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育模式

2024-10-13

分层教育模式(共12篇)

分层教育模式 篇1

摘要:分层教育是充分考虑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而形成的有效模式。本文分析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分层教育模式的意义, 并从若干个方面, 结合相关实践经验, 阐述了分层教育模式的实施措施。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育模式,实施措施

学生之间的差距是客观而普遍存在的, 每个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认知水平及能力都有所不同, 这种现象在高中阶段表现得尤为明显。高中数学教学中, 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认识能力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 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育模式, 以避免两极分化愈演愈烈的情况发生。

一、高中数学教学开展分层教育模式的意义

分层教育模式是在教学过程中, 对班级内部的学生进行科学分层, 结合学生的学习成绩、表现等因素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 并进一步针对各个层次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以杜绝后进生得不到发展, 优良生得不到进一步发展的问题, 从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开展分层教育模式的教学, 能够保护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热情, 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并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帮助他们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 教师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 也能提升自身适应学生实际的能力, 从而全面促进自身教研水平的提高[1]。

二、分层教育模式的实施措施

分层教学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 并合理确定相应的目标要求。在学生分组时, 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 通过测验得到全体学生的数学测验成绩, 并结合课堂表现等多方面因素对学生分组, 以基础组等名义命名, 避免使用差生等词语, 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目标定位需要围绕教学大纲的要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层次化的定位。例如在讲解垂线定理时, 可以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层:第一层, 掌握数学定理并能进行描述, 能够准确找出给予题目中的垂直关系;第二层, 应用数学定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建立初步的数学观念, 能进行一定的逻辑推理, 可以提出并转化问题;第三层, 体验图形的转化, 可以应用数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依靠变式练习提高思维创新能力, 能够结合自身经验分析并解决问题。

1.备课措施

在分组和目标定位后, 教师需要在课前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备课需要结合学生分组和目标定位的情况,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层次性的要求, 只有在备课中进行分层, 才能避免分层教育模式的实施流于形式。因此, 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明确教学内容的层次性、教学手段的层次性等内容。

2.授课措施

分层教育模式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分层授课, 教学模式有些类似于复式教学, 然而限于教学条件, 无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上课, 因此需要采用合理、灵活的措施来保证分层授课的顺利进行。例如, 在讲解数列求和知识时, 教师可以先面向全体学生对数列求和的方法进行复习, 然后讲解求和策略, 利用例子辅助教学。对于基础组的学生, 教学例题为应用倒序求和的较为简单的例题, 并予以辅导;对于中等组的学生, 教学例题为较为复杂一些的例题, 并引导学生分析例题中的数字关系来培养学生的解题策略能力;对于优良组的学生, 教学例题为列项错位相抵求和的例题, 强调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进行探究。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避免了学生因例题分层一样过于简单或困难而不用心学习的现象发生。

3.布置作业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育模式的同时, 还需要课后教学的补充和加强, 因此教师需要在布置作业时体现出层次性, 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相应层次的作业。同课堂教学中的例题分层一样, 在布置作业时需要根据基础组、中等组、优良组的情况递增作业的难度。

4.教学辅导

教学辅导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 教师需要在有针对性的分层授课后, 对学生进行同样有针对性的辅导。辅导的方法很多, 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灵活处理, 针对某个层次的学生采用相对合理的辅导方法或是综合使用多种辅导方法来进一步巩固数学知识。

笔者在教学辅导过程中, 十分喜欢对口“扶贫”的辅导模式, 在课堂教学或是课堂教学之外, 笔者着重对优良生进行辅导, 然后由优良生负责对中等生进行辅导, 而中等生负责对学困生进行辅导。在该模式中, 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充分调动起各层次学生主动请求辅导与被辅导的积极性, 因此笔者着重对全体学生进行了沟通:自己能够解决问题并不能代表你完全理解了知识, 更不能代表你能解决所有问题, 不仅能够解题, 还能够将解题的思路、方法讲解给别人, 并且确保对方能听懂, 才能证明你确实理解了该方面的知识, 并进一步提高了数学解题的能力。与此同时, 笔者还鼓励学生:大家是同学, 也是朋友, 还都是老师的好帮手, 你们互相辅导不仅仅是帮助老师减轻负担, 而且互相帮助能够增进你们的友谊, 培养你们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对于数学知识的巩固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大有好处。由于讲明了道理, 对口“扶贫”的辅导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并且取得了一系列数学成绩提升之外的收获。

三、总结

综上所述, 分层教育模式对于全面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有助于教师自身的提高和学生长远的发展。教师通过分层测验能够使学生不断超越自我, 使分层教学得到动态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杜大权, 吴谨.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1 (9) :164.

[2]王庆玉."分层次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 2011 (10) :9.

分层教育模式 篇2

杨庄中学 李海锋 童兴春 朱甲涛

一、课题名称

《初中篮球分层教学模式探究》

二、课题确立

(一)现状分析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特别是素质教育大潮的冲击,给体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其中对教学模式的探讨和研究成为热点问题之一。在体育教学中,同一教学班里的学生,由于主观、客观、先天、后天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个性、兴趣、爱好、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只强调动作统一、秩序规范,忽视了这种差异的存在,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学的效果。

以学生为主体,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科学态度。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提高和进步,从而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我们进行了篮球分层次教学的实验探索,将因材施教落到实处,实现面向全体学生这一目的。有利于使每一个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的发展,以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兴趣、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的目的。

(二)课题界定

所谓“分层次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同一教学班的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共性教学,有效地实施因材施教、因人而教。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进行分层,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各自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有效地解决学生中“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和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学中遵循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和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达到充分发挥和挖掘每个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一种教学模式。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重点:因材施教,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以及如何对学生的评价。(2)难点: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创新意识及“以优辅差”的互学习惯。(3)突破:树立旧概念中的新观念,构建新型的教学观。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探求总结出实施分层教学的具体方法和一般模式,赋予“因材施教”这一古老的教育理论以新的生命活力。

2、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和实践分层教学法,让不同层次的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

3、通过实验实践,锻炼教师精通业务、勇于创新、积极探索。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现代先进教育理论的指导性原则。即以素质教育理论、现代课堂教育理论、创新教育理论和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等教育理论为其研究的理论基础。

2、保底不封顶原则。

这是保证实验能获得质量大面积提高的关键。即最终必须保证全体学生达到教材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促使差生向中等生靠拢,中等生向优生看齐,激励优生超纲学习。

3、全面发展原则。

全面发展观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主要观点之一。所谓“全面”就是“各自”得到“全面”提高。根据“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之“是自身发展的主体”这一观点,就是应该给每个学生均等的学习机会,然后让各个学生因自己的先天和后天的差异,通过自身的努力或是其它教育,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所有。

4、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是一种著名的教育个体化思想,其核心内核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严格依据学生个体的心理特征,针对每个学生现实的心智状况实施教育。

5、灵活性原则

由于同班级学生的差异不尽一致,同一班级的学生在不同时期、不同学科存在的差异程度也不同,在不断发展变化。因此,教师要针对班级的实际,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区别不同的时期、学科,及时、灵活地控制分层的标准,隔一段时间就对学生进行动态地分层,然后调整自身的教学措施,使各层学生得到的指导与个别需要相适应。切忌按一种分层模式,机械地套用,一分不变。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自然实验法

实验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朝着实验目标根据实验安排施加实验因子。各实验班均进行“对学生有效分层”、“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的“分层教学”实验、研究,只是侧重的不同,课题成果互相利用、互为补充、有机结合。

2、经验总结法

实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总结得失,敏锐地抓住实践中的“灵感”和“顿悟”,并不断地学习相关理论,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进一步充实和修订实验方案,改进实验的操作方法、手段。

3、调查、比较法

切实调查学生在实验的初始状态及实验各阶段的情况和变化趋势,认真比较,进行统计分析,看学生的变化是朝着实验所希望的方向发展还是事与愿违,并及时调控。

七、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素质教育理论。

2、创新教育理论。

3、建构主义理论。

八、课题实验的周期

本课题初拟用大约1年,分三个阶段进行试验

(1)第一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激励式”分层教学,“优而则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掘学生的最大潜能。达标者,可进行自己有兴趣的体育活动,教师主要精力放在后进生上。

(2)第二阶段:2012年1月——2012年5月“以优辅差式”分层教学,“以优带差”,“以差促优,共同进步”,发挥团体精神,培养互助习惯,开拓“优者”思维,树立“差者”信心,建立创新意识。

(3)第三阶段:2012年6月——2012年9月,为实验结题阶段。“自主学习式”分层教学。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互学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分层教育模式 篇3

【关键词】分层教学 高职英语 个性培养 差异化 教学 应用

每一个学生都是各具特色的,在学习能力、学习水平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正确认识学生们的不同特点,从整体上去掌握班级教学规律,在合适的范围内使用分层教学模式教学,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高职英语学习阶段,学生们的学习技能、学习水平、接受英语熏陶的时间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设计合理的层级,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特点进行分层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也是高职英语普通教学方法的有益补充。

一、分层教学模式的出发点

高职阶段的学生来自不同地区的学校,他们在学习水平、家庭生活背景、个体认知水平以及学习习惯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用普通英语教学模式,可能会出现照顾不到所有学生情况的局面出现,例如,英语学习水平较差的同学跟不上教学进度,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又得不到满足等。分层教学模式的出发点,正是基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存在的差异,学校在总体分析学生综合特点等基础上,根据实际差异状况,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中,形成有层次、针对性更强的教学方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理解和重视,并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分层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同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相比,分层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能够在合理分析不同层级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特点的基础上,设定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学方案,提高英语教学的实际效果。现代社会发展,更加关注人的个体差异,在教育领域也是如此,分层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是体现个体差异,让每一名学生在自己的层级范围内得到重视,发挥自己擅长的学习特点。分层教学法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教学实践领域,能够有效激活师生的互动热情,是新时期教学改革背景下因材施教的重要体现。

三、高职英语教育中实施分层教学法的可行性分析

1.个性化专业化的人才需求,为高职英语分层教学提供了需求。高职院校主要是为社会提供具备良好专业技能,并且具备一定理论知识的人才。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对个性化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多,那些同质化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使用个性化较强的工作。在这种背景下,高职英语分层教学模式有了一定的市场,通过分层教学,能够在准确把握社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培养具备不同优势特点的个性化人才。例如,高职英语分层教学,可以对具备英语翻译、写作优势的学生,进行集中培养,为其将来在这方面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对于英语口语能力强,喜欢英语交流讨论的学生,培养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

2.在分层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可以更有效的进行沟通交流。同普通的英语教学方法相比,分层教学模式下,改变了大课堂、大班教学模式,一定层次范围的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学习,教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够有时间和精力认识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习惯,并且学生们会感觉到自己是受重视的。在遇到学习问题时,可以积极主动的请教老师。合理有效的沟通,是对师生之间建立教学感情十分重要,在交流沟通过程中,教师可以进一步把握学生们学习特点和学习的基本情况,有利于其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四、分层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明确教学目标。在实施分层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学目标是基础。教师教学依据是教学大纲,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设定不同的教学内容,提示学生的学习力。教师要详细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个性特征和对英语的兴趣点以及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针对听力欠缺的学生,要加强学生听的能力,并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针对于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要侧重发挥他们的优势,在写作课程中重新设定他们的教学目标。

2.做好预习。根据学生的情况有所侧重地安排不同层次的预习任务,以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在英语口语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口语较好的学生占据优势,要循循善诱,让其语音语调正确突出,形成优势,加强听、写的能力,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发展。而对于英语口语较差的学生,则要转换学生的思维模式,尝试建立一种英语的思维,让学生在了解相应国家的文化和知识背景下,从汉语入手了解,产生兴趣或者有学习突破口后,再做预习。

3.防止失控。教师在布置课堂任务尤其是小组讨论的形式出现时,要确保学生的参与感,人人有事做,不可忽略任何其一,使学生缺乏归属感和参与感,以此来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热情,增加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做好引导,防止教学过程中的失控现象发生,终止教学进程,削弱教学效果的开展。在这方面尤其是对于英语学习能力较差的一部分学生,教师一定要更加耐心,采取更加合理的英语教学方法,争取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找到他们学习的规律的优势,因此施教。

五、结束语

高职英语教育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起着十分直接的影响,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个性化、专业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分层教学是适应社会个性化、差异化人才需求的,对于学校说,也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有益尝试,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不断提升和改进英语教学策略水平的基础上,分层教学模式的优势会逐渐显现出来。

参考文献:

分层教育模式 篇4

一、多维分层教学在职高数学教育模式应用的重要性

职高学校的教学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的技能素质符合社会要求,这样能有效解决职高学生数学基础水平不一,个性化差异颇大的问题。简言之,多维分层教学能够在职高学生共同的数学目标背景下,根据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应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教师的培养下最大限度地激发其数学潜能。

(一)职高数学实施多维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对于职高学生而言,他们的数学基础普遍偏差,对数学学习兴趣平平。加之职高学校中,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思维方式都有很大的不同,若是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很容易形成数学教学偏差,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数学教学效果。[1]这种情况下,采用多维分层教学十分有必要,它能很好地化解职高数学教学知识覆盖面不均的特点,并根据职高学生的性格差异和兴趣爱好以及职高学生对待数学教学的态度,实施对应的职高数学教育模式,让各个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对应的数学教学,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其能自发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

(二)多维分层教学的职高数学教育模式应用已成为职高数学发展的必然

当前,职高数学教育模式普遍贯彻统一化教学、统一化教学进度、统一化教学要求,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三统一,一综合”教学模式。此种模式下的数学教学,缺乏职高数学教学的灵活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由此可见,多维分层教学的职高数学教育模式应用已成为职高数学发展的必然。[2]

二、多维分层教学的职高数学教育模式应用

(一)数学课程分层

从职高学生现有的数学基础出发,根据职高学生所学习专业知识的不同,进行对应的课程分层。比如,必修课的学生涉及的数学类目较多,那数学教师在课程安排上必须尽可能地细致化、深入化,给学生提供一个由浅入深的学习进程。而选修课的学生,本身数学课程的课时安排就比较稀少,对此,职高数学教师在课程安排时可以粗略浅显地将数学知识的核心内容进行简单概述,让学生理解即可。此外,为了培养职高学生的数学兴趣,教师可以安排数学兴趣班,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数学学习。从职高学生的数学知识的长远发展来看,这种没有任务性的数学学习,反而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因为没有任务负担,学习起来更加的轻松、愉快,而且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的钻研或者拓展,以此提升自己现有的数学水平。

(二)数学教学目标分层

不同基础的职高学生,为其设立的数学教学目标存在很大差距。由于很多职高学生的数学学习都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学习,因此很多职高学校都将就业能力和学生理论知识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目标。而根据学生所选专业的不同,为其设立的教学目标也存在明显差异。比如,专业多涉及数学术语和数学技能的职高学生,其教学目标的设定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外,还加入了实践模拟,促使学生实践和理论知识的双重融合、提升。[3]对专业课程学习与数学关联度较浅的学生,教师为其设立的目标多局限于理论性知识的学习,只要学生修满学分即可,对学生数学技能的掌握不做过多干涉。

三、结语

从当前的职业数学教学模式可以看出,多维分层教学的职高数学教育模式应用已经成为职高数学教学的必然趋势。采用多维分层教学,可以根据职高学生数学基础的不同进行分层教学,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提升个人的数学能力。另外,教师在多维分层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和数学基础,开展分层教学,为其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既满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又不耽误学生自身专业课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孙春花.民族地区财经类院校(统计学)多维层次教学实践设计与思考[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5(2):48-51.

[2]蔡莲莲.小班化教学环境下初中英语多维分层教学的探究[J].新校园(中旬刊),2015(1):62-63.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篇5

初中数学课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随着我国新的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大,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了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初中数学课历来是学生们学习的一个重点课程,也是难点课程,由于过去传统保守的教学理念影响,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学生们学习兴趣不浓,已经不适应教育领域改革的需要。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者要高度重视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其中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就是一种有效的创新教学模式。

我国分层教学模式最早是在上海出现的,分层教学的模式是基于学生们的个体差异基础上而提出的。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基础、理解能力等不同,因此导致学生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接受能力不同,学生的成绩呈现出多层次的问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单纯笼统地讲述知识点,忽略了学生个体的接受知识的差异,造成教学效率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分层教学模式就应运而生。分层教学模式的理论

1.1 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是来源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的“学习金字塔理论”。由于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导致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呈现金字塔般的分层模式,一些学生仅仅靠个人的努力和被动地学习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成绩,这就需要发挥团队学习和参与性学习的力量,来达到整体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1.2 分层教学的原则

1.2.1 因材施教原则。教师要改变以往课堂上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要注重每??学生个体的特点,要对班级的学生认真了解,了解他们每个人的独有的特点,从而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发挥出他们的潜能,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能力。

1.2.2 循序渐进原则。“水滴石穿”,学生并不能一下就掌握初中数学的知识点,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案,由简到易,循序渐进,从而引导学生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好数学的基础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真正掌握知识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难免要遇到各种问题,这时教师要主动地解决学生们的问题,鼓励学生们认真思考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创新策略

2.1 根据学生的综合水平不同进行分层

教师应该主动地了解班级的每一名学生,了解他们的智力水平、接受能力、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成绩等,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平时的接受能力强,思维活跃,基础知识掌握好;B层次的学生接受能力一般,基础知识掌握中等,思维较活跃;C层次的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思维一般。当然每个层次的学生不是固定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教师再对学生进行考核和测试,从而重新调整学生的层次。这样可以使A层次的学生产生自豪感,学习积极性更高,而B、C两个层次的学生会以A层次的学生为榜样,激发起超越本层次的学习信心,同样会激发起学习积极性,这样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有效地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水平。当然这种对学生的分层,教师一定要多方面做好家长的工作,让他们意识到分层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们学习成绩的重要作用,从而消除分到C组的学生家长的顾虑,赢得家长的支持,更有利于开展分层教学法的教学创新工作。

2.2 根据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对教学的目标进行分层

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教材,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们的认知能力,将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设成合格、良好、优秀,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的“倍角公式”知识点时,可以要求A层面的学生会根据教学内容推导出公式,以培养今后解决复杂题型的能力;对于B层面的学生则要求学生们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在推导的过程中加深对倍角公式的理解;而对于C层面的学生则要求牢记住公式,从而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当然这种分层方式对教师的组织教学的能力和专业水平要求更高,但对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今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2.3 根据教学内容,对教师的教学方案进行分层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从而因材施教。对于A层面的学生,教师选择一些难度高的教学内容,从而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思维的能力,并让学生们总结习题的规律,从而举一反三;对于B层面的学生,要让学生们掌握基础知识,同时提高思维能力方面的锻炼;而对于C层面的学生,教师要让他们做大量的基础练习题,教师要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解决,从而帮助他们建立信心,使一部分学生向B层面转变。例如对于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的反比例函数的练习中,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题,“一个一次函数与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相交于点P(-2,1)和点Q(1,m)上,求:

1、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什么?

2、点Q的坐标是什么?

3、当X取什么值时,一次函数的值要比反比例函数的值要大?”这三个问题的设计从难度上呈现除了递增的趋势,教师可以要求A层面的学生通过问题3总结其规律,灵活地运用了函数图像知识点,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更深入地理解;而对于B、C层面的学生要求其从掌握基础知识,通过问题1和问题2巩固了反函数的概念和特点,熟练记住,然后在根据情况进行提升,从而实现不同的层次的学生的转化。教师要着重给予B、C层次的学生予以指导和帮助,从而共同进步。

2.4 以学生为中心,对教学的过程进行分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分层施教。对于A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以自学为主,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锻炼思维能力,并通过思考发现学习的规律;对于B层次的学生,教师要以讲解知识点为主,通过讲解例题让学生们理解这种类型的题型,然后让学生们课后做类似的习题,从而掌握知识点;而对于C层次的学生,教师要予以重点关注,积极指导,教学时先由简单的知识点讲起,循序渐进,然后通过练习巩固知识点,这样逐步进步。通过这种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从而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例如教师在教授人教版初中数学9年级的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设计出三种题型进行讲解,第一种:5x2-4x=0,(2x+1)×(3x-2)=0;第二种题型:若(a+b)(a+b+2)=8,则a+b=?;第三种: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5x+m2-3m+2=0,则m=?,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这三种题型,根据难易程度对学生们分层方式教学,从而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2.5 对学生们的评价考核分层

教师对学生们的评价考核要分不同的层次进行,从而使评价考核起到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对于A层次的学生,教师要肯定他们取得的成绩,告诫他们不骄不躁,争取在今后始终保持这种学习状态,做的更好;对于B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对他们的学习成绩进行表扬,同时让他们认识到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今后在学习中予以改正,争取向A层次方面努力;对于C层面的学生,教师要以鼓励为主,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锲而不舍,从而有所进步和提高。总结

分层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根据不同的学生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充分发掘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形成良性循环竞争,从而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成绩。教师要高度重视分层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研究,针对分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予以完善,从而带动初中数学的教学模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课堂分层教学模式的探索 篇6

带着问题走到研究中去

笔者参与了《课堂的分层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这一课题研究。分层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科学的分组,组织各小组的教学活动要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首先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适合自己难度的课程,以达到每名学生的最优发展。我大体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分层学习小组的组建,分层制定教学目标,分层设计教学过程,分层评价机制的建设。

科学的组建分层学习小组 一是小组长的如何选择;二是小组文化的如何建设;三是小组评价机制的如何制定。

分层制定教学目标 一是备课时,如何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教学目标。二是课堂中,如何依标教学。

如何进行分层授课 即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吃饱”。

建立切实有效的方案

组建分层学习小组 第一,科学划分学习小组。为了便于讨论问题和小组评价,一般以4人或6人为一小组。首先依据全班同学的性格差异、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等因素,将全班学生隐性的分为优秀、良好和较差三个层次,分别为A层、B层和C层。然后根据班里的人数把全班同学编为若干个小组,每个组里按1:2:1的比例进行搭配。小组的成员的搭配要依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基本原则均衡搭配、合理分组,班委成员也要分摊在各组内,便于参与管理。第二,采取个人和小组的捆绑式评价。根据小组回答问题的和课堂纪律情况给小组积分,每隔一周或半个月的时间,就将学生的个人积分与小组总分张榜公布,即得出个人优秀奖和小组优胜奖,并根据积分给学生发奖。第三,对学生做好培训,加强小组文化建设,使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学会倾听、尊重、欣赏和包容。例如:让孩子们明白,组内交流不能仅仅的听明白,想明白,更重要的是讲明白。讲明白是学好知识的最高层次。四人或六人小组的学习,其实是互为学习资源,不是“一帮一,好带差”。组内学习,不要怕出错,错误是路标,是镜子,帮人改错的过程其实就等于帮自己防错。组间形成健康竞争,不要总想着超越别人,重要的是实现超越自己。要明白其实集体是水,个体只是船,水涨才能船高,假如没有好的群体中我们个体怎能出类拔萃。第四,课堂教学中要及时对小组学习进行方法上的指导。例如:小组长应当如何组织学习?遇到问题要先讲思路,后讲做法。多用用这样的语言:这个问题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这样列式?还有别的思路和方法吗?大家评一评最简捷的方法是什么?在合作中要明确,组员们不能只满足于听,人人要发言,可以说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对他人的看法质疑。不仅互相交流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交流了思维方法。

分层制定教学目标 要顺利开展课堂分层教学关键是分层制定教学目标。教师首先要透彻的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再此基础上,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把握好哪些内容属于基本要求和学生应掌握的,这要在全班中落实,还有哪些属于较高要求,只需A组学生弄懂。例如,在教学中首先制定适合C层的基本目标,以学习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为重点,侧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学习自信心;对于B层的学生,要在基本目标之上注重锻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而针对A层学生,除了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这部分孩子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能力、自学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分层设计教学过程 实施分层教学的主要环节是教学过程。首先,要把握好新授内容的起点,建立好知识间的联系,尽量降低教学的坡度。这样才能让所有的学生进入到学习中学会学习,确保分层教学目标人人落实。例如,在讲解算法多样化的题目时,对于C层的学生,依据“课标”要求,只需落实好一个知识点,要求其一题一解即可,从模仿性学习开始锻炼。而对于A层的学生,做题速度快,则要求其一题多解,引导这部分孩子从多角度去思考,注重培养学习的创造性。对于B层的学生,则要鼓励其多提问,利用他们知识上的不完善展开讨论,进行知识的研究。

分层评价机制的建设 在课堂评价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针对性的评价。例如,对于A层的学生,用“你想的很正确,换个角度再想想,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你能对事物发展的趋势进行推测,太了不起的想法了!”旨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对于B层次的学生,以鼓励为主,“老师知道,你已经明白了大家的想法,那你对此看法有什么疑问或补充吗?”“这样的想法连老师都没想到!”重点培养其向A组学生竞争的勇气。对于C层的学生,只要有点滴进步就要对其表扬,使其时常能感到成功的感觉。

课堂分层教学就是要打破呆板、压抑、严肃的旧课堂常规,创设平等学习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给学生让出机会,让出时间,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不仅仅是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人人参与课堂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实现生生互动。

分层教育模式 篇7

一分层教学模式对高职英语教师的要求

1. 提高教师素质

在分层教学的开展过程中, 教师是直接执行者, 教师的行为和语言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 高职英语教师不仅要熟练地掌握英语知识, 还要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 有效地提升英语教学效果。另外, 高职英语教师还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实际需求, 在生活中要多多关心学生, 为他们提供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 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 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2. 采取激励措施

在进行分层教学时, 教师要多多鼓励学生, 提高他们的自信心。由于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两极分化比较严重, 对于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习能力都是存在差异的, 因此,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采取合理的激励措施, 对英语学习表现较好的学生要进行赞美和鼓励, 对于那些英语基础比较薄弱、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要进行鼓励, 帮助他们树立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3. 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在使用分层教学模式时, 教师要加强与其他英语教师的交流和沟通, 多参与一些英语教学研讨活动, 交流教学感受和教学心得, 吸取其他教师的经验或教训, 探究更加有效的分层教学方法。定期开展英语教学研讨活动, 让教师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从而提高自身素质, 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二分层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 学生分层

由于学生英语基础、英语学习能力、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 他们对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是不同的, 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时, 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 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一般来说, 可以将学生分为A层和B层, A层学生是学习能力较强、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 而B层的学生通常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英语基础较差。教师在完成分层工作后, 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适当对学生进行指导。

2. 教学目标分层

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总的来说, 可以分为基础性教学目标和发展性教学目标。对于B层的学生, 要制定基础性教学目标, 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对于A层的学生, 要制定发展性目标, 让学生在掌握好基础英语知识的前提下, 进行更深层次的英语学习, 全面提高英语水平。

3. 教学内容分层

教师要在完成学生分层和教学目标分层的基础上, 选择与学生实际需求和教学目标相符合的教学内容。对于B层的学生, 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要以巩固英语基础知识为目标,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要将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传授上。对于A层的学生, 教师要将重点放在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上, 选择能够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教学内容。

4. 教学方法分层

第一, 教学重点分层。对于不同的学生, 教师要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 对于B层的学生来说, 教学重点是巩固英语基础知识, 因此,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 要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方式, 让学生对基础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如通过让学生默写单词, 增加其词汇量;通过学生朗读和背诵英语课文, 训练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等。在对B层学生进行提问时, 教师要注意选择难度较小、能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英语问题,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对于A层的学生, 教师要将重点放在综合英语能力的培养上, 在英语课堂上, 要通过听力练习、编写对话、写英语文章等训练方式, 全面提高A层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第二, 作业分层。由于学生英语水平存在差异, 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 让作业充分体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对于B层的学生, 教师要选择能够巩固基础知识的题目, 如选词填空、短语搭配、翻译句子等;对于A层的学生,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在平时学习中遇到的重点问题, 如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写作等。

三结束语

如今, 社会对于英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这就对高职院校的英语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 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学习能力也存在差异,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分层教学模式的出现, 对这一问题的改善收到了良好效果, 因此, 高职英语教师要认识到分层教学模式的重要价值, 将其合理地应用到英语教学中, 分层次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能力, 从而有效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摘要:分层教学模式对于提升高职英语教学效果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分层教学模式,高职英语,要求,应用

参考文献

[1]廖敏.分层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 (19)

[2]邢营军.分层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12 (24)

[3]黑玉清、刘琳、黄艳.分层教学模式下高职英语教育有效性研究——以邢台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5)

分层教育模式 篇8

高职院校近两年才开始面对全体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国内公认的比较成功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并不多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更加少见。这可能与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晚、大学生创业大多属于机会型创业等因素有关。

为了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成效,很有必要对高职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行研究。结合高职大学生认知规律和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本文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设置、师资团队构建、孵化基地建设、机制体制创新、校园文化营造、发展规划制定等角度探讨如何构建“知行合一、分层递进”的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一、将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既要体现对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更要体现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理由有三:一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二是教育部门多次发文,要求将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构建有针对性的、时效性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三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98年指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培养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并把创业教育看作是和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并重的“第三本教育护照”。

二、构建“知行合一、分层递进”的全过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根据学生“知、情、意、行”认知规律,结合学生教育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社团活动)、第三课堂(企业实践)、第四课堂(互联网)等载体,构建知行合一的、渐进式的、全过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包括五个阶段:创新创业教育、竞赛模拟训练、项目实战演练、创业项目孵化、注册创办企业。具体如表1所示。

(一)构建包括必修课、任选课在内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1)面向全体一年级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面向全体一年级学生,不分专业,开设2个学分的创新创业必修课,旨在帮助大学生掌握创划的基础。教学内容包括两大模块:(1)创意方法和创新思维训练;(2)产生你的企业想法:内容包新思维方法、具有产生并分析各种企业想法的能力,以便从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想法作为制定创业计括企业家素质的自我评估、产生企业想法的方法、分析并筛选出最好的企业想法。

(2)面向二年级学生开设内容丰富的创新创业选修课程群。具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业方向,选修内容丰富的创新创业课程群,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课程形式包括培训课程、专题讲座和网络课程。其中,开办你的企业培训(SYB培训)是由政府资助的免费培训,学生获得SYB培训合格证书之后创业企业将得到政府许多扶持政策,因此,每年参加者众多,需要通过竞争获得上课资格。“创业+”系列课程涵盖经营企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项目管理、微商运营方向、信息传媒方向、信息技术方向、连锁经营方向等网络课程。

(二)搭建由模拟训练、实战演练、创业孵化、自主创业组成的实践体系

创新创业项目实践:一是模拟的创业项目训练,如各级创意类竞赛和创业计划类竞赛;二是真实的创业项目实践,如创业实践竞赛、教师工作室创业项目、校企合作创业项目、个人自主创业项目和创业部、创业协会开展的创业项目。三是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全年学生可以自主申请入驻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孵化基地,学院免费提供创业物理空间,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创业指导师提供创业咨询,孵化期间发生的基本办公费用由学院负责。四是自主创业服务:学院为自主创业的在校大学生提供政策咨询,帮助他们申请政府创业扶持的各种优惠,定期组织开展各级各类创新创业交流活动等。

三、构建由SYB合格讲师和具有创业实战经验人士组成的专兼职讲师团队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要求理论知识够用即可,但对课程实操性要求比较强。这就要求讲师团队具有SYB创业培训经验或具有丰富的创业实战经验。SYB培训项目是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旨在帮助微小企业创办者的培训,该培训拥有统一授课标准和培训教材,在全世界80多个国家取得成功。由政府相关部门培训和认定的SYB合格讲师讲授的创业培训,其教学特点是模拟性和实际演练,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灌输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采取学生高度参与的培训教学方法,有利于高职大学生在课堂上模拟建立和经营自己的小微企业。具有丰富创业实战经验的企业人士,则可以利用他们的失败教训和成功经验,在创业项目孵化指导方面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有效指引作用,帮助创业新手少走弯路,早日使新创企业走上正轨、健康发展。学院派与实战派协同创新,发挥各自优势,合力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效。

四、构建与创新创业教育相适应的管理架构和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高职院校要做好顶层设计,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由院领导亲自挂帅,统筹全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可以下设两个实施机构:(1)创新创业推进办公室,主要负责制定和完善创新创业各项规章制度、创新创业工作方案的制定与组织实施;推进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孵化基地建设及具体的创新创业项目孵化事项;负责创新创业工作经费的统筹管理,整合财政资金和统筹资金管理;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奖励资金等。(2)创新创业教研室,负责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教育和指导大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建设;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创业指导师,举办各类创新创业论坛等,确保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知行合一”,落实到位。

由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有可能与正常的课程教学活动相冲突,这常常使创新创业的大学生处于工学矛盾之中。实际上,知识、技能的获取途径,既可以通过“学中做”,也可以通过“做中学”,二者可谓殊途同归。高职院校通过设立相应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例如,制订创新创业项目的学分置换制度、课程置换制度以及课程免修制度等,使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规范有序、公开透明。通过制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孵化基地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创新创业项目进出基地有章可依,确保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持续健康发展。

五、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孵化基地,使之成为大学生创业的温床和苗圃

校、政、企、行协同创新,共同建设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使基地成为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的苗圃。高职院校要积极主动向政府创新创业指导部门靠拢,熟悉国家创新创业扶持政策,投入真金白银,因地制宜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孵化基地,为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排扰解难,聘请创业经验丰富的创业指导师为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孵化提供指导、咨询等便利。另外,高职院校也要根据本校学生特点,筛选合作企业,引入合适的创业项目,签订校企合作项目协议。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入驻或移出孵化基地工作,培育大学生的契约精神,使孵化基地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温床和苗圃。

六、营造有利于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育起着潜移默化作用。通过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引进校企合作的创业项目,由创业部、创业协会、创业沙龙、学习部等学生社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培训活动、竞赛活动和创业项目孵化。采用O2O宣传形式,线上利用学校的微信公众号、QQ号、门户网站等互联网宣传媒介,线下则通过学校的校园宣传专栏、报纸、杂志、文艺晚会等传统媒体,营造“鼓励创新,欣赏成功,宽容失败”的校园文化氛围。高职院校通过创新创业项目转让展销会、校庆日或设立具有本校特色的科技文化节等特定形式,面向公众广泛宣传本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展示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聪明才智。

七、制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五年规划,以利于持续推进“双创”教育发展

制订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五年规划(2016-2020),是从认知层面、制度层面、资源层面为持续、稳定、健康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的重要途径。当前,不少人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存有疑虑或偏见,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挤占了宝贵的课时资源,甚至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在误导学生。师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五年规划的制订过程,不仅提高师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度和认同度,还为师生共同致力于创新创业教育规划目标的实现夯实基础。通过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五年规划,持续推动高职院校的创新发展,持续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提高,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只有与本校教育特色、生源特色相结合,才能产生旺盛生命力,值得高职院校加以认真探索,并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优化,形成自身特色鲜明的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雷家骕.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分析[J].中国青年科技,2007(2):26-29

分层教育模式 篇9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教育振兴, 重在教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全民综合素质, 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素质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 而不是部分学生, 这和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不谋而合。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为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园艺专业是一个涉及业务范围很广的专业, 包括园艺植物保护工、花卉工、盆景工等。在教学实践上, 由于植物的种类和特性不同, 则在各个方面上存在着差异。如果对不同的植物采用相同的教育模式进行讲解, 那肯定是不行的。我们现行的班级授课制已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历史考验, 证明它是有生命力的。根据园艺专业的特点, 按照教学组织形式, 一个教师同时面对几十个学生, 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进度都作统一安排, 保证了教学的组织性、计划性。但是, 班级授课制也有缺点, 主要是由于教师要面向几十名学生进行教学, 不能完全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无法充分发挥学生全部潜力和学习的主动性。特别是我校新招的学生中, 他们的基础知识层次悬殊。这种弊端更加明显, 往往是抓了中间, 丢两头;抓了尖子, 丢多数, 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二、“分层递推教学”设想

“分层递推教学”是针对现行固定班级授课制弊端而提出来的, 它的基本思想是:在保持现行行政班级不变的前提下, 依据每个学生按培养目标、工种、岗位的不同, 学习基础、接受能力的不同, 针对学生不同的薄弱环节进行教育, 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综合职业能力的全面提高。

“分层递推教学”法实施“两统一”“四分层”“一机制”。

“两统一”为教学大纲统一, 段考、期考试题统一。

“四分层”为:

备课分层: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各层次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 制定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精心设计适合各层次的授课方式、练习及作业, 使每个学生都能听得明白, 学得轻松, 习题容量合适, 有所提高, 有所进步。

授课分层:教师必须根据各层次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授课。对A层次要求:多综合、多变化、重思维、求深度、促拔尖;对B层次要求:小综合、慢变化、重能力、勤反馈、促提高;对C层次要求:低起步、慢讲授、重基础、多鼓励、求掌握。

作业分层: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精心选择不同的作业。对A层次要求:大容量、够深度、有广度、有基础、多灵活;对B层次要求:数量适、有深度、少灵活、多联系、重掌握;对C层次要求:数量少、有联系、重记忆、求理解、促进步。

目标分层:对A层次要求:达到深刻理解花卉知识本质区别和内在联系, 运用必要的知识解决综合性题目。对B层次要求:达到领会花卉知识的涵义及相关的适用条件, 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现象和问题, 不仅能“知其然”, 还能“知其所以然”;对C层次要求:了解花卉的基础知识, 能正确识别和记忆, 并能正确复述、再现或直接运用相关知识。

“一机制”:即一个竞争激励机制。

分层递推教学实施:分层授课, 双向流动, 上下交替, 能上能下。经考试后A层次学生成绩名列班上后三名者, 可降为B层次, B层次学生成绩名列班上后三名者可降为C层次;C层次学生超过B层次后三名者可升为B层次;超过A层次后三名者, 可升为A层次;B层次学生超过A层次后三名者可升为A层次。适当的竞争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

三、调查和试验结果

为了调查“分层递推教学法”是否受学生欢迎, 设计了“分层递推教学”调查卷, 对我班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 “分层递推教学法”具有很好的群众基础, 是顺民意、得民心的教学改革。另外, 被调查的学生认为:实行按层次分班上课, 好生不会飘飘然, 也不会使成绩不好的学生茫茫然, 不会伤害学生自尊心。调查数据说明“分层递推教学”完全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

通过教学之后的前后成绩对比情况, 分层次授课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花卉栽培技术的应用能力、植物保护技术的应用能力、组织培养的操作及应用的能力。

四、结论

“分层递推教学法”不单是一种教育法的改变, 而且是一种教育思想的转变, 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不是教了什么, 教了多少, 而是学生学到了什么, 学到了多少, 对学生的素质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它承认学生在学习中的个别差异是人为的、偶然的, 而不是个体所固有的, 经过教育是可以改变的, 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和“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它满足学生积极上进心理需要, 它没有“成绩不好学生”的概念, 让学生始终保持自尊和自信, 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它还纠正了学生偏科现象, 只要学生一科学习成绩上去, 学习的信心、学习的能力便重点转移到“缺腿”的学科, 带动这一学科的进步, 这样可以促进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 并鼓励拔尖。

分层教育模式 篇10

一、分层分类人才培养模式理论及意义

(一) 理论依据

分层分类人才培养模式雏形最早始于西方, 由美国教育家哈利斯在1868年提出并实施应用。除此之外, 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美国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等, 都是分层分类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依据。我国对分层分类培养的研究, 始于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育人思想, 但却没能得到长期有效的传承和发扬。由此可见, 今天我们提出“分层分类培养模式”这个研究课题, 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 实施意义

现阶段我们所提倡的分层分类教学理论, 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类和谐发展观”为依据的。同时也是以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核心思想为指导的。分层分类人才培养模式, 注重因材施教, 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不但可以满足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要, 也极大的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种教学模式改进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和音乐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使音乐技能训练与实践应用有机的结合起来, 使现代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体系结构更加合理, 课程设置更加科学。

二、分层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对策

(一) 构建科学完善的架构体系

分层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要求, 就是为了针对不同条件的学生, 寻求出最为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法。从而形成既具有院校自身特点, 又符合人才培养要求的人才培养架构体系。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 学院生源主要由职高生、普高生及五年制学生。由于这三类生源在专业技能、认识水平、音乐素养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 应该在音乐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要求方面体现出分层分类培养模式的特点。在实践应用过程中, 我校实施构建了“三纵四横”的课程体系。所谓三纵就是指体现出音乐基础类、专业类与综合应用类课程体系的逻辑递进性;所谓四纵就是将音乐课程进行模块化设置, 以保证学生各音乐知识、技能的综合成长。这种人才培养架构体系, 不仅适应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规律, 也突出了我院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特色。

(二) 构建培养模式的长效机制

人才培养模式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尤其是分层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 由于缺乏相对完善的分层分类音乐教学模式研究及实践经验, 因此, 学校应该在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 对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法和手段进行不断完善。并且建立起完善的分层分类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对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各相关部门、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同时进一步整合音乐教育资源, 加大对该人才培养模式的科研支持力度, 积极促进分层分类育人机制的长效发展。此外, 学校还应该针对分层分类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并结合现阶段学前教育人才的要求, 加强分类指导, 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促进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质量的快速成长。

(三) 强化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 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 教师的角色也在发生着重要的转变。高校及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师, 应该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尤其是针对学前音乐教学这一重要课程,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将会在学前教育领域得到延伸。因此,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 在分层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中, 必须结构专业特点, 结合学生的培养要求, 构建起专业水平高、综合素质强的教师队伍。此外, 学校还需结合教师的特长, 将音乐教师分别分配在音乐理论教学、音乐技能教学、以及音乐科研工作等不同岗位。这不仅体现了音乐教学的分层分类特点, 也使教师资源得到有效整合, 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成长。

(四) 建立综合性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 是对分层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成果, 进行客观、科学评价分析的重要手段, 同时也是对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不断完善的根本依据。因此, 在分层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中, 高校必须建立起综合性的教学评价体系。我校在学生音乐成绩评价方面, 采取了“笔试+小组协作学习+读书报告”三种形式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音乐学习的主动性, 也符合了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特点。

三、结语

在“全人生指导”理念下,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分层分类人才培养模式, 不仅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人本化特点, 也促进了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全程化实践体系的有效开展。实践证明,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可以培养出良好职业素养、音乐技能扎实、艺术才能突出的学前教育人才, 对推动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高职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落实分层分类教学模式, 不仅有利于学前教育人才的综合性培养, 也有利于“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深入普及。本文结合笔者研究经验, 对分层分类人才培养模式, 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分层分类,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张德高.分层分类视域下的高校人才培养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 2013, 19:77-79.

[2]黄小丽, 任仕君.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本科人才培养规格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J].学前音乐教育研究, 2012, 6:57-58.

职教英语分层教学模式探究 篇11

【关键词】职教英语 分层教学 应用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巨大潜能和个性差异的人,只要向他们提供了适当的学习条件,善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95%以上的学生可以取得好成绩。然而目前我们大部分课堂实施的是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教师以同样方法,同样的要求对待所有学生,忽视了学生个性、爱好和特长的发展。在职业学校,由于生源复杂,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存在较明显的差异,这种模式的局限性犹为明显,其结果必然造成“好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差生吃不了” 的局面,显然不符合学生能力多层次发展的需要,有悖于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这种教学模式失去兴趣,两极分化现象会越来越严重。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次教学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分层教学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的是“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生快步走,中等生迈大步,后进生不掉队”。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等差异,以及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分层实施、分层评价,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一、学生分层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学习态度、接受能力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不同,有目的地将学生分成A、B、C 三个层次。A层为优等生,他们已经能够较灵活地掌握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教师应适当以课本为中心向外辐射和延伸,扩大这层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B层为中等生,教师可根据此类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进行更为细致、系统的教学,以教学大纲为立足点,让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熟练运用日常交际用语; C层为基础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应以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要求他们具备初步的听、说能力,能进行简单的日常对话,重在基础知识的夯实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分组结果仅由教师自己掌握,作为划分学习小组和安排座位的依据,并不公开,属于隐性分组,根据“同组异质、互助共进”的原则,开展小组合作,共同发展。

二、教学分层

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主阵地。在目标分层的前提下,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充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达到相应的目标,充分把握自己的主动权,这样既照顾优等生,又兼顾了中差生,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1.教学目标的分层设置。学生的认知有不同的维度,从记忆到理解、运用、创造都是有梯度的,因而,在英语教学中也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维度的目标要求。对于A层和B层的学生来说,目标定得太低,学生会觉得毫无挑战性,学得索然无味;对于C层学生来说,目标定得太高,学生觉得遥不可及,干脆放弃。所以教师需根据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英语水平,分别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即发展性目标、提高性目标和基础性目标。比如在新授单词环节,A层学生接受能力强,记忆、理解环节一下就过,那么重点就是让他们能够运用新词,能够自己创设语境来练单词造句子,从而达到创造这一最高目标;对于B层学生来说,能够达到理解层面就足够了;而对于C层学生来说,只要求他们课堂上学会读、辨识该词即可,这样,课堂上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力求把目标定得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他们各得其所。

2.课堂提问的分层设置。提问是英语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能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营造英语课堂氛围,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提问成效如何直接影响到课堂效率的高低,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做好分层次的提问是很关键也是很重要的。问题的设置应是层层提升的,也是环环相扣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难易不等的问题.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有机会表现自己、锻炼自己。例如:针对A层学生,教师在提问时可倾向于一些开放性、创造性、主观性的问题,例如:复述课文、话题讨论等,这样就给予了此类学生较多的思考和发挥空间,有助于进一步挖掘其潜力。针对B层学生,教师可向学生提问与课文理解或句法分析等有关的解释性问题;针对C层学生,教师可尝试提问一些知识性的问题,如课文中可直接找到答案或可以简单用“Yes”、“No” 判断的问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总之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首先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个体差异,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提问成效的发挥;其次教师要针对不同英语层次的学生的答案给予不同的评议,切不可统一用“good”“well done”等词来简单回应,而应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出不同的反应,以此达到对其进行激励和表扬的效果。

3.课堂活动的分层设置。现在的课堂中提倡“合作式学习”,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而每个小组的成员基本都有优等生、中等生、待进生,即A、B、C各层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层次的教学任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确保学生都能够在任务中找到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部分,积极参与活动。例如在职教英语Book1,unit4 阅读课的教学中,可以设计四道题 :

(1)Do you like shopping?

(2)What can you see in the supermarket?

(3)What kind of music is often played in the supermarket?

(4)Do you think the more expensive goods the better?

这4道题紧紧围绕材料展开,由基本的文章理解开始,逐步深入对句子和段落的考查,最后加入了应用和拓展,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解决部分问题,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彼此启发,带来更多的灵感和想法,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这种分层合作学习方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平等、和谐的互动环境,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投人,个性的发展,同时为了解决共同的问题,学生各抒己见,产生观念上的碰撞和思维上的冲突,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竞争意识,促进组内成员的共同发展。

三、作业分层

作业是学生对课堂获得知识进行巩固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但统一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感到无奈和厌烦,因此作业的布置也不应一刀切,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分层次设计和布置。具体来说,就是将作业设计从低层次到高层次设计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以B、C层次学生的学习程度中间值为基准进行设计,选做题适当安排A、B两个层次的内容,这样可使基础薄弱的学生有练习的机会,优等生、中等程度的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和收获的快乐。

四、评价分层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力求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使其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因此,教学过程中也要有对应的标准来衡量不同层次的学生,为了客观、公正、准确地反馈教学情况和评价学习效果,无论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核,还是阶段的测试,都可以分类进行。在形成评价方面,要把他们在学习英语时的态度、学习方式、合作精神以及参与度等,按层次打分(即不同的学生,考核标准也不一样),A,B组学生要求的标准要高一些;对C组的“政策”适当的放宽.利用上述手段进行评价,可以大大缩短各层次学生间的学习差距,克服学困生屡遭失败的心里定势,从而产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是英语教学改革中依据个体差异和因材施教理论而进行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通过分层教学,既尊重个性,体现差异,又激发活力,促进发展,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欲望。“分层是为了无层”,这是进行分层教学的最终目的,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真正实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余萍.高职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1(9).

[2]钟永新.英语课堂的分组教学探析[J].教育界,2010(11).

[3]李炳瑛.因材施教,提高中职英语教学的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2009(24).

分层教育模式 篇12

省开课网考系统的顶层设计主要解决涉及网考系统全局的宏观性问题, 主要包括网考系统的地位、性质、目的、功能、类型, 以及形成性网考系统、 终结性网考系统和社会考试网考系统的功能分配等内容。

1.1 省级电大网考系统的地位设计

省级电大是开放教育的主力军, 是地方开放教育面向学生及全体社会成员进行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的重要媒介, 是开放教育建立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基石, 其在现代条件下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 而省级电大网考系统正是开放教育考试改革和发展中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进行测评的一个重要步骤, 是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在开放教育考核及测评中的一次革命性的实践, 它的构建和应用对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必将有着深远的影响。

1.2 省级电大网考系统的性质设计

在省级电大课程考核及学习测评体系中推广及应用网考考核模式, 不但是地方开放教育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 也是现代技术条件下现代自主学习模式发展的需要, 更是现代非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客观要求, 同时也是多元考核模式对成本和效益进行集约化的必然结果, 从本质上说, 地方开放教育的网考模式是一种现代网络环境下基于数字化的对学习内容进行多元测评的一种新模式, 其本身具有的对学习内容的测评性质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但它具备了方便、指导、鼓励、督促学生学习的功能, 因此, 省级电大网考测评系统不但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指导, 也使教学评价变得更加科学更加高效, 因此设计和构建一个全新的科学合理的网考系统不但是省级电大课程考核的需要, 也是省级电大课程教学和教学评价的需要, 它在省级电大的教学改革和考试改革的发展完善中必将占居极其重要的地位。

1.3 省级电大网考系统的目的和功能设计

省级电大网考系统是将网考测评考核模式引入到省级电大的学生测评考核体系中, 形成省级电大基于计算机、智能手机及对应网络的开放教育网考测评系统, 其主要目的和功能是缓解学生工学矛盾, 实行了学生的随学随考, 体现了教、学、考、评的一体化设计, 提升了开放教育考务管理质量和效率, 使课程考核和测评体系更加完善, 是新时期省级电大考核模式发展和完善的必然要求, 是对电大测评系统的改革和完善。 具体分述如下:

第一, 省级电大引入网考系统的首要目的和功能是缓解学生工学矛盾, 提升对学生的服务质量。 开放教育学生虽然越来越显著的呈现出低龄化的特点, 但在职学生仍占绝大多数, 工学矛盾仍是开放教育学生难以回避的困难, 为帮助学生克服工学矛盾的困难, 缓解学习压力, 省级电大需要将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服务模式、服务理念进一步完善, 网考测评考核模式下的网考系统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服务手段, 其在缓解学习压力和工学矛盾、提升服务质量、服务效率等方面都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网考系统通过计算机、智能手机和对应网络为学生远程完成的随学随考的个别化考试服务更是大大方便了学生, 大大降低了学生的时间和资金成本。

第二, 省级电大网考系统是实现学生随学随考的有效工具。 网考系统从理论上可以实现学生的随学随考, 形成性网考系统学生可以在学习期内不受时间的限制, 根据自身的需要, 随时可以完成随学随考, 对于需要参加终结性网考的学生, 可以在学习期内的任何时间与考点进行考试预约, 从而实现终结性考试的随学随考, 因而网考系统通过实现随学随考大大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和考试。

第三, 省级电大网考系统的考试目的不只局限于评价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更在于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 省级电大网考系统的形成性网考系统不但能够引导学生参与课程学习、讨论, 而且考核内容灵活多变, 包含着社会调查、工作问题解决方案、实际操作和技术应用等相关问题, 这些问题不但模拟了学生真实的工作环境, 让学生感受学以致用的效果, 同时, 能够通过这些问题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 因而网考系统中的这些问题具有完成考试目的和激发学习兴趣等多重功能。

第四, 省级电大网考系统通过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形成性网考系统, 实现了教、学、考、评的一体化设计。省级电大网考系统的形成性网考系统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可以引导、激励、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考试系统, 因而它将整个教和学的过程完全结合起来了, 教师可以在线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将学习情况反馈给学生, 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反馈调整和改正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可以根据学习情况和随学随考的考试服务, 完成对课程的考核, 然后网考系统会自动根据学生的考试情况完成试卷评阅、试卷分析、数据统计, 并最终完成考试评价和教学质量评价, 从而实现了省开课的教、学、考、评的一体化设计。

第五, 省级电大网考系统是试卷评阅、试卷分析、数据统计和教学质量评价的有效工具。 省级电大网考系统使用的是数字化题库, 因而试卷评阅、试卷分析及数据统计都可以由网考系统自动完成, 依据数据统计可以对试卷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同时学生通过对自己自测试卷的试卷分析及数据统计, 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 从而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质量, 减轻考试的压力。

第六, 推行省级电大网考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和功能提升开放教育考务管理质量和效率。省级电大已具备了网考系统所需的计算机软硬件、智能手机及对应的网络条件, 同时已初步具备了网考系统推广应用所需要的试题库、实时监控, 更重要的是, 省级电大网考系统可以提升开放教育考务管理质量和效率的几乎所有环节的管理质量, 包括考点申请及管理、考试安排管理、试题命制与答案管理、试卷结构管理、考试过程管理及监控、试题评阅、成绩管理、数据下载及上传管理、统计分析管理、考试质量监控等都可以通过网考系统来完成, 这大大提升了考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第七, 推行省级电大网考系统可以使省级电大省开课程考核和测评体系更加完善。 网考系统引入到省开课程考核和测评体系后, 将会使省开课程考核和测评体系更加灵活简捷, 是对测评体系的发展和完善。网考系统是在充分利用并借鉴现代信息技术和国内外开放教育相关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省级电大考试改革及发展目标, 将使评价方式多元化、考务保障体系化、考试管理信息化、考试支持网络化、考试题库数字化、测评模式多样化、测评内容教材化, 这是推广和应用省级电大网考系统的又一个重要目的和功能。

1.4 省级电大网考系统的类型及其功能分配设计

省级电大网考系统在类型上要包括课程的形成性网考系统、终结性网考系统和社会考试网考系统等类型, 其中, 形成性网考系统在功能上要实现教学过程中的练习、自测和考核,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处主选择学习、练习、自测、考核, 在内容上, 要将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学以致用的具体实践形式呈现出来, 在目的上, 要更多地侧重于学习过程的考核、学习兴趣的激发, 同时兼具学习成果的检测;终结性网考系统主要用于实现对课程的终结性考试, 社会考试网考系统用于可以根据需要实现对社会考试项目的终结性考试或者形成性考核[1]。

2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二级管理模式下省开课网考系统的分层设计

省开课网考系统的分层设计主要解决网考系统在省级电大与考点之间功能分配及对应层次分配问题, 主要包括题库建设及管理层、考生数据管理层、考试预约管理层、考试组织管理层、试卷评阅管理层、成绩管理及发布层、考试安全管理层、数据统计分析管理层、远程监控管理层、考生服务管理层等, 这些功能层在需要使用时由网考系统根据各取所需的原则进行调用, 这些功能层有的由省级电大或考点在使用时独立调用, 有的由省级电大和考点共同使用, 有的由网考系统自动完成, 具体分述如下:

2.1 题库建设及管理层

题库建设及管理层主要用于解决网考系统使用的电子版题库, 为适应题库的升级和发展, 题库中的每个题不但要有详细明确的形成过程管理, 而且要满足详细的属性标准和管理程序, 试题要将考查知识点和学以致用结合起来, 要将考试结果和解题过程在计算机上的呈现过程结合起来, 要将理解能力考查、记忆性知识考查和动手能力考查结合起来, 要将解题过程和教学过程结合起来, 要将试题内容和试题升级结合起来, 要将命题原则和题库管理发展结合起来。

2.2 考生数据管理层

二级管理模式下形成性网考系统和终结性网考系统的考生数据管理层主要管理网考系统考前需要的考生数据、考生对应的教学计划表或专业规则表及其课程信息、考试地点、考试时间、考试场次、准考证打印、赴考路线、成绩查询、诚信承诺书的签订等信息。

2.3 考试预约管理层

考试预约管理层主要管理网考系统考前的考试预约, 主要包括考试预约及报名、组卷策略及其管理、试卷及答案生成、试卷及答案流转管理、试卷分析表生成及管理、成绩表生成及管理、考试使用的计算机、移动设备、监控数量等相关统计表的生成及管理。

2.4 考试组织管理层

考试组织管理层负责管理考试过程的组织、管理及监督。 终结性网考系统的考试组织管理层基本功能如下:考点首先导入在本考点的现场报名及其他非在线报名考生的考试模式、 报考方式及考试类别, 连同网上预约报名信息生成本考点的考试计划并上传至省级电大, 省级电大根据考点的考试计划将对应的题库、组卷策略、安全监控策略等考试数据通过网考系统下发给考点, 考点下载数据后, 完成组卷、考场编排、准考证生成及打印等工作, 并将组卷及考场编排等相关数据回传至省级电大, 省级电大完成审核后通知考点准备按考试计划开始考试, 考点按考试计划组织考生考试, 省级电大对考试组织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形成性网考系统的考试组织管理层由省级电大先设置考试期间、考点通知考生完成考试报名后, 考生在考试期间内的任何时间可以随时进行考试。

2.5 试卷评阅管理层

形成性网考系统和终结性网考系统的试卷评阅管理层主要根据阅卷策略和考生的试卷答案完成对试卷的评阅, 并做出相应的记录。在制定阅卷策略时, 原则上客观题由网考系统自动评阅, 主观题需要授权评阅老师完成在线评阅及审核, 但在线评阅及审核时可以按考点或课程分配评阅任务, 也可以按试卷中的试题类型分配评阅任务, 同时对每次评阅的每个分值提供审核及监督, 试卷评阅完成后由网考系统自动完成试卷成绩合成及记录。

2.6 成绩管理及发布层

形成性网考系统和终结性网考系统的成绩管理及发布层主要完成按考点、课程、考生学号、姓名等信息提供成绩查询及成绩导出功能, 成绩查询功能主要用于省校、考点、考生在线查询考试成绩, 成绩导出功能主要用于网考系统中的成绩与省校电大教务管理系统中成绩数据的顺利对接, 避免了省校成绩录入的繁琐工作。

2.7 考试安全管理层

考试安全管理层主要完成对形成性网考系统和终结性网考系统的安全管理, 其采用的安全策略主要包括省校和考点的安全数字认证文件、软件加密狗、数据加密算法及其他安全注意事项, 分别用于网考系统的安全认证、使用校验、考生信息及试卷信息等重要数据的加密等[2]。

2.8 数据统计分析管理层

形成性网考系统和终结性网考系统的数据统计分析管理层主要完成题库统计分析、命题及阅卷人员统计分析、试卷统计分析、成绩统计分析和考生数据统计分析等任务, 题库统计分析主要完成题库的试题量、题型结构比例、通易程度、更新率等与有关试题属性的统计分析, 命题及阅卷人员统计分析主要完成每个试卷中各命题人员和阅卷人员对试卷的的命题量和阅卷量、 命题人员和阅卷人员的结构比例、各人员的出错率更正率和试题更新率等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 试卷统计分析主要完成试卷的试题量、难易程度、答对率、试卷结构及各题型的比例、试题与教材的吻合度、测试结果与测试目标的符合程度等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 成绩统计分析主要完成考试的及格率、缺考率、违纪率及对应方差等数据的统计分析, 考生数据统计分析主要完成参与考试的考生年级、报名方式、考试课程、考试数量、考试次数、滞留生的比例等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3]。

2.9 远程监控管理层

形成性网考系统和终结性网考系统的远程监控管理层主要完成对考试所有环节的远程管理及监控, 包括省级电大和各考点自身对网考的监控、省级电大对各考点的远程监控、考点对考生的远程监控、省级电大和各考点对考试的网上舆情监控等与网考有关的安全监控。

2.10 考生服务管理层

形成性网考系统和终结性网考系统的考生服务管理层主要完成对考试考生的各种服务, 包括省级电大和各考点对考生的报名服务、收费服务、考试咨询、考试安排、准考证管理、考试路线、考试及诚信承诺书的注意事项、不合格成绩提醒等相关考试服务。

综上所述,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二级管理模式下省开课网考系统顶层设计及分层设计对网考系统的运行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需要正确处理顶层设计与分层设计的关系, 使他们各司其职、分工协作、互相配合, 以共同完成省开课的网考任务。

参考文献

[1]许成文.基于B/S模式的网络考试系统[D].河北科技大学, 2011.

[2]胡成.密码学在计算机网络传输层安全性方面应用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11.

上一篇:习作环境下一篇:小区宽带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