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规章

2024-06-28

部门规章(精选12篇)

部门规章 篇1

为促进网络零售健康发展, 商务部拟制了《网络零售第三方平台交易规则管理办法》, 并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将是我国首部规范“网规”的部门规章。

据商务部电子商务司有关负责人介绍, 网络零售第三方平台交易规则泛指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制定和实施的关于本企业及其服务对象的权利、义务的相关规则、约定。交易规则是由电子商务服务企业根据实践经验自行摸索出的一套网络市场治理措施, 这些交易规则对维护和保障网络市场快速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如现行的淘宝规则, 共5章75条, 基本涵盖了从注册到交易完成整个过程中可能遇到问题的处理规则。淘宝规则中提出了一些适应网络市场特点的治理措施, 如“信用评价”、“店铺打分”等。此外, 腾讯的版权自助保护制度、京东商城的消保基金制度、凡客诚品的30日内消费者无理由退换货制度等都是受到消费者和用户好评的交易规则和措施。

该负责人表示, 交易规则多为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单方面制定, 难免在执行中出现相关方对交易规则的质疑, 严重者会影响到公共利益。因此, 如果把这些交易规则统称为“网规”的话, 把“网规”纳入法规监管的范畴, 实现“网规”的规范化, 就成为规范、发展我国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课题。

据了解, 此次发布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规范的重点是交易规则制定和修改的流程, 以保障利益相关方在规则制定、修改过程中的充分参与权, 促使规则形成过程公开化、透明化、规范化, 并未直接干涉平台及相关方在规则内容制定、修改上的自主决策权。规范措施主要包括4个方面:征求意见并在实施前公开;将实施的交易规则进行备案;采取相应的过渡措施或救济措施;接受第三方监督和举报。

部门规章 篇2

全体财务人员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财政法规及会计制度,敬业爱岗,不做有损于公司利益 的事。严格按照公司财务制度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待工作认真踏实,树立为客户服务意识。贯彻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一、财务部职责范围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确保财务工作的合法性。

2、建立健全公司各种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财务工作程序执行。

3、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公司资金和财产的安全,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

4、编制和执行财务预算、财务收支计划,督促有关部门加强资金回流,确保资金的有效供应。

5、进行成本、费用预测、核算、考核和控制,督促有关部门降低消耗、节约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6、建立健全各种财务帐目,编制财务报表,并利用财务资料进行各种经济活动分析,为公司领导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7、负责公司材料库、办公用品库的管理。

8、参与公司工程承包合同和采购合同的评审工作。

9、及时核算和上缴各种税金。

10、参与项目部与施工队结算,参与采供部与材料供应商结算。

11、会计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安全、有效。

12、加强本部门管理,进行内部培训,提高本部门工作人员素质。

13、完成公司工作程序规定的其他工作,完成领导布置的其他任务。

二、借款和各种费用开支标准及审批制度

借款审批及标准:

1、出差借款: 出差人员应先到财务部领取一式两联的“借款单”,详细填写借款日期、资金性质、部门、出差地、出差事由、出差天数及金额,经本部门主管签字后报总经理签批;借款单交会计留存,待借款人归还借款后清款联还本人作为清帐依据。前次借支出差返回时间超过5天无故未报销者,不得再借款。

2、日常费用借款:各部门因办理业务需要借款,到财务部领取借款单,填写好资金性质(支票或现金)、部门、借款事由,所借金额,审批程序同第1条。

3、购置固定资产借款:施工用具、加工设备单价在1000元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者,办公设施单价2000元以上者,属固定资产。需填写固定资产申购单、固定资产请款单报总裁审批后,方可由相应部门办理。购置固定资产必须开具正式发票。

4、备用金借款:对于特定部门或岗位实行备用金借款,具体由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核定,报总经理批准后执行。所有备用金借款于每年终了报帐时归还结清。

5、其他临时借款:如业务费、招待费、周转金等,审批程序同第1条。

6、借款出差人员回公司后五天内应按规定到财务部报帐,报帐后所欠金额三天内补齐,对于不办理报销手续且三天内不能补齐所欠款项的,财务部有权从当月工资中扣回。

7、所有借款均遵循前帐不清后帐不借的原则。

8、严格禁止个人借款,特殊情况需由公司部门经理以上级别人员做担保并由总裁批准后方可借支。

三、日常费用报销

1、公司员工在日常费用支出时,需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

2、日常支出时应尽量取得原始发票,对于不能取得原始发票的情况,需由对方出具收款证明。

3、报销时须由经手人在发票上面签字并简述事由,并经相应领导签字后到财务部报销;

4、所有日常购用物品均须到库房办理入库手续,报销时发票后面附有经库房管理员签字的入库单,并经各相应领导签字后到财务部报销;

5、补充说明

如报销审批人出差在外,则应由审批人签署指定代理人,交财务部备案,指定代理人可在此期间行使相应的审批权力;或者由财务人员与审批人进行电话联系,先行借款或报销,待审批人回公司后再进行补签。

四、库存物资

1、仓库必须建立严密的出入库制度和保管规范,每月向财务部门报送一次库存报表,报表同时抄送上级财务部门。

2、仓库每月由会计会同仓库管理人员进行一次实物盘点,并编制出库存物资盈亏表,盈亏表同时抄报上级财务部门。

3、对库存物资的盘盈盘亏,仓库不得自行作财务处理。盘亏在1000元以下者(含1000元),由所在单位财务部审核,报经理审批后处理,1000元以上至5000元的(含5000元)须呈报会计师审批后处理,5000元以上的由总经理审批后处理。

五、会计凭证和档案保管

1、公司必须加强对发票的管理,安排专人负责发票的登记、领用、清理、核对工作。严禁为外单位或个人代开发票,违者处发票额15%以上的罚款和扣发1-2个月的奖金,情节严重的追究法律责任。

2、会计凭证必须内容真实、手续完备、数字准确、不得涂改、挖补,如事后发现差错,也必须由经办人负责划双红线并盖章进行更正。

3、会计档案必须按月装订成册,妥善保管,不得丢失,至少保存15年。

采用电子计算机记帐的,机器储存和输出的会计记录视同会计帐簿,应专人负责妥善保管,至少15年。

4、会计档案保存期满需销毁时,应抄具清单,报总经理、董事会、主管部门和税务机关同意后,才能销毁。

六、财务部门各岗位职责

财务部总监岗位职责

1、编制和执行预算、财务收支计划,拟订资金筹措和使用方案,开辟财源,有效使用资金。

2、进行成本费用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督促本公司有关部门降低消耗、节约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3、建立健全经济核算制度,利用财务会计资料进行经济活动分析。

4、承办公司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财务部经理岗位职责

1、负责协助财务总监组织本公司的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工作。

2、制定和管理税收政策及程序。

3、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核算的组织、指导和数据管理体系,以及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

4、组织公司有关部门开展经济活动分析,组织编制公司财务计划、成本计划、努力降低成本、增收节支、提高效益。

5、参与项目部与施工队、采供部与材料供应商的结算。

6、认真贯彻国家的财经方针政策,执行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方法,监督执行会议决议。

7、负责全公司财务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学习的工作,合理协调各岗位工作,并考核财会人员工作业绩,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8、完成领导布置的其他工作。

9、负责会计监交工作。

财务部成本会计岗位职责

1、清楚工程整体概况,包括规模、合同额、所需主要材料、开竣工时间及项目部人员构成等。

2、理解并清晰工程承包合同、明确回款条款、总包方代扣费用项目及税金缴纳方式、保函期限等,并结合合同督促项目部回款。

3、按照各工程预算进行工程成本的控制。

4、每月末及时督促各项目部报帐,核对上月计划执行情况。

5、及时、准确核算各种原始票据,并制单入帐。

6、准确把握各项材料采购、分包劳务合同,按合同执行付款。

7、工程付款依据合同、财务帐、工程预算进行审核。

8、工程完工后,准确核算出工程成本,编报工程成本表。

9、完成领导布置的其他工作。

财务部综合会计岗位职责

1、负责登记各项经管的明细帐、分类帐、总帐;

2、全面了解、掌握国家有关财务工作制度、政策、公司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各项规定,并正确执行;

3、负责总帐、明细帐、分类帐的核对工作,银行存款的调节工作,汇总会计凭证,登记总帐;

4、对其他应收、应收帐款及时催收清理;按公司规定安排固定资产及库存材料等资产的盘点;

5、每月编制会计报表,确保报表数字真实,计算正确,钩稽关系清楚;

6、负责装订、管理会计档案;

7、承办公司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财务部出纳员岗位职责

1、办理现金收支和银行结算业务,严格按照我国有关现金管理和银行结算制度的规定,管好货币资金,不坐支现金,不以白条抵库;

2、顺序、及时地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帐,保证数字清楚、内容准确,做到日清月结,要及时核对库存现金,每周一填写货币资金周报表;

3、保管好库存现金,有价证券,确保其安全无缺,如有短缺要赔偿损失;

4、保管好印章,严格按规定用途使用印章,签发支票用的印章不得全交出纳员一人保管;

5、严格管理空白收据和空白发票,认真办理领用手续,按规定签发支票,对签发空头支票负责;

6、完成财务总监或财务经理交付的其它工作。

本规定由总经理办公会负责解释。

部门规章 篇3

摘要:面对日益复杂的公共事务,传统的机构设置和职能分配使得部门之间的协调变得异常困难。大部制聚焦于结构调整,却不能完全解决部门内部运行机制问题,也不能解决部门间合作的难题。通过建立协调议事机构和机制,无法突破传统的“一事一协调”、“一时的协调”的限制,而且成本高昂。可取的方法是按照职能整合原则,重组政府机构,推进核心能力部门建设;围绕特定的政策目标,在不取消部门边界的前提下实行跨部门合作。

关键词:碎片化;大部制;跨部门合作;协调机制

中图分类号:D6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07(2011)10-0013-04

收稿日期:2011-07-01

作者简介:朱玉知(1979—),男,江苏邳州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生,上海电力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公共行政理论与方法、公共政策。

党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规范行政行为,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这段话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大部制与部门间协调如何实现有效的统一?与之相关的问题则是:大部制如何应对协调难题?其限度在何处?跨部门合作如何为其提供有益的补充?围绕上述问题,本文拟从组织学的角度给出一个回答。

一、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难题

(一)一个现实问题:多个监管部门管不了一根豆芽[1]

2010年4月8日,沈阳市公安局皇姑分局龙江派出所接到群众举报:和平区浑河堡乡下河湾村有人生产销售有害豆芽。龙江派出所迅速开展工作,于4月9日提取到疑似有害豆芽样本。经检测,豆芽中含有亚硝酸钠、尿素、恩诺沙星、6—苄基腺嘌呤激素。其中,人食用含亚硝酸钠的食品会致癌,恩诺沙星是动物专用药,禁止在食品中添加。

为了解决这一突发事件,沈阳市打假办会同公安、工商、质监、农委等部门,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在专题会议上,各个职能部门各抒己见,工商、质监、农委等部门均称“不归我管”,并阐述了各自的理由。

工商部门表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同时无照经营的行为,这种行为不能一概以“无照经营”处罚,否则就掩盖了无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事实。同时,对食品生产领域的监管,应该由质监局负责,而不应该由工商部门负责。

质监部门表示:如果将豆芽菜作为产品质量法调整的产品,将会导致立法和执法的混乱,所以豆芽菜应认定为初级农产品,归农业主管部门监管合适。如果由质监部门监管,那是不合适的。

农委部门表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初级产品是初级农产品,由农业部门负责监管。而豆芽菜不是初级农产品,是初级农产品的加工品,不应由农业行政部门负责监管。市农委还拿出了上级对此事的批件。

对于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管困境以及严重的“碎片化”状态,人们常常用“十几个部门管不好一桌饭”、“七八个部门管不好一头猪”、“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等形象的比喻来描述。食品安全治理的“碎片化”是现代公共事务治理中具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这一问题是21 世纪公共事务治理中遭遇的一种普遍性困境。[2]

(二)治理的碎片化:部门主义的恶果

造成食品安全治理“碎片化”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食品监管职能分散在工商、质监、农委等部门,且“历史形成的按资源要素分工的部门管理模式,强化部门利益、弱化统一监管”,再加上部门职能划分不清楚,[3]同级政府的部门之间因机构权限交叉、机构重叠、权责脱节,立法体制不健全、部门内部制约力缺少等原因,形成了各种形式的部门保护主义。各部门在立法、规划、政策制定、执法等工作中仅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忽视整体利益,违背了分部门管理体制所期望的良好分工协作的本意,既不能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作用,又导致了行政效率的低下,无法形成整体效能。[4]食品安全治理难题映射出一个普遍性问题:传统的机构设置和职能分配使得部门之间的协调异常困难。

面对碎片化的困境,一种解决方案乃是建立协调议事机构和机制,但成本却是高昂的。[5]从现实情况看,大量协调机构的设置常常是随意的、协调过程具有随意性、对协调的监督与追责的缺失。[6]另一种解决方案则是建立大部门体制。多数专家曾认为:大部门制的具体实施可能真正带来政府公共管理质的飞跃,并可能成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先声。[7]面对这一乐观的心态,我们仍需保持清醒的头脑。极端复杂与多样化构成了当今世界的特点:权力分散而不集中、任务趋同而不是细分或者分化、社会普遍要求更多的自由和个性化而不是一体化。[8](p2-22)新兴的信息时代或知识时代需要不太固定的、渗透力更强的组织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人们能够跨越内部功能划分、组织界限甚至地理界限而相互联系。[9]从这个意义上说,大部门体制和跨部门合作都不能概括公共部门治理的全部内容。对组织形式的选择和合作机制的建构可能在不同的时期发生变化,因为外部环境或组织内部管理能力发生了变化。因此,需要深入探索的是不同治理方略在什么时候、何种条件下是可行的。

二、大部制还是跨部门合作:不完善的可选择事物间的抉择

(一)作为一种解决方案的大部制:“能”与“不能”

对“大部制”概念可以有两种界定:第一,它是政府部门设置的一种客观状态,其特点是部门数量少,各个部门的职责范围比较大;第二,它是一个机构重组和整合的过程,其标志是同级别部门的归并。[10]作为应对治理碎片化的方略,应取第二种含义,这是一个结构整合过程,就是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趋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11]

大部制聚焦于结构调整,并不能完全解决部门内部的运行机制问题;[12]此外,很多行政事项还需要部门间的协同合作。[13]此乃大部制自身固有的缺陷:部门再大,也得有个边界,超越这一边界,职责交叉就是必然的,矛盾和扯皮也是不可避免的。[14]从改革后的大部门内部看,组成部门、规章制度、人员编制等多个方面与改革前相比,将会更趋复杂,其等级层次、劳动分工会更多,因此大部门内部各部门之间需要在横向与纵向上进行交叉协调。[15]大部门能否有效运作,必然需要兼顾“部门外”和“部门内”治理结构的同时优化。[16]

(二)跨部门合作:解决部门外部冲突的可能选择

国人对大部制的关注超乎寻常,但对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机制缺乏足够的重视。对我国来说,跨部门协同至少同大部制改革一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17]从国际上看,政府跨部门合作已是各国政府管理与治理的热点问题,也是各国政府建立并完善相应体制机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18]应运而生的协同政府理论的核心目的是整合相互独立的各种组织以实现政府所追求的共同目标,其基本观点是: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既不能靠相互隔离的政府部门,也不能依赖设立新的“超级部门”,唯一可行的办法是围绕特定的政策目标,在不取消部门边界的前提下实行跨部门合作。[19]政府机构之间的合作、协调和整合,可以称为“协同的”、“全面的”、“协调的”或“整合的”;在组织结构和合作形式上多以伙伴关系、网络、信息与沟通技术系统、协同政府、整体政府出现,多元互动是其本质特征。希克斯教授把跨界合作划分为四个层次:⑴政策制定中的协同或政策协同;⑵项目管理中的协同或项目协同;⑶服务供给(包括管制)中的协同;⑷面向个体的服务协同,即几个部门围绕特定客户的需求与偏好,协同提供综合而又个性化的服务。[20]有的学者从政策学的角度分析认为,跨部门协同主要侧重于三个层次:⑴政策制定中的协同;⑵政策执行和项目管理中的协同;⑶公共服务提供中的协同。[21]

要实现跨部门合作,仅仅依赖结构性协调机制是不够的,还需要考虑以下两个层面的因素: 一是政治、行政体制及其相应的行政文化,二是程序性机制和运作中的技术细节。[22]当前,我国各级政府中存在着大量的协调机构、会签制度以及在领导人个人偏好推动下的各种协调会议、部门会商;[23]不仅如此,中国相关机构从数量、级别、人员规模等看,都超过了国外的相应机构。[24]然而,实际上,我国政府部门间的协调效果并不理想,其中存在着两个突出问题:一方面,临时性协调机构过多,临时性协调机构的运作不规范,对正常的部门职权的行使造成了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协调机制不健全,协调不规范,所以还需要健全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机制。[25]

三、通往善治之路:大部门体制与跨部门合作机制的契合

无论是水平式、垂直式还是垂直水平并用的部门间协调机制,实际上都是某一方面的短期的一种协调方式,不是全方位的合作关系,也不是长期的协调配合机制。一项工作一旦完成后,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一般也就宣告结束,或者是只在某一方面进行配合,而没有将彼此间的协调配合渗透到各个层面。[26]要突破传统的“一事一协调”、“一时的协调”的限制,就必须探索新的协调机制——整体性协调机制,使协调职能专业化、常态化,强调综合协调机构的独立性和综合协调机制的长期性。整体性协调机制是大部门体制和跨部门合作的有机统一。理由在于:跨部门合作的起因缘于专业化分工所带来的碎片化,合作的基础是各个部门职能的清晰划分而且没有交叉重叠。如果各个部门之间职能有重复,利益有冲突,就基本上失去了合作的可能。[27]公共事务的复杂性又需要部门之间的合作来共同应对。

(一)通过职能整合,重组大部门体制:重在解决内部协调问题

为了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政府决策必须具有统一性、战略性,并以结果为本,其前提是对各部门的职能和目标进行明确界定。职能是机构的核心,机构是职能的载体,实施大部门体制改革必须以转变职能为核心。“大部门体制得以有效实施的前提和关键,是政府职能的转变与有机整合,在整合政府职能的基础上重组机构,以确保相近职能由相对较大的政府部门来综合管理,并非片面追求削减机构。”[28]按照职能整合原则,重组政府机构,推进核心能力部门建设。应避免“职能归堆,权力挪窝”[29]的弊端,从根本上革新管理内容与方式。

有效授权与严格问责是建立大部门体制的重要保障,因此,既要避免形成传统的“部门专权”的权责脱节的弊端,又要避免出现“超级部门”。[30]权责的明确减少了各部门间的推诿扯皮,各项事务都有明确的责任机构,从而使得过去那种权力真空地带大大减少,有利于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31]

(二)跨部门合作机制的建构:旨在解决部门间协调难题

跨部门合作机制至少包括四个要素:其一,跨部门关系的确认;其二,跨部门合作的领导协调机制;其三,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其四,跨部门合作的激励机制。[32]

⒈跨部门关系的认定。明确计划实施过程中可能与哪些外部机构(或相关机构)打交道,打交道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哪些具体目标(或共同目标),本部门和外部机构对目标实现肩负的具体责任(各自贡献)。签订框架文件,明确界定主管部长、主管部门和执行主管各自的责任以及相互之间的合作关系、工作汇报制度和绩效评价方法等。

⒉跨部门合作的领导协调机制。当前中国的现实情况是,似乎各个职能部门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国家“排忧解难”,但完整的结构安排却没有展现出理想的效果,所缺乏的是解决问题的总战略和系统方案。考虑到跨领域政策议题不属于独立的政策领域,也没有现成组织机构承担相应职责,因而需要设立非常设的机构进行决策和管理。[33]此类非常设机构属于领导协调机构,在部门协调中作战略决策。在中央层面,综合协调中心建设的着重点可放在:研究制定跨部门协调措施、指导督促部门间合作、开展联合监督检查等方面。[34]再者,跨部门战略性政策制定需要知识渊博的人才,他们对各个部门的政策和项目及其相互联系有系统了解,并且能进行比较分析。[35]相关协调会议的召开要求“最懂行”的人员参与,而不是看与会者的行政级别。

⒊跨部门合作的信息共享机制。如何将分散在不同政府部门、不同环节的信息资源整合起来,使得参与治理的各方能够实现信息共享与协同知识管理,进而发挥组织资源的协同效应与增值效应,这是跨部门合作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为此,需要政府各个部门建立相互连通的信息系统,打破管辖范围的限制,促进政府部门内纵向和部门外横向的有效沟通。

⒋跨部门合作的激励机制。需要构建起一个新的责任与激励机制,在落实传统的纵向问责的同时,有效地促进部门间就跨部门、跨环节的事项进行横向协作与合作,这实质涉及到跨部门的绩效管理问题。[36]与之相关的是,优化资源配置制度,强调围绕具体结果和地理区域,以功能和组织为目标,促使公共服务以效能的方式提供给各区域的核心群体。[37]

当然,要实现有效的跨部门合作还需要做一些具体工作。 比如,为合作调配充足的人力和财力资源;建构良好的运作系统并实施有效管理;在追求的核心目标和多级次级目标间的平衡上达成共识并保持共识;创造有效的合作文化或良好的人际关系准则;获取政治家的认可和支持等。[38](p13)

面对复杂的公共问题,政府部门需要认清碎片化引发的严重后果,自觉遵守跨部门合作的规则。通过横向与纵向的协调,消除政策与政策之间相互抵触的状况,有效利用稀缺资源,使某一政策领域的不同利益主体团结协作,为公众提供无缝隙的而非互相分离的服务。在共同分担责任与风险、分享收益的过程中,不断夯实信任与合作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沈阳查获40吨毒豆芽 各监管部门均称不归我管[EB/OL].http://health.sina.com.cn/news/2011-04-20/082422325032.shtml.

[2][36]颜海娜.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基于整体政府理论的分析[J].学术研究,2010,(05):43-52.

[3]熊文钊,张步峰.不规范来源于权力分割[J].瞭望,2007,(35):23-24.

[4]刘洋等.关于我国跨部门环境管理协调机制的构建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10):200-204.

[5]李积万.我国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的探讨[J].汕头大学学报,2008,(06):62-66.

[6][25][32]徐超华.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问题初探[J].武陵学刊,2010,(03):48-52.

[7][11]郑军.“大部制”改革不可回避的几个问题[J].太平洋学报,2008,(03):79-81.

[8](美)罗伯特·阿克拉诺夫,迈克尔·麦圭尔.协作性公共管理:地方政府新战略[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9]朱玉知.替代还是互补:整体性治理与分散性治理[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1,(02):20-27.

[10][35]周志忍.大部制溯源:英国改革历程的观察与思考[J].行政论坛,2008,(02):84-87.

[12][14]周志忍.大部制——难以承受其重[J].理论参考,2008,(05):40-41.

[13][34]麻宝斌.仇赟.大部制前景下中国中央政府部门间行政协调机制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03):51-53.

[15]范广垠,刘坤.从组织理论的进路看大部制改革[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04):15-18.

[16][28]朱光磊,贾义猛.“大部门体制”不能包治百病[J].中国报道,2008,(03):69-71.

[17]周志忍.整体政府与跨部门协同[J].中国行政管理,2008,(09):127-128.

[18][27]孙迎春.国外政府跨部门合作机制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0,(07):102-104.

[19]解亚红.“协同政府”:新公共管理改革的新阶段[J].中国行政管理,2004,(05):58-61.

[20]Perri 6 (2004),Joined- Up Government in the Western World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A Preliminary Literature Review and Exploration,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2004,14(1):103-138.

[21]Management Advisory Committee,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2004),Connecting Government Whole of Government Responses to Australia’s Priority Challenges.

[22][24][33]周志忍.整体政府下的政策协同:理论与发达国家的当代实践[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06):28-33.

[23]王贵松.从协调走向“协调+制约”——中国国家机构之间关系的发展趋势探[J].南京社会科学,2005,(09):68-73.

[26]乔小明.大部制改革中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的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04):73-78.

[29]马宇.“大部制”真能解决问题吗?[N].南方周末,2008-03-06.

[30]国家行政学院课题组.成都市大部门体制改革的个案分析[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01):77-80.

[31]王四方.“协同政府”:县级政府机构改革的方向——浙江富阳“专委会”制度的分析[J].党政干部学刊,2010,(02):49-52.

[37]曾维和.西方“整体政府”改革:理论、实践及启示[J].公共管理学报,2008,(04):48-52.

[38]尤金·巴达赫.跨部门合作——管理“巧匠”的理论与实践[M]周志忍,张弦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牟春野)

Trans-department Co-operation Mechanism:

A Complement to Super-ministries System

Zhu Yuzhi

Abstract:Confronted with the increasingly complex public affairs,the traditional authority and function distribution set that the efficient coordination between departments more difficult.The super-ministries focus on structure adjustment,but can not solve the problem of government departments within the management system,also cannot solve the problem of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departments. Establishment of the deliberation and coordination agencies,the traditional “the coordination”,a moment of coordination,can be broken through,and the cost is high.Desirable method is based on the principle,function integration restructuring government institutions,promoting the core ability construction department;around the goal of specific policy,in not cancel department under the premise of boundary of interagency cooperation.

部门规章 篇4

关键词: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冲突,法治统一

1.《立法法》的规定与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之间的现实冲突

所谓“地方性法规”是指《立法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的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和省、自治区所在地的市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它和地方性立法的含义不同, 后者的外延更广, 包括地方性法规、两级政府规章以及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与经济特区法规。“部门规章”是指《立法法》第二条第二款指涉的国务院部门规章, 它是国务院所属部门在职权范围内制定的规章, 具有法律效力, 是我国法律体系的一部分。

《立法法》第八十六条第二项规定:“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 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 由国务院提出意见, 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 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 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从该规定可以看出, 对于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 《立法法》不像对其它法律形式一样明确指出其效力等级。实践中很多人就认为, 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的效力处于同一等级。地方性法规的效力范围自然是该制定主体的行政区域, 部门规章则是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当对相同对象在同一事项上二者都有规定而又有所不同时, 二者之间就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冲突的发生。在深圳, 宝安、龙岗两区是深圳市的行政区域, 却不属于深圳经济特区的范围。同时宝安、龙岗两区又是广东省的普通行政区域, 而国家、广东省、深圳市、深圳特区的劳动立法又存在一定的冲突, 这就存在劳动法律、法规、规章在宝安、龙岗两区如何适用的问题。从而在为劳资双方代理劳动争议案件时, 发现同类案件、同在宝安、龙岗两区和特区内, 不同的仲裁员、不同的法官就适用不同的法律规定, 做出不同的裁判。

2. 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在选择适用上存在的问题

1) 对于二者的冲突, 《立法法》第六十八条本身是提供了解决办法的。“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 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 由国务院提出意见, 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 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 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可见, 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是解决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冲突的主体。

《立法法》第六十八条规定的缺陷:第一, 审查程序。《立法法》并没有规定由谁提起审查申请, 审查的标准以及审查后的裁决等, 所以如何审查还是非常模糊的。《立法法》存在审查程序性规范的缺失。第二, 审查效率问题。当二者的冲突发生时, 先要经过国务院的处理, 当后者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时还需要把问题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这样的处理规定是否会导致效率问题, 迟到的正义不是正义。第三, 由于国务院来裁决应该如何选择适用, 就需要国务院对地方性法规做出某种意义上的“审查”活动, 但其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性质本身是不适合担当这一角色的。地方性法规是地方权力机关制定的, 有各自区域的民意基础, 如果要审查地方性法规, 合适的主体只能是法院或者全国人大常委会。

2) 在司法实务界, 对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之间冲突的解决, 在当前我国法院缺乏独立性的背景下, 法院事实上是会更多的倾向于选择适用地方性法规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关于审理行政案件适用法律规范问题的座谈会纪要》的通知 (法[2004]96号) , 其中有关解决二者冲突的内容如下: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的, 人民法院一般可以按照下列情形适用: (1) 法律或者行政法规授权部门规章做出实施性规定的, 其规定优先适用; (2) 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 部门规章对于国务院决定、命令授权的事项, 或者对于中央宏观调控的事项、需要全国统一的市场活动规则及对外贸易和外商投资等需要全国统一规定的事项做出的规定, 应当优先适用; (3) 地方性法规根据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授权, 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做出的具体规定, 应当优先适用; (4) 地方性法规对属于地方性事务的事项做出的规定, 应当优先适用; (5) 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 地方性法规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 对需要全国统一规定以外的事项做出的规定, 应当优先适用; (6) 能够直接适用的其他情形。不能确定如何适用的, 应当中止行政案件的审理, 逐级上报最高人民法院按照立法法第八十六条第一款第 (二) 项的规定送请有权机关处理。

通知中列举了五条选择适用的“标准”, 第六条还规定在不知如何选择时上报最高院处理。这里是有问题的:第一, 在决定优先适用部门规章还是地方性法规时首先要甄别出部门规章或地方性法规是否有法律、行政法规的授权。这容易做到吗?何为“实施性”规定?如果二者都有上位法的授权又该如何选择适用呢?不过实践中较少见到法律或行政法规直接授权给部门规章的情形, 何况行政法规本身从理论上说应该需要法律的授权, 如果再“转授权”其授权的合法性即成了问题。第二, 在决定优先选择适用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时需要甄别出“地方性事务”或者属于“需要全国统一规定的事项”这本身就很困难, 也不切合实际。所以, 司法界这样的解决办法显然难以令人满意, 会导致大量的同类案件因选择适用法律规范的不同和裁决的不同, 造成个案殊异, 影响司法公正和法律正义。

3. 部门规章的效力应高于地方性法规

我国的行政机关的立法权来源于何处?宪法在规定国务院的职权时明确赋予其制定行政法规的权力。我国《立法法》第八条已经至少部分反映了当代民主法治理论发展的要求, 法律保留原则得到一定的体现, 即使是国务院要想对属于第八条保留给法律的事项进行立法也只能获得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的授权且也只能对部分事项获得授权立法。

法治原则是现代宪法的一个基本原则, 行政法治显得尤其重要。目前行政法治的显著缺陷是行政组织立法的滞后, 缺乏相应的组织法的规定。《立法法》虽然规定这些部门有制定行政规章的权力, 可这些部门有哪些权力, 来自何处, 如何行使, 对公民如何救济等并无明确规定。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行政机关立法程序本身有缺陷和立法过程中公众参与的明显不足, 以至于部门之间争权夺利, 部门利益法制化现象突出, 严重影响部门规章的形象地位。因此, 行政立法权的性质和来源的不明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行政机构授权立法的模糊以及监督的不足、行政组织法的滞后、行政立法程序的缺陷和公众参与的不足、司法审查的缺位、中央和地方事权划分的模糊、长期的强大的行政权力和日益高涨的民主意识等似乎顺理成章地造成了对部门规章的不信任和对地方性法规及部门规章效力安排的逻辑混乱。

笔者认为, 正确的道路是加强行政组织立法, 明确行政机关 (包括国务院所属部门) 的行政立法权的性质、来源和权限等, 制定颁行统一的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立法过程, 并强化公众参与、强化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以及尝试建立某种更切实可行的宪法审查机构来对部门规章进行合宪性审查。这样, 代表中央意志、有着权力机关授权基础、重视立法程序和强调公众参与、处于监督之下以及保障对公民的救济、对全国性事务进行统一规范的部门规章, 其效力高于只代表地方民意、只规范地方性事务的地方性法规就有了依据和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千帆.宪法学导论——原理与应用.[M].法律出版社, 2005.

销售部门规章制度 篇5

一:制定针对全国各个沿海沿江区域的船厂船东市场销售率和增长率 建立并完善销售服务网络。

二:制定月,季度,年销售计划。

三:对各项目进行综合收集,包括对船东,设计院,船厂以及船级社的明确和各个竞争对手的综合实力情况,遇到问题及时反馈公司,处理项目。四:对各个项目,按实际情况分析报价,跟踪服务。

五:对各个项目所涉及到公司的电气产品明细分清楚,确定各产品的价格。六:联系各大船舶设计院,了解船东和船厂造船信息。及时沟通跟紧各个项目。七:签定合同,保护公司合同规范完整合理性。

八:每次保价档案存档,完善销售档案,管理客户合同。

九:签定合同后,配合技术部采购部生产部质检部,按合同期限生产交货,若有延误交货时间,应及时向客户说明。

十:签定合同后,给技术部门提供完整的盖章图纸或复印件,并与技术部门技术沟通,给技术部门提供尽可能的方便。

十一:根据技术协议和技术科的图纸进行自带件及资料的催促,直至认可完毕及跟踪生产全过程,直至发货和货款的回收。

十二:将客户对本公司产品质量,技术要求和意见等方面记录,及时反馈各部门处理。

十一:负责产品销售方面的数据收集整理,建立客户档案,收集国内外同行业信息情报,提供销售方面的分析资料并保持与客户之间的经常性沟通。

十二:针对客户产品需要提供售后服务,需详细了解客户设备的运行状况,根据状况判断是否公司需要派遣服务人员,需先通知客户传真资料到公司。公司售后部审核后派遣售后人员服务。

十三:在外销售人员必须做好各项公司委派的工作任务。

十四:请客户用餐活动送礼等适宜,应先向领导汇报后再确定

十五;将商务过程中的往来邮件,传真等必须整理存档。

十六:出差人员在出差前须填写出差表,得到领导批准后,方可出差。完成领导交给的其他工作。

销售人员岗位职责

一:根据部门总体市场策略编制自己的市场销售计划。

二:全面掌握本市场的变化和竞争对手情况,了解客源市场布置的流量,注意市场结构的变化。对市场中的客户要熟悉他们的基本情况,随时关注其变化,适时做出应对。积极保持与客户之间的经常联系。

三:管理开发好自己的客户并协助总经理做好本市场客户的建立及升级管理工作,保持客户档案的完整。

为公共部门把脉 篇6

H=Andrew Harding

C:目前各国公共部门面临的共同挑战有哪些?

H:当下世界各国的公共部门面临的共同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人口的老龄化问题,未来几十年内可以作为生产力的年轻人口越来越少,养老金的资金缺口也会越来越大,这对于国家的养老金计划和医疗保险计划都是很大的挑战。第二个是各国现在需要就他们所提供的服务按照优先次序进行重新安排,以更合理地平衡资金支出。最后一点是各国政府需要确保为纳税人提供的服务是真正能够体现出优质价值的服务。

C:如何做好公共部门的财务管理?财务管理除了传统意义上在公共部门发挥的职能作用外,还应该具备哪些功能?

H:我认为,首先要发挥财务部门的专业职能,这也就意味着要进一步提高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他们的工作不应该仅仅是数花出去的钱,而应该有更多的东西,比如要做好事先的规划,分配各项目资金的投入份额,同时还需要有一个验证机制,来证明这些钱的确花在了刀刃上,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要做到这些,我们需要给财务管理部门充分的授权。举个例子来说,之前英国因为国防部在军事方面的支出过度超额,达到了几十亿英镑。按照国防部的说法,他们有聘请非常专业的会计人员,但是我们从国防部的组织架构中可以看出,尽管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很高,但他们的上司,国防部的战略管理人员在财务方面并不擅长。在这样的框架之下,这些专业的财务人员并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和权力。因此,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增强财务部门的授权,是财务管理部门未来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C:在CIMA的调研报告中曾提到过越南和新加坡是两个拥有高效的公共部门的国家。这两个国家的经验模型中有哪些好的做法,可以作为供效仿的模式?

H:越南和新加坡的情况还是不一样的。对于越南来说,因为它是发展中国家,所以他们要做的就是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公共部门的经营效率。他们有非常具体的目标,要在所有公共服务部门领域效率都提高30%。越南从发展初期就非常强调控制公共部门相关费用的支出,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是非常有借鉴的价值的。除此之外,它允许公共服务部门做一些小项目作为试点,从试点项目中研究怎样更有效地控制成本支出,进而推广出去。允许尝试允许犯错,同时善于总结经验教训,这也加快了公共部门的发展步伐。而新加坡则是发达国家。新加坡像欧洲的一些国家一样,提供免费的服务,但是在实施上有不少调整。新加坡政府设立了一个统筹基金,资金来源于每个公民的个人账户。公民个人账户里面的钱用于养老、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的支出,如何分配和使用由每个公民自己决定。这样一来,公民可以自己选择享受什么样的服务,也更有动力去管理自己在公共服务方面的消费,久而久之,形成良性循环。

部门规章 篇7

关键词:大理州,财政监督,部门决算,管理

随着部门预算改革的不断深化,部门决算逐渐拓展成为一项重要的财政管理活动,对于公共财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财政监督部门,具有拟订财政监督政策和制度、监督财经纪律执行情况、监督检查会计信息质量的有关工作、研究提出加强财政管理的意见和建议等职能职责。在部门决算管理不断深化的形势下,财政监督部门基于自身职责,开展实施部门决算管理显得势在必行。本文从大理州实际出发,提出财政监督部门实施部门决算管理的主要路径,以进一步完善大理州部门决算管理体系,提升管理效率。

一、部门决算管理的层次及方式

(1)部门决算管理的层次。从实施管理的主体上分,部门决算管理主要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预算单位对自身部门决算的管理;二是财政部门对辖内预算单位部门决算的管理。

(2)部门决算管理的方式。一是预算单位对自身部门决算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决算的编制、审核、汇总(有下属预算单位的主管部门需要汇总)、报送、公开、分析运用以及数据资料管理等方面,目的是为了反映单位自身的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情况,反映政府财务受托责任,规范自身财务管理。二是财政部门对辖内预算单位部门决算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对决算的工作组织、报表设计、审核、汇总报送、批复、指导信息公开、分析利用、数据质量监督检查、数据资料管理以及对部门决算考核评价等方面,目的是了解和掌握预算单位财务和预算情况,为编制后续年度预算提供参考和依据,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基本数据支撑。

二、大理州实施部门决算管理的现状

(1)部门决算构成情况。大理州下辖1个县级市、11个县。全州部门决算汇总数据包括州本级部门决算汇总和12个县市的部门决算汇总。凡编报部门预算的部门和单位,均纳入部门决算管理范围。

(2)部门决算管理的现状。在2011年以前,大理州部门决算工作一直停留在部门决算工作组织、编制、审核、汇总与上报等四个环节上。从2012年起,部门决算的批复、公开和数据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得以在全州范围内试点开展并至全面铺开,部门决算已成为了一项贯穿年度始终的工作。与此同时,在管理职能方面,经批复的部门决算具有了一定的约束力,信息公开引入了更强有力的监督机制,数据质量监督检查有助于推动财政财务的规范管理。目前,大理州财政局内部主要由国库科和预算单位归口业务主管科室两个部门负责实施部门决算管理工作。

(3)财政监督部门参与部门决算管理的现状。目前,大理州财政监督部门实施部门决算管理尚停留在参与阶段,即部门决算管理的相关内容尚未成为财政监督部门的工作职责。这种参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财政内部其他部门在实施部门决算管理过程中,若发现需监督部门进一步跟进的事项,则移交监督部门跟进;二是监督部门在实施其他监督检查工作中需利用部门决算报表时,关注报表相关内容。

三、大理州财政监督部门实施部门决算管理的主要路径

1.以部门决算核查为切入点深化对预算单位的决算管理

财政部门实施的部门决算数据质量监督检查(以下简称部门决算核查),是指财政部门组织对各部门所报送的部门决算真实性、完整性和规范性进行监督检查。目前,大理州的部门决算核查工作主要由财政国库部门牵头负责,但国库部门负责各部门上报部门决算的审核,即已直接参与了部门决算的编制过程,因此不宜再负责部门决算核查工作。

(1)由财政监督部门组织开展部门决算核查工作。财政监督部门承担会计监督职责,而部门决算是预算单位在日常会计核算的基础上编制的、综合反映本单位预算执行结果和财务状况的总结性文件,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会计信息,因此,由财政监督部门负责部门决算核查工作也是其职责所在。基于财政监督部门越属基层,其人力资源越不足的实际,财政监督部门组织开展部门决算核查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既可以作为牵头部门组织财政内部各相关部门参与,也可以作为组织指导部门委托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具体实施。总之,越独立的监督检查越有效。

(2)将部门决算核查与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检查相结合,实现信息共享。部门决算核查的基本内容包括:上下级财政部门决算报表是否表表一致、单位会计账簿与决算报表是否账表一致、决算编报范围与预算编报范围是否一致等。虽然与财政监督部门日常开展的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各有侧重,但都涉及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完整性的检查,且两项检查程序相近,都需要查看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有关会计资料,因此两项工作可以合并同类项,既实现了信息共享,又提高了行政效能。

2.以部门决算公开情况检查为手段深化对财政部门的部门决算管理

(1)开展部门决算公开情况监督检查是财政管理改革的客观要求。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2014年修正)(以下简称新《预算法》)颁布和施行后,财政部也要求各级财政监督部门要从维护新《预算法》权威的角度,将监督重心转移到加强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监督检查,强化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合规性和有效性监督检查,以及不断健全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上来。

按照新《预算法》的规定,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决算后20日内向社会公开决算及报表;各部门应当在财政部门批复决算后20日内向社会公开决算及报表,并对部门决算中涉及机关运行经费的安排、使用情况等重要事项做出说明。因此,财政监督部门有必要对决算公开规定的有效执行进行监督检查,提升决算工作透明度、公正性。

(2)部门决算公开的完整性和及时性是监督检查的重点。财政监督部门在开展部门决算公开情况监督检查时应重点检查决算公开的完整性和及时性。包括:财政部门是否按照有关规定,在人大批准后20日内向本级各部门批复决算,并向社会公开财政决算及报表;公开形式是否符合要求,并保持长期公开;公开的内容是否完整;除涉密部门外,是否所有使用财政拨款的部门和单位都公开了部门决算;三公经费决算披露是否详细完整等。

3.财政监督部门系统内部建立交流制度

在明确界定财政监督部门在部门决算管理中负有核查与公开情况监督检查的职责后,财政监督部门系统内部就可以建立交流制度。一是建立信息交流制度。针对新工作开展中发现的问题、取得的经验等,通过州级财政部门收集信息编制简报、利用互联网创建交流群等方式进行学习交流。二是建立交叉检查制度。尤其是对于决算公开情况的监督检查,开展州级与县市、县市间交叉检查,既强化了监督的独立性,又增加了一种交流学习的渠道。

参考文献

[1].罗红雨.微利时代企业成本控制策略.财会通讯,2013(17).

[2] .徐庆新.加强企业成本控制提升企业竞争力.时代金融,2012(8).

部门规章 篇8

一、当前预算决算衔接脱节现象的原因

(一) 预算编制太随意且不严密

所谓的部门预算, 是需要将单位各种性质的资金包括预算内收支、预算外收支、经营收支等收支全部纳入其中, 预算不合理, 比如未根据政府采购集中采购目录, 编制政府采购预算, 致使预算制定和工作开展不同步。另外, 部门在编制预算的时候, 动辄就是上百万的投资预算, 项目工程巨大, 这种大项目有很大的执行难度, 预算执行率较低。还有, 事业单位的预算部门和单位的财务部门缺乏相应的沟通, 导致在进行预算编制的时候, 并不以单位所拥有的财政状况为基本, 这样的财务预算是很难被成功执行的。总而言之, 由于各级各部门之间的了解不够、预算编制制度不规范的原因, 导致预算编制做不到自上而下。

(二) 预算执行缺乏约束力

综上所述, 没有好的预算制度, 就不会有出色的预算执行力。部门预算经批准后, 必须严格按预算执行, 非经法定程序批准, 不得随意变更和调整。但在实际执行中, 部分单位支出不按预算走, 随意支出, 缺乏约束。另一方面, 很多业务人员考核意识不强, 对考核的指标不是十分清楚, 预算执行的结果又不与执行人有直接的责任关系, 这就导致了预算的执行十分缓慢、部门间的协调不够、很多重要项目执行进度不理想等一系列的问题的存在。另外, 执行部门在进行前期工作时, 担心后期资金不够, 或者为了弥补公用经费不足问题, 尽量的节省开支, 或者对预算执行率意识不够, 项目进度缓慢, 在年终的时候, 仍有很多剩余的资本, 所以, 各个部门会在年末“突击花钱”, 实现所谓的财务预算。

(三) 决算编制批复不严谨

我们的很多主管部门在决算审核的时候, 并没有抓住审核的关键点, 只是将他们的关注度集中在一些纸面上的表格数据, 而对于预算单位如何操作、如何支出关注度极低, 这其实是非常不规范的, 很难更好的促进预算的编制与执行, 从而导致最终的决算和最初的预算不符。其次, 我国还未建立完善的、系统的决算制度, 年终的决算没有统一规范, 决算数据不具备权威性, 这样导致在预算执行时上面提到的种种问题, 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而且部门决算软件设置不够合理, 不能全面反映执行问题, 比如各种性质的事业单位问题, 其中突出是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也就是说, 现在事业单位部门存在:“重预算, 轻决算”、“重数字、轻分析”的现象。种种原因导致了决算工作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 严重阻碍了预算与决算的良好衔接。

(四) 会计核算不严谨

中央财政部门为了进一步的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在不断的完善预算决算制度, 各个事业单位也对会计制度进行完善修改, 但是由于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预算单位执行的现状存在差异, 以及由于一些会计核算人员业务水平低, 理解的不够深刻细致, 相互之间又没有很好的业务交流, 没有建立起科学规范的账务账目审核机制等种种原因, 预算单位的会计资料不能直接准确地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另外, 很多事业单位对于项目预算仅仅设立了基本的一级科目, 没有更加规范细致的二级科目, 导致有些业务人员在上交报表时, 随意性很强。这或许不能怪责在执行人员上, 但这确实对事业单位的审核工作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以上提到的这些, 使得事业部门的会计审核人员在审核的时候, 很难去有效准确的审核项目收入支出情况, 最终导致决算和预算有很大的差异。

二、部门预算与部门决算衔接脱节的对策

(一) 细化预算编制

要想更好的衔接预算与决算, 一定要有一个相对细致的预算编制。一方面, 财政部门要改革预算编制方法, 不断的完善预算编制。做到对预算经费的各个细节使用方面都有明显的制度规范, 比如说水利部门投资, 投到了哪些地方、投入多少, 又或者是一些科技研发的开支比例等等, 都应该有明确的规范。比如细化政府采购预算编制, 加大政府采购执行力度。预算的编制完善了, 之后的执行工作才能更好的开展。另一方面, 要树立起规范的预算分配概念, 主管部门在预算立项之始, 就应当了解各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 对本部门预算进行统筹安排。此外, 预算要有预见性, 减少执行过程中的追加现象, 杜绝追加预算随意性, 对于那些有权追加的部门, 要严格控制追加费用。简而言之, 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增加预算透明度, 充分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特别是对于三公经费这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一定要做的公开透明。

(二) 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力

在完善预算编制的同时, 也要不断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首先, 要加大对于项目的社会绩效审计, 这样才能体现出项目的经济效应如何, 社会影响和贡献度怎么样, 从而不断的完善预算编制。其次, 应该尽量多的对事业单位部门进行集中的核算管理, 既方便核算, 也加强了部门的沟通。同时, 对于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资金流向要细致记录, 做到账账有记录。要严令禁止不同预算之间经费的互相移用。另外, 事业单位的财政部门, 要严格审核各个项目的经费数量、经费追加, 从源头上避免预算经费的流向不明。同时, 事业单位也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责效制度。工作人员的执行结果要与执行人员密切相关, 坚持杜绝一些工作人员懒散执行的现象。而一旦发现有奢侈浪费、擅自移用挪用现象的, 发现一件, 处理一件, 避免这种不良现象的再次发生。对于此, 事业单位可以公开执行行为, 加强部门预算执行的透明度, 同时, 可以加大政府采购, 这些对于加强预算执行都有很好的作用。

(三) 完善决算批复制度

决算批复不能过多停留在预算报表中, 要加大对决算编制说明的关注, 更加注重说明的内容。同时, 决算批复应该与实际的预算执行相结合, 去不断完善决算软件, 使决算软件更多的关注于实际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对于追加的预算和额外的收入或支出, 要仔细批复, 了解清楚原由, 争取把事业部门的每一笔资金出入全都明了的审核在内。有几点批复内容需要格外注意, 一是财政拨款的收支, 包括事业部门年度内一般的预算收支;其次是年终预算结余, 包括国库支付部门的预算指标来源、使用、结余;最后是预算外资金的缴存等预算外的收支。

(四) 加强会计审核人员的专业培训

首先, 要组织培训财务人员的基础规范, 如果财务人员连基础规范都做不好, 就谈不上更专业的要求。会计科目设置等多方面, 这些内容都需要财务人员能够熟练的掌握和应用。其次, 各部门要长期持续的进行会计人员后续培训, 特别是国家有新政策、新规范出台, 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上去了, 决算工作也会规范、顺利的进行。另外, 各部门要加强对部门预算编制人员业务知识培训, 不断提高部门预算管理水平。

三、事业单位部门预算与部门决算衔接的总结

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事业单位财务的预算与决算, 很多事业单位的预算决算的衔接差距正在慢慢缩小。而国家也不断的出台了新规范, 新政策, 希望各单位的工作尽量的简单有效, 也确实取得了这样的成果。另一方面, 事业单位中, 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也在稳步的提升, 这对于预算决算的衔接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随着财政监管力度的又一步加强, 事业单位的预算与决算也进行的更加顺利。这样才能增强各事业单位的财务透明度, 使各事业单位负责任的做好他们的工作, 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科技水利技术等多方面的发展。

摘要:事业单位是指增进社会福利, 满足社会各方面需求的部门, 一般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 部分事业单位是有盈利成果的, 最主要的是对社会公益的关注, 比如教育投入、水利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在我国, 事业单位的预算与决算方法, 在一定程度上, 增加了事业单位工作的透明度, 改变财政预算编制不合理、财政资金支付不科学及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但就现状而言, 事业单位预算与部门决算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问题, 影响了财政公开质量和单位工作质量, 其起到的效果不如预期理想。而本文针对事业单位中预算决算的衔接脱节问题, 提出了细化预算编制、加强执行监督、完善决算批复等一些细致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预算决算,部门预算,衔接问题

参考文献

[1]赵春晓.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金融经济, 2009 (20) .

[2]申永振.浅谈部门决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 2011 (08) .

部门规章 篇9

促进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就是做好企业的内部沟通, 一个企业拥有一个良好的沟通体系能够促进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但是, 由于财务部门目标与其他部门的目标存在差异性, 导致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存在沟通的障碍。因此, 想要创建和谐的企业内部环境, 企业管理者应该协调好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 即从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存在的主要障碍出发, 努力探究化解财务部门与跨部门之间的障碍, 构建良好的企业内部关系。

2 企业部门之间的沟通趋势

从当前的形势来看, 大部分的企业管理者已经认识到了企业部门间沟通的重要性。为了保证企业内部沟通的有效性, 企业管理者应该从沟通的双向性出发, 即把沟通思想传递给企业内部工作者, 也要从员工的工作反馈中了解企业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由此可见, 工作人员作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企业最为重要的资源, 也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随着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化, 企业管理者越来越意识到企业的内部沟通的重要性, 因此企业部门之间的沟通产生了相应的变化,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参见表1) 。

3 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沟通存在的障碍

3.1 财务部门主体沟通存在的障碍

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存在的主体沟通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财务部门的工作职责具有特殊性。在企业中, 财务部门主要负责财务管理规划、会计核算、财务监控以及财务管理等职责。在财务部门的工作职责中, 有很多涉及到企业预算的规划和审批, 由此可见, 财务部门在促进企业财务正常运行, 保证财务资金合理合法流通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另外, 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进行沟通时, 必须对机密以及重大的决定进行保密工作, 这种保密行为对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也会造成阻碍。

(2) 财务部门工作人员沟通能力较差。受到传统教育机制的影响, 当前大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只是将研究核算方法以及做账方法作为本质工作, 常常忽略了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且财务部门的职位是以工作经验作为升职标准, 因此, 职位越高的财务人员年龄可能越为年长, 年长的财务工作人员思想相对更为守旧。

(3) 财务部门又有特殊的权利。在企业日常运行中, 资金的流通以及成本预算等方面对部门的计划实施有着重要作用, 而财务部门掌握着企业的财政大权, 在预算的控制方面具有较强的发言权, 如果在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中, 出现沟通不畅的状况, 很可能对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产生较大的影响。

3.2 其他部门客体沟通存在的障碍

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存在的客体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目标存在差异性。例如:财务部门的管理人员要保证整个企业活动指定资金计划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财务部门的管理人员必须具有严谨的思维逻辑和细致的工作态度;营销部门的人员由于要经常与客户、市场接触, 因此, 营销部门的工作人员需要具备敏锐的市场嗅觉以及过硬的公关技术头脑, 喜欢以“灵活”的态度去处理事情。这两种态度是有冲突的, 一定程度上对部门间的沟通造成了阻碍。

(2) 工作性质之间的差异性使财务部门与其他工作部门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当企业领导者下达了预算控制指标后, 其他部门认为只要对预算的总量进行控制就可以了, 但是, 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则认为既要对总量进行控制, 也要对预算分项目控制, 才能保证预算资金使用的合理性。这就导致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存在着沟通障碍。

4 化解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障碍的有效措施

4.1 在监督职能之外, 加强人际沟通

鉴于沟通的双向性, 在构建和谐的企业内部关系的过程中, 需要企业与员工长期的不懈努力, 企业应该要提升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沟通能力, 让企业工作人员做到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 不影响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立足于企业的宏观角度, 企业应该加强对工作人员沟通技能的培训, 如:企业可以聘请在财务沟通方面有丰富经验的讲师, 举办一个企业培训讲座, 使财务工作人员在讲座中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 促进工作人员进行换位思考, 从而帮助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构建良好的交际关系。立足于员工的微观角度, 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该摆正自己的工作态度, 注意倾听其他部门的表达意见, 对对方提出的要求以及原因进行理解, 如果出现沟通障碍, 一定要注意沟通方式, 争取对方的支持, 从而保证沟通的有效性[3]。

4.2 在其他部门之间, 强化专业知识

为了保证企业内部关系的和谐: (1) 企业应该看清财务部门的服务性质, 让财务部门一切以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核心来开展日常工作。同时, 财务部门自身应该在完善财务部门监督职责的基础上, 对其他部门的运营规律进行了解, 从而提高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效率, 保证企业部门之间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2) 企业应该建设适宜沟通的企业文化, 使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可以进行精神层面的交流, 并在良好的企业文化影响下, 表达工作人员内心真实的想法, 促进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 为企业内部工作人员打造一个和谐的交际圈。通过日常的交流, 使非财务人员认识到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理解财务。 (3) 企业应该拓宽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渠道。即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传递迅速可靠的特性, 为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创立网络沟通平台, 提高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效率, 并通过网络提高跨部门交流的有效性[4]。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 在当前形势下, 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面临着巨大挑战, 工作人员必须在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 还应积极参与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 因此, 企业必须重视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问题, 为实现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平衡沟通做出努力, 提高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沟通能力, 构建良好的工作交际圈。为此, 财务部门必须转变自身的定位, 将财务部门定位为为其他部门服务的性质, 一边熟练做好本部门的业务, 改变知识结构, 一边帮助企业的其他部门进行成本和定价等方面的财务分析, 从而促进企业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春光.财务部门如何与其他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5, 15 (20) :127.

[2]崔佳颖.企业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间的沟通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14, 20 (6) :159~160.

[3]王靖雯.企业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有效沟通分析[J].商, 2014, 15 (44) :4~5.

部门规章 篇10

众所周知,医疗器械、医药、生物制品等医疗相关产业是事关人类生命健康的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医疗器械,是医学与多种学科相结合的产物,其发展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整体工业科技发展实力。

目前,我国的医疗器械产业虽然整体发展较快,但大多数为规模不大的以仿制、改进为主的中小型企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大环境下,国产医疗器械急需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再到“中国创造”的战略转变,而作为企业创新驱动力的专利部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本文中,笔者基于医疗器械行业的特点,探讨了在医疗器械企业中,作为创新驱动力的专利部门如何与其他各职能部门配合,充分地调动、协调好公司的内部资源,延长创新工作的战线,将医疗器械企业的创新推向更高的阶段。

1.对企业相关职能部门的驱动作用

1.1对医疗器械注册部门的驱动作用——努力缩短器械审批时间

目前,大部分的普通产品,一旦开发出新的专利技术就可以马上应用并迅速推向市场,但对于医疗器械专利产品来说,由于直接关乎到患者的身体健康,特别是一些外科手术产品,甚至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各国法律都有规定,凡是销售、使用的医疗器械产品均应按照相关法规在各国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批注册,但是通常审批周期都很长。例如,在中国通常在五年以上,这不仅影响患者的尽早受益,对企业来说漫长的审批过程也耗费了大量成本。鉴于此,为了鼓励先进的创新医疗器械技术尽早投入市场服务于广大患者,我国于2014年3月1日起实施了《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其中,规定只要产品的核心技术发明专利进入公开阶段并同时提供评价积极的专利申请前查新报告,就可以加快审批,从而将审批时间缩短至2.5年左右。

由此可见,专利是创新医疗器械获得特别审批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因此,医疗器械企业的专利部门必须与注册部门充分沟通,确定欲通过特别审批的器械,协调本部门工作,制定构成实质保护体系的整体专利申请策略,将拟进行特别审批项目所涉及的专利技术列入优先申请任务清单,并特别监控各项目拟申请专利的查新报告申报节点、查新报告评价不积极情况下的专利申请文件优先修改节点,以及专利申请递交后的各阶段发官文节点等。既要保证专利审查速度,也要保证专利授权质量,以便充分发挥好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前期的主导作用。

1.2对销售部门的驱动作用——警惕专利保护延长期,精准确定产品进入目标市场时机

从目前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大部分医疗器械产品仍以仿制、改进为主,因此核心专利仍然掌握在国外大品牌公司手中,中国制造的产品如欲进入一些发达国家市场,往往要等待这些核心专利过期之后再行进入。但有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欧洲、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会有一些关于医疗器械和药品的专利保护期延长的规定,即:在这些国家,医疗器械和医药等专利的保护期,往往会超过20年的专利基本保护期限。以美国为例,有些医疗器械或医药专利授权公告文本的扉页,经常会看到这种提示“(*)Notice:Subject to any disclaimer,the term of this patent is extended or adjusted under 35 U.S.C.154(b)by N days.”。简单地讲,根据美国专利法第154条b款的“Adjustment of patent term[1]”规定,会将由于专利局审查专利时拖延的时间补回来。此外根据美国专利法第155条的“Patent term extension[2]”、第155A条的“Patent term restoration[3]”和第156条的“Extension of patent term[4]”规定,还会将涉及医药专利产品由美国药监局(FDA)审批而拖延的时间补回来一部分。

因此,专利部门应与销售部门充分沟通,在早期积极介入销售部门的销售计划制定工作,及早确定目标市场,并针对目标市场调研当地关于医疗器械专利保护期延长的特别法律法规,准确判断有侵权风险专利的风险期限,为公司的销售战略,甚至高层的公司发展战略,提供精准的决策判断基础。

1.3对战略投资部门的驱动作用——开发专利“金矿”

目前,尽管国内医疗器械产业大部分以仿制、改进为主,但也不乏一些企业拥有一些优质的发明专利。但是由于产业上游的材料、机械、有色金属和模具工业等基础科技直接影响到了医疗器械的技术发展,特别是国内较为落后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的限制,优质的专利发明构思却难以产出高精度、高质量的医疗器械产品。因此,为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很多医疗器械企业只能遗憾地放弃这些优秀发明专利的产业化实施。

鉴于此,作为医疗器械企业的专利部门,可以经常性的、有意识地去寻找、开发这样的专利“金矿”。待找到“宝藏”后尽快分析,并进行整体专利组合的完善,同时与公司的战略投资部门积极沟通,不定期的推荐优秀的产品技术专利组合,寻找可以产业化的海外途径,为公司扩大产品线,进行企业并购提供第一手的技术情报。

1.4对市场推广部门的驱动作用——了解、培养医生的使用习惯

在外科手术领域中,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总结,对每类疾病都会有常用的手术方式,同时对应地,就会有相应的手术器械。而每种手术器械通过医生较长时间的使用,已经形成了稳定的手术操作程序和操作习惯,如果在这些医疗器械上加入创新的改进元素,医生不经过长时间的熟练使用,很容易在手术中出现医疗事故。因此一些外科医生对使用创新的医疗器械会慎之又慎,甚至有时候会“排斥”。

由此,企业专利部门,就要充分“利用”好市场推广部门,在医生与研发工程师之间建立起一条沟通的桥梁。例如,可以陪同市场部门利用展会、研讨会等机会与医生沟通,充分调研医生的器械使用习惯和使用需求,让器械使用者——医生,成为器械的第一发明人,并将医生的思路反馈给研发工程师,经过不断的沟通与反馈,改进产品设计方案,构建有效的、医生便于应用的医疗器械产品专利包。真正将企业的专利挖掘布局工作延伸到第一线的医生环节,促进企业、医生、患者的多赢局面。

2.结语

综上所述,以医疗器械、医药产品为代表的医疗产业具有自身的行业特点。一项优秀的专利技术即使在走完专利保护周期后,仍然拥有巨大的使用价值,仍会为广大同行业所仿制,能够继续为人类的健康做出贡献。因此,在医疗产业企业中起到创新驱动作用的专利部门更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驱动作用,协调好企业各部门的创新资源,努力为全人类的健康创造出更多、更优质的技术。

参考文献

[1]United States Code Title 35-Patents,Part II-Patentability of inventions and grant of patents,Chapter 14-Issue of patent,154 Contents and term of patent;provisional rights(b)Adjustment of patent term.

[2]United States Code Title 35-Patents,Part II-Patentability of inventions and grant of patents,Chapter 14-Issue of patent,155 Patent term extension.

[3]United States Code Title 35-Patents,Part II-Patentability of inventions and grant of patents,Chapter 14-Issue of patent,155A Patent term restoration.

解密部门沟通难 篇11

部门沟通难是否有解呢?

当然,部门配合难有时候也许要归罪于企业的制度、流程、文化等等。企业的部门设置不合理,内部缺乏互动文化等都可能是造成部门配合难的根本原因,部门主管对此显然无能为力。

但是否因此就只能默默忍受呢?不。即使这样的客观情况存在,作为连接上下层的部门主管,只要你充分意识到部门配合的必要性,就依然可以运用自己的智慧,最大可能地协调部门冲突,实现部门间的共赢。

打通部门间的那堵墙

对于部门配合问题,说一切源于沟通丝毫不为过。有的企业甚至已经把沟通提升到战略层面进行管理,足可见沟通的份量。

但现实中最常见的景象依然是:部门内部可能亲如兄弟姐妹,部门主管犹如老大哥一样亦师亦友,但视其他部门则如“外人”,沟通仅限于点头与礼节性微笑。甚至,部门主管对其他部门有意见会在本部门内抱怨,而不是去坦诚地和对方主管沟通协商,或者因为害怕伤感情,而对矛盾采取了隐忍的态度,不动声色,委曲求全。这常常被称为“回避式”障碍。

与此相伴,另一种经常性的错误是“踢球式”,即根本不打算给其他部门提供协助,一旦有人找过来,就以各种借口推脱,“指点”对方找其他部门。还有人则经常用搬出上司的方法,由上司来进行协调。

事实上,这些都并非智慧的选择。可以说,一个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主要取决其沟通、协调能力。尤其在平级部门中,失去了权力的强制性,谁也不服谁时,就更加考验部门主管的沟通协调能力。无疑,当矛盾和冲突成为客观存在时,直面才是最好的方式。而作为一个部门的领头人,自然是跨部门协调的最适当人选。主管需要在部门中扮演两个角色:发言人以及公关代表。带领团队与其它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是主管的天职之一。

回避只能使矛盾越积越深,而如果不仅回避还向下属抱怨,那就更犯了部门沟通的大忌。下属们因为对你的认同,自然会由此对其他部门产生抵触感,非常不恰当地“团结起来,抵御外敌”。而如果你擅长踢皮球,则需要小心,当自己的部门需要帮忙时,对方也很可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你发火都不知道该找谁去。不可否认,搬出上司常常能迅速解决眼下的问题,但事实上,这通常被认为是部门主管沟通无能的表现。而且,长此以往,上司也会不胜其烦。

因此,真正的钥匙仍在部门主管自己的手中。打通部门间那堵隐形的墙,真诚地将其他部门看作自己的战略合作伙伴,才是明智之举。在扁平化的趋势下,跨部门之间的合作越来越频繁,打通心理障碍,不仅节省别人的成本,更节省你的成本。

成功沟通有窍门

和决策、执行等能力一样,沟通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尝试找到部门合作不畅的症结,一一攻破,会让你的沟通更有成效。

1.最大可能地利用主管会议

部门主管区别于员工的一大优势,就是他们可以经常在主管会议上碰面。不要把这样的会议当成例行公事,充分地抓住会议上的每一分钟,倾听其他部门的工作以及需求,并最大限度地吸引其他部门主管关心你的部门所做的工作,和需要配合之处,会给你以后的工作带来不少帮助。因为通常情况下,尽管身处一个公司,但因精力所限,很少有人会过多地关注自己辖外的事务。因为不了解,所以不关心,其他部门主管可能因为没意识到你所做工作的重要性,而在你寻求帮助时毫不在意。

2.确认你想要的

由于部门不同,大家在认知上难免有差异,因此明确你想要的极其重要,并且要确认对方听懂了你所说的话。这通常需要你对要求有细致、明确的界定。比如:你希望市场部针对新产品量身订做特别的营销方案,想要借此吸引中产阶级。但“吸引中产阶级”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算达成目标了呢?

3.换位思考

这条人际交往的基本法则在部门沟通中也同样适用。尽管企业总体利益一致,但不可避免的,各个部门也存在自己的小利益,而这很有可能是与其他部门利益相冲突的。只想着自己的利益和道理,一味地需要对方牺牲,自然难以赢得配合。最好的解决方式是:你先替对方想好弥补的办法。比如提供对方需要的协助,清楚地告知对方,任务顺利完成会给他们带来的好处等等。

4.把矛盾解决在暴露前

这里指的是,在正式的讨论沟通之前,先进行私下的沟通,争取事先取得一致,也就是常说的通通气。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把对面子的考虑成本降到最低,回旋余地大;另外也可以获得上司的赞赏,还可以为公司内友好沟通的企业文化助一臂之力。为此,部门主管之间保持适当的私人友谊是需要的。

5.跟踪到底

阿里巴巴对主管有个明确的要求:No

Surprise,意思是“不要惊讶”。指的是主管必须对本部门内的事情时刻掌握,不出现因不了解而震惊的情况。在部门配合中也一样。当对方接受了你提出的要求后,必须时刻跟踪进展,不要等到最后才发现他们做的不是你想要的,或者他们做得太慢了。

6.内部沟通不放松

或许有的部门主管还没意识到,跨部门配合顺利与否某些时候也取决于部门内部的协调。如果部门主管之间约定的事情没有及时通知下属,或者相反,都会增加合作的摩擦,减低效率。因此,保持内部时刻处于沟通畅通的状态是必需的。

7.主动承担“灰色地带”的责任

所有的企业中,不论部门之间的权限怎样清晰划分,都一定存在一些被遗漏或难以界定的地带,各个部门都可管可不管,便是所谓的“灰色地带”。但“灰色地带”的事常常关乎各个部门的利益,因此,主动地去处理这些事情,一定会利人利己。

8.掌握沟通细节

尊重、了解、激励等等人际关系准则在这里都同样适用。沟通需要技巧,说什么也许并不重要,让别人听到什么才真正重要。可以尝试记住人际关系中的关键词:5个字——我以你为荣;4个字——你的看法……;3个字——是否请……;2个字——谢谢;最不重要的1个字——我。

9.千万别告状

一旦部门配合出了问题,向上司告状是最愚蠢的选择。原因极其简单,即使这个问题由上司出面干涉解决了,但以后的沟通协调可能更麻烦。甚至,上司都怀疑你的能力。

部门规章 篇12

部门预算, 主要是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及其行使职能的需要, 按照有关要求, 由基层预算单位编制计划, 逐级上报、审核、汇总, 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提交立法机关依法批准的涵盖部门各项收支的综合财政计划报告。部门预算体现着国家权力机关和全体人民对政府活动的制约、监督和管理。部门预算通常包括预算收入与预算支出, 按照国家财政政策规定, 它是一定时期 (通常一年) 财政分配的起始阶段, 是国家财政的主要环节, 也是政府对财政收入与支出的计划和安排。

部门决算, 主要是全面反映预算单位收支状况, 对资金使用情况的总结, 是对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综合反映和全面检验, 是提高财政有效管理的重要措施和重要方法, 是对年度预算的检验和监督。部门决算是一定时期 (通常为一年) 财政分配过程的终结阶段, 它可以检验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计划性和合法性, 检查预算的完成情况, 总结一年经济工作的得失与成败。

财政绩效评价, 主要是对部门为实现工作职能所设定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 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所安排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的客观、公正和合理的综合评价, 以及对资金使用情况和资金产生的社会效益的进行反映。财政绩效评价是对部门预算执行过程中是否偏离目标、是否符合既定要求的评价, 是对部门预算得失经验的总结, 对资金使用情况的检验和监督。

二、部门预算、部门决算及财政绩效评价三者间的关系

(一) 部门预算与部门决算的关系

部门预算是预算单位未来一个财政年度财政资金预算收支的政府性文件。部门决算是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一个总结与反馈, 是对预算的综合检验、对预算使用的管控, 是各部门制定政策、管理与监督预算执行过程、编制下年度部门预算的重要信息依据和来源。近年来, 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预算编制工作不断改进、细化, 为财政资金的正确使用提供了指导。部门决算数据为预算单位的事业发展和部门预算的编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我们通过对部门决算数据的分析和对部门决算与部门预算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不仅可以看出部门预算编制是否合理、是否正确、是否科学, 也可以看出部门预算执行得如何, 是否偏离了方向或目标, 同时还能找出预算单位在日常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问题, 从而有利于预算单位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 不断地改进财务管理工作, 改正错误, 总结得失, 形成预算-决算-规范预算的预算管理链条。

(二) 部门预算与财政绩效评价的关系

财政绩效评价可以全面检验财政支出情况和资金使用产生的社会效益情况。财政绩效评价, 作为一种评判政府执政理财的科学手段, 在实践中越来越重要, 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但如何有效的推进和落实财政绩效评价也为人们所关注。部门预算改革规范了预算的编制方法、要求和主要程序, 要求建立规范、严谨和科学预算分配方案。细化预算中科学的定额体系需要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对其进行评估和优化, 从而提高部门预算的编制质量和水平。同时, 财政绩效评价是一种对部门预算有效执行的外在约束机制。它根据部门预算中所设定的预算目标对预算单位的项目的实施过程和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 将执行结果和预算目标结合分析, 当发现两者之间存在问题时, 及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总结经验, 查找不足, 从而保障预算目标的顺利完成。部门预算与财政绩效评价两者之间, 从项目目标的设立到项目实施过程的控制, 以及事后的反馈等环节的相互联系、有机结合, 为预算单位的部门预算编制水平的提高和项目管理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同时, 部门预算与财政绩效评价的有机结合, 以财政绩效评价的方式考核预算单位的财政支出效率与结果, 从而优化财政资源的配置。

(三) 部门决算与财政绩效评价的关系

根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 第六条明确规定:绩效评价的依据包括“年度决算报告”。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发布的《财政支出 (项目支出) 绩效评价操作指引 (试行) 》第十八条也有类似规定, 这充分说明了财政绩效评价的主要指标除了部门预算相关指标外, 还必须依据部门决算指标。这是因为决算指标反映了当年财政收支的最终情况, 对于评价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与效果来讲, 具有现实意义。从评价方法来看。动态绩效管理模式下, 决算数据可以体现绩效管理的效果;静态绩效管理模式下, 决算数据是进行终期绩效评价的依据。

三、部门预算、部门决算与财政绩效评价的共同作用

(一) 有利于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

财政绩效评价贯穿于部门预算和部门决算的全过程。开展财政绩效评价, 有利于正确引导和规范财政资金监督与管理, 加强对部门预算、部门决算的监管, 总结经验, 促进资金合理流动, 规范财政资金运行, 有效预防腐败。科学的预测资金需求, 合理的安排资金流向, 规范的使用预算资金, 公正的评价资金使用绩效, 为建立高效行政体制提供了运行保障;为有效配置公共资源提供了执行机制;为推动党政机关廉洁建设提供了监察手段。

(二) 有利于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部门预算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预算编制方法, 它有利于国家权力机关对财政预算的审查、监督和预算的公平、公正、公开, 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水平。部门决算是本级财政部门对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一个汇总报告, 须由上级主管部门同意, 同级人大审批。简单地说, 部门决算反映了部门预算的执行情况, 也是下年部门预算编制的基础。客观上讲, 部门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在部门决算执行结果中能够得到反馈, 而通过财政绩效评价, 更加能够深入分析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率与效果, 促进了财政管理水平的提高, 促进当地国民经济事业发展。

(三) 有效促进公共财政建设

财政绩效评价的机制有利于发现为实现绩效目标所安排的预算资金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找到解决途径。虽然我们建立了项目的前期评价、部门预算“跟踪问效”等制度, 但都还不够深入, 也没有形成制度, 而财政绩效评价是一种“后发制人”管理, 对部门预算、部门决算的全过程实施评价和管控, 由于它以事实为依据, 对公共支出效果能作出客观评价, 因而它必将成为解决财政支出膨胀问题的关键措施和途径。

(四) 有利于高效利用有限的财政资源

目前, 我国经济发展较快, 财政资源的相对稀缺、资金使用要求高, 客观上要求各预算单位必须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因此, 科学编制部门预算, 严格进行部门决算, 并通过财政绩效评价检验、分析预算的差异, 找出其原因并追究相关责任, 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 促进部门预算和部门决算更加科学、有效。

四、结论

部门预算、部门决算及财政绩效评价三者间既有区别, 又有联系。三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 并相辅相成, 不可分割。可以说, 我国财政改革, 从“基数法预算”到“财政绩效管理”, 变化最大的是增加了绩效评价环节。如果没有这一环节, 那么财政绩效管理只能是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因而, 充分认识部门预算、部门决算及财政绩效评价的区别与联系, 领会并发挥三者的共同作用, 既是改进财政管理的需要, 也是促进财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孙克竞.政府部门预算支出绩效管理改革框架分析[J].产经评论, 2011 (02) .

上一篇:作文指导的有效性下一篇:降温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