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ad蛋白

2024-10-29

E-cad蛋白(共4篇)

E-cad蛋白 篇1

食管鳞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临床常以外科手术为主,但是术后仍有较高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食管癌浸润及远处转移是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对食管癌浸润转移机制的探讨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为了进一步寻求检测食管癌浸润转移的科学指标及寻找抑制食管癌浸润转移的有效方法,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食管鳞癌组织中PTEN、E-cad和CD44v6的蛋白表达,探讨其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的关系。

1 实验材料

1.1 一般资料

取自食管癌高发区安阳市肿瘤医院2010年8月~2010年10月间的手术切除的食管癌标本52例,经病理证实,52例均为食管鳞状细胞癌,其中男性29例,女性23例,年龄在38~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6±16.3岁。肿瘤生长部位:食管上段12例,食管中段25例,食管下段15例,术后按病理组织学分类为:鳞癌高分化9例、中分化13例和低分化30例。有淋巴结转移20例,无淋巴结转移32例。浸润浅肌层11例,深肌层11例,纤维膜3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化疗、放疗及其它治疗。

1.2 主要试剂

兔抗人PTEN、E-cad、CD44V6多克隆抗体,购于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工程有限公司,SP免疫组化试剂盒为武汉博士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PTEN、E-cad、CD44V6一抗工作浓度为1:100。

1.3 免疫组化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实验步骤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采用已知的食道鳞癌阳性标本作阳性对照,用PBS液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

1.4 免疫组化结果判定

PTEN蛋白阳性颗粒主要位于细胞核内,胞浆内可有少量出现,阳性细胞的胞核着色为淡黄色或棕黄色;E-cad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膜和胞浆,阳性呈棕褐色;CD44v6蛋白定位于细胞膜上,为粗细一致的棕黄色颗粒,可出现少量胞浆着色。在高倍镜下(×400)分别计数每张切片上的阳性细胞数,选取切片平展、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清晰的视野,随机计数100个细胞,共5个视野,并计算阳性细胞比率,阳性细胞比率≤10%为“-”;阳性细胞比率11%~40%为“+”;阳性细胞比率41%~70%为“++”;阳性细胞比率>70%为“+++”。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性检验用Spearman相关分析,显著性水准取α=0.05。

2 结果

2.1 P TE N蛋白及E-cad蛋白、C D 44v6蛋白与食管鳞癌分化程度的关系(表1)(图1、2、3、4、5、6)。

PTEN蛋白在高、中、低分化食管鳞癌的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9%(8/9)、53.9%(7/13)、13.3%(4/30)。组间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蛋白在高、中、低分化食管鳞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8%(7/9)、46.2%(6/13)、20.0%(6/30)组间两两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CD44v6蛋白在高、中、低分化食管鳞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4%(4/9)、76.9%(10/13)、86.7%(26/30)。组间两两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P TE N蛋白及E-cad蛋白、C D 44v6蛋白与食管鳞癌组织浸润程度的关系

PTEN蛋白从浸润浅肌层到纤维膜阳性率依次为:72.7%(8/11)、36.4%(4/11)、23.3%(7/30),组间两两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E-cad蛋白从浸润浅肌层到纤维膜阳性率依次为:63.6%(7/11)、45.5%(5/11)、23.3%(7/30),组间两两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CD44v6蛋白从浸润浅肌层到纤维膜阳性率依次为:54.5%(6/11)、63.6%(7/11)、90.0%(27/30)。组间两两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2.3 P TE N蛋白及E-cad蛋白、C D 44v6蛋白与食管鳞癌转移的关系

PTEN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癌组织(10.0%VS53.1%,P<0.05),同样,E-cad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也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癌组织(15.0%VS 50.0%,P<0.05),而CD44v6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95.0%(19/2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65.6%(21/3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食管癌为世界六大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涉及到多个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改变,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是其中重要的因素。研究表明抑癌基因PTEN是继P53基因之后在肿瘤组织中缺失和突变率最高的抑癌基因,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个具有双重特异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TATE[1]等用反转录PCR技术和Westernblot检测食管癌和培养的正常食管上皮细胞中PTEN蛋白表达,发现PTENmR-NA和PTEN蛋白表达无差异,说明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PTEN基因存在表达缺失或表达减少。

本资料结果显示在有无淋巴结转移不同情况下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10.0%VS53.1%,P<0.05),同时未侵及纤维膜组中PTEN阳性表达高于侵及纤维膜组(72.7%VS 23.3%,36.4%VS 23.3%,P<0.01),且在食管鳞癌高中低分化组中PTEN阳性率分别为88.9%、53.9%和13.3%(P<0.01),结果表明PTEN的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浸润深度、转移潜能有关,提示PTEN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可能存在于食管癌的晚期,但PTEN蛋白表达能否作为判断食管癌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指标,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E-cad是一类建立细胞间紧密连接、维持细胞极性、保持组织结构完整的钙依赖性跨膜糖蛋白[2]。E-cad主要介导同型细胞的黏附功能,E-cad表达下降或功能缺失使癌细胞与邻近细胞间的黏附作用降低,导致肿瘤细胞的活动能力和范围增加,从而增加癌细胞的转移和浸润能力。YAP等[3]的研究显示,E-cad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下调;本研究资料显示,E-cad蛋白的异常表达与癌的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说明E-cad介导的细胞间粘附功能下降可促进癌细胞的浸润和转移,与肿瘤具备侵袭性生长的特点有关。我们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52例食管鳞癌组织进行检测发现,不同病理分级的食管鳞癌E-cad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有显着性差异(P<0.01),分化高者E-cad表达率也高,分化低者E-cad表达率也低,无淋巴结转移病例的阳性表达率要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P<0.05),可作为食管癌分化检测的指标。这与BERX[4]等]认为E-cad的表达下降与肿瘤分化程度、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一致。

CD44v6是在大鼠中发现的CD44V6黏附分子的一种变构体。主要参与细胞与血管或淋巴管内皮细胞之间、细胞与基膜间的特异性粘连过程,能与细胞骨架蛋白结合,肿瘤细胞穿出基膜与器官组成细胞之间的黏附,CD44v6的促进转移作用机制可能是表达CD44v6的肿瘤细胞与淋巴管或血管内某一配体结合,使转移至那里的肿瘤细胞更加稳定地寄宿并生长,进而形成转移瘤[5]。CD44v6高表达与多种人体恶性肿瘤,如结肠癌、胃癌、卵巢癌等许多肿瘤的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甚至认为它可以作为肿瘤独立的预后指标[6,7,8]。

本实验结果显示,CD44v6高表达可能是食管癌形成后期肿瘤细胞浸润转移的前提条件。这一点在CD44v6表达与食管癌分化程度、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状况的相关性中也能得到证实。本组资料还表明:有淋巴结转移的肿瘤组织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转移者(P<0.05),从而说明CD44v6的阳性表达与食管鳞癌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CD44v6阳性表达与食管鳞癌转移能力呈正相关。肿瘤细胞中CD44v6阳性表达有利于肿瘤细胞的转移,在判断患者预后时CD44v6阳性可作为一个不利的因素加以考虑。

PTEN、E-cad和CD44v6三者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的关系,提示了多因素参与了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PTEN与E-cad蛋白的表达呈正关联,而CD44v6蛋白的表达分别与PTEN、E-cad蛋白成负关联[9]。再次说明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是一个复杂、连续、多基因协同的过程,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各个阶段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功能不同的异常激活的癌基因各自发挥着不同作用,协同促进了细胞的癌变和转移。联合检测这3项指标对食管癌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食管癌治疗的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一方面可以提示肿瘤侵袭转移的原因,估计化疗和判断预后;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其表达的意义合理选择化疗以增强疗效,从而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期的最终目的。

摘要:目的 探讨PTEN、E-cad和CD44v6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1例食管鳞癌组织中PTEN、E-cad和CD44v6的蛋白表达;分析三者与食管鳞癌浸润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随着食管鳞癌的分化程度及细胞浸润深度的增加,PTEN和E-cad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降低(P<0.05),而CD44v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随着病变的升级而增高(P<0.05)。PTEN蛋白和E-cad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P<0.05),而CD44v6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P<0.05)。结论 PTEN、E-cad和CD44v6蛋白的异常表达与食管鳞癌的浸润及转移密切相关,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食管癌,PTEN,E-cad,CD44v6,免疫组化

参考文献

[1]TATE G,SUZUKI T,ENDO Y,et al.A novel mutation of the PTENgene in a Japanese patient with Cowden syndrome and bilateral breastcancer[J].Cancer Genet Cytogenet,2008,184(10):67-71.

[2]JI QL,SUN LL,FU WW,et al.Expressions and meaning of Cx43 andE-cad in pancreatic carcinoma tissue[J].Acta Academiae MedicinaeQingdao University,2009,43(1):38-40.

[3]YAP AS,CRAMPTON MS,HARDIN J.Making and breaking contacts:the cellular biology of cadherin regulation[J].Curr Opin Cell Biol,2007,19(5):508-514.

[4]BERX G,VAN ROY F.Involvement of members of the cadherin super-family in cancer[J].Cold Spring Harb Perspect Biol,2009,1(6):a003129.

[5]ORIAN-ROUSSEAU V.CD44,a therapeutic target for metastasisingtumours[J].Eur J Cancer,2010,46(7):1271-1217.

[6]SITU D,LONG H,LIN P,et al.Expression and prognostic relevance ofCD44v6 in stage I 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J].J Cancer Res ClinOncol,2010,136(8):1213-1219.

[7]OKAYAMA H,KUMAMOTO K,SAITOU K,et al.CD44v6,MMP-7and nuclear Cdx2 are significant biomarkers for prediction of lymphnode metastasis in primary gastric cancer[J].Oncol Rep,2009,22(4):745-755.

[8]AMIRGHOFRAN Z,JALALI SA,HOSSEINI SV,et al.Evaluation ofCD44 and CD44v6 in colorectal carcinoma patients:soluble forms inrelation to tumor tissue expression and metastasis[J].J GastrointestCancer,2008,39(1-4):73-78.

[9]ZHANG SS,ZHANG XF,ZHANG YH,et al.Expressions of PTEN,E-cadherin and CD44v6 i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tissue[J].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2011,46(6):820.

E-cad蛋白 篇2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石蜡标本:

从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哈尔滨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等医院病理科2010~2014年口腔鳞状细胞癌根治性手术切除部分标本中随机选取50例, 其中男32例, 女18例, 年龄32~80岁;舌癌23例, 牙龈癌11例, 颊黏膜癌10例, 腭癌3例, 口底癌3例;病理分级, 高分化16例, 中低分化34例;根据口腔癌的TNM分类分期 (UICC2002) , Ⅰ~Ⅱ期30例, Ⅲ~Ⅳ期20例;有颈淋巴结转移者18例, 无转移者32例。根据所收集病例患者均未经过化疗、放疗及其他任何抗癌治疗。所收集的石蜡标本均由病理学专业医师证实并且临床资料齐全。另外随机选取同期手术切除的癌旁黏膜组织20例。

1.1.2 主要试剂:

兔抗人ZEB-1单克隆抗体 (艾迪抗公司, 英国) , 兔抗人E-cad单克隆抗体 (北京中杉公司) , 通用型SP免疫组化检测试剂盒及DAB试剂盒 (北京中杉公司) 。

1.2 方法

1.2.1 免疫组化SP法:

全部标本经4%甲醛固定, 常规石蜡包埋。石蜡标本以4μm厚连续切片, 以PBS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 兔抗人ZEB-1单克隆抗体以人乳腺癌组织为阳性对照, 兔抗人E-cad单克隆抗体以人结肠癌组织为阳性对照。其他步骤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免疫组化实验。

1.2.2 结果判定:

ZEB-1位于细胞核或∕和细胞质, 阳性表达为棕色、棕黄色及黄色颗粒;E-cad位于细胞膜或细胞质, 阳性表达为棕色、棕黄色及黄色颗粒。结合肿瘤细胞染色的百分比及染色强度进行评分[4,5]:阳性细胞数≤10%为0分, 阳性细胞数11%~50%为1分, 阳性细胞数51%~75%为2分, 阳性细胞数>75%为3分。按染色强度评分:无黄色为0分, 淡黄色为1分, 棕黄色为2分, 棕褐色为3分。染色阳性细胞数与染色强度之和≥3分者为阳性表达, <3分者为阴性表达。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ZEB-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及癌旁黏膜组织中的表达

2.1.1 ZEB-1的表达位置及阳性表达率

ZEB-1阳性部位定位于细胞核或∕和细胞质, 表达为棕色、棕黄色及黄色颗粒。ZEB-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约为62.0% (31∕50) , 在癌旁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约为0 (0∕20) 。见表1。

2.1.2 ZEB-1的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在5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中, 在性别上, 男性组阳性表达率约为53.1% (17∕32) , 女性组阳性表达率约为77.8% (14∕18) , 组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在年龄上, ≤60岁组阳性表达率约为67.9% (19∕28) , >60岁组阳性表达率约为54.5% (12∕22) , 组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在组织学分级高分化者阳性表达率约为25.0% (4∕16) , 中、低分化者阳性率约为79.4% (27∕34) , 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TNM分期中, Ⅰ~Ⅱ期阳性表达率约为46.7% (14∕30, ) , Ⅲ~Ⅳ期阳性表达率约为85.0% (17∕20) , 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有无淋巴结转移上, 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约为88.9% (16∕18) , 无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约为46.9% (15∕32) , 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2 E-cad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及癌旁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2.2.1 E-cad的表达位置及阳性表达率

E-cad阳性部位定位于细胞膜, 表达为棕色、棕黄色及黄色颗粒。E-cad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约为32.0% (16∕50) , 在癌旁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 (20∕20) 。见表3。

2.2.2 E-cad的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在5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中, 在性别上, 男性组阳性表达率约为31.3% (10∕32) , 女性组阳性表达率约为33.3% (6∕18) , 组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在年龄上, ≤60岁组阳性表达率约为22.7% (11∕28) , >60岁组阳性表达率约为39.3% (5∕22) , 组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在组织学分级高分化者阳性表达率约为68.8% (11∕16) , 中、低分化者阳性率约为14.7% (5∕34) , 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TNM分期中, Ⅰ~Ⅱ期阳性表达率约为46.7% (14∕30, ) , Ⅲ~Ⅳ期阳性表达率约为10.0% (2∕20) , 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有无淋巴结转移上, 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约为11.1% (2∕18) , 无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约为43.8% (14∕32) , 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4。

2.3 ZEB-1与E-cad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表达的相关性

在5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中ZEB-1的阳性表达率约为62.0% (31∕50) , E-cad的阳性表达率约为32.0% (16∕50) ;在20例癌旁黏膜组织中ZEB-1的阳性表达率约为0 (0∕20) , E-cad的阳性表达率为100% (20∕20) , 相关性分析显示, ZEB-1与E-cad的表达之间存在负相关。见表5。

3 讨论

上皮间质转化 (Epithelial-mesenchmal transition, EMT) 在恶性肿瘤的发生、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为探索肿瘤发生、发展的具体机制丰富了更多的理论依据。EMT是肿瘤细胞发生转移侵袭的重要基础, 是上皮细胞分解相互之间的细胞连接结构转化成单个的、无极性的、可以随意运动的、具有侵袭性的间质细胞的过程[6]。EMT通过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等表达下调, 间质细胞标志物波形蛋白 (vimentin) 等表达上调, 肿瘤细胞获得转移和侵袭能力。大量研究证实细胞黏附分子参与了肿瘤的转移和侵袭, 其中E-cad作用尤为明显。邱明等[7]发现E-cad与口腔癌临床病理特征有重要的相关性。张东东等[8]也发现E-cad在正常膀胱组织中和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差异性。最近文献报道ZEB-1与E-cad启动子结合, 直接抑制其表达, 促进EMT的发生, 最终导致肿瘤细胞发生转移和侵袭[9]。本实验通过免疫组化sp法研究ZEB-1与E-cad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 发现ZEB-1高表达的同时E-cad低表达, 且与其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 与性别年龄不相关。这说明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有可能ZEB-1抑制了E-cad的表达, 促进EMT的发生, 最终导致其发生转移和侵袭。这也说明通过联合检测ZEB-1与E-cad为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早期发现提供更多依据, 也能为口腔鳞状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及思路。

摘要:目的:探讨E盒锌指结合蛋白1 (Zinc finger E-box binding homeobox 1, ZEB-1) 与E钙黏附蛋白 (Epithelial-cadherin, E-cad) 在口腔鳞状细胞癌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 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ZEB-1与E-cad在50例OSCC中及20例癌旁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ZEB-1在OSCC的阳性表达率约为62.0% (31∕50) , 在癌旁黏膜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0 (0∕20) ;E-cad在OSCC中的阳性表达率约为32% (16∕50) , 在癌旁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 (20∕20) 。相关性分析显示, ZEB-1与E-cad的表达之间存在负相关 (χ2=7.2592, P<0.01) ;ZEB-1与E-cad在OSCC的表达率均与其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 与性别、年龄不相关。结论:1ZEB-1在OSCC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在癌旁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相反E-cad在癌旁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OSCC中的表达。2ZEB-1与Ecad在OSCC中的表达是相拮抗的。3ZEB-1与E-cad在OSCC中的表达与其侵袭转移有一定关联。

关键词:ZEB-1,E-cad,OSCC,免疫组化

参考文献

[1]张志愿主编.口腔颌面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324

[2]Petersen PE.The world oral health report 2003: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oral health in the 21st century-the approach of WHO hlobal oral programme[J].Community Dent Oral Epide miol, 2003, 31 (1) :3-23

[3]Neville BW, Day TA.Oral cancer and precancerous lesi[J].CA Cancer J Cl in, 2002, 52 (4) :195-215

[4]Karan D, Chen SJ, Johansson SL, et al.Dysregulated expression of MIC21/PDF in human prostate tumor cells[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03, 305 (3) :598-604

[5]Baltaci S, Orhan D, Gogns C, et al.Thrombospond in 21,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expression and microvessel density in renal cell carnoma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multifo cality[J].Eur Urol, 2003, 44 (1) :76-81

[6]Lee J M, Dedhar S, Kalluri R, et al.The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new insights in signaling, development, and disease[J].Journal Cell Biology, 2006, 172 (7) :973-981

[7]邱明, 毛庆华.口腔鳞癌E-cadherin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6, 29 (2) :38-39

[8]张东东, 梁衍锋.E-cad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0, 33 (6) :10-11

E-cad蛋白 篇3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0-09—2011-06间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进行初次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30例, 取对照组, 增生期子宫内膜1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0例, 来自门诊因不规则阴道流血行刮宫术的标本, 所有病人术前均未接受放、化疗及激素治疗, 年龄30~70岁, 平均50岁。切除组织均经病理学证实诊断, 子宫内膜癌按照FIGO (2009) 标准分期, 组织学分级照WHO标准。手术切除标本离体后分离出肿瘤组织, 迅速投入液氮罐后转-80℃冰箱冷藏保存备用, 其余部分送病理检查。

1.2 仪器及试剂

兔抗人ER单克隆抗体 (北京中山金桥公司) ;兔抗人E-cad多克隆抗体 (北京博奥森公司) , 其他试剂及仪器由佳木斯大学生物化学实验室提供。

1.3 实验方法

收集标本, 迅速投入液氮罐后转-80℃冰箱冷藏, 蛋白质裂解与抽提, 蛋白质SDS-PAGE凝胶电泳, 抗原封闭, 抗原抗体免疫反应, 显影, 图像扫描及结果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各组间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计算法。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 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

2 结果

2.1 Western-blot结果显示

ER在56KD, E-Cad在97KD处可见特异性抗体结合蛋白表达条带。参照β-actin隐藏表达条带吸光度值, 将ER及E-Cad与β-actin光密度比值作为其相对表达量, 进行统计学分析。 (见图1)

注:1为增生期子宫内膜;2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3为子宫内膜癌I期;4为子宫内膜癌Ⅱ期;5、6为子宫内膜癌Ⅲ期

2.2 ER、E-Cad的相对表达量

见表1。

注:与增生期子宫内膜相比aP>0.05;与增生期子宫内膜相比bP<0.01;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相比cP<0.01;与增生期子宫内膜相比dP<0.01;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相比eP<0.01。

结果显示:ER与E-Cad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增生期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2.3 ER与E-Cad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与不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

见表2。

结果显示:ER与E-cad在子宫内膜癌中I期和Ⅱ期、Ⅲ期两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 (P<0.05) 。Ⅱ期和Ⅲ期两组比较, 无差异 (P>0.05) , 低分化组低于高中分化组, 深肌层浸润组低于无或浅肌层浸润组, 有淋巴结转移组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ER与E-Cad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年龄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与>50岁组相比aP>0.05;与I期相比bP<0.05;与I期相比cP<0.05;与Ⅱ期相比dP>0.05;与G1相比eP<0.05;与无或浅肌层浸润相比eP<0.05;与无淋巴结转移组相比nP<0.01;与I期比pP<0.05;与I期相比qP<0.05;与Ⅱ期相比rP>0.05;与G1相比sP<0.05;与无或浅肌层浸比tP<0.05;与无淋巴结转移组相比wP<0.01。

2.4 在子宫内膜癌中ER与E-Cad的相关性

见表3。

注: ER与E-cad的表达呈正相关 (r=0.802, P<0.01) 。

3 讨论

雌激素受体 (estrogenreeeptor, ER) 属甾体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 一些学者研究发现, 雌激素是通过与受体 (ER) 结合后形成具有活化的复合物, 然后导入特定染色体的活化基因部位, 诱导合成新的蛋白质, 进而加速细胞的增殖过程和有丝分裂。但这一系列的变化过程同时也使内膜腺体细胞的增殖过程及突变率中的错误信号的积累大幅度增加, 其中ERRalpha介导的通路在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中发挥重要作用[1]。雌激素受体水平与许多肿瘤关系密切, 例如卵巢癌[2]、子宫内膜癌[3]、宫颈癌、乳腺癌等。本研究结果显示, 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随着临床晚期, 组织低分化, 淋巴结转移及深肌层浸润, ER的阳性表达率降低。

E-钙黏蛋白 (E-cadherin, CDH1) 属钙黏素家族成员, 广泛位于上皮细胞间黏附连接处, 可维持上皮的极性和完整性。当E-Cad表达下降或缺失, 细胞间的相互黏附力下降, 造成细胞容易分散而向外周浸润性生长, 就可脱离原发灶而发生侵袭和转移[4]。E-Cad还能抑制肿瘤细胞和宿主细胞产生基质金属蛋 (MMPs) [5], 阻止肿瘤细胞周围基质的降解, 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突破基质屏障。于月成等[6]研究显示E-Cad在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随临床分期的增加而降低, 分化越差其表达越低;有淋巴转移者表达率明显下降。因此E-cad被称为侵袭抑制基因[7,8]本研究结果显示, 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随临床晚期, 组织低分化, 淋巴结转移及深肌层浸润ER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

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 在子宫内膜癌中ER与E-Cad的表达呈正相关。由此可见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ER和E-cad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导致子宫内膜癌发生的机制可能是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ER上调E-cad的表达, 通过其二者之间的共同表达来维持子宫内膜上皮的完整性, 当发生细胞癌变后, ER逐渐缺失, 同时E-cad的表达也随之降低, 细胞间的正常黏附功能而遭到损害, 进而导致恶性增殖、侵袭及转移。

综上所述, 通过联合检测ER及E-Cad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有助于临床很好的协助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摘要: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 (ER) 和E-钙黏蛋白 (E-Cad) 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研究。方法:采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子宫内膜癌30例,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0例, 增生期子宫内膜10例标本中ER及E-cad的表达水平, 分析二者与不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1) ER、E-Cad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增生期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 三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2) ER、E-Cad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随临床分期增高、组织分化降低、深肌层浸润、有淋巴结转移其阳性表达率呈下降趋势 (P<0.01) , 而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年龄无相关性 (P>0.05) 。结论:在子宫内膜癌中ER和E-cad阳性表达率下降, 且二者的表达呈正相关, 提示二者共同参与子宫内膜癌变过程, 在子宫内膜癌发生中发挥协同作用。

关键词:ER,E-Cad,子宫内膜癌,Western-blot

参考文献

[1]Sun PM, Gao M, Wei LH, et al.An estrogen receptor alpha-de-pendent regulation of estrogen receptor-related receptor alpha inthe proliferation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 cells[J].Int JGynecolCancer, 2006, 16 (2) :564-568

[2]Chan K K, Wei N, Liu S S, et al.Estrogen receptor subtypes inovarian cancer:a clinical correlation[J].Obstet Gynecol, 2008, 111 (1) :144-151

[3]古吉敏, 华平, 简友丽.子宫内膜癌中PTEN蛋白和雌激素受体ER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西部医学, 2009, 21 (11) :1872-1874

[4]Gloushankova NA.Changes in regulation of cell-cell adhesionduring tumor transformation[J].Biochemistry (Mosc) , 2008, 7:742-750

[5]Xie T, Yuan XL, Yu SY, et al.Interference of HIF-lalpha byRNA reduces the expression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inhuman cervical carcinoma HeLa cells[J].Ai Zheng, 2008, 6:600-605

[6]于月成, 辛晓燕.E-钙黏附素及β连环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6, 27 (10) :923-926

[7]Perl AK, Wilgenbus P, Dahl U, et al.Aeausal role for E-eadherinin the transition from adenoma to carcinoma[J].Nature, 1998, 392:190-193

E-cad蛋白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1. 1. 1 研究对象收集1999 ~ 2005 年厦门市中山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切除或活检的标本, 其中OSCC51例, 正常口腔黏膜16例, 取自无烟酒嗜好的外伤或拔牙患者。肿瘤标本术前未经任何针对肿瘤的治疗, 所有标本均经病理证实。以上标本均经40 g/L中性甲醛液固定, 常规石蜡包埋, 制成4μm厚连续切片。

1.1.2主要试剂鼠抗人P120ctn单克隆抗体、鼠抗人E-cad单克隆抗体, 均购自Santa Cruz公司;兔抗人PKC多克隆抗体购自Abcam公司, 生物素化IgG购自Thermo公司, 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 (SP) 复合物购自GE healthcare公司, DAB显色试剂盒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 2 方法

1. 2. 1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IHC) 切片脱蜡水化, 蒸馏水冲洗2 次;3%双氧水室温下孵育, 蒸馏水冲洗;微波抗原修复; PBS洗涤后滴加稀释浓度为1∶50 的一抗, 4 ℃孵育过夜; PBS洗涤, 加入山羊抗鼠IgG (稀释浓度1∶300) , 37 ℃ 恒温水浴箱中孵育; PBS洗涤, 加入SP复合物 (稀释浓度1∶300) , 孵育30 min; PBS洗涤, 滴加DAB显色液, 显色5 ~10 min;自来水、蒸馏水洗, 苏木精复染, 自来水洗涤, 盐酸酒精分化, 氨水蓝化, 蒸馏水洗涤, 无水酒精脱水, 二甲苯透明, 烘干, 中性树胶封片; 观察结果。

1. 2. 2 结果判定

(1) P120ctn和E-cad:参考Hung[8]的判定方法, 每张切片随机选取5 个高倍视野, 每高倍视野计数100个瘤细胞, 阳性细胞数≤10% 为 ( - ) 记1 分, 10% ~50% 为 ( + ) 记2 分, ≥50% 为 ( ++ ) 记3 分。

“正常表达”的阳性信号定位于细胞膜, 表现为膜着色清楚、连续且阳性细胞数为 ( ++) 。“异常表达”包括膜表达下降和异位表达:膜表达下降表现为膜着色淡且不连续, 阳性细胞数为 ( - ) ~ ( + ) ;而胞质出现棕褐色颗粒为异位表达。

(2) PKC: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强度和阳性细胞2 个参数综合判定PKC的阳性染色, 染色强度用IOD (in-tegrated optical density) 值表示, IOD值= 阳性反应面积/平均吸光度, 按IOD的四分位数染色强度记为0、1、2、3 分;按照阳性细胞百分比记为小于10% 0 分, 10% ~ 30% 1 分, 30% ~ 50% 2 分, 50% ~ 100% 3分。两者积分之和大于或等于3 分判断为免疫组化阳性染色。

1. 2. 3 统计学处理SPSS 13. 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 χ2检验和相关分析。

2 结果

2. 1P120ctn、E-cad和PKC表达在OSCC组织、口腔正常黏膜中的比较 (表1)

P120ctn (图1) 和E-cad (图2) 在正常口腔黏膜中正常表达于细胞膜, 在OSCC组织中二者表达异常, 显著减弱或缺失, P120ctn出现明显的细胞质表达 (均P <0. 05) 。PKC阳性部位主要在肿瘤细胞胞质和胞膜 (图3) 。

注:①与正常口腔黏膜比较, P<0.05

A: 正常口腔黏膜; B: 口腔鳞癌A:Normal oral mucosa;B:OSCC

A: 正常口腔黏膜; B: 口腔鳞癌A:Normal oral mucosa;B:OSCC

A: 正常口腔黏膜; B: 口腔鳞癌A:Normal oral mucosa;B:OSCC

2. 2 OSCC组织中PKC、P120ctn和E-cad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参数间的关系 (表2)

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120ctn和E-cad的正常表达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PKC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均P <0. 05) 。

2. 3 PKC、P120ctn和E-cad在OSCC组织中的关系

P120ctn异常表达的OSCC组织中 (34 例) E-cad正常表达率为26. 93% (8 例) , P120ctn正常表达的OSCC组织中 (17 例) E-cad正常表达率为59. 09% (12 例) , 前者显著低于后者 (P < 0. 05) , 说明P120ctn和E-cad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120ctn异常表达的OSCC组织中 (34 例) PKC的阳性表达率为76. 47% (26 例) , P120ctn正常表达的OSCC组织中 (17 例) PKC的阳性表达率为47. 06% (8 例) , 前者显著高于后者 (P <0. 05) , 说明P120ctn和PKC的表达相关 ( 表3) 。P120ctn和E-cad的表达相关 (r = 0. 356, P = 0. 002 <0. 01) , P120ctn和PKC的表达高度相关 (r =0. 419, P =0. 000 < 0. 01) , E-cad和PKC的表达高度相关 ( r =0. 582, P = 0. 000 < 0. 01) 。

3 讨论

口腔鳞状细胞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 易于转移是其难以治愈的重要原因。

本研究发现OSCC组织中P120ctn胞膜表达减少或缺失, 出现胞质表达, 其异常表达与口腔鳞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提示P120ctn的异常表达与口腔鳞癌的进展有关, 这与人们在结肠癌、膀胱癌、乳腺癌、胃癌、肺癌、胰腺癌等十几种肿瘤中的研究结果一致[9 -11]。连环蛋白 (catenin-ctn) 是一个有相似结构的胞内糖蛋白家族, 参与细胞粘附和信号传导, 其家族成员包括 α、β及 γ 连环蛋白和P120ctn。P120ctn作为连环蛋白家族的新成员, 最初是作为Src癌蛋白磷酸化的底物被发现的, 含有11 个拷贝的犰狳 ( armadillo) 重复结构。P120ctn分子大部分位于细胞膜, 借助其Arm 1 ~7 重复域松散地与JMD结合[12 -13]形成连环蛋白- 钙粘蛋白复合体 (cadherin catenin complex, CCC) 。有证据指出, P120ctn在复合体的核心作用是阻止E-钙粘蛋白的内吞和降解, 调节其转归[14 -17]。P120ctn正常表达能稳定E钙粘蛋白和增加它的数量, 从而有效地修复固有的上皮细胞形态。P120ctn蛋白水平的降低或P120ctn与JMD结合的丧失使E钙粘蛋白的内吞显著提高, 并且使其细胞粘附能力下调[18]。对P120ctn缺陷的肿瘤细胞株SW84 的研究显示, P120ctn的缺陷会引起E-钙粘蛋白的急剧减少, 使组织细胞结构疏松, 而P120ctn的重新表达能通过稳定和重获正常水平的E-钙粘蛋白而恢复上皮细胞形态[14]。我们的实验结果也显示, 与正常口腔黏膜相比, E-cad在口腔鳞癌中的正常表达率显著下调;与无淋巴结转移的口腔鳞癌相比, 淋巴结转移组中其正常表达率显著下调, 这与刘健等[19]的研究结果一致。同时, 在口腔鳞癌中E-cad的表达与P120ctn相关, 说明二者在口腔鳞癌中协同表达, 可能在淋巴结转移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PKC是蛋白激酶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 是存在于胞质内由钙活化的磷脂依赖性丝- 苏氨酸蛋白激酶, 被激活后与胞膜内壁结合作用于底物, 能够使底物蛋白分子内丝氨酸/苏氨酸发生磷酸化, 是细胞生长调控信息通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调节细胞生长、增殖、分化等功能。在OSCC中细胞系TSCCA中PKC活化了细胞凋亡蛋白酶caspase-3, 提示PKC参与了OS-CC的发生和发展[20]。长期以来, 人们主要关注的是PKC在肿瘤细胞生长、分化调控中的作用, 对其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研究甚少。我们的研究表明, PKC在口腔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 在淋巴结转移组中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说明PKC可能参与了口腔鳞癌的发生和发展, 在淋巴结的转移中发挥了作用;并且, PKC的阳性表达与P120ctn和E-cad的异常表达相关, 提示PKC可能是通过P120ctn调控了E-cad的表达。Wang等[21]也发现PKC的抑制剂能够诱导E-cad, 促进肺腺癌的细胞粘附, 抑制移动和浸润, 说明PKC可能对E-cad的功能发挥着一定的调节作用。在人结肠癌细胞系中, 所有与钙粘蛋白结合的P120ctn都发生了强烈的磷酸化[22], 没有与E-cad结合的位于胞质内的P120ctn则处于去磷酸化状态。Ratcliffe等[6 -7]发现, 在PKC激动剂PDB的作用下, PKC的活化使P120ctn发生了去磷酸化。因此, 我们推测, 在OSCC中PKC的表达水平上调可能使P120ctn发生了去磷酸化, 导致P120ctn与E-cad解离, CCC的稳定性被破坏, 使细胞粘附丧失, 促进了淋巴结转移。本实验未发现PKC、P120ctn和E-cad与口腔鳞癌的分化相关, 可能与我们的样本例数较少有关。

上一篇:喷泉与泉水下一篇:并发心血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