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感染诊断标志物

2024-09-13

细菌感染诊断标志物(共4篇)

细菌感染诊断标志物 篇1

目前, 各种细菌感染是临床内外科、新生儿科及ICU等各科室的普遍现象, 及时的发现和诊断感染的存在, 并能及时的针对性的治疗, 对于临床的预后有极大地意义[1]。传统的感染指标是白细胞升高、血沉加快以及一些相应的微生物学的病原菌检测。随着诊断的技术的不断发展, 新的诊断指标层出不穷, 内毒素, 降钙素原在目前的临床诊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细菌内毒素 (endotoxcin) 是G-菌细胞壁层上的特有的结构, 内毒素为外源性致热源, 它可以激活中性粒细胞等, 使之释放出一种内源性热源质, 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 它的主要成分为脂多糖。当革兰阴性菌死亡或自溶时, 其细胞壁释放出内毒素进入血液[2]。

C反应蛋白 (C-reative protein CRP) 由肝细胞在IL-6的作用下分泌, 含有5个多肽链亚单位, 非共价结合为盘形多聚体。因其能和肺炎双球菌的细胞壁的C多糖起沉淀反应而得名。CRP是一种重要的急性期反应蛋白, 相对分子质量为115~140 k D。在正常情况下, CRP以微量形式存在于人血清中[3]。CRP持续增高提示机体存在慢性炎症或自身免疫病[4]。在病毒感染时, CRP被称为超敏CRP。随着技术水平的进步, 采用超敏方法检测CRP被称为超敏CRP。白细胞介素6 (IL-6) 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和白细胞介素1 (IL-1) 对CRP的生成有调节作用。在钙离子存在的情况下, CRP可结合细菌、真菌等细胞壁的多糖物质, 结合配体的CRP可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 释放炎性介质;促进细胞间黏附和巨噬细胞组织因子的生成, 溶解靶细胞;在血管粥硬化损害早期结合部分沉降的低密度脂蛋白, 促进动脉粥样化的形成[5]。大量的研究显示[6], 它在冠心病、卒中、周围血管栓塞疾病诊断和预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甚至被认为心血管疾病危险评估的“金标准”。

降钙素原 (PCT) 是降钙素的前体, 由116个氨基酸组成白, 相对分子质量约13 k D, 一种无激素活性的糖蛋白。PCT在健康人血清中浓度极低, 几乎检测不出来。血浆中的PCT非常稳定, 其在循环中的半衰期为25~30 h。当发生严重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感染、脓毒症, 肿瘤、过敏、自身免疫性疾病时, PCT异常升高, 3~6 d即可测得, 6~12 d达高峰, 2~3 d恢复正常[7]。同时PCT升高的程度与感染的严重程度相关。因此, PCT可作为细菌感染早期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监控及预后判断的一个指标[8]。

研究发现[9], 在细菌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时, 血PCT水平明显升高, 但在病毒性感染、过敏、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情况时, 血PCT浓度较低, 提示血PCT水平可用于鉴别细菌性或非细菌性炎症。PCT可作为诊断菌血症的特异性指标, 有利于快速诊断, 但它不能确定感染的菌株。因此, PCT检测联合血培养既能对菌血症进行早期诊断, 又能指导临床医师合理选用抗生素。PCT也用于鉴别诊断细菌性肺炎及非细菌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和健康人, PCT对重症肺炎预后的作用也非常大。

脓毒血症是由微生物及其产物广泛激活机体防御机制引起的综合反应, 它包括因子释放, 免疫激活, 同时多种信号转导机制及神经内分泌网络调控过程, 是引起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常见原因[10]。因此, 及早诊断脓毒血症, 及时采取有效治疗至关重要。研究发现, PCT在注入细胞内毒素后, 会迅速升高。而PCT在血清中半衰期较短, 具有细菌感染的特异性, 当感染或炎症消除时其血清有浓度会逐渐下降。抗菌药物的疗程取决于原有的感染程度, 经外科处理的感染是否已经消除得到有效控制, 以及患者对抗菌治疗的反应。

由此可见, 在众多的感染诊断指标中, PCT是一个非常有应用价值的诊断感染状态的微生物学指标, 通过检测血PCT水平可协助临床医师鉴别感染性发热为细菌感染还是非细菌感染, 尽快确定原因, 早期发现脓毒血症, 及时合理的使用药物治疗。而且其检测方法操作简单, 结果敏感, 值得在临床推广。

摘要:各种细菌感染在临床各科室均较常见, 及时诊断并采取有效治疗对疾病预后意义重大。传统的感染指标包括白细胞升高、血沉加快以及一些相应的微生物学的病原菌检测。随着诊断的技术的不断发展, 内毒素、C反应蛋白 (CRP) 、降钙素 (PCT) 等指标相继应用于临床。本文对内毒素、C反应蛋白 (CRP) 、降钙素 (PCT) 等诊断标志物在临床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细菌感染,降钙素原,CRP,预后

参考文献

[1]许欣宜, 杜冀晖, 张会生, 等.定量与半定量检测血清降钙素原在细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4 (18) :2385-2387.

[2]Van den Bruel A, Thompson MJ, Haj-Hassan T, et al.Diagnostic value of laboratory tests in identifying serious infections in febrile children:systematic review[J].BMJ, 2011, 8 (342) :d3082.

[3]张晓慧, 李光韬, 张卓莉, 等.C反应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1, 5 (1) :74-79.

[4]冯亚群, 胡祥华, 梁亚勇, 等.联合检测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 2010, 26 (9) :1582-1584.

[5]Marcus N, Mor M, Amir L, et al.Validity of the quick-read C-reactive protein test in the prediction of bacterial pneumonia in the pediatricemergency department[J].Eur J Emerg Med, 2008, 15 (3) :158-161.

[6]Van der Starre WE, Zunder SM, Vollaard AM, et al.Prognostic value of Pro-adrenomedullin, Procalcitonin and C-reactive protein in predicting outcome of febrile urinary tract infection[J].Clin Microbiol Infect, 2014, Jul 9.

[7]Silvestre J, Rebanda J, Lourenco C, et al.Diagnostic accuracy of Creactive protein and procalcitonin in the early detection of infection after elective colorectal surgery-a pilot study[J].BMC Infect Dis, 2014, 14 (1) :444.

[8]Travaglino F, Russo V, De Berardinis B, et al.Thirty and ninety days mortality predictive value of admission and in-hospital procalcitonin and mid-regional pro-adrenomedullin testing in patients with dyspnea.Results from the VERyfing DYspnea trial[J].Am J Emerg Med, 2014, 32 (4) :334-341.

[9]胡可, 刘文恩, 梁湘辉, 等.降钙素原在细菌感染中临床应用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1) :30-33.

[10]熊明洁, 范红, 郭靓, 等.80例脓毒血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监测和预后评估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 2011, 40 (30) :3076-3078.

山羊痘继发细菌感染病例诊断 篇2

近期,我县某山羊养殖基地隔离舍发现1只购进的波尔山羊头部、耳根、腹下、蹄部等处出现明显大小不等痘疹,病羊于痘疹出现5d后临床表现腹泻、肌肉痉挛、呼吸急促,最后倒地不起猝死。剖检病死山羊后,发现其肝脏肿大,覆膜增厚;肾脏肿胀;肠黏膜充血,出现痘疹。为查明病因,防止感染健康羊群,采用细菌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猝死山羊进行病原学检测,现将诊断和处理过程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病料

采集该场病死山羊的皮肤痘疹、肠黏膜痘疹、蹄部痘疹与肝脏、脾脏、肾脏各1份。

1.1.2 试剂

DNA提取试剂及PCR扩增试剂(购自北京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细菌生化鉴定微量反应管(购自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鲜血琼脂培养基(自制)。

1.2 细菌学检测

无菌条件分别取病死山羊肝脏、脾脏与肾脏接种于鲜血琼脂培养基,置37 ℃恒温培养箱于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培养24~48 h。对分离的优势菌挑纯进行相关染色镜检、生化鉴定及药敏试验。

1.3 GPV核酸PCR检测

分别取病死山羊皮肤痘疹、肠道黏膜痘疹及蹄部痘疹充分研磨成匀浆后,按SDS-蛋白酶K法提取病料组织DNA,以GPV ITR基因特异性引物P3/P4(P3: 5’- AGAAACGAGGTCTCGAAGCA-3’,P4:5’- GGAGGTTGCTGGAAATGTGT-3’,预计扩增大小289 bp)进行PCR扩增:于50 μL反应体系中分别加入 10×PCR buffer(含MgCl2)5 μL、dNTP(10 mmol/ L)1 μL、Taq DNA聚合酶(2.5 U/μL)1 μL、引物P3/P4(10 μmol/ L)各2 μL、DNA 模板3 μL,灭菌ddH2O补足,按94 ℃预变性5 mim;94 ℃ 30 s,55 ℃ 30 s,72 ℃ 1 min,共35个循环;72 ℃延伸10 min反应条件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以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2 结果

2.1 细菌学检测

有氧条件下未见细菌生长。厌氧培养条件下,仅从肝脏中分离到1株革兰氏阳性直杆菌,呈长链状排列,有荚膜,少数菌体有中间芽孢出现(见图1)。

2.2 细菌生化试验

由表1可知,分离菌能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及蔗糖,不能发酵甘露醇、果糖和木糖,不能分解吲哚与水杨酸,硫化氢、甲基红、液化明胶及硝酸盐还原试验均为阳性,据此初步鉴定这株革兰氏阳性杆菌为产气荚膜梭菌。

2.3 细菌耐药性分析

对分离的产气荚膜梭菌进行药敏实验,参照抗菌药物药敏试验判定标准,结果分离的产气荚膜梭菌对头孢噻呋钠、阿奇霉素、硫氰酸红霉素、替卡西林、阿莫西林、环丙沙星等药物产生了耐药性,对多西环素、盐酸恩诺沙星、氯洁霉素中度敏感,仅对氟苯尼考敏感,表明致病菌耐药谱较广。

2.4 GPV核酸PCR检测

以GPV ITR基因特异性引物P3/P4分别对病死山羊皮肤痘疹、肠道黏膜痘疹及蹄部痘疹中所提DNA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以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见图2。

M:DNA分子质量标准;1.阳性对照; 2.皮肤痘疹; 3.肠黏膜痘疹; 4.蹄部痘疹; 5.阴性对照

由图2可知,以GPV ITR基因特异性引物P3/P4从病死山羊皮肤痘疹、肠黏膜痘疹及蹄部痘疹中均扩增到289 bp目的条带,表明病死山羊病变组织中存在GPV感染。

3 防治措施

3.1 隔离和无害化处理

将尚处于隔离期的同群羊实行圈养;隔离舍、粪便及环境用3%火碱溶液(或生石灰水)进行消毒;对病死羊进行无害化处理。

3.2 加强检疫

对隔离舍内引进的山羊再次进行检疫。

3.3 紧急免疫接种

对隔离舍的同群山羊进行山羊痘紧急免疫接种,以后每年免疫1次。

4 讨论

4.1 山羊痘病毒对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具有特殊的亲和力,并在上皮细胞内繁殖,引起一系列的炎症过程而出现痘疹病变,破坏皮肤黏膜,极易继发感染细菌等病原微生物。本试验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疑似山羊痘病例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山羊组织中存在山羊痘病毒感染,证实为山羊痘病例。

4.2 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在动物健康的条件下,不会引起细菌异常繁殖而导致发病。一旦动物发生应激或抵抗力下降的情况,很容易导致该病的发生,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为亚临床症状,动物的生产性能显著下降,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该菌引起的疾病由毒素造成,只有通过动物本身的代谢才能将毒素清除,所以对产气荚膜梭菌病来说,预防重于治疗。本病例分离菌药敏试验结果也证明致病产气荚膜梭菌耐药谱广,治疗难度大。

4.3 本次死亡病例经处理后避免了疫情扩大和可

能导致的经济损失。山羊痘被我国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农业部要求必须对该病的预防控制建立系统性模式。近年来,随着贵州省 “千万只肉羊工程”的启动,牲畜交易流通频繁,时有跨省市交易,易导致本病的传播与发生。因此,临床上对疑似病例应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疫情确诊后,应严格按一类动物疫病控制要求,及时采取隔离、检疫、扑杀和消毒的综合防治措施,防止病原扩散。

摘要:采用细菌学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疑似山羊痘猝死山羊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以GPV ITR基因特异性引物从皮肤、肠黏膜、蹄部痘疹中均扩增到289 bp目的条带,并从肝脏中分离到1株革兰氏阳性杆菌,经生化鉴定为产气荚膜梭菌,其表现较强耐药性。由试验结果初步判断,该病例为山羊痘病毒(GPV)继发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所致。猝死山羊病因的确定性诊断,将对山羊养殖场切断病原传播,预防健康山羊发病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山羊痘,细菌,继发感染,诊断

参考文献

[1]殷震,刘景华.动物病毒学[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960~963.

[2]Petit,Gibert,Popoff.Clostridium perfringens:toxinotype andgenotype[J].Trends Microbiol,1999,7(3):104~110.

[3]Maclachlan J N,Dubovi E J.Fenner's Verterinary Virology[M].4th ed.London:Elsevier,2011:157~160.

[4]程振涛.山羊痘病毒某些生物学特性及其主要结构蛋白P32基因的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09.

[5]许乐仁,周碧君,阴正兴,等.山羊痘病变的超微病理学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2005,36(5):492~497.

[6]Balamurugan,Jayappa,Hosamani,et,al.Comparative effi-cacy of conventional and taqma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ssays in the detection of capripoxviruses from clini-cal samples[J].J Vet Diagnositic Investig,2009,21(2):225~231.

[7]GHARAIBEH S,RIFAI R AL,AL-MAJALI A.Molecu-lar typing and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of Clostridiumperfringens from broiler chickens[J].Anaerobe,2010,16(6):586~589.

[8]田冬青,彭小兵,蒋玉文,等.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抗血清的制备[J].中国兽医学报,2010,30(3):365~369.

[9]高文伟,吴永春.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8(1):65~68.

[10]赵志荀,吴国华,颜新敏,等.羊痘病毒及其疫苗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0,31(4):77~81.

细菌感染诊断标志物 篇3

1 发病情况

大庆市某猪场,共饲养约5000头猪,其中仔猪约1000头,本次发病猪多为断奶后仔猪,发病率为60%左右。病死率为5%左右。

2 临床症状

患病猪病初食欲不振,精神沉郁,出现呕吐和腹泻,粪便成水样、糊状或似乳清样液体,粪便呈黄绿色、灰白色或黑褐色,下痢病猪出现严重的脱水和体重下降。

3 病理学诊断

病变主要限于消化道,胃弛缓,内充满凝乳块和乳汁,小肠壁变薄,呈半透明状,肠内容物呈浆性或水样,灰白或灰黑色,肠系膜淋巴结水肿,肠绒毛短缩扁平。

4 实验室诊断

4.1 革兰氏染色镜检

无菌采集病料,用病料中所分离的细菌进行纯培养,可见两种菌落形态的细菌,分别对其革兰氏染色、涂片、镜检。可见两端钝圆红色杆状菌,疑似大肠杆菌。

4.2鉴别培养

将革兰氏染色镜检后疑似大肠杆菌的细菌接种于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将划线后的培养皿倒置37℃温箱中培养24h,观察到紫黑色有金属光泽的菌落,确定其为大肠杆菌。

4.3 PCR检测

提取纯培养的细菌DNA和病料组织中的DNA或RNA病毒。选用支原体、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特异性引物(见表1),对细菌DNA进行PCR鉴定。选用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轮状病毒(RV)、多重PCR的特异性引物(见表1),对病毒进行PCR鉴定。PCR结果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如图1和2所示:

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合成。

1:多杀性巴氏杆菌2:支原体3:链球菌4:胸膜肺炎放线杆菌5:副猪嗜血杆菌6:阴性对照M:DNA分子质量标准

图1中1号泳道有一条253 bp的特异性条带,与巴氏杆菌的引物目的片段大小一致;4号泳道有一条450bp的特异性条带,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引物目的片段大小一致。图2中1号泳道有一条412bp的特异性条带,与轮状病毒的引物目的片段大小一致。

4.4 药敏试验

用纸片法进行对本实验分离的大肠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如下:

大肠杆菌对硫酸头孢喹肟、阿米卡星、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敏感,对头孢唑啉、壮观霉素、阿奇霉素效果一般,对强力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无效。多杀性巴氏杆菌对硫酸头孢喹肟、盐酸头孢噻呋、头孢唑啉、氟苯尼考高度敏感,强力霉素、壮观霉素、恩诺沙星效果一般,阿米卡星、阿奇霉素、庆大霉素、林可霉素、环丙沙星无效。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对氟苯尼考、麦迪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呋辛、大观霉素、头孢吡肟、先锋噻肟敏感,对氟哌酸、阿莫西林、阿米卡星、多粘菌素B效果一般,对左氟沙星、替考拉宁、头孢唑啉无效。

1: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轮状病毒多重PCR2:阴性对照M:DNA分子质量标准

综合以上结果,本实验分离的致病菌对硫酸头孢喹肟,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环丙沙星敏感。

5 讨论

在猪场轮状病毒的感染是非常普遍的,常和其它病毒病原共感染,如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细菌病原例如大肠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等,导致养猪业的重大损失。本次发病主要是轮状病毒和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发生混合感染的原因可能是仔猪的抵抗力较差,未获得母源抗体,饲养管理差,畜舍卫生条件不合格等。因此加强饲养管理,改善卫生条件,制定合理的免疫措施是防制关键。应该合理搭配日粮,保证充足的营养供应,注意通风、保暖,保持干燥、减少应激,增强抵抗力。可以在母猪产前15d和产后7d进行2次免疫,所产仔猪可以通过母乳获得母源抗体。针对此次发病,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可以选用硫酸头孢喹肟,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环丙沙星等细菌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6 结论

通过对该猪场病猪的临床诊断、病理解剖以及实验室诊断,确诊该猪场混合感染了猪轮状病毒、致病性大肠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细菌感染诊断标志物 篇4

关键词: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

细菌性感染疾病在儿科患者中较为常见。患儿不善用言语准确表达身体症状,早期病原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显得尤其重要。病原学培养虽为诊断金标准,但耗时长,失去诊断的时效性。由于患儿生理、生化特点,病情表现缺乏特异性,进展迅速,给临床及时确诊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尽快明确诊断并尽早采取诊疗措施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1,2]。本文将住院患儿及健康对照组儿童分别采集静脉血测定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对儿童细菌性感染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应用价值作出探讨,以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与分组:2013年7月至2014年10月惠州市惠阳区妇幼保健院住院患儿534例,男292例,女242例,年龄为1个月~3岁。根据患儿症状体征、各种临床标本(痰、尿、血液、各种分泌物、咽拭等)培养证实为细菌性感染335例,为A组;根据患儿症状体征和相关血清学抗体检测证实,并经细菌培养为无致病菌生长(或无菌生长)的病毒感染199例为B组;健康儿童体检120例,为对照组(C组)。各组间性别、年龄、体质量、身高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仪器及试剂:PCT由生物梅里埃MYmini-Vidas免疫荧光分析仪、CRP由上海快德行生物公司RApid Biotech干式免疫分析仪;WBC由深圳迈瑞5800血球计数仪进行。

1.3方法:A组、B组、C组(均未使用抗菌药物)抽取两管静脉血,一管用分离胶做PCT(血清),另一管用EDTA-K2抗凝做血常规和CRP(血浆)。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阳性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组PCT、CRP、WBC值检测情况:A组PCT、CRP、WBC均明显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RP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PCT、WBC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PCT、CRP、WBC诊断有效性:以PCT>0.5L和CRP>10 mg/L为阈值,PCT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为98.5%(330/335),CRP为98.8%(331/335),WBC为81.2%(272/335),PCT与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CRP与WB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的特异性为82.8%[(148+116)/(199+120)],CRP为42.4%[(57+78)/(199+120)],WBC为68.0%[(141+76)/(1 9 9+1 2 0)],P C T与C R P、W B 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病原学培养是细菌性感染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受培养时间、仪器设备、培养阳性率低等因素影响,失去了对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意义。WBC计数是临床判断是否细菌性感染疾病的最传统依据之一,价廉、快速、简便,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指标。但仅凭白细胞升高或降低难以判断是否细菌性感染,缺乏特异性。部分细菌性感染(如伤寒等)出现白细胞计数降低的现象。CRP是炎性淋巴因子刺激肝脏和上皮细胞合成的一种急性时相蛋白,主要参与免疫调理和吞噬作用,其结合的复合体可激活补体系统,表现为炎性反应,被公认为有价值的炎症诊断指标之一。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并指导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在儿科尤为普遍。但CRP对细菌性感染缺乏特异性,除细菌感染外,其他因素(如急性排斥反应、急性创伤或手术、梗死、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心血管系统疾病、烧伤等),都可升高。PCT是一种人类降钙素的前体物质,它由肺和小肠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由N末端,降钙素,C末端3个部分组成,含116个氨基酸的蛋白质,Mrl3000Da。它不会降解为降钙素,并不受体内激素水平的影响。身体正常情况下,PCT由甲状腺C细胞产生与分泌,如身体出现感染,特别是全身严重感染,PCT就会有较大幅度的升高。PCT在血浆中出现最早,在全身细菌感染患者血浆中浓度的升高比CRP及其他炎性因子出现都早,2 h即可检测到,6 h急剧上升,6~24 h维持高水平。而CRP在8~l2 h后才缓慢升高。PCT的半衰期为25~30 h,在体外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健康人血浆PCT浓度低于0.05 g/L,但在细菌感染时,血清PCT水平会明显升高,且随感染进展或控制而持续在高水平或逐渐下降,是疗效观察和预后观察的重要指标。而CRP相对而言半衰期较长,恢复至正常水平所需的时间较长,而且在炎症刺激停止后,肝脏内CRP的合成仍可持续数日,不适于预后和疗效的观察。PCT的检测受临床用药的影响很小;PCT浓度的升高不受机体的免疫抑制状态的影响,当机体处于严重的细菌感染或脓毒血症时,即使患者处于免疫抑制状态或尚无明显的临床表现,血清中PCT的浓度可见明显升高,且其增高程度与感染的严重呈正相关;而CRP虽是常用的全身炎性反应的早期指标之一,但当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时,血浆中的CRP浓度不升高升高或不明显。PCT是新生儿败血症及败血症休克的重要鉴别指标,PCT对新生儿败血症及败血症休克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精确性和阳性预测值均高于CRP。大多数儿童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引起,病毒感染可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通过PCT浓度的测定,确定呼吸道感染患儿是否需要使用抗菌药物,给临床医师提供有价值参考,以避免抗菌药物滥用。本次调查研究表明:以PCT>0.5 L和CRP>10 mg/L为阈值,PCT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为98.5%(330/335),CRP为98.8%(331/335),WBC为81.2%(272/335),PCT与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CRP与WB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诊断细菌感染的特异性为82.8%[(148+116)/(199+120)],CRP为42.4%[(57+78)/(199+120)],WBC为68.0%[(141+76)/(199+120)],PCT特异性最高,CRP特异性最低,PCT与CRP、WB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PCT、CRP、WBC三项检测指标,各有优缺点,联合检测,能及早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以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抗菌药物滥用,延缓细菌耐药产生。同时,降低患儿医疗费用,优化治疗的成本效益比,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

参考文献

[1]黄平,张振洪,龙喜雄.PCT、CRP、WBC联合检测对儿童早期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3,38(6):635-637.

[2]高春明,曹蕴.降钙素原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作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1):1140-1141.

[3]陈春杰,谭世繁,陈春秀,等.PCT CRP在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51-52.

[4]素亮亮,武雅俐,周东芳,等.降钙索原(PCT)检测在儿童感染性疾病的床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1,22(8):872-876.

[5]赵雪梅,任丽峰,曹学征,等.PCT、IL-6、CRP及WBC分析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新疆医学,2013,43(5):58-59.

[6]谢则金,王厚照,黄幼芳,等.PCT、IL-6和hs-CRP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职业与健康,2012,28(23):2984-2985.

[7]降钙素原急诊临床应用专家组共识.降钙素原(PCT)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9):944.

[8]Reinhart K,Meisner M.Biomarkers in the critically ill patient:procalcitonin[J].Crit Care Clin,2011,27(2):253-263.

[9]Theodorou VP,Papaioannou VE,Tripsianis GA,et al.Proealeitonin and procalcitonin kinetics for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selected critically ill patients: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J].BMC Infect Dis,2012,12:247.

上一篇:中学生中长跑运动员下一篇:茶苯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