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体系(精选12篇)
报告体系 篇1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和城乡均衡协调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一项基础性工作。2009年以来, 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结合强化县支行履职效能, 狠抓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发展, 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郁南信用体系模式概况
郁南县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前列与其深入推进信用体系“生长工程”建设密不可分。郁南县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主要采取“政府统筹、人行指导、部门联动、多方参与、共建共用”的模式, 全力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和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概括说来, 就是“成立一个中心, 开发两套系统, 构建四项机制”:一是成立县级征信中心, 构建强有力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组织保障机制;二是开发企业和农户非银行信用信息查询系统, 构建农村信用信息跨部门采集和共享机制三是扎实开展信用村和信用户创建工作, 构建切合农村实际的农户信用评价机制;四是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县域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 构建农村信用正向激励机制
二、从郁南模式中借鉴的经验
(一)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需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
郁南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得以顺利推进, 关键在于地方政府与人民银行分支行密切配合, 形成了政府统筹、人行推动、多方联动的工作格局。
(二)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进一步提升基层人民银行履职能力的重要抓手
在县域经济中, 人民银行作为唯一的金融管理部门, 具有谋划县域金融改革发展、维护区域金融稳定、提供高效金融服务的内在职责, 结合地方实际抓实、抓细、抓好征信服务和管理工作, 从根本上促进农村金融供给和金融需求的对接, 有效满足农村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 通过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进一步增强基层人民银行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三)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要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郁南县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 坚持把信用村和信用户创建工作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来抓, 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社会管理有效衔接、相互促进。
三、结合晋宁实际, 看郁南经验
晋宁县自2007年开展中小企业信用信息体系建设以来, 努力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基础、信用档案库、信息管理制度、信用评价体系以及失信惩戒机制的建设。2011年已为全县322户中小企业建立了企业信息档案。逐步建立起了“征信+信贷+公司”的模式, 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信用体系的不断健全, 按照上级相关部门的工作安排, 我县又在今年5月开展了以“统一部署、健全机制;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先易后难、稳步推进;改革创新、支农惠农”为原则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真正为我国创建和谐社会以及在健康的市场经济环境下, 带来良性的贸易投资氛围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和保障作用。
(一) 用郁南经验, 促进晋宁县信用体系建设
1.建立由政府主导的信用体系建设平台。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程, 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起步和初始阶段, 需要政府的推动和协调, 发挥整合作用, 实现全面的信用信息互通和共享。地方党政要发展领导作用, 组织当地人民银行, 会同各金融机构等信用信息相关部门, 扩大信用体系建设参与主体, 形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以“统一部署、健全机制;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先易后难、稳步推进;改革创新、支农惠农”为基本原则。
一是政府主导。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由政府组织领导, 人民银行推动, 构建组织保障体系, 做到组织到位、推动有力、管理有序、各负其责。同时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供相应资金保障。
二是多方参与、多方受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县政府主导下, 由人行和县级有关部门联合推动, 农村金融机构、各镇街、农户、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多方参与, 上下联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本着多方受益的原则, 既有利于金融机构控制风险, 又有利于缓解“三农”融资难的问题, 切实使农户得到实惠, 农村及农村各类经济组织得到发展, 确保工作开展的持续性。
三是统一标准。制订统一的农户信用信息档案标准和信用评价标准基本框架与运行机制。
四是重点突破。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以建立信用档案和信用评价体系为突破口, 以信用乡 (镇) 、信用村、信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信用农户的创建活动为抓手, 结合区域实际, 由浅入深, 由点到面, 有序推进。
2.加强组织领导, 加快推进农户信用评级工作。农户信用评级工作是信用体系的基础性工作, 要在信用评定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加强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 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并根据政府主导、银农联动、各方配合的要求, 共同构建“乡镇政府、村委会、涉农银行机构、农户”四位一体的农村信用服务体系。做好职责分工, 明确各主要涉农银行机构和乡镇政府、村民委的职责划分。农信社作为评级工作的主体, 要切实抓好评级的具体工作, 努力完成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目标。
3.加大宣传力度, 推行诚信教育。在广大农村推行诚信教育, 培养信用观念。要把强化诚信意识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来抓。要广泛宣传道德规范, 大力提倡诚实守信, 培养人们的诚信美德。大力营造以讲诚信为荣, 以不守诚信为耻的浓厚的舆论环境。综合运用广播、电视、标语、报纸等公共舆论工具, 进行长期和固定的大量的宣传, 建立信用及金融知识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充分调动农村金融机构、基层政府组织等各方资源, 形成宣传合力;要采用符合农村地区特点和形式多样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 比如组织山歌队, 宣传队, 文艺队, 如结合家电下乡, 文化、法律、科技、卫生下乡等活动, 到返乡农民工较多的车站宣传, 在乡镇集市、在民间大小节日进行宣传。使诚信、信用意识深入人心, 形成“诚信光荣, 失信可耻”的浓厚氛围。
4.借鉴郁南经验, 探索建立统一的具有农村特色的信用评价体系。完善的诚信信息系统是金融信用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 是建立金融市场信用体系的基础性工作。必须采用统一标准开展信用信息采集, 避免出现多套体系、多头采集、重复建设的情况, 能够确保诚信信息搜集整理及时准确和实现共享;同时, 要完善征信系统工程建设, 加快对工商、税务、公安、银行业金融机构等部门的信用信息资源联网建设步伐, 推进企业和农户征信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 实现农村社会信用信息资源共享。
5.建立信用奖惩制度。信用奖惩机制是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守信者进行保护, 对失信者进行惩罚, 发挥社会监督和约束的制度保障。金融行政主管部门或金融机构要通过建立信用奖惩机制, 加强与有关行政司法管理部门如法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的横向联系, 对于失信者进行经济和名誉处罚;对诚实守信的企业和农户给予鼓励的政策和措施, 并加大正面宣传力度, 使金融信贷市场形成诚实光荣和守信受益的良好环境。加强对不良贷款的清收力度, 建立跨部门的不良贷款清收联席会, 依法查处和打击农村恶意逃废债务行为, 加强建立信用奖惩制度的实施力度。
6.加快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有效解决农村经济融资抵押难的问题。一是政府应出台鼓励支持信用担保业务发展的政策措施, 在大力发展信用担保机构的同时, 建议政府坚持法制化、规范化的发展方向, 鼓励各类信用担保机构积极拓展符合农村特点的担保业务, 设立农业担保机构, 鼓励现有商业性担保机构开展农村担保业务。如:郁南使用扶贫资金作为担保的模式就可以借鉴。二是地方政府应出资设立相应的涉农贷款担保公司积极开展涉农贷款担保业务, 建立农业贷款担保基金。并通过税费减免等政策, 扶持、引导担保机构进入农村, 为农业贷款提供担保。三是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农村经济特点,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进一步扩大农户和农村企业申请贷款可用于担保抵押的财产范围, 探索发展林权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大型农用设备等担保方式, 规范发展应收账款、股权、仓单、存单等权力质押方式。五是允许鼓励保险公司介入, 按照合理负担的原则, 为担保机构或担保基金提供风险保险。县政府结合自身财力实际, 适时建立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和奖励机制。
7.扩充担保资源渠道。俗话说“穷在山上, 难在路上, 缺在钱上”农民贷不到款, 就意味着缺少创业资金, 农村经济发展必定受到限制。目前根据昆明中支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就是为了重点解决“缺在钱上”的问题, 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实行资产评估、信用等级评价、授信额度评定“三联评”, 信用贷款、抵押贷款、联保贷款“三联动”, 政府、银行、农户“三联手”, 银行敢于把钱贷给农民。并通过晋宁县委、县政府和金融部门的强力推进, 把晋宁打造成为第一个所有行政村都通过信用等级评价的县, 大的资源, 有效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二) 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 作为晋宁县而言, 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重心仍然应该放在三个方面:一是明确政府主导的组织格局;二是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主, 非农信用体系为辅。先农户, 后非农;三是及时、到位的资金和建设资源, 以此三个方面, 开创信用体系建设的新局面。
1.要明确政府主导的组织格局。晋宁县人民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直管的支行, 在政策、业务、内控等方面受昆明中心支行的全权领导和管理。要在晋宁县开展信用体系建设, 并筹建征信中心, 需要昆明中心支行的支持。同时, 人行晋宁县支行将作为晋宁县信用体系建设的业务和技术指导部门, 发挥人民银行职能范围的积极作用, 并作为政府筹建部门的智囊团, 提供决策依据、政策指导、业务培训和技术支持。
2.鉴于目前信用化的社会环境, 在晋宁县开展信用体系建设的前提是要筹建相应的信用程序平台。目前人民银行总行正全面推广浙江丽水农户信用系统的上线, 这对于晋宁县开展信用体系建设时一个契机, 从目前的程序平台看:已经基本具备企业征信系统、个人征信系统、农户信用系统, 所欠缺的仅是农户非银信用系统。所以, 在程序平台的搭建上, 首先要圈定信用系统覆盖的范畴, 其次要尽快完成程序的平台的初期建设工作, 尽快将系统完善, 之后的信息采集、录入才能够顺利开展。
3.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国办发[2007]17号)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指导意见》 (银发[2009]129号)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 (云政办发[2009]243号) 、省金融办会同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起草的《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云政办发[2011]191号) 等文件精神和2011年4月21日全省金融服务“三农”“一个创新两个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晋宁县首要工作还是要建设农村信用体系, 非农信用体系可以适当延后, 如果条件允许, 可以同时上马, 但先农户, 后非农还是一个大原则。
4.纵观郁南模式, 将信用体系建设作为县域特色、县域招商引资的名片, 还是需要政府部门、各金融机构在政策、资金上的适当倾斜, 这才能够保证信用体系建设不至于成为“半拉子”工程, 一拖再拖, 能够实现短期效益, 并能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营造和谋求整个晋宁县经济、金融、社会发展的综合效益。
报告体系 篇2
测量管理体系内审报告
公司测量管理检测体系内部审核自2015年1月8日开始,历时3天,现已结束。
一、重申审核的目的和范围
1.审核目的:检查公司计量检测体系是否能按GB/T19022的要求提供保证,是否符合公司《测量管理手册》规定的要求。
2.审核依据: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要求》、公司《测量管理体系手册》、《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计量管理三级文件》
3.审核范围:公司测量管理体系覆盖的所有部门和要求。
二、审核的局限性
审核是抽样进行的,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审核组尽可能使抽样具有代表性,保持审核结果的公正。没有不合格项的单位,并不说明不存在问题,有的不合格项具有代表性。
三、审核情况和不合格项
这次审核之前,于2014年12月27日下发了《关于进行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通知》,各部门接到通知后,都做了认真的组织准备工作。从检查的情况看,大部分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部门的计量工作比较重视,对计量程序文件比较熟识,并且陪同审核组一直审完本部门。
从审核的情况看,各部门在最近一周都做了大量的整改工作,总体情况是好的。例如:在计量器具台帐管理方面,各部门都台帐。计量检测
质量管理部质量管理科;当测量产品合格时,停止追溯。不合格品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在对报废计量器具检查中,发现卡尺、千分尺等报废原因是示值严重超差或磨损严重,审核员问计量管理员说是周期检定报废的。但对周期检定前示值超差时对产品的测量,可能出现的错误测量结果没有进行追溯,也没有记录,按程序文件要求评定不合格测量设备的数据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是必须进行的工作。
5.对现场检查计量检测设备的使用情况:机加工车间操作者在用的千分尺零点对不上,差5格;卡尺的游标部分松动,这种现象的出现实际上是在使用不合格的计量器具,将导致测量不准确,出现成批质量不合格。这一点一定要高度重视,要防止不合格计量器具的使用,要加强对不合格测量设备的控制,要提高操作者正确使用计量器具和判别是否合格的技能。
对现场审核中发现的观察结果,经审核组评审,确定4个不合格项。对不合格项的要求:对发现有不合格项的单位,要进行限期整改,采取纠正预防措施,在1月30日前整改完成。对这次审核进行封闭。
报告体系 篇3
广东白云学院大学英语课程考试改革自2010年7月开始,大学英语教学部反复讨论大学英语课程考试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方案,并在2010、2011及2012级本科学生中开始逐步实施并不断改进。
改革主要内容涉及到课程考核办法即学生平时成绩的记录方式,学生平时成绩在学生期末总评成绩中所占比例,以及由此而带来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多个方面的改革。
我校2012级大学英语课程考核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笔试口试并进、主客观题型三结合的方式进行,最终成绩的评定通过终结性评估、过程性(形成性)评估和口语三部分实现。终结性评估指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过程性评估指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一、三学期为考查口语课程,二、四学期为考试课程。重点对原有的形成性评价体系进行完善,使之更科学合理、更易于操作和更有效。
本报告主要基于2012级“大学英语1”课程考核办法的改革。
一系列改革工作
1构建并实施创新课堂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
改进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目的在于加大对学生学习过程考核力度,丰富过程考核形式,将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让学生更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习效果。即期末总评成绩=平时成绩60%+期末考试40%。
1、3学期为口语考查,2、4学期为笔试考试。艺术类班级单独命题制卷,普通班和提高班同一试卷,增强学生横向对比性。基于因材施教原则,2012级新生开学时根据新生高考的英语成绩取前500名进行入学水平测试,然后根据学生成绩并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挑选入学水平测试成绩前160-180名的学生进行口试,然后综合笔试和口试成绩将学生分四个班,每个班35~40人,作为我院英语提高班,彰显部分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的个性,进一步从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全面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提高班学生允许局部动态管理,即:提高班学生当学期考核不合格的下学期自然转到普通班学习,普通班学生英语各方面表现优异者可在自愿基础上并经任课教师同意及推荐,可转到提高班学习。
2改进并完善形成性评估记录表
形成性评估记录表即平时成绩表,平时成绩总评由三部分组成,即课堂(内)活动参与记录(30%)、课外自主学习记录(20%)、考勤10%和奖励分。
(1)课堂(内)活动记录(30%)
主要包括课内练习、课堂小测验及课堂参与教学活动的综合表现情况。
(2)课外自主学习记录20%
主要包括对教材的预习及课后练习的完成情况。
(3)考勤10%
教师每节课对学生进行考勤,详细记录每个学生的出勤情况。
(4)奖励分
以奖励分的形式来鼓励学生参与课外的英语活动和竞赛。鼓励并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不同时期的校内组织的一些课外活动,如英语角、英语沙龙、“感动白云”英语情景剧等活动或竞赛,对参与活动或竞赛的学生总评成绩进行一定的奖励。
3改进评价方式,提高评价的公正性
为了提高评价的公正性,我们保持了评价对象与被评价对象的相对动态性。不只是教师评价学生,也包括学生之间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包括英语学习小组成员内部相互之间的评价,也有小组长对本组成员的评价,还有各小组长之间的评价,及英语小助教及课代表对各学习小组的评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督促学习,加强主体学习意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判断性思维,增加团队学习意识和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组织能力和责任心,对于英语水平基础比较好的同学也提供了更多的练习机会。
4“大学英语1”口语考试的实施方式方案的制定
2012级的“大学英语1”进行了口语考试。本次考试是我校建校以来第一次大规模正式的口语考试。考试前一个月,大外部老师对考核形式、考核内容、考核时间、考核标准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并征求和听取了学校和学院领导对本次口语考试方案的意见和建议。口语考试方案确定后,对期末考试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包括口语图片的搜集、整理、筛选,朗读材料的筛选,考场人员的安排和配置,评委人员的考前培训等工作。另外,根据我校学生水平差异,对艺术类学生的教学和考核分别制定了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考核内容及考核标准。
(1)非艺术类专业
口试内容分二部分:课文朗读和看图说话。
课文朗读:
本学期所学内容,1~4单元课文Section A,朗读内容单词量不得低于300个.
看图说话:
图片由各个任课老师准备,每个老师准备20幅图片,大外部公示讨论后选择其中15幅图片,提前两周让学生准备,然后考试当天由学生当场在15幅图片编号中抽签,半分钟后发言。发言时间是1~2分钟。
备注:第一、二环节每个学生不超过5分钟。(包括学生朗读课文、看图说话、评委老师打分、评委老师算分)
(2)艺术类专业
口试内容分二部分:课文朗读和看图说话。
课文朗读:本学期所学内容,1~4单元课文Section A,朗读内容单词量不得低于200个。
口语测试的内容主要为本学期的教材相关内容。
看图说话:
图片由各个任课老师准备,每个老师准备20幅图片,大外部公示讨论后选择其中15幅图片,提前两周让学生准备,然后考试当天由学生当场在15幅图片编号中抽签,半分钟后发言。发言时间是1~2分钟。
备注:第一、二环节每个学生不超过5分钟。(包括学生朗读课文、看图说话、评委老师打分、评委老师算分)
考试组织:教师2人/组,每次一个学生。为尽量使考试成绩客观、公正,任课老师自由组合,互相考查;尽量避开对本班学生的考查。endprint
5“大学英语1”口语考试的实施方式方案的执行
在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的第十九周,对我校12级非语言本科专业的所有学生进行了统一考试,考试分为8组,教师2人/组,每次一个学生。为尽量使考试成绩客观、公正,避开了任课教师对本班学生的考查。
二教师和学生对口语考试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为了了解教师及学生对大学英语考核体系改革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专门专人讨论并制作了调查问卷,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精密的统计和分析,以下是对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80%以上的师生都认为口语考试有必要进行,因为期末有口试考试压力,37%学生平时增加了口语训练。46%左右的学生觉得期末考试应该口语考试和笔试相结合。21%左右的学生认为,口语考试时间比较短,没有充分展示学生实际水平。大约30%左右的学生认为考试形式有些简单,环节中应增加教师与学生互动环节。91%以上学生认为考前教师有必要对口语考试进行指导。有些班级学生针对所给话题进行了集体准备,因此有些学生就是死背材料,说法比较雷同。对部分学生而言起不了太大的促进作用。33%的学生认为口语考试一学期要举行2次。(期中、期末各一次)60%以上老师认为,口语监考时其中一位监考老师最好是任课老师,以便任课教师更好地掌握班级每位学生的口语情况。大部分教师认为口语考试是否有必要也要因专业特点而异。另外,听说读写译技能的培养也要因专业而异。7%的学生希望有外教指导。文后附有问卷调查及数据统计结果。
三2012级“大学英语1”口语考试的体会和经验
首先,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英语教学不再是纯粹的灌输语言知识,而是更多地侧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从课堂口语交流以及期末口语考试总体情况来看,学生的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较教改前有明显增强。教学模式的转变则由传统教师主讲型向着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相结合的新型模式转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提高班与普通班教学的分层实施,有利于满足不同起点、不同潜力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材施教。此外,教学评估体系也得到了更新,过程性评估和终极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估体系改变了学生“轻平时,重期末”的学习观念,有利于学生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扎实培养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总之,2012级大学英语考试改革,让我们既重视教学改革实践,也重视教学改革研究。我们深信,随着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深化,教师的教学将朝着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大学英语教学会上一个新台阶。
四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一是语音室的开发问题(网络自主学习监控)。
二是课堂小组展示时,其他同学的注意力和课堂效果问题。
三是大多班级人数多,学生口语展示和练习时间极其有限。
四是教师需要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如:教师的组织能力,应变能力,语言驾驭能力,自身需要继续学习以拓展视野,备课问题(加强教师之间教学经验交流)。
五是学生的积极性、学习兴趣需要进一步调动,让学生持续长久配合教师。
六是口语考试考场布置、考核标准、考核形式及环节,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以便达到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特别是真正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附:
关于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大学英语1期
末口试的问卷调查
各位同学:
感谢你们参加此次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关于2012级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大学英语1”口语考试的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将有助于口语考试方案的完善,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同学们的口语学习积极性,最终能讲出一口流利的英语。因此,请认真思考每个问题,并做出最客观的选择和回答。
(发放400份调查问卷,共收上来351份)
1.考前大学英语任课教师是否有必要在课堂进行口语考试指导?(351人作答)
A是B否C只给有要求的学生进行指导
A 320占91%B 12占3.4%C 19占5.4%
2.上学期大学英语教师是否在课堂上根据口语考试内容进行过指导?(350人作答)
A经常(5次以上)B偶尔(3-4次)C没有或1-2
A90占25.7%B198占56.6%C62占17.1%
3.你是否根据口语考试相关内容及评分标准进行复习?(351人作答)
A不了解评分标准,自主复习
B不了解评分标准,没有复习
C了解,并根据标准进行复习
D了解,但是没有根据标准进行复习
A138占39.3%B40占11.9%
C129占36.8%D61占17.%
4.初高中阶段你是否参加过比较正式的口语测试(高中也包括)?(351人作答)
A没有B有,请简要写出考试的内容和形式
A 105占29.9%B 246占70.1%
5.本次口语考试内容难度评价(345人作答)
A很难B还可以C比较简单D很简单
A 30占8.7%B 253占73.3%
C53占15.4%D9占2. 6%
6.对本次口语考试的形式评价(351人作答)
A很合适B基本合适
C比较单一,请写下更多可参考的口语考试形式:(师生交流,学生配对交流等)
A 26占7.4%B 276占78.6%C49占13.9%
7.对本次口语考试时间评价(351人作答)
A每个同学只有5分钟,太短了,没有发挥的余地
B还可以C时间较长endprint
A 72占20.5%B 266占75.8%C13占3.7%
8.口语考试,一个学期只进行一次,能够体现你本学期的英语学习水平吗?(351人作答)
A一次就够了B期中+期末,两次比较合理
C如果你有其他看法,请写在这里。A 205占58.4%B 117占33.3%C29占8.3% 9.你知道自己的口语成绩吗?(注意,不是期末成绩,而是口语成绩)(350人作答)
A不知道,但是想知道B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C知道,自己去老师那里查过
D只知道及格了E只知道不及格
A 153占43.7% B 17占4.9%
C96占27% D78占22%E6占1.7%
10.和英语笔试做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种考试形式(349人作答)
A口试,因为容易及格
B口试,因为可以督促自己开口说英语
C笔试D口试+笔试,各占一定的比例
A 42占12%B116占33.2%
C48占13.8%D163占46.7%
11.本次口语考试的监考方式评价:(348人作答)
A同意B.不同意,可以通过电脑录音来考试
C应该由外教考D你有其他好建议吗?请写下来
A 228占65.5B 90占25.9
C28占7.2 %D 5占1.43%
12.你是否因为期末有口试,而在平时增加了口语训练(351人作答)
A是,本来就喜欢口语
B是,增加了很多,本来不喜欢开口说英语
C.增加了一点,因为考试压力D没有,本来就不喜欢说
A 61占16.9%B 128占36.6
C 130占37.1D34占9.7
13.恭喜你,终于要完成此次调查了,最后一个问题是,你支持期末口试继续进行吗?(351人作答)
A支持B不支持
A 295占84%B 91占16%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韩海艳,魏丽娟.大学英语口语测试及其反拨效应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3]刘汝荣,杨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期末英语口语测试及其反拨效应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3).
[4]王永,刘瑾,AlanLotz,等.大学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语测试的研究和实践[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0(12).
[5]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6]吕长斌.大学英语口语侧试任务的效度研究[J].外语界, 2006(3).
[7]彭金定.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学习者自主问题研究[J].外语界,2002(3).
[8]张尧学.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2(8).
[9]阎志坚,武世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J].中国高等教育,2002(11).
三维财务报告体系构建探讨 篇4
一、我国现行财务报告体系及缺陷
在资产负债表是唯一报表的情况下, 会计报表不是经常提示资产和权益各项目的记录, 而是对它们进行现行价值的反映。早期会计的本质是资产的计价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出现了第二张主要报表——损益表, 会计重心由资产计价转移至利润计量, 会计本质是费用与收入的配比过程。不久, 又出现第三张报表——现金流量表。这样早期会计分类账发展到今天现代企业的财务报告体系, 它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基本报表, 以及其他特殊财务报表和附注说明资料等。
财务报告作为财务会计的最终产品, 是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的联结点, 在加强企业与外部信息沟通、发展资本市场、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准则的颁布, 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内涵上的统一。然而随着未来经济环境的演变, 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日趋多变以及企业自身活动日益复杂, 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仍存在着诸多局限性。其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提供信息相对有限。一直以来, 会计核算工作仅停留在简单的数学运算, 表达只局限于一元报表的简单表达, 没有充分表现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提供信息相对有限。而这又是由于现有会计报表只能孤立地表现各会计科目的情况, 而不能反映出各会计科目之间的勾稽关系以及相关比率的变动情况造成的。这种情况使现有会计报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 不能进行模型化的数据分析。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生成的只是简单的一维报表, 对其进行的分析只能通过一些比率进行分析, 而不能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即使是杜邦体系分析仍然不能同时体现各会计科目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三维财务报告体系的含义
三维财务报告体系就是在原有一维报表的基础上增加维数, 在财务报表中提供更多的会计信息, 使用者不仅可以详细了解所列报会计科目之间的勾稽关系而且可以了解相关比率的变动情况。
[例]假定M公司20××年发生以下业务:
(1) 1日
借:存货24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 40800
贷:银行存款280800
(2) 2日
借:银行存款117000
贷:营业收入1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 17000
(3) 2日
借:营业成本80000
贷:存货80000
(4) 5日
借:应收账款210600
贷:营业收入18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 30600
(5) 5日
借:营业成本160000
贷:存货160000
(6) 10日
借:银行存款210600
贷:应收账款210600
(7) 31日
借:管理费用3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30000
(8) 31日
借:营业收入280000
贷:本年利润280000
(9) 31日
借:本年利润270000
贷:管理费用30000
营业成本240000
(10) 31日
借:本年利润10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0000
注:借方科目作为X轴, 贷方科目为Y轴, 销售成本率作为Z轴。
根据上述经济业务, 可以得到如表1的三维报表, 以经济业务发生的借方科目作为X轴, 贷方科目作为Y轴, 销售成本率作为Z轴。由表可以清晰的看到分录的显示情况。如2日发生的经济业务, 营业收入的贷方发生额为100 000元, 应交税费贷方发生了17 000元, 银行存款的借方发生额为117000元 (100000+17000) ;成本的结转, 营业成本借方发生额80000元, 存货贷方发生额80000元。因为销售成本率为Z轴, 则可以以二维报表为平面, 计算2日所发生业务的销售成本率, 80000/10000×100%=80%。这种记账方式生成的三维报表, 不仅能得出各会计科目的勾稽关系同时可以观察相关比率的变动情况, 提供更多的财务信息。
三、三维财务报告体系的优点
上述的三维报表, 可使报表使用人直观的观察出每个会计科目发生时对应的借方科目和贷方科目, 得出各科目的勾稽关系。同时, 使用人可以观察到相关财务比率的变动情况。如三维报表货币资金这一行中显示的贷方发生额为280800元, 而这个数据是由存货的借方发生额240000元和应交税金的借方发生额40800元引起的;货币资金借方发生额这一列327600元, 是由应收账款的贷方发生额210600元、应交税金的贷方发生额17000元和营业收入的贷方发生额100000元组成。相对于三维报表, 传统的财务报表仅仅能观察到货币资金的最终的余额46800。而且报表使用人可根据自己不同的需求, 设定不同的Z轴, 对财务信息进行更细致的分析, 本文以销售成本率为例, 报表使用者可以对销售成本率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
三维报表和传统的一维报表相比, 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提供更丰富的财务信息。三维报表通过增加维度的方法进行列报, 在报表上不仅可以体现各会计科目的勾稽关系同时可以观察到相关财务比率的变动情况及趋势。而这点是传统的一维报表所无法实现的。 (2) 可以进行更细致化的数据分析。三维报表是立体式的会计信息, 因此可以进行模型化的数据分析而不仅仅是简单一些比率的分析。
参考文献
体系认证总结报告 篇5
总 结 报 告
2012年12月28日公司体系认证贯标,50430、19001、18001、14001,这几个标准在国内范围内广泛应用,具有很强的权威性、指导性和通用性,体现了企业的可持续竞争发展的思想。
三体系分别立足于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这三个关键生产要素,利用PDCA过程循环管理模式,对企业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对我们企业以往管理体系的补充和完善。
企业要在市场中经营,管理体系应符合这些标准的要求,这是最起码的要求,获得了体系认证就意味着取得了进行国内范围内市场竞争的通行证。
1、各职能部门应该提高思想认识,立足本公司现状,落实这次体系认证审核指出的不足,加以改善,各主管领导应该以身作则。
2、针对各职能部门作出的体系认证审核资料,各部门领导应该归档,并结合本部门自身特点贯彻执行。例如,综合办对各工程材料供应商的评审,制定其相关评审记录、评审表,合格的纳入公司合格供方名册,并再下一次供应材料时作出复审记录及复审表。
3、我认为公司应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二,效率第三的方针,所以公司安环部要首当其冲,加强安全管理,制定安全小组或设专职安全员,不定期检查,对不符合安全操作规程及制度的应予以惩戒,另外要贯彻执行这次体系认证审核的材料、记录、标准等并加以完善。例如,公司新员工入职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各计量器具及检验器具的年检,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及交底等。
4、这次认证已经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分工,要按分工履行其职责,不能有嫌麻烦,没用,对我公司不适用的态度,所以领导层应层层落实生产责任制,制定各部门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以保证公司的总目标的实现,各部门应作出目标完成情况统计,综合办负责收集分析,最后汇总出公司总的目标的完成情况。公司要发展就要有目标有方向。
5、公司应组织季度内审,检查各部门运行情况及目标完成情况,这就要求我们各部门根据标准的要求规范我们的行为,完善我们的记录,以求达到公司安全第一,质量第二,效率第三的方针目标,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公司的管理水平一定会有很大改观。
管理体系的运行及运行质量应与经济责任制挂钩,这样就可以对整体的公司运行管理有一定的控制,对管理体系的运行工作做的较好的部门应予以嘉奖,为了公司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各部门应协同配合共同努力实现公司总目标。
报告体系 篇6
一、河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达15.85万个。我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范围,已由早期的单一从事种植、养殖业生产,逐步向种植、养殖、加工一体化生产经营发展,并向统一供应生产资料、统一耕种、统一开展病虫害防治、测土、施肥等田间管理,统一收获、统一烘干、统一储存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延伸,正在形成专业化生产、区域化服务、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合作社+社员、合作社+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合作组织模式,出现土地股份合作、联合社、资金互助合作、加工合作等多种合作形式,涉农服务更为专业,利益链接更为紧密,加速了土地流转,促进了土地集约利用,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尽管我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由于受相关法律政策体系尚不完备、农业市场化机制尚不健全等因素制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
(一)发展理念亟待提升。一是农民认知程度不够。二是部分乡镇干部观念因循守旧。三是一些基层政府急躁冒进。
(二)融资瓶颈亟待突破。农业生产经营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需要前期资金持续注入。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经济实力有限,由于信贷融资困难,面对巨大的资金投入需要,普遍感到束手无策。信贷资金来源受限和持续巨额资金需求之间的矛盾制约了经营规模的扩大,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资金链断裂,难以为继,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三)农业比较效益亟待提高。一是农业比较效益低下。由于我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普遍存在着农民参与者少、规模小、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低、经营模式单一、收入少、经济实力不强等问题。许多农民合作组织、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仅开展了农业生产的耕、种、植保、收获、养殖、防疫等农产品生产及服务,还很少有能力扩展到收购、仓储、加工、运销等农产品增值环节。规模生产经营主体,除了进行农业生产需要支付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费用,耕、种、浇、管、收费用,雇佣劳动力支付工资外,还要支付土地租金,致使其利益空间狭小,增值收益空间不大,使他们处于保本微利经营状态,严重制约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二是流转土地“非粮”比例日益加重。由于种粮经济效益低,部分土地流入方基于经济利益诱惑,驱使他们在流转到手的耕地上从事“非粮”活动,有的基层改变耕地的用途,从事非农生产活动,完全背离了国家鼓励土地流转的宗旨。
(四)内部管理有待加强。目前,我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管理机制和制度建设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一是机制不完善。许多农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没有在主管部门正式注册登记,组织者、经营者对本组织的运行宗旨、机构设置、职责划分等没有清晰的认识和考虑,导致其发展、运行不够规范,制约了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发展和完善;二是管理不规范;三是组织化程度不高;四是辐射带动能力有限。虽然我省的土地流转已取得一定成效,但目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多处于起步阶段,成员数量少,业务范围窄,多数只停留在信息、技术服务及初级产品包装、销售的层面上,进行深加工、精加工等能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很少,由于缺乏专业市场分析和经营管理人才,许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市场开拓能力、市场竞争力不强,辐射带动能力有限,达不到规模化、组织化的要求,阻碍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健康发展。
三、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建议
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就是要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建设,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以提高农业发展质量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培养一批经营规模大、运作机制新、产业基础牢、带动能力强、产品质量优、经营管理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一)强化服务引导,推进新型经营主体规范发展。一是加大投入。要充分整合各部门涉及到农业、林业、交通、国土、能源等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资金,改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包土地的基础设施条件;同时按照“谁享受、谁负担”和自愿的原则,引导民间投资主体自主投入;二是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明晰产权,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管理符合金融机构的信贷准入要求。明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法律地位、认定标准、注册登记等,推动其成为独立的、稳定的承贷主体;三是建立县、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加快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步伐,支持流转整合土地、山林、设施等资源。
(二)破解融资瓶颈,加大金融对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力度。一是创新信贷支持方式。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制定支持新型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配套政策和具体措施,创新金融产品,降低贷款门槛,扩大信贷额度和发放专项信贷,全面推行林权抵押贷款,积极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尽快形成适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点的多种形式的抵押、质押办法。二是综合运用支农再贷款、再贴现、存款准备金等货币政策工具,支持涉农金融机构加大对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投入。探索开发直接融资工具,支持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鼓励地方政府和民间出资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贷款担保服务。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服务“三农”的县域中小型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不断丰富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类型,切实破解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的问题。三是积极鼓励农户联保贷款。采取由个人申请、多户联保、周转使用、责任连带、分期还款的管理办法,简化贷款手续,放宽贷款期限,实行优惠利率进行小额信用贷款。
(三)加大机制创新,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发展体制机制。一是创新保险支持方式。鼓励保险机构结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特点,开发具有针对性的保险产品,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积极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等环节提供各类保险服务。二是创新农业保险险种,加大农业保险理赔力度。在商业保险不愿介入的领域,引入政策性农业保险,形成以政策性保险为导向、多层次的农业保险体系。实行差异化的农业保险扶持政策,适当提高部分险种的保费补贴比例和理赔标准,通过各类保险制度稳定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建立和完善政府支持下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和保险政策。三是探索建立政府支持的农业巨灾风险补偿基金,健全完善相关权益机制,逐步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浅析我国现行财务报告体系 篇7
(一) 财务报告的涵义
企业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总结性书面文件。财务报告是财务会计工作的最终成果, 它反映的是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对于企业及企业信息使用者而言, 具有很大意义。
(二) 我国财务报告的目标
财务报告是紧紧围绕着财务报告的目标而制定的。当前。理论界认为财务报告的目标至少应该解决三个问题:第一, 明确财务报告信息的使用者;第二, 清楚财务报告使用者需要的财务信息;第三, 确定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内容。综上分析, 财务报告的目标在于向企业外部主要利益关系人 (包括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政府部门、主要的供应商和客户) 提供对投资、信贷、监管或其他决策有用的信息。
二、我国现行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
(一) 财务报告内容过于简单, 不能更好地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各种需求
财务报告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但当前我国对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普遍重视不足, 这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十分不利。现行财务报告采用通用型的财务报告模式, 无法从多方面、多角度来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通用型财务报告只能将企业财务信息传递给信息使用者, 而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信息本身和使用方面的不同需求。
(二) 现行财务报告的及时性不够, 缺乏信息的时效性
现行财务报告是根据会计分期假设, 它采取的是定期报告制度。其弊端在于会导致会计信息的报送相对滞后, 影响了财务报告的及时性, 使披露的周期、时限过长。在飞速发展的现行经济体系下, 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信息使用者, 对预测性财务报告的需求日益增强, 要增加财务信息的使用价值就需要及时报告财务信息, 而滞后的财务信息不仅对信息的使用者无益, 更增加了信息使用者使用信息的风险性。同时, 财务报告的周期过长, 为企业幕后进行交易提供了充足的时间。
三、我国现行财务报告的改进措施
(一) 进一步扩大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内容及范围
1. 增加预测性的财务信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投资者亟需了解企业更多的预测性信息, 从而较准确的分析出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最终做出相应决策。所以, 企业应当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情况, 在编制报表时于上年、本年的基础上添加下年预测数据。现行财务报告还应尽量利用文字或数字在报告附注、招股说明书等处提示一些预测性的信息。
2. 揭示与企业相关的非财务信息。
非财务信息包括背景信息、经营业绩信息、企业管理当局的分析评价、有关股东和主要管理人员的信息等。对信息使用者而言, 更多的揭示这些与企业相关的非财务信息, 更有利于其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理念, 弥补财务报表等信息数据的不足。
(二) 提高财务报告的及时性
按传统财务会计做法, 财务报告大多按年为基础进行编制, 一年仅对外呈报一次。而在当今这个科技迅猛发展、信息迅速传播的时代, 这样缓慢的呈报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信息时效性的需求了。因此, 缩短财务报告周期已经是势在必行了。如除编制年度财务报告外, 还可增加编制季度财务报告, 这样不仅提高了信息传递速度, 更满足了信息使用者对信息及时性的需求。除此之处, 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快速发布信息, 使及时报告成为可能。伴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 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以及对信息内容及量的需求, 都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财务报告作为经济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必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生重大变革, 我们要适时的将现代科学技术溶于现行财务报告体系, 利用科学技术和网络, 提高财务报告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摘要:财务报告作为财务会计的核心内容, 是研究财务会计问题的起点和落脚点。近年来,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完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 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这也就给财务报告体系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尤其是我国对改进财务报告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 这使得我国现行的财务报告存在更多的缺陷需要改进。本文通过对现行财务报告进行深入剖析, 针对现行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财务报告,缺陷,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林先斌.浅议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及其改革[J].科技资讯, 2006 (28) :202-203.
[2]张如.试论当前我国的企业分布信息披露制度[J].湖北社会科学, 2005 (5) .
[3]郭建林, 薛荣贵.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及改进措施[J].职业时空, 2007 (11) :29-29.
[4]高波.企业财务报告的改进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 2006, 29-36.
[5]纪培琴.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及改进建议[J].中国西部科技, 2005 (11) :56-57.
[6]周立波.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及改进措施[J].北方经贸, 2004 (6) :61-62.
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 篇8
一、A公司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现状
通过对A公司进行调研, 笔者了解到该公司不久前引进了ERP系统, 同时推广使用Tn PM (Total normalized Productive Maintenance, 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 系统进行生产和设备管理。ERP系统集成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一体化管理, 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管理信息。Tn PM以设备综合效率和完全有效生产率为目标, 以全系统的预防、维修为载体, 以员工行为规范为过程, 全体人员参与为基础的生产和设备保养维修体制。这些信息化项目的实施为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支持。然而, 由于系统推进实施的时间不长, 未同步后续管理, 导致ERP系统中部分模块仍未得到较好的开发和应用。
A公司的管理会计系统建立在ERP的FRM (Finance Resource Management) 模块中, 该模块主要报告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部分内容。A钢企的管理会计流程主要分为预算管理模块、存货管理模块、资金管理模块、成本管理模块、财务分析模块和决策支持模块。
(一) 预算管理模块。
A公司的预算模块主要包括: (1) 基本预算信息。包括公司的年度、月度预算管理以及本期的追加、调整预算。 (2) 销售预算。根据编制相关销售预算所需数据进行整合并备份, 为其他各项预算提供依据。 (3) 原材料预算。包括本期所需的物料清单以及各原材料的价格, 据此编制原材料成本明细账和原材料成本总账, 进行汇总后存档形成原材料成本预算表。 (4) 费用预算。根据编制费用预算所需数据进行整合备份, 为其他各项预算提供依据。 (5) 生产成本预算。根据各项直接生产成本的权重编制加权平均销售预算表和间接成本预算表, 据此编制成本开销预算。为了使所编制的预算更具可比性, 要求同时列出可比同期的对比数据。 (6) 收入、销售成本预算。根据销售部门提供的相关数据编制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预算表。 (7) 损益平衡报告预算。根据前六项提供的预算表编制损益平衡预算报告。
(二) 存货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包括对存货的主审核以及本期物料清单和上期物料清单的对比, 最后生成存货整体报告。同时也对存货的其他消耗量和审批、存货历史记录等进行管理。
(三) 成本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上级批准。进行成本决算之前需经过上级审批签字, 批准之后方可进行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以及材料费用等的决算。 (2) 审核账单。主要通过比对其他相关账单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凭证进行审核, 审核无误后才可以进行成本决算。 (3) 成本开销计算。首先输入权重等参数, 计算期望销售价格比率, 然后通过系统软件计算成本开销。 (4) 实际销售成本重估。首先将实际销售成本按不同来源进行分割, 据此重新确定销售成本报告。 (5) 销售相关报告。包括编制损益平衡报告所需的各个销售报告, 再进行账单汇总, 通过预算和实际金额的对比最终确定产品销售价格, 进而编制损益平衡报告。
(四) 财务分析模块。
该模块运用各种专门的分析方法, 对财务数据进一步加工并获取有用的信息, 为决策提供正确的依据, 具体功能包括数据查询和预警分析。
(五) 决策支持模块。
该模块主要通过数据库和模型分析, 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及时、可靠的财务、业务信息, 使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A公司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 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不完整。
A钢企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整体偏重成本管理功能, 管理会计报告侧重反映财务信息, 对非财务信息的利用并不充分, 管理体制中仅进行成本管理而未体现资金运营管理。在当今市场竞争条件下, 现金控制十分重要, 而A公司的预算模块中缺少现金收支预算、筹资预算以及财务状况预算等与资金运营相关的管理。考评模块作为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中另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也未在A企业有所体现。此外, 企业要取得良好的组织经营业绩, 明确的战略规划和战略实施是必备的两个要素, 因为只有切实可行的战略才能为企业实现价值增值。在此过程中, 科学的管理必不可少, 其关键在于有效的责任考评体系。
(二) A公司的管理会计报告依附于财务会计报告。
A钢企的信息管理系统中管理会计报告模块生成的管理会计报告比较分散, 多数附在财务会计报告之后, 而非形成系统、规范的报告体系, 这也是管理会计未受到应有重视的因素之一。就内容而言, A公司的管理会计报告侧重于报告财务数据而忽略了非财务数据, 侧重于对历史的反映而没有面向未来。此外, A公司未聘任专门的管理会计人才, 主要由财务会计人员进行操作, 不利于公司管理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
(三) 经营管理层的管理会计意识淡薄。
企业经理层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发展水平, 对日常经营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A公司管理层的管理会计意识淡薄且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 管理会计体系的设置以成本控制为重点, 忽略了管理会计的重要性。
(四) A公司的管理会计队伍建设滞后。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 该公司并未聘用专业的管理会计人才, 管理会计工作主要由财务会计人员进行, 没有能够熟练运用管理会计知识的员工来发现企业的体系漏洞, 进而采取相关措施。而公司的发展依赖于管理会计职能的发挥, 因此应对该问题予以充分的重视, 加强相关的队伍建设。
三、从平衡计分卡视角构建管理会计报告体系
平衡计分卡是战略管理绩效评价模式中最具有代表性且被广泛应用的评价模式, 同时也是战略管理会计这一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平衡计分卡立足于企业全局和战略的高度, 分析构成企业核心能力的各个因素和方面, 深入剖析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动因, 为改善和优化企业的价值链提供方法和依据, 不仅是一个业绩衡量系统, 更是一种管理的方法。其所涉及的平衡主要包括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短期指标与长期指标、结果性指标和动因指标、企业组织内部群体和外部群体、领先指标与滞后指标之间的平衡。笔者认为, 可将这些思想融合到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中, 作为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构建的一个全新的思路和切入点。
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之间在逻辑上紧密联系, 各自的目标与衡量指标既保持一致又相互优化, 代表了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所必备的能力和条件。以平衡计分卡的思想为出发点, 以管理会计报告的目标为导向, 遵循管理会计报告设计的原则, 构建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即在学习和成长、业务流程、客户、财务层面的基础上构建管理会计报告体系, 将这四个方面作为管理会计报告所提供的内容, 综合反映企业已有管理策略的实施效果, 满足管理会计报告提供管理所需相关信息的要求。因此, 在平衡计分卡思想中, 企业从学习与成长的维度出发, 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 促使企业在学习中不断的成长, 通过优化企业的内部流程, 关注企业客户的需求, 开拓市场并最终完成企业的财务目标。
笔者认为可尝试构建三角形报告模式, 三角形的底部可为企业良好发展奠定坚实根基, 企业与雇员不断的学习和创新, 并将知识运用到生产中, 再由供货商供给企业资源, 企业经过内部经营的处理, 最后再销售给客户, 从而使其不断的成长, 这三个层面能否健康运行又均体现于财务层面。此外, 由于管理者在依据管理信息进行决策后, 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控制作为保障, 而信息又是进行控制的前提, 二者相辅相成, 因而笔者认为建立控制层面的管理会计报告可以更好地发挥管理的职能。三角形报告模式可分别生成学习与能力层面报告、业务流程层面报告、客户层面报告、财务层面报告以及管理控制层面报告。
四、钢铁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改进措施
由于A公司运用ERP软件进行管理, 对建立完善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 在该基础上建立平衡计分卡具有可行性。下面针对A钢企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 笔者结合相关理论的运用以及A公司的现状对公司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进行系统改进。
(一) 在预算模块中增加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管理模块。
笔者认为, 可将A企业原有预算管理模块的内容归至经营预算模块, 同时增加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两个模块, 其中资本预算体系主要包括A公司的项目投资预算、银行借款预算等, 说明公司的资金来源和筹资方式、数额的预算, 编制筹资预算报告。财务预算主要增加现金收支预算等现金收入、支出、溢余或不足等情况的预算, 编制的现金收支预算表可使公司管理层对本企业的现金流有更好的了解。在预算报告体系的基础上, 应向管理者提供控制差异信息, 即建立分析报告。重新构建的A企业管理控制层面报告体系如表1所示。
(二) 在财务分析模块中加入财务管理模块。
财务管理模块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筹资部分、投资部分和分配部分。筹资部分包括领导层对拟筹资的方式、数额和结构的决策, 并编制筹资预算表。投资部分包括A钢企投资预算、投资结构、投资决策等。分配报告主要反映企业的利润分派和股利分配。
(三) 增加学习和成长模块。
A公司应增加对雇员学习与成长能力方面的报告, 该报告不仅包括提高经理、工程师等白领阶层的能力, 还需涉及一线员工。随着A钢企Tn PM计划的推进, 公司对人才特别是设备管理人才越来越重视, 学习和成长模块的构建对A公司的持续发展和充分发挥人才的价值大有益处。因此, 该公司应在学习和成长层面报告中加入对ERP、Tn PM推进情况的评价, 以反映企业按时完成进度计划和ERP、Tn PM的培训情况。
(四) 增加客户层面的模块。
将CRM (Custom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客户关系管理) 和MRP (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 生产资源计划) 与管理会计紧密结合, 由ERP系统提供技术支持, 将客户层面和经营过程层面加入到管理会计的报告体系中, 这样其所提供的管理信息才更全面、更符合相关性的要求。
(五) 完善经营层面的报告。
A公司可将成本模块、存货模块等综合起来形成经营层面的管理会计报告。同时, 还可将Tn PM全员参与、规范管理的思想纳入管理会计报告中, 将Tn PM的制定规范、执行规范、评估效果等内容直接纳入经营层面, 有助于建立完整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例如设备管理的管理会计报告主表主要包括设备的运行情况报表 (见表2) 、设备检修管理报表 (见表3) 等;附表主要包括技术改造报表、设备报废或回收报表。
除此之外, A公司还需要加大力度以完善企业人才的构成, 聘任专业的管理会计人才, 增强公司员工的管理会计意识。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计算机和网络的广泛应用为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持, 也为其应用奠定了基础。而现行财务会计报告并未涵盖企业管理运营方面的信息, 难以满足现代企业经营者的需求, 因此管理会计报告的构建成为会计理论研究和信息需求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企业应建立符合企业战略管理需要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 平衡计分卡作为战略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其与管理会计报告相结合, 可以推动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发展, 解决现行管理会计报告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的问题, 使管理会计报告的构建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本文着重探讨了学习与能力层面报告体系、业务流程层面报告体系、客户层面报告体系、财务层面报告体系以及管理控制层面报告体系五个层面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管理会计报告,平衡计分卡,体系构建
参考文献
[1].秦杨勇.平衡计分卡与绩效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5.
[2].王玉红.内部报告体系研究——视角与框架[J].财经问题研究, 2010, (2) .
[3].王玉红, 张先治.内部报告体系及设计[J].财务与会计, 2006, (9) .
[4].张先治.基于管理控制程序的管理控制系统[J].财务与会计, 2003, (11) .
[5].张先治.会计相关性与会计报告变革[J].会计研究, 2003, (12) .
[6].张先治, 刘媛媛.企业内部报告框架构建研究[J].会计研究, 2010, (8) .
[7].罗伯特·S·卡普兰, 戴维.P.诺顿.综合计分卡——一种革命性的评估和管理系统[M].新华出版社, 1998.
[8].托马斯·约翰逊, 罗伯特·卡普兰著.相关性遗失——管理会计兴衰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我国政府财务报告体系及其建议 篇9
(一) 财务报告内涵
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 在1978年11月发布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1号中提出财务报表和财务报告的编制, 但并未对财务报表和财务报告的概念作出区分, 只在列举财务报告的内容时认为:“常见的财务报告, 其中包括财务报表、其它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 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中心部分, 它是企业向外界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 某些有用的信息用财务报表传递较好, 而某些信息则通过财务报告提供比财务报表更好”。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IASC) 在1989年7月公布的《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中认为:“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程序的组成部分, 全套财务报表通常包括资产负债表、收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以及作为报表组成部分的附表、其它报表和说明材料, 财务报表还可能包括基于或源于上述报表并应随之一同阅读的附表和补充信息, 不过财务报表不包括董事会报告、董事长陈述和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以及可能列入财务报告或年度报告中的类似项目”。而在1997年修订的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中则认为, 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会计政策和说明性注释。
(二) 政府财务报告内涵
在政府会计领域, 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 (GASB) 认为政府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必要的补充信息、附表、统计表。公共部门委员会 (PSC) 在1991年3月发布的研究报告第1号《中央政府的财务报告》中将财务报告定义为, 满足主体外部使用者共同的信息需求而编制的通用财务报告, 并指出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核心, 其他财务信息如业绩计量和预算的信息也可以包括在财务报告中。上述各方表述体现出政府财务报告的几方面关键因素:首先, 政府财务报告主要由政府财务报表、报表附注、附表以及其它必要的补充信息组成;其次, 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核心内容;最后, 财务报告应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由此, 笔者认为:政府财务报告是政府财务会计的最终成果, 是为了系统、全面、完整地反映政府的预算及其执行情况、财务状况、运营结果, 为社会公众及相关信息使用者客观公正地评价政府履行公共受托责任情况及进行相关的政治的、经济、社会的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相关的财务信息的会计报告体系, 它包括财务报表、报表附注、附表以及行政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等主要内容, 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核心内容。
二、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现状及问题
(一) 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现状
我国1998年1月1日实施的“一则三制”对于政府财务报告相关内容进行了相应规范。《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第六十一条规定, 总预算会计报表是各级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及其结果的定期书面报告, 是各级政府和上级财政部门了解情况、掌握政策、指导预算执行工作的重要资料, 也是编制下年度预算的基础。第六十二条规定, 总预算会计报表有资产负债表、预算执行情况表、财政周转金收支情况表、财政周转金投入情况表、预算执行情况说明书及其它附表, 其他附表有基本数字表、行政事业单位收支汇总表以及所附会计报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第五十四条规定, 会计报表是反映行政单位财务会计状况和预算执行结果的书面文件, 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支出明细表、附表和报表说明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四十四条规定, 会计报表是反映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的书面文件, 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基建投资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收支情况说明书等。
(二) 我国政府财务报告存在问题
首先, 我国政府当前并未单独提供完整的政府财务报告, 相关政府财务内容大多是通过政府工作报告向外公布;其次, 我国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是由财政总预算会计报告体系、行政单位会计报告体系和事业单位会计报告体系组成, 相互割裂, 各成体系, 不能提供政府整体的会计信息;再次, 由于政府会计体系混乱, 政府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也就比较混乱, 财政总预算会计在主要提供预算信息的同时又夹杂着反映当期资产负债情况的一般财务会计信息;最后, 现行的资产负债表是根据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来构建的, 将收入和支出两动态要素混在资产负债表内, 导致了资产负债表的名不符实。此外, 我国政府会计报告体系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主要是基于收付实现制的预算会计信息, 而对于政府财务状况、运营情况等一般财务会计信息则关注不够, 不能满足相关信息需求者的多种信息需要。
三、美国政府财务报告的经验
(一) 美国政府财务报告的层次构成
美国政府财务报表按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财务报表由四个层次构成:浓缩、总括的财务报表;通用财务报表 (概括性合并报表) ;按基金类型编制的合并财务报表;单个基金及账户组报表, 每个层次的财务报表都附有财务报表附注, 并可以单独对外报送, 除此之外, 还包括由行政管理层编写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等大量非财务信息。而在1999年6月, 美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 (GASB) 发布第34号准则公告改变了以往的报告结构, 从政府整体和主要基金及其他基金双重视角进行报告。整个报告由两个层面组成:政府层面将政府作为一个整体来列示有关信息;基金层面对那些主要的基金单独编报基金财务报表, 非主要的基金则合并在一起编报基金财务报表。而美国政府财务报告按照编制的时间可以分为中期财务报告和年度财务报告, 其中, 中期财务报告是以内部使用者为服务对象的, 一般不向外界披露, 综合年度财务报告则是面向各种各样的信息使用者, 因而它的编制必须符合公认会计原则的要求。政府的年度财务报告由介绍、基金报表、对财务报表的注释、必要补充信息、附表、文字解释以及统计报表组成, 其中财务报表是核心, 财务报表具体种类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与基金余额变动表、现金流量表、净资产变动表等。
(二) 美国政府财务报告的演进
直到1975年美国财政部编制并公布了第一份联邦政府财务报告。最初的联邦政府财务报告以预算为基础, 且不需要经过审计, 只需要财政部聘请民间机构对源头数据及其收集程序进行独立审核。20世纪90年代开始, 美国联邦政府的财务报告改革取得了很大发展。美国财政部、预算管理局和美国审计总署共同成立了联邦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 (the Federal Accounting Standards Advisory Board, FASAB) , 由该委员会负责制定联邦政府会计准则。其中FASAB的第2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主体与披露》 (Entity and Display) 要求, 作为联邦财务报告主体的每个联邦机构、项目和预算账户均应提供本级财务报告, 联邦政府还需要编制整个政府的合并财务报告, 应包括:管理层讨论与分析、资产负债表、净成本表、净资产变动表、经营活动报表、预算资源表、融资报表及项目绩效衡量报表等。此外, 1994年的《政府管理改革法案》还要求从1997年起开始执行联邦政府财务报告的审计制度。
四、我国政府财务报告体系完善的建议
(一) 完善我国政府财务报表体系
政府的财务资源主要来源于纳税人缴纳的税收、向社会公众发行债券筹集的资金及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等。采用基金会计模式可以更好地贯彻专款专用原则, 使各种具有专门用途的预算资金的界限更加清楚, 便于加强政府财务资源管理, 我国政府会计可以根据复式预算的要求和政府承担的财务受托责任情况, 从加强财务资源管理和规范政府财务行为的需要发出, 按照公共财政和复式预算要求设立相应的政府基金, 并提供相应的资产负债表、运营表以及预算收支比较表, 以加强对预算的核算和监督。同时, 还应建立基于修正的权责发生制甚至完全权责发生制的权益基金和受托基金, 这些基金由政府管理和运作, 承担相应的受托责任, 也必须作为政府会计的对象加以核算和报告, 提供相应的资产负债表、运营表及相应的附表。此外, 我国应建立基于修正的权责发生制甚至完全的权责发生制并以各一级政府为财务报告主体的一般政府财务会计报表体系。
(二) 完善政府财务报表附注
在实务上, 报表附注也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对象, 因此财务报表和报表附注是一个整体。但报表和报表附注内容的质量特征有一定区别, 表内项目的文字和数据都来自日常记录经过初次确认、再次确认后对外报出, 两次确认都必须遵循会计准则制度, 而报表附注中既可用文字表示又可兼用数字表述, 也可仅用文字说明。财务报表附注的编制形式灵活多样, 常见的有以下六种:一是尾注说明, 这是附注的主要编制形式, 一般适用于说明内容较多的项目;二是括弧说明, 此种形式常用于为财务报表主体内提供补充信息;三是列报备抵与附加账户, 设立备抵与附加账户, 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示, 能够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更多有意义的信息;四是脚注说明, 指在报表下端进行的说明, 它主要对表内项目所采用的会计政策、方法等以及表内无法反映的重要事项所做的补充说明;五是附表, 有些无法列入财务报表主体中的详细数据、分析资料, 可用单独的补充报表进行说明, 它反映会计报表构成项目及年度内增减来源与金额。此外, 对于有关社会责任、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可采用适当的报告形式。
笔者以为我国政府财务报表附注应包括以下主要附注内容: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如会计报表是采用的收付实现制还是修正的收付实现制或者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对政府会计准则的遵循声明;重要会计政策的说明;重要会计估计的说明;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说明;表内重要项目的进一步说明;或有事项的说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以及其他未在表内列示而需进一步说明的信息等。
(三) 行政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Management's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以下简称MD&A) 是上市公司定期报告中, 公司管理层对公司过去经营状况的评价分析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前瞻性判断, 是对公司财务报表所描述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解释, 也是对经营过程固有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揭示, 同时还是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预期, MD&A披露方式灵活多样, 不受公认会计原则的约束。1968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发布了招股说明书准备和编写指南, 要求对影响盈余的异常情况和表明最近一期经营成果发生逆转的附注做出讨论与分析, 在1974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又强化了有关MD&A信息披露的有关规定, 在其定期报告和招股说明书准备和编写指南中, 要求对盈余总结做出全面的文字解释, 以便投资者评估盈余或经营成果的质量。这些解释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收入和支出逐年发生的重大变化;二是对净收益产生实质影响的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和会计惯例的变化。1980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便发布了条文, 第一次将MD&A信息披露作为一个单列项目正式引入MD&A信息披露制度, 并确定了MD&A信息披露的主体框架, 该框架目前仍在采用, 适用的是管理层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讨论与分析。1989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发布了详细的解释条文, 阐述了公司在准备MD&A信息披露时应注意的事项, 并提供了多方面的指导意见, 至此, MD&A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已基本成熟。2002年,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通过后,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加强了对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2003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又颁布了一个解释条文, 该指南鼓励高层管理人员参与制定MD&A信息披露制度, 并提供了指导意见。
笔者认为, 我国政府财务报告体系应尽早引入行政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充分借鉴美国的成熟经验, 着重从以下方面来进行披露:对基本财务报表的简要说明, 包括各报表之间的联系及各报表所提供信息的明显差异;将本年度与以前年度政府层面财务报表进行比较, 分析前后期产生的差异及原因;预算的批准和执行情况, 包括最初预算数和最终预算数以及实际数与预算数的差异及原因分析, 以改进预算控制;对政府总体财务状况进行分析, 着重分析政府所拥有的资源及所承担的债务, 充分提示政府财政风险, 对政府重大的资本资产和长期负债项目进行分析;对政府运营情况进行分析, 加强对政府财政收支的控制, 改进政府财政活动, 对政府运营过程中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对政府所履行的特殊的社会和政治责任的分析说明, 以及政府所做的重大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决策的分析说明。
参考文献
[1]黄世忠等:《美国联邦政府会计难点热点问题及其启示》, 《会计研究》2004年第11期。
[2]陈工孟等译:《美国联邦政府财务会计概念与准则公告》, 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马如雪等译:《美国州和地方政府会计与财务报告准则汇编》, 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李建发:《公共财务管理与政府财务报告改革》, 《会计研究》2004年第9期。
[5]李建发等:《政府财务报告研究》, 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中英财务报告体系若干问题探讨 篇10
关键词:中英财务报告体系,比较研究,政策建议
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交往在不断地拓展, 英国作为一个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 不断完善着自己的财务报告体系。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和比较中、英两国财务报告体系的异同, 有利于跨国公司财务报告的使用者理解会计信息, 做出正确的决策。更为重要的是, 对提高我国现阶段在会计国际趋同理念下的会计准则的制定与执行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英财务报告体系的特点和内容
英国是个特别的国家。当今, 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地区中相当大一部分都曾经是它的殖民地。中国香港就是其中之一。许多专业性的工作能够成为一种职业、行业, 并且形成一套系统的行业规范, 也最早产生于这个国家。例如, 银行、保险、注册会计师等。英国的会计行业始终坚持着完整性、公正性、客观性这一主线。
英国财务报告委员会 (Financial Reporting Council, 简称FRC) 是对英国公司财务报告和公司的治理情况进行监督的独立机构。它成立于2003年初, 经费主要来源于会计职业界、上市公司以及金融企业。这个机构的性质是有限责任公司, 英国政府贸工部大臣任其董事会董事。它致力于增强投资者、公众等对英国在上市公司和其他企业组织在财务报告和公司治理方面的信心。
英国的财务报告强调责任的落实, 并且全程监控财务报表的编制、审计的执行过程。层层监督、层层设防, 以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中国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简称IFRS) 为蓝本, 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 在2006年2月推出了《企业会计准则》。这标志着, 我国会计准则已经与国际会计准则取得了实质性的趋同。新会计准则体系由一项基本会计准则和三十八项具体会计准则组成。中国的会计准则虽然没有称为财务报告准则, 但是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英国的财务报告准则的理念是一致的。
二、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
世界范围的会计都有其特有的历史和文化特征。会计是环境的产物, 财务报告受到经济、政治、法律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中国和英国由于政治、法律、经济、文化、语言和思维方式等环境的不同, 在财务报告体系上多少存在着差异。本文在此着重讨论经济因素和法律因素。
(一) 经济因素
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但是较英国这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来说, 在一些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会计准则的制定不得不考虑我国部分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东西差距较大, 多种所有制并存等因素。经济越发展, 对会计理论、准则, 会计实务的要求就越高。英国是现代会计准则的发源地, 对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订具有重要话语权。英国的资本市场发达且历史悠久, 公开、公平的程度较高, 市场运行机制已经比较完善。上市公司数量多, 众多的投资者迫切需要企业能够提供真实、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 这无形中推动了英国财务报告体系的发展。经济发展是推动财务报告体系发展、完善的促进因素。英国的经济发达, 在资本维护的要求下, 财务报告体系已经形成一定的模式。
(二) 法律因素
目前, 我国的资本市场规模和容量还较小, 市场体系尚不完善, 法律制度不够健全。在中国这样一个处于成长阶段的大国里, 完善财务报告体系是一个复杂又庞大的过程, 可能会遇到很多方面的阻力, 各个行业的利益协调问题也会牵扯到其中。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公有制占主导地位, 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力度较大, 政府在会计准则的制定中起主导作用, 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法律上的权威性, 由财政部直接组织制定和颁布实施。英国属于海洋法系的国家, 会计准则由民间机构制定, 政府很少干预, 会计规范的灵活性较强。英国会计准则的法律地位更强, 早在1948年的《公司法》中, 就已经提出“真实和公允” (True and Fair) 的观点。《公司法》在逐步修订的过程中规定了财务报告的形式和内容。英国要求会计准则和法律保持一致。
三、中、英财务报告体系的比较
(一) 目标、使用者
1. 目标
在表达上虽然有所区别, 但是中、英两国在财务报告的目标这个问题上达成了某种程度上的一致。都认为财务报告是通过提供企业财务业绩、状况, 经营成果等信息给报告使用者,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来帮助他们评价管理当局的受托责任, 做出合理的经济决策, 同时, 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求。
2. 使用者
中、英两国注重潜在和当前的投资者, 强调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应当如实反映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帮助投资者合理评价企业的资产质量、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
(二) 财务报告的要素
1. 分类
对财务报告的要素进行恰当的定义和分类, 是正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必要条件。我国的基本准则规定, 会计要素按照其性质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六大类。英国的《财务报告原则公告》在第四章中对财务报表要素的分类以及各要素的属性做了详细的讨论。它将财务报表的要素划分为七项, 分别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得、损失、业主投资和向业主分派。
2. 确认
在会计要素的确认上, 中英两国也存在较大差异。比如对“资产”的确认。我国基本准则给其下的定义是“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 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 不仅要满足资产的定义, 还需要同时满足“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计量”这两个条件。基本准则强调资产的资源属性。而英国的做法和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英国的“原则公告”认为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并由一个报告主体控制的对未来经济利益的权利或其他使用权。
3. 计量
我国的基本准则规定了五种会计计量属性: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ASB在《财务报告原则公告》中指出, 财务报表的要素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计量属性, 其中规定的计量属性是:历史成本模式、现行价值模式、混合计量模式。ASB主张采用混合计量模式。
(三) 财务信息的呈报
我国的“基本准则”认为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财务报表由财务报表本身及附注两部分构成, 报表至少应该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 附注是财务报表的有机组成部分。小企业编制的报表可以不包括现金流量表。
ASB认为, 财务报表由主要财务报表以及支持性注释组成。支持性注释对主要财务报表做出进一步解释。主要财务报表包括财务业绩报表、财务状况报表以及现金流量表。财务业绩报表主要是“损益表”和“全面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表”两种。至于财务状况表和现金流量表则就是一般的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 和我国的情况基本相同。
四、启示与借鉴
(一) 与国际会计的协调
国际会计准则一体化的趋势日益发展, 英国的会计职业界也早已注意到这一点。为了适应这一趋势, 英国的财务报告准则妥当地处理了各个方面的要求, 努力做到国际趋同, 显示了其充分的适应性。英国财务报告的国际趋同包含两个层面, 一是欧盟内部的协调, 二是与国际会计的协调。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被广泛认可。我国也应加快会计准则国际化协调速度。英国在会计国际趋同的过程中, 充分体现了其维护自身利益的出发点和目标。在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过程中, 也应该充分考虑我国国情, 保持与国际会计准则相适应, 又要积极参与到其制定过程当中, 为国家争取到更多的利益。
(二) 概念框架
概念框架是会计准则建设的理论指南, 为财务会计准则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概念依据。概念框架的定义为:一套目标与基本原理相关的, 有内在逻辑性的体系, 该体系能导致前后一贯的会计准则, 并指出财务会计与财务报表的性质、作用和局限性。概念框架主要给出概念指引和概念依据, 具体准则具体规范经济交易和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披露。
基本准则抽象, 描述简单, 而概念框架更容易理解、接受。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体系必须建立在会计理论和财务概念框架的基础之上, 确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会计规范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有助于科学地界定会计概念。
基本准则代替不了概念框架, 在条件成熟后, 必须构建我国自己的概念框架, 这样也有利于会计准则趋同。如果赋予确定的财务框架法律效力, 是否能够起到和基本准则统一的作用是值得研究的。另外, ASB是陆续发布零星的文件, 等条件成熟才将它们汇编成财务报告原则公告发布的。我们是否可以借鉴这点, 结合实际, 开展基础性研究, 逐步努力。
五、小结
本文通过选取中、英财务报告体系中具有代表性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借鉴英国财务报告体系的优势, 以促进我国财务报告准则的国际趋同, 完善我国的财务报告体系。
参考文献
[1]国家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 2006.
[2]常勋.国际会计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5.
[3]葛家澍, 杜兴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3.
[4]吴益兵, 林芳.英国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安排—论财务报告审核委员会[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2006 (19) .
[5]陈智.英国会计国际趋同路径特点[J].Commercial Accounting, 2007, (03) .
报告体系 篇11
关键词:内部控制;评价;架构
中图分类号:F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217(2009)04-0048-04
一、引言
在上市公司中建立和推行内部控制制度,以增强公众公司对外披露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允性,避免或减少公众公司财务造假,已得到众多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广泛共识和积极推行。我国自2007年开始,要求境内上市公司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并进行相关信息的公开披露。2008年6月,由财政部、证监会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及《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征求意见稿等配套性制度,并开始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和鉴证。《基本规范》的核心内容较多地吸收和借鉴了美国的COSO框架。同时,财政部截止2009年4月已发布的27项《企业内部控制引用指引》(征求意见稿)内容丰富全面,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供了具体的参照标准。应该说,我国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制度规范建设方面是较为科学和全面的,也是比较适合我国具体国情的。但是,上市公司参照这些规范建立的本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运行是否有效?则必须通过公司管理层自我评价和外部审计师审核鉴证后才能得出结论。而对于内部控制的评价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正是我国目前内控体系总体建设的薄弱环节,相关技术标准缺失,内控评价和报告体系的构建尚处探索阶段。财政部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虽然分别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指引》的征求意见稿,但其内容仅仅是一些程序性或者原则性的规定,由于缺乏具体的操作性标准,造成实际执行过程中企业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时无所适从,也导致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内部控制审核鉴证时因缺乏相关标准而难以人手,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更是五花八门,缺乏统一的规范格式和内容。分析现状和问题,尽快建立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与报告的框架体系,对于提高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及披露工作的规范性和标准化,深入推进我国内部控制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及披露的实施现状
沪深证券交易所于2006年先后出台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并规定上市公司分别于2007年1月和7月起开始执行,要求上市公司在公司层面、控股公司和附属公司层面以及公司各业务环节层面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出具鉴证意见。实际执行的情况是:2007年沪市共有146家上市公司出具了公司内部控制报告,占沪市披露2007年年度报告上市公司总数的17%;在出具公司内部控制报告的146家公司中有139家公司披露了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内控报告的审核意见,占沪市披露2007年年度报告上市公司总数的16%。2007年深市主板上市公司共有449家公司按照要求披露了内部控制报告,占公司总数487家的92.4%;内部控制报告被审计机构出具审核意见的只有42家,占公司总数的8.6%。2007年深市中小板共有225家上市公司,其中221家公司披露了2007年年度报告,在披露年度报告的221家上市公司中,共有84家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占披露年度报告公司总数的38.01%;内部控制报告被审计机构出具鉴证意见的共有54家,占披露年度报告公司总数的24.43%。
在沪深上市公司2007年年度报告中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及审计机构的鉴证报告,是对于在上市公司推行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初步尝试,从实际执行结果分析,主要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在各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普遍存在仅具有报告形式,而缺乏实质性内容;内部控制报告披露格式不统一,披露内容偏离要求,缺乏对关键内容的具体分析;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评价过于乐观,内部控制缺陷的分析和披露较少等问题。二是在审计机构出具的鉴证报告中,存在着审核意见类型单一,审核意见表达形式不规范,对内部控制报告的审核标准尺度不一、判定标准较为混乱等问题。形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证监会和沪深交易所在开始推动国内上市公司实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制度和注册会计师审核鉴证时,只发布了一些原则性规定,而相关操作性的专业标准制订工作严重滞后,造成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及注册会计师进行内控审核鉴证时的随意和混乱,最终导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及鉴证工作流于形式。
三、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与报告体系亟需改进的关键问题
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与鉴证工作是推进整个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是内部控制制度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要素。根据目前的实施现状,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及披露工作在以下三个方面亟待改进:
(一)确定清晰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及报告的程序
美国对于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与报告的类型(管理层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的对内报告和对外报告、外部审计师对管理层发布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发表的鉴证意见以及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的意见)和产生程序,在SEC的“最终规则”和PCA-OB的“审计准则第2号”中,有着清晰明确的规定。英国的做法较美国要简化一些,即外部审计师通常不单独出具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审核鉴证报告,而是将鉴证性意见作为审计报告中一个说明段。但是,英国对于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及报告的产生程序以及审核程序,在《联合规则》以及Tumbull指南等相关法律法规中进行了清晰明确的规定。而我国财政部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及《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征求意见稿中,对于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及报告程序的相关规定,没有进行集中和完整的描述。
明确内部控制评价及报告的工作步骤和程序,是实现内控评价规范化的首要任务,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进行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至少应包含以下主要工作程序,并且应该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专门章节中集中并完整地予以规定:(1)上市公司应当指定内部审计机构或其他机构(比如专设的内部控制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开展内部控制评价,运用访谈、调查问卷、穿行测试、统计抽样等多种测试方法广泛收集公司内部控制设计和有效运行的证据,研究认定内部控制设计缺陷和
运行缺陷。在充分实施评价程序的基础上,根据收集到的相关证据,形成内部控制评价报告。(2)内审部门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提交公司管理层进行审核,并对测试评价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对应整改。(3)经管理层审核修订后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上报公司董事会进行审定。(4)经董事会审定后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作为对外正式披露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二)尽快制订发布内部控制评价工具的相关准则
目前,财政部尚未出台有关内部控制评价工具方面的准则或专业指引,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2008年6月28日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指引》(征求意见稿)规定了内部控制鉴证的范围、程序、实施鉴证工作的测试内容、缺陷评估标准、鉴证报告格式等一般性要求,但缺少评价内部控制和鉴证内部控制的具体操作性工具。这就容易造成管理层不知道如何对公司内部控制进行测试评价,外部审计师也因无相关标准而难以确定测试结果对应的评价意见类型。COSO的《内部控制一整合框架》包括上下两卷,上卷为“整合框架”,下卷为“评价工具”。“评价工具”卷包括一套完整的可用于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评价的工具。评价工具具体包括:一套空白工具(blank tools),即列明具体测试内容和步骤的空白测试表单,并附有一个帮助汇总这些评价结果以便作出总体评价的工具;一个参考手册(ref-erenee manual),旨在帮助评价者完成“风险评估与控制活动工作表”,还提供了一个通用经营模式,作为参考手册安排结构的依据;已填写的工具(filledin tools),即针对一家假想的中型公司,例示如何完成评价工作,可以对类似规模的公司运用这些工具提供指引。评价工具可以用于任何规模的主体,可根据不同的主体和行业对相关的测试内容和步骤进行一些修改,但评价方法和记录技术都是一致的。这些评价工具既可以作为管理层进行内部控制评价时采用,也可以作为外部审计师用于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进行鉴证审核时采用。我国应尽快制定发布《内部控制评价工具指引》,只有建立起一套科学适用的内部控制评价工具,才能真正实现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统一化和标准化。
(三)建立完善内部控制评价信息披露责任机制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流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主要包括公司管理层出具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外部审计机构出具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也就是说,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实际是由公司管理层和外部审计师共同完成的,工作程序上也是相互衔接的,所以,确定管理层和外部审计师相互之间的责任是非常必要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第三条第二款规定:“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当对内部控制评价结论的真实性负责。”将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责任主体规定为“企业主要负责人”,是个模糊不确定的对象。《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第九条中虽然规定了企业可以委托中介机构协助管理层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但对于受托中介机构应承担的责任没有进行规定。
美英对于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中涉及到的管理层和外部审计师相互之间的责任划分是非常明确的。按照SOX法案302节条款以及证券交易法规则的13a-14(a)或15d-14(a)的要求,上市公司管理层,特别是首席执行官和财务总监,必须要对其编制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审计师可以帮助管理层建立内部控制,并且可以协助管理层进行内控有效性的测试评价。但是,管理层不能把其评价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责任转移给审计师,而且参与企业内部控制测试评价的中介机构和审计师不得同时为同一企业提供内部控制审计及鉴证服务。
根据我国目前的具体实际,借鉴美英的成熟经验,应该明确: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特别是上市公司总经理和财务总监,必须要对其编制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审计师可以帮助管理层建立内部控制,并且可以协助管理层进行内控有效性的测试评价,但是,审计师不能替代公司管理层承担内部控制评价应承担的责任,而且参与企业内部控制测试评价的中介机构和审计师不得同时为同一企业提供内部控制审计及鉴证服务。外部审计师要依据相关的专业准则,对上市公司管理层编制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进行审核鉴证,并发表鉴证意见,外部审计师应对出具的鉴证意见的公允性和完整性负责。
四、构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与报告体系的基本架构
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与报告制度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厘清内部控制评价鉴证及相关信息披露的主体内容及其工作步骤,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根据财政部等五部委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以及中注协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指引》(征求意见稿)的相关规定,可以梳理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与报告体系的基本架构,笔者认为应该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及报告
管理层对于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是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核心内容,通常应当指定内部审计机构或专设的内部控制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收集公司内部控制设计和有效运行的证据,研究认定内部控制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在充分实施评价程序的基础上,根据收集到的相关证据,形成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内审部门完成的评价报告。经管理层和董事会的审核认定后,形成对外正式披露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二)外部审计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审核鉴证
外部审计师接受委托后,对管理层出具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具有审核鉴证之责。外部审计师需要运用专业标准规定的多种测试方法,分别对企业层面控制和流程层面控制进行抽样测试,获取鉴证证据,评价企业控制缺陷,与企业管理层沟通鉴证过程中识别的所有重大缺陷。并依据管理层组织的整改结果,完成鉴证报告,在报告中清楚地表达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鉴证意见。
(三)内部控制评价及鉴证的信息披露
上市公司出具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与外部审计机构出具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共同构成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报告,将由上市公司在指定的媒介上予以公开披露。
(四)评价及报告体系的结构图示
综合上述对我国内部控制评价与报告体系具体内容的分析和梳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与报告体系基本架构如图1所示。
上述架构将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与报告工作划分为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外部审计师审核鉴证、内部控制报告披露等三部分。其中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和外部审计师审核鉴证,设计为两个平行且相互独立的业务流程,依据各自独立的审核测试程序,分别完成自我评价报告和审核鉴证报告。独立的业务流程可以明确划分出各自的责任,有利于保证管理层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和外部审计师审核鉴证的工作过程和结果的客观公正;管理层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外部审计师鉴证报告的共同披露,则有助于公众对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客观分析和相互印证。这种体系架构是对内部控制评价与报告体系应包含的主要内容、工作步骤及流程,以及最终工作结果的具体规定,科学的体系架构必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内部控制评价与报告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
参考文献:[1]周勤业,吴益兵,上交所:沪市上市公司2007年内部控制报告分析[N],上海证券报,2008-12-01。
[2]陈天骥,深市主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情况分析[N],中国证券报,2008-06-06。
[3]许碧,中小板上市公司2007年报内部控制披露情况分析[N],中国证券报,2008-06-06。
[4]张宜霞,美英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报告体系的比较研究[c],2006年,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究会论文集(上),http://ierm.dufe.cdu.cn/fare/download/index,html。
[5]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秘书处组织翻译,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第1版)[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报告体系 篇12
一、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体系构成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体系主要包括由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发布的会计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及其前身IASC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准则解释公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体系是一种能够适应国际市场经济发展的新体系, 它是一种单一准则体系。在这一准则体系之外, 还包括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前言、编制财务报表的基本框架和IASB问题解答等辅助说明。
二、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构成
中国会计准则体系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基本准则, 第二层次为具体会计准则, 第三层次为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该标准体系在力求与国际接轨的同时结合了中国国情, 最大程度地避免了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撞车的现象。
基本准则也称指导性准则, 主要是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一般原则、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以及财务会计报告做出规定, 在整个准则体系中属于第一个层次, 是准则的准则, 它指导着整个准则体系。目前发布的项具体准则虽然涵盖了现阶段各类企业经济业务的一般情况, 但是, 客观存在的企业生产经营的一些差别决定了可能存在一些特殊经济业务并且随着经济发展, 还可能出现新的经济业务。这些业务暂时没有具体准则来规范, 会计人员仍然可以根据基本准则的原则对经济业务进行判断和处理。
具体准则也称应用性准则, 是根据基本准则的要求, 对各项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原则、程序和方法做出具体规定, 具有针对性强、便于操作的特点。具体准则按规范的内容可以被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各行业共同性业务的具体准则, 主要用于规范各行业会计核算中共同的基本业务, 如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等准则。第二类是特殊业务、特殊行业的具体准则, 主要用于规范一般行业的特殊业务或特殊行业的特殊业务, 前者如外币折算租赁等准则, 后者如石油天然气开采等准则。第三类是有关财务报告的准则, 主要用于规范各种财务会计报表的编报与信息披露, 如财务报表列报、合并财务报表、或有事项等准则。
具体会计准则从结构形式上看, 上述第一类、第二类具体准则一般由总则、确认、计量与披露四个部分构成, 在认为必要时又对确认、计量与披露中的特殊问题进行明确。第三类具体准则除了总则外, 结构形式不甚相同, 均根据所规范的报告内容来确定。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处于会计准则体系的第三个层次, 根据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制定, 用于指导会计实务的操作。制定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目的在于解决在应用准则处理经济业务时所涉及的会计科目、账务处理、会计报表及其格式的规范问题。
三、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财务报告体系的比较和分析
(1) 准则体系的构成。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委员会发布的“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是单纯的理论框架, 不属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体系的组成部分, 而我国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类似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既是一种理论, 又具有可操作性, 有具体准则的功能。这就决定了我国的基本准则必然是中国会计准则体系的组成部分。这种制度安排比较符合我国当前的国情。如果不这样处理, 在中国的法制环境下, 不仅实现不了其制定初衷, 也难以得到社会公众、政府监督部门的认可。
(2) 准则体系的法律地位。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属于法规体系的组成部分,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不是法规体系, 但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具有重要影响和较强的约束力。只要某个国家地区宣布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就应当全面执行如果是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就应该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方面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协调。中国属于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国家, 以法规形式制定和发布会计准则, 更有利于准则的贯彻实施。
(3) 准则表述。中国会计准则的行文和框架结构遵从中国法律法规的习惯, 采取总则、确认、计量、披露等与我国法规相同的条文式行文结构, 不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引言、目标、主要内容、披露、附则的结构, 有利于会计准则的理解与实施。同时, 在条文表达上, 尽可能中国化、规范化和通俗化, 便于操作, 促进实现有效的一致。
(4) 准则体系的内涵。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内涵上是统一的, 均强调了会计要素和主要经济业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披露, 但我国会计准则同时兼顾了会计记录的要求;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不规范会计记录, 而由企业根据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准则自行处理。我国目前乃至更长的时期内, 还不能缺少对会计记录的规范, 这样能够使会计准则更具有操作性, 便于会计准则体系全面准确地贯彻实施。
摘要: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趋势已经不容置疑, 但仍存在许多差异, 本文从两者的体系差异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关键词:我国新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准则体系
参考文献
[1]、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 (2007) 《中国新会计准则现行会计准则和制度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间差异》,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网站
[2]、财政部, (2006) 《企业会计准则2006》, 经济科学出版社。
【报告体系】推荐阅读:
财务报告体系07-20
会计报告体系09-19
三体系管理评审报告05-30
信用体系建设自查报告10-16
haccp体系验证报告10-17
质量管理体系评价报告06-01
能源管理体系运行报告08-28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10-24
公司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09-01
2024办公室运行体系报告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