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工作(共12篇)
德育教育工作 篇1
班级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单位, 班级工作是学校实施教育方针, 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 是学校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 要使学校工作正常运转, 每一个班主任都必须坚持不懈的做好班级工作, 而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整个班级工作的核心。怎样才能做好班级德育教育工作呢?笔者根据多年的班级工作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要建立一支以班主任为首的班级德育工作队伍, 并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与其他任课教师相比, 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长, 接触的面最广, 对学生的了解也最全面、最深刻。因而班主任最能有的放矢地向学生做思想工作和进行德育教育。当然, 做好班级德育教育工作不能光靠班主任一人, 而应建立一支以班主任为主, 全体任课教师参与的德育教育工作队伍, 形成一个德育教育网。通过班级德育工作网坚持天天、课课、事事用良好品德观念去感化学生, 熏陶学生, 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
要培养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努力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班委会、班级团队组织是班级的核心, 是做好班级工作的保证。班委会及班级团队组织成员在日常生活中与其他同学有着密切的接触, 他们的言行时刻为同学们所注意。他们表现好, 同学们就把他们作为榜样和楷模, 对同学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而, 用优秀学生组成一个良好的班核心是非常重要的。班级德育教育还必须努力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要能够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动机, 才是真正的教育。”班主任的班级德育工作必须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动机, 增大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 帮助他们树立自我教育的信心。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 就能造就出一个能自觉地用道德的准绳进行自我约束, 并努力追求精神上的美好境界的学生群, 为班级的德育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利用班级文化橱窗进行德育教育, 形成良好的德育舆论和德育环境氛围, 是做好班级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班主任要利用好班级的学习园地、宣传栏、班级团队板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宣传先进典型, 推广先进经验, 造成正确的舆论导向。班主任还要利用好《学生守则》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通俗易懂的名言警句布置教室, 形成德育教育气氛。班主任还可以利用国旗升降仪式、唱国歌、班活动等集体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班主任通过开展上述活动,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分辨是非的能力和社会道德感, 并懂得什么是美, 什么是丑,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从而崇尚前者, 鄙视后者, 长此以往, 就能形成良好的集体舆论。
形成德育教育网络, 巩固班级德育教育成果。怎样使班级德育教育与学校、社会、家庭德育教育相沟通, 形成庞大的德育教育网络呢?一是要保持学校德育教育一盘棋, 在学校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下, 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二是要引导学生面对社会, 让学生从社会大课堂中接受正确而丰富的道德教育。如教育学生热爱祖国, 就带领他们去考察名胜古迹, 使学生形成祖国山河风光秀丽的概念;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 组织他们参观访问有关的单位, 组织他们观看反映社会主义优越制度和反映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影片, 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富中国是颠扑不灭的真理。三是引导学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培养他们参与社会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班级通过德育教育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在未来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了, 了解未来社会的主人应具备的素质, 从而不断地提高和完善充实自己, 练就过硬本领, 使之能经得起世界的挑战, 能经得起未来社会的挑选。四是加强家访, 引起家长对子女德育教育的重视。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 与子女接触的时间最长, 对子女的性格、行为了解得最透彻, 依靠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德育教育是促进班级德育教育的根本途径。
总之, 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和复杂的系统教育工程, 加强德育教育, 班主任责无旁贷。同时, 形成德育教育网络, 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实行德育教育社会化, 班级工作就会随着班主任的指挥棒进行正常运转, 就能保证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
德育教育工作 篇2
——茨河镇中心学校德育工作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学校建于1968年。现有教学班10个,在校学生450人,教职员工60人,其中专任教师48人,专任教师合格率100%,市、县级学科带头人10人,近两年来在省、市、县优质课竞赛中获奖20多人次,教学论文获奖达到150人次。学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兴建餐厅、师生宿舍、综合办公楼和学术报告厅及各类教学设施配套。兴建李亚声烈士事迹陈列室,并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学校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取得了可喜成绩,2006-2008年连续三年被团县委评为“五四红旗团委”;其中许峰同志被评为德育工作先进个人。2006-2008年学校被评为“文明单位”。
二、主要成绩及做法:
(一)高度重视德育工作的组织领导与队伍建设
1、学校成立了以校长兼党委书记的肖世栋同志为组长,副书记王正江,副校长方明平为副组长,政教主任许峰,教导主任王关群及各班班主任、政治老师为主要成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党、政、工、团及具体教师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并建立健全了相应的工作制度,将德育工作纳入每次会议的固定议题,定期研究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2、建立健全了专门的德育文档,收齐所有的德育工作文件及学习贯彻文件的会议记录,分学期制订德育工作计划,及时汇总德育工作总结及经验材料。并将德育工作计划的目标分解到每月的具体工作中,做到月月有重点,年年有收获。同时,及时印发各种教育资源中先进的德育工作资料,组织教师搞好自学,作好笔记,写有体会,提高教师德育素质。
3、切实落实班主任工作和团队工作,根据学校工作实际,制订班主任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培训,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检查督导班主任工作的落实。制订详实可行的班主任工作制度和班级工作量化考核细则,对班级从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卫生、读报、班会、班干部会、家访、就寝等各方面进行量化考核,保证了班主任工作计划到位、行动到位,检查到位,考核兑现到位。期中期末对班级工作突出的授予先进班集体,对班主任给予相应奖励。使班主任的工作直接与班级的考核及个人的考评挂钩,促实班主任工作落到实处,落到细处。与此同时,按照校历安排,团队活动与班会工作交叉并进,开展团的知识讲座,行为规范竞赛,发展新团员,专题心理辅导讲座,大型文艺汇演,朗诵、演讲、作文竞赛,祭扫烈士墓,丰富多彩的活动既保证了班团队工作的落实,更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4、充分利用校内“李亚声烈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基地的德育功能。多年来,我校充分利用校内外德育教育基地,发挥“五老”活教材作用,坚持每年一次大型“祭扫烈士墓,感悟英雄魂”的活动,让学生在听英雄故事,寻英烈足迹,扬烈士精神等系列活动中受到热爱祖国、珍惜幸福,共创美好未来的感召;同时,每学期不定时开展一次法制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校外法制校长的作用,真正实现联警治校。
(二)狠抓德育常规及校园文化建设
1、坚持每周升降国旗制度,每周一早晨全校师生无一例外的参加升旗仪式,并由年轻团员教师轮流进行国旗下讲话,结合时事和学生实际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并坚持作好讲话记录。
2、坚持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每班都张贴,每生都背诵,每月都评比,每年都竞赛,使行为规范的知晓率达100%,达标率达95%以上。并与每月的综合素质考评和年终的思德鉴定紧密结合,保证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充分发挥班委会,共青团的先锋模范作用,班会每月一主题,每周一活动,结合每周校内和班内实际情况,每班制定班团队活动方案,通过讲故事,听报告,听演讲,看影碟,互评议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4、坚持五个一活动:即:每学期一次大型德育活动,一次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一堂法制教育课,一次国防教育,一次学生家长会。
5、坚持评先表模,奖优促进的制度。每学期其中期末考试结束后,都要分类评出各类先进和学习进步的同学和文明班级、文明寝室,发展新团员,运用通报表扬,会后照相,张榜公布,班内墙板展示等形式大肆宣传,文明班级和寝室实行挂牌昭示,奖励先进,激励后进,营造一种争先恐后,力争上游的健康竞赛氛围,促使全体师生向善、向上、向美。
6、重视培优促中帮困工作,确保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人掉队。摸清各班优秀生,学困生,留守生,问题生的名单,与任课教师结对子,随时随地抓好思想、学习、生活上的跟踪服务工作,建立师生心灵沟通卡,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并重点做好记录;在班内与同学们建立“手拉手”互助组,互帮互助,相互促进。同时,利用家长学校和家访及家校联通信,争取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共同完成培优促中帮困工作。
7、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加强学校安全工作。
(1)逢会必讲安全,逢检必查安全,确保安全工作警钟长鸣。
(2)在学校办公楼醒目处悬挂“安全在我心中,生命在我手中”的安全工作警示标志。(3)坚持对学校的后勤食堂、食品卫生、商店、房屋、电路等进行了安全检查,并建立健全相应的各项责任制度。
(4)对所有在校学生做到一天24小时心中有数:一是严格执行点名制度,周日晚有值周干部带队,逐班落实到校人数,查清未到学生动向,上课有任课老师点名,晚上就寝有班主任点名签到,熄灯后,有管寝室教师再次清点、核对。二是男、女生宿舍各安排一名教师进驻,负责晚休纪律及突发事件。三是课余时间有值周教师负责监控学生动向。四是大门凭证出入,严格控制住读生出校。
(5)对全校问题学生进行摸底排查,登记造册,责任已经明确到每个老师,实行24小时全天候管理,确保学生在校一分钟,学校负责60秒。
8、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改善育人环境,增强育人效果:
A、在校园醒目位置悬挂“文明团结,勤奋进取”的校风校训和“生命在我手中,安全在我心中”的安全警示语;名人画像,行为提示语;刷写“八荣八耻”。
B、各班教室挂有班训、班标、《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和名人名言。
C、学生寝室、食堂、多媒体教室均挂有温馨提示语,让学生在无声的育人环境中心灵得到净化,行为得到转变。
D、加强师德建设,强化任课教师全员育人意识和水平,切实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用自身言行影响学生。
E、教室、办公室、多媒体教室、食堂、寝室等公共场所环境洁净清雅;校园内绿化、美化、净化,合理合适。
9、充分发挥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站和心理咨询室的育人作用,广播站一天一报道,宣传栏一周一更换,黑板报一月一更新,传递先进德育信息和新的动向;宣传先进,曝光后进,心理咨询室不定时开放,接受学生心理问题的咨询。校园网建成后,每天坚持收看新闻30分,下载播放教育性强的专题节目。
10、充分发挥课堂德育渗透主阵地的作用
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最主要的还是课堂渗透作用,教师的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从教学计划、教案、课堂教学到考试都离不开渗透德育,听评公开课,达标课、优质课都将德育渗透作为重要标准。
(三)德育效果显著 成绩突出
1、我校根据县教育局“六个一体化”的总要求,重点在教育内容“一体化”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主要作法是:分段要求,分类实施;突出重点,循序渐进。
(1)七年级重点进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新生入学第一个月重点进行解读、背诵。开学典礼上由政教干部重点解读,然后要求记诵守则和规范原文,达到人人会背,条条能写。第二个月重点进行竞赛,量化考评,坚持三年不辍。引导学生运用所背规范条款规言导行,在校、在家、课内、课外的一切言行都与规范进行比对,从而由说理教育上升到实践教育和体验教育。每月底对学生本月履行规范情况进行“诚信践诺量化考评”,由小组到班级逐级评比,依据来源于小组长、值日干部原始记载和任课教师的评价,考评结果与学生学习目标和成绩一并公示上墙,每月坚持,期末汇总后载入“学生思想品德鉴定表”。从而由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升华到养成教育,促使学生自觉实践,自主参与、你追我赶,共同进步。
(2)八年级重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是课堂主渠道,思想政治课,地理课、音乐美术课,这些教材含盖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美好河山,二是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制定计划、实施调查、成果展示等环节进行体验分析。三是通过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革命领袖、英雄人物诞辰日等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集中开展教育活动。(3)三年级重点进行确立远大志向,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教育。
我们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和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多角度、全方位进行。坚持收看《新闻联播》,正面引导,每学期请民警讲法制课,讲案例,参观“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图片展,从反而吸取教训,参观海洋动植物标本展,“洁身自爱,抗击艾滋”健康教育讲座等树立社会责任感,通过观看影片、电视,了解王永志、钱学森、杨振宁等科学家以及本县本镇一些种植养殖大户,企业家的成长史、发展路,树立“一颗红心、两个准备”的理想。每年中考报名人数达85%以上。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学生达90%以上。
2、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类志愿服务工作,几年来,我校多次组织学生清扫街道、集贸市场和马路两旁;清除垃圾路障,并有青年团员们自发组织志愿服务者帮助孤寡老人和贫困学生。
3、坚持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的教育和评定,每周自评定,每月班评定,每年总评定,对照学生诚信量化测评表和综合素质评定表抓好日常思想行为评定,年终根据学生思想品德鉴定细则,通过自评,互评,班内评,教师核定等方式进行最终评定,填好“思想品德鉴定表”进行存档,几年来,无违法犯罪行为发生。
4、德育工作扎实有效,独具特色,积累丰富经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撰写的德育经验材料在县德育工作会上交流。2006-2008年连续三年被团县委评为“五四红旗团委”;其中许峰同志被评为德育工作先进个人。2006-2008年学校被评为“文明单位”。
三、存在问题及今后打算
1、德育工作内容和方法,不以时俱进,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1)学习他人千里德育工作思路和加强德育领导小组的培训。(2)结合我校实际,找准德育弱点,据实制定德育工作重点,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全员参与的行骗和局尚未形成,需进一步加强德育意识;
(1)增强校委会的凝聚力,调动全体教师服务教育。服务学生责任意识;
(2)改进教师考核制度,将教师的德育成效与之实际利益挂勾,以经济带动责任意识。
3、德育常规工作不够落实,今后要加强督导落实。
4、留守学生和学困生的思想教育是个薄弱环节,应作为教师心灵访谈的重点。
如何有效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篇3
随着教育方式、方法的不断深化,德育、学生管理工作在学校已成为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工作,越来越被各级领导所重视。它时时充满着各种角色和相关的艺术性、系统性和语言表达性。成功的批评教育要多肯定,少否定,有理、有据、有度,要因人、因事、因地而异,批评要准确、要入理、要入心,不要训斥、伤害。这种艺术性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实践证明,会教一门课的教师不见得能带好一个班集体;能当好一位教师却未必能当好一个班主任。如学生毕业后,每当谈起学校生活无不谈起班主任,有时返校时,总是先到班主任那聊聊,交流交流感情,工作获得成就总是先向班主任报喜,遇到困难时总是先找班主任请教,这些是其他教师难以饱尝、体验的。所以,有些教师感慨地说:“只有当班主任才能觉得生活充实。没当过班主任的教师是一个不完全的教师,充其量只能算半个教师。”这无疑说明,思想品德工作者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反映出做好德育、做好管理工作充满着巨大的价值和艺术。
加强控制方法,提高自治能力是德育工作成功的重要手段。班集体是个动态的系统,它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思想与行为都处在活跃期,面对不稳定的环境就容易发生管理的失控现象。因此,我们要主动出击,对学生绝不放任自流,要超前控制,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教育的合力来加强对学生进行经常的、预先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者总是强调首次教育的重要性,如抓好第一次管理,上好第一节课,做好第一次值日,开好第一个班会。结合学生心理、思想变化、生活情况、兴趣爱好,总是要抓住自理问题的几个第一,如吸取第一位犯错误同学的教训;召开第一次没完成作业学生的家长会;组织第一个毁坏公物的现场会等进行教育。通过这些,可以把学校、社会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教育的有效控制,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在加强控制的前提下,加强对学生的自治教育,提高自治能力和自治意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激发求知欲望。尤其是现在学生年龄较小,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依赖性强,学习和生活自理性差,他们和过去年代的人相比,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因此,对他们加强自治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自治教育促动自我教育、自我意识,达到生活上自理,学习上自治,行为上自主。在教师的指导下,使不懂事的孩子懂事,不会做事的孩子会做事。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有所获,干有所得,直到逐步摆脱对老师的依赖,从而形成自我学习、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动力机制。培养有自治能力的学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的愿望,它是通过家长、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和努力来实现的,它是老师调动学生积极性取得的。认识了这一点,就会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同时,也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如何创新小学德育教育工作 篇4
一、现状及问题分析
1. 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存在忽视倾向。
目前的基础教育中, 以素质教育为先, 而德育教育更是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 忽略德育教育的素质教育, 犹如离水之鱼。某些地区和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 只强调相关学科的重要性, 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进而忽略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久而久之, 陷入恶性循环之中。近年来, 少年犯罪率普遍升高, 究其原因, 问题就在于学校、家庭和社会忽略了德育教育这一最简单却又最重要的环节, 同样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需深思的环节。
2. 教学研究流于形式, 教学课程安排未得到有效落实。
缺乏专职教师、缺乏教研配备, 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就难以深入地开展起来。尽管许多学校在课程安排中明确地标明了德育课程的设置, 然而在现实的教学日程中, 德育课程却常被挪作语文、数学、英语等所谓的“主课”之用。同时, 任课老师对德育课程也鲜有相应研究, 对课程的把握不够。
3. 德育工作的方法趋于简单。
由于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 教师在实际工作中, 对德育教育所花的时间和精力远少于其他学科, 对德育教育工作缺乏研究, 对社会发展缺乏长足的认识, 更缺少对学生变化和发展的辩证认识。总之, 缺乏对目前社会负面影响对青少年的腐蚀这一课题的研究。故而, 多数时候, 我们的德育教育工作流于说教、流于喊口号的形式, 没有对学生的终身教育负责, 更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
4. 缺乏人本认识, 思想意识模糊。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以人为本, 同样在对学生的教育实践中, 理应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 就要求我们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工作中去, 德育教育工作不容忽视, 更是教育工作中的第一阵地。试想, 德育作为人生教育的第一步、第一环, 如果缺乏, 我们的学生会心智健全吗?答案是否定的。有言为证:人若无德, 与禽兽何异?我们的教育成果绝不是培养一批有才无德的后继者, 否则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将交托于谁呢?总而言之, 我们的德育教育忽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 没有考虑学生将来一生的需要和发展。
5. 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整合缺乏方法。
长期以来, 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家庭、社会教育缺乏有机联系, 主要停留在把学生的有限信息和学校、班级的有关情况提供给家长, 机械地要求家长予以配合, 没有很好地让家长扮演家庭教师的角色, 忽略了家长角色的重要性, 从而大大减弱了学校和家庭的整合资源教育优势。进而, 让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怪圈:学生的教育, 是学校的事、教师的事, 导致教育观念上的偏差, 以致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不畅通, 教师家访不充分, 教师、家长双方了解不够。从某种意义上讲, 降低了家长的教育积极性和主动性, 殊不知“孟母三迁”的另一层含义, 正在于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6. 学生基础道德方面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现今的学生, 多是独生子女, 生长于优越的家庭, 缺乏对具体社会细节、生活细节的了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自我为中心, 在关心他人、互帮互助方面, 表现不积极;二是攀比思想严重, 表现在比吃、比穿、比玩上;三是劳动观念淡薄, 缺乏对劳动的正确认识。
二、对于德育工作的思考
1. 加强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 切实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水平。
首先提高德育工作管理者的能力。小学德育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刻不容缓, 重点应巩固管理干部在教育队伍中的引领作用。“上梁不正下梁歪, 中梁不正垮下来”, 身处德育工作一线的工作者, 在小学德育教学中, 无疑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学校管理干部队伍必须正确导向, 以科学发展观为宗旨, 进行合理配置, 造就“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 将合适的干部人选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组织学习相关的德育工作研究理论, 做到理清、理顺, 研究切实可行的德育教学方法, 从学生的自身实际出发, 积极探索适合本校、本年级、本班的德育教育方法。加强德育教育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须知优秀的德育教师理应成为学生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典范。提高业务能力, 深入开展德育工作的绩效评比, 激励先进, 鞭策后进。业务水平的高下, 直接决定德育工作的实效, 也直接决定学生受益面的大小。
2. 创建德育课程评价体系, 完善德育工作的监督与评估。
教育行政部门和督导部门应制定出适合本地区德育工作的督导操作体系和指标评价体系, 倡导“会诊式"的评估方法。每次教学检查评估结束后, 要负责任地向社会、向家长汇报工作情况, 向被评估学校提出德育工作、德育课程的改进意见, 并定期检查改进情况。接受社会监督、接受群众监督, 以期提高德育教学水平。
加大学校对班级德育工作的评价、指导力度。学校应高度重视德育学科的建设, 创设王牌学科, 提高德育学科教师的待遇。建议学校相关部门, 对全校的思想道德建设给予正确的评价和导向, 并依据方案, 对德育工作进行评估, 以此作为德育教师、班主任晋职、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 将责任落实到人。
3. 改进对学生的道德评价。
以往我们看待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 仅仅局限于考试成绩, 如若真实考评学生的道德水平, 须仔细考察他们的言行举止, 是否与成绩相符, 所谓“行胜于言”就证明了一点。因此, 考核学生的德育水平, 不能以试卷成绩为唯一参照, 而应综合学生的思想水平、日常言行、德育知识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积极推广成长记录评价法等形成性评价, 同时辅以传统的评价方式, 形成学生自评为主, 同学互评, 教师、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学生品德评估机制。通过动态、灵活的评价, 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发展状况, 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
三、加强德育教育工作方法的创新
1. 积极利用网络平台。
网络已经成为第三次世界革命的急先锋, 悄然地降临到了我们的生活中。作为一项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 网络同样可以进入学生的课余生活。只是网络是把双刃剑, 如何积极地利用它的积极影响, 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中发挥优势作用, 是德育工作者所应深加思索的。反之, 如果学生为网络的消极作用所影响, 后果是显而易见的, 如上网成瘾、利用网络犯罪等。
因此, 教师在德育工作中要充分利用网络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利用现有的资源设备, 构建德育教学的信息平台、拓展德育教育的空间和渠道、有效开展网上德育教学, 打造符合时代特征、适合本土教学、与学生心理特征相符合的新型德育教育课程。这一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2. 建立德育教育课程观的新导向。
首先, 改变传统的知识德育观为生活德育观。学生, 尤其是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 在于行动、在于实践, 而不仅止于言传身教。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 简单地将道德知识的传授等同于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 就如苏格拉底的名言:“知识就是道德。”德育内容来源于生活实践, 因而德育教育应是活泼、富予实践内涵的。脱离生活实践的德育教育, 只能是无源之水。
其次, 改变传统的德育教育观为人本教育观。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德育教育应扎根于学生内心深处, 融入到学生的真实生活中去, 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 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最后, 改变传统的知识德育观为生态德育观。倡导“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德育理念, 教育学生遵循生态规范, 懂得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道德观念出发, 通过一系列实在的体验活动, 提高生态智慧和生态道德能力, 养成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
3. 加强家庭、学校、社会的合作和有机联系。
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既与学校教育有关, 又与家庭教育、社会影响有关。因此应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加以整合, 形成“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体系。在争取家长配合、支持、理解的同时, 学校还应通过家长会、家庭教育研究会等形式, 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向家长宣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解释、推广全面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家长明白家庭教育应如何与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相衔接, 成为积极向上的教育合力, 共同促进孩子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言传身教, 扮演积极角色, 与孩子平等相处, 尊重孩子, 与孩子共同分享成长的快乐与忧愁, 使孩子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只有学校、家庭、社会通力合作, 共同深化德育教育, 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小学德育教育应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强调学校“教书”与“育人”的和谐统一, 在教育实践中, 高质量地注入人本内涵, 领悟德育的真谛, 才是真正探索学生德育教学的光明之路。
摘要:新形势下小学德育工作面临课程设置陈旧、观念传统、模式老套等问题, 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融合力。因此, 改变传统的知识德育观, 倡导生活德育观、人本德育观、生态德育观, 已刻不容缓。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 将科学发展的真谛融汇到小学德育工作中去, 是新时期德育工作者的任务。
关键词:小学德育,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封平.加强学校生态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 2006, (1) .
[2]李下鲁.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新理念[N].南方日报, 2001.
[3]周峰.现代人本主义教育功能观试析.教育研究, 1990, (12) .
[4]周峰.素质教育:理论、操作、经验.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8.7, (1) , 1999.6, (2) .
德育教育工作总结 篇5
德育工作总结
学校:晶宫小学 日期:2016年6月
晶宫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这半年来,我校德育工作始终秉承“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切实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开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良好局面,取得了可喜的育人业绩。
一、加强领导,形成了学校德育教育网络。
我校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占了很大比例。因条件限制和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思想道德素养等参差不齐,这给我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难度。为了真正贯彻好党和国家的政策,学校十分重视德育工作。学校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领导组和学校德育工作领导组,形成了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学校德育教育网络。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组,形成了德育管理和德育工作网络。
二、丰富活动,呈现今年德育教育特色。
1、开展“厉行勤俭节约、创建节约型校园”活动。组织师生学习开展了“我节约,我自豪!”主题班会等相关活动,切实抓好了勤俭节约教育,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氛围,全体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育引导学生从小形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珍惜劳动果实,不剩饭菜,不浪费粮食,不攀比吃穿,在校内牢固树立勤俭办学观念,坚决反对和纠正各种形式的铺张浪费现象。
2、开展“学雷锋,做美德少年”活动。结合文明县城创建活动,成立文明劝导队,动员广大学生了解雷锋事迹、感受雷锋精神、积极
开展学雷锋实践。积极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组织学生到社会实践基地和校外活动场所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安全教育等社会实践活动。
3、关爱弱势群体,办好“留守学生之家”。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必要的亲情关爱,在道德表现上经常会成为品困生。我们为留守学生开辟了活动场地,配备了电视机、DVD,安装了亲情电话,并专门聘请了心理辅导员,学校领导也经常和留守儿童一起,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和温暖,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我校“留守学生”工作和活动多次接受各级检查并得到肯定。
4、树典型,大力培育选树学生先进典型活动。通过“德育标兵”、“优秀班干”、“校园之星”、“文明劝导员”“文明礼仪手抄报”的评选活动,抓好用好典型,传播放大立德树人的正能量,用“中国梦”凝聚强大精神能量,激励广大学生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在县文明办的指导下,学校成立了由70名优秀学生组成的文明劝导队。5月24日,我校承办了由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和县教科局主办的合江县“文明城市创建进学校”暨“学习雷锋,做美德少年”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启动仪式,县委宣传部唐一部长亲自为我校文明劝导队授牌。合江电视台对此项活动进行了跟踪报道。
三、总结经验,促进工作。
团支部和少先队对半年来的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将活动的整体情况做成了简报,以电子版和文本等形式进行交流,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
如何做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 篇6
关键词:德育;学校;提高
德育是教育者为实现德育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学校范围内以各种方式,通过学生的意识和心理反应使受教育者获得良好品德经验的教育。学校要牢固确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自觉把德育摆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因此,学校德育在学生道德教育中具有主导作用。
一、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建设,完善德育教育
针对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积极探索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规律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首要任务。思想教育同时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小学德育课程中,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的主导渠道。因此,必须加快改革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充分重视发挥思想品德课主渠道的教育作用,深入研究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
家庭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一课堂。以家庭教育为基点,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教育方式、方法,都对孩子的思想道德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倡导家庭教育要注重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
社会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思想道德建设中的社会德育环境包括学生学习的学校环境和生活的居住地,以及影响他们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社会风尚等。
学校、家庭、社会这三个方面既各有侧重,又彼此相连,共同构成了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环节。从而为德育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为人师者,要始终关心爱护学生。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善于了解学生的各种需要,尽量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所以德育工作必须着重教育学生立志勤学,完成学业。学知识、长才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总之,教育者从关爱学生出发,培养并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使学生控制逆反心理、健康成长。
三、坚持以理想道德教育为重点,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
课堂教学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德育教育要善于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做到水到渠成。要教育学生认识自我,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教书、育人紧密结合,德育教育要做到及时、恰当、求成效。学生通过联系实际,交流想法,从而激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事实表明,学生都需要教师使用激励性的语言,焕发他们勇往直前的精神。
我们把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作为学生实践行为规范的机会,在训练中养成,在训练中巩固,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一点一滴抓起。这样,通过对学生品德行为的培养和规范教育,把学生的潜力、热情和干劲引导到勤奋学习中来,营造生机勃发的学校环境。
四、坚持以达成共识为动力,德育工作齐抓共管常抓不懈
教师互相配合,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表现,坚定以负责的态度,管好每一个班,上好每一节课。信念是前行的力量。大家坚守岗位,落实责任,团结一致,排忧解难,有利保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处处都是德育场所,是我们努力实现的目标。学校的教育应以德育为首,学校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渗透在课程、教师和校园文化等基本元素中。我们要注意挖掘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德育渗透点,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尤其是在实践活动课中,更应该抓住生活实践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作者单位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新军屯镇鲁各庄小学)
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浅析 篇7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都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推进学校的教育改革,维护学校和谐稳定的局面等方面取得了显着的成绩。然而,近年来,随着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高职院校的生源成为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行为表现有独特的一面,而德育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因此,要总结经验、剖析问题、寻找对策,以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1 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许多崭新的社会观念、社会现象和社会思想开始不断地渗透到学校这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系统中来。这当中固然有许多积极因素,却也难免诸多的消极因素,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给整个学校尤其是德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同时,学校德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学生个性的发展,德育理念往往滞后于形势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复杂多样的社会环境对高职德育的影响
一是社会转型变革时期给学校德育提出了严峻挑战。现在我国的社会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渡期,新的社会形态尚未形成,学生的成长受到各种观念、思想、意识影响。二是全球化、信息化给传统的德育模式带来巨大冲击。教师很难真正了解学生都获得了哪些信息,他们上网都做些什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日常行为进行深入了解就很难了。三是高职德育承受着新旧道德冲突。学生的生活中仍在渗透着落后观念、腐朽文化和不良习惯等,致使社会、家长和学生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
1.2 教育缺失的家庭环境对高职德育的影响
最为孩子最亲密的老师、最直接的榜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举手投足都会对孩子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从多年高职德育工作经验可以总结出,高职院校的很多后进生多多少少受到家庭教育缺失的影响。
1.3 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障碍
从录取分数看,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学生的分数明显存在差距;隐藏在差距背后的是学习习惯和能力上存在的差距。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缺少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意识,甚至有的学生的学习动机只是“学习为了拿文凭,找工作”,使得这部分学生在学习时缺乏意志不坚定,缺乏进取精神,在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方面存在欠缺。单薄的学习意识直接引起着部分学生用逃避抱怨的态度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学习无恒心、无毅力,使他们厌学情绪明显。此外,高考成绩的不理想使得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缺乏自信,盲目自卑。高考的失落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他们的自信心,加之就读学校不如意,使他们产生了“低人一等”的感觉。
1.4 人际交往障碍
现在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从小受父母的溺爱,养成了任性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及与人交往的经验与技巧。许多学生第一次远离父母,面对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经济条件以及个性各异的新同学,既不善于让别人了解自己,也不善于接近他人,渴望与人交往,又怕被人拒绝,对自己的神态举止特别敏感,生怕在别人面前出丑、失态,在交往中异常紧张,不知如何与宿舍同学相处,感到不安、孤独,产生戒备、多疑心理;从而产生人际关系敏感、社交恐怖症等人际交往障碍。高职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归纳起来,交往能力缺失有三种症状:交往障碍症、交往贫乏症和交往恐惧症。究其原因主要是环境的变化、家庭教育的偏差和个人性格的缺陷造成的。
1.5 生活情感障碍
高职院校部分学生自理能力较差,生活不讲规律,对学校的日常管理和行为规范存在抵触心理,特别是面对吃喝玩乐、学校周围的网吧等诱惑缺乏自控能力。同时,贫富差距的存在,使得少数贫困生的自尊变得异常敏感和脆弱,虚荣心太强,不敢正面看待贫困,不愿与人交往,自我封闭,甚至产生防卫、敌对心理。此外:在情感问题上,大学生正处于性生理基本成熟和性心理趋向成熟的阶段。美好的爱情是每个大学生所憧憬的,不少谈恋爱的大学生没能处理好爱情与学业、友情的关系。部分学生把恋爱当作一种情感体验、精神享受,纯粹是为了消遣寂寞、寻求刺激,传统道德观念淡化,发生婚前性行为。这种错误观念,易使他们在理想与现实中难以找到平衡点,陷入痛苦、迷惘,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伤害。
1.6 学生群体的多样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是来自祖国各个地方,在当地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特别是边远少数民族区域来的学生,他们经济相对的落后,文化掺杂着当地特有民族特色。因此,与同学交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障碍,甚至有时会与同学发生身体冲突的现象。
目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与学生的多元性文化特征,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者、全体师生、领导而言,是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
2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对策
近年我院加大了德育教育工作的投入,特别是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多少心理学的知识,而是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提高其心理素质,在和谐校园建设中起到关键作用。由于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连续性和复杂性,在其成长过程中,各类心理问题的出现是难免的,对一些已经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个体心理辅导,有针对性的疏导和矫治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个别心理辅导方式经过多年探索,结合学生需要和实际情况,目前有面谈、书信、网上聊天、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可供学生自由选择,大大提高了个别心理辅导的涵盖范围。专业尽职的心理辅导老师遵守同感、尊重、真诚、保密的原则,无偿为学生开展心理辅导,解决心里的困惑,深受同学们的喜欢。针对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的问题,主要解决方案有以下几条:
2.1 明确德育目标、构建立体德育模式
高职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基础性建设人才的责任。要求学生除了要掌握一技之长外,还必须敬业爱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每个人明确新世纪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明确自己的目标。此外,还要努力构建一个适应高职院校的立体德育体系,并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和生源实际的德育目标、内容、过程、评价等,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目标定位上,要强调养成性、基础性、时代性;在德育内容上,要强调丰富多样;在德育过程中,要强调全程化、自主化;在德育评价中,应强调主体性,等等,只有通过这种立体德育程式的构建与实践,才能提高高职院校德育的实效性。
2.2 加强校园的文化和体育建设,净化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在物质文化方面,要加强学校的基本建设,如德育活动室、团队活动室、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室、图书馆、阅览室和小型多样的各种体育活动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营造一种德育智育体育活动氛围。要全面规划,充分利用走廊等公共场所悬挂或张贴名人画像、格言、警句等,并增设阅读橱窗、宣传栏、公布栏等,这样,通过净化育人环境,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此外,每一所学校都应有自己的校园文化,使教师、学生在这样的文化中得到升华。只有师生的目标一致、追求一致,才能形成良好的精神文化,并成为学生成长的支柱。当然,学校的管理还离不开制度的约束,且科学、合理的制度也是一种文化。同样,互相影响、互相传递的行为文化也可以反应新时代大学生的风貌,如言行举止优雅,行为习惯良好等。因此,学校必须把制度建设、养成教育等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2.3 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强调身心的全面发展
比较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较中学生更为严重,且其发病率也远远高于中学生,究其原因,是因为大学生与中学生有明显的反差。其一是学习压力的反差:中学生的负担重,虽然高校扩招,但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还相当缺乏,因此仍要花较多的精力投入到高考备战中;而大学生的学业负担却明显地降低,很多人都赞成中国的大学易读难考,即严进宽出的观点,所以不少大学生都显得无所事事。其二是管理上的反差:中学是精细化管理、或者说是“保姆式”的管理;而高校则是粗放管理。在中学的精细管理下,受学习、管理约束的中学生,大都将原有的心理问题潜隐下来,心理问题无法外显。而到了高校后,他们的学习、思想都全部趋于松弛,甚至完全崩溃,所有的心理问题就外显出来了,有些潜在的心理问题也诱发了出来。这样,就导致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加普遍。因此,有必要加强大学生的入学教育和心理辅导,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他们的身心全面发展。
2.4 发挥德育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
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德育评价是评价主体对评价对象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身心健康等方面的优劣作出的判断,其结果往往影响到评价对象的奖惩和就业。二者结合得越紧密,激励、导向功能就发挥得越好。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主体之一。而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有其特殊性,因此,作为德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分析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特殊性及学生的特点,正视德育的现状,并寻找对策,创新德育内容,从而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德育实效,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基础性建设人才。
摘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和核心,是教育事业的根本所在。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者的重要使命,其德育工作对提高学生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工作 篇8
关键词:德育教育行为习惯教育方法基础教育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德育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德育的教育, 是不完整的教育。小学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 承担着育人的功能, 同时也肩负着德育的重任。德育是学校各种教育的首要任务, 在学校教学中处于首要的、基础的地位。伴随着新课改的发展, 我国小学德育教育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何做好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 使小学生走好人生的第一个学习阶段, 打下坚实的道德品质基础, 成为我们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注重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在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 教师不但要耐心, 而且还要细心。现在的小学生都喜欢听一些表扬和赞美的话, 但是正确的表达方式是教育学生的关键。教师可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有利因素去激励和鼓励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思想品德。这样有利于学生们之间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 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例如:在自习课上, 存在着学生随便说话的现象, 这时教师要通过合理的方式和恰当的方法来教育学生, 比如教师可以表扬某个同学做得非常好, 以此来鼓励好的同学, 同时也影响并教育了那些说话的同学, 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良好的品德的修养。
二、美化小学德育教育环境
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和德育教育氛围能够对小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所以美化小学生德育教育环境是对小学生进行有效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 所以我们在学校德育教育方面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 学校、社会、家庭共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学校德育工作需要学校与社会、家庭之间, 各类学校之间从社会整体的角度相互配合, 积极合作, 形成一种良好的教育氛围, 为学校德育教育开创一个良好的环境。这样, 德育教育就能得到更好的实施, 使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得到全面的发展。
第二, 创建文明校园环境。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环境。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 不仅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和促进学生的德育水平。在现实生活中, 很多有经验的教师都十分重视校园环境和班级环境的建设, 他们认为优美的环境会促进学生良好的品德的形成。通过改变校园环境和班级环境, 影响师生的精神风貌, 培养学生讲文明、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利用校园中的花草树木, 各种校园文化的布置等创造教育气氛。由此可见, 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不仅可以为实施德育过程提供重要的条件, 而且也是实施德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因此, 校园环境的建设和班级文化的创建对小学生的德育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充分发挥教师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他们思想道德上出现问题, 学生们受到的影响最大。因此, 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在德育中的作用, 依靠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 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小学里, 各个班的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 很多活动都是他们组织开展。小学生离开家庭步入校门, 主要的教育者就是老师, 老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因此, 规范学生的行为, 首先要规范教师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 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要求学生做到的, 教师首先要带头做到。也就是说,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四、要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者的素质水平
在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中, 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学习,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加强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学习, 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应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因此学校管理者应不断提高师德水平, 在进行师德教育的同时使教师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全面性、艰巨性。切实把德育同知识教育结合起来, 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把德育贯穿到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
五、学校建立健全德育教育管理组织机构
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 应该建立德育教育管理组织机构, 明确任务和工作制度, 通过组织领导进行正确的德育教育, 分析德育工作的情况, 把学校的各种教育力量有机结合起来, 加强对小学生的基础德育教育工作。
总之,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国家的希望, 是国家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他们的健康成长, 关系到国家的前途, 民族的兴衰和事业的成败, 为了把他们培养成才, 就必须加强对他们的德育教育。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尤为重要, 事关长远。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 它关系到学生今后的成长, 关系到学生在做人、求知的过程中能否成功地完成由他律向自律的过渡。因此,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中, 只有抓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摘要: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拓宽德育教育, 美化德育教育的环境, 加强师资力量, 是现在小学德育教育的关键。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 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个性心理品质, 只有从基础教育做起, 采用正确的教育教学方法, 才能培育出正常、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因此, 抓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非常重要。
关键词:德育教育,行为习惯,教育方法,基础教育
参考文献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李方.张俊洪.现代教育学[M].高等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德育教育 篇9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提高青年的思想觉悟, 善于抓住他们的思维特征和思想规律
当今的青年很不喜欢学校思想工作者开口就是“应该怎样, 不应该怎样”、“应该这样, 不应该那样”的说教, 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拿出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训人架势, 会让工作陷入困境。启发式的教育, 不是牵着青年走, 而是向他们提出一些引而不发的问题, 并教给他们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 让他们自己做出结论, 从而提高觉悟。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注意后进青年思想的进步
针对后进青年的心理特点, 思想政治工作应注意掌握后进转化的心理规律, 运用心理学的原则与方法, 解决问题。
1. 情感交流、激起共鸣是转化后进青年的前提和基础
要打开后进者的感情大门, 必须有一颗赤诚之心。首先, 要关心后进青年。从关心入手, 常常能够成功。常言道:“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只要有关心人的真诚深切的感情, 就能激发人的积极情感。关心人, 它本身就是很重要的思想政治工作。其次, 要善于同后进青年交心。即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同后进青年推心置腹地进行交心、谈心。如果交谈双方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 讲者情真意切、语重心长, 循循善诱, 听者便会铭心刻骨, 虚心接受。把思想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从疏和导两方面对青年一些不正确的思想必须给予教育、解释以及必要的批评, 但这种批评和教育必须实事求是、以理服人, 决不能压服, 压服的结果是压而不服。只有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才能使青年心悦诚服, 自觉转变思想认识, 从而收到思想教育的实际效果。再次, 对后进青年的帮助要有耐心, 即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后进青年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做工作。“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后进青年在转化过程中, 常常会出现反复,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不怕反复、不怕麻烦, 持久地做工作。
2. 运用奖惩结合, 转化后进青年
对待后进青年, 固然是立足于说服教育, 但是, 必要时也得采取行政手段、惩罚措施, 阻止其继续进行不正确的行为。当然, 惩罚往往有副作用, 一般宜慎重使用。表扬、奖励是积极性的措施, 它能够鼓励有所进步的后进青年继续向好的方面转化。在促进转化的过程中, 必须奖惩结合, 以奖为主、以惩为辅。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培养大学生高尚的自我价值观
每个人都有个人的自我价值观。所谓自我价值观, 就是人们对于自己在社会中价值的认识。人生的价值, 主要在于对社会的奉献。在科学事业上, 一个具有高尚人生价值观的人, 往往把追求真理、为人类有所贡献看作莫大的荣耀, 而视荣誉、金钱、地位如粪土。有一些大学生, 头脑里完全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人生价值观, 将个人的劳动、创造看作是捞取个人利益的砝码, 沉于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之中, 不惜采用各种手段同他人争名誉, 向组织闹地位。有多少这样的大学生不但未能有所作为, 还最终走入歧途。为了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思想政治工作要在培养大学生高尚的自我价值观上下功夫, 使大学生有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精神, 不为名、不为利, 成为勇于开拓、创造, 真正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一代新人。
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忽略青年人才的培养
要通过学校德育教育达到良好的效果。通过德育, 帮助学生提高政治觉悟, 逐步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点来鉴别各种政治观点、政治倾向, 从而自觉地同各种错误的、反动的政治观做斗争。通过德育, 帮助学生认识人生的目的、意义在于对社会、对人类做出贡献, 在于为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贡献自己的才智。通过德育, 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道德准则, 逐步将社会主义的道德准则内化为个体的道德准则, 运用社会主义社会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善与恶、美与丑、真与伪。通过德育, 指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勤奋学习, 立志成才, 为社会主义祖国现代化建设做贡献。通过德育, 使学生的心理素质适应学校学习生活以及将来走上社会、参加工作时所面临的各种挑战, 始终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地投身学习和工作。
而德育教育还必须有一个完整的、符合教育科学规律的过程, 这个过程就是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出发, 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1. 所谓知, 是指认识, 也就是道德认识
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灌输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的基本理论, 将学生的个人意识提高到社会所要求的高度。
2. 所谓情, 是指情感, 也就是道德情感
德育应该重视个体心理世界在参与意识领域里接受社会价值取向活动中的作用, 在开展理论教育的同时, 注意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寓情于理, 化理于情, 使德育在深层次上对学生产生积极作用。
3. 所谓意, 是指意志, 也就是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 可以来源于个体深刻的理性认识和坚强的信念, 也可以来源于个体在现实生活中与各种挫折和困难做斗争而得到的磨炼。但凡品德高尚、成就卓著的人物, 都具备坚强的道德意志。如孙中山先生, 正是以“愈挫愈奋”做自勉, 在无数的挫折和失败面前, 始终勇敢地继续革命。无数无产阶级革命者, 大义凛然地喊出“砍头不要紧, 只要主义真”, 也正是其坚强的道德意志的体现。因此, 通过对学生正确的道德意志的培养, 深刻而实在地将德育铭诸肺腑, 从而使德育对学生始终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影响。
4. 所谓行, 是指行为, 也就是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政治思想觉悟的唯一尺度, 也是高校德育成效的基本依据。因此, 大学德育绝对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灌输上, 更要注意强化道德行为的操练, 使良好的道德行为模式逐渐成为大学生自然的道德行为模式, 使大学生德育收到实在的功效。
上述四点, 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学校德育只有充分遵循知、情、意、行四个方面所体现的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 遵循教育科学的规律, 才能保证高校德育的成功。
五结束语
陶行知先生说过:“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 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任重而道远, 前进的路还很长, 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党团政工知识读本[M].珠海:珠海出版社, 2001
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分析 篇10
1. 高中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面临的问题
高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他们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较少, 很多想法都不成熟, 虽然已经形成了初步的独立意识, 但是很容易走极端, 以自我为中心, 不爱接受别人的建议和批评, 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再加上他们的判断能力还很差, 所以有很多学生受到了负面东西的影响, 养成了不太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班主任是学生在校期间与学生接触最广泛的人, 甚至在高中阶段比学生与家长接触的时间还要长, 这就使得班主任有充足的时间可以去了解学生, 进而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 但是事实上, 很多班主任并没有做到这些, 他们片面的根据学生的表现来判断一个学生的优劣, 不深入学生的内心去了解学生的诉求, 很多学生实际上并不像其表现的那么糟糕, 他们可能只是希望得到更多人的关心和注视。如果班主任没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去关心学生的话, 很可能使原本可以改正的学生由于得不到帮助而一直错误迷茫。
1.1 德育目标不明确
新课程标准是这样定义德育教育的目标的: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活动, 使学生能够达到预期德育结果。可是许多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的时候却极其随意, 没有明确的目标, 使得德育教育沦为一句空口号。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班主任没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也没有真真切切帮助学生的真心。很多道德品质不过关的男女教师依靠其自身的专业文凭获得了教师的职位, 成为了初中或高中的教师, 这对学生来说是极其不公平的, 很容易造成他们对教师的不信任, 造成教师这个行业标准的集体下降, 因此学校应该进一步重视审核教师的程序, 严禁通过走关系等成为学生的教师甚至是班主任。
1.2 内容陈旧, 没有时代感
德育教育也有其内容, 具体为:能够形成学生品德的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而中小学的德育教育的内容为:爱国主义教育, 理想教育, 道德教育等等, 这些教育内容很多都流于形式, 教师和学校应该深刻领悟这些德育教育的精神, 实实在在用心培养学生的这一系列德育教育目标。真正将学生当做一朵朵需要知识和正能量灌溉的花朵, 从他们自身的角度出发, 告诉他们什么是真正有利于他们的将来的, 什么是流于形式, 不需要他们去掌握的, 什么是非常错误, 要求他们坚决抵制的, 这都需要教师自身有丰富的经历和判断对错的观念。
1.3 师生缺乏交流和互动
我国自古就有一个词语, 叫做“教学相长”, 其意思为不光是教师能够教育学生, 学生很多情况下同样也可以给教师以思想的启发。我们都知道, 人无完人, 即使是班主任, 教师等也不过就是成年人, 他们可能比绝大多数学生具有深厚的知识和为人处世的经验, 但也因此很多教师缺失了一份孩子般的热情和真诚, 变得像其他技术职业一样, 将学生看做学习的工具, 将学生的学习成绩看做教学指标。但是教师面对的并不是机器, 而是一群活生生的孩子, 他们还很单纯, 他们还很容易做错事, 他们很渴望得到周围人, 尤其是成年人的关心和爱护。老师们应该庆幸不用去面对社会上的尔虞我诈, 因为每天围绕在他们身边的都是一群最单纯的人。教师应该珍惜这份单纯, 努力的帮助学生, 这才是教师最伟大的地方, 不是教授人知识, 而是教给人温暖和希望。
2. 提高德育教育的措施
2.1 明确高中教育中的层次
德育教育是有层次, 有阶段性的, 具体可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次, 中等层次以及高等层次。处于基础层次的主要是指针对小学生和低年级学生采取的德育教育, 其目标为树立小学生正确的思想和行为规范。而中等层次德育教育对象为已经初步具备了世界观和是非观念的少年, 其目标为公德教育, 培养少年的品质品德。高等教育是指以青年以及成年人为对象所进行的共产主义教育。
而在这三个层次中, 针对高中生的德育教育为中等层次。高中阶段是人一生当中极其重要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一个人开始真正形成自己的品质和性格, 这种品质和性格甚至能够决定一个人一生的行为规范。因此, 高中班主任必须充分理解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 把握好德育教育的整体基调, 将对高中生的德育工作提到一个高度,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
2.2 树立正确的德育理念
高中班主任应当相应党和政府的号召, 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的原则, 要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己任, 真正做到尊重, 理解和关心学生, 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责任观, 因材施教, 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来制定针对学生的方案, 从实际出发, 切实做到为学生服务, 尽到教师的责任。
小结
只有班主任真正从内心深处理解学生, 尊重学生, 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 才能真正的解决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高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很多想法还不成熟, 比较情绪化, 偏于极端, 班主任是学生在学校真正可以依赖的成年人, 许多学生把班主任当家人一样信赖和依靠, 如果班主任采用粗暴的解决方法甚至对学生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都会使学生产生信任危机, 对学生心理造成巨大的阴影, 产生对老师的抗拒甚至对学习的厌烦。所以正如人和人之间要互相理解和尊重一样,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应该公平的, 学生不需要在班主任面前产生畏惧感, 班主任更不应该在学生面前滥用权威。真正的尊重才会换来最纯洁的师生情谊。
摘要:自从我国推行了新课改以来, 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成为了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当前, 我国绝大多数高中实行了班主任制度, 班主任成为了德育教育的主要实践者, 可是由于高中面临着高考的压力, 致使很多班主任为了完成教学指标和升学指标而不得不将所有的时间倾注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上,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对学生德育教育的进行, 该如何加强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培养是一个摆在高中班主任面前的难题。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德育教育与班主任工作 篇11
关键词:德育教育;班主任工作
中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对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形成正确的政治思想态度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抓紧这一时期的教育,对他们的一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而班主任则是这个单位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工作会极大地影响学生心灵的发展,所以,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应做到:
一、身教重于言教,关心爱护学生
教师不只是要会教书,而且要会育人,教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做人。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教师应该成为自己的第一个学生,你教别人做什么,你先问问自己愿不愿意这样做;你向学生说什么,先想想自己愿不愿意听”。在学校里,班主任和学生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了解最深,因而对学生的影响最大,班主任就像一面镜子,摆在学生面前。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处处以学生为主,把自己融化到班级群体之中;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个学生都产生自己比別人能干的自豪感,和学生一起用主人翁的态度对待班级管理;尊重每位学生的人格,关心爱护每位学生,不用语言挖苦讽刺他们,不用行为体罚他们;教育他们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集体、团结互爱;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健全班级组织,明确奋斗目标
要有一个得力的班级组织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初中一年级开学初,我就多方了解,先确定几名学生暂时管理。几周后,同学们之间相互了解了,我也对每位学生的爱好、特长掌握了,组织学生通过自荐和选举的方法,往往能获得强有力的班委会组织;再由班委会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建学习和值周小组;然后班主任把学校总的教育目标具体化为班集体的目标,再根据班上每个成员的不同情况提出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方向的具体要求,作为今后每位学生的奋斗目标。班干部在开展工作中,由全班同学负责监督和评价,班上的一切日常管理,主要由班干部负责,班主任只作为班干部的坚强后盾来指导、鼓励他们工作;并通过举办班会、座谈会、联欢会、野游、兴趣学习小组、个别谈话等方式解决班级成员之间的矛盾,促进人际关系的改善,为实现班级目标奠定基础。
三、强化行为规范,促进能力培养
班主任首先要克服传统的管理思想,要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把管理与教育相结合,通过管理促进教育,又通过教育促进管理,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其次要有科学的规章制度,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狠抓学生基本生活习惯,讲文明语言,规范举止行为和校内外学习行为,遵守学校纪律,争做道德标兵,使常规制度化。常规管理也需要建立监督机制,对学生的行为成长起导向性的作用,班主任可鼓励学生建言献策,从班级成员中及时了解情况,适当加以引导,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常规管理落到实处,这样班级常规管理会更具科学性。去年在结合县上“红歌唱响秦安”,“创建文明校园”活动中,学校提出开展“三个一(每天唱一首歌、读一篇经典、写一篇规范字)”活动,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也迎合了学校的“讲普通话,写规范字”活动,学生的語言文明了,书写规范了。通过奖励先进,使学生对学习有了激情,成绩得到提高。四、抓两头带中间,合作管理学生
陶行知指出:“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加强培养发挥创造力”,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中学阶段的养成教育。每个学生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的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品德好的学生能得到大多数学生的拥护,可以引领班级发展方向,但他们往往有自高自大的思想表现,班主任要正确引导,多为他们进行心理辅导,把表扬和批评相结合,并指引正确的方向,这样才有利于班级发展。而那些后进生,他们往往思想品德、纪律学习等方面都暂时比较落后,因缺乏学习兴趣,课堂上动作连连,校内外打架斗殴时有发生,他们也因此屡造老师指责和同学们的白眼,很容易自暴自弃,极有可能联合部分同学或社会上具有各种恶习的人给学校和班主任管理工作带来更大的麻烦。对于这样的学生,班主任首先要有“爱心”,通过谈话矫正他们模糊、错误的是非观和不良行为,提高道德认识;发现优点及时表扬,帮助他们消除疑惧、沮丧、孤僻心理。一旦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会看到自己的优点和自身价值,同时也会很自觉地抑制自身缺点。
总之从事了教育事业,就意味着我们的整个人生航程将面临着一种人格上的挑战。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切实加强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开展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但它也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作为班主任,我们任重而道远,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建立和完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校园德育氛围,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面对全体学生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品学兼优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婧妮. 谈如何做好学生德育教育工作[J]. 东方企业文化. 2010(18)
德育教育工作 篇12
一、进一步加大投入,确保电化教育经费和装备经费的逐年增长。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完善的运行机制和有效的监督保障措施,使所投入的经费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技术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
二、组织开展教育技术培训与国家级、省级电教课题研究,使全市中小学教育科研水平得到快速提高,有效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到目前为止,全市有20多所中小学被评为国家级和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和电化教育示范校,多次举办了省市两级电化教育示范校开放日活动,在全市中小学范围内起到了良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参与并完成了“九五”、“十五”电教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十一五”课题的研究工作按照课题进度进入结题阶段。2009年白城市教育技术装备处被吉林省教育厅评为“吉林省电化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三、多次组织参加各级各类中小学电脑制作、青少年计算机表演赛和课件制作大赛等活动。历届活动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教育信息化的普及深入,并有100多名参赛师生在国家级和省级的相关活动中获得奖励,全面提高了中小学师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和动手能力。
四、贯彻落实新标准,抓好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和《中小学实验室建设规范》的要求建设实验室,增加资金,统一标准,在注重功能与实效的基础上体现科技的进步与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充分挖掘和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实验室和功能教室;定期举办实验员培训与考核,保证每所学校都有专职实验员持证上岗,使全市中小学实验教学得以顺利开展。
五、抓好全市中小学图书馆(室)的建设与应用。重视学校图书的供应、配备和图书馆建设管理工作。切实把好图书配备的质量关,改善图书馆藏书结构,保证藏书数量、提高藏书质量。把图书馆(室)的配备管理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六、坚持把自制教具工作做为推进本地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到目前为止,全市共举办十届中小学自制教具评选活动和一届幼儿园自制玩教具评选活动,收集优秀作品近1000件,有数十件作品在国家级和省级评选活动中获奖,部分作品已申请专利。自制教具工作对推动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提倡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在全市广大师生中达成共识,自制教具活动已成为白城市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教育科研的重要成果之一。
七、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配备与管理,着力做好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和研究工作。按照《吉林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我市于2003年启动实施了农村远程教育工程,截止2008年底,共有758所学校完成工程建设,其中建设模式一学校535所;模式二学校109所;模式三学校1 14所,总投资2000余万元。目前全市“农远工程”覆盖率已经达到100%,教育现代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并形成了覆盖城乡的信息技术教育网络。优质资源的引入对改变农村教育落后面貌、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八、加快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多年以来,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决定,紧密围绕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相继实施了中小学“校校通”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等,这些工程的顺利实施,使全市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通过信息技术人员培训、教育技术装备评优和相关评选等活动使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幅度提高,全市中小学校全部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并且把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到各学科课堂教学之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进入了新的阶段,彻底改变了我市电化教育及信息技术教育的落后局面。
【德育教育工作】推荐阅读:
中学德育教育工作探究06-19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经验总结10-24
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09-26
德育工作下教育教学10-14
班主任工作中德育教育07-09
德育教育与班主任工作10-25
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总结报告09-03
德育工作中的责任教育12-02
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总结06-12
2008春季学期德育教育工作总结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