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导治疗

2024-10-30

督导治疗(精选12篇)

督导治疗 篇1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生活水平也明显提高, 但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出现的暴饮暴食、高脂饮食、饮酒失度等现象, 均可引起血脂异常、血压升高、体重增加、肥胖, 造成胰岛素抵抗及糖耐量异常, 有的很快发展为糖尿病, 这是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增高的主要原因[1]。糖耐量异常是糖尿病的早期阶段, 改变糖耐量异常就能够有效控制糖尿病的发生。我们对糖耐量异常患者采取督导改变生活方式的措施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内分泌科2011年3月—2014年3月间确诊门诊治疗登记在册的糖耐量异常患者180例, 其中男82例, 女98例;年龄42岁~63岁, 平均年龄 (51.3±4.2) 岁;伴有高血压54例 (有家族史8例) , 高脂血症68例, 超重143例, 肥胖96例, 三高 (血脂、血糖、血压均增高) 38例;餐前血糖异常124例, 餐后血糖异常56例。所有患者均按照糖尿病诊断标准中糖耐量异常标准进行诊断。

1.2 方法

将180例糖耐量异常患者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 均给予在门诊治疗。对照组治疗方法:进行健康教育, 嘱咐低脂饮食、低盐饮食、加强锻炼、控制体重, 每个月来院复查1次血压、血脂、血糖、体重等。观察组治疗方法:对督导治疗的每一位患者进行门诊造册登记, 对改变生活方式的每一项指标均进行量化控制, 并对每月1次的复查结果进行比较后确定下一步努力要达到的目标, 相关要求如下。

针对高血压:低盐饮食, 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 g;每日吃新鲜蔬菜500 g、喝牛奶500 m L以补充钙钾;减少脂肪摄入, 戒烟、限酒;调整心态适应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保持良好的情绪;对原发性高血压药按时服用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 并以1周为周期调整降压药物直至最小剂量能够维持全天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针对高脂血症:对于遗传因素造成的高脂血症必须采取长期的口服调脂药物应用, 一般均属于饮食不当引起的, 采取低糖或无糖饮食, 低脂及低胆固醇或低动物脂肪饮食。告诉患者摄入糖类过多不但影响胰岛素分泌还可以加速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合成, 易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症, 胆固醇与动物脂肪摄入过多易引起高胆固醇血症。加强运动和体力活动不但可以燃烧脂肪, 而且可以通过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使高脂血症得以改善。

针对超重及肥胖:减肥、增加运动量、低热量或极低热量饮食是控制肥胖及超重的基本措施。指导患者减肥的真正含义, 肥胖和超重均是由于体内存在多余的脂肪组织, 这些脂肪组织的脂肪细胞胞体肥大, 含有大量的甘油三酯, 运动量增加时因体内能量不足可将甘油三酯分解为甘油及脂肪酸以满足机体的能量需求, 这就是减肥中燃烧脂肪的概念。采取低热量或极低热量饮食是让患者尽可能消耗体脂来供给机体需求, 因为过多的能量供给超过机体需要就会将多余的物质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储存于各个器官的脂肪组织中, 引起肥胖或超重。

1.3 观察指标

以测量血压、监测体重变化、用标准体重判断决策运动目标;以监测餐前血糖与餐后血糖确定糖尿病的发生与糖耐量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u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指标比较

2组患者经过6个月的分别治疗。观察组患者血压、血脂、体重恢复正常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 90例糖耐量异常患者有8例演变为糖尿病, 发生率为8.9%;对照组90例糖耐量异常患者有20例演变为糖尿病, 发生率为22.2%,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06, P<0.05) 。

2.2 血糖指标比较

2组患者经过6个月的治疗, 餐前与餐后血糖比较见表1。

3 讨论

糖耐量异常通常是指葡萄糖耐量减低 (IGT) , 是对血糖测定的数值介于正常血糖与糖尿病诊断标准血糖之间的一种描述。在糖尿病发生之前有一段时间会出现糖耐量异常, IGT及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的前期表现, 逆转IGT及胰岛素抵抗可以减少糖尿病的发病。有资料表明超重和肥胖与糖尿病发病呈正相关, 肥胖人群的糖尿病发生率是正常体重人群发病率的7倍以上, 甚至高达20倍左右。而超重与肥胖的根本原因是体内各个器官及体表的脂肪成分严重超标, 这些超标的脂肪组织来自于从口摄入的热量、能量过多, 过多的热量与能量超过了机体需要被以脂肪组织形式储存起来, 形成超重和肥胖。因此通过改变生活方式以减肥、控制体重措施可以有效改变糖耐量异常, 从而起到逆转糖尿病发病的作用[2]。

胰岛素抵抗主要是由于超重和肥胖改变了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以高胰岛素血症出现而表现的IGT及胰岛素抵抗在体内以影响脂质代谢为基础引起血压升高。血胰岛素水平增高促使血管壁的脂肪合成及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动脉顺应性下降、影响肾小管钠离子转运而致钠潴留、促进肾上腺素释放交感神经系统兴奋等, 引起血压升高[3], 因此有人认为血压升高是胰岛素抵抗的早期标志。高血压、吸烟、脂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的发病使冠心病、脑血管病等动脉血管性疾病变得更加难以控制, 最终将会给人们带来难以预计的生活质量下降。督导性改变生活方式促使高热量、高能量摄入减少, 机体能量供需适当, 胰岛素抵抗得以纠正、IGT得以正常, 就会逆转糖尿病的发病。

本文观察组通过督导改变生活方式的措施糖尿病发病率降低了13.3%, 餐前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证明督导改变生活方式模式能够有效纠正胰岛素抵抗及糖耐量异常, 大大减少了糖尿病的发生,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治疗糖耐量异常的效果。方法 对门诊就诊的180例糖耐量异常患者分别采用督导改变生活方式的措施 (观察组) 与未参与督导的对症治疗措施 (对照组) 进行干预, 6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糖尿病发生与糖耐量异常情况。结果 观察组糖尿病发生率、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的异常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督导改变生活方式模式能够有效纠正胰岛素抵抗及糖耐量异常, 大大减少了糖尿病的发生,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糖耐量异常,胰岛素抵抗,督导改变生活方式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冬琴, 杨秀生.糖耐量减低患者干预治疗60例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 2008, 12 (增刊) :118.

[2]曹霞, 谢秀梅, 朱小玲, 等.生活方式干预对糖耐量异常患者动脉内膜厚度及弹性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2, 20 (2) :149.

[3]李留霞.中西医结合治疗胰岛素抵抗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 2014, 6 (6) :124.

督导治疗 篇2

为了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新时期上级对教育督导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临江市教育督导室调整工作思路,转变工作作风,本着重实际,求实效的原则,注重过程评价与质量评价,以督促改,以导促建,说真话,讲策略,为切实提高教育督导工作的质量,在督导工作方式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思考,写出来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重实际,加强过程管理

一是注重过程管理,在指标体系中加大随机督导在评比中的比重;加大随机督导力度,不定期的对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和落实责任制情况进行随机督导,每次随机督导发现的问题除要求学校认真整改之外,都详细记录在案,作为下次随机督导的重点,实行跟踪检查。二是把督导信息的发布纳入年终考核内容,同时利用督导网信息公告的平台,及时掌握各校教育重点工作进展的新动态,并将各校日常发布的工作信息与年末各校的工作总结对照,确保各项重点工作按时开展。三是在开展各类评估中,注重实际,突出重点,避免形式主义。比如我们今年对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前,在研究指标、制定评估方案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指标的内容与我们近几年开展的义务教育达标校验收的内容大体相同,而这些内容我们刚刚进行了一轮评估。因而我们在确定评估方案时,对一些已评估过且学校已达标的指标,不再重复评估,要求学校填写好自评表即可。我们认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组织者是教师,因而我们把评估的重点放在了课堂和教师,通过听课,评估课堂 教学是否符合素质教育要求;通过问卷与一线教师召开座谈会,看教师对素质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认识是否到位。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根据听课问卷和教师座谈会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估,这样就得到了被评估学校的认可。四是写好督导通报。每次督导结束后,我们都要进行认真的总结,将检查情况实事求是地写入督导通报,表现突出的,我们都在通报中点名表扬,对存在的题,也如实写入通报,这既让受检单位信服,也引起了他们的重视。我们在网上发布的每一期通报,点击率都相当高。

二、求实效,注重内涵建设

随着国家财力的逐步增强,尤其是我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的实施,我市学校的硬件建设水平实现了跨越式提升,无论是校园校舍,还是装备设施,均已基本满足了教学需要。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县一级督导工作的重心,就是要加强学校的内涵建设,特别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此,我们把督导工作的重点放在了教育教学上。

一是加大了执行教学常规的督查力度,从学校执行课程标准到教师的教案、作业批改、课堂等都是随机督导检查的重要内容。

二是通过责任区督学机制,积极参与学校的教科研工作,了解和掌握教科研工作的新动态,与学校领导和广大一线教师一起研究,从教科研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方向性予以把关。

三是结合我省新一轮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工作的启动,推动我市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既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树立牢固的质量意识。

四是注意发挥教育督导网作用,利用研讨交流这个平台,交流展示各校在内涵建设上的成功经验,互相借鉴。

三、说真话,加大工作力度

督导工作贵在求真。有人之所以对督导工作有意见,就是因为在一些人的眼中,督导就是形式主义,假而空,华而不实,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这固然是对督导工作有偏见,但却也有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因而,我们在做督导工作时,力求从实际出发,重过程,看实效,不回避矛盾,敢于直面问题,这样才能加大督导工作的力度。

一是经常深入学校,深入课堂,经常和学校领导、教师交流,了解学生情况,掌握学校的真实情况,这样说起话来才能有的放矢。

二是本着问题即是课题的原则,针对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开展专项督导调研,解决问题。如针对2010年年末综合督导检查中发现的义 务教育阶段,特别是初中段大部分学校教学质量出现了滑波的问题,开展了专项督导调研,通过实地听课、问卷调查、与一线教师座谈,与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交流等方式,形成了《在新课改中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对策》的调研报告,并专门下发了督导通报指导学校纠正在新课改中出现的偏差,解答学校领导和教师的疑难和困惑,此举受到了基层学校领导和一线任课教师的普遍欢迎。

三是要敢于指出问题。不论是平时,还是年末的综合督导检查,我们都是本着一颗诚心,讲真话,讲实话,这样就赢得了学校的尊重和认可。

四、讲策略,提高督导质量

督导是门艺术,要提高督导工作质量,仅有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必须讲究工作方法和策略。

一是做督导工作,不仅要敢说,还要会说,既不回避矛盾,指出问题,还要让受检对象心悦诚服。这就要讲究说话的艺术。我们在对受检单位进行评价时,一方面认真总结受检单位的成绩和闪光点,发挥督导的激励作用;另一方面,也实事求是地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还要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共同探讨解决的办法,而不是一味的指责、批评,这样就更容易被他们接受,从而提高了督导的效率。

二是要善于引导,仅靠行政命令有时是行不通的,一方面我们通过召开学校督导工作培训会的方式让学校了解督导工作的性质、任务、明白督导工作重要性,从而增强做好学校督导工作的自觉性;另一方面典型引路,指导激励。比如,教育督导网建立之初,我们要求各校上报研讨交流文章,结果很长时间无人问津,在我们的再三督促下,勉强上报了几篇,也是文不对题,应付了事。后来我们选了两所在工作检查中名列城区、乡镇第一的学校,做为典型,指导他们写出文章,然后在全市督导培训会上交流、推广,然后督导室又为这两篇文章写了编者按发到网上。这样,就初步打开了局面。后来,每当有典型意义的文章发给我们,我们都用编者按的方式予以鼓励,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校的积极性。如今,我们督导网的研讨交流栏目,已成为我市各校加强内涵建设研讨交流的平台,大多数学校校长和副校长的交流文章发布在我们的网上,对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三是善于和领导沟通。我们在督导工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除用督导通报的方式发到学校外,每次检查结束,都要向领导专题汇报,针对问题,提出有建设性的整改建议,给领导当好参谋,让领导充分了解督导工作,认识到督导工作的重要性,从而赢得领导的认可和支持,使督导工作更有力度。

督导治疗 篇3

督导意见书要有针对性。督导意见书往往是现场完成督导后,督导组形成的统一意见,是被督导单位存在问题的集中体现。所以,督导意见书的存在问题栏目应当分条目、有主到次地写出需整改的主要问题,务求简单扼要,说中要害,针对性强,务求被督导单位所信服和承认,由被督导单位主要领导阅读后认可签字才有效。督导组根据实际,应清楚地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和整改时限,力求针对性。

督导意见书要有持效性。督导意见书形成后,在交给被督导单位的同时,督导组应明确向被督导单位的主要领导提出要求,应召开班子会,就存在的问题逐项研究,分析好问题存在的原因,研究出解决的办法,然后分头落实责任,具体完成相应的整改。必要时,校长应将部门或责任人完成的情况列入考核之中,或亲自督促检查,直到达到要求。

督导意见书要有实效性。按照督导意见书下达的整改时限,被督导单位一般经过了限定时间的整改,往往对督导意见书中提出的问题已经基本整改完成,一时解决不了的,也可以提出解决思路或设定解决步骤。这时,或者是督导部门及时进行回访查看,或是被督导部门主动提出接受整改验收要求,经过了这一环节,既是督导部门尽到了职责,也对被督导部门起到了推动工作的作用。

督导意见书要有促动性。督导部门对所下达的督导意见书,在一轮检查评估结束后,要认真坐下来梳理,特别是找到共性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往往共性的问题,反映的可能是整个区域教育的机制或投入等存在一定的问题,应当在提交督导报告的时候,将问题写清楚,反映给上级有关部门以便研究解决。也可形成某个专题的报告上报,就个别重点问题进行突出反映,以求解决。

督导治疗 篇4

治疗依从性是指患者的行为(服药、饮食、及改变其他生活方式)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耐多药结核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的好坏,直接影响病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耐多药结核病人较一般的结核病人更容易发生治疗依从性问题,这是因为耐多药结核病人的治疗疗程更长、药物更复杂,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更大,此外,社会的歧视、病人的焦虑以及可能存在的失业等社会经济问题也是耐多药结核病人更容易发生治疗不依从的原因。因此对于耐多药结核病人,需要有足够的支持措施来保证良好的依从性。我科2008~2009年对12例耐多药结核患者实施护理指导,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2例患者,男10例,女2例,年龄43~68岁,平均年龄54.3岁。住院时间18~99d,平均住院时间47d,均治愈出院。

2 护理督导

2.1 心理指导

因耐多药结核病程较长,治疗效果显现较慢,入院时患者有焦虑、急躁、悲观等不良心理状态,护士应主动关心和体贴患者,做好细致的解释工作,争取家属的配合,减轻患者因患病引起的焦虑情绪,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护理宣教

所有耐多药结核病人及其家属都接受有关耐多药结核病的宣教,包括结核病和耐多药结核病的基本常识、治疗的过程及其要求、潜在的不良反应以及治疗依从性的必要性。宣教开始于治疗初始阶段,并贯穿治疗的整个过程。宣教由医护人员进行,宣教材料要适合大众的文化水平,语言应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便于病人能够理解记忆。

2.3 激励机制

由于耐多药病人多为低收入人群、家庭困难,用药后食欲明显下降,病人饮食营养难以保证,营养支持未保证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用药疗效,因此对所有耐多药结核病人的住院费用全免,每人每天给予5元的生活补助。如不配合治疗,取消政策补贴。本组12例患者均能配合治疗。

2.4 药物治疗的指导

首先对患者加强服药依从性教育,使患者充分认识到按时服药对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及家属识别药物的副作用。在讲解药物不良反应时,重点强调药物的治疗效果,让患者认识到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较小,打消患者的思想顾虑,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尽管二线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很少会威胁病人的生命,但是会影响病人对这些药物的使用,病人发生不良反应的机会越大,越有可能产生病人对治疗的不依从问题。本组病人有一例患者因胃肠道反应大,单一药、丙硫异烟胺未服用自行仍掉,被当班护士发现给予补服。因此护理人员应做到看服到口,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督促病人及时进行治疗监测。一旦不良反应发生应早期、有效处理,大多数情况下,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可以通过简单的、低花费的干预措施完成,而不会影响耐多药结核病治疗方案的完整性。

2.5 饮食指导

加强患者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的食物[1]。如牛奶、蛋黄、豆类、瘦肉、鱼等,蛋白质的摄入量为1.5~2.0g/(kg·d)其中优质蛋白占一半以上;食物中的维生素C有减轻血管渗透性的作用,可促进渗出病灶的吸收;维生素B对神经系统及胃肠神经有调节作用,可促进食欲。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维生素。

2.6 生活指导

耐多药结核患者对疾病的抵抗力、防御机能都相应的下降,因此适当的休息很重要,应创造舒适的环境、保持病室安静、舒适、温度适宜,减少噪音,消除睡眠的不良因素,保持每日8h睡眠和1~2h午睡。保持情绪稳定,心情愉快,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戒烟酒,预防便秘。

3 讨论

耐多药结核病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患耐多药结核病后无论对于病人还是他们的家庭都是巨大的打击。疾病带来了极大的歧视,而歧视会干扰治疗依从性。另外,耐多药结核病较长的治疗时间以及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都会增加病人的忧郁、焦虑,治疗依从性更加困难。因此,作为医务工作者首先对于病人的疾病必须严格保密,取得患者的信任。在治疗期间也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改变,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同时给予经济上的援助,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为保证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坚持规律用药,完成规定的疗程,必须对治疗中的病人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我科对于所有纳入治疗的耐多药结核病人均采取全程督导化疗(DOT),即在治疗全过程中,病人每次用药均在接受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直接面视下进行。对于不依从病人,应了解病人没有服药的原因,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治疗及时、有效的完成。本组病人通过我们的干预措施及时有效地解决了患者遵医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密切了护患关系,从而提高了遵医率,均完成规定疗程治愈出院。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耐多药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方法对12例耐多药结核患者采取“监督治疗+化学治疗+心理指导+激励机制”。结果12例患者均完成规定疗程治愈出院。结论及时有效的护理督导能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关键词:耐多药结核,治疗依从性,护理督导

参考文献

督导组近期督导工作开展情况 篇5

根据东明县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安排,现将第三督导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期督导工作情况

各单位都组建了活动领导小组,并成立了办公室,明确了具体责任人,制定了可操作性的活动实施方案,经信局已召开动员会,老干部局已召开了老干部座谈会,商务局、交通局已做好会议筹备工作,准备召开动员会。

二、督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

各单位通过自查,都查摆出“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整改方案,商务局提出9个方面的问题,县档案局提出10个方面的问题,并分阶段提出整改落实方案,县水务局提出了11个方面的问题,交通局提出了13个方面的的突出问题,并制定了具体的整改措施。

通过近阶段督导工作,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各单位活动开展不平衡;

2、台账资料不齐全;

3、相关资料报送不及时。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和建议

1、要开展“回头看”。对学习教育阶段的工作环节是否扎实、1

措施落实是否到位、心得体会文章是否深刻。

2、要完善台帐资料。督促本单位党员干部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影像资料,分类收集整理好台帐资料。

督导治疗 篇6

学习实践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跃升、不断形成合力的过程,本人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后,认识到科学教育发展观是关系到教育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不仅包含要发展教育,而且包含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当前,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素质教育的推进困扰重重,而主要原因是现行的教育督导体制极为不完善。因此,必须创新教育督导机制,强化教育督导工作,确保基础教育健康和谐发展。

一、存在问题

主要表现在普及义务教育与提高教学质量、对智育事实上的偏重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上难于找到契合点,加上某些政策导向的不确定性、评价机制和执行力缺失及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等因素影响而变得不可调和,造成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顾此失彼。较明显的表现为:

(一)学生辍学率回升。“普九”(“两基”)通过国家督导验收后,高压态势消失,普九工作随着人们热情、干劲的衰减而逐步松懈。政府强调中心工作,如计生、村村通公路、新农村建设等,经常抽调教师参加,淡出“普九”的政府行为;而学校甚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则认为学生“进得来”是政府的事,加上“留得住”方法单一,导致“控辍保学”工作成为巩固提高“普九”的软肋。如某县23所初中2008--2009学年度上学期就有12所学生辍学率超过3%,其中某所山区初中学生辍学率就达11.25%。

(二)重点校或重点班(尖子班、快班)重又抬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22条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不允许举办重点学校和重点班”,这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之和谐教育的硬性要求。窃以为其涵义有二:一是逐步淡化“一卷定终生”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极端倾向,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无论上世纪九十年代争论和关注的焦点是学生的“减负”,还是本世纪初教育热门的“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等话题,无一不是围绕改革“以分数定终生”为特质的传统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方式。二是“普九”实质上也就是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覆盖,消除区域教育发展的差别,达到教育公平。而在义教阶段举办重点校(班)的做法人为地将优质教育资源挤占,把均衡变为失衡,把公平变成不公平,把全面变成片面,由此引发师资和生源的恶性竞争,也由此滋生教育腐败,破坏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普九”攻坚期间,慑于高压态势,原本猖獗的重点校或重点班(尖子班、快班)被迫进入“冬眠”。但是“普九”攻坚告一段落,这些“普九”中避讳言谈或闪烁其辞的话题却又渐渐明朗起来。举办老师选调竞聘,其真正目的是为重点校选拔优秀或骨干;举行小学毕业水平测试,主要目的是为重点初中筛选“优秀生”,由此又引发抢生源的违规行为,造成一些学校吃不饱,个别学校爆满。一些“普通”学校因优秀生源流失而意冷心灰,而一些学校则绞尽脑汁在“培优”上出“狠招”——即办所谓的“尖子班”或“快班”。县里下文要规范招生和依法办学,但因重点校班事实上的存在和领导的姑息迁就,造成年年规范、年年犯规。

(三)片面追求“平均分”及升学率大有死灰复燃之势。某县参加中考的考生与邻县相当,但考分上重点高中线的考生人数却不到邻县的三分之一,在分析原因时,教研部门没有全面反省工作的失误,而是把责任归咎于“普九”攻坚上,而新一届领导也认为,当前的工作重心是“死抓教学质量”,于是乎,“三考表彰”沉寂多年后又在大会小会上提出(当然公开“表彰会”的名称是“教育质量表彰会”)。学校呢,开始疏于巩固“普九”的硬“五率”,疏于教育“过程”管理,而将关注的目光盯在教学的这一“结果”上。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打折扣,体美、劳技等课程任意挤占,素质教育得不到保证。成绩差的学生劝退(转)或想办法“创造条件”让他(她)自己走人,不来学校的,也不再去家访动员,置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学生则从小学高年级就开始上自修,初中从初二起就利用节假日开始“漫长”的补课或赶课。这些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使学校管理手段单一或不依法办学,加上学生厌学,使一部分学生重又流向社会。且各届行政主管部门班子决策的指导思想、工作重心缺乏连续性,对国家政策法规的漠视及执行力的缺失,浮躁短视的政绩观,最终还是跳不出片面追求“平均分”及升学率这一“如来佛”的怪圈。

二、对策建议

如前所述,如果我们将“普九”的巩固提高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将推进素质教育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功利性相对立,显然是违背国家意志的。要从根本上解决依法办学、规范办学行为的问题,确保基础教育健康、有序、持续发展,我认为必须要针对时弊狠下猛药——创新教育督导的长效机制,加强教育督导工作。唯有教育督导机制的“创新”,才可能打开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一)加强督导工作,树立督政权威,切实落实教育的政府行为。伴随经济全球化,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突显,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成为党和政府必然的抉择。办教育的主体是政府,发展教育成为政府责无旁贷的行为。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人们经久形成的思维惯势,要把教育真正作为政府的一项实事切实加以落实,往往“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作为一项政府工作,教育作为“长期投资”,其成效往往不如工农林等“短平快”的基础产业那样可以预期,进而为官员任期考核或届满升迁创造“平台”。因此,各级党委、政府须加强教育督政工作,把教育工作绩效作为政绩的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来评价、考核官员工作水平和能力,突显教育督政在一届政府任期工作考核中的权威性。这样才能确保“两基”的良性发展,巩固教育事业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才能保证教育工作作为政府的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拓展自主灵活、反应快捷的教育督导信息反馈渠道,将教育督导工作常规化,并以此作为科学反映各地教育发展水平现状的最终途径。将教育督导制度化、经常化、基层化,无形中形成一种震慑力,从源头上遏制虚报瞒报、弄虚作假、违规办学的现象。同时通过督导渠道获取的反映基层教育发展现状的信息数据资料更为真实、缜密、客观,将人为因素降到最低限度,使政府决策更科学。

(三)强化教育督导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工作重心要适时调整、应时而变、主动出击,担当好规范办学“舵手”,引领教育大方向。上至大政方针的宏观把握,下至教育教学具体环节的介入,教育督导要随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工作重点,适时采取措施对当前群众最为关注的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进行重点督导和监控,对政府容易忽视、学校容易触犯的敏感问题进行经常性的警示,变“救火型”为“防范型”,积极探索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的有效途径,避

免办学方针在具体执行中发生偏移。尤其对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随意删减课程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追求升学率等“三难”问题(难以发现、难以制止、难以规范)及时采取对策,发挥督学职能作用,切实予以纠正,不任其泛滥和侵蚀教育健康躯体,确保素质教育深入推进。

(四)实行教育督导“分区负责”制,构建教育督导网络,实现市、县、乡(镇)、学校教育督导“无缝隙对接”。要因地制宜,不守陈规,大胆改革创新,将督导工作延伸到基层学校。可按行政区划、地理位置或教育资源分布,将辖区分为若干个教育督导工作责任区(片),制定并落实督导责任区职责、考核办法、评价方案,层层落实教育督导责任,将督导工作网络化,实行月报告和限期整改跟踪制度,使督导工作扎根基层、面上一线、深入人心,着重解决“三难”问题,遏制不规范办学行为,营造良好的办学氛围,净化办学环境,确保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五)建立一支战斗力强的教育督导队伍。我们知道教育督导对监督、检查和评估本级政府的有关部门及下级政府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情况,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规范学校管理,严格依法治校,提高教育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国外尤其是西方国家的教育督导团对教育工作具有绝对的权威与权力,我们各级政府虽然设有教育督导室,但没有那么高的权威和权力,一方面他们不敢督政,另一方面他们也不能督学,只能说是政府的一种象征或点缀,绝大部分工作都在被动执行政府的指令,大部分时间似乎都在闲着。由于教育督导职能的弱化,督导的不到位,因此政府的办学行为和学校的管理常常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鉴于此,建立一支业务力强的督导队伍刻不容缓。我们应参照西方国家和发达地区的做法,在教育督导机构人员配备方面应有所创新,人员数量和年龄结构要科学合理,满足实行督导责任制后人力的需要。督导队伍主要以资历较深、政策水平高、谙熟教育规律、在当地教育界有一定威望的教育行家(领导、老师)为主,也要注重培养督导队伍中的中青年骨干。各基层、学校的责任督学可聘请当地有威望、责任心强的退休教师或校长担当,政府按月发给一定标准的督学补贴,同时注重提高督学业务素质,强化督学的培训培养,并且要护其尊、树其威、给其权。

(六)落实教育督导经费。政府每年将督导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证教育督导的经常性投入,确保教育督导工作正常运转。

督导治疗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2011年度在我中心结核科接受肺结核免费治疗过程中出现中断治疗的结核病患者, 资料来源于《结核病人登记本》、《免费结核药品发放登记本》和中断治疗患者督导干预记录本。

1.2 调查内容

调查中断治疗发生的原因和时间, 中断治疗与患者职业、文化程度、户籍状况等之间的关系。中断治疗发生后督导干预效果情况。

1.3 方法

1.3.1 调查方式

对中断治疗患者通过电话咨询或社区医生 (村医) 上门等调查方式了解中断治疗的原因。

1.3.2 中断治疗原因

将中断治疗原因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大类:主观因素包括: (1) 对长期规则治疗认识不足; (2) 工作忙没时间复诊; (3) 自认为病已好转、治愈, 无需再治。客观因素包括: (1) 药物不良反应, 不能坚持; (2) 经济困难; (3) 外出工作、打工。详细询问患者停药原因并进行分类统计, 停药原因可多选。

1.3.3 中断治疗相关因素分析

将中断治疗患者分为主观因素停药组和客观因素停药组 (主客观因素均有者纳入主观因素调查组) , 分析两组患者文化程度、职业、户籍等因素与中断治疗的关系, 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1.3.4 督导干预措施实施及效果判定

(1) 加强督导尽早发现每周定时查阅项目病历及取药记录, 对未及时取药超过1周者立即电话督导, 详细询问并记录中断治疗原因, 并要求患者3天内尽快复诊;同时与社区医生和村医联系, 对未及时复诊者通知社区医生和村医上门督导;部分患者通知家属, 寻求配合。 (2) 具体干预措施a) 对因主观原因导致中断治疗者加强结核病的健康宣传教育;b) 药物反应者积极调整化疗方案, 减少不良反应发生;c) 经济困难者减免医药费;d) 外出打工者通知家属转告患者及时回来复诊或到当地疾控中心继续抗结核治疗。

1.3.5 督导效果判定

根据督导后情况将督导效果分为3种: (1) 恢复原治疗方案继续治疗; (2) 调整结核方案继续治疗; (3) 拒绝治疗。调查患者督导后效果并加以统计。

1.3.6 最终治疗转归

总疗程结束后按患者治疗情况分类统计, 分别为治愈、完成疗程、丢失、死亡。

2 结果

2.1 中断治疗发生状况

2007—2011年我中心结防科免费治疗肺结核患者1 413人, 共计出现中断治疗者296人, 中断治疗发生率为20.9%;其中男性233人, 女性63人, 年龄16~88岁。初治患者268人, 复治患者28人;涂阳患者158人, 涂阴患者138人。所有患者均给予全程督导。中断治疗最易发生的时间为疗程的前3月, 占中断治疗患者的81.4%。年度中断治疗发生情况见表1。

2.2 中断治疗的原因

296例中断治疗患者中因主观原因停药者195例, 占总数的65.9%;单纯客观原因停药者101例, 占总数的34.1%;主客观因素皆有者86例纳入主观原因中讨论。具体中断治疗原因 (患者可多选) :对规则治疗认识不足者162例 (54.7%) , 忙没时间复诊者62例 (20.9%) , 认为已治愈无需再治疗者74例 (25.0%) , 药物不良反应者152例 (51.4%) , 经济困难者5例 (1.7%) , 外出工作、打工者36例 (12.2%) 。

2.3 中断治疗相关因素

2.3.1 患者职业与中断治疗的关系

见表2。结果显示主观因素组中断治疗发生率高的职业依次是个体从业人员、农民工、农民、无业人员、退休人员, 而客观因素组中断治疗发生率高的依次是羁押人员、干部、教师学生和工人。两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0.58, v=8, P<0.05) 。

2.3.2 患者文化程度与中断治疗的关系

见表3。结果显示, 主观因素组中断治疗发生率与患者文化程度呈反比, 而客观因素组中断治疗发生率与患者文化程度呈正比, 即文化程度越低则主观因素中断治疗发生率越高;两组数据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2.24, v=4, P<0.01) 。

2.3.3 患者户籍状况与中断治疗的关系

见表4。结果显示本市常住人口中断治疗发生率为18.8%, 其中主观因素中断治疗比例为11.9%;外地户籍的流动人口中断治疗发生率高达39.3%, 其中主观因素中断治疗比例为3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0.21, v=2, P<0.01) 。

2.4 督导干预实施效果

经积极督导干预后, 296例患者中有133例恢复原抗结核化疗方案, 占总数的44.9%;144例经调整化疗方案后继续抗结核治疗, 占总数的48.6%;19例仍拒绝抗结核治疗, 占总数的6.4%, 督导干预有效率为93.6%。

2.5 最终治疗结果

296例患者治愈149例, 完成疗程126例, 丢失19例, 死亡2例。

3 讨论

我国对结核病患者实施直接面视下的短程化疗 (DOTS) 策略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不规则治疗的发生率较过去相比已大为减少, 但DOTS策略的执行效果受众多因素影响, 即使在目前DOTS项目全覆盖的地区, 中断治疗也是结核病项目门诊最常见、也是最棘手的问题, 大多复治病例、甚至难治、耐药结核病的发生均源于此, 需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中断治疗的原因很多, 我们主要从主客观两方面对我市结核病患者中断治疗原因进行调查、分析, 同时对积极采取的督导干预效果给予评价。

(1) 中断治疗最常见的原因以患者主观因素为主, 其中对规则治疗认识不足为最主要原因, 与沈建恩等[2]报道的一致。因主观因素停药说明患者对结核病的重视不够, 认识不足, 对结核病的危害了解不深, 不能坚持规律用药。吴瑕等[3]报道接受过健康教育的患者与未接受健康教育的患者用药依从性有显著性差异。其实所有患者在接受项目免费治疗同时均已接受结防医生的健康宣教, 并发放健康教育处方, 签署治疗协议, 但从这些中断治疗的病例来看, 似乎并没达到我们预想的宣教效果, 提示结核病健康宣教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工作, 需要我们不断地、重复地、耐心地、细致地讲深讲透。不但是结核病科的医生, 还应包括村医、社区医生以及患者家属均应成为施教者, 以达到促使患者正确认识结核病的目的。

(2) 客观因素也是中断治疗的常见原因, 主要为药物不良反应, 外出工作、打工和经济困难。单纯客观原因停药实际上就是结核病患者在治疗中遇到的困难, 只要我们及时发现, 及时解决, 一般都能很快恢复治疗。其中药物不良反应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本文调查结果显示,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绝对数高达152例, 占总数的51.4%, 与李向群等[4]报道的基本一致, 其中不少患者原先就有主观中断治疗因素, 加之药物不良反应, 加速患者做出停药决定, 致使中断治疗。部分患者对项目门诊免费提供的板式和复合式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较重, 我们需及时调整化疗方案, 定期检查患者的肝肾功能和血细胞分析,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以保证结核化疗方案的顺利实施。

(3) 中断治疗发生的时间以抗结核治疗疗程的前3个月为好发时间段。治疗初期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加之服药不适等很容易出现停药现象;治疗二三个月后有些患者随着病情的好转、症状的消失, 自认为疾病痊愈也易出现中断治疗情况。因此, 提示我们必须加强对患者治疗前期的督导管理, 经过前3月的强化管理和健康宣教, 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会大大提高, 与医生也会保持良好的沟通和配合, 一般都能顺利完成疗程。

(4) 中断治疗尤其是因主观因素中断治疗的易发生人群也是我们调查的目的, 此类人群是我们防范的对象, 督导的重点。本文调查结果显示, 患者职业与中断治疗的发生有着的密切关系, 个体从业人员、农民工、农民、无业人员、退休人员是主观性中断治疗的易发人群。文化程度与中断治疗的发生密切相关, 受教育程度越少, 主观性中断治疗的发生率就越高, 与李爱霞等[5]报道的相符。患者的户籍状态与中断治疗关系密切, 我市流动人口结核病治疗依从性较差, 高于甄延城等[6]、吕英等[7]的报道。提示我们今后对于那些具备中断治疗易发因素的结核病患者需加强健康教育, 加强督导管理, 确保高质量的DOTS策略的实施, 以减少主观性中断治疗的发生。羁押人员是一特殊群体, 本文显示他们因客观因素中断治疗的比例较高, 也需引起重视, 需与看守所、监狱、戒毒所等部门密切合作, 以保障这类人群的规范抗结核治疗, 防止结核病在这些机构的传播和蔓延。

(5) DOTS项目其宗旨在于提高肺结核服药的规律性、确切性和依从性[8]。我们通过加强DOTS管理, 提高DOTS质量, 使患者减少了中断治疗的发生, 提高了服药依从性。对每位患者在治疗同时加强健康教育, 反复讲解规律用药的重要性及不规则用药的危害性, 告知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应对方法, 我们采取市、区、社区 (乡村) 三级督导管理网络, 建立及时发现患者中断治疗管理制度, 对未及时取药患者采取电话督导、上门访视等方法, 及时了解停药原因, 并针对原因采取具体督导干预措施, 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治疗, 对不配合者积极寻求患者家属的合作,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经督导干预后恢复原治疗方案者133人, 调整方案继续治疗者144人, 共计277人, 占总数的93.5%。总疗程结束后治愈149例, 完成疗程者129例。但遗憾的是仍然有极少部分患者或查寻不到, 或坚决拒绝恢复抗结核治疗, 导致19例患者丢失, 如何管理督导这类较固执的和流动的结核病患者仍是我们今后督导工作的难点和重点。

摘要:目的 探讨肺结核病患者中断治疗的原因, 并对督导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对中断治疗患者通过电话咨询或村医上门等调查方式了解并分析中断治疗的原因, 同时督导患者恢复治疗, 并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中断治疗原因以主观因素为主, 占65.9%;同时也与患者的职业、文化程度和户籍状态有关 (P<0.01) , 药物不良反应也是中断治疗的重要原因。督导干预效果良好, 恢复完成治疗率达93.5%。结论 加强肺结核病患者健康教育, 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重视督导管理, 及时干预指导是减少中断治疗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肺结核,中断治疗,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翠南.肺结核病人规律用药依从性探讨[J].中国防痨杂志, 2002, 24 (5) :273-274.

[2]沈建恩, 雷涛, 王祖恩.肺结核病人治疗依从性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防痨杂志, 2007, 29 (2) :133-135.

[3]吴瑕, 陈倩盈.健康教育对肺结核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 2007, 23 (4) :304-305.

[4]李向群, 梅建, 夏珍.333例肺结核患者不规则治疗原因与转归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 2006, 28 (6) :379-381.

[5]李爱霞, 王友谊, 王艳丽.影响肺结核病人治疗依从性因素调查分析[J].职业与健康, 2003, 19 (8) :135-136.

[6]甄延城, 李荔, 徐凌忠, 等.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9, 254 (8) :561-563.

[7]吕英, 陈伟, 宋金德.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中断治疗情况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 2009, 25 (9) :685-686.

督导治疗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2002~2008年梅州市辖区内常住人口中确诊登记的涂阳肺结核病患者。

1.2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 X线胸片报告及痰涂片检验结果, 按照涂阳肺结核诊断标准, 凡符合以下三项之一者为涂阳患者: (1) 直接痰涂片镜检2次痰菌阳性。 (2) 1次涂片阳性加1次培养阳性。 (3) 虽1次涂片阳性, 但经病案讨论会或主管专业医师确认, 胸片显示有活动性肺结核病变阴影予以诊断。全市2002~2008年共接诊疑似肺结核患者52 530例, 确诊登记14 427例, 其中初治涂阳肺结核12 222例, 复治涂阳2 205例。

1.3 化疗方案采用统一短程标准化疗方案

初治涂阳病例, 采用2H3R3I3E3/4H3R3方案, 强化期2个月, 用药30次, 继续期4个月, 用药60次, 全疗程共用药90次。复治涂阳病例, 采用2H2R3I3E3S3/6H3R3E3方案强化期2个月, 用药30次, 继续期6个月, 用药90次, 全疗程共用药120次。

1.4 疗效评定

初治涂阳患者在治疗2、5、6个月末, 复治涂阳患者则在治疗2、5、8个月末, 分别送痰检1次, 每次2个痰标本, 若2个标本涂片均为阴性, 则为阴转。初治涂阳患者治疗到2个月末痰菌检查仍为阳性, 则延长1个月的强化期治疗, 继续期化疗方案不变。复治涂阳患者治疗至2个月末痰菌仍阳性者则延长1个月强化期方案治疗, 继续期方案不变。初、复治患者2个月末痰菌仍阳性者第3个月末增加1次查痰, 初、复治患者第5个月末痰菌阳性者为治疗失败。

1.5 管理方法

对所有涂阳肺结核病患者实行在以医务人员为主的督导员面视下服药的全程督导管理。县 (区) 级结防人员、镇 (社区) 级防痨医生和村 (卫生服务站) 医生分级负责。督导患者服用抗抗结核药物, 确保患者做到全疗程规则服药。

2 结果

2.1 肺结核治疗管理情况

2002~2008年全市共确诊涂阳肺结核患者14 427例, 全部按要求进行全程督导管理, 其中完成疗程患者13 986例, 见表1。

2.2 肺结核痰涂片检查情况

14 427例涂阳肺结核患者中, 初治涂阳患者12 222例, 2个月末痰菌转阴13 607例, 3个月末痰菌阴转14 094, 初治涂2、3个月末阴转率分别为93.8%和96.3%, 复治涂阳2、3个月末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0.1%和93.6%。见表2。

2.3 治疗效果情况

14 427例涂阳肺结核患者除201例因药物反应或其他原因中断治疗, 10例迁出, 75例因结核或其他合并症死亡外, 共治愈13 835例, 治愈率为95.89%, 其中初治涂阳治愈11 846例, 治愈率为96.92%, 复治涂阳治愈1 989例, 治愈率为90.20%。见表3。

3 讨论

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的实施, 促进了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全面实施。国家对发现的肺结核患者采用以不住院化学治疗为主, 免费提供有质量保证的抗结核药物, 实行统一标准化疗方案。采用统一标准化疗方案以后, 对患者实施有效的管理是化疗成功与否的关键。我市对涂阳肺结核患者采用全程督导管理, 对患者实行在以医务人员为主的督导员直接面视下服药的管理方式, 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确保患者做到全程规律服药。患者完成治疗率和涂阳患者化疗督导率是评价化疗管理的主要考核指标, 我市的涂阳患者化疗督导率和患者完成治疗率分别是100.00%和96.94%达到了省结核病控制项目办的要求, 也为提高治愈率提供了保障。强化期末痰菌阴转率和初、复治涂阳患者的治愈率则是化疗效果的主要考核指标, 全市近七年来初、复治涂阳患者的2个月末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5.09%和90.02%;初、复治涂阳患者的治愈率分别为96.2%和91.3%, 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要求涂阳患者治愈率85%的指标, 初、复治涂阳患者的强化期末阴转率以及初、复治涂阳患者治愈率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通过梅州市这七年涂阳肺结核治疗情况可以看出统一有效的标准化疗方案加上全程督导管理是取得高治愈率的有力保障。这些年来梅州市认真贯彻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 执行结核病归口管治政策, 执行DOTS策略, 积极落实有关政策措施, 不断完善和健全三级防痨体系, 在市、县 (区) 慢性病防治院 (站) 有专职结防医生负责肺结核患者的发现、报告、登记、治疗和管理工作;乡镇卫生院有专 (兼) 职结防医生负责对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管理并对村级卫生站 (社区卫生服务站) 结核病治疗管理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和检查;村级卫生站 (社区卫生服务站) 有专 (兼) 职结防医生对对肺结核患者的治疗管理, 督促患者服药、按时复查和取药。实行分级、分片督导, 责任、任务落实到人, 保证监督患者规则服药, 定期复查, 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不良反应, 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完成规定的疗程。这种较科学的管理制度也为高治愈率打下了基础。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 发现和治愈肺结核患者是当前控制结核病疫情的最有效措施[2]。今后要在保证高治愈率的前提下, 不断提高结核患者的发现率, 提高肺结核患者收治管理水平, 治愈更多患者, 控制传染源, 减少健康人群感染机会, 达到控制结核病疫情的目的。全市要在巩固现有成绩的基础上, 不断探索和吸取先进经验, 进一步提高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实施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桂清, 钟球, 唐大让, 等.广东省实施结核病防治10年规划中期效果评价[J].中国防痨杂志, 2007, 29 (3) :224-225.

督导治疗 篇9

一、完善学校督导机制,强化学校督导职能。

目前,鉴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发展性、时效性、前瞻性、多元性等特点,教育管理不能仅仅停留在原有的管理模式上,教育要不断完善健全其督导机构,丰富细化评价内容,明确督导职责和任务,创新督导方式方法,探寻提高督导质量的突破口,切实保证学校各项工作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正常运转、良性发展。学校督导不但要坚持以人文本的理念,凸显督导计划的周密性,而且要体现督导的政策性,更要展现其发展的导向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校督导工作的监督、指导效能,使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风格、办学品位、管理水平等得到同步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得到增强,形成和谐教育育人的浓厚氛围。

二、有针对性地勤查勤督,促进后续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全力提高督导的实效性。

学校督导要坚持针对性的勤督,重点要在指导上下工夫。据多年来在勤督重导上所取得的成绩,工夫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勤督重导必须措施得力。如何勤督?这就要求督导人员在正常的教学时间上,做出科学的、灵活的、有针对性的安排,真正体现勤督勤查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如何指导?不仅要考虑指导内容的前瞻性和教育教学的导向性,还要周密考虑指导的方式、方法和具体措施。

其次,勤督重导必须跟踪到位。学校事务庞杂繁多,督导

2. 结果

对照组成绩优秀者37例,良好者33例,合格者22例,不及格者11例,对照组良好率为67.96%,不及格率为10.68%;实验组成绩优秀者39例,良好者42例,合格者20例,不及格者0例,实验组良好率为80.20%,不及格率为0。采用χ2检验对两组成绩良好率和不及格率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生成绩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不及格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实验组的教学效果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我国的高等专科教育目前已成为为我国卫生事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合格护理人员的培养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急危重症护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科学的理论知识,为学生讲解各种急、危重症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由于高等专科教学在对护理人员培养过程中,学制为三年,时间较短但所需掌握的科目较多,教学速度快,学习任务同志一定要思路清晰,合理规划,统筹安排,阶段性工作与随机工作有机结合,脉络清楚。随时跟踪督查现时工作,适时跟踪指导阶段工作,既不放松一件大事,又不放弃一件小事,使学校各项工作均能高效有序开展,这样,学校督导工作就会体现出强大的督导效能。

再次,勤督重导必须以知识为引领。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向学生实施“传道、授业、解惑”的复杂过程,要做到因势利导,顺其自然,促进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协调发展,知识就是最重要的前提和载体。因此,学校督导人员必须以丰厚渊博的知识为底蕴,以较强的专业知识为保障,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做到心中有数,成竹在胸,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张弛有度,督导工作才能达到预期的成效。

最后,勤督重导必须重视技能培训。“教学有方,但无定法”,虽说这是教学工作者常说的,但对其内涵的理解和诠释却存在较大差异。只有对其正确理解和全面客观诠释,才能启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灵动智慧,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因材施教,拓宽教学视野,增强创新欲望,做好勤督重导工作。教育督导人员一定要活学活用,因材施教,以身作则,敢于实践,在教法和学法上下工夫,给教师教学带来充满个性魅力的视觉盛宴,更新传统的教学观,用实际效应感染教师、提高教师、发展教师,在点拨和指导中促其专业成长,从而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通过对素质教育活动的督查,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检测,指出存在的具体问题,再结合校情,指导帮助学校制订素质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用素质教育活动丰富学校生活,给学生提供色彩纷呈的精神家园,保证每个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从而使师生的创新意识、探究意识、实践意识得到不断增强。所以说,勤督重导工作必须在“导”字上做文章,“督”是手段,“导”是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校督导督查工作的实际效率。

三、转变督导观念,更新督导思想,不断探索新的督导模式,突出督导的针对性。

伴随国家教育形势的发展和机制的转变,督导工作必须顺应潮流。面对督导,我们必须明白,观念的更新是保持督导工作恒久魅力的基石。在督导工作中,我们既要注重传统的督导方式和方法,又要不断探索新的督导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开创新形势下课改工作的全新局面,保障课改实践的多元发展,促进高效课堂的自然生成。因此,学校必须高度重视综重。很多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对急危重症的相关概念理解能力较差,对急诊或重症监护室的工作存在某些误解,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因此,针对急危重症护理教学的总设计思想是通过多种开放式的教学活动,构建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形式,努力体现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和体验性。

综上所述,案例分析法是最近几年教育学家较为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经过我们急危重症护理教学中的尝试可发现,案例分析法可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是一种有利于急危重症护理临床课程教学的方法,值得各学校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丁晓莉.案例分析法在政治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西部,2010,3(25):65-66.

[2]柴翠萍,赵翠枝.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在急危重症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2012(9):195.

家长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的作用

王艳杰

(昌黎县昌黎镇第一中心小学,河北昌黎

摘要: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每个学校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的课程开发活动。但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这一不容忽视的群体体现出了特有的作用:开发校本课程时荐言献策,提供思路;实施过程中又对课程的开展进行监督评价;为校本课程实施成果反馈信息,提供服务。家长在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家长校本课程重要作用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每个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和办学理念自主进行的课程开发活动。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实践特征,我校开发并实施了以“爱”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并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随着校本课程开发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家长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并实施的意义日益凸显出来。要想使校本课程更好地开展,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家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

一、家长参与校本课程的意义和作用

教育是一项全民共同参与和合作的事业。在社会参与力量中,家长的参与对学生能够产生最为直接、有效的影响,在一定意义下,其影响不亚于学校教育。校本课程是一个新生事物,它并不像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那样成熟,有一定的教学资料、教学模式和教学目标。它需要教师结合当地特点共同开发并实施。家长既是孩子法定的监护人,又是孩子成长与进步的评价者、鼓励者和促进者,所以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离不开家长。

另外,学校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是密切合作的伙伴关系,他们在教育方向上一致,在教育内容上协调,在教育方法、手段上互补,所以为了更好地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家长是个不容忽视的群体。

随着社会生活的民主化与经济文化的多元化,教育也趋于民主化与多元化,校本课程开发正是这一趋势在实践层面上的具体落实与反映,而家长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使教育的民主化得到进一步的彰显。

鉴于以上原因,家长有权利和责任,同时也有必要参与、监督学校的教育工作,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和评价。

二、家长重要作用的体现

1. 家长能为校本课程开发荐言献策,提供思路。

校本课程开发旨在依照学生、教师、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实际需求与客观现实,设计出可供学生选择的多样性的课程,以符合学生的差异性和独特性特点,促使其全面发展。虽然校本课程开发以学校、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但它必须与外部力量进行合作,如此才能达到其预期的目标。由于家长在其子女的教育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与学校接触的固有的特殊群体,因而家长自然成为校本课程开发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实际上,校本课程开发在赋予学校和教师课程自主权的同时,也赋予了家长一定的子女教育方面的自主权与发言权。合督导工作。

在日常教学督导中,学校督导还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工作的侧重点,积极履行督导职能,适时进行单项内容的单项督导和多项内容的单项督导。保证学校的教学管理、课改教研、安全工作、师德师风建设、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突发事件的处置等工作实现根本性的转变。如在进行教学质量多项督导时,可以对学困生转化工作进行单项督导。首先应督查学校在开学初对学困生现状的分析资料,学校对转化学困生所制订的计划及采取的相应措施;其次对具体实施过程资

因此,校本课程开发为学校和家长这两个“天然”的合作者创造了合作的契机与空间。家长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对促进学校教育民主化,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适切性等具有积极而又重要的作用。

我校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充分利用家长这一有利的群体,在确定开发的课程后对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便了解学生现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学生最需要培养的素质能力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另外,通过对家长的问卷调查,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尽量做到学校与其周围环境的动态平衡,从而进行主动而有计划的变革。这是我校校本课程能够顺利开展并取得一定成绩的主要原因,从而体现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家长的重要作用。

2. 家长能对校本课程实施进行监督评价。

校本课程开发把学校教育内容、方式方法与学生家长直接联系起来,凸显出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因此必然会激发家长的参与意识和兴趣,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对校本课程实施过程给予关注,进行监督,并作出评价。这种监督,由过去对其子女学习成绩的监督转变为对学校工作的监督,这种监督方式的转变既是学校工作的压力,又是学校工作的动力,从而促使学校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校本课程开发质量。

在我校开展的以“爱”为主题的校本课程中,其教育目标就是让学生从本质上改变现在独生子女存在的以自我为中心、动手能力差、不懂得关心他人、脆弱等缺点。但由于学生不知是因畏惧老师还是想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这些缺点并不能都表现出来,使每一位教师看到的都是不全面的学生,不能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无法看到学生是否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展使自身的缺点得以克服,从而不能更准确地衡量教育目标是不是很好地实现。这个时候家长就成为我们课程开展的监督者和促进者,使教师无法掌握的学生情况从家长那里了解到,也有利于我们随时对教学实施的方法、手段进行主动而有计划的调整,保证校本课程顺利且高质量地开展。

3. 家长能为校本课程实施成果反馈信息,提供服务。

家长分布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这一途径和形式,可以激起他们参与学校工作的责任意识,使他们具有在其子女教育问题上的发言积极性和良好愿望,继而从各自的人生经历、生活感受和职业体验出发,随时向学校提供与校本课程相切近的各种补充信息,以及社会生活的实际变化和最新出现的相关课题,使开发出的校本课程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我校以“爱”为主题的校本课程能够顺利且高质量地开展,充分体现了家长在整个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告诉我们,学校不是唯一的教育主体,教育也应该利用家长、社会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

料进行查阅,通过对学困生的现场调查了解,掌握动态管理;最后是通过查看学期末的相关数据、实际效果,通过对以上信息的论证分析,提出有效的解决途径,这样就达到了预期的督导效果。

督导治疗 篇10

一、背景分析

1. 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发展,完善国家基本教育制度的迫切需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教育面貌和现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

导父母。早教专业人士要能认识到在指导幼儿问题方面,与家长一起协同工作,使父母更加自信,更像专业人士一样对幼儿进行随机的指导,才是实现对家长指导教育的最终目的。

注:本文系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编变化。这期间,我国的教育督导制度也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可以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经历了对“两基”教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督导,对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督导,对举步维艰的教育体制改革的督导等重大事件,教育督导制度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当前,落实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任务,仍需要教育督导的保驾护航。并且,根据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相关规定,教育督导制度是国家的基本教育制度之一。因此,《条例》的颁布,不仅是对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推进,更是应对当下我国教育制度革新,完善国家基本

号0701915A)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李洪曾.要正确处理早期家庭教育中的几个关系[E B/O L].

[2]张敏.美国发展0-3岁早期教育的经验及启示[J].宁波大学学教育制度的迫切需要。

2. 深化国家行政体制改革,促进教育管理科学化的现实要求

21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领域内改革的不断深入,行政管理体制方面也加快了改革的脚步。教育界各部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按“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深化改革行政管理方式,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现代教育督导体制已成为教育行政体制不可缺少的辅助部分,在教育行政管理中,与决策、执行相比,监督一直是最薄弱的环节,而监督的薄弱必然导致行政管理的低能和低效,只有加强教育督导,决策和执行才能更有效。”[1]而且,如果没有政府方面的出面参与和领导组织,我国

报(教育科学版),2012(4).

[3]冀彩虹.早教指导教师与家长现场互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单位:长沙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

(责任编辑:马赞)教育改革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难度势必增加。而此次《条例》的出台,对教育督导在法规上予以明确定位,为具体实施教育督导扫清了制度上的障碍,可以说是适应了国家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促进教育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现实要求。

3. 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随着教育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日益凸显,各国政府纷纷加强了对教育制度的完善。虽然每个国家的政治和文化各不相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在不断加强各自的教育督导职能,这种趋势在世界上的几个教育强国更是明显。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的教育督导制度都已有几十年到一百多年的历史。“虽然各国的情况不同,教育督导制度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模式,但其共同特点是应教育的现代化,加强科学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各国教育的发展而发展,在各国教育事业的现代化管理方面起了重大作用。”[2]《条例》的颁布也顺应了这种趋势,借鉴了世界各教育强国的有益经验,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督导在我国的地位和权威,是促进我国教育走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4.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推进依法执教的必要手段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多项重大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我国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已经逐步完善,但现实生活中,有法不依的现象十分普遍,执法不严的状况司空见惯,违法不纠的痼疾难以根除,随意违背教育方针政策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从这个意义上讲,《条例》将我国多年来在教育督导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总结上升为国家法规,为教育督导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撑,使教育督导机构具有行政性和权威性,对下级政府和各级教育机构的监督工作作出的价值判断和建议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强制性,能够做到以法督教,克服主观性和随意性,对推进依法行政,加强依法执教具有重大意义。

二、特色与亮点解读

1. 新中国第一部专门的教育督导法规

尽管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已将教育督导制度囊括入国家的基本教育制度,但近几年,我国出台的关于教育督导方面的规定多为在制定其他类型的教育单行法和专门法中略微涉及,而关于教育督导的单行法却迟迟未出台,因此导致教育督导工作在现实中往往无法正常开展,执行效果和政策连续性也大打折扣。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91年颁布的《教育督导暂行规定》虽然对教育督导体制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但由于距今年限已远,对当前教育督导工作中碰到的许多实际问题和困惑已无法解决。直至2012年《条例》的出台,我国才有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关于教育督导的专门性法规。该《条例》的二十七条规定虽然简短,却涵盖了教育督导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范围、原则、法律责任等,为未来的教育督导工作提供了翔实的操作方案。这为促进我国教育法律体系完善,提高教育质量,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2. 以法律形式明确了督学的权责与义务

《条例》的第二章第六条至第十条分别对督学制度和督学的素质条件、身份、职责、职权、义务等各项都作出了明确规定,这在我国的法规中还属首次。同时,首批聘任171位国家督学,这不仅确立了督学的地位,而且突出了督学在督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条例》的第七条详细规定了作为一名督学自身应当满足的六项条件,比如对党教育事业的认同感,熟知国家教育政策、法律法规,做事廉洁公道等,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条例》对督学的学历、工作年限、身体素质、工作能力等条件,作了非常明确的要求。这不仅在形式上以法律的形式规范了一名督学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而且从历史角度来看,对我国督学队伍的规范化建设也起到了非同小可的推动作用。

3. 明确了教育督导机构的国家行政机关属性

原有的教育督导虽然挂有国家教育督导团的牌子,但“督导团”“督导办”都是教育部门内的一个机构。由于是部门内的监督机构,所以,无法对同级政府以及下级政府部门进行监督。同时,因为这类监督部门和教育决策、执行部门在实践中总是隶属于同一个教育部门,或者隶属于同一个领导,监督到自己身上往往就一带而过、得过且过。另据教育部一位有关人士介绍,教育部“督导办”曾仅有八个人,四个厅级干部,四个处级干部,干活时还要向外面借调。“无论对内还是对外的监督,都处于缺专家、少经费的状态,往往只是走形式。”[3]而此次颁布的《条例》的第一章第二条中明确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和本区范围包括学校在内的各种教育机构的教育政策法规执行和教学工作开展状况进行督导的职责。这样的规定,首次明确表示了我国的教育督导机构属于国家行政机关的性质,改变了当前我国教育督导机构多为教育行政内设机构的现状和开展教育督导无异于“下属监督上级”的悖论,为以后教育督导机构和督学更好、更有效地行使督导权利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有利条件。

4. 实现了教育督导对象的全覆盖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各级各类教育都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同时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例如高校教师忙于申请项目、搞科研,轻视教学的现象愈演愈烈,对教育事业产生了极坏的影响,引发了人们对高校和教师职业崇高性质的质疑。而新颁布的《条例》的第一章第二条中,“对法律、法规规定范围的各级各类教育实施教育督导,适用本条例”[4]明确显示本条例的适用范围囊括了法律允许范畴内的各个级别、各种类型的教育实施机构。这足以表明我国教育督导的工作范围由原来基础教育中的中小学,扩展到包括下级政府和其辖区范围里的各类学校教育机构,为以后打击各级各类教育中的不法行为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为我国教育督导机构更好地开展督导工作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奠定了我国教育领域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石。

三、实施中须注意的问题

1. 加强对督导重要性的认识,作好宣传工作

在《条例》颁布之前,由于教育督导法律法规不完善,教育督导机构设置不统一,因此带来了权力来源不明、职责不清等问题,使得很多人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达成对督学权威性的认同,这种状况也势必影响督导的工作效果。另外,以往对教育督导的宣传力度较小,使得很多人包括教育界人士对教育督导部门知之甚少,理解上有偏差,将教育督导机构看作“附庸”或者“吃闲饭”的机构。更有甚者,对此闻所未闻。据有关调查显示,多数家长和学生从未听说过教育督导,也不知道教育督导机构和督学到底拥有哪些职能和权力,这些因素都对实践中教育督导真正效能的充分发挥造成影响。

因此,正值我国《条例》颁布施行之际,我们要深刻认识教育督导的意义,明确教育督导工作对提高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重大作用,在更大范围、更宽的层面作好宣传工作。各级政府部门和各类学校更要抓住这次契机,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将《条例》的内容、创新之处和实践中积累的先进经验和典型进行传播,营造出一种人人知《条例》、人人懂《条例》的良好氛围。

2. 督导对象要重视自评,同时督导工作者也要接受他评

“自我评估也可称为预评估,简称自评,通常是被评者的自我反思。开展自评的主要意义在于,它有利于真正发挥受评单位自我诊断、自我修改的积极性”[5],消除一些心理障碍。由于众多的历史和现实原因,我国的教育督导工作历来不受重视,包括学校领导在内的很多行政人员实际上是把教育督导工作当作一种负担、一种形式,将教育督导看成是教育管理中无足轻重的环节。因此,我们有必要提醒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要认真对待每一次督导工作,积极开展自评活动,杜绝排斥心理和敷衍行为。

对学校评价的同时,督学也要接受被督导对象的评价,包括工作作风、服务意识、业务水平和能力。因为随着形势的变化,我们的督导从过去主要看投入水平、学校硬件建设等一些硬性指标,转变为督课改、督教学、督教育质量和效益等软性目标,难度大大增加,这对广大督导工作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此,行使督导职权时必须慎之又慎,不断在实践中学习,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反思自己的行为认识,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

3. 改革督导方式,构建以人为本的督导机制

在我国过去的督导工作开展过程中,往往过度重视死板的指标而忽略现实的灵活性;过分重视监督的功能而忽视指导的作用,对如何指导学生素质的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改革的推进等方面的难点、热点问题不太重视。因此,广大督导工作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督导意识,强化服务理念,积极听取基层人员的反馈意见,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提高教育质量,教育教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上来,及时向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提供有分量的决策咨询报告。

尤为重要的是在督导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督导结合、以导为主的原则。“督导组成员要始终坚持评估与研讨相结合,督中有导,导中有督,督导结合,重在引导,本着客观、公正、人性化服务的原则,交流学习的态度,始终使被督导对象处于主体地位,督导工作者起辅助、激励作用,二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和谐、宽容、平等、合作、信任的关系”[6],建立起督导工作的良性机制。同时,督学应该不断加强创新理念的培养,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有原则的灵活处理。

4. 加强督导队伍建设,提高督学素质和活力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教育督导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了省、市、县、乡四级联动的督导网络。督学队伍也日益扩大,据统计目前已经接近五万人,其中专职者近两万人。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的教育督导队伍中还存在对督导人员的选拔不够严格,专业结构也不合理的巨大问题。一些督导人员的自身素养、知识结构、分析能力和科研能力难以适应现代化教育督导工作的需要,以至于出现非专业人来评价专业人员的教育教学工作,从而使督导工作既不科学也不合理”[7]。除此之外,我国教育督导机构中的非专职人员大多数是返聘的退休干部、退休教师,尽管其中不乏热衷教育督导事业的人,但退休者绝大多数不能满足教育督导工作性质的要求,况且以他们的身体状况,也不适宜经常下基层。

由我国教育督导既“督政”又“督学”的任务性质决定,督学必须是既熟练掌握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又具有教育行政管理和教育教学经验,既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又有较高的政策法律水平的人员。因此,教育督导队伍是一支特殊的教育行政监督队伍。面对现实,我国的督导组成员的年龄和知识结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在重视经验的同时也应重视新思想、新观念的渗透,重视公开招聘与选拔优秀的年轻督导人员,以便在新形势下与时俱进,创新督导理念和工作方法,从而有效推动我国教育督导工作的开展。

注: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城市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E FA080247)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郭振有.教育督导与素质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32.

[2]黄昌明,王景孟.教育督导概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188.

[3]马晖.教育督导渐进[E B/O L].h t t p://e p a p e r.21c b h.c o m/html/2012-10/23/content_36132.htm?div=-1,2012-10-2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督导条例[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8/201209/142317.html.

[5]黄崴.教育督导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04.

[6]韩经太.教学督导的实践探索[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277.

督导检查开启“友谊”之旅 篇11

作为政府统计机关的基层工作者,笔者对督导检查的实践效果体会颇深。特别是在最近的一次督导检查后,笔者所在统计所通过及时总结经验并提出改进措施,使督导检查真正发挥了双向互动的促进作用,让统计管理相对人成为了“朋友”。

督导过程回放

通知不顺

2012年2月的某一天,昌平区南邵统计所按照工作流程,致电镇域内某规模以上房地产企业,告知统计督导检查事宜。谁知对方未等统计所人员说完,竟然大发脾气,质问道:“你们是怎么抽的单位?我们怎么这么倒霉,被你们抽中?”经过统计所工作人员按照统计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耐心细致解释后,对方才半信半疑地放下电话。

按时检查

当日,按照既定的检查时间,统计所人员准时到达该企业。

统计所人员首先出示执法检查证件,然后将事先准备好的宣传材料——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节选)送给被查单位的负责人和统计人员。随后,按照执法程序对该单位进行了督导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对方有关人员虽然显得紧张不安,但还是能够积极配合,使检查工作进行得比较顺利。

检查结果

从检查结果来看,该单位存在着以下问题:

1.统计基础工作不扎实。一是在岗统计人员不具备统计从业资格。从思想上对统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二是企业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

2.对统计执法检查重视不够。虽然在统计所人员耐心细致地做完思想工作后,企业统计工作人员能够积极配合现场检查,但是,之前未按照检查通知书的要求做好准备,耽搁和延长了检查时间。

3.报表数据存在差错。如:填报水消费表(105A表),填报数为6048吨,实际用水量为6084吨,相差36吨。再如,填报I104表的从业人员工资总额时,漏掉了报告期内已经发放的物价补贴部分。

在检查结束后,统计所人员将本次督导检查的情况和发现的问题向该单位负责人和统计人员作了详细通报。同时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与对方一起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便于及时解决;二是面对面地进行统计业务辅导,及时纠正发现的数据差错。

随后,统计所人员还在现场进行了“谈心式”的统计法制宣传,使受查单位负责人和统计人员清醒地认识到,依法提供统计数据是每一个统计调查对象的法定义务,理应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否则就可能出现统计违法行为,甚至受到行政处罚。通过这次督导检查,受查单位感受到了昌平统计局队执法人员良好的素质和工作作风,在及时纠正工作差错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直接、生动的统计法制教育。

受查单位统计员由衷地说:“多亏了你们今天的督导检查,我们才知道如何正确填报统计报表。否则,出现违法行为,那事儿可就大了。希望你们以后对我们多指导、多联系。”

受查单位负责人也当场表示,一定认真学习和执行《统计法》,针对这次检查发现的问题立即制定整改措施,切切实实地依法开展统计工作,避免统计违法行为的发生。

一次普普通通的督导检查,调查对象从通知时的冷漠、暴躁和怀疑,到检查结束后的心悦诚服、当面认错,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冰点”融化了,认识统一了,现场氛围好似朋友之间会面交谈一样。

固化督导检查成果

经历这次督导检查之后,统计所全体人员对此进行了讨论与反思。大家深感统计督导检查这种新型执法方式十分必要。首先,从目前基层单位统计基础的现状看,统计执法依然任重道远。如何结合统计执法,有效地改进统计管理模式,从而减少或避免统计数据差错,是政府统计目前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其次,通过这种督导检查,拉近了统计管理相对人之间的距离,变对立为融洽,“化干戈为玉帛”,能够有效地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再次,政府统计人员在经历执法检查的同时,自身素质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提高。作为统计执法人员,既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同时也要具备良好的社交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否则是无法完成好执法任务的。

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要提高源头数据质量,仅仅靠执法检查是远远不够的。经过研究,统计所决定采取以下措施助力基层统计基础工作的有效提升。

加大法制宣传力度

为了使《统计法》更加深入人心,南邵统计所已将《统计法》在镇级刊物全文登载,并发放至镇域范围内的所有统计调查对象和各级政府部门。今后将结合统计法律法规培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法,不断加强宣传力度,使统计工作得到广泛重视。

规范企业统计行为

最近,南邵统计所先后制定出《统计执法规定》、《加强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并将其打印下发到辖区20家规上企业。南邵镇主管统计工作的副镇长还亲自带队,组织统计所、财政所、经济发展部门负责人,深入重点企业,为企业发展形势诊断把脉。从原始数据采集、数据审核与处理、数据质量评估、统计数据上报等环节入手,进一步规范了工作流程、质量标准和操作程序,推动南邵镇统计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全面迈进。

加强统计业务培训

加强基层统计人员素质建设,确保源头数据质量是提高数据质量的有力保证。统计所在今后的培训环节上要做到“四有”,即:到会有签到、培训有课件、领材料有记录、填报质量有考评。在此基础上,培训要达到应知应会指标讲解到位、重点或易出错指标强调到位。

总之,开展督导检查带给我们很多启示:全所今后还要继续加强对《统计法》的宣传,加大对统计业务知识的培训力度,并不断强化自身素质,弘扬“忠诚统计、求真务实、追求卓越、乐见其成”的统计精神,为净化统计数据源头和营造良好统计环境创出新的业绩。

“督导”并行,“激励”相助 篇12

(一) 制订“督导”条例, 引领活动走向

通过问卷、座谈等途径, 学校初步制订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督导试行条例》 (以下简称《督导条例》) , 并在宣传栏里全文展示。同时, 还做出两点说明:一是“督”“导”并行, 重在引导, 督促师生积极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 确保活动的健身性效应;二是《督导条例》及大课间体育活动都需要不断完善, 希望师生及时提出建议, 学校将采纳合理意见并修改《督导条例》, 使这项活动真正成为师生锻炼的有效载体, 确保其效益的长期性。

(二) 成立“护美”小组, 督导具体活动

学校的“护美”小组, 由副校长具体负责, 固定成员由政教处、教导处、体育组的教师和“护美”小使者 (四五年级学生干部, 定期轮换) 组成, 还有临时参与的“护美”小使者 (积极参与大课间活动的特色学生代表) 。不同成员各有分工、职责不同, 每天要做好记录, 并做到每天一小结、一周一总结、一月一大结, 每天的汇总情况张贴在公示栏内;而各种记录资料均存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督导情况》文件夹中, 只要使用“网上邻居”功能, 师 (每人一台电脑) 生 (班班通里的电脑) 随时可以查阅更详细的情况, 明确需保持和改进的层面。

1. 副校长全面掌控活动情况, 并做好“大事记” (见表1) 。

(1) 表中的“类型”是指日常活动或参观、调研、比赛等情况;

(2) “具体情况”分两种, 一是针对平日管理与校内相关比赛, 所记录的学校领导、个人的主观感受;二是记载参观人员的观点、督导人员的意见或专家的建议。

(3) “备注”是针对存在问题初步提出改进意见 (学校领导) , 后期还可以补充给予专家建议或校内研讨情况形成的具体措施。

由于副校长亲自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 并担负了“督促活动的具体进行、向相关人员提示注意事项、查看‘护美’成员的检查记录、指出改进方向”等职责, 因而容易掌握全盘情况;而通过“大事记”, 能清楚改进的方向, 彰显了学校的重视与督导功能, 形成了“上下一心、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的局面。

2. 政教处教师负责监督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汇总检查整体情况 (见表2) 和班级情况汇总 (见表3) ;此外, 还肩负提前培训“护美”小组学生成员与安排轮换顺序, 督促与指导他们执行等情况。

(1) “闪光点展示”主要是针对班级整体活动情况的简洁总结, 可以涉及具体的人和事。

(2) “注意事项列举”只针对具体的行为, 不涉及学生姓名。

(3) “改进意见”既包括当场引导发生变化的情况记录, 也包含今后需努力的方向。

(4) “参与情况”按“特优 (95分以上) 、优秀 (85~94分) 、良好 (70~84分) 、一般 (60~74分) ”来打等级 (根据各种反馈情况汇总而成, 具体标准略) 。

(5) “备注”主要针对存在问题而提出的注意事项。

3. 教导处负责教师参与情况的调控 (见表4) 。除了正副班主任随班活动外, 教导处还把科任教师安排到具体的班级中与学生共同参与活动。

(1) “任职”是指担任正副班主任或科任教师。

(2) “班级”是指教师参与活动的具体班级, 也作为班级考核情况的一个方面。

(3) “非常到位”等既包括指导班级学生活动情况, 也包括教师个人参与活动情况。

(4) “具体描述”重点记录好的环节, 兼顾不足的内容。

(5) “改进意见”包括当场提醒个别教师注意行为的合理性及改进情况, 作为教导处干事责任考评的主要项目。

此外, “教师活动情况记录表”每天上交政教处作为考核班级的内容;而每周总结一式两份, 一份交给副校长负责具体督促或提醒个别教师, 一份交给教导处列入教师个人的千分考核 (文登市教育局实施的学校考评教师政策) 。

4. 笔者所在学校的5位体育教师, 每人负责一个年级的大课间体育活动, 除了协调组织工作, 还负责自主活动时的技术指导与安全警示工作, 并做好相关记录 (见表5) 。

(1) 简单记录体育教师个人指导学生活动的情况, 加强“花样旱冰”等危险性稍高项目的指导工作, 预防安全隐患, 及时制止不规范的行为。

(2) “典型事例”为针对不良行为的引导与改进记录。

此表直接上交副校长, 作为体育教师考核的参考资料, 是学校了解体育教师工作与掌握具体活动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

5.“护美”小组固定成员负责检查记录活动情况 (见表6) 。“护美”小组临时成员记录优秀典型的人 (班) 和事 (见表7) 。

(1) 按“特优 (95分以上) 、优秀 (85~94分) 、良好 (70~84分) 、一般 (60~74分) ”来打等级 (具体标准略) 。

(2) 必须有具体行为的记录, 注重过程的详细描述;记录规范一些行为与改进情况, 而及时改进者, 一般情况下不影响班级的考核等级 (事后可以立即向政教处教师汇报情况, 师生共同确立等级) 。

(3) 记录事件的全过程。

(4) 此表直接张贴在公示栏内, 师生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情况, 树立榜样行为, 熏染良好习惯。

二、讲究策略, “激”“励”相助

(一) 激发群体效应, 维护运行模式

1. 大课间体育活动考核情况作为“星级”班级考核的主要项目, 还有附加规定:

每个年级获得“五星” (最高级别) 荣誉称号的班级, 大课间体育活动当月考核必须为“特优” (95分以上) 或“优秀” (85~94分) , 否则会被剥夺资格。

2. 学校在公开场合表扬优秀班级的具体表现。

此外, 优秀班级拥有选派学生代表在集体大会发言或演讲的机会, 以及在校广播电视台和校报的专版宣传的机会;有权争取学校优先安排特长教师 (或校外特长义工) 做班级的辅导员, 更好地开展班级活动;班队会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相关讨论活动时, 学校会派领导和体育教师参与, 从而了解心声、引领方向, 并享有提前进行活动项目轮换、开发等权力;各种比赛享有专业人员指导的优先权, 某些场合还可以进行独特展示, 如, 在健身大赛中, 除了规定的全员参与的群体展示外, 还可以进行小群体表演。

3. 把针对性指导班级活动作为最大的奖励。

如, 优秀班级与其他班级“牵手”, 互相交流与改进;学校派专业人员私下和问题班级交流;发现问题当场善意指正, 群体问题及时与班主任交流, 以降低抵触情绪, 着力于改进问题层面。

(二) 奖励榜样行为, 形成导向制度

1. 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考核列入教师个人和教研组的考核项目, 定期开展评选活动, 如, 30%的教研组获得“群体活动模范组”、班主任的30%获得“优秀辅导员”、体育教师的20%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科任教师的20%获得“群体活动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

2. 奖励特色学生, 树立榜样行为

(1) 张榜表扬模范行为。“护美小使者”每天挖掘的优秀典型和学校每月筛选的典型行为, 都在公示栏、校报、学校网站和小广播电视台进行表扬, 以榜样行为引领努力的方向;还以“喜报”的形式, 反馈给家长, 由家校共同推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长期开展。这些举措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行为规范的认识, 促进了行为能力的提升, 导向与规范的作用较为明显。

(2) 领操员。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优秀典型, 做操规范者可以成为“领操员”, 且要根据需要安排轮换。

(3) “护美小使者”。除了领操员外, 余下的优秀典型成为“护美”小组中的一员, 经过培训合格者成为“护美小使者”, 挖掘新的“优秀典型”, 表现优异者成为“终身会员”。

(4) 健身小标兵。学校每月都评出10%的“健身小标兵”, 优秀典型是必然的人选。

(5) 优先选择“校本课程”。优秀典型可以在新学期行使选择校本课程的优先权, 特殊情况学校将进行个别谈话, 协商解决。

(6) 特长展示。每学期举行“特长展示”活动, 班级先举行相关活动, 筛选部分人员参与学校的后续活动,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优秀典型是必参加人选。学校还根据他们的需要, 安排相关人员提前进行培训, 确保其成功展示。时间安排:第一学期一般在10月底, 第二学期则是“六一”。此外, 学校还邀请典型学生的家长参与活动, 进行亲子联欢。

上一篇:药剂专业学生下一篇:取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