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合作

2024-10-03

全球合作(共12篇)

全球合作 篇1

全球经济、金融竞争呈区域化,早已开始,正在进行,还将继续。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和重点,货币一体化尤为引人关注。以史为鉴,把握趋势,灵活应对,是亚洲参与全球竞争的必备功课。

一、区域集团化潮流

(一)欧美以区域经济合作谋霸权

欧洲欲重振雄伟。二战后,欧洲经济逐步恢复,但其全球地位已大幅下降,且面临严重的美国经济渗透和苏联军事威胁;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更将欧洲排挤在国际货币体系外围,西欧在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对美严重贸易逆差下,不得不面临美元荒造成的支付危机。为重新提高国际地位,夯实经济实力,欧洲一体化在1950年欧洲支付同盟和1951年煤钢共同体的建立中拉开帷幕。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历程,欧元横空出世,成就人类经济货币史的一大创举。

美国欲巩固霸权。进入20世纪80年代,美国深感威胁,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来自欧洲共同体和日本的竞争日益激烈,连后院拉丁美洲的市场都已被欧盟渗透。为巩固经济实力,维护霸权,美国的美洲经济一体化提上日程。1990年6月,布什提出开创“美洲事业倡议”;1992底,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1月1日,正式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年9月,“美洲自由贸易区”计划隆重推出。与此同时,拉美的美元化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1991年,阿根廷推出《自由兑换法案》,采用联系美元的货币局制度;厄瓜多尔和萨尔瓦多均于2001年实行了完全美元化,美元成为唯一合法货币;危地马拉也在2001年将美元流通合法化。

(二)区域集团化冲浪全球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区域经济、金融合作日显重要。一方面,区域内经济互补与趋同创造整合利益,加强区域整体经济实力;另一方面,货币金融合作可以帮助抵御全球化中资本流动等因素对经济造成的不利冲击,区域信心的树立还可有效预防危机发生。

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经济区域如雨后春笋般建立,旨在建立货币联盟、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1981年,海湾合作委员会(GCC)成立;1991年签订的《阿布贾协定》和2000年施行的非盟宪章勾勒出非洲一体化的蓝图;同年,阿根廷、巴西、乌拉圭、巴拉圭等四国签订《亚松森条约》,并于1995年启动了南方共同市场;1993年底,东南非共同市场成立;亚洲也在1997年金融危机后,开始走向区域金融合作之路。

二、区域货币金融合作实践与最优货币区理论

(一)理论指导实践最佳范例的欧洲货币一体化

20世纪60年代,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争论的成就之一就是最优货币区理论的诞生。早期争论的主要是孰优孰劣,但谁也说服不了谁,形成的共识是没有一种汇率制度适合所有国家,理论争论转向更为务实的问题,即什么样的国家适合固定汇率。1961年,蒙代尔提出用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作为汇率制度选择进而最优货币区的标准,开创了理论先河。之后,关于建立最优货币区所需条件的理论得到极大的丰富,如麦金农提出经济高度开放标准、凯南认为经济多样化是前提、英格拉姆将金融一体化作为货币一体化的基础、哈伯勒和弗莱明提出的通胀率趋同要求,以及演化至后来的经济政策相似、趋同等条件。

欧洲货币一体化是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实现。经过20世纪60年代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及共同市场的逐步建设,欧洲将货币金融合作提上议程。1971年,《维尔纳报告》提出货币合作十年过渡规划,以期1980年形成单一货币并建立欧洲中央银行。之后,虽然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造成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计划在各国实行独立的浮动汇率制中搁浅,但1978年欧共体又发布《不来梅宣言》,正式提出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建议,设立欧洲货币单位,形成稳定汇率的机制;并在1989年《德洛尔报告》和1992年《马约》中详尽安排货币、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严格按照最优货币区条件,要求成员加强货币、财政、汇率等政策的配合与趋同。最终,欧元区于1999年成立,欧洲有了对国际货币金融领域进行联合干预和抗衡的一股力量。

(二)多元货币一体化模式推动理论发展

效仿欧洲并结合自身实际,发展中国家推出货币一体化热情高涨。GCC通过20年的努力,借助盯住美元汇率制度带来的优势,成功完成了自由贸易区、关税联盟到共同市场的过渡,通胀、利率、汇率、财政等各项指标高度趋同并保持良好状况,于2009年12月,宣布海湾货币联盟进入实施阶段。加勒比海于1968年建立自由贸易区,虽然区内成员国际收支及债务问题曾严重影响经济与货币一体化进程,一度破坏了区域多边清算机制,但本着强烈的合作意愿,经过近40年的努力,终于2006年初建成加勒比共同体单一市场。阿根廷在形成关税联盟两年后,即于1997年就提出建立南方共同体货币联盟,期望快速进入货币一体化轨道。南非在存有8个次区域经济合作区的情况下,已计划在2034年前完成货币一体化进程。

面对发展中国家实施货币一体化的意愿与进度,传统的货币区理论已难以提供支持。于是,20世纪90年代,最优货币区理论有了新发展,成本-收益理论、内生化理论占据主导。成本-收益理论权衡成立和发展货币联盟的成本收益,认为当一国加入货币联盟以及货币区吸纳新成员的收益大于成本时,就应该积极推进合作与一体化。内生化理论则暗示,即便候选国的各项经济、政策指标趋同条件未能满足,在加入货币联盟之后,也会逐步通过货币金融合作达到趋同,实现最终的经济政治一体化目标。

对于发展中国家,区域货币金融合作往往收益大于成本。收益表现在:首先,货币金融合作降低区内的交易成本,促进资源的流动与配置,增强价格透明度,提升经济效率;其次,合作帮助防御危机;最后,提升政策公信力,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成本则表现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会受到限制,而这些可由区域通过基金或财政转移机制来弥补。

发展中国家货币一体化困难重重,但困难遇到越来越强的合作意识,结果会是区域金融合作越来越多样化。巴西、阿根廷因危机将南方共同市场联盟搁浅近10年后,于2008年建立贸易本币结算。2009年10月16日,玻利瓦尔美洲国家联盟同意创立新的地区货币“苏克雷”(SUCRE),从而逐渐减少使用美元。

(三)欧洲债务危机与货币一体化质疑

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引发了对欧元区的质疑。2010年5月23日,海湾合作委员会6国外长会议上,轮值主席穆罕默德·萨巴赫指出,鉴于欧元区最近爆发债务危机,正在推动成员国走向货币统一的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应“仔细考虑”这一计划。

事实上,欧元区的合作效力似乎在2003年就减弱了。欲与美元分庭抗礼的欧元,在国际储备中的占比从1999年的17.9%上升到2003年的25.2%之后,就不再有大起色,上下徘徊了6年之后,2009年虽有突破,也只有27.3%,而且2010年又回到26%以下。 (1) 欧元区相对世界的经济发展也在2004年出现拐点,占全球GDP比重一路下滑,遭遇危机,更是雪上加霜。欧元区内成员间的经济发展差异也从2003年开始日益扩大,人均GDP最高与最低值之比从2002年的4.1(同1999年)扩至2010年的7.6 (2) ;据IMF世界经济展望数据库预测,2011年希腊实际GDP增速为-5%,卢森堡、德国分别有3.6%和2.7%的增速,区内发展不平衡进一步加剧。

或许,欧元区的坎坷部分印证了克里门科在1998年提出的最优货币区“俱乐部”理论。最优货币区类似公共产品,随着成员国的增多,后续成员加入成本将不可测,政策协调出现低效率,或者后续成员存有趋劣性,都有可能致使“俱乐部”崩溃。

现实世界瞬息万变,最优货币区理论还有待进一步发展。但注重实质、符合区域发展状况,形式可灵活应变的区域货币金融合作,将无疑是未来全球竞争的主要形式。

三、教训吸取与亚洲货币金融合作展望

危机暴露全球经济失衡,同时引出未来世界经济新一轮激烈的贸易、经济竞争。新能源、环保技术将是未来竞争的焦点。如何加快亚洲金融经济合作,以调整经济结构、深化资源有效配置、将未来的亚洲从制造中心向真正的经济中心转换,将是亚洲需要努力探索推进的。

面对当今区域金融合作遇到的种种困难,需要反思,在既面临着多国经济发展模式需要调整,又面临各国经济发展、体制多样化的情况下,如何将才起步的亚洲区域金融合作稳妥推进。

首先,亚洲合作应当与时俱进、加强协调,连续发展。

亚洲金融协调与合作的概念诞生于亚洲金融危机。危机中国际性金融组织和欧美大国的袖手旁观,让亚洲自我求助意识加强。1997年9月,日本率先提出“亚洲货币基金”的设想,因美国的反对而搁浅。1999年10月,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提出建立“东亚货币基金”的倡议。2000年,东盟十国和中日韩(10+3)则将合作从概念升华至行动,就建立“双边货币互换机制”达成共识,形成“清迈协议”,以便能够解决流动性短缺问题。之后,亚洲双边货币互换取得了实质性的推进,2009年以来,中国还与12个国家签署了总额为10212亿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为此次国际震荡下增强亚洲区域金融经济稳定作出了贡献。

遗憾的是,“清迈协议”向前再迈一步已是又一轮危机之后。早在2003年温家宝总理就提出应该将清迈协议多边化,建立一个货币储备的集合,以在危机时提供贷款和流动性支持。然而直到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该问题才再次得到关注。2010年的3月24日,清迈协议多边安排正式生效,“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建立,资金规模达1200亿美元。但是,亚洲已错过了过去几年利用外汇储备集中发展区域经济的机会。

趁热打铁、连贯发展,应当是区域金融合作的态度。作为经济增长中心,又面临新经济增长难题的亚洲更是如此。一轮冲击刚过,又担心欧美国家可能带来的下一轮冲击,各国合作意愿非常强烈,持续稳步推进亚洲区域金融合作是重要课题。

其次,保障安全,强化区域流动性提供机制。

危机已为流动性提供机制的缺失敲响警钟。欧元区自成立以来就存在流动性提供机制缺失的缺陷。欧盟和欧洲中央银行的“不救助”条款,加上欧元区没有顺畅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导致欧元区成员国一旦陷入危机,就会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希腊债务危机就是典型,致使主权债务信心丧失,危机放大到整个区域。作为救助措施,欧洲金融稳定基金已达到1万亿欧元。阿根廷则因为2001年IMF拒绝向其提供13亿美元紧急援助贷款,从而面临着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债务危机,致使“南方共同市场货币联盟”计划被搁浅。

亚洲金融合作应危机而生,且当前亚洲各国的经济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汇率制度也从固定到浮动呈多元化,汇率稳定机制难以建立。更重要的是,亚洲国家急需解决的是如何降低开放性经济体可能遭遇的外部冲击,流动性提供机制的作用更为突出。

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已建立,以在危机时提供流动性救助。但储备库基金由各国自行专项管理,在需要时经区域领导集团同意,安排资金调度,实现多边货币互换。该安排适用于单个国家发生危机时的应急救助,一旦传染性危机发生,则协议难以实施;而且,目前1200亿美元的规模尚小,难以完成抵御危机的使命。因此,继续促进货币双边和多边互换、扩充区域外汇储备库以及加强亚洲开发银行作用是当前更为现实的努力方向。

需要强调,区域流动性提供机制与国际金融机构如IMF危机救助机制并不冲突,相反,二者互补,但区域机制不应依附于国际机制。上世纪末IMF对亚洲金融危机救助过程中提出的经济紧缩与结构调整等约束条件可能给亚洲国家留下阴影,但应当承认,无论是来自区域、各国政府还是国际金融机构,完善、成熟的贷款和流动性提供机制都是抵御危机,维护地区金融、经济安全的坚实盾牌。目前,清迈协议多边安排的实施条件还是依附于IMF的贷款条件,这一方面会造成亚洲国家轻易不敢求助于该安排;另一方面造成安排不能根据亚洲经济与危机发生的特点来灵活发挥作用。因此,既寻求提高亚洲在IMF、G20等国际组织的影响力,以加强其对亚洲的重视、放松对亚洲国家的救助条件、加大对亚洲国家发生危机时的救助力度,又努力完善区域内独立、反应快、成本低的自身救助机制和监控体系,对未来危机的防御和整个地区的金融稳定非常重要。2011年东盟+3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的成立,以及亚洲积极参与G20峰会以期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都符合亚洲合作发展方向,需要再接再厉。

然后,形成亚洲特色货币联盟。

退出盯住美元是第一特色。在亚洲经济增长模式需要转变的情况下,不论从单个国家还是货币联盟的发展来看,盯住美元都不是长久之举。东亚各国贸易多样化,贸易方向也不对称,盯住美元使外部冲击对进出口造成不对称的影响,增加宏观经济的脆弱性和调控的难度。况且,亚洲作为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一支重要的力量,不能为美元霸权再添砝码。

灵活的汇率稳定机制是另一特色。亚洲货币单位于2007年设立,但单一货币联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亚洲来讲不会实现。亚洲的汇率制度逐渐向弹性较大的管理汇率制迈进。在共同的管理制度中,通过政策协调努力,汇率稳定机制有待形成,亚洲货币储备库可提供稳定机制保障。亚洲货币单位则可从清算、支付开始,逐步发挥作用,朝着欧洲货币单位的方向发展。

再次,充分利用亚洲货币储备库。

亚洲货币储备库为应对危机而建,但在非危机时期,可以投身亚洲经济、金融市场的建设。一方面寻求自身的扩张,另一方面,寻求亚洲技术进步与未来经济新增长点。储备库资金在亚洲区域内投资的过程中,还有助于拉动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进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中国应积极推进储备库扩张和运用。储备库可部分化解我国外汇储备过多、收益率低下的难题。将储备从美国国债中拿出来,投入到亚洲经济发展和崛起当中,在分享经济增长果实的同时,还能提升中国的亚洲地位乃至国际地位。

最后,拓展亚洲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加深,区域货币金融合作要成功,也要驾驭全球化的浪潮,实现跨区域合作。欧债危机演化至目前阶段,已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诉诸救助。这说明货币金融合作程度越高,区内救助困难与博弈也越多。

亚洲区域有必要未雨绸缪,加深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盟友关系。国际经济的治理权是零和博弈,提升发展中国家整体力量有助于维护亚洲区域的经济利益,提高区域合作效力。亚洲国家在IMF中的治理权还很弱,东盟+3占基金15.7%的份额,占15.2%的投票权;东盟+6,即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等一起,拥有20%的份额和19.2%的投票权,显然与超过世界总产值34%的亚洲国际经济地位不相符合。

2011年4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发布了《三亚宣言》,旨在提高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2011年11月,戛纳G20峰会承认了应对外部冲击进行资本流动管理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利益得到国际组织的考虑和回应,显示出了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成效。新加坡成立小国论坛和环球治理组织,受邀参加G20峰会,都有利于亚洲和发展中国家整体话语权的提升。

实质性跨区域合作持续深入开展无疑将与亚洲区域货币金融合作相辅相成。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 区域经济、金融合作日显重要。旨在建立货币联盟、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各经济区域纷纷建立。虽然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暴露了全球经济失衡, 引发了对欧元区的质疑, 但注重实质、符合区域发展状况, 形式可灵活应变的区域货币金融合作, 将无疑是未来全球竞争的主要形式。加快亚洲金融经济合作, 以调整经济结构、深化资源有效配置、将未来的亚洲从制造中心向真正的经济中心转换, 将是亚洲需要努力探索推进的。

关键词:货币金融合作,区域集团化,货币一体化,最优货币区理论,欧洲债务危机

参考文献

[1]金砖国家领导人.三亚宣言[R].三亚:金砖国家首脑第三次会晤.2011.

[2]高海红.后危机时期东亚货币合作的路线图[J].国际经济评论, 2011, (5) .

[3]东盟+3.Chiang Mai Initiative Multilateralization[R].2011.

全球合作 篇2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是岳麓版历史必修II第五单元的最后一课,本课与当今社会联系密切,学生的感触颇多,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本节课我采用了“553”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让小组讨论、学生展示、学生点评,教师只对疑难问题进行点拨,这就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了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在课堂上也能主动参与,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独立思考,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与其他同学合作探究,共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较好地完成了课程标准的各项目标要求。

我设计这堂课的整体思路是:用一些直观的、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图片让学生感悟经济全球化对他们生活的影响,让他们对经济全球化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运用史料研习法,提高归纳、概括能力;此外要设计一些活动,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究问题,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相关能力的训练,从而获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和感悟。

我认为本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让学生上讲台用投影仪展示出自己所在小组的的学习成果,师生共同讨论形成修改意见;学生经过合作探究后,能积极上台发表见解,并且个别表述比较精彩。

第二,整堂课从导入的设计,到幻灯片的制作,再到授课语言的使用,都能给学生以美的熏陶,进一步也能帮助学生形成美的价值取向。

第三,预设“亮点”得以实现。从“亮点”看,确实引起了学生的共鸣,营造了热烈的氛围,并逐渐把本课推向高潮。在实施“亮点”中,我的思路也被打开,形成了新的“亮点”,如建议学生将自己的看法写在博客上,和更多的朋友去分享等。

成功之处,令人喜悦,不足之处更需要总结:

第一,在知识处理上,对教材挖掘不深不透。

在分析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出现的问题时,注意给学生提供史料,让学生从史料中提炼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原因、出现的问题,但分析经济全球化的概念、表现、作用、认识时,直接展示给学生现成的结论,并没有很好地对一些需要讲解的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也没有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跟踪解答,对教材仅仅是进行了梳理知识,没有上升到一个高度,需要加强自身的历史专业素养。

第二,在多媒体运用方面。

本课与现实联系比较密切,我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播放可口可乐、麦当劳、摩托罗拉、海尔等画面,通过地图动画展示波音飞机的组成过程,让同学们感受经济全球化带给他们和世界的影响。结果证明,这个方法确实有效,学生的反应很热烈,比较容易接受。但随之而来,我也从中发现了一个弊端,画面过于花哨,反而冲淡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把握。

第三,在合作交流,共同探究方面。

对于学生的把握始终是我教学中的一个弱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只注重个别学生,而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如把学生分成小组,在实际操作中却很少能让学生真正地进行小组的合作探究,分而不用,流于形式,从而使得教学模式和方法显得单一而薄弱,这也是为什么在课堂上不能真正使学生的活动和思维有机结合的一个重要原因。小组合作能够让学生体会合作后取得成功的快乐,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在教学中适当的采用这样的模式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以后一定要吸取教训。

与艺术家全球合作 篇3

今年H&M携手大名鼎鼎的日本时尚教母川久保玲小姐,计划在秋冬推出一个特别系列,该系列依旧沿用了川久保玲钟爱的波卡圆点,色彩鲜艳的衬衫等:此次合作将涉及女装,男装,童装以及配饰和香水等多个方面。

ANOTHER H&M

很多人对H&M的记忆都离不开超级,瑞典品牌H&M擅长于在全球范围内选择大牌设计师合作来增加知名度,而名模们的一场场走秀则几乎让消费者忘记了其实H&M只是一个平价的服装品牌。

自2005年起,H&M与Karl Largerfeld的合作已在时尚界闹得沸沸扬扬,只要衣服扣子的质地允许,H&M几乎都会秀出“Karl Lagerfeld For H&M”的字样。随后,H&M又请来了鼎鼎大名的stella Mccartney,并请出意大利名模Mariacarla Boscono取代了有吸毒阴影的Kate Moss,为stella Mccartney的H&M系列的代言;2006年则与荷兰的著名设计师二人组Vctor&Rolf合作,再次获得成功!除了选择大牌的服装设计师,品牌也会倾向与艺术家合作从而充分挖掘服装产业的一切可能性;DKNY JEANs宣布与著名漫画小说家Paul Pope所合作设计的新系列命名为2089系列。这个系列糅合漫画世界及时装,透过服饰上的版画及图案,创造出极具张力的故事,呈现崭新的艺术风格。2089系列共有15件新作品,其中包括夹克、连帽上衣、裤子及T恤,每一款都述说着故事的不同片段。产品上的图像不尽相同,从印满版面到只有一幅作品,另外还有极具创意的隐匿图案。这个系列将于2008年11月开始在全球公开发信。

关于Paul Pope:

有人说如果漫画是个摇滚乐团,Paul Pope便是挟着丰满翘唇、火柴棒般的双脚,及Jagger般蓬乱发型的乐团领队。

Paul Pope是一位在美国深受爱戴的艺术家,是目前唯一一位在日本漫画界工作超过五年的美国漫画家。Pope最新的漫画小说,是强而有力的“蝙蝠侠百年一黑暗骑士”重编,这小说赢得最佳限量系列,而Pope本人则被选为2007年度Eisner最佳作者,艺术家(等同漫画界的奥斯卡)。

如何通过合作降低全球采购风险 篇4

全球采购使零售供应链变得复杂化, 企业必须选择恰当的方法对供应链风险作出管控, 以避免各种问题的出现, 为了使供应链风险最小化, 企业必须利用现代化技术识别风险、分析风险, 并与供应链贸易伙伴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如今, 全球供应链变得愈加复杂化, 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而这些问题的产生包括诸多因素, 例如劳工纠纷、海关延误、自然灾害及其他因素等。而降低这些供应链风险要通过软件解决方案以及供应链程序的改变。建立合作型的供应链软件平台能够缓解运营风险。

全球采购增加了供应链风险

传统零售供应链较为简单, 面临的风险也小。过去, 零售商通常通过民族品牌战略使合适的产品进入合适的市场。然而如今, 如果你还依赖民族品牌战略, 你就要确保你的产品流不会遭遇风险和破坏。如今, 自有品牌的概念已经成熟, 同时全球零售业态中存在各种销售渠道也使情况变得更为复杂。自有品牌、店铺品牌和民族品牌的同时存在导致了更大的潜在风险。企业的各种行为都受到全球采购障碍的影响, 同时这些障碍也增加了订单交付的风险。

识别全球采购风险

当涉及到管理不同形式和程度的供应链风险时, 需要面临诸多挑战。在整个全球供应链中都存在着风险, 因此在风险骤增之前降低风险量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谈论“风险”时, 通常所指代的是“破坏”, 这些“破坏”可能是由于政治动荡、恶劣天气甚至是团队沟通的缺乏等诸多因素引起的。而沟通障碍很可能源于语言、地理位置以及供应链中角色的不同。

你不可能对每一个偶然事件都有所计划, 因此必须要识别主要的风险。第一步就是仔细观察供应链的每一环节并找出弱点。尽管各企业和行业所存在的风险有所不同, 但通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环境风险——这些风险通常与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有关, 包括火灾、生产中断等;组织风险——通常分为外部和内部。外部风险来自于外界压力, 包括政治、经济、技术和社会文化的改变。这些风险会对企业目标的实现造成负面影响。需要记住的是, 外部风险涉及所有的贸易网络中的合作伙伴。内部风险源于业务流程和信息管理。最近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 70%的执行者都缺乏他们所需的有效信息来进行有效管理, 因为员工会因为个人利益而隐瞒重要信息。这就是基于信息管理的风险。

网络相关风险——随着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兴起, 世界变得愈加“扁平化”。各国家、企业和个人间贸易往来变得愈加全球化以在全球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而相对来说, 历史和地理上的差异几乎不存在了。这随之带来了技术革命, 人们需要建立更庞大的网络来使业务更有效的运行。反过来, 变得更大更庞杂的网络又导致了风险的增加。

当把以上这些风险类型放置于零售供应链中时, 我们可以轻松的找到能产生破坏的问题所在。从各国零售商和品牌的数量以及产品生产地点和销售地点的距离考虑, 整个业态系统内的风险是非常高的。全球贸易涉及到多层面的人员和技术网络, 这无疑增加了情况的复杂程度以及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难度。

规避风险

尽管风险因素在增加, 许多零售商仍然选择忽略这些风险, 期待着不会有太糟糕的事情发生。根据2014年福布斯风险评估报告, 在接受调查的300个执行者中, 有39%认为其公司的风险已超出了平均值。但是, 几乎没有多少管理者针对供应链风险作出预防和解决措施。为了保持公司声誉并使供应链绩效最大化, 管理者们需要降低供应链风险并转变过去的运营模式。

在降低供应链风险的问题上, 相关业内专家已经作出了诸多分析。一份现在仍在应用的报告总结了四种不同的应对供应链风险的方式:

规避——这是一种反应式的策略, 被用作一种应对正面风险的替代策略。在零售业态中。通过规避方法, 企业可以取消那些存在风险的各别地区、个别类目以及个别供应商的产品的生产, 以使潜在的负面影响最小化。

控制——这种方式是零售商使用的主要手段来使供应链风险最小化。通过这种方式, 零售商可以控制各种不同的风险事件 (法规、质量问题、海关延误、港口罢工等) 以降低事态严重性或消除其对供应链的消极影响。首先, 要建立一套综合性的技术解决方案把各层面的贸易商和零售商联系在一起。这就等同于为零售商建立了前期预警机制以预见低成本的解决潜在问题。其次, 作为一种确保产品及时交付的手段, 库存水平评估应加以重视。最后, 对过剩产品的管理以及对运输过程的管理都可以降低供应链风险。

合作——这是一种目前最为流行的方式, 并且是迄今为止最为著名的风险管理方式。使用这种方法能够增强供应链可视性和整个供应链的信息共享程度。同时, 他也能使风险在各贸易网络中分散化, 以使参与者能在各自的领域和供应链环节管控各自风险。

敏捷控制系统——若将这种方式与合作方式融合在一起, 零售商便能增加供应链系统的敏捷性。延迟生产、多采购渠道以及供应商的差异化为供应链管理者提供了多种选择, 他们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做出选择以降低供应链风险。

以上的这些风险管理方法在不同情境下都有着各自的优势。例如, 合作和敏捷控制系统能增加零售供应链的快速响应性, 然而, 这两种方法必须将各个供应商纳入其中。过去, 由于缺乏信任, 许多企业并没有深入研究和供应链合作伙伴有效的合作方式, 这种信任的缺乏阻碍了零售商和供应商的密切合作, 并且容易造成冲突。随着共享数据和合作的透明化, 零售商与供应商合作共享的意愿增强。信任因素不再是建立合作关系的障碍, 并且越来越多的零售商已开始打消了这种顾虑。

通过合作获益

以下是一些通过合作降低风险的例子:

产品设计和研发——许多零售商认为在产品研发上进行合作通常发生在企业内部, 与供应商和服务商并无多大关联。然而, 在产品研发早期与工厂交流互动能增加可视性和预期效果;生产——在生产过程中, 利用和分析共享数据能够大大降低风险;物流——全球物流动态会对需求变化和未知问题作出反应, 物流数据共享能增加供应链快速响应性。

全球采购使零售供应链变得复杂化, 企业必须选择恰当的方法对供应链风险作出管控, 以避免各种问题的出现, 例如质量问题、运输延误、产品短缺、产品过剩、成本超支等。为了使供应链风险最小化, 企业必须利用现代化技术识别风险、分析风险, 并与供应链贸易伙伴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全球合作 篇5

前几天我看到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发表了一个演讲,他强烈谴责这次新冠疫情过程中,美国和西方出现的种族歧视和仇恨犯罪。陆克文是西方领导人中为数不多的对西方历史上迫害土著民族公开道歉的政治人物。陆克文在中国受过教育,能说流利的中文,这种经历可能使他对这类问题的认知比其他很多西方政要更为深刻。

这次抗击新冠疫情中,大家经常提到一个世纪前发生的西班牙大流感,实际上它源于美国堪萨斯州的一个军营。从193月开始,仅半年时间就席卷全球,西班牙有800万人被感染,包括国王在内,这大概是西班牙流感这个名称的来历。世界范围内这场流感感染的人数超过5亿,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30%,造成的死亡人数估计在5000万左右,这大概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的四倍。这场大流感某种意义上提前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因为交战各国都没有兵力开往前线作战,所以西班牙流感也改变了欧洲历史的进程。

加强全球合作 培养企业领袖 篇6

编者按:2016年3月,“一带一路亚欧商学院2020战略”会议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本刊对里昂商学院副院长图格鲁尔·阿塔梅尔(Tugrul Atamer)先生和里昂商学院副院长、亚洲院长、亚欧商学院法方院长王华先生进行了专访。在采访中,两位院长就里昂商学院的特色、全球化战略、国际合作,亚欧商学院的办学特点、发展愿景,以及创业人才的培养等方面的内容发表了看法。图格鲁尔·阿塔梅尔先生表示,里昂商学院一贯坚持严格的选拔标准、依托创客精神、执行全球化和数字化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发展其全球合作伙伴关系;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应建立包括企业、金融机构、研发机构等在内的生态系统,营造创业氛围,创新学校项目,发展基于项目的教育,并不断创推动国家和学科的去中心化;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亚欧商学院致力于实现高等教育和创业教育领域的互联互通。王华先生指出,里昂商学院的教学、科研活动立足于企业家精神、组织变革、品牌及生活方式和消费者行为三大领域;商学院和综合性大学的合作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新商业文明”下的人才培养不仅要注重商业智慧,还要注重人文关怀。

一、里昂商学院推行全球化、数字化战略,

建立合作网络

《世界教育信息》:里昂商学院是全球历史最悠久的商学院之一。作为一所研究型商学院,她有何特色?

图格鲁尔·阿塔梅尔:里昂商学院建于1872年,历史悠久,由里昂工商会成立,旨在培养商界精英。里昂商学院跻身法国四大高等商学院行列,除里昂商学院位于里昂外,其他三所高等商学院均位于巴黎。现今,里昂商学院之所以能够独树一帜,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第一,高要求选拔学生是法国高等商学院的传统。有志申请里昂商学院的学生在高中毕业后,不能直接申请入学,必须进行两年预科学习,且需通过入学考试。因为里昂商学院是法国四大高等商学院之一,所以我们对欲申请攻读我校商务硕士学位的学生素质有很高的要求。第二,相较于其他商学院,甚至是相较于法国另外三所高等商学院而言,里昂商学院得以别具一格,依托的是我校的创客精神。例如,里昂商学院是欧洲第一所创立企业孵化器的商学院。虽然如今企业孵化器遍布各个商学院,但我们领先整个欧洲30多年。我们创立的企业孵化器在里昂孕育了1300多家初创企业,且这些初创企业的五年生存率高达85%。对此,我们感到非常自豪。又如,里昂商学院荣获三大商学院认证机构认证,即国际高等商学院协会(AACSB)、欧洲质量发展认证体系(EQUIS)以及国际MBA协会(AMBA),全球获此殊荣的商学院仅不足1%。第三,我们有非常清晰的战略,把全球化和数字化相结合。目前,我们正在全球创建分校,和IBM公司建立伙伴关系,旨在通过合作,建立更具智慧的商学院。综合以上因素,里昂商学院不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在未来,都有杰出的表现。

《世界教育信息》:您所提及的全球化战略中,哪些方面是里昂商学院关注的重点?

图格鲁尔·阿塔梅尔:如今,有很多国际学校、国际教职人员、国际交流项目以及国际元素。里昂商学院的目标不限于此,下一步规划是从国际化走向全球化,在全球每个经济区建立校区,如亚太经济区、环印度洋国家、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非洲国家,以及中东国家、拉丁美洲等,并从各个经济区招收学生,通过各个经济区间的流动性,创造机遇,以提供真正的全球化教育。以上是里昂商学院的全球化战略,现处于起步阶段,将来会有更大的发展。此外,我们已经着手与全球主要商学院建立合作关系。我们集合了来自10~12个国家的顶尖商学院共同促进创新和初创企业发展,以建立合作网络,这和我们在各个经济区创立校区的规划相辅相成。

《世界教育信息》:里昂商学院在挑选合作伙伴时,有哪些标准?

图格鲁尔·阿塔梅尔:就里昂商学院的国际交流项目而言,如今,我们在50多个国家有130个国际交流项目。针对这些国际交流项目和全球合作伙伴,我们主要关注37个国家。这37个国家发展速度很快,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体,拥有优质高等教育。例如,新加坡和阿联酋拥有非常优质的高等教育和优秀的高等教育学府。合作伙伴的高等教育水平和经济规模都是我们所关注的,符合这两项条件的国家有37个,都是利于发展商科教育的最为重要的国家。在这些国家中,我们选择至少获得三大国际认证之一的商学院。在一些国家,商学院不时兴获得认证,我们就会选择注重创新和初创企业发展的顶尖商学院。

对于建立校区和更坚实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我们看重的是互补性。例如,我们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两者的互补性非常强。因为华东师范大学在社会科学和教育科学领域的创新方面很有优势,而里昂商学院在商科教育和初创企业发展方面的优势非常突出,双方优势结合,可以推出跨学科合作和创新性更高的初创企业发展项目。其中,跨学科合作很重要。里昂商学院的初创企业发展项目与华东师范大学的设计学院合作,把初创企业发展和设计、艺术、工程科学相结合,使科学技术、政治科学、艺术设计和商业、经济相碰撞,就能推出新颖的项目。因此,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有利于里昂商学院的发展。

二、建立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培养创业型人才

《世界教育信息》:在您看来,成功的创业者应具备哪些特质?

图格鲁尔·阿塔梅尔:在我看来,其一,成功的创业者是有创造力的人。一般而言,他们是激进的乐天派。可以这么理解,当一个人很悲观时,他看到的都是威胁、听到的都是坏消息,遇到困难会望而却步。而创业者是乐天派,因为在其他人看来是威胁和困难的,在创业者看来却是机遇。当把问题看成机遇时,就会激发创造力,以克服挑战,找到解决方案。因此,成功的创业者是激进而乐观、有创造力、敢于冒险、不怕犯错的。创业精神的一大劲敌和阻力就是畏惧失败,如果害怕失败,就难以成为创业者。因此,想要成为成功的创业者,就必须敢于冒险。营造接纳犯错的文化氛围非常重要。其二,成功创业者的另一特质在于他们都是叛逆者,叛逆者不安于现状,乐于变革,执着于目标,非常有耐心,这很重要。其三,成功的创业者都非常自信,也就是说,他们非常信任自己,相信自己有完成任务所需的资源,坚信自己能够做到。以上就是我觉得成功创业者所应具备的素质。因此,大学在实施创业教育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些特质。

《世界教育信息》:大学可以通过课程设计来帮助学生培养这些特质,那么,大学在设计课程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图格鲁尔·阿塔梅尔:大学在设计课程时,需要注意以下三点。其一,以乐观的方式关注世界和机遇,关注全球挑战。全球挑战有很多,但大学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向学生展示如何化挑战为机遇。其二,在设计课程时,需要纳入基于项目的教育,并融入国际流动性。去其他大学交流学习,以推动去中心化,有利于培养学生从他人的视角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我看来,到中国留学对于法国学生很重要,不仅能让他们了解中国,也有助于了解自己,因为中国人眼中的法国人与法国人的自我认知不同。因此,如果能知道中国人眼中的欧洲人是怎样的,欧洲人就能更加了解自己。同样,作为中国人,如果能知道欧洲人眼中的中国人是怎样的,也就能更加了解自己。去中心化必须纳入课程设计,这非常重要。其三,为促进国际流动,我们在全球建立校区和伙伴关系,并促成工程、设计、创业等学科间的跨学科课程设计。当学生有好的想法时,大学应该帮助学生“孵化”想法,以促使该想法被设立为创业项目。大学推出的创业“孵化器”能联通学生和包括创业投资者、金融家、政策制定者等在内的外部生态系统,促成创业项目。以上这些都应该纳入创业教育课程设计。

《世界教育信息》: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高校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在您看来,为促进创业,除了课程设计方面,大学还应提供什么支持?

图格鲁尔·阿塔梅尔:第一,在开展创业教育时,联通大学和商学院,建立生态系统。创业生态系统包括企业、金融机构、政策制定者、政府、技术合作方以及研发中心。大学应与各方展开密切合作,努力把生态系统中的各方融入课堂。不仅要有学生的参与,还要有金融界人士、创业投资者、研发中心等各方的参与,同时还应该从校外引入科研项目,在学生和生态系统中的利益攸关方间形成合力,这点非常重要。

第二,大学必须营造创业精神氛围。通过向学生展示创业是非常有前景的事业,从而在校内使创业合理化,让学生认识到创业是件值得自豪的事情,让学生受到成功创业者的鼓舞,为此,大学须邀请著名创业者走进课堂,使教授和著名创业者携手合作。创业教育必须突破传统教育方式,应该更具灵活性,鼓励学生去创造原型、开创新事物、开展项目,还要与校外的创业者和企业展开合作。创业不是在课堂上教出来的,要通过列举具体创业案例给学生提供灵感,提高学生自主创业的意愿,然后转化为创业实践。

第三,大学和商学院自身也应具有开创精神,积极创设新项目,提出新想法。以我们和IBM公司在数字化教育方面的合作为例,双方的合作旨在探索何谓“智慧的商学院”,以及如何才能有效利用数字化教育。数字化教育不仅是推出在线课程,让更多人参与学习,还在于变革教学方式,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数字化教育不能仅局限于把课程数字化,例如,我们推出了学习实验室,开设互动型课堂,增加学生和教授间的互动。又如,在与华东师范大学的合作中,我们也在探讨如何适应中国教育现状,融入数字化教育。所有这些都和学习、创新和创造力有关,需要创新教育领域,是教育领域的“创业”。

第四,创业教育必须是基于项目的教育,课堂学习要相对少些,基于项目的教育要相对多些。以里昂商学院为例,学生第一年入学时,我们将他们分入六人小组,让他们定义一个初创企业项目,主题自定,可以是商业、经济、社会组织等。各小组有六个月的时间完成这项任务。这六个月间,各小组完成任务需要什么知识,教授就教什么知识,这种基于项目的教育很重要。

第五,坚持去中心化哲学。各人对中心的认识有别,因而有不同的中心。去中心指的是从他人的视角分析问题的能力,如中国的视角、从欧洲的视角,抑或是非洲的视角。我喜欢践行去中心化,因为这充满魅力。例如,上周我先到了非洲的卡萨布兰卡,再回到法国,之后又来了中国,下周我会在美国波士顿。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并且会把从世界各地所学到的东西分享给学生。我们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包括中国、法国、美国以及非洲。从不同视角分析问题能使学生更有创造力。

第六,大学也需要创设基于学科的去中心化,即从物理、化学、经济、艺术设计、商业等学科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也能使学生更有创造力。可见,创业教育旨在培养设计思维、激发创造力。综合以上六个要素,大学能在开展创业教育时卓有成效。

三、亚欧商学院致力于

实现高等教育和创业教育的互联互通

《世界教育信息》:这次来中国,有没有什么新的体验?

图格鲁尔·阿塔梅尔:我来中国次数太多,多到我觉得在中国有种在家的感觉。初来中国大致是在2005年。2007年,我们曾组织学生来这里交流。自2007年以来,我每年大约来中国5次。特别是近些年,我每次来访都有不同的体验,里昂商学院和华东师范大学合作成立的亚欧商学院获得闵行区和紫竹集团的全力支持。这个项目很复杂,要配备创业教育所需的设施,包括学习中心、学习实验室以及微观装配实验室。微观装配实验室对于创业教育而言非常重要,因为这些实验室是创造原型的工作室,可以在电脑上设计原型,并配备有3D打印机。基于项目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激发创造力。学习是为了创造,因此,如今很多人称自己为创客或超前创客。超前创客会先行设计出原型,但这些原型对原先占统治地位的设计具有破坏性,极具创新性。为培养创客,我们所需的不仅是教室、工作室、实验室等硬件设施和课程设置等软件设施,也要协调课程设计和基础设施布局。所有这些都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实现,我们有很多合作伙伴,这一切都充满魅力。这两年来,通过亚欧商学院这一教育项目,我对中国有了更深的了解。

《世界教育信息》:对于亚欧商学院,您有怎样的期望?能否和我们分享更多您的想法?

图格鲁尔·阿塔梅尔:该项目的优势在于其独特性。例如,该项目在我们的卡萨布兰卡校区与亚欧商学院间建立合作,联通欧亚和非洲,符合“一带一路”倡议的愿景。“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在经济、金融、基础设施等方面实现亚非欧大陆间的高度互联互通,而亚欧商学院将能实现高等教育和创业教育领域的互联互通。这将有利于建立横跨亚非欧在文化、教育、创业等方面高度互联互通的生态系统。

全球合作 篇7

Polycom全球渠道高级副总裁Ron Myers指出:“Polycom强大的合作伙伴体系积极推进“视频协作无处不在”愿景。今年的全球和区域大奖得主仅为是Polycom全球近7000家联盟及渠道合作伙伴中的一小部分, 我们很荣幸能够与全球最具创新精神且专注于客户需求的合作伙伴共同努力, 不断推动Polycom Real Presence视频解决方案应用, 帮助全球各地的企业和个人实现面对面视频协作。”

在颁奖典礼上, Polycom颁发了全球贡献奖、区域贡献奖和国家贡献奖, 表彰了对全球业务、全球四大区域, 及特定国家范围内业务产生积极影响的合作伙伴。

除原有的合作伙伴奖项外, 今年Polycom还推出了一系列新奖项:

●卓越创新奖:表彰以独特或创新方式实施Polycom解决方案的合作伙伴。

●卓越行业奖:表彰在主要行业成功开展业务的合作伙伴, 如教育、医疗或政府行业。

●卓越服务奖:表彰在服务和客户满意度方面表现出色, 并且能够积极配合Polycom服务与销售团队的合作伙伴。

●卓越集成奖:表彰将Polycom解决方案与战略合作伙伴联盟成员的UC平台成功集成的合作伙伴。

Polycom中国区合作伙伴在2012年度TEAM Polycom大会上荣获多项重量级奖项:

神州数码 (中国) 有限公司

全球年度最佳解决方案提供商

亚太区年度最佳解决方案提供商

南京南方电讯有限公司

亚太区年度最佳合作伙伴

江苏群立现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中国区年度最佳合作伙伴

北京真视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亚太区年度最佳系统集成商

获奖名单已发布于TEAM Polycom 2012网站。

全球合作 篇8

8月30日, 由全球主要电信和无线通信标准化组织共同参加的信息通信领域“第15届全球标准合作大会” (GSC-15) 在北京举行。会议将共同推进有关固定和移动通信业务融合的下一代网络标准的创新与合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奚国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纪正昆参加开幕式并讲话。

全球标准合作大会 (GSC) 是一个以交流为主要目的的全球标准合作平台, 已经举办了14届。GSC大会是第一次在中国举办, 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主办。本次会议以“超越危机的标准化合作”为主题, GSC的成员包括国际电信联盟 (ITU) 、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 (ETSI) 、美国电信行业解决方案联盟 (ATIS) 、日本电信技术委员会 (TTC) 在内的8个伙伴标准化组织出席了这次大会。

全球合作 篇9

在国际财联第41届世界大会开幕之际, 我谨代表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向大家表示热烈的欢迎!

这次大会得到了中央领导及中国科协、财政部、国资委等有关部门领导的关心与支持, 得到了国际财联谷口宏主席以及前主席丹尼尔·柏林先生、赫尔穆特·肖纳贝尔先生和康琦塔女士的关心与支持, 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 在此, 我们向出席本届大会的所有领导与关心支持这次大会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经征得谷口宏主席同意并听取了各地区主席的意见, 本次大会的主题定为:“新形势下的企业发展与CFO领导力”。

当今世界, 呈现出一种诡谲多变、险象环生的复杂态势。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海啸涛声未落, 欧元区国家及美国的国家债务危机风暴又扶摇而起, 引起了新一轮的恐慌和全球经济的巨大震荡。多变的时局, 让企业遇到了许多前所未遇的新问题, 向企业发出了新的挑战, 同时也向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如何清醒而深刻地认识和把握时局, 适应形势变化, 调整企业发展方略, 以使企业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 是摆在所有企业及其高管面前的一个无法回避、不容敷衍的严肃课题。本届大会的宗旨, 就是要调动全球企业及有关专家的智慧, 共同破解这一课题。

接踵而至的危机引起了全世界广泛而深刻的反思。许多有识之士对传统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提出了质疑, 认为应对危机不能再像以往那样, 仅仅从局部、从管理和技术的微观层面进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修修补补, 而是应当从全球经济整体健康发展和人类社会长远和谐发展的宏观角度予以探索, 寻求根本出路。

系统理论告诉我们:世间万事万物, 都是相互联系而存在、相互影响而发展的;任何事物都作为系统而存在同时又从属于另一个更大的系统之中, 子系统的优化受大系统的制约。因此, 大系统的整体优化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只有大系统整体优化了, 子系统的优化才有保证。

日本著名企业家和管理学家本内多知先生, 从对大自然生态平衡规律的观察与研究中获取灵感, 提出了“道法自然”的企业运营新模式。他认为:人类、企业都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 人类的发展、企业的成长, 都必须遵循自然的法则, 都要借助自然界的智慧。他在《企业运营新模式——道法自然》一书中深邃地指出:“在当今的经济活动中, 自然界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对商业活动的启迪。自然界是知识之源......自然界蕴藏着大量的、广泛适用的原理, 人类可以利用, 以创造盈利能力更强的企业、效益更佳的经济体制、更丰富的文化以及更充实的人生。”本内多知先生所说的自然界的智慧与原理, 就是世间万物、个体与整体相互关联、共生共存的原理, 也就是在加强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上谋求整体优化、共同和谐发展的原理。

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史, 我们不能否认, 有史以来, 人类在谋求发展、走向文明过程中, 始终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片面性与偏狭性:只顾局部利益而不顾整体利益, 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 只顾少数人利益而不顾多数人利益, 只顾财富的积累而忽略了思想道德与社会文明的提升。正是这种盲目的、片面的、偏狭自私的发展思维与发展方式, 才造成了当今世界的重重矛盾与诸多难题。如果不能克服和纠正这种发展思维与发展方式的历史惯性, 与时俱进地更新发展理念, 创新发展模式, 探索发展新文化, 在加强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上谋求全球经济的整体优化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就很难从根本上摆脱危机频发而且越来越严重的困境。这应该是这次经济危机给予我们的宝贵启示。

国际财联是一个为全球企业交流与合作提供服务的国际组织。国际财联历届世界大会为加强全球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本届大会, 也是本着加强合作的愿望召开的。我们希望, 通过大家的相互交流与研讨, 能够探索出一条更加健康睿智、更加合理高效、更加人性化的科学发展新路。中国总会计师协会作为国际财联成员组织之一, 愿意为全球企业的团结合作、共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总会计师协会是经国家民政部批准、依法正式登记注册成立的国家一级社会组织, 下有16个行业分会, 涵盖了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 地方、省 (市) 总会计师协会是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的团体会员。中国总会计师协会是在改革开放中成立的, 它本身就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一个标志。协会成立20年来, 在热忱为广大会员服务、进行会员自律管理、协助有关部门推动总会计师职业队伍建设和总会计师制度建设、推动中国企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 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为中国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为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近年来, 我们学习借鉴国际CFO制度的先进经验, 正在努力推动总会计师制度改革, 提出了总会计师制度应当实现与CFO制度的国际趋同的主张, 得到了有关领导与有关部门的肯定与重视。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企业的全球化发展, CFO在企业中的地位、作用逐步提升, 成为企业全面运营与全面发展的战略决策者与执行者, 成为一个决定企业前途命运的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了更好地担当起这一角色所肩负的重要职能, CFO应当自觉地增强使命感与责任感, 不断提升自身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领导能力, 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表现, 为促进企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为全球企业的发展以及全球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加辉煌的成绩与贡献!这也是本届大会需要研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国总会计师协会期望在大会研讨过程中, 以及今后在与各国、各地区兄弟协会的友好交往中, 学习更多的国际先进经验, 为中国总会计师制度改革做出新贡献。

本届大会还安排了对低碳经济问题的交流与研讨。低碳经济是一个关系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 自然也关系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它绝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与技术概念, 而是一个内涵极其深邃、意义十分深远、综合性很强的命题, 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 它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将摆脱愚昧, 摆脱盲目与短视, 进入到一个更加理智、更加睿智、科技含量与人文精神更高的新阶段。这无疑是一次伟大的变革, 考验着所有人的智慧与良心。

各位嘉宾, 各位同仁, 我们在筹备这次大会过程中, 感到我们有无比丰富的可以相互交流的话题, 有许多问题可以共同研讨。我们彼此之间有极其广阔的合作空间, 能够通过共同努力, 加强全球企业之间的合作, 为世界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和谐进步做出重大贡献, 从而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也是国际财联义不容辞的神圣责任。

祝本届大会圆满成功!

祝大家身体健康、事业发达、万事如意!

全球合作 篇10

2月24日, 理光集团与海德堡印刷机械有限公司宣布结成全球战略合作联盟。双方协定就理光生产型印刷产品系列签订全球分销合同。根据这一协议, 海德堡有权销售理光最新的彩色数码印刷机——理光Pro C901 Graphic Arts Edition。这一全球战略合作关系, 将于2011年4月正式启动。其业务将首先在英国和德国市场开展, 之后将阶段性地在其他地区展开, 并计划于2012年在Drupa展会时完成目标。

理光Pro C901 Graphic Arts Edition, 提供高品质的数字彩色打印环境, 满足商务印刷的需求。Pro C901印刷速度高达90页/分钟, 可以说是同类印刷设备中速度最快、生产力最高的机型。这类印刷设备包含了生产速度每分钟从60页到90页、月生产量高达8万至30万以上的A4印量的产品。理光Pro C901Graphic Arts Edition还可以满足客户日益扩大的短版、可变数据以及广泛印刷材料的快速印刷需求。

全球互助合作新时代到来 篇11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当前,一个国家靠自身资源来满足自身建设需要,已成为历史。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当前,一个国家靠自身资源来满足自身建设需要,已成为历史。”2016年二十国集团工商界活动(B20)主席、中国贸促会会长姜增伟在9月1日G20峰会上表示:“我们都是合作者,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志同道合。”

今年G20峰会,中国不仅正式提出关于加强国际金融治理的合作,还在国际税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方面提出了合作倡议和愿景,打破了G20历史上的诸多条框,亮点频出。

而为此建言献策的B20,在全球的互助合作中无疑将扮演更加重实干、“接地气”的角色——此次峰会上,有来自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26个国际组织的工商界代表共812名,其中共有世界500强142家、中国500强103家。这一盛况表明,全球工商界都期待借助B20的平台充分交流、实现共赢,并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B20所提的政策建议,既紧扣世界经济面临的最突出、最重要、最紧迫的挑战,体现各方关注,又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实效。”姜增伟表示。

那么,递交给G20的《2016年B20政策建议报告》究竟有何重要内容?B20的政策建议将在应对全球危机和探寻新发展道路上,有何实效性?对于当前全球最突出、最重要、最紧迫的诸多挑战,B20将如何搭建起合作桥梁,攻克难关,实现共赢?姜增伟在回应《财经国家周刊》等媒体时给出了答案。

解读B20

《财经国家周刊》:众所周知,打好G20的中国主场战役,B20无疑是重点和亮点之一。请简要谈谈B20的历史及其与G20的关系。

姜增伟:B20是G20框架下的工商界活动,是国际工商界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平台,从2010年开始举办。主要任务,是研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汇集工商界的意见和建议,向G20成员领导人提交建议报告,从工商界的角度推动全球经济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

概括讲,B20是G20框架下以工商界为主体的活动,重要使命是建言献策,尤其是在应对金融危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推动国际金融货币体系改革等方面,给出工商界的声音。

应该说,G20是当今世界讨论全球经济问题的首要平台,也是目前为止最具代表性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那么B20也是当今工商界讨论全球经济问题的首要平台。

这其中,政府的责任主要是提供经济发展的环境保障,通过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企业提供支持。工商界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希望各国政府为资金、商品的流动和企业开展国际合作提供更自由、更便利化的外部环境,畅通资金渠道,打破贸易壁垒,实现最佳效益,造福各国人民。因此,B20与G20的利益是共同的,目的是一致的。一定程度上,G20是否成功,取决于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点举措上,能否与工商界达成重要共识。

每年的B20峰会,都组织G20成员国及嘉宾国工商界的代表,围绕核心挑战和突出问题进行研讨,编写报告并供G20决策参考。历届B20提出的诸多建议,都被G20峰会公报采用并成为重要的行动措施,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

《财经国家周刊》:B20机制如何运行并发挥作用?

姜增伟:B20每年针对一些关键问题设立议题工作组,召开议题工作组会议,邀请全球知名企业、国际机构以及商协会负责人和智库代表开展研究探讨。

然后,汇总形成建议报告并提交给G20,作为领导人决策的参考和依据。同时,积极向G20成员政府和国际组织等开展政策宣介,反映国际工商界诉求,推动G20全球经济治理政策和国际规则的制定。

经过数年发展,B20不仅是G20峰会的重要配套活动、G20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国际工商界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制定国际经贸规则的重要平台。

《财经国家周刊》:B20峰会在邀请工商界代表时有哪些参考标准?什么样的企业家能参会,他们的代表性从哪些方面体现?

姜增伟:我们有两个挑选原则,一是优先考虑从今年1月起就积极参与B20议题工作组讨论的一些企业。今年的议题工作组一共有533家企业参加,为议题工作做出了不少贡献,但它们并非全部被选中,还要参考其他一些因素。

二是企业必须具备较强实力且具有行业代表性。例如,全球500强企业中有142家是此次峰会的代表,中国500强中有103家是参会代表,这也从侧面体现了我们的选拔标准,保证了这些参会代表能够真正发出工商界的声音。

不一样的2016

《财经国家周刊》:具体到今年的工作,B20研究了哪些议题?

姜增伟:参考今年G20主题,在广泛征求各国工商界意见的基础上,B20设置了金融促增长、贸易投资、基础设施、中小企业发展、就业和反腐败六大议题,集中反映国际工商界的最重要关切和诉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财经国家周刊》:在你看来,今年B20对于G20峰会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姜增伟:为了世界经济复苏和G20、B20机制的健康运转以及提升中国的全球影响力,我们确实做了很多工作。其中,最突出的贡献有两点:

首先,撰写了一份高质量的政策建议报告,包含了G20成员国工商界多达76条建议。这包含了几十个国家4000多位工商界领导的智慧,他们的关注点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经济的走向,涉及到所有国家人民的福利。我们相信,这份报告一定会得到G20峰会和各成员国不同程度的采纳,为其企业发展、经济制度等提供重要措施和依据。

其次,此次B20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届。其中一个看点在于,几大专题会议上,政府、企业和国际组织的代表,不但围绕世界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进行探讨,更融合了中国的看法和建议。可以说,此次B20进一步推进了世界工商界尤其中国企业深度参与到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中去。

《财经国家周刊》:6月,联合国发布《2016世界投资报告》指出,国际投资保护主义呈抬头趋势,国际社会对各种形式的投资保护应保持警惕。今年B20的政策建议,有否相关内容?

姜增伟:当前的全球投资不是很景气,远没有恢复到金融危机以前。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国际上的一些投资协定和投资环境相互割裂。例如,全世界有3000多个有关区域性自由贸易的各种协定、文件,投资区域化、分割化现象比较严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际投资的发展。

因此,此次B20期待G20各国能制定清晰透明的投资政策和指导原则,推动在国家、地区乃至多边层面上自由贸易的积极落实,并建议有关国际组织对现有的投资协定进行评估,建立更加有效的、国际通用的标准以及建立解决投资争端的制度安排。

我们这次提出的政策建议中,就包括关于建立全球投资政策环境这一重要内容,可以说是B20多年来尚未涉及的领域。中国企业代表提出的这方面建议,得到了参与报告起草的工商代表的一致赞同与支持。这个建议是创新性的,也是符合当前发展需要的。

《财经国家周刊》:今年早些时候,G20财长峰会上启动了关于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倡议,此次B20议题是否在这方面有所涉及?

姜增伟: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源泉。

比如,中国有“一带一路”倡议,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在基础设施跨境、跨国建设的一些项目规划,这无疑是今年B20讨论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们提交的报告中,还会分析一些跨国基础设施项目面临的难题,比如技术标准、政治风险、文化冲突、法律限制等。B20非常支持G20提出的启动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联盟的倡议,也迫切期待G20能将B20加入到该项工作中去。

通过政府和工商界的互动、协作,开展有助于加强国际基础设施合作的活动,比如各种论坛和组织交流,研讨法律法规和商议制度标准等。因此,我们提出在实践中推动跨地区、跨行业的国际组织发展,受到了各方的充分肯定。

值得一提的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已经在G20成员国中达成了共识,或者说大部分共识,但现实困难是文化冲突甚至政治分歧、技术障碍和标准断层等等。

因此,各成员国应在现有共识的基础上,加强工作并予以高度重视。民间机构和工商企业等,也要参与加快解决技术、标准问题,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交流问题,真正把事情做好、做实。

建言献策和全球合作的大平台

《财经国家周刊》:《2016年B20政策建议报告》可谓是B20乃至G20峰会的重头戏之一,筹备期间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姜增伟:2014年11月,G20布里斯班峰会宣布由中国举办2016年G20峰会。 2015年11月,中国贸促会在B20安塔利亚峰会上接棒2016年B20主办权,并随后成立了2016年B20组委会。

今年1月,B20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并发表讲话,希望工商界有识之士利用好G20和B20平台,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巨轮行稳致远。

通过近半年的全方位、多渠道密集磋商和研讨,我们组织了50多场工作会议、专题研讨会及参与G20的交流互动活动,出访14个G20成员国和嘉宾国,累计3900多人次参加讨论。在各方协商一致的基础上,于7月撰写完成了这一《报告》并向G20成员政府发送。

《财经国家周刊》:《报告》主要内容有哪些?

姜增伟:《报告》中对G20提出了诸多建议,包括落实已有承诺尤其是推动结构改革,以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确保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

例如,在创新全球经济增长方式方面,认为应在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商业模式上加强创新,释放经济活力,提出了实施G20智慧创新倡议、加快高质量基础设施项目储备、发挥多边发展银行在基础设施投资中的作用、发展绿色投融资市场、借力数字化手段发展普惠金融等建议。

在推动更高效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方面,工商界认为,当前低效、过度的金融监管,制约着全球范围内资金流动和商业合作,提出了优化金融监管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加强国际税收协作、加大国际反腐合作、提升商业环境透明度等建议。

在实现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方面,提出了强化多边贸易体制、呼吁WTO成员加快批准并落实贸易便利化协定、建立世界电子贸易平台、促进中小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完善全球投资政策环境等建议。

值得一提的,今年B20提出了五条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涉及项目储备、投融资支持和互联互通等。波士顿咨询公司研究认为,如果这五条建议均被采纳并很好地落实,将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创造2万亿美元的价值,并在G20成员中额外创造3000万个就业岗位。

《财经国家周刊》:自2010年以来,B20持续为G20提供了数百条政策建议,在你看来具体产生了哪些作用?比如在危机应对的时刻,B20具体提出了哪些建议?

姜增伟:B20的使命就是向G20峰会提出政策建议,迄今已有很多建议被G20采纳,有的认可,有的赞成,有的是G20直接采取了具体措施。

举几个例子,一是B20曾提出的全球基础设施合作倡议,不但得到G20的支持,G20还采取了非常具体的措施,由澳大利亚牵头设立了全球基础设施建设中心,其他一些G20成员国给予信息建设、项目组织、交流经验等各种支持。再例如,B20提出的促进中小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等建议,都被G20所采用。

现在B20达成了一项共识,即每年提出的建议不要数量太多、范围太大,要摒弃早年一次性提出好几十条的做法,要更加务实。因而近年来,每一年B20的议题数量仅5、6个,政策建议也基本上不超过20个。

对这些政策建议,G20要求必须是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可行的,要对G20实现政策目标有所帮助,给企业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概括来说,这么多建议中,最核心的精神就是希望在全球经济活动中能减少障碍、降低成本、提高商机,营造公开透明的竞争环境,并让企业能具备更多的获取资源的便利渠道。因而,我们相信B20的很多提议能在G20峰会上得到不同程度的认可。

《财经国家周刊》:今年的《报告》获得了怎样的评价?

姜增伟:《报告》凝聚了国际工商界共识,得到了各方的普遍认同。

就业工作组联合主席、国际雇主组织主席里奥哈表示:“《报告》不仅凝聚了广泛共识,更重要的是富有前瞻性,可以为G20出台全球增长对策和治理方案贡献智慧。”

中小企业工作组联合主席、美国威猛集团董事长叶美云表示:“《报告》囊括了切实的结构性改革措施,将促进更多增长和经济活力”。

全球合作 篇12

与此同时, ZUK宣布与Cyanogen在全球范围内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Cyanogen是全球最大的基于Android的第三方OS系统提供商, ZUK Z1国际版将预装基于Android 5.1.1系统定制的Cyanogen OS 12.1系统进行发售, ZUK与Cyanogen的合作, 将助力ZUK手机在海外市场赢得更广泛的市场关注与口碑。

ZUK Z1国际版配备5.5英寸1080P屏幕, 搭载2.5GHz主频高通骁龙801处理器, 3GB内存, 64GB机身存储, 800万像素前置+1300万像素后置摄像头组合, 拥有4100m Ah高密度电池, 同时支持指纹识别, 支持全球绝大部分地区4G网络, 及USB 3.0标准Type-C接口。

ZUK CEO常程表示, ZUK的首款智能手机Z1在中国市场已经有一个良好的开局, 我们希望同样能在海外市场受到欢迎。ZUK Z1是500个工程师花费10个月时间打造, 专为手机重度使用者设计。我们希望在海外市场与Cyanogen的合作, 能让ZUK取得更好的口碑和更多的用户。

上一篇:监控组软件下一篇:企业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