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相长的幸福

2024-05-30

教学相长的幸福(精选12篇)

教学相长的幸福 篇1

站在日复一日的课堂上, 你可曾悄声问过自己:“我幸福吗?我是在享受幸福?我有没有在课堂上积累幸福?”幸福学家认为, 幸福不是等待一个现成的结果, 而是在于不断追求的过程。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 课堂这个核心地带, 这个前沿阵地有没有幸福, 能不能让学生感到幸福, 应该成为一名教师成功与否的睛雨表。

执教《月光曲》时, 学生出乎意料的表现让我享受到了课堂的幸福。我感觉幸福之神仿佛紧紧地握在我手中, 融化了我也感染着学生, 幸福女神带着笑容, 姗姗来到我和孩子们中间, 师生间仿佛在赴一场智慧之约, 乘坐着幸福的教学快车, 抵达一个又一个幸福站台。

一、“打破预设”缔造了幸福

《月光曲》是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独奏曲, 具有清新、激越的意境和优美和谐的曲调。可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 加之学生毫无一点音乐底蕴, 想想以前, 五、六年级的学生都学得倍感吃力, 更何况是四年级的学生呢?于是, 备课时我决定采用保底教法: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到音乐之美。至于课文的背景, 音乐的意境, 人物的情感, 留待以后再细细指导, 或许以后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以及生活体验的提升, 学生也自然能够体会到。

“老师, 我知道《月光曲》是一首钢琴曲。”

“我知道《月光曲》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创作的。”

“我知道贝多芬……”

……

然而, 我还是失算了。课一开始, 学生争着汇报他们在预习中所知道的, 并表现出对这篇课文极大的兴趣, 从他们的汇报中也让我了解到他们的阅读情况远在我的预料之外。此时, 再按预设的教学设计进行下去, 必定会浇灭学生已燃起的学习热情, 于是, 我当机立断, 打破预设, 那么该如何呢?此时, 一个新的教学流程迅速浮现脑海:自主质疑, 理解课文→创设情境, 体会意境→以读代讲, 升华情感。于是, 我微笑着鼓励他们:“同学们, 想对课文有更深的了解吗?老师告诉你们:善于发现, 懂得提问的人是最会读书的人。愿意试一试吗?”学生们听了, 立刻来劲了, 兴致勃勃地打开书本, 认真地默读起来……片刻安静过后, 教室又热闹起来:“贝多芬为什么要为盲姑娘弹琴?”“盲姑娘怎么会知道那是贝多芬?”“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皮鞋匠真的看到了大海了吗?”……一连串的问题从学生的嘴里蹦出, 对于课文的整体感知也水到渠成了, 此时, 学生已完全沉浸于课文内容中, 谁还会感觉生活的遥远, 感到背景的差距呢?还用担心他们会“慢热”吗?望着那一张张争得面红耳赤的小脸, 那一双双充满渴知的黑眼, 幸福感早已溢满胸口。

二、“创设情景”深化幸福

本篇课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领悟《月光曲》的内容, 可文章并没有描写《月光曲》的琴声、节奏及旋律, 而是通过皮鞋匠听音乐时的联想表现出来的。因而, 如何引导学生去领会, 也是教学点。整体感知课文后, 我便直奔文章重点, 让学生勾画出皮鞋匠听音乐时联想的文字, 合作学习, 初步体会乐曲的四层变化, 再出示月色海天的图画, 即“明月初升”“月亮升高”“风雨浪涌”“风平浪静”。并配以月色海天图画相对应的《月光曲》的四个乐段, 即轻松柔和的、渐强明快的、高昂激越的、平滑舒缓的。教师同步用富于情感的语言配乐朗读四层文字。这样, 以图画展现情景, 以音乐渲染情景, 以语言描绘情景的方法被有机地结合起来, 深深地撼动了学生的心灵!瞧, 课堂上时而一片沉静, 所有学生都陶醉在音乐与图画中, 时而响起一片惊叹声, 他们为美妙的音乐啧啧称叹;时而凝视图画, 陷入沉思;时而随着音乐摇头晃脑。学生那陶醉的表情, 那欣喜的叫唤:“老师, 我看到了……”分明在告诉我:幸福也涤荡在他们胸间……

三、“情感朗读”升华幸福

学生对文本理解到什么程度, 感悟到什么程度, 通过朗读是最能表现出来的。对于文质兼美的课文,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美读”, 即叶圣陶先生说的“设身处地, 激昂处还他个激昂, 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在美读的过程中, 学生不但理解了课文, 还将文中蕴藏的内涵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虽然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对于乐曲内容有了形象的感受且心中也有动容, 但我总感觉“火候”不够, 于是, 我又趁势加了一把火:优美的《月光曲》乐曲中, 或平缓或高昂的朗读声在教室里一遍又一遍地响起, 朗读中, 学生们再一次感受到贝多芬的音乐创作才能, 感受贝多芬对音乐的热爱与追求, 感受盲姑娘的纯洁, 感受兄妹俩的手足情深;甚至感受到幽静的月光下那温馨的画面……随着朗读的深入, 学生的思绪也被打开推广:“盲姑娘那样爱听音乐, 为什么不去听音乐会呢?”“我知道, 他们太穷了。”“我体会到, 当时的社会对穷人太无情了……”这些本不敢引导的情感背景全让学生在读中捕捉到了。因而学生的情感更丰满了, “带着你的体会, 再次感情朗读!”“皮鞋匠静静地听……”此时学生更为动容了, 而我, 那沉睡的情感也被他们朗读中的清纯和真挚、激情和气势一下子唤醒了!读完了, 学生还沉浸在亢奋中——端正着, 双手捧书, 抬起头, 目光灼灼地看我。显然他们也被自己感动了!

四、写写、画画, 拓展幸福

阅读教学不只是“读”的教学。在课堂的最后, 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在学生胸中激情澎湃的时候, 我提出了新的要求:用水彩笔画出课文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画面, 或者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此时心中的所思所感, 描绘自己听了《月光曲》时所想象到的画面。话音刚落, 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动起来了, 完全没有往日的愁眉苦脸, 没有一点儿的犹豫。因为, 他们已融入了课文之中, 融入音乐之中, 融入音乐所体现出来的意境之中。悠扬的乐曲更激起他们的激情, 而他们即兴创作的一幅幅色彩鲜明的画, 一段段溢满真情的话, 更是令我为之兴奋, 这难道不是最幸福的时刻吗?

在课堂中找幸福, 其实幸福就像一道风景, 看风景的教师是课堂中的最幸福的风景!而幸福的课堂, 将会照耀孩子们明天的幸福!

教学相长的幸福 篇2

彤彤每天从幼儿园回到家的路上总喜欢对妈妈将幼儿园的事,妈妈总是不耐烦的说:“别说了,有什么可说的!”而奶奶去接她时,总是耐心的听她说话,是不是的插两句。因此彤彤总是对奶奶说:“奶奶,你来接我回家,我不要妈妈接,她不爱我,不喜欢听我说话。”

彤彤过生日的那天晚上,妈妈和彤彤一起在草坪上散步,边走边聊。妈妈问:“生日礼物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彤彤说:“和妈妈一起说话是最好的礼物。”妈妈很诧异地望着满脸幸福微笑的孩子。

仔细聆听孩子的叙述,你不仅可以知道孩子在怎样的环境,而且还能了解孩子的内心深处的想法从而可以轻易地跟随孩子的成长节奏,从而带给他们关爱和指导,让他们成为身心健康而快乐的人。

终身教育思想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一.终身教育提高了学前教育的地位

终身教育思想带动了人们儿童观和教育观的更新,各个国家不但把学前教育纳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而且都采取了与终身学习相适应的学前教育改革。终身教育思想主张的教育过程贯穿于整个人生各个阶段的理论,是以对人类自身认识的深化,尤其是关于早期儿童智力发展和学习能力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的。

二.终身教育改善了学前教育的内容

终身教育思想提出的终身学习要求学前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儿童学习的兴趣、愿望、积极的情感和态度。终身教育思想所提出的四大支柱丰富了学前教育的内容。

学会认知即学会学习,它不但包括使儿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了解他周围的世界,而且要乐于理解、知识和发现这个世界。

学会做事是指教会学生实践他所学到的知识。要尊重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在保育幼儿的同时,帮助他们学习生活自立技能,锻炼自我保护能力。

学会共同生活是指与他人一道参加人的所有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在学前期,使儿童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关心、合作、对话、沟通、理解和互相帮助,对他将来与人和谐地交往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儿童的`各种活动,尤其是游戏来培养儿童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

学会生存是前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一个具有学习能力的儿童远比掌握了一些知识的儿童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当学前教育能够培养儿童具备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会运用他掌握的知识、并乐于与他人共处时,这样教育可以说是使儿童学会生存、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教育。

三.终身教育扩展了学前教育的思路

终身教育思想认为,学前教育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儿童可以在各种教育环境下学习和发展。终身教育提高了儿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地位,也扩展了学前教育的思路,不仅仅把对儿童的教育局限在幼儿园里,可以向社会各界寻求教育的协调合作。像家庭、社区、文化机构和媒体都可以成为学前教育的合作对象,共同完成对儿童的教育工作。

家庭是一切教育的第一场所,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家庭的管理、家庭生活方式以及家庭的教育环境等在终身教育的初期起着极为微妙的决定作用。儿童的发展要求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互相补充。社区是个人成长的最直接的社会环境,社区对儿童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良好的社区环境有助于儿童发展与人共同生活的能力,并增进对他人的了解和对相互依存问题的认识。儿童对文化机构包括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科技馆、剧院以及本国特有的文化场所等的了解,可以使他具有审美观和不断接触各种人类精神作品的愿望。学前教育与这些机构的合作,不但可以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还能从小培养儿童尊重并保护文化遗产的思想。

幸福的《福尼斯英语》教学 篇3

“福”气之一:授之以“渔”

《福尼斯英语》是母语为英语的国家的英语教材,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入手来学习英语。一年级主要学习26个单音图的发音,即26个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二年级主要学习多音图的发音,即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学完音图之后,学生会把学会的音图拼成单词、句子等。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会带给他们无比的信心与满足,因为新单词都是通过自己的拼读掌握的。

“福”气之二:默写单词原来可以如此轻松

要了解《福尼斯英语》音图的特点,可拿我国汉语拼音教学作比较。通过拼音,学生会读这个字,但是,如果想会写这个字,还需要用看的方法记住汉字,进而“见形而知其义”。音图的学习则是学生在用音图拼读单词的同时,把每个音图写出来,单词也就写出来了。

传统的拼读英语单词的教学是先把组成单词的每个字母的发音说一遍,然后再说单词的发音。其实字母的发音和单词的发音没有任何联系,这样的拼读只是在重复字母的认读,对记忆单词的发音并没有什么帮助。《福尼斯英语》把单词中字母和字母组合与它们所代表的声音之间的对应关系教给了学生,把英语学习中记忆单词这一难题化解了,不可不说是学生的幸事。

“福”气之三:提高了学习兴趣

对于英语是母语的孩子来说,当妈妈和他说话、唱儿歌、做游戏的时候,他就听到了英语。孩子学会了发音,然后把声音组合起来构成单词,再在单词的基础上学习句子,最后理解书面语言就成为孩子生活的必需,他会在听懂、会说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学习阅读。对于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学生来说,由于听、说、读、写同步进行,起点都是零,如何在不违背《福尼斯英语》教学原则下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变得至关重要。

从开始学习第一个音图起,我就编写了两句关于这个音图的歌谣并配以动作,所选的单词几乎都是本书需要学生掌握的单词,提前渗透。学生学得很起劲,表演得很投入!

学生在表演歌谣时,我会让他们尝试各种方式表演,比如:单词读重,音图读轻;元音读重,辅音读轻;慢节奏地诵读;快节奏地诵读;男生说单词,女生说音图;男、女生轮流各读一句等。这些不同的方式,让学生整个身心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学习效果很好。

“福”气之四:在故事中掌握单词

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很多单词不只是要求学生会拼读,还需要在反复拼读后能直接说出这些单词的发音和意思。

我设计了一个活动,把本课需要掌握的单词串成一句简单的话,我用英语把它说出来,学生听到句中这些单词时,要迅速做出动作配合我。举个例子:在学习t这个音图时,有四个单词要掌握发音和意思,分别是cat(猫),cot(婴儿床),hat(帽子),dot(点)。我把它们组成一句话:A cat has

a hat with a dot and a cot on it(一只猫有一顶印着小圆点和婴儿床的帽子)。我在说这句话时,学生在听到cat、cot、hat、dot时要做出相应的动作,当然这些相应的动作在拼读时,我就已经教给他们了。如果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说明他们都知道单词的意思了。反过来,如果想考查学生单词的发音,我在说句子时,会在该说这些单词的时候用相应动作表示,这时,他们要说出单词才行。

积累的单词多了后,我就把它们融在一个小故事里,难度虽然增加了,但同时更加富有挑战性,学生同样会学得兴致勃勃。

“福”气之五:既学知识又活动身体

《福尼斯英语》中的句子,很多是书面的语言,不容易掌握,我尽量帮助学生给主要单词加上相应的动作,以加深他们对单词意思的理解。低年级学生好动,边说边做动作很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既活动了身体,又学到了知识、加深了印象,学生们在做中学,不亦乐乎。

“福”气之六:“我的书,我做主”

一年级一节课40分钟,如果不停地学习新知,对于学生而言,确实有点吃不消。我几乎每节课都会留出一些时间,让他们给自己的书上点“色”——自己设计书的色彩,每本书都是与众不同的!有的学生很有创造力,他们涂的色既大胆又有创意,我看了都自叹不如。当然,有的学生会把配图涂得一团糟,但是,不管他涂得有多“吓人”,都是认真去做的,只是能力还有限。不用着急,他的涂色技巧一定会逐渐提高,并在不断的实践中日臻完善。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寻觅课堂教学的和谐幸福 篇4

建和谐课堂, 成为教师们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主要任务。现结合教育教学的实践, 谈谈自己关于构建和谐幸福课堂的几点看法。

一、树立科学发展的学生观———构建和谐幸福课堂的思想基础

教师要树立新型的学生观, 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能够学好的, 只要我们的教育方式、方法对头, 学生是能够达到教育目标的。教师要正确认识和评价每一个学生, 不要给学生妄下结论, “因为上课、掌握知识、分数———这只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个局部, 只是许多领域中的一个领域。而偏偏在这个领域中, 许多人会遇到巨大的困难和挫折, ”千万不要认为“一个人得了好的评分, 那他就是好人, 得了坏的评分, 那他就是毫无出息”, 无数事实证明这句话并不科学。教师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学生是正处在发展过程的人, 作为发展的人, 也就意味着学生是一个不成熟的人, 一个正在成长的人。如果忽视了这一点, 要求他们十全十美, 对学生求全责备, 这与发展的观点是根本对立的。把学生作为发展的人, 教师就可以理解他们身上存在的不足, 就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 允许他

们改过自新, 也正如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苏霍姆林斯基指出, 有一样东西是任何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何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都没有做出规定的, 这就是学生的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我们应当引导儿童去获得这种幸福, 但这种引导又是不容易的。如果你不能引导学生去获得这种幸福, 那教师就等于什么也不会做, 于是每一个教育者都幻想得到的那只仙鸟———想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就会躲藏得无影无踪了。没有儿童的劳动的幸福, 就没有教育。

二、帮助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构建和谐幸福课堂的内在动力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尤为重要, 要让孩子们认识到“我能、我行”。教师不能把“为了学生的一切”停留在口头上, 而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化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业暂时落后的学生。要以自身的创新意识去唤醒学生, 以创新精神去感染学生, 以实践带动学生。作为教师要打破常规的教育教学方法, 走出新的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之路。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做好学生的转化工作, 要让学生每一天、每一节课和每一次活动都能感到新的气息, 以此来鼓舞学生学习的热情, 迸发生活的激情, 唤醒他们未灭的思维。在工作中, 教师要创设情境, 启发学生思考, 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由完全管理变为不完全管理, 留给学生自主管理的空间, 让他们大胆想象和工作, 充分挖掘潜力;巧妙“设错”, 引发学生的认识冲突, 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创造性地应用提问技巧, 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同时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 教师要延迟判断, 使学生产生更多的想法, 增强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愿望, 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 增强他们的信心。“如果学生从他的学习里期待不到什么成绩, 他就会失去对自己力量的信

心, 就会变得要么粗暴, 要么灰心。”所以“做教师的人, 在心里也像儿童对待我们那样, 把无限的信任同样地给予他们, 那将是一种富有人情的相互尊重的美妙的和谐。”

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幸福课堂的桥梁

教育是一门艺术, 教育需要智慧。但在传统教育观念中, 当学生的就是要听老师话, 用功学习, 门门功课都考高分, 所以, 教师往往喜欢那些循规蹈矩、唯唯诺诺、学习认真的“好学生”, 而不喜欢那些兴趣广泛、个性较强、分数不高、纪律性又差的, 被称为

江“不安本分”的、“狂妄自大”的“坏学生”, 并在自己心苏

中为他们打下深深的烙印。这种观念深深影响着许扬多教师, 导致对学生产生偏见;有时教师碍于自己的州

面子, 不鼓励学生说“不”, 甚至反对、压抑学生的不●同意见, 造成学生亦步亦趋, 人云亦云, 依赖心理严吴

志重。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 束缚强了他们的发展。因此, 教师要处理好师生关系, 营造

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和班级管理氛围。教师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统治者, 而是帮助、点拨学生的引路人, 鼓舞学生自主自信。坚持民主性原则, 要改变过去那种“我讲你听”“满堂灌”“填鸭式”的居高临下的

不民主倾向, 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大胆求异, 大胆创新, 允许学生“试错改错”。坚持动力性原则, 要善于运用激励机制, 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尤其是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 激发他们的内部的学习动力机制,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引导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并能融会贯通;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课外性研究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发挥他们动手能力较强和思维比较活跃的优点, 使之与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提高。亲其师, 信其道。良好、恰当的教育手段既是教师教育教学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又是师生关系得以和谐融洽的基础。教师应该是谦虚的人, 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教师应该是能包容别人的人, 做学生的倾听者, 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 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去减轻学生的心灵负担。只有“将心比心”, 才能“以心换心”。

“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教育的明智, 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人的充分的表现, 这既是社会的幸福, 也是个人的幸福。”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桥梁, 应为学生学习创设有利条件。引导师生共建和谐幸福课堂、发挥各种教育教学资源的效能, 促进师生能力和关系的完善, 让和谐幸福之花盛开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

用心教学,做幸福的传递者 篇5

江津区石坝街小学校

徐君谊

[内容摘要]:“成就幸福的学校,幸福的教师,幸福的学生,最终实现幸福的教育和幸福的人生”是教育的目的。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繁琐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做好幸福的传播者,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富有个性地成长是许多教师毕生的追求。本文从“做幸福的教师”、“打造幸福的课堂”、“教给学生获得幸福的本领”等方面进行阐释。

[关键词]:幸福教育 教师 传播 课堂 本领

一、做幸福的教师是传播幸福教育的前提

传播幸福教育的主体是教师,教师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启发着学生的智慧,感染着学生的心灵,是学生幸福成长的引领者。当教师心中洋溢着幸福美好的情愫,脸上才会有灿烂的阳光并自然的照亮和温暖学生的心房;当教师情绪饱满和内心充实,就会自然的流露出对细节的关注和乐于真诚的分享。一个幸福的教师才会打造出幸福的课堂,教给学生幸福的本领,真正地成就学生的幸福。

1、树立强烈的教师职业幸福感。教师要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从事的是天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肩负着一个国家的希望,一个民族的振兴。教书育人的目的不仅仅是“传业、授道、解惑”,更是培养学生感受幸福、创造幸福,提升生命的质量。因此教师首先自己要感受到幸福,把教育工作作为自己人生价值的追求,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腔热情地关爱学生,充分享受教书育人的乐趣,细细体验做教师的幸福。

2、保持平和的心态,善于积累、享受幸福。

幸福是一种心灵的体验,一种主观的感受。不同的教师对幸福有着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学生成绩好,奖金福利高是一种幸福;有的认为得到社会认可,领导赏识是一种幸福;有的认为学生个性健康成长,师生感情融洽是一种幸福„„但无论怎么理解都应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脚踏实地地做好工作中每一件事,如精心地做好课前准备,耐心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发自内心地欣赏学生的成长,与同事、领导和谐地相处,不盲目地攀比等。用心收集教育教学过程中幸福 的点点滴滴,细细体味幸福的酸甜苦辣,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工作中的得失,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用自己的幸福感受去感染学生,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做一个幸福的传播者。

二、构建幸福课堂是传播幸福教育的主要途径。

课堂是师生生命不可重复的体验,课堂中闪现着最真实的人生活力,流淌着最精彩的生命激情,课堂是师生心灵碰撞,情感交流的舞台,是传播幸福教育的主要阵地。构建幸福课堂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打造宽松、民主,充满尊重的和谐课堂。

心理学研究表明:轻松、愉快的氛围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境学习,思考并获得知识,能充分调动有效的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的激发创新敏感性,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因此,要创建“幸福课堂”,就要让学生在一个安全的课堂环境里学习,这个环境充满着平等,充满着宽松,充满着民主,充满着和谐。

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尊重教师,既认真听取老师对生活、社会、人生的看法和见解,同时又拥有和体验着做人的全部尊严,因为他在这样的课堂里能与同学、教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的对话,遇到学习困难时,会得到善意的帮助,取得成功时,会得到诚挚的祝福,标新立异时,会得到大家的喝彩;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尊重学生,既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又尊重他们的个性尊严,对每一个学生都倾注着真挚的爱;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信任学生,相信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相应的知识与能力,教师给予学生自由学习的时空,给予他们自主发表独特见解的机会,发自内心地欣赏学生的成长,师生关系融洽、互相尊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合作,彼此给予,彼此分享,共同拥有。在他们的合作分享中,教师与学生都能够彼此享受到尊重的幸福,交流的幸福,成长的幸福。

2、打造富有活力,充满智慧的动态生成课堂。

课堂是师生互动,共同成长的主要阵地,它不只是忠实地传递知识与接受知识,创建“幸福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在一个充满活力,充满智慧,充满精彩生成的课堂里积极主动地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成为他们张扬个性,放飞心灵的天空。因此教师们应在深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高质量地进行课前预设,课堂上教师运用温暖如春风,温润如细雨的语言启发学生的智慧,感染他们的心 2 灵,鼓励他们积极思维,大胆质疑,畅所欲言,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凸显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然而,课堂正如叶澜教授所说,“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它是一个动态的、随机生成的过程,往往会发生学生的见解与预设的出现偏差,乃至不合的情形。教师就随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等精彩瞬间,以此为教学的契机,好好地把握好它,并对它加以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因势利导改变原来的教学程序或内容,自然地变为动态生成,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把学习的欢乐真正地带给学生,让他们默默地享受着每一份意外的惊喜与收获。

3、打造富有激情,充满对话的生命课堂

课堂是师生情感交流,心灵对话的舞台。“课堂教学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创建“幸福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在富有激情,充满对话的课堂中认识生命的意义,体验生命的价值,彰显生命的活力。

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课堂上师生在充满人性魅力的对话中思考、发现、质疑,领悟生活,感悟生活。教师在对话中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用知识所蕴含的美好情愫,去点燃学生理想的火花,去陶冶学生那纯真和爱的心灵;学生在对话中像蜜蜂一样在知识的土壤里辛勤地开垦,贪婪地吮吸知识的甘露。

三、教给学生获得幸福的本领是传播幸福教育的最终目的。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和塑造人格健全的人,促进人全面和谐地发展。幸福教育就是要教给学生获得幸福的本领,引导他们感恩中发现幸福,在成长进步中享受幸福,“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

1、引导学生在感恩中发现幸福。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学生的物质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然而有很多学生却感受不到幸福,认为他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理所当然,无视社会、师长对他们的付出。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细微之处去体味幸福,在感恩中去享受幸福:为自己能和同学们一起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专心地学习,在宽阔平坦的操场快乐地游戏而感到幸福;为自己能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获得知识,明白做人的道理,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而感到幸福;为父母给 3 予自己生命、健全的体魄,为自己创造温暖的生活空间,哺育自己健康成长而感到幸福;为自己能接受国家实施的免费义务教育而感到幸福;为自己得到同学一个细小的帮助而感到幸福„„学生的心中充满了感恩,也就充满了阳光,收获到了幸福,从而能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奋斗。

2、引导学生在成功中享受幸福。成功,是幸福的最高体验,是学生前进的动力,它更能增强学生的幸福感受。每个学生内心都有获得成功的欲望,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搭建获得成功的平台,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去探究,努力去尝试;区别对待学生,用放大镜看等待他们的点滴进步,用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们的缺点,用包容的心态对待他们所犯的错误;活动中,与学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一起走出失败的阴影„„只要我们不懈地努力,尽力让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得到充分的宣泄和释放,让他们不断地获得成功,学生的内心将会更加灿烂,在幸福享受中健康成长。

语文教学与学生幸福品质的培养 篇6

老师是很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担任着教学和德育的双重任务,即使一个语文老师不担任班主任工作,在课堂上通过文学这种特殊的阅读教育方式同样可以将学生的德育教育贯穿始终。教师和学生是共同进步的群体,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幸福品质,首先应刻意培养自己的幸福品质,和学生一起走向幸福。

结合十几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觉得培养学生幸福品质应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入手。

一、轻声细语,抑扬顿挫,带给学生视听盛宴

语文课上,我非常注重自己的声音和教态,自己虽然颜值不高,但全力做到穿着得体、干净,努力给学生送去良好的教师形象。试想,如果一个老师不修边幅,蓬头垢面,邋邋遢遢就登上了讲台,学生能够从他身上获得怎样的幸福体验呢?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努力做到外表文质彬彬,内心坦坦荡荡,讲课的语言如涓涓细流,缕缕清风,慢慢沁入学生的心田。我强调朗诵文章,和学生一起朗诵诗词歌赋;伤情处同学生潸然泪下,激昂间携学生心潮澎湃。在学习温庭筠《望江南》时,朗诵到“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我的眼角已是潮湿一片,在坐的学生安静得出奇。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在缓慢而哀伤的朗读中充分理解了主人公的哀怨情仇,完美读懂作者的凄美心境;在学习辛弃疾《破阵子》时,朗诵到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我突然拍案而起,将作者那种悲愤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一开始受到一点小惊吓,随后教室内掌声雷动。在这样的深情的朗诵中,学生自能体会,自能感受,还需要老师苦口婆心地硬性灌输吗?教师是一名学习的引领者,这是我时时刻刻谨记的。在课下与学生交流时,我面带微笑仔细聆听学生的述说,认真思考,说话时注意控制自己的语速,控制自己的情绪,让学生感受到朋友和亲人一般的融融暖意,试问这样的课堂谁还好意思开小差,谁还好意思不去认真对待呢?

二、鼓励学生述说,鼓励学生表达

现在的语文课堂有些静默,有些一言堂的情况。要么总是老师在讲,要么学生沉默,不敢表达、羞于表达或不屑表达,我认为语文课堂学生没声音是非常失败的课堂,而老师需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发言的欲望。在我的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勇敢表现自己,大声朗读,自信表达,对于发表自己看法的学生大加褒扬。我还鼓励学生勇敢质疑,质疑课本,质疑老师,质疑自己,质疑一切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我正式上课之前,都有五分钟的固定栏目《北斗杂谈》,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在我的课堂上师生常做的事情就是修改课文,比试谁能够将课本上的名家名作修改得更好。

三、阅读名篇佳作,欣赏大家风范

我的语文课在学生口中叫做“文学欣赏课”,是不是猛然间就高大上了呢?关于课本内容,我告诉学生们那只是开胃小菜,真正的大餐在课外,我不仅自己阅读文学名著作品,而且鼓励学生广泛涉猎各种文学作品。经常和学生一起讨论作家作品,一起发表看法,各抒己见,甚至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我和学生一起总结并实践最有效的阅读方法,记忆最刻骨铭心的好词佳句,抒写最直观的阅读感受。我和学生们一起开创了“在风中阅读”计划,只要风和日丽,无论寒暑冷热,我们定要沐浴在阳光下,享受在清风中,大声朗读喜欢的文字,大声交流心中的感想,蓝天大地之间留下我们清脆的笑声,时间轮印中记忆我们思想的光芒。

四、抒写心中真情,创作专属作品

我告诉我的学生们,作文一定要自己写,无论质量优劣,都要配得上自己的专属作品。每月两次固定作文课,我和学生一起写作,我阅读评价学生的作品,学生阅读评价我的作品,或者学生之间互评互改,所有人都精心创作,忙得不亦乐乎。记得有一次写作一篇关于“过年”的文章,我把自己小时候过年的美好回忆写进作品中,冥冥中透出一丝伤感,一丝留恋。班级里最擅长朗诵的同学当场朗读我的作品,听哭了一批人。老师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写作文,不仅写出了良好的范文,同时拉近自己同学生的距离,增强学生对自己的认同感,增加同学生的亲密度。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我说“亲其师,听其言,学习其精神”,治学安有困难乎?

培养学生幸福品质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这只是根据我十几年来语文教学工作的经验教训总结出来简单的几条。在培养学生幸福品质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一个患得患失,斤斤计较的教师很难培养出具有良好幸福品质的学生,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将培养优秀的幸福品质坚持到底!

教学相长的幸福 篇7

关键词:高中政治,幸福教育,感受

一、为学生构建起民主平等的幸福课堂

要想为学生构建起民主且平等的课堂氛围, 教师首先要转变对学生的看法。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 教师是属于权威的地位, 学生属于从属的地位, 学生对于教师所讲的内容很少有所怀疑, 甚至是盲目的相信, 这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是很不利的。所以, 想要构建起民主平等的幸福课堂, 教师首先就要把学生当做一个对等的个体, 把学生当做学习中的主人, 高中的学生虽然尚未成年, 但是大部分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学习经验, 尤其是政治课这种有着较多没有标准答案的课程内容, 构建起平等民主的幸福课堂能够较好地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和信心。例如, 在讲到政治中的《货币和商品》这一课的时候,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在网络上搜索货币和商品的起源, 并在课堂上发表自己对货币的看法以及货币和商品的发展历程带来的启示是什么, 教师可以用一系列的问题来串引整个课程内容, 让学生自己用已有的知识去发现新问题, 了解新问题, 并最终解决新问题。这样的讨论能够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学习兴趣, 在准备过程中更加了解课程内容, 并在最后的陈述和讨论中建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二、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传统的政治课堂就是教师站在讲台上从头讲到尾, 学生在下面用笔勾画教师讲过的“重点”, 以在考试中使用这些“重点”来解答问题, 而在高考后曾经学习过的政治内容就被学生抛之脑后, 这些学生并没有真正的了解到思想政治的作用, 而只是把这个课程作为一个考试内容来死记硬背, 对其今后的发展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所以, 教师每次讲到一个新的知识点的时候, 应当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让学生利用新学到的知识点来分析一些现有的现象。例如在学习到辩证法的时候, 教师可以提出当前的延长退休时间的政策让学生进行辩证的分析:有的学生认为延长退休会让更多的学生在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加重学生的就业压力;而有的学生则认为, 在当前的医学和人体健康状况来看, 当前人们退休时间确实比较早, 过早的退休会使大量的人才提前流失, 不利于社会的长久发展。这样, 教师给学生5~10分钟的思考之后, 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些哲学知识在现实中的意义, 并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从而使这些“重点”变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 成为他们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本能。

三、给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当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的时候正处于比较活泼且急于证实自我的年龄, 所以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这些性格, 给他们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让学生展示自我的才华。有的学生善于演讲, 那么教师可以让他们进行课堂前的小演讲, 例如在上文中提到的货币的起源方面的小演讲;有的学生善于分析问题, 那么可以让他们针对问题来进行分析, 带领其他不善于分析问题的学生一起进入到政治的世界当中;而有的学生擅长于收集各种资料, 那么可以让这些学生着重于收集其他同学分析问题和理解课本知识所需的资料。这样, 在幸福课堂中每个同学都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各司其职, 在各个领域绽放自己的光彩, 那么学生的个性必然会得到较好的发挥和发展, 教师也能够降低个人的负担, 缓和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使教师和学生之间更为融洽。

四、让学生感受到被认可的喜悦

曾有人说过, 人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得到了其他人的认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 他们都希望自己的优点能够展示在大众面前, 得到众人的认可, 所以作为政治教师一定要在日常的课堂中找到他们的优点, 并且不吝啬自己的赞美的语言。例如, 当在课堂的小辩论中有学生表现得比较优秀的时候, 教师应该对他们进行表扬;但是对于一些平时并不爱说话, 这次展现了自己观点的同学, 教师更应当着重进行表扬, 因为他们勇于突破自我, 展现自我了, 这时教师的表扬能够极大地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并让他们在被认可中获得幸福感, 而教师也能看到学生的进步的时候, 感受到幸福感, 这种幸福感是普通课堂中所无法获得的。

五、结语

思想政治课与高中其他课不同, 是直接对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影响的课程, 所以政治教师一定要理解到自身课程的重要性, 并充分利用其幸福课堂这一概念, 让学生在课堂中既能够学会应有的知识点, 也能够在课堂中培养起自己主动学习的能力, 以及热爱学习的情感, 在与其他学生和教师沟通交流的过程中, 培养彼此沟通交流的能力, 并拉紧彼此的距离, 增加自己的学习信心, 使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韩阳.山边夜半一犁雨田父高歌待收获——例说思想政治课堂中的教学拓展[J].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3 (7) .

[2]肖喜如.浅议政治课堂中幸福教学的策略运用[J].科教导刊, 2012 (15) .

小学语文幸福课堂教学的探索 篇8

幸福是人所追求的生存状态与存在方式, 是人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得到统一满足时的和谐感, 是人的身心健康和谐和人格充盈的完美状态, 是一种生活得更好的能力。幸福的课堂中是师生之间积极、和谐、发展的体现, 是师生共同成长、体验幸福、享受幸福的过程。因此, 幸福课堂是师生幸福地存在于课堂之中, 追求幸福的课堂生活成为教师一大目标。

每个人生命过程中都追求着幸福, 成人是, 学生也是。对痛苦的事厌倦反感是人之常情, 如何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幸福地学习, 对每个家庭来说非常重要, 也是一个民族对生命的思考, 是对人的培养, 而不是培养考试的机器。课堂是重要的载体, 构建小学语文幸福课堂教学提上日程上来。小学语文幸福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的课堂, 是妙趣横生的课堂, 应该是诗情画意的课堂, 更是顺乎学生天性的课堂, 也是家长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课堂。

一、幸福的课堂该是妙趣横生的课堂

作为课堂的主体, 教师、学生、教材都是充满激情的。因此, 我们的语文课堂不能再是一个知识灌输的过程, 而应该更多地去尊重学生学习、情感的需要, 从而从多种渠道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性, 让学生能够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地去学习的过程。为学生进行语言表达力的训练:春天来了, 每个学生说一句:“小草绿了”“有燕子了”“柳树绿了”“花儿开了”“河里的水不结冰了”, 甚至用春天的诗词来表达:“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二月春风似剪刀”……学生说得非常尽兴, 都很快乐, 幸福着学生, 幸福着教师!我们感受着学生的快乐, 同时也快乐着自己。

二、幸福的课堂应顺乎学生天性

小学生处于感知认识阶段, 其天性是活泼好动, 天真可爱, 尤其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而言, 教学过程中更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天性。教《认一认3》《ao ou iu》这两课时。顺乎儿童的天性, 让学生玩起来, 在游戏中识字, 并且联系生活, 为学生的学习搭建缓坡, 适度拓展, 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界。拼音教学从儿童认知出发, 以情趣性和游戏性为特点, 让学生在拼音乐园里开起小火车走过一站站, 并将书写教育落到实处, 学生的收获非常大, 课堂气氛活跃。顺乎学生天性, 教师幸福, 学生快乐, 何乐而不为?幸福课堂!

三、幸福的教学要从心灵的启迪开始

和学生共同成长, 不是硬性的说教, 也不是功利地片面追求分数, 而是在教学活动中, 真正和学生融合在一起, 在将《自然之道》时, 我和学生共同回忆儿时善意的想法和最后却伤害了小生灵的故事。我给他们讲述了小时, 我喜欢小鱼、小蝌蚪, 就因为这种善意的喜欢, 我将小鱼从小河里逮回家养着, 结果, 把小鱼给养死了。我就是没遵循自然之道, 才犯了这样的错误。一个小男孩站起来, 脸红红地说, 自己小时候喜欢蜻蜓, 他看见下雨前蜻蜓飞得很低, 就拿来扫帚, 没头没脸地捂起来, 结果有的蜻蜓当下就被打死了, 有的则飞不起来, 他就用细线拴了他们的腿, 让他们飞, 有的就被鸡吃了, 他还觉得很开心, 但现在想想自己真有点过分。

当教师在课堂上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 成为他们学习的伙伴和朋友, 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 那么学生的智慧之光就能放射出来, 教师也就能感受到意外之获的喜悦, 可谓是师生各得其乐。在教《万年牢》这一课时, 我和学生探讨幸福的内涵。在这篇课文中, 小作者的父亲放弃了可以过上荣华富贵的日子的机会, 选择了真诚做人, 诚信地做生意、做事, 虽然日子清贫, 但对作者的父亲来说, 对作者来说, 也是幸福的。幸福是有基础的, 幸福应该是以良好的品质为基石, 然后踏踏实实地付出和得到。另外, 和学生认真交流, 探讨人生的真谛, 这本身也是幸福的, 胜过教师枯燥的说教和学生的死记硬背。

点化或润泽生命是教育的本真。应试教育对人性的扭曲和摧残, 使得学科课堂教学中育人价值缺失, 扼杀了人的幸福追求, 这些现象忽视了“人”的存在, 忽视了“人”的发展, 成为了课程改革中极不和谐的音符。长此以往, 势必会造成教学费时, 学生厌学, 学生发展受束缚的不良后果;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童年的幸福, 教师的幸福感也随着学生幸福感的降低而降低。新一轮课程改革中, 提出了教育应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 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 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与发展, 最后达到人人都拥有幸福人生的终极教育目标。追求课堂教学的“幸福”, 成了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幸福的童年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基础, 因此, 构建幸福的课堂势在必行。

摘要:小学语文幸福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的课堂, 是妙趣横生的课堂, 应该是诗情画意的课堂, 更是顺乎学生天性的课堂, 也是家长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课堂。幸福的童年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基础, 因此, 构建幸福的课堂势在必行。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幸福追寻 篇9

一、幸福的课堂应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兴趣的产生来源于人对某一事物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设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就显得十分重要。具体表现在:

1.在新知识的引入时,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开始于矛盾。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教学中,教师就得根据教材内容给予一定的刺激。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当学生对学习材料有了兴趣时,才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例如,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我和组内的老师们一起制作立体几何教具,当正方体、六棱柱、三棱锥等几何体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几何体的对称美便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纷纷动手制作模型。在这一动手过程中,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几何元素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现代教育理论曾提出过“三主”的观点: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对于比较复杂、难以理解的问题时,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幸福的课堂应该是师生之间彼此交流、平等对话的过程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之一是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合作、交流互动。我觉得,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平等对话,相互倾听,彼此交流。

1.充分的课前预设是师生互动的基础。师生互动学习作为当今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几乎在每堂课中都采用,因为有效的小组互动、全班互动、师生互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也有利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大有益处。

2.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互动的条件。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达到这要求,最关键的问题是正确理解新课标的理念。教师应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活动与交流,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讨论。

比如,我在讲“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一课时,在给出定义之后,我特别强调了关键词“过空间任意一点”,并对一道例题介绍了一种较常规的求异面直线成角的方法,然后请学生研究是否还有其他的求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陆续有四位学生讲述了他们发现的不同的解法,我请他们将解法写到黑板上。新颖、巧妙的解法使全班同学兴奋不已,我也被学生的聪明和深刻的思考感动了。我对学生讲:“我非常欣赏这几种不同的解法,它虽然在我的意料之外,但又都在情理之中,这就是数学解题当中的和谐美。”我想,就是这种美,才得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幸福所在,才能使学生怦然心动。

三、幸福的课堂在于创造,切忌模仿

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是促进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而“发展”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有着无法预见的教学情境,所以课前的设定模式就应该灵活,最好有几种预案,尽量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古人云:“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但在现代科技知识激增的时代,教师即使是教给学生“捕鱼”的方法,恐怕也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所以,我们应引领学生进入知识的海洋,给他们“海阔天空”的发展空间。

1.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环境。托兰斯认为,创新教学的核心目的就在于创造一种“易起反应的环境”,爱默比尔又认为,“内在动机原则是创造力的社会心理学基础,当人们被工作本身的满意和挑战所激发,而不是被外在压力所激发时,才表现得最有创造力”。有研究显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创新能力形成的两个最重要的条件。创新的“气候”和“土壤”才能形成。

2.教师要树立“精于引导、勇于质疑、善于交流、乐于创新”的课堂教学思想,进行创新性教学。在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和方法上着眼于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引导的策略,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开展多向的交流,积极完成各种探索性的作业。(2)注意掌握一些以引导学生探索性学习为宗旨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局部探求法、体验学习法、挫折演示法、发展问题教学法、内容不完全教学法、智力激励法、角度教学法等。(3)教师要敢于大胆显示自己的教学个性,不断探索在常规教学中引导学生创新学习的有效策略,从而实现教师教的创造性对学生学的创造性的激发作用和示范作用。(4)在课堂教学结构上,应重视学生质疑的环节,每节课均应有不少于5~10分钟的让学生主动提问和质疑的时间。

3.老师应重视个性化教育,这实际上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材施教,注重实效”,个性化教育自古以来有许多先例,如苏格拉底的“引导术”,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等,先哲们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富有创意的教育思想至今仍闪现着迷人的光芒。这样的教育突破了程式化,有利于个性化教育,也利于创新精神在教学中的树立,更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真正实现。

所以,在课堂上,我更注重的是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有时我还会让学生到前面讲解他的想法。这种教学方式受到学生的喜爱,也更增添了我教学的信心。每完成一节成功的课,我和学生都会沉浸在幸福之中。

四、幸福的课堂应该充满诗意

人的一生本身就是一首诗。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人的生命中对诗有着千丝万缕的情结。“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从徐志摩的诗中我们似乎看到他含蓄、轻盈的身影;“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兰”,则将江南水乡的美景跃然纸上。数学教师可以不是诗人,但不可以不追求数学教学中的诗意。实际上,数学,特别是初等数学,以其经典、严谨而充满诗意。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中的诗意,则将使课堂学习的过程充满幸福。

我在讲“圆内接矩形的最大面积是当矩形为正方形时取得”一题时,及时引导学生注意结论的对称美;又如在和学生一起讨论一个问题的多种解法时,引导学生体会巧妙解法带给我们的简洁美和奇异美。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我觉得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只要我们热爱并投身于教学工作中,关注并喜欢我们所教的学生和所教的学科,就会发现,幸福原来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教学就会充满诗意和情趣,从而使学生幸福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幸福是一种追求,幸福是一种意识,幸福是一种存在,幸福是一种渴望,幸福更是一种信念。只要我们在心灵里点亮幸福的灯盏,用崭新的理念、饱满的激情、无穷的智慧,去创造幸福的课堂,定会使学生拥有理解幸福的思维,创造幸福的能力,体验幸福的境界,奉献幸福的品格,“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必将在我们的努力下实现。

摘要:一节精彩的数学课应充分体现师生纯朴、真实的生命活力和美好的生命激情。追寻、创造数学课堂教学的幸福应该成为每一位数学教师的毕生追求。

幸福的声音:葫芦丝教学的体会 篇10

一、怎样挑选葫芦丝

葫芦丝最好选用外表朴实无华、不上漆的为好。不上漆的好处是, 吹后葫芦体内水分挥发得快, 葫芦体内不易生霉, 对身体无坏处, 且簧片不易生锈。吹嘴也最好是竹或木的。还要特别注意葫芦丝的音准和音色问题, 冬天时段葫芦丝的整体音准易偏低, 但经过2分钟~3分钟的吹奏预热就可正常。音色要细腻纯美。初学者可以选降B调或小C调的葫芦丝学起, 降B调的好像吹起来要轻松一点。对于特别爱好者来说, 需拥有几支不同调的葫芦丝, 比较常用的有小D、小C、降B、大G和大F调的。

二、教材的选择

不管你是自学还是跟老师学习, 均应要有教材, 最好是有声教材 (带VCD或DVD光碟) 。最好拥有两种以上的教材, 因为各教材自有它的优点。通过看教材, 初学者可以全面了解葫芦丝的学习知识, 当遇上老师时, 就可以只请教那些你不知道的问题。市面上有许多种教材, 各有优点, 都还比较好。比较详细的是李贵中的《葫芦丝巴乌有声教材》, 练习曲都配有录音, 方便学习, 李春华的《怎样学好葫芦丝巴乌》也不错, 最好同时拥有这两种教材。

三、葫芦丝演奏的三个基本要素

掌握好葫芦丝演奏需要进行许多的训练, 除了了解葫芦丝的结构、特性、历史以及乐理常识等知识以外, 着重要做到三点。第一是用气:气息的运用关系到乐音、乐句、乐段、乐章乃至整个乐曲的连贯、流畅, 比如平吹、超吹的交替, 长音气振音的处理、气息压力控制 (避免出现咕音) 、循环换气法、换气的位置处理等等。气息的训练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深呼吸或闻花香时的状态) , 从长音训练开始, 通过较长时期的坚持, 循序渐进, 逐步掌握。第二是用舌:舌头的运用通常指的是吐音, 即单吐、双吐、三吐。单吐的训练一开始就要从“吐”和“苦”这两个字的舌头运动做发音练习, 即单独做“吐……吐……吐……吐……”和“苦……苦……苦……苦……”的分别练习;双吐的时候要做“吐苦吐苦”以及“苦吐苦吐”或者是“的格的格”以及“格的格的”的分别练习, 使舌根发音的力度、音量、音色与舌尖的发音完全相同;三吐则是由1个单吐+1个双吐或者是1个双吐+1个单吐构成的, 只要前面的单吐与双吐的训练比较扎实, 三吐则是水到渠成。第三是用指:即手指的运用。手指的控制最终是由大脑控制的, 因此手指的训练其实就是大脑的训练。手指的练习应该从音孔的开、闭开始着手, 一方面需要控制手指开孔时高度不宜过高 (1cm~2cm) , 另一方面要做到闭孔时的准确和弹性 (快速而不漏气, 类似敲击) , 开、闭手指训练要做到小臂、手腕、手指的放松, 开孔的手指不宜过高, 闭孔的手指不宜过于紧张, 只要将音孔盖住不漏气即可。练习时先从单个的手指开、闭的交替训练, 先慢练, 做到放松、均匀, 然后再做多个手指的配合开、闭训练, 要求做到同时起落、配合紧密。如果掌握好这三个基本要素, 葫芦丝的演奏基础已经完成了一半。当然, 还有各种长短的滑音及颤音和装饰音等技法, 在葫芦丝的演奏中应用也非常广泛, 除此之外以后就需要加强音阶练习、技巧练习以及乐曲的处理。

四、低音3的练习

低音泛音3没有按孔, 使用的指法为筒音5的指法, 即全按, 气息运用方法不一样。筒音5使用超吹 (急吹) , 低音3使用平吹 (缓吹) , 即将所有指孔全部关闭, 用极少的气息 (不可加力) 轻轻呵出 (呵气, 此时全身放松) , 即可发出低音3。低音3的练习关键在气息上, 由大的气息转化为极弱, 还要控制好低音3的饱满。由于在曲目吹奏的过程中, 3音的气息变化大, 所以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对这个音的练习。每个音对低音3的转换, 都要逐音练习, 达到熟练运用。

五、葫芦丝的保养

葫芦丝相对其他常用的课堂乐器略显娇贵, 而且结构和发音原理较为独特, 葫芦丝保养主要注意防止簧片生锈、葫芦破损、发霉、竹管开裂、漏气等。一般情况下避免阳光直射、潮湿、重压、摔打等等。乐器不用的时候, 应放在通风以及温度、湿度相对平衡的室内;演奏以后要把葫芦里的水分从吹嘴处轻轻摔出并倒置;长期不用的乐器最好装在专用的盒里。

幸福地行走在语文教学的正道上 篇11

戴建荣:自1992年9月1日起,在教师这个岗位上,我已走过了22个春秋。回首这些时日,有三段经历,是我难忘的。

陶继新:我并不知道您的这些经历的具体情况,但可以想象,其中会有起伏波折;我还可以想象,所有的磨难,在您那里都会变成一种触发您奋争向前的动力。

在被停教语文一年后“东山再起”

戴建荣:确实如此,先说说我的第一段经历吧。那是1993年,在我当了一年的语文教师之后,因普通话发音不准,我被校长告知下一年将改教自然常识课,并从事新兴的计算机课程的工作。同时,校长任命我为自然常识学科组长兼信息组组长。对一名仅有一年教龄的新教师而言,大家都觉得我是被重用了,都向我祝贺。而我分明感受到了自己内心的落寞。那一年暑假的两个月时间,前半段我是在好友家度过的,我没脸见我的父母,我无处诉说内心的感受,我无力挽回这个局面。

陶继新:这对您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不过,他真是一位很有责任感的校长,他不希望因为您的发音不准而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同时,他并没有因此而彻底否定您,而是给了您新的工作,甚至还委以组长的“重任”,希望您“异军突起”。从这个视角说,您应当感谢他。然而,他并没有真正“读”懂您,他不知道您对语文的那份深情。所以,您才有了“内心的落寞”,甚至觉得“没脸见我的父母”。从这里,我又读出了您的责任心,以及隐藏其中的一定要“东山再起”的雄心壮志。

戴建荣: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这是我经历了一个月的痛苦之后的决定。自1993年8月至1994年7月,整整一年的时间里,我一边教自然常识课,一边练习普通话。我把我喜爱的播音员赵忠祥老师主播的《动物世界》用录音机录下来,跟着录音练习发音。每次我都录10分钟,然后逐字逐句地写下来,倾听,模仿,练习,校正。到后来,我开始朗读语文课本。我从教导处借来了全套12本语文书,一篇课文一篇课文地读过去。当时我有一盘音乐盒带——《理查德·克莱德曼钢琴曲》,我把每一首曲子听熟了,就给课文朗读配乐,哪一段是抒情的,哪一段是欢快的,哪里需要静心,哪里需要激昂,我了然于胸,我沉醉其中。

陶继新:读您这段文字的时候,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您没有被失败击垮,反而愈挫愈坚。这一年的“魔鬼训练”,其中的苦与痛是常人难以坚持的。您不但坚持下来了,而且“沉醉其中”了。因为您坚信自己能“重整旗鼓”,练好语音,教好语文。所以,在一般人看来的艰难困苦,您不但忍受下来了,甚至以苦为乐了。世间有一个看不见的规则,那就是有付出,就有收获;有大付出,就有大收获。您有了大的付出,自然也就会有大的收获。

戴建荣:1994年的暑假即将结束的时候,我来到校长室,请求再教语文。校长要求我读一篇课文,我读了。1994年9月1日,我又站在了语文教坛之上,直至今日。

我喜欢当一名语文老师,我庆幸那一年的坚持。

陶继新:我能感觉到您走进校长室的时候,充满了自信,也充满了期待。校长改弦易辙,说明您已经破茧而出了!这也会在您的心里形成一种积极的思维定势,那就是在行进的道路上,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一切有成就的人,都是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是在享受战胜困难的心灵愉悦中成长起来的。

在沉醉于吟诵的路上收获成功

戴建荣:1999年9月,我进入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主办的“古诗文教学研究班”学习,学期半年。其实,在我之前,学校就有派教师前往学习,他们大都是去赚取学分的。而我这一去,就连续参加了两年半,共五期,全是因为遇到了陆襄老师——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他在那里高声诵读、低声吟哦、且唱且吟,沉醉不知归路。他的古诗吟诵,感动了我。

陶继新:陆襄老师是您生命中的一个贵人,没有他,也许就没有您今天语文课堂上抑扬顿挫的吟诵之美。可是,为什么那么多教师没有从陆襄老师那里取到“真经”,只是为了赚取学分,而您偏偏对陆襄老师“一见钟情”?这还要回到您对语文的特殊感情上来。因为您从这位老人的吟诵中,感到这种吟诵法打开了教学中国古代诗词文的一个美丽的通道,从而让教师的语文之教与学生的语文之学,有了音韵节奏之美,并透过这种外在的形式之美,去探微其内在的智慧与思想,从而让语文教学回归到它本来就应该有的那条幸福之路。

戴建荣:从那天起,我就决定要好好学习古诗的吟诵,哪怕招来妻子的不解,哪怕练习的场所是家中的卫生间与阳台,浑然忘我。

我把从陆老师那里学来的吟诵法,结合自己的特点,通过读、唱、吟、舞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古诗教学的摸索。就在那平长仄短之间,就在那曼声唱和之时,就在那尾音的颤动、修饰、延绵之中,我感受到了诗人的心境,通灵了诗人的情感,我真的和诗人融为一体了。吟诵,感动着我。

陶继新:《诗·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看来,中国的古诗词本来就是吟唱的。正是在这种吟唱中,师生才有了更高层次的快乐,才有了抵达诗词境界的那份愉悦。

戴建荣:2001年,我为了参加上海浦东新区教学大赛,执教《夜雪》,更是着了魔似的练习吟诵。整堂课的教学语言串在一起共计18分35秒。我放弃了电动车,改为步行上下班,上班路上背一遍,下班路上背一遍。那一次的比赛,我得了教学生涯的第一个一等奖。

nlc202309020308

陶继新:您之所以着了魔似的练习吟诵,可能是因为有参加大赛获奖的精神追求,但从本质上说,您“着魔”的还不是比赛,而是吟诵内在的能量。即使不参加比赛,您也会“着魔”的。可以说,一等奖的好成绩,只是这种“着魔”的一个必然结果而已。

戴建荣:2005年10月,我带着《送元二使安西》一课来到江苏无锡,唱响了古诗吟诵课。从那一年起,我开始在全国各地上古诗吟诵课,也因此结识了很多名师大家: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让我激动不已;陈琴老师的“素读”让我感动至今;常丽华老师的“在农历的天空下诵读古典诗词”让我深受启发;徐健顺老师的“拯救吟诵”更让我有了一份坚持的动力。

陶继新:在历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上,我和与会代表听了您好多节古诗吟诵课。您手舞足蹈、既吟且唱的教学,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沉醉其中。我感到,这个时候的您,已经不再是坚持,而是有了道法自然的从容与洒脱。因为坚持中还有些痛苦的音符在跳跃,而道法自然中更多的则是心灵的愉悦,甚至抵达审美境界之中了。

精简课本教学时间后的经典吟诵

戴建荣:我的语文教学开始改变。我注重学法指导,我精简课本教学时间,我大力推广传统文化。在我带班的三年时间里,我有自己的“三年规划”:第一年唐诗宋词,第二年经典古文,第三年经典小说。

陶继新:“精简课本教学时间”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因为当下不少语文教师对原本简单的白话文,采取了烦琐之讲的方法,以至于有的时候出现了“你不讲我还明白,你越讲我越糊涂”的尴尬局面。其实,这些内容是不必要教师讲太多的。韩兴娥老师两周就教完一本小学语文教材,然后进行“课内海量阅读”,从而让学生去学更多更加优质的文章。而您的“三年规划”,其实也是“从教材中突围”的。而且您选的内容非常好,纯然的经典。经典中不但摇曳着智慧的光华,也多流泻着思想的要义。正是在经典的诵读中,学生慢慢地拥有了优质的语言,也有了真善美的品格。从这个意义上说,您现在的语文教学是“大语文”教学,而且是惠及学生一生的经典语文教学。

戴建荣:因为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诵读,很多家长不理解,很多同事也不理解,质疑质问声如潮水般涌来,我只能默默地坚守着。

陶继新:家长的质疑声当在情理之中,当年韩兴娥老师开始“海量阅读”改革的时候,也有家长的质疑声。因为一些家长只关注孩子的考分,而不知道通过海量阅读与经典吟诵,会为孩子积淀一大笔文化财富。几年之后,那些原先有质疑的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再学语文的时候如此轻松与愉悦,才开始感谢韩兴娥老师。所以,您的坚守一方面说明您坚守的是正确的语文之道;另一方面,您也在等待,到了一定的时候,这些有质疑的家长也会反过来感恩您的。

戴建荣:不会忘记,在学校吟诵班里,一位一年级的小男生在经过30分钟的吟诵《登鹳雀楼》之后“噌噌噌”地爬上了课桌,我不解地问他这是为什么,他稚气地反问我:“你不是要我更上一层楼吗?”

也不会忘记,在和学生们一起吟诵《诗经》里的《螽斯》之后,班里的“小才女”席依霏给我看她的日记《我教奶奶吟诗》:一下午,我和奶奶都在吟《螽斯》。奶奶摇头晃脑地吟着吟着,我猛然发现,在奶奶仅有的两颗大门牙上印着两个字——诗经。

更不会忘记,在经过“三年规划”之后,小才子吴宇峰为自己的偶像诸葛亮写下了《叹诸葛——人生如白驹过隙》,文中写道:

夕阳在发出最后一丝光辉,那是黑暗的预兆。这时,你不由得感叹——人生就像白驹过隙。一阵痛楚从心里生起,使你的微笑有些黯淡。你很清楚,在往后的日子里,一统天下对于自己来说,似乎已遥不可及,但你仍不愿放弃,哪怕是挣扎不已。

灯灭了。你,进入了梦乡,也许,是个永恒的梦……

又一届的学生潘天一也是在经过“三年规划”之后,面对学长吴宇峰的文字,为自己的偶像周瑜写下了争鸣《话周瑜——不许英雄见白头》,文中写道:

誓言依旧。征六郡,镇巴丘,定霸业,踞江南,十年间,你天下闻名。如今赤壁大胜,即将要得巴蜀二分天下之时,命运却无情地跟你开了个玩笑,让你和十年前倒下的好兄弟孙策一样,无奈地倒下了。

誓言依旧。你自始至终都对得起孙策。即使二分天下的梦想成了泡影,即使孙家旗帜飘扬在中原各处的景象成了泡影,你也已经用尽了你全部的能力来实现曾经的誓言。你应该觉得高兴和欣慰。

誓言依旧。即使箭疮在隐隐作痛,你却真正感到了一种放松。戎马一生,为自己和兄弟的梦想奋斗。战场上的你意气风发,生活中的你拥有一切,你是顶天立地的周郎!

“伯符,我终究还是没能站到洛阳城上。不是我不愿意,而是天命如此,我实在难以违抗。但愿世间有轮回,来生兄弟再携手。”

你满足而疲惫地闭上了眼睛。你睡着了,睡得很熟,很熟……

誓言依旧,不许英雄见白头。

面对学弟的“战书”,吴宇峰捎来了回信,为学弟作注:

孙策,字伯符,吴都富春人也,孙坚之子,孙权长兄,号“小霸王”。傅子曾曰:“孙策为人明果独断,勇盖天下,以父坚战死,少而合其兵将以报雠,转斗千里,尽有江南之地,诛其名豪,威行邻国。”建安五年四月,孙策出猎,骑上等宝马,驰驱逐鹿。丛中跃出三人,射出箭支,策躲避不及,面颊中箭,后逝。享年二十六岁。

噫,策逝早矣!

陶继新:看着您的学生所写的文章,感慨万千!如果不是读了那么多的经典,他们是绝对不可能写出如此精彩的文字与如此深邃的内容的。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可是,现在的语文教学,把学生的这种潜能压抑下去了,甚至扼杀了,而有的语文教师却浑然不知,学生更是不知其所以然,家长则认为这是取得高分的必须之为,甚至有的专家也认为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正道。呜呼!语文教学的悲剧,还要持续多久?

不过,我也看到了希望,陈琴、韩兴娥和您的教学,不正是行走在语文教学的正道上吗?固然,这也会遭来非议,可是,那不可怕,因为你们让孩子们在最美好的童年时代,学到了他们本应学到的东西,并让他们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可以预见,这些孩子到了初中、高中以及大学再学语文的时候,非但不会感到困难,反而会在远远超越其他同学的时候,幸福地享受着其中的奥妙呢!

戴建荣:如今,潘天一为了回信,正在苦读《曹操》;如今,同事们理解我了,他们愿意和我一起做这样的“规划”;如今,家长们支持我了,他们和孩子们一起诵读着我的“规划”。

我喜欢语文教学,我庆幸我能这样坚持,我更庆幸我在坚持之后拥有了一种享受语文教学的心境。

陶继新:这是一种必然的结果,只不过来得迟了一点而已。不过,您不要急,他们对您的感恩还在以后,而学生的快速成长更会让您感受到一个为师者坚守正道的幸福感。

(责任编辑:黄常棋)

教学相长的幸福 篇12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组词汇, 大家在看到这组词汇时, 脑海里会出现哪些画面? (出示词汇)

雪花火炉圣诞树

彩灯礼物美味的食物

师:请同学们认真思考这些词汇, 然后找学生用这些词汇描述一下你脑海里出现的场景。

生:看到这组词汇我脑海里想到的是在一个漫天飞雪的日子里, 人们围绕在火炉旁用彩灯装饰着圣诞树, 人们为孩子们准备圣诞礼物和美味的食物。

生:我想的是天空飘着雪花, 我和伙伴们围在火炉旁欣赏着美妙的圣诞树上的彩灯, 吃着美味的食物等着大人分发礼物。

生:老师我脑海里出现的画面是街上行人匆匆的赶路, 路旁圣诞树披着彩色的衣裳, 有穿着红色衣服戴着尖尖的帽子的白胡子老人给孩子们分送礼物。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 大家描述的画面是西方国家很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 类似于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就在我们描述的那么美好的画面里, 一个小女孩静悄悄的走来了, 在这么美好的时刻, 她会给我们带来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想知道答案吗?现在我们把课文翻到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 让我们用心去倾听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

师:板书课题《卖火柴的小女孩》

师: (为了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 下面老师有两个问题) , 课前老师已经给大家布置了学习任务, 那现在老师就要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回家预习的状况。同学们首先快速浏览课文, 数一数课文一共分多少个自然段?

生:13个自然段。

师:很好, 同学们说的很正确。那现在我们来思考第二个问题, 大家要认真阅读课文, 看看这篇课文一共分为几个部分?

生:分为三部分。

师:找同学来说一说你是如何划分的这三部分。

生:第一部分:1~4自然段

第二部分:5~11自然段

第三部分:12~14自然段

师:很好, 看来大家回家预习的很认真。

师:现在我们来请一位同学带着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 其他同学认真思考第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师:这名同学已经读完了, 大家说她读得好吗?

生:好, 因为有感情, 感情很到位。

师:看来同学们都认真听了, 很好。

师:我们请同学读文章的第二部分, 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思考第二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部分。

师:同学们思考第二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生:第二部分写的是小女孩五次擦染火柴看到的美好幻景。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下面我们就重点来学习一下文章的第二部分, 五次擦燃火柴小女孩看到了什么?

师:板书

幻景现实说明问题

生:齐说第一次火炉寒冷渴望温暖

第二次烤鹅饥饿渴望食物

第三次圣诞树孤独渴望快乐

第四次奶奶痛苦渴望幸福

第五次奶奶痛苦渴望幸福

师:多美的幻景啊!我看到许多同学都幸福地笑了, 在这些幻景中你对哪次幻景感兴趣?

生:我感兴趣的是烤鹅出现的幻景。

师:为什么?

生:因为烤鹅正冒着香气, 可以填饱小女孩的肚子。

师:说得好。

生:我喜欢出现火炉这次幻景, 因为火炉很温暖。而当时小女孩感到很冷。

生:我喜欢圣诞树出现的幻景, 因为这是大年夜, 小女孩想到了圣诞树, 而且圣诞树很美。

生:这些幻景我都感兴趣, 但最让我喜欢的是奶奶出现的幻景。

师:你印象最深的是那次幻景?

生: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奶奶出现的幻景, 因为奶奶是那么的慈爱, 她是唯一疼爱小女孩的人。

师:就像你们说的, 看了这些幻景, 我们已被深深打动。

师: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幻象?

生:因为当时小女孩又冷又饿。所以她会想到火炉、烤鹅。生: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小女孩是寒冷、饥饿、痛苦的, 她想得到温暖和幸福, 所以她会想到火炉、烤鹅、圣诞树和奶奶。

生:小女孩无人关爱, 她渴望得到温暖、幸福、快乐, 因此, 她的眼前出现了种种美丽的幻象。

生:因为小女孩渴望得到温暖、幸福, 还有快乐。而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能给她温暖、幸福、欢乐, 所以她会想到火炉、烤鹅、圣诞树和奶奶这些幻景。

师:讲得多好。是啊, 在现实生活中小女孩只有寒冷、饥饿、痛苦和孤独。她渴望得到温暖、食物、欢乐和幸福, 所以当她擦燃火柴以后, 幻想中, 她看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和奶奶。

师:让生齐读第三部分, 思考第三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生:齐读

生:第三部分写的是小女孩被冻死了。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已经学习完了, 大家抬起头来看黑板。这篇课文的标题是卖火柴的小女孩, 同学们想想小女孩有名字吗?

生:没有

师:你们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课文里没有出现过小女孩的名字。

师:很好, 同学们想想作者为什么不给小女孩起一个名字呢?比如:赛琳娜、玛莎、安娜等这样的名字?

生:我认为作者没有给小女孩一个固定的名字是因为小女孩代表了一类人, 在当时社会与她有同样命运的人。

师:你说的真棒, 作者之所以没有给小女孩起名字, 正是因为小女孩的遭遇代表了在当时社会中与她有同样命运的一类小孩子的命运。

师:同学们再思考一个问题, 小女孩在大年夜里被冻死了, 这是街上旁观者的叙述, 她的家人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沉默。

师:启发, 可以看一看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天冷极了, 下着雪, 又快黑了, 小女孩出来卖火柴时天快黑了, 那她被冻死时的时间是第二天清晨, 这两个时间差大不大?

生:时间相差很大。

师:很好, 这说明她的家人不知道她被冻死了, 同学们可以试想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小女孩, 这么晚不回家, 家里人肯定担心, 四处寻找, 可小女孩的家人对她是什么态度呢?

生:不关心

生:冷漠

生:不顾死活

师:很好, 回答的都很正确。

师:通过学习这篇文章, 你有什么感受?

生:好好学习, 懂得珍惜今天的一切, 孝敬父母, 珍惜父母的爱。

生:我能感受到小女孩悲惨的命运, 我很同情她, 是小女孩让我明白要更加珍惜幸福的生活。

生:我们不仅要珍惜这份幸福, 还要传递这份幸福, 让世界充满阳光, 让世界不再有冷漠的人心, 不再有冷酷的社会, 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就不会再有“卖火柴的小女孩”。

上一篇:ARCS理论下一篇:医学生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