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分层

2024-09-06

教育分层(共11篇)

教育分层 篇1

摘要:分层教育是充分考虑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而形成的有效模式。本文分析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分层教育模式的意义, 并从若干个方面, 结合相关实践经验, 阐述了分层教育模式的实施措施。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育模式,实施措施

学生之间的差距是客观而普遍存在的, 每个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认知水平及能力都有所不同, 这种现象在高中阶段表现得尤为明显。高中数学教学中, 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认识能力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 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育模式, 以避免两极分化愈演愈烈的情况发生。

一、高中数学教学开展分层教育模式的意义

分层教育模式是在教学过程中, 对班级内部的学生进行科学分层, 结合学生的学习成绩、表现等因素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 并进一步针对各个层次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以杜绝后进生得不到发展, 优良生得不到进一步发展的问题, 从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开展分层教育模式的教学, 能够保护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热情, 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并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帮助他们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 教师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 也能提升自身适应学生实际的能力, 从而全面促进自身教研水平的提高[1]。

二、分层教育模式的实施措施

分层教学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 并合理确定相应的目标要求。在学生分组时, 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 通过测验得到全体学生的数学测验成绩, 并结合课堂表现等多方面因素对学生分组, 以基础组等名义命名, 避免使用差生等词语, 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目标定位需要围绕教学大纲的要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层次化的定位。例如在讲解垂线定理时, 可以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层:第一层, 掌握数学定理并能进行描述, 能够准确找出给予题目中的垂直关系;第二层, 应用数学定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建立初步的数学观念, 能进行一定的逻辑推理, 可以提出并转化问题;第三层, 体验图形的转化, 可以应用数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依靠变式练习提高思维创新能力, 能够结合自身经验分析并解决问题。

1.备课措施

在分组和目标定位后, 教师需要在课前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备课需要结合学生分组和目标定位的情况,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层次性的要求, 只有在备课中进行分层, 才能避免分层教育模式的实施流于形式。因此, 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明确教学内容的层次性、教学手段的层次性等内容。

2.授课措施

分层教育模式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分层授课, 教学模式有些类似于复式教学, 然而限于教学条件, 无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上课, 因此需要采用合理、灵活的措施来保证分层授课的顺利进行。例如, 在讲解数列求和知识时, 教师可以先面向全体学生对数列求和的方法进行复习, 然后讲解求和策略, 利用例子辅助教学。对于基础组的学生, 教学例题为应用倒序求和的较为简单的例题, 并予以辅导;对于中等组的学生, 教学例题为较为复杂一些的例题, 并引导学生分析例题中的数字关系来培养学生的解题策略能力;对于优良组的学生, 教学例题为列项错位相抵求和的例题, 强调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进行探究。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避免了学生因例题分层一样过于简单或困难而不用心学习的现象发生。

3.布置作业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育模式的同时, 还需要课后教学的补充和加强, 因此教师需要在布置作业时体现出层次性, 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相应层次的作业。同课堂教学中的例题分层一样, 在布置作业时需要根据基础组、中等组、优良组的情况递增作业的难度。

4.教学辅导

教学辅导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 教师需要在有针对性的分层授课后, 对学生进行同样有针对性的辅导。辅导的方法很多, 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灵活处理, 针对某个层次的学生采用相对合理的辅导方法或是综合使用多种辅导方法来进一步巩固数学知识。

笔者在教学辅导过程中, 十分喜欢对口“扶贫”的辅导模式, 在课堂教学或是课堂教学之外, 笔者着重对优良生进行辅导, 然后由优良生负责对中等生进行辅导, 而中等生负责对学困生进行辅导。在该模式中, 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充分调动起各层次学生主动请求辅导与被辅导的积极性, 因此笔者着重对全体学生进行了沟通:自己能够解决问题并不能代表你完全理解了知识, 更不能代表你能解决所有问题, 不仅能够解题, 还能够将解题的思路、方法讲解给别人, 并且确保对方能听懂, 才能证明你确实理解了该方面的知识, 并进一步提高了数学解题的能力。与此同时, 笔者还鼓励学生:大家是同学, 也是朋友, 还都是老师的好帮手, 你们互相辅导不仅仅是帮助老师减轻负担, 而且互相帮助能够增进你们的友谊, 培养你们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对于数学知识的巩固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大有好处。由于讲明了道理, 对口“扶贫”的辅导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并且取得了一系列数学成绩提升之外的收获。

三、总结

综上所述, 分层教育模式对于全面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有助于教师自身的提高和学生长远的发展。教师通过分层测验能够使学生不断超越自我, 使分层教学得到动态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杜大权, 吴谨.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1 (9) :164.

[2]王庆玉."分层次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 2011 (10) :9.

落实分层教育,学生一定进步 篇2

想实现这一想法谈何容易。在初一时学校虽然是平行分班,但有很多客观因素干扰,无法令人满意,造成现在的四班,学生之间的差异很大。班级的55名学生,按成绩划分前一百名的学生只有两三位,中等生比例太小,15人的弱科成绩特别滞后,有8名后进生和干坐生。学生成绩过大的差异造成班级多数学生只给班主任装装样子,大多数学生作业完成质量不高,听课效率低,上课有时出现交头接耳或左顾右盼现象,尤其是学生对各自的薄弱学科畏难情绪比较大。后进生不写作业、上课睡觉、看小说、看漫画、口角争斗经常出现,厌学情绪突出,扰乱班级正常的上课秩序。

为什么学生们不能重视升学考试呢?我多次开班会、找学生谈心,又翻阅一些著作后,找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原来,学生们所缺少的是“成功=信念+方法+意志”,因为信念就是学习的动力,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途径,意志是确保计划实施重要保证。学生们明确了目标,就会产生学习的原动力——就是树立必胜信念,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迫使坚定得意志的形成,这样才能保证学习的进步。

首先,制定奋斗目标,成功要坚定信念。

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就有了顽强的斗志,能主动地去认识自我和改善自我。使勤奋学习转化为内在因素,使用“目标激励卡”和“周计划卡”作为学生的长期目标和中期目标。我使用了李校长早已为我们准备的“目标激励卡”和“周计划卡”,一个确立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周周反馈,它们果真像指路明灯,不但照亮了学生的奋斗方向,还像镜子一样真实的映射了学生表现,使他们更加了解自己,只有看到存在的问题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经过三周的反馈情况如下:

第一,交计划不及时,有的同学根本不交,如:第一次50人交上,第二次31人,第三次22人。

第二,计划卡中学生的计划太笼统不便于实际操作与指导。

第三,部分学生没有持久精神,形成了前紧后松的学习态度。

第四,学生不加思索随意填写应付这项作业,不给家长看,无法与家长配合实施双重监控。

一个月的反馈证明了学生们所写的书面上的计划无法落实到实际学习中去,学生们在填表时虽然感想很多,但很难持之以恒,而且无法保持到第三天就又恢复了老样子。

看着这些躁动的孩子,我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经过李校长的点拨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在工作中我一直在唱独角戏,尽管扮演的身份是班级的最高统治者——班主任,但是大雁独飞又怎能行万里路呢?

其次,成功需要教师指导学生们学习方法。

俗话说“一朵鲜花难为整个春天”,只有在优秀、和谐、团结、上进的团队中才能取得的优异的成绩,任课老师给了我大力的理解、支持和帮助,我们针对学生的特点,给每个学生制定适合自己和各学科的学习计划,并一对一地传授学习方法,得到了家长和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再次,成功要有意志力,制定短期目标。

针对以上班级面临的情况,我觉得检测时间越短,受到的效果就越大,那就是李校长提出的低、小、多、快的方法,我改变了以往按照名次划分学生层次,实行按学生学习态度分层原则,将学生分成三个组别。第一组:自身重视学习,感知到升学的压力,主观想为之奋斗的学生。第二组:后进生、干坐生。第三组:学习不努力但基础较好没有断层的学生,但学习目标不明确。

第一组考核细则制定及月考成绩反馈:

确定重点考核学生名单共18人,这些学生从学年考试前100名到550名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我们对他们的上课效果、作业质量、学习态度、培养价值方面进行考核。科任教师时时对他们进行评点,我周周在班级进行总结。

使用了三周后效果显著,现在就被考核的三名学生作以考核展示:小鹏、小虞、小旭全校成绩排榜分别是65名、414名、540名。考核后的对比图如下:

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在努力使自己改变,前一百名的学生小鹏、小贺在考核中能持久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小虞等学生不但改变了以往的不良习惯,而且还保持了所取得的优势;小旭同学从初一就是一个纪律最差顽烈成性的孩子,她在这三次考核中改变的最大,像换了一个人一样。

这些被考核的学生月考成绩如何呢?

两次月考成绩对比后结果。被关注的18名学生中只有4名学生退步,其余的14名学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小虞同学第三次月考成绩是414名,这次月考是315名,她进步了99名;小齐第三次月考成绩是313名,第四次月考成绩是229名,进步了84名;小刘三次月考成绩是365名,而第四次月考成绩是281名,成绩进步了84名。被关注的学生进步名次相加一共进步了617名,退步学生名次相加为43名,综合到一起18名学生在第四次月考时进步了574名。多么惊人的成绩呀

第二组、第三组学生月考成绩反馈:

那没有被考核的学生是不是自暴自弃,停滞不前了呢?我也对他们进行列表分析。前515名的没有被考核的学生一共17名,在这三周内成绩又有哪些变化呢?被关注的学生与不被关注学生的对比示意图(红色为被关注学生、蓝色为不被关注学生)。

这部分学生。他们两次月考成绩对比总结如下,有进步同学名次相加共750名,退步同学名次相加共202名,总共加在一起一共进步548名。其中小孟同学进步了181名,小秦同学进步了126名,小于同学进步了92名,小王同学进步了68名,小李进步了68名,小聪同学进步了63名。

一组和二组的学生进步非常明显,尤其是不被老师关注学生,在这三周的考核中深深的刺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反倒从反面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所以他们的进步更大、更显著,但是他们退的幅度也是最大的。

515名以后的学生中,小贾同学进步了53名,小李同学、小柴同学进步了16名,小姚同学进步了15名,小琪同学、小峥同学进步了8名。从成绩来看这一部分的学生学习动力小遗留的问题很大,进步很慢。

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后进生与干坐生管理条款:

在进入初四的学习中,班级最大的难题就是后进生和干座生,他们纪律差,不写作业、上课睡觉、看小说、学习底子太薄,没有学习兴趣,家庭约束力不强自我约束力不强,喜欢交友,经常发生口角争斗现象。我从带班时就一直在他们身上下工夫,这学期这些孩子早就适应了我的管理,我也请了几位家长跟班陪读,但是家长不在他们又恢复了本来面目。所有的办法收效都很小。最后,我们几位教师研究后决定,对他们也采取了时时监控法,即全体教课老师一起管理,即出台了第二个检测表强化管理。首先解决的是上课纪律、学习态度等问题,使用了一周效果较为显著。我们的做法是:

每位任课教师都提供了自己学科的厌学的学生名单共有8人。使用了“教师监测学生表(三)”,经过一周的考核结果看,学生们改变非常大,小鑫是最能睡觉的学生,堂堂课都在后面打盹儿,成绩一落千丈,使用了检测表睡意全无,上课精神倍增,作业也能教上了。

中等学生详订计划、准时考核、奖惩严格。对于中等学生,我采取了“抓两头,带中间”管理方法。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那些仍然不自觉的学生我们能放弃吗?这些孩子总用眼睛盯着我,在为我而学习,根本没有解决学习原动力的问题。所谓“中间”的学生,学习态度较端正、底子较好、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及老师布置的任务,自我约束里较差,经常参与与学习无关的事,主要表现浮躁,家庭管理时断时续。这一部分的学生的成败小到影响学校为班级制定的升学指标,大到影响全校的升学计划。我觉得这些同学不能是被带着走,而应制定更全面的计划,并按时对他们进行考核,提出严厉的奖惩措施。即详订计划、准时考核、奖惩严格。这个计划还没有使用,准备在下个月实施。

平等教育与分层教学研究 篇3

平等教育体现的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 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为此, 国家严历查处中小学设尖子班等不规范行为, 以保证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目前中职生素质及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不仅给教学和管理增加难度, 而且直接影响中职教育事业的发展。因而如何培养较多优秀人才是中职教育需要探讨的课题。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某中职学校2006级护理专业学生。

1.2 方法

非高中毕业学生入学后进行文化课考试, 根据学习成绩编班, 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编在技能班, 其余学生编在普护班, 技能班只设一个, 原则上不超过50人;采取自愿报名方式并参考英语考试成绩, 另组成不同于涉外护理专业的英护班;高中毕业生不需考试, 直接编为高中后护理班。遵循因材施教、各得其所、最大收获及目标符合师生需求[1]原则, 依照班级类型, 分别制订不同教学计划。高中后护理班学生文化素养较高, 学习基础好, 故免修语文、数学、物理、化学4门课程;技能班学生学习基础较差, 数理化课程学习困难大, 故不开设数理化课程, 只加强语文教学并适当选讲化学基础知识, 考虑到学生要参加全国英语等级考试, 故增加了英语课时。教学内容及课时目标设置均以能考取执业护士资格证为目的,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突出因材施教, 加强技能训练, 注重技能考核。

2 结果与分析

2.1 资料来源

调查上述班级“两证”通过率情况 (见表1、表2) 。

2.2 资料分析与评价

将采用分层教学的班级设为分层教学组, 其余设为对照组, 比较2组“两证”考试一次性通过率,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见表3与表4。“两证”考试属于国家级考试, 权威性强, 考试纪律严明, 评分公正, 可信度高。

表3表明, 分层教学组通过率高于对照组,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χ2=7.4, P<0.01) 。

表4表明, 分层教学组通过率高于对照组,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χ2=9.4, P<0.01) 。

3 研究意义及思考

义务教育与中职教育相比, 两者的培养目标截然不同, 一个是向更高层次学校输送“原材料”, 一个是向社会输送“产品”。中职学校进行分层教学目前尚未形成统一模式, 仍需不断探索。实践证明, 分层教学效果显著, 对中职教育的教学创新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教育者既要考虑到教育对象作为“类”属性的人所具有的共性, 又要考虑到作为个体所具有的差异性[2], 不以共性替代个性, 不以教育者的主观愿望替代受教育者的现实要求, 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 采取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 真正体现中职教育特点, 使不同文化程度的受教育者均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教育。

分层教学是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 是根据学生个性特点的教学。将不同层次学生分类编班, 能缩小个体学习差距, 减轻其学习压力, 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依“量体”制订的教学计划、课时目标及授课内容, 针对性更强, 易为学生所接受。通过降低学习难度,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每个学生逐步走向成功。另外, 这样便于教师授课和管理, 特别是在生源质量下降的情况下, 通过最大限度挖掘学生潜能, 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以保证教学质量, 消除教师教学工作无成就感的悲观心理。通过提高教学质量打造学校品牌, 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促进中职教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少茜.英语教学中的课程设计[J].教材.教法, 2008, 3:48~53.

大学生分层创业教育的思考 篇4

关于大学生分层创业教育的思考

本文通过对创业、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教育、大学生分层创业教育的内涵和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和问题的分析,对我国开展大学生分层创业教育的意义进行研究,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效,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提供就业岗位,减轻就业压力,有利于挖掘大学生创业潜力,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作 者:王磊 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刊 名:决策与信息(下旬刊)英文刊名:THE FRIEND OF THE HEAD年,卷(期):2010“”(7)分类号:G710关键词:大学生 分层 创业教育

公平视野下的课堂分层教育 篇5

【关键词】教学公平 课堂教学公平 教学观念 分层教育

通常情况下,人们在讨论教育不公平的时候,总会觉得那是政府的职责,要消除教育的不公平,需要政府部门去做,其实这是对教育不公平的误解,教育不公平包括了教育投入不公平,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平,比如城乡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不公平,甚至于学校内部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存在的不公平;其实还应该包括教师教育教学的不公平,表面上,同一个学校,同一个教师,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对每一个学生是完全平等的,当实际上由于个别教师的功利思想严重,缺乏人文关怀,价值观错位,可能会导致教学行为的偏差,对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期待,特别是对优等生的关注,而对学困生则较为忽略,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教育的不公平,因此需要引起教师的反思,我们说实现教育的公平,必须致力于教育过程各个环节的均衡与公平,课堂教学的公平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与每位教师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人民教师,需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立足本职,在平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为促进教育公平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教师通过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对所学内容产生比较强的兴趣,并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思想动态、兴趣爱好、心智水平,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设计不同的提问和练习,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关注每位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绪体验,对优生尽量满足吃。促进教育公平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分层教育是素质教育在教学方法上探索,不管用怎样的形式,不管是什么样的内容,分层教育不仅使数学教学提高了针对性,贴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由于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而不是像工厂中的产品的制造一样千篇一律。根据班级学生的成绩、自主学习能力、智力情况等因素,结合教材可将学生按2∶5∶3的比例对学生进行分层。对学生进行分组后,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A、B、C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备课时体现出来。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层教学流于形式。可结合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情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上都要分为三个层次。进行分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点像复式教学。限于客观条件,不可能在同一堂课里将不同组的学生分在不同的课室上课。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强化目标意识,另一方面课堂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环节,主攻基本目标,又有兼顾优、后进生的环节,分解层次目标。即使是在共性指导阶段也要把握课堂提问的层次,让各类学生都学有所得。通常在讲授知识时提问中等生,利用他们在认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展开,进行知识的研究。而且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更有机的结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面向全体的教育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不能一味地以分数来衡量。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评价标准应建立在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讲究评价标准的相对性,对于中低层次学生要积极捕捉其身上的闪光点,只要有点滴的进步,都要及时表扬,可设立“进步奖”。对已经尽了力,成绩仍不理想的要帮助他们寻找原因,分析学习方法。生活上、思想上多给予一些关爱,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对优等生,要鼓励他们大胆创新,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对能在课堂上给老师挑出错误的或有独到见解的设立“勇敢奖”。一学期后,对由低层次跨越到高层次的同学设立“超越奖”。

分层教育是素质教育在教学方法上探索,不管用怎样的形式,不管是什么样的内容,分层教育不仅使数学教学提高了针对性,贴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更有机的结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面向全体的教育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教师工作平凡而又高尚,教师要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宽容和善的专业精神做好本职工作,在课堂教学中消除不公平现象,为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石中英著. 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J].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鲍传友. 课堂教学不公平现象初探[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0).

[3]李润洲. 课堂教学中公平问题的理性思考[J]. 山东教育科研,2002(9).

[4]杨东平. 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和思考[J]. 教育发展研究,2000(8).

让劳动分层教育滋润孩子的心灵 篇6

镜头之一:书包家长背

每天早晨,不少家长肩背各式各样的书包送孩子上学,书包的小主人亦步亦趋跟在大人身后。家长说现在的书包太沉重了,怕压坏孩子稚嫩的肩膀,所以家长要背着书包直送到校门口,甚至送到教室里,家长才放心离开。

镜头之二:值日家长做

每天下午放学后,很多教室里活跃着家长的身影,他们有的搬桌椅、有的提水,有的扫地,忙得不亦乐乎,孩子们却晃来荡去,悠哉游哉。

镜头之三:文具家长买

书包、文具、学习资料是孩子们经常使用的个人物品,这本应该由孩子自己选择购买。可是好多家长为了不耽搁孩子的学习时间,只要孩子有要求,家长也一切代劳,跑书店、上商场,送到孩子眼前。孩子稍不中意,家长再跑几趟也不在乎。

镜头之四:杂务家长包

回到家中,孩子们更是成了小皇帝、小公主。君子动口不动手,五六年级的孩子还得妈妈或姥姥喂饭。她们说这样是为了让孩子多吃一点。其他家务活更是不让孩子插手干。孩子的小房间、书桌都被细心的妈妈早早整理好,甚至连铅笔都给削好了。

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加强劳动教育可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劳动兴趣和劳动习惯,也能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也能让孩子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让孩子从心底里尊敬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父母这些包办劳动虽充满了爱心,却也带来了诸多的弊端——剥夺了孩子的劳动权利,让孩子失去了劳动过程的体验,带走了孩子劳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幸福,同时也让孩子失去了劳动技能锻炼和提高的机会,扼杀了孩子们的劳动创造能力。作为学校教育,该如何对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实施劳动教育呢?

儿童心理专家指出:少年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心理会发生持续不断的变化,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上升运动,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针对这个特点,我们提出了劳动分层教育。

所谓劳动分层教育,就是根据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对事物认知和行为能力的不同,采用分层次、分阶段、有步骤地开展劳动教育与劳动实践活动的教育形式。劳动分层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分层进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有助于目标的逐步落实,直至最终实现教育目标。

年龄阶段:低年级段

劳动要求:能完成简单的自理项目,如自己穿衣、整理自己的书包、床铺等

主要活动内容:自己能干的事自己干

举行整理书包、叠被褥;佩戴红领巾、穿校服比赛

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劳动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而身边的事他们最熟悉,有强烈的形象感。做好身边的小事,自己能干的事自己干,就是劳动。

辅导员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自己能干的事自己干,能完成简单的生活自理项目,如自己穿衣、系鞋带、戴红领巾,自己整理书包,自己叠被子、整理床铺,能完成教室内的卫生值日任务等,并组织开展这些项目的竞赛。辅导员要收集中队里爱劳动的典型事例,给队员们树立身边的榜样。利用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这些节日,开展“我为妈妈洗一次脚”“今天我烧饭”等活动;利用班队课、品德与生活课,给优秀队员佩戴红花,让劳动小能手上台发言,生动形象地讲述自己的劳动过程。这些活动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热爱劳动的情感会油然而生,并扎根心中。

年龄阶段:中年级段

劳动要求:能完成简单的家务活,如洗涤中小件衣物、完成小家务等

主要活动内容:家务活学着干

举行洗衣服、刨黄瓜、摘芹菜比赛

虽然三四年级的学生只比一二年级学生大一、二岁,但是他们的心理和能力表现截然不同,按照年龄和年级段进行劳动分层教育的意义就在于此,选择不同的劳动教育内容,以适应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和生理接受力,让他们感受到“步步攀升”的教育过程。

辅导员要积极引导队员在家完成简单的家务活,如洗涤中小件衣物、完成小家务、能整理自己的小房间等;在校能出色完成卫生值日任务,完成自己岗位上的各项劳动。辅导员还要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组织队员到社区去参加劳动,打扫街道、清除城市牛皮癣等。在劳动实践中,学生们亲身体验到劳动能创造美,劳动能服务别人,快乐自己,深刻认识到劳动的社会价值。

年龄阶段:高年级段

劳动要求:能独立完成家务劳动,并能创造性地开展劳动

主要活动内容:家务活抢着干、田(车)间学着干

举行钉纽扣、巧手装扮房间、做拿手菜比赛

五六年级段的学生心理日趋成熟,能力也不断地得到提高。辅导员老师要积极调动他们的劳动积极性,使他们能主动独立地完成家务劳动,如参与一些田间、车间劳动实践,利用学校的劳动基地组织学生种菜等,到了这些农作物成熟时,让他们尝尝,谈谈感受。在劳动中提高他们的劳动实践能力,逐步掌握劳动技能技巧,体会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幸福,懂得劳动能创造财富,还能养活自己,要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首先要具备劳动本领。

高职教育分层教学的构想和实践 篇7

一、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分为中职和高职两大类别, 这本身就是一种分层, 但就高职教育而言还有必要进一步分层, 这是高职教育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1. 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要求分层教学

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是多元化的, 有全国统一高考、单考单招、自主招生、成人教育招生等多种招生方式, 相应的生源有普通高中毕业生、职业高中毕业生。学生的层次不同, 其学习能力常表现出较大的差别, 要使学生一刀切似的接受同样的教学显然是不合适的。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 同一个教室里学习, 普高毕业的学生听懂了, 而职高毕业的学生却是一头雾水。面对这样的情况, 任课教师是很难兼顾的, 如果不进行分层教学, 可以想象同样的教学会让来自职业高中的学生倍感艰辛。

2. 不同的兴趣爱好呼唤分层教学

中国有句俗语“龙生九子, 各有不同”。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个性, 也会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虽然学生入学时已确定了专业, 但每个专业的学习内容仍然很多, 也许学生不能样样精通, 但可以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结合, 允许其有所侧重、有所选择。这就要求在专业内设置若干个方向供学生选择。

二、如何正确分层

分层教学实施得好坏首先取决于分层是否正确, 分层得当会促进学习, 否则便不利于学习, 因此, 如何正确分层至关重要。

1. 按入学渠道分层

高职学生有多种入学渠道, 一是通过统一高考入学, 二是单考单招入学, 三是通过“3 + 2”模式由中职升学, 四是成教招生入学。按照入学渠道分层简便易行, 从实施的角度来看, 该法便于把握和管理, 最易于实施。

2. 按兴趣爱好分层

当下的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强调给学生以充分地尊重。尊重是体现在多方面的, 当然最大的尊重莫过于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自主权,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决定选择站队到哪个“层”, 这样的分层法是最受学生欢迎的。

3. 按学习能力分层

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基础不同, 其入学后的学习能力也会有所差别, 而学生在大学阶段学业成绩的高低主要还是取决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些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并不一定是自身不努力, 而往往是学习能力稍逊于人, 起点比别人低, 在竞争中自然处于劣势。如果能够按学习能力分层, 使学习能力相近的学生处于同一个教学层, 教师的教学中就不会出现一部分人学会了而另一部分人没学会的情况。因此, 按能力分层也是最科学的分层方法。

三、分层教学实施要点的探讨

分层教学说起来容易, 具体做起来却是比较复杂的, 因为它不仅要求教师严格地因材施教, 而且需要做很多创造性的工作, 劳心而费力。

1. 必须制定不同层次的培养计划

培养计划是教学的总体规划, 分层教学的实施应从培养计划开始,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及培养计划, 这样就能从指导思想和大方向上指导分层教学。可以说培养计划是根本, 没有相应的培养计划就不会有分层教学。

2. 对教学层次编制不同的教材

分层教学要求对不同的教学层次实施不同的教学, 这就要求不同的教学层次应使用不同的教材, 若这一点得不到保证, 那么分层教学就失去了意义。

分层教学中难度最大的环节就是教材。它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同一门课程时所用的教材要有所区别, 依照这个要求, 所有的课程都必须重新编制教材, 而且每门课程都需要编制几个层次的教材, 这样的教材只能自己编制而无法从市场上采购, 其工作量可想而知。

3. 需要不同的课堂教学设计

培养计划和教材的要求最终还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 分层教学的效果也要通过课堂教学来体现, 因此, 课堂教学这一执行环节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堂教学进行科学地设计, 可以充分体现教学的针对性, 确保教学适合每一层次的学生。对于成教生或“3 + 2”模式的学生应尽可能侧重实践性, 使其更容易理解, 而对于统招的学生则可以适当增加理论性。

四、分层教学实践中发现的困难和问题

分层教学已提出多年, 但直到目前仍是雷声大雨点小, 其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实施难, 必须面对诸多的困难和挑战。

1. 教学成本增加

分层会使教学班人数减少, 授课班级数量增多, 因此分层教学的实施具有班额小、班级多的特点, 在教学中需要更多的教师、更多的教室、更多的教学设施。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教学成本大大提高, 并要求进行相应的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设施的配套建设。

2. 教学难度增大

在分层前, 任课教师对自己平时所教的课程一般都是很熟悉的, 但是分层后出现了多个层次, 如何准确把握每一个层次的教学这是个难题。教师的教学风格及习惯可能适合于其中的一个层次, 而另外一个层次的学生就未必能够适应。以此教师在教学层次转换时必须具有很强的调整能力和适应能力, 主动去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而不是让学生来适应教师。分层教学的教学难度大大提高, 对教师的能力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3. 需要更多的探索和研究

分层教学还属于新事物, 没有多少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和研究, 在实践中去摸索和试验, 进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教学。

4. 管理难度加大

分层后虽然总人数没有变, 但是班级多了, 课时多了, 事情也就多了, 管理难度自然会增大。这不仅体现在教学管理上, 还体现在学生管理及财务管理上。

五、结语

浅谈艺术院校英语分层教育 篇8

艺术类大学生英语水平较低是我国各艺术类院系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作为一门非专业课, 英语似乎引不起艺术类学生的兴趣。因此艺术院校的英语教育显得困难重重, 这给英语教学带来了一个严峻的问题。根据我院学生的英语水平, 为了更好地教育以及培养学生的英语水平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 采取了英语分层次教学。

一、当前我院采取分层次教育教学的目的

在艺术院校英语教学过程中, 学习者之间表现了很大的差异, 英语学习基础、专业等等方面。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结合我院英语课程的实际情况, 英语教育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 应当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通过英语教育的学习, A班层次的学生能够达到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以上水平, B班层次学生要求略底些。

二、分层教学中划分不同的层次的标准

英语是一门综合性的语言, 包括听、说、读、写、译等几个方面。因此, 仅凭一张测试的试卷来评判一个学生的英语水平是不准确, 也是不科学的, 只有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核, 才能看出其较真实的水平。才能对分层教学的层次划分标准作出准确的定位。因此在分层中可以根据学生的个别要求做出调整。我院根据学生的情况划分为:“低于基础”“较好基础”。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目标。分层编班具体操作过程:

(—) 摸底考试

我院在新生入学军训完后, 进行英语分层摸底考试, 考试的成绩是我们作为分AB班的主要的依据。使学生在不同的层次学习更好的调动自身的学习的主动性和潜在的能力。摸底考试的内容主要是以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为标准, 考试的内容包括:听力、词汇以及结构、阅读、翻译、作文五大部分。

(二) 根据考核成绩划分不同层次

我院根据学生的高考分数以及入学的摸底考试划分为两个层次:

层次一:高考分数在70分以上以及摸底考试40分以上我们划分为A班。

层次二:高考分数在70分以下以及摸底考试在40分以下的我们划分为B班。

三、教学内容的不同

英语教学分层施教, 是“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对同一层次的学生也需要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B班的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英语基础薄弱, 针对学生所存在的问题, 我院教师从学生自身的情况出发制定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内容。在B班的第一节课就从音标讲起, 让学生重新开始英语学习, 之后是简单的英语语法和运用, 目标是学生在两年的学习后能运用简单的英语日常交际用语能力。我院A班的学生整体情况虽然有了一定基础知识, 但是应用能力不强, 例如大多数的学生对于英语的应用能力仅限于读课文以及回答简单的课堂的问题, 根据学生的情况我们的对于A班的教学内容是增加词汇, 语法结构知识和阅读的能力, 目标是达到更多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的过级率。

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根据我院的情况B班由于基础薄弱, 采取了传统的教学方法, 以教师主讲为主, 课堂用语尽量少用英语, 因为针对B班的学生主要是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 不宜采取过多的英文授课。

A班的相对来说基础较好, 词汇量大, 理解能力较强。在学生能理解的范围内采取英文授课较好,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方面的训练。然而在讲授语言知识时, 教师采用汉语教学。如果用英文讲授语法规则, 会涉及到一些语法概念的专业术语, 这样会增加学生理解上的难度, 教学效果会适得其反。

五、教学效果

我院的从07年开始采取英语分层次教学, 教学效果和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首先, 在历年的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当中屡创佳绩, 08级的学生通过率屡创学院历史最高纪录。

其次, 分层次教学还大大提高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尤其是A班的同学。他们对于英语的喜好大为加强, 同时也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增强了自信心。对于B班的同学来说, 老师们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和学生自身能力有选择的传授知识, 使得B班同学也能够学有所获。这也正是我们进行分层次教学的目的所在。

在进行分层教学一段时间后, 我院通过问卷的方式做了调查, 绝大多数的学生对分层教学是满意的, 认为该方法比较可行。觉得大家在同一层次学习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以及相互的促进。同时也为我院提高了高等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的通过率。

六、结论

分层教学模式是依据因材施教理论而实施的一个崭新的课题, 也是应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阶段存在问题的一个解决思路, 分层次教学还是一个新生事物, 它在很大程度上对我院的英语教学起到了促进功能, 使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它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环节, 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当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和解决新问题的办法, 以便对其进行充实和完善, 使此项教学改革发挥更大的功能。

摘要:文章主要是分析了在艺术院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分析我院的教学情况。为了更好地教育以及培养学生的英语水平, 结合我院学生的特点采取英语分为A、B班不同层次进行教育教学。在此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我们需要在实践当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和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艺术院校,英语分层,分层标准,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教司《有关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高职高专教育理论学习资料》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学院, 2007年, 第1~3页。

(2) 张玉琴等.高中英语分层次教学实验报告[J].山东教育, 2001, (7, 8) .

教育分层 篇9

那么, 怎样在教学中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公平的、适合的、有效的教育?我们依托分别担任两个班班主任与数学和英语课、对两个班情况比较了解的优势资源, 在全校率先进行课改实验。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前进着, 大胆地借鉴了“给所有的学习者以希望”的教学模式---交叉分层。

一、落实目标, 实施动态管理, 调动学习积极性

我们实施的交叉分层的教学模式主要是维持原班级建制不变, 在数学和英语课时进行交叉分层。一方面, 明分层;另一方面, 又要隐操作。班级合而不合, 分而不分, 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基于这些理论, 我们尝试了如下做法:

首先, 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了解学生的各科成绩, 结合学生意愿, 把两个班的学生分A班和B班 (A班是学习能力较强的, B班是学习能力略差的) 。B班学生会努力学习争取进入A班;A班的学生也不敢松懈, 争取留在A班, 形成了一种严格又公平的竞争机制, 对班风学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A层学生不敢松懈, B层学生永存希望。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学生的耐挫力也得到培养。

有些学生尽管总分较高, 但是可能数学或英语成绩不好。对于这样的学生, 鼓励他们进入A班。我们任课老师多付出一些, 单独进行辅导, 提高他薄弱学科的成绩, 给他们信心。对于那些由于数学或英语成绩单科突出而被分到B班的同学, 引导他们找到他的优势科目, 进行单独辅导, 让他的优势得到充分发展, 让这些学生吃得饱。同时, 我们还让学生明白, 更让家长明白, 我们的分层只是为了使学生接受到适合他们自己的教育, 促进学生潜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其次, 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将每个班的学生又分为A, B, C三个层次 (A层是基础较差的学生, B层是中等生, C层是尖子生) 。交叉分层前, B班学生受心理、成绩的影响, 上课几乎没有发言权;交叉分层后, B班前半部分同学有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和舞台, 成为B班中的佼佼者, 心理压力减轻, 竞争动力强劲, 自信心倍增, 成为B班教学中凝聚活力、较为活跃的群体, 对带动B班学生增强信心, 共同进步有较大影响。例如:B班的小哲同学, 逻辑思维较强 (属于B班中的C层同学) , 但他缺乏学习动力, 学习目标不明确, 老师就找他谈心, 帮他树立奋斗目标。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 他成为了B班的“小先生”。他格外珍惜老师和同学们送给他的这个称号。通过半年的学习, 他的学习成绩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数学成绩进入B班的中等水平了。

又例如, A班中C层学生在分层的课堂上, 会的题可以不做, 可以做尖子生习题。这样学生就会拥有自己的学习时间, 此班中的A层学生在老师讲解和辅导的基础上, 还享受到了团队合作机制中小队长 (B、C层同学) 的帮助, 他们的整体学习成绩得到了提高。

这种动态、相对的交叉分层模式, 虽然层数是固定的, 但层次里的人数是不固定的, 学生所属的层数随着学生自身的成绩变化而变化, 老师利用团队评价的激励功能, 鼓励学生不断向更高层次和目标冲击。自始至终, 教师都怀有允许落后、鼓励冒尖、关爱差生、培养优生的教育教学理念。

二、着眼于原有基础上的提高, 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说过,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 没有两个像两滴水那么相似的儿童。教育者的明智就在于他能从似乎“差不多”的学生中, 发现每一个特有的兴趣和爱好。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每节课上都能让孩子们得到尽量的发展。

交叉分层教学中, 我们在学生分层的前提下, 坚持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测验分层、评价分层。

交叉分层的课堂要求老师在备课上下足功夫, 可以采取一案多上, 一课 (件) 多用的原则, 教师对于教材、教学大纲、课标要熟练掌握, 对于学生要有充分的了解 (父母的期望值, 孩子的学习目标) ;同时教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 能有效地利用好课堂时间。对于不同班次、层次的学生, 确定相同的教学内容, 采取不同的教法, 设计不同的练习题、作业题。每一节课都是整个分层次教学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要有计划地设计出学期、单元以及章节的不同目标和要求。备课过程中, 最重要的是教学目标分层:A班学生要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培养他们的发散、逆向、创新思维、丰富的想象力和拓展迁移能力;B班学生能模仿课本例题完成一些简单的习题, 多注意夯实基础, 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让其充分展示闪光点。

课堂教学上, 保证进度容量相同, 但教学难度有所不同。在A班, 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他们自主学习, 成为课堂的主人。在B班, 设法激发其学习兴趣。对“A后”“B前”的中等生, 课堂上要随时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情绪变化, 对他们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点拨, 防止滑坡, 激励他们向高一层次目标迈进。两个班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不同, A班学生, 培养他们“举一反三”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他们横向拓宽, 纵向加深。课上老师少讲, 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B班学生, 要求他们“低起点, 多反馈, 步步清”的教学方法, 重在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开发情商。

在上好课的基础上, 做好有针对性的辅导工作, 一般是指两头的学生, 尖子生给予拔高, 学困生有所收获。作业设计分为三类:基础作业 (反映最低限度的教学要求, 完成这类作业可赶上教学进度) ;自选作业 (即展望型的作业, 完成这类作业可赶上B、C层次的同学) ;提高作业 (即发展型的作业, 培养思维能力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为主) 。

为了检测交叉分层课堂教学的实效, 我们采用不同标准的分层测试办法。一张试题数量相同的试卷, 设置A、B班学生各自选做题, 鼓励B班学生选做A班题目, 做对的, 给予加分。以数学为例, A班基础题占50%, 分析题占30%, 能力提升题占20%。B班基础题占70%, 分析题占20%, 能力提升题占10%。定期内, 成绩进步者可以滚动到A班, 反之, 成绩退步者滚动到B班。这个动态的操作过程使每个层次的主体都得到自主发展。

经过两学期的实践, 两个班所有的学生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里, 在不同基础上有了较大的进步。只要我们教师坚信“能教会人人”和“人人都能学会”这一信念, 努力探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有益的教学方法, 那么每一位教师都能使自己的学生最终个个达到自己预设的目标。交叉分层, 一方面提高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创新水平;另一方面增强了基础较差学生的自信心, 提高了其学习能力, 使每名学生都学习着、快乐着。

谈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课分层教学 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竞争日渐激烈,计算机技术作为当代三大基本技能,已经愈来愈被国家所重视,但由于学生素质、个人能力等参差不齐,传统教学中“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化教学,那么,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深入了解学生间的差异

信息技术课由于是一门开展不久的课程,教学体系还不完善,从专业角度来分析,信息技术课是要求每一个普通学生都应该掌握,但是目前来看,信息技术课还没有像其他课程一样,有着专门的评测,而且上课场所的原因,也加大了这门课程的教学难度,学生信息技术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进行高中教育之前,教育水平的差异上高中以前学生来自各种地区,如小镇、乡村、城镇等,这就造成了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

2.家庭中是否重视信息技术教育受家庭环境因素影响,有的受过良好教育的父母,高瞻远见,极为重视对孩子这方面的培养,而另外一些父母则是根本认为这些是玩物丧志。

3.学生本身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有些男生天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感兴趣,而大部分女生通常对这样的知识毫无兴趣。

因此,上述原因决定了分层教学的重要意义。

二、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信息技术教学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面对水平差异不同的学生,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那些基础偏差的学生身上,多讲解关于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信息技术操作的基本理念,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让其做大量的练习使其找回自信。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而言,就可以加大他们的练习力度,精益求精,而且在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基础掌握得比较牢固时,可以对他们进行发散式思维的训练,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高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育是当代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分层教学的目的便在于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平均水平,培养一批批能够被社会所承认的人才。

参考文献:

张海娟.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2).

高中体育教学中分层教育实践探讨 篇11

在教育学理论上, 分层教学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 按照最优化教育理论进行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活动。目前对于我国的体育教学来说, 分层教学是最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 因为其基本理论就是尊重学生的能力、特点、喜好, 先制定一套适合的教学方案, 然后在实践的过程中, 逐步地完善不足的环节。其主要的理论是“最近发展理论”, 并且强调的是要教会学生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分层教育在现代体育教学中必定会成为一种趋势。

分层教育针对性强, 对教育对象分层有多种方法, 目前主要有四种分层方法: (1) 学生分层 (把具有一类特点的学生分成一组) ; (2) 目标分层 (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的好坏分为不同程度的组别) ; (3) 教学分层 (主要是对教学方法的分层, 根据不同的教学方案进行分层教育) ; (4) 评价分层 (可以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评价, 也可以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 主要采用动态评价、纵向评价和综合评价三种方式) 。

二、高中体育分层教育的实施方法

1. 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长处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一点大家都知道。在体育的学习中也是如此。有的学生擅长跑, 有的擅长跳高, 有的喜欢球类运动, 等等, 老师应当根据学生对体育不同的兴趣爱好, 把喜欢同一类体育项目的学生划分在一组, 然后有针对性地讲解相关的知识。学生在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中, 会发挥得更好。

2. 根据学生不同的体育素质分层教学

经常锻炼的学生体育素质一般都很好, 平时不锻炼的, 相对来说体育素质会差一些。一般情况下, 教师不会考虑这些客观上的差异, 而会把具有不同素质的学生, 以同样的进度和要求进行同样的体育项目教学, 而且在成绩达标方面, 要求统一的成绩, 这是不合理的。这样, 不利于发展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和兴趣, 当他完不成老师的目标时, 还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心理压力。所以, 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分层教学。

3. 以分组的方式进行体育理论教学

比如在对学生的足球教学中, 可将全班学生看成一整体, 按掌握足球技巧层次的不同分为A、B、C三个级别, A组是掌握技巧最好的, B组是稍微好一些的, C组为掌握足球技巧最差的。对于A组, 老师讲解的知识要有所深入, 要有专业的足球知识。对于B组而言, 讲解的内容稍微降低难度。对于C组, 当然是讲解些基本的足球技巧, 如果太深入, 肯定理解不了, 同时会造成学生失去对足球的学习兴趣。以分组的方式进行体育理论教学, 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锻炼了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的能力, 开拓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各层次学生之间产生的交流和讨论, 不但增加了学生的记忆深度, 也在各层次学生之间形成了互补学习。

4. 分层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针对不同的学生, 认真研究学生之间的差距, 然后制定适合学生的分层教学方案。这样有针对性的教学有利于发挥其优势, 在不同的领域有适合学生本身的培养目标。为此就要求教师本身的专业知识过硬, 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要做到了如指掌。例如, 针对女学生, 体育教师可以讲解一些适合女孩子的体育项目;针对男学生, 体育教师可以讲解男孩子喜欢的体育项目。使男女学生在体育方面寻找到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 从而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5. 分层体育教学的教学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 灵活运用多种方法, 对其成绩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评价, 比如横向评价、纵向评价、动态评价等。不能简单粗暴地用单一的指标否定学生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 有的学生可能比较擅长长跑, 但是不擅长篮球运动, 教师不能说他体育素质不好, 应该根据实际情况, 进行综合性的评价。这样能使学生充分地了解自己, 同时挖掘自己的体育长处和潜质, 有针对性地锻炼自己, 不但在喜欢的体育项目上多加努力, 也在必须掌握而没能掌握的技能上多下工夫, 既做到全面发展, 也能把自己的优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总之, 分层教育是以学生本身为出发点的个性化教学理念, 是一种创新教学的新理念。高中体育教学实行分层教育十分适合当代教育“终身发展”的理念, 也有利于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但是在教学的方法上还不够完善, 有待我们继续探索研究。学校方面应当组织教师队伍, 针对体育分层教学, 深入研究更多的教学方案, 为每一位学生的体育创造最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刘树仁.试论分层递进教学模式[M].课程·教材·教法, 2002 (7) .

上一篇:民族基础教育下一篇:标准化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