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文化

2024-09-22

诠释文化(精选12篇)

诠释文化 篇1

摘要:首先从文化的角度,对档案的文化含义进行了深入探讨,其次就档案的法律层面定义与学术性的解释作了不同的分析。认为,对档案的理解,甚至是定义,可以从法律的、学术的、文化的不同角度去给出说明。从多角度来研究档案,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档案这一事物的本质。并从广义上给出了文化层面的档案解释,而且对这样解释的实践意义,做出了论述。

关键词:文化档案,档案工作,社会记忆

其实在档案部门甚至学术界,对什么是档案的解释的争议从来也没有停息过。对档案给出说明的学者、档案工作者很多,而且之间认识多有不同,结果直至今天,对什么是档案仍然存有争议。当然,我们国家的《档案法》,也对档案给出了解释,但这是基于法律层面,对什么是档案给出的定义。那么,从文化层面来如何认识“档案”的意义呢?从文化层面与从法律、实际工作的不同角度来看“档案”应该是有区别的,但这并不等于说,我们从不同角度看“档案”是不可取的。任何事物都是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认识的,因为只有如此,我们认识一件事物才可能更全面,才可能接近事物的本质。

从文化的角度看问题,往往可能是最接近事物的本质的。那么“档案”从字面上看,可以通俗地解释为,放在“档架”上的一个“案子”。再把“档架”、“案子”结合起来,称之为“档架案子”,可简称“档案”[1]。这样解释起来,可能并不学术,甚至有点像说文解字,但是通俗简单一点,更易于人们接受和领悟出一些什么。

《档案法》和一些学者对“档案”的解释相对严谨一些,这完全是出于执法和学术研究的需要,由于这种需要,就对“档案”这一词给予了诸多的,甚至是较为复杂的所谓定义。甚至一些学者从历史上去寻找,“档案”一词的源起与文字解释,这些都是十分有意义的研究。

记得,在八十年代,档案学界流行的,对档案的定义,特别强调:档案是本单位形成的、要归档保存的、原始性记录。而且那个时候特别注重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即所谓要第一手的材料。如果不是第一手的材料,多被视为资料,而不是档案。这种观念在当时是十分有意义的,可能就是因为强调档案的原始记录性,档案室与档案馆收集保存的“档案”大多是第一手的、具有原始记录性的材料。

第一手的,具有原始记录性的材料是十分珍贵的,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但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手的、原始记录性的材料,就一定是能够反映当时历史的真实事实的材料吗?可能我们不一定能够下这样的结论。所谓历史的真实与第一手记录材料的真实并非等同。档案应该是反映历史真实的记录,一种记录材料只要能够反映历史的真实就是我们所讲的档案。第一手的、原始记录性材料如果不能反映历史真实,似也不能称之为档案。况且如何判断,“第一手的”、“具有原始记录性的”的材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非常复杂的和不容易判断的。

档案工作的真正意义和社会价值在于记录历史的真实,这正如司马迁著《史记》。司马迁的《史记》并非第一手资料,但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不少事件,后被考古挖掘证实与史实相符,这就是司马迁之所以把自己所著之书,定名为《史记》的原因。司马迁所求的就是要记史,把真实的历史记录下来,所以后世多将司马迁的《史记》当作历史,当作档案来读、来看。

这里有一个非常现实的话题是,第一手的材料是珍贵的,有很高的档案与史料价值,但决不能因此就下一个第一手的材料就等同于档案的结论,而且这其中关于我们如何认定第一手材料问题还是很多的。

一、档案的文化意义

档案是什么?是第一手材料吗?如果是,那么我们将无法解释当前数字化的档案是什么?也无法正确评价《史记》的记史价值。

其实档案的真实的文化意义,就是人类保存的史实记录。这里“保管”或者“保存”很重要,档案一定是人类专门保存起来的历史记忆,为的是“存史”防止“遗忘”。人类光靠自己的大脑记忆历史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历史所跨越的时空长度,不是靠人脑可以记忆的,这就产生了一种“记忆”的需求,这种“需求”,是档案存在的文化意义,没有这种需求也就没有“档案”这样的事物存在。人类要保存自己的“记忆”,所需要的付出是巨大的,不仅需要物质的投入,而且要有专门的人来从事保存这些“记忆”的工作,这种保存记忆的工作,被很多的人,简单地解读为,对某种“物”的保管。这样的误读导致了,当今的档案工作者仅仅重视对“物”的管理,而缺乏对“物”的研究,也就是这种“物”是不是一种历史真实的记录“物”。

档案工作的另一个重要的文化意义在于,对某一“物”是否是历史的真实的记录“物”的判断与研究。原因就是,如果这种物化的记忆,一旦被档案工作者确认为具有真实记录某一历史的价值,这一记录“物”即被认为是档案。档案最为被看重的就是具有历史的记忆价值,而这种“历史的记忆价值”即档案的文化价值。

档案的重要的文化价值在于其记忆性,记忆性是档案的特质,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文化差异,但是这样的文化差异,不仅是档案某一个体在自身形成过程中产生的、所固有的,同时还是由人所认定的。这是档案与档案工作文化意义层面的两个方面。

人类在其处于原始时代时期就有了记忆的需求,出于这样的需求,我们知道了,人类的结绳记事一说,甚至看到一些崖刻记事。这种记事是人的一种行为,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档案也是人类的一种行为的产物,这种人类的行为赋予了档案某种文化的意义,这种文化的意义,确实是人类的一种刻意的行为。

最能说明这种文化意义的应该属司马迁撰《史记》留给后人的行为,而我们今天的地方志这样的政府文化机构,就是要把历史留给后人,是像司马迁一样的行为。只不过,司马迁是个人的行为,而地方志则成为一种机构的行为。

很可能就是因为人的因素,对档案的真实性存在了不同的解读和认识。这种对“记录物”的不同解读,以及对“记录物”档案价值的不同人为地断判,便对人类的历史事件出现了不同的认知,这就成为我们对历史研究的新常态,这种新常态通常是人们对记录物档案价值判断的误差,甚至是由不同的认识角度造成的。

档案,是人类记忆历史而保存起来的“记录物”,这种“记录物”之所以能成为“档案”,被前人留存,甚至被留给后人,是人类对具有某种记录特征的遗存物的选择的结果,有的档案甚至是人类自己通过书写遗存下来的。于是,从文化意义上讲,所谓档案都是人类留给自己的。

档案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特点,是具有记录性,是一种记录物。所谓记录物,是可以被人类解读的,能够反映某一历史史实的遗存物。这其中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能被人类所解读,二是能够反映史实。如果是不可以被人类解读的历史遗存物,则不能被人类认定为档案,当然这种解读是多层面的。而不具有反映史实价值的遗存物,更不可能是档案。这就是档案的记录性的文化意义。

档案的记录性价值是鲜明的,是区别其他价值的一种具有特殊文化意义的价值。档案之所以被称之为档案是因为档案的记录性价值,这种价值赋予了档案某种文化的意义。所以如果我们从文化层面定义什么是档案的话,那么档案是由人类保存起来的一种记录性的遗存物,或是人类自身形成的一种记录性遗存。这就是从文化层面对档案的一种诠释。

二、对数字档案文化意义的再认识

数字档案的历史真实性表现在其内容上,而非形式方面。数字化的档案由于外在形式的不稳定性,研究数字化档案的外在表现形式,即追求所谓的“第一手”、“第二手”的形式存在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于是,从内容出发认定档案记录历史的真实性成为唯一的可能。而要从内容上去判断档案记录历史的真实性就成为档案工作者的重大社会责任。这就如同当年司马迁在没有可靠文字记录的情况下,反复对遗存的有限的文献记录进行考证,并且深入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进行考察,对照文献记录甚至是民间传说,然后著成司马迁认为可成历史的《史记》。

就是说,《史记》所记,都是司马迁认定的“档案”,可以当作历史来读的档案。而《史记》是不是档案,这个话题还没有专家、学者进行过深入讨论,但史学家在研究历史史实的过程中,多以《史记》的记载作为类似档案来使用。

那当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哪些记录是真实的,可作为档案保存,这大多取决于档案部门的判断,这样的判断在数字化时代显得越来越重要。甚至是许多经档案部门认定的数字档案的复制件成为了法庭采信的证据性材料。这就进一步显现出档案部门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大、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档案工作自身的专业性越来越强。这突出地表现为,档案工作在数字化时代保管档案的工作量的倍增(即实行的双套制管理),同时,对数字化材料记录事实的真实性的认定,不仅更加困难,而且需要更专业的知识。

档案工作者,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责任和工作量都大大不同以往。对档案工作者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档案工作者所面对的档案数量以几何倍数增长[2],以及对数字记录材料真实性的认定(这种认定,在当前似乎还看不出它的难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档案工作者在面对大量数字档案材料时,其真实记录性如何?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都会是挑战。档案人实则社会责任重大,因为保护历史的真实,本身就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项重大的事业。

数字档案的出现,以及我们对司马迁所著《史记》的重新解读,无不说明一个事实,档案的外在记录形式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档案真实的历史记录性,决定着档案内容的真实性,而如何判定档案内容的真实性,光从档案的外在形式去判定,已经无法满足判定其真实性要求,从内容判定档案真实性已成为一种必然。那么,什么是档案的文化解读就有了一个结论:“档案人的社会责任”,这就成为一个带有文化意义的答案。而对这一文化的诠释,在二千多年前,司马迁用他的行动,给出了最好的说明。

参考文献

[1]现代词典.商务印书馆,1974.

[2]曲春梅.理查德·考克斯档案学术思想述评[J].档案学通讯,2015(3).

诠释文化 篇2

自信,即企业及全体员工都应该具有的自信力。这种自信力,能够激发广大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促使企业驶入又好又快发展的快车道。

专业,即企业要走专业道路。保持自身专业特色,从而,发挥企业自身所具有的特色,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行动,即是行动力。无论是什么样的决策,都需要全体员工义无反顾的坚决执行,快速行动。只有这样,决策才能落地,并朝着设定的目标前进。

开放,即是企业保持开放性。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必须保持最大程度的开放性,吸收、借鉴外来经验,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从而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共好,即企业与员工、企业与客户实现共好。企业的发展成果在回报社会的同时,必将惠及全体员工。而企业的发展,更会让利于客户,良好的服务,使企业和客户实现互利双赢。

咨询电话800400667788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基石、企业的灵魂倍受企业的尊崇。塑造企业文化是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志。

★ 入职誓言

我志愿加入南京唐企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我宣誓:我成为唐企的成员是因为我热爱商业生活,渴望将事业做好,我将永远忠诚于自己的选择,融个人理想与公司发展同步,我保证热爱生活,热爱工作,遵守职业道德,效忠公司,真诚公平对待每一位同事,并永不背叛自己的誓言。

★ 公司使命

我们创立大世界商业联合机构并将她发展成为中国最优秀的企业集团,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为更多优秀的人才提供更广阔的舞台,是我们永远的奋斗目标。前进的路可能有很多挑战与艰苦,但是我们做好了迎接一切考验的准备。我们承诺:热爱我们的祖国,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一切以公司利益为主,以公司发展为主,尊重和公平对待每一位员工,培养、选拔有抱负的员工,使之成为企业和社会的栋梁;诚信对待合作伙伴、顾客及用户。公司将永远信守以上原则,持续向前,永不违背。

★ 公司理念:理念决定成败

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执行决定成败”、“战略决定成败”,我们也予以认同,但我们更坚信“理念决定成败”。历史给我们的机遇就只有一次,理念上非常关键,我们的竞争对手并不可怕,他们都是我们的徒弟。我们要不断的询问我们自己还有什么能做的更好,要挑战自己的极限,想别人不敢想,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既然给了我们机会,我们就不能放弃,这个是我们自己的时代,借大世界的平台,发展我们个人的理想,希望大家能细致的、认真的团结在一起,实现公司理念的高度统一。

☆ 有一种价值,叫理念

我今天想要讲的就是关于理念的问题,究竟什么决定了我们的价值观。为什么我们很多人看见了问题,却能视而不见?那不仅仅是因为缺少观察。为什么楼层的吊顶、休息椅都还很新,却要进行更换?就像大家刚才所说的那样,外围花坛的重修,简直有点奢侈。这种认识上的差别就是因为理念上的差异造成的,是因为我们的员工没有意识到这是需要改善的问题,不明白我为什么要进行五一店的升级改造,我相信我们保洁部、安全部等后场员工就不明白为什么漏出的铁丝是问题,为什么大白墙面要贴上壁纸。我是把五一店的店庆升级改造的组织工作当成了一场攻坚战,我们提倡有深刻观察的眼睛,要进行走动管理,要及时看见那些瑕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用一个什么样的理念来指导我们?我认为这就是一个我们要研究的问题,这就是理念。让大家实现观念的统一,把我们的店做成艺术的店、管理的店、文化的店,把这做为统一的理念,标准来规范我们的一切工作行为,这就是我们以后的要做的工作。

我最近看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写的很有意义,我念一下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人的肉体没有什么价值,不管多大个头,组成的也只是那几十种化学元素。如果提纯分离出来做成日用品,不过是7块香皂的脂肪、22盒火柴的磷、1根钉子的铁、20磅焦炭、一小匙硫磺、一英两有色金属和可刷一间房子的石灰……加在一块大约值10元钱,还不如一只羊值钱。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主要是观念上的差异。”

这是19岁的女孩王小平所著《本领恐慌》中关于一个人肉体价值的描述,很惊叹作者小小年纪却可以体会得如此深刻。所有的人几乎都是一样的,所有的人又几乎都是不一样的,一样的是功能,不一样的是观念。

妈妈是女人,她会生孩子,这是功能价值,但是妈妈还有爱,这便是观念价值。提起美女、香水、时装、葡萄酒,你会联想到什么?但是你的直觉会告诉你那是法国。其实这些东西全世界都有,但为什么只有法国才是你唯一的选择呢?

是因为在它的背后,是历史、是时尚、是经典、是艺术、是唯美、是趋势、是浪漫、是奢华……

《上海滩》的最后镜头,当许文强倒在血泊里,使出浑身的力气喊出了两个字:法国。于是在那一代人的潜意识里,法国就变成了浪漫和神秘的同义词。而今天,我们在马路上随处可见“左岸”、“巴黎春天”、“香舍丽榭大街”、“塞纳河”不断的出现在中国的各大城市,房地产商们不约而同地在自己的楼盘里硬是挖出一条“塞纳河”,而旁边的小店也清一色地变成了“左岸咖啡”、“左岸书店”、“左岸画廊”、“左岸餐厅” ……

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我们逐渐忘记了努尔哈赤,却对路易十三情有独钟,我们已经说不清鲁班是谁,但对外国技师Louis Vuitton却近乎崇拜。而我们最早的品牌启蒙教育,要么是一个外国人牵着一匹马,要么是一个外国人拿着根拐杖,再或者是一个半人半马的怪物在投标枪,于是,我们便跟着他们的脚步,听着他们的故事,一同去探寻背后的文化世界。

时至今日,葡萄酒成了法国的专利,法国的葡萄酒就是比中国的好,即使分不清其中的区别,因为这叫感觉,如果你不懂,只能怪你没品味。此时,瓶里的已不再是酒,而是一种观念,酒的价格是100,观念的价格要1000元。

美国文化的代表星巴克曾被法国人嘲笑,但是在中国,它成了最好的咖啡,很多人都不理解,于是它告诉我们,一杯星巴克50元,其中用来享受美国咖啡大排档的环境布置20元,小资的虚荣体验20元,再加上打发时间、自娱自乐、观看美女的入场券10元,咖啡豆和水的成本却是0元。

当别人还在为咖啡豆的品质而争论的时候,美国人已把自己的咖啡变成了一种文化,“我不出售咖啡,我出售的是空间,是除了家和公司之外的第三空间。”过去,我们把咖啡带到公司里,现在,我们把公司带进星巴克。

你们也可以体会一下,文章中所说的人与人之间差异在于观念的意义,是否与我们所讲的理念应该是异曲同工的。

另一篇文章是《牛奶也有态度》,明确了标准的实际价值。

有人说荷兰的牛奶好,我说荷兰的乳牛也像人一样,很宽容、很悠闲,多年

无战事,人少,很安静,不紧张,心情当然不一样,所以他们的牛奶也像牛一样,轻松悠闲。

而用紧张的心情照料紧张的牛,生产紧张的乳制品,给紧张的人用,结果就是有很大的紧张问题。所以,一定要用品牌形象来改变公众印象,即使再紧张,也要有缓释宽容的心情和方法,不能浮躁和张扬。

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真正有力量的是无法超越的、民族的文化力量。太多的时候,我们总是低估了自己的文化,我们忘记了“标准”两个字,我们放弃了自己的尺和寸,开始使用厘米,我们放弃了自己的斤和两,开始使用千克,我们甚至放弃了农历,开始使用公元,当我问外国人:“您对中国的设计师、中国的设计有什么看法?”他们说:“中国人没有自信。”因为他们看到中国设计师的作品,感觉到这并不是中国设计,而是欧美设计。每个产品都应该带有自己民族的文化气质,文化是民族的身份证,美国人通过一只鸡腿、一个面包、一支香烟和一杯水走向了世界,并不是因为产品上的差异,而是文化上的差异。可口可乐在中国的土地上,用中国人的水资源与中国的劳动力,购买中国机器,来加工一个美国符号,仅此而已。美国人知道“何为标准”并且“如何来传播这个标准”。

当别人说美国人讲的是英语的时候,美国人就会说:“NO,This is American English。”(这是美语)

当别人说这是足球的时候,他们又说:“NO,This is American Football。”(这是美国足球)

这是美国式的风格,永远在强调自己的标准,因为他们明白,放弃了自己的文化标准,也就放弃了未来。

当我们漫步在外滩,仰视着一幢幢巍峨的洋房大厦时,有谁真正想到过崇洋媚外源于外滩。为什么她不叫中滩,不叫华滩,不叫黄浦滩,而叫外滩?为什么她叫洋房,而不叫石库门?

今天,香港、澳门已经回归,不久的将来台湾统一后,真正凝聚中国人心的正是令西方慕名和敬仰的中华文化,倒是我们自己千万不要低估了它。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社会上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

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京剧和歌舞剧在走向极致;当油画开始绚丽夺目时,日本的浮世绘也成为世界绘画的一大流派。

因为日本人知道,即使吃了牛肉,你也不会变成牛。

另一篇文章是《得意忘形,见形生义》。

这是一张美元,如果它掉在了地上,您说它还值钱吗?

如果揉皱了呢?

如果踩脏了呢?

如果撕破了呢? ……

或许你会奇怪,这还用问?当然值钱!

没错,钱是不会因为形态,图案的改变而改变价值的。这是“意”的价值,而非“形”的价值,好看难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100”,如果没有了“100”,你还会要吗?

在罗浮宫,我们看到了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我问朋友:“这张画画的好吗?”

朋友惊讶的看着我:“这当然好啊!这是《蒙娜丽莎》啊!”

我当然知道这是《蒙娜丽莎》,但我在想:光从技术角度上看,能画出《蒙娜丽莎》的水平的人比比皆是,而从美观的角度上看,龟裂的画面也没有美感可言,可究竟是什么让人们不远万里来此做所谓的“欣赏”呢?

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整个罗浮宫里有大约40多万件展品,来往的游客在短短的时间只能去看最有名的三件展品:没了头的《胜利女神》,断了臂的《维纳斯》,以及裂了缝的《蒙娜丽莎》,因为这三件有明确的标识指示,大家就在展品前面排队,好不容易轮到自己的时候,他根本没有看画,转了个身,对着后面的人说:“快给我照张像。”然后就走了。

游客是只有常识,没有知识。因为《蒙娜丽莎》传播地多了,所以关注他的人就多了,前不久有消息宣称:神秘微笑的女主角当时正怀孕,于是,有趣的人们又争先恐后地去罗浮宫看画,究竟是不是真的怀孕? 所谓有名只是传播地比别人多。《蒙娜丽莎》因为几个世纪不断的传播,一会被盗,一会又找回,其实是真是假又有什么关系呢?,所以在商品传播的时候要得意忘形,而我们的消费者则是见形生义,有一幅对联极其精准地描述了这两者的关系:

不拘乎山水之形,云阵皆山,月光皆水;

有得乎酒诗之意,花酣也酒,鸟笑也诗。

最好的横批即“得意忘形”,是意识决定形态,人们仅仅是希望和《蒙娜丽莎》发生某种程度关系,不是欣赏而是为了证明自己:“瞧,我去过法国。”

另一篇文章是《这里,有这个时代的感觉》。

2006年6月,我又去了台湾,这次最让我震撼的是位于台中市的中台禅寺。

初到中台禅寺,同行的人都不相信这是寺庙,高逾百米的现代化大楼,顶部是金光闪耀的莲花座托着球状金顶,从侧面看,更像是一尊坐佛修行于群山之间。

走进寺内,迎接我们的是两头红色的石狮,因为这里盛产这种红石头,狮子的形态也更加威猛。

四大金刚还在,可是都变成一根根巨大的柱子,四大金刚的四个头像放在了一起,成了四面头,分别代表“风、调、雨、顺”。

寺内还采用了中央空调和智能化的控制系统,进入大雄宝殿,我们没有见到香烟缭绕的情形。原来寺里是没有上香的。“香、灯、花、果”都是可以供佛,只是形式不同。人们都是用盛在小瓷碟里的莲花供佛的,显得特别清雅别致。

中台禅寺的灯光设计让人特别印象深刻,这里夜晚的霓虹仿佛让人置身于高档的酒店之中,寺内用激光所营造的星光效果随处可见,给人一种虚无飘渺、幽然灵境的感觉。

2000多年历史的寺院都可以如此创新,还有什么不能改变的呢?两千多年前,那是没有今天的灯光系统的情况下建造的,当我们拥有了现代化的高科技设备时,我们是否还有必要死守着传统?我想有一天,如果我们的后人看着那些寺庙,他们或许不知道这是我们这个年代建造的,因为这和两千年前的寺庙基本上没有区别。但是如果他们看到了中台禅寺,他们知道,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寺庙。

新天地的设计师本杰明曾这样比喻:“在家谱里,我们看到爷爷是长胡子,爸爸是短胡子,我是没胡子,我的儿子开裆裤,现在大家都变成长胡子,我就需要不停的解释这是爷爷,这是爸爸,这是我。”

另一篇文章是《当右脑遇到左脑》。

一杯咖啡,在农业经济时期,2元钱,在工业经济时期,10元钱,在服务经济时期,20元钱,在体验经济时期,50元钱。

这是左脑和右脑的差异,而商业的全部目的是取悦人的右脑。因为右脑是感性,而左脑则是理性。

50年代的大工业生产时期,人们偏向物质,即功能价值层面,产品的特征是“傻、大、黑、粗”,“模样憨厚、个头高大、色泽灰黑、工艺粗糙”。

80年代,社会开始进入服务经济时期,“小、薄、轻、软”则成了时尚:“小巧玲珑、形状轻薄、方便轻柔、质地柔软”。

21世纪,“新、巧、美、人”的体验经济成为趋势,即“新颖时尚、设计巧妙、美观大方、以人为本”。

左脑的商业是看得见的,右脑的商业是看不见的,而正是这看不见的才是最重要的,它是服务、是欣赏、是理解、是承诺、是体验、是快乐、是尊重,我们宁愿相信一块肥皂可以滋养心灵,却不相信它含有硬脂酸钠,我们也宁愿相信“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却不相信它仅仅是碳60。今天,我们拥有信息,但没有文化,我们拥有金钱,但没有快乐,我们拥有知识,但没有思考。在一个物质丰富的时代,仅满足逻辑理性分析和功能上的需要已经远远不够了,我们更需要快乐和体验。

为什么我们的物质逐渐丰裕,而我们的精神却逐渐萎靡?因为我们不快乐,我们缺乏精神上的支持,传统的西方文字,读和写的顺序是从左至右,操练的是左脑,传统的汉语则是从右往左,操练的是右脑,西方人很早就知道用脑思考,而中国人却一直认为人类用心思考。西方人善于逻辑思考,科技不断增加但不能增加人的幸福指数,东方人善于领悟,右脑处于高度愉悦状态,所以我们曾经拥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当西方人用左脑制造的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我们也开始采用西方的阅读和思考方式,并学会了用左脑思考。

从小学开始,我们就放弃了可以培养右脑的音乐和美术,称之为副课,高等教育则又把音乐和美术列为“提前批”——数理化都学不好才来学音乐和美术。于是,我们学会了制造,忘记了创造,我们锻炼了智商,忘记了情商,我们培养了才能,摈弃了才干,我们拥有了技术,丢失了艺术。

二战时美国的一位将军曾这样告诉世界:“我们今天的战争,是为了我的孩子能读上哲学和科学,更是为了我的孙子能读上音乐和美术。”

读了以上的文章,大家也来想想我们在售卖什么?我们究竟应该向顾客传达一种什么意识?顾客需要的是快乐和体验,我们就要学会制造快乐和艺术。用什么来引导企业的管理,用什么来达到我们要求的高度,就是要想别人做不到的,想不到的事情。现在以人为本、体验购物的高度我们还没有达到,也是我们以后要努力达到的程度,我希望更多的创造能来源于你们,大家要敢于去想,我们的目标就是实现“环境艺术化,购物娱乐化”,在任何场合都要传播这种理念,就因为我们有这样的管理理念,从而才会有这样的管理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带来不断的改变。

☆ 用艺术拥抱生活

今天,大世界是中国家居用品销售体系中最成功的Shopping mall,是全国家居业的典范、楷模,“经常被模仿,从未被超越”是我们大世界人写在心间的骄傲。

和大家一样,我热爱生活、享受工作。我对艺术的热爱,甚至达到谟拜的地步,我不能容忍生活中没有艺术,我认为那就是灵魂,是有思维生命的生存意义。是啊,从人类直立的走出原始森林,人类就开始追寻一切美的事物,骨饰、青铜器、丝绸、陶瓷……

什么是快乐,甚至《辞海》里也不能给它个准确的定义,我用哲学的思维问自己这个问题,快乐就是“将生命消耗在美好的事物上”。我这样理解了快乐,我就要给我的顾客营造快乐。我告诉我的同事们,我们现在所做的,就是贩卖快乐的生活品味,贩卖快乐的生活观念,我们的成功就是从来就不会追随流行,而

是制造流行,我从来不迷信什么,也不惧怕什么,因为我的艺术品味也许很低浅,但是我对生活、对家的要求和大家一定是一致的,因为所有热爱生命的人的追求都是一致的。从商品到服务、从陈列到环境,我们都是用艺术的眼光来考量我们的工作。

艺术是无价的,也是最低廉的,因为只有艺术才是永恒的美,只有个性化的事物才能经得起时间的冲刷。实现艺术个性化生活绝不是铺张浪费,更不是攀贵比富,而是你的风格、你的思维、你的心灵。有人说,生活并不缺少艺术,而是缺少发现艺术的眼光。是啊,用心去跟自己交流一次吧,你的家一定会别有感受,大世界为您提供的就是点亮你艺术的眼睛。

我从不认为陈列在英国大英博物馆、陈列在凡尔赛宫的东西就是艺术的,其实那只是艺术的典范、真正的艺术在你的生活里。

让我们拥有快乐的生活吧,让我们一起拥抱一切美好的事物吧!因为生命的意义是----为了快乐。

再次强调我们的主旨,那就是让更多的人享受艺术家的生活!☆ 企业文化就是塑造共同的价值观 要关注我们的企业,尤其是商业事业部,是所有公司的母体,包括人员、管理理念、文化的输出,而且督导、财务、人事、企划、总办都是有全局性的部门,会在新项目中得到延展,必须培养有优秀管理理念、文化的人员到新项目中,但我们现在派驻的人员的水准、程度都不够,这几天在听了姜婷看我们电影广告的感受之后,我也想去看我们的广告,就随便选了个片,结果广告没看到,我看了一个叫《惊涛大冒险》的片,我们中国也有大片,什么《无极》、《夜宴》、《黄金甲》那里传达的都是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简直是索然无味、把人们内心的阴毒、权力至上的观念展现无疑。但这部片里却传达出美国的价值观念是舍己救人,忠于职业。我认为塑造出公共的价值观念,就是公司文化,我们现在就需要彼此信赖,担负起责任,重新来塑造我们的企业文化,我们共同的价值观。去年我提出了细节升级,我今年就提出树立统一有利的价值观念。很多事情错过了机会就没有了,进驻的时间就是那么短暂,最近大家看没看见,人大不让再开滑雪场了。我们的团队还是很细弱的,不足以完成很多的工作,但现在大型国有企业改制的机会就很好,我们就要努力争取。人生在世就应该搏一下,尤其是有几个能力强的男生,都能独当一面的话,五年内我有信心再造一个金广,但我们现在的业务能力不强、输出人员不足,企业文化散沙,不适合再扩大业务,我觉得目前是充分锻炼自己的机会。能力是次要,关键在于态度上,从前有些事情能看出,虽然在有目标的前提下,在机遇即将到来的情况下,还存在着消极思想的弥漫,以后不允许再有这种态度出现,虽然你们现在在商业事业部任职,我参加的会,投入的精力也最大,但现在处理危机的能力还不够,对其它业务深入了解的有多少,我想也就我自己全了解,这种基础怎么可能会把那么多理想融会在里面。

归根结底,今年就是塑造我们统一价值观,企业文化就是这个部队的指挥官,一旦建立就不会随着这个指挥官的离开,而降低其的作战能力。

我向大家推荐《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读了之后会觉得很是让人震撼,书中阐述了东方人应该具备的道德标准。现今的中国人,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情况下,逐渐的迷失了自己的道德准则,失去了古代中国人价值观中的优秀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变得越来越浮躁,所以我认为这本书对《论语》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进行的新解,重新强调了中国人的道德标准。

☆ 自信从容 超越平凡

人们常说,刘邦和项羽,那刘邦究竟赢在那里?我认为刘邦就是赢在信心上。谁能主导世界就是有信心、有信念的人。无论从购物环境、从硬件设施、资源方面,我们都是最好的,我们是最高的模式,竞争是有的,只要我们坚持我们的理念,在品位上、在风格上、在管理上我们都要占主流,由我们来引导购物习惯。回想以前我们把一部分客人引导过来,作为我们的消费客层,经过几年的巩固,我们的消费客层与商场定位已经稳固。消费人群的消费习惯是很难改变的。我们现在是对于依然习惯在那种差购物环境购物的顾客,考虑如何将他们争取过来,尽管他们现在的消费能力还不能购买我们的商品,但要让他们知道我们就是主导,让他们也想来我们的店来购物。我们的竞争对手都在抄袭与模范我们,我们就让他们在后面跟着学,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是否能永远为他们提供学习的东西,就怕我们的创意不足了,所以我们要有持续不断的创意才行,其实我们国内的家具就是在抄袭米兰高典,我们也是,不断让我们更加的精准,让他们学习,我们面对的竞争就是考验我们的智慧和能力,我们只追求我们自己有什么没有做到最好,我们的竞争对手就是我们自己,我们要始终在想我拿什么超越今天,一味怕竞争对手是懦夫的思想,以平常人的思维就只能做平常人的事,当然会失败,人要有不平常的心和非凡的勇气,要求大家要更有斗志,不允许有任何消极的思想弥漫在我们中。

★ 源于理念的执行

我们管理与工作上的执行,都是来源于我们的理念,理念是我们企业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深切的影响到我们的一切工作。我们最近提出的几项工作也都是从这一理念出发的。

☆ 细节升级

商业里面靠的就是顾客的忠诚度,我们要不断传给顾客的主旨是什么?我们从营销到服务到商品再到布置,所要传达的都是时尚、艺术、文化、流行、购物是娱乐,但我们现在缺失的是很多细节部分,没有完全的关注到这上,没有完全向顾客传达出这些,诸如3F的地板粘条、卖场大白墙面的污损、卖场营业员在卖场内走动的状态等等,这些细节,仔细的想一想每一点,我们都按要求做到了吗?把我们的每一个行动都能靠在我们所要向顾客传达的这个理念上面了吗?这与形象没有关系,关键在于灵魂,在给顾客传达的服务上。

细节升级工作是要在公司的整体的运作体系里进行的,不仅是前场管理工作的改善,也包括各种设备的运行及后场的情况。以后我们前场业务部门也要了解设备运行。不是说大家以后的工作重点要在这上面,而是要大家关注平常没有关注到的东西上,利用这个机会把所有事情都管理好。在此次细节升级100天活动基础上,把我们曾经没有关注到的问题,或者需要提升的点,都提炼出来,把我们的卖场装修、招商营运、前后场的管理工作,都提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源于此阶段卖场改造细节关注不够,现在各公司例会规模缩小,各部门长要仔细传达会议精神。经验来源于对卖场的了解,各部门内部要阶段性提出管理主题,要提升品味,要有发现问题的眼睛。我们的竞争靠的是细节,各部门要实行细节管理,做详尽的要求,要时刻想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这次改造解决了我们很多问题,所有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只是我们是不是认真地考虑过了,比如我们企划,创意的思路是不会枯竭,只是看我们是不是时刻考虑。好的管理思路是善于找到缺点,针对缺点找到解决办法,竞争就是超越别人,你不能落于平凡的思维方式,高管要全力以赴做好自己的工作,不允许分散自己的管理精力,这也是我们提出不允许员工参与其他经营的原因。竞争会让我们兴奋,大家现在没有这样的意识,我们除了延续以前的作风,还要有创造性的完善创意的工作。创意要持续向前,只能向前,不能向后,以前总结东西不能重复的出现。

☆ 无瑕疵管理

经过100天的细节升级,我们公司的很多方面都已经得到很大的提升,使我们之前很多忽略的细节之处,在提炼出来之后,得到了整改,并使我们很多管理工作都得到了完善。我们所说的细节,不是一些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而是我们之前没有关注到的管理中的问题,没有得到改进的卖场服务细节,没有意识到的在执行力上存在的问题等等方面,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们大家都对细节的重要性有了充分认识,也知道了我们日后的工作标准,但这还远远不够,无瑕疵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才是我们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我们要在巩固细节升级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寻求企业发展的潜力,提升企业管理的执行力,以此来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 营销理念:精准营销、忠诚度营销、创意营销

营销上我们投入了很多精力与财力,营销是我们经营管理上的重要环节。在最近一段时间内,我也经常考虑,之后把营销放在什么位置上。我们的营销的执行力相对较高,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好的效果,在考虑我们的无效营销到底有多少,我要求我们以后要做到精准营销,如何做到不靠强大的营销支出来提升营销效果?之前我们也有非常准确的提前量,尽管有计划,但不到最后时候还是迟迟下不了决心,刚才大家报的业绩是500多万,可我们本次广告费用就为100多万,占了1/5。营销的精准度是严肃的问题,大家要研讨,什么媒体,什么样的广告最有效,诸如之前雪场营销的投入的广告费用与业绩都不成正比。我们只有用创意降低广告费用,以后广告费的增加会越来越大,我们现在要更加精准,明确,要求有提前的准备量,有计划,有创意、有精准的投入量,如何选择更好的媒体凭借,以后的企划会就要讨论什么是无效广告。现在媒体缺乏主流,精准营销、开源节流是我们日后工作的重点,谁在广告宣传上做的好,谁就是我们的榜样。

下一步营销的策略,包括会员卡在内,就是要做忠诚度营销。现在我们的声誉度非常好,很多已经是我们的顾客群,但如何维系他们对我们的忠诚度呢?2001年的布艺、实木沙发家具都已经该更新了,到了升级的时候,他们就是我们忠诚度营销的一部分,其实我们花了很多精力在会员卡上也就是要做好忠诚度营销。我们要做好忠诚度营销,而不是永远扑捉新顾客。

个性化卫生间解决方案,想想我是用怎样的一种思维方式来传播一种文化,是在用什么赢得竞争,以什么方式进行文化传播,都源于与众不同。平庸、平常都是最可怕的,要挑战就挑战我们的创意,我要给我的顾客传达的就是我要引导的文化,我卖什么就流行什么,你们的方案对普通人来讲可以,但对我们的客层,我们的商场是不可以的。创意是不会枯竭的,如果是你在编写一个故事,你会用什么方式来宣传呢,以前我们做的都是很富有创意的。为什么我不担心,人员外流,都是源于文化的精髓,谁掌握了这点才能成为我们的对手,现在可能是有点拔苗助长,如果搞不好就不要搞了,免得形成传染病,谁掌握精髓才能成为胜者,让我们的竞争对手够也够不着,就要做花钱也做不到的事情,六年前,我就说花钱能办成的事情就不算是难题。我们就是要占据中高端市场,我们的表格早就被传出,唯一不可逾越的就是思维,如果还拿平庸的东西出来是过不了关的,说白了,失败那就会注定是我们,归根结底,我们花在工作和思考上的时间太少了,真正影响我们的就是对自己的自信程度不够。幸福家居我一次都没有去过,它什么都在抄袭我们,那我就要永远在其前面,源源不断的给他提供学习的材料。我们想问题的时间要更多,就五一店的一个天棚,当时建设时,选什么材料我就想了很多,最后为不断的适应商场调整的需要,所以我选了现在的外墙材料,地面材料等等,可是大家花在想上的时间有多少呢?当你要求自己必须要出一个更好方案时,你怎么就会想不出新意呢?这种理念会深刻影响我们,将来注定的差别就在这里。★ 公司信条: 谦和 热情 团队 价值 坦诚文化 ☆ 谦和

我认为谦和应该是一种深入骨髓中的修炼,而不是外在的伪装和深沉。我们的员工一定要谦逊、平和,甘愿拥有一个平凡而充实的人生。我们都渴望成功,但是成功的路上我们愿意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善待每一个人,爱惜生命中任何一个细节,宽厚的包容每一个事物。我们是用这种谦和的心去拥抱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人生。俗语云,少年老成,老要张狂少要稳,我想这就是谦和。我们感谢生命、感谢挫折、感谢今天,用一种感恩的心去感悟一切,这种心境对我们这样一个年轻的团队来讲意义深远。我们不为目前的成绩骄傲,也不为激烈的竟争而浮燥,我们必须如此才能获得成功,谦和就是平实而宽厚的心境。

☆ 热情

我并不认为谦和就是生活中、工作中随波逐流,并不是甘于等待命运的安排,象一个出家人一样看破红尘。我们因为感谢生命、感谢生活,我们更应该热爱生活。我们有修养,我们有创造力,我们有一颗热情进取的心。热情就是对生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热情就是对目标不懈的追求,无论是艰难还是困苦,我们从来就不应停止对生活的渴望,对理想的追求。我们企业在创业的初期,我们曾经面临多次有可能让我们前功尽弃的事端,面对的是我们现在都不愿回想的压力,是什么支撑我们?是热情。我相信我们的目标,我相信我们的能力,我们能够改变。就这样我们开始了我们企业的第一步,我们理想的第一步。我非常的热爱今天的工作,因为我觉得历次创业中我取得了一个“真经”:那就是我在工作中享受生活,在工作中寻求快乐。真的同事们,让我们把热情融入工作,你就等着快乐吧。一个健康的你,一个快乐的你,一个有理想的你,一个毅力非凡的你,必将赢得生活、赢得成功,那还等什么,让我们的一切Happy着工作吧!

☆ 团队

人在社会、在企业、在家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社群关系。你为什么要工作?你的生命有多少时间是在工作?要工作对你是不是很重要?我想我会说,是的,工作带给我们的是理想实现的途径,工作使我觉得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但是我一个人能做什么?世界上哪一个浩瀚的工程是一个人所为?不都是一个组织完成的吗?今天我依然把团队作为我们的企业文化,因为我要实现我们的目标是一个浩瀚而庞大的工程,我需要一个有共同理想的群体去协作,团队不单单是团结,更应是一个有竞争、有共同目标的战斗集体,一个分工明确目标一致的协同体。想要快乐的工作,就要有一个完美的人际关系,工作占据我们生命主要的时间,所以我们的团队是一个合作型的团队,一个充满友爱信任的团队。

☆ 价值

就是目标,就是追寻生命中的意义。我并不认为价值就是金钱,金钱只不过是价值中众多表现形式的一种。我觉得我在工作中找到了我的价值,因为我觉得我能够通过公司的发展实现我的理想。在家庭里我觉得我有价值。因为,这个家庭需要我的爱和努力,我的父母以我为傲;在社会中我觉得我有价值,因为我所在公司创造了巨大的社会价值,每年千余万元的税收贡献给社会;因为我的发起,为残障儿童募集了捐款……价值,是啊,我们想追寻价值,只有通过谦和、热情、团队,才能实现价值。

☆ 坦诚文化

所有员工都要了解我们尺度、意义和方向,更有必要了解公司的想法,我们要取得所有人的支持和信任,这是我们要遵循的原则和发展的方向,要统一我们的价值观。

我们目前的价值观体系还不完善,还不足以满足我们的集团化需要,我们的价值观还没有高度统一,这不是泛泛的作为口号,我希望可以根植我们心底,我希望可以培训好我们的员工遵循这一信条,让每个员工明确公司提出这一信条的意义。我们企业发展会越来越公众化,价值观的统一是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点。

关于入职誓言,我希望加入我们公司的每一位员工都明确他的誓言,遵守这一原则为公司服务,我要求我们的员工在职一天就要遵循这一誓言,这将永远成为我们公司的企业文化。职员在离开公司时要重新回顾入职誓言,检讨自己在职时期的工作。

我希望人事部及商管部要把这一誓言理解好,宣传好,我们都在摸石头过河,我们不缺少创业激情和认真态度,但缺少的是价值观的一致。只要我们把公司利益作为出发点,我们要对彼此真诚、坦诚,我们还处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我们现在还是把企业做多而不是做强,我们现在摸的是第一块石头。

价值观必须要统一,我们的人事部要做好思想的教化工作。在实行教化的过程中我们缺少的是一种坦诚。坦诚作为我们公司信条的一部分,我们要进行深入理解。我们要严进、严管、严出,对每一个小问题都抓住不放。不能让小问题发展成不能原谅的大问题时,我们不能把员工随意解聘了,这样对员工是不负责任的,是不公平的。我们必须学会坦诚的面对问题,不能对小问题避而不谈,只要有苗头就要进行面对面沟通。大家要反思对下属有过多少教诲,在他们身上得到多少管理经验。我们都不够坦诚,所以出现门店跟业务中心的不顺畅,我们要坦诚的面对每一位同事,是你公司员工就要坦诚的指出他的优缺点,我们要发展企业必须要有这样一个坚实的后盾,我们要把这一理念传递给员工。要求人事部抓紧时间把人事工作与培训分开,人事部要致力于培训高度统一的思想和文化上来,把培训分成技能、入职、价值观培训,根据不同员工制定培训计划,针对表现差的员工每年都有几个这样的班,对其脱岗培训,我们要开展大量工作,进行人才管理建设,我希望首先从人事、督导、管理干部首先学会坦诚,以后我希望听更多坦诚的声音,我希望各位能清楚这一原则,各部门、门店必须要有举措,人事评估不要只打分,要有详细的评语,各部门之间要在会上站出来讲,加强沟通,以后我们可以召开专项的“唠叨会”,做到公司、部门、员工之间的坦诚相处。

★ 我们的人才标准

我想问大家人才与平庸的人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正直、成熟、智慧一直作为我们的选人标准,但仅此还不够,我认为人才与平庸人的最大的区别就是热情、激情和做事的执着。

没有比我们更有经验的,那些经验对于有热情的人是有用的,但对于没有热情的人就是没有用的,总之经验不值钱。没有激情,你有再多的经验都不适用现在白热化的竞争,现在盖的那些商业物业,没有什么能做,他们还会选择做与我们同业的。为什么那些没有经验的人可以进入公司,因为我在寻找激情。没有攀登高峰,逾越自己的激情的人,是不行的。不要把卖场的表格填的好,做为宣传,这是我们应该做好的,那并不是我们的骄傲,如果这个阶段的高管,还用平庸的思想来管理我们的公司,你们当然会紧张。你们要用更多的时间,更加的关注,搞创作,搞营销,谁要是再出随便应付的企划方案,还不以为耻就太可恶了,我就不相信想不出来。在考虑滑雪场大厅时,我用了很长时间,才想到在理石上加地毯来防滑。但其实大家想想,还有什么材料更好,我想了很久总算想出来了,那就是准备用操场上的塑胶来做,80元/平。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思考来解决,只要始终挂在心里就会有结果的。现在橱柜的业绩有问题,我们花多少时间在处理这个问题呢,想没想到一个好的营销策划案来提升业绩呢?更何况即使是一个好的策划案在执行上还会打八折呢!愿意创造,善于创造,愿意用热情去做工作的人,到那里工作都是一样的。我相信大世界不会是你唯一的工作单位,你曾经也会在别的地方工作。所有失败的人都抱怨环境,其实想想会有最满意的地方吗?对于你们的现在,包括过去,所有都是满意的吗?不满意怎么办?不能让所有的人满意这是必然的,不能致力于改变环境的人是永远不会满意的,人人都渴望做完美的领导人,当有不满意时,你是一个什么状态呢?人和环境是共生的,在达到和谐的时候才是最完美的。

在晚上播出的《百家讲谈》中讲三国,不是论谁最有德,而是其中的蜀国最和谐,和谐就是最好的。说别人的原因导致失败,是不对的,人要和环境融合。我问日本人怎样处理员工跳槽的事情,他回答我说很少有,100%的人认为环境不适合他,都是抱怨环境,永远没有对周围同事满意的时候。我们已经谈的上是“家居业的清华大学”,业界最好的公司,大家还是不满意,到另一个公司也同样不会满意。有激情的人会和环境共生,要明白这个浅显的道理,如不行就只能证明你的耻辱。身上有创作激情、热情的人,他们明白有不满意的地方但不会影响他们向前,永因为你远不可能让所有的人满意。有的人情绪低落到了极点,把问题都归咎于别人,要求把他随便调到那里,即使从头开始,那也还是不行的,人要扩大自己在企业的生存空间,你的消极只会影响所有的人。如果抱怨理由太多了,就会影响自己的工作情绪。人各有所长,和谐就是最完善的,抱怨就只会被环境抛弃,我们的人才标准就是要有热情,有激情,和环境共生,这不代表妥协,而是致力与这个企业共进。经过很长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对周围环境满意的不多,为什么会有人失败呢?这就是我们企业一个最不稳定的因素。我们要承认人是各有所长的,谁要是认为我做的不好,你比我做的更好,我就做幕后老板,整天在家数钱玩。我觉得很有幸让我发现了这一点,这是影响整个社会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有的人就像吸盘一个,需要不断的鼓励,不断的给与力量,才不会脱落。这样的人走到岗位上能把积极向上的热情带给同事吗,把自己的不成功归咎于环境。我分别和几个人交流过,回头我总结了一下,知道问题到底出现在那里了。我这个人没有什么,最大的区别就是遇到困难从来没有妥协过,论知识、论经验我都不是最好的,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让我做在这个位置上就是不妥协。我经常被自己鼓励的很兴奋,热血沸腾的,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优点了。凭经验在管理上的探索是很重要的,凡不能与这个环境共生下去,就只有被这个环境淘汰。把今天就当成一个培训了,把我的思想传给下边的员工,去鼓励那些存有消极思想的人,让他们重新对自己、对环境做出一个正确的判断

湖南省电信公司十大企业文化理念诠释

一、企业价值理念求实求新 尽善尽美

全体员工一致认同的价值理念是指导企业行为的最根本的原则,本质上决定着企业的成功与否,也是影响企业业绩的根源。

求实求新,尽善尽美,是我们的价值理念,是十大企业文化理念的核心理念。

求实就是老老实实为人,踏踏实实处事,认认真真工作;求新就是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敢为人先。尽善尽美则要求我们凡事要做到尽责尽职,尽心尽力,力求完善,不留漏洞和遗憾。求实求新,尽善尽美,是湖南电信生存与发展的客观需求,是贯彻落实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业务创新、营销创新等五大创新的实际体现,也是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九大战略目标的具体实践。

求实求新,必须思想求新,内容求实。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思想僵化,墨守成规,没有敢闯、敢试、敢″冒″的精神,就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一番新事业。全体员工必须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敢闯本本、条条所设置的禁区、前人未曾涉足的盲区和困难重重令人却步的难区。求新才能领先,创新才能制胜。但求新创新必须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注重实情,遵循规律,尊重实践。一切真知灼见和正确决策无不来源于我们的经营实践,来源于对实际情况的把握和对市场规律的驾驭。全员上下都要以市场的需求、用户的需求、企业发展的需求为出发点,准确把握信息和市场的变化,根据客观情况和企业自身的条件来决定我们的战略目标、经营策略和工作方针。要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调整结构、有效拓展,保持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要始终坚持用户至上,用心服务,努力创造服务先机,实现企业品牌领先;要不断丰富创新内涵,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和技术业务创新,把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动力;要全面实施集约化管理,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大型企业集团管理体制;要稳步推进全方位流程重组,建立新型企业运营模式;要加强重组整合,尽快形成优势,推进实业公司实现持续、稳定、自主发展;要整合、优化、完善企业信息化体系,提高运营支撑和企业管理水平;要始终走人才兴企之路,创建学习型企业;要加强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增强中国电信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求实求新,必须举措求新,作风求实。工作要有新突破,不仅要有新思路,还须有新办法、新举措。任何对企业有用的新办法、新点子,我们都珍视吸纳;任何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新招、奇招我们都允许探索和尝试。我们赞赏胜利,也宽容失败,并从经验教训的总结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新路子、新对策、新办法,以拓宽工作的渠道。当然,任何新办法和新手段都必须付诸实施,都离不开实干。空谈误事,实干兴企。企业的发展和成就,坐着等不来,伸手要不来,它依靠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全体员工都应脚踏实地、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肯干小事,能干大事,敢干新事。任何投机取巧、不干实事、不务本业的思想和行为,都是与我们的价值理念相违背的。

求实求新,必须局面求新,效果求实。企业要有新气象,新局面,必须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站在时代前列,把握电信发展的制高点,不断开拓进取。要大胆在体制、制度上寻求创新,在工作内容、工作环境上寻求创新,在服务特色、服务方式上寻求创新。守成就是失职,停滞就是失败,任何维持现状、“守摊子”、不思进取的想法和作为,都是我们所不能容忍的。工作局面要轰轰烈烈,但效果要实实在在。我们重实效,重实绩,以实效论功过,以实绩分优劣,不被假成绩、假情况、假数字所迷惑,坚持把高度的创造热情和科学的求实态度统一起来。

我们求实求新的目的,是要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不求十全十美,但求尽善尽美。这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做到:

追求卓越,尽善尽美。我们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尽力在第一次就做到尽善尽美。就是有再大的困难,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也要以百分之百的努力去争取。客观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但有尽善尽美的追求。我们崇尚一流,追求卓越,就是要不断超越同业普遍标准,不断超越客户和投资者的期望,不断超越自我。

至真至诚,尽善尽美。我们做任何工作都应全身心投入,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去做。要把问题想得深点再深点,把困难估计得多点再多点,把工作做得实点再实点,力求每项工作和服务都做得无可挑剔。至真至诚,金石为开。当我们的工作做到好上加好、服务做到令人感动的程度,即使因条件、环境的制约而不能十全十美,但我们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已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如果我们每个员工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心尽力、尽职尽责,这就是成功,就是业绩,就会产生尽善尽美的非凡效果。

常改常新,尽善尽美。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市场变化瞬息莫测,用户的需求也在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今天的一流并不代表明天的一流,这方面的完美并不保证那方面的完美。尽善尽美是一个全方位的、与时俱进的动态概念。满足不会出彩,守旧更无完美。只有不断找出差距和不足,不断改进工作,不断提出更高的标准,才会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更美。追求尽善尽美既是一种境界,更是一个过程,一个常改常新的永无止境的过程。

求实求新,尽善尽美的价值理念是我们公司的灵魂,对整个公司的活动具有决定性的指导意义。它要求我们在企业经营中始终牢记“为生存而搏”;它要求我们在服务中始终坚持“用户至上,用心服务”;它要求我们在质量问题上始终坚持“精益求精,出类拔萃”;它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中始终追求“让每块金子发光”;它要求我们在企业理财时始终坚持“循规蹈矩办事,卓有成效理财”;它要求我们在企业分配时始终坚持“一份业绩一份回报”;它要求我们在创建学习型企业过程中始终牢记“求生必须求知”;它要求我们在作风建设中始终坚持“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它要求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文明祥和”。

求实求新,尽善尽美。全体员工要牢记这一理念,弘扬这一精神,并落实到工作的一言一行中去。

二、企业经营理念:为生存而搏

为生存而搏是我们的经营理念,是一条个性化的经营理念。

企业发展如同大浪淘沙,强中选强,优中择优。企业只有竭尽全力拼搏、抗争,取得良好的经营绩效,才能赢得良好的生存和发展(即未来的生存)环境。

为生存而搏是湖南电信发展的必然选择。自1998年邮电体制调整以来,垄断打破,竞争引入,企业先后五次被拆分,优良资产、支柱业务移居他家,不良资产、沉重债务、公益义务仍旧由我们承载。电信资费一降再降,过去政府支持电信发展的优惠政策全部取消,限制我们开办全业务经营,严控我们的销售价格,对我们实行不对称管制。我们的竞争对手数量不断增多,羽翼日渐丰满,市场竞争无序现象时有发生。无论是在业务上还是价格上,我们都处于明显的劣势。几年来,尽管我们业务量收有所增长,但其增幅远低于竞争对手,市场份额由原来的76%下降至当今的56%,且下降势头不减。因此,就企业而言,实力相对下降,活力相对减弱,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生存都已感受到始料不及的威胁。就员工而言,企业一旦出现生存危机,则裁员下岗将是必然,部分员工个人和家庭的生计也将受到根本性的冲击。为此,我们提出“为生存而搏”的经营理念,其含义有如下几点:

第一,为生存而战,为生存而搏,是我们最起码的要求。它将本能地激励员工的斗志。人不可能在生存受到威胁的时候还麻木不仁,无动于衷。

第二,为生存而搏,将时时警示我们不利的环境对我们形成的生存威胁,促使我们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自我保护。

第三,为生存而搏,提醒我们要善于博弈,在方式方法上始终要领先一步,高人一筹,并争取政府管制部门的同情和理解。

第四,为生存而搏倡导竞争和搏击精神,而不能“温良恭俭让”。要有必胜的信念,大无畏的勇气,不服输的精神,打不垮的斗志,要义无反顾,奋勇向前,要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英雄气概。

第五,为生存而搏需要的是实效,而不是虚张声势、自欺欺人。我们要把眼光投向市场,盯住效益,运用行之有效的战略战术,创造尽可能好的经营成果,以卓有成效地维护自己的生存,促使企业在确保生存的前提下谋求发展。

为生存而搏,企业经营要善闯善谋善斗,要像睿智的将军博弈自如。为生存而搏,不仅要实拼实干,而且要巧拼巧干。我们的经营策略,一是以快取胜。现代社会的竞争不仅是“大鱼”吃“小鱼”,而且是“快鱼”吃“慢鱼”。电信市场变化极快,且竞争过程中业务趋同现象非常严重,如果我们企业不能在“速度”上占有优势,那么企业就很难获得先发制人的效益。不求全,但求快,是我们的一种策略。当然,这种“快”决不是只顾速度,不顾效益的盲动。二是以质取胜。电信企业的产品与消费者生活紧密相关,电信产品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消费者的生活水平。我们在市场营销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质量方针,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无论开发什么新业务,都必须要以能够提供优质的服务为标准。三是以特取胜。由于消费者需求具有差异性,消费行为具有多样性,我们应根据市场细分原理,按照一定规则进行消费分层和特色营销,实行个性化服务、专业化服务、多样化服务,以取得更好的经营效果。

三、企业服务理念:用户至上 用心服务

“用户至上,用心服务”,是中国电信的服务理念,当然也是我们公司必须认真领会和贯彻执行的基本精神和理念。

“用户至上”强调的是永远把用户放在第一位,用户处于高于、重于一切的位置。″用心服务″则强调的是在服务中要遵循的基本准则,用户满意就是我们的工作标准,我们就是要用真心来创造感动。

用户至上,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用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的观念。用户需要电信,电信更需要用户,用户是我们存在的理由,是我们最大的无形资产。如果我们失去了服务的对象,没有用户的消费,也就意味着企业生命的停止。公司的用户愈多,人气越旺,愈显出企业的生机和活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领导的成就和业绩,员工的尊严和体面,全依赖于用户对我们的信赖和支持。用户至上,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永远让用户满意”的观念。我们要把自己始终置于用户的严厉挑剔和审察之下,虚心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从善如流,不断改进服务,使之达到尽善尽美。一旦对用户服务不到位,公司需要用十倍甚至更多的努力去补救,挽回不良影响往往比争取良好印象更迫切。做一次令用户满意的服务并不难,难的是长期为用户提供不厌其烦、不畏其难的优质服务,始终坚持让用户满意,从而留住老用户,争取新用户。

用户至上,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内部服务链”的观念。处于电信市场最前沿的营业前台,是电信企业综合实力的具体体现,营业前台的服务首先应最大限度让用户感到满意。与此同时,要逐步实现从前台的微笑服务、星级服务到前台和后台合为一体,多方位地提供个性化、多样化和弹性化服务的转变。在企业内部各个环节中,下一环节就是上一环节的用户,下一环节的需求就是上一环节的工作目标。要通过努力提高“内部服务链”的运转质量,来保证和提升“外部服务链”的工作质量。

“用心服务”的真谛是要求员工发自内心真心为用户服务,这种服务融入了感情,倾注了心血,因而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生命力,最容易为用户认同和接受。电信企业为用户服务的关键在于“用心”,“用心”光有笑脸是不够的,要做到“真心、诚心;倾心、热心;细心、耐心”。

用心服务,一要 “真心”、“诚心”,即服务要从心灵沟通开始。电信本身就是一项旨在从事沟通千千万万人相互之间理解和信任的事业。只有用真心、用真诚去传情达意,才能使彼此的交流更为顺畅、更为高效、更为精彩。每一次心灵的交流和理解,都将打破心与心之间的隔阂,缩短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为下一步更高境界的心灵之旅做好铺垫。服务从心灵的沟通开始,从企业外部的角度来看,是企业对外的诚挚承诺;从企业内部的角度来看,是企业对内基本的文化规范。我们公司员工与用户之间心与心最惬意的沟通就是用户的满意和赞扬。

用心服务,二要“倾心”、“热心”,即倾注全部心血和精力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实心实意替用户着想。倾心、热心服务,要求我们必须变被动、生硬服务为主动、微笑服务,使″我对用户微笑″的同时,“用户也对我微笑”;变简单、一般的服务为复杂、多样的特色服务,把“代办服务”、“社区服务”、“特需服务”、“绿色通道服务”、“首问负责制”等优质服务形式落到实处。心为用户所用,情为用户所系;急用户之所急,想用户之所想;想于用户未想之先,做于用户未做之前。

用心服务,三要“细心”、“耐心”,即细微处见真情,长期坚持见功夫。优质服务就是要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细致入微,把一切细小的方面和环节都想到、做到;不厌其烦,耐心做到用户满意为止。这样,我们的服务就会尽善尽美,就不难与用户建立起牢不可破、长期共荣的相互关系,从而引导需求,满足需求。

服务无止境,用心服务到永远,我们用心追求客户满意。

四、企业质量理念:精益求精 出类拔萃

质量理念是我们企业严格按国际和国家标准全面推行质量管理所持的原则和标准。质量就是生命,产品代表人品,优秀的服务是优秀的人干出来的。精益求精,出类拔萃,就是我们所遵循和奉行的质量理念。精益求精,即高标准,严要求,好上加好、一丝不苟地干好每一项工作;出类拔萃即追求卓越,创造一流,领先群伦。在空前激烈的竞争中,我们要想事事处处领先一步,首先要在质量上强人一等。因此,凡其他通信运营商所能想到的,我们都要想到;凡其他通信运营商能做到的,我们要做得更好。

坚持精益求精,出类拔萃的质量理念,首先要突出一个“高”字,即必须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我们要有高标准、高质量的“硬件系统”:要有高标准、高质量的传输交换网络;要有高标准、高质量的通信技术专家队伍;要有高标准、高质量的生产、服务流程和后台支撑。我们还要努力使员工具有高素质,追求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做好。

坚持精益求精,出类拔萃的质量理念,其次要把牢一个“严”字,即必须严格要求,严格运作。我们做每一件事情、每一项工作都不能马马虎虎、粗枝大叶,不能满足于一般化、过得去,而是要认真负责、精益求精,要好上加好、过得硬。每个员工都要有强烈的敬业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要求。我们要通过严格要求,提高企业服务质量、通信质量、工作质量,向质量要市场、要效益、要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坚持精益求精,出类拔萃的质量理念,同时还要落实一个“精”字,即必须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不干则已,干则精品”。精品意识应当贯穿到我们工作中的每一环节,从生产到非生产,从台前服务到台后服务,从大事到小事,每一项工作都要精益求精、追求完美,要全力打造企业精品业务、精品网络和精品支撑系统。我们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精一行,切勿好高骛远,要在精益求精中充实和完善自我。只有做一个精益求精的人,才能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

坚持精益求精、出类拔萃的质量理念,最终要体现一个“优”字,即优质生产,优良品牌。我们要通过狠抓质量文化建设,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质量文化氛围和精神,使员工的质量意识得到普遍提高。实施优质品牌战略,以信誉赢得尊重,以品质求得发展。因为我们的不懈追求而精益求精,因为我们的勤奋努力而出类拔萃,因为我们的踏实诚信而蒸蒸日上。

五、企业人才理念:让每块金子发光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得人才者得成功,欲成功者必先得人才。

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和环境,“让每块金子发光”,是我们的人才理念。只要员工是一块金子,企业就一定会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其大显身手,让其优势、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真正让他“发光”。坚持“让每块金子发光”理念,必须建立“德才兼备,业绩选金”的选才意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金子”可能被沙砾掩盖,有的“金子”可能还没有充分“发光”。我们选金的标准是业绩,业绩是试金石。凡是业绩突出,对企业发展贡献大的,不论文凭、职称、岗位,企业都视其为金子,加以重用。

坚持“让每块金子发光”理念,必须贯彻“用人所长”的用才思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之不同,有如其面,但都有其“金子”的品质和成份。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聪明才智,充分尊重和发挥每个员工的价值、创造力和积极性,是企业快速发展和高效运作的支撑。整合人力资源,用人所长,就是要使每个员工各得其所,各遂其志,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最终达到充分发挥企业各层次人才积极性和创造力的目的。

坚持″让每块金子发光″理念,必须实施“内育外引”的育才战略。具体地讲,就是向内培养、留住人才;向外吸纳、引进人才。对于人才,首先眼睛要向内。不能别人的都是人才,自己的都不是人才;在本企业不是人才,到了别的企业就成了人才。“让每块金子发光”,关键在于发现员工的闪光点,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培养人才既要提高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改善员工的工作态度,更重要的是培养员工的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包括:知识的复合--未来人才不仅知识面要宽,知识的融合度也要高;能力的复合--要掌握多种技能,一专多能、身兼数职;智商与情商的复合——既要提高人的智商,即做事的本领,也要提高人的情商,即做人的品格。在外引人才方面,我们不拘一格吸引、汇聚人才。我们靠品牌、靠公司的实力、远景与企业文化来吸引、凝聚人才;靠激励措施、靠情感来留住、稳定人才;靠培训、靠实际锻炼来培育、打造人才。企业营造以待遇留人、以情感留人、以事业留人、以制度留人的氛围。

坚持“让每块金子发光”理念,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选才机制。企业要搭建好平台,变“相马”为“赛马”,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我们要让人才把能力、本事,通过一个个机会表现和展示出来,决不埋没人才。我们要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上岗机制,在竞争中选拔人才,在竞争中启用人才,在竞争中锻炼人才,让敢于争先者上位置,不甘落后者保位置,安于现状者让位置。是沙自流,是金自存。只要是块真金,是一定有机会发光的。如果不是块真料最终也肯定会被淘汰出局。“追求个人成功与企业发展的高度和谐统一”,始终是我们人才经营的主题。

六、企业理财理念:循规蹈矩办事 卓有成效理财 循规蹈矩办事,卓有成效理财,是湖南电信当家理财的座右铭。

这一理念要求我们,在经济活动中必须按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开展业务,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用企业的规章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办事循规蹈矩;这一理念强调任何经济活动都要贯穿资本运营的理财思路,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循规蹈矩办事是卓有成效理财的前提;卓有成效理财是循规蹈矩办事的结果。

循规蹈矩办事必须强化规则意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理财问题上,我们就是要循规蹈矩,一是一,二是二,决不随意、越轨。遵守市场经济规则是参与市场竞争的基本要求,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准入证。遵守规则是企业重信誉、守信用的集中体现。良好的信誉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信誉本身就是资本,就是财富,就是竞争力。我们坚持诚实守法,依规理财,照章办事。循规蹈矩办事必须强化职业道德。国有国法,行有行规。每位员工都应保持操守,清正廉洁,以德理财,对企业怀有赤诚之心,像爱护自己的财产一样珍惜企业的财产,事事、处处注意维护企业的利益。在业务活动中,要出以公心,公私分明,不做损公肥私、化公为己的事情。规规矩矩办事,老老实实做人,严守财经纪律和企业的其他规章制度,不做假帐,不闯“红灯”,不掺水分,不设“小金库”,不搞“帐外帐”。任何搞歪门邪道的行为,都是挖企业的墙脚。我们坚持原则,严格执法,不循私情,违规违纪必然付出代价。

理财是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和员工收益的大事,财旺企业旺,财富员工富。我们要努力学习理财知识,提高科学理财能力,善于进行资本运营,敢于投资,科学投资,高效投资。

精于生财,敢于投资,不放过任何一个商机。市场是企业生财的广阔天地,商机靠我们去寻找、去捕捉。必须密切关注市场,勤于收集市场信息,分析研究市场动向,提高正确把握市场发展趋势的判断力,锤炼于细微之处捕捉商机的洞察力。强有力的通信网络、设备能力是我们利用商机生财的必备实力,没有这一实力,抓住商机就是一句空话。要加强科技项目的投入,提高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

费心用财,科学投资,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科学投资是卓有成效理财的关键。我们要通过科学理财,严格管好用好每一笔钱。对每一个花钱项目反复推敲,严禁随意开支。投资项目一定要按程序办事,进行科学论证,民主决策,决不允许个人专断,盲目投资。我们特别强调用财的效益观念,凡是不能产生效益的项目决不上马,凡是不能带来利润的费用决不开支。管理者就是要有精明的头脑和铁的算盘,去谋划企业的每一笔资产,特别是利用好闲置资产。各部门的领导应对本部门的资产胸中有一本帐,发动员工出主意,想办法,找路子,盘活资产,挖掘潜力,最大限度地提高资产利用率。要建立一整套规章制度和办事程序,坚持每一个项目事前有预算、审批,事后有审计。明确责任,层层把关,对投资成功者褒奖,对失职者要严处。

尽力省财,高效投资,把一分钱掰成两分钱来用。开源是硬道理,节流也是硬道理。我们倡导艰苦奋斗的作风,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提倡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美德。主张工作向高标准看齐,花费向低标准看齐,不讲阔气,不比排场,尽可能少花钱多办事。处处精打细算,时时勤俭节约,能省则省,能不开支就不开支,决不随便乱花一分钱。企业就是我们的家,要爱护她的一草一木,节省她的一钉一线。这样,企业的不断积累壮大就会成为现实。

七、企业分配理念一份业绩一份回报

我们分配的宗旨是:一份业绩一份回报。建立科学的分配制度,合理拉开差距,以业绩决定分配,采取“以岗定责、以责定薪”的工资形式,充分体现高技高薪,优劳优酬,多劳多得,绩效挂钩的分配方针,从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员工的竞争意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通过创造更多的利润实现员工收入的不断增长。

一份业绩一份回报,要求我们必须确立“以贡献求待遇,以实绩争收益”的意识,坚持业绩是获取报酬的依据。企业的发展依靠员工的辛勤劳动,取决于员工所创的业绩。业绩综合反映了员工的学识水平、能力大小、贡献多少。员工应把注意力集中在多创业绩上,扎扎实实地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多为企业发展想办法,谋发展,争贡献。我们鼓励员工多做贡献多得报酬;能者多得,优劳多得;不以“辛苦”评贡献,而以业绩论英雄。对在企业业务发展、利润提升、科学管理方面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创新、业务创新成果都要给予重奖。我们也反对眼睛只盯着钱,斤斤计较,只讲报酬,不讲贡献,盲目攀比的拜金主义。

一份业绩一份回报,要求我们推动市场化工资决定机制的形成。企业所创利润、所得效益决定企业薪酬的总额,员工的业绩最终只能通过市场来衡量。我们把员工的收入与市场效益直接挂钩,鼓励员工增加有效劳动,把产品和服务拿到市场去摔打、去竞争。企业薪酬总额随企业市场效益而升降,员工个人收入也必随岗位责任的大小、贡献的多少、实现市场价值的程度而增减,从而使员工真切地体会到是“自己挣钱发工资”。

一份业绩一份回报,要求我们建立多种分配形式机制。要设计既能体现公平、又具有激励作用的工薪报酬体系,合理拉开个人的分配档次。在生产环节,以计件工资为主要分配方式,在管理环节,以岗位工资、绩效考核为主要分配形式。要把短期报酬与长期报酬相结合,利用现金支付等短期报酬,促进当前中心任务的完成;利用股票期权等长期报酬,促使员工为企业发展做出长期努力。要把固定工资和活性工资相结合,提高活性工资的比重,活性工资按业绩考核的情况而定,实行动态管理。让干得好的、贡献大的员工先富起来。

一份业绩一份回报,要求我们提高分配的透明度和合理性。对分配我们不搞暗箱操作,将绩效基准和奖励标准公开,使员工了解并监督奖酬政策与制度的执行。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指导下,依据统一的规范和标准慎重地制定奖酬制度,使每个人、每个职位拿多少钱都能说出道理,经得起推敲和检验,该拿的一分不少,不该拿的一分不给,让“一份业绩一份回报”的分配理念激励员工从一个台阶迈上新的更高的台阶。

八、企业学习理念:求生必须求知

学习是现代人的第一需要,是企业和职工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手段。企业只有成为学习型组织,才能长久生存和发展而不致消亡;员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而不被淘汰。知识就是财富,本领就是身价,学习就是积累资本,学习就能创造幸福。

要营造终身学习,与时俱进的学习氛围。一次性学习的时代已经过去,文凭不再是终身耐用品,每个人都需要终身学习。终身学习,终身受益;全员学习,大家受益。全体员工必须克服困难,持之以恒地、孜孜不倦地学习,学通信技术专业知识,学通信市场规律知识,学通信企业管理知识,学电脑、学外语、学法律,尤其要学习创新的方法。

要提倡全过程学习,使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学习不只是从书本上学,更为重要的是从实践中学。我们要把学习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把工作过程作为一个学习的过程,时时、处处、事事都注意学习。勤于思索,用心琢磨,善于总结经验,不断吸取教训。通过实践中的摸、爬、滚、打,磨炼意志,增长见识,加深对市场经济规律、各项工作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学习实战知识和技能,增强自己各方面的才干。

要强调学以致用,把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学习要具有针对性,讲究实用性,注意前瞻性,不能带有随意性和盲目性。要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学习本行业新的专业技术知识,增强拓展业务的能力;根据岗位的需要,不断补充知识技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拓宽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要善于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运用所学知识,改善工作方法,使我们更聪明地工作。

要学会学习,提高学习力。市场竞争也是学习力的竞争。未来企业惟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有效率。学习不仅是一个记忆过程,而且也可以是一个创造过程;学习不仅要增加知识量,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提高掌握和探究知识的能力。我们要改进学习方法,创新学习形式。善于利用书本、广播、电视、网上课堂等多种媒体学习,虚心向身边的人学习,从所见的事学习,调整知识结构,提高观察力、判断力、综合力。广为搜集信息,对外界保持敏捷的头脑,提高分析、整合信息的能力。

要完善各种学习和激励制度,真正使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建立学习中心组制度、管理人员学习制度、党员学习制度、各部门学习制度等一系列的制度,保证学习的时间,使学习落到实处。建立培训制度,规定员工必须定期培训,同时丰富培训内容,改善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建立激励制度,鼓励员工发扬雷锋″钉子″精神,抓紧业余时间读书学习,在工作中勤学苦练,自学成才,岗位成才。

要健全知识、信息交流制度,实现跨部门知识、信息的共享,提高知识、信息的利用率,增强企业整体知识、信息的协调能力。几百年前,英国哲学家培根曾响亮地提出“知识就是力量”,今天我们提出,“共享知识就更有力量”。经常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互帮互助,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力争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发展企业的智慧。

九、企业作风理念:团结 紧张 严肃 活泼

企业作风是企业在各种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处事的风格,是全体员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并形成的精神风貌。有好的作风,才有好的团队,有好的团队,才能创造一流的业绩。任何团体,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都必须加强作风建设。

我们的作风理念就是毛泽东同志为延安抗大倡导的八个大字:“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对我们来说,“团结”是指凝聚力和向心力,“紧张”意味着工作节奏和效率,“严肃”主要指处事的态度和品格,“活泼”是讲团队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氛围。这既是我们企业的共同品质和风格,也是我们的个性特征。依靠这种作风,我们特别能战斗,能克服种种困难,迎接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团结,即团结一心、同舟共济、聚合人心、整合资源。团结才有力量,团结才有希望,团结才能胜利。没有团结,心不往一处想,力不往一处使,就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一个公司不怕人多,怕的是人多心多,形不成团结一心的局面。企业的内伤和内耗,往往比来自外部的风险和挑战要严重和危险得多。人心齐,泰山移。如果有一个富有朝气的团结的员工队伍,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团结的领导班子,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团结出效率、出效益、出战斗力。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共生共存。这就要求我们全体员工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要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要做,珍惜当前企业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保持和维护企业的稳定,同心同德,团结奋进。

紧张,即紧张有序、处事果决、雷厉风行。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现代社会的高效率与高节奏的紧张工作是不可分的;形成快节奏、紧张有序、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促进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是通向高效率、高效益的必由之路。办企业、抓效益就是要立说立行,说了干,定了办,快节奏,高效率,雷厉风行。如果慢慢腾腾、松松垮垮,只会失去机遇,高耗低效,工作必然被动。对于个人,如果平平淡淡、拖拖拉拉,你可能一辈子也干不成几件事。全体员工,一定要真正闻到现代竞争的紧张气息,感受到新世纪快速、高效的工作节奏,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勇于挑战的工作态度,积极营造“快节奏、高效率”的工作氛围,决定了的事,就快干,干成,干好,实现公司的跨越式发展。

严肃,即严明、严谨、严格、严密。现实世界是实实在在的,客观规律是有条不紊的,没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作风,是办不成什么事的。我们要求员工对待工作必须“严肃”,就是要求员工有令则行,有禁则止,必须严肃认真地看待各项工作,严谨求实地完成各项任务,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工作细则,严明地实行奖惩制度,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严密,对管理者来说,意味着决策的科学、缜密;对员工来说,意味着对工作的一丝不苟和高度的责任心。要在“严”和“明”之中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明智和真实,感受到集体的尊严和伟大,从而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作风把工作做实做细,反对虚假和浮夸,圆满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活泼,即营造轻快、和谐、宽松的人际氛围和工作环境。一个祥和宽松的环境和氛围,会让人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体会到工作、生活的轻松、舒畅与幸福,会让每个员工都乐于融入这充满活力和乐趣的企业之中,会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活泼气氛的营造,要求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员工相互之间必须做到坦率忠诚,多沟通、多交往,形成一种互相体谅关心、互相理解帮助的和谐气氛,塑造企业的“人和”形象。

既要严肃紧张,又要团结活泼;既要严谨认真,又要轻松愉快,以形成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文化氛围与良好环境,是我们的追求。这种科学与人文融会、个体与群体统一、理性和感性结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企业风范,应当始终贯穿于我们的领导方式、组织方式和工作方式之中。

十、企业文化建设理念:以人为本 文明祥和

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理念是“以人为本 文明祥和”,就是以员工为本,以用户为本,以公众为本,营造一种热烈、融洽、和谐、向上,对内充满活力、具有强大凝聚力,对外深得用户信任、赢得八方支持的一种管理有序、商通人旺的优良环境和文化氛围。以人为本是我们管理的科学选择,文明祥和是我们企业的环境追求。

坚持以人为本,文明祥和,首先要树立“企业即人、企业靠人、企业为人、企业塑人”的新观念,着力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即人”就是要确立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体地位。任何企业的生产都是为了人,企业的各项工作都离不开人。我们要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就要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始终把人放在核心位置,把员工看作企业的主人和最重要的资源。“企业靠人”就是要坚持依靠员工办企业。企业运作效率的提高,用户满意程度的提升,新技术的开发,都离不开员工的敬业精神,离不开员工能力的发挥。员工积极性的高低、能力的大小、发挥程度如何,决定着企业的兴衰。“企业为人”就是要切实保障员工的根本利益。我们要维护员工的权力,引导和满足员工的物质利益需求,帮助员工排忧解难,不断改善员工的工作和生活的条件,使员工的生活水平与企业的发展一起水涨船高。“企业塑人”就是要高度重视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不仅要能力强,办事效率高;而且要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善于发挥整体功能,协同作战,乐于为企业奉献。

坚持以人为本,文明祥和,就是要相互为本,在企业内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营造一种具有亲和力和向心力的工作环境。企业领导者和企业职工要相互为本。作为企业领导者要视员工为本,时时、事事、处处为员工着想,使员工感受到一种亲情、体恤、依托和归属感,从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企业员工,应该尊重、理解和支持企业领导者。我们提倡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对人以和。“对上以敬”就是要尊重上级,体谅上级的难处,多站在全局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对下以慈”就是要有民主作风,关心爱护下属,在工作中多指导、帮助员工,尊重员工的个性,给他们创造发展的空间。“对人以和”就是要尊重同事,宽厚待人,与人为善,创造文明祥和的氛围。

坚持以人为本,文明祥和,不仅要内造凝聚力,而且要外争美誉度,营造和谐宽松的良好外部环境。以人为本,除了以本企业员工为本之外,也包括以用户为本,以用户为师,把不断提高用户的满意度作为企业经营的不懈追求。我们要通过尽善尽美的工作、热情周到的服务、诚实守信的办事风格,在用户心中建立起信誉,树立起品牌,从而广揽客源。善待用户就是善待自己。以人为本,还应包括以企业所有的″利益相关者″为本。随着企业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只有处理好企业与企业所有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并真诚地以他们为本,为他们服务,才能为企业创造出宽松的环境,使企业抓住生存发展的机遇。因此,我们要注重公共关系,积极开展公关活动,理顺上下左右的各种关系,争取各方的支持。要加强对外宣传,宣传企业的价值观、理念和经营宗旨,宣传企业的发展成就,增进社会各界人士对企业的了解,广交朋友,扩大影响。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在公众中树立起关心社会、乐于助人,追求真善美的良好企业形象。要强化员工的形象意识,人人都是企业形象,个个都是企业品牌。大家都要自觉地加强修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使自己举止文明,言行端庄,尊重他人,礼待宾客,工作兢兢业业,精神蓬勃向上,从而为创建文明行业,塑造企业美好形象,提高企业的社会美誉度作出自己的贡献。

优秀的企业文化造就成功的企业团队。可以相信,随着以人为本、文明祥和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一个开拓进取、服务高效、管理有序、人际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电信企业,必将在我们手中打造。

“男弃女”现代婚变的文化诠释 篇3

【关键词】《伤逝》性别公正命意

梳理当前学术界对鲁迅《伤逝》的研究,我们会发现其研究成果之丰富,批评社会旧习惯势力对男女主人公的压迫者有之.批评子君身上的旧传统观念者有之,批评涓生的大男子主义思想者有之。及至女权主义批评理论和叙事学理论的介入,《伤逝》的研究成果更加丰富,但与此同时,又似乎出现了一边倒的趋势——为子君抱不平而一味指责涓生的自私和不人道。虽然这些研究不缺乏真知灼见,但几乎都带有明显的性别偏差,没有站在客观的性别立场上思考问题,没有将这些视角的复杂关系梳理整合,缺乏对这些复杂问题背后的重要语境的回应。在此,笔者试图从性别平等和重回语境的角度对《伤逝》进行新的解读,并由此得出结论:鲁迅是站在较为客观的性别立场上表达了他对中国现代女性独立人格的深切期待。

一、关于涓生的男子中心主义问题

关于涓生是大男子主义的问题是近年评论界谈论得比较多的话题,有的得出结论认为鲁迅也有大男子主义思想或性别歧视倾向。有的认为:“涓生是一个靠不住的、不负责任的小文人形象”,这个故事“大体上说仍然是古代文人‘始乱终弃’模式是现代版”有的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也得出与上述观点颇为相似的结论:“如果‘人必需活着,爱才有所附丽’并不是为弱者计,而成为两性关系中生存能力强的一方保护自我生活利益、以免与没有社会生存能力的一方共分一杯羹的遁词时,体现就是人性的自私、强者的无耻,就是对人道基本精神的背叛”。笔者认为,这些观点有进一步商榷的必要,其一:为什么涓生要对子君负责?持论者貌似为子君说话,但实际上是停留在传统的价值尺度上,认为男人要对女人负责,或者说男人有对女人负责的义务,把男人定位在主体的、强者的位置上,男人是女人的靠山,好像女人需要男人的恩赐是天经地义的。这并不符合当时五四青年追求男女平等的文化语境。其二:为什么涓生的言行体现的是对人道基本精神的背叛?持论者有明显的女性主义的性别偏差,没有考虑到男女两性各自面临的困境,只是一味强调女性的利益。如果站在客观公正的性别角度看,涓生与子君一样面临着生活的困境,子君没有生存能力并不是涓生造成的。不应过多地指责涓生,子君也不需要太多的同情。作者希望女性清醒、独立,不要盲目地认为自由恋爱的婚姻一定会给她们带来福音。女性要获得真正的平等,必须要有独立的人格。

子君的悲剧在于她不仅在物质生活依赖涓生,而且在精神生活上更是过分依赖涓生。其实,中国的女性解放一直存在着一个误区,那就是希望男性给她们平等.而不是自己努力去争取平等。这是因为,中国的女性解放是在男性智者的倡导下开始的,那些追求解放的女性,从一开始就对男性产生了新的文化依赖,这使男性在现代文化(新文化)的层面上顺理成章地以领路人的面貌出现,有了指导女性的权利与义务,于是女性对男性产生了新的话语崇拜。因此,中国的女性解放一直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境地,很难走出男性的控制。这是《伤逝》故事发生的时代文化背景,涓生是从时代潮流中退却下来的启蒙者,子君是在时代潮流的影响与涓生的启蒙下觉醒的女性,这就是当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大语境中的女性解放的历史真实。子君是在涓生的引领下走上叛逆的道路,在精神层面,子君把涓生当成了的精神之父或精神导师,对涓生产生了精神上的依附。子君虽然喊出了“我是我自己的”,但在潜意识中她也是涓生的,涓生是她的宗教,信仰之塔崩溃了,子君的悲剧是必然的。

采用女性主义批评视角的人认为:“不是社会而是涓生直接导致了子君的死”,并认为在《伤逝》的叙事中有明显的“性别歧视”倾向,其“隐含作者所以从主观的性别关怀滑入客观的性别歧视,可以说是男性中心化文化所具有的巨大的、命运般的历史无意识力量施呈威风的结果。”类似的批评很容易由一个片面滑入另一个片面(这不能简单地认为是“片面的深刻”),对所讨论的问题形成新的遮蔽,对子君人生悲剧归因象拉锯一样,由归于“子君自己的觉悟程度有限和外部严酷的环境”拉到归于“涓生的责任以及叙事者、隐含作者的男性中心立场”。而这些观点又让人产生疑问:作为深谙传统性别文化弊端的启蒙者——一个清醒的“中国文化的守夜人”(王富仁语)鲁迅,怎么会无意识地滑入“性别歧视”呢?志在唤醒沉睡的国民、为中国妇女思考出路的鲁迅如何无意识的滑入“性别歧视”呢?问题的关键在于论者还没有理解隐含作者的良苦用心,隐含作者让涓生为爱情做出抉择的时候,更多的是考虑自身的利益、自我的出路,没有让涓生为子君负责,而把思考子君出路的问题留给读者。隐含作者的目的是要警示女性,像涓生那样对子君有过真爱的启蒙者尚且如此,何况那些本来就把女性当玩物的男性,他们抛弃女性是不会有丝毫愧疚的。而且,曾经那么勇敢、决绝的子君尚不能面对失败的婚姻,更何况那些本来就怯懦的女性,应该如何面对。其实,隐含作者十分明白,无论涓生怎么做结果都是两难的,因此,采取了两害权衡取其轻的做法——与其一起灭亡,不如先救出自己(这个做法的文化依据下面讨论)。涓生虽然考虑到子君的死,但他别无选择,这是一代启蒙者的悲哀。那些被唤醒的人,如果无法继续前行,就只有经受临死前的痛苦了。这是鲁迅当初所担心的。

受传统文化的制约,涓生对自己未能成为传统期待的角色怀有愧意,为了求得内心的平衡,他做了忏悔。人们不但不理解他,反而指责他。在这里,我不得不说鲁迅当年的心机藏得太深了,因为他深深地知道女性的艰难处境,如果他太直接地批评女性的依附和拖累,怕有失厚道,也于心不忍(即使这样,还有人指为男权主义)。鲁迅最期望的是女性的坚强与独立,因此,才有作品中所写的,涓生看到子君的坚定态度,听到子君那句决绝而响亮的言辞(“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才会那么激动,那么浮想联翩,“知道中国女性,并不如厌世家所说的那样无法可施,在不远的将来,便要看见辉煌的曙色的”,其中寄寓了作者对女性深切的期望,作者对女性独立人格的期待高于当时一般的启蒙者,他希望女性独立,不再是他人的附庸;女性应该自己决定该走什么样的路,而不是听由男人决定你何去何从,然后又去指责男人的男子中心主义。出走的“娜拉”不一定能找到幸福,况且,自由恋爱的婚姻也不一定桩桩美满,自由恋爱的男女,不要再制造新的“从一而终”的模式婚姻。可是时至今日,也没有多少人能体察作者的良苦用心。在“五四”这个新旧交替时代,涓生注定要承受双重的

罪责——对传统道德的双重背叛所带来的罪责:因自由婚姻而被传统社会秩序排斥,又因没有维持既有婚姻被人骂为始乱终弃,又因忏悔被人骂为虚伪。

在人类的文化认同中,男性因事业舍弃爱情并不是什么大罪过,人们虽然也会同情女性.但至多也是几声叹息而已,古今中外莫不如此,例子也比比皆是。涓生和子君的婚变与古代文人“始乱终弃”的婚变最大的差异是时代的差异。子君生活在那个追求男女平等的五四时代,为什么还要被动接受涓生的安排呢?历来指责涓生为男子中心主义或利己的个人主义的人认为:涓生的自私和不负责任导致了子君的死亡。言下之意是,涓生要对子君负责到底,哪怕是无爱的婚姻也应该坚持到底。这个逻辑是变相地维护子君“从一而终”的权利,就像前面所议论的那样,把子君定位在需要同情的弱者的位置上,这才是大男子主义习惯的思维方式。有人认为,叙述者剥夺了子君的话语权,让子君处于失语状态,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弱者。但子君的“失语”并不妨害我们对基本事实的判断。小说有一个情节可以细读,子君被他父亲接回去的那个晚上,涓生在“暗中忽然仿佛看见一堆食物,这之后,便浮出一个子君的灰黄的脸来,睁了孩子气的眼睛,恳托似的看着我。”这是涓生想念子君时的幻象。涓生是在肚子饿的时候才想到子君的,子君的脸出现在食物之后,可见涓生的矛盾心态,他当初对子君忙于一日三餐表示不满,现在又认为子君走前留下的东西是为他着想,一方面是缘于他们在一起时子君以做饭为重、以吃饭为先,筹了吃、吃了筹的重新认识;一方面是涓生作为男性潜意识中期待女性关怀的结果,委曲地表达了男性对日常生活中女性人生价值认同的一面。这里可以区别于女性主义批评的结论——“以社会事业来简单否定女性日常生活、从而造成新的生命异化”,“以既有的男性生命尺度简单地否定既有的女性生存方式。”如果从公正的性别观出发,作为现代的男女两性,谁也没有理由要求对方为自己作出牺牲,除非是对方心甘情愿的。过去男性要求女性作出牺牲被视为不合理,是大男子主义。那么,要求涓生为子君作出牺牲,又是什么主义呢?这恐怕不是什么人道主义吧?是不是以为子君已经把一切(身内的一切——纯情、身外的一切——“股份”)都奉献给了涓生,涓生就要负责到底?难道当初涓生就没有把一切奉献给子君吗?子君又应为涓生负责什么呢?双方都应为对方负责,那才是平等。也许,指责哪一方都不是作者的本意,而是让读者思考该怎么办?鲁迅虽没有直接阐述过关于两性生活的问题,但许广平曾在《鲁迅年谱的经过》一文中表明过他们的态度:“我们以为两性生活,是除了当事人之外,没有任何方面可以束缚,而彼此间有情投意合,以同志一样相待,相亲相敬,互相信任,就不必有任何的俗套。我们不是一切旧礼教都要打破吗?所以,假使彼此间某一方面不满意,绝对不需争吵,也用不着法律解决,我自己是准备着始终能自立谋生的,如果遇到没有同居在一起的必要,那么马上各走各的路。”话虽然是许广平说的,但可以理解为她与鲁迅达成的共识。涓生和子君本来也应该这样,可他们做不到。人们往往把过多的同情放在子君身上,而忘记了从她的角度去反省。

二、关于涓生自私和不人道的问题

个人主义和人道主义是五四时期重要的思想潮流和思想资源《伤逝》中的爱情故事就是发生在这个的话语环境中。

就个人主义而言,五四时期影响最大的是尼采的个人主义和易卜生的个人主义。茅盾在回顾这段历史时说:“人的发现,即个人主义,成为‘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的主要目标。当时的文艺批评和创作都是有意识的向着这个目标。”个人主义在当时是有积极因素的,当时的《新青年》平凸《新潮》都刊载过易卜生的剧作及介绍其思想与艺术观等文章。稍后,《新潮》、《解放与改造》、《创造周报》等杂志又刊载了尼采的作品。可见,个人主义在当时思想界所产生的影响,也显示了个人主义在“五四”思想的特殊地位。

个人主义对现代中国男女来说无疑是有着重要意义。郁达夫曾有感而发地说:“五四运动的最大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从前的人,为君而存在,为道而存在,为父母而存在,现在的人才晓得为自我而存在了。”“为自我而存在”,这是一代五四青年的文化选择,也是涓生的文化选择。

审视历史可以发现,女性最缺乏的是自谋发展的个人主义。女性成为男性的累赘久矣!女性应该坦然面对这个历史事实。我们为什么还要子君充当累赘这种角色?近代的有识之士曾经指出,吾国女子因不能自立而成为“坐食之人”,并认为:“我中国地大物博,而独患贫者,虽不尽由于女子,而女子亦致贫之一大原因,假使女学发达,女教改良:则无论缙绅之家,中人之妇,蓬门之女皆将知有国家思想,皆知处此竞争激烈世界,非男女共尽义务,则不足以生存。”男女两性,都应共尽义务以谋求存与发展,这才是真正的个性解放思想、人格独立,这才是真正的男女平等。

作为启蒙思想的鲁迅,他的思想受到易卜生的个性解放思想和尼采的个人主义的影响。鲁迅早年曾说尼采是“个人主义的雄杰者。”个人主义或个性主义就是发现自我,发展自我。易卜生有一句很著名的话,“有时候我真觉得全世界都像海上撞沉了船.最要紧的是救出自己。”这是个人主义最形象、最通俗的宣言。涓生和子君正是在实践个人主义的过程中,子君在深深爱上涓生的时候说:“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而涓生在经历了感情的隔膜、失业的打击、油鸡们成了菜肴、阿随被放掉、感情跌入冰谷的时候说:“人必须活着,爱才有所附丽”,这些话语都是中国式的个人主义口号。尤其是涓生的话语,与其说是自私,不如说是个人主义。他说:“其实,我一个人,是容易生活的”,“现在忍受着这生活的苦痛,大半倒是为了她,放掉阿随,也何尝不如此”,“一个人只懂得拽着别人的衣角,就算是勇士也难以前行。”人们历来都认为这些话是涓生极端自私的证词,但如果仔细想想,涓生所说的那些话,实际上是隐含作者对子君缺乏自我、依附他人的不满,女性也可以也应该愤然独行,为何只选择拽着别人的衣角呢?这里体现了涓生对子君的期待,也是隐含作者对女性的期待。如果把涓生的话理解为推卸责任,这无形中承认子君对涓生的依赖的合理性。

我认为叙述者与隐含作者都是关注子君心理的,子君为什么“倾着全力”做家务?这是子君“主内”思想的体现。她受制于夫唱妇随的古训,并自觉地认真地去做。涓生对子君沉醉于一日三餐表示不满,这至少说明一点.他没有把子君定位在“主内”的角色上,涓生并不是否定子君“做饭”的价值,只是觉得她不该满足于此,不该把这种生活方式当成唯一。经过抗争而自由结合的婚姻生活难道只停留在这个水平上?

如果仔细揣摩子君的所作所为就可以明白:子君不需要同情,更不需要辩护。涓生对她“坦白”时,她绝不会恳求涓生把她留下的,爱已到了尽头,还有什么话可说?她留下的是聚在一处的盐、干辣椒、面粉和半株白菜,还有几十枚铜钱,不一定像涓生想象的“在不言中,教我藉此去维持较久的生活”,说不定子君要表明的是,我还是我自己的。蓝棣之先生也认为“子君则从对照涓生前前后后的行为而对他彻底失望了”,那读者又何必还要他们凑合在一起呢?子君走过的路或许可以这样归纳:我是我自己的——我是我自己的、也是涓生的——我还是我自己的。子君是有坚强的一面,但还不够彻底。

中国典当文化的现代诠释 篇4

文化与典当文化

认知“典当文化”, 首先要认识“文化”。“文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为其进行严格而精确的定义, 是困难的。学界一直努力从不同角度界定“文化”的概念, 迄今仍没有形成一个精确的概念。据统计, 有关“文化”的不同定义多达二百多个。概观之,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 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文化是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自然存在物不是文化, 只有经过人类有意无意加工制作出来的东西才是文化。例如, 水不是文化, 水库才是文化;石头不是文化, 石器才是文化等。长期以来人们还认为,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别。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包括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学界根据多元文化的认识, 结合时代, 认为文化彰显出三个鲜明特征, 即多样性、兼容性、动态性。

典当文化既有文化的共性, 也有特殊的行业个性, 同时典当文化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典当文化是指人们在典当实践中所创造的与典当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典当文化则是指以典当行为核心, 通过从事典当实践, 传播典当知识, 积累典当经验, 丰富典当理论, 形成典当群体由此所聚集起来的一种特殊商业文化。

文化的形成离不开社会经济基础, 典当文化也不例外。我们所说的典当文化的基础是指物质载体, 主要包括典当组织、典当群体、典当设施及工具。

典当组织即典当行, 它是典当文化首要的物质载体, 典当行业文化和典当企业文化均以典当组织为核心。

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典当行千姿百态, 孕育出了绚丽多彩的典当文化。以典当行的名称为例, 旧中国典当行曾分别称做“质库”“抵当库”“质典库”“解库”“典库”“当铺”等, 现今改称“典当行”“典当公司”, 台湾仍称“当铺”, 而香港、澳门则称“大押”或“押”。另以典当行的产权性质为例, 西方国家普遍划分成私立当铺、公立当铺、公共当, 形成了独资制、合伙制、公司制的企业。这一切表明, 典当文化必须以典当组织为根基, 否则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典当群体。以典当组织为交易和活动平台, 一定区域内的典当从业人员和广大当户, 构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典当群体。这个群体的价值取向、思想理念、喜怒哀乐等都通过典当文化反映出来。

典当法规, 用于调整典当关系, 规范典当行为, 并形成行业系统的典当法律文化。与此同时, 围绕着典当业还形成了典当商俗理论文化、典当影视文化、典当文学文化等等。许多典当从业人员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展开正当的市场竞争, 纷纷成立了全国性的或区域性的典当社会团体。这便从一个侧面再次证明, 典当文化是以典当行业的存在和发展为基础的, 典当与典当文化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典当设施是指典当机构为从事典当交易活动而准备的专业性固定资产, 包括经营门店、行业标识、广告招牌、鉴定仪器、业务文书等, 这些均是典当文化的载体。

从典当行的店铺设计来看, 中外传统不同, 文化相异。旧中国当铺一般是铁门槛、高柜台、大屏风, 店内置折、捆收当物品的卷当床, 另设账桌和钱桌。目前, 香港典当行仍然保留着高柜台和木制屏风, 但其他设施已趋于现代化。相比之下, 外国典当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很早就向银行模式靠拢, 店内布局及陈设与银行基本相似, 使人进入厅堂就像到了银行一样。如今, 我国的绝大多数典当行也已经仿照银行类金融机构进行店铺设计, 彻底摈弃了旧式当铺落后的传统设施。

另外, 千百年来, 典当行的行业标识均采用短招牌, 上面方方正正书写一个“当”字, 高悬店门之外醒目处, 或将“当”字直接榜书于临街店墙之上。有些地方因习惯不同, 还在当铺入口处挂上一个门帘, 上书“估价公正”“保管安全”等词语, 以招揽生意。在近代北京, 过去许多当铺喜欢设立两种特殊的典当标识, 一种是在当铺门旁各挂一条特制的巨大仿造钱串, 然后再高悬一块“当”字招牌;有的则干脆以钱串为主幌立市。现在则用统一的“当”字格式。当票是特殊的合同, 由过去用暗号、密语表述变为统一而清晰的当票。各典当行之间不再是各自独立发展, 而是通过建立地区间的典当行业协会, 促进共同发展。典当业务范围的拓展也十分明显, 现在典当行的业务范围包括:动产质押典当业务、财产权利质押典当业务、房地产抵押典当业务、限额内绝当物品的变卖、鉴定评估及咨询服务以及商务部依法批准的其他典当业务, 还有一些典当行在发展现代业务的同时, 注重办理传统的典当业务, 如郑州市绿城典当行开设的字画艺术品典当业务。

与时俱进的典当文化, 愈来愈彰显出鲜明的特征、客观的规律性。典当行业文化、典当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内容和组成部分, 认识了文化的科学含义, 也会促进典当行业文化、典当企业文化的建设, 促进典当业的发展与建设。

典当文化基本特性的新认识

古往今来, 人们对典当文化褒贬不一, 这表明典当文化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所产生的影响和发挥的作用也不相同。例如在封建社会, 典当文化显然属于剥削阶级文化, 因为典当行业是由剥削阶级把持、为剥削阶级谋利的行业, 所以典当文化是一种消极文化、落后文化。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典当行业的剥削性质已经不复存在, 典当文化发生了质变, 逐渐成为一种积极文化。典当文化可依附的典当行业这种极强的社会变迁性, 显然是其他许多行业所不具备的, 这就凸显出典当文化的行业色彩与众不同。

典当文化是商业文化和行业文化的结合。从一个角度说, 典当文化是具有行业性的商业文化;从另一个角度说, 典当文化是具有商业性的行业文化。

作为一种行业文化, 典当文化离不开典当行业。典当行业是公认的古老的行业之一, 仅就典当行业悠久的历史而言典当文化便打上了极其深刻的典当烙印, 成为一种独特的行业文化。

尽管典当行业属于金融行业, 但它本质上又是相对边缘的行业, 即典当行业还同时兼具流通行业性质, 属于一种两栖行业, 这使得典当文化也具有了边缘性。同时, 典当行业的多元性, 决定了典当文化的多元性。

从文化的视角观照典当文化的特性、特色和特征可知, 典当行业的需要和需求丰富了典当文化。同时, 典当文化在经营和服务的不同范围内彰显了它的基本特征, 并在典当经营的整个活动之中愈加深邃。

典当行业及其企业文化, 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诸多特性和特征, 可以归纳为社会性、普世性、多样性、时代性、行业性、商业性、融资性、便捷性、小额性、短期性、竞争性、严密性、安全性、民俗性等。现对这些特性简述如下:

社会性:典当行是适应社会需求而出现的产物, 因此它具有社会价值和社会性。这也正如有的研究者所指出的:“这物、那物, 物物都可做典当物;这行、那行, 行行离不开典当行。”这充分说明典当行与社会上的各行各业关系之密切, 彰显了它的社会特性。

普世性:任何行业的形成和发展, 都要面对一个主流人群。典当行从形成到发展, 先穷人后富人, 从其类型来看, 有皇当、官当和民当, 它面对和服务的人群是多方面的, 因而备受广大民众的欢迎。例如天津的典当行业, “天津自开埠以来商业兴盛, 华洋杂处, 黎庶日众, 晋商扶其资力, 接踵来津开设典当者甚夥, 斯时人民诚朴, 地方安谧, 十当九赎, 且家服宽大, 不虑死当, 当庚子事变前, 城乡当铺统计有四十家之多。营业颇佳。”由此可知典当行福利面是宽泛的, 正如有的研究者指出的, “这人、那人, 人人都可做典当人。”

多样性:不同的自然、历史和社会条件, 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种类和文化模式, 使得世界文化从整体上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 相互之间不可替代, 它们都是全人类的财富。任何一个民族, 即使是人数最少的民族, 其文化成果如果遭到破坏都是文化的损失。

时代性:典当行业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作用与特点, 其特点与作用的定位都是基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

行业性:这是典当最重要的特点, 即典当的专有性或排他性。典当作为一种特殊质押, 在实践中只担保货币之债, 不担保实物之债。典当机构与当户之间形成典当这种特殊的质押担保关系, 目的在于制约典当双方之间以金钱为标的的债权债务关系, 而不是其他。

商业性:这是典当十分显著的特点, 即典当的经营性特点。营利是典当企业所追求的目标, 因此, 典当过程中典当机构在对收当物鉴定、评估、作价、保管、保险和对死当物变价、处分等诸多环节上, 亦包含着明显的商业行为内容。

融资性:这是典当的功能性特点。它表现为典当是一种融资手段。当户可以采用典当方式, 以借贷为基础, 以质押为条件, 将当物移转典当机构占有, 以此换取当金, 达到融通资金的目的。

便捷性:这是典当一个重要的行业特点。它表现为典当与其他融资方式相比, 在融资过程中具有许多便捷服务的优势。

小额性:这是典当区别于其他金融借贷行为的特点, 即典当放款方面的业务性特点。典当机构向当户发放当金的数额一般较小, 通常小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

短期性:这是典当区别于其他金融借贷行为的特点。

竞争性:竞争是由商品经济发展而来的, 伴随着典当业的发展, 典当行业对内对外也具有竞争的特点。在同行业内部, 彼此之间存在着竞争。对外, 典当与银行、信用社是同类的机构, 有时也表现为互为取代的竞争。

严密性:新旧典当业因其经营的特殊性、竞争性的制度和行为, 使其具有保密的特点。

安全性:这是典当风险方面的业务性特点。它表现为典当机构向当户发放当金的风险往往较低, 通常大大低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

民俗性:典当行业在社会市井中是一种生活方式, 也是一种生活意识, 而且形成了独特的习俗、风习和习惯, 它的招幌、歌谣、谚语、俗语、隐语、行话以及它对行业神的信仰和崇拜, 都彰显了民俗的特征和内涵, 从而具有了独特的民俗特性。

以上是典当的一些主要特点, 而其中的普世、社会、小额、期短、便捷和安全等特点, 可说是是典当古往今来最具代表性和市场竞争力的特点。

典当文化的功能

从文化的视角观照典当文化的作用, 可以得出, 典当行业的需要和需求, 创新和丰富了典当文化, 典当文化在典当行业内, 及其经营、服务的不同范围之中发挥着一定的功能和作用。

典当行作为典当的机构, 主要有生产性融资和消费性融资功能。从社会原因观照, 当今的典当行业以“支持生产, 活跃流通, 排忧解难, 救急济需”为基本功能。我国在行政管理层面上将典当行列为特种行业, 其主要功能仍然是融通资金。典当行的融资功能主要表现在鉴定功能、保管功能、销售功能、消费性融资功能和生产性融资功能上。

当今我国的典当行, 已经没有了旧典当行那种神秘的、冷漠的气氛和形象, 脱胎换骨的变化, 使其正在成为促进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特殊金融企业, 并彰显出新的功能和作用。在市场经济中, 典当行正发挥着“支持生产, 活跃流通、扶危解困、方便群众”的社会新功能, 并呈现出了经营灵活、服务便捷的特点。

我国的典当行是当今广大民众投资理财的好帮手, 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金融价值观发生了变化, 金融投资的意识逐渐觉醒和增强, 典当这种便利、有效、快捷的融资方式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增加收益、盘活资产等方面。

典当文化的社会作用和时代意义

典当行业文化、典当企业文化的基本特性和特征, 也促进和彰显了典当文化的基本功能。典当文化的功能也蕴含着典当行业文化、典当企业文化的特色。

有人认为, 企业文化是虚的, 没有什么实际功用。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我们认为,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有文化的企业才能得到发展, 缺失文化的企业是没有活力的, 也是难以持续发展的。从企业文化的视角审视典当企业文化的功能可知, 它具有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辐射功能、品牌功能等。现阐释如下:

典当文化的导向功能。企业文化对企业整体和企业成员的价值及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企业成员个体的思想和行为起导向作用;二是对企业整体的价值取向和经营管理起导向作用。典当企业的企业文化促使其建立起了自身系统的价值和规范标准, 并依此价值观与标准引导企业员工。

典当文化的约束功能。典当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企业文化的约束不是制度式的硬约束, 而是一种软约束, 这种约束产生于企业的文化氛围、群体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典当文化的凝聚功能。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是指当一种价值观被企业员工共同认可后, 便会成为一种黏合力, 从各个方面把其成员聚合起来, 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企业文化属于软调控, 它能使全体员工在企业的使命、战略目标、战略举措、运营流程、合作沟通等方面达成共识, 这就保证了企业人际关系的和谐性、稳定性和健康性, 从而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典当文化的激励功能。企业文化具有使企业成员从内心产生一种积极情绪和奋发进取精神的效应。企业文化把尊重人作为中心内容, 以人的管理为中心。所以, 积极向上的理念及行为准则将会形成强烈的使命感、持久的驱动力, 成为员工自我激励的一把标尺。

典当文化的辐射功能。企业文化形成较为固定的模式, 它不仅会在企业内部发挥作用, 对本企业员工产生影响, 而且也会通过各种渠道 (宣传、交往等) 对社会产生影响。企业文化的传播将帮助树立企业的良好公众形象, 提升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优秀的企业文化也将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典当文化的品牌功能。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品牌形象, 是一个由以产品服务为主的“硬件”和以企业文化为主的“软件”所组成的复合体。优秀的典当企业文化可说是这家典当行吸引客户的重要部分, 其所起到的广告效应, 对于典当行形象的提升也有很大作用。客户在典当行办理业务时, 典当行独具特色的服务、注重效率的业务办理, 都会使典当行的品牌深入客户心中, 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济一朝燃眉之急, 供万家不时之需。”典当行小、快、灵的特点, 使越来越多的民众走进典当行办理融资业务。郑州绿城典当行是郑州市开业较早的典当行, 创立至今, 已为众多市民提供了典当融资服务, 是郑州市知名、有特色的典当企业。

郑州绿城典当行创立了独特的现代典当企业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绿城典当行秉承“诚信高效、锐意进取、创新发展”的理念, 致力于打造中原典当的特色品牌, 成为融资和淘宝的理想之处, 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急贷款时谁帮忙?请到绿城典当行”——绿城典当的品质保证让更多的客户记住了绿城典当;“为您理财, 助您融资, 托您发展”——绿城典当的服务理念, 让更多的客户信任绿城典当;“短期融资、淘宝的理想之处”——这是社会公众对绿城典当形象的认知, 并得到业界的认同。绿城典当行特有的艺术品典当融资业务, 是其不断探索如何为客户提供更多融资方式的重大成果, 也是其为不断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努力打造特色、专业典当品牌, 提升企业形象的举措。

绿城创建的涵盖诚信文化、品牌文化、服务文化、营销文化、形象文化等的现代典当企业文化体系, 为我们典当行业开了先河, 成为典当行业学习的典范, 成为引领典当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面旗帜。

典当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前景瞻望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 现代典当业的发展不能再拘泥于传统的经营模式, 也不能再固守传统的经营理念, 而要不断创新转型, 与时代同步, 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步。

典当行业组织与典当企业是典当文化的载体, 因此推动典当文化的发展, 应以典当行业组织与典当企业为核心。以典当文化的传承带动典当企业的发展, 以典当企业的发展推动典当文化的进步。

典当企业的发展对典当文化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可实践的措施有扩大典当业务范围、提升典当服务质量、提高典当业务办理效率、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典当人才教育和培养等方面。

典当业务范围的扩大, 对典当企业本身也是一种挑战, 不仅要求更多的资金投入, 而且要求专业典当技术的提高。如书画典当是传统典当业务的一部分, 但是由于其鉴定难、风险大等特点, 许多典当行并没有开展此项业务, 从而造成了客户的流失。书画典当是典当文化的一部分, 此业务的缺失也是典当文化的缺失, 因此努力拓展典当业务范围, 不仅有利于典当企业的发展, 也有利于传承典当文化。

服务质量与业务办理效率的提高对于典当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当今典当企业业务差异化越来越小, 同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成为了典当行增强自身竞争力, 促进典当行发展的有效手段, 另一方面, 效率的提升也充分彰显了典当“小、快、灵”的特点。

虽然典当行业发展迅速, 但是大多数人对于典当行的认识并不十分清楚, “高利盘剥, 趁火打劫”等许多对过去典当行的不良印象还存在于人群中, 因此如何做好典当行的形象宣传, 对于树立良好的典当行形象十分必要。这样可以使人们正确认识典当行、走进典当行, 从而促进典当行的发展。典当文化具有时代性特征, 不同时代的典当文化各不相同, 加大对典当的宣传, 提升典当行知名度, 才能让人们认可典当文化, 正确定位典当文化。

专业典当人才的缺乏是制约当今典当行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这一问题普遍存在于我国典当行业内。所有典当业务的开展都离不开人才, 专业的人才是典当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因此加强典当专业人才的建设刻不容缓。典当文化以专业的人才为主体, 因此, 加强人才建设不仅是典当企业的需要, 亦是传承与发展典当文化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典当作为行业, 作为文化, 作为市场经济, 形成了普世的习俗、风俗和民俗, 其内容是宽泛的, 是多元的。典当文化在不同时代彰显出不同的特征, 渗透在典当行业、典当企业的经营服务中, 影响着典当业发展, 因此正确地认知典当文化对研究我国典当业的发展具有理论指导作用和实践意义。典当企业认知典当文化可以正确规范其管理、增强企业团队凝聚力、提高经营水平、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从而推动典当企业的发展。社会在发展, 典当文化亦在发展, 对于典当文化的研究也是发展的, 认真研究和解读典当文化, 必将为我国典当行业的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摘要:我国的典当业和典当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已有1700年的历史。典当业务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末在中国大陆被禁, 使典当文化出现了断层。改革开放以来, 典当得到了恢复与发展, 在传统典当行业环境下, 典当彰显了新的特性, 拓展了新的社会功能, 因此认知和研究典当文化具有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艾信企业文化诠释 篇5

2009-03-11 08:27:38|分类: 默认分类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一、核心价值观:友爱、诚信、求实、创新

友爱、诚信取自儒家思想,孔子说“仁者、爱人”,“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让大家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做一个一诺千金的人,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求实、创新取自道家,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首先让大家做一个实事求是,依从规律的人,但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做一个打破

常规,创造性的人。强调的是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工作理念:态度决定结果,责任高于一切

态度决定结果取自医家智慧。好心情才能欣赏到好风光,好心态才能得到好结果,我们可能改变不了某个事情,但可以改变对这个事情的态度,千里

之堤毁于蚁穴,天堂和地狱也只是一念之差。

责任高于一切取自儒家精华。孔子曰:“敬其事而后其食”,也就是说先负责任地把工作做好,然后再考虑自己的待遇。或者说先把事情做好了,自然会

得到应得的报酬。在工作中,每人都同样有一种责任,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一个有责任心的人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三、行为规范:宽容别人,快乐自己

取自墨家思想,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视人如己”,用包容之心宽容别人。能够宽容别人的人才能受到他人的宽容,人生最大的智慧来自心灵的宽广。包容是一种修养,一种成熟,是对个性的充分尊重,是对共存原则的贯彻与实施。如大家都做到彼此宽容相对,则可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自身“思想、心

里、人格”的和谐,社会的和谐。人就会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工作上争先创优,生活上知足常乐。

四、公司口号:员工和公司共同成长

取自法家的思想,韩非子认为治国之道要讲究维护团队利益,个人的荣辱和团队紧密相连。只有以团队利益为最高利益,才能获得个人与团队双赢的结果。因为团队的成功,就是你个人的成功,团队的失败,当然就是你个人的失败。在失败的团队中每个人都是失败者,没有英雄存在,只有团队成功了,你

才能成长为一个成功人士。

五、公司愿景

1、员工之间彼此尊重,平和相处;

2、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永续不断的创新精神

3、公司快速发展,员工和公司共同致富,共享成功。

六、服务理念:以真心付出追求完美结果。

风水:一个社会文化史的诠释 篇6

作为中国本土的知识—仪式体系的一个基本构成部分,风水历来就曾被不同的主体反复地“言说”。早在宋、明以来,士大夫就曾从两个看似矛盾的角度讨论风水:一方面,他们大都对民间溺信风水的做法深恶痛绝、严行禁止;另一方面,他们对风水的适度的利用则表示首肯甚或热衷。到了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基本一边倒,通常都站在批判者的角度,将这种知识—仪式体系斥为“封建”、“迷信”的东西。在西方,有论者认为,截至一八○○年,前来中国的西方传教士、外交和商务人员等,大都对风水观念熟视无睹、甚少论及。但一八五○年以后,随着西人在中国修建教堂、开矿、修路等活动逐渐提上日程,并在中国各地遭到民众的强烈抵制,他们才在突然之间“发现”了风水,并在进化的话语中、在利益的驱动下视之为现代“文明”的敌人。

当然,从十九世纪末开始,也出现了“科学地”研究风水的著作。著名荷兰学者高延(J. J. M. de Groot)在厦门进行长期调查后写成六卷本巨著《中国的宗教体系》(The Religious System of China, 1892—1910),“二战”以后,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弗里德曼(Maurice Freedman)在讨论中国宗族,尤其是中国东南地区的祖先崇拜仪式时,注意到汉人在操弄祖先骸骨上的特殊方法,这引发了他对风水与祖先崇拜的比较分析(相关讨论收入Freedman,The Study of Chinese Society,1979)。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弗里德曼的学生王斯福(Stephan Feuchtwang)更为系统地从正面考察了风水,他观察、分析了文本和实践中的风水,尤其关注风水背后的宇宙观及这种宇宙观的相关实践(An Anthropological Analysis of Chinese Geomancy,1974)。近年出版的丹麦学者奥列·布鲁恩(Ole Bruun)的《中国的风水》(Fengshui in China, 2003)一书,将重点从对风水观念的正面考察,转向从具体的时空中讨论风水的观念和实践,他根据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四川和江苏的田野调查,讨论了风水在当代中国的复兴问题。

在日本学者的研究中,大致也可分为对风水观念的正面分析与注意结合具体时空分析风水的两种研究取向,渡边欣雄对风水观念的研究(《风水思想与东亚》、《风水的社会人类学》等)大体可归入前一类,而濑川昌久对香港新界风水与宗族发展的讨论(《族谱:华南汉族的宗族·风水·移居》),大致可以归入后一类。这些研究大体以人类学的共时性考察为主,对风水观念——实践的社会文化史分析则着墨不多,在这一点上,濑川的研究当属例外。至于中国学者对这个论题的讨论,从林耀华、宿白到近来庄英章、周星等的研究,大多是我们已经关注的。

本书对风水的讨论,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上述国际学术界的研究传统,呼应了最近国际学术界的一些基本学术关怀,但在方法论取向上,又与目前的风水研究存在一定差别。作者说自己“并不准备用纯粹静态的方式去探讨那些传承和浸润着古代实用文化传统的风水学知识本身的性质或技术问题,而是欲结合文化史和社会史,通过分析风水术及相应形成的信仰、习俗在区域社会的存在方式、表现情态,来考察一种世俗化、实用化的文化观念为何并如何渗透到地方文化网络之中,又为何并如何随着地方社会结构的变迁而变迁”(20页)。这样一种研究视角,就是社会文化史的方法或作者所称的历史人类学的方法。

对风水的社会文化史分析,离不开对风水流布的历史过程的考察。从作者的研究策略看,本书前两章对中国东南地区风水观念传播史的讨论和对福建风水流派的讨论,其主要目的在于为下文对风水与乡土社会的关系的讨论做铺垫。在这一部分的讨论中,作者关心的是风水的所谓“在地化”过程,亦即在中国东南地区的流布过程中,风水观念与本土的信仰—仪式相结合的过程。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实际上存在诸多困难。我们赖以建构这一历史过程的风水文献,多半没有标明年代,因而难以进行断代。为克服这个问题,作者将目光转向买地券、武夷君信仰和民间传说,以此寻找风水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中国东南地区的影响。通过这些讨论,我们可以了解到,风水观念扎根中国东南地区发端于六朝时期,在此过程中与二次葬、“尚巫极鬼”等本土的文化因素相结合,因而呈现出一定区域性特色。

这部分的讨论存在一些可容商榷之处。一方面,也许由于资料本身的局限,加上准确地回溯历史的艰难,因此对历史过程的建构不很成功,对风水在东南地区的流布过程,尚缺乏鲜明的阶段性的描述和分析,只能无奈地借用不少的“可能”一辞来进行合理的历史想象。另一方面,作者在解读民间传说和历史文献方面,也存在一些可商榷之处。实际上在这些传说与历史事实之间,恐怕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如南靖塔下流传的《坟墓墓址歌》,很可能出自后代的建构,而根据作者的理解,这反映了南宋至明中叶张氏家族追求好风水的热忱(120—121页)。关于历史话语与历史事实之间的尺度如何小心地把握,的确是“眼睛向下”的学人要多费思量的大问题。

本书最为精彩的部分,是第三、四章对风水的民俗化与仪式化的讨论,比较系统地梳理了风水深入普通民众生活世界的五种主要途径:通书、灵签、符咒、竖造与丧葬仪式和扶乩活动。用作者自身的话说,主旨在于“细部地探寻普遍意义上的风水知识、观念的乡土社会记忆是何以可能的,即分析风水知识、观念是如何借助相关的仪式,逐步深耕化为一种民俗信仰,成为民众‘生活世界’的一部分”(33页)。这些讨论主要基于作者的田野考察和在田野中收集到的民间文献。

本书第五、六章的主要目的是从正面讨论风水与乡村社会之间的关系。作者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风水与士绅的关系;二是风水与契约的关系;三是风水与宗族发展的关系。这一部分的讨论,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民间文献和田野资料(包括附录中的近八十页史料)。不过,书中对风水观念与乡村社会的关系的讨论,紧扣社会文化变迁的脉搏似乎不够,有些部分稍觉流于泛泛而谈,问题的症结恐怕是因为书中提供的深入的个案分析仍然不多的缘故。

即便有所不足,综合作者在搜集、整理资料上所下的苦功,在处理风水这一高难度题目上展示的分析技巧,乃至对风水仪式的细致观察和描述,应该说本书不失为近年中国学术界从社会文化史角度讨论风水问题最系统、深入的著作之一。

以东方智慧诠释现代企业文化 篇7

企业的发展与其所生存的社会环境及社会文化息息相关, 富有生命力的中国传统文化无疑是支撑企业文化的坚实根基。事实证明, 古老的东方智慧不仅魅力犹存, 而且具有极强的自我调节以适应时代的生存能力, 对现代企业文化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以儒家、道家等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汉文化和印度文化的融合, 是现代东方文化之源。细分起来, 汉文化与印度文化之间差异明显, 因不是本文主旨所在, 略去不表。笔者所述的东方智慧对企业文化的诠释, 主要是就中国传统文化而言。

一、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早在春秋时期, 齐国名相管仲在陈述齐桓公霸王之业时就曾提出:“夫霸王之所始也, 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 本乱则国危。”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主张“仁”道, 提出“仁者爱人”、“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等。孟子提出“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还特别强调“人”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提出“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这些都深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原始的人本主义思想。这种思想渗透到现代企业的管理当中, 就形成了现代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

企业由人组成并依赖于人, 组成企业的个体的良好发展对企业的稳定成长起着推动作用。“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要求企业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之一, 通过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人性化管理来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如果企业在经营管理各项实践中能够真正“以人为本”而非“以物为本”、“以利为本”, 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 企业就一定能够迅速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在竞争中占据稳定的市场份额。

对于企业而言, “以人文本”就一定要强化其在员工考核及利益分配等方面的激励措施, 利用各种有效途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建立起拥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员工队伍, 从而使企业充满蓬勃生机。

二、诚信是现代企业文化的重要基础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基本社会道德标准, 自古以来就备受推崇。孔子有云, “言必诚信, 行必忠正”、“民无信不立”, 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 只有讲诚信才能有立身处世之本。管子曾以“非诚贾不得食于贾, 非诚工不得食于工, 非诚农不得食于农, 非信士不得立于朝”几句话告诫从事各行各业的人都要诚信待人, 否则就没有资格立足。

诚信是现代商业社会各企业的立业之基。现代企业文化的塑造和完善必须以诚信为重要基础, 从企业的领导者到普通员工都有责任接受诚信教育, 建立以诚待人、诚信至上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领导者应注重企业诚信形象的塑造, 以自身遵纪守法、清廉坦荡的形象赢得社会大众的信任感, 同时应充分保护企业员工及广大消费者对于企业经营、产品服务的合法知情权, 做到不欺骗不隐瞒。企业员工有义务严守商业道德, 保护企业诚信形象, 树立诚信服务意识, 以诚信沟通客户, 以向消费者提供货真价实的产品赢得市场的认可。一言以蔽之, 诚信经营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在现代商业社会中, 确实存在一些为争夺蝇头小利不顾消费者利益及自身长远发展的企业。近年来, 某些企业以次充好、只重视经济效益丢掉了诚信经营的理念, 忽略了社会信誉和社会责任意识, 最终将被市场无情地淘汰。

三、感恩是现代企业文化发展的新命题

知恩图报、心存感恩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有关感恩的道德文化源远流长。“投我以桃, 报之以李”、“受人滴水之恩, 当以涌泉相报”的古训都体现着一种感恩的情愫。儒家文化的“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近代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大义毁家纾难, 也包含着浓郁的“感恩”情结。感恩体现了中华民族处世的大智慧和对于国家、社会的大爱之心。

优秀的现代企业文化同样需要培育感恩文化, 其涵义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 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 个人与企业之间应具备感恩的文化氛围。通过培育企业的感恩文化, 使员工在每个工作环节中, 时刻牢记企业恩情, 以发自内心的实际行动回报企业, 从而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工作效率。良好的感恩文化氛围能使企业员工发自内心的互相支持共同协作, 有效地调节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及工作态度。感恩基础上的劳动协作是最高层次的团队精神, 它是团队合作的“润滑剂”, 员工在这种文化氛围中, 更易达成共识, 从而降低磨合成本, 减少对周围环境和未来状况的不稳定性和不可预知性。另一方面, 企业应该时刻不忘自身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大众的支持, 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热心公益慈善事业, 将企业的生产经营真正转化为以优质产品和服务真诚回报社会的过程, 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这也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社会认可度, 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东方智慧绵延千年, 是人类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企业要从中汲取精神养分, 结合企业自身特点, 与时俱进, 凝聚为具有中国特色内涵的现代企业文化, 从而顺应市场要求, 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陈新霞.论中国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J].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 2008, (9) :20.

[2]、林坚, 章志平.论企业文化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J].当代财经, 2005, (9) :77-80.

诠释文化 篇8

关键词:高职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诠释

一、企业文化与高职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高职校园文化是师生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所积累、创造、沉淀下来的, 以反映师生共同信念与追求的校园精神为核心, 具有校园特色的一切物质形态、精神财富及其创造过程的总和。

二、企业文化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种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教育类型, 它的根本任务是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高素质、高技能职业技术人才。高职院校的学生最终将走向企业, 成为企业的员工。所以, 将适应企业需求、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 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将成为必然。它也一定会对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的健康、协调、快速和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1. 增强了高职学生的企业适应力, 实现了“零距离”就业。

目前, 高职学生初次就业率几乎都在90%以上, 而且在此转岗即跳槽的学生很少, 即使跳槽, 也都是被动跳槽, 这都反映出我们的学校教育不仅是在知识和技能上, 更是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 在入职前更深的了解、熟悉、认同企业文化, 适应企业的管理和制度, 实现了“零距离”就业。

2. 提高了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 实现了由准职业人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

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关键因素, 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仅仅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无法实现的, 职业实践和企业文化的陶冶和熏陶, 是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的不可缺少的途径, 通过蕴含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的引导和规范, 使学生逐步了解、习惯和自觉遵守相关职业的素质要求, 从而实现由准职业人向职业人的角色转变。

3. 激发了高职学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营造企业文化氛围, 使学生直接接触企业与企业文化, 亲身体会企业中的人才与人才之间的激烈竞争的现实, 并感受到优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企业精神, 以及经营理念、积极的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 切身感受到知识与技能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的巨大作用,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内在动力。

三、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

当今, 大学生最关注的问题就是选择一份有发展并适合自己的职业。然而, 什么样的工作才是有发展并适合自己, 这不仅是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的问题, 个人兴趣爱好、企业岗位需求、个人价值观、企业共同价值观、个人习惯、企业要求等都成为学生们考虑的内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就业观念的转变, 公司管理制度、人际关系、个人发展环境、文化氛围等越来越成为大学生择业时关注的重点。因此, 企业文化已成为大学生择业不可回避的问题。

我们先后了解和调研了几十家企业, 从中我们不难看到无论是什么样的企业, 也无论企业大小, 它们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创新与责任。如我们所熟悉的一汽大众, 它奉行“竞争、和谐、创新、发展”的企业精神, 以创新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由于我们的学生毕业后主要进入一汽大众, 所以, 我们将其文化内涵引入校园, 引入教学,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 结合企业的生产任务, 进行项目化教学, 边理论教学边实践, 同时, 模拟企业车间情景, 使学生在思维理念上尽快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在理论上继承, 在实践中创新, 在理念上增强责任感和凝聚力, 强化团队精神和群体协作。在学生的社团活动中, 无论是“职业形象设计大赛”、还是“打工经历汇报”、“专业技能大比拼”、“求职面试活动”等, 都是以企业的文化理念为核心, 确立主题, 完善思维方式, 更好地营造企业文化氛围, 帮助学生树立好准职业人形象。

当前, 高职校园文化和校企合作的概念已经越来越多地被教育家们所关注, 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与融合的问题更是越来越广泛地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 要真正实现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 就必须将企业的创新、竞争、责任和客户导向等核心理念引入校园,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更大限度地激发年轻人拼搏与思辨的精神, 更好地诠释校企之道与高职之教的内涵与社会价值。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作为与现代化建设最直接关联的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式, 经过了近十年跨越发展, 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突出成就。但是,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新阶段, 这必然对我国高职教育提出前所未有的新要求、新任务和新挑战。

参考文献

[1]企业文化对高校大学生重要性浅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t

[2]吕一枚.职业指导与生涯规划, 2008.9

[3]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关系探讨.中国科技信息, 2007.7

网络文化演化的制度经济学诠释 篇9

目前, 我国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5.64亿人, 网络已经成为广大民众学习、工作、生活、娱乐的重要场所;基于互联网络的虚拟数字连接, 一个复杂的、多元的、规模巨大的虚拟社会已经形成[1]。虚拟社会伴生出一种新的社会文化形态———网络文化, 是对人类在互联网上基于信息流的数字生活方式的具体承载。虚拟社会是现实社会基于信息技术在网络空间中的映射, 与现实社会有着截然不同的组织结构和信息传递方式, 但其背后的行为主体仍然是现实世界中的人。因而, 网络文化脱离不了植根于现实社会的文化基础, 但由于其载体的特殊性, 使得网络文化的发展与演化有着区别于现实社会的过程与机理。

一直以来, 网络文化研究作为虚拟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吸引着诸多领域学者的注意, 也在研究的各个层面形成了一些认识理论。但对于网络文化的演化机理, 目前尚缺乏一个相对系统的理论逻辑来进行解释。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突破了传统经济学理论在理性人假设、均衡范式、零交易费用、无制度背景分析框架等方面的局限性, 综合考虑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因素, 因而更能真实而客观地反映现实的复杂性及本质[2]。而制度现象的变迁与演化更是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因此,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部分理论, 为网络文化的演化构建一个制度分析的理论框架, 并据此对网络文化演化的一般性过程进行初步探讨, 无疑有助于深入理解网络文化, 同时对扩展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推动制度演化理论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一、制度与网络文化

制度一词的字面意思, 实际上指的是狭义的制度, 即正式的规则约束, 是那些书写记录下来的条文。而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是指广义的制度, 其涵义要广泛得多。首先, 制度是人类集体的行为选择, 正如哲学家赛尔所说:“制度的存在必须具备某种集体意向性”。制度可以说是社会中的主体关于行为的共识, 这种共识则来源于集体行为通过博弈而形成的均衡, 均衡逐步形成某种秩序, 秩序维持一段时间就会产生并转变成为非正式约束, 如惯例, 而一旦习俗和惯例变成了正式约束, 它就成为了狭义的制度。第二, 制度植根于社会文化, 是社会发展演化的产物。制度并不仅仅是人们设计制定的规章条款, 制度演化的每一步都包含着人的努力。哈耶克就持一种制度演进主义的观点, 他认为制度的演化是一种扩展的秩序, 是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演变而变迁, 不断实现集体行为均衡的演进过程。第三, 制度是社会形成并赖以维系的基础, 对社会产生约束和激励两种作用。秩序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基本要求, 诺斯认为制度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秩序, 以降低社会行为的不确定性。制度一旦形成, 基于某种约束机制, 便对人的行为产生了约束力。这种约束力使得社会合作得以可能, 并降低社会活动的合作成本。另一方面, 制度对人与社会具有激励作用, 这种激励不仅仅来源于社会行为不确定性的降低, 也得益于制度约束所带来的社会总体信任的提升。制度随社会的发展而变迁, 当制度所提供的约束或激励结构发生改变, 人的社会行为便会发生转变, 甚至带来整体社会文化的演化 (1) 。可见, 社会文化作为制度的土壤和依托, 与制度是共生演化的;而人类正是在文化与制度演化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协调社会[3]。迄今为止, 几乎所有关于文化演化的理论都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 即规则和秩序的生成和变迁。

新制度经济学主要研究经济领域的制度问题, 也以经济的视角研究社会制度的问题。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早已超出了现实世界中的经济现象以及经济制度规律。正如科斯晚年在发表于《美国经济评论》上的一篇文章中提到, 制度经济学需要研究特定社会中的政治、法律、习俗、文化传统, 甚至语言含义等因素;因为, 制度现象本身就是一个涵义宽泛的社会学概念。制度经济学理论并不局限于仅仅探讨人类行为背后的经济规律, 而是同时将历史的、演变的视角纳入到对制度现象的解析中, 用黑格尔的话来说这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4]。

网络文化形成于虚拟社会中人与人、信息与信息之间的交互作用, 是虚拟社会中的主体通过行为的博弈均衡而形成共识, 是虚拟社会自发而成的秩序。因而,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将其视为一种特殊的制度现象。虚拟社会是现实社会在网络空间中的映射与延伸, 网络文化的群体基础依然来自现实社会。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同样适用于研究虚拟社会中的社会问题。由于虚拟社会的特殊性, 又使得网络文化的演化有着区别于现实社会文化的过程和机理, 这也为新制度经济学在虚拟社会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扩展的空间。

二、网络文化演化的理论框架

文化与制度的演化, 融会在社会演进的历史过程之中, 社会结构因素随社会文化的演进而改变, 同时也促进着文化与制度的演化。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把人类社会结构分成精神或心理世界、物理世界, 以及客观知识的世界三个部分, 可以说, 任何一种制度现象都会在这三个部分中表现出某种形式、价值, 或是意义[5]。这样的划分, 为文化与制度演化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分析框架。

第一, “心”的维度, 行为主体的内心或精神的世界。作为制度演化理论的起点, 诺斯所构建的制度变迁理论最大的突破在于将人的主观心理过程引入到对制度变迁路径影响的研究中[6]。心的维度, 需要关注虚拟社会中与行为主体本身有关的心理及行为特征;虚拟社会中的行为主体依然是现实中的自然人, 因此, 认知与偏好是影响网络文化演化的关键性因素。

在新制度经济学中, 人类的认知模式体现为理性能力的有限性[4], 并成为社会演化理论的出发点。有限理性理论突破了新古典经济学完全理性假设因偏离现实世界而备受诟病的局限性[7], 具体体现为人类认知能力的有限性。人类信息处理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 短时记忆容量只有七项左右, 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存入一项记录需要5-10秒的信息处理时延[8]。而人类所要面对的环境却充满着各种不确定性因素, 人脑不可能考虑一项决策的价值、知识及有关行为的所有方面, 人类理性是在心理环境的限度之内起作用的 (2) 。人类理性的有限性使得人们需要根据一些常规或者习俗进行主观决策, 以降低决策的不确定性;而惯例的本质与起源、学习机制、预期形成等等, 都同人类有限理性的认知模式密切相关。在网络中, 面对日益膨胀的海量信息, 人类有限的理性能力日益承受过重的负担。在现实世界中, 实物资源的稀缺性使得传统经济学发展出一系列的理论及方法研究如何更有效地对生产要素进行配置。然而, 在虚拟社会中, 资源稀缺性的假设已发生了逆转, 电子资源可以无限共享并且复制成本几乎为零, 而真正变得稀缺的是人类有限的理性能力, 体现为获取、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西蒙曾指出:“随着信息的发展, 有价值的不是信息, 而是注意力”;网络中的经济实质上是一种“注意力经济”。正如艾智仁认为, 只要存在资源稀缺性, 就必定存在歧视。因此, 网络文化形成与演化的根本动力是人们对有限的注意力资源进行更有效配置的尝试。

偏好形成于人们内心对于外在选择的一种情感和倾向, 带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也呈现出一定的群体性特征。基于虚拟社会的特殊性, 人们的网络行为和意识形态更容易受到相互间的影响, 因此对网络文化演化的研究, 更需要突破传统经济学理论中对人们偏好的完全性假设 (3) 。斯密德认为制度分析应从观察人们的相互依赖性开始, 偏好并不是相互独立的, 人们的选择与自身的偏好有关, 也会受到他人的影响, 进而影响到制度和人之间的互动关系[6]。有限理性的当事人在社会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偏好是一个学习过程[9], 具备某种情景依赖性 (4) , 并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而偏好的学习与相互适应, 也在于通过某些机制的设计来稳定预期, 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共有信念。根据青木昌彦的观点, 在社会博弈的过程中, 参与人为求得最有利的结果, 会有意识地通过知识创造、交流、学习和模仿来影响他人的偏好, 从而构造出部分共有信念。这种共识一旦沉淀下来, 便逐步演化成为制度。因此, 制度的演化, 也就是随偏好的学习过程所引致的共识不断变化的过程。虚拟社会中, 人们往往处于信息的超负荷状态, 使得网络行为的偏好更容易受到相互间的影响, 因而网络文化演化的周期明显短于现实世界。

第二, “物”的维度, 客观存在的物理世界。虚拟社会的本质是基于信息技术将社会主体连接而形成的数字化社会样态;对网络文化的研究中, “物”的维度主要体现为技术力量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着虚拟社会的进步, 凡勃伦将社会进步的推动力视为技术的革新, 而社会的演进也就是通过技术创新不断突破制度阻力的过程[10]。信息技术与网络文化是共生演化的, 网络文化的演化进程始终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 网络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信息技术进步史。技术进步促进了网络文化的演化, 而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虚拟环境的改变。根据希克斯的诱致技术创新理论, 如果一种要素的价格相对于其他要素价格上涨, 就会导致减少这种要素相对使用量的一系列技术变迁, 由资源稀缺带来的制约可以被更有效利用相对稀缺要素的技术进步所消除。可见, 信息技术创新的动力来自于更有效利用虚拟社会中相对稀缺资源的需求, 而这种需求本身也随着虚拟社会的演进处于动态变化中。如前文所述, 人们有限的注意力是虚拟社会中最为稀缺的资源;因而, 信息技术的创新与演进, 在很大程度上是随虚拟环境改变而更有效配置人们注意力资源的进程。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 虚拟社会中信息流通的规则逐步变异、重构, 进而对虚拟社会的组织结构产生影响, 经由技术创新使得人们的网络行为的集体共识发生由量变到质变迁移, 推进了网络文化的演化。

第三, “社会”的维度, 主体间社会联系组合而成的客观世界。虚拟社会形成于网络空间中行为主体间的相互交往, 基于数字信息流的生成、传送, 以及交换, 虚拟社会活动得以正常进行。当以制度经济的视角来研究网络文化的演化时, 虚拟社会活动所需付出的成本是一个必须要关注的核心问题, 网络文化的发展变迁与虚拟社会活动的成本变化有着必然联系。在新制度经济学中, 交易费用是一个核心概念, 基于研究交易费用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 新制度经济学才发展为一门学科。根据张五常的观点, 交易费用可视为一系列制度成本, 包括谈判、拟定实施契约、界定控制产权、监管和制度结构变化等一切不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新制度经济学家富有洞见性地指出, 经济活动中诸如此类的成本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现实世界中的信息缺乏或是信息不对称;一个信息完全对称的完美世界是不存在不确定性的, 无须通过文化或制度来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诺斯就曾提出, 信息的高昂代价是交易费用的核心, 而巴塞尔也曾提出交易费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获取信息的成本;而获取信息成本的变化是导致政治、社会和经济制度变革的源泉[11]。在虚拟社会中, 交易费用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相对于现实世界, 网络的泛载性、连通性、便捷性大大降低了人们获取信息、沟通联系的成本, 但基于人自身理性能力的有限性, 以及在虚拟环境中也无法去除掉的不确定性, 这种成本依然存在。这便是信息成本, 是人们在网络中为完成沟通交流、获得所需信息、达成交易等虚拟社会活动所付出的成本。信息成本存在于所有基于网络的社会活动, 发生在数字信息的传递、获取、鉴别、沟通等过程中。参照诺斯的理论, 交易费用的变化是社会经济制度变迁的根本原因, 虚拟社会中信息成本的变化亦是网络文化演化的根源所在。

三、网络文化演化的一般性过程

网络文化的演化, 与虚拟社会中人们的认知及偏好有关, 受到信息技术进步的推动, 根本动力来自于虚拟社会中信息成本的变化;这些因素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 而是互相促进、共生演化的。网络文化的演化是一个自组织的过程, 具体体现为一种效率更高的网络行为模式对另一种行为模式的替代过程。现实社会, 或虚拟社会环境的改变带来信息成本的变化, 使得网络文化的变迁产生潜在利润, 潜在的利润来源于降低信息成本带来的效率提升, 从而使得网络行为模式转变与信息技术的创新变得有利可图, 于是便产生了网络文化变迁的需求。这种需求使得人们努力发展信息技术, 转变网络行为, 以提升虚拟社会活动的效率。在此过程中, 人们的行为相互影响, 通过集体行为的博弈, 使得原有行为模式的均衡发生变迁, 实现新的均衡时, 网络文化演化的供需重新达到平衡。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 网络文化的演化可以视为虚拟社会中人们集体行为共识的变迁过程;其反映了因虚拟社会中环境等因素的改变, 导致信息成本发生变化, 促生出信息技术和网络文化的创新, 从而引发网络文化向着更有效率的方向演进的过程。图1是对这一过程的具体描述。

图中椭圆形阴影面积代表网络文化演化的基本单位———惯例。人们一致性的行为习惯需要在共同知识的背景下形成。虚拟社会环境的变化, 催生出信息技术的创新, 使得数字信息的流通变得更加有效率, 降低了虚拟社会活动的信息成本, 因而产生网络行为模式变迁的潜在效益。行为主体认知到获得潜在效益的可能性, 受限于理性能力的有限性, 在认知模式和自身偏好的调节下, 产生选择行为A;而另一行为主体通过同样的过程, 产生选择行为B。行为A和行为B在共同知识的背景下发生互动, 通过一系列利益分享聚合、认知协调, 以及偏好调整的过程, 行为模式实现了统一, 逐步生成一种集体所共有的行为习惯。这种习惯经过适应过程形成集体行动, 集体行动历时演化成为共识, 从而形成新的稳定的均衡, 使得网络文化发生演化。

在这个对网络文化演化一般性过程的描述中, 信息技术进步的推动, 行为主体认知模式及偏好的协调, 信息成本的变化对技术创新及行为模式演进促进, 以及主体间行为相互作用达成均衡的过程, 都被纳入到分析框架中。当然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框架, 是将制度分析的方法引入到对网络文化演化机理研究中的尝试性探索。进一步的研究可以考虑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一是将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之间的互动纳入到分析框架中;二是需要进一步研究主体认知和偏好的协调过程, 探讨这些过程在虚拟社会中的特定规律。也就是说, 网络文化演化的制度分析理论框架本身也处于演化中。

四、实例探讨:网民获取信息方式的变迁

经过20年的发展, 我国互联网已发展成为规模巨大的虚拟数字社会, 这期间, 网络文化的演化始终伴随着虚拟社会的勃兴。网络中人们获取信息方式的变化, 就是一种典型的网络文化演化现象。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 网络中的信息量 (5) 逐年以指数快速增长, 而人们获取信息行为特征的变化, 可以划分出有着明显区别的三个不同阶段 (参见表1) :

第一个阶段是浏览获取阶段, 也称为门户站点时代。主要指我国互联网自诞生以来的前十年。这期间, 网民数量规模相对较小, 且以社会精英及科研工作者为主。网络总体的信息量相对有限, 访问网络站点是网民获取所需信息的主要方式。Web技术刚刚起步, 可视化的网页技术开始快速发展, 门户网站是该阶段最为主流的网络应用。

第二个阶段是主动搜寻阶段, 也被称为搜索引擎时代。随着网络中信息量的增长, 通过浏览网站已经很难精准地定位到所需要的信息。搜索引擎技术的出现, 大大提高了网民获取信息的效率, 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网民获取信息的行为也由被动式的浏览, 转移到通过搜索引擎进行主动查询。

注:资料来源CNNIC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

注:资料来源CNNIC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

注:资料来源www.alex.com

第三个阶段是自主定制阶段, 也被称为社会化媒体时代。图2中的数据显示, 几乎每过一年, 网络中的信息量就要翻一番。在网络中信息量已呈现海量化特征的时代, 通过搜索引擎查询信息已无法满足较高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的需求。网民获取信息的方式开始向着定制化转变。微博、Face Book等交互性较强的应用的出现, 使得网民可以自主定制所需要的信息, 可以将虚拟空间中的信息来源限定在一定范围内, 人们相互间的交流互动也变得更为有效。如图3所示, 至2012年网民花费在诸如微博等社会化媒体类应用的时间, 已超过了搜索引擎。

网络中信息量持续爆炸式增长, 新技术革新迅速, 但人类自身记忆、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却没有显著提高, 面对虚拟社会中海量的信息, 人们需要更新的技术和应用来提升获取有效信息的效率, 以应对由海量信息带来的日益增长的信息成本。人们在网络中获取信息方式的改变, 是一种网络文化的演化现象。其背后的机理可描述为在人类有限的信息处理能力约束下, 随着技术的进步, 人们偏好的演变、虚拟社会环境的变化, 网络文化向着更有效率获取所需信息的集体行为秩序的演变过程。

参考文献

[1]李钢, 陈曦.走向自主、多元与包容——我国网络文化发展建设十年回顾[J].网络传播, 2012 (10) :60-65.

[2]严若森.企业家成长制度分析的理论逻辑[J].天津社会科学, 2002 (1) :82-86.

[3]姚洋.制度与效率:与诺思对话[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2.

[4]汪丁丁.行为经济学讲义-演化论的视角[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5]汪丁丁.制度分析基础讲义-自然与制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6]周业安.制度演化理论的新发展[J].教学与研究, 2004 (4) :63-70.

[7]何大安.行为经济人有限理性的实现程度[J].中国社会科学, 2004 (4) :91-103.

[8]Simon, Herbert A., The Corporation:Will It Be Managed by Machines?, 1960, in M.L.Anshen and G.L.Bach, eds, Management and the Corporations, 1985, New York:McGraw-Hil.

[9]A.爱伦.斯密德.财产、权力和公共选择——对法和经济学的进一步思考[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

[10]王立宏.演化经济学技术-制度二分法的理论演进[J].山东社会科学, 2011 (1) :104.

诠释文化 篇10

一、王屋山道教文化的深厚积淀

历史悠久的济源和风光绝秀的王屋山, 自从皇帝在此设坛祭天开始, 就与道教及道教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济源文化的厚重与包容, 为道教文化的生成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营养, 而与此同时, 道教文化又以其独特的方式丰富和影响了济源文化。道教在济源近两千年的发展与演变中, 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遗产, 成为济源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一) 作为道教重要发源地的第一洞天。

王屋山道教的历史, 与中国道教的历史一样, 源远流长。远在距今五六千年前, 被道教尊为始祖的黄帝在统一华夏的征战中, 曾经在王屋山设坛祭天, 传说其间王母曾降临琼林台授破蚩尤之策。后来, 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曾在王屋山隐居悟道。这些故事和传说为王屋山涂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洞天福地说就是道教仙境学, 基于“神仙信仰”“神仙可学”这一教义。针对这一理论, 道教思想中从葛洪以至近代的陈撄宁都有神仙存在、神仙可学以及修仙方法的论述。道教经籍中更有众多的神仙传说以及对神仙住所的描述。“神仙可学”的仙道思想使道教徒认为在仙界与人间之间存在着一条相通的纽带, 而这种纽带多在名山大川的洞府之中。唐司马承祯入主王屋山修道期间, 潜心研究唐以前的道教洞天福地说, 同时仔细察究王屋山形山势、洞穴涧水和四时风雨云气, 完整地提出了天下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说, 并把王屋山列为十大洞天之首。正所谓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名山为修道者提供了栖隐、采药、炼丹、修行的理想场所, 道教瑰丽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仙真遗迹则为名山平添了神秘的色彩和迷人的魅力。而作为皇帝祭天之地和盛唐玉真公主清修之所的王屋山, 更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秀美的风光吸引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暂居游历, 并留下了韵味悠长的诗词歌赋和寻仙访道的轶事传闻, 融入济源人民珍贵的历史记忆之中。

(二) 道教文化载体之一的道教宫观。

作为一个系统的宗教组织, 固定的宗教活动场所是必备的要素之一。道教固定的宗教活动场所就是宫观。宫观作为道教文化的物质载体, 不仅是向世人展示道教文化、道教徒宗教生活的窗口, 同时宫观中的建筑、绘画、雕刻等更向人们诠释着传统文化的精美和意蕴。作为道教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济源也留下了大量的道教宫观, 司马承祯入住王屋山修道后, 在唐朝宗室的支持下, 王屋山相继建成了紫薇宫、阳台宫、清虚宫、十方院、灵都观、迎恩宫等道教宫观, 法事活动的科仪戒律、神仙谱系、宫观设施日趋完备。这些古代延传下来的宫观,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 奇特的殿堂楼阁建筑、令人眼花缭乱的壁画彩饰、飞金流碧的神像雕塑, 既反映着古代人民无穷智慧, 而且它所展示的宗教文化又能给人带来静谧和祥和。

(三) 道教文化中浓郁的艺术气息。

道教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演变, 不仅创造了高深玄奥的教义,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理教义体系, 也创造出了形式多样的道教艺术, 如巍峨的道教宫观、道教绘画雕塑、道教音乐、道教斋醮科仪、道教养生术等道教艺术。作为道教重要的活动场所, 王屋山的道教活动和道教艺术深深地影响着济源人民的生活。道教思想的渊源可以追述到我国原始社会的巫祀文化, 巫作为沟通神圣与世俗的纽带, 常常以舞悦神。道教在吸收了古代巫术思想的同时也吸收了这些仪式。今天, 我们在看道教徒的宗教生活时, 往往见到道教徒的斋醮活动犹如一出出折子戏, 高功法师踏罡步斗、挥舞桃木剑, 众道士颂经奏乐以及在醮事之间的表演不仅具有浓郁的宗教特点, 更是一种艺术表演。

(四) 基于道教的民风民俗。

作为土生土长的宗教, 道教从产生之初就与广大人民群众紧密相连, 因此道教的教理教义更多的影响到民间群众, 并不断地从民间群众思想中补充新的血液。因此, 道教文化与民间风俗紧密相连。如每年, 除夕的接玉皇, 正月初五的“迎财神”, 腊月二十三日的送灶和除夕的接灶, 上元、中元节等重要节日, 重要节日的烧香拜神活动, 许愿与还愿活动, 传统节日端午节中的挂钟馗和喝雄黄酒等都带有浓厚的道教色彩。这些民俗不仅体现着道教思想, 更是现代人重温传统, 外地人了解济源风土人情的展台。

二、道教文化对济源经济社会的影响

在道教的长期发展过程中, 其道法自然的世界观、性命双修的人生观、济世度人的社会观和有容乃大的文化观, 对济源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过巨大而复杂的辐射作用, 留下它的深刻影响。其某些影响至今在济源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构成中仍然不可忽视。

(一) 道教的许多著名学者对济源乃至全国的学术思想领域产生重大影响。

从在王屋山隐居悟道的老子开始, 后世到王屋山隐居悟道者代不乏人, 其中不少人在古代的学术思想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如商山四皓、晋代的葛洪, 唐代的司马承祯、刘若水, 五代十国时的杜光庭、谭峭, 宋代的陈抟、贺兰栖真等, 元代的箫道熙、王重阳, 明代的伍守阳、赵真嵩, 清代的王常月等等。特别是道教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与儒释之间产生了复杂的互动关系:一方面相互排斥, 相互斗争;另一方面又相互吸收, 相互渗透, 从而促进了中国学术思想的内在融合与发展。譬如被称为儒学发展最高峰的宋明的形成, 即是儒学家吸收了道佛二家思想影响的结果。唐代道教学者司马承祯所倡导的守静去欲, 本身既吸收了儒释的思想, 后来又为宋儒所吸取。

(二) 道教对济源古代的文学艺术, 也有非常深刻而突出的影响。

道教信仰的理想, 是长生成仙。这种神仙思想反映在文学领域中, 成为文学的重要题材之一。随着道教的发展和传播, 以道教的神仙体系、洞天胜境作为创作题材的文学作品大量涌现出来, 充满于诗、词、歌、赋、戏剧、小说等各种文学形式之中, 数量甚多, 作者亦不少。这些作品或表达了对长生成仙的追求, 或抒发对神仙生活的向往, 或论述自己的修炼体会, 充满仙风道味, 别有一种风情, 是古代文学作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唐代道教兴盛, 反映在诗歌中, 以神仙思想为题材的作品相当多, 成为唐代诗歌门类之一。伟大诗人李白, 正是反映道教思想的杰出作家, 其部分诗作堪称神仙诗门的代表, 张书碧先生编辑的《王屋山名胜诗画》中收录了四篇李白写的与王屋山有关的诗, 且都与在王屋山潜心修道的名士道宗有关, 此外, 杜甫、白居易、唐玄宗、司马承祯、王维、高适等, 都留下了文学价值极高的游仙诗, 成为济源文学史上的重要元素。此外, 道教对书画、雕塑、石刻、建筑等形式及其精神, 均有重要影响, 如阳台宫内的三清大殿 (又称为大罗三境殿) , 是河南省现存最大的明代单檐歇山式木结构殿堂建筑。内部建筑结构奇巧, 有30根方形石柱, 通体雕刻着云龙、丹龙、瑞禽、祥兽及神仙世俗故事, 为明代石刻艺术珍品。

(三) 道教对社会道德伦理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也很突出。

道教是一个十分重视伦理道德教化的宗教, 它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 积累了大量的戒律和劝善书, 包括功过格等, 其中包含了许多对当时的社会来说是合理的伦理道德思想, 这些不仅对道教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而且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等诸方面, 都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它的各种劝善书, 在社会上流传很广, 深入到社会各阶层, 其影响不可低估。

(四) 道教对人们的心理、性格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首先, 道教倡导崇尚自然、清净寡欲等为人处世的准则, 因此, 许多道教徒自觉抛弃人世间的一切物质享受和功名利禄, 甘于享受恬淡素朴的生活, 安贫乐道, 刻苦磨炼, 主动忍受一般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和折磨。这种传统, 长期传播于社会, 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选择, 很多人立身行事, 本着“是道则进, 非道则退”的原则, “淡泊以明志, 宁静以致远”, 视富贵如浮云, 这种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社会风气。其次, 道教以长生成仙为其最终目的, 因此, 它竭力倡导重生、贵生、热爱现实的人生。这种思想经过道教的长期宣传, 深入人心, 成为人们人生的信条。再次, 道教还奉行《道德经》里“知常容, 容乃公”的准则, 主张宽容、谦让, 虚怀若谷, 反对自矜、自足、自大、自伐, 反对骄傲自满, 这样的心态造就了济源人们既恬淡又进取的精神。

三、王屋山道教文化的深度发掘

(一) 加强人才建设, 发展道教文化。

即培养既具有坚定信仰、又掌握专门技艺的道教领袖和专门人才。刘仲宇教授讲:“道教自身的建设关系到道教的命运”, “道教自身的建设要固本强体, 坚定信仰才能走向光明”。道教自身的建设, 首先是道教人才的培养。王屋山历代名道都十分注重自身道性的修炼, 并且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道性高洁、道法精深的高道。王屋山之所以能成为道教第一洞天, 并在道教历史上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正是有这样一批高道, 以及其在中国道教教育和文化思想中的杰出地位。所以, 要创造条件, 提供平台, 有意识地推出道性高洁、道法精深的高道, 同时, 请一些较高学历的研究人才, 进行道教文化的研究, 深入挖掘王屋山道教的内涵, 提高王屋山道教的文化层次。这样, 既培养一批道教信仰团体, 又延请大量道教文化研究团体, 对王屋山道教文化进行维护和研究, 共同传扬王屋山道教文化的精华。

(二) 创新道教文化表现方式, 促进道学文化产业化。

一方面, 道教文化是无形的, 但其宗教仪式感很强, 可在宗教仪式的展示中使道教文化形化并加以有效保护。因此, 展示道教仪式是保护和传承道教文化的重要措施。道教宇宙学说对自然本原的认识, 包括道教的自然观、人地观和人生观;道教建筑与园林;天师世袭文化:道教养生文化 (神仙养生文化) ;道教文学艺术, 包括道教音乐、舞蹈、雕塑、绘画、文学、戏剧等;道教的神仙信仰和鬼神崇拜文化;道教斋醮法事文化;道教节庆礼仪文化;天师饮食文化;道教堪舆文化等, 都可以通过一些仪式进行展示并发扬。另一方面, 济源历史悠久的道教宫观, 富于传奇色彩的名道方士, 都可以加以利用搞文化产业, 如推出道教音像、图书、影视作品, 道教宫观府第参观探秘, 道教的节庆活动和法事观礼等等, 如此, 不仅能使王屋山道教文化广为人知, 而且可以为弘扬道学文化积累资金。

(三) 以养生为发展道教文化的突破口。

道教有重人贵生的传统, 富有“文化养生”的品格, 其养生文化是世界上最完善的养生体系之一。道教认为“我命在我不在天”, 重视自我修炼, 祛病强身, 因此养生健身是道教最接近大众, 最具有实际意义, 最具有生命力的部分, 也是道教回归社会、服务社会, 求得发展的突破口。道家养生学中的诀法与功夫, 完全彻底依照人体生理心理发展的自然规律, 在形体精神两个方面进行锻炼, 不带任何迷信色彩。其以道教内丹学为指导, 包括养身和养心两个方面, 谓之“性命双修”。坚持“养生必先养心”、“健身必先健心”, 从心态平和入手, 将修炼养生功法和体育运动相结合, 与健身和娱乐相结合, 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要。

(四) 建设良好的道教文化生态环境。

用班级文化建设,诠释爱的艺术 篇11

我对班主任爱的诠释是以班级文化建设为核心,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依托,以“走好路、学好知、处好事、做好人”为标尺,锻造每个学生的身心,净化每个学生的心灵,增强每个学生的才能,为每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打造一个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胜利的班级。这就是班主任爱的艺术的最高境界。

一、用班级制度化建设,体现班主任爱的智慧

班级文化建设涵盖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它可以将班级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刚接手这个班的时候,我看到的是下课你追我打,上课死气沉沉,教室小食品袋满地。这是谁的问题?这是谁的责任?该由谁来解决?我亲爱的同事们,你们一定会一马当先承担下来,一定会焦头烂额地解决所有的问题,结果学生还不领情。我认为这些问题是学生的问题,每个学生必须为自己的问题承担责任,这些问题必须由学生自己解决。我能给学生提供的仅仅是指导性意见。

“孩子们,你们怎样看待我们班的问题?”

我听到最多的是学生对别人的指责。

“我们班是谁的班?你又为这个班级做了些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办?”

连续的三个问题,让教室由寂静到激烈的争论,最后我们达成共识制订具有行为指导准则的“班规班纪”。

“班规班纪由谁来制订呢?”

“当然是你——班主任。”

“谁需要班规班纪?”

“我们!”

“那就应该由你们来制订!”

经过半个小时的激烈讨论,“班规班纪”终于出炉。这个“班规班纪”从上课学习到假期作业,从早上起床到晚上洗脚睡觉,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全方位、全时段的规范化指导,并且有专人进行监督实施。因为这个“班规班纪”是学生制订的,又是由学生监督实施的,所以,学生的贯彻是坚决彻底的,执行是一丝不苟的;因为这个“班规班纪”是学生制订的,它肯定是不完善的。世界上本来也没有绝对完善的规章制度,需要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不斷地改进,在本学期我班以对“班规班纪”已经进行了6次修改、4次增减,所以,这个“班规班纪”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的;因为“班规班纪”是科学的,对学生行为规范化就有了制度的保证,使班级管理有章可循。从本学期开学到现在,学校逐周班级量化考核中,我班始终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傲视全校;每次考试我班的总成绩、优秀人数及优秀率、进步人数在全年级都是第一名。这些成绩,在原来的我们班是不敢想象的,没有这个“班规班纪”是不敢想象的。制度化建设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只能是导演者和裁判长,绝不能是制定者,更不能是监督者,这充分体现着班主任爱的智慧。

二、用班级价值体系建设,丈量班主任爱的广度

班级管理制度化仅仅是班级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形成独特的班级价值体系。

我根据我们班实际情况提出了“走好路、学好知、处好事、做好人”的行动标尺,呼出了“持之以恒,百炼成钢”的口号,唱出了《相信我们会创造奇迹》心声。

“走好路”是极其简单的事,又是有着丰富内涵的三个字。我从学横水做起,每天严格规范学生的走、跑、做操。每天早晨,我们班呼着“持之以恒,百炼成钢”的口号,领着全校13个班级奔驰在操场上,已经成为北景初中最靓丽的风景线。学校大喇叭每天播放着《相信我们会创造奇迹》——我们的班歌,这些极大地增强了我们班的凝聚力,这些增强了我们班每个学生的自信心。

“学好知”是学生亘古不变的使命,“处好事”是让学生处理好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做好人”是让学生想方设法地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通过做事,学好做人。我们的“班规班纪”有16条,就需要16个人来监督实施,我们还需要结构完善的班委会……这样,通过学做事,让学生学会做人,做好人。“走好路、学好知、处好事、做好事”已经成为我们班每个学生的行动标尺,也必将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就自然就构成了我们班级的价值体系。成为我们班每个学生引以为豪的文化符号——健康、自信、快乐,也会渗透到我们班每个学生的血液中,也必将对每个学生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这难道不正是班主任爱的广度吗?

三、用科学的评价体系,测量班主任爱的深度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良好班风形成的催化剂。

我们班级评价的最大特色是——捆绑评价。同桌捆绑、小组捆绑、宿舍捆绑,强化团队评价,弱化个人评价。大家注意弱化不是取消,你个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一定予以表扬,但只有同桌、小组、宿舍的评价才能纳入班级考核,才是最终的成绩。

批评是评价的重要手段。批评的艺术是班主任爱的艺术最独特的一面。批评要取得好的效果,一定把握两个原则:(1)批评要尊重学生。(2)批评要弱化缺点,强化优点。我的做法是坚持“三不”。绝不在人多面前、绝不在领导面前、绝不在家长面前批评我的学生。我们只有持肯定的态度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学生才会打开接收的大门。否则,你的批评不会取得点滴成果,甚至滋生了抵抗的情绪。如果我们揪着学生的缺点不放,就会告诉学生他就是这样的人,其实是对缺点的放大、强化。我有一个淘气的学生,星期日的数学作业没有完成,数学老师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这个学生马上给老师回话,保证把作业补完。根据平时的表现,数学老师不相信他能完成。于是问我怎么办?我告诉数学老师你今晚让他到你的房间,帮他完成,明天一上课予以表扬。第二天,数学老师告诉我这个效果出奇的好,这个学生不再也没有不完成过作业,而且数学课堂表现积极。弱点得到抑制,优点得到强化,他能不好吗?

我们班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围绕“捆绑评价”,注重过程,注意时效性,巧用批评的艺术,为班级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测量了班主任爱的深度。

诠释文化 篇12

当前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的时代、广告的时代, 一个时尚文化蓬勃发展的时代。人们所到之处、目光所及之处都被广告招贴所充斥, 路边的巨型广告牌, 商场、地铁中的广告屏以及各式的宣传广告纸, 都让你目不暇接。在广告信息的传播中, 广告摄影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在传播广告信息的同时也向广大的广告受众传递着时尚文化。

时尚文化也称流行文化、通俗文化、商业文化、大众文化。它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文化形式, 也可以说是现代生活方式的总和。任何文化总是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来呈现, 载体是联系文化主体与客体的外在的表现形态。作为视觉艺术的广告摄影正是承载时尚文化的最佳载体, 它以摄影独特的表现形式, 让受众在最短的时间内直观地、逼真地感受到时尚文化的魅力、接受到广告传递的信息。

那么, 如何更加准确地有效地以广告摄影演绎时尚文化、传达广告信息, 就是我们摄影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明确广告摄影的主题

主题是广告摄影的核心, 无论是公益广告、还是商业广告都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 一个明确的需要向人们传递的信息。广告摄影就是借助于艺术的手段, 以摄影的形式来呈现这一主题的载体, 最终达到吸引、感染观者的效果。因此, 摄影师在拍摄广告之前与广告策划人沟通, 详细地研读广告文案显得尤为重要。

在时尚文化的传播中, 服装类的广告占据相当大的比例。摄影师在拍摄之前必须首先弄清楚:是表现服装的面料, 还是表现精细、讲究的加工工艺, 或是表现穿着服装的明星风采。同样拍摄服装, 对不同的主题, 就要选取不同的拍摄方法。

例如, 要突出服装的面料, 可以通过拍摄时的布光来突出主题。粗糙的面料用较硬的光线, 尤其可用低角度的硬光, 来表现面料凹凸不平的质感, 细腻的面料则可用柔和的散射光。棉、毛材料可以用斜光, 并采用辅助光减弱反差。如果是半透明的轻纱, 则可以运用正面光, 或者逆光以显示其薄透之感。服装精细、讲究的加工工艺是服装厂值得炫耀的主题。为了突出其精细的做工, 在拍摄服装时可以在摄影的构图与拍摄距离上做文章, 用特写的表现手法, 对服装中的某个局部细节进行集中地突出地表现。明星代言在服装广告中已经是一个潮流。在拍摄前要根据服装的风格, 选择不同气质的明星。要拍古典晚礼服广告就要选择端庄高雅的明星, 以表现出文静矜持、优雅高贵的姿态。如果要拍现代西服广告就要选择健康活泼、洒脱豪放的明星以表现出落落大方、潇洒自如的魅力。而新潮的休闲装, 则应表现豪放不羁, 洒脱飘逸的风格。明星代言的服装在拍摄时, 一般采用朴素的特写镜头, 不追求过于华丽复杂的用光和拍摄技巧, 而是以明星本身的魅力去打动观者, 以明星的表情、姿态与服装的高度融合, 形神兼备的境界等明星效益来突出广告主题。同样一个服装广告摄影, 宣传的主题不同, 表现的形式也就要不同。

因此, 摄影师只有首先弄清楚广告的主体, 明确广告摄影的主题, 才能达到通过广告摄影的画面去传播时尚文化的目的。

二、运用艺术创意的方式

在明确了广告摄影的主题后, 怎样运用艺术的形式, 去表现主题、传播广告信息, 就成了摄影师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与其他的艺术作品一样, 广告摄影的艺术魅力是靠作品的创意来实现的, 创意是广告摄影的灵魂, 是广告摄影成败的决定因素。

在广告图片占据各种媒体、覆盖我们生活的今天, 广告摄影只有以新颖的、独特的创意方式, 才能在众多的广告中脱颖而出。实际上, 广告摄影的创意就是广告创意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广告创意的再创作。广告摄影创意的表现方法可根据拍摄对象的不同分为:主体表现法、陪衬表现法、情节式表现法、组合排列式表现法、反常态表现法等多种方式。

像汽车、家具、珠宝、手表这类物品, 在广告摄影中要表达的是物品本身的高贵品质, 拍摄时一般都采用主体表现法, 着意刻画物品的造型、色彩、质感和机理。面对这类物品, 摄影师似乎觉得创意的空间很有限。那么怎样在有限的空间中创造出无限的视觉感受, 对摄影师来说就是一个挑战。摄影师应该摆脱就事论事的表现方法, 将拍摄的过程看作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 通过巧妙的角度、独特的光影、准确的曝光和完美的构图来进行创意。要从具体的写实的形象中发现抽象的内在的意蕴, 抓住最富表现力的独特的视角来进行拍摄, 表现出被拍摄物品的尽善尽美的内在魅力, 将物品优美的造型、细腻的肌理、饱满的色彩, 真实地艺术地再现给观者。

有一些物品虽然也有可视的外观形象, 但物品的特性却是抽象的, 如化妆品、食品、饮料、音响器材等。对这些物品不但要表现它们可视的外形, 更要反映人在使用后的味觉、视觉、听觉的感受。对这类物品一般采用陪衬表现法来进行拍摄, 摄影师通过想象和联想来确定创意手法, 选择能够突出物品特性的环境和陪衬物进行拍摄, 从而形成与创意主题相融合的画面。

绝对伏特加 (Absolut Vodka) 是享誉国际的知名烈酒。酒的美味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如何通过具体的视觉元素把产品的特质和企业文化传递给消费者呢?这就是绝对伏特加有别于其他酒类产品的广告创意。它宣传的重心并不是酒本身的口感和品质, 而是从文化着手, 将时装、音乐、美术等艺术元素融入到绝对伏特加的广告摄影中, 并围绕酒瓶的形状进行创意, 每款广告都给观众带来惊奇的视觉美感。上个世纪80年代绝对伏特加推出了世界范围内的城市系列广告, 画面拍摄的主题是代表世界各地著名城市的视觉符号, 如北京的京剧人物, 雅典的石柱, 布鲁塞尔的撒尿小童, 将这些摄影作品融入到酒瓶的造型中。通过这样的方式, 使产品走入全球市场。多年来, 绝对伏特加并没有着力宣传伏特加酒本身, 而是通过时尚、高雅、幽默而不乏创意的广告摄影诠释着品牌的核心价值:纯净, 简单, 完美。品牌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三、掌握广告摄影的技术

好的创意需要相应技术的支撑才能实现。对于走在潮流前沿、立足诠释时尚元素的广告摄影师来说, 只有充分地掌握摄影的各个技术环节, 才能创作出具有品质感的、让市场认可的好作品。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广告摄影的画面影像品质, 需要专业设备的支撑。就相机而言, 120相机比135相机有更大的画幅, 在大倍率放大后清晰度和影调层次都比较理想。如果摄影师还有更高的要求, 就需要用大画幅相机或者数字后背来满足。在影棚里摄影, 灯光设备的性能决定了图片拍摄的成败。影棚闪光灯稳定的色温可使被摄物的色彩得到准确的还原;高速的回电使摄影师可以在短时间内连续拍摄, 以抓住模特稍纵即逝的表情。不仅如此, 与拍摄有关的所有设备, 包括镜头、脚架, 以及拍摄环境都影响着摄影图片的品质。对于各类相机、设备的深入了解和熟练操作, 是摄影师必备的基本技能。

在图片后期制作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 广告摄影的图片几乎都要经过后期的处理。摄影师运用数码相机先期拍摄的素材图片, 通过储存卡导入电脑, 运用Photoshop软件进行调整和合成, 完成广告摄影的最后制作, 达到创意的效果, 这已经成为广告摄影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以MIZUNO (美津浓) 全能跑步鞋的广告摄影为例。客户希望实现跑鞋在水上踏出飞溅的水花的画面创意。在这当中, 水花的拍摄以及形态的把握是个难点, 但数字化技术使这个创意有了实现的可能。摄影师可以先在黑色背景前运用闪光灯, 单独拍摄许多泼溅的水花作为画面素材。然后在后期处理软件中, 选取符合要求的水花造型, 调整成客户要求的横向8字形, 并通过色阶和曲线通道等工具强化其感染力。最后把主体跑步鞋的摄影图片放到画面中间的合适位置上。通过前期拍摄和后期软件处理相结合的手法, 一幅超现实的产品广告摄影就这样诞生了。它是摄影师成功驾驭摄影器材和数字技术的结果。因此, 先进的设备与技术为推动时尚潮流发挥了作用。

新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实现摄影师的构思, 还可以为客户节省资金。广告摄影是整个商业经营流程中的一个环节, 同样涉及到商业成本, CGI (意为计算机合成图像) 技术在摄影领域的应用, 使节省成本的幻想成为了现实。如汽车商家希望摄影师根据每款车的定位、性能和卖点的不同设计个性化广告, 将汽车置于不同的环境中, 以达到视觉营销的目的。巍峨的峰顶, 无边的荒原, 以至于城市中的水道, 这些都是符合创意的摄影环境。假如把汽车放到这类真实的环境中拍摄, 将要耗费一笔巨资。但如果运用CGI技术, 摄影师只需要拍摄环境的高动态全景图片, 在3D软件里为汽车建模, 并为汽车提供光源和真实环境的反射, 最后将真实环境的图片作为背景合二为一, 一张完美的汽车广告就这样产生了。这样不论是在制作效率上, 还是节省资金上, 以及最终视觉效果上都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由此可见, 在广告摄影中熟练地掌握技术对摄影师来说是何等的重要。成功地驾驭技术不仅能够实现美好的创意, 抓住受众的眼球, 传递时尚的信息, 还能有效地为商家节省成本。

四、分析广告受众的心理

再好的广告摄影作品, 最终目的都是要打动受众, 广大受众才是广告目标影响的对象, 是广告信息传播的终端, 也是时尚文化的直接接受者。广告摄影是为广告服务的, 不管是公益广告还是商业广告都带有明显的社会性和功利性, 它与普通的生活摄影、艺术摄影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通过摄影让观者接受广告的宣传。如今, 人们每天都让广告包围着, 无数的广告让消费者烦不胜烦, 本能地排斥广告宣传。在这样的条件下, 摄影师要想以广告摄影去打动观者, 就必须去分析、研究广大受众的心理, 然后再去进行创造, 才能找到广告摄影与受众心理需求的契合点, 缩短画面诉说与受众心理的距离, 使摄影作品与受众心理产生共鸣、以致深入人心。这样才能让广告摄影起到传播时尚文化的作用。因此, 分析目标受众群体是摄影师需要研究的又一个内容。

随着经济的不断繁荣,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消费的需求不断地多样化、复杂化。精神的情感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消费, 人们首先要满足情感境界的心理需求。同时, 现代激烈的竞争环境与在竞争中形成的快速改变现状的愿望, 滋生了消费者寻求刺激的心理、逆反的心理与简约的心理。在这当中人们更加注重情感的认同、精神的愉悦、个性的张扬、形式的简约。这种以精神满足为主要情感需求的个性心理和审美心理, 以及对人文关怀的渴望, 是摄影师在摄影中尤其应该尊重和顾及的。因此, 创设温馨意境, 拍摄富有人情味的动之以情的画面, 就成了广告摄影创作的基点。摄影师还要抓住受众的好奇的心理特征, 创作出视觉冲击力强的、与众不同的、反常态的、大画幅的、个性化的广告摄影作品, 这样才能更加符合受众的好奇心和求异性。作为视觉艺术的广告摄影, 它在广告信息传播中的成败, 就在于观者驻目广告摄影的瞬间, 是否吸引了他们的眼球。

爱美之心人人有之, 审美愉悦是广告摄影受众的又一个需求。由于受众的文化品位的差异、年龄、性别的差异, 个体的审美要求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不论是传统的审美习惯, 还是现代的个性满足, 但都有一个明确的共同点:即对“有意味的形式”的不懈追求。将这种有意味的形式呈现在广告摄影中, 对受众来说, 即使对广告本身的目的不感兴趣, 但也能在视觉上得到享受。广告摄影在给予受众以审美感受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传递了广告的信息, 从而达到广告的最终目的。

上一篇:计算机办公软件下一篇:网络时代的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