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财务政策(精选12篇)
公司财务政策 篇1
近年来,行为金融学已经成为金融研究中一个十分引入注目的领域,它对于原有框架中的现代金融理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从人的角度来解释市场行为,充分考虑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因素的作用,为人们理解金融市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它注重投资者决策心理的多样性,突破了现代金融理论只注重最优决策模型,简单地认为理性投资者决策模型就是决定证券市场价格变化的实际投资决策模型的假设,使人们对金融市场投资者行为的研究由“应该怎么做决策”转变到“实际是怎样做决策”,研究更接近实际,所以能够解释许多传统金融学无法解释的异常现象,比如:封闭式基金之迷、股票市场中的追风行为、过度反应以及反应不足等。
行为金融学不仅对总量股票市场的股票溢价等难题进行研究,而且对微观层面上投资者非理性行为进行探讨,同时还将研究领域扩展到公司财务方面,并取得了大量的有益成果,由此推动了行为公司财务(Behavioral Corporate Finance)的兴起和发展。
一、行为公司财务研究的主要内容
正如行为金融学试图解释资本市场中的许多异常行为一样,行为公司财务的产生也是为了试图解释公司财务决策中的许多异常行为。行为公司财务关注两种非理性对公司的财务决策行为的影响:资本市场投资者及分析家的非理性和公司管理者的非理性。
行为公司财务研究的主要问题是:(1)非理性的投资者是否影响理性的管理者的财务决策行为?或者说,当股票市场价格明显偏离公司真实价值时,致力于实现公司真实价值最大化的理性管理者将如何反应?包括融资政策、投资政策、股利政策以及并购、重组行为。存在代理问题时,理性的管理者会否利用股票市场投资者非理性选择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资本配置行为?(2)管理者的非理性如何影响其公司财务决策行为?理性或非理性投资者会如何作出反映?
对于第一个问题,行为公司财务此时的基本假设是:资本市场是非理性的,但管理者是理性的。关于投资者及分析家的非理性行为的综述见Barbaris and Thaler(2002),这些非理性行为主要包括损失厌恶、过分乐观、易于产生系统性的偏差等等。这些非理性行为最终的表现是证券的价格偏离其基本价值,即投资者或低估或高估企业的价值。行为公司财务理论认为,投资者的情绪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影响、甚至扭曲公司投资行为,从而降低资本配置效率。
对于第二个问题,行为公司财务此时的基本假设是管理者是非理性的,对市场是否有效并没有严格假定,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及分析家的表现或是理性的,或是非理性的。管理者的非理性有很多种表现,行为公司财务主要关注两种非理性:过分乐观与过分自信。行为公司财务认为,当管理者对企业的发展前景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时,就表现为“过分乐观”;当企业管理者过于看重自己的个人能力及影响力时,就表现为“过分自信”。
为什么企业管理者会普遍存在非理性的行为呢?行为公司财务把它归因为公司层面的套利的有限性(the limits of arbitrage)。与资本市场不同,在公司财务层面,套利的力量显得很微弱,相对于证券市场的误定价,套利的更多限制在保护着管理者的非理性。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针对管理者非理性的“套利”行为——公司接管(兼并与收购)———会导致太高的交易成本。从事接管的“特定投资者”往往承受太多特质性风险,而能够化解风险的套利战略又很难实施,比如相关的交易通常涉及一些资产(包括人力资产)的交易,这些资产的交易没有卖空机制,也没有其它的衍生资产来帮助套利。
二、上市公司的异常财务政策
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财务决策者必须面对三类不同的问题:一是公司应该实施什么的投资项目?二是如何为实施投资项目筹集所需要的资金?三是如何对盈利进行分配?围绕这三个问题的分析与决策,构成了公司理财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即投资政策、融资政策、股利政策。传统公司财务理论认为,理性的公司管理者应该这样进行三大决策:选择能够大于该领域平均收益率的投资项目;以最小的资本成本来募集需要的资金;结合公司的长短期利益以及内外部环境进行收益的再分配。
但是在分析国内上市公司的财务决策时,却发现一些非常异常的现象,其主要表现是:
(一)过分偏好股权融资,也即所谓的“圈钱饥渴症”。
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上市公司的融资实践表明,当企业要筹集资金时,首先选择并采用的融资方式是内部融资,其次才是外部融资。在外部融资时,首先选择的是以银行负债为主的间接融资,其次才是利用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而在直接融资中,往往以发行企业债券融资为主,股权融资通常安排在企业融资选择的最后,而且,企业对以股权融资方式来进行的股权扩张非常慎重。
而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选择明显地呈现出偏好股权融资的倾向,配股和增发新股成为我国上市公司筹集外部资金的主要融资方式,而负债融资,特别是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的方式来筹集外部资金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总额中所占比重非常低。根据李翔等(2004)对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统计,自1992年以来,全部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从总体上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在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中,内源融资比例非常低,1995-2000年平均不到10%,导致外源融资比例要远高于内源融资比例,有些上市公司几乎完全信赖外源融资;在外源融资结构中,股权融资比例成上升趋势,1995-2000年平均为60%,而同期债务融资的比例基于上在40%徘徊,1998年以后还呈明显下降趋势。
(二)投资效率低下,主要表现为过度投资。
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选择必然会影响其投资决策,我国上市公司在外部融资选择中表现出股权融资偏好的同时,在融资资金的使用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股权融资资金配置效率低下的问题。文宏(1999)对1994-1996年我国上市公司中配股企业的不同资金来源对企业息税前利润贡献度的实证研究表明,从这几年不同时滞的分析结果来看,配股融资对企业息税前利润呈现负的相关性。提云涛(2004)的实证研究也表明沪深上市公司配股后往往业绩大幅度下降,相当一部分企业以息税前利润计算的资产报酬率低于一年期银行贷款利率。事实上,上市公司在配股后几个月内发布更改配股资金用途的情况并不少见,配股后每股净收益直线下降的也很多,甚至于配股后“一年绩优,两年绩平,三年绩差”的上市公司也屡见不鲜。
虽然上市公司在股权融资资金的配置方面存在着用股权融资资金偿还银行贷款、存放银行获取利息、进行委托理财等投资不足的行为,但从总体上来看,上市公司股权融资资金的使用更多地表现为利用募集资金投资于各种效益并非理想的新投资项目,以扩大企业投资规模,甚至将资金投入到一些企业本身并不熟悉、与主营业务范围无关的领域,这些都属于过度投资行为。
(三)不稳定的股利政策
国外的实证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在制定股利政策时总是遵循稳定的股利政策:公司将每年发放的股利固定在某一水平上,一般来说股利不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只有当预计公司未来盈余有实质性增加时,经理层才会提高股利。此外,经理们认为投资者总是偏爱那些遵循稳定股利政策的公司,即便是公司盈余出现暂时下降,也不会减少股利,而会保持和前一年同样的股利支付水平。
国内也有学者作了类似的研究,如吕长江等(1999)、魏刚(1998)等等,但他们的研究却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无论是从股利支付形式还是从股利的支付数量来看都遵循不稳定的股利政策,与发达国家的股利政策行为存在显著的差别。曹媛媛(2001)对我国上市公司1994-2001年间的股利支付情况进行了统计,与国外股票市场相比,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形式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不分配公司的比重逐年上升,1999年达到最高(不分配的公司占样本总数的64.42%),此后该比重略有减少,但平均达到43.49%,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2)股票股利与混合股利在支付股利的公司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平均为33.56%,而同一样本期间内,美国的股利分配方案中包含股票股利的只占10%-15%。
(3)上市公司采取现金股利支付形式平均占32.95%,这一比例也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土耳其等发展中国家。
三、行为公司财务中的财务政策
行为公司财务认为:上市公司异常财务政策的产生,或者是因为受到资本市场上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影响,或者是因为企业管理者本身的非理性行为所至。
(一)当市场表现为非理性时
在市场非理性情况下(也即投资者是非理性的),管理者的目标发生了变化:最大化企业的基本价值还是最大化企业目前价格?在完美有效市场情况下,这两个目标其实是一致的,因为市场有效性下证券价格应该始终反应企业的基本价值。但是,一旦放松“投资者理性”假设,第二个目标显然不同于第一个目标了。此时,企业管理者为迎合短期投资者的要求,可能会采取一些短期行为:比如投资一些特定项目,或对企业进行包装,如盈利调整、发放股利等等。通过这些迎合行为,管理者能够影响市场对证券价格的误定价程度。
此外,管理者会利用目前的误定价来为企业现有投资者谋利,这就是Stein(1996)提出的基于“市场时机”(Market Timing)的融资理论:当定价过高时,企业发行证券以利用投资者的热情;当定价过低时,企业回购证券。显然企业此时是为了把价值从一些投资者手中转移到了另一些投资者手中,来自美国的调查也佐证了这一点:Graham和Harvey(2002)对392家美国上市公司的问卷调查表明,2/3的CFO认为“股票市场对公司股票价格的高估或低估是公司进行融资决策的重要考虑因素”。
成熟的证券市场尚且如此,在中国这样初级、非成熟的证券市场上,显然公司管理者肯定会充分利用投资者的非理性。中国证券市场平均高达30倍的市盈率,说明市场处于很不理性的状态,上市公司能够以很低廉的成本来发行股票,何乐而不为呢?许多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并不是为了投资,就是为了充分利用市场的非理性(“圈钱”)。另外,在分析中国证券市场时还应该加上一个非理性:即监管者的非理性。监管者多次更改“增发”与“配股”的条件,导致许多上市公司为迎合监管者的意图而粉饰其财务指标,上市公司从“IPO”热到“配股”热再到“增发”热,无不与监管者政策的改变有关。
由于发行被高估的股票可以获得市场时机选择的好处,所以当市场非理性表现为高估股票时,企业股票的发行数量往往超过他们实际需要的数量,因此,市场时机选择的后果是企业会拥有大量的自由现金流。Stein(1996)指出,如果管理者持有短视野(short horizon),管理者会按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来折现要投资项目的现金流,而不是按净现值原则来折现其现金流。因此,持有短视野的管理者会采取迎合投资者的各种财务政策,企业既可能会过度投资(当股票被严重高估时),也可能会投资不足(当股票被严重低估时)。
管理者的迎合思想也体现在股利政策上。投资者对股利(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两种)的特殊偏好会驱动公司的股利政策变化,或者说理性的管理者会迎合投资者的股利偏好制定股利政策。Baker和Wurgler(2004a)提出了股利迎合理论(A Catering Theory of Dividends)。他们认为,由于投资者通常对公司进行分类:支付现金股利的公司和不支付现金股利的公司被视为两类。投资者对这两类公司的兴趣及股利政策偏好时常变化,对股票价格产生影响。公司管理者通常迎合投资者偏好制定股利政策,迎合的最终目的在于获得股票溢价。即当投资者倾向风险回避时,对支付现金股利的股票给予溢价时,管理者就支付现金股利;当投资者偏好股票股利,对股票股利给予溢价时,管理者就改为股票股利。如果股票价格与公司管理者补贴收入相关,管理者更有可能取悦投资者,抓住股票溢价机会改变股利政策。他们还通过实证,证明股利迎合政策能够更好解释为什么公司股利政策随时间变化。Baker and Wurgler(2004b)还证明了如果不能从股利发放中获得任何溢价,那么企业就倾向于不发股利。
(二)当管理者非理性时
当管理者非理性时,管理者的目标是最大化感知的企业基本价值,而并非企业真实的基本价值。因此,管理者的非理性很容易扭曲企业的财务决策行为。
如果管理者表现为过分乐观或过分自信,往往高估投资收益,更容易投资高风险或净现值为负的项目,更积极地进行高风险的投资扩张活动,比如兼并。Roll(1986)、Malmendier and Tate(2003)的实证都发现,大部分的企业兼购活动并不会给公司带来任何收益,其动机只是源于经理人的过分自信或过分乐观。Heaton(2002)也证明了,即使没有信息不对称或理性代理成本存在(以往的研究认为主要是这两个原因导致过度投资现象发生的),管理者过分乐观或过分自信的企业也会产生过度投资问题。
大量实证表明,有限理性的管理者处理复杂的财务决策时会运用简单的“拇指法则”(rules of thumb)。比如净现值原则(NPV)是企业选择投资项目的基本原则,然而在实践中,管理者往往喜欢用比较简单的原则来评估投资项目。Graham and Harvey(2001)对CFO的调查发现,内部收益率原则(internal rate of return)远比NPV原则运用得普遍,同时50%以上的CFO喜欢用回收期原则(payback period rule),而这个原则既不需要计算初始期的资本成本,也不需要预测投资回收期结束后的自由现金流。
企业投资中也存在“沉淀成本”效应(sunk cost)。Shefrin(2001)发现在管理者得知所投资项目有问题后,也不愿意放弃,而坚持继续进行投资。Guedj and Scharfstein(2004)有关药品开发的实证也说明这一点,他们发现处于药品开发早期阶段的企业即使临床试验已经证明前景并不美妙,但仍然不愿意放弃他们的药品申请计划。管理者往往存有“反正已经这样了就赌一把”(gambling-to-get-back-to-even attitude)的思想。
四、结语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投资者与管理者的非理性行为都有可能扭曲公司的投融资决策过程,产生诸如过分偏好股权融资、过度投资与股利迎合行为的发生。对于异常财务现象的产生,与基于理性假设的传统公司财务相比,基于非理性假设的行为公司财务似乎更具有解释力。
由于财务决策在公司一系列决策当中的重要性,其形成可能是诸多复杂因素共同决定的,行为公司财务只不过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作为一种崭新的理论,行为公司财务还有相当多的财务现象未能得到很好解释,同时,如何结合中国资本市场的独特性,对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决策做更进一步的分析,这可能是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公司财务政策 篇2
浅析经济学与财务信息公开政策
一产权理论与会计信息 产权理论认为,会计信息是一种稀缺性资源,通过会计信息的揭示可以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组合及优化.产权经济学的奠基人是科斯,他于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一文奠定了“交易费用”学说的基础.他又于1960年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提出了被后人命名为“科斯定理”的`著名命题.也就是说,在交易费用为零的前提下效率与产权无关,而存在交易费用的条件下,产权制度将会影响经济效率.科斯定理实质上是关于产权安排、交易费用、资源配置效率之间关系的定理.根据科斯定理,有会计学者对财务会计信息及其市场资源配置作出了两个推论:
作 者:袁睁 作者单位:山东九发食用菌股份有限公司刊 名:中国科技信息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23)分类号:F2关键词:
论企业财务政策的体系及其选择 篇3
摘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独立自主性地位日益确立,这使得企业财务行为逐步成为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行为,自主选择性财务政策成为理财人员自主理财的外在表现。
关键词:财务政策财务政策体系财务政策的选择
0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企业经营国际化及企业合并等经济因素的影响,财务导向的企业管理逐渐成为西方企业管理的新趋势。可以预言,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大多数公司将逐步进入财务导向型的企业管理阶段。在这种经济背景下,如何选择财务政策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1企业财务政策的简述
1.1企业财务政策的含义企业财务政策就是指企业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运用一系列财务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以实现财务目标的策略。它是以企业为财务主体,在宏观财务政策的指导下,根据企业的总体目标和现实要求所制定或选择的一套自主的财务行动准则。
1.2企业财务政策的特点财务政策的类型多种多样,但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企业财务政策运用的主体是企业;财务政策的运用应具有主动性和灵活性;企业财务政策应具有相对稳定性。
2财务政策体系的构建
企业完整的财务政策体系应当包括财务政策战略、财务政策类型和财务政策实施三个部分。
企业财务政策涉及到财务活动的方方面面,一个完善的企业财务政策体系,应当与理财的基本观念和基本内容相适应,它能有效地指导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践活动,从理财观念上看,尽管管理者应当树立的理财观念很多,但风险观念和信用观念是极具重要的两大基本观念;从理财内容上看,尽管涉及到资金运动的各个环节,但融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股利管理是理财的四项基本内容。据此,企业财务政策的类型应当包括:风险管理政策、信用管理政策、融资管理政策、营运资金管理政策、投资管理政策和股利管理政策等六个方面。具体如下,①风险管理政策。②信用管理政策。③融资管理政策。④营运资金管理政策。⑤投资管理政策。⑥股利管理政策。
3财务政策选择遵从的基本前提
3.1财务政策选择的基本假设:理性选择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企业都会在给定的条件下争取自身的最大利益。这些约束条件包括法律、政策条令与生产技术条件等社会规范。
3.2政策选择的基本原理:优化改革开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是经济人在法律制度加以确认和保护的一般规则的约束下,根据利润极大化原则上,生产者可自主做出经济选择与决策。
3.3财务政策选择的基本原则企业财务政策选择的基本原则是从理财实践中抽象出来的并在实践中证明是正确的行为规范,它反映着企业理财活动的内在要求。为了财务政策选择的结果,其基本原则应包括:风险与收益对等原则i边际分析原则;利益关系协调原则。
4财务政策类型的选择
4.1风险管理政策的选择风险和报酬是现代理财行为中必须正确处理的一对基本矛盾,它们之间的基本关系是风险越大要求的报酬率越高。事实证明,不顾及风险,一味地追求过高报酬,极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风险管理政策选择的目的不在于一味地追求降低风险,而在于在报酬和风险之间做出恰当的抉择。供选择的风险管理政策类型主要有:回避风险政策;控制风险政策;转移风险政策。
4.2信用管理政策的选择信用管理政策是企业财务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包括宽松的信用管理政策和从紧的信用管理政策两种类型。任何一个信用管理政策均由以下三个要素构成:
4.2.1信用标准政策它是企业评价客户信用等级,决定给予或拒绝客户信用的依据,通常以预计的坏账损失率表示。若企业信用标准过高,将会使许多客户因信用品质达不到所设定的标准而被拒于企业商业信用之外i反之,则会使企业冒较大的坏账损失风险和支付较高的收账成本。为了评价、证实和判断客户的信用情况,用以确定对其可否给予商业信用的标准,一般可采取“5 C”评估法:客户品质;偿债能力:财务能力;提供的担保品:经济情况。采用以上五项标准,对需要给予商业信用的客户分别进行评价,是保证应收账款安全的必要手段。
4.2.2信用条件政策它是企业接受客户信用订单时所提出的付款要求,包括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两个方面。企业在制定信用政策的过程中,首先必须确定赊销需要采用的最佳信用期,企业采用的信用期越长,赊销的商品就越多。发生的销售收入就越大,取得的利润也可能越大,而且坏账损失也可能越高。其次还要确定合理的现金折扣政策,它是为了鼓励客户提前付款所给予的优惠。现金折扣的实施可以加速应收账款的收回,但要发生折扣成本。
4.2.3收账政策它是企业对收回账款所采取的措施。企业对收账政策的制定要宽严适度。若收账政策过于宽松,可能导致客户更加拖欠货款,增加与应收账款投资相关的成本:反之,则可能导致企业失去较多的销售机会,影响公司未来的销售和利润的增长。因此企业必须根据现实情况来制定合适的收账政策。我们认为,信用管理政策的选择需要考虑以下因素:①应收账款占用水平;②市场竞争的程度:③公司的销售状况;④客户的信用等级;⑤公司信用制度:⑥公司管理能力。
简单地说,当公司的应收账款占用少,面临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产品销路差,客户信用等级高,信用制度严密以及自身的管理能力强之时,可实行适度宽松的信用政策;反之,则可以实行适度从紧的信用政策。
4.3融资管理政策的选择企业融资管理政策选择的核心问题在于确定一个良好的资本结构。一般而言,融资管理政策的类型有以下几种:仅有普通股的资本结构政策:兼有普通股、优先股的资本结构政策;兼有普通股、优先股与债务资本的资本结构政策。
4.4营运资金管理政策的选择良好的营运资金管理必须依靠一种切实可行的、能够有效地考虑风险与报酬的营运资金管理政策。一般来说,营运资金管理政策有以下三种类型:中庸型营运资金管理政策;稳健型营运资金管理政策;冒险型营运资金管理政策。以上各类营运资金管理政策各有利弊,其中:冒险型的营运资金管理政策的净流动资本最小,风险最大,但其总成本最低,收益最高;稳健型营运资金管理政策的净流动资本最大,风险最小,但其总成本最高。收益最低;中庸型营运资金管理政策的收益与风险则介于二者之间。
4.5投资管理政策的选择企业投资管理政策按性质不同,可划分为稳定型、扩张型、紧缩型政策三种类型。我们认为,企业应根据外部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的情况等为依据,正确选择投资管理政策。在确定投资管理政策时必须考虑以下“三性”原则:第一,从属性原则:第二,指导性原则;第三,风险性原则。
4.6股利管理政策的选择选择科学的股利政策对于保障股东权益,协调股东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稳定股票价格和维护企业形象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按股利支付的稳定性划分,企业股利政策包括以下几种类型:①固定股利政策;②固定支付率股利政策:③低正常加额外股利政策;④剩余股利政策。
5结束语
深化财务公司会计政策的探索 篇4
关键词:财务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利润操纵
一、我国财务公司会计政策的现状
(一) 缺乏选择会计政策的法律法规
财务公司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对会计政策可以选择的范围带来了约束, 也就对财务公司会计政策的选择行为的规范带来有利的影响。国内缺失与财务公司相关的会计决策选择的法律法规集中反映在:其一, 基本法缺失, 如是与会计政策选择相关的法律法规即失去了法律渊源, 使得对它的功效范畴的界定成为无稽之谈;其二关注焦点偏倚, 当今国内与财务公司会计政策相关的法律法规, 并未科学地界定公司超越会计政策选择的范畴所必须担当的责任, 并未遵循惩罚和作为相配套的原则。
(二) 会计政策的选择带有很多的随意性成分
财务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带有很多随意性成分集中反映在如下几点:其一, 财务公司会计政策选择有着很大的空间, 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其二, 国内财务制度及其准则准许对相同类型的交易应用不一样的会计政策, 同时准许会计政策自发地变更。其三, 大量的财务公司在选择政策的时候, 对一致的指导思想以及合理选择步骤的缺失, 选择会计政策时带有很多的随意成分, 导致有些会计信息无法如实地反映公司的经营现状以及现金流。
(三) 选择会计政策的时候缺乏透明度
国内不少财务公司创立于体制转轨时期, 在信息披露意识以及人员设置方面没有符合信息披露的规范, 大量公司均曾由于未能及时、自觉地披露先前发生的重大事件 (特别是对那些影响会计政策选择的事件) , 同时由于受到金融市场尚未成熟以及公司面对短期利益的诱惑等要素的左右, 公司在选择会计政策的时候没有对监管机制的构建予以重视, 忽略了信息披露制度, 也就造成财务公司在选择会计政策之时缺乏透明度。
(四) 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存在机会主义偏向
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能够使得公司的代理成本得以降低, 从而促使公司提高效率。然而国内不少财务公司在选择政策时带有机会主义偏向。机会主义型会计政策选择大多是为了使得领导者个别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能够得以最大化, 它以损害另外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作为代价, 对单位的长远发展造成消极影响, 亦不能使得资本市场的资源得以合理地配置。
二、解决我国财务公司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主要对策
(一) 健全公司治理制度
第一步, 作到产权清晰, 充分地发挥产权制度对财务信息形成的规范作用, 使得公司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带有更多的科学性, 尽量地体现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第二步, 形成报酬与绩效相对称的激励机制。深入地探究和财务公司绩效所关联的股权激励机制。第三步, 加大力度发展机构投资者, 充分地发挥他们在公司治理当中的积极作用, 制约公司经理人员寻求自身利益而为所欲为地瞎用会计政策选择以操纵利润导致投资者利益受损的行为。第四步, 深入地对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制度予以完善, 强化对财务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以及惩处力度。
(二) 加强对公司财务工作者的教育, 提高财务工作者的素质
要保证财务公司能够合理地选择会计政策, 就应该采取不同的形式对公司财务工作者予以继续教育。逐渐地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 使得他们很好地意识到会计政策选择重要性, 以保证财务工作者不仅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很好的自我评判力, 又可以逐渐地使得知识得以更新, 熟悉当前的会计法规、准则, 以求在工作当中能够与单位实际相结合。
(三) 对会计规范体系予以完善
第一步, 构建有不同方利益相关者参与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制定机构。制定有着一般认同的财务准则和制度, 尽可能地使得对同一事项选用不一样的会计政策带来很大差异的情况得以消减。第二步, 减少公司选择会计政策的空间。从我国国情出发, 应该尽可能地缩小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 制约公司任意更新财务政策以减少公司利用它来操控利润。第三步, 对会计政策选择的披露予以规范使得公司会计政策选择与更新披露的范畴得以扩大。尽可能快地出台会计政策披露规章, 对会计政策披露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的规定。
(四) 强化证券部门的监管力度
当前, 证券监管机构应该出台一套合理实用的财务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规则, 明确地界定那些违规活动。对那些已经出台的政策法规, 应该加大力度去执法, 尽可能快地在财务公司和证券市场参加人员当中形成法制理念。特别是对财务现状不正常的ST单位更应该加大监控力度。信息监查者在公司中行使职权的时候务必有着非常强的独立性, 不可持公司股份, 所有的薪资和待遇都在证监机构享有。由证监部门负责人事的任免与考核。
三、结论
总之, 财务公司会计政策选择是财务公司理论以及实务研究的重要方面方面之一, 本文主要探讨财务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问题, 对国内财务公司会计政策的选择行为予以了相对清晰的理论研究。首先分析了我国财务公司会计政策的现状, 表现为:缺乏选择会计政策的法律法规, 会计政策的选择带有很多的随意性成分, 选择会计政策的时候缺乏透明度, 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存在机会主义偏向。紧接着, 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政策性建议:健全公司治理制度, 加强对公司财务工作者的教育, 提高财务工作者的素质, 对会计规范体系予以完善以及强化证券部门的监管力度。以寄希望于财务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机会主义偏向能够得以消减。
参考文献
[1]陈继初.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若干问题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9[1]陈继初.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若干问题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9
[2]刘高峰.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J].企业家天地, 2010 (3) [2]刘高峰.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J].企业家天地, 2010 (3)
公司奖励政策通知 篇5
员工奖励通知范文
1近期来公司工作繁忙,而公司XX部工作人员XXX在新婚后主动停休婚假,返回公司上班。且XXX同志在平时的工作中认真负责、积极肯干,工作表现突出。经公司领导研究决定对XXX同志这种为了工作放弃个人假期的敬业精神提出表彰,奖励XXX元。
希望公司员工学习这种敬业精神,在往后的工作尽心尽力做好工作,也希望曾嘉明同志再接再厉,在今后的工作中再创佳绩。
XXX公司
二Oxx年十二月十二日
员工奖励通知范文
2为加强公司人员的招聘效果,满足生产需要,经公司决定凡老员工推荐新工作人员入厂,并将新工作人员稳定下来的,有以下职位公司将给予发放推荐奖金:
1.女普工,推荐奖金100元;(生产男普工不发推荐奖金);
2.一级技术人员,推荐奖金50元;
3.二级以上技术人员,推荐奖金100元;
推荐人应先到人事部领取《内部员工推荐表》,填写被推荐人等资料,经人事审核后,按正规手续面试及入职,未经人事部登记的则不发推荐奖;
公司实行推荐工作人员奖金费与稳定工作人员相结合的机制。被推荐工作人员在公司工作满一个月后发放奖金的50%,被推荐员工在公司工作满3个月后发奖金的50%;
本通知从即日起开始生效,有效期至20xx年10月31日。
员工奖励通知范文
3公司各部门及全体员工:
在刚刚过去的8月份,公司涌现出了一批敢于拼搏、全力以赴的优秀员工,在公司内部起到了模范带头的积极作用。为树立典型,进一步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经公司考核,评选以下5名优秀员工,并通报表扬:
中国好酒招商网业务王莉:她是入职不到一年的新员工,出差过程中她积极主动,任劳任怨;工作中她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想尽一切办法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和每个电话的通话质量;她的敢于拼搏、全力以赴的精神,换来了自己的快速成长和超高的业绩,也得到了公司领导和全体员工的一致认可!在8月份的考核中,王莉被评为优秀员工第一名,特提出表扬,并奖励人民币400元!
中国农化招商网网站美工杨柳:她总是积极进取,踏实肯干;她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她在完全胜任编辑工作的同时,善于利用业余时间自主学习,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由编辑转为美工,但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她都能不断努力,不断进步。她的努力得到了公司领导和全体业务部的认可。在8月份的考核中,杨柳被评为优秀员工第二名,特提出表扬,并奖励人民币300元!
火爆食品饮料招商网业务赵会敏:她脚踏实地、竭诚奉献,全力贯彻公司“不断学习,快速提升”的要求,提升自己的业务技能;她始终坚持“客户有效益,我们才能生存”的服务理念,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把客户的产品当成自己的产品,使客户的效益最大化。在8月份的考核中,赵会敏被评为优秀员工第二名,特提出表扬,并奖励人民币300元!
办公室王艳丽:在公司日常管理工作中,她总是积极主动,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她踏实认真,总是快速高效的完成领导交办的紧急任务;她交际能力强,成功组织公司的各项活动,为公司内部的团结和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她爱岗敬业,锐意进取的精神得到了全体工作人员的肯定!在8月份的考核中,王艳丽被评为优秀员工第三名,特提出表扬,并奖励人民币200元!
网站编辑陶湘杰:他性格活泼开朗,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他利用公司提供的学习机会,从一点一滴学起,已经成长为酒网不可缺少的编辑;面对业务部的工作单,他没有一丝抱怨,而是每天加班加点,全力以赴的做好自己的每一份工作,保证了业务部对客户的服务质量。在8月份的考核中,陶湘杰被评为优秀员工第三名,特提出表扬,并奖励人民币200元!
王莉、杨柳、赵会敏、王艳丽、陶湘杰敢于承担、拼搏进取的工作精神,在公司内部发挥着积极的模范带头作用,公司号召全体员工以他们为榜样,团结协作、努力进取,为公司稳固、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希望以上获奖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勤奋、努力,取得更加辉煌的业绩!
特此通知
xxxx有限公司
公司财务政策 篇6
【关键词】新医改;医院;财务管理;创新
一、医院财务管理的现状
当今社会,医疗机构面临着繁重的业务,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发展下,新医改政策正在全面进行,而医院的经济业务运营过程的顺畅与否以及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这个医院能否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并谋得生存与发展,更好的为人们解决就医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改革,很多以往的医院财务制度也面临着巨大的改革压力,我们可以很直观的了解到以往的管理制度已经不适合现阶段的医院管理了。而更多的医疗机构的表现都是,旧的财务管理制度不适合、不实用,新的财务管理制度还没有很好地制定出来或者是迫于某些原因没有推行,导致财务管理一直是一个烂摊,给新医改的实施增加了无形的阻碍与压力。另外,随着医疗合作社的发展以及政策的不断变化,财务管理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急切需要新的财务管理制度来解决这一问题,确保医院的财务管理清晰明了,推动医院的改革,缓解医患矛盾,更好的为人们服务。
二、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1.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新医改政策的形势下,医疗性质机构想要得到长久的生存与发展,医院的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就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而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践行财务管理的首要条件和重要基础。现阶段,大多数医疗结构都是在沿用陈旧的管理制度,在财务管理制度方面尤为不完善,缺乏很多对新政策、新状况的应对措施和解决办法。因此,当出现新的政策与形势时候,财务上需要作出对应的改变时,旧的财务管理制度却跟不上来,出现没有制度可以依据的情况,让财务管理创新难上加难。另外,管理制度的不及时更新,会导致内部矛盾上升,医院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的方式难以运用到实际中,很容易导致财务管理人员对管理丧失信心与激情,从而被动的接受现实。
2.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
长期以往的陈旧的财务管理制度下,衍生了很多不良现象,比如,医院内部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甚至出现很多没有受过专业财务管理教育的人擔任财务管理的职责,上岗前也并没有进行系统的财务管理培训,难以适应医疗结构财务管理任务的要求。相信大家都知道,好的管理制度下,还需要优秀的人才来加以实施与运用,才能够使得好的制度落地开花,真正的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因此,医院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是问题的重中之重,急待解决。否则这样下去,即使医疗结构制订了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制度也难以真正的实施,这不仅白白耗费人力物力财力,还给人们就医带来了大的困难,严重的话甚至还会加剧医患矛盾,让医院骑虎难下。
3.缺乏好的绩效考核制度
一方面,医院的绩效考核制度是医院管理的重中之重的板块,贯穿了医院的整体运营;另一方面,对于医院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完善、财务人员的选拔与培训、以及新医改政策下医疗补助的实施都息息相关、密切关联、不可分割。现阶段,在以往的财务管理制度下,医院缺乏好的绩效考核制度,往往都是按照计划经济模式来走流程,并没有真正的对医院整体的运营状况进行实时考核,这不利于财务管理的进行与改革。大家都知道,人都是有惰性的,没有好的绩效考核制度,时间一长,就极其容易滋生腐败懒惰因素,丧失对医疗工作的信心与激情,使得管理制度难以实施与进行。
4.医院内部控制薄弱
医疗机构的内部控制体制是关乎医院管理结构的重要方面,其有利于促进医院管理结构的优化整合,从而保证各方面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促进医院更好的未来发展。通过完善医院内部控制体制机制,加强对医院财务管理中风险的控制。首先,应该进一步明确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责,保证医院管理者对财务活动的控制力,从而提升对财务管理中风险控制的重视度。另外,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责任感的缺失也是当前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这主要来源于医院内部人员,缺乏明确的分工,使得不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与目标所导致的。
三、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管理的创新方式
1.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众所周知,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践行财务管理的首要条件与重要基础。在新医改政策的推行下,医院要反思以往的财务管理制度中出现的漏洞,不断的加以完善与修补。一方面,医院可以举行座谈会,邀请对新医改政策有一定研究的专家学者、财务管理方面有经验的前辈,一起到场指导工作,对于自身医院的实际情况如实汇报,严格反思自身财务管理制度的不足以及存在的管理问题,制定切合实际的、符合新医改政策的新的财务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医院可以鼓励内部财务管理人员建言献策,通过新医改政策的不断推行,医院财务管理制度暴露出的不足,而提出好的建议与意见,不断推动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
2.培养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
首先,在财务管理人员的聘用上更为严格、公平公正,不仅要注重应聘人员的学历、书面知识,更要着重考核其财务管理的应变能力、学习能力,严格录取程序,试用期内严加考核其对与医疗机构财务制度的学习以及见解。其次,医院可以和财务机构合作,建立完善的员工培训体系,由专业财务人员引导,学习新医改政策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并不断提高员工财务运用能力与实施能力。最后,医院可以定期举行财务比赛,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促进财务管理人员在新医改形势下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3.健全医院绩效考核制度
建立健全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体系,提升财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从而降低医院财务管理中的风险。一方面应该针对财务金额巨大这一现状设置具体的收账人员,并对收账人员的绩效进行合理的考核,从而保障收账工作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应该将财务纳入对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中,将财务的额度作为考察的重要指标,从而遏制人员片面追求业绩,而忽视款项的后续性。最后,应该明确财务人员的职责,通过详细考察财务的明细情况核实财务人员工作的态度和积极性,从而保证公司的正常利益。通过对医院员工进行合理的评估,从而从源头上遏制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4.财务管理人员职责明确化
首先,医院可以合理分配财务人员的具体职责,保证权责的清晰,避免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发生,使得财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按部就班的完成,尽量缩小财务的规模,通过具体的考察保证贸易合作伙伴的信誉,从而使得账务能够尽快回收,资金能够及时回流。不仅如此,还应该设立专门的收账体系,对收账人员的技巧进行培训,从而使得收账的效率得以提升。其次,建立完善的新医改补助投放信息,从而保证财务的安全性,而对于医院的每一项补助资金的支出应该进行严格的信誉调查,做到各项信息公开透明、各项决策公平公正。最后,还应该加强对财务人员从事财务活动过程的监督,源头上抑制财务人员违规操作的现象发生,避免出现“三角账”。简单地说,通过完善的内部控制体制机制,保证财务工作的科学合理,从而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医疗合作社的发展以及政策的不断变化,医疗机构面临着繁重的业务,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发展下,新医改政策正在全面进行,财务管理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急切需要新的财务管理制度来解决这一问题。另外,而医院的经济业务运营过程的顺畅与否以及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这个医院能否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只有确保医院的财务管理清晰明了,推动医院的改革,才能够真正的缓解医患矛盾,更好的为人们服务。本文虽然提出了一些创新的方式方法,但是在后续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医疗机构进一步的努力与付出。
参考文献:
[1]郭坚强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管理创新的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05(01).699
[2]吕小芳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管理创新的研究[J].商2013,14(02):126
公司财务政策 篇7
一、经理管理防御的含义
管理防御的实际内容就是指经理人在公司的内部以及外部的操作控制体系下, 选择一种能够将自己自身效益最大化的一种行为, 或者是对自己职位、权利的一种维护手段, 从根本上来说, 公司的业绩和经理人之间的关系是管理防御的基础构造条件。经理的管理防御问题大多数都是因为自身职业危机的影响下展开的, 经理人的管理防御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其一是经理人对于外界一些项目的合并或者是收购、接管而产生的一项防御系统;其二就是经理人为了能够更好的管理公司内部所在职位而作出的管理防御, 针对公司财务政策, 经理人作出的选择和决断能够有效的满足经理人自身的效益。
二、经理管理防御下的内部控制体系以及财务政策选择
为了能够有效的促使经理人在作出财务决策的时候能够与目标实现统一, 股东们会从内部控制体系中入手, 一般常见的两种方式包括激励方式和约束制度, 约束制度最明显的表达方式就是解聘或者是劝退, 但是在经理人的角度来看, 解聘员工自身就存在很大的风险, 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人员流失的严重情况, 而且对经理人自身的财务也形成了一种约束, 对经理人自身的利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从而影响经理人对整个公司的财务决策。
1.针对资本结构的决策
资本结构决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中包括对融资的方式以及负债权益比率的问题, 经理人的管理防御在融资的角度上来分析本身就与股东的整体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甚至严重的情况会产生一定的冲突影响。股东站在自己的角度上, 认为吸收利用负债是能够将效益最大化实现的有利措施, 但是经理人考虑的问题却是为了减轻支付利息的绩效压力, 在一定程度上为了能够有效的减缓财务困境所造成的工作成本, 经理人在整个过程中, 为了能够有效的降低财务方面带来的一些问题, 就必须要承担一些工作成本的问题, 经理人在公司财务政策的选择上, 一般都会选择股权融资而尽量的避免负债融资, 这样对经理人自身的效益存在一定的益处。
另外, 在融资方式的选择方面, 股东与经理人的想法和目标也是不一致的, 股东在很大程度上是将负债作为能够提高公司经营效率的有利工具和手段之一, 在这个基础上, 股东的目的就是将股东自身的财富最大化;而相对于股东的目标, 经理人只是将负债当做是一种防御策略而已, 经理人在选择这种融资方式的时候, 是想要将经理人自身的价值最大化, 这与股东的目标在本质上就产生了分歧。公司在对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大不相同, 经理人选择权益融资公司的时候, 一般都是公司自身的投资机会不多等一些自身的特点, 而当公司使用的负债这种融资方式的时候, 大多数的经理人由于防御动机的存在而选择了权益融资, 经理人在不同程度上会受到市场上一些因素的约束和影响, 从整体方面来看, 经理人与股东在利益的目标上是大同小异的, 股东只是一味的想要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而经理人更多的是为躲避负债融资而作出的股权融资选择。
2.针对股利的相关政策
管理防御结合股利政策这种方式在实际公司运营中使用的比较少, 而且股利的受益者只是单纯少数的股东, 而并非公司全部人员, 所以从整体管理防御的角度来分析, 这种政策已经严重影响了股东自身的权益, 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股东的财富造成威胁或者是影响, 也间接影响了其他股东的经济利益, 所以这种股利政策在实际应用中比较少。在一定形势下, 股利政策可以说是能够直接影响大多数股东权益和利益的一种存在, 经理人的管理防御也是如此, 在某种程度上, 经理人的管理防御与股利政策产生了同一种功效。
针对这种现象, 一些私下协议回购的项目逐渐出现, 这种私下协议回购的方式能够为股东提供很丰厚的利益支持, 但是从管理防御的角度来看, 这种私下协议回购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造成股东财富偏离的情况发生, 虽然对一部分股东来说能够提供有效的利益保障, 但是对大部分股东来说这是一项有损股东利益的方式。收购威胁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看作是对经理人的一种约束行为, 但是经常出现的情况是经理人私下阻拦收购的成功, 为了自己的权益, 不仅降低了公司整体的运营效率和经营成果, 而且将其他股东的利益借机牺牲掉, 经理人为了能够降低收购率, 甚至出高价来迎合一些具有收购压力的股东, 不仅对其他股东的财富以及利益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和损害,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严重违反了相关合同。
三、经理管理防御下的外部控制体系以及财务政策选择
外部控制体系就是区别于公司内部的管理控制, 公司以外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起经理人的代理权争夺、合并、收购等等现象的发生, 这些现象对经理人来说属于一种潜在的威胁, 对经理人自身的职位稳定性以及所获取的利益都形成一定的威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经理人经常利用转变资本的这种方式来解决公司在遇到收购或者是接管这两面的危机, 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经理人自身的职位能够持续稳定。比如美国是一个发达国家, 但是仍然经历过很多大大小小的收购和反收购的经历, 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 在美国企业中的资本结构里面, 股权所占的比重不仅呈现直线下降的趋势, 而且负债比率不仅没有呈现上涨的趋势, 反而一直程序降低的状态, 这一现象表明如果一旦外部操控体制权利对经理人自身的职位和利益产生影响和威胁, 经理人就会寻求各种能够调节这种现象的解决方式, 甚至严重的情况下, 经理人会利用负债来干预法人对控制权的相关争夺。
在某种程度上, 如果经理人发现有其他竞争者的存在, 而竞争者的存在对经理人自身的经营控制权会造成威胁和影响的时候, 经理人会利用增加债务融资的办法来不断的扩大自己的股份比例, 其中还包括收购其他外部股东的股权来稳固自己的地位, 这种方式能够让经理人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并且拥有更多的主动权, 在整个企业中占据主体地位, 并且拥有很强的主动性,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经理人自身的职位权益, 而且能够降低一些竞争对手成功的可能性。另外, 竞争者还可以利用要约收购的方式, 这种方式可以使得竞争者获得更多的表决权, 利用这种方式就会产生现任经理人与竞争者之间竞争的情况, 最终由票数来决定控制权归谁, 在这种形势下, 经理人如果筹集到的负债资金多, 那么外部股权比例也会因为经理人的负债资金多而增加。所以当一个企业如果成为被大家想要收购的目标的时候, 现任经理人可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以及自身的优势条件, 选择一个最适合、效益水平最大化的负债水平来调整原有的股权比例, 这样不仅能够从根本上影向收购发生的概率和频率, 而且对经理管理防御的工作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和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经理管理防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直接影响公司的财务政策选择, 不仅对股东利益产生一定的影响, 而且对经理人自身的职位、效益也产生间接的影响, 传统的代理理论是公司在遇到财务政策抉择问题的时候, 以股东的权益作为首要目的, 但是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 要结合当前的形势和条件因素, 从根本上将股东的目的与经理人的目的达成一致。经理人与股东在制定公司发展目标的时候以及公司运营的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利益矛盾, 这就导致公司的财务政策选择是建立在利益矛盾的基础之上, 对经理人自身的职权、地位以及股东人员的财富利益都造成了一定的制约。
参考文献
[1]袁春生, 杨淑娥.经理管理防御下的公司财务政策选择研究综述[J].会计研究, 2010 (07) .
[2]刘星, 魏锋, 戴玉光.经理管理防御下的公司股权政策研究[J].中国会计评论, 2010 (02) .
[3]吕晗.经理管理防御下的公司股利政策研究综述[J].时代金融, 2011 (09) .
公司财务政策 篇8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上市公司的相关经济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实证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大量的有针对性的调整事项“赶集”出现在2005年年报, 2006半年报、年报中, 尤其是2006年报反映较为明显。新会计准则的实施, 上市公司的财务政策受到哪些影响, 如何通过财务政策的调整提高投资回报, 降低融资成本, 合理配置资源的问题, 是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投资政策、融资政策、利润分配政策、风险管理政策等方面, 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对公司财务政策的影响。
二、新会计准则对公司财务政策的影响分析
(一) 新会计准则对投资政策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投资的类型进行重分类, 将部分短期投资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长期债券投资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扩充了投资的种类, 增加了对投资性房地产的核算, 同时大规模的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公允价值的确认和计量在市场不充分的条件下较困难, 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留下空间。准则规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不允许采用购买法,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为操纵合并价格和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粉饰报表的行为, 然而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并不能杜绝操纵行为, 上市公司仍然可以通过改变合并策略操纵利润。如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尽量避免合并过程中商誉的形成, 追求负商誉, 既可以增加企业合并当期的利润, 又避免了合并年度以后复杂的商誉减值测试;合并方故意更改合并类型, 如果被合并方实现较大的利润, 合并方有动机将本质上不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包装成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获得期初至合并日实现利润的享有额;如果被并方当年亏损, 合并方就有动力为追求负商誉, 将本质上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包装成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可以预期, 新准则实施后企业合并将出现两种状况, 被合并方的经营业绩好的情况下,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更加普遍, 一些企业甚至可能诉诸交易设计, 或者在经营业绩达不到预定目标时突击进行不具经济实质的报表重组;被合并方的经营业绩较差的情况下, 合并方更愿意进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通过对被合并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操控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据统计, 截至2007年底, 1570家上市公司中有411家上市公司按照准则规定将企业合并分类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其中,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有186家上市公司, 有133家上市公司合并报表中包含被合并方当期期初至合并日实现的利润, 占有此类交易公司净利润总额的5.8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有225家上市公司, 119家上市公司形成了商誉, 因投资成本小于所占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而计入营业外收入的有72家上市公司, 占发生该类交易公司利润总额的4.66%。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在强制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实施新会计准则的第一年, 只有26.18%的上市公司按照要求对合并类型进行了分类,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并没有完全的落实到每个上市公司, 合并给合并方带来的报表上利润的增加大约在5%左右, 属于正常的利润增幅。从广义上讲, 上市公司的投资政策还包括了对无形资产的投资。新准则中无形资产准则体现了与国际惯例趋同, 符合条件的开发费用资本化, 进行分期摊销缓解了对利润的压力, 提高了经营者在研发投入上的热情。这一政策的实施对少数有长期核心竞争力的科技企业有利, 它们投入的项目开发经费计人无形资产后在未来能够产生效益, 因此, 这些公司会加大研发的比例, 使产品更具有竞争力, 而对一些缺乏核心技术和优质资源的公司不会产生很大影响。
(二) 新会计准则对融资政策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一些资本结构不合理的上市公司存在融资难的问题, 可以通过大规模的债务重组将部分债务转化为普通股, 改变资本结构, 降低其从债权人那里获得新资金的难度。新准则规定, 债务人以现金清偿债务的, 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 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 计人当期损益, 若上市公司采用现金偿还债务的方式进行债务重组, 在报表上反应的利润中包括了一部分债务重组的损益。将债务转为资本的, 债务人应当将债权人放弃债权而享有股份的面值总额确认为股本, 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与股本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 计人当期损益, 这与以往会计制度将重组利得计人资本公积的做法有很大不同。若上市公司采用债务转资本方式的债务重组, 一方面可以确认重组利得, 另一方面调整了公司的负债和股本规模, 通过债务重组调整公司的资本结构, 减小了负债比例, 同时增加了股本, 改变了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 财务指标得到改善, 降低了负债公司的融资风险。实证研究表明, 当上市公司中已经ST或面临PT, 控股股东可能会出于维持公司业绩或保住壳资源的考虑, 通过债务重组为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 帮助其保牌。2007年度1570家上市公司中, 316家上市公司发生了债务重组, 因债务重组产生的营业外收支净额占1570家上市公司净利润的1.29%, 其中229家上市公司作为债务人获得了债务重组收益。316家上市公司中多数都披露了债务重组对营业外收支的影响金额, 但披露债务重组具体内容的详尽程度各不相同。少数上市公司披露了债务重组过程中公允价值的取得方式。个别公司债务重组利得较大, 存在债务重组的“赶集”现象。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较低而其市盈率较高, 股权融资成本的低廉以及较少的约束使得上市公司优先选择股权融资, 加之融资工具种类少、长期贷款的风险大, 使得上市公司偏好选择股权融资, 在资金不能得到股权融资的满足时, 才不得不求助于债务融资, 并且在债务融资中更愿意选择容易获得的短期负债融资。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融资功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 不少公司把境外上市作为其实现融资的途径, 但我国企业在境外市场的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公司治理不规范, 信息披露不充分, 会计准则不能够与国际接轨, 既不能得到境外投资者的充分认可, 又必须按照国际准则重新编制财务报告。新准则顺应了资本市场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加透明可比的财务信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 新会计准则将有助于促进企业在境外融资, 帮助高层管理人员作出境外融资的决策, 降低融资成本。以同时发行A股和H股的上市公司为例, 2007年执行新会计准则后, 内地与香港地区披露的年报差异基本消除, 为香港地区投资者境内投资以及内地上市公司在香港地区融资都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 新会计准则对股利分配政策的影响
如何制定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是上市公司管理者难以处理的实际问题, 也是尚未解决的财务理论问题之一。新准则实施后, 上市公司相应的调整其会计政策和财务政策, 增加了股利分配的复杂性, 股利分配的决策难度更大。另外, 公允价值的广泛使用以及对进入资本公积的项目作出严格限制, 企业将确认越来越多的持有利得或损失以及非经营性损益, 这些利得或损失是已确认但未实现, 缺乏相应的现金流量, 导致企业报表上体现的净利润与现金流量相互背离。采用公允价值之后, 未实现收益和未实现损失都要加以确认, 若股市连续牛市则企业报表中就会反映许多未实现收益, 未实现收益属于净利润的一部分, 按照公司法可以对其进行分配, 这就可能导致收益实质上的超分配。尤其对于拥有大量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企业和金融机构来讲, 对汇率、利率和交易价格变动都是非常敏感的,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损益, 将导致在不同会计期间的经营业绩出现大幅波动。因此, 实施新准则后, 要求管理层必须区分已实现损益和未实现损益、经营性损益和非经营性损益, 在股利分配时力求稳健。此外, 对于企业集团来讲, 如果集团内部公司间有频繁的大额交易时, 管理层还必须决定利润分配是以母公司个别报表上的净利润为基础, 还是以合并报表上的净利润为基础, 不得将集团内公司间交易的未实现利润予以分配, 否则将损害甚至危及整个企业集团的资本保持。
(四) 新会计准则对风险管理政策的影响
新准则要求上市公司披露较为详尽的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数量信息等, 不仅涉及相关业务和财务系统改造, 而且涉及风险管理模式的较大转变, 上市公司还需要完善风险管理控制, 以便能及时、有效地披露相关的风险。新准则的变化较大, 首次执行新准则时将导致上市公司大规模追溯调整财务报告, 尤其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 将导致拥有大量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经营业绩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出现大幅波动。实施新准则后, 如何通过风险管理, 尤其是汇率风险和套期保值管理, 减少经营业绩的大起大落, 将成为拥有大量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不得不正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些对财务的稳健性、信息的规范性和核算的技术性有很高的要求。如公司可转换债券发行之后, 若股价上升, 公司要反映损失, 减少利润, 并相应增加负债, 使财务更加稳健;绝大多数资产项目一旦计提了减值准备之后, 不可以任意转回, 从而不能借此手段虚增利润, 有利于会计从而财务稳健;H股上市公司的利润以按照香港和大陆会计准则计算的利润孰低计量, 体现了稳健性原则。对企业年金基金的核算进行了具体规范, 并且以附注的形式提供了资产负债表和净资产变动表的具体格式, 使得信息的披露更加规范透明;金融资产的转移全面解决了包括信贷资产证券化、信托和买断式回购等在内的金融资产转移会计问题, 会计信息更加可比透明。保险合同准备金需要在年度终了进行重组性测试, 对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精算技术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公允价值的确认、商业实质的判断和商誉的减值测试都是技术性较高的难题。执行新会计准则后, 上市公司会计核算方法将发生较大变化, 公司需要重新设计财务核算方法, 规划财务系统, 确保新旧转换后公司财务核算的正常运转。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衍生金融工具表内确认和计量等, 都要求企业建立完善风险管理政策和金融工具估值技术, 涉及上市公司风险管理模式的较大转变。
综上所述, 新会计准则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趋同的里程碑, 对财务工作产生重大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上市公司应通过财务政策的选择和安排实现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新会计准则实施后的经济效果初步显现, 其对上市公司财务工作的持续影响仍值得关注。因此, 上市公司必须科学地调整财务政策, 规范和优化企业财务行为, 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吴珊:《新会计准则与财务决策论坛综述》, 《会计研究》2006年第9期。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会计司)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新会计准则情况的分析报告》, 《会计研究》2008年第6期。
[3]周玉梅、宋真真:《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分析》, 《财会通讯》2006年第10期。
[4]吕长江、王克敏:《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实证分析》, 《经济研究》1999年第12期。
公司财务政策 篇9
关键词:财务政策,接管防御,控制权溢价,收购风险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逐步完成, 中国的资本市场将进入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收购, 特别是敌意收购会逐渐增多。对收购的事前设防措施和事后应对策略等反收购机制的探索, 正越来越受到财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与重视。但在对反收购机制进行有益探索的同时, 在日常经营和财务运作中如何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均衡, 不断提升企业价值, 规避被收购的风险, 也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一、百大集团竞购案基本情况
百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下称百大集团, 600965) 是一家集百货业、酒店业和旅游业于一体的综合性集团公司, 为中国商业名牌企业和中国商业服务名牌企业。其前身是1989年开张营业的杭州百货大楼, 1992年9月完成股份制改造, 1994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在短短的10余年时间里, 发展成为一家在全国百货行业具有一定地位的上市公司, 在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基础上, 也给予了广大投资者丰厚的回报。2005年10月, 百大集团原第一大股东杭州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下称杭投控股) 向浙江一些公司发出国有股转让征询函。在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 (下称西子联合) 专注于国有股收购时, 中国银泰投资有限公司 (下称银泰投资) 通过旗下的银泰百货有限公司 (下称银泰百货) 和杭州银泰奥特莱斯商业发展有限公司 (下称杭州银泰) , 在二级市场和法人股权协议转让市场同时下手收集筹码, 于2005年12月2日首次举牌, 公告已持有百大集团股份6.36%。在随后的3个月时间里, 银泰投资频频举牌, 至2006年2月28日, 已累计持有百大集团52, 903, 334股, 占总股本的19.62%。2006年3月6日, 杭投控股与西子联合签订股权转让协议, 将其持有的百大集团国有股70, 123, 643股 (占总股本的26%) 转让给西子联合。自此拉开了双方竞购百大集团的序幕。百大集团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也因银泰投资的反对, 二次被否决。截至2007年6月30日, 西子联合持有80, 730, 000股百大集团股份, 占总股本的29.93%;银泰百货和杭州银泰作为一致行动人, 合计持有百大集团股份79, 679, 585股, 占总股本的29.54%, 其中流通股63, 863, 298股, 占总股本的23.98%, 占流通股的47.18%, 双方的持股比例相差不大。双方均有进一步增持股份的打算, 控股权争夺战仍在继续。百大集团之所以成为双方争夺的对象, 缘于诸多因素, 如股权结构分散、百货业充裕的现金流和城市黄金地段商业地产升值等。在资本市场上, 理性投资者的决策行为主要基于风险和收益的权衡。在对方已握有较多股份时, 都不愿放弃, 除了股权分置改革等因素外, 与百大集团本身的财务政策导致的竞购双方可能获取的控制权溢价和承受的风险不对称密切相关。不断提升企业价值, 增加股东财富, 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企业价值的高低受制于许多因素的影响。从公司可控制的因素看, 主要取决于投资报酬率和风险。而投资报酬率和风险, 又取决于投资项目、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财务管理正是通过投资、筹资和收益分配政策来提高报酬率、降低风险, 实现其目标的。本文拟以公开披露的年度报告为主要依据, 剖析百大集团投资、筹资和股利分配政策, 结合股票市场价格, 考察收购成本、收购价值、控制权溢价和收购风险, 从而探索百大集团的财务运作之于全流通环境下上市公司抵御恶意并购的启示意义。
二、百大集团财务政策特征分析
(一) 宽松的营运资金持有政策和低风险的筹资策略
营运资金持有量的高低影响着企业的收益和风险。由 (表1) 可知, 2002年是百大集团营运资金持有政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由紧缩型走向宽松型。近5年来, 流动比率均在2以上小幅波动。一般认为, 要保持良好的短期偿债能力, 流动比率2较为合适。由于经营模式改变, 现代百货零售企业自身的存货很少, 经营商品主要由供应商提供。在百大集团61, 251万元流动资产中, 存货只有2, 080万元。因此, 流动比率保持1左右更为合适。在营运资金持有政策越来越激进的财务运作趋势下, 降低营运资金持有水平, 甚至是零或负营运资金, 以提升企业的获利能力, 许多企业的理财目标之一。与百大集团同处杭州的另一百货零售企业———解百集团, 2006年年末流动资产为27, 854万元, 流动负债35, 642万元, 流动比率只有0.78。中国最大商业集团———上海百联, 2006年的流动资产为130, 246万元, 流动负债为297, 858万元, 流动比率仅为0.44。由此可见, 无论是从保持短期偿债能力, 还是从获得理想的获利能力来看, 百大集团的营运资金持有量过于宽松。百大集团在营运资金上的另一问题是货币资金的持有量过大。2006年年报数据显示:在其61, 251万元流动资产中, 货币资金高达52, 694万元, 约占流动资产的86%, 远远超越日常经营及偿债所需。过高的货币资金持有量, 使企业承受着较高的机会成本。即便这是在为未来的财务需求积聚资金, 也可以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的金融工具等形式存在, 以降低机会成本, 提高收益率。
追溯近年的负债和股东权益数据 (表2) 可发现:自2002年以来, 百大集团不仅没有长期负债, 也很少有临时性借款, 流动负债主要是经营性负债。企业所需资金主要依靠经营性负债和权益资金, 属于极度稳健的筹资策略。在无优先股和融资租赁的情况下, 有息负债为零, 财务杠杆系数即为1。百大集团这样的资金运作方式虽然可以降低财务风险, 但同时也意味着不仅不能获得债务利息的抵税效应, 也丧失了获得财务杠杆利益的可能, 提高了资本成本。
(二) 极度稳健的投资政策
自20世纪80年代创业以来, 运用原杭州市二商局6000万元投资、1994年上市募集资金13, 848万元, 1995年和1997年两次配股分别募集的资金8, 033万元和14, 224万元, 逐步形成了百货大楼、杭州大酒店及杭州市灵隐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等核心资产。由资产数据表 (表3) 可知, 百大集团20世纪90年代总投资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2002年因转让杭州市灵隐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投资规模大幅缩水。此后, 每年基本维持在90, 000万元左右。近10年来, 百大集团用于谋求百货零售和酒店经营规模增长的资金投放很少, 长期资产投资主要是百货大楼和杭州大酒店的装修或改造, 以维持和促进百货大楼和杭州大酒店经营。逐步实现多元化也曾是百大集团的发展目标之一, 尤其是在旅游服务和房地产领域, 进行过多项具有一定规模的项目投资。1998年出资9, 500万元 (其中募集资金8, 000万元) 与杭州风景园林发展总公司组建了杭州市灵隐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占95%股权) , 但这部分股权于2002年6月以每股1元价格转让给杭州风景园林发展总公司。公司出资3000万元, 与浙江金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长兴九龙山水仙居房地产项目, 也因项目未能获得立项批准而终止。截止2006年底, 百大集团只有杭州百大广告公司、杭州旅游市场有限公司和杭州大酒店旅行社三家规模不大 (合计注册资本580万元, 总资产671万元) 的全资子公司被纳入合并范围。除此之外, 还有5家参股公司与一家参股银行, 长期股权投资总额只有2140万元。近年来百大集团既没有进行较大规模的对内长期资产投资, 以谋求主业规模的不断扩张;对外投资, 尤其是股权投资力度也很小, 未能进行较好的资本运作, 以促使企业更快发展。
单位:万元
单位:万元
单位:万元
(三) 持续高比例的现金分红政策
由百大集团收益分配数据表 (表4) 可知:自1994年上市以来, 除1996年外 (中期实施10股转3股、年末实施10股送2.5股) , 历年均有现金分红, 共派现12次, 派现总额达36965.5万元。股利支付率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2002年以后更是在75%以上。
三、百大集团财务政策与控制权溢价、收购风险的相关分析
(一) 控制权的获取成本不高
百大集团极度稳健的投资策略, 一方面使企业规模, 无论是总资产还是净资产, 未能实现较快的增长, 甚至还有所缩水。加之其股权较为分散, 获得百大集团控股权的代价不高。在杭投控股的股权转让前, 百大集团的总股本为26970.63万股, 其中国家股为8073万股, 占总股本的29.93%;法人股5363.64万股, 占19.89%;流通A股13533.99万股, 占总股本的50.18%。控股大股东的持股股权比例为29.93%。按银泰投资首次“举牌”时 (2005年12月2日) 每股5.25元市场价格计算, 即使考虑可能的溢价, 成为第一大股东的成本并不高。2006年, 百大集团的控股股东 (杭投控股) 分两次将股份转让给西子联合。百大集团的控制权转移到了西子联合。2007年半年报数据显示:控股股东西子联合持有的股份比例仍为29.93%。银泰投资再购入5%的股票, 持股比例即可超越西子联合。按2007年6月30日止前30个交易日17.51元的平均交易价格计算, 在不考虑收购溢价的情况下, 银泰投资若在持有30%之后, 发出再购5%的部分收购要约, 所需的资金总额约为2.4亿元左右。2007年银泰百货在香港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IPO) , 并于3月20日在香港主板市场上市, 共融资24.3亿港元。招股筹集的资金主要是用于开设新百货店、收购具吸引力的百货资产及现有和新店所在的物业。显然, 要实施部分要约收购, 资金的来源不是障碍。当然, 银泰百货是否会实施部分要约收购, 需要权衡其中的收益与成本, 这是问题的另一方面。
(二) 显现的收购价值不高
极度稳健的财务政策之下, 以百货零售和酒店经营为主业的百大集团, 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均处于较低水平。据相关证券机构测算, 百大集团的β系数仅为0.71。一般而言, β系数低的企业, 在经济繁荣时估值往往偏低。实施收购的关键是寻找价值被低估的企业。我国的资本市场还是一个新兴的市场, 远未达到成熟的状态, 投资者对股票的估值大多基于市盈率。那么, 基于市盈率估值的百大集团股权的相对价值应为多少呢芽依据经验数据, 达到稳定增长阶段之后百货行业的合理市盈率为15倍左右。如果考虑到中国百货业目前较低的产业集中度, 百货A股的合理市盈率区间范围可在15-40倍。以2005年的0.11元每股收益为基准, 百大集团每股的相对价值应为1.65-4.4元。银泰投资首次“举牌”时每股市场价格为5.25元, 2005年12月29日的价格为5.56元。从这些数据看, 百大集团不仅没有收购价值, 而且还存在着价值高估现象。但如果参照与百大集团具有较强可比性的杭州另一百货零售上市公司——杭州解百 (600814) 2005年12月29日72.54倍的市盈率, 百大集团每股的相对价值应为7.98元, 高于同期市场价格。这意味着, 银泰投资在二级市场举牌之时, 百大集团的相对股价要较杭州解百低。如果以2006年12月A股市场多元化零售行业平均市盈率71.92倍、以百大集团2006年每股收益0.13元为基准测算, 百大集团每股的相对价值为9.35元, 百大集团同期股票的市场价格为10.30元。
资料来源:中银国际 (http://www.bocichina.com/boci/index.jsp) 网上交易客户端软件S百大 (分红扩股) 资讯和金融界—个股档案—每股收益 (http://share.jrj.com.cn/cominfo/mgsy_600865.htm)
从市净率看, 2005年资产负债表显示:百大集团的总资产为90, 442万元, 股东权益总额为70, 040万元, 总股数为26970.63万股, 每股净资产2.60元。按2005年底的行业平均数1.85倍计算, 百大集团股权的相对价值为4.81元;按同期杭州解百的市净率2.31倍计算, 百大集团股权的相对价值为6.01元;按2006年12月18日商业贸易行业平均3.38市净率水平, 以2006年12月31日每股净资产2.63元为基准, 百大集团股权的相对价值为8.89元。美国零售板块的平均市净率为4.20倍, 据此测算的百大集团股权的相对价值为10.92元。受城市黄金地段商业地产升值、零售百货业充实现金流和稳健的财务运作策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百大集团的资产质量优良, 应有较行业平均更高的溢价。无论是按市盈率估价, 还是按市净率估价, 百大集团股权的相对价值均不高。与同期市场价格相比, 均无显现出收购价值。奉行极度稳健财务策略的企业, 虽然风险很小, 但其收益往往不高, 增长不快。在以盈利能力为主要估值基准的资本市场中, 这样企业的价值往往被低估, 百大集团正是如此。资产优质但收益不高公司, 对于收购方来讲, 虽然显现的收购价值不高, 但资产净利率提升的潜力巨大, 隐含着较大的控制权溢价。
(三) 可能获得的控制权溢价较高
企业的内在价值是企业能够提供给投资者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基于百大集团现时盈利能力及其隐含的持续增长率估算, 持续经营可能带给投资者的现金流量现值不高。但对于谋求控制权的投资者来说, 公司的价值不是现有管理和战略条件下企业能够带给投资人的现金流量现值, 而是企业进行重组、改进管理和经营战略后可以为投资人带来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这两者的差额即为控制权溢价。百大集团低风险的筹资政策、极度稳健的投资政策和持续高比例的现金股利政策, 为收购方提供了获取控制权溢价的巨大空间。如果以2007年第十期记账式国库券票面利率4.4%作无风险报酬率, 以2006年上市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0.31%作市场平均收益率, 相关证券机构测算的百大集团β值为0.71, 由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可知其权益资本成本为8.60%[4.4%+0.71× (10.31%-4.4%) ]。以2006年年度报告数据为依据, 假设保持目前的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不变, 且未来不准备增发新股, 测算的百大集团可持续增长率为0.78%[5.04%×15.38%/ (1-5.04%×15.38%) ]。依据现金流量的股票估价模型, 百大集团的股权价值仅为每股1.52元[0.11× (1+0.78%) / (8.60%-0.78%) ]。虽然这一数据与百大集团股权的真正价值相去甚远, 但这并不妨碍对其增长潜力和控制权溢价的分析。不考虑经营效率的提升和外延扩展的可能性, 维持目前3.5%的资产净利率水平, 仅改变现行的财务政策:权益乘数由目前的1.44提升至2、股利支付率由目前的84.6%下降到25%, 百大集团的可持续增长率即可由目前的0.78%上升到5.54%, 据此持续增长率测算的百大股权价值是原测算价值的2.50倍。百大集团的经营效率也存在提升的空间。目前百大集团的资产净利率只有历史高点的1/2左右。如果销售净利率由目前的2.63%上升到20世纪90年代6%的水平, 以现行1.33的资产周转率为基准, 可持续增长率可进一步上升到13.60%, 为目前的17.43倍, 基于未来盈利能力的估值将大幅提升。在杭州市百货零售业惨烈竞争的现状下, 实现6%的销售净利率具有一定的难度, 但改变财务政策并不存在困难。资本结构的调整可通过股份回购 (存量调整) 或举借债务 (增量调整) 等方式来完成, 将股利支付率降至25%也无障碍可言。
(四) 基于集团自身价值的收购风险很低
企业能够给所有者提供价值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由营业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即持续经营价值;另一种是停止经营, 出售资产产生的现金流量, 即清算价值。一般来说, 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基本条件是其持续经营价值超过清算价值。对于收购者来说, 只要其购买成本低于续营价值或清算价值, 收购所承受的风险较小。2006年资产负债表数据显示:在101, 860万元的总资产中, 52, 694万元是货币资金, 33, 623万元是固定资产。固定资产中房屋及建筑物原值为37, 120万元, 累计折旧11, 014万元, 净值为26, 106万元。这些房屋及建筑物的主体是武林广场百货大楼、杭州大酒店和湖墅路原二百大等城市黄金地段商业房产。这些房产均按历史成本计价, 每平方米的成本在2000-3000元左右, 目前的市场价值已较历史成本至少溢价8倍以上。嘉里建设 (杭州) 有限公司2005年10月21日以24.6亿元拍得的百大集团邻居近地块 (延安路353号原浙大湖滨校区) , 按2.5的容积率测算, 楼面地价为15000元左右。以此作为参照, 百大集团的房屋及建筑屋的价值被严重的低估。更为有利的还在于武林商圈将进行全面改造, 尤其是地下商城建设规划, 百大集团房地产的市场价值会继续升值。百大集团全部负债仅为30, 866万元。因此, 百大集团即使清算, 其价值也不低, 仍在西子联合和银泰投资的持股成本之上。这意味着, 即使竞购失败, 竞购双方均不会亏本, 还能获得不菲的投资收益。
四、百大集团财务政策的启示意义
(一) 不断提升企业价值是理财之根本
控制风险对于企业来说固然重要, 但在市场经济中的企业不可能不承受风险, 只要风险是在企业能够承受范围内, 承担风险是必要的, 也是必需的。风险与收益是对等的, 要获取较高的收益必然会承受一定风险。现代企业的理财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是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其大小取决于风险与收益。当企业的风险与收益达到均衡时, 价值最大。过度重视风险的控制或追求高收益率, 均不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百大集团无论是投资政策, 还是筹资策略, 均呈现出不愿冒风险、极力回避之态势。在这样的财务运作下, 想要获取高收益是很困难的, 也是不可能的。
(二) 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生存和盈利
生存、发展和获利是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目标, 其中获利是根本。只有不断地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才能壮大实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 才能更好的生存和盈利。近年来, 百大集团无论是在主业的规模扩张方面, 还是在产业链的拓展方面, 均没有新的突破, 停留在维持百货商场和酒店资产的存量经营。这样企业将难以做大做强, 也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
(三) 发展需要人才的培养与储备
百大集团资金非常充裕, 筹资渠道也极为畅通, 筹资能力很强。但其投资规模却停滞不前, 其中的关键除了缺乏合适的投资项目, 无法寻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之外, 也与企业的发展理念紧密相关。这也说明, 企业要发展, 要成长, 除了需要资金外, 更重要的是人才, 是理念。
(四) 充分有效利用资金, 不断提升收益率
资金是有成本的, 需要投入使用才能获取收益以抵偿成本。资金闲置所付出的机会成本是巨大的。百大集团营运资金持有量过大, 影响其收益提升, 尤其是货币资金持有量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对一个日常经营所需现金不过亿元的企业来说, 有5亿多元的资金是以货币资金形态存在, 处于闲置状态。其中的缘由也较为复杂, 与其原国有企业背景、缺乏相应激励机制和企业文化等不无关联。
(五) 适度负债, 以获取财务杠杆利益
负债虽然会加大财务风险, 但由于债务的利息不仅具有抵税的效应, 还能带来财务杠杆效应。只要企业的资产盈利能力高于债务的利息率, 通过举借债务能够提升每股收益, 增加股东财富。百大集团的有息负债为零, 财务杠杆系数为1,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财务风险, 但也丧失了获取财务杠杆利益的可能性, 之于每股收益的提升以及股东财富的增加是不利的。对百大集团来说, 其经营风险本身并不高, 适度的负债所带来的财务风险是完全可以承受的。即使从资金需求看, 受制于投资规模的限制, 在剩余资金充裕情况下, 没有必要通过增加借款以获取增量资金, 但也可以通过股份回购或减少注册资本等手段完成资本结构的存量调整。
(六) 股份回购对于股权结构分散上市公司的接管防御具有特别意义
股份回购既是上市公司提升市场价格、进行反收购的一项重要策略, 也是调整资本结构的重要手段。一个拥有大量现金、鲜有负债的企业往往容易成为收购的目标, “招引”潜在的竞购者。因此, 许多公司不惜负债也要股份回购。如果百大集团将现金分红的资金以及闲置资金用于回购股份, 不仅可以分配超额现金, 而且还可以提升被低估的股权价值, 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减少发行在外的股票数量, 巩固控制权。如果是通过增加债务进行股份回购, 可以较大幅度的提升财务杠杆, 改善资本结构。但是在银泰投资已举牌、其所持股数尚不多的2006年初, 百大集团2005年度仍然采用现金分红的形式进行利润分配, 没有进行相应的股份回购。这里所说的股份回购是指从二级市场回购流通股, 不是银泰百货2006年初向百大集团第一大股东杭州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提议由百大集团出资3.8亿元回购杭州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所持29.93%的国有股方案。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中级财务管理》,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2]李延喜等:《财务管理》,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4]于晓娜:《赴港集资24.3亿, 银泰再战S百大、鄂武商》, 《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3月12日。
[5]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财务成本管理》,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6]海通证券:《百货业:资本运作蕴含机会》, 《中国证券报》2006年6月22日。
[7]王军清、王磊:《市场估值水平进一步提高——2006年12月份A股市场估值分析》, 《中国证券报》2007年1月10日。
[8]陈健:《商业地产价值与企业并购价值闪现——商业零售股迎来投资春天》, 《中国证券报》2005年7月22日。
[9]《上市公司2006年度主要指标全景》, 《中国证券报》2007年4月30日。
公司财务政策 篇10
随着全球经济和金融一体化趋势不断发展和加深, 我国上市公司参与国际竞争渠道及方式, 表现为复杂化和多样化特征。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 面对敏感微妙国际经济发展形式, 例如近期国际油价下跌, 我国政府选择科学合理积极有效货币政策, 应对世界发展风险对于本国经济下滑影响, 保持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稳步增长。可见, 国家制定科学合理货币政策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 存在紧密联系和相互影响。货币政策核心本质要求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 以实现市场社会经济发展货币需求和供给动态稳定平衡关系, 而货币政策直接影响上市公司融资能力和投资机会, 也就是说, 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需要稳定充足资金保障, 公司技术产品创新和预期发展, 需要通过融资和投资来完成。面对国际新形势和我国社会经济制度深入变革, 上市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性问题就是要深入探究货币政策对于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做作用机理, 这也就成为学术界一直研究一个社会经济学热点。季伟伟对我国实行稳健货币政策以来, 选取2011-2013年上市公司中是否发行短期融资债券企业为研究对象, 实证分析结合表明, 没有发行短期融资债券上市公司, 使得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系数值较低, 限制企业可持续发展;韩林静选择货币感受指标, 探究货币紧缩对于公司现金流持有关系, 结论指出货币政策将会对于企业融资成本和规模产生重要影响, 也就是货币政策对于影响公司现金流持有量成本。雒敏对于货币政策影响企业微观效果进行实证性研究, 指出货币成本通过政策性利率值, 直接影响企业收益率, 从而引导企业的投资行为, 可以直接说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 货币政策主要影响方式是利率传导。上述研究成果, 对于进一步深入探究货币政策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管理机理, 提供重要理论和实践保证基础, 但是也存不足, 主要体现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货币政策对于不同企业之间研究, 忽略由于公司外部货币政策改变, 公司不同发展阶段财务管理与货币政策之间作用机制。从资金流的方向性看, 上市公司财务管理活动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各个阶段, 尤其是融资和投资行为, 可见货币政策对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融资和投资行为作用机理研究, 对于上市公司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强现实指导意义。
二、货币政策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机理影响分析
货币政策是我国经济宏观调整重要保障性措施和手段, 主要是政府行为角色下对于国家货币、信贷和银行系统化协调管理实现。货币政策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成本和规模产生直接性影响, 同时对于我国上市公司生产经营性战略发展投资有着重要实践性指导价值。货币政策影响上市公司财务管理机制起点是, 刺激和引导消费者市场性行为特征变化, 间接改变上市公司企业经营运行活动, 假设我国政府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实行紧缩货币政策, 消费者自然会增加自身的存款额度, 减少预期性消费指标, 并且货币政策也间接反映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过热现象, 政府需要选择稳定经济发展策略。对于上市公司而言, 通过银行或者资本市场所获得融资成本增加, 为维持市场竞争份额, 企业将会保持稳定产量, 消费者行为降低, 将会导致上市公司库存量增加, 导致公司财务管理中运行性成本增加, 引发企业内部优化性投资能力下降。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增加, 使得在股票市场融资能力下降, 企业价值关注度下降, 最终影响到企业生存和发展。货币政策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管理机电主要体现在融资和投资影响。
(一) 货币政策对于上市公司融资影响
货币政策对于上市公司融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即资本市场和银行信贷渠道, 一是资本市场对于上市公司融资影响, 鉴于我国上市公司主要是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生产经营可持续发展资金融入, 而资本市场为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设置相对较高上市公司融资门槛, 主要方式就是上市公司实债券和债务融资。伴随我国资本市场建立和规划性发展, 货币政策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约束更加复杂化, 以宽松货币政策为例, 一方面宽松货币政策, 将会使得货币供应量值增加和利率下调, 使得资本市场所获得资金量充足, 社会人们通过资本投资, 维持货币价值稳定需求更加明显, 使得上市公司融资成本降低, 上市公司发展获得资金保证;另一方面国家选择宽松货币政策, 将会增加企业产品价格性成本上升, 使得投资者资本市场受益减少, 当这种情况出现后, 控股股东将会对企业提出更加明确收益性要求, 上市公司企业将会强化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控制和创新技术, 以此提高企业收益效率, 增加多元利润增长点, 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二是上市公司融资性手段为商业银行贷款和信用性融资, 而这两个层面的融资都与国家货币政策有着密切关系, 这也就直接说明货币政策可以有效影响和作用上市公司融资成本和规模化程度, 从某中程度上说, 银行商业化贷款属于一种认证行为, 将会更加有有利于企业资本市场和股权性融资, 假设选择宽松货币政策将会为银行提供充足资金储备, 增加银行可贷款数目, 进而实现贷款数量上上升, 从而引导上市公司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性生产活动。上述分析可知, 货币政策通过影响资本市场资金流入量, 对上市公司股权性债券产出约束性影响作用。也可以通过金融中介, 对上市公司企业融资性成本和规模进行控制。
(二) 货币政策对于上市公司投资影响
上市公司财务管理中投资一般可分为固定性购置成本、投资建设性成本和资本成本, 货币政策主要影响是上市公司购置性和资本成本, 一是对上市公司购置成本影响, 以近似货币政策为例, 一方面选择紧缩货币政策, 将会减少消费者实际支出预期化比例, 使得上市公司资本投入预期比例下降, 资产成本资金流呈现出流出趋势, 同时导致银行利率上调, 将会造成资产价格下降, 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资本投资成本控制;另一方面, 制定宽松货币政策, 将会增加有利于实际消费指数增加, 同时产生通货膨胀率预期增长效果, 使得消费者积极配置自身财产, 使得上市公司投资性成本增大, 例如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过热现象, 固定性投资成本方面考虑, 紧缩货币政策将会有利于上市公司投资成本降低;二是对于上市公司资本成本影响, 货币政策性改变将会引发上市公司资本成本变化主要路径有两条, 一方面货币政策将会改变市场实际利率值, 直接影响上市公司市场必要投资回报率;另一方面货币政策能够有效促进公司外部融资约束变化, 例如紧缩货币政策, 将会增加企业融资性成本困难度, 使得当上市公司需要战略性投资时, 而无法获取对应的融资性资金。综上两点所述, 构建货币紧缩政策对上市公司投资影响作用激励路径如图1所示。
三、构建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应对机制
我国社会主义全面经济建设过程中, 货币政策作为一种有效宏观经济调控措施和手段, 将会依据上述作用机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管理政策, 为保证上市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 就需要深入挖掘货币政策对于上市公司作用机理, 依据宏观经济形势, 制定出符合企业自身发展公司财务优化管理保障机制。建设性提出以下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应对机制:
(一) 建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上市公司针对我国所指定的货币政策, 依据货币实施方向性, 构建出对应预警保障与体系, 运用指标数据模型和风险预警机制, 以保持由于外部宏观经济政策变化, 所引起财务风险管理。一是从企业发展战略性角度, 依据不同货币政策实施条件, 设置科学合理的预测中长期风险指标, 例如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经济效率和债务性经验风险等, 从而构建一种动态自适应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二是强化上市公司企业财务现金量管理水平值, 上市公司企业日常经营性生产过程中, 企业流动性资本资产主要是有库存和回款构成, 依据上市公司财务信息为监控指标, 在货币政策出现明显改变情况下, 调整企业资金流设定指标值, 实现上市公司产品性存货、回款和货币政策调整协调统一发展, 避免货币紧缩情下, 货物大量积累, 造成企业财务现金流断裂, 影响上市公司企业生存;三是规范化货币政策背景下企业投资性资产管理, 上市公司资本建设性投资目的是为使得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动力, 利用现有和预期投入性资源, 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这就需要企业加大财务投资性风险监督和管理, 集中内部优势资源, 科学合理配置资产规模比例, 在保证企业稳步发展同时, 增加企业的未来性盈利增长水平。
(二) 优化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机制
上市公司可持续稳步发展外部环境来源于国家政策性导向, 而企业内部自身财务管理确是企业发展内源化和根本性推动力。在适应我国宏观货币政策调整基础上, 要加强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系统性实力建设, 一是上市公司企业内部财务管理适应调整, 上市公司要依据自身企业发展所处于各个阶段要求, 主动适应国家宏观经济调整, 尤其是货币政策改变, 动态响应外部复杂化环境变化, 强化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机制建设, 通过信息流、资金流和责任流的三者之间协同性发展, 促进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动力;二是企业内部优化过程中强调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发展和建设, 通过科学化管理操作化流程, 构建企业财务管理组织体系保障性力量, 从而有效降低由于货币政策, 所引发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发生概率值。三是上市公司自上而下树立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意识, 上市公司企业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企业每一位员工切身利益, 而个人行为将会最终影响到上市公司发展, 由于财务管理涉及到企业运行任意一个环节, 也就是说涉及到任意一个工作岗位, 上市公司应该依据各位性质对应建立财务管理机制和办法, 尤其是一些关键性岗位需要建立财务风险责任制度, 例如销售人员财务赊销业务, 从上市公司基本业务范围规范和降低财务风险发生概率值。从而更好服务于上市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 推进我国社会经济实力的全面稳定提升。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和我国进入深化经济制度改革的关键期, 上市公司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组成力量, 其发展过程中势必受到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直接性或间接性影响, 尤其是货币政策改变。而上市公司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保障和基础平台, 由此可见, 探究货币政策背景下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管理机理, 能够体现出较强理论分析和现实意义。上市公司财务管理主要内容就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融资和投资, 本文基于货币政策的相关理论, 研究上市公司财务管理融资和投资两个方面作用机理, 最后建设性提出构建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应对机制, 上市公司适应宏观政策同时, 要更加强调自身公司财务管理风险预测和控制。希望本文研究成果, 能够对进一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管理机制, 提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信息。
关键词:货币政策,上市公司,财务管理机理
参考文献
[1]季伟伟.货币政策与企业财务风险变化[J].上海经济研究.2014 (05) .
[2]韩林静.货币政策、融资战略与企业绩效——基于民营企业的经验证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 (05) .
[3]雒敏, 聂文忠.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科学.2012 (05) .
[4]罗宇.国际财务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商业会计.2012 (24) .
[5]陆宇建.货币紧缩政策对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J].经济问题探索.2013 (01) .
[6]宣扬货币政策冲击对资本结构逆向调整的影响——基于不同融资约束水平的检验[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3 (06) .
[7]马文超.货币政策与企业债务融资:总量序列分析[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3 (03) .
公司财务政策 篇11
【关键词】“营改增”;商贸企业;财务;核算;对策
营业税是对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所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属于流转税制中的一个主要税种,而增值税是对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现的增值额征收的一个税种。营业税改增值税是税制结构调整的重要环节,可以有效解决重复征税,对于完善税制,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具有积极的意义。但“营改增”政策的实施极大地影响了现代商贸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因此,现代商贸企业对“营改增”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要有清晰的认识,更加合理地统筹与调整企业的财务管理运作。
一、“营改增”政策分析
近年来,市场经济发展迅猛,现行税制逐渐显示出其对于现行经济体制的不合理性,如现行税制不合理、存在重复纳税现象,税收征管难等。为优化税制,消除重复纳税现象,降低企业纳税负担,促使了“营改增”政策的颁布实施。营业税改增值税是我国税制改革及增值税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税制体制的完善。营业税改增值税政策的实施将有助于消除重复征税,降低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的税负以及企业运营成本,同时新政的实施也可以进一步降低通货膨胀的水平。从实际操作上来讲,营业税与增值税为平行关系,征收范围互补。当前这两个税种的征收范围已是兼营或混合经营,增值税的实施会加重税务部门的征管以及纳税人会计核算的难度于纳税的准确性。
二、“营改增”政策对商贸企业财务核算产生的影响
1.“营改增”政策对纳税处理的影响
“营改增”政策实施之后,现代商贸企业所需缴纳的增值税额为销项税与进项税之间差额,企业需要缴纳的增值税随着抵扣进项税的增多而相应减少。因此,相当数量的现代商贸企业都会竭尽所能地增加可以进行抵扣的进项税,从而实现降低企业税收负担的目标。然而,能够进行抵扣的进项税额存在一定的范围限制,在“营改增”的政策下,商贸企业增值税的进项税抵扣必须在规定的范围、时限内,并在备齐必要的凭证的条件下进行,若不符合以上条件进项税将无法正常实现抵扣。
2.“营改增”政策对财务报表编制影响
现金流量表是现代商贸企财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金流量表所包涵的内容一般包括: 企业融资行为产生的现金流量、企业经营行为产生的现金流量、企业投资行为产生的现金流量。在“营改增”政策开始实施前,根据相关规定,商贸企业购买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所支出的所有资金都需要计入投资科目下的“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等相关项目中。而在取消营业税之后,商贸企业购买固定以及无形资产所支出的资金必须分别列示清楚。
3.“营改增”政策对税款计算内容的影响
相关统计表明,一般增值纳税人完成申报至少需要填写数十张相关表格。这大大增加了税增值税申报程序的復杂性,在当前情况下,数量如此之大的表格不可能全部依靠人工填写来完成,这就对商贸企业自身会计系统的完善性以及财务系统的智能化化程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营改增”政策开始实施的初级阶段,相当数量的商贸企业都需要相关人员对数据进行更新,对相关流程进行改造并对系统进行重建才能够按照相关规定缴纳增值税,这一复杂的过程大大降低了商贸企业财务申报的效率,对企业的经营也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
4.使商贸企业税控管理的难度增加
首先,从发票进购来源而言,增加了商贸企业税控管理的难度,对于商贸企业而言,其营业税和增值税税票在申请领购方面的手续基本一样,都需要通过专门的税收人员根据相关的核算来进行发票限额以及限购方面的确定,在其领购方面,营业税发票由企业财务人员向地方税务局进行申请领购,增值税专用发票在一般情况下由财务人员国税局申领,这就导致增值税的发票将会来源于同城异地,从来源方面而言,其增加了商贸企业在税控管理方面的难度,而且国税部门对于发票的管理要比地方税务局更加严格和正规,增加了门槛的高度;其次,发票申领的程序增加,在改革后,商贸企业所申购的发票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政策规定,每次申购的发票需要在3个月之内用完,如果尚有剩余则必需进行缴销处理,商贸企业财务人员在进行新发票申购时,需要提供上次发票申领的详细记录,而且购票时需要携带单位内部的IC卡,在购票之后,所购得发票的号码通过IC卡和密码进行记录;再次,IC卡将会对于销项税票进行限制,对于商贸企业财务部门而言,需要在月底将当月所使用的发票,通过网上报税系统或者是直接到税务局进行纳税申报,申报之后IC卡才能解锁正常使用,如果报税不成功,那么IC卡将会一直处于锁定状态,企业财务也就无法正常进行开票。
三、商贸企业在“营改增”政策实施后财务管理的对策
1.加强对发票和税控的管理力度
财政收入是国家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一般由营业税、消费税、增值税以及所得税组成,因此在我国的财政管理中,以票控税是一项重要的政策和规定。在商贸企业中,财务部门对于各项不同的发票进行科学的专用发票管理,将会间接的改变企业的税负程度以及利润、经济效益等等方面,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对于销项发票的管理
首先在商贸企业财务部门设立发票管理员岗位,因为如果企业的业务量比较多,则需要开具的发票数量多,因此必须要通过专业的发票管理人员进行这项工作,在发票管理员的日常工作中,需要按照国家相关的规定严格执行申领领票的程序,负责销项发票的开具以及对于发票统计和保管工作;其次,严格审核专用发票的开票依据,销项发票和企业的销货合同是密切相关的,在日常财务工作中,存在着客户为了逃税,而利用开票人员进行进项税税额的虚报,致使税务管理出现漏洞,因此开票人员在开具发票的过程中需要对销售合同进行审核,严格执行发票开具的有关规定;再次是收款后才能进行开票工作,在笔者调查研究中,发现很多商贸公司在进行开票过程中,都是将发票和货物一起发出,但是很多客户并没有遵守见票付款的承诺,导致企业的财务工作出现偏差和漏洞,因此在发票开具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先付款后开票的规定。
(2)对于进项税票的管理
首先,在进项税票管理工作中,要严格杜绝不开发票或者通过第三方企业开具发票的行为,在商贸企业日常财务工作中,存在着部分供货商,为了自身效益的最大化,通过适当降低销售货物的价格以避免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是通过没有参与采购业务的第三方企业进行发票的开具工作,这都严重违反了《增值税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因此商贸企业应该严格杜绝这种行为的发生;其次账面管理工作,在商贸企业购入材料或者是其他设备之后,如出现意外情况导致存货出现相应的损失,根据相关规定,这种情况下的进项税额是不能抵扣的,应对此进行单独记录,及时从进项税额转出,以确保企业商贸税额的真实性,防范单位的涉税风险。
2.对经营规划进行及时调整
商貿企业应该对自身的运营能力以及财务管理水平进行提升,以达到开源节流的目的。在采购环节必须认真了解供应商的纳税人资质,原先采购时主要因素一直都是价格因素,通常优先考虑供货价格低的供应商,现在商贸企业也需要考虑能否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从而便于进项税额抵扣。 如有些企业只是小规模纳税人,其征收税率为3%,但下游企业客户也许更倾向于获得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发票进行抵扣,这样会导致后期所有运营环节的缴纳税款的变化情况得到认真的核算。
3.做好税收统筹
“营改增”的实施无疑会显著的影响着商贸企业税负状况,在新政实施的情况下,商贸企业做好税收统筹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商贸企业需要抓住“营改增”这个机会,在企业中设置税收筹划部门,深入了解国家税收政策,合理地调整企业自身财务管理活动,以达到降低企业的税务负担,切实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四、结论
总之,实施“营改增”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商贸企业需要对“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在企业主营业务以及财务管理的影响进行清楚的分析,并且联系自身情况,做出应对税制改革所产生影响的应对政策,切实有效地提升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秦文娇.案例解析“营改增”的会计处理[J]. 税收征纳, 2012, 09: 10-13.
[2]韩春梅,卫建明.论“营改增”税制改革对企业的影响[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6:65-68.
[3]王卫强,对“营改增”试点下企业财务工作的思考[J].新会计, 2012,09:23-25.
[4]杨洋.关于我国财务核算中费用内涵的几点思考[J].商场现代, 2011,09:18-21.
[5]张鹏.试论“营改增”对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与应对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02:94-95.
公司财务政策 篇12
关键词:政策环境建设,财务视角,成品油销售企业
近年来, 随着成品油市场逐步放开, 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成品油销售企业竞争激烈。已初步形成了“两桶油”为主导, 国外石油公司和民营企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竞争格局。企业规模发展的同时, 带来一系列诸如税收风险、价格风险、资金风险等问题, 成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持续发展的绊脚石。企业的经营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有效的政策环境建设是成品油销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政策环境建设的基本内容。
政策环境建设, 特指企业集团根据行业特点、发展现状和趋势, 就企业的外部政策环境同相关政府部门进行深入沟通、协商, 在达成对改善外部环境共识的基础上, 推动相关政策的调整和改变, 促进企业和行业的发展进步, 提高企业集团乃至整个行业竞争力的政策筹划行为。从财务视角来看看, 企业集团进行的政策环境建设的根本动因是其在自身发展中, 由内生性制度需求引发的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结合。政策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资金管理、纳税筹划、项目投资等财务管理方面的风险防范与政策支持。企业集团尤其是特大型企业集团,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战略地位。因此, 政策环境建设关系企业的生存发展,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也是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某省级成品油销售企业政策环境现状。
某省级成品油销售企业是国有大型石油企业, 位于我国西南地区, 主要从事成品油批发和零售经营业务。公司机关设12个职能部门, 下辖7个销售地市公司、3个专业公司、3个控股单位, 员工8000余人, 资产总值近50亿元。营运加油站近500座, 年销售成品油300万吨, 销售收入上百亿元。公司的战略目标是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品油销售企业。该公司目前政策环境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1. 企业所得税税赋偏重。
近5年年均纳税2亿元以上, 多次被地方税务部门被评为当地纳税企业50强, 为地区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增值税是该公司第一大税种, 企业所得税属于第二大税种。2008年执行新的《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后, 公司的所得税率由原来的33%减少为25%, 但整体税赋依然偏重, 每年缴纳企业所得税均在数千万元以上。随着地区GDP年均10%以上的高速增长, 区域内成品油销量将持续增长, 公司经济效益进入快速上升通道, 所得税必将大幅增长。如何充分利用相关税收法律政策进行税收筹划, 降低日益增长的所得税费用, 是公司政策环境建设面临的问题之一。
2. 加油站网络开发问题。
预计所属地区GDP增长保持年均10%以上, 增速全国排名靠前, 到“十三五末”成品油表观需求将达到720万吨以上。公司要想实现销量大幅度增长, 提高现有70%市场份额, 必须新增加150万吨零售能力, 即150座加油站。但是, 加油站开发和建设涉及规划、安监、环保、工商等众多政府部门, 需要取得各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和政策扶持。如何获得有效的外部政策支持, 顺利完成适应公司未来发展规模的加油站网络开发建设任务, 也是公司持续发展中面临的难题。
3. 销售价格问题。
该省级成品油销售企业所属区域属于典型的交界市场, 竞争对手较多, 且长期利用便捷的长江水路航运和较低的油品购进价格, 打压市场销售价格, 给公司经营造成较大冲击。近年来, 公司批发价格经常出现倒挂现象, 批发价格到位率低于94%, 零售到位率也逐步降低。销售价格不到位, 竞争对手低价抢夺客户, 严重影响了公司销量和利润持续增长。
4. 加油站资金安全问题。
近年来, 犯罪分子瞄准加油站作案的现象时有发生, 加油站资金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前不久, 当地某社会加油站连续出现夜间营业款被抢事件。同时, 部分加油站现有投币式保险柜膨胀螺丝不够结实, 摆放位置不够隐蔽, 存在资金风险隐患。个别偏远加油站未实现银行上门收款, 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三、政策环境相关对策。
为了实现战略目标, 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品油销售企业, 针对目前的政策环境现状, 该省级成品油销售企业应采取如下措施:
1. 加强企业纳税筹划。
由于公司连续几年被地方税务部门评为纳税50强企业, 每年上缴各项税费在2亿元以上, 应借此机会与税务部门加强沟通, 建立和谐的政企关系, 营造良好的经营氛围。在纳税筹划方面, 加强与税务部门协调, 充分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在税收减免优惠方面的相关规定, 谋取企业利益最大化。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为依据, 根据《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 (财税[2011]58号) 和新出台的《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文件的有关精神, 争取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 执行15%优惠所得税税率。
2. 积极争取政府支持, 加快加油站网络建设步伐。
“十三五”期间, 地区成品油销售市场竞争将愈发激烈, 为了确保70%以上的市场份额, 必须新增加150万吨零售量、150座加油站。公司应以其总部在当地天然气项目、金融投资项目等为契机, 协调地方政府部门, 争取其最大支持, 增加加油站网点指标, 确保网点建设的顺利推进。
3. 加强与地方价格主管部门沟通和协调。
成品油销售价格问题, 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接相关。我国加入WTO以后, 成品油零售与批发放开, 销售企业面临日益复杂的营销环境。针对竞争对手凭借进价优势以低价销售打压成品油市场的情况, 除了对内向上级公司争取政策, 在控制力较弱的局部地区给予进价优惠外, 更重要的是积极与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质量监督部门沟通, 建议政府部门加强对成品油市场价格监督检查、油品质量定期抽查, 维护企业和消费者正当权益。
4. 加强资金风险管理。
要与公安部门和银行积极协调, 确定各类型加油站上门收款收费标准, 彻底解决偏远加油站银行上门收款的难题, 避免加油站资金送行途中的风险问题。同时, 为了有效避免加油站盗抢事件的发生, 要加强安全防护设备的安装和使用。110联动报警器、嵌入式保险柜、视频监控系统等设备必须配备到位。企业党群部门还可以定期组织加油站员工与各级公安部门进行联谊活动, 建立良好的警企关系。
四、结束语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成品油销售企业政策环境建设, 对企业生存发展至关重要。以财务视角为基础, 加强企业政策环境建设, 可以有效防范税收风险、资金风险、市场风险等各类经营风险, 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企业只有从战略层面高度重视政策环境建设, 通过多种渠道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及时向政府相关部门传递企业的呼声和建议, 才能获得有利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孙婷.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分析.特区经济, 2010 (05) .
[2]张楠.小微企业发展财税政策研究.西部财会, 2013 (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