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建设(共12篇)
信息公开建设 篇1
摘要: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公民、服务企业及涉外人员, 江西省政府办公厅委托省信息中心在省网站开展更深入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因此, 本文将会对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的目标、需求分析和系统部署进行研究, 从而为江西省政府信息公开平台的建设提供一些思路, 同时也为其他各级政府信息公开平台的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
0 引言
在信息社会, 信息是最重要的财富, 谁拥有信息, 谁就掌握着主动权。政府信息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公共产品, 因此应该和其他公共财产一样为公众所共享。此外, 信息公开还关系到经济发展和政府廉洁等众多问题。政府信息公开是实现公民知情权的根本保障, 理解政府信息公开的内涵, 认识政府信息公开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找准我国目前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 无疑对建立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具有现实借鉴和参考意义。
就江西省而言, 为了更好地服务公民、服务企业及涉外人员, 响应2007年1月17日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省政府办公厅委托省信息中心在省网站开展更深入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所以, 为了实现信息公开平台, 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 必须对各级部门的纸质资料及分散的电子版资料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梳理, 并采编发布到统一的平台中, 供公民通过网络轻松获取、使用。
1 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的目标
1.1 网站建构现状
当前江西省政府信息填报方面, 没有数据加工处理的软件工具环境和与之相关的标准规范;在外网上, 公民无法对所需要的信息进行申请获取;门户网站方面, 不支持多站点的集群。因此, 系统构建所需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站发布管理等软件的采购、集成和功能开发, 以及网站的设计建造都是本项目建设的内容。
当前的门户主站点以及各级部门的网站, 都是依托自身技术力量或寻求不同的公司技术支持, 在不同的服务器上用不同的技术进行建构。彼此独立的特性, 不利于信息资料相关资源的共享, 易造成信息不对称、信息屏蔽、无法共享等弊端。
由于系统之间的彼此独立, 运用的数据库、应用表现技术都不一致, 也将造成功能拓展的障碍。各系统之间要建立协同的信息流转或信息共享时, 系统难以扩展相关功能。
1.2 建设目标
针对上述提到的问题, 信息公开平台建设的目标可分阶段建设如下:
第一阶段:省直各部门信息填报与依申请公开平台的建设, 此阶段是该项目的重要核心阶段。通过建构一个统一的各部门进行信息填报的平台, 对系统的内容信息、风格模板、用户权限、信息采编流程等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系统的相关管理人员, 可以通过该平台, 各单位的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该系统对有权限的栏目下的文件进行采编、审核和发布。而且在信息的采编过程中, 可以依托该统一平台, 进行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信息共享, 保证信息共享与数据交换。
第二阶段:省门户网站的建设, 可利用内容管理平台进行现有门户的改版、数据迁移、展现、功能改造, 进行多站点的创建、管理, 各级单位分权进行信息发布操作。
2 需求分析
2.1 对公共服务信息需求的分析
公共服务信息分为三类, 即:面向公民的服务信息、面向企业的服务信息、涉外服务信息, 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
2.2 内外网专题站点应用需求分析
2.2.1 内网专题站点的构成
江西省政府内网专题门户, 要建成以污水处理专题为主的内部资源网站应用平台。主要是利用系统多站点功能, 将污水处理等专题独立成站点, 由专人负责维护、采编相关专题, 增加专题等。
2.2.2 外网专题站点实现方式
根据需要, 利用扩展字段, 将允许发布的文档条件分发到外网进行展现, 既满足了公网用户需要, 又满足了某些文档保密性的需要。
2.3 省门户对相关功能的需求
2.3.1 网上调查需求
应用TRSWCM的网上调查选件, 实现管理员可以自定义调查内容, 发布到网站上, 进行指定话题的投票调查, 实现公众与政府交互的需求。调查选件可实现的具体功能如下:
(1) 问卷名称、描述;是否方便添加、可否选择开放。
(2) 支持多个调查专题;支持一个调查专题中的多个事项 (问题) 。
(3) 支持单选、多选两种方式的投票;支持投票的时间段限制, 对IP的控制, 对是否允许重复投票的开关。
(4) 统计结果支持图形化 (柱状图、饼状图还是条状图) 表现。
(5) 投票结果可以查看投票时间、IP。
(6) 站点的管理人员可以方便地建立通过表单定制的方式, 建立包括单选、多选、单行文档、多行文本等方式的调查问卷。
2.3.2 网上建言献策、网上咨询等互动需求
网上建言献策、咨询等互动需求, 定制外网接收的页面, 包括姓名、联系电话、联系地址、附件等数据项。该需求将通过WCM提供的接口, 可进行自定义表单的设计, 实时提供网上互动常用服务。用户可以进行网上的咨询服务, 咨询内容将转入后台系统的指定栏目, 由栏目管理人员进行回复、公布。
2.3.3 新闻评论需求
应用TRSWCM的网上评论模块, 用户可以针对网站上的主题信息进行意见反馈, 评论的内容将转入后台系统, 由管理人员进行回复、公布。
2.4 数据应用需求分析
2.4.1 历史数据迁移需求分析
目前, 江西省政府旧门户采用的是网达系统, 为C/S模式, 数据库为SQL SERVER 2000, 原厂商没有提供任何数据字典及导出接口。针对现有的静态网页进行分析, 附件比较少, TRS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充分利用雷达采集的功能, 对旧有门户栏目信息, 对应WCM频道, 分步采集迁移导入新门户网站, 适当规避在没有数据字典的情况下分析大量表结构, 撰写程序导入的风险。
2.4.2 数据的备份恢复
(1) 备份管理
省门户网站涉及各个类型的大量数据以及多个应用系统, 包括大量的历史数据、应用数据等等, 必须有统一的备份管理措施以及备份管理方案。省门户网站备份对象包括:
①数据备份:包括TRS数据库的备份、重要文件的备份;主要涉及ORACLE数据库备份、WCM应用中附件图片、文档数据备份以及模板备份。
②网络备份:包括链路的冗余备份、网络设备的备份、服务器的备份、网络安全产品的备份, 确保各种基于网络的服务能够正常的使用和运行, 网络备份由硬件集成单位负责落实。
③应用备份:包括各种应用系统自身配置文件的备份, 各种应用服务器的备份, 包括WWW服务器、中间件服务器等等, 涉及TRSWCM、TRS WAS系统的备份工作。
(2) 恢复机制
在发生局部的灾难时, 省门户网站必须具有一定的自愈能力和快速切换能力, 保证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恢复, 主要是要求能够及时发现异常, 并根据具体情况从备份数据中重新完成系统的启动, 尽量减少损失, 将灾难影响减到最小。相应的备份策略可以与系统、数据库集成商、TRS共同制定。
①网站数据库的灾难恢复
对省门户网站的重要数据库, 采用相应的技术使得数据库和备份系统数据保持一致。一旦灾难发生, 备份数据可以立刻恢复原有数据库, 保障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行。
②网站应用系统的故障转移
对省门户网站的应用系统, 采用相应的技术 (如双机热备) 使得应用系统和被分系统数据保持一致。一旦灾难发生, 备份系统可以立刻接替原应用系统工作, 保障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行。但针对目前省门户网站的软硬件配置情况, 建议定期对系统盘进行克隆备份, 对应用数据存储进行定期的磁盘备份。
3 系统部署
数据库服务器将以ORCLE10G存放网站内容采编的所有信息, 包括信息填报平台及门户站点。以TRS数据库存储各类按需导入的信息以供公众对网站的检索。
应用服务器将会部署TRSWCM内容协作平台作为网站内容采编、流转的应用平台, 为包括主网站以及所有子网站的系统管理人员、模板维护人员、信息采编人员提供一个协同工作的内容管理平台。
TRSWCM内容协作平台进行采编流转的信息, 将会以网页的形式传送到WEB服务器上, 以WEB服务器上的相关WEB SERVER, 如IIS、A-PACHE, 为公众提供信息浏览服务。
雷达采集、网关、TRS管理员工具可以部署在一台PC上, 对指定的站点或链接进行采集加工, 把结果存储到后台的TRS全文检索数据库中, 为资源库信息组织提供内容支持。
系统部署如图一所示。
参考文献
[1]王丽波.政府信息公开平台探讨——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为例[J].中国建设信息, 2013, (10) :70-72.
[2]苏清.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在电子政务中的作用——以河北省廊坊市电子政务建设为例[J].中国信息界, 2009, (09) :5-6.
[3]张燕伟.综合档案馆政府信息公开网络平台建设研究——以省级档案馆网站为重点[D].济南:山东大学, 2012.
信息公开建设 篇2
今年以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严格按照省纪委、监察厅关于《湖北省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周密筹划部署,狠抓工作落实,扎实推进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使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已在门户网站建立了信息公开专栏,实现了与武汉、黄石、宜昌3个试点市建委的链接,全部对外公开。
一、领导重视,建立健全信息公开网络。近几年,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结合本系统实际,围绕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进行了一些探索,制定了一系列诚信体系规范和细则,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全省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会议召开后,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德炳专门听取汇报、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要求全省住建系统以此为契机,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高质量、高标准、有特色的完成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真正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促进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毛传强,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朱建卿等领导反复召集专班进行研究。5月31日又召开住建系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省厅领导就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住建厅要搭建好信息公开平台,为全省住建系统所用,避免平台重复建设;信息公开系统设计深度要实行全行业、全区域覆盖;要及时提供数据源,与省厅网站链接,各地要尽快提供项目信息,各处室、各单位要提供完整的信用信息目录。并结合厅实际,建立健全信息公开联络员制度,从而,形成全省上下联通的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网络。
二、制定方案,认真编制信息公开目录。在多次调研和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印发了《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明确了各项工作任务和各责任处室、各责任单位(包括17个市、州、直管市林区建委),制定了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目录和工程建设领域信用信息目录。项目信息由各市州提供,信用信息由各处室、各直属单位提供,按有关程序研究确定。为了保证信息公开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专班深入到各处室、各单位,对照项目信息公开目录和信用信息目录,逐一编制,对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分别按注册地点、企业和人员性质类别、资质等级从不同角度进行编制。
宁波市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实践 篇3
架和功能的分析,重点探讨市级政府信息公开系统的建设模式。
一、平台建设概况
2007年9月,我市便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明确了分管领导,确定了市政府办公厅为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市政府办公厅秘书处为日常工作机构,并从市监察局、市法制办、市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厅信息中心抽调力量组成专门工作班子,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11月初,我市下发了《关于做好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准备工作的通知》,对各单位贯彻落实好《条例》提出要求,明确责任。
同年11月着手搭建覆盖市政府及部门的全市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管理平台,到2008年5月1日《条例》施行之前逐步形成了规范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编制体系、公开信息发布体系、依申请公开办理体系和监督保障体系,推进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目前,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包含宁波市下属78个市级部门和单位、17个县(市)区政府以及下属部门、乡镇、街办。各级各部门编制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以专题网站形式向社会公布,以便于公众查询使用。
平台采用了集中数据、个性表现和分散受理的建设总原则,市政府门户网站作为总的发布平台,各单位网站根据提供的数据接口或嵌入式网页作为各单位的发布平台。依申请公开和意见箱在市政府网站集中受理,在各单位网站分散受理,后台逻辑保持统一。整个政府信息公开平台由目录编制管理、信息公开发布、依申请公开办理、统计监管等4个大的子系统构成。如下图所示:
二、公开目录体系规划
在整体项目建设中,最为关键就是对公开目录体系的定义规划,而国务院颁布的《条例》中并没有对目录体系的具体格式做出规定,为此我市专门制订了《宁波市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编制規范》,根据《条例》要求,按照上下同步、规范统一、分级编制、各负其责的原则,编制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同时,由近及远,突出重点地对2003年以来的政府信息进行清理,确保公开信息的准确、完整。对公开目录体系的规划主要包括:
(一)信息分类
公开信息目录分为法定公开目录和补充公开目录两大类,其中包括一级类目、二级类目两个层次。一级类目有政府领导、机构概况、法规公文、政府决策、工作信息、行政执法、人事信息、财政信息、地区(行业)介绍、政策信息、社会监督、公共服务、办事指南13个类别,二级类目共50个,除了文件类公开目录,突出面向公民和面向企业的服务类信息。
(二)公开目录元数据规范
平台对政府信息的元数据字段实行自定义设置,方便与国家有关标准实现兼容。
(三)信息索引号规范
每条信息按照《宁波市政府信息公开格式规范表》的格式填报并建立索引,必须保证每条信息的信息索引号是唯一的,可由计算机按信息发布的日期自动生成的。
编号规则:信息索引号由“地区编号”+“部门编号”+“信息类别号”+“信息分组号”+“信息生成日期”+“信息顺序编号”六组代码构成,每组代码之间用符号“-”分割。
地区编号:参考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 2260-1995)和《宁波市2002年县及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部门编号兼容《浙江省政府网站12类信息发布规范》。
信息类别号: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直接使用《宁波市政府信息公开分类规范表》中的“类别号”。
信息分组号:在市政府目录编制规范的基础上,各单位可以结合各自业务实际,再编制下级目录,下级目录不超过两层,例如某目录的第一个子目录编码为“01”,这个子目录的第二个子目录编码为“02”,那么对应目录下信息的分组号就为“0102”。
信息生成日期:某条信息生成时候的年月日,一般指文件的签署日期。如:某条信息2007年1月1日生成,此条信息的“信息生成日期”为“20070101”。
信息顺序编号:某条信息的顺序号,按照自然数编号,长度不作限制。
三、功能划分模式
按照《条例》要求和工作需要,该平台主要包括了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管理、信息管理、依申请公开管理、年报管理、意见箱管理、人员管理、监督考核、待办事项、网页表现、辅助功能等模块。实现了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动态电子化管理,各单位按照《规范》编制目录,由系统自动生成各部门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并将所有需要公开的信息输入到对应目录中。网站上设立了依申请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意见窗口,市民可以在线提交公开申请或意见,各受理部门后台办理流程实现电子化。人员实现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管理和网上平台操作人员的管理。年报管理功能提供各部门上传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入口,并将上传的年报在网站上自动公布。以上这些功能中的宁波特色具体体现在:
(一)坚持以人为本
目录中的信息可以按信息名称、索引号等元数据关键字和按公文主题词进行查询,并实现全文检索。待办事项将待审核信息、待处理申请和意见在工作人员登录后台时优先列出,便于提醒和操作。信息内容可打印、可下载保存、可发送到邮箱。文字可通过语音播放,为有书面阅读障碍的人提供帮助。平台系统提供了丰富的短信提醒和邮件提醒功能,对依申请公开和意见箱的各处理环节进行短信提醒,分别通知提交人和办理人员,办理结果通过网站、邮件、短信等方式进行反馈。
(二)提供数据交换
各部门网站可以只展示与自己有关的目录和信息,平台提供了数据接口和嵌入页面两种方式供各单位网站选择调用。其中,功能强大的Webservice标准数据接口,特别方便各种信息公开载体使用。例如,市政府门户网站通过调用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中的数据,按照门户网站的信息展现方式,丰富网站有关栏目的信息;电子触摸屏调用数据接口展示适合触摸操作的网页界面(目前放置电子触摸屏系统的市级公开场所包括市档案馆、市图书馆、高教园区图书馆和市行政服务中心);电信114号码百事通系统也通过调用数据接口,将数据送入114服务系统,话务服务人员可以通过检索数据,直接答复市民有关政府信息公开内容的咨询。今后也可以利用数据接口与公文管理等系统实现对接,形成政府信息的生产、加工和表现的生命周期。
(三)加强数据整合
市政府信息公开系统和各县(市)区政府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相对独立,市政府可以根据需要整合各县(市)区政府信息公开系统中的数据,目前已经对依申请公开和统计数据等信息进行了整合。通过整合,市政府办公厅作为全市政府信息公开的主管部门,可以更便捷地掌握各县(市)区工作动态,把握依申请公开的处理原则,做到工作协调一致。
四、统计监管模式
为了进一步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深入发展,保证各项规定有效地得到贯彻落实,平台中的统计监管功能为我们的监督工作提供了数字依据,具体建设工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各单位公开目录和公开指南进行整体的统计并监管,在信息量的统计方面,我们按部门、按目录、及时性等方面进行统计;在依申请公开方面的统计,包括及时办理统计和超时办理的统计等;对年报的统计管理,包括及时性统计和未上传统计等;对网上举报、意见箱答复情况进行统计。以上的统计数据全部可以自定义时间段选择统计,生成统计报表或者用柱状图和饼图展示,形象而直观。
以上采取的一系列监督保障措施,不仅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日常监管和工作考核提供了量化依据,还提高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政府信息公开系统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从规划到平台搭建、推行使用以及后期的监管都是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宁波市采用了独立部署系统,各县(市)、区逐级向上整合的架构模式,为今后信息公开工作的统一规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进而为提升政府执政透明度打好基础。
信息公开以促进法治政府建设探析 篇4
如今, 政府网站已成为地方政府公开信息的重要渠道, 也是地方政府对外集中办公和向公众提供信息的重要平台。但调研结果也发现, 上述政府网站也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是网速慢、信息不集中、更新不及时、重形式轻内容等不同程度地存在, 有的政府网站, 寻找所需信息, 要耗费很长时间。这使政府信息公开的效果大打折扣。值得注意的是, 相比以往, 政府主动公开信息的力度有所加大。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被视为中国公众获取政府信息步入法治化的标志, 舆论曾兴奋地将其视为政府信息公开“法律意义上的原点”, 认为从此政府不能再是信息垄断者, 中国进入了“政府信息公开时代”。我们看到了可喜的变化:政府官方网站遍地开花、新闻发言人实现制度化、多个地方政府争相在网上晒账本。但也应看到, 有些地方官仍在殚精竭虑地寻找捂盖子的对策, 老百姓知道或容易知道的就公开, 不知道或不容易知道的就不公开。
总结《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两年来, 所取得的成效是巨大的。但是, 条例的实施并非一帆风顺,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运作在实践中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障碍。首先, 对公众权利重视不够。政府虽然制定了信息公开的法规, 但并未将信息公开视为公众的一项权利, 法律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其次, 信息公开立法规定笼统, 信息公开与保密文化冲突。尽管立法中以列举方式排除了部分不予公开的信息, 但从总体上来说, 在实施信息公开立法过程中经历了政府信息公开与保密文化的冲突。一方面公众希望通过获得政府信息监督政府和参与国家管理, 而政府则希望通过控制信息谋求行政便利。再次, 政府信息公开管理不当, 权责主体不明确。由于权责主体不明确以及责任主体的缺位, 加之缺乏对政府信息公开行为的评估与监督, 导致了权力主体怠于履行职责, 在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出现了信息公开内容不完整、不真实、不及时以及随意性等问题。最后, 关于政府信息公开中的权利救济问题。没有救济的权利只是虚空的权利, 救济作为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一项基本原则, 缺乏根本而有效的保障。
二、信息公开对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及意义
1. 有助于增强政府的公信力, 有效推动全国范围的反腐倡廉, 维护社会稳定
政府将信息充分公开, 减少了政府与公众的信息不对称, 会极大地改善社会公众的监督条件, 提升公众的监督能力, 对政府的渎职、贪污、滥用职权行为会产生极大的抑制作用, 政府信息的充分公开是反腐败的重要措施, 是推动政府官员廉政、勤政的重要措施。而且, 只有让公众充分行使其知情权和判断力, 才能不断增强社会的自治能力和公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实践也证明, 一个社会只有信息越公开, 社会才会越稳定。
2. 有效保障公民基本权力和约束公权力的滥用, 并推动全国自上而下依法执政
没有充分的知情权, 公民就难于行使自己的基本权利。赋予公众获取信息的权利以及相应的获得救济权利, 从而使对政府机关权力的制衡机制更加完善, 政府信息的充分公开是有效防止公权力滥用的一剂良药。信息的开放与披露是政府廉洁的保障, 将会有效抑制在传统行政方式中容易滋生的公权力滥用现象。政府的信息公开行为, 保障了政府改革的进度, 并使各项政策都因为有了更为有效的公开而提升了执行效果,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行为。
3. 有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推动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建设
事实证明, 那些吸引投资多、经济发展好的地区常常是政府信息公开做得好的地区, 是政府最讲信用的地区。此外, 政府信息公开还可以让政府积累的信息资源为企业和公众所用。例如, 可以将各种有关市场、投资建设项目数据提供给企业, 帮助企业提升决策与经营的效率等。一国经济的发展与该国企业的经营效率密切相关, 政府用信息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就是在用信息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 随着电子政务等新的信息手段的应用和国家政务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政府信息公开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中必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三、如何进一步推进信息公开以促进法治政府建设
1. 在思想上, 应坚持统一思想认识, 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行政理念
要加强行政公开制度建设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要以真正认同、内化正确的行政理念为思想前提。只有政府及其公务人员真正认同正确的行政理念并且把它们内化在行政文化的执行之中, 行政公开制度化建设才能有持久的动力。同时, 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 增强政府信息公开意识, 把信息公开工作作为自觉行动。在全社会加大宣传《条例》的力度, 通过各种媒体渠道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条例》的各项规定, 提高依法获取政府信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能力。
2. 在立法上应加快和完善相关立法, 完善我国行政公开制度
政务公开以前靠行政权力推动, 缺乏法律基础, 一些应该公开的政务信息没有公开;法律的明确规定, 会约束政府行为, 一些非理性公共权力的行使会受到一定抑制。其实, 一些地方存在公权力被滥用, 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政府和公众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信息不对称状态被打破后, 公众知情权得到尊重, 就可以自由表达, 从而制约政府权力行使的非理性。因此, 必须加强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建设。行政公开必须实行制度化、法制化, 这也是西方国家行政公开化进程中的成功经验。
3. 在执政上应建立法治化、高效化、便民化法治政府
法治政府是公民参与决策、参与管理、参与监督的民主政府, 因此能够较大程度地促进公民知情权的实现, 并激发公民参与的热情。无论是人权、财权、还是项目审批权、征收征用权的行使, 凡是信息公开、透明的地方部门, 滥用权力的情形都会有一定限度的抑制。法治政府是便民政府、服务政府。政府为民办事, 为民服务, 首先必须向办事、服务的对象提供信息, 告诉他们办事和服务的时间、地点、手续及有关要求。法治政府是公职人员遵纪守法的政府, 是廉洁政府。因此各地各部门信息必须公开、共享, 减少相互推诿、相互扯皮, 减少各地各部门为获取管理信息而造成的重复劳动, 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浪费。
4. 政府应当积极引导规范公民参与公共政治活动
公民参与是公民意图影响公共政策和公共生活的活动, 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种具体表现。政府的积极引导可以促进公民由动员型参与向自主型参与的转变, 使公民参与不再是被动的、强迫的、盲目的行为, 而是主动的、自愿的、理性的行为, 从而增强公民参与的有序性、有效性及理性。为此, 政府必须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良好的条件和服务, 提供更多的渠道, 建立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 及时发现并适当疏导公民的参与需求。公民参与需要有很好的组织、协调, 需要有防范参与者矛盾和冲突的措施, 政府承担着对公民参与进行规范、防止公众行为失控、保证公民参与在法律的框架内有序地进行的责任。
参考文献
[1]丁先存.论美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J.]情报科学, 2001, (3) .
[2]李林.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No.8 (2010)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3]贾平.信息公开制度基本问题的法律研究[J.]河北法学, 2000, (1) .
[4]王三秀, 胡霁云.论我国法治发展中公民参与的价值及其实现[J.]当代法学, 2003, (2) .
[5]郭向丽.中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历史发展及其意义浅析[J.]法制与社会, 2009, (4) .
[6]皮纯协, 刘飞宇.论我国行政公开制度的现状及其走向[J.]法学杂志, 2002, (1) .
[7]朱炜.政府信息公开:立法模式及制度协调[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1) .
信息公开建设 篇5
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工作总结
按照州纪委及州政府专题会议的要求,我委高度重视,及时进行了安排部署,项目信息公开工作有序推进,现将有关工作情况小结如下:
一是切实加强领导。为切实加大对项目信息公开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力度,我委成立了“ 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由常务副主任 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项目信息公开日常工作,并明确了各科室的主要工作职责。
二是制定实施方案。按照《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我委及时制定了《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工作原则,细化了工作任务。按照项目信息公开的有关要求,我委项目信息公开的范围是 年以来立项,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的项目审批信息。具体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建议书批复结果信息、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结果信息、初步设计方案批复结果信息、节能评估审查批复结果信息等方面。
三是积极组织实施。按照州工程治理领导小组和州协调小组的要求,我委及时进行了安排部署,委托州电信公司正在对门户网站进行修改设计,增设项目信息公开专栏,并实现与州政府门户网站的链接;委内各相关科室也对2008年以来我委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的重点项目审批信息进行了全面清理,工作总结/计划
委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有关要求,对2008年以来我委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项目的审批信息进行了集中公开和发布,截止目前,共发布重点项目审批信息 条。
信息公开建设 篇6
统一思想,提高工作认识水平
推进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是一项新的工作,在实践中难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认识问题,首先从提高思想认识着手,重视解决思想不一致、认识存在误区的问题,着力提高工作认识,努力达到四个方面的思想统一。
一是要有全新的认识,认识到这项工作是反腐防腐工作的机制创新。推进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不同于政务信息公开,公开的内容是以项目审批和建设管理以及从业行为为主要内容,既有政府活动的信息,更多的是项目建设单位和企业活动的信息;公开信息的深度上要求更高,要求公开项目审批的具体内容和项目建设活动的全过程,在信用信息公开上要求重点公开从业单位不良行为信息;公开的目的主要是对存在问题进行治理,是借助现代最先进的网络技术,把项目信息公开在阳光下,加强社会监督,加强自我监督,强化道德约束和阳光治理,是纪检监察部门工作方式和机制的重要创新。
二是要有深刻的认识,认识到这项工作是治理突出问题的治本之策。近年来工程建设领域腐败问题、安全问题、质量问题等易发频发,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信息不公开、公开不规范和信用缺失是重要原因。推进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有利于推动项目信息从不公开走向公开,从不规范走向规范,从不讲信用走向诚信从业,并建立信用公开共享的长效机制,是从源头上抓起的治本之策,是一项持久性工作。
三是要有高度的认识,认识到这项工作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政府投资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建设,是为了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项目建设资金主要是税收,来之于民,必须确保每一分钱用在项目上。通过项目信息公开,加强项目审批、建设和从业活动的监督,既扩大了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又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坚持走群众路线,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为了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真正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四是要有统一的认识,认识到这项工作必须遵循中央统一部署。中央有关部门先后几次下发文件,体现中央领导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文件对工作的主要目标、堅持原则、重点任务和工作措施都有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应该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统一部署上来,在实践中坚持按中央政策办,认真学习和领会政策本质要求,切实落实中央各项工作部署,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始终与中央保持一致。
试点先行,积累做法和经验
自2009年3月开展试点实施工作以来,试点地方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积累了很多好的做法和体会,试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安徽省主要做法和体会:首先,安徽省从提高思想认识着手,通过大会动员、制定方案、宣传政策规定、开展工作培训等多种途径,着力提高工作认识;二是紧扣难点,重点突破。围绕信息公开共享专栏建设、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发布系统开发、信用评价标准的制定、工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等难点问题,抓住主要矛盾,重点突破;三是加强督查,强力推进。安徽省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了任务和责任、由监察部门牵头督查工作进度、实行集中办公和工作通报制度,有力保障了试点工作的推进。安徽省的做法花费时间短,工作效率高,节省投资,操作方便,对全国实施工作有很多启发。
广东省主要做法和体会:广东省的做法可以归纳为“三个基本要求、三个百分百目标、三个基本动作”。三个基本要求是: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依据,以制定信息公开目录和发布信息为要求,以政府网站为基本渠道。“三个百分百”的目标是:开通率100%、专栏链接100%、目录发布100%。三个基本动作是:建设一个专栏、制定一套目录、发布一批数据。从信息入手,实现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从制度入手,制定完善信用管理办法;从奖惩入手,开展信用分类监管工作。通过对目标任务的分解,进一步明确了基本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步骤。广东省的做法直观、清晰、简洁,操作性强,为全国实施工作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规范流程和标准动作。
河北省主要做法和体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河北省明确了“解决三个突出问题、抓好三个关键环节、落实三项主要任务”的工作重点,即:重点解决工程建设信息不公开不规范不透明、信用记录不健全和信用缺失、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不健全等三个突出问题,抓好工程项目建设公开透明、信用信息记录、失信行为惩戒等三个关键环节,落实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工程建设领域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工程建设领域制度建设与社会监督等三项主要任务。建立了分级负责的工作推进机制,各部门分工协作,各试点单位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较好完成了试点任务。河北省的做法体现了注重部门协调联动、注重依托整合现有资源、注重制度和标准建设、注重发挥信息化的支撑作用、注重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等五个方面,重点突出,成效明显。
综合检索网络平台建设实施。推进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综合检索服务是《实施意见》明确要求的内容,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综合检索平台是基于各地方各有关部门已经公开的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通过对目录的采集、管理和整合发布,提供统一检索服务(“一站式”的信息检索),最终实现基于互联网将分散无序的项目和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
下一步工作要求
在“全国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实施工作”培训会上,中央纪委监察部执法监察室正局级监察专员兼副主任孙怀新指出,为确保全国实施工作顺利开展,下一步工作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认真学习中央文件。一是要系统学习工程建设治理工作开展以来的重要文件。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提高大局意识。二是深入学习培训会的有关内容。认真对照试点工作下发的文件材料和各试点地方的做法,吃透《实施意见》及附件,领会文件精神,重点在文件内容和具体要求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工作认识。
建立工作协调和推进机制。各地方要建设协调推进机构。一是要切实加强领导。各级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把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作为工程建设治理的重要内容,作为达成工程建设治理阶段性目标的重要措施来抓。二是工信部门要认真做好具体组织协调工作,研究编制本地区工作方案,做好任务分解。三是各级工程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从推进整个工程治理工作的角度采取一切必要和可能的措施来推动工作。四是各有关部门要就落实《实施意见》编制本部门的相关文件。
信息公开建设 篇7
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执法信息公开的意义
第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执法信息的公开,有利于消费者知情权的实现。知情权是当今社会公民应该拥有的一项基本权利,所谓基本权利,是指宪法所确认的公民所享有的最重要的权利,也是法律所规定的普通权利的基础和依据。监管部门可以利用自身拥有的行政权利要求企业提供产品安全、可靠的详细信息,并将些信息公布于众,接受消费者和社会广泛监督,消费者通过执法信息公开及时掌握产品质量的真实情况及企业的信用状况后,就会为自己的购买行为做出正确的选择,减少交易中的盲目性、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益。这样假冒伪劣商品自然就失去了市场,失信企业很快就会被淘汰出局。
第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执法信息的公开,有利于公正执法,预防行政腐败。对于市场上出现的侵犯消费者权益行为,执法部门采取的主要手段是事后监管和经济处罚,执法机关有经济处罚的自由裁量权,这就容易造成不公正执法,也可能导致以权谋私,造成行政腐败。只有公开执法机关的自由裁量行为,公开当事人的违法事实、处罚依据和处罚结果,把行政执法行为完全公开,那么,专断和自由裁量就没有藏身之处,达到有效预防行政腐败的效果。
第三,消费者权益保护执法信息的公开,有利于增强社会责任感,改善行政机关工作作风。《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草案)》多次修改,贯穿始终而又最突出的思路就是强化了政府责任,改进了政府监管方式。在法律责任这一章,加大了地方政府违反行政监管职责的法律责任。问题奶粉其实一直都存在,如果不是出现消费者的集体投诉,婴幼儿出现的相同症状,这些奶粉会一直在市场流通。如果政府部门定期公开消费者权益保护执法信息,当有人投诉这种现象时,当奶粉检测出有质量问题时,人们自然就会提高警惕,这样的奶粉自然也就失去了市场。在这次含“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由于政府及时公开了执法信息,对生产、经营、监管过程中的相关责任人给予了法律制裁和行政处分,这次事件没有造成社会治安问题。通过这一事件,执法监管部门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了,工作作风得到明显改善。
二、建立消费者权益保护执法信息公开的基本思路
根据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信息公开应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的宗旨。
(一)信息公开的主要内容
1. 商品质量抽检、消费者投诉举报的信息。
目前,政府市场监管部门基本上在每个季度组织相关法定检测机构对指定的商品进行抽检,经营场所涉及大型超市、集贸市场、批发市场、乡镇集市等。从总体情况来看,抽检信息公开后缺乏事后监管。检测机构检测出有问题的商品后,监管部门将信息公布于众,但是未能引起高度重视。由于事后监管不力,注重经济处罚,导致问题商品继续流通。政府监管部门应充分利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执法信息公开这个杠杆,进一步改善市场监管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使商品检测工作取得实质性效果。除了商品质量抽检信息,还应将经过调查属实的消费者投诉案件所涉及到的产品名称、生产企业、投诉数量等定期向社会公开,以警示生产企业,促进行业加强自律,也为消费者提供预警信息。
2. 产品质量检验报告。
这也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执法信息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监管工作中,执法人员往往会因为没有掌握相关产品质量标准而使不合格商品流入市场,给市场监管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由于各执法部门之间相互独立,缺乏信息交流,也造成监管上的职能交叉,执法混乱。政府监管部门可以要求企业提供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并公布于众,这样就为执法部门实现有效监管提供了执法依据。同时,产品质量检验报告为消费者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商品信息,让消费者知道到底哪些是真正合格的产品,了解产品的行业标准和质量标准,如果商品检测部门在质量检测中有弄虚作假的行为,消费者可以通过查阅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得知,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公开还可以防止市场监管部门滥用权力的行为。
3. 企业信用信息。
企业信用状况由市场准入、经营行为和市场退出三方面的内容构成。市场准入反映的是确认市场主体资格和经营资格过程中企业的信用状况;经营行为反映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是否守法经营,在交易中是否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市场退出反映企业退出市场是否依法进行了清算。消费者如果能及时了解企业信用状况,就可以对自己的交易行为在做出决择,诚实守信企业最终将赢得市场。
(二)信息公开的方式
信息公开应遵循让消费者最大程度地获取信息的原则,并且根据信息的内容时效性和公开的实用性,采取以下方式来实现。
1. 通过定期出版物公开。
目前,市场监管部门组织的商品质量抽检信息公开主要是以报刊的形式进行公开,基本上是每个季度公开一次,每次公开的信息量较大,对违法违规生产经营企业具有一定的威慑力,同时起到了引导消费的作用。但它的缺点在于不能很好地起到监督市场上成千上万种产品的效果,发布之后,缺乏后续跟踪的信息发布,消费者很难将相关的、有用的信息加以收集和利用,这样信息公开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非常有限。为了克服这些缺陷,市场监管部门应建立权威的、全面记载产品质量信息的定期出版物,供消费者查阅和参考,定期出版物将会给消费者提供稳定的、制度化的信息获取渠道。
2. 通过政府官方网站公开。
通过网站公开执法信息,这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做法,它的优点是互动性强,速度快,效率高,可以及时获悉消费者的反馈意见。从目前网站公布的信息来看,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内容不全面、时效性差、缺乏统一的规定。网站公布的内容有些有名无实,有些是过时的信息。在美国,政府规定必须建立自己的网站,并通过三种形式公开信息:建立电子阅览室;建立电子信息自由法有关资料的导引;刊载上年度本政府机构对信息自由法执行的报告。
3. 张贴公告发布信息。
消费者权益保护执法信息公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在社区、超市、市场以及农村集市建立信息公告栏,定期发布消费警示,公开产品质量信息。2007年,国务院发布503号令以来,各大超市、商场纷纷建立了产品质量信息发布栏,但是这些信息都是由商场自行发布,内容不全面、发布不规范、持续性不长,涉及到商场内销售的商品的信息几乎没有,没有达到警示、引导的作用。市场、超市、商场应建立专门的公示栏,由市场监管部门定期发布信息,这必将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也扩大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执法信息公开的需求和影响。
4. 通过其它途径公开。
其它途径公开包括在各级行政监管机关设立专门的执法信息公开窗口以及召开新闻发布会。对于容量特别大,政府部门无法或没有必要通过定期出版物、网站等向消费者提供的信息,可以采取设立专门的执法信息公开窗口的形式公开,这种方式可以为那些无法使用网络的群体提供便捷。对于重大的、典型的事件,可以通过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向全社会公告,同时在媒体上公布详细信息的获取方式,以便消费者全面、准确地了解所需信息。
三、结束语
随着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新事务、新问题的不断涌现,消费者权益保护执法信息公开建设越来越重要。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执法信息公开可以让广大消费者掌握企业信用情况、了解产品的质量信息,同时企业要想占有市场就必须实现诚信经营、严把产品质量关,最终必将达到从根本上根治假冒伪劣、商业欺诈、食品安全等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宝成.论国际贸易中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殷啸虎,王月明.宪法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信息公开建设 篇8
一、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发布渠道
在构建服务型政府背景下,政府信息公开是有效建设民主、和谐政府,切实维护公民知情权、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前提条件。政府公开信息,不仅有利于安抚人心、凝聚人气,更有利于公众对政府产生信赖,对提升政府公信力有很大的帮助。我们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可以看到,目前,政府信息发布渠道有很多种,一些政府公共场所召开会议、新闻发布会,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都能够发布政府信息。从受众的角度来看,虽然受众群体获取政府信息的渠道比较广,但是,广大公众参与机会并不大,还有,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受众群体获取这些信息还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与政府公开信息的初衷不相符,因此,利用互联网搭建政府网站信息平台,做好政府信息公开中的网络平台建设,显得非常重要。
二、政府信息公开中的网络平台建设措施
(一)不断优化网站,注重网站功能的完善
政府信息公开中的网络平台建设,不仅要内容丰富,还要易于传递信息,便于使用,促进政府与公众的有效沟通。尤其是那些整合在一起的政府机构协作网络平台,更要便于沟通,易于传递信息。因此,在网络平台建设中,一定要提供好导航功能。同时,在页面管理上,整体风格也应该保持一致,使广大受众不至于在查询过程造成模糊意识。强大的查询功能,也非常关键,政府信息不断增加,如果网站的查询功能不健全,也会影响到信息公开的有效性,既要让受众群体完成精准查询、模糊查询,也要让其按字段组合快速完成任意查询,为用户查询信息提供便利条件。还有,一些政府信息公开类网站,还具有网上办公等功能,在这方面,就需要网站提供操作流程自动演示,帮助公众熟知具体的操作流程,帮助用户方便、快捷完成操作。只有网络环境更人性化,注重网站功能的完善,才有利于搭建与公众沟通的桥梁,提升政府信息公开的有效性。
(二)增强个性化空间,提升用户对网站的认同感
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下,为了让更多的公民参政、议政,其网络平台建设应增强个性化空间,提升用户对网站的认同感。政府网络信息平台,不仅要起到发布信息的功能,还要起到公民参政、议政的平台作用。为此,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登录用户,设置用户浏览信息,同时,还可以根据用户的浏览信息,为其推荐相关信息,同时,对于用户查询的信息,申请网上办公的时候,还要给予及时的回复,增强用户的自我意识,拉近用户对网站的认同感。网络社区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因此,我们要努力打造相互交流的空间,有效提升用户对网站的参与度,比如用户论坛等。在论坛中,用户既可以提出问题,也可以与其他用户交流,三言两语评论时事,或者在论坛中寻求帮助或建议。设置论坛,更有利于吸引用户参政、议政,同时,通过交流和互动,使用户能够正确理解政府信息,提升用户对公共信息的认同感。
(三)设置公众服务中心,促进公民参与的热情
政府信息公开目的就是增强政府服务于民的意识,打造公平、透明、服务型的政府。所以,在政府信息公开中的网络平台建设中,应该设置公众服务中心,促进公民参与的热情。公民服务中心应提供在线客户服务,用户可以咨询、留言,或者在线寻求帮助,公民服务中心应设置专人及时答复与反馈用户。对于申请网上办公的用户,网站还应该设置当前工作处理状态提醒,促进政府办实事,真正为公民解决问题。随着政府网络信息平台的不断完善,通过网络与政府交流互动的公民越来越多,因此,政府应在网络平台上增设信息排行榜,哪些是历史热点信息,哪些是普遍咨询的信息,哪些是年度热点,使用户一目了然,切实保障公民的参与权和监督权。
总之,政府信息公开的网络平台建设,要不断优化网站,注重网站功能的完善,通过增强个性化空间,搭建公民参政议政平台,提升用户对网站的认同感。同时,为了提供优质服务,还可以设置公众服务中心,促进公民的参与热情,提升用户对公共信息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陈富智.关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几个问题(上)[J].行政与法制,2007(11).
信息公开建设 篇9
文件要求, 各行政机关要把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工作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手段, 不断扩大公开范围, 细化公开内容。要制定信息发布、解读和回应整体方案, 加强新闻发言人制度和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微信等信息公开平台建设, 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新闻网站、商业网站等媒体的作用。
文件指出, 各地区、各部门要重点围绕行政权力运行、财政资金管理使用、公共资源配置、公共服务和公共监管5个方面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一是坚持依法行政, 加大行政机关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公开力度, 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二是进一步推进政府预算决算、部门预算决算、“三公”经费、财政审计结果和整改情况等信息公开工作, 让“财政资金”在阳光下运行。三是着力抓好征地拆迁、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保障性住房分配等方面的信息公开。四是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信息公开制度, 推进教育、科研、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相关领域信息公开。五是加强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国有企业财务、食品药品安全等监管信息公开, 推动信用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建设 篇10
一、坚持最大公开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 政府信息公开的原则是:政府信息以公开为原则, 以不公开为例外, 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稳私的政府信息不能公开外, 其它都应该公开。从这一原则可以看出, 政务公开已经被法制化了, 它不再受政府部门的主观愿望所左右, 而应该按法律要求来做。政务安全是政务公开的保障, 没有安全, 政务公开就没有保障, 而只讲安全, 就会影响政务公开的有效性。国家保密局的一份调研材料显示:当前, 我国政府政务信息公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信息公开范围过窄而保密范围偏宽。出现这种现象既有历史原因, 也有现实原因。一方面, 许多政府公务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观念的支配下, 往往以安全为借口, 压缩公开范围;另一方面, 群众对政务公开的诉求并不强烈, 更不愿为此与政府计较。这种政务公开虽然“安全”, 但对加强政务公开, 提高行政效能没益处。因此, 在对待电子政务安全问题时, 既要保证电子政务系统“足够”的安全, 又要坚持“适度”的安全, 使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政府公务人员绝不能以安全问题为借口, 缩小公开范围, 延缓公开时间。要自觉奉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安全观, 切实体现出执政为民的宗旨, 提高政府各项工作效率, 真正把该管的事情管好, 把该做的事情做好, 在保证政务安全的前提下, 力所能及地搞好政务公开。要按照由近及远的原则, 重点对本届政府以来的政府信息, 特别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政府信息进行全面清理, 依据国家保密法, 科学地界定公开和不能公开的政府信息,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二、严格设定秘密等级
秘密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过去是秘密, 现在可能就不是;现在是秘密, 将来可能不是。在计划经济时代, 由于政府包揽一切, 加上民主制度不健全, 许多信息都纳入到保密范围, 到处都是秘密。秘密过多或密级定得不准确, 既造成了“泄密事件”增多, 也破坏了人民群的众知情和参与权。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民主制度地完善, 政府政务越来越公开、透明, “秘密”少了, 保密工作也好做了。但“保密观念”存在的问题仍然很多:有的为了个人或局部利益, 不是秘密的硬保, 是秘密的却滥泄。有的部门对具体保密范围修订不及时, 一些明显不属于国家秘密信息, 仍然在保密;有的在执行具体保密范围时, 随意扩大范围, 把不应当确定的事项确定为国家秘密;有的对某一信息有加密没解密, 造成这一信息终身为密。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政务信息的公开, 也影响了政务安全。从某种意义上讲, 公开与保密, 尤如砌墙与拆墙, 是一对比较复杂的矛盾, 必须严肃慎重处理。在公开信息前, 保密工作者应当依照保守国家秘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拟公开的信息进行审查, 根据《保密范围》进行认真定密, 涉及到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信息不可公开;对不能确定是不可以公开的信息, 应当报请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同级保密工作部门确定, 严防泄密事件发生。
三、加强管理与技术维护
保证政务公开安全, 还有一个重要措施就是要贯彻“以应用促安全、以安全保应用”的思想, 以严格的管理和良好的技术支持确保安全。要在做好电子政务信息公开规划的同时, 必须同步做好安全系统规划, 应超前思考, 长期规划, 不留基础隐患;在信息安全技术相对落后的情况下, 要充分发挥管理和制度等非技术手段的作用, 成立由信息、保密等部门组成的小组, 对电子政务安全和政务信息公开进行管理, 明确职责, 加强协作, 切实发挥各工作机构的作用。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开发、系统运行、日常维护、重要设备维修等都涉及信息安全和保密, 所以必须要组建一支政治可靠、技术精湛、作风优良的内部技术术人员队伍, 为确保网络信息安全提供人才保证。对各部门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 不但要求其掌握信息公开相关知识, 还需掌握相关的保密法规制度和计算机安全保密知识, 全面提高有关人员做好信息公开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摘要:电子政务建设中, 我们应奉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安全观, 要体现出执政为民的宗, 提高政府各项工作的效率, 真正把该管的事情管好, 把该做的事情做好。所以处理好政府信息的公开与安全是发展我国电子政府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信息公开建设 篇11
近年来, 通过网络进行信息公开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最有效与最直接的发布手段,中国也不例外。在政府网站层面上,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早在2006年《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摘要)》中已经明确提出:“政府门户网站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各级政府要围绕社会公众和企事业单位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一般而言, 政府信息公开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规则的公开,也就是政策法规和办事程序的公开;另一个是事件的公开,特指政府工作和重大事件的公开,包括重大灾害性突发事件及其应急处理的公开。而从目前大量研究结果来看, 政策法规和办事程序的公开目前90%的地方政府网站都能做到, 尽管更新与规范程度不够,但总体结果是令社会满意的。但是, 对于重大事件的公开——特别是涉及本地区重大灾害性突发事件的公开, 结果就远不令人乐观。由于这方面信息的瞒报、谎报、迟报, 每年所造成的国民经济的重大损失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不满,已经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强烈的不和谐之音。
为了考察各级政府对突发事件的信息公开程度,我们特地选取了2008年8月1日至2008年10月31日之间发生的矿难事故作为考察样本,主要出于三点考虑:第一是我国矿难事故屡禁不止, 事故频发已经成为中央重点监管对象,作为突发事件有相当的代表性;第二是一定时段内矿难事故样本较大,分布较广,有利于综合分析;第三是矿难事故在民众与媒体中间影响大,社会关注度极高。
通过网站访问和网下访谈两个渠道,我们对上述突发事件的信息公开问题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 2008年8月1日至2008年10月31日所发生的矿难事故共有28件(以百度搜索引擎所搜到的静态网页为准,并非这段时间发生矿难事故的实际数量),其中被市级政府网站报道的共13件,被省级政府网站报道的共17件,被国家级网站报道的共23件,另有5件没有从政府网站上找到相应的报道。(数据来源于新华网等媒体网站)
为了慎重起见, 在上述网络信息采集的同时,我们还专门对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有关负责官员进行了访谈, 进一步了解国家对于突发事故、事件报道的政策和流程。访谈结果揭示, 中央对于地方突发事件的发生始终抱着鼓励公开且要求地方政府公开发布。突发事件报道的一般流程分为正式渠道和非正式渠道两种,正式渠道是从地方安监局到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在核实后通过各自的网站对外正式发布;非正式渠道是安全监管总局为更快、更广泛地掌握事故信息,转载公共媒体对事故的报道(详见下图)。
从流程图可以看出,国家级政府网站的报道与地方政府网站的报道是独立进行的,中央政府虽然要求地方政府公开信息,但并没有对地方政府网站的报道进行直接的干预。这恰好为我们的观察结论带来了便利——由于中央和地方网站报道存在差别,通过这些差别可以分析更深层次的问题。
通过对采集数据的分析,我们从中央和地方政府网站报道的差别上可以看出三个特点:
(1)及时性(无明显差异)
从时效性来看,中央和地方没有明显差异,有时中央快于地方,有时地方快于中央,均属于合理时滞范畴。这说明在对于突发事件的信息公开上, 主要的问题是报与不报的决策问题,及时性至少在技术手段上早已不成为各地的问题。
(2)主动性(中央>省级>地市)
从信息公开的主动性来看,中央大于省级,省级又大于地市,这说明中央政府比地方政府更倾向于公开信息,而地方政府中的省级政府又比地级政府更有动力公开信息,这里反映出的更深层次的地方利益关系值得我们关注。
(3)选择性(中央<省级<地市)
从信息公开的选择性来看,中央政府的报道最为全面,地方政府则更多的是有选择性的报道,特别是地级政府的网站,所报道的主要是正面消息——比如被困人员顺利脱险,事故中未有伤亡等等, 而对于负面的消息即可能连累其政绩或造成其他不安影响,则能不报则不报道。透过这种选择性,各级政府执政理念的差别也就一目了然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对以信息公开为指标的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下一个基本判断了。我们可以把政务信息公开按其发展水平分为四个阶段APEA:可得性(availability),及时性(promptness),有效性(efficiency & effectiveness),责任性(accountability)(见下图)。
信息公开的第一阶段为可得性,也就是有没有信息公开的问题。这是信息公开的原始阶段,从我们采集的突发事件或者应急管理的数据结果来看,中国大多数政府网站已经迈过了这个阶段。
信息公开的第二阶段就是及时性,也就是能否及时公开信息的问题, 中国各级政府网站也基本做到,则只要他们想报道,就完全能够在第一时间见诸网络。
信息公开的第三个阶段是有效性,在这一阶段,信息公开要讲究效率(efficiency)和效果(effectiveness)也就是说信息公开的目的是向公众提供有效的信息,信息公开的内容是提供公众关心的信息。从这一点来说,地级政府网站达到要求的寥寥无几。许多地级政府网站报道的矿难事故,或者是伤亡特别重大以致无法回避的,或者是被困人员全部脱险可以用作正面宣传的。这说明这些地方政府对于信息公开的理念还停留在宣传层次,把信息公开当作一种宣传手段而不是一种常规的信息服务手段,即公民应该享有的政府信息服务的权利。
信息公开的第四个阶段是责任性,这是信息公开的最高阶段。政府信息公开的目的不仅仅是向公众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而且还要把信息公开作为一种明确政府责任的手段,让政府真正承担起信息公布应负的职责。从中央级政府网站报道的程序和实际报道的事件数量来看,他们基本上是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出发,着眼于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来报道突发事件的。可以认为中央级政府网站已经达到第四阶段,并且还担负着对地方政府在突发应急事件报道上的示范功能。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按照我们的APEA四发展阶段理论(或者说四发展层次理论),可以认为,中央级政府网站已经处于责任性层次,省级政府网站处于有效性层次,而地市政府网站还停留在及时性阶段;
(2)大多数地方政府的信息公开还是一种政府为中心的导向式发布,重宣传轻服务,更轻公民的知情权力;
(3)在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中,越往基层的政府责任越重大,也越容易卷入利益之中,这种利益关系影响到信息公开的选择性。
尽管地方政府网站在突发事件报道方面尚不能令人满意,但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政府网站,比如河北省政府网站、吉林省政府网站。上述两个省级政府网站上凡是被中央级网站和主要媒体网站报道的矿难事故能找到相应的报道,且还找到未曾被中央级网站和主要媒体网站报道的矿难事故的报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吉林省政府网站上(http://www.jl.gov.cn/zt/yjgl/)有两个亮点给了我们很深的印象,其一是不但省政府网站在信息公开方面做得好,其所属的地级市政府网站也在此方面表现突出,比如吉林省采集到的突发事件比较集中发生在延边州和白山市这两个地级市,通过对他们的网站的访问都找到了相关事件的报道,这说明政府网站有上行下效的导向——地方看省,省监督地方;其二是吉林省政府网站的应急管理专栏做得很好,既规范又详尽,特别值得其它地方政府网站学习和借鉴。
信息公开建设 篇12
关键词:政府信息公开,档案网站,信息共享
随着我国电子政务的推行以及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实施,如何扩大政府公共信息资源共享成为现阶段政府工作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政府作为最大的公共服务机构,掌握着社会绝大部分的信息。档案网站作为政府公共信息公开平台的重要补充,一方面是政府公共信息实现共享的重要保障与坚实后盾,并源源不断的为政府公共信息公开提供丰富可靠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档案网站作为档案馆的门户,其资源更为丰富,不仅仅局限于纸质档案,更囊括了音频、视频等动态档案。作为信息化建设重要载体的档案网站对进一步推动实现政府公共信息共享,满足公民对公共信息的需求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广西政府信息公开环境下的档案网站建设现况分析
在政府信息公开环境下,政府在行使管理职能时,不仅要依靠其内部的信息资源,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社会外部的信息资源,而这也是社会各界所期盼的。信息社会初见端倪的当下,档案部门作为政府公共信息的管理者,更应充分整合政府公共信息,为全社会提供全面的、有深度的信息服务。
1.1 广西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及档案网站规模
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信息公开统一平台公开信息总计1016936条,其中重点公开的包括财政信息、食品安全、征地拆迁、环境保护等一系列民众关注度较高的信息。长期以来,档案对于社会公众而言是一个“神秘”的存在,并且在“重藏轻用”的思想影响下,档案在日常生活中更是难得一见。继我国实行电子政务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施以后,该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响应国家信息公开的要求,广西档案部门纷纷响应并建立起档案门户网站。截止至2013年,广西共建立综合档案网站29个,其中市级以上档案网站15个,县(区)级档案网站14个。
1.2 广西市级以上档案网站信息资源获取途径
目前,广西15个市级以上的档案网站都开展了信息公开工作,但在信息资源获取的途径上有所差异。首先体现在信息公开栏目设置的名称上,9个档案网站设置为“政务公开”栏目,5个档案网站采用“局馆介绍”,还有1家档案网站采用“信息公开”栏目。仅有6家网站信息公开栏目点击后链接到政府网站的信息公开内容,如玉林、贺州、贵港等,占所调查的档案网站总数的40%。但通过点击发现,档案查询还设立了“现行文件”,在进一步点击档案网站的现行文件时,却发现并无相关内容,或者根本无法打开。除此之外,广西还有一部分档案网站未设与政府信息公开相关的栏目。详见表1。
1.3 广西市级以上档案网站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共享服务方式
广西只有6个档案网站提供信息检索服务,占所调查档案网站总数的40%,部分档案网站不提供档案、现行文件的全文查看,而提供目录及全文查看的档案一般以编研成果的方式呈现。此外,在广西提供检索服务的档案网站当中,检索条件的设置过于专业,检索范围比较小,如广西档案信息网,只能查询民国时期的档案。综上所述,广西档案网站在服务建设方面不够完善,大部分不提供检索方式,导致用户无法准确快速的搜索到自己所需的信息。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为公众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1.4 广西市级以上档案网站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内容
从广西档案网站信息公开的基本内容构成方面分析,除桂林、钦州、崇左、百色地区的档案网站没有具体的分类外,广西73%的档案网站都对本机构的政府信息设置了基本的分类。明确的分类有助于用户在浏览信息时快速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此外,广西档案网站在分类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基本上包括局馆领导、局馆概况、内设机构等内容,这符合《条例》的相关规定。用户可通过这些信息对档案局(馆)进行基本的了解,有利于公众监督档案局(馆)的工作。然而,对于社会公众更为迫切了解的财务方面的信息则只有少数几个网站进行了更新,这有违《条例》的相关规定,也从一定层面上反映出了广西档案网站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开展的并不全面。
2 广西市级以上档案网站信息资源共享建设中的问题
2.1 政务信息获取途径复杂
首先需要获取的政务信息栏目设置名称不一,难以进入正确的端口。其次档案网站没有提供任何检索工具及检索方式,仅通过网上展厅及政务公开等向社会公众展示该馆的部分档案信息。而其他各个档案网站提供查询的方式各有不同,综合而言对查询者的知识水平普遍要求较高。仍以广西档案信息网为例,该网站可通过输入案卷题名或全宗号、目录号等进行在线查询档案。但是,案卷号和目录号等信息一般是由档案馆工作人员自行编制,某些案卷题名也由于过于简单而由档案馆工作人员进行重新编制,这类信息对于社会公众而言并不容易获得。由此可见,广西档案网站信息获取实用性有待提高,对于推动政府公共信息公开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2.2 网站政务信息公开服务功能较弱
广西档案网站的服务案信环节做得还不够,实用性还有待加强。众所周知,建设档案网站的最终目的是提供信息服务,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进一步实施。然而,通过登录广西各个档案网站对档案信息进行检索发现,各网站所提供的档息比较少,内容单一,显然难以满足用的需要,且这些档案网站所提供检索的条件及范围也相当有限,如广西档案信息网只有民国档案可供查询,其他档案皆不接受在线查档。另外,还有某些档案网站的检索功能徒有虚名,按照它所提供的检索方式和检索路径笔者没有检索出所要建设的内容,部分档案网站甚至没有提供任何形式的检索工具,故而用户根本无法了解该馆所藏档案和文件的情况。
2.3 网站政务信息公开内容少且更新慢
首先,大部分档案网站仅对本机构的信息进行公开,而忽略了对政府其他部门的职能活动信息的公开,没有达到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所要求的广度。档案馆保管着大量的政府信息,这些信息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如财政信息、项目信息等,但相关部门并未将这部分信息进行公开,无疑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不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与监督权,难以满足信息时代下公众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其次,在档案网站内容的更新方面,广西部分档案网站并没有遵从《条例》中所规定的时限进行更新。以广西档案信息网为例,该网站所公布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局(馆)2010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局(馆)2008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均超出了《条例》中关于政府总结报告的公开时限。时效性是信息的一个重要特性,档案部门对于部分应按规章制度予以公开的政府信息迟迟不发布,不仅不利于公众及时获取所需信息,而且有可能会导致信息失去其应有的效用。
3 完善档案网站内容建设,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建议及措施
3.1 整合政府信息资源,扩大共享规模,突出特色
通过政府信息公开统一平台可以获取大量的关于政府活动的信息,但并不包括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档案信息以及具有本地区特色的信息。但档案网站则可利用其丰富的馆藏资源做到这一点。因此,应同时兼顾政府公共信息公开平台与档案网站的建设,充分整合政府公共信息资源,减少政府公共信息公开的重复率,突出自身的特色建设。网上调查发现,广西档案网站都是以其特有的馆藏信息和本土文化为背景的,如南宁档案信息网的“绿城风情”栏目和桂林档案信息网的“桂林风采”、“旧城新貌”栏目等,而这正是档案网站最具魅力、最能吸引用户的地方,也是档案网站的特色。
3.2 拓展人性化的信息服务渠道
信息时代的来临,对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新要求。在政府公共信息公开环境下,档案网站无可避免的被卷入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洪流当中,如何为公众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是当前档案网站建设的重点难点,同时也是档案网站应对信息时代发展所要做出的战略调整。因此,档案管理部门在完善档案网站建设时应对自身的服务方向进行思考,及时调整服务策略和服务手段,缩减服务环节,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用户展现更快捷方便的信息服务。从上文的数据分析中不难发现,广西各类档案网站在建设过程中存在查询困难的现象,不利于用户通过网站对档案进行查询利用。此外,档案网站还可以逐步开发“信息推送”等服务模块,搜集用户感兴趣的信息,定期为用户推送其感兴趣的特色信息。同时,还可向广大用户征集各类具有当地特色的信息,这样做不仅可以丰富网站内容,还可以增强用户的归属感与荣誉感,营造一个融洽的虚拟交流环境。
3.3 合作共建档案网站与政府信息公开平台
档案部门作为政府信息存储的仓库,拥有超过80%的政府信息,具有极强的信息积累功能,而档案网站的建设又使其如虎添翼,不仅具备将大量政府信息进行公开的能力,还可以同时向社会公开当前与历史发展进程中积累下来的政府信息。积极推动档案网站与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合作共建不仅能极大地丰富政府公共信息资源,实现信息的交互传播,还能节约成本。另基于此,档案工作应进一步纳入政府公共信息公开工作的范畴。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仅在档案工作系统内部实现信息交流所达到的资源共享是有限的。档案机构在建设其门户网站,对机构内档案进行数字化共享的同时,应着手加强与其他信息服务部门的合作。档案管理机构与其他政府信息部门进行合作,可以丰富档案信息内容,满足用户对各类信息资源的需求。档案网站的构建应回归到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那就是方便社会利用。对于用户而言,不管是档案网站还是其他政府信息部门,都是他们获取信息的平台。因此,加强档案网站与其他政府信息部门的合作共建,开展行业间、系统间的合作,打破长期以来档案网站与其他政府信息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通过网络联系和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可以大大地丰富档案网站的信息量,促进政府公共信息共享进程,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4 结语
综合上述广西各档案网站的建设情况,广西各地市都以该地档案馆为依托建立了档案信息网,并逐步对部分政府信息进行公布。然而,在欣喜与广西档案网站建设快速前进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已建成的档案网站中所存在的问题,如信息检索不畅、网站所提供的政府信息较少,服务手段比较单一等。应充分整合政府公共信息资源,丰富政府公共信息,扩大共享范围;拓展人性化的档案信息服务渠道;积极推动档案网站与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合作共建,实现信息的交互传播。
参考文献
[1]李洁.我国政府公共信息服务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0.
[2]彭淑艳.初探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的开发与利用[J].商情,2012(15):225-226.
[3]邹德强.档案网站应具备的六项基本功能[J].黑龙江档案,2011(3):111.
[4]王学平.浅议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实践与发展策略[J].档案学通讯,2011(6):54-57.
[5]常云霞.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档案工作的几点思考[J].经济视野,2013(2):118-119.
【信息公开建设】推荐阅读: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公开工作知识问答09-15
关于全县政务网站建设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终考核情况的通报07-05
信息公开博弈05-12
项目信息公开06-24
未公开信息07-30
预算信息公开08-07
信息公开环境08-07
档案信息公开08-22
政务信息公开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