有:第一,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 也是我国新闻工作的根本宗旨”, 新闻工作说到底就是群众工作, 是我们党联系群众的纽带, 这就要求新闻记者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 能深入基层, 深入群众, 倾听群众的心声, 多写一些群众真正想看爱看、积极向上的新闻作品, 通过新闻宣传报道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热情地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第二, 遵纪守法。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 增强法律意识更不容忽视, 任何的活动都不能超越法律规定的界限, 应自觉遵守国家法律规定, 严守新闻工作纪律。第三, 坚持真理, 实事求是。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生命, 新闻记者作为新闻信息的传播者, 任何报道都要基于真实性原则之上, 深入调查研究, 不能弄虚作假, 随意伪造新闻, 从而造成错误舆论, 扰乱社会秩序。第四, 树立清正廉洁的作风。新闻记者要保持良好的作风, 是非分明, 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 清正廉洁, 坚决杜绝新闻采访工作中的不正之风, 维护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三、要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
我们常说,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新闻工作是一项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 新闻记者总是被要求第一时间出现在各种新闻事件的现场, 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无法顺利完成新闻报道的。同时, 新闻记者的工作常常不被重视、理解, 采访时受到各种冷眼, 被拒之门外也是常有之事, 因而没有强大的心理素质也是不行的。工作中, 一个好的心态, 可以使你乐观豁达, 可以使你战胜种种困难。心态的优劣会影响到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看待工作、看待社会, 进而决定着他的人生观、价值观, 而新闻工作的独特性、严谨性要求新闻记者还应具备一个良好的心态, 因为心态会影响到他的生活态度, 进而影响到他新闻报道的思路、观点和态度, 所以新闻记者要时常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 不管身处何种环境, 都要严格遵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不为名利所诱惑, 实事求是做新闻。
四、要有扎实的业务技能素质
新时代的媒体竞争环境下, 对新闻记者的业务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过硬的业务技能素质对于提高新闻记者的工作效率, 推动新闻事业的发展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第一, 扎实的知识理论根底。一篇好的新闻作品, 最抢眼的是标题, 再就是内容, 新闻作品主题好、内容也好, 我们在受教育的同时也能得到美的享受。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阅览群书、多深入基层, 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同时加强文字写作功底, 锻炼得心应手的文笔, 这样我们在写一篇新闻报道时才不会脱离主题, 力不从心, 写出的新闻报道才会高屋建瓴、受群众欢迎。第二, 掌握多种语言交流技能。我们国家地大人多, 民族繁多, 语言种类也呈现不同的地域特色, 这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新闻记者的采访报道造成语言沟通上的困难。因此, 增强语言交流技能, 对增强新闻记者在工作中与不同民族群众顺利交流、提高工作效率将起到十分有利的作用。第三, 提高摄影技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及知识水平的提高, 其对新闻报道的质量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要求新闻报道能有更多高水平、有价值、有意义的新闻镜头、图片, 以满足其新闻需求。这就要求广大新闻记者要不断提升摄影技能, 让新闻报道中呈现更多的可视镜头。第四, 熟练掌握现代化的通讯设施操作。伴随科技水平的日益提升, 先进的新闻传播通讯设备已然代替了过去落后的影响新闻时效的通讯设施, 特别是面临全新的网络时代, 新闻记者熟练掌握电脑等设备操作技能是新闻媒体发展的必然要求。
通过以上对新时代新闻背景下新闻记者四个方面素质的探析可以看出, 面对新形势下新闻事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新闻记者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才能进一步提高新闻报道的水准, 才能跟上新媒体时代的步伐。未来新闻记者还应具备哪些新的素质要求仍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雷跃捷.新闻理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6.
摄像记者应具备的素质论文 篇8
1 县级电视台新闻记者应当具备的素质
1.1 具备正确、坚定的政治立场
以目前县级电视台工作现状而言,新闻的传播有效性以及新闻本身的政治立场将会直接决定国家管理的便利性,对于我国的政策、政治等方面的有效传播与实现有着决定性联系[1]。对此,在此基础上,县级电视台记者素质中最为重要的便是正确、坚定的政治立场,这也是新闻记者素质当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满足县级电视台新闻报道的需求。
1.2 具备尖锐的观察力
县级电视台的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以我台为例,新闻记者大多从乡镇教师行业招聘,进行短期简单的培训后就开始采访工作,再加上县级电视台设备、仪器等硬件技术较差,因此采访经验欠缺,摄像技术低下,新闻记者素养整体提高缓慢。对此,目前县级电视台应当注重人才培养战略,着重于人才的培养、巩固。与此同时,县级电视台新闻记者在新闻报道当中,由于受工作条件的限制,普遍呈现为独立性的工作,也就是一个记者既要拍摄、又要采写、又要编辑等现象,这些独立性工作必然会呈现许多的问题。由此可见,县级电视台的新闻从业人员的工作难度会明显高于市、省级电视台。其对新闻记者的工作要求以相应较高,需要记者具备广泛的、高技术的工作基本功,并且其中尖锐的观察力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只有新闻记者有较强的观察力才能够真正抓住新闻的重点,才能够实现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准确性”等原则,在深入现场的同时挖掘最为有效的素材,了解新闻事件的形成原因、发展过程以及最终的结果,从而使新闻报道内容更具真实性。
1.3 具备较强的新闻采访能力
上述已经描述到县级电视台新闻记者普遍需要一个人进行拍、写、编工作,对此,也就需要新闻记者具备较强的采访能力,具备能够独立完成采访工作的社交活动能力[3]。新闻记者在工作中必然会与不同层次、不同阶级的群众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新闻记者必须充分理解不同群众的思想概念,理解对方的想法,既需要保障所报道的新闻内容符合群众的要求,还需要保障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可读性。新闻采访的方式各有不同,但是无论是使用哪种采访方式都不可以违背新闻记者的良知与职业素质。一名成功的新闻记者必然有属于自己的人格魅力,通过这一人格魅力去影响受采访者,从而让受采访者积极配合采访工作,从而更加顺利的掌握准确、真实的第一手新闻资料。
2 提高县级电视台记者素质途径
2.1 定期开展相关培训活动
在县级电视台不断创新、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新闻记者的职业素质最佳手段如下:1)组织业务学习,聘请上级电视台知名记者对从业人员进行新闻业务知识培训;2)每年进行一次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大政方针、的专项培训;3)定期开展电视台内部的竞赛活动,通过活动提高新闻记者的专业水平[4]。例如,可以在电视台内部定期开展新闻内容采编质量评价,参与者是本电视台所有记者,并将这些记者当月所收集的所有采编信息进行收集、整理、评价,最终评选出最佳的采编内容,其中的最佳可以是最具创意、最贴近民生、最经济性等等,然后对获奖的新闻记者提供一定的物质奖励,从而提高新闻记者对工作的认真态度以及职业素质。除此之外,县级新闻记者还可以从新闻写作、记者摄影等方面提高工作素质,县级电视台领导者可以对新闻采编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给新闻记者提供一定强度的压力[5]。与此同时,在开展竞赛活动时也需要展现记者的工作质量,对于一些质量较差、素质较弱的新闻采编内容需要给予一定的惩罚,强化记者对工作的重视度,从而不断提高县级电视台新闻记者的素质。
2.2 优化人力资源分配,强化青年记者培养
县级电视台新闻记者的素质受约束的主要因素来源于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不一致,其中最显著的便是县级电视台因地方条件的约束,无法留守高技能新闻人才,所以其中新闻工作人员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老资历的新闻记者,另一种则是刚毕业的青年记者[6]。为了保障新闻报道的整体质量,县级电视台应当强化对青年记者的重视,注重“传帮带”的发展方式,鼓励县级电视台当中老资历的新闻记者在实际工作当中提高对青年记者的帮助,同时也需要提高自身的工作质量,通过高尚的人格品质、高技能业务水平、高敬业精神等高素质感染身边的青年记者,从而强化新闻报道的整体质量,给予受影响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新闻报道内容。除此之外,在人力资源的分配当中,为了更好的实现“传帮带”模式,应当尽量以一对一或一对二的方式组织写稿组、采访组、采编组、拍摄组等,鼓励青年记者积极与老资历记者开展与工作相关的研讨、交流,从而强化县级电视台记者的综合素质。
3 总结
综上所述,目前县级电视台新闻记者的综合素质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缺陷。对此,相关领导者、管理者应当鼓励新闻记者积极参与专业技能、素质的培养与学习,不断提供创新、培训条件强化新闻记者的职业素质,促使新闻节目、新闻报道等内容等更加贴近群众基层。
参考文献
[1]张晓敏.浅议县级电视台如何开展有效监督肩负社会责任[J].Kehai Gushi Bolan:baike Chuangcxin,2011(6):16-17.
[2]廖廉相.试析县级电视台新闻采编人员素养的提高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5(11).
[3]苏智成.县级电视台新闻记者如何做好社会类新闻的采访策划[J].西部广播电视,2015(17):150.
[4]吴超峰.县级广播电视台记者如何建立对新闻的敏锐感[J].西部广播电视,2014(10):106.
[5]由振威.县级电视台新闻记者如何提高新闻采编素养[J].记者摇篮,2015(11):15.
【摄像记者应具备的素质论文】推荐阅读:
广播记者应具备的素质11-14
出镜记者的素质与修养论文09-09
新闻记者的素质修养10-22
新闻记者的素质与能力11-25
摄像测量论文08-27
广播记者素质07-20
提升记者综合素质11-01
新闻转型记者提升素质08-11
演播室摄像灯光论文07-11
打造高素质记者队伍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