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章制度的语体特征

2024-05-29

规章制度的语体特征(共8篇)

规章制度的语体特征 篇1

摘要:传统上对语体的研究, 大多停留在修辞的层面。近年来我国语言学家开始从语法角度, 对语体进行研究。但在众多对语体的分类中, 没有涉及法律语体的归属问题。我们认为, 从言语行为的角度看, 法律语体应属于指令性语体。本文主要通过与口语、叙事、新闻、学术、政论等几类语体进行比较, 考察法律语体的时间特征。

关键词:法律语体,时体助词,时间连接词

一、法律语体中的时体助词

(一) 时体助词的使用

我们分别考察了时体动词“了”“着”“过”“的”在口语类语体、叙事类语体、政论类语体、学术类语法、新闻类语体、法律类语体中的分布情况, 发现法律语体中, 时体助词的出现频率远低于其他几类语体。时体助词“了”在我们统计的法律文本中, 共出现了10 次, 其出现频率为0.5765 次/ 万字;在叙事类语体中, 其出现的频率最高, 为152.42 次/ 万字;在口语类语体、政论类语体、学术类语体及新闻语体中, 时体助词“了”的出现频率居中, 分别为66.175 次/ 万字、64.832 次/ 万字、40.588 次/ 万字、53.870 次/ 万字,

法律语体中, 时体助词“了”的使用, 与其他各类语体中的使用有着明显的区别。第一, 在其他各类语体中, 时体助词“了”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 表示动作完成或变化实现;而在法律语体中, 时体助词“了”只能出现在动词后面。在我们统计到的语料中, 时体助词“了”均出现在动词后面。我们认为这与法律语体的指令性相关。形容词作谓语多是描述性的, 与法律语体的客观性相矛盾。因此, 法律语体中多使用动词作谓语。第二, 在其他语体中, 使用时体助词的动词前, 可受时间副词“已经”“刚刚”“才”等修饰;而法律语体中, 不存在这样的用法。第三, 在其他语体中有:“动词+ 了1+ 数量词+ 宾语+ 了2”的用法, 例如“教了二十年书了”, 而法律语体中没有这种用法。我们认为, 这是因为从语义上看, 法律语体不能表示发生在过去的事, 只能表示先后顺序, 因此不存在上述的用法。

时体助词“着”在我们统计的法律文本中, 并未出现;在叙事类语体中, 出现的频率最高, 为64.694 次/ 万字;口语类语体中的出现频率次之, 为34.351 次/ 万字;在政论类语体、学术类语体及新闻类语体中, 时体助词“着”的出现频率居中, 分别为9.5039 次/ 万字、13.139 次/ 万字、11.887 次/ 万字。如下表所示:

时体助词“过”在我们统计的法律文本中, 共出现了5 次, 其出现频率为0.2883 次/ 万字;在叙事类语体中, 出现的频率最高, 为22.431 次/ 万字;在口语类语体、政论类语体、学术类语体及新闻语体中, 时体助词“过”的出现频率居中, 分别为16.179 次/ 万字、12.638 次/ 万字、15.344 次/ 万字、9.6106 次/ 万字。

法律语体中, 时体助词“过”的使用, 与其他各类语体中使用有明显区别。第一, 时体助词“过”在法律语体中, 也只能出现在动词后面, 没有出现在形容词后面的用法。第二, 在其他语体中, 时体助词“过”可以与表示时间的名词或者时间副词同时出现;而在法律语体中, 没有这种用法。第三, 在语义上, 法律语体中的时体助词“过”只能表示“过去、曾经”, 而不能表示完成。

时体助词“的”在我们统计的法律文本中, 并未出现;在口语类语体中, 出现的频率最高, 为10.101 次/ 万字;新闻类语体和叙事类语体中的出现频率次之, 分别为9.987 次/ 万字和8.761次/ 万字;在政论类语体、学术类语体中, 时体助词“的”的出现频率居中, 分别为0.654 次/ 万字、0.498 次/ 万字。

(二) 时体助词使用频率低的原因

经过统计, 我们发现法律语体中时体助词“了”“过”的使用频率远低于其他语体, 时体助词“着”和“的”没有出现。我们认为其原因如下。从语义上看, 时体助词标志动作发生的时间。法律语体是一种指令性语体, 是一种行为规范, 规定是超时空的, 缺乏时间上的连续性。因此, 在法律语体中, 时体助词的使用频率低。

二、很少使用时间连接词

廖秋忠 (1986) 指出时间连接成分包括序列时间连接成分和先后时间连接成分两大类。我们分别在这两类连接成分中选取了“最先”“最后”“原先”“而后”进行统计。时间连接词在我们统计的法律文本中均未出现。金晓艳 (2010) 指出了时间连接成分的三个特性:顺序性、篇章性和时间性。法律语体既缺乏顺序性, 也无时间性, 因此很少使用时间连接词。

参考文献

[1]方梅, 张伯江.汉语功能语法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6.

[2]李熙宗.语言风格修辞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8.

[3]李熙宗, 袁晖.汉语语体概论[M].北京:商务印刷馆, 2005.

[4]廖秋忠.廖秋忠文集[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2.

新闻英语的语体特征分析 篇2

新闻媒体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报道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卫生、教育等各个方面最新出现的事件和动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与对外交流的日益扩大,人们越来越多地利用各种英语媒体猎取时政信息,因此,了解新闻英语的语言规律和语体特征已成为新时代的必然。

新闻英语的语体特征

新闻文体是我们常见的文体之一。基于其面向大众、真实准确、生动及时这一基本特性,新闻英语通常采用质朴明快的语言风格,并遵守用事实说话的传播目的,在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采用特有的表现手法。一般而言,新闻英语具有以下语体特征:

1.用词简短明了

新闻英语总是力求用有限的字数来表达新闻内容,因此,那些短小易懂、生动灵活的词汇成为新闻语体的首选词汇。如bid(出价,努力),hit(打击),bar(禁止),deal(交易),cut(消减),talks(会谈)等。这些生动短小的词汇不仅增强新闻的简洁性和可读性,还能节省版面篇幅。

缩写词也是新闻英语的一大特色。如一些组织机构的专有名称,OPEC=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石油输出国组织),NPC=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还有一些常见的表示职业、职位等。如:VIP=Very Important Person(贵宾),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首席执行官)。

2.表达客观规范

客观真实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因此,新闻英语在用词和句法上也力求准确规范。英语中有些词汇本身没有任何褒贬色彩,我们称之为中性词汇,它们是新闻语体的常见词汇。同时被动语态在新闻英语中有较高的使用频率,因为被动语态规避了动作的发出者,从而使客体得以强调,叙述的语言也更为客观,可以排除个人因素和感情色彩可能造成的偏差。如:A tourist is arrested for espionage charges(一游客因涉嫌间谍活动被捕);The games of the 29th Olympiad in 2008 are awarded to the city of Beijing(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主办权授予北京),等等。

3.语言贴近生活

新闻媒体面对的是广大读者,那么新闻报道在注重内容准确、语言简练的同时,也应尽可能采用生动活泼、具有时代特征、富有生活气息的用语来吸引读者。在一篇心脏病人换上人造心脏的报道中,作者用了“A Tale Of Two Hearts”(双心记),这个说法套用了狄更斯写的名著A Tale Of Two Cities《双城记》的书名。我们再看另一篇报道。To save or not to save?Uncle Sam sends the wrong message. Why is the personal savings rate in the U.S. so low?Conventional wisdom says it’s because many people earn just enough to get by.(要不要储蓄?山姆大叔发出了一个错误的信号。为什么美国的个人储蓄率如此之低?传统智慧告诉我们这是由于很多人挣的钱只够勉强度日。)在这篇报道中,To save or not to save是借用了莎士比亚在《王子复仇记》中的名句To be or not to be,Uncle Sam一词则是日常俗语,特指美国。从上述例子中可见新闻语言也能做到生动活泼、趣味盎然,能更好地吸引读者、扩大新闻的传播面和宣传效果。

4.手法灵活多变

为了增强文章的可读性、趣味性和新颖性,在英语新闻的标题和正文里往往会出现各种修辞方式,它不仅能够有效地传递一些微妙的隐含信息,又能使读者在音、形、义等方面得到美的享受。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是Alliteration(头韵)。头韵是英语所特有的,指两个以上的词首辅音相同,它给语言增添了一种音韵美,使文字便于朗读记忆。有时它还有强化语势或使语句听起来诙谐俏皮等的作用。如:The Great White Wait(大雪铺天盖地,民航频频告急)。文章报道的是横扫美国中西部地区的一场罕见大雪使美国多家航空公司被迫停飞。标题非常聪明地用white借代snow,不仅使white/wait构成头韵,还构成了尾韵,从而使三个[t]结尾的单音节词紧紧相连。如此标题,令人玩味并感叹。另一种常见的修辞是双关。如:Soccer kicks off with violence(足球开踢,拳打脚踢)。Kickoff在足球比赛中有“开赛”的意思,但与后面的violence(暴力)相搭配,立即在读者头脑中映出一幅拳打脚踢的场面来,颇具幽默效果。再如:Bubble Economics(香槟经济还是泡沫经济)。这篇报道的大意是:法国香槟酒业连年亏损,外强中干犹如泡沫经济。Bubble一词,既是香槟酒的俚语说法,又有泡沫之意,一语双关,语言简洁有力。其他常见的修辞手法还有比喻、反语、夸张、对仗等。由此可见,在英语新闻中采用修辞手法既能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又能吸引读者的关注。

英语新闻句法特点

上文中笔者就新闻英语的语体特色做了简单的分析,但是新闻英语的句法特点也很显著,和其他文体相比而言,英语新闻的特点更上一层。

第一,新闻英语的句式多样且内涵丰富。例如,英国、美国报刊的新闻英语句法结构灵活多变,不拘一格。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报刊文字中的句式多变。经常使用倒装句、省略形式、借助副词等形式。这就使得新闻英语富有趣味性和创造性。二是英语新闻的内涵丰富多彩。在英语新闻编写过程中,编写人员在节约篇幅上下足了工夫,他们常从紧凑句式入手,在不失新闻准确性的基础上保质保量地浓缩信息。具体表现为:省略句式的普遍使用和高度浓缩的前置修饰.有时甚至会因修饰成分过多过杂而造成误解。因此我们在翻译时尤其要联系全篇确保局部与整体的协调一致,用适当的语言加以解释说明。

第二,在新闻英语时态的使用方面。巧用时态与不拘呼应时态的现象在英语新闻标题中尤为突出,英语新闻的标题中一般都是使用一般现在时、不定式和现在分词来分别表示过去、将来或现在进行的动作。之所以采用这样的表达方法,就是为了增强英语新闻报道的直接感和同时感。如:A Ground War Begins(一场地面战役打响了)。用现在分词来表示正在进行或发生的事,省略了助动词。如:Deposits,loans rising in HK(存贷款额在港回升)。而在英语新闻中广泛使用现在时,就会给人一种新闻事件正在发展进行的感觉,这就更能吸引读者对英语新闻信息的阅读兴趣。其实,在日常英语新闻采写编中无论是标题还是正文都常常采用现在时代替过去时。另外,甚至在said、told、reposed、added等动词过去时后面的that宾语从句中,过去时也常常为现在时态所替代。第三,新闻英语常常使用扩展的简单句。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与英语新闻的篇幅要求有关,其实不管是英语新闻还是其他的新闻文体,其篇幅都有所限制。这是由新闻的特点所决定的。第四,英语新闻中使用被动语态的次数很多。尤其是在有关战争、人为灾难、自然灾难、武装骚乱、安全事故等方面的报道中,读者所关注的信息都会以被动语态的形式表述出来。这是因为在这样的报道中使用被动语态能够突出强化信息、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英语新闻的词汇使用和句法使用都是简练易懂的,而且内容也真实形象、丰富有趣。因此,在日常的翻译、阅读中,我们应该多收集一些“小词”、“生造词”和“缩略词”,也要多多了解英语文化背景、人们的思维观念,最主要的还是了解彼此之间的文化差异。在做翻译时不能凭主观臆断、望文生义理解英语新闻的内容。否则就会导致误译或与新闻事实不符,也就不能发现新闻文体的总貌。

另外,新闻语体的语言要清晰明朗、叙述生动。那些晦涩难懂的新闻英语是无人光顾的,因而我们翻译时要精益求精。而基于新闻英语的句法特点,翻译时要注意中英文在新闻中不同时态的表达方法,还要注意前后上下文的逻辑性。针对英语新闻在句式和修饰方面的特点,可以采用切断、拆译、倒译、插入和重组等方法进行英汉翻译,写出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译文。另外要做好英语新闻翻译工作,译者要熟练掌握和运用语言知识,了解国际文化常识和政治常识,说白了就是要求译者拥有强大的知识根基和知识面,这样才能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在国际新闻英语翻译时,一丁点的差错都有可能产生很大的影响或引起不必要的争端。

英语新闻作为重要的国际文化传播媒介,它在词汇、句法、语法及其承载的文化因素方面有着典型的语体特色。因此,在翻译新闻英语的过程中,译者应多了解西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尤其是英语特色语言。然后结合英语新闻的语言特点,用简练合适的语言来准确无误地表述英语新闻的内容,这样才能最大可能地避免文化差异给翻译工作带来的影响。

新闻语体有重要的社会作用,它能用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话语传达大众关心的各种信息、各种知识及意见,加强人们之间的交流和服务。了解英语新闻的语体特征和语言规律,可以使我们在阅读英语报刊时更好地理解并欣赏英语新闻报道,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当然英语新闻涉及的主要还是英语作为母语国家的各个领域的事件和动态,读者有必要积累广博的综合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才能做到对英语新闻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作者单位:廊坊师范学院

语文诗歌中抒情语体的特征 篇3

第一, 抒情语体“声音”的特殊地位。诗歌中人的体验、感悟、意念、憧憬、哀伤、离愁、别恨等都是情绪化、音乐化的, 语音的高低、快慢、长短、平仄、韵调等本身就直接表现了意义, 诗歌的抒情语体极为强调语言本身的作用, 所以诗歌教学中要充分重视诗歌的“声音”意义, 通过声音带动意义的理解、意象的把握、和意境的体会。

第二, 抒情语体在选词与构句上与正常词法、句法有差别。这跟诗歌体现的跳跃的、朦胧的、神秘的情意有关, 如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下阙“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如果用散文的眼光去解读该诗, 先写茅店, 接着是社林, 然后是路转, 最后看到的是溪桥。但是, 以诗歌的眼光看这首古诗, 作者把“忽见”放在最后, 看到的正是茅店, 这茅店不是一般的茅店, 而是旧时茅店, 作者对它是充满着感情的。这种表达还把作者当时的欣然与惊喜灵动地写出来了。这里写的是景, 但强调的是诗人的情感。

第三, 抒情语体比一般语体更多采用比喻、象征、夸张、对比、双关、反讽、借代、用典等手法。如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夸张;戴望舒的《雨巷》中那一个撑着油伞徘徊的姑娘的象征意味;刘禹锡的《台城》中“台城六代竞豪华, 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 只缘一曲后庭花。”六朝纵情荒淫的生活与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把严肃的历史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 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怀。

科技文献的语体特征与翻译信息化 篇4

[提要] 作为科技翻译工作者,应该在拥有信息的基础上,根据文章的语体特征,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提高翻译工作效率,加速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 语体特征;翻译;信息化

[作者简介]陈骋(1967—),女,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江西南昌330013)

一、背景

全球经济一体化使中国企业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在激烈的竞争中,掌握信息势必成为企业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当今世界正在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与物质、能源并列为现代社会的三大基础资源。科技信息工作是科技创新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新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无论是信息的采集、传递、储存,还是技术开发、信息服务,科技翻译又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科技英语的特点

科技英语作为一种功能语体是在普通英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同基础英语没有绝对的界限。但科技英语是为了表达和传递科技知识和信息的,科技英语的特点自然与科技的特点分不开,即具有准确性、客观性和简明性的特点。因此,科技英语在文体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被动语态的大量使用。著名语言学家Quirk曾说科技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率要比主动态高出十多倍。科技英语的语旨是要阐述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描述其发生、发展及变化过程,表述客观事物间的联系,所以它的主体通常是客观事物或自然现象,这样一来,被动语态也就得以大量使用。此外,被动语态所带有的叙述客观性也使得作者的论述更显科学从而避免主观色彩。与这一特点相适应的是科技英语中少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即便是非用不可也常常是使用它们的复数形式以增强论述的客观性。例如:Attention must be paid to the working temperature of the machine.应当注意机器的工作温度。而很少说:You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work-ing temperature of the machine .你们必须注意机器的工作温度。

(二)非限定动词的广泛使用。科技文章要求行文简练,结构紧凑,为此,往往使用分词短语代替定语从句或状语从句;使用分词独立结构代替状语从句或并列分句;使用不定式短语代替各种从句;介词加动名词短语代替定语从句或状语从句。这样可缩短句子,又比较醒目。A direct current is a current flowing always in the same direction.直流电是一种总是沿同一方向流动的电流。To count the stars in the Milky Way by ordinary methods would take more than a life-time.如果用普通方法来数银河系里的星星,那你一辈子都数不完。

(三)无人称语句的大量使用。以it做形式主语的结构多,这样既可以避免句子结构上的头重脚轻,也使行文更加凝重平稳,符合科技英语的总体风格。韩礼德认为,任何一个句子都有其信息的组织结构,即“Theme+Rheme”的结构,一般译为“主位+述位”。主位(theme)是一个形式范畴,指句子或小句最靠左的成分,是句子信息的出发点,也是句子信息内容所要论及的主题,句子就是围绕这个成分组织起来的。述位(rheme)是跟在主位后面的所有其他成分,是对主体的具体陈述。主位不等同于主语,它可以是主语、状语、宾语或其他成分,可以由词、词组或从句来充当。句子在信息传递上习惯于遵从句末中心(end-focus)原则。如:It is possible that a revolutionary bogie design will be made to prevent wear on the wheel flanges as the train negotiates a bend.转向架设计可能要进行重大改革,以防止列车通过弯道时对轮缘的磨损。

(四)名词化结构的大量使用。《当代英语语法》在论述科技英语时提出,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是科技英语的特点之一。因为科技文体要求行文简洁、表达客观、内容确切、信息量大、强调存在的事实。如Establishment of foreign-invested automobile trade enterprises should be qualified and meet with re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foreign investment and report to commercial administration of the State Council for approval after preliminary examination of provincial competent commercial ad-ministrations.设立外商投资汽车贸易企业,除符合相应的资质条件外,还应当符合外商投资有关法律法规,并经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初审后报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审批。

三、网络资源与科技翻译

20世纪70年代初,科技翻译在国外已开始系统研究,而直到进入80年代后在我国才引起重视。尤其是发展了与国外信息系统联机检索服务后,科技翻译更是必不可少。科技翻译工作是技术性极强,又极富创造性的工作。它不仅是进行两种语言形式的转换,它也是一种逻辑思维活动。科技翻译工作者除了必须熟练运用两种语言,还要熟悉日益发展的现代化科学技术知识。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只有低成本、高效率、快速的信息传递方式,才能与现代科技知识的迅速增长相适应。因此,科技翻译工作也应做到高效、即时化,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节拍。

机器翻译。在平时的翻译过程中,我们都能发现翻译过程中常见的规律:一是重复的内容多(相同的句子或片段反复出现);二是相似的句型和句式反复出现;三是在翻译过程中最耗费精力和时间的是查词典、书写、录入或编辑。由于常用的翻译软件大多采用的是语法树结构的翻译内核,这种内核适用于比较有规律的语句,而对于变化多端的自然语言,采用千篇一律的翻译模式,往往不能奏效。另一种以语法模式为主的翻译内核,是基于传统语法树和以自然语言为基础的一种广义语法结构,计算机根据这些规则“举一反三”地进行翻译,在不断“学习”新语法的情况下,高质量的参考译文就出现了。广义语法的基础是“句型”和“类别”,这使语法的表现形式更简单、易用,并可分类继承,提高了系统的专业翻译水平。机器翻译的选词机制(从多义词中选择正确的词义)只有采用模式翻译内核,才能使机器翻译给出的参考译文更通顺、合理、可用。

翻译记忆系统。机器翻译在翻译实践中已经由翻译记忆所取代。翻译记忆技术,实际上起了辅助翻译的作用,即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翻译记忆技术特别适用于“精确翻译”,即适用于术语和语言逻辑要求准确和严谨、前后始终保持统一的文体的翻译——科技文体。有关专家经过大量的研究和统计表明,在翻译相同的专业文献时,很多内容会重复出现,最高时重复率达60%。如果提供一个记忆机制,使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只需翻译一次,就可以存在机器里,这样,就能减少重复性的劳动,提高翻译速度。在翻译时,系统通过搜索记忆库,对需要译的内容进行分析、对比,给出翻译建议和参考译例,使相同的句子或片段不要翻译第二遍,这在翻译同类文章时非常有效。随着翻译记忆库的不断充实,后来的翻译工作的效率将变得越来越高。如果融合网络技术建立资源站点,实现资源共享,就能使得多人合作从事某一翻译项目时,可以通过局域网实时共享一个翻译记忆库。

由于在网络环境下,科技翻译发生了变革,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传播手段得到迅速发展和普及,知识的生产和更新速度空前提高,整个世界的运动节奏大大加快,作为信息交流中极为重要的科技翻译应该在翻译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不断创新。作为翻译工作者则需转变观念,提高创新意识,运用高科技手段从事创新翻译,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解决翻译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翻译工作者不仅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还要博览群书,掌握相关的行业术语,紧跟技术进步,掌握不断变化和新出现的词汇。熟悉与翻译相关的电子工具和办公软件的使用,了解有关术语管理、翻译流程、质量控制体系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在未来的翻译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翻译的现代化最终的出路是计算机。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个人计算机已经十分普及,同时,翻译软件不断涌现,尽管目前的翻译软件不完全能尽如人意,但随着认知科学、人工智能和机器翻译研究的深入,未来的软件必然会比现有的翻译工具有大的改进,从而可以大大节省人工翻译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每一位从事翻译和科技翻译的工作者,都要与时俱进,学习翻译软件,并在工作中,充分利用这一先进工具,提高翻译效率和质量。同时,也要认识到:两种语言(母语和外语)都是经过了几千年文化的发展,要找到一一的对应关系并不容易。在这种情况下,人的艰苦脑力劳动必不可少。机器翻译是人工智能的一部分,牵涉到自然语言的一些理解,会有不同角度和观点方面的差异。计算机起辅助作用,最大限度地帮助人,但无法取代人。为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定要走人机结合的道路。

四、结语

科技翻译过程是一个运用各种资源来完成信息转换的过程,电子化资源将成为翻译人员依靠的主要资源。只有专业人员协同发挥作用,才能完成优质、高效的译文。因此,我们应当大力推广网络技术的应用范围,实践证明科技翻译与网络资源有着必然的联系,将两者结合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技术的发展,提高科技翻译效率,加速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潘福燕.英语科技文体的语词特点及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5,(4).[2]毕静芝.科技英语的特点及翻译原则[J].甘肃科技,2008,(15).[3]袁亦宁.国外计算机翻译的发展和近况 [J].上海科技翻译,2002,(2).

现代广告英语的语体特征初探 篇5

广告,顾名思义,广而告之。广告是商家宣传产品,推销产品的乃至争夺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广告更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现代广告业以从招贴、标牌、信函、报纸、期刊、广播等传统手段发展到现代电视、多媒体技术、乃至互联网。可以说,现代广告业,就其资金和技术力量而言,已经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但是,不管广告业如何发展,完成宣传、推销主要任务的基本手段还是语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二十一世纪,广告英语业已成为一种具有很高商业价值的实用文体。因此,研究广告的文体特征有着非常重要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本文将从语体特征入手对广告英语做初步的探讨。

二、广告英语的口语性

广告英语作为现代英语的一个功能变体,是一个使用性很强的文体,它承载着向广大消费者宣传产品,吸引大众注意力,激发起他们对产品的购买欲望等功能。要完成这一使命,广告英语的语言必须具有感召力。英美现代广告学认为,广告的作用在于:提供信息(information),争取顾客 (persuasion,保持需求 (maintenance of demand) ,扩大市场 (creating mass markets) 以及确保质量 (quality) 。要完成以上五个方面的作用,广告英语的语言必须要大众化,口语化。只有语言的大众化,才能做到家喻户晓从而吸引大众的注意力;也只有口语化,才能使人易于记忆商品的特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因而,广告英语为更加有效地完成“广而告之”的使命,必须具有流畅的、带有亲切感的谈话体英语的特征。

三、广告英语的描述性

在商品经济欠发达的一百多年前,由于市场规模,产品数量以及人口等约束,英语广告在语体上体现为记实性,其主要功能为宣传介绍产品。但是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英语广告逐步演变成了吸引大众注意力,推销产品的工具,最终变成了争夺产品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广告功能由宣传到促销的转换,促使广告英语在语体上发生了由记实性向描述性的根本变化,这一点在商业广告体现的更为显著。具体体现为:大量使用形容词,副词以及形容词和副词的最高级形式,而形容词中用的最多的则是描述性形容词和各种名词化形容词(the fair, the real)及形容词化的名词(如a luxury sports car中的luxury和sports)。如一个餐馆的广告语:Finest food, most attractive surroundings and a friendly disposition这则仅仅九个字的广告就用了三个描述性的形容词,其中两个用了最高形式。广告英语的描述性是广告的推销功能的集中体现,充分利用描述性形容词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进而煽动他们的购买欲望。

四、广告英语的短句性

广告英语不仅要完成宣传产品、推销产品的职能,而且一定要具备可读性和易于记忆的特征。这样,商品或产品的特征才易于被顾客瞬间记忆且不会被轻易忘记。因此,广告英语中忌用结构复杂、盘根错节的长句。一般说来,广告英语的句子结构相当简单,力求利落有力,经常使用省略句,有时甚至省略到一个词,甚至几个字母。More香烟的广告,仅有三个单词:Ask for more.真是简洁明了。再如一家眼镜店的广告语,仅仅用了三个字母:OIC。虽然只有三个字母,但外形酷似眼镜,三个字母的读音更与Oh, I see!浑然天成。此外,为求行文在简略中求节奏,有时还在编排下功夫,力求新颖别致。广告英语的短句性,不仅体现了广告的语体特征,而且是经济特征的体现。有道是,一寸光阴一寸金。

五、广告英语的修辞性

在现代商品经济时代,广告英语为完成其宣传、推销的职能,极大地勾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在语体上具有强烈的修辞特征。修辞手段的使用,使得广告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宣传的产品更加栩栩如生。英语修辞格中的比喻、借代、夸张、移就、矛盾修饰、双关、排比、反复、押头韵、押尾韵等等,在广告英语中都曾频频出现。英语修辞手段在广告中比较常用,它存在于语音、词汇、句法等各个语言层面,不仅大大增加了广告的吸引力,同时也是的广告语言更具有风趣、幽默、俏皮、滑稽的风格,增强了广告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从而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英语广告:More sun and air for your son and heir,在这则海滨浴场的宣传广告中,制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双关,利用sun-son, air-heir这两对谐音字,使广告语言不仅和谐悦耳,读来朗朗上口,而且颇风趣、幽默,具有感召力。

六、广告英语的创新性

随着广告业的蓬勃发展,电视广告、网络广告铺天盖地之势,为凸显自我之特征,在数以千万计的广告中脱颖而出,从而实现吸引广大受众的注意力,极大地推销产品,进而达到占领市场份额的目标,英语广告的制作者也在不断地挖空心思、不断追求新的创意,使得广告给人以回味和想象的广阔的空间,构思创新手段各不相同。有的皆有名家名言:如一香烟广告语为:To smoke or not to smoke, that is a question.只要有英国文学常识,马上领悟道这借用的是莎士比亚著名悲剧《哈穆雷特》的名句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再如下例广告语:We know eggsactly how to sell eggs.Exactly被创意的设计为Eggsactly,可谓是独具匠心,读了这个广告语,自然就知道这是买鸡蛋的去处了。现代广告英语的语言创新,是商品经济发展以及市场竞争激烈的体现。的确,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变。现代广告英语的创新,虽然手段各异,但目的却是殊途同归:彰显产品特质,吸引受众注意,激发起消费欲望。

七、结束语

总之,不论是英语广告,还是汉语广告,广告的创作都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集社会学、美学、心理学、市场营销学、文学、语言学于一身。这门艺术创作写作比其它形式的创作更需要技巧。它要利用推销原理写出雅俗共赏、生动有趣的文字,要具有特殊的感染力,能在瞬间引起读者注意,刺激其购买欲望,最终促成购买行为。广告英语的语言若具备了口语性、描述性、短句性、修辞性乃至创新性的特征,并且运用得当,便会使广告语言的内涵与影响远远超出广告。

参考文献

[1]白光:中外感性广告与经典与点评[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4

[2]陈定安:英汉修辞与翻译[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4

[3]靳顺则:英汉汉英商品广告词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4]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5

[5]斯科特:广告心理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4

[6]王燕希:广告英语[M].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

[7]虞瑞钧:涉外经贸英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广告英语的语体学特征简析 篇6

1 The Features of Sentence Patterns of Advertising English

Researches and studies have shown the following features shared by English advertisements in a grammatical way:

1.1 Extensive use of simple declarative sentences

This stylistic feature is determined by the ultimate goal of advertising,i.e.to urge purchase of potential customers or to urge people to take suggested actions.Modern society features fast rhythm and high efficiency,which results in the brevity and frankness of the vehicle of advertising—the advertising language.Moreover,the high expenses of advertising force the advertisers to transmit the most information in a limited space.Therefore,simple declarative sentences are massively employed in advertising English.Meanwhile,the two most applicable sentence patterns,the Subject–Predicate–Object pattern and the Subject–Be–Predicative pattern are most frequently used as they are plain in form yet effective in meaning.Examples of this stylistic feature are listed in the following:Now one company creates internet solutions unique to you.(Fujisu);Brainpower makes it real.(HP Consulting);THAI makes wishful thinking come true.(THAI Airlines);Elegance is an attitude.(Longines watches);Agility is the best defense.(BMW);The possibilities are infinite.(Fujisu)

1.2 Extensive use of imperative sentences

Imperative sentences contain meanings of request,demand and summon and are

generally brief,forceful and stimulating.In the same way,the goal of advertisements lies in urging people to make certain purchases or to take certain actions.This explains the extensive use of imperative sentences in English advertising.Examples of this stylistic feature are:Just do it.(Nike);Make the change.(Li Ning);Strive for the future.(Butnon);Live with Focus.(Focus of Ford);Prepare to want one.(Hyundai);Think different.(Apple computers),etc.

1.3 Use of interrogative sentences

Interrogative sentences have the power of arousing the attention and curiosity of the audience,inspiring their imagination and leading them into thinking.Studies have revealed that when interrogative sentences are employed in English advertising,a question is usually presented,followed by a corresponding reply,the Question-Answer pattern.This pattern has proved to be plain,clear and logical with the well-devised replies.See the following examples of this kind:Go to the cinema?I live at the cinema.(Philips stereo systems);Are we there yet?I hope not.(Mercedes-Benz);Traveling to the end of the earth?We’ll make you feel more at home.(United Airlines);When was the last time you looked forward to flying?The Jewel of Asia.(Asia Airlines),etc.

1.4 The tendency of using present participle structures

Simple declarative sentences,despite their brevity and efficiency,sometimes appear to be too formal and boring whereas imperative sentences sometimes make people feel annoyed with their aggressive,insufferably arrogant tone.Hence present participle structures,a new choice in English advertising with their compromised,brief and emotional nature,are gaining popularity.Cases in point in this aspect are as follows:Moving with you.(Ford);Driving technology.(Nissan);Connecting people.(Nokia);Winning the hearts of the world.Making the sky the best place on earth.(Air France).etc.

2 The Features of Tenses and Voices of Advertising English

As the information concerning the features of products transmitted by advertisements is fairly stable and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s does not change with time passing,advertising English reveals equally permanent features,which determine the fact that the information concepts transmitted by advertisements involve past,present and future.Most advertisements in English use simple present tense in that simple tense can express an action or a state going on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speaker’s utterance.Also,it can express a habitual action or permanent state.Another reason for extensive use of simple present tense in English advertising lies in the fact that advertisers are always in pursuit of current benefit,which determines the main tone of advertising—stress on current value and functions.The following English advertising slogans are good examples:It represents a new philosophy of life.(7-series of BMW);To me,the past is black and white,but the future is always color.(Hennessy);Sometimes,a phone call is not enough.(Nokia);We lead,others copy.(Ricoh photocopier);Behind that healthy smile,there’s a Crest kid.(Crest toothpaste);Sometimes the best service is no service.(BMW);So small,it fits almost anywhere.(Sanyo),etc.

In most cases,active voice is preferable to passive voice in advertising English.The major distinction between active voice and passive voice lies in that the former stresses the doer whereas the latter stresses the doee.Advertisements are meant to call on people to take suggested actions and focus on the doers as well as the actions they take,hence the extensive use of active voice in most English advertisements.

3 Conclusion

Advertising English has unique stylistic features in vocabulary,grammar and rhetorics.The grammar of advertising is comparatively fixed and simple in contrast to general grammar.Regardless of the use of negative expressions and present progressive tense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the major stylistic features of advertising English grammar can be summed up as follows:1.Extensive use of simple declarative sentences,imperative sentences,interrogative sentences,and present participle structures.2.Present tensebased.3.Active voice-based.The author argues that the stylistic features of advertising English grammar will embrace changes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he era,the concepts of the audience and advertising culture,most probably diversified,internationalized and more human-oriented.Therefore,advertising staff and researchers are supposed to keep pace with the era and conduct more study on the psychology of the audience as well as stylistics of advertising English to enhance constant development of advertising English.

摘要:广告英语作为具有很高商业价值的实用文体,有着独特的“鼓动性语言”,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其语体特征主要为:大量使用简单的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和现在分词结构;时态以一般现在时为主;语态以主动语态为主,力求最有效地达到引起消费者的AIDA(Attention注意,interest兴趣,desire欲望,action行动)的广告目标。

关键词:广告英语,语法,语体学

参考文献

[1]秦秀白.英语语体和文体要略[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李克兴.广告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加强语体教学凸显文体特征 篇7

一.作文文体不分的现状与语体教学的欠缺

很多学生误解了“文体自选”的实际含义, 把“自选”当作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作文文体只讲形式不讲规范, 文体不分的现象日益严重, “四不象”作文充斥评卷场!正如广东省高考语文评卷组组长、华南师范大学陈妙云教授在评价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时指出:“不少议论文叙多论少, 搞得文体特征模糊” (《语文月刊》2012年第8期, 第5页) 。笔者认为, 为了规范作文文体, 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需要语文教学者在教学中引进语体教学, 因为语体是文体的表征, 文体不分在很大程度上讲是因语体不分形成的, 而广大一线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点, 语体教学非常欠缺, 语体教学已经是我们高中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考场作文要求“文体自选”, 并不是不要文体, 而是要学生选用自己擅长的文体, 发挥学生写作个性。不同的文体有一定的文体样式, 如果文体不伦不类, 甚至似驴非马, 就不规范了, 这反而有悖于“文体自选”的初衷。文体一旦选定, 就必须使文章体现这种文章的体裁特点, 做到文体规范。要做到这一点, 首先要弄清文体的特点, 比如记叙文、议论文、散文, 或书信体、日记体、访谈录、求职信、说明书等体式, 明确其行文特点, 凸显文体特征。

在写作中, “文体”是从文章学的角度说的, “文体”就是文章体裁;而“语体”就是一种语言运用的风格、体式!中学写作教学中有一条“合体”的要求, 就是指作文既要合文体又要合语体。可是, 对贯彻这一要求, 如今的作文教学实际情况是, 重文体轻语体, 或者说有些教师自己对语体都还有些陌生。因此, 在作文指导中, 对文体虽有明确的规定, 但因为在语体教学上的忽略, 造成学生因语体意识的模糊导致文体的不分!因为, “不同的文体有着各自常用的表达方式, 一篇文章中往往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 (《现代写作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93页) , 要写出文体特征鲜明的作文, 就必须注意文体与相对应的语体的和谐!

二.注重文体与语体的和谐对应

凡文章都有一定的文体样式, 如果文体特点不伦不类, 甚至似驴非马, 就不成其为文章了。“文体自选”是在各种文体样式中自由选择, 擅长什么文体就选择什么文体, 一旦选定, 就必须使文章体现这种文章的体裁特征, 尤其是语体特征, 不可文体杂糅, 文体不分!

比如, 记叙文和议论文在语体上就有很大区别。记叙文要写人、记事, 特点是要体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因此它必然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的语体表达方式;议论文要说服读者, 阐明自己的一个观点, 强调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 这决定它要以议论为主要的语体表达方式。

但在教学中, 学生常常混淆文体特征, 写出种种语体与文体不合的文章。下面笔者不妨以一些考生习作为例, 来分析文体语体模糊不分的现象!

语体与文体虽然对应但不和谐。比方, 笔者曾以央视采访莫言“你幸福吗”的材料, 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 一个学生在开头这样写道:

幸福是一种感觉, 是人的内因决定的。我们现在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实行科学发展观, 这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是中国几十年来的革命和建设得出的真理。只要我国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再中国带来了无限生机, 我们就可以提高幸福指数……

整篇文章都类似这种表达, 如果单单从文体来看, 我们没有理由说它不是议论文, 因为这篇文章使用的是议论文的语体, 但表述近乎苍白, 满篇政治术语, 像政治问答题, 这是中学生作文合文体但不合语体的典型例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主要是学生对语体与文体是否“合体”的片面理解。

语体与文体张冠李戴对应不当!请看笔者在2005年在广东高考评卷场上看到的一篇名为《学会纪念》中的一段:

童年消逝了, 亲爱的你, 你能告诉我, 我们童年的记忆在哪里吗?在摇篮里, 在家里, 还是在青草的河畔?种植达观, 我们收获的是快乐;种植快乐, 我们收获的是健康。童年, 我们又能纪念什么呢?是启蒙时的学语, 还是嬉戏中的哭闹?我无法找到它的踪迹, 难道童年真的消逝了吗?它真的一去不复返了吗?……

初看到这一段, 你肯定以为这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抒情散文, 谁知道下文写的竟是一篇议论文!我们抛开“种植快乐, 我们收获的是健康”等不合逻辑的表达, 也不说该段对朱自清《匆匆》不成功的仿写, 议论文需要入木三分的议论, 于阐理中凸显写作者理性的光芒, 洞见考生的思维深度, 从语体讲, 这已是散文的语体了!这种文体与语体错位的情况, 考场并不少见, 不能不说是考生语体意识的模糊, 也不能不说这是高中作文语体教学的缺失!

与此类推, 用信函文体却连格式都不正确, 用文言文文体却文白夹杂, 以平淡的记叙写戏剧, 以典雅的文笔写启事……这些都属于语体与文体写作不规范不和谐的表现!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在“表达”中明确要求作文要“符合文体要求”, 并进一步指出:“符合文体要求, 指的是符合考生所选的文体的要求”, 以上语体与文体不和谐的写作, 都不符合文体要求, 造成文体不分!

三.凸显语体表征, 明晰文体特征

为了很好的掌握文体写作, 就需要熟悉不同文体及其语体, 并在日常作文教学与作文写作中加以训练, 平时就需要对你感兴趣的文体和它对应的语体多加训练, 以凸显语体表征, 明晰文体特征, 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由于标准不同, 语体有各种分类方法。从便于中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原则出发, 可以把语体分为口语体、正规语体、典雅语体。这三种语体的特点是, 口语体多用日常语言, 包括方言、俗语、土话, 句子可能不合语法的规范, 但灵活自由, 亲切易懂;正规语体使用普通话规范语, 还有专门用语、术语, 表达规范、严谨, 给人以严肃感;典雅语体多用古今中外形象性、情感性词语, 富于文采和感染力, 遣词构句常有意突破语言规范。就文体来看, 中学主要训练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四种实用文体和散文这一种审美文体。一般而言, 文体和语体并非一一对应, 常常是一种文体以一种与之以应的语体为主, 以其它语言成分为辅。前面所举《幸福》中的那段文字, 毛病就出在不知议论文要对应什么样的语体, 结果用了纯粹的正规语体。

总体说来, 文体是承载内容的一种形式, 有各自相应的语体要求, 一般以口语体为主, 略带典雅语体色彩;议论文以正规语体, 需略带典雅;散文则追求典雅的语体, 可略带口语色彩, 其它书信、通知、序言等文体也都有自己大体的语体、格式限制, 需用一种冷静、客观的语调, 一些惯用的词语和某些程式化的句型进行表达。所以, 同学们写作时应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文体, 注意该文体与语体的大体对应和谐, 不要写成“四不象”文体!

孔子说:“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写作也要讲究这种协调。考场作文如果注意了语体和文体的对应原则, 就能凸显考生的文体意识, 即便渗进其它语体, 也要向主要语体靠近!例如, 在议论文的写作中, 要以议论为主, 可以适当地以个人对所论论述的中心主旨或对象作真情实感的抒发, 使文章有你情感的脉动, 以打动读者, 引起阅卷老师的共鸣。我们看广东2012年高考优秀作文《生于此岸, 心无岸》中的一段:

洪荒宇宙之中, 岁月长河之上, 我们就降生在这一时代, 不偏不倚, 不快不慢, 诞生在属于我们的时代。我们生长的这片土地, 有林立高楼, 灯红酒绿;我们停靠的这个海岸, 有冷漠喧嚣, 名利冲突……

这段文字里, 我们看到, 考生是以抒情的语体为主, 同时又用了两个整齐句子形成对偶, 内涵是对比, 画面是描绘, 抒发了对“你想生活的时代”个人的理解与评论, 含情的语言打动着读者的心扉, 言中见情的抒情性语言表征, 凸显了散文的文体特征。

近年网络流行语体特征解读 篇8

关键词:网络语体,语言特征,网络流行

网络语体, 作为一种介于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新型语体类型, 已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并广泛出现在报纸杂志、大学录取通知书、政府机关招聘启事、公路安全宣传标语, 甚至通缉令上, 如2009年的“被XX”体, 2011年的咆哮体、高铁体、淘宝体, 2012年的元芳体、甄嬛体等。这些语体最初都源自影视文学作品、社会新闻事件、名人微博、社交网站或网络论坛, 因为具有特定的词汇、句式 (格式) 或韵律特征, “可以表现出特定的风格、格调、情感和气氛” (徐莉, 2009年) , 而其“新颖性迎合了人们当下的审美意趣”, 被赋予“特定的意义成分” (李明洁, 2013年) , 借以诉说生活体验和价值诉求, 因而备受追捧, 广为流行。

本文将以近年来几种网络流行语体为例, 从词汇、语法、话语角度分析其语言特征。

1 网络流行语体的遣词

在用词上, 网络流行语体充分体现了网路语言新奇简洁、生动幽默的特点, 运用自然语言里原有的材料, 或加以变形, 或赋予特殊意义, 从而创造出一些在形式上完全不同而内涵更为丰富的词语。

1.1 汉字谐音

利用一些读音相同或相近的汉字造成谐音词, 常见的如“美眉”、“大虾”、“斑竹”、“油墨”等。而在流行语体中, “咆哮体”每句话结尾处的“有木有”亦是如此。略带孩子气的问出“有没有”, 让人感到一种新奇, 同时也很亲切, 并体现出人们面对不公平待遇时的愤懑和无奈。

1.2 指称新意

流行语体中的指称, 大多具有口语中指称的现场性和语境同一性的内涵, 即通过“你”“我”的直接对话, 明确说话者和受话者关系, 将双方置于同一个时空环境以及同一个对话语境。例如, 丹丹体中, 直接针对受话人发出请求, 虽然双方的沟通是通过微博并错时进行的, 也能确保指称的明确无误。而淘宝体中的任人唯“亲”在指称上更具特色。“亲”是“亲爱的”的简称, 将形容词转用为代词来增加亲和力, 体现了四海之内皆是亲的思维方式, 迅速拉近人际关系, 如南京理工大学的录取短信。而上海公安的通缉令将通缉犯称为“亲”, 则具有另类的幽默效果。

例1:淘宝体

“亲, 祝贺你哦!你被我们学校录取了哦!亲, 9月2号报到哦!录取通知书明天‘发货’哦!亲, 全5分哦!给好评哦!” (南京理工大学录取短信)

“亲, 被通缉的逃犯们, 徐汇公安‘清网行动’大优惠开始啦!亲, 现在拨打110, 就可预订‘包运输、包食宿、包就医’优惠套餐……” (上海公安通缉令)

2 网络流行语体的造句

网络流行语体中, 存在很多特殊的语法现象, 甚至不少语句违反汉语词法句法的规律, 老词新用, 以达到个性宣泄、寻求放松的目的。

2.1 语气词新用

现代汉语中, “哦”、“喔”、“噢”多在句首作叹词, 而网络语体却常常把它们放在句末作语气词。如淘宝体中“包邮哦”、“给好评哦”、“你来了哦”, 故意模仿港台语调, 并带有轻松亲切的口语化色彩。

2.2 感叹句新用

感叹句, 顾名思义, 是一种用来表示喜、怒、哀、乐等强烈感情的句子类型。而在网络流行语体中, 感叹句的应用比比皆是。最为典型的要数咆哮体, 每句必以感叹号结束, 且常常是若干连续叠用的感叹号来增强语义和情感表达的力度, 有时也通过感叹号数量的有序变化来增加美观性, 或是反映声音的强弱抑扬变化。这种语体虽已被证实有助于社会减压, 但也难免过度发泄、逃避现实之嫌。

例2:咆哮体

“法国人数数真是极品啊!!!!!!!!76不念七十六啊!!!!!!!!!!念六十加十六啊!!!!!!!!!!……176988472怎么念!!!!!!不念腰七六九八八四七二啊!!!!!!!!!!念一百加六十加十六四个二十加十八再四个二十加四再六十加十二啊!!!!!!!!!!!你们还找美眉要电话啊!!!!!!!!!!!!!电话报完一集葫芦娃都看完了啊有木有!!!!!!!!!!!!!!” (摘自网帖《学法语的人你伤不起啊!》)

2.3 被字句新用

汉语的被字句原多叙述不如意或不企望的事, 用来表达主语受祸、受欺骗、受损害、或引起不利的结果等。而诞生于2008年的新式被字句, 通过“主语/受影响者+被+ (使役者) + (隐形主要谓语) +显形次要谓语”的深层句法模式, 在特定语境下增加了很多反讽的意味 (姚俊、宋杰, 2012年) 。

例3:“被XX”体

那些原本在小康水平之下的群众, 一夜之间就“被小康”了。 (重庆日报2010-03-04)

河南镇平拟投2.3亿建高中, 居民抱怨“被捐款” (中国新闻网2010-05-27)

“被小康”、“被自杀”、“被就业”等词中暗含了对主流、权威话语的质疑和不满, 民众对于“被宣称的内容”满怀疑窦却无从正面畅怀抒发, 只好进行调侃和反讽;而像“被捐款”、“被会员”、“被全勤”等词表达的则是一种对不合理规则被迫无奈的感受, 意思大致可以理解为“被迫如何”或“被强制如何”, 成为民众另类心酸的写照。

3 网络流行语体的话语

网络中首先最吸引人的要素就是语言能力, 因为只有它是最为直观和重要的。网络流行语体, 最突出之处就是追求形式的新奇和超常规表达, 甚至不惜失去其意义上的逻辑性。

3.1 超常仿拟

仿拟就是对现成的固定词组、句子、篇章甚至语体临时性地加以仿照。作为一种修辞手段, 在网络环境中被发挥到了极致, 以仿造脍炙人口的古典诗词、广为传唱的歌曲以及为大众所熟知的影视对白为主。每种流行语体, 原本只是某一特定社会现象在语言上的折射, 在流传过程中, 其框架内会被不断添加进新的内容, 从而衍生出各种不同的版本。

如蓝精灵体, 将70后、80后耳熟能详的主题曲改编, 使之迅速转化为“吐吐槽、降降压、唱唱更健康”的解构社会的打油式文体。又如元芳体, 把《神探狄仁杰》系列电视剧的对白演化为在陈述某件事情后加一句“元芳, 你怎么看?”的结构, 用来表达质疑、嘲弄或公开征询看法。再如甄嬛体, 将带有复古之风的台词嵌在“若是……想必是极好的, 但……倒也不负……”结构中, 后续一个“说人话”的反转, 通过“戏仿”, 旨在营造诙谐幽默的气氛,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例4:甄嬛体

“方才察觉今夜饮茶过甚, 无心入眠, 若长期以此, 定将损肤, 他日睡前饮牛奶一杯, 方能安心入睡, 对睡眠质量也是极好的, 携友饮茶虽好, 但也要适可而止, 方不负恩泽。说人话:我失眠了。”

3.2 无序逻辑

逻辑本是人的一种抽象思维, 是人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论证来理解和区分客观世界的思维过程。其特征一是判断必须对事物有所断定;二是判断总有真假。而在网络流行语体中, 由于追求速度或娱乐性等原因, 其内在逻辑并不严谨, 话语呈现松散性的特征, 很多表述是经不起逻辑推敲的。

以高铁体为例, 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的一句“至于你信不信, 反正我信了”, 被网友戏谑为与谎言有关的语法, 将事实与某种解释混为一谈作为“信”的理由, 因而招致社会舆论更大的质疑。而撑腰体中, “你是XXX人, 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 ”其前提与结论并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但由于该体旨在促进社会正义, 代表了群体的整体利益和精神, 具有鼓励、倡导、煽动的作用, 反而被广为接受。

4 结语

网络流行语体作为信息时代网络交际的产物, 其遣词、造句及话语形式意义上都有着鲜明的特点, 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一方面, 这体现了人们求新求变的个性化语言表达诉求;而另一方面, 也或多或少会对汉语的规范性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需要我们不断地对其修正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明洁.作为流行文化的流行语:概念与特质[J].武汉大学学报, 2013 (1) .

[2]吕明臣.网络语言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8.

上一篇:血糖达标下一篇:一体化生产线班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