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期扶持工作论文

2024-05-29

后期扶持工作论文(精选9篇)

后期扶持工作论文 篇1

1 滕州市水库移民实施及后期扶持工作情况

1960年, 滕州市境内先后建成了马河大 (二) 型水库和户主中型水库。在1956~1977年期间, 相继开工建设了小型水库26座, 其中小 (一) 型水库4座, 小 (二) 型水库22座。为了安排大中型水库移民, 从1960年开始, 先后在库区新建和扩建村庄, 库外建新村。每人平均建房0.5间, 建房补助标准1960年曾执行每人40元, 其后逐年由省水利厅核定, 1971年执行每间补助120元, 木材0.6立方米, 公房按实需补助。为了解决库区村庄地少人多的矛盾, 从1973年开始, 移民工作由安排生活为主转向以改善生产条件、发展生产为重点。在马河、户主水库周围展开整地造地会战, 帮助移民村库边造地、劈岭造地扩大耕地面积, 打井、建提水站, 修建桥涵, 架设供电线路, 扶持移民村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生产。由于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区域位置相对偏远, 生存环境恶劣, 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不完善, 生产力水平低, 收入水平远低于当地平均水平。

2006年《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颁布之后, 滕州市严格按照《山东省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人口核定登记管理暂行办法》规定, 对人口核定登记工作进行汇总。对移民后期扶持方式确定, 坚持“一个尽量, 两个可以”, 直接面对群众, 在充分尊重移民意愿并听取移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确定。根据核查登记统计结果, 滕州市水库移民涉及滕州市马河、户主水库, 枣庄市岩马、石咀子水库, 平邑县唐村水库, 辽宁省红升水库, 黑龙江省莲花水电站等9座大中型水库, 分布在滕州市13个镇街, 102个村, 总数为4101户, 17440人。其中, 整体搬迁户数3749户14963人;分散安置户数352户, 1671人;出嫁人数806人。根据上报汇总结果, 滕州市确定分别实行两种扶持方式:以资金直补到人进行扶持方式的共有74个村, 3227户, 12673人;资金直补到人和项目扶持相结合进行综合扶持方式的共有28个村, 874户, 4767人。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方式采取资金直接发放, 实行建档立卡制度, 将要发放资金的人口核实到具体的户与人, 建立资金发放档案, 然后与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合作, 以“一卡通”的形式予以兑付, 及时足额发放到移民个人手中, 同时将发放标准和数量予以公布, 确保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得到落实。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的实施, 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怀, 解决了水库移民所面临的行路难、饮水难、就医难、用电难、上学难和耕地不足、基础设施不足、投入不足、科技不足、人才不足等一系列的突出问题, 是实践“三个代表”思想, 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 密切了党群和干群关系, 维护了社会稳定。

2 对滕州市水库移民工作的再认识

2.1 移民群众的无私奉献成就了地方的水利事业

新中国成立以来, 滕州市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兴建了一大批支撑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水利工程, 在抗御自然灾害、加强工农业生产、建设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 水利工程移民和库区群众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在20世纪60~70年代, 在国家经济十分困难的时期, 广大移民和农民群众用无私的奉献精神, 在党和政府的号召下, 为了地方的水利事业, 不计个人得失, 舍小家顾大家, 离乡背井, 重建家园, 自筹资金, 投工投劳, 用勤劳的双手和辛勤的汗水, 铸就了水利事业的辉煌。同时, 农业产业产出的粮食及其农副产品, 为地方各项事业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 地方水利事业今天的成就, 蕴含着广大移民和库区群众的巨大贡献。

2.2 新形势下移民后扶工作的多面性

2.2.1 移民后扶工作的重要性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建成的重点水利工程, 从根本上夯实了滕州市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改善了工农业生产条件。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证明, 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综合实力已经实现了由弱到强的巨大转变, 国家对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保障投入力度逐年加大。但是财政支出重点用在了城市的公共服务保障, 而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相对不足, 特别是在水利设施、农村教育、乡村道路、医疗卫生、农村用电、农村文化等方面尤为突出, 限制或延缓了农业生产的产业结构调整, 极大地影响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 要着力增加农民收入、不断缩小城乡差距, 这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 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在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中, 不断加大国家财政扶持的支出力度极其重要。

2.2.2 移民后扶工作的长期性

目前, 我国的经济实力虽然有了较大的提高, 具备了加大移民后扶力度的经济基础, 但要在短期内解决全国2000多万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和更多小型水库、库区群众的所有问题, 仍不现实。因此, 解决历史遗留的错综复杂的移民问题和库区及移民安置区的生产生活问题的任务将十分艰巨, 这也是一个需要长期规划、不断投入的进程。

2.2.3 移民群体的复杂性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的后期扶持工作涉及安置区移民、库区群众, 涉及大中型水库移民、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 涉及本地移民、本地外移民, 加之人口数量多、地域宽、分布广, 不同类型移民的后扶工作矛盾十分突出, 个别地方甚至达到非常激烈的程度, 这也是造成部分移民或非移民群众上访的主要原因。

2.2.4 加大移民后扶的可能性

追根溯源, 要较为合理地解决移民生存和发展问题, 中央财政应增加支农资金, 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理念, 加快库区及移民安置区的水利设施、交通道路、医疗卫生、义务教育、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建设速度。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使中央财政调控能力和支付能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完全有能力集中财力逐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3 滕州市移民后扶工作中的几点见解

3.1 设立职能明确的移民机构

移民机构是各级政府综合履行移民工作职能的部门, 既是实施移民管理的行政部门, 也是开展移民工作的业务部门, 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独立开展各项移民工作, 既便于协调各业务部门关系, 又利于统筹各地区移民的管理。目前, 滕州市的移民机构设置尚未明确, 需要, 移民工作开展和管理的难度较大, 急需整合优化机构职能, 设置独立的移民机构, 统一政策, 统一管理, 统筹协调财政、水利、交通、救济、社保医保、教育就业等部门的关系。

3.2 明确移民后扶的工作重点

目前, 滕州市库区及移民安置集中区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水利基础设施较薄弱, 医疗保障设施不健全, 信息网络落后, 公共资源、公共设施、公共服务滞后。因此, 集中解决库区及移民安置区的水利、供电、供气、网络、学校、医疗、购物网点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问题是今后移民后扶工作的重点。

3.3 严格界定移民后扶的范围

《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中明确后期扶持的范围为大中型水库工程建设产生的农村移民, 而渠系配套工程、库区受影响群众、占地不淹房移民和库区非农业移民虽然生产和生活受到影响, 却没有纳入后期扶持范围。在落实执行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时, 要严格界定移民后扶范围, 并做好移民后扶政策的宣传。

3.4 维护移民群体稳定

移民后扶工作实行属地管理, 滕州市人民政府是滕州市移民后扶工作的工作主体、实施主体、责任主体, 库区及移民安置区的社会稳定是建立和谐社会所必要的, 但是政府和政策都不是万能的。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后, 由于库区群众对政策的误解, 加之由于移民类型及性质的不同, 各类移民间的具体安置扶持政策不统一, 经常出现移民与移民、移民与政府、移民机构之间的矛盾, 移民或非移民群众上访、信访的事件时有发生。滕州市政府应通过加大移民政策的宣传、加强对库区移民和非移民群众的舆论引导、采取其他非移民政策进行帮扶等措施, 努力维护移民群体的稳定, 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

3.5 优化后扶项目产业结构

要努力拓宽资金渠道, 整合各级政府扶持资金, 鼓励对口帮扶和社会捐助, 在帮助解决水库移民温饱问题的基础上,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 结合区域经济、移民规划、移民与库区发展、新农村建设等客观实际, 以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性扶持为基础, 在种植养殖业、旅游业、工商业、运输业以及移民技能培训等方面分侧重点加强扶持力度, 使后扶项目投入统一到区域经济调结构、促转型的发展进程中去。

3.6 明晰后扶项目的资产产权

后期扶持项目建设后, 必将形成相应的资产。在资产的价值形成过程中, 资产的价值构成既包含了国家的补助资金, 又包含了当地村民的投劳折资或筹集资金。要使这些资产在当地移民群众生产生活长期发挥效益, 就应该明晰资产的产权属性, 界定和解决产权和使用权的归属问题, 以便于效益的分配和资产的管护。因此, 滕州市政府应从有利于资产效益发挥和有利于资产维护管理的需要出发, 依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法规、规定, 制定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相关规定, 规范资产的产权归属和使用管理行为。

4 结语

对于库区移民后期帮扶工作, 要从移民群体的产生、发展、作用和历史功绩等角度来审视它, 重视它, 特别是在新的社会形势下, 要结合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新的历史任务,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树立为移民群众服务、让移民群众满意的理念, 全面贯彻落实移民后扶政策, 让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移民都能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实现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后期扶持工作论文 篇2

一、基本情况

毕节地区境内(含界河)涉及的国家大中型水电站有洪家渡、引子渡、索风营、乌江渡、东风、普定、小岩头七座;水利有倒天河、附廓、杨湾桥、沙坝河、小洋溪五座水库,涉及毕节市、大方、黔西、金沙、织金、纳雍、威宁县, 12月31日止,经省核定的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指标为77379,其中:毕节市1554人(倒天河水库1554人);大方县8770人(洪家渡电站8770人);黔西县30945人(其中洪家渡电站18811人、索风营1391人、乌江渡2100人、东风5178人、外省水库8人、附廓水库1188人、沙坝河2269人);金沙县11502人(其中乌江渡电站10699人、洪家渡75人、外省水库26人、小洋溪702);织金县18711人(其中洪家渡电站11368人、引子渡1537人、梭筛207人、东风5588人、外省水库11人);纳雍县4712人(其中洪家渡电站4705人、外省水库7人);威宁县1185人(杨湾桥水库1147、小岩头电站38人)。

二、政策实施情况

地委、行署高度重视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加以解决。为切实加强对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由行署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毕节地区移民后期扶持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协调开展后期扶持工作。高度重视移民干部队伍建设,配齐配强领导班子。地区财政局、移民局切实履行工作职责,指导库区大方、黔西、金沙、织金、纳雍五县开展大中型水电工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工作。

(一)后期扶持对象及扶持方式的核定情况

根据省移民办、省水利厅关于开展已建大中型水库搬迁移民现状人口调查登记工作的通知(黔移办发[]4号)和省移民办关于转发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核定登记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黔移办发[]4号)的有关安排,地、县移民部门依据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核定登记的原则、方法和程序,开展移民后期扶持人口调查、核定、登记工作,能够核实到人的一律登记到人,难以核实到人的核定到村、组,并逐级建立移民档案和台账,做到户建卡、村建表、乡建册、县建档,为顺利实施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移民后期扶持方式的确定中,严格执行贵州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方式确定办法,按照办法中明确的后期扶持方式确定的基本原则和程序以及相关要求,以村组为单位,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尊重移民意愿并听取移民村群众的意见,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确定后期扶持方式。在此基础上,编报了移民后期扶持规划。同时,按照省的安排,还对后期扶持人口核定和后期扶持方式确定进行了“回头看”,一是对已调查登记为后期扶持人口的名单再次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将后期扶持人口认定的政策进行广泛宣传,对情况不实需要复查的进行复查,对不该认定为后期扶持人口的坚决扣减,该认定的进行核实认定,确保不重、不错、不漏;三是切实解决连带影响人口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争取广大群众对政策实施的理解和支持。为将各种资源和各口资金向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倾斜,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行署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整合资源改善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生产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毕署发200735号),要求地直相关单位和库区县要将涉农、交通、电力等各口资金向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倾斜,切实改善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生产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将农转非安置的移民全部纳入了低保,切实维护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社会稳定。四是对后期扶持方式的确定进行了复查,看有关程序是否合规,是否充分征求了移民及移民村群众的`意见。同时,还按照行署转发的省移民办关于对毕节地区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五年规划的批复中提出的要求,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移民后期扶持规划,为开展后期扶持政策兑现工作夯实了基础。

(二)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拨付、使用情况

1、资金拨付情况。县财省管以前,我区共收到省下拨20下半年至20第三季度大中型水电工程移民后期扶持14813.15万元,地区全部拨付到县,其中:毕节市303.03万元,

大方县1710.15万元,黔西县5829.82万元,织金县3648.645万元,金沙县2179万元,纳雍县918.84万元、威宁县223.665万元。年第四季度起,由省财政厅直接将后期扶持资金直接拨付涉及库区县,截止目前为止,我区2009年第四季度至第四季度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5805.135万元,其中:毕节市116.55万元、大方县657.75万元、黔西县2320.875万元、织金县县1403.325万元、金沙县862.65万元、纳雍县353.4万元、威宁县90.585万元。

2、直补资金兑现及结存情况。一是毕节市兑现直补资金204.9万元,目前账户结存资金30万元。二是大方县2229.43万元,累计结余资金138.47万元。三是黔西县7664.835万元,直补资金结余485.86万元,结余原因为沙坝河水库移民直补资金409.27万元尚未兑现,库区动态人口管理结余76.59万元;四是金沙县共给8160名直补到人移民人口发放直补资金2120.445万元,停发因死亡、公招公聘、跨省迁出人口重报等399人82.755万元。五是织金县资金兑现直补资金4604.535万元,结存资金52.965万元。六是纳雍县兑现直补资金1223.09万元,实际余额为9.295万元。七是威宁县兑现直补资金45.07万元,结存资金266.66万元,原因为威宁县杨湾桥水库后期扶持人口一直无法核定。

3、后期扶持项目实施情况。在后期扶持项目实施中,按照移民后期扶持规划和贵州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管理暂行办法,重点扶持移民能够直接受益、投资小、见效快的“五小”产业(小种植业、小养殖业、小加工业、小商业、小运输业)项目和生产开发项目,并严格按计划进行。由县移民局在实地调

查库区及移民安置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切实编制项目扶持年度计划,报经地区移民局审核批准后,由县级财政部门、移民部门与涉及乡镇具体组织实施,移民、财政部门负责做好跟踪督查指导。在2006年下半年至20第四季度项目扶持资金1484.01万元(金沙县902.34万元、织金县394.47万元、威宁县2.52万元、毕节市184.68),金沙县后期扶持项目102个、投资902.34万元已全部完工,部分项目未验收;织金县计划38个项目,已完成项目33个,其余正在实施中;毕节市完成投资87万元,结存资金97.68万元;威宁县由于项目资金量小,计划集中使用,暂存2.52万元。

3、后期扶持资金结存资金处理情况。按照省移民局的要求和安排,库区涉及县已将死亡、服刑等人口指标相应资金转入项目扶持,按程序履行项目批复手续后组织实施。

(三)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结余资金拨付、使用情况

后期扶持工作论文 篇3

一、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的组织领导、管理机构建设、规章制度建立及政策宣传培训工作到位

按照《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 成立了乌拉特前旗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领导小组, 对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的组织领导。机构设置后组织有关人员对《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的学习, 充分领会实施意见的精神。

全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工作会议后, 为了加强对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工作的领导, 对后期扶持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 旗政府旗长任组长, 分管旗长任副组长, 成员由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 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工作主体和实施主体。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旗水务局。主任由旗发展与改革局局长兼任, 副主任由水务局局长和局长助理兼任, 由旗发改局和水务局抽调人员具体负责办理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核定登记、配套政策及规章制度的制定以及开展政策宣传、移民培训等工作。

旗人民政府就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后期扶持人口登记工作通知各有关苏木镇和相关部门, 并在旗电台、电视台发布了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公告, 将国务院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通知苏木镇和村组。编制了政策宣传提纲, 加强政策宣传的力度。对涉及到两座中型水库的大佘太镇和小佘太镇分管移民工作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 并编制完成了乌拉特前旗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管理办法和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 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

二、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人口核定登记工作细致

1. 人口核定登记

《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实施后, 首先开展了增隆昌和红山口两座中型水库的摸底调查。由于两座中型水库建库时没有移民安置原始搬迁资料, 主要根据增隆昌和红山口两座水库库区村组原居住人口在库区搬迁后集中居住区为基础确定移民身份, 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 进行移民人口普查。

截止2012年底乌拉特前旗中型水库移民人口核定登记的移民人口为2113人, 其中增隆昌水库核定移民人口829人, 红山口水库移民人口1284人。增隆昌水库移民829人中, 其中资金直补人口485人, 项目扶持人口344人。跨行政区移民人口216人。

2. 移民后期扶持方式的确定程序结果

按国务院对扶持方式“一个尽量, 两个可以”的总体要求, 根据两座中型水库移民安置区的现状经济条件, 在充分征求广大移民及移民代表意见的基础上, 确定采取资金直补和项目扶持相结合的扶持方式。自治区大中型水库移民实施工作督导组全市督导工作会后, 按照市政府的要求, 第一批移民补助资金必须直补到人, 积极组织有关部门和有关乡镇领导干部深入2座水库的移民安置区, 对移民后期扶持方式的确定又进行了进一步的落实, 截止2012年, 增隆昌水库落实资金直补人口485人, 项目扶持人口344人, 红山口水库移民全部采用项目扶持。移民后期扶持方式的确定, 将直接关系到移民政策实施的成败, 关系到移民安置区的稳定, 我们采取比较稳妥的办法, 逐步推进。

3. 后期扶持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情况

增隆昌、红山口水库项目扶持规划于2007年9月编制完成, 2009年5月项目扶持规划 (修改版) 上报巴市后扶移民办并对项目扶持规划进行了审批。

4. 后期扶扶持持资金的拔付、使用、管理情况

水库移民人口核定登记工作完成后, 后期扶持资金的发放工作将直接关系到移民居住地的社会稳定。在移民核定登记工作的基础上, 资金直补人口逐户逐人登记造册, 建立档案, 通过当地农村信用社发放移民扶持补助金, 并在发放过程中解决资金发放中发生的难点、热点问题, 避免在资金发放中引发社会矛盾。2007年10月开始增隆昌水库485人移民直补资金发放, 2010年开始外迁移民直补资金发放。截止2011年底共核定大中型水库移民直补人数为701人, 发放移民直补资金200多万元,

三、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的编制、审批、规划资金的落实、规划内容项目的实施情况

旗移民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农业、林业、畜牧、水利、文教卫生等涉农部门认真按照项目规划编制大纲, 在征求移民安置区移民意愿的基础上, 结合移民村组经济现状和十一五规划, 以及新农村建设。完成了《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并通过了自治区移民办的审查。

实施了2009、2009~2010、2010年度红山口水库移民安置区节水改造工程、滴灌工程, 三项工程共计衬砌渠道12.262公里, 配套改造各类建筑物54座, 利用现有设施, 实施3200亩农田滴灌工程, 完成投资570万元。

2013年批复建设增隆昌、红山口水库移民安置区项目扶持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永红村1820亩水浇地大田滴灌工程地面管网铺设;红明支渠渠道衬砌和建筑物改造工程;红明村设施农业建设温室大棚建设工程, 红山口水库下游水毁工程恢复建设工程。批复总投资为512.02万元。

四、移民前期安置和后期扶持工作中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1. 政策落实的几点经验

一是必须严格把握政策界限。认真落实国务院17号文件及其相关政策, 严把移民人口核实关是做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工作的前提。只有严格按政策要求核实人口, 才能让真正移民受益, 才能打消非移民想借机获利的念头, 从而保证政策落实的权威性、原则性和严肃性。

二是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办理移民登记核实手续公平、公正, 各类政策信息及时公开, 是做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政策落实工作的关键。只有对待移民的态度公平、出发点公正、政策公开, 才能使移民情绪稳定, 才能取信于广大移民群众, 从而促进移民安置区社会的和谐。

三是必须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把细节考虑得更充分, 把工作做得更扎实, 是落实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政策的保障。只有细致入微, 实实在在的开展具体工作, 才能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才能真正把党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2. 移民实施中采取的做法及措施

(1) 加强水库移民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

只有深刻认识做好后期扶持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 进一步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明确责任, 把移民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 周密部署, 精心组织, 稳步推进, 才能确保水库移民工作顺利开展。

(2) 健全机构, 狠抓落实, 发挥乡镇人民政府的作用

贯彻落实17号文件精神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工作, 是对各级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 特别是发挥移民所在乡镇人民政府的作用, 才能保证移民扶持实施工作的顺利推进。没有健全的管理机构, 没有一支思想素质好、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群众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移民干部队伍, 是无法完成任务的。

(3) 坚持走群众路线, 解决安置区移民的意愿

公开透明、移民代表参与, 是长期来在水库移民工作实践中得出的一条宝贵经验。在落实17号文件精神工作中各级政府和移民管理部门必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 充分调动和发挥移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尊重和维护移民群众的意愿, 解决当前移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才能保证移民工作的顺利完成。

(4) 加强政策性宣传, 维护社会稳定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涉及面广政策性强, 宣传稍有不慎, 很有可能造成工作被动。只有把政策实施的目的意义讲清楚, 把步骤程序讲明白, 把办法标准讲透彻, 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正面宣传, 使扶持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才能为顺利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才能保证移民安置区的社会稳定。

五、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后效果

后期扶持工作论文 篇4

鄂政办发[2004]66号

颁布时间:2004-5-19发文单位: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现将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关于三峡工程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意见》(国三峡委发办字〔2004〕13号)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四年五月十九日

关于三峡工程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意见

湖北省、重庆市人民政府:

三峡工程移民自1993年正式实施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库区各级政府、广大移民干部和移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移民搬迁安置和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移民搬迁后,由于生产条件、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如农村生产安置条件亟待改善;库区的经济发展落后,就业压力大;移民群众生产技能差;部分移民中的弱势群体及特困户需要救助;等等。为确保三峡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目标的实现,加强三峡工程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以下简称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十分必要,根据《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及《三峡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现就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移民后期扶持工作

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是三峡移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三峡工程实施开发性移民方针的具体实践,是增强移民群众自力更生能力,提高移民安置质量,保证移民稳定致富的有效措施。库区各级党委、政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提高移民生产、生活水平和增强移民创业就业的综合素质为核心,以增加移民收入、改善移民生活质量为重点,开展移民后期扶持工作。要坚持实行开发性后期扶持方针,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努力调整农村产业、产品结构,扩大就业门路,使移民尽快达到当地平均生活水平,促进库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二、加强领导,切实履行移民后期扶持工作职责

按照三峡移民工作“统一领导,分省(直辖市)负责,以县为基础”的管理体制。三峡建委办公室、财政部等国家有关部门要做好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工作。湖北省、重庆市人民政府对移民后期扶持工作负总责,负责组织移民管理等有关部门编制《三峡工程移民后期扶持规划》,并予以审核

批准,切实将后期扶持资金落实到项目;各区县人民政府依据批准的后期扶持规划,组织实施三峡移民后期扶持项目。

库区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领导,建立领导责任制,明确责任人,落实专门机构或部门负责日常工作,并从组织保障、资金筹集、工作措施上加大对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力度;要落实有关移民后期扶持的政策和制度,做好统筹协调工作,保证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要加大后期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及时研究、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推动移民后期扶持工作顺利开展。

三、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制定移民后期扶持规划

编制移民后期扶持规划是合理使用资金,把有限的资金落实到对移民的生活救助和生产扶持项目上,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保证,是监督检查三峡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实施的依据。

编制移民后期扶持规划,要坚持以三峡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基金为基础,结合国家及当地政府对三峡库区移民经济发展的其他扶持资金统筹使用的原则;坚持以移民自力更生为主、政府扶持为辅的原则;坚持以扶持库区农村移民改善生产条件和生产手段、开发生产项目、发展移民家庭经济、移民技能培训为重点,确保移民户受益的原则;坚持实行项目管理、分阶段规划、按实施、科学决策的原则;坚持注重生产开发与保护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移民后期扶持规划的主要内容:

农村移民的后期扶持重点:一是农村移民生产开发项目。重点是扶持发展投资少、见效快、覆盖广,移民户能直接受益的种植业、林果业、水产养殖业、畜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运销业、旅游业等生产项目及农业科技推广项目。二是农村移民基础设施及公益项目。扶持重点是人畜饮水、农田水利、库周道路(机耕道、人行道、下河道、渡口、小码头)、生活用电及公益性项目。三是移民技能培训、劳务输出及技术服务项目。主要是通过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和各种不同类型的短期培训,使移民掌握一定的适用技术;有计划地组织劳务输出;有针对性地、科学合理地开展农业技术服务。

城镇移民的后期扶持重点是城镇新址占地移民、纯居民和下岗职工的家庭经营项目。着重培训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增加就业能力,扶持创业的条件和手段。移民特困户的扶持:对那些暂时尚未落实生产安置,而生活发生困难的移民要给予生活救助,并帮助其发展生产和就业。

移民后期扶持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后靠安置农村移民生产安置落实,人均纯收入达到或超过搬迁前的水平;进一步改善农村移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通过技术培训,使大多数青壮年劳力掌握一到两门实用技术;特困户有基本生活保障;城镇移民生产安置落实,生活达到或超过搬迁前的水平。

《三峡移民后期扶持的规划大纲》由湖北省、重庆市人民政府自行编制。

四、采取综合措施,合理有效地统筹使用各专项资金

根据《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及国家有关规定,移民后期扶持措施,主要是国家从三峡电站的电价收入中提取一定资金设立三峡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基金,三峡电站投产后缴纳的税款依法留给地方部分、国家安排的基本农田及水利专项资金、社会各方面的对口支援资金,生态农业开发、耕地占用税返还资金,除此之外,还应包括用于库区的退耕还林、以工代赈、扶贫及国债资金等。库区各级政府要在国家和地方各专项资金管理程序不变的基础上,按照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工作会议关于后期扶持工作“统筹规划,落实资金,突出重点,形成合力”的要求,合理统筹使用这些资金,形成资金合力。

三峡电站投产后缴纳的税款依法留给地方部分,要重点用于三峡库区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保护三峡水库的生态安全,改善移民生产条件,促进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继续安排好水利专项资金,切实用于三峡库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不得用于库区以外的项目;要切实将返还后的耕地占用税用于农村移民的生产安置补助,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利用财政转移支付、国债和扶贫等资金,加强对移民安置区的人蓄饮水、节水灌溉、农村公路、农网、农村沼气等小型工程以及农村扶贫工程的建设。要继续做好对口支援三峡移民工作,引导企业在市场机制调节下进行互惠互利的经济项目合作,为三峡库区发展增加活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要继续加强移民群众自力更生、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教育,采取积极措施,鼓励移民个人投资、投劳,以主人翁的精神建设文明富裕家园。

五、加强管理,确保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的最佳效益

按照《三峡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及国家和地方其他专项资金的有关规定,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实行项目管理。确定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要保证移民享受项目收益,并充分考虑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于一定规模的生产开发和公益性项目的实施,要坚持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对于后期扶持基金与其它资金结合使用的项目,要明确责任和产权;要加强项目的全过程监督管理,以确保后期扶持项目的最佳效益。

要切实加强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的资金管理,及时将资金按计划落实到项目使用单位。项目计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自行调整具体项目。如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时,应报原审批单位批准后方能实施。

要严格后期扶持项目档案的管理,建立后期扶持项目统计制度,定期向上级移民主管部门报送后期扶持项目统计报表,加强对后期扶持项目开发建成后的竣工验收,并建立后期扶持效果的监测评价制度。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另行制定。

六、做好配套服务,积极引导和扶持移民就业

湖北省、重庆市要领导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检查基层各级政府做好技术服务的组织工作,做好移民开发性生产规划、生产项目论证,加强生产技术服务,切实解决生产开发中的实际问题;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大力引进优良品种;建立与移民产业开发相适应的服务体系,开拓市场,搞好产品流通,使千家万户移民融入其中;以市场为导向,组织移民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移民的就业能力。大力帮助移民进城务工。

库区各级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广开就业门路,解决劳动力出路问题和增加移民收入,积极引导和扶持移民就业。

七、加强监管工作,建立和完善移民后期扶持监督体系

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实行全过程监测、评价和监督制度。各级财政、审计、监察和移民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后期扶持项目实施的监督检查。对于挤占、挪用、截留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的行为,要依纪依法查处。

接收安置三峡库区外迁移民的省市,参照本意见,结合本省市实际,做好外迁移民后期扶持工作。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

后期扶持工作论文 篇5

1 基本情况

彭阳县纳入扶持范围的有石头崾岘、店洼、乃河3座中型水库, 共核定水库农村移民人口总数为3 309人, 主要安置在白阳镇、古城镇、红河乡、新集乡4个乡 (镇) , 14个行政村, 21个自然村。其中石头崾岘水库2012年度复核农村移民152人 (由红寺堡反迁4人) , 采取资金直补扶持。店洼水库农村移民2 852人, 乃河水库农村移民305人, 采取项目扶持。

2 后期扶持资金兑现情况

2.1 直补资金兑现情况

彭阳县水库移民工作领导小组以彭移组发[2012]1号文件上报2011年度石头崾岘水库资金直补农村移民148人, 由红寺堡反迁4人, 经区移民办核定彭阳县2012年度资金直补扶持152人。直补资金以宁财 (村) 指标[2012]52号文件下达, 并于2012年9月以财政“一卡通”的形式将直补资金直接兑现到移民手中[1,2,3]。

2.2 项目资金拨付情况

彭阳县2012年度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建设方案以宁移办发[2012]15号文件批复, 项目投资计划以宁发改地区[2012]361号文件下达, 项目资金以宁财 (村) 指标[2012]560号文件下达, 彭阳县财政局以彭财 (农) 发[2012]312号文件将项目资金拨付到建设单位。项目建设内容为补栏良种母牛461头, 到位项目资金189.42万元。现已完成批复项目建设内容。

3 后期扶持资金管理情况

3.1 直补扶持资金

2012年9月20日已通过财政“一卡通”, 采取国库集中支付的方式兑现石头崾岘水库移民直补资金9.12万元。

3.2 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情况

后期扶持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始终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 严格按照《彭阳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进行, 自觉接受广大农村水库移民的监督。首先由县水库移民管理办公室将项目批复建设内容分解到各水库移民相关乡镇, 并与各水库移民相关乡镇签订项目实施合同。项目实施结束后, 各水库移民相关乡镇报请县水库移民管理办公室进行初验, 建档立卡, 按照验收合格数量由项目组织实施单位及时做出资金申请计划, 经移民所在镇村负责人、项目户确认无误后, 报县水库移民管理办公室初审。初审合格后, 由水库移民资金管理会计 (水务局财务会计兼任) 负责上报县财政局终审。终审合格后, 由县财政局采用国库集中支付的方式, 将项目扶持资金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进行兑现[4]。

4 取得的效益

4.1 经济效益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后, 移民广泛受益, 经济效益明显。经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监测评估入户调查数据显示, 2012年水库移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 848元, 增长率达到13.5%, 明显高于全县人均纯收入增长水平。

4.2 社会效益

在国家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强力帮助和扶持下, 通过县、乡、村各级人民政府发挥行政职能作用, 引导民众积极发展, 利用资源优势, 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增加经济收入, 改善生活水平。在精神上, 使他们深切感受到党中央亲民富民政策的恩泽, 也使他们有信心、有能力开始过去受制于资金限制敢想做而不敢做的致富门路。政府积极引导、合理转变产业结构, 使广大民众切实掌握致富科技知识, 并成为当地科技致富的带头人, 促进传统耕作方式转变为高效农业种植, 由单一种植业转变为退耕还林发展养畜业, 由体力型劳务输出进一步转变为智能型劳务输出, 带领库区及周边群众共同向小康生活迈进, 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4.3 生态效益

彭阳县规划以生产开发项目为主, 该项目以农作物秸秆及紫花苜蓿为原料, 进行舍饲养殖繁育, 可以提高牧草及秸秆资源的利用率, 加快退耕还林步伐, 增加植被覆盖度, 改善生态环境。

5 存在的问题

彭阳县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之后, 虽总体来说取得了一定的效益, 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各成员单位合作性不强, 同时缺乏自主创造性。二是淹地不淹房的群众和没有享受政策的水库移民意见较大, 强烈要求纳入扶持范围。三是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资金不足。由于水库移民工作经费大部分由同级地方财政承担, 但彭阳县地方财力并不宽裕, 从而导致水库移民工作资金严重不足。四是部分水库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差, 生存环境恶劣, 收入低且不稳定。

6 对策

6.1 加强对水库移民工作的领导

水库移民工作管理者应结合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与艰巨性, 重点规划安排移民相关工作, 合理组织, 积极推进, 确保水库移民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6.2 培养一支作风过硬的实施队伍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工作时期长、任务艰巨、实施复杂。因此, 一方面应保证管理机构完善, 工作人员工作能力稳定, 确保工作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应培养干部队伍的业务能力, 提高其思想素质、政策水平与服务群众的较强责任感, 以此确保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有效实施。

6.3 坚持走群众路线

完善群众参与机制是做好水库移民工作的重要方面。应积极转变工作思想, 将广大群众的自主创造性充分激发出来, 保障广大移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及监督权。

6.4 加强政策的正面宣传与解释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涉及面广, 政策性强, 为避免形成被动工作状态, 应向广大民众说明政策内容, 使其明确步骤程序与办法标准, 丰富宣传方式, 使扶持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为水库移民工作的进行提供有利条件。

6.5 加强政策与资金扶持

建议对生产生活条件差、生存环境恶劣、收入低而不稳的水库移民进行重点帮扶。

参考文献

[1]刘永进.浅析山西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J].山西水利, 2007 (5) :87-88.

[2]谭策吾.努力完成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兑现工作[J].陕西水利, 2007 (4) :9-10.

[3]赵金虎, 张英.浅谈对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的认识[J].水利建设与管理, 2008 (12) :10-11.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的法律规制 篇6

一、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的法律规制

第一, 法律。目前, 我国没有专门的《水库移民法》, 对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的法律规制主要是通过《水法》来进行的。作为调整水事关系的专门法, 2002年8月修订的《水法》首次以法律形式对水工程移民的后期扶持做出了规范。该法第29条规定, “国家对水工程建设移民实行开发性移民的方针, 按照前期补偿、补助与后期扶持相结合的原则, 妥善安排移民生产和生活, 保护移民的合法权益。”《水法》虽然只是一项原则性规定, 但明显提升了后期扶持的法律地位。

第二, 行政法规。我国调整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的法规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通用型, 适用于所有水库移民, 如《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二是专用型, 即为某项重大水工程移民量身定制, 如《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暂行办法》。这些法规, 对水库移民的扶持对象、期限、方式、资金保障等问题进行了规制, 是我国开展后期扶持工作的主要依据。

第三, 部门规章。为进一步规范后期扶持工作, 国务院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部门规章。例如, 2003年1月, 财政部颁布《库区建设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对库区建设基金的来源、标准和年限、使用和监管等作了规定。2003年3月, 水利部颁布《中央直属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处理规划实施管理办法》, 对规划编制的审批、实施、验收等进行了规范, 并对项目管理、年度计划管理、预决算管理和资金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和办法。2003年11月, 财政部颁布《关于库区建设基金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对库区建设基金使用的具体范围、预决算和会计管理等作了规定。2004年3月, 水利部颁布《库区建设基金县级报账制实施办法》, 从资金管理、报账支付程序、报账凭证和监督检查等方面对县级报账提出了要求。

第四, 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为更好地贯彻国家有关移民后期扶持的精神, 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大都制定了适用于本行政区域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如《湖南省大中型水库移民条例》、《福建省大中型水电站移民安置暂行办法》、《重庆市实施〈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办法》、《湖北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方案》, 等等。这些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具有针对性强、操作性实的特点。

第五, 政府的规范性文件。为切实做好移民后期扶持工作, 各地还根据本地移民实际, 制定出台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以湖北省钟祥市为例, 该市颁布了钟祥市《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方案》、《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核定登记办法的通知》、《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发放工作实施方案》、《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规范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工程监理的通知》、《加强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等规范性文件。这些文件的出台, 为贯彻和落实好国家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法规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法制建设的缺憾

第一, 专门法缺位。经过3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 我国虽然已初步建立起由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以及其他政府规范性文件组成的水库移民法律体系, 但由于缺乏一部专门调整水库移民关系的法律统领, 导致相关规定政出多门、内容各异、规范不一、协调复杂、实施难度大。也正是由于专门法的缺位, 使得地方政府所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法律基础和依据薄弱, 难以遏制行政权力的渗透和滥用。

第二, 法律效力低。《水法》对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的规定, 更多是一种宣示性意义, 真正发挥作用的还是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从立法层次看, 该“意见”属于行政法规的范畴;从效力上看, 不仅低于法律, 也不及《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从内容上看, 调整范围较窄, 管辖事务有限,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水库移民政策在水工程项目中的适用。

第三, 行政色彩浓。我国现有的移民法规绝大部分是由政府部门制定的, 有着强烈的行政色彩。例如,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移民工作的通知》中规定, “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实行移民工作任务和资金双包干, 注重实效, 确保移民迁建工作任务落实。”移民任务和资金的双“包干”原则, 使得移民工作成为地方政府最大的政治任务, 水库移民变成了纯粹的行政事务, 移民利益则被放到了次要位置, 极易导致移民产生逆反心理。

第四, 政策风险大。近年来, 由于与移民利益相关的政策不断变化和部分地区移民政策的差异, 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移民的利益。以后靠安置的水库移民为例, 由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国家限制了土地开垦, 致使以开垦荒地为安置移民前提的计划不能实施, 移民不得不进行第二次搬迁。这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浪费, 还打击了本就十分脆弱的移民心理, 导致一些移民不断上访, 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之一。

第五, 配套制度滞后。我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法律的基本框架虽已初步形成, 但配套制度明显滞后, 无法适应后期扶持的实际工作和形势发展要求。例如, 移民后期扶持联席会议机制的协作、协调问题, 尤其是财政部门与移民管理部门的信息沟通、工作配合问题, 已严重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的正常运行;移民对移民项目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行使的保障机制建设问题;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的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合同鉴证、工程监理的取费问题;后期扶持资金县级报账制的实施细则;移民资金与其他强农惠农资金捆绑使用的管理、监督问题, 等等。

三、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法制建设的完善

第一, 尽快制定《水库移民法》。众所周知, 我国是世界上水库移民人数最多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 大规模的水电建设产生了2000多万的水库移民, 而且随着南水北调、西电东送以及一系列大型水利工程的陆续上马, 移民人数还会持续增加。为维护水库移民的合法权益, 尽快帮助他们改善生产条件, 提高生活水平, 有必要制定一部专门调整水库移民关系的法律———《水库移民法》, 为依法移民、依法补偿、依法扶持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依据。

作为统领水库移民关系的龙头法, 《水库移民法》应当对后期扶持问题予以专章规定。明确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的内涵、范围;规定后期扶持的对象、期限、方式;规定后期扶持资金的筹集渠道、分配办法、管理模式、使用规定、监督机制;赋予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的基本权利, 如:参与权、知情权、决策权、控告权、检举权、起诉权等权利;明确规定各级移民管理机构的设置原则、职权、职责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 等等。

第二, 适时清理法规、规章。为了解决水库移民的遗留问题, 国家、地方、相关职能部门制定了大量的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这些法规、规章和政策, 都是各地区、各部门不同时期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对移民安置、补偿、后期扶持发挥过重要作用。由于经济环境、社会关系、移民政策、机构调整、职责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部分法规、规章、政策已不适应当前的实际, 有些还存在着不衔接、不协调, 甚至相互矛盾的地方, 已经成为制约后期扶持工作推进的障碍。因此, 有关部门应当与时俱进, 适时对这些法规、规章和政策进行清理, 保留有用的, 修订不适的, 废除过时的。

第三, 及时出台配套规定。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 是我国开展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主要依据。由于水工程项目不尽相同, 各地移民状况又千差万别, 要使国家政策落到实处, 相关地区和部门一定要抓紧工作, 尽快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考察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的实践, 目前急需的配套规定主要包括,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的技术规范、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建设环节取费办法、水库移民项目扶持移民参与办法、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县级报账制实施细则、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监测评估办法, 等等。

第四, 着力推进程序建设。在我国颁布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法规、规章中, 普遍存在着“重实体, 轻程序”的现象, 缺乏可操作性。不仅给实际工作带来了困难, 又为职能部门和人员滥用权力预留了空间。因此, 在制定移民后期扶持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时, 一定要强化程序建设, 将其适用范围、条件、步骤、方式及其保障措施规定清楚, 让执法者和移民群众都一目了然。只有这样, 才能做到有法“能”依, 实现法律效益的最优化。

第五, 努力构建监测机制。通过监测评估机制, 及时掌握后期扶持实践中的具体情况, 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发现并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对维护移民群众合法权益, 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确保后期扶持政策的顺利实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 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指出, 各级政府要建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机制。以湖北省为例, 省政府于2009年委托“湖北省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政策监测评估中心”对全省的移民后期扶持工作进行监测评估。两年来, 该“中心”通过抽样布点、入户调查、现场考察、聘请信息员、实时跟踪等形式, 对全省17个市州、48个县市区、200个移民样本村的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进行了监测和评估, 为移民管理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了详实材料和依据。

参考文献

[1]、唐传利.中国水库移民政策与实践[A].移民与社会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河海大学出版社, 2002.

[2]、让水库移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N].人民日报, 2006-08-14.

[3]、陈晓楠, 施国庆, 余庆年.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政府干预及实施研究[J].人民长江, 2009 (5) .

[4]、李振华, 王珍义.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演变与完善[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16) .

后期扶持工作论文 篇7

2006年5月17日, 《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 (国发[2006]17号, 以下简称国务院17号文件) 印发, 决定对大中型水库移民实施新的后期扶持政策。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主要通过移民后期扶持相关规划实施。移民后期扶持相关规划包括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 (以下简称“后扶规划”) 、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 (以下简称“项目规划”) , 是后期扶持政策实施的基本依据。

目前, 第一个五年移民后期扶持相关规划已实施完成, 第二个五年规划正在实施之中。第一个五年规划实施给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成效显著, 使党和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更加深入人心、移民群众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移民群众就业创业能力显著增强、库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但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 移民后期扶持相关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尤其是后期扶持政策实施5年来, 出现了一些制约后期扶持相关规划实施的问题, 需要制定相应措施以全面推进规划的顺利实施。

二、移民后期扶持相关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

(一) 移民管理机构建立健全问题

为协调解决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从中央到地方, 都建立了由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 但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并不理想。一是信息传递不畅通, 资金拨付周期长。根据有关规定, 移民部门管项目, 财政部门管资金。但从实践中看, 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项目资金的拨付往往比规定时间滞后半年甚至更长, 严重影响项目施工的进度。二是协作机制不健全, 项目验收不及时。移民项目完成后, 竣工验收需要移民、财政、审计、监理、政府办公室等多家机构参加, 由于缺乏协调, 各相关机构很难同时集合, 往往造成人为的验收拖延现象。一方面导致后扶资金大量挂账, 利用效率不高, 另一方面又长期占用施工方的垫付资金, 移民、项目村、施工方均有意见。三是管理机构不健全。尽管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趁国务院17号文件的东风一定程度上建立健全了移民管理机构, 但目前地方人民政府的移民管理机构建设呈现参差不齐的局面, 无论是机构性质、级别, 还是挂靠部门、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 都是百花齐放, 这必然导致工作措施、管理手段和工作效果上的很大差异。尤其是县级移民管理机构还存在归口不一致、规格低、编制少、内设机构不全、人员配备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逐渐成为制约移民后期扶持相关规划实施工作正常开展的瓶颈问题。

(二) 移民工作经费落实问题

稳定的经费保障是做好后期扶持相关规划实施的基础。国务院17号文件明确规定, 各级移民管理机构工作经费要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但是在这个问题上, 大多数地方执行的并不是很好, 各级移民管理机构普遍存在的工作经费不足问题, 已成为制约规划实施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

(三) 规划编制问题

第一个五年后期扶持相关规划编制因时间紧、编制匆忙、操作性不强。尤其是项目规划资金盘子确定走了弯路, 在规划投资人均基数确定的情况下, 经过几次反复, 规划初期没有明确资金来源, 各地也存在多争取投资的心态, 人均投资基数定得偏高, 造成前期规划投资盘子偏大。在规划实施过程中, 后期扶持相关规划与年度计划项目因移民意愿发生变化, 导致项目变化较多, 而规划调整也未能及时报批。再加上近几年政府其他惠农政策力度较大, 与后期扶持规划项目重复较多等原因, 后期扶持相关规划已不具备指导意义。另外, 一些地方编制的“十二五”后期扶持相关规划存在扩大范围、突破规模、项目不实等突出问题, 没能很好地根据规划编制工作大纲要求, 正确处理好需要与可能、全面与重点、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使规划难以成为推动发展、促进增收、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规划。

(四) 项目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的衔接问题

项目规划与其他部门的专项规划项目设置存在重复和交叉问题。在“十一五”规划中, 特别是随着国家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 中央、各级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加大, 比如“村村通”工程、“人畜饮水安全”工程、“抗震安居”工程、第二轮“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等等都已全面铺开建设。但是, 市、县两级移民机构上报项目年度计划时, 横向沟通较少, 也安排了相应的项目, 因此多头上报, 造成项目重复安排。项目审批后开始实施时才发现部分项目别的部门已经实施, 造成众多的项目变更, 形成规划与实施“两张皮”, 不但增加行政成本, 而且间接增加了工程成本。

(五) 项目管理问题

在项目选择方面。有的地方没有从解决移民生产生活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的视角出发, 热衷于上大项目, 搞了不少“形象工程”, 如广场、牌坊、集中聚居区等, 浪费了有限的后期扶持资金。

在项目管理方面。移民扶持项目点多面广量大, 目前缺乏统一的管理办法。有的地方项目“重建轻管”现象还比较突出。形成这种问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移民项目都是具体到村的项目, 项目建成移交给各村后, 常因管理不善或缺乏管理而导致移民工程损毁等现象发生。二是移民项目多属于公益类或准公益类项目, 管理有成本但无直接经济效益, 管理人没有积极性。

在项目的资产产权方面。后期扶持项目建设后, 必将形成相应的资产。在资产的价值形成过程中, 资产的价值构成包含了两部分, 既有国家的补助资金, 又有当地村民的投劳折资或筹集资金。这些资产必将为当地或移民今后的生产生活带来相应的收益, 是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但是, 要长期发挥这些资产的效益, 如何明确资产的产权属性、界定和解决产权和使用权应该属于谁是当前项目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六) 资金管理问题

移民资金是后期扶持相关规划实施工作的重点, 也是库区社会容易引发矛盾的焦点。目前资金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预算管理差。有的地方在项目预算的管理上比较粗放, 对工程造价审核把关不严, 预算编制缺少量入为出、精打细算, 导致一些项目出现预算投资与决算投资差距过大, 给资金安全、项目运行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二是拨付环节乱。个别地方存在违规拨付资金的现象, 将本应拨付给承建单位的资金违规拨到个人账户, 更有甚者, 将项目资金违规拨付到项目实施无关的非建设单位。三是资金拨付链过长, 资金投放结构不合理。由于财政部门和移民部门之间信息传递不畅, 配合不够紧密, 项目资金的拨付通常滞后半年到一年的时间, 跨年拨付时常发生, 当年的项目资金实际到位率较低, 再加上其他中间环节及在途时间, 资金到达项目建设单位的时间延迟更久。四是违规操作, 专款未能专用。有些地方在下达项目预算时, 直接预留或提取部分资金, 变相截留移民资金;有的以统筹名义, 按不同比例提取移民村资金, 集中进行跨村项目的建设;还有的指定固定单位为后扶项目服务, 所需费用挤占项目经费等等。五是县级报账操作各异, 资金安全无保障。有的执行省—市—县—乡 (镇) —村五级拨款制, 资金运行环节多, 安全隐患大;有的县级移民机构既负责项目的规划申报、组织实施, 又负责项目资金的拨付, 缺乏制约;有的实行乡镇财政所和县移民局两级报账制, 资金安全缺乏监管。六是票据使用不规范, 票实不符, 白条泛滥, 套取资金问题严重。

三、加强移民后期扶持相关规划实施的建议

(一) 加强和改进规划编制工作

编制科学的规划是规划实施的基础性工作。一是要突出主题主线。以推动库区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为主线, 加快建立促进库区经济发展、移民持续增收、社会和谐稳定的长效机制。二是明确编制原则。要进一步强化规划的科学性, 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考虑库区各项发展, 体现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生态保护和平安和谐;要进一步强化规划的可操作性, 落实规划目标任务, 加强规划项目筛选, 促进项目生成, 建立项目滚动发展的长效机制。三是加强协调衔接。把后期扶持相关规划与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及水利、交通、农业、林业、社会保障等其他行业规划充分衔接起来, 保证规划目标、投资安排和政策措施的有机对接, 合理配置各种资源要素, 移民专项资金要重点解决其他投资渠道难以覆盖的库区发展问题, 优先安排见效快、效果好的民生项目。四是坚持统筹兼顾。注意把握好加快发展与科学发展的关系, 整体推进与突出重点的关系, 加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 增强规划的宏观性、战略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二) 健全移民资金的安全运行机制

移民资金是国家扶持移民的专项资金, 其使用对象只能是移民, 必须专款专用, 不得挤占、挪用、截留。一是要严格执行资金预算制。对未纳入年度预算的项目, 不得使用移民资金组织实施;对超工程概算、超中标价的项目进行专项检查和追踪问效。二是实行资金专户制。后扶资金应当设立专户, 建立专账, 指定专人管理, 封闭运行。三是实行县级报账制。由项目单位根据计划和进度提出用款申请并附报账凭据, 按规定的程序报经批准, 由县级移民管理单位统一支付并集中核算。四是加强内部责任制。各级移民机构要加强内部制度和内控机制建设, 加强资金流转各环节的财务监督, 保证资金安全完整, 努力降低资金风险。

(三) 完善规划实施的移民参与模式

后期扶持是民生政策, 专门用于解决移民的生产生活困难。根据国务院17号文件的规定, “项目的确定必须坚持民主程序, 尊重和维护移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为保障移民的“三权”, 必须切实推行移民政务公开, 把阳光操作贯穿于移民工作的各个方面和环节。通过建立移民后扶的告知、公示、协商、听证、参与等制度, 组织移民参与项目的筛选、确定、申报、实施、验收等全过程管理, 形成了上下畅通、左右联动、规范运作、长期坚持、移民参与的长效运行机制。

让移民直接参与项目和资金的管理, 把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的全过程都向移民敞开, 一是增强了透明度, 移民放心;二是杜绝了资金使用中的一些漏洞, 避免了少数基层政府挪用、克扣移民资金的现象, 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弥补了移民部门的人员缺口, 减轻了负担, 降低了风险。当然, 吸收移民参与并不意味移民主管部门可以放任不管, 还是要加强服务、指导、管理、监督, 要防止少数移民代表利用移民的信用谋取个人利益。

(四) 建立多层次的后扶监管体系

建立多层次的后扶监管体系, 提高后期扶持工作管理水平, 确保相关规划实施效果。一是坚持经常性督促检查。部际联席会议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经常性组织有关部门组成督导组, 指导、督促、检查后期扶持政策实施工作和后期扶持资金征收使用管理情况, 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政策实施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定期向上级报告政策实施情况。各级监察、财政部门要会同同级移民管理机构, 进一步加强对后期扶持资金征收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工作。二是开展规划实施稽察。2008年, 部移民局制定了《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规划实施稽察暂行办法》。省级移民管理机构要商发展改革、财政、水利等部门, 抓紧制定本地区开展稽察工作的实施细则和办法, 明确稽察机构, 建立稽察队伍, 落实工作经费, 定期组织对相关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稽察, 及时发现并研究解决规划实施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确保规划实施效果。三是内部审计。中央移民管理机构和省级移民管理机构将组织开展后期扶持资金内部审计工作, 明确内部审计机构, 建立内部审计队伍, 落实工作经费, 定期组织对后期扶持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内部审计, 及时发现并研究后期扶持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确保后期扶持资金安全。四是外部审计。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 对移民后扶项目的效益进行审计。五是社会评估。各地要根据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监测评估工作的意见》要求, 全面建立监测评估机制, 对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测, 及时掌握情况, 评估实施效果, 保障资金使用安全和后期扶持政策顺利实施。

(五) 强化项目的规范管理

随着项目的全面实施, 要狠抓项目规范管理, 优化项目建设管理, 并建立项目良性管理的长效机制。一是加强项目申报管理。按要求确定申报项目, 按程序进行项目申报。二是规范项目招投标, 加强施工管理。要对项目招投标、签订施工合同和确定监理单位等环节进行规范。三是规范项目验收程序, 加强项目验收管理。落实决算审计制度、验收挂牌制、政务公开制等监督制度。四是要突出移民主体, 实行项目管理民主化。要从项目的立项、建设、竣工、运行等各个环节, 都要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五是加强基础设施项目的管理维护。要坚持建管并重, 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工程项目自我维持、自我发展的良性管理的长效机制, 确保工程持续运行和长期发挥效益。六是明确开发性生产项目的运行和收益分配管理。明确界定项目的产权归属、资产管理主体, 资产的经营方式和收益分配模式, 以充分发挥项目和资金的扶持效益。

(六) 建设高素质的移民管理队伍

一是要增加县级移民管理机构的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 以适应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的需要。二是要加强业务培训, 不断提高移民干部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三是要完善联席会议的工作机制。明确会议的工作模式 (定期与临时相结合) 、召集程序、议事规则、表决办法、决议效力;规定各组成单位的责任部门、工作流程、经办人员;建立移民后扶工作的信息交流平台, 及时传递和交换各自信息。

摘要:自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以来, 移民群众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移民群众就业创业能力显著增强、库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但是, 反思我们的移民后期扶持相关规划实施工作,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还存在一些问题, 需要改进工作方法和措施, 正确认识和不断深化移民后期扶持相关规划实施工作。

关键词:移民后期扶持相关规划,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李瑜.完善湖北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资金管理政策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1, (2) .

[2]王珍义, 李振华, 陈璐.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管理的调查研究[J].财会月刊, 2011, (4) .

[3]易斌.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实践与探索[J].老区建设, 2008, (9) .

[4]张敬光.科学发展中移民后扶工作的思考[J].四川水利, 2010, (1) .

[5]徐亨兴, 吕信东.关于新阶段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几点思考[J].老区建设, 2009, (21) .

[6]周勇.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须处理好八大关系[J].老区建设, 2009, (21) .

后期扶持工作论文 篇8

三峡库区前期扶持工作主要集中在移民“搬得出, 稳得住”的层面上, 由于中央的巨额财政拨款和转移支付, 使得在这个阶段金融支持的地位并不突显。但随着移民主体工作逐步完成, 国家财政支持逐步退出, 社会外源资金投入的逐渐下降, 库区经济发展引来了“逐步能致富”的重、难点问题。随着这个难题的到来, 三峡 (万州) 库区也进入了“移民后期扶持”这个特殊时期, 金融支持缺口也因此日益显现。

一、万州产业转型的金融支持诱因

(一) 万州区产业发展应以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为底线

三峡 (万州) 库区目前的生态环境问题非常严峻, 保护库区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要以生态环境承受能力为底线已经成为共识。库区现在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水质污染严重, 次级河流富营养化进程加速;二是城市径流、农业面源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加;三是生态环境和库区水质对人群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复杂;四是工业固体废物处理率低, 资源浪费严重, 潜在环境威胁和风险巨大;五是船舶垃圾污染一直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六是空气中颗粒物浓度居高不下, 机动车尾气和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问题日益凸现;七是库区生物多样性及其生存环境状态形势严峻;八是库区上游以及沿岸水土流失严重;九是库区社会经济发展严重滞后, 人地矛盾尖锐, 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突出。面临这些生态问题, 中央和地方政府都不会允许三峡 (万州) 库区的产业无休止的扩张, 今年重庆市“三峡移民后期扶持”专家组已经建议“控制库区产业项目数量”。

万州的产业主要以资源密集型为主, 粗放型增长为主的企业较多, 此类产业产值2011年上半年占全区比重达30%以上。而万州区的特色产业:盐气化工、新型材料、机械电子、纺织服装、食品药品也属于非集约型增长, 占全区比重达到68.2%。

考虑到渝东北片区的生态环境的限制, 重庆市“移民后扶”政策也将会放缓对万州产业的支持, 限制万州产业数量, 控制万州产业质量。万州产业转型已迫在眉睫。

(二) 金融支持万州产业转型的出发点

长期以来, 万州区受到地域位置、自然环境的影响, 发展阻力较大, 这也极大地制约了金融对万州的支持。万州区人力资源禀赋条件差, 教育、卫生资源匮乏, 人才流失严重等制约着库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同时也制约着库区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

由于上述原因, 三峡 (万州) 库区金融支持的主体应是政府和政策型金融, 客体是移民和中小企业, 金融支持的目标是实现万州以先进制造业和新型材料为基础的支柱产业, 其关键是金融产业与后扶项目、库区产业相融合。

万州区金融对万州产业结构产生有效支持主要取决两个方面的因素:万州金融环境和金融产业结构自身的优化和调整;万州区支柱产业及相关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万州区金融对万州区, 乃至渝东北地区经济的支持作用就是立足于向库区产业升级与发展、结构调整方面倾斜, 最终形成渝东北地区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峡 (万州) 库区金融支持的主要手段有“创造资金”和“针对性服务”两个方面。“创造资金”可以解决资金的供给问题, 以项目、固定资产、产业实体等原有条件为基础, 创新融资渠道, 形成自我“造血”功能;“针对性服务”主要是根据万州库区的具体问题和发展特点, 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服务, 这是金融支持作用的最大支撑。

二、万州金融环境现状

三峡 (万州) 库区产业曾一度发展乏力, 近几年的产业状况虽然有所改善, 经济与金融割裂的现象仍然存在。和重庆主城相比, 万州的金融支持还有一定差距。

注:数据来源:万州金融办公室2011年上半年工作报告。

如上表所示, 2010年重庆市内资银行达27家, 中外合资、外资银行达8家;内资保险公司30家, 中外合资、外资保险公司5家;证券公司法人机构1个, 营业部96个。根据万州的占比情况, 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010年万州区工业产业贷款占2010年全区贷款总额的23%左右, 约高于重庆市平均21%的水平。

万州区金融支持偏弱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万州区的金融市场发展较弱。票据、同业拆借、债券、股票市场较全重庆市而言都处于起步阶段。上市公司数量虽逐年有所增加, 直接融资额和证券化率也在不断提高, 但上市公司数量、总市值较发达的地区差距明显, 在西部地区, 甚至重庆市范围内也未确立显著优势;二是资本形成能力较弱。就内源资本而言, 万州区2010年固定资产形成总额34.2亿, 在500亿的经济总量中仅占5.8%;国民储蓄, 包括居民、企业、地方政府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比率较小。就外源资本而言, 万州区投资格局是以政府为主导, 由政府引导企业、居民、外商投资这样一种状态, 万州区本身的项目吸引资金能力不强;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 如平湖公司, 对万州产业转型的金融支持地位突出;政策性金融也在外源资金中占较大比重;三是金融工具结构不合理。万州区金融支持产业转型的工具较少, 主要集中在债券和股票。

三、优化万州金融支持的途径

(一) 建立经济和金融相互渗透机制

国家对库区在财政、金融、税收、进出口方面的配套区域产业扶持政策, 仍然是“移民后扶”时期产业转型金融支持的基础。针对性的政策扶持仍然是带动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条件。当然, 国家的倾斜和扶持政策, 会随着库区产业的成长因时因地而调整, 并逐步淡化、退出, 因此, 万州要建立经济和金融的相互渗透机制。

建立经济和金融相互渗透的机制首先就是要建立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完善本地金融机构、金融中介体系、商业性金融体系的建设;打破金融生态环境恶化与金融支持乏力恶性循环的困局;构建良好的信用环境、投融资环境、企业运作环境, 改善行政执法体系及市场体系, 为金融支持创建一个稳定健康的运营空间。

(一) 建立财政和金融相互协调模式

万州区在“移民后扶”时期的产业转型金融支持问题上, 财政投融资主体应继续发挥产业引导作用。财政投融资在库区产业发展中, 尤其是在支柱产业的培育、龙头企业的打造、产业转型、产业聚集方面, 要继续发挥主要支持作用。通过政府投融资主体的引导, 私人投资及金融机构的跟进, 才能推动库区产业快速转型。

政策性金融目前对库区的支持, 主要侧重于迁建企业融资、库区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直接向库区中小企业融资三种渠道。在今后的定位和业务设计上, 应进一步强化政策性金融对产业转型的支持力度;对具有资源禀赋优势的优势企业、优良项目, 应积极配合财政投融资主体, 给予融资支持, 加快推动库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产业转型成功反过来也会进一步拓宽政策性金融的业务范围, 提高其资金运营效率和效益。

商业银行还是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市场行为是三峡 (万州) 库区产业转型的鞭策力。商业银行对万州的粗放型产业、项目融资比较谨慎, 如没有投融资主体为主导, 商业银行一般很少介入。再者, 在全国产业转型的大背景下, 商业银行对待万州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企业是, 也容易用发展和动态的眼光来筛选。这种以市场为导向的行为有利于加快万州产业转型。

(二) 引进丰富的金融工具, 培育成熟的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是货币资金或金融产品交易的场所, 发达完备的金融市场才能将货币资金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 同时也为宏观金融调控提供基础, 为金融政策的传导提供通畅的渠道。培育三峡 (万州) 库区成熟的金融市场应从引进丰富的金融工具入手。首先, 应大力发展万州的票据贴现和同业拆借市场, 在万州逐步建立商业信用和银行间信用, 使资金流动更畅通。其次, 要大力培育万州的投融资体系, 发展库区资本市场。完善的资本市场, 会为库区人民提供多样化的具有不同流动性、收益性和安全性的金融工具, 除了现在主要运用的股票、债券以外, 还可以发展可转换债券和基金凭证。另外, 随着三峡工程的完工, 万州还会有一些后期扶持项目, 这就可以发挥私募股权基金的作用, 充分发挥项目潜能。

摘要:作为三峡库区的腹心, 移民面积大、人口多, 移民后期的经济发展难点突出, 制约了库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库区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万州区人力资源禀赋条件差, 教育、卫生资源匮乏, 人才流失严重。同时, 由于金融市场发展较弱, 资本形成能力较弱, 金融工具结构不合理, 导致了金融支持力度不够。支持万州区产业转型, 必须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应建立经济和金融相互渗透机制, 建立财政和金融相互协调模式, 引进丰富的金融工具, 培育成熟的金融市场。

关键词:三峡库区移民,产业转型,金融支持

参考文献

后期扶持工作论文 篇9

1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使用效益影响因素

1.1 管理体制的影响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管理体制主要包括相关的管理机构、人员结构、政策法规、监管机制等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对后期扶持资金的使用效益有着巨大的影响。

a. 管理机构。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基本上是按照项目归属进行移民管理[2],管理机构呈现出多元化模式,全国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管理体制,后期扶持资金根据来源不同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使得现有的水库移民管理部门在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中究竟该干些什么,如何去做等,没有形成明确的定位,移民管理机构中临时机构、临时思想、临时人员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后期扶持资金的使用效益。

b. 人员结构和评估体系。截至2008年,中央至县级政府移民管理工作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经济与财务管理人员约3 000人左右,但大多数工作人员没有受过系统的移民专业培训,缺乏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所需要的社会学和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人员力量和人员素质均不能满足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实际需要。我国缺少专业的后期扶持资金使用效益评价组织和专门的评估体系,对后期扶持资金使用效益的实际考核评估停留在表面,使很多后期扶持资金的分配存在盲目性,大部分项目在资金分配时只是凭单位的项目申请书,因而大批缺乏实效的项目上马,而一些好的项目却得不到足够的资金,后期扶持资金的使用效益低下。

c. 政策法规和监管机制。 我国暂时没有统一水库移民管理职能部门,且水库移民法规建设严重滞后,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影响了后期扶持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同时,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和有效的监督,出现许多挤占、挪用、截留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的问题。另外,现有的管理机构缺乏监督管理权威,查处违法使用后期扶持资金的力度有限,使得后期扶持资金使用的追踪监管反馈差,透明度不强,无法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导致移民后期扶持资金虽然总量呈逐年递增态势,但实际利用率大打折扣,难以形成合力发挥应有效益,影响了移民生产生活的恢复和发展。

1.2 资金运行方式的影响

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的运行方式主要是指资金的筹集渠道、到位率、发放方式、投资项目管理等几个方面[3]。本文主要通过后期扶持资金筹集渠道、后期扶持资金到位率、后期扶持资金发放方式和后期扶持投资项目的论证和管理4方面来讨论资金的运行方式是如何影响移民后期扶持资金使用效益的。

1.2.1 后期扶持资金筹集渠道

为了解决水库移民前期补偿不足带来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央先后设立了库区维护基金、库区建设基金和后期扶持基金,部分省份也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出台了一些移民扶持政策[4]。后期扶持资金的使用,使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所改善,解决了部分移民的温饱问题,对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据各地反映,后期扶持资金的筹集政策方面存在几个突出问题:①各地执行政策情况不一致,有的地方并未按相关政策规定足额提取移民后期扶持资金;②筹集资金数额偏小,全国农村移民人均不到150元,且不同地区不同水库相差悬殊;③除库区建设基金外,其余后期扶持资金的政策管理目标和任务要求不明确,资金管理方式、项目验收等方面的制度不健全,对移民的后期扶持效果不明显。

1.2.2 后期扶持资金到位率

后期扶持资金到位率指后期扶持资金从各省到达库区的比率。在后期扶持资金管理上普遍存在资金预算管理弱化的问题,使得后期扶持资金的使用随意性大。此外,后期扶持资金中间环节多、资金在途时间长、时效性差,且监管手段落后,造成后期扶持资金传递系统不畅,在运行中被大量截留和转移,导致长期以来我国移民后期扶持资金虽然总量呈逐年递增态势,但资金的实际利用率大打折扣,难以形成合力,发挥其应有的效益。据统计,2005年全国库区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的平均到位率仅为58.5%,给移民的生产发展和生活改善带来了不利影响。

1.2.3 后期扶持资金的发放方式

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的发放方式主要有现金补助、规划项目补助及周转金补助3种方式,不同的资金发放方式意味着不同的资金使用方式。

现金补助能使移民直接受益,移民完全享有资金使用的支配权,心理满意度较高,体现了移民分享工程效益的原则。然而,由于资金数额较少,移民每人每年几十元钱,凭这点钱办不成什么事,再加上农村移民素质较低,补助资金拿到手后,绝大部分用于个人生活消费,使后期扶持资金没有起到扶持的作用,因此对移民后期扶持都20年了,依然存在基础设施不配套、生产生活条件差等问题,移民的收入水平与当地农民的差距不但没缩小反而加大,没有体现出后期扶持资金的使用效益。

规划项目补助方式有利于资金的集中使用,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善移民安置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为移民创造良好的生存和发展条件,同时,在资金的安排使用上,既可保证全体移民受益,又可对特别困难的移民进行重点扶持。然而,大部分情况下移民只能间接受益,且受益程度也不相同,而且由于中间管理环节多,加大了管理成本,容易发生资金使用上的违规违纪问题。

与无偿使用后期扶持资金相比,周转金补助方式让移民有一定压力感,从而有利于后期扶持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同时,资金的多次周转使资金在量上得到了扩张,同样的资金可以使更多的移民受益。然而,由于移民素质差异较大,移民在使用补助资金的效益上也必然差距很大。此外,移民的思想观念使他们使用周转金没有使用金融部门的信贷资金的还贷压力大,因此其还款自觉性较差,难以保证足额按时还款。

1.2.4 后期扶持投资项目的论证和管理

不论是现金补贴方式、规划项目补助方式,还是周转金补助方式,能否选好扶持项目是移民后期扶持资金能否发挥最佳效益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扶持项目的立项上,必须深入调查研究,科学论证,瞄准市场选项目,根据效益定项目。有关部门还必须进行实地考察,帮助被扶持单位选准、选好项目。然而,目前我国在项目选择、论证和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项目立项中,盲目性大,重关系、轻科学论证;项目管理上,项目负责人不负责或难以负责,项目有开工,无验收,项目兴旺时有人抓,项目衰败时无人管等,这些都大大影响了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的使用效益。

1.3 农村宏观政策的影响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三农”问题,不断加大对农村和农业的投入,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这也就意味着绝大部分身为农民的移民也同样得到了实惠:不断降低直至完全取消农业税、进行农业补贴等惠农政策为移民后期扶持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拓宽了移民增收渠道,为移民增收创造了条件,也为移民增收减负提供了体制保障。反之,如果农村宏观政策不到位,移民收入长期上不去,则不仅影响移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影响粮食的生产和农产品的供给;不仅制约移民安置区经济的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不仅关系移民安置区社会的进步,而且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1.4 当地发展水平的影响

移民在搬迁前,大多居住在河谷平原“鱼米之乡”,水库蓄水后,好的田地被淹,剩下的都是高排田或望天丘,而外迁安置区是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的地区,且能调剂给移民的是当地农民不要的劣质土地。移民迁入安置区后,安置区的人口剧增,人均耕地和山场面积相对大大减少。有的移民不适应安置区的生产生活习惯,又盲目地返迁到库区周围,结果无地可种。以土地作为生产发展主要依托的农村移民,面临着土地资源数量减少和土地质量明显下降的问题,处于生产无门路、生活无着落的状态。此外,移民的搬迁只是移民和其部分生产生活资料的搬迁,原居住区的生产关系和社会联系等不可能原封不动地带入新的居住地,导致移民在新的安置地“举目无亲”,其生活成本和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只有当移民不断适应和改造环境、建立新的社会生产关系之后,才能使这部分增加的成本得以下降。

1.5 移民素质的影响

移民后期扶持资金使用效益的高低与移民个体素质存在着较大的联系,移民个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后期扶持资金的投向。素质较高且有能力的移民可能会将后期扶持资金用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上,会主动地提高自身的素质,用这部分资金来参加培训或发展成本低、收效快的经济等,这些都大大提高了后期扶持资金的使用效益。而对于一些整体素质较差的移民来讲,他们可能没有能力使用这部分资金,不知如何利用这部分后期扶持资金来改善自己的生产生活状况,他们将资金要么存到银行里,要么借给别人用,更有甚者用在赌博、奢侈消费等事情上,严重影响了移民后期扶持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2 提高移民后期扶持资金使用效益的对策

2.1 建立健全移民管理机构

建议在水利部水库移民开发局的基础上组建直属国务院领导的政府职能部门——国家水库移民管理局,管理所有因水利水电工程产生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也应该成立相对应的移民管理机构。国家和省级移民管理机构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不再实行挂靠领导,而是单独行使职权,实行公务员管理,定编的工作人员享受公务员待遇。地(市)级政府最好不再设立专门的移民管理机构,县级政府可以根据移民工作任务大小成立相应的移民管理机构。县级移民管理机构是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直接执行者,是关键的环节,因此,建议只要有移民安置任务的地方,均建立健全移民管理机构。

2.2 建立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

a. 管理机制。根据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的性质、特点,由国家移民管理局制定资金筹集、拨付、使用、管理、核算等一系列办法和措施,规范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的管理。对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实行年度预算管理,由国家移民管理局按批复的预算将资金拨付到各省,再由作为最基层资金核算单位的县级移民管理机构对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制。

b. 监督机制。建立移民管理机构检查监督、审计部门审计、社会审计机构审计、纪律检查监察部门督察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移民后期扶持资金使用监督机制,确保专款专用。

c. 制定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后期扶持资金管理政策。建议借鉴国外相关政策以及国内一些小范围试点的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管理政策,主要内容是移民将土地使用权出租而不是被强制征用给开发商,开发商定期向移民支付租金。这种半失地农民政策更加符合移民的利益,但要在我国实施推广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些并行措施,解决一些关键问题。

2.3 加强水库移民管理队伍建设

要配备和充实各级政府移民管理部门力量,提高移民管理干部队伍的管理水平。对现有的移民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移民知识培训,补充其在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中所需要的社会学和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而对要选拔和任用的人员,则要进行严格而公平的考核,考核内容不仅仅包括相关知识的考核,更要注重人员素质的全面发展,使得人员力量和人员素质均能满足移民工作的实际需要[3]。总体上,可以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人员配置,同时建立移民工作岗位制度和移民干部持证上岗、公开竞岗等制度,以提高移民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进取心。移民干部队伍的选拔、考核与升迁也应纳入正常的人事管理轨道,并形成制度稳定下来,以利于移民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从组织上保证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顺利开展。

2.4 加强对移民的科技扶持,实施科教兴库战略

要把移民安置区的生产恢复与发展、农业经济增长的途径与模式逐步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移民科技文化素质上来,着力提高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走科教兴库之路。提高移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途径主要有:

a. 开展移民科学技术培训活动,帮助移民提高素质,掌握1~2门生产技术。

b. 大力扶持和培养移民产业发展的龙头大户和科技示范户,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的辐射、带动效应,引导移民走科技致富之路。

c. 充分调动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的积极性,组织他们深入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咨询服务,并在高校定向培养林产、水产等专业技术人才。

d. 建立健全科技服务网络,加大对科技推广的投入力度,以壮大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层科技服务队伍。

2.5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加大宣传力度

建议政府早日出台与后期扶持资金使用效益评估有关的法律、法规,尊重和维护移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相关人员对后期扶持资金使用效益评估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才能提高后期扶持资金的使用效益。目前,我国还没有正式颁布过一部与后期扶持资金使用效益评估相关的法律或法规,因此,需要借鉴国内外其他类似行业在资金使用效益评估方面的经验。此外,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牵涉面广,涉及各方面利益的调整,因此,在后期扶持资金使用效益评估的法律、法规出台后,要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移民后期扶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移民工作,以促进移民后期扶持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摘要:为了促进移民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有助于移民后期扶持理论的发展和相关规范的修订,提高移民工作的决策和实施水平,分析了影响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使用效益的因素,结果表明,后期扶持资金使用效益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管理体制、资金运行方式、农村宏观政策、当地发展水平及移民素质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建立健全移民管理机构;建立后期扶持移民资金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加强水库移民管理队伍建设;加强对移民的科技扶持,实施科技兴库战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大宣传力度。

关键词: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使用效益,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曾建生.广东省水库移民管理体制改革分析[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6,26(4):97-101.

[2]张绍山.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综述[J].河北水利水电技术,2003(3):39-42.

[3]钱水祥.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审计研究,2006(5):34-36.

上一篇:叙事层次和视角下一篇:石油化工销售企业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