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

2024-09-18

人教新课标(共12篇)

人教新课标 篇1

一、建构主义理念在新课标中的体现和新教材中的落实

1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标明确提出的基本理念为: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教材较之以往较大的变革之一,在于其教学内容与现代社会文化生活的密切结合,以及启发性设问和社会实践任务的设置、对于学生的能力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注重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标基本理念之四要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

新教材的编写渗透了对于学习方法、能力的要求和导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在老师的帮助和教材的指导下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明智、系统而有效的学习方法,不断补充和积累新的学习经验,同时发展自己实践知识、活化知识、创新开拓的能力。

3注重在学生参与、体验、实践和创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关于德育的课程目标:国际视野、祖国意识、合作精神、自信意志、动机兴趣,总称为情感态度的目标。教师浏览教科书将会相应地发现,新教材中不论是艺术、建筑、运动还是科技、影视和饮食文化材料都展现了中国应有的一份风采,让师生在研讨的过程中共同体验到民族自豪感。有利于学生坚定爱国主义思想,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公民形象,有利于他们把自身的道德、智力、个性、兴趣的发展与民族使命感结合起来,成长为不仅有着广阔的知识面,而且有着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创造人类美好明天的崇高理想的新一代开拓者和建设者。另一方面,学生在体验教材的同时,或领悟或接受对于他们成长有益的生存哲学、成功之道、道德标准和学习方法,也获得了对其终生发展有着导向性,起到帮助或催化作用的金钥匙。

4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关注学生的个性及多元化智力的发展。

课标中设置的文化意识目标为: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和能力。新教材中包含着大量关于现代化生活、科技、国际文化,课标中设置的文化意识、环境和健康、体艺的视听材料和任务,要求学生在发展语言智力的同时,进行逻辑、空间、音乐、身体运动、人际关系,内省、自然观察、智力的活动。因此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得以提高。其优点有二:让具有不同方面智力优势的学生能以自己感兴趣的方式或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去体验成功和发展语言经验,通过交流与合作让学生相互学习、补充、融合,促进智力的全面发展。

5评价方式的进步。

新课标要求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新教材的评价方式,正如新课标要求的,不仅是多样性地,互动性和以学生为主体的,而且成为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结果起着反思,激励和导向作用,评价过程不仅有传统的语言评价活动,同时也包含着大量多元化智力评价。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将全面发展他们的综合素质而非毫无生气及乐趣地被动应试,课堂习得将被巩固、运用并创新、教学效果也得以优化。

二、如何更有效地使用教材

1充分了解学生现有水平,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教材只有一本,而学生水平与教材的距离不等。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包括学生现有英语水平、知识面、心理需要、智力水平、兴趣爱好乃至生活环境)与教材内容要求之间的差距以及学生相互间的差距是有必要的。在要求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不同学生的智力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步骤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有效地利用教材中所给的材料进行活动,才能保证应有的课堂效益。

2如何激发中等以下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和参与意识。众所周知,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而新的评价体系更强调学生有自己的所得和发展。尽管有些学生对学英语望而生畏,但教师可有针对性地客观分析其原因,消除畏学、厌学情绪。信心、爱心、关心、个别谈话、充分挖掘教材是最基本的办法。其次,探究式的学习是保持学生兴趣的最佳方式。任何起点、薄弱环节不同的学生都能通过探究式学习,学有所得,并同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为下一步完善和发展提供了动机。另外,教师也可以和自己的学生一起讨论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的意义和实施,以及课堂角色的分配(水平兴趣不同的学生没有必要担任相同的课堂角色任务),并督促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它们。

3学生为主体,不等于“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更强调的是学生是思维的主体,是所有学习过程的主动探究者、讨论者和创造者。教师应思考如何帮助学生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学生终身学生能力包括:独立探索的能力,协作学习的能力,效果评价的能力,自我激励、持之以恒的意志力。在独立探索能力的形成过程中,学生需要逐渐培养开拓资源的能力和有效利用资源的能力(理解、归纳、比较、分析、联想、想像、推理、记忆等认知能力;提炼、选择、决策、综合、计划等实践能力),不断发现问题、思考和利用各种资源、工具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实验和开发的能力,以及从探索中总结、发展或掌握新的学习策略的能力。学生在协作学习中,要逐渐培养沟通协调能力和计划组织能力,才能使协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效果评价中,反思和接受指导(即善于“听话”)的能力并重。

4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教材进行适当取舍和重新组合。

教材各部分的顺序是可变动的。、例如对于生活环境中缺少听、说机会的学生,采取读—听—写—说或读—写—说—听的顺序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更容易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北京师范大学胡春洞教授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通过教师的智慧发挥学生的智慧,通过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立足于教师智慧的发挥,我们才能全面地发挥学生在英语学习当中的智慧性,才能取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对教材取舍或整合的依据包括:学生个体的认知特点,学生的兴趣个学生自己的语言习的模式(应当看到,虽然幼儿习的语言遵循听-说-读-写的规律,但对于已有一定语言基础的青少年和成人来说,习得语言(新词、新说法)也可能从读开始。

5应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和学的模式,提高教学效益。

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提供丰富充足而广阔的教学资源(包括视听材料和教学软件)以供师生查询、选择、利用其进行学习和研究,而且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以探究的方式进行研究性,合作性或设计性学习。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毫无疑问真正地打破了教师中心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和种模拟现实世界的情境)以供他们去主动地收集、选择、分析、综合、体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知识体系,使他们的行为成为真正有效的学习,同时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此外,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优化选择和整合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各种学习资源,将教学内容有效而高效地,以最符合学生认识规律,最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去自由探索和交流的方式呈现出来,才能叫做真正的素质教育。

摘要:素质教育改革推动了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新课标是教师使用新教材实践素质教育的指南;而新教材则是教师依据新课标实践素质教育的具体任务或工具。本文重点围绕使用斯教材的过程中应该思考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难点展开论述。

关键词:建构主义,困难,案例,评价,素质

人教新课标 篇2

第一单元 第一课 鸦片战争 林则徐虎门销烟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根本目的、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扩大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原料,把中国作为主要侵略目标。

2.鸦片危害:1.白银大量外流,威胁到清朝的财政,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2.人们身心健康收到严重摧残。3.官吏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削弱。

3.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直接原因:虎门销烟——导火线 4.虎门硝烟意义:是中国禁言运动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和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5.(课中)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答:1.人民群众支持 2.皇帝和一些官员支持 3.林则徐的正确领导

6.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维护了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理所当然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借口:保护通商

2.1840年6月,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

3.1814年,英军强占香港岛。道光帝感到有损尊严,决定对英宣战。

4.鸦片战争英雄人物:关天培、陈化成等

5.三元里人民抗英战争:群众自发的,近代史上最早的人民自发抗敌战争,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 6.1840.6~1842.8 南京下关。

中英《南京条约》

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1.南京条约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割地:香港岛;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3.签订《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危害:破坏中国领土完整。加重中国人民负担。便利外国的倾销和他们原材料 4.签订《南京条约》根本意图: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并永久居住等特权。(破坏了中国贸易权,租界,国家的居住权

5.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6.性质: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封建社会 地主与农民——资本注意列强于中华民族

7.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肩负着既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又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重任(身上背负着双重任务)

8.南京条约 严重破坏了关税自主权。便利外国商品推销和对中国原料掠夺

9.鸦片战争影响: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成为半殖民地国家,半封建社会

10.林则徐: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编译《四洲志》,《华事夷言》

第二课 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原因:取得更多的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1856年,英、法发动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俄、美以“调停”为名,从中渔利。

3.火烧圆明园对中国影响:不仅给中国文化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也是对世界文明的践踏和破坏

4.1860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西方列强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增开11处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入内地传教、经商;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给英、法巨额罚款等。

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清政府2次鸦片战争战败的根本原因:封建制度的腐朽 2.到19世纪80年代为止,俄国共割占中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俄国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3.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鸦片战争的变化:1.通商口岸数量越来越多 2.侵略范围势力占了东北、西北地区 3.割的领土越来越多 4.第二次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外殖民地程度加深了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1851年1月,洪秀全发动农民起义,定国号为“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都城。2.太平天国不仅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还同外国侵略者进行了坚决的斗争。3.意义:充分表现了中华儿女反侵略斗争的英雄气概。

第三课 收复新疆和甲午风云 左宗棠收复新疆 左宗棠:陕甘总督

1.1.态度坚决,很有谋略 2.新疆人民支持 3.收复新疆是正义战争

2.1881年,中国收回伊犁

3.建设新疆、开发新疆:兴修水利,屯田积谷,提倡种棉养蚕,开矿办厂。修筑城堡,建设道路,夹道种柳

4.1884年,清政府设立行省,任命刘锦棠为新疆第一任巡抚。

黄海大战

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日本蓄意挑起中日战争

结果:日本攻陷辽东半岛和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中国战败。

中日《马关条约》

1.1895年,清政府派李鸿章去日本求和,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人可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2.《马关条约》给中国造成的危害:民族危机加剧:①经济上具体表现 ②政治上 ④刺激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 ⑤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3.三国干涉换辽:①设立银行,开矿办厂,进一步扩张在中国的经济势力。②帝国主义各国还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在中国建立“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③美国“门户开放”

第四课 八国联军侵华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一场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首先在山东发起。

义和团起因:帝国主义请略加剧,使民族危机空间严重 1900年6月,英、俄、德、美、日、法、意、奥八国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1901年,11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辛丑条约》危害:使清政府置于列强的控制之下,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已经完全变成了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第二单元 第五课 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洋务派。他们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洋务派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他们冲破顽固派的阻挠,掀起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三个内容:①近代工业的创办(核心)②新式海陆军的建立 ③近代文化教育制度的兴起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为目标,引进西方的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著名的: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洋务派又以“求富”为目的,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企业。

著名: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

困难:1.传统势力阻挠 2.资金不足,原材料短缺,运输问题 3.外国侵略势力破坏。引进机器工业,培养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启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派用新式枪炮、轮船装备军队,改造陆军,建立新式海军。大量翻译西方书籍,创办一批培养翻译、军事、工业人才的新式学堂,并派人出国留学。

作用:为民族自强做了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没使中国走向富张道路。

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还一度兼并美商的旗昌轮船公司 汉阳铁厂: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厂

第七课 辛亥革命 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团体兴中会,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第一个资户团体)兴中会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建成。三民主义——民族

驱除内虏

(核心)

平均地权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孙中山:第一个提出革命实现资产阶级理想的人

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孙中山为总理,黄姓为执行部蔗务。

口号、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结论: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也没有着眼于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爆发后,各省纷纷响应。结果: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救治,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定都南京,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临时参议院随之成立。

清帝于1912年推诿,清朝统治结束。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总统,辛亥革命落入袁世凯手中,北洋军阀的统治建立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2000多年封建帝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但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第八课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915年,陈独秀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他认为中国革命多次失败是犹豫几千年的封建文化毒害的结果,认为只有首先打倒中国的封建而代之以西方文明,中国才有救。

新文化运动基本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职,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4提倡,4反对)。封建正统思想

前期新文化运动性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

新文化运动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阀门,激发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热情。新文化运动新发展

后期发展: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前期:资产阶级新文化对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 1915|后期: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具有新民主主义的性质

╰ 第三单元

第十课 五四爱国运动

1919年5月,巴黎和会传来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一场以学生斗争为先到的爱国运动,首先在北京爆发 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中外交失败

中国提出的要求: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等要求。

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取消二十一条、誓死争回青岛 1919.6.3.新阶段:①主力军:学生→工人 ②斗争中心:北京→上海 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6月3日以后,无私爱国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

19世纪是五十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六七十年代后,民族资产阶级

产业工人从1914年的100万人增加到1919年的200万左右

三罢斗争:上海许多工厂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 成果:①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②罢免了曹汝霖、陆宗舆、张宗祥的职务。③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队的合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主力军作用。

其他原因:运动波及全国广大地区,且广泛群众性形成对北洋军阀政府强大压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五四运动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

最主要依据: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历史作用:扩大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出尽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同时标志着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族主义的信用

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区别:①领导阶级不同 ②指导思想不同 ③发展前途不同 作用: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统治,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阶级观念深入民心。

五四:取得了初步胜利。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主力军作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性质:

辛亥革命: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就民族主义革命。五四运动: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后领导的新革命。

第十一课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毛泽东、周恩来等一批先进青年逐步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1920年初,陈独秀、李大钊开始筹建共产党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传播极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

干部条件:一批先进中青年知识分子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国际条件:共产国际的阻力

1920年8月,陈独秀等在上海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核心)

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同年秋到1921年春,共产党早期组织在长沙、武汉、济南、广州及旅居法国巴黎和日本东京的中国留学生中相继建立。上海共产党早期住址骑着核心和纽带作用(陈独秀号召力、影响力大)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21年7月23日

中共一大是秘密召开的,会址: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 7月31日,会议代表转移到浙江嘉兴,在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

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党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

中心任务:组织工会,领导工人运动。

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陈独秀当上书记的原因:1.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影响很大,名望高。2.他领导的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为党的成立做了大量工作。

共产党与其他政党区别: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共产党是中国历史上新型的政党,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保证。中共二大认为中国社会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是革命的敌人,工人、农民、小资产劫机和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动力

第12课 北伐战争和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黄埔军校的建立

目的:培养革命骨干,建立一支可靠的革命军。1924年国共合作

国民党在广州黄埔建立了陆军军官学校

孙中山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共产党员周恩来等人先后担任政治部主任,恽代英等人在军校任教官。

办学方针:军事训练与政治教育并重

北伐的胜利进军

广州国民政府进行改组,汪精卫任主席

北伐主要对象:北洋军阀的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大派系

方针:先集中主力于两湖战场,扫除吴佩孚的实力,然后挥师东进,歼灭孙传芳的宾利,最后消灭张作霖的军队,统一全国

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战功显赫,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湖北湖南:北伐主战场 战果: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1927年初,国民城府由广州迁到武汉,武汉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七一五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啊的国民革命夭折

原因: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结成联盟,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主观上:中国共产党处在幼年时期,缺乏革命经验,国民后期党中央对国民党反动派缺乏警惕 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任用“国民政府”之名,史称“宁汉合流” 宁汉合流是2个反动政权合二为一,是反革命势力达成的妥协。

南国政府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政府,标志着国民党***建立

南京国民政府围绕关税和领事裁判权等问题,在外交上开展了“改定新约运动” 军阀张作霖仍把持北京政权。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发动“二次北伐”,迫使张作霖往东北撤退,发起了皇姑屯事件。不久,北伐部队占领北京。

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东北“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称东北易帜。

标志着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南北统一。北京在1928年6月改名北平孙中山遗嘱包括《国事遗嘱》

第13课 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是由共党打响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意义:1.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于1933年被中共中央革命军军事委员会定为中国工农红军的纪念日,后来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时间:1927年8月1日

领导人物: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 事件:南昌起义爆发

人数:2万多人 激战5个小时

井冈山会师

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地区发动秋收起义,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长沙,转向农村进军。1927年10月到达井冈山。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地区……(P65)

1928年1月,湘南农民纷纷暴动参加革命。起义部队攻下宜章、郴州等地,建立了地方苏维埃政府

1928年4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第一支正式红军)军长:朱德 党代表:毛泽东 政治部主任:陈毅

意义: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同时也是共党工作中心由城市转到农村的战略转变开端(1928.7)

星火燎原

赣南、闽西发展为中央革命根据地。井冈山红军在彭德怀指挥下,以井冈山根据地为基础,建立了湘赣革命根据地 1930年上半年,全国共有大小根据地15个,红军发展近10万人。

开展了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人民,以瑞金为首都。毛泽东任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朱德为中央革命军委员会兼红军总司令。

第14课 红军长征

长征的开始

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亲任总司令,向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

1934年10月,中国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军8万多人,从江西瑞金、福建长汀等地出发,突围长征。红军在连续突破敌人4到封锁线,度过湘江后,人员折损过半,只剩3万多人。毛色东提出放弃去湘西,转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的建议,得到中央大多数领导人的赞同。

红军转入贵州,强渡乌江,攻占遵义城。

遵义会议:

1.内容:批评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指挥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2.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接着,又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3.意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标志着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的吴起镇,与陕甘根据地的红军会师。路线图:P71 红四方面军从川陕根据地出发,红二方面军从湖南桑植出发。1936年10月,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红军长征意义:红军长征,是历史的壮举。长征的胜利,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 九一八事变

时间:1931年9月18日 地点:沈阳城背的柳条湖村 事件:蓄意炸毁南满铁路一段路轨,蔑称是中国军队破坏。日本以此为借口,向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进攻,并在第二天占领沈阳

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张学良奉命讲东北军撤至关内。不到半年,日军占领了东北三省。东北成为日本殖民地

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918事变后,东北人民住址抗日义勇军,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918事变后,中国人民坚决要求抗日,反对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1935年,日本策划华北事变。

一二九学生运动反对华北自治,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一二九学生运动促进了民宗法的觉醒,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

西安事变

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湅,扣押了蒋介石,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等主张。

国民党当权实力中出现了对张、杨讨伐和谈判的两种对立主张。中共党以民族利益为重,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周恩来等到西安参加谈判。蒋介石被迫答应“停止剿共,连共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意义: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借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6课 全民族的抗战 七七事变

时间:1937年7月7日

事件:日军炮轰卢沟桥,制造了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七七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

8月13日,日本进攻上海,制造了八一三事变。第二天,国民政府发表声明,表示要“实行自卫,抵抗暴力”。9月下旬,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中国工农红军改变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第二次国共合作标志着抗日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一次国共合作是革命统一战线)

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敌后抗日根据地)南京大屠杀

国民政府由南京迁至重庆。杀了30多万人。血战台儿庄(国民)

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血战近20天 意义: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胜利 百团大战(共党)

1940年秋,八路军总部发动“百团大战”。指挥:彭德怀 兵力:105个团

攻击重点:华北日、伪军据点和交通线

意义、作用、影响: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最大的战役。它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精神,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地反响

第17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了8年)

╭ 共产党敌后战场:1944~1945春 局部反攻︱

╰ 国民党正面战场:1945.4~1945

中共七大召开

时间:1945年4月~6月 地点:延安(中央所在地)党的政治路线:

政治方面:放手发动群众,走群众路线,壮大人民力量。任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人民。

目标: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思想方面:大会通过的新党章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组织方面:大会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意义:指明了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光明前途,形成了全党高度的思想统一和政治团结,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年夏,美、英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加强了对日军的攻势 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苏联也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向日军发起猛烈进攻。中国军队也对日发起全面进攻。一方面: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命令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想日寇发起全面反攻

另一方面:蒋介石命令国民党军队像日占区推进。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政府向盟国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密苏里”号上举行。9月9日,侵华日军在南京向国民政府递交投降书。全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台湾回归和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甲午中日战争:全面侵华战争 1937~1945 宣告了日本侵略者在台湾50年殖民统治的结束,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中国人民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刷了民族的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重庆谈判和人民解放战争转入反攻

重庆谈判

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在美国的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 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备战的策略,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

毛泽东去谈判的原因:为争取和平、民主。经过了43天,签署了《双十协定》

《双十协定》内容:国民党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建国基本方针和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建议,却拒绝承认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同意与共产党“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实行政治民主化。

重庆谈判意义:1.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和平诚意,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2.《双十协定》签订后,蒋介石再要发动内战,就将处于政治上的被动地位。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时间:1946年6月 标志着全面内战爆发

国民党进军中原解放区等解放区,扬言用3到5个月时间,消灭共党领导的人民部队

中共中央决定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从1946年7月~1947年2月,解放军放弃了105座城市,歼敌71万人,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蒋介石收缩战线,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榆林市、延安市)。1947年3月,国民党胡宗南部向延安猛扑。为诱敌深入,党中央和西北解放军主动撤出延安。西北解放军在彭德怀的率领下,采用“蘑菇战术”,歼敌3万余人,粉碎了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性事件。在鲁西南强渡黄河,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歼敌:5.6万人

横跨陇海线,涉越黄泛区,千里跃进,到达大别山区。回复并扩大了中原解放区,像一把利剑插入敌人的心脏 三支大军互为犄角,钳制中原,威胁南京、武汉。其他解放区也先后转入反攻,形成了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态势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三大战役简表P99

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意义: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渡江战役

人教新课标 篇3

一、知识百花园。(每空1分,共25分)

1.A是一个不等于0的自然数,它的最大因数是(),最小倍数是()。

2.在0.4、1、5、、20、51这几个数中,( )是整数,( )是奇数,( )是偶数,()是质数,( )是合数。

3.==( )€?6=()(小数)。

4. 0.97立方米=( )立方分米2时=()分

5kg200g=( )g 3.25L=()mL

5. 1里面有( )个 ,再添上( )个 就是最小的质数。

6.按小动物身上的编号,给它们从大到小排排队。

()>()>()>( )>( )

7.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金鱼缸,长是8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6分米,前面的玻璃不小心被打破了,修理时配上的玻璃的面积是( )。

8.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48厘米,它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9.把一个长是120厘米,宽是20厘米,高是60厘米的长方体锯成最大的正方体,且锯后无剩余,最多可以锯成()个。

二、快乐选择A、B、C。(每小题3分,共15分)

1.如果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1,那么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A.a B.bC.ab

2.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它的体积扩大到原来的( )倍。

A.2 B.4 C.8

3. 的分子加上1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 )。

A.加上28B.扩大到原来的4倍C.加上12

4.下图中阴影三角形的面积占大正方形面积的( )。

A.B. C.

5.下面四句话中,正确的一句话是( )。

A.偶数都是合数。

B.甲数是乙数的倍数,甲数一定是合数。

C.表面积相等的两个正方体,体积也一定相等。

D.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三、小小会计师。

1.直接写出得数。(3分)

-=2+= 10.5-5=

2-= -=3€?=

2.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8分)

+ -+++

1 -(+)4.52++5.48+2

四、生活中的统计。(共10分)

下面是百家福电器商场2006年12个月销售空调和电视机的统计图

1.空调和电视机在8月份的销售数量相差多少?(2分)

2.哪个月两种电器的销售量最接近?(2分)

3.空调和电视机的销售情况有什么特点?试分析形成特点的原因。(6分)

五、动手实践乐趣多。(共14分)

1.现提供以下材料:足量的水、一个标准的长方体容器、一个碗。你能通过操作,求出碗的容积吗?说说你的操作过程。(4分)

2.请在这个长方体里面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体。再算一算剩下部分的体积。(4分)

4.按要求画出图形。(6分)

(1)画出下面左图的对称图形。

(2)将右面的图形绕中间的圆的圆心旋转画出花朵。

六、解决问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请你在三位数7□5中填上适当的数字,使得到的三位数同时是3和5的倍数,你能想出多少种填法?

2.一种洗菜池长60厘米,宽30厘米,高25厘米,这种洗菜池最多可盛水多少升?出厂前要在它的内部四周和底面贴上保护胶带,每个洗菜池至少需要贴多少平方厘米的胶带?

3. 足球场长90米,宽45米;篮球场长26米,宽14米。篮球场的面积是足球场面积的几分之几?

4.卡卡茜画一幅画,构思用了小时,画草图用了小时,着色用了小时,她画这幅画共用了多少小时?也就是多少分?

5.小兔子分萝卜,每5个一堆多一个,每6个一堆还是多一个,小兔子至少有多少个萝卜呢?

人教新课标 篇4

一、概念解读

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从前面正对着物体观察, 画出主视图, 主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长和高及前后两个面的实形。

从上向下正对着物体观察, 画出俯视图, 布置在主视图的正下方, 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长和宽及上下两个面的实形。

从左向右正对着物体观察, 画出左视图, 布置在主视图的正右方, 左视图反映了物体的宽和高及左右两个面的实形。

三视图能反映物体真实的形状和长、宽、高。

二、规律解读

画物体的三视图时, 要符合如下原则:

大小: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虚实:在画图时, 看的见部分的轮廓通常画成实线, 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通常画成虚线。

三、高考解读

1. (2009辽宁卷理) 右图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 (尺寸的长度单位为m) 。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诀窍: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看清长、宽、高三度数据

【解析】这是一个三棱锥, 高为2, 底面三角形一边为4, 这边上的高为3, 体积等于×2×4×3=4

2. (唐山市2010高一统考)

一个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都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 三视图如图所示。

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诀窍: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看清长、宽、高三度数据

【解析】原几何体为正四棱锥。

误区:误认为侧棱长是2, 错误结果:

关键:看清斜高为2

表面积:8

四、教学心得

人教新课标 篇5

创境激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中促进发散思维的重要手段。例如,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教师出示三根木棒,问:“以这三根木棒为三条线段能构成三角形吗?”接着换掉其中一根木棒,使其中两根长度之和不大于第三根木棒的长度,学生发现这时不能构成三角形,便继续提问:“为什么有的三根棒能构成三角形,有的就不能呢?”由此导入新课,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探其究竟。

二、鼓励独创

尽管小学生的独创相对来说是处于低层次的,但它却可能孕育着未来的大发明、大创造。教师应满腔热情地鼓励他们别出心栽的思考问题,大胆地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与质疑,独辟蹊径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从求异、发散向创新推进。如解答“某玩具厂生产一批儿童玩具,原计划每天生产60件,7天完成任务,实际只用6天就全部完成了。实际每天比愿计划多生产多少件玩具?”一题时,照常规解法,先求出总任务有多少件,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件,然后求出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件,列式为60×7÷6-60=10(件)。而有一个学生却说:“只须60÷6件。”从他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的思路是跳跃的,可省略了许多分析的过程。毫无疑问,这种独创性应该给予鼓励。独创往往蕴含于求异与发散之中,经常诱导学生思维发散,才有可能出现超出常规的独创;反之,独创又促进了发散思维,使思维不断地向各个方向发散。

三、多种训练

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形式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以达到诱导学生思维发散,培养其发散思维的目的。

1、一题多变。对题中的条件、问题、情节作各种扩缩、顺逆转换或叙述形式的变化,让学生在变化了的情境中,从各种不同角度认识题中的数量关系。

如:有一批零件,由甲单独做需要12小时,乙单独做需10小时,丙单独做需要15小时。如果三个人合做,多少小时可以完成?

解答后,要求学生再提出几个问题并解答,学生在提问题的过程中,对原题中的数量关系反复捉摸,力图变通呈现的形式,他们可能提出:

甲单独做,每小时完成这批零件的几分之几?乙呢?丙呢?

甲、乙合做多少小时可能做完?乙、丙合做呢?

甲单独先做了3小时,剩下的由乙、丙做,还要几小时做完?

甲、乙合做2小时,再由丙单独做8小时,能不能做完?

甲、乙、丙合做4小时,完成这批零件的几分之几?

这样不仅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工程问题的结构和解法,还可预防其思维定势的产生,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2、一图多问。对同一事物,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仔细地观察、认识,从不同的方面去理解其中的知识。

例如,教学“6的认识“,教师在讲述图意(老师和学生一起打扫教室)时,要求学生回答下列三个问题:①图上有几个老师?几个学生?一共有几人?②图上有几个男人?几个女人?一共有几个人?③图上有几个扫地的?几个擦窗和擦椅子的?有几个擦黑板的?一共有几人?

通过这几个问题的回答,学生能从各个角度系统地感知6的组成,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3、一题多议。提供某种数学情境,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旧知、技能或经验,组织议论,引导思维火花的撞击。

如,对算式27÷3,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表述其意义:①把2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②27里包含几个3?③3除27,所得的商是多少?④27是3的几倍?⑤3与一个数的乘积是27,这个数是多少?⑥多少个3相加的和是27?⑦学校有27个花皮球,平均分给一年级的三个班,每班得到多少个花皮球?

4、一题多解。在条件和问题不变的情况下,让学生从多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探究不同的解题途径。一题多解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方法,通过学生思维的多向发散,使他们的知识串联、综合沟通,达到对知识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

例如,甲乙两地相距200千米,一辆货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3小时行了全程的2/5,照这样的速度,行完全程需要多少小时?

从常规思路考虑可得解法一:200÷(200×2/5÷3)或1÷(2/5÷3)。

从倍数关系考虑可得解法二:3×[200÷(200×2/5)]或3×(1÷2/5)。

用列方程的办法可得解法三:设行完全程需要X小时,200÷X=200×2/5÷3。

从“时间÷路程=单位路程所需要的时间”考虑可得解法四:3÷2/5。

如果把全程看作5个单位,则可得解法五:(3÷2)×5;解法六:3×(5÷2)。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学生的思维向某一方向发散的过程中,仍然需要集中思维的配合,需要严谨的分析、合乎逻辑的推理;在发散产生的多种途径、多种方法中,也需要通过比较判断,获得一种简捷、科学的方案与结果。所以,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犹如鸟之双翼,需要和谐配合,才能使思维发展到更高的水平。

学习新课标 实践新课标 篇6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其理念是“……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为了实践新课标,笔者做了大胆地尝试,鉴于篇幅的原因,下面就仅以“动名词(Gerund)为例来说明如何从实践、交际、整体认知(或者说整体输入)的角度,开展语法教学。

M. L. Hunter认为:Present together things to be remembered together。笔者认为,不管是词汇、短语还是语法都不能孤立地学,应整体输入,这样才有意义。故笔者把动名词常见的一些用法编写成有一定语境,而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短文。运用多媒体制作成课件。把文章在大屏幕上播放。再在重要的地方用光标指着闪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充分运用光、声、电的优势,并根据文意,制作一些图片,增强表现力和视觉效果。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其中。组织形式用对话式的模式,一步一步将学生导入,并启发学生观察、体验、感悟、总结与归纳,教师一旁点拨。具体步骤与做法:

第一步:放短文在大屏幕上。

全文如下:

Gerund

I usually wake up very early. I’m used to getting up early and I don’t have any problem getting up because I dislike staying up late at night. I usually spend half an hour exercising in the morning as I feel like keeping fit. Healthy food and enough exercise prevent me becoming fat. I enjoy listening to music. I’m considering buying a piano. Although practising playing the piano takes a lot of hard work and effort, I won’t give up once I start. I seldom miss enjoying good concerts. I always have a lot of fun listening to them.

My younger brother, Jim has some bad habits. He always seems to have a hard time getting up early, especially at weekends and in cold winter. He enjoys smoking. I always tell him to stop smoking because smoking does great harm to people’s health, but he still keeps on smoking. I really can’t understand his smoking so heavily. My parents do mind his smoking at home. To my surprise, he tells me that he can’t imagine living through without cigarettes. His refusing to give up smoking makes us disappointed and angry. I believe he will surely regret not taking our advice sooner or later when he some day gets into trouble.

Doesn’t he think it is worth the effort to improve his life by breaking a bad habit and developing a good one?

Doesn’t he believe having good habits is the key to keeping his life happy? For him, why not try reading good books and listening to good music in his spare time? I wonder. I can’t help worrying about my dear younger brother, Jim a lot from time to time.

第二步:师生互动

T:Do you usually wake up early?

S:Yes, I do.

T:Are you used to getting up early?

S:Yes, I am used to getting up early.

(在这里,学生只回答Yes还不够,还要求他们把I am used to getting up early完整说出。以下要求相同)

教师点拨:here“be used to” should be followed by an?鄄ing form “getting”

T:So you don’t have any difficulty in getting up early, do you?

S:No, I don’t have any difficulty in getting up early.

T:Why?

S:(学生看着屏幕字幕答)Because I dislike staying

up late at night.

T:Do you usually spend half an hour exercising in the morning?

S:Yes, I usually spend half an hour exercising in the morning.

T:Why?

S:Because I feel like keeping fit.

以下用类似的方法问答,教师作点拨与适当总结归纳。这样操作起来即使成绩差一点的学生也能听懂,不吃力,而且他们知道像这样的一些地方就用-ing form。易学好记。

第三步:教师带引学生总结动名词在本文中的作用,并记住一些动名词充当宾语的动词及词组。先感悟,然后熟读。

第四步:巩固

为了方便记忆,我把常见的跟动名词的动词及结构浓缩成几个词形成一个句子,每个字母代表一些单词或者词组。

Fields keep feeding on acid from Qoetes

F→fancy;finish;forget;forbid

I→insist(on);imagine

E→escape;excuse;enjoy;endure

L→lead to;look up to;look forward to

D→delay;deny;devote oneself to

S→suggest;stop;see to;stick to

K→keep;keep on

P→practise;persist;permit;postpone

G→give up

O→object to

A→admit;appreciate;avoid

C→consider

R→resent;risk;regret;require

M→mind;miss

Q→quit

动名词的其它作用也可仿照此做法,编一个小片段,来呈现给学生。这样就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学生在实践与活动中习得了知识,并参与交际运用,好学不枯燥,教学活动轻松,教学的手段也新颖,整个教与学体现了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得益彰。

人教新课标 篇7

一、从必修系列的角度去整体考虑教材的处理

对于必修一到必修五这五本教材, 我们要考虑到五本教材的不同教学内容来选择取舍和侧重。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就要梳理五册书的主要内容。必修一分别是现代诗、古代游记散文、现代写人记事散文、新闻和通讯、写人叙事文训练;必修二分别是写景抒情散文、先秦汉魏诗歌、先秦散文、演讲词、写景抒情文训练;必修三分别是小说、唐诗、古代论说文、科普类文、议论文训练;必修四分别是戏剧、宋词、议论类文、传记文学、议论文训练;必修五分别是小说、古代散文文体、文学评论类文、科普类文、作文发展等级训练。其次是根据梳理出来的内容进行选择与组合。如必修一第二单元的《兰亭集序》《赤壁赋》《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游褒禅山记》就可以和必修五第二单元的《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陈情表》合并起来, 从古代文体教学的角度讲讲序、赋、书 (信) 、游记、表等文体的特征, 并可以把这个教学内容放在必修二完成, 再学习必修五时则可略讲。再如在必修二学习《鸿门宴》时, 讲到《史记》相关知识, 可以再顺带讲讲《汉书》《后汉书》, 这样在学习必修四第四单元时则可略讲了。再如, 对必修三第四单元的《宇宙的边疆》作精讲处理, 对必修五第四单元的《宇宙的未来》则可略讲。再如必修一“表达交流”中的“写景要抓住特征”则可调到必修二“表达交流”, 归到写景抒情类作文训练中去。

二、从一册书的角度去整体考虑教材的处理

对每册教材的处理要有整体设计, 要做到删繁就简、略轻详重。这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下面, 我以人教版必修一为例来谈谈如何对一册书进行整体设计。

1. 三点交叉, 齐头并进。

三点即“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这三点必须交叉进行, 齐头并进, 才有可能节省时间, 提高效率, 从而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具体做法是:教学伊始, 先理清“阅读鉴赏”四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再把表达交流中的五个点按照教学内容作些处理, 然后有机插入到四个单元的教学中。例如, 第一单元现代诗教学之后开展诗歌朗诵比赛, 完成“朗诵”这个点;把“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和“写事要有点波澜”结合起来变成一个点安排在第二单元教学之后进行;把“写人要凸显个性”和第三单元结合起来, 把《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和《金岳霖先生》作为写人的范文来处理, 这样就节省了很多时间。

2. 综合安排, 专题研究。

其实, 人教版必修教材的单元编排是按专题来组织的, 可以把同类文章放在一起作为一个专题研究, 比如:必修一可以设计成以下几个专题来教学:现代诗专题, 包括现代诗的起源、演变、代表流派和作家以及诗歌朗诵;古代山水游记散文专题, 包括文言文基础知识、山水游记文特点;写人记事散文专题, 包括写入的手法 (作为重点教学) 、记事的方法;新闻专题, 包括新闻的相关知识, 如何读新闻、看新闻;报告文学专题, 包括报告文学的相关知识, 如何写报告文学。这样处理不仅节省时间, 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

三、从单元的角度去整体考虑教材的处理

我们在教学一个单元之前, 一定要仔细阅读并认真研究“单元导言”。因为它不仅提示了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也指出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实际教学往往存在两个误区:一是没有研究“单元导言”, 每篇课文都面面俱到, 结果时间就不够了;二是为了节省时间, 只对课文作简单的外科手术式处理, 讲读课文就讲, 自读课文就一点也不讲, 结果时间够用了, 好文章也被抛弃了。

比较科学的做法是:在确立了单元教学目标后, 对本单元的几篇课文作一些比较研究, 看哪些适合精讲, 哪些适合略讲, 这些课文各自起什么作用。以必修一第三单元为例, 本单元教学目标可以设定为“学习如何写人记事”, 依据这个目标将《纪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的教学重点处理成“学习如何写入记事”而略讲其他内容。再以《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和《金岳霖先生》中关于人物的精彩描写作为例子来说明如何写人, 之后再结合“表达交流”之“写人要凸显个性”, 安排作文一次, 以达到现学现用之目的。这样, 单元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 在对教学内容进行综合处理的过程中节约了时间。

人教新课标 篇8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为人教版新课标选修八第三单元Inve ntors and Inventions中Reading部分的以读促写。《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听、说、读、写这四种语言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教育部2003)。本课以阅读材料为前半堂课的教学内容,后半堂课的写作部分是分析并运用课文中的精彩句型进行仿写,这是一种创新教学模式。

阅读材料是一篇记叙文。文章讲的是一个女孩如何通过多次尝试,最后把在她母亲家院子里安家的一窝蛇成功地捉住并放归大自然,以及她的捕蛇技术申请了发明专利的故事。文章也提到了申请专利的标准。

对于外语学习者而言,阅读是理解技能,写作是表达技能;阅读是一种语言输入形式,写作是一种语言输出形式(郭强2016)。本堂课的写作部分以文章中出现的两个部分倒装句为原型,再补充更多的倒装例句,旨在让学生领会并在日后的写作中熟练运用该句型。

(二)学生分析

授课对象是桂林市第一中学高二(3)班的学生,共40人。

学生学习程度分析:

听说能力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够接受全英文授课,并能积极参与部分课堂活动。为了学生能更好地领会教师的教学意图并参与课堂小组活动,授课教师为每位学生制作了名牌并标注了组号,但由于学生没有英文名字,所以名牌上只写了中文名字与组号。

读写能力方面:在授课的前一天晚上,授课教师与该班英语科代表进行了简要沟通,得知已经有其他教师在这个班试讲了这部分内容,学生对课文比较熟悉。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配合教师并回答问题。

合作意识方面:教师在课堂上设置了很多小组活动,或许由于学生在平时的课堂上没有太多小组活动,也可能是时间不够充分,小组的表现结果并不是很理想。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分析,备课团队和授课教师一致认为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不能太杂、太多。本课预设了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熟练使用“Only+状语”变成倒装句式的结构。

1.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并熟练使用“Only+状语”变成倒装句式的结构。

2. 教学设计思路

(1)备课思维过程

得知教学任务是在一堂课中由两位教师共同完成以读促写的内容时,笔者及笔者所在教学团队马上对教材进行了透彻分析,并对写作部分提出了以下5种方案:

1把课型定为Summary Writing。先讲解summary写作的一般性要求,然后给出课文第一部分summary的范例,再留6分钟时间让学生写第二部分summary,最后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2把课题定为How to write the first paragraph。以课文为范例,讲解怎样写好文章的开头部分,留8分钟时间让学生写作,剩余时间依旧为优秀作品展示。

3把课题定为科技类话题作文语素翻译写作。讲解科技类话题作文中常用的单词、句型,并加以对比分析。

4把课定位为精彩句型仿写。挑选文章中出现的两个部分倒装句,由于不是新知识,简单讲解后进行翻译,并让学生仿写。

5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续写。

经过对这5种方案的进一步讨论与预想,以及听取桂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李陆桂老师的意见后,笔者及所在教学团队决定采用第4种方案,即精彩句型仿写。笔者在自己所在学校试教后,又充分考虑桂林市第一中学学生的能力,将教学内容仅定位为“理解并熟练使用Only+状语变成倒装句式的结构”。

(2)教学主线

在预设了教学目标、理清了教学任务后,不难看出本课的重点全部放在如何教会学生理解并熟练使用“Only+状语”变成倒装句式的结构。基于此,将写作部分的中心任务定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发展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水平,并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均有所提高”。

二、教学过程

Step 1:Warming Up&Leading in

Webb(1987)在谈及读写关系时认为,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写作的“彩排”,阅读材料提供了“彩排”的道具。

本堂课的第一步是由执教Reading部分的教师引出“Only+状语”的倒装句型(见图1)。通过问题“Do you think the sentence in our textbook is a little bit strange for you to understand?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it?Then let’s welcome Mr.Fan to tell you more about it.”引出后半堂课的执教内容和执教教师,再由Writing部分的执教教师对两个句子稍加分析:Which of the two sentences do you think is better?

【设计意图】先用问题引出后半堂课的中心内容,同时引出后半堂课的执教者。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明确后半堂课学习的中心任务。

Step 2:Practicing

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例句(例句中体现出情态动词、助动词、be动词),让他们自行改成Only提前的倒装句(见图2)。学生可以齐答,也可以小组代表回答。三句都转换完成后,教师要求学生read out the beautifully written sentences。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三个句子的改写,旨在提供给学生更多体验该句型的机会;学生通过大声阅读形成一定的语感,为后面的环节做好铺垫。

Step 3:Group Work

采用小组回答的形式,进行深层次操练。教师给出六幅不同颜色的蛇的动画图片,要求每个小组根据分值(1分题目、2分题目、3分题目)选择图片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设计意图】以小组竞赛形式促使学生掌握本课的重点。通过设置1分题目1道,2分题目2道,3分题目3道,促使学生挑战自我。每个问题都附一张生动有趣的图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Step 4:Practice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own abilities

李小平(2016)认为语言教学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在写作教学中,有些教师不了解学生的英语基础,所布置的作文内容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有些教师在学生还未形成感性认识时就直接进入理性总结,在学生还不会模仿写作时就直接要求学生对作文进行润色,在学生还不会写简单句子时就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运用高级语法、高级词汇和高级句子等。许多教师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短到长、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进行写作学习,没有指导学生关注高中每个学段写作的侧重点,也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或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指导学生进行写作。

鉴于此,执教者在设计本环节时可以采取以下策略:给出三种不同层次的问题,鼓励学生完成三种不同层次的问题。学生如果有困难,可以从中选取一个或两个层次的问题来回答。训练过程6~8分钟。在训练过程中,执教者需走近学生,观察学生的做题情况———是否有优秀的典型案例可以拿出来展示,是否有“学困生”,并帮助其再次理解以达到全员练习的预期效果。戴炜栋(2001)认为写作可以用以衡量二语习得者语言信息输出的效果。完成后,要求学生组内讨论,商讨出正确答案后,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并进行投影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这项训练,不同能力的学生均有所提高。执教者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Step 5:Brief Summary

讲解完三个层次的练习后,笔者带领学生再次大声朗读在课堂上提及的6个例句。之后,学生分组对本堂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如果学生不能用英语清楚地表达小结内容,可以使用汉语进行回答。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再次朗读句子,理清思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并为接下来的回答问题做好准备。

Step 6:Assignment

Write five sentences using the structure we have learned.(见图4)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的自主写句子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本堂所学知识,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反思

经过认真反思,并结合评课专家的意见,笔者认为本堂课有以下特点及不足:

(一)教学活动目标指向性、针对性明确

Cohen(2000)认为策略训练有助于语言产出能力的提高,受过策略训练的学习者在写作时的词汇运用能力较强。因此,在进行写作训练时,教师不但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思维能力,更要加强对学生写作策略的指导和培养,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写作,使其掌握有效的写作策略和方法,并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本堂课中写作部分的各个环节都是为一个目标而设计的———学会使用“Only+状语”变成倒装句式的结构。

(二)分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

考虑到桂林市第一中学学生的能力水平差距比较大的因素,在设计本堂课的练习时,笔者采取了分层练习的策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完本课后均有所收获。

(三)体现了以读促写教学模式设计的原则

Eskey(1993)认为读不仅是一种认知过程,而且是一种对于二语习得者提高写作水平起到重要作用的社会活动。在以读促写的教学模式中,读是基础,写是升华,后者在产出过程中的条理化、层次化和逻辑化均依赖于前者所摄入文本素材的丰富性、深层性和思维性(郭强2016)。

本堂课的写作部分以课文中出现的精彩句型赏析为输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输出。在Exercise Sheet中的第三层次问题还创设了自由发挥的空间,促使学生输出精彩句子。

本堂课的不足之处:笔者没有在课前反复检查课件、导致出现错误。在正式执教前,笔者在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对本堂课进行了最后一次试教,并听取了备课组的修改意见,但在修改课件后没有反复确认、审核,造成了课件中出现两处语法错误。总之,不论是公开课教学还是日常教学,执教者都应该反复审核课件,确保无误。

参考文献

戴炜栋.2001.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5):322-327.

郭强.2016.高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与思考[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3):35-39.

李小平.2016.高中英语写作课教学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3):54-57.

Cohen,A.D.2000.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Second Languag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Eskey,D.E.1993.Reading and writing as both cognitive process and social behavior[A].In J.Carson&I.Leki,Reading in the Composition Classroom:Second Language Perspectives[C].Boston:Heinle&Heinle Press,220-241.

人教新课标 篇9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理解五种导向型工业的主要特点及其区位选择原则;运用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对工厂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引领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课堂的有效性;通过学案教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扩充课堂的知识量;通过案例分析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 认识到工业的区位选择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统一, 这样才能使工业可持续发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五种导向型工业的特点与区位选择原则;污染严重工业企业的区位选择;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是变化的。教学难点:运用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对工厂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对某一工业的区位进行评价。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课前播放曹妃甸的介绍和新首钢的新闻报道 (视频略) 。教师承转:2011年1月13日, 首钢石景山钢铁主流程全面停产, 长达近10年的首钢搬迁工程接近了尾声。那么, 当年首钢为什么在北京选址?百年时间首钢发展壮大了, 为北京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为什么又要迁出北京?新首钢的家为什么又是河北曹妃甸呢?设计意图:本节课以首钢搬迁为案例进行问题式引领教学, 而同学们只是从新闻材料中了解知道首钢的新家是河北曹妃甸。对曹妃甸的了解知之甚少, 通过视频短片介绍, 同学们可以了解曹妃甸的基本概况及区位发展前景, 同时为本节课的解疑进行了铺垫。学案反馈:通过简单概念检查预习情况。

教师提问:如果你是一个工厂的厂长, 你建工厂的目的是什么?你的工厂会建在什么样的地方才能获得最高利润?学生回答:土地价格低, 水源充足, 市场广阔, 交通便利, 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动力充足, 原料丰富, 科技水平高, 政策优惠的地方。教师点拨:把工厂布局在这样的地方, 这个工厂一定会达到生产成本最低获得的利润最高了, 也就是说同学们在进行工厂选址时首先考虑的是经济效益。设计意图:身临其境感受经济效益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回归设疑:首钢选址北京时主要考虑哪些区位因素?学生思考:煤铁资源丰富。图片展示:漫画“何谓幸福?”教师过渡:今年两会, “幸福感”成为点击率高的热门词。何谓幸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 最近老师看到一篇很好的评论员文章, 标题叫《有色金属加减百姓“幸福感”》, 同学们怎样来理解呢?学生思考:有色金属冶炼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但同时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教师点拨:进行工业区位选择时还应考虑环境效益。设计意图:15分钟的学习会使一部分同学疲劳, 舒缓紧张的学习, 产生一个小兴奋点继续学习下面的知识。

教师设疑:皮革厂、水泥厂和垃圾处理厂应该如何进行布局?学生思考:能够初步判断出污染的类型并给出合理化的区位选择。

回归设疑:首钢为什么要从北京迁出?学生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学生回答基本上能理解首钢搬迁主要是出于对环境效益的考虑。教师点拨:同样的首钢没有变, 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 影响首钢的区位因素在发生变化, 由最初考虑石景山附近有丰富的矿石进行选址到新中国首都北京环境的考虑首钢不得不进行搬迁, 这告诉我们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

资料展示:材料1:20世纪50年代, 为了巩固国防, 国家在内地建立了一些大型工业基地;20世纪末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03年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开发战略。材料2:霍英东在南沙投资“舍本不求利”。材料3:有些厂商爱好高尔夫球、保龄球等休闲运动。所以他们会把工厂选择在周边有休闲场所的地区。教师提问:上述材料反映工业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学生回答:政策、乡土情感和企业者的理念和心理。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取信息、分析材料的能力, 并归纳出工业还受社会效益的影响。

回归设疑, 应用提升:新首钢为什么要迁址曹妃甸?学生分组, 合作探究:曹妃甸是渤海湾上的新明珠, 港阔水深;原料、产品运输方便;向华北、东北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经济腹地广;沿海有广阔的滩涂, 地价低廉;距北京近, 方便工人周末回家探亲等。

人教新课标 篇10

•国内第一套由新课标制定者选编的经典丛书•课外阅读的必备经典, 文学修养的首选文库海底两昆虫记欧也妮•||对文, K5j⑷-考>»- (注咅版) (小学版) (中学版) %语文泰斗倾情推荐受第一辑第二辑第三辑北京大学;文iii�士生导师, 北大语文教>•研 (注音版) (小学版) (中学版) 究所所长, 教育部聘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总主编, 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三字经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初中生必背古诗文61篇推荐语:百家姓红楼梦故事髙中生必背古诗文40篇文矛名•文蜊•、累如文也晷越蛤钱爲。千字文它I是对久、冬針嗾、戈文冷铪外各, I入姜社会来伶•弟子规三国演义故事水浒传笠翁对韵水浒传故事红楼梦爽硌身"外。斧4对式.夫们M雀大诔彳外伶無名丛书顾问:温儒敏I, 增广贤文西游记故事三国演义这并彳4足灰人真於爷卷.it•得•人4硌真•, 處岛中国神话故事东周列国故事西游记史学铪耆豕。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三十六计故事儒林外史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史记故事封神演义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 成语故事唐诗三百首论语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专家组核心成员,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青鸟中外名人故事孟子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原理事长, 是1978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及格林童话选中华上下五千年呐喊其以后的各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制定者和主要起草人—千零一夜世界上下五千年朝花夕拾伊索寓言稻草人骆驼祥子推荐语:幻奇, 灰阖中七矛噠於丨勾分全“欠f, 如辜钱大绿野仙踪寻找泉水的小鹿呼兰河传榀友嫦士阗裱f.毒夂督舟丨C]必侉典十兮钟, 就一定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福尔摩斯探案集宋词元曲精选錶旄高文幸養本.氣係•到母铪硌魅力。”夭囡丰斡从书主安徒生童话选爱的教育朱自清散文精选嗥柘大丨<!妓"丛辜是一4:^妓诠典硌趑今羊、掩矣本。木偶奇遇记小王子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而, uj%, 就一定妹剥确复务硌“^達+本沾小鹿斑比八十天环游地球哈姆雷特於A4�•编:崔外国神话故事海底两万里童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名人传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原理事长.., 北柳林风声居里夫人自传京教育学院教授, 曾宪梓奖获得者。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西顿野生动物故事集泰戈尔诗选育研究工作, 对中国语文的改革做出了巨大贡献, 是中国乍绿山墙的安妮老人与海学语文教育资深专家, 全国中学生阅读教育的领军人物格列佛游记简•爱汤姆•索亚历险记茶花女推荐语:身夂斗I人4真忒妹对式一一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真汰。嗨孓4•臂成為一个掎伸+茗硌又 (这身嗜昆虫记巴黎圣母院丛t S主编:苏立康成4•齓褒妗噌一遠妆就先分丰。’夂卞®丰.斡译柘大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呼啸山庄阗必"A革今銘俅法忐人美表沈禽硌人文戏夫.在f Q欧也妮•葛朗台-ik.理胖如文洸肀反良石一个各美岛南硌又.一个仏爱包法利夫人fe令塞鈐人。—.添当当网有售:http://book.dangdang.com/20140604_fuce咨询热线:023-63658951 63658952 (营销部电话) 023-63658948 63658953 (编辑部电话)

新课标 新教学 篇11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取得良好的成绩呢、本人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做了以下尝试:

一、关注课程导入

1.课堂导入

课前的2~5分钟,是一节课的热身时间,可以全部留给学生,鼓励每个学生主动参与。或是让学生发表国内外时政新闻、背诵名人名言、讲述心目中英雄形象等,或是老师自己找一则最新最热新闻事件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事情的起因、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学生经过这样的热身,动起来了,老师还用担心他们在课堂上不积极思考、对政治不感兴趣吗?当然这几分钟不仅仅是热身,它同时培养同学们发现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有了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并逐渐形成了一种全局意识,这就为将来考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好的导入可以创造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教学中一旦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2.教材导入

新教材倡导联系生活实际活泼生动的呈现形式。因而教师讲课时,可选择历史故事,社会现象、国际风云等导入新课,比如在讲初三“当今时代主题”时,我讲述“利比亚”,“巴以冲突”等,让学生在全面把握教材内容的同时,体会我们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讲授“三个代表”时,我讲述了沈浩的先进事迹,同学们在深受感动的同时,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都有了很大提高。这样一种导入方式,使学生很快掌握了本节课的主旨,课堂气氛热烈而有序。

二、调整课堂主体

《新课标》指出:要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拱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长期以来,教师习惯把一堂课安排得非常紧凑,强调课堂教学的完整性,从而使得讲台上教师滔滔不绝激情澎湃,讲台下学生恹恹欲睡现象屡见不鲜。这样的教学,当然让人难以产生愉悦感。

政治课内容丰富,辐射面广阔,如同一部百科全书,它涉及到哲学、经济、政治、法律、军事、文学、艺术等,还可以扩展到课外学生关注的社会现象和自然界等整个生活世界。要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应放手把“舞台”让给学生。其具体做法是:①改变教学观念,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及时“牵手”,果断“放手”。②改变学生学习观念,敢于“举手”,勇于“伸手”,乐于“拉手”。③丰富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注意有的“放手”,安排好重要内容和非常重要内容,在重要内容上抓住学生的有意注意。如在学习初二“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则”时,就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在实际生活中所看、所听、所做的事实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处理好教师的“手”与学生的“手”的关系,设计好每一课,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三、展示学生特性

《新课标》指出,不同学生具不同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生活经验和不同的成就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特性和差异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使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可把一些简单而又实际的问题留给成绩较差的学生,让他们通过回答问题,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尊重的乐趣,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民主和谐气氛充满整个课堂。教师也可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相应的问题给相应的学生,“投其所好”。比如,班上有一位男生,对什么都是抱着漠然的态度,却独对海峡两岸动态“情有独钟”,以至于把相关的军事、经济、政治、人文、艺术等资料都收集入库。针对这一情况,我在讲述“一国两制”方针时,我便给了这位男生表现的机会,请他为全班同学介绍目前两岸的动态。结果是,这些同学表现的出乎意料的好,不仅描述了现状,还结合历史因素,现实问题及国际动态对海峡两岸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好几点建议。他的发言获得了同学们最为热烈的掌声。看着这位男生神采飞扬的笑脸,我非常感动,这也许是他有生以来获得的最大荣耀。在这一刻,所有人都是快乐的。

四、注重技巧,善于引申整理知识

《新课标》指出,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体现教育内容是不断生成的。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系统性较强的学科,各章节、各知识点之间都有着内在的联系。在学习新知识之前,适时引导学生对已学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引申,并创设一定的课堂情境,提出延伸性问题,这样就使学生轻易接受新知识,并能将新旧知识有机联系,与此同时,分析能力也有所提高。

善于整理知识,是提高思想品德课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而这一工作,应该由老师配合学生共同完成,老师可引导学生进行以下几种方法整理知识。

1.构筑知识结构图法,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知识可用这一方法整理。

2.归类分理法,如我国基本国情的有关知识可按初级阶段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方面进行归类。

另外还有图文整理法和比较整理法等。

总之,政治教学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只有既注重政治教学的科学性,又注重其艺术性,创设一种优美动人的教学氛围,寓理于情,寓教于乐,润物无声,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在愉悦的情绪下学习,带着轻松的心情应考。

新课标 新作文评价 篇12

但是在目前的作文教学中, 作文评价很少关注学生, 学生主体间交往活动缺失, 作文评价模式单一, 缺乏开放、民主的作文评价氛围。广大教师作文评价勤勤恳恳, 任劳任怨;而学生却逍遥自在, 漠不关心。结果教师徒劳无功, 苦不堪言;作文评价事倍功半, 收效甚微, 甚至出现放任自流的状态。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语文学习, 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写作评价应重视对写作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的评价。”

所以研究作文评价的实施策略, 对促进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 从四个方面谈谈新课标作文评价的实施。

一、从评价内容看, 力求作文评价与做人评价相结合

传统中学作文评价的基本准则是以文为本, 重作文水平, 轻作文态度, 重技法指导, 轻情感沟通。重视对学生在作文中反映出的感受力、想象力、思维力和表达力等智力因素的评价, 当然是正确的, 但若忽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感情、态度、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评价, 忽视人、漠视人, 唯考是图, 将作文和做人割裂开来, 则会大大削弱其写作兴趣, 并失去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健全品格的大好机会。语文教育是塑造人的艺术, 写作教学渗透人生观、审美观的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果要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出真正的人、有个性的人, 就必须在评价中将作文评价和做人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二、从评价主体看, 力求单向评价与多向评价相结合

传统作文评价中, 教师独揽大权, 学生作文的优劣, 教师一个人说了算, 学生只能洗耳恭听。然而教师并非无所不知, 其知识和阅历毕竟有限, 其审美观也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性, 因而只是“一家之言”。“一家之言”, 既不客观也不全面, 更为严重的是, 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会使学生的主体性丧失殆尽。所以多元作文评价重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点评甚至社会评价相结合。这样, 既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又可以避免单方面评价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因而评价更客观、更全面、更有效。网络作文的多元化评价更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一种评价方式, 作文一旦发到网上, 它将引起传统作文评价所没有的多角度、多元化评价。借助于网络这个方便灵活的交流平台, 教师、学生及其它写作爱好者可以跨越时空, 平等对话, 倾情交流。为了使自己的作品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赞赏, 学生的每一次写作都会极力追求完美, 而网站那种计算文章篇数, 给予文学创作者等级头衔的方式, 实际上是对学生作文能力的一种纵向评价, 这种做法, 使得每一次写作都成为学生自身走向进步的阶梯, 每一篇作文也就成为整个写作过程中有意义的组成部分。这种评价方式, 有利于学生自觉地确定努力的目标,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三、从评价重心看, 力求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形成性评价主要指在教学前或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业状况等进行的评价, 其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或学生在教学中取得的进步及存在的问题, 及时调整教学, 促进学生发展。终结性评价主要指在学期末或某一阶段学习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的全面评价, 包括学业成绩、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探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新课程标准》要求:要让评价进入学生写作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领域。学生如果能够在写作中享受过程, 具有浓郁的写作兴趣和自发的写作欲望, 有良好的写作习惯。那将是终身受益, 写作教学才真正是成功的。学生作文的能力、作文中反映出来的情感价值、认知水平, 不是靠老师的一次两次教会的, 更多的是靠他们平日的积累和训练。终结性评价无法承担这一重任, 于是, 我们尝试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以期达到较为理想的目标。而两种评价方式中, 形成性评价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我们可以在平日的作文教学中, 重视对学生的写作习惯、态度的评价, 重视对学生的周记评价, 重视对学生的大小作文评价, 重视对学生的写作成长计录袋的整理。我们还可以尝试着在期末评价中将日常行为评价以30%的比例, 记入学生学年总成绩。而日常行为考核又包括写作习惯、态度、能力三个方面, 无论学生的写作能力如何低, 进步如何慢, 但是只要坚持, 天长日久总会有收获。能力的评定不是每个人都能得高分, 但在态度、时间、习惯方面学生是可以争取获高分的。这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能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 又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 能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从评价态度看, 力求协商性评价与指令性评价相结合

为了维护老师的尊严, 捍卫老师的权威, 在传统作文评价中, 指令性评语占据主导地位。翻开作文本, 看到的或是“优、良、中、差”之类的评语, 或是“观点不明确”、“中心不突出”、“思路不清晰”, 要如何如何改写之类的评语, 这类评语我们称之为指令性评语。学生很不喜欢这种冷面孔的、教训人的、武断的、命令的、生硬的评语, 而非常喜爱那种用委婉、商量、探讨、幽默口吻出现的评语, 即协商性评语。笔者也以为, 对学生作文中的缺点、毛病, 应从爱护的角度巧妙地予以指出, 而不应严厉地批评。有的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心理, 一贯居高临下地以训斥的口气写评语, 这不仅会打击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还会伤其自尊, 导致师生之间心理上的隔膜, 这样对其作文乃至整个语文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比如针对有些同学书写马虎的毛病, 有些老师 (下转第54页) (上接第55页)

用下面的评语代替“书写马虎、重抄”之类的指令性评语:

“书写是一个人的门面, 一手好字能使人增添不少信心, 能给人带来更多的机会, 你信吗?”如一位学生在一次作文中写了拾到1万元钱归还失主的事迹被登报表扬的事。这肯定是编造的故事, 但老师并没有在评语中简单否定, 而是这样写道:你拾金不昧的行为值得大家学习, 能否拿来那张报纸让老师把你的先进事迹向同学们宣读呢?这位同学看了评语犯难了, 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做这件好事。为弥补谎言, 后来专门找好事去做, 还写出了做好事的系列作文。老师把他的作文在班上介绍后, 班上许多同学都开始注意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写身边的小事, 从而大大丰富了他们的写作素材。这足以说明运用这种评语方式, 教师与学生的心靠得近了, 不仅使学生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而且还使他们的思想受到启迪。又如一位学生在作文中说:从寒假起我迷上了郭敬明小说, 受到父母的责骂, 自己也感到妨碍了学习, 但我不能自拔, 我该怎么办?我在评语中这样写道:看几本小说也不错, 但是第一鲁迅先生说过:看红楼梦不要去充当其中一个角色, 那么看《夏至未至》你也不要去充当立夏, 第二克制是种勇敢, 有时甚至比冲锋在前更需要毅力和勇气。过了一个星期, 她告诉我:我克制了。

因此我觉得我们写评语时多用“建议”、“是否可以”、“老师认为”之类的协商性评价语, 少用些缺少平等交流与爱心期待的指令性评语。如:“你确实有自己的见解。”、“你很聪明, 相信你下一次写得更好。”等, 以此语言来引导、激发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 激励学生不断进取, 不断克服缺点让学生感到每个人都有可能获得成功, 从而确保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树立新的作文评价理念, 尝试新的评价方法, 运用综合的评价方式, 让充满活力的作文教学评价方式来促进作文教学的实效高效, 从而达到用有效的作文教学评价来拓宽作文教学的发展空间, 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写作动机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及思维品质, 成为一个个有个体的主体, 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想象力、个性表达及创新精神, 使作文充满生命的活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祝新华:《作文测评理论与实践》,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1年

[2]张鼎盛:《启发式批改作文法》, 四川教育出版社, 1988年10月

[3]秦训刚、蒋红森主编:《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标准读本》,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10月

[4]陈春祥:《发展性作文教学及其评价探微》《语文教学通讯》, 2007年3期

[5]梅再波:《作文评语四讲究》, 《语文教学通讯》, 2005年第27期

上一篇:钻井取心下一篇:音乐的情感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