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期编辑制作

2024-07-08

后期编辑制作(精选12篇)

后期编辑制作 篇1

摘要:随着电影电视行业的飞速发展, 3D及玄幻动作特效片越来越受广大影迷的欢迎, 而电视节目也越来越追求快节奏, 这些都需要后期制作才能达到效果。后期制作在现代已经拥有了和前期制作同等重要的地位, 一个作品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后期的制作水平。下面就从制作的流程、编辑方式及特效的制作三方面来谈谈影视后期的制作与编辑。影视后期制作一般是由三部分组成, 把拍摄得到的影片进行剪辑, 再将制作好的特效镜头插入影片中, 最后加入声音效果来完成影片的制作。由于科技的发展, 传统的线性编辑已经不能满足影视后期制作的需要, 应运而生的非线性编辑体现了它强大的作用和优势, 但是线性编辑在很多时候仍然发挥着它的长处, 因此我们必须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适合的编辑方式。

影视后期制作的流程

影视后期制作的流程大致上是初步剪辑、正式剪辑、作曲或选曲、录入特效、音效合成。

1. 初步剪辑

影视后期制作的第一步就是初步剪辑, 又叫做粗剪。将拍摄得到的素材转入电脑中后,

导演和剪辑师就会开始在电脑中进行初步剪辑。由于拍摄的素材都是与脚本上的顺序颠倒的, 所以导演会先按照正确顺序将素材连接起来, 然后再剪辑。初步剪辑后的影片还没有加入音乐、旁白、配音、特效等, 它只是作为一个最初版本给其他专业人士看。

2. 正式剪辑

当初步剪辑后的版本得到先关部门或人士的认可以后, 就可以开始正式的剪辑了, 正式剪辑也叫做精剪。进入正式剪辑后, 要先将在初剪中发现的错误或不满意的地方修改过来, 然后再对影片进行精细的剪辑。

3. 作曲或选曲

影视作品中的片头片尾曲和插曲, 可以是原创的, 专门为这个影片创作的歌曲, 也可以是选择现成的适合本影片的音乐。如果是作曲, 那么就可以根据影片的情节和情感等来创作, 这样的音乐会更加融合到影片之中, 增加影片的效果。当然如果考虑到成本等因素, 选曲也是可以的, 不过可能观众听过了, 就没有新意了, 效果也会不如作曲的好。

4. 录入特效

录入特效是指在影片中, 将原本无法用镜头拍摄到的画面或拍摄效果不好的画面, 利用高科技设备制作成特效, 再插入影片当中。这个环节是很重要的, 因为观众所看到的超强的视觉效果大多是通过特效达到的。

5. 音效合成

我们所知道的影片的配音、旁白以及各种声音效果都是在这个阶段完成的。配音师在录音棚内对影片的角色进行配音, 加入旁白, 然后音效师会为影片配上需要的音效, 例如我们经常看到的打斗片里的声音等。这样, 歌曲加上音效, 一部影片的声音部分就基本完成了。

影视后期制作的编辑方式

1.线性编辑

线性编辑是影视后期制作当中运用的传统的编辑方式。线性编辑, 字面理解就是一对一的编辑方式, 将录像机在片场拍摄到的素材复制到另一台录像机上。线性编辑的技术从影视行业产生时一直发展到今天, 经过这几十年的不断改进, 已经相当成熟了。在以前还没有发展出特效技术和现在很少使用特效的电视节目当中, 线性编辑都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例如, 以前电视的访谈类节目和现在的新闻类节目, 像这些很少使用特技效果的节目比较适合使用线性编辑。因为线性编辑可以减少信号在输送过程中的损失, 这样就确保了节目的质量。但是线性编辑是运用磁带来记录素材的, 因此在复制和修改过程中很容易对磁带造成磨损, 影响图像的质量。

2.非线性编辑

随着科技的发展, 线性编辑已不能满足影视制作的需求, 因此非线性编辑技术就应运而生。非线性编辑是相对线性编辑而言的, 它是现代高科技发展的产物。通过将传统的设备与计算机相结合, 将摄像机中的素材转移到计算机中, 从而在计算机上进行影视的后期制作过程。在计算机上, 影片的任何片段都能随时找到并立即得到修改, 大大提高了编辑效率。后期制作的所有流程都完成后, 都可以输入到计算机中, 生成完整的影片, 再将完整的影片放到播放设备上播放就可以了。

3.线性与非线性的结合

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都有各自的优点, 都在影视的后期制作编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我们可以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来合理的搭配运用。例如一些现场直播类的节目, 根据节目的特点和需求, 节目是不能停止的, 因此需要灵活的选择编辑方式。在体育竞赛节目的直播过程中, 经常需要定格和重复一些精彩的镜头, 这时候就需要在线性设备的基础上搭配非线性设备的使用, 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需要的效果。

影视后期的特效制作

由于影视制作的不断发展, 伴随着高科技手段的应用, 特效镜头以其震撼的画面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现在特效制作已成为影视后期制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特效制作主要是指在正常拍摄当中无法直接用摄像机拍摄到的镜头, 运用高科技设备来制作的过程。其实早期的影视作品中也有特效镜头, 不过大多是通过传统的方法, 例如制作模型或特殊的技巧摄影等来达到的特效效果。这种方法主要是在拍摄的过程中完成, 而现代的特效制作则是在拍摄结束后的后期制作中完成的。现在我们制作特效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等特殊设备和技巧来进行镜头或画面的处理, 以及画面的转换、拼接等, 以此来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一部好的影片或电视节目, 除了要具备吸引人的故事情节外, 还要有好的视觉艺术效果。正如被大家所喜爱的3D电影《阿凡达》, 电视剧《西游记》等等影视作品, 它们都是好的特效制作的代表, 正因为有了特效的加入, 这些影视作品才会如此受观众喜爱。

结语

在影视的后期制作与编辑中, 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这两种编辑方式都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 将两者结合起来, 灵活的应用, 使影视制作达到更加完美的效果。

后期编辑制作 篇2

掌握电视专题片的编辑原则和合成技术。

实验学时:4

实验内容:

根据事先拟订好的主题按稿本编辑电视专题片,综合运用特技、配音、字幕等合成电视专题片。

所需仪器设备:调音台、编辑系统。

实验步骤:

1.提出编辑方案,熟悉和整理好分镜头稿本的内容。

2.检查前期拍摄的素材,了解每个镜头的拍摄质量。

3.制定编辑工序,进行后期配音和画面编辑。

4.依据电视专题片主题的要求定出后期编辑合成的方案。

5.根据前期拍摄内容和粗编结果进行整理,写出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

6.将解说词进行配音并整理好专题片需要的其它声音素材。

7.将前期完成的粗编节目(编辑母带)和用于修改和补充的画面、用于专题片的解说词和音乐等素材,采集入计算机中。

8.在非线性编辑系统里将粗编的专题片进行修改,并进行合成(解说词、音乐、环境效果声、添加字幕、特技处理)。、9.当节目全部编辑完之后,启动播放器,一次输出,由录像机录成母带或刻成光盘,即节目制作完成。

10.对专题片进行分析评价。

实验要求:分成实验小组(5-6人),以组为单位完成各自实验内容(每组电视专题片长度在8分钟以上),注意后期编辑设备的操作要规范,以确保电视专题片画面语言的完整与流畅。要听从实验指导教师的安排,做好准备工作(预习实验讲义中有关内容和课堂上教师所讲内容),每次实验完毕都要清点设备,保证设备不出问题,要保持设备的清洁,写出实验报告。

电视节目编辑与后期制作分析 篇3

关键词:电视节目编辑;后期制作;技巧艺术;分析

一、电视节目编辑分析

(一)早期的线性编辑

早期的线性编辑是一种带有磁带的电子编辑,在题材的选取和素材的收集以及节目的录制必须要严格的按照时间变化来进行推进。在节目的录制完成以后,需要用到之前的素材时,要反复的进行卷带,相对来说较为复杂,并且在反复卷带的过程中图像的质量会受到严重的损害,在节目的创作上,由于必须要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这极大限制了节目制作人员创意的发挥,使得早期的电视节目,无论实在节目质量还是在图像、声音的质量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但线性编辑在操作上还是较为简单些。

(二)当前风靡的非线性编辑

由于经济科技的进步,极大的促进了电视节目编辑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运用数字进行节目编辑的非线性编辑技术。这种非线性编辑技术打破了之前的线性编辑的时间顺序上的强制性,不仅精简了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使得电视节目的制作人员的创意得到了极大程度上的发挥。另外这种非线性编辑技术基本上涵盖了以往后期制作的全部设备,并且这种系统所制作的节目具有高质量的信号、节目水平明显较高的优势,因此一经诞生,便迅速推广。

二、后期制作方面的分析

(一)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对制作人员的要求

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一方面需要制作人员有多方面的素材准备和长期的工作经验为基础,平时工作中多看多学,不断充实自我,不断提高其自身的思想水平和艺术修养;另一方面,要求制作人员熟练掌握电视节目的制作手段、技巧,巧妙地运用电视语言表情达意,跟上电视发展步伐。

(二)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的几种方式

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各有优劣势,要想做好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必须根据节目的制作要求,两种编辑方式相互结合,选用一种相对合适的编辑方式。

(1)对于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一般是使用传统的线性编辑。(2)在制作电视节目片头、广告及专题片、纪录片片头的时候,大多都是非线性编辑。(3)在娱乐性节目、访谈类节目、直播教学课堂等现场直播、现场录制节目的录制中,经常是以线性编辑设备为主,非线性编辑为辅。

(三)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工作流程――画面编辑

(1)粗编:对原始集累的素材进行筛选,按照节目主题初步剪接成一部完整而流畅的电视节目。(2)精编:因编辑人员的工作习惯不同,可以在原版素材上进行,也可以把经过粗剪的节目带重新剪接,去除一些多余的镜头或替换掉不合适的镜头,使电视节目更加流畅、精致,更好的表达节目主题。(3)特技的运用、字幕的制作。电视节目中特技的运用、字幕的制作包括画面文字的运动、相互叠加、三维动画、各种颜色的特殊处理等,这就需要制作人员根据自己平时工作中经验的积累及技术水平的掌握,来选择在片头、广告及专题节目制作中,如何使用与节目成品想实际达到的效果相匹配的特技运用及字幕的制作方法。(4)画面编辑后,可进行初审,看结构是否合理,段落层次是否清楚,有无画面的跳闪现象并进行修改。看配音、音乐等是否是有忽高忽低等现象的出现并进行处理。

三、后期制作中要协调好台前与幕后的关系

在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中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不仅要对电视节目的内容十分熟悉,对节目主题的精准把握,还需要对后期制作的机器设备的熟练使用,从而制作出高质量的节目作品,但是在当前的电视节目中一些电视台的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在电视节目内容的剪辑上断章取义,极大的误导了观众。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幕后人员的付出经常部位认知,而台前的主持人、艺人往往会备受关注,这种心理落差也是电视节目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好好协调的关系。首先要加强对于幕后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教育,其次还有尽可能的让幕后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出现的镜头里,并且更要适当的提高幕后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

四、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的技巧艺术

(一)镜头的处理技巧

(1)强化主题,合理运用景别,迎合观众思维。工作人员在电视节目的拍摄和制作过程中要始终将主题和观众的需求放在首位,实现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对镜头展开有机地组合排列。景别包括特写、中景、近景、远景、全景等。特写是表现拍摄对象的某一个局点,用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绪,给观众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远景是最远的景别,主要表现整体空间环境。每种景别包含不同的内容和信息,表达着不同的镜头语言。(2)镜头的组接必须符合观众的思维方式和影视表现规律。在后期制作中运用到景别切换时,过渡要自然,平滑,避免出现生硬的感觉。另外还要注意运动图像与静止图像之间的过渡要缓和,最好是动动相接、静静相接,尽量避免动静相接。剪辑时,镜头的组接要符合生活的逻辑、思维的逻辑,要表达的主题与中心思想一定要明确。

(二)画面的处理技巧

把握审美规律。一般情况下,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当中,需要保证视觉美与画面编辑规律的一致性。因此,对于制作人员而言,他们可以在两个跳跃性的镜头之中加入相应的特写或者全景镜头。人类在对景物进行观察时,具有一定的规律,一般都是按照由远及近、先粗后细、先局部后整体的规律对相关的事物进行感知。针对这种情况,在对电视画面进行制作时,需要对观众的审美规律进行充分的考虑,并努力达到流畅的效果。

把握画面节奏。一般情况下,画面时间的长短能够对电视节目的节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如果时间过长,会使观众产生厌烦情绪,而时间过短,则又不能将主题与内容有效地表现出来。因此制作人员在对电视节目进行后期制作时,一定要注意画面长度的合理性。具体来说,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需要对景别进行充分的结合,并在此基础之上确定镜头的长度。一般情况下,全景最长,7秒左右;中景次之,4至5秒;近景3秒;特写最短1.5秒钟左右。另一方面,根据所要表达的内容确定镜头的长度。以新闻报道为例,如果是会议报道,应当保证电视画面节奏的舒缓性与沉稳性;如果是一档文艺类节目,则需要搭配以轻松、舒缓的节奏,短镜头较为适宜。

3.字幕的制作技巧。其一,制作字幕时,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节目内容来选择不同的字体和字色。比较正统的有黑体、楷体、宋体等,选用什么样的字体要根据节目内容来定。其二,选择好字体和字色之后,在制作时还要注意字幕的出入屏方式。选择合适的字体、字色以及出入屏方式,不仅能够使字幕的功能实现最大化,还能对节目起到很好的视觉装饰效果,使字幕与作品内容更加吻合。此外,还应注意字幕辅助造型的选择,辅助造型能够增强字幕的视觉装饰效果,使字幕与作品内容更加吻合。

【参考文献】

[1]黄学群.浅谈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J].山东视听,2011(04)

[2]郑文利.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4(08)

[3]于海洋.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的技巧探析[J].中国传媒科技,2012(22)

影视后期的制作与编辑技巧 篇4

一、对白

电影录音是科学, 更是艺术。电影录音的发展同技术进步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影视录音通常包括音乐、音效、对白三部分内容。在对白录制时需要注意到, 声音本身应当具有距离感和空间感。在不同的空间里, 声音具有不同的艺术色彩。影视中录音师应用空间属性表现声音, 可以给人以亲切而真实的感受。在画面里, 某个处在庭院中的场景人物, 同在浴室中的场景人物, 其发出的声音是有很大差别的。如果我们所设计的音效无法使人感知到这种差别, 那么就会削弱画面所呈现出来的镜头感。受众对声音距离产生的感觉来源于直接声音与反射声音所构成的比例, 另外也同声音的大小有很大的关系。在影视摄制中, 录音师以传声器控制位置和变化音量, 调整音色等, 从而使声音获得不同的距离效果, 让画面更加富于层次感与透视感, 用声音模拟出画面的层次, 用画面带动声音的效果。

二、动效

动效指的是除音乐与对白之外的影视声音, 一般把动效划分为若干个种类, 比如动作音响、机械音响、自然音响等等。在实践中, 录音师需要对不同动效间的画面进行精心布局调节。按照影视创作的实际需要, 将动效与画面融合为一个整体的艺术品。录制动效时, 首先应当依照尊重生活的艺术原则, 给画面配置真实的声音, 用动效将影视中的世界真实地展现出来, 创造真实感、环境感, 以及声音层次清晰的立体空间, 扩大并丰富画面空间的表现世界, 让影片更加接近真实、接近生活。需要注意声音的节奏, 掌握好各种声音之间的平衡比例, 使声音同画面结合得更流畅。最后需要对声音本身进行艺术性地整理与加工, 让声音为艺术形象服务, 要求利用到多种不同的录音方式, 比如调整音质、延时、棍响、延续等, 做到艺术效果的独特性。可以用技术措施来补偿原来声音存在的不足, 继而准确表达声音的内涵及特色, 或者有意对真实声音进行变化, 达到目标艺术效果。

三、音乐

影视音乐从制作方法上可以分为原创与剪接两种音乐类型。音乐完成后的录音可以参照下面的方法进行:前期制作、后期录音、棍音。多数时候, 影视音乐都要依据这三种形式进行分别录音。在前期制作时, 作曲家与导演需要对音乐的节奏与整体感进行把握, 让音乐成为影视的有效参考, 这样的参考对于确立角色运动节奏显得至关重要。在影片完成之后, 音乐制作人按照画面节奏指挥乐队录音, 这样做可以保证影视与音乐的精准配合, 最后再通过棍音来保证声音音量与质量。

四、音画关系

音画关系是指影视与音乐的具体结合关系。画面属于视觉艺术, 音乐属于听觉艺术, 二者共同以时间的延续展现自己的艺术感染力, 它们进行有效结合是必然规律, 结合通常可以分成音画对位与音画同步两种类型。

(一) 音画对位。

这部分工作指的是根据特定的艺术目标, 使同一时间段内的画面与声音展现出艺术的不同侧面。使两者在艺术上形成统一, 形式上形成对位, 以达到影视内容的深刻性。音画对位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音画并行, 用声音形象表达出人物形象与情绪状态, 使受众得到更多的潜台词与联想, 扩大影视内容单位时间内的容量。二是音画对立, 作曲工作人员与导演有意识地让声音形象和画面形象在节奏、气氛、情绪以至内容等方面形成对立, 借以深化影视的表现主题。

(二) 音画同步。

实则音画同步属于音画关系的基本类型, 在理论研究上, 所有的影视也都应该是音画同步的, 意即声音同影像经过系统的融合, 让受众同时可以感受到影像与声音两部分内容, 音乐情绪同影像情绪保持基本一致, 画面节奏和声音节奏处在同一旋律之上。很多时候, 若有一两处声音与画面不能同步, 受众并不容易发现, 比如一个背对着摄像机讲话的演员, 而若演员对着摄像机讲话, 他的嘴唇动作必须同声音对白保持一致, 任何超过半格的误差都会让整个表演受到损失。而在制作动画影片时, 口型制作也显得尤为重要, 是需要进行严格对位的内容。

五、结语

在影视后期的制作与编辑过程时, 线性编辑同非线性编辑都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二者都存在各种不足之处。所以在工作中, 我们要把两种技术综合应用, 取长补短, 使影视后期制作力争做到尽善尽美。

摘要:本文分别从对白、动效、音乐、音画关系等几个方面, 探讨了影视后期制作与编辑的技巧。

关键词:影视效果,线性编辑,后期制作

参考文献

后期编辑制作 篇5

节目整体分为三个部分

节目整体包装(片头,片尾,主题曲,衔接,过渡等整体的和细节的)

介绍背景篇

武汉实拍篇

分配编辑任务

吴丁阳: 武汉实地拍摄中她解说的部分 以及 片头

肖莹梅: 武汉实地拍摄中她解说的部分 以及 片尾

(理由:她们在前期是有对这些地点收集资料及执行解说,会更了解

张盼: 介绍背景篇 以及 介绍背景到实拍部分的过渡

吴楚君: 实拍中没有人解说的老房子

编辑要求:

1.自己的负责的部分请全权做好,自己找资料,包括动态静态,视频,照片,文字,声音材料尽可能多而全面,这样做的时候材料才多,好做。

2.所有的编辑包括剪辑,字幕,配音,各种特效请制作成完整的一段视频。

3.请严记历史主题,要求氛围严肃,凝重,有感情。

备注:

若无异议,请尽快动手完成。我会尽量把编辑可能用到的软件和素材都拷给你们。

无论你们白天做晚上做,用自己资源地方电脑做还是借机房教室等。都必须把自己负责的部分11月30日(下星期三)之前制作成成片交予吴楚君处汇总。然后再集中讨论修改。若有异议,请尽快提出讨论。

后期编辑制作 篇6

关键词:电视新闻;编辑技巧;新闻画面;新闻节目;现场环境;新闻事件

中图分类号:G2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188-01

一、提高节目水准的必要性

新媒介的突飞猛进使广播电视事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大,对电视节目的内容、数量、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后期制作和节目包装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资源优化配置对技术制作人员和艺术创作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

电视制作包含生产过程中的艺术创作和技术处理两个部分。前者习惯地称作为“软件”,后者则称为“硬件”。在制作的实践中软件和硬件同属于一个完整节目生产系统的不同部分,往往互相依存而不可分离,而且是相互渗透的。 “电视节目制作人员要重视节目制作工艺流程,加强制作节目的计划性,遵循制作流程的科学性,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节目制作工作,提高制作节目的质量和效率。

二、画面取舍应注意的事项

通常情况下,所谓电视编辑制作就是编辑制作人员从记者拍摄的混乱的镜头里选取、剪辑出流畅的画面、适宜的场景以及动人的故事情节,这种编辑技巧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好的视角和思维会因人而异。所以说电视画面的编辑与写文章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一)选择的画面要符合人们的视觉规律。重点掌握“ “推镜头”和“拉镜头”表现出的视角特征。电视使用镜头表现场景的,一般情况下,一条电视新闻要有若干组镜头相连,才可以叙述完整。所以,利用一组镜头可以说明一个单一的,相对完整的意思,这一组镜头就是蒙太奇段落。对于电视制作人员来说,无论怎样变化,镜头之间的关系都应有依据,符合表意规范。只有给观众带来的视觉效果是平稳流畅的,观众看了心里会很舒服,否则那些乱七八糟的镜头组接,会给人留下厌烦的视角影响。

(二)编辑中素材要有利于结构和情节的表现。要选择动作性强、造型优美的素材画面组接电视新闻节目,便于观众理解节目内容与思想。在电视新闻节目尤其是在一些会议新闻制作中,编辑仅仅用会议画面就会显得呆板,适时插入与会议有关的图像、资料,将会使新闻报道更加吸引观众的视角。譬如,在行业新闻里,一些数据的出现、总结回顾的语段、市场情况分析调查资料等等图像资料内容的添加,可增加电视新闻的可视性。

(三)选择画面要与新闻节目类型相吻合。编辑中要多选择结构稳固、安定的固定画面或镜头;多选平拍的画面或镜头,特别要慎用过度的仰拍或俯拍让人产生夸张的视角心理效果的画面或镜头。在电视新闻编辑制作中,有些要受题材特点,播出时长的限制,所以就应该多用固定镜头。一般情况下,新闻消息在1分多钟至4分之间,如果只用几个运动镜头,观众看后感到画面混乱,从视角心里来看会分散观众对新闻内容本身的注意力。不仅如此,相应的说新闻制作中运动镜头过多,还会造成画面之间、画面与声音之间的衔接不和谐,所以,在制作过程中,要求编辑要灵活运用动静结合的方式使节目保持完整性,做到流畅而自然。

三、后期编辑应注意思维逻辑的运用

逻辑学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首先它可以帮组我们辨别现有观点的真假,其次它还可以帮组我们去学习新的知识和观点,最后,它还可以提升我们个人的逻辑思维和素养。

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理论形态的逻辑,似乎是蒙着面纱的神秘少女,看不清摸不着,对于她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概念上的记忆却还是理解不透,无庸质疑逻辑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理解逻辑学、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有着重大意义。一切理论都是对生活现象的提炼抽象,因此要想揭开逻辑神秘的面纱就要将逻辑学还原到我们的生活中去,理解我们生活中的逻辑。

时下,县级台电视新闻大多以消息类为主。消息类新闻制作周期相对较短,要求用最简练的语言与最典型的画面传递尽可能多的新闻信息。这样,有效的利用拍摄到的新闻画面,精心选取可充分传达新闻事件信息的画面进行编辑就显得至关重要。在一些新闻报道中,观众会经常看到编辑中镜头随意剪接,存在不合理性。譬如,一个节目中会出现冬夏镜头交换使用,给人一种不现实的感觉,这就是在逻辑性和合理性方面出现了根本性的错误。这个所说的逻辑通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生活逻辑、心理逻辑、艺术表现的逻辑。

(一)“生活逻辑”是指事物本身发展变化的逻辑。这是生活本身的规律,也是画面组接最基本的依据。具体包括“主体工作的逻辑;时空转换的逻辑;情节发展的逻辑;人物事件关系的逻辑”四个方面的内容。

(二)“观众欣赏的心理逻辑”强调的是画面的组接要能让观众看清楚画面的内容。1.了解画面内容、景别、长短、快慢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2.了解事物的全貌:时间、地点、环境、人物、事物等交待清楚。3.情感的需要:选择镜头数量多少、长短、快慢等很多时候出于对情感需要的满足。

(三)“艺术表现的逻辑”是指除了叙述电视新闻的事实之外,画面的组接往往还有编者某种艺术表现的需求,或者要表达某种情绪和情感。影视作品本身就带有很强的艺术气质,除了陈述事实,表达情感之外,还具有很强的审美功能在其中。如象征、隐喻等蒙太奇表意功能的体现,比如视觉节奏的运用等等,都需要编者在画面组接时加以考虑。

此外,编辑电视新闻还要注意环境和人物交代的合理性,注意画面内部形象组合的逻辑性及时空变化的合理性,给观众带来冲击力。在遵循最基本的“动接动”、“静接静”蒙太奇手法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形象素材,并以一定的角度、景别将它们组合起来,既要考虑到画面的完整性和声画对位,又不要盲目的进行“图文解字”。

四、结束语

浅析电视节目制作后期编辑技术 篇7

在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工作中,后期的编辑工作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后期编辑主要是指将琐碎的视频素材进行一个整合和二次再创作的过程。在当前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网络媒体的发展对电视节目这种传统的信息传播媒介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遇,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电视节目的后期编辑技术更加丰富多样。

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和编辑工作大体上可以分为素材的剪辑、艺术再次加工、镜头剪辑的选择等内容,这些都是影响电视节目质量的重要内容。后期制作的流程可以大体确定为以下步骤,首先,素材组合,确定组合方式。其次,字幕整理,实现对片头和片尾的文字编辑。再次,也是就是画面提色的部分,画面特效的叠加处理或是模拟光效的运用等一系特技处理,严格点的可能最后为整体片子定一个大体的色调。最后,初审,对于画面的连贯性进行检查,审核无误后方可进行节目的播出。在目前一些收视率较好的节目上,除了其自身在选题上更加的新颖之外,最为重要的原因是这些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水准相当高,前期制作人员对于现场的音响、灯光以及镜头的把控上,都做得很完美,后期制作在此基础上进行更为艺术的视频特效处理和字幕的深加工,如:转场、屏点字幕、特效音效、特技镜头等为广大电视观众提供了很大视觉享受。可以看出电视节目的后期编辑至关重要,会直接影响到电视节目的质量。

2 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的编辑技术

2.1 线性编辑技术

线性编辑技术是电视节目最为传统的编辑方式,主要是通过电子信号手段,将电视节目的素材进行顺序的编辑形成一个连续的画面。线性编辑具有不可逆性,如果在编辑过程中,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那就需要重新开始编辑,浪费时间进行重复工作可以看出这种编辑方式存在很大的缺点。首先,采用线性编辑技术,导致节目的制作粗糙。线性编辑技术其素材的录制,大多是通过编录机和编放机来实现的,其编辑的方法和操作相对简单,导致其无法对实现对电视节目进行调整,节目质量略显粗糙。其次,后期制作过程过于繁琐。由于线性编辑技术具有不可逆性,导致其对于素材的录入有着严格的先后顺序,这就导致在进行后期制作中,必须对电视节目的素材进行反复查找和剪辑,这不仅会降低节目原始素材的信号(过版次数过多)还会对编辑机器造成很大磨损,也会导致工作量的提升(反复重复相同编辑),降低工作效率。最后,系统运行容易出现故障设备体积往往过大笨重无法轻易挪动并且占地广配套设备多。线性编辑技术过多的依赖于电视节目的录制器材,再加上在后期的节目编辑中,对器材的重复使用,这就导致线性编辑存在很高的故障率,同时也无形之中增加了设备维修的费用。

2.2 非线性编辑技术

非线性编辑技术主要是将传统的设备同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进行结合,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实现对文件的存储和编辑,可以实现对电视节目素材的片段选取和任意修改等。相较于传统的线性编辑技术,非线性编辑技术有了很大提升,其自身存在很多的优点并集合了字幕机、特技台、调音台、调色台等多种专业设备。

2.2.1 节目的质量提升

同线性编辑技术进行比较,可以看出非线性编辑技术对于电视节目的质量是一个很大提升。由于非线性编辑技术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将节目素材以计算机硬盘的方式加以存储,这样在进行后期的节目编辑中,可以很方便实现对节目素材的选取和编辑工作,按镜头语言按景别顺序任意调整改变方向不会受到素材的时间和长短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后期的电视节目制作效率。此外,由于非线性编辑技术采用数字信号的方式,在电视节目的上传中就会减少不必要的流失,声音和影像等方面保持在一个较高的质量水平。非线性编辑技术针对那些节目素材质量较差的情况,通过非线性的编辑技术,可以将那些质量偏低的声音和图像进行二次加工构图,使其到达一个最佳的播出效果。

2.2.2 编辑功能更加完善

非线性编辑技术有着更加完善的编辑功能,从素材的录制和编辑到字幕和特效的运用,从素材内容的灵活选取到素材编辑的使用,这些都可以通过非线性的编辑技术实现灵活的选取和实时的编辑,对于节目的编辑更为快捷和高效,相较于传统的线性编辑,非线性编辑技术更为灵活和便捷。此外,非线性编辑技术还具备一个很高的编辑精度,在进行节目素材的编辑中,可以做到不失帧,保持节目的较高质量。

2.2.3 运行成本和费用较低

传统的线性编辑技术对于设备的要求很多,需要大量的辅助设备作为技术支持及设备更新换代的成本很大,加上线性编辑技术对编录设备的损耗较大(视频磁鼓、音频磁鼓等核心部件),这就导致了传统的线性编辑技术存在运行成本高的特点。然而非线性编辑技术就很好地弥补了线性编辑技术的不足,非线性编辑技术其主要是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加上镜头语言与剪辑技巧就可以完成对节目的创作与剪辑,非线性编辑技术可以通过电脑安装一个完整的非线性编辑系统软件和一个高质量的视频卡就可以实现对电视节目的素材编辑工作,相较于传统的线性技术需要依赖大量的辅助设备,非线性编辑技术省下了大量的传统设备资金。线性编辑技术由于需要对编录设备的重复使用,设备磨损较大,就这需要专门的设备维修人员对设备进行维修,这样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节目的编辑效率和质量。而非线性编辑技术需要依赖的设备仅仅为电脑,不需要其他设备,如果编辑系统出现故障,大多可以通过编辑软件的重新安装或维修计算机的硬件来实现系统的维修,基于编辑软件的操作系统一般不会出现问题,维修人员只要懂得电脑知识,就可以很快对设备进行维修,并且编辑软件的版本更新速度非常快,其配套的相关软件或是周边软件也非常的多,大量的视频素材及特技特效插件都可以拿来使用这样就可以为节目后期制作提供了大量的可选性,可以看出非线性编辑技术在运行成本和费用上都低于线性编辑技术。

3 结语

通过对线性编辑技术和非线性编辑技术进行对比和分析,可以看出,线性编辑技术作为传统的电视节目编辑其本身存在着对设备的依赖和损耗,效率和质量偏低的特点。而相较于传统的线性编辑技术,非线性编辑技术就展现出了很大优势,通过互联网技术,将节目素材以数字化的方式进行存储和编辑,实现了对任意时间结点的随意编辑,不仅提升了电视节目的编辑效率,还提升了电视节目的编辑效果,在提升电视节目质量的同时还降低了编辑的费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该,非线性编辑技术必然会成为主要的电视节目后期编辑技术,被广泛应用开来。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人们对于电视节目也有了更高要求,要求电视节目的质量提升,包括节目的内容和画质等。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电视节目的水平得到很大提升。一个完整的电视节目制作,不仅需要前期的影像采集,最为重要的是对电视节目进行的后期制作和编辑工作,这直接影响到电视节目的质量。该文主要介绍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需要应用到的编辑技术,并对其优劣进行分析。

关键词: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编辑技术

参考文献

[1]杨锐刚.做好非线性编辑工作的几点思考[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133-137.

[2]刘岩.浅析非线性编辑系统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1):38.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的编辑手法探讨 篇8

电视新闻节目的后期编辑是一项复杂的技术任务, 后期编辑工作人员必须有深厚的文学功底, 能够取精去粗, 有独到的视线和发现美的触角。电视新闻的后期制作者充当着新闻把关人的角色, 需要对新闻进行选择, 加工, 为大众营造健康向上的新闻大环境。这就需要后期制作编辑人员有较高的新闻素养和新闻敏感度, 抓住新闻热点, 以更高的热情揉入到工作当中, 提高新闻的可看性, 更好的为受众服务。近年来, 随着电视新闻节目制作水平的不断进步, 大众对电视新闻节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无形中加大了电视新闻节目后期制作的难度。后期制作编辑人员要有创新意识, 善用编辑手法, 不断迎合观众的口味。

1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编辑工作的综述

一般来说,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编辑工作是一个声画统一的过程, 它需要把记者采录回来的画面素材和文字配音素材进行匹配, 最后把片头片尾、主持人出镜以及音乐和字幕进行整合。由此可见,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编辑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画面的选择、剪辑与衔接和画面与解说词的配置。后期制作人员还必须要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 从选题、内容等各个方面反映真实严谨的政治性, 把握当前形势, 正确领会稿件的精神, 注重对新闻的包装, 引领舆论导向。

2 浅论电视新闻后期制作编辑手法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编辑手法在画面编辑方面要合乎逻辑性和环境、人物交代的合理性。事件的演变要按照发展的顺序进行报道, 从远景到全景, 再到中景、近景、特写, 注重组接方式在视觉上的流畅性, 层次分明的把事件呈现在观众面前, 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画面的切换要有规律有节奏。电视镜头一般分为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 编辑时要进行合理衔接, 寻找切换点, 可以静接静, 动接动, 也可以动静结合灵活运用, 避免造成画面混乱, 影响事件的表达。针对长镜头和短镜头, 有节奏的使用能使电视新闻更具新鲜感和艺术感。内容严肃、气氛庄重、政治性强的新闻, 例如两会报道, 镜头移动的速度要沉稳缓慢;内容轻快活泼的新闻, 例如关于儿童、节庆的报道, 镜头的使用不宜过长, 可多用特写来展现活力的一面。

在声音编辑方面要注重同期声的编辑和音乐的使用, 尽可能保持内容的连贯性, 保证声音和画面的配合。尽量使用新闻现场的背景音乐, 增强新闻的现场感。除此之外, 播音员的出像画面也需要设计, 通常情况下, 我们采用画中画的形式来展现, 也可使用叠加的方式在电视的左下角呈现。播音员的服装、角标和字幕的颜色要与整个新闻节目的基本色调保持一致, 注意与播音室的灯光背景配合使用, 切忌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3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编辑的重要性

电视新闻不同于传统的报纸和广播, 随着时代发展至今, 可以说已然成为了新闻界的灵魂, 如果后期编辑环节出现问题, 无疑会对电视新闻节目造成致命的打击。《阿荣旗新闻》作为一个地方电视台的主打新闻节目, 已经在当地发展了30余年, 广为当地群众所熟知。但由于地域限制和新闻稿件质量等原因, 相比于诸多大型电视台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为此, 地方电视台也尝试着做过很多相关努力, 比如调换主持人, 更新设备, 丰富采访内容, 增加社会新闻、民生新闻和专题新闻等等, 借此改变以往一味政治新闻的单一局面。通过积极向上级电视台提供高质量的稿件, 使《阿荣旗新闻》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完善, 在此基础上, 再加之制作人员的不断探索和幕后编辑手法的不断创新, 运用恰当的画面构图表现新闻主题与主体, 全方面, 多角度展现新闻画面, 使整体新闻更有气势与意境, 感动并吸引着更多的观众。如何使画面更具吸引力、保证稿件与画面的契合度更高, 并且衔接更自然、表达更准确是《阿荣旗新闻》后期制作编辑应该重点讨论的课题。由此可见, 幕后编辑在整个电视新闻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应当改善原有编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增强业务培训、不断创新后期制作编辑手法, 灵活掌握运用各种编辑技巧, 这样才能推动电视新闻朝向良好的方向不断发展。

4 创新电视新闻后期制作编辑意识

同样的新闻在不同的后期编辑人员手里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这就体现了电视新闻后期制作编辑的创新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作为一名合格的电视新闻后期编辑人员, 要深刻理解自己的职责所在, 具备强烈的独特编辑意识, 并熟练掌握多种编辑手法, 这往往能使一条的普通的新闻增光添色, 反之, 则会使新闻陷入呆板平淡。

电视新闻节目是现阶段最重要的新闻媒体, 以其权威性著称, 在电视新闻的后期制作中, 后期制作人员的编辑意识直接关系到新闻节目质量, 对此,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编辑人员要丰富自己的编辑手法、提高自身的编辑意识、达到电视新闻节目多方面的协调统一。综上所述, 可见后期编辑工作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对素材进行二次加工的工作意义, 更重要是对原有的素材进行重构, 使其主旨得到最终升华, 去其糟粕, 留最值得人们思考的精华部分供人们鉴赏。

5 对电视新闻节目进行适当的后期制作包装

新颖的标识、宣传片, 个性的片花、色彩都是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包装, 在电视分流的情况下, 形式鲜明, 看点突出也是留住观众的关键所在。图文字幕也是节目包装的重要环节, 尤其在电视新闻节目更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字幕以不局限与为标题形式出现, 适当的图表、图文能更准确的表达新闻主题, 不但增加画面的美感, 也起到了解释、说明和补充的作用, 使新闻表达更生动、直接。

6 结论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的编辑手法是多种多样的,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 要重视编辑人员之间的协调性, 根据具体的新闻事件选取不同的编辑手法。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政策观念, 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作为电视新闻的最后一个环节, 后期制作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一个环节上, 积极参与新闻策划的各个环节, 了解新闻的整体安排。总而言之, 要想提高电视新闻的质量, 就必须提高后期制作编辑手法的水平, 多动脑筋, 多下功夫, 让观众提起关注新闻资讯的兴趣, 助力新闻事业的发展。

摘要:在媒介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 电视新闻的后期编辑制作对电视新闻的播出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新闻的主旨、以及所要传递的意义都在后期编辑的过程中呈现给观众。为了增强电视新闻的竞争力, 就必须加强电视新闻的采写和制作, 注重编辑手法的应用, 提高电视新闻质量。随着网络的普及, 越来越多的人从通过新兴媒体获取新闻信息, 这给电视新闻的收视率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后期编辑人员必须灵活运用编辑技巧及手法, 适应新时代特征, 帮助电视新闻获得更高的关注度。

关键词:电视新闻,后期制作,编辑手法

参考文献

[1]王慧群.浅析电视新闻后期编辑的技巧与应用[J].东南传播, 2014, 5:143-144.

[2]李慧.浅谈电视新闻的后期编辑技术[J].西部广播电视, 2014, 13:125-126.

[3]周晓靖.电视新闻报道中后期画面的编辑工作[J].西部广播电视, 2014, 15:84-85.

[4]罗美玉.电视新闻后期制作的编辑手法讨论[J].科技传播, 2014, 18:10-11.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的编辑手法讨论 篇9

电视新闻的后期制作一般是指以声画统一的原则, 把新闻素材和新闻稿件相结合, 并进行编辑, 以还原新闻原貌并播出。故新闻后期制作主要包括电视画面的选择、剪接以及解说配词等。

1 图像编辑

图像编辑应遵循逻辑、合乎画面切换规律并把握画面的节奏。

1.1 符合事件发展逻辑

符合事件发展逻辑即指画面应根据事物的逻辑进行衔接。

1.1.1 以时间为轴或以发展为轴

以事件发生的时间为轴或以事物发展过程为轴进行剪接。首先根据事情发展的规律进行顺序报道, 同时画面以此规律进行剪接, 首先是远景, 对事件本身进行整体交代;全景, 展示与会的领导;中景, 给予事件全貌展示;近景, 也就是特写, 描述事件的重点或中心。画面的安排应有正确的顺序, 如果未按照事件发展顺序进行剪接, 则会导致图像所表达的意思发生变化, 影响观众对事件的理解, 对事件的表述也会与实际有所出入。考虑画面内在的逻辑, 进行正确顺序的剪接[1]。

1.1.2 环境和人物交代的合理性

在对人物或环境进行介绍时, 应保证顺序的合理性。人们在对事物进行观察时都有一定的顺序, 要么从远到近、先整体后局部, 要么由局部到整体。在对新闻节目进行后期制作时也要选择这两种顺序中的一种, 按照事物发展的进程进行编辑会使观众在观看中感觉十分流畅[2]。若在一组镜头中出现几个突兀镜头则会导致观众产生不适感, 故在剪辑中应保证画面主体为中性的。

1.2 符合画面切换规律

电视新闻中镜头大体分为两类, 一类为固定镜头, 指保持摄像机的机位、机身不发生变化, 同时不改变摄像机焦距拍出的画面;一类为运动镜头, 指改变摄像机的机位、移动机身或调节焦距所拍摄的画面。在编辑中一定要保证镜头的合理衔接, 以主题为基础做好运动镜头和固定镜头的剪接。

1.2.1 动接动

两个视觉明显动态的镜头在组合时保证两个镜头的运动方式的一致性, 以免在镜头变化时导致视觉突兀。

1.2.2 静接静

在固定镜头衔接中避免出现单一画面时间过长的情况, 同时避免出现同机位、同景别的静止画面剪接。

1.2.3 动接静或静接动

通过这样的画面衔接会使画面的冲击感更加强烈。

1.2.4 以视觉效果规律为编辑原则

不遵循该原则对图像进行随意拼接会导致画面混乱, 造成新闻事件表达不清。新闻的后期制作应首先掌握全部图像材料, 在制作之前做到成竹在胸, 之后再考虑换面的剪接[3]。通过流畅的过渡, 表达明确的主体思想, 同时保证说辞与画面配合严谨, 以虚实转化手法实现旋律美。

1.3掌握图像播出节奏

通过转换图像播出节奏以表达新闻的美学价值, 能够很好的表达新闻的艺术感。采用合理的画面长度, 避免长镜头使观众产生厌烦感, 同时避免镜头过短导致观众看不懂。

1.3.1 以景别为基础确定镜头长度

以固定镜头为例, 选择不同的镜头长度来保证观众对画面的了解, 一般全景的镜头长度为7s~8s, 中景则缩短为4s~5s, 而近景则为2.5s~3s, 特写则保证1.5s~2s为佳。

1.3.2 以所表达内容确定镜头长度

严肃的会议新闻应以沉稳舒缓的节奏为主, 应以大景别和长镜头为主, 以体现会议的严肃性, 同时通过沉稳的表达方便观众思考新闻的内容;而欢快的新闻则应以小景别, 短镜头为主。

2 声音编辑

对声音的编辑应保证语言、音乐和音响和而不同、繁而不乱, 从而使其融为一个整体, 表现新闻的主题。

2.1 语言处理

2.1.1 处理播音语言

播音语言的衡量标准除了基础的文字准确流畅和发音标准之外, 还要保证语言与新闻风格的搭配, 严肃的新闻、欢快的新闻和悲痛的新闻应有不同的表达标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选择与新闻风格搭配的播音员作为画外音的配音, 在录制过程中应保证整体风格一致, 处理好情绪的起伏并保证与画面同步, 同时使画面与声音对位。

2.1.2 编辑同期声

在编辑同期声时要保证内容连贯, 如遇内容较长的讲话则应适当配合画面保证播放效果, 同时避免因随意剪接导致画面破碎。

2.1.3 音乐的使用

通过使用背景音乐能够使新闻现场感强力, 尽可能保证音乐的使用符合新闻风格。

2.2 声画同步

在进行剪接时, 应保证镜头画面和解说词能够合理配合。通过声音和画面的共同表达, 保证观众的理解和接受。

3 深化主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 非线性编辑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了, 通过非线性编辑能够使观众在观看新闻时感受新闻的主题, 加深对新闻中心思想的理解。

3.1 标题模板

新闻是向群众表达政府意愿及群众向政府发出呼声的节目, 在内容表达上必须具有权威性和真实性, 故在标题字母的模板选择上应秉承字体清晰和颜色端庄, 具有不可置疑的强势。故通常选用的字体包括黑体、楷体和宋体等, 这样的字体给人端庄、清晰、舒适的感觉。考虑到新闻的紧凑感, 在字幕切换时常采用干脆利落的滑向方式。

3.2 角标制作

角标的制作通常采用精炼的字和剪接的画面, 即点缀内容又增加画面的美感。

3.3 数字包装

电视新闻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大量的数字, 如果仅通过播音员的口述, 会给观众带来繁琐的感觉, 通过柱状图或比例箭头进行表述则能够给观众更加直观的感觉。

3.4 设计播音员出像画面

播音员出像时, 画面一般较枯燥, 我们可以选择在播音员的右上方加入画中画, 或插入一个图片序列, 在播音员出像时滚动播出, 这种形式类似于图像主题词。比如这条新闻是关于公交车的, 就叠加上一幅公交车的画面;是关于房地产的新闻, 就叠加上一幅楼房的画面等等, 简洁明了, 观众一看就知道播音员现在说的是什么内容。

4 结论

总之, 只有通过加深自身的职业素质, 在细节之处增加创意, 才能够提高新闻的质量, 使新闻不仅仅枯燥的为观众提供信息。

摘要:通过后期制作对新闻进行修改及包装能够有效以提高新闻质量。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 后期制作技术水平大幅提高, 对新闻质量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分析后期制作的声音编辑和图像编辑技术, 对新闻的主题进行深化, 探讨编辑手法的改进。

关键词:电视新闻,后期制作,声音编辑,图像编辑

参考文献

[1]朱兵.论如何更好地做好后期制作增强电视新闻竞争力[J].华章, 2014, 6 (1) :354-355.

[2]王晓飞.如何做好电视新闻后期制作[J].新闻窗, 2013, 3 (9) :44-45.

后期编辑制作 篇10

传统的电视剪辑是一种剪接手段,主要是把拍摄的底片进行冲洗,再对底片进行剪接、制作、编辑等工作程序,形成一套完整的影视样片。剪接师在样片中选择所需的镜头,再用剪刀将胶片剪断,然后用胶水将两个所需的镜头放在一起黏合,最后再通过剪接台观察,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再进行修改、剪接,直到获得满意的剪辑效果为止。由此可以看出,在传统的剪辑中所耗费的物力、人力、财力是极大的,在编辑方式上属于非线性编辑,可以随时从胶片中间进行剪接,也不会影响整个片子的效果。

20世纪90年代,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开始运用先进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来进行影视后期制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他们主要运用网络技术来编辑影视作品,并在电脑的桌面形成了编辑演播室的软件,也就是人们所熟悉的视音频非线性编辑工作站。它是由影视制作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利用计算机数字化记录所有的数据存储,再进行反复更新、编辑而形成的一种编辑视频节目。其中的任何片段和场景都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观看,也能任意修改,极大地提高了影视后期制作的工作效率,促进了影视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实现了电影特技的制作,可以在电影中营造非常逼真的效果,促进电影制作技术的进步。

二、影视后期制作中编辑的特点

(一)线性编辑

线性编辑就是通过编放机和控制器来对各种录像带进行剪辑,它的操作界面比较简单、直观,可以对图像和声音进行区分编辑,再配上打字机时基矫正器,可以将各种镜头进行整合、重组,进行出入点的设置和文字、图像的叠加形成影视作品。在线性编辑系统内部,是将磁带作为记录的载体的,可以将影视节目的信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在素材中进行选择和搜索,在一定的时间段内进行查找,非常浪费时间。此外,要向一段剪接好了的片子里加入一段文字、图像时,必须要与所插入段的时间一致,也不能随意更改片子,在节目的修改过程中显得很麻烦,会影响整个剪辑的速度。因此,在单个画面制作的过程中不常被采用。

(二)非线性编辑

非线性编辑具有无顺序性的特点,简单易行,非常节省时间,只需要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来实现视频的数字化。它在影视后期制作中,主要是对声音的编辑、图像的编辑、各种电脑特技和声像的合成等。非线性编辑一般只用于单一画面的制作编辑,并产生一定的效果,在影视整体画面编辑的过程中,还是采用线性编辑。因此,在影视后期制作的过程中,应该将这两种编辑方式结合使用,从而获得更好的影视后期制作效果。

三、影视后期制作中编辑的方式

通过对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的特点分析,可以看出这两种编辑方式各有长处。在电视节目的后期编辑中,要根据电视节目的制作需要,将这两种编辑方式的特点融合起来,选择适当的编辑方式。例如,在电视直播节目和现场访谈节目的后期制作中选用线性编辑。一般来说,在电视直播和现场访谈类节目中,一旦播出,中间就不能间断,必须一次性成功。但是在体育类节目的直播过程中,由于会出现很多的人物,需要重复回放精彩镜头,这时就需要与非线性编辑结合起来使用,这样才能满足观众的观看需求;在影视节目的开头、结尾和广告插播等影视后期制作中,要选用非线性编辑,由于影视节目的开头、结尾和广告的插播过程中,会有许多画面的重叠和多层运动,画面的快慢、各种色彩的处理及文字的处理等,都需要非线性编辑才能快速地完成;在新闻类节目的制作过程中,要选用线性编辑,一般新闻节目的每个镜头时间间隔小,而信息量却很大,也不会在新闻节目中使用特效,都是真实情况的转播。因此,比较适合选用传统的线性编辑。总之,在电视类节目的后期编辑中,都会用到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并在后期制作编辑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们也能发现这两种编辑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缺陷。所以,在影视后期制作中,要将这两种编辑方式结合在一起使用,做到扬长避短,才能获得更好的影视节目作品。

四、影视后期制作中需要处理的关系

(一)“前台与后台”的关系

在影视节目制作的过程中,会有很多人员的参与,一般将这些参与的人员分为两种,一种是前台人员,另一种是后台人员。例如,新闻类节目中,记者就属于后台人员,而主持人则属于前台人员,一般在节目中获奖最多的也是主持人,而记者却很少有鲜花和奖励。由此可以看出,在播出的影视节目中,很多的节目后期制作人永远都是“幕后人”,也得不到人们的关注。这就要求影视行业要处理好“前台”和“后台”的关系,加大后期制作、编辑人员的福利待遇,培养后期制作人员的各项道德素养,发挥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软件与硬件”的关系

一般来说,在影视制作的过程中,将各种艺术创作称之为“软件”,各种片子的技术处理称之为“硬件”。因此,作为影视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观念,同时还必须有丰富的知识结构和高层次的文化素养,还要掌握各种计算机设备的处理技术和动手操作能力,这样才能给观众呈现出更好的影视作品。

五、结语

在影视节目的后期制作中,编辑是至关重要的,正确的编辑方式是影视后期制作获得成功的关键。只有正确把握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的特点和作用,在节目制作的过程中,才能获得好的效果。有效地将这两种编辑方式结合起来,并合理地运用于影视后期制作中,才能实现影视节目的完美播出,推动影视行业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沈玲.关于影视后期制作与编辑问题的探讨[J].科技传播,2013(12):10-11.

浅析电视新闻前期拍摄与后期编辑 篇11

关键词:前期拍摄;后期编辑;音画同步;剪辑

中图分类号:G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09)17-0150-02

目前,新闻节目的“现场性”这个概念已经悄然兴起,现在,即使一些中小型电视台也开始尝试。传统的新闻学多数教科书对“新闻”的定义是“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最近发生的能引人兴味的事实。”“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工具对新近发生或发现事实所进行的报道。”这些定义,虽然表述各异,在时间概念上,都忽视了“正在进行时”这一最富电视新闻特点的时态。随着新闻节目的“现场性”,电视新闻的音画同步可能与远隔重洋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同步。

现如今,电视新闻已经由预制式向直播式迈进;电视新闻编辑开始由简单的组合型进入复杂的“创作”型时代。通常,电视台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负责人习惯地将电视新闻采编过程分两部分,一是前期拍摄,二是后期编辑,于是就有了前期和后期之分。以“前期”和“后期”来界定记者、编辑的职能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编辑的手脚,影响他们在整个新闻传播过程中的组织、参与功能的发挥。

1 前期拍摄

新闻事实是由记者通过观察、调查而发现的,事实是新闻得以形成与成立的基础,新闻是在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归纳而获得的,新闻依赖于客观存在的事实而存在。电视新闻的画面不仅需要尽可能地反映事实的过程,更主要的是要以实现的细节反映客观事实的本质内容,为观众对新闻事实的分析、判断提供最直接的依据。除了抓拍好现场外,要运用好现场声,同期声也表现的是新闻的现场感,电视新闻能正确地运用好同期声,就会使新闻增强现场感,给观众带来真实感。也能更强化新闻的主题。现场的同期声,必须为表现新闻主题服务,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要做相对完整连贯的报道,做到声画同步。同时,要与环境声互不干扰、突出主体。现场感强的现场报道特征是由记者出镜作报道,但更重要的特征是,让观众看到、听到的是记者在新闻现场采访报道过程。记者应当在现场随着事态的发生和发展,边观察、边采访、边叙述,同时还要重视现场采访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和目击者,运用他们在现场的同期声通过屏幕传达给观众,使观众感到更加亲切、真实、可信,也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参与感,从而增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可视性。

记者偏爱自己发回的消息,编辑更看重多条新闻排列与组合,摄像师对于画面的讲究不亚于一个严肃的画家。他们在本岗位上都付出了汗水,付出了心血,但他们很难独立地将微观的实践转化为宏观的理论。媒介文化正在经历着从偏重单一教化到促进多元沟通的转变。这种转变如此深刻而迅猛,以至于一贯以承载意识形态教化为己任的电视新闻也无法逃避。在平等参与、尊重差异的传播理念下,将谈话与沟通机制引入到电视新闻中就多少带有了必然性。画面信息常常要求每条新闻(以每分钟的新闻提供10个镜头为标准)能够提供4个左右的“可看镜头”,其他7个系为“基础”性过场镜头。所谓可看镜头,是指信息意蕴饱满、直指新闻要素的镜头,这类镜头可以转变观众的注意;所谓“基础”性镜头是指背景性和过程性的。观众对这类运动方式(推拉摇移)镜头的感知,其注意力是处于“无意状态”的,此刻他们的兴趣大多是在“听”播音传递的主体信息。目前许多画面的可看性与基底性之比在0∶10至2∶8。造成这种画面信息缺省、无可看性,与记者任意推拉摇移镜头密不可分。

记者采访时,根据视觉的选择原理及其新闻现场的条件(光线、距离、物象、环境、时间)等要素,总是先寻找出其中容易捕捉的单纯构造或“形”加以感觉,以把握物象的主要特点,追求一个“完形”。而且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对其加强、减弱或修正,再逐步加深或淡化,这就是单纯性的基本特性。视觉力求以简单、符号的形式表现深刻而丰富的内容,通过精炼集中的形式和易于理解的秩序,传达预想的意义。

2 后期编辑

电视人除了认真拍摄好每一幅新闻画面外,还一丝不苟地运用动画、特技、屏幕文字等后期制作技术,制作好每一幅与图像新闻相关的画面,以准确的文字、图表等细节语言补充图像语言叙事含混的弱点,力求使画面中的具象语言与抽象语言达到最佳组合,最终保证信息得以清晰地传播。电视新闻的声画是以时序运动的方式传播信息,声画传播的滚动性无疑增大了受众对信息感知与存储的难度。就声画两者的难度比较而言,从画面含义的模糊性和播音语言逻辑表述的明晰性来看,显然画面信息具有更大成分的不可知性。因此,努力结构电视新闻画面的突现性,是电视记者、编辑提高电视新闻信息质量的重要内容。

电视新闻应强化后期编辑策划,由编辑根据记者选择的题目,确立报道选题,记者主要负责采访素材,由文字水平较高的编辑负责写解说词,由剪辑水平较高的编辑负责报道包装,可以减少个人因素对电视新闻作品的,有效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还可以加强整体编辑力度,落实电视新闻节目的定位,强化电视新闻节目的品牌。现在,电视特技手法增多,这样便给电视新闻编辑提供了更多的创造的机会。比如,以往在电视新闻编辑操作中比较多地关注“蒙太奇”。而现在,我们能够借助先进的电子编辑技术,达到超出“蒙太奇”以外的境界,画面的分割,同时传递两路以上的信息;特技与字幕的运用,能在节目播出时,插入来不及编排到既定时段节目中的新闻,随时插播传回的消息,强化感观效果等。编辑部应该是整个电视新闻媒体的“灵魂”。一段时期出台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背景,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确定报道思想,拟订报道计划;“参谋”新闻视角,把握舆论导向。

后期编辑、制作是编辑有别于记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字的编辑,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电视解说词的修改和节目内容的提示。编辑可以也必须根据对所负责的时段新闻中的每一条消息进行合理的“加工”,有些重要消息,还必须写好编前、编后话,配发评论;编辑部的意图,与受众之间沟通,都由编辑拟好提纲或成文的东西,由播音员(主持人)传播到千家万户。中期的第二个方面的工作是节目制作。这是由电视新闻的特性决定的。编辑的任务是让每一条新闻达到播出要求,至少有下列工作要做:镜头的剪辑;使文字符号与图像符号相一致;将字幕迭现在适当的位置上;画面的技术处理;解说与同期声的合成;计算该条新闻的长度。这些繁琐的工作,经常是并非一位编辑就能完成的。各道环节的衔接依赖于每个岗位的默契配合。如遇插播消息,意味着要打乱原来拟定的节目单。插在什么位置,在什么时间插入,都需要经过缜密的考虑和精确的计算,否则就有可能乱方寸。时间就是空间,在有限的时间里丰富、活跃空间,是电视编辑追求的目标之一。

通常情况下,重要的新闻先抢发消息,来不及配制图像或制作“成套新闻”的,就采用“独白式报道”(记者拿话筒在现场直接播报),或者根据电传文字稿由节目主持人口播。在播发消息的同时,最好预报一下在什么时间播出相关的新闻专题、跟踪式报道或现场直播等。这种方法,专业术语称之为“立体式报道”,即轻重武器同时“攻击”目标。这些特点,决定了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多样性、连贯性和灵活性。电视新闻对受众“心理”的关注和传播“艺术”的追求,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接收“最新信息”并最大限度地留下深刻印象。

电视新闻既要有规矩,又不能墨守成规,有成就的编辑往往得益于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对于电视新闻编辑来说,除了必须有其他新闻媒介的编辑相同的思想、文化素质以外还要有组织、协调能力。电视新闻编辑不仅经常与社会各个层面打交道,而且每天都与本系统的各个环节发生关系。如果将整个电视宣传队伍比作一个庞大的乐队的话,那么,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负责人是乐队指挥,而编辑则是吹大号的角色,既接受指令,又发布指令,并确保指令百分之百地执行;要有纯熟的节目剪辑技术。节目剪辑包括单条新闻的剪辑成片,多条新闻的组合和后期的切换导播3个部分,有利于“分秒必争”;要有敏捷的思维和文字、口头表达能力。同社会各个层面接触得越多,越能及时获取新闻信息。这对于编辑们制定报道计划、编写播出大纲是极为有益的。这些基本技能,是衡量一位编辑能否胜任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尺度,但我们不能用“基本技能”来决定一切。随着传播观念的深入发展,电视新闻的可看性已作为提升电视新闻传播质量的形式开始受到广泛的重视。

21世纪是知识主导的世纪,电视新闻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电视新闻队伍如不进行提高、培训、充实和创新,则不能适应新世纪激烈的新闻竞争,不能跟上电视新闻改革的步伐。

The TV News is Shot with the Editor on Later Stage in Earlier Stage

Wang Xiaoqin

Abstract:The article is pointed out, TV news personnel should shoot and improve, substantiate and innovate constantly at the editor later stage in earlier stage, keep up with the paces of the reform of the TV news.

后期编辑制作 篇12

1 后期剪辑制作对整个电视作品的作用和意义

在进行电视作品的后续制作过程中,后续剪辑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该电视剧的艺术表现能力。同时,通过对电视作品的剪辑处理,有助于对电视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处理。随着电视的后期剪辑处理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它对于电视的制作效果的提升也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具体地说,通过开展电视作品的后期剪辑处理,可以有效地增强电视作品的艺术表现能力,还可以有效地加强电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进而增强电视作品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共鸣,提升整个电视作品的艺术表现能力。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在进行电视作品制作的过程中,难以使用到有效的电视剪辑手段对电视作品进行后续处理,就很有可能导致其最终的艺术表现能力难以满足观众的需要。因此,想要制作出优秀的电视作品,在进行创作过程中,就要深入地把握住电视作品的创作规律,根据电视作品最初的制作用意,使用最合理的创作手段。

一般情况下,进行电视作品的后续的剪辑处理,最需要注意的是电视艺术的几个基本点:首先,要对电视作品的视觉形象以及听觉形象进行修正。在进行电视作品的剪辑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电视是视觉和声觉体验的合成体,人民群众在观看电视节目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是欣赏电视的视觉形象(大约占据了电视节目的百分之八十),另外的百分之二十则是对电视节目的听觉形象的欣赏。因此,在进行电视节目剪辑的过程中,要通过听觉和视觉的有机结合,带给人民群众更多的艺术享受。其次,在进行电视节目后期剪辑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电视节目的空间特性和时间特性,将时间和空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两者的联系,在人民群众心中形成一个共鸣点,形成一种空间与时间交错的体验。再次,还要充分认识到,电视节目是通过对人民群众的各种生活元素的艺术加工生成的,因此,在进行电视节目的剪辑过程中,要充分地发挥出电视节目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基本特性;最后,在对电视作品的剪辑处理中,还要将计算机处理技术和电视剪辑处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提升电视节目剪辑的水平,给予人民群众更好的享受。综上所述,在对电视节目的后期剪辑中,要根据这几个方面的要求进行剪辑处理,保证电视节目的质量。

2 后期制作要把非线性编辑技术与电视艺术完美结合

电视节目的剪辑是一个要按照相应的步骤来进行操作。在进行电视节目剪辑处理的过程中,要将收集到的电视节目素材和相应的电视节目声音材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其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电视节目。在进行电视节目的剪辑处理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就在于处理好电视节目的各个镜头之间的关系,提升电视节目各个环节之间的和谐性,不让观众产生云里雾里的感觉。

在进行电视节目的非线性编辑处理中,要从电视节目中所具有的各式各样的原始素材中进行这些材料的选择,并从拍摄的镜头中寻找内在关系。通过转动摄像机的镜头,可以将电视节目之中所要体现出来的基本概念展示出来。另外,通过不断地改变摄相机镜头的拍摄环境,可以在电视节目之中形成一个个的连续性片段。这些连续性的片段也可以通过非线性的编辑器进行编辑处理,并可将这些分割出来的材料根据其内在组成的不同,作为原始的素材,放在后续的电视节目的处理过程中。

首先,在进行摄相机镜头的认知过程中,要把摄相机镜头和非线性的编辑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利用精湛的摄相机镜头控制技术进行非线性编辑处理。在进行电视节目的摄像取景过程中,要根据景色的距离的不同,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并通过对其中所含有的内涵的不同进行加工。在后续的剪辑处理中,就可以添加上一些相应的非线性剪辑处理的特性,保证这些经过后期的非线性编辑处理的图片在保持原有的艺术表现力的基础上,更好地体现出电视节目的精神内涵。

其次,在进行非线性编辑的过程中,要充分地将电视剪辑的非线性编辑技术和电视的表现艺术结合在一起。在进行电视节目的拍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在对它们进行解决的过程中,就需要利用非线性编辑技术进行二次处理,提升电视节目的艺术表现力。

(1)剪辑制作素材是要动接动、静接静。

(2)素材剪辑时,景别的变化要循序渐进。

(3)把握节奏要注重运动、富于变化、保持和谐。

(4)保持色调、影调的统一性。

(5)注意每个镜头的时间长度。

(6)注意遵循“轴线规律”。

上一篇:两种农村经济组织下一篇:机械密封的应用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