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德育分层教育

2024-10-09

网络德育分层教育(共7篇)

网络德育分层教育 篇1

摘要:学校德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学校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还要兼顾学生的思想品德,使学生的德育得到全面发展。但是大部分技师学院的学生,素质往往参差不齐,有的积极学习,有的对班级纪律等都抱着自由散漫的态度,甚至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他们的行为可能会严重影响到那些为学习而来的学生,所以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目标德育工作,注重以人为本,养成人格品行,树立理想信念,塑造美好心灵,这样德育工作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德育,分层目标,以人为本,人格品行

技师学院的入学门槛比较低,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学生的学习程度有很大的差别。学生来源的差异,直接导致学生的道德水平、思维能力、素质修养和日常行为有很大的差距。虽然大家都是同学,但有的同学积极向上,刻苦钻研,有些对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种种差异,让教师在进行德育工作时产生很多难题。这就需要我们好好思考如何开展德育工作,实施分层教育,根据学生的综合水平,进行因材施教。

一、分阶段对学生进行教育

因为每个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不一致,来到学校之前的文化水平、思维能力、社会经历也不一样,这就使学生来到技师学院后表现出很大差异。面对学生的差异,教师要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可以分层次来教育,做到因材施教,避免笼统空洞的教学模式。试想一下,教师面对着文化基础参差不齐、个体素质差异如此之大的学生群体,若按同一标准、同一模式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无从谈起了。

二、分阶段教育学生的实践

(一)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学校不仅要教育学生文化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有一些没有考上高中、大学,于是选择技师学院的学生,可能在面对旧同学是大学生、高中生时,心里容易有自卑感,总觉得自己不如人家优秀。还有一些学生因为家庭条件比较困难,难以负担起大学的学费,所以选择技师学院,这类型的学生,也容易产生心理上的自卑感。青春期性意识开始萌动,有学生会尝试早恋,但心理又不成熟,也容易造成一些心理上的问题,还有一些总是会担忧毕业之后,如何找工作的问题等,这些都会产生一些心理障碍,如果置之不理,时间长了可能会造成一些偏激行为,或是导致一些不良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多开设一些心理健康的宣传,比如讲座、派传单,或是设立知心姐姐一类,关于如何解决心理问题的途径,让有这类问题又不想被其他同学知道的学生,可以得到帮助。对于一些个别情况,我们还可以请教师单独开设心理咨询室,做个案心理辅导。做心理辅导的时候要注意男女分开,让学生倾吐心事更加轻松。通过这些方式,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的烦恼。发现学生有不良倾向,也可以及时给予帮助。

(二)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要到处都能让人感受到文化气息的存在

学生选择来到校园,是为了学习和健康的成长,所以学校要承担起这个责任,要积极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及健康成长的环境,让学生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做到身心健康。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要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1.创建文明校园。学校可以经常举办一些关于正能量的创作比赛,让学生人人感受正能量,传播正能量。学校广播里可以经常播放关于学习、文化等正能量的广播。校园内的各处板报也可以用起来做宣传,教学楼、图书室、教室、宿舍楼,甚至食堂里面都可以多张贴一些跟文化宣传有关的海报,让学生无论走到校园何处,都能受到文化的熏陶,这也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

2.树立文明新风,建设和谐校园。学校可以多创办一些社团,让学生自由选择加入自己感兴趣的社团里。通过社团经常举办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通过这些课外活动,学生可以多结交朋友,拓展朋友圈,这样不但能培养社交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生活过得更充实。

3.建设优美校园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可以多举行一些环保讲座,让学生保持校园干净整洁的意识,也可以举行创造美好校园的创意比赛,让大家共同把校园内的环境,整理得更优美,让学生在喜欢校园的同时喜欢上学习。

(三)让一些思想素质比较好的学生,给其他人做榜样

对于那些学习态度比较端正的学生,教师可以把他们召集到一起重点培养,如果学生的思想素质比较好,还可以推荐他们申请入党。让他们加入学校的业余党校中去学习,学习党的纲领、党的思想、党的文化,通过党文化的熏陶,让他们有更积极正面的人生观、价值观。党的文化不光是口头上讲,更是需要实践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经常去帮助一些有需要帮助的人,比如帮助贫穷家庭、访问福利院、老人院等。

总而言之,分层次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是目前职业教育实施德育的最佳途径之一,也是比较容易实施的具体办法。同时,家庭生活及家长也需要全力配合学校推广的各项工作,使学生在生活和学校的双重教育下品德和学习成绩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何晓文.学生自主发展的德育目标及其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2013(3).

[2]冯恩洪.对德育目标和内容的再认识[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0(4).

网络德育分层教育 篇2

文/许永华

网络德育在近年来的信息化潮流中逐渐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形式,它也是德育现代化与自身突破发展的重要成果。在现代化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高网络资源在德育教育中的利用效率,是我们当前德育教育开展中的重要课题。小学作为学生成长的基础阶段,更要重视德育教育工作的进行,所以,本文将以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网络资源与德育教育的结合问题。

一、网络化和信息化在小学生德育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一)、丰富的网络资源拓展了德育内容

网络资源具有多样性、多元化、多渠道的特征,它汇集了不同地区、不同层面、不同形式和不同内容的信息资源,为德育教育的展开提供了丰富的内容,突破了传统德育教学中在内容上的限制,教师通过对网络资源的整合与分析,选取有效的德育教育内容,从而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够在多样的教学内容中领会不同的美感、道德感和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

(二)、网络技术丰富了德育教育的教学形式

网络技术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使得德育教学的形式开始不断丰富,教师可以将文字、声音、图像三者进行有效结合,从多种感官刺激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传统的德育教育形式局限于课堂教育和实践活动,而网络技术和资源的运用,则突破了时空的局限,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新形式展开德育教育,保证了教学质量。

(三)、网络技术加强了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促进了德育教育的深入发展

家庭和社会同样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在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网络的出现,改善了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的交流和结合,特别是对于家庭教育来说,网络深入家庭,使得家长与教师的交流更为便捷,也促进了教学资源的共享,家长能够更加快速全面地了解学生情况,与教师配合,共同塑造良好的学生德育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家庭、学校、社会中都接受良好的德育教育。

二、如何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促进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发展

(一)、更新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德育观

随着网络德育教育的发展,学生对网络的认识也需要不断深入和全面发展,特别是对网络双面性的正确认识,这需要教师去积极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面临着多重道德选择,而选择的正确与否则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所接受的道德教育,所养成的道德习惯。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意识和行为,让学生去进行自己的道德判断,而教师需要做的是纠正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不合理行为,从基本道德的教育入手,结合网络环境中的复杂内容和多样化的道德表现,提高学生的自我判断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复杂的网络世界中,学会选择,正确选择,而这才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二)、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德育内容

随着网络时代的全面到来,德育教育的内容面临着新的机遇,我们要抓住网络资源所带给德育教育的机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发挥其在拓宽德育内容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完善和更新学校德育教育的网络信息库,增强学校与网络各方面德育教育资源的联系和整合,适当调整内容以适应小学生的德育教育现状。特别是对于信息库中的有害信息,要遏制其传播,加强监控,防止网络资源中的消极内容对学生的道德养成产生不利影响。

(三)、创新网络德育的形式

1、合理利用校园网,发挥其积极作用

校园网作为学校当前最主要的衣蛾交流和资源共享平台,需要我们进一步发掘其价值,从而更加有效的发挥校园网在德育教育中的积极作用。首先,在师生交流方面,校园网为师生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学生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可以通过校园网,与老师进行沟通,这有利于教师对学生道德和心理成长情况的了解和分析,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其次,学生通过在校园网中的学习、休闲,就大大减少了社会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对于学生的危害。当然,校园网需要不断丰富其内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创设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和栏目,让学生在德育教育中发掘乐趣,这也促进了德育教育的顺利开展。

2、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价值

多媒体教学时现代教育技术中重要的一部分,它的教育价值体现在对于教学内容的多方位诠释,教师要将多媒体充分运用到德育教学中,通过音频、视频的双重利用,让学生能够接受更多形象生动的学习内容,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四)、优化网络环境,营造清新的德育氛围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其两面性的影响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所以,要发挥网络技术和资源在德育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就要优化网络环境,拒绝不良信息对于学生思想和道德世界的侵蚀。

优化网络环境,一方面需要从客观上进行努力,对于整个网络环境的优化,这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加强立法和管理,净化整个网络环境。而对于学校来说,优化校园网络,为学生创设良好德育氛围。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学生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意识的增强,提高学生的网络辨别能力。对于家长和教师来说,也要不断更新网络知识,这有利于教师和家长能够正确合理地引导孩子上网,帮助学生回避不良信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积极内容,并从中获益。

对网络时代贯彻德育教育的探索 篇3

关键字:网络时代;德育教育

中国分类号:G631

隨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教学在中小学中也从单调的计算机操作向网络教学方向快速的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信息德育素质培养给我们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当今的网络各种信息层出不穷,既有大量的、丰富的学科知识,也泛滥着一些不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肆虐、个人隐私遭到威胁等都是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后果。每当看到学生因沉迷网吧而出的种种事,这不能不令人痛心,出现这样的情况,当然有着学生自身的原因,家庭教育原因和复杂的社会因素。然而作为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一线教师,面对这样的问题更感肩上的责任,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德育素质,使我们的未来这一代具体备良好信息素质,利用好信息技术,做有益的事情。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现在,互联网上的信息庞杂多样,泥沙俱下,还存在大量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可以这样说,由于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地和思想斗争阵地。因此,各地各部门的领导干部,必须加紧学习网络化知识,高度重视网上斗争的问题。我们的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工作、宣传工作、群众工作,都应该适应信息网络化的特点,否则是很难做好的。”针对这一难题,再根据我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利用网络改变德育教育中滞后于时代发展的状况,与时俱进

网络信息具有量大面广、实时性强的鲜明特点。不断更新的网站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目不暇接的第一手材料。我们可及时地掌握新信息、汲取新知识、利用新材料,使自己的教育与学生的学习“与时俱进”。比如可以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近期各行各业的先进模范典型,通过阅读后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并与其他同学互相交流。在进行了这样的探讨、比较,体会后,使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得到升华。根据时代的发展,就要做到与时俱进。而利用网络是我们能与时俱进、改变滞后状况的重要途径。

所以当我们感到被拉在后面、疲于追赶时代步伐时,不妨打开电脑、摁动鼠标、你会发现你已踏上信息高速公路,与时代同步。

二、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学生免疫力与选择能力

当前,网络已经影响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很难想象如果有一天突然没有了网络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但是,计算机网络使用规模及范围的增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法律与道德问题。由于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完备的法律和管理体系来规范、引导因特网的发展和使用,学生作为全球"网民"中不能忽视的一个大的群体,而且这个群体思想特别活跃而且富于创新,所以我们必须发挥学校德育教育的作用,教育学生不能在网上为所欲为。

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现在的学生有很大的求知欲望,而网络那大量的信息,不断更新的内容,给了学生了解“外面世界”的一个平台。如果我们不善加引导,那那些“外面世界”的不良现象将影响我们的学生。例如,我所教的班级中有好多学生特别是男同学对“黑客”非常崇拜。学生获取"黑客"的理解多来自于影视及一些文学作品。然而遗憾的是很多影视和文学作品出于情节的需求,过分地渲染和夸大“黑客”的本领,把“黑客”塑造成了“神”。有的学生甚至跃跃欲试,为模仿“黑客”而去钻研有关的技术。更有少数同学会在课堂上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的计算机逃避网络化的广播教学或破坏计算机的还原系统。而当他们的种种行为哪怕得到一点点成功,就会立即在同学们中进行吹嘘,以得到所谓的“计算机高手”赞赏。针对这一问题,我认为不能只是对学生说些空泛的道理。要让学生知道真正的黑客不是网站的破坏者,而是网站漏洞的发现者和解决者,他们是网络安全的守护者。我在上课时介绍了一个网站给学生们,那里记录着一个“黑客”撰写的自传。学生同过阅读对“黑客”的认识有了全面的改观。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比简单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为如何提高学生对网络不良知识的免疫力与网络知识的选择能力的探索中,我在我所教的班级中做过一个调查。问学生你们上网主要是用来干什么?大多数的学生是上“OICQ”、“听歌”、“玩游戏”、“上BBS”等。网络是一个既现代又脆弱的虚拟世界。

三、利用网络手段与学生进行更好的情感交流

现如今的学生面对着纷繁复杂的社会。有的学生在现实社会中有很多问题不敢面对、有心事不敢向身边的老师、家长和同学诉说、对学校或教师有些看法但又不敢说出来,但一旦进入网络世界他就会尽情倾诉。这就需要我们给同学们一个能能倾诉情感的空间。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平等的对话。针对这一问题,根据我们学校的条件我就在学校的内网中架设了一个“BBS”论坛。在这个论坛里学生与教师互相讨论学习体会,剖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理解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发展关系;可以就某一历史事件、国内外新闻等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充分的研讨,指出存在的不足,提出好的建议。网上讨论有其特有的优势:讨论是可以隐去真实的姓名,也就摆脱了“随大流”的状态,有利于敞开思想讲真话,因此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纠正其偏差,解决真实的思想问题。

近年来一些学校开通了“家校通”。突破了传统的联系模式。受此启发,我在学生中公开了我的E-MAIL和QQ,在网上建立了新的沟通模式。许多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通过E-MAIL和QQ学生们向我请教或求助,能够得到及时的指导和帮助。现在的学生个性强,不喜欢听说教和空洞的理论,更愿意接受真切具体且人性化的思想指导。E-MAIL和QQ私密性强,可以在德育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最后我要提出的是,在网络时代到来的今天,学校德育工作,不能再落于传统模式下的教育,而应该注意到网络在德育方面可能给学生带来的的影响,这不仅仅是信息技术教育应该考虑的问题,应该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不能忽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北京师范大学主办

从网络的负面影响谈网络德育教育 篇4

一、负面影响

1.弱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影响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

大量的网络信息为上网中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开拓了他们的眼界,大大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但是这些信息都是没有加工、筛选的原始信息,良莠不齐。在各种信息观点自由表达的网络上,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实用主义等西方价值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追求奢侈等腐朽生活方式以及注重感官刺激的庸俗情趣,乘信息大潮汹涌而来。中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还没有成熟,还没构成一个较完整的体系,大量地接受这类信息,势必影响中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使他们逐渐认同西方民主和西方文化,并对自己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产生动摇,进而动摇传统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同时,因特网上信息传播的隐蔽性,使部分学生在网络上容易放松对自己言行的要求,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自己想做的事。例如:语言亲昵、挑逗、煽情、粗俗、辱骂等,使得学生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力大大减弱,网上不良行为逐渐增多。

2.影响现实人际交往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思想异常活跃,他们渴望获得与成年人同等的交流自由。由于网络具有间接、虚拟、平等、自由的特点,这种特点使得中学生可以在网上宣泄自己内心真实的快乐、烦恼、孤独、痛苦。中学生的性格尚未定形,长期迷恋网上交友,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他们与真实世界的交往能力,严重的还能导致心理疾病,患上“自闭症”。

3.迷恋上网严重影响学业

部分中学生自控能力差,也不善于取舍。一上网就下不来,将大量时间用在网络游戏上,痴迷于“聊天室”、沉迷于“网恋”而不能自拔,做了网络的俘虏。长期下来,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4.影响身心健康

在生理上,中学生正处于快速发育时期,若长时间与计算机相处,不仅眼睛超负荷运转,危害视力,脊椎也易变形,还可导致神经衰弱,情绪不稳,严重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同时,由于网迷对上网有很强的依赖性,时时刻刻脑子里想的都是网上的虚拟世界,不能实现客观现实和虚拟世界间的角色转换,形成心理错位和行动失调。不仅如此,长期与网络打交道,又阻滞了认知———逻辑的良性发展,导致认知惰怠,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

二、防范措施

1.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和管理

面对网络上良莠参差的信息流,有必要建立相关的监控机制。可以通过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控制信息源头,以达到正本清源的目的,及早研制出能“过滤”有害信息,为青少年学生输送科学、正确、健康信息的软件。同时,学校和家长联合起来,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上网把好关,成为学生网络生活的导航者、心灵的守望者。

2.加强网络道德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免疫力

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精彩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网页,通过校园网和网络德育课,向学生介绍和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网络安全管理条例》等,使学生通过学习和查找,了解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和制度措施,在头脑中建立起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意识,认识到浏览网页上的色情、暴力信息对未成年人的危害,知道哪些行为会触犯法律、违反法律,自觉抵制网络中的不良信息,自觉遵纪守法。加强对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教育,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免疫力。

3.加大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力度

首先,多让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形成良好的品格。其次,加强对学生的写字、运算等基本功的操练,不能用计算机和网络来代替写字和运算。再次,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计算机前只点击鼠标就能驰骋在因特网中,手脚活动减少,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最后,让学生参与教师的备课,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课程内容先预习,运用计算机制作有关课程学习的课件,好的予以采纳,及时鼓励表扬,这样不仅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而且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还减少了学生浏览其他网页的时间。

4.通过网络进行心理咨询,开展健康教育

中学生正处于从少年到青年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成长给他们带来了许多烦恼,他们需要向别人倾诉,但羞于启口。教师和家长对于某些敏感的问题,不便在公开场合宣讲或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建立健康教育的专题网站,设置心理学知识介绍、青春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心理测试或心理学专业教师在线指导等栏目,使学生通过网络与教师或家长交流、谈心,通过网络来获得帮助与指导。由于网络交流具有隐蔽性,学生可以匿名,因此他们就少了几分顾忌、多了几分坦诚,可以大胆地向教师或家长说出自己的隐私和心理疾病,以获得最大的帮助,保证身心的健康成长。

网络德育分层教育 篇5

一、网络对小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究其根源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1、首先要影响小学生的道德发展

信息网络具有虚拟、无所顾忌、隐蔽等等特点,加上小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网络的思想比起家长、老师的影响还要大。从网络和现实两个状态来比较,我们发现不良的上网习惯会使一些自制力弱、性格内向、肚量小的学生出现人格障碍,而且在信息网络上你的行为可以不符合社会规范,可以不负责任,撒慌、欺骗、伤害他人,不会产生羞耻心和罪恶感。于是,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对任何人或事都不爱护也不忠实,行为冲动,犯错后既不后悔,又不能从中吸取教训。再如上网玩游戏等,迷恋以后必将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2、网络对小学生生理、心理的不良影响

我们知道,小学阶段正是身心发育的良好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如果长时间地做一些不利身心健康发展的事情的话,很容易导致身心发

育不良。我们知道显示器等电子设备多少具有一定的电磁辐射,长时间接触电脑会产生头晕、视力下降等一些症状,影响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育。同时,经常上网,容易使小学生形成一些不良习惯,如容易逃避与现实的人交往,丧失一些基本的社会道德和准则的判断能力,形成内向、孤独、不合集体的心理问题,严重的话会影响小学生心理发展,不利健康。

3、对小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影响

精彩的网络信息内容,动漫式的游戏画面很容易吸引小学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容易使其沉迷其中。有一定程度迷恋网络的话,会使有些小学生整个思想都放在上网上,甚至学习其他课程时也在想着怎样找机会去使用网络,结果其他老师讲的东西没听进去,时间久了,必然导致学生自身的不良发展。

二、作为学校的德育工作者,针对以上几种情况,德育教育方式的转变也势在必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化解或者更大程度地减少信息网络对小学生带来的巨大诱惑和不利影响,从而使正确的利用网络,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1、首先从家庭入手,那就是要端正家长对上网的认识,加强家校配合进行家庭教育。

学生上网,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外。家庭、社会同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教育在学生教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对于网络,家长要趋利避害,正确对待。大部分家长由于自身对网络不甚了解,过多干预子女上网,这样做只能是适得其反,甚至导致学生的反叛心理。正确的做法是本着关心、理解、沟通的原则,对孩子实施科学的引导,让孩子主动、自觉地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只有在孩子自身,包括心理和行为两方面建立起抵制聊天和游戏的“防火墙”,才能将孩子从网络的“陷阱”里救出来,从而使他们从互联网中吸收健康、有益的知识,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2、其次是从学校着手:加强学校网络德育建设,引导学生健康上网

学校要抓住网络对学生具有强烈吸引力的这一特点,充分利用好、搞好校园网上的资源,加强德育板块建设,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采取有力的措施,积极控制、净化信息资源。多给学生提供有教育意义积极向上的网站,在学校网站上建立学生的作品展等,并鼓励学生参与到校园网站建设当中,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在网络中获得实践的成功体验。再如利用班会课、团队活动课开展“文明上网”系列教育活动,如举办“远离网吧”签名宣誓活动等,通过这一系列教育活动,培养青少年学生健康人格,使学生在数字化、虚拟化网络中,在没人监督环境中能够慎独,增加自我约束能力,提高审视、识别有害信息能力。

3、最后从教师着手:加强教师对学生健康上网的教育和引导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与网络相关的伦理、文化和社会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价值观,筑起心灵的“长城”,抵制网上各种不良思潮和有害信息的侵蚀;加强中学生网络行为教育和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有意识的引导他们选择健康、适宜的网上内容,对网上垃圾进行有效的批判。加强以理想信念为主题的思想品质教育,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结合时代特点及学生的需求、喜好,积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并把教育内容融入其中,使他们在娱乐中受到健康文化的熏陶,从而降低学生娱乐生活中对网吧的依赖性,同时也加强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总之,网络是永远敞开的德育课堂,这也是新形势下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的新领域。我们要未雨绸缪,增强忧患意识、阵地意识和创新意识,把握时机,知难而进,加强管理,充分利用网络这块思想文化阵地,使学生知网络、用网络、爱网络,使网络成为真正没有围墙的大课堂。

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德育教育方式初探

寿光市侯镇中心小学

网络德育分层教育 篇6

【关键词】网络化;德育教育;双刃剑

网络给初中德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面对此种情况,我们应及时转变德育观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充分利用网络,全面提高初中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增强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增强他们的道德自律意识,下面,我就针对这方面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培养,提高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增强他们的道德自律意识

大家都知道,传统的灌输教育已经落伍,要想把德育与网络社会“接轨”在一起,关键是要发展青少年的道德判断能力,从而适应变幻莫测的网络社会,进入网络道德的生存空间,帮助他们识别是非、真假、美丑,帮助初中生养成道德自律意识。网络社会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空间,是一个各种道德包罗在一起的:道德的、非道德的、反道德的信息充斥的空间。如果毫无道德自律意识,很可能会放纵初中生的欲念,偏离了道德轨道,如果不能加以正确引导,就会导致网络道德的缺失,如何加强对学生网络道德的培养,如何增强他们的道德自律意识,是学校德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为了更好地让网络服务于德育工作,我校积极组织、并精心策划了德育教育研讨会,由校德育骨干教师作专题讲座,由各年部选派德育标兵谈心得体会,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有利地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展开。

二、教育工作者应参与网络,变被动为主动

初中生已成为上网的主力军,但很多初中教师对网络却知之甚少。不了解就没有发言权,很多教师自己从没有接触网络,却把学生上网视为异端,把网络视为洪水猛兽,这实际是一种偏激的看法。不了解网络,不参与网络,就无法了解青少年的上网心理状态,就无法理解初中生网民的种种观念和行为,无法与他们交流,更谈不上去引导他们正确的网络态度和网络行为了。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参与网络,了解青少年的网络心理和行为,只有和初中生加强交流和沟通,才能更好的、更有效地引导学生的上网行为,与他们共建网络平台,时时地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行为方式,正确地引导他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校积极筹备,对教师进行网络大练兵,在网络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加强“网风”、“网德”、网络法纪与爱国主义教育。学校也开设了上网指导课,对学生上网加强指导,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和责任感,以防止学生的网上道德失范,这样师生打成一片,互动互交,成为网络挚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看来,教师参与网络,变被动为主动,不失为一次有益的网络德育教育的尝试。

三、抓住机遇,走进学生心里,以灵活多变又趣味盎然的方式,积极开展网络德育教育

由于互联网具有集多种媒体于一身的特点,能最大程度的满足德育工作的需要,可以说,互联网为初中德育提供了良好的实施空间,为新时期的德育工作设置了平台,如果我们不去占领它,它就有可能被不健康的东西占领,到那时的德育工作就会很被动。开展网络德育教育,我们应转变德育观念,改变以往的做法:德育工作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例如,班主任的每一次谈话都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德育教育也只不过是水过地皮湿,每一次家访也是为了解决某一方面问题,他们之间永远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人生体验和感受。在网络中,学生因少了几分戒备,少了几分拘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谈话更趋于平等真诚,不管是谁,只要他是我们的学生,我们提供了他所需要的帮助就足够了,我们重视的是教育过程,而这种教育方式,也才更符合教育本身的规律。

在网络德育教育方面,我校还组织了许多丰富多彩的网络活动,引导学生正确上网,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具体措施如下:设立德育网页;建立网上班主任信箱;开展班级网页设计比赛;开展个人网页设计比赛;利用节假日搞网上专题知识展板比赛;有奖征集学校网页的设计方案。以上这些探索,无疑为我校网络德育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能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充分发挥网络巨大的文化教育功能,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和心理环境,让学生在提高自身选择能力和欣赏水平中学会健康上网。

网络德育分层教育 篇7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德育工作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各种网络不良文化开始蔓延并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巨大的影响 ,由此诞产生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笔者认为所谓的网络思政治教育, 是指一定阶级、政党、社会团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 通过现代传媒计算机网络对其受众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 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

一网络对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互联网已经深刻的改变了世界,互联网作为一种以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高度开放性和交互性等特点,不仅迅速成为一种新生的技术力量、经济力量,也正在成为一种新型的政治和文化力量。互联网信息的海量性和传输速度的快捷性与及时性使其成为了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生毋庸置疑地成为了名符其实的“网络社会”主体。

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信息良莠不齐,大量有益信息开拓了人们的视野,为人们提供丰富的资料,促进社会发展,各种不良信息又成为干扰大学生的“噪音”。特别是网络的隐蔽性和匿名性使大学生能轻易看到不健康的东西,沉醉其中,进而引发各种社会犯罪等问题;使他们缺乏直接的人际互动,不关心现实世界,一旦回到现实就会产生孤独感,导致人格异常和心理障碍。网络上各种社会思潮激烈交锋,低俗的信息畅行无阻,使得大学生在思想上、道德观上受到强烈的影响。西方发达国家也通过网络大量宣传西方文化和思想,企图扭曲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德育教育十分必要,这是高校德育工作者在新时期面临的重要的课题。如何正确认识网络文化,正视目前网络文化的冲击,对传统的学校德育工作进行必要的改革,创新网络条件下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机制,建立和完善虚拟环境下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模式,成为学校德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二、 网络环境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德育教育的措施

正确认识网络文化,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对学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积极应对虚拟条件下学生德育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更新旧有的德育工作模式,加强学生德育工作显得日益紧迫和必要。

1、更新观念,创新学生德育工作方法

长期以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常常将“学生”视为灌输的对象,内容单一化、方法僵硬化、工作表层化、方式简单化的老路子,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情况,要建立和完善网络条件下德育工作的新机制,首要的前提就是思政工作者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网络时代德育工作的特点,树立“信息网络空间有多大,德育的空间就有多大”的网络德育新观念。 网络条件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再也不是靠上几次党课、几个讲座和简单的促膝谈心就能奏效的。我们一定要针对互联网传播信息快捷、广泛、开放等特点,并结合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充分利用网络空间,不断更新德育内容,创新工作方法和思路,改进工作作风,全方位、多角度地实施德育,让德育渗透到每个角落,切实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春风化雨”的作用。

2、加强高职院校网络德育教师队伍建设

德育教师要高度重视网络德育的重要性,加强理论研究,联系实际,积极探索网络社会中德育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找到有效的工作方法。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感兴趣的网站,掌握各种网络交流手段,以便及时收集、分析、监控网络信息,只有摸准学生的思想脉搏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引导。其次要熟练使用网络搜索引擎,要在海量的信息中尽快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并采取一定的方法将信息存储、传递,提高网络使用效率,而不至于被信息淹没。再次,要努力学习计算机理论与操作实践,懂得网络的基本原理,掌握各种软件的应用技能以及信息下载和网上通讯、交流的技巧,学会多媒体、网页的制作技巧,特别要学会网上监控的方法和阻挡有害信息的技巧等。

3、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

充分利用校园网络优势,认真整合互联网网络资源,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不断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为网络德育创设不可替代的宣传教育平台,使广大青年学生切实收到强心启智、淘冶情操的作用。开设“新闻热点”和“政务公开”专栏,通过专栏向学生展示社会热点和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政務、社会公共事物信息等,并通过这种方式尽可能满足学生网民对民主政治、物质利益、文化生活等多方面的需求,并激发学生主人翁的责任感。开设“学生网上论坛”,充分开发校园网络的潜能,把学生的注意力从社会上一些内容不健康的论坛上引导到学生自己的论坛上来;将学生从社会失范话题与活动,引导到切合学生自身利益的有益话题和健康内容上来。开设“素质教育”“学习园地”“就业指南”“桃李芬芳”等教育专栏,适时对学生进行成长成才教育、感恩立志教育和创业守成教育。

4、加强网络管理与监控

积极开展法制教育与网络道德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知法、守法意识,提高道德认知水平和道德判断能力,提高网络信息的观察力和鉴别力, 确立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有选择地借鉴,有鉴别地吸收,培养正确的网络心理健康观和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建立健全网络管理制度和安全监控体系,确保网络安全畅通。 通过建章立制, 用制度规范学生的网上行为,进而维护网络秩序。 通过建立“学校—家庭—社会” 三位一体的网络监控机制,有效遏制学生沉迷网络, 防止网络犯罪;通过设置网络过滤平台,对网络内容进行监控,滤除不健康的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

5.开设“网络心理咨询”

要及时掌握和化解学生在网络生活中产生的不同程度的迷惘和困惑,对有效消除网络情结、网络孤独症、上网综合症等不良漏习,塑造阳光心态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样我们就能迅速占领网上阵地,占领学校德育时空。网络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两手抓、齐步走。 一方面针对部分学生通过上网逃避现实的倾向,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校园文化活动,使他们摆脱虚拟世界,正确对待虚拟世界,这有利于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现实中,对预防网络依赖具有积极的意义。 另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开展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形成网上网下合力,使学生德育工作多渠道、全方位展开。近年来,我们开展“网络知识和网页制作竞赛”和“动漫制作大赛”等活动,不断促进学生将课堂知识转化成为创业谋生的能力,同时我们还不定期举办“校园网络游戏大赛”等活动,以健康的娱乐活动占领学生的课余时间。

三、结束语

总之,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容小觑,如何正确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德育教育也是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者们所面临的紧迫问题。德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创新精神,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思想武装学生,争取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良.网络环境下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机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

上一篇: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下一篇:援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