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审美指导

2024-05-31

护理审美指导(精选4篇)

护理审美指导 篇1

乳腺癌属于妇科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 对女性患者的危害极大,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改变、腋窝淋巴结肿、乳头溢液以及乳头肿块等[1];临床上, 常通过化疗的方法来控制患者的乳腺癌细胞扩散。而有效的护理指导可以帮助患者提高治疗效果, 因此, 护理是乳腺癌化疗患者治疗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2]。该文针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实施护理审美指导的情绪影响进行探究和分析,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接受化疗的9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 选取的乳腺癌化疗患者均知情并同意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各45例, 两组乳腺癌化疗患者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护理,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接受化疗的9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为该次的研究对象, 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各45例。对照组:年龄25~71岁, 平均年龄 (40.30±4.29) 岁;按病理类型划分:导管内癌5例, 浸润性导管癌21例, 乳头状癌19例。研究组:年龄26~70岁, 平均年龄 (41.27±4.55) 岁;按病理类型划分:导管内癌4例, 浸润性导管癌23例, 乳头状癌18例。2组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各项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以进行科学的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 向患者讲解乳腺癌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以及日常的护理事项, 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让患者了解自己当前的身体状态, 做好化疗的心理准备。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审美指导, 护理审美指导的内容包括:向患者讲解审美概念, 通过讲解让患者对审美有个基础的认知[3];在审美概念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审美指导, 帮助患者建立合理的审美观念;让患者在良好的环境中去体验美和创造美, 加深患者的审美观念[4]。

1.3 观察指标

通过焦虑自评量表 (SAS) 与抑郁自评量表 (SDS) 检测患者护理前后的情绪状态, 并观察两组乳腺癌化疗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的SAS、SDS的评分情况以及患者的各项依从性观察指标 (包括:规则用药、坚持进行功能锻炼、积极配合化疗) , 分值越低, 表示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程度越轻。

1.4 统计方法

将所有乳腺癌化疗患者护理前后的SAS、SDS评分以及患者的各项依从性观察指标均录入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采用 (±s) 表示两组乳腺癌化疗患者护理前后的SAS以及SDS的评分情况, 用t进行检验;采用[n (%) ]表示两组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各项依从性观察指标, 用χ2进行检验, 以P<0.05代表两组乳腺癌化疗患者之间的各项观察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乳腺癌化疗患者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护理, 研究组乳腺癌化疗患者护理后的SAS (46.58±5.24) 分以及SDS (38.36±4.10) 分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 P<0.05, 具体数据见表1;研究组乳腺癌化疗患者的规则用药 (93.33%) 、坚持进行功能锻炼 (86.67%) 以及积极配合化疗 (91.11%) 的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 P<0.05, 具体数据见表2。

3 讨论

乳腺癌化疗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患者在化疗的过程中, 除了生理上会忍受疼痛, 还会造成心理上的阴影, 使患者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影响了化疗的效果[5]。因而, 护理工作在乳腺癌化疗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常规护理只是向患者简要地介绍乳腺癌的病因及治疗过程, 忽略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审美指导, 因此, 该文针对乳腺癌化疗患者进行护理审美指导, 其效果较对照组更佳。护理审美指导是将护理学与美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性学科, 通过运用美学原理来对乳腺癌化疗患者进行审美指导[6]。先从审美概念入手, 审美是人们的主观心理对事物的一种看法, 通过改变心理角度, 重新对事物进行新的认识[7]。护理人员通过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及审美标准的评估, 对患者进行审美指导, 帮助患者排除焦虑、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 起到愉悦身心的作用[8]。护理审美指导的优势在于, 可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而进行心理干预, 通过向患者讲解审美观念来帮助患者建立新的审美观念, 纠正不合理的审美观念, 从而引导患者追求更高层次的美, 有利于培养患者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让患者从自卑、恐惧的心理阴影中走出来, 去勇敢的面对生活。同时, 护理审美指导对护理人员要求较高, 要求护理人员具备相应的心理学及美学知识, 面对患者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护理宗旨, 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在乳腺癌化疗中运用护理审美指导不仅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9], 还能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改变患者对外形美的关注度,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以此激发患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 让患者有充足的勇气和信心面对治疗过程, 达到身心康复的效果。由该文的研究结果显示, 实施护理审美指导的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SAS (46.58±5.24) 分以及SDS评分 (38.36±4.10) 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SAS评分 (66.47±6.38) 分以及SDS评分 (49.75±4.09) 分, 有效缓解了乳腺癌化疗患者焦虑及抑郁的负面情绪, 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 其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同时, 研究组患者规则用药 (93.33%) 、坚持进行功能锻炼 (86.67%) 以及积极配合化疗 (91.11%) 的依从性均明显比对照组佳, 患者的依从性得到显著提高, 保证了化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郑薇等[10]在《护理审美指导对乳腺癌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一文当中, 采用护理审美指导的方式对乳腺癌手术患者进行护理, 他把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 给予观察组护理审美指导, 以两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SDS评分以及患者治疗依从性为观察指标, 其中, 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SAS以及SDS评分分别为 (66.29±6.58) 分、 (49.36±4.08) 分, 对照组患者积极配合手术、坚持进行功能锻炼、规则用药的依从率分别为61.70%、57.45%、59.57%;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以及SDS评分分别为 (46.37±5.86) 分、 (38.26±4.17) 分, 观察组患者积极配合手术、坚持进行功能锻炼、规则用药的依从率分别为93.62%、89.36%、95.74%。郑薇的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AS以及SDS评分均比对照低, 并且观察组患者积极配合手术、坚持进行功能锻炼以及规则用药的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 与该文的研究结果相符, 说明该文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综上所述, 护理审美指导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的护理效果可观, 不仅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程度, 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 而且还能提高患者在治疗和护理中的依从性, 以便顺利完成化疗过程, 加快患者病情的康复, 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钟玉婵.护理审美指导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心理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11 (6) :1303-1305.

[2]吴萍香.护理审美指导在乳腺癌化疗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 2013, 9 (4) :136-138.

[3]秦宏图.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 (1) :233-234.

[4]华媚, 邓伍秀, 王春梅.优质护理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心理状态及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 26 (24) :5734-5735.

[5]朱霞.乳腺癌患者化疗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护理干预[J].中国伤残医学, 2015, 23 (22) :123-126.

[6]贺艳霞.舒适护理干预用于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 2015, 19 (35) :5002-5003.

[7]张郁葱, 陈伟建, 付淑萍.延伸护理服务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期间的应用[J].健康研究, 2016, 36 (2) :229-230.

[8]李晓艳.心理护理对乳腺癌患者负面情绪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免疫学杂志, 2013, 29 (12) :1048-1051.

[9]杨艳.舒适护理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 11 (3) :420-422.

[10]郑薇, 阎冬霞.护理审美指导对乳腺癌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 2015, 13 (12) :152-155.

护理审美指导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月在浙江省宁波市第二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94例, 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进行护理审美指导 (观察组) 和常规护理 (对照组) 。观察组47例, 年龄24~73岁, 平均 (42.7±4.8) 岁;病理类型:乳头状癌18例, 浸润性导管癌23例, 导管内癌6例;文化程度:小学及初中31例, 高中11例, 大专及以上5例。对照组47例, 年龄26~74岁, 平均 (43.1±5.3) 岁;病理类型:乳头状癌16例, 浸润性导管癌24例, 导管内癌7例;文化程度:小学及初中33例, 高中10例, 大专及以上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 已经进行了乳腺癌根治术且术后预计生存期不少于6个月者; (2) 无化疗禁忌证者; (3) 未发生肿瘤转移者; (4) 已经签署知情书并自愿参加本次研究者。

1.3 排除标准

(1) 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 (2) 合并严重的肝肾功能异常者; (3) 合并多种免疫系统疾病或急慢性疾病者; (4) 严重精神疾病者。

1.4 方法

1.4.1 对照组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由护士做常规健康指导。术后24 h对患者开展患肢手指握捏橡皮球抗阻训练。术后3 d对患者开展抬高患肢上侧训练和屈肘活动。术后2周对患者开展康复操训练等。所有患者均在同一时间集体完成训练。

1.4.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审美指导, 具体步骤如下: (1) 由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审美概念。审美是基于主观与客观、理智与情感存在的追求, 是人们根据主观心理对事物的一种看法。审美的范围非常广泛, 包括音乐、舞蹈、建筑、美食、绘画等, 审美除了能愉悦自己外还是一种完善自己的过程。 (2) 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审美指导。乳腺癌患者对手术方法、效果及预后不太了解, 对自身形象感到自卑, 易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认真倾听患者真实想法, 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 通过交谈收集患者基本信息, 包括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对乳腺癌的认知、审美标准等, 根据患者个人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估, 在获得患者信任的前提下进行审美指导, 纠正患者不合理的审美观念, 使患者明白身体健康比身体美观更具美感, 帮助患者建立新的、正确的审美观念。 (3) 整个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创造、体现美, 使患者产生更多关于美的体会, 逐渐加深审美观念,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具体包括保持病房干净、整洁, 播放轻柔音乐, 愉悦身心, 为患者创造一个温馨、安静的住院环境, 提高患者舒适度;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保持温和, 护理工作中动作轻柔, 充分展现职业美。

1.5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6]、抑郁自评量表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7]评估患者的负性情绪, 其中包括精神性-情感症状、精神运动性障碍、躯体性障碍和抑郁的心理障碍4个方面。得分越高负性情绪越严重, 并对患者依从性进行评估, 包括积极配合手术、坚持进行功能锻炼、规则用药及总依从率。两个量表均为20个题目。见表1。

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和SDS评分进行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护理前的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与护理前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护理后SAS、SDS评分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 *P<0.05;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

2.2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对两组患者的审美进行指导, 并通过温和的护理方式帮助患者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加大了患者康复的自信心, 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积极配合手术、坚持进行功能锻炼、规则用药及总依从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3 讨论

乳腺癌手术的实施往往会造成患者乳房改变或缺失, 对患者心理影响较大[8]。张一敏等[9]人认为, 患者心理状态不佳可导致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下降, 造成机体免疫力低下, 影响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康复。部分患者因害怕、恐惧等心理对手术治疗产生抗拒, 导致肿瘤细胞进一步扩散, 影响手术质量。传统的常规护理包括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 虽能明显提高患者对乳腺癌知识的掌握度, 但无法有效改善患者心理问题[10]。研究证明, 乳腺癌手术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的负性情绪主要由患者审美引起, 患者无法接受失去乳房的现实, 产生自卑、绝望的心理, 不能积极面对治疗[11]。焦虑和抑郁作为临床中广泛存在的负面情绪, 在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中表现得更加明显, 不仅会对手术的顺利进行造成影响, 而且不利于手术后的康复。因此对实施乳房切除手术的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干预是十分重要的, 并且现代临床护理模式已经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 更应当积极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 努力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舒适度, 为其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因此, 乳腺癌手术术前心理干预应以审美为切入点, 通过改变患者审美观念提高治疗依从性。

审美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储存下来的形象化印象, 情感则是介于理性和感性之间的特殊心理活动, 是人们对事物是否符合自己审美观念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乳腺癌患者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形成了人体结构完整美的审美观念, 认为乳房是女性生理结构的重要部分, 一旦失去就意味着丧失女性特征, 从而产生自卑、敏感的心理。护理审美指导要求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审美概念, 使患者明白审美除了自身愉悦外还能够完善自我, 提升患者审美意识[12]。本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降低, 不良情绪均得到缓解, 这是由于护理人员在与患者的交流过程中将话题内容引向患者的兴趣爱好方面, 转移患者注意力, 避免患者陷入乳腺癌手术带来的不良情绪中。护理人员应在适当时机进行审美指导, 使患者明白美并不完全来自身体。通过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患者审美观念进行改变, 纠正不合理的审美认知, 引导患者追求更高层次的美。除了改变患者审美观念, 创造和体现美也是护理审美工作中的重要环节[13,14]。病房环境是影响患者心理状况的主要因素之一, 护理过程中应保持病房环境干净、整洁, 并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 放松身心, 体现形式美;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保持耐心、温和的态度, 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服务体验, 体现职业美[15,16,17]。护理人员拥有熟练的操作技巧和全面丰富的专业知识, 配合其责任心和良好达到沟通技巧, 使患者在心理护理干预中感受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 使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 有助于身体各项功能的恢复。同时本研究显示, 护理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这是由于护理审美指导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减轻患者心理负担。美感是个体在审美活动中产生的愉悦体验, 是审美意识的基础和核心, 精神愉悦性是人们被审美对象深深感染而产生的主观愉悦感情。患者在护理审美指导下逐渐改变审美观念, 开始正视乳房缺陷, 并尝试配合手术治疗。

本研究证实, 护理审美指导能够有效缓解乳腺癌手术患者负性情绪, 提高治疗依从性, 值得临床推广。钟玉婵等[18]的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审美指导能够帮助患者重建生活信心,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认为, 审美指导的时机把握是决定护理效果的关键所在, 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全面评估, 在良好的沟通环境下进行审美干预, 以提高护理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审美指导对乳腺癌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2月2014年1月在宁波市第二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4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47例, 进行护理审美指导 (观察组) 和常规护理 (对照组)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 (SAS) 、抑郁自评量表 (SDS) 评分及治疗依从性。结果 护理前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分别为 (69.14±7.51) 分和 (58.29±5.04) 分, 对照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分别为 (46.37±5.86) 、 (38.26±4.17) 分,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后, 观察组SAS、SDS分别为 (46.37±5.86) 、 (38.26±4.17) 分;对照组SAS、SDS分别为 (66.29±6.58) 、 (49.36±4.08) 分。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较护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积极配合手术、坚持进行功能锻炼、规则用药及总依从率分别为93.62%、89.36%、95.74%、91.49%;对照组积极配合手术、坚持进行功能锻炼、规则用药及总依从率分别为61.70%、57.45%、59.57%、65.96%。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护理审美指导能够有效缓解乳腺癌手术患者负性情绪, 提高治疗依从性, 帮助患者重建生活信心,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

利用多媒体教学指导学生健康审美 篇3

高中生由于其年龄特点, 对人体虽有一定认识, 但尚处于朦胧状态。加之受当前电视、电影、书刊、杂志等各种媒介的影响, 他们对人体内容的接触较以前的学生要多。但由于缺乏抵抗力而易受不良影响。一些学生就是受黄色书刊的影响而走上犯罪歧途的。现代社会中虽然人们思想解放, 但作为成年人的家长也极少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造成了他们在性别、人体知识方面的神秘和空白, 这就更需要在教学中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填充。

在教学生学习人体结构时, 除了讲解骨骼、肌肉的名称、位置、作用及男女形体的差异外, 还要告诉他们, 这个世界由男女两性组成, 学习人体结构就是要正确认识自己, 了解内在结构及外部形体。男性由于骨骼大、肩宽、肌肉发达, 因此男人体形给人以强健的力量感。而女性由于骨骼较小、肩窄、皮下脂肪较多, 给人以丰腴的曲线美之感。我在教学时准备了许多体育动态图片和服装动态效果图, 引导他们回忆看过的体育比赛, 思考体育健儿强健的体魄所体现出的美感;再引导他们回忆看过的服装表演, 或看一些体操表演的图片, 使他们对女性的丰腴秀美有一定的认识。

在中国古代美术欣赏中, 我挂出了不同朝代的人物作品, 有学生就问:“为什么唐代的仕女都比较胖?”由这个问题引出了不同历史时代不同的审美观问题, 而这种审美观也受统治者喜好的影响, 如“楚王好细腰, 宫中多饿死”, 唐代由于贵妃杨玉环受宠的因素, 在唐代的仕女画中出现了丰满柔美的审美特点, 《簪花仕女图》、《捣陈图》就是这一审美特点的具体体现。在男性审美的问题上文学作品及绘画多以表现王公贵族与才子佳人为主, 如大家熟悉的《红楼梦》就给了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 色如春晓之花”的姣好外貌, 而宋玉、潘安、唐伯虎及现代的很多美男子都是眉清目秀、齿白唇红的儒雅才子、文弱书生, 就在今天, 也有不少人用“斯文”、“秀气”作为对男性美的肯定评价。当然, 这种观念有着深刻的社会学、伦理学根源。在“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的封建社会里, “锦衣秀士、白面书生”这类弱化的男性形象往往意味着优越的社会地位和充裕的物质生活, 这也是男性弱化的因素。在当今社会, 越来越多的妇女挣脱了封建桎梏, 在人格上取得了与男性真正平等的地位。弱化的男性形象已不再受到普遍的青睐, 也不再成为男性自我崇拜的偶像, 代之而起的是有个性的健壮的男子汉, 这正是引导学生认识人体美最好的契机。

人类自从认识到自身性的差异, 千百年来, 对男性人体美及女性人体美的认识便有了某些标准。在西方, 人们将其分别归为崇高 (壮美) 和优美 (秀美) 的对立范畴, 在中国则以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来形容。如果说男性人体犹如一首交响乐, 那么女性人体就是一首小夜曲。从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和《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德》, 再从中国汉代画像砖、北魏石窟造像中的男人体和唐代巨天的造型上, 就可得到确证。我在教学时将《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德》与《掷铁饼者》及《大卫》挂图挂在一起, 介绍画家及作品, 尤其加深对美神的外在美与内在美的讲解, 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希腊人对于人体十分崇尚, 认为只有健全的身体才能有健全的精神, 他们把关心集体的利益、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心绪宁静、善于克制自己的公民道德, 作为完善的心灵寄寓在强健的体魄中而创造出了身心统一的人体艺术形象。希腊人非常重视体育锻炼, 自公元前776年起, 每四年一次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就是他们重视运动锻炼的表现。在最早的运动会上, 运动员全是裸体的, 并且用特制的名册记录胜利者的姓名, 还为他们塑造纪念像, 安置在神殿里。这样不但竞技成了希腊美术的主要题材, 而且希腊美术也成为古代最典型、最辉煌的现实主义艺术的直接动力。由于讲述了希腊人对体育的热爱及对人体美的崇尚, 大大激发了学生对希腊艺术的兴趣, 学生不但没有了初看人体雕塑的羞涩, 而且还要求老师多讲解、多带些作品来欣赏。

在世界美术史中, 优秀的人体艺术作品数不胜数。只要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加深了解和认识, 就会有收获。我所教班级的几位女学生对我讲:“过去我们为自己身体的一些部分害羞, 以为谈论人体都是肮脏的行为。现在我们终于懂得了什么是女性美及人体艺术的美, 要使自己成为集内在美与外在美于一身的女孩。”从他们的语言中我感受到收获的喜悦, 他们健康、美丽地成长, 正是我们的希望。总之, 为了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 对于美术教学, 我们培养学生要从审美的角度去看待每一件美术作品, 正确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 促进学身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摘要: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中有不少关于人体艺术的内容, 如何在教学中处理好它们, 使学生对人体艺术的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既是美术教学的任务之一, 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护理审美指导 篇4

关键词:审美,教育理念,护理教学,体态语言,职业形象

目前, 我国护理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还较滞后。如何注重审美教育在护理教学中的渗透和应用, 提高护生审美意识和人文综合素质, 输送更多高素质、高技能职业人才, 并具备高服务质量、拓展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的护士, 就必须构建良好的学习团队, 激发护生积极性和创造性, 改善护生心智, 使其具有用心服务、快乐服务、创新服务的高品质服务文化教育思想, 是当今教育改革值得深思的课题。

1 审美教育理念对护理教学改革的作用和意义

1.1 认知护理体态语言审美教育的内涵

护理审美教育是要培养护生对现实生活中与工作艺术中的美好事物进行准确的认识和理解。而体态语言的艺术是形象的表达手段, 因此, 应培养护生充分地感受美, 正确地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审美看成是人的高级精神需要之一, 认为“审美是一种高级需要, 美在自我实现者身上能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因此, 护理教学既要激发和满足护生的认知需要, 更要注重激发和满足护生的情感需要、审美需要, 实现美学教育。

随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 护理服务对象已不仅仅是病人, 还包括那些“健康”的人, 如病人的陪护和家属、妇女儿童、老人等亚健康人群, 统称为“就诊者”。就诊者是有着不同的思想、欲望和价值观并对服务需求各不相同的人组成的复杂群体, 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和评价标准也各不相同。一方面是就诊者对护理服务质量、护理技术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在护理实践中, 随着高新设备和技术的广泛应用, 护患之间的情感沟通减少, 使护士队伍中存在着对病人冷漠、人格错位、缺乏职业道德、对物质享受过分追逐等不良现象[1]。因此, 护理教学中, 教师可以借助各种媒体作为审美情感的触发点, 如护士规范礼仪风范, 引导学生进入审美感受和体验, 获得审美经验。更应该充分利用课文中的美学因素和护生共同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美和运用教学形式艺术化的外在美来促进护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培养护生的鉴美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1.2 护理教材内容中体现了护士的体态美育思想

护理学基础是一门综合性、渗透性、变革性、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课程, 综合了许多现代护理观领域的知识。因此, 教师应结合教材中的语言韵律美、自然美、艺术美的内涵和护理操作结构美, 将教学内容中艺术美、鉴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内涵延伸和扩大, 指导护生将技能美与艺术美、形体美与动作美有机结合, 充分体现护理教育体态美育与实际护理工作完美统一的作用。教师可利用演示规范的护理技能, 准确、娴熟、精湛的形体与动作, 展示专业特色和个性特征的护理操作技能美。如:“卧位与安全的护理”是利用非语言行为 (身体语言、动作语言、无声语言) 角色扮演, 表现出护士职业规范做到的“四轻”美等, 这些具有明显的美育内容, 教师不但要教会护生抓住重点词语来领悟教材的内涵, 还要引导护生从中获得美感和审美情操。

1.3 体态语言的审美教育能促进护理职业服务理念的形成

1.3.1 专业形象审美, 能展示护理服务职业美德

护士的专业形象美来自于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结合, 良好的仪表、仪态、体态、言谈和举止是护士外在美的具体表现形式。莱宁格也认为, 护理的本质是文化关怀, 是护理的中心思想。护理关怀是以就诊者的健康为目的, 并从整体观念出发, 为病人提供符合个人独特需要的护理文化[2]。而现代护理教育观是“以人为本”“以健康为美”的新护理服务理念为指导, 强调护士对待病人应有热心、细心、耐心、虚心、专心的服务意识, 用体态语言来诠释护理职业的美德。

1.3.2 渗透护理艺术美的思想, 有利于培养护生人文素质的追求

艺术美是自然美、社会生活美的集中表现, 也是护理教学美育因素的主要内容。南丁格尔曾描述“护理是最精细的艺术”。教师可通过模拟护理情景的体态语言示范表现, 这种自然美的协调行为, 使护生产生敬佩感、信赖感和认同感, 从而激发护生对护理专业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对护士职业形象美的渴望。将内在美与外在美融为一体, 养成护士专业特有的职业形象美。

1.3.3 美的体态语言能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护士面对的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察言观色”“听其言, 观其行”适用于护理工作。通过体态语言观察就诊者的病情、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 训练自己对就诊者特殊情感表达方式的感知。对护生的审美教育和训练, 能使护生在实际护理工作中体现美感, 从行动到言语, 从形象到姿态, 无不体现着美的存在, 给予就诊者美的感受, 能使就诊者通过治疗与护理尽快康复出院, 恢复人体健康美[3]。

1.3.4 体态语言蕴含着护士同感心, 体现人性美感

同感心是指进入并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 并将了解的内容传达给对方的一种能力[4]。同感心最早是应用于心理辅导 (咨询) 与心理治疗领域里的一个概念。目前, 同感心已经是现代护理专业领域里的核心概念之一, 是护士必须具备的一种照顾病人的沟通能力[5]。同感心要求护理人员无论在言语上或者是体态语言上都要与就诊者平等相待, 从就诊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想病人之所想, 急病人之所急, 忧病人之忧。通过优美和恰当的体态语言, 能够展示出护理人员与就诊者地位上的平等, 让就诊者信任护理人员能够很好地解决自身的问题和战胜疾病。所以, 应教会护生从同感心中体验情感美, 再现创造美, 获取美的真谛, 从而体现了人性的美感。

2 寻求审美教育的方法和实施构想

从哪些方面渗透审美教育呢?教育者应一方面精心设计和创造护理实验室或模拟病房环境美。另一方面护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护理技术的学习和训练, 会受到整体美、实物美、艺术美的熏陶, 从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自觉或不自觉地养成一种保持和创造美的良好习惯。在这种师生共同营造的快乐学习、奋发向上的学习氛围中, 可达到以境育美、以美促学、以学达美, 提高学习的效率。正是因为缜密精巧的情境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再现这些美, 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1 重视护理美学教育引导专业内涵的延伸

礼仪与美学的切入点是塑造美的护士形象, 把握护理学的内涵, 学校和医院可开展各种形式的美学知识教育, 提高护生对内在美的认识。护理审美教育理念是以现代护理服务的理念为指导, 用“人本”观念及专业内涵来渗透护理教学, 强调“人性美与服务美”的关系, 通过美学基础理论和专业服务内涵知识的内在联系, 让护生懂得什么是仪表美、形体美、动作美, 学会追求护理专业美的境界, 以利于护生进入工作岗位后, 为临床营造一个整洁、温文尔雅、有内涵的人文艺术氛围。护理美学实践对护生提高审美能力, 促进专业学习, 提高护理质量具有明显优势, 不仅为未来的护士培养了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塑造出优美的风度和姿态, 还有效地提高了护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了高层次护理人才, 以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求。基于上述对体态语言护理理念的分析, 体态语言的训练与运用实施, 应采取先理念渗透、舆论引导, 后培训实施、 鼓励认同的方法。

2.2 审美教育知是基础, 行是关键

思想和行为之间, 有一条小小的鸿沟, 需要实践来填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 依靠自我意识和相互之间的督促逐渐形成的。在护理教育与管理实践中, 经常强调护理人员须做到微笑服务、步伐轻盈、体态优雅、动作优美和操作轻巧等以培养护士行为习惯。在实践中努力提高护士形象, 同时使护理工作艺术化, 如询问病人病情时, 护士要用理解关爱的眼神直视对方眼睛;在就诊者向护士诉说自己的病情和感受时, 护士应凝神望着对方, 表示用心倾听, 不时点头;在手术室, 用手势、眼神来传情达意, 避免出声, 维护肃静、安宁的氛围;与就诊者接触时, 在对方拒绝透露时, 可用抚摸等动作来表示友好和关爱。因此, 在护理美育教学中, 可适时组织进行各种形式的体态美育活动, 如工作模拟考核、角色互换表演、职业操作竞赛等, 让她们从中感受到参与的喜悦、自我实现的满足和获得成功的体验, 从而产生学好护理体态美学的欲望, 达到在掌握审美基础的同时又能更好的适应医院环境, 胜任岗位工作要求, 实现知行有机的结合。

2.3 采用多种方式建立护理文化

护理文化是指护理人员在长期的护理实践中形成的能约束自己思想和行为、凝聚其归属感的共同思想信念、价值观、传统习惯、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精神因素的总和。护理文化的核心是共同的价值观, 是渗透在护理活动中的灵魂[6]。 我国护士存在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专业思想不稳定、用人单位待遇和人性管理不到位、流动率高、临床护理工作不熟悉、岗位胜任能力不强等方面的问题[7]。已有学者提出可建立护士规范化培训与专业化发展一体化模式, 如:校企合作、岗前培训、现场实践等人文修养培训, 其最主要的目的是适应护理文化, 培养“以人为本”的护理价值观, 强调个性化服务。所谓“个性化服务”就是护理人员注意从细微处来关心就诊者, 精确了解和提供每个服务对象希望得到的个性化服务, 致力于满足不同病人的多元化需求, 使护理服务关系进入更深的层次[8]。

总之, 美学护理教育的提高是一个全方位和多层次的工作, 通过体态语言塑造良好的专业护士形象, 体现出护士人文素养的细节美和职业美, 改善护患关系, 完善护士的人格美, 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艳.人文艺术教育——护理教育新的组成部分[J].护理学杂志, 2006, 21 (1) :31.

[2]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62-63.

[3]景云川.护理美学实践教学课程的实施[J].护理学杂志, 2007, 22 (1) :23-24.

[4]Rogers CR.Client-centered therapy[M].London:Constable, 1951:29.

[5]莫孙淑冰.与病人沟通的重要技巧——同感心[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5) :396-398.

[6]张莉.护理人员形象重塑[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5:114.

[7]李继平.护士规范化培训与专业化发展一体化模式[J].现代护理, 2007, 13 (10) :883.

上一篇:信用社会建设研究下一篇:检验前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