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造型艺术与鉴赏

2024-07-09

紫砂造型艺术与鉴赏(精选5篇)

紫砂造型艺术与鉴赏 篇1

宜兴紫砂历史悠久, 始于明代正德年间, 不仅是品饮的实用品, 而且还是形质优美、颜色古雅的艺术品。闲来将各色紫砂壶放置手中, 把玩、欣赏、其乐融融。

由此, 诸多关于紫砂的艺术创作文章也蔚为大观、层出不穷。但是笔者在学习他人理论文章之后, 总觉稍有遗憾。似乎偏创作的多, 偏鉴赏的少, 从启发创意之处说的多, 从接受理论、观众心理、诱导提升这方面说的少。笔者初学书画, 后工陶刻, 陶刻艺术境界的提升必然要求我对紫砂壶的造型、审美等方面钻研探索, 经历多年, 小有所得, 今天单就如何鉴赏紫砂艺术的文人气质, 撰文成章, 与大家切磋。

一、何谓紫砂艺术的文人气质

要想说清紫砂艺术的文人气质。我们不得不关注如下两个概念:文人壶、新文人壶。在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 才能升华、总结出紫砂艺术的文人气质, 才能说清楚紫砂艺术特有的文人气质究竟是什么。

文人壶是紫砂陶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标志一般认为是曼生壶的出现。曼生壶是以清人陈曼生为首的文人群体, 与紫砂艺人相结合而创造出的一种“文人壶”。一般由陈曼生设计, 杨彭年兄妹成型, 再由陈曼生以及诸友题字刻铭的壶, 后世称为曼生壶。曼生壶造型将自然形象—如“却月”、“饮虹”、“横云”等, 植物形态—瓜形、葫芦等, 实用器物—钿盒、覆斗、井栏、合斗等, 以及古代器物—石铫、天鸡、镜瓦等形态变化入壶, 在壶的款式上创新, 务求简介明快, 特别是把紫砂壶艺与书法、印刻、铭文等艺术结合起来, 而且壶铭文切茶、切水、切壶、切壶形。书画精雅, 与壶融为一体, 相得益彰, 充满了文人雅趣。

继陈曼生之后, 又有瞿应绍、邓奎、梅调鼎、朱坚等一批书画家积极参与, 不断丰富文人壶的发展。近现代以来, 书画家吴昌硕、任伯年、于右任、黄宾虹、唐云、朱屺瞻、亚明、韩天衡、钱君陶等也纷纷与紫砂艺人合作, 参与了紫砂陶艺的创作, 进一步推动以紫砂为载体展现传统艺术的多元融合, 蔚为大观。正是在这种意义上, 清华大学杨永善教授感叹说:“紫砂陶艺实际上是热衷文化的艺人与热爱工艺的文人共同创造的。”

新文人壶, 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在紫砂器领域兴起的艺术创作风潮, 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吕俊杰、吴鸣、吴光荣等。他们与传统文人壶有着割不断的血缘关系, 但又体现出强烈的个性色彩。具体来说, 创作主体由文人书画家与紫砂艺人的合作, 变为紫砂艺人以艺术家的身份、素养、视野统筹创作;壶艺方面, 虽然继承了传统文人壶的表现方式、艺术观念等特征但更体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强烈的原创性和探索性;在紫砂艺术理论上也有自己独立思考与见解, 摆脱了理论的混沌而具有学术上的自觉性。学术界对此已经有陈明明的文章以吕俊杰为例, 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了解了“文人壶”“新文人壶”这两个概念, 我们可以给紫砂艺术的文人气质进行更周到的概括、紫砂艺术是个内涵丰富的大概念。文人气质是大概念下诸多子概念之一。在紫砂作品中体现了文人胸怀、文人审美视野、文人的艺术感悟、文人的高雅情怀的, 我们就可以认为其中体现了文人的气质。

二、由“相”入“道”:对紫砂艺术中文人气质的审美品鉴

对紫砂艺术进行审美赏鉴, 人言人殊。这里只想用四个字“由相入道”来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 来说明怎样更好的欣赏紫砂艺术中的文人气质。

我们一般欣赏紫砂艺术, 往往是“以貌取人”。比如摸起来手感不同, 如摸豆沙—细而不腻, 又像婴儿的肌肤, 手感十分舒服;要求形状云停美观, 壶的流, 把, 扭、盖、肩、腹、圈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壶的点、线、面的过渡转折要清楚、流畅。按照紫砂壶成型工艺的特殊要求来说。壶嘴与壶把要绝对在一直线上, 并且分量要均衡;壶口与壶盖结合要严紧, 等等。种种标准, 不一而足。

在笔者看来, 这都属于“相”的层面, 并不能代表紫砂艺术中文人气质的精华。艺术鉴赏者在艺术鉴赏中的最高境界, 是物我两忘。要达到这一层级, 就需要从“道”的层面欣赏紫砂文化。

所谓的“道”, 是中国古代哲学中一个重要范畴, 也是代表了中国古典美学独特意蕴的美学范畴。《老子》中认 (下转第98页) (上接第99页) 为, “道”既是世界的最高本原, 也是万事万物的客观规律, 亦是人生活、行动的根本法则, 蔡邕《被州辟辞让申屠蟠》中言:“安贫乐潜, 味道守真。”又梁元帝《高祖谊议》云:“钻味微言, 研精至道。”刘勰更在《文心雕龙》中用整整一章《原道》来论述“道”。后人在这基础上先后做了“变化之道”、“以行媚道”等多种阐述。

要从“道”的层面进行紫砂鉴赏, 笔者认为应该有“精、气、神”三个级别的逐渐积累。包括泥料之精选、形状之精当、做工之精心、款识之为做壶精英, 这是首先要注意的“精”。次查其“气”。紫砂壶本身是:“方非一式, 圆不一相”, 但无论方圆, 总要各个部分贯通一气, 展现一种唯独此壶才有的“气质”。后通其“神”。紫砂壶同于茶道, 其追求的意境, 也应属茶道所追求的“涤净烦嚣, 淡泊明志, 超凡脱俗”的意境。

无论是“精、气、神”中的哪一个层面, 要想达到“道”的层面, 体现在审美主体的重要标准, 就是主体有所悟。外在的审美行为, 在主体内心产生审美感悟, 产生升华。从小处, 悟出做壶者的匠心、才情, 从大处, 悟出紫砂艺术“茶禅一味、情景恬淡”的艺术境界。

三、结论

当今紫砂艺术正处于繁荣鼎盛时期, 这需要我们不仅从创作中, 还需要从理论上对此进行学术总结和理论升华;需要我们不仅关注艺术家的主体创作思维, 还需要关注鉴赏者的审美心理。紫砂艺术家走到壶友当中, 更好地引导壶友在更高层面上热爱紫砂艺术, 这才是紫砂艺术生生不已、良性循环的通衢大道。

紫砂造型艺术与鉴赏 篇2

杏花春雨的江南宜兴,茶陶仙洲如诗如画,孕育出的紫砂文化更是名扬四海,独步天下。“蒯氏紫砂”作为一个响亮的紫砂文化品牌,出自制壶世家,从传统中走来,凭借独有成熟的制壶技法和对紫砂艺术的探索追求,秉承精华,勇于超越,在宜兴鼎蜀独树一帜。

“蒯氏紫砂”掌门人蒯良荣老师,心仪古代圣贤修身之德,慧眼传统经典紫砂之美。几十年默默的紫田耕陶,汗滴紫砂陶土,倾心紫砂陶艺,承前启后,开宗立派,独创“蒯氏紫砂”制壶绝技,泥与火的功夫演绎得如火纯青。传统经典中的方壶、圆壶、锦囊壶制作的精道传神,蒯氏家传风格的各式壶型、朱泥小品等,造型之美、做工之精更是无以复加。尤其是蒯良荣老师独创的“蒯氏三绝”,堪称紫砂壶艺的独门绝技。一绝是,蒯老师亲手挑选紫砂原矿,非上品名砂不用,自己动手加工槌泥,家藏陈腐多年的老泥,配泥考究独有心法,配出的成品泥料自然、深沉、温润、耐高温,“配土之妙色象天错”;二绝是,制壶技法得前人真传,全手工制作和特有的拿捏手法功夫独到;三绝是,实力雄厚,家中自备气窑、电窑等大型烧制工艺设备。蒯大师亲自烧窑,现场控制操作,靠调整炉窑温度和紫砂壶坯入窑的次数,紫砂壶经过至少八次以上入窑“超高温”精心烧制,用丰富的实践经验掌控观察壶色的自然变化——师造天然。

正是由于“蒯氏三绝”,烧成后的紫砂壶,呈现出炯别的色彩艺术效果,特殊的肌理之美,令人无法表述的绮丽色调,胡玉?胡金?奇诡怪谲,妙不可思,情理之中蕴藏玄妙,正可谓“彼新奇兮万变,师造化兮元功。“蒯氏紫砂”壶就像一位修炼了百年的高士,恰到好处的融入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内聚静俭无为之道,高雅矜持、深沉厚重,精神矍铄,充盈着生命张力。蒯氏紫砂”集紫砂壶的“五美”于一身,君子爱壶,壶如君子,一壶在手品茶论道,宠辱皆忘,用于泡茶水色温润,恰似古玉生辉。蒯良荣大师被众壶迷激情的赞誉为“窑火魔术师”。多年来,“蒯氏紫砂”一直深受玩家宠爱。随着近年来紫砂热的勃兴,“蒯氏紫砂”给紫砂市场带来了一股冲击力,物超所值的紫砂作品受到壶迷的追捧,在收藏界业已名声鹊起。“蒯氏紫砂”集传统经典、蒯氏风格于一体,以其大度精美、古朴风雅的造型,魔幻般的烧制色调,着实令壶迷们痴爱得有些疑惑?即便是紫砂界的同仁也啧啧称道。“蒯氏紫砂”作为具有特色魅力的文化艺术力作,开一代新风,已成为个性鲜明的当代壶中精典。

蒯良荣

我国传统工艺紫砂陶艺的传人之一,对紫砂陶艺有着深刻的研究,在精深的理论中探索着实践的过程,创造出独特的一门蒯氏紫砂陶艺。

八十年代开始从事紫砂陶艺创作和设计,釉水,泥料配制,技艺全面而精湛,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良荣先生制壶的泥料都是自己到泥矿宕口亲手挑选。其选泥的过程简直可与淘金相媲美。成堆的泥料他选不中,往往空手而返,偶尔在那不经意的角落,发现一星半点合意的泥块如获至宝,捧回家中分开别类贴上标签,露天存放使其陈腐,腐熟极致,再专门用石磨磨成泥浆,而后再用筛滤,再磨再滤。精益求精,在此可谓细益求细。台湾客户用手捻之,叹曰:"泥中极品!良荣先生艺海耕耘二十余载,集原料选配,设计,创作和烧成技艺于一身。他的作品选型优雅,线条挺括,充满神韵。他创作的各种朱泥小品壶享誉大陆及香港,台湾及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国,他特别擅长制作筋纹器,其代表作’菊瓣六条’’葵掇球’,’凌花’在《天地方圆》,《世界艺术家》,《鉴赏珍玩》,《紫泥新韵》,《壶魂》等多种报刊杂志上发表刊登。

浅析紫砂发展与紫砂艺术 篇3

【关键字】紫砂壶;人文关怀;紫砂艺术

紫砂壶是出产于宜兴的著名陶质茶具,至今已有7000年的历史。宜兴一直都有陶的古都,茶的绿洲,竹的海洋,洞的世界的四大美称。它以悠久的陶瓷文化、丰富的陶瓷制品及其独特的制作技艺享誉世界。世人称宜兴为陶都,它的陶文化悠久而丰富,宜兴紫砂壶也是闻名遐迩的。说起紫砂,不得不追溯它那历经四朝的千年发展史。明代林古度有诗云:世间茶具称为首,玩赏揩摩在人手。

回顾千年紫砂,当茶和壶相伴一体的时候,茶为壶增益,壶为茶添味,茶和壶的合用,在文化艺术的陶醉中,心旷神怡。在文人,艺术家的参与下,紫砂逐渐演化为集陶文化,茶文化,兼书法,绘画,篆刻等艺术于一体,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陶,世界名陶。紫砂早在明清两代就广受文人士大夫喜爱,有的甚至直接参与到紫砂壶的设计制作中,提倡素面素心,清雅宜人,或在壶体上镌刻题铭,切壶、印茶、切景、诗、书、画融于一壶。紫砂赢得了历代文人墨客之青睐,看似一把小小的茶壶,其中却凝结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折射出紫砂陶文化的亮点。壶艺的创新如能做到形、神、气三者融汇贯通,方可称为佳作。诚然,这是不容易的事。需要有扎实的基本技能,丰富的生活积累,严格缜密的技巧,要有对泥原料、成型、烧成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工艺流程的深入了解和掌握等等。总之,艺术要有决断,要朴素、要率真,要把亲自感觉到的表达出来,以达到形、神、气兼备,才能使作品气韵生动,显示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公元十二世纪初,正值我国宋代的北宋时期,陶瓷生产十分发达,五大名窑已趋成型。至公元十六世纪的初叶,随着饮茶方式的改变和对舶来文化的吸收,由紫砂陶土手工制成的紫砂壶更推动了宜兴紫砂陶器产品的生产,对宜兴陶瓷文化传统的形成起了积极的作用。紫砂陶器尤其是紫砂壶发展到今天,特别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现代的价值取向给予紫砂陶艺的人文关怀并推进了当代人文特征的构筑。大量的眼花缭乱的造型和装饰手法是衍展和创新的重要手段。当代的发展态势表明,一切文化都相互影响,更何况我们现在已是一个“跨文化”的存在,要更好的发展,仅和自己的历史、文化对话,显然是不够的,这就是要求我们对紫砂陶艺重视和发展现代的人文特征。

紫砂艺术是一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形式。一件好的紫砂壶,除了讲究形式的完美与制作技巧的精湛,还要审视纹样的适合,装饰的取材以及制作的手法。所以一件较完美的作品,必须能够发抒艺术的语言。既要方便使用,又要能够陶冶性情,启迪心灵,给人油然而生的一定艺术感受。诚如已故紫砂大师顾景舟所说,艺术要有决断、要朴素、要率真,要把亲自感觉到的表达出来,以达到形、神、气、态兼备,才能使作品气韵生动,显示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从艺四十年来,以“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作为创作意境,在均陶堆花艺术上既善于汲取前人的经验行业艺术精华,师古不泥,又长于研修,大胆创新,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八子莲花壶”采用清水泥制壶冲茗,使用日久越顯红润朴拙,古墓隽永。此红润之光不娇不艳,饶有灵气。观赏此壶,让人顿时无限遐想。古朴隽永,气势磅礴,意蕴悠长,一片祥瑞之气笼罩,可谓清新赏目。壶的整体造型,自传统壶型中汲取元素,以传统造型为基准,融入现代的设计理念,似仿古而非仿古,其色泽醇厚但不俗媚,执掌中把玩,手感舒爽。

“八子莲花,吉祥如意”,这是咱们中国人对生活的一种朴素美好的愿望;莲花八子镶于紫泥之上呈现出另一派东方文化的风尚,中庸、祥和、宁静、愉悦、超脱和微笑。壶的圆润,字的洒脱,画的飘逸,使得此壶为众人所喜爱和收藏已在情理之中。

漫谈当下老紫砂鉴赏与收藏 篇4

以前的拍卖市场,紫砂只是作为杂项中的一种,现在,各大拍卖公司争相举办紫砂专场拍卖,老壶新壶都受到人们追捧。上街看看,到处都有紫砂壶店,上网也是一样,几乎各个网站都有紫砂广告出现。从前玩紫砂的人很少,现在,普通工人也好,政府官员也好,文人雅士就不用说了,甚至演艺明星,十有八九都知道紫砂,十有七八是紫砂爱好者。这种热度是前所未有的。

当然,这种现象的出现,与紫砂拍卖市场水涨船高的成交价有关,加上报刊、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的宣传,一夜之间家喻户晓。凡事一有利,就引人注意,一传十,十传百,都知道紫砂壶值钱,都关注起紫砂壶来。

本来是小众的爱好,现在变成大众的爱好,作为紫砂收藏者来说,应该高兴。但是我们在高兴的同时,也有一种担忧,是喜忧参半。喜的是紫砂受人关注,紫砂文化得到弘扬;忧的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紫砂被误读。为什么?因为紫砂专业知识的传播与紫砂热的程度不相等,信息不对称,爱好紫砂的人多,但是专业人士的发声渠道太少,专业人士的交流往往局限于圈子之内,这就造成许多初学者不得其门而入,人云亦云,以讹传讹,给居心不良的造假者以可乘之机。有人为了获利故弄玄虚,有人不懂装懂,误人子弟,紫砂市场乱象纷呈。

作为一个资深的紫砂爱好者和收藏者,我认为当务之急有必要正本清源,拨乱反正,这靠哪一个人不行,个人力量是有限的,必须要靠群体的力量。

紫砂的学问很深,从泥料、工艺、历史、人文等方面,都可以进行专门研究。我收藏老紫砂器有六十年了,注意力一直放在老壶上面,所以我讲紫砂鉴赏,也专门针对老壶来讲,主要是明、清、民国这些时期的紫砂。

我们讲鉴赏,首先要明白,鉴是什么?赏又是什么?

鉴,是辨别真伪优劣。看见一只壶,能通过它的砂泥、器型、工艺、装饰、印章等要素,判断出这是不是紫砂壶,是什么年代的,是什么人做的,是精品还是一般日用器,是明器还是粗货……如果能分辨出来,说明你有一定的鉴别能力了。赏,是欣赏审美。通过判断一件器物是真的好的,然后看它好在哪里,美在哪里,有什么独特之处,表达了什么,在这个过程中,精神得到熏陶,思想受到启发,得到美的享受,这就是赏。鉴是赏的基础,必须在去伪存真之后再来欣赏,才能获得真正的精神享受。

有的人买了仿品,自己不知道是仿的,看的也很高兴,越看越美。这个只能说是暂时的,或者说是虚幻的精神享受。一旦被行家点破是仿品,或者随着自己专业知识的积累,自己看看发觉不对了,那个时候,以前有多大的享受,现在就有多大的失落,好像一个人把感情付给了错误的对象,是非常令人难过的一件事。但是事情有坏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认识到错了以后,吃一堑长一智,下次就能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鉴跟悟性、眼力有关,一样东西真就是真,伪就是伪,没有含糊。赏就不同,它取决于个人的文化程度、修养、性情、眼界、胸襟,弹性很大,同样一件紫砂,给甲看和给乙看,产生的感受是不同的,因为有个人欣赏水平的差异在里面。现在大多数人欣赏紫砂,首先是看值不值钱,值钱就是好东西,这是钻入了误区。紫砂给人精神方面带来的享受,要远远超过它的经济价值。

紫砂造型艺术与鉴赏 篇5

关键词:紫砂造型;书法绘画;共通

1 苏东坡与紫砂的造型设计

说起宜兴紫砂与书法、绘画,就会使人联想起壶上的刻字、刻画装饰,认为这就是文人参与紫砂壶艺的形式,其实文人参与紫砂的造型早就有记载,我们紫砂壶中有一款式叫“东坡提梁壶”,就是宋代苏东坡在宜兴教书时,根据紫砂材质的特点设计而成的。虽然这是一则民间传说,但该壶的造型端庄稳重,壶身圆润饱满,提梁凌空飞挂,气韵不凡,颇有苏东坡书法浑朴大度的气质和韵味。我们从这个典故中可以看出,紫砂壶虽小,但壶身上造型的线条运用、块面的组合以及壶嘴、壶把的布局搭配,均和中国书法、绘画在本质上有着相似的地方。

2 紫砂与书法、绘画艺术上的共通之处

艺术是相通的,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真理,紫砂与书法、绘画有着艺术上的共通之处。书法艺术讲究和强调线的表现力,它在艺术特征方面与紫砂的联系初看似乎不相关,实际上两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首先,从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来看,它是实用性与艺术性、再现与表现、状物与抒情相统一的艺术。它无色而具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来自自然形象而又远离了自然形象。人们将自己的精神意蕴、生命情丝、审美趣味化为或纵或收、或枯或润、或粗或细、或刚或柔的线条,并通过这些笔墨线条的枯润、浓淡的个性因素反映出人的审美经验。“在造型过程中,作者的感情就一直和笔力融合在一起活动着,笔所到处,无论是长线、短线,是短到极短的点和由点扩大的块,都成为感情活动的痕迹”。中国古代美学家对书法的这种特性早有精辟的论述。汉代的扬雄在《法言》中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蔡邕在《笔论》中言:“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唐代孙过庭认为书法艺术可以见出书法艺术家的情感,即“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回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笔,言哀己叹。清代刘熙载更是一语破的:“写字者,写志也”、“书法,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而已”。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壶如“字”也,如我们可看到当代壶艺泰斗顾景舟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高庄合作的“提璧壶”,以其严谨的法度、“黄金分割”的比例、清雅顺畅的线条,而让人愈看愈美,顾景舟壶艺的精华之处就是追求“骨法用笔”、“气韵生动”。欣赏顾景舟大师的“提璧壶”尤如欣赏书法艺术中的范本,《柳公权》字帖,如果以拟人化的手法来表达,可以说你面前站着的就是一位古代书生,一派儒雅之气。

紫砂与绘画无论是从艺术本质、特征,还是从表现手段来看都有共通之处。绘画艺术讲究“气韵生动”、“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讲究“骨法用笔”、“画龙点睛”,着重形象的刻划和意境美的追求,讲究兼工带写,以浑然天成、本色自然、含蓄蕴藉为品位,遵循“作品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大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的创作原则,强调艺术家要深入生活,从生活中获取创作营养并反映生活。绘画艺术所要求的这一切,紫砂艺术无一例外地要遵循。

当代大师蒋蓉在壶艺方面的创意更与中国传统花鸟画有着共通之处。她说:“创作作品要吸取大自然美好事物的营养,博采众长,赋泥土以生命。如创作“荷花茶具”就是在盛夏时细心观察,采来荷花观察它的形状、筋络、色泽,在模仿中注意观察形与神的关系,强调形似,又需神似。蒋蓉的壶艺创作经验与中国画家到野外、到生活中去写生是何等的相似。

3 创作感悟

在初步领会了一些书法艺术与紫砂壶造型的关系后,在创作中特别注意紫砂壶身筒与壶嘴、壶把之间线条的连贯与顺畅,壶身、壶盖、壶把、壶嘴虽然是壶的四个部分,但他首先是一个整体,整体美的要求就必须像写书法一样,一笔下来不能断,要一气呵成、流畅爽快,因而在制作时特别注意上下衔接过渡的自然,另外身、盖、把、嘴的比例也像书法“横”、“竖”、“点”、“捺"的长短要恰到好处。这样的壶,不论是圆器、方器放在收藏者面前,就像一件书法作品那样顺眼,自然会百看不厌,愈赏愈美。

紫砂壶的造型艺术不论是光素器、花器、方器、圆器还是筋纹器,不管是传统造型还是现代派,都要有一个法度的问题。这个法度,某种意义上来讲和绘画一样,第一要立“意”,意境高作品自然出手不凡;第二是谋篇,所谓谋“篇”,就是追求整体美,壶与画一样要把握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当空则空,当满则满,虚实相交,自然和谐,造型上能达到这种境界,作品自然美不胜收;第三要做到“认真”,像绘画一样,每一笔下去都要认真用心才会出好画。

上一篇:提高医疗效率下一篇:事实问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