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

2024-05-24

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精选9篇)

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 篇1

《土地管理法》和《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修改已进入关键阶段, 如何完善征收补偿制度依然是社会各界没有达成基本共识的重大问题。农村集体土地和城市国有土地上房屋的征收补偿应从具体明确补偿对象、科学设定补偿标准、保证补偿支付到位三个方面予以完善。

具体明确补偿对象

《土地管理法》规定的集体土地征收补偿主要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在这些补偿中, 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对象是附着物和青苗的所有权, 土地补偿的对象除了集体土地所有权外是否包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并不明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规定的补偿对象是被拆迁房屋, 被拆迁房屋所占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补偿仅以被拆迁房屋区位价值的形式予以适当体现。

事实上, 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影响到的权利除了集体土地所有权、房屋等附着物和青苗的所有权外, 耕地往往涉及土地承包经营权, 建设用地往往涉及宅基地使用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城市房屋拆迁所面临的主要权利是房屋所有权和房屋所占土地的国有土地使用权, 而且从价值上讲, 国有土地使用权的价值往往要比房屋的价值大得多。

由此可见, 《土地管理法》的征收补偿规定忽视了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等的补偿,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规定的拆迁补偿忽视了对土地使用权这一更重要权利的补偿, 有本末倒置之嫌。这两部法律规定的补偿没有坚持“征收什么补偿什么”的基本原则。

从逻辑上讲, “补什么”是“如何补”的前提, 在没正确具体确定补偿对象之前, 就不可能设置科学的补偿标准。也就是说, 忽视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等权利补偿的集体土地征收补偿, 以及颠倒了主次的城市房屋拆迁补偿, 不可能是尊重被征收人权利的科学合理的补偿。

从我国的征收实践看, 征收补偿对象的不明确甚至错位已经引发了一系列严重问题。土地征收中补偿对象的不明确在为地方政府压低补偿标准提供“方便”的同时, 也为被征收方滥用权利漫天要价提供了借口。

鉴于《土地管理法》和《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在征收补偿对象规定方面存在的问题, 这两部法律在修改时应当直面这一问题。其实, 2007年10月1日实施的《物权法》已经贯彻了这一思路, 如该法第132条规定:“承包地被征收的, 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有权依照本法第四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获得相应补偿。”

基于此, 征收补偿对象的确定应以“征收什么补偿什么”为原则, 对征收过程中遭受损害的权利进行区分, 分别予以补偿。即集体土地征收应当区分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等权利, 分别予以补偿;城市房屋拆迁应当区分房屋所有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等权利, 分别予以补偿。这样不仅有利于尊重和公平对待被征收人的权利, 为科学设置补偿标准奠定基础, 同时可以有效防止因征收拆迁而引起的大规模突击违章建设。

科学设定补偿标准

根据《土地管理法》和《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现行集体土地征收补偿主要以农业年产值为基数, 很少考虑土地的市场价值;城市房屋拆迁补偿根据被拆迁房屋的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因素, 以房地产市场评估价格确定, 考虑土地使用权的价值不够。总体来讲, 由地方政府主导制定的补偿标准过低且不统一、不公平, 不能充分补偿被征收人的权利、利益损失。

从我国的征收实践来看, 主要由开发商“暗箱”操作的、“分化瓦解、各个击破”式补偿的基本特点是不公开、不公平、补偿低, 但也不乏过度补偿的个案。补偿的多少有时甚至取决于被征收人的斗争能力和斗争决心。毫无疑问, 这样的补偿标准和实践不仅不利于保护被征收人的权利, 而且不利于征收的实施和公共利益的实现。

各国各地区法律规定的征收补偿以征收所影响的所有权及其他权利为对象, 补偿标准遵循市场原则, 即按被征收对象的公平市场价格给予补偿。这样的公平市场价格往往是买卖双方愿意接受的价格, 例如我国香港地区规定的补偿标准为“财产征收当日被征收财产的公开市场价”。

我国现行补偿标准的改革完善应当统筹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补偿标准的确定应当贯彻“损失多少补偿多少”的基本原则, 即原则上要以被征收权利的市场价分别确定补偿价格。征收制度的本质是公权力强制取得私权利, 但不能因此让部分被征收人为了公共利益而做出特殊牺牲;二是补偿标准的确定要“左顾右盼”、“瞻前顾后”。既要保护被征收人的权利, 也要考虑曾经的大量被征收人甚至社会大众的感受;既要考虑克服过去征收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也要考虑国家的未来发展, 尤其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土地制度的走向。

支付补偿款的原则

《土地管理法》关于征收补偿款的支付并无具体规定, 《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土地补偿费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 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归地上附着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 安置补助费必须专款专用并根据具体安置情况进行处理。

理论上讲, 有权征收集体土地的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征收补偿款的支付义务人也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权受领征收补偿款的是被征收人、被拆迁人, 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拥有房屋、青苗等所有权的个人。也就是说, 征收补偿款的支付关系只能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与被征收人、被拆迁人之间发生。

在我国的征收、拆迁实践中, 征收补偿款往往是由开发商通过乡镇政府、村委会等组织逐级发放, 造成了征收补偿款被大量截留、拖欠、挪用、贪污等现象, 侵害了被征收人、被拆迁人的利益。

《土地管理法》和《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修改应在前述明确补偿对象的基础上, 以“征收补偿义务人直接支付给权利人”为原则, 明确规定征收补偿款的支付义务人为实际行使征收权的县级以上地方政府, 征收补偿款的领取权利人为权利因征收而消灭的集体经济组织或个人, 如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补偿支付给集体组织, 而房屋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等的补偿直接支付给相应的权利人, 以避免补偿不到位问题。

征收补偿是征收制度的核心, 限制政府滥用征收权力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给予被征收人公正的补偿。我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征收实践均表明, 绝大多数征收争议针对的是补偿数额, 而非公共利益。

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 篇2

关键词:薪酬制度;宽带薪酬

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是企业的永动机。企业薪酬制度关系到能否激励员工为企业发挥其积极能动性,从而为企业创造最大效益,还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否留住核心人才,从而关系到企业在社会竞争中的生死存亡。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可以说是一种最重要的、最易使用的激励方法,它是企业对员工的回报和答谢,以奖励员工对企业所付出的努力、时间、学识、技能、经验和创造,是企业对员工所做贡献的承认。在员工的心目中,薪酬不仅仅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员工自身的价值,代表企业对员工工作的认同,甚至还代表着员工个人的能力和发展前景。合理的薪酬制度不仅对员工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企业的发展更是不可忽视的。特别是一个合理的薪酬体系,对企业管理效率的提升具有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企业薪酬制度的设计和完善,更是人力资源管理提升的一个重要方面。

1 传统薪酬制度的弊端

传统薪酬主要是薪点制,薪酬确定的依据主要是职务(岗位),实行的是职级工资,薪酬与岗位(职务)的严格挂钩,只要岗位(职务)不变,要实现增薪那是不可能的。其弊端显而易见:

(1)激励不恰当,给员工定位不准确。

(2)平均主义严重。无论员工技能好坏,但只要熬到一定的年限就可以享受高薪。容易挫伤了核心员工尤其是一些年轻的核心员工的积极性。

(3)薪酬设计与管理具有随意性。传统薪资制度中,有时领导一句话就能影响员工的等级和晋升。

(4)范畴过于狭隘。传统薪资制度中,给员工的进修、培训、出国等机会所涉及的成本并不计算在内。

(5)激励动力不足,激励成本不断上升。

(6)激励的短期化甚至不具有激励性。传统薪资制度只注重了薪酬的保健功能而忽视了其激励功能,即只满足了员工的低层次需求,而忽视了员工的高层次需求。

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 篇3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企业越来越需要高才能、高素质的人才。人才的引进需要企业建立健全完善的激励制度。而激励制度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薪酬激励。薪酬激励实际是指利用薪酬为杠杆, 来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来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实现员工管理中的相对公平, 并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就企业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制度进行探讨。

二、建立适合企业薪酬激励制度的原则

1. 内部公平性原则

同一企业中, 同一职位员工所获得的薪酬应该与其劳动贡献成正比;不同岗位、不同职务员工所获得薪酬应与其对于企业的贡献成正比。

2. 外部竞争力原则

企业的薪酬结构和薪酬水平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以此来确保能够留住现有人才, 招聘到所需人才。

3. 高激励性原则

薪酬激励制度的主要原则是高激励性, 若激励效果不明显或者没有激励性, 那么所制定的企业薪酬激励制度就完全丧失了其意义。

4. 薪酬成本控制原则

除了要考虑内部公平性原则、外部竞争力原则、高激励性原则之外, 还要务必考虑到薪酬成本控制原则, 即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考虑, 避免薪酬成本过大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负担。

三、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制度的措施

1. 实行短、中、长期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方式

短期激励是指与某个受时间约束的目标或者某个项目相互联系的薪酬, 如盈利分享、绩效工资、年终奖金等。而“年薪制”是最为典型的中期激励, 即考核周期为年度, 将企业经营业绩与经营者的工资收入相挂钩, “年薪制”能够有效地抑制“59岁现象”, 而且还能够提高积极性, 便于企业长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股权激励”是最为典型的长期激励, 它是指给相应人员一定的公司股权, 让他们能够以股东身份参与到风险承担、利润分享、企业决策等工作中来, 进而能够尽心尽责地为企业服务, 股权激励对于提升企业管理效率、降低企业代理成本、改善企业治理结构、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凝聚力都会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短、中、长期激励各自有各自的优点, 企业应该实行短、中、长期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方式, 以便能够达到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

2. 根据不同的岗位, 对员工实施不同的激励措施

(1) 对一般员工的激励。企业一般员工多看中短期利益或者物质鼓励, 以此来满足他们的安全需求和生理需求。企业应该抓住一般员工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利用薪酬激励制度来提高他们的工资收入。

(2) 对部门主管人员的激励。部门主管人员往往会更加追求成功感, 以此来满足他们对自身职业发展的需求和尊重需求。企业应该抓住部门主管人员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利用职务晋升制度来保持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3) 对企业高层人员的激励措施。企业高层人员可采用年薪报酬制度, 虽然年薪报酬制度有多种多样的方案, 但通常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多元报酬结构, 即多个不同性质的收入组成了企业高层人员的经济报酬, 固定的基本工资收入是其中一部分, 另外一部分就是股票收入、当年奖金等与营业业绩相关的风险收入;第二种是单一报酬结构, 即企业高层人员在达到了企业某一经营目标后, 由企业一次性给予他们一定数额的报酬。

3. 薪酬激励制度在保密与公开之间做出适当的选择

企业所制定的薪酬激励制度应该具有相对的公开性, 企业全体员工都有权知道提薪时间、条件, 有权知道自身素质提高、日常工作表现对薪酬收入的影响, 有权知道自己的薪酬结构构成、薪酬数额、薪酬标准。这种相对透明、公开的薪酬激励制度有利于给全体员工传递一种积极信息, 表明这个制度是自信的、公平的。与此同时, 要注意重视团队奖励和团队绩效, 虽然与奖励个人效果相比, 奖励团队的激励效果要弱很多, 但为了能够避免上下级间工资差距过大、团队成员间相互合作, 很有必要建立起完善的团队绩效薪酬激励制度, 这样能够让员工更加关注团队精神, 让员工逐渐树立一种团队发展目标与自身发展一致的薪酬价值观, 以便能够更好地推动员工的工作。

4. 制定公正的评价标准

考核评价体系要与薪酬激励制度挂钩, 这样有利于鞭策落后、激励先进, 也有利于对每个员工的职责行为进行强化、规范。在对工作业绩进行考核时, 要尽量防止出现平均主义现象, 要重点考核工作纪律、工作态度、个人道德、专业技能、道德修养、理论知识等方面, 要增加评奖评优的透明度。同时, 要对民主测评和民主评议工作予以充分重视。一个部门、一个科室的同事往往会有较多的接触, 对于彼此的遵纪守法、工作业绩、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学习情况等情况都有较为直接的了解和接触。在绩效考核中, 可以采取找有关人员面谈、开展职工座谈会等民主评议形式, 防止出现“主观主义、以偏概全”等问题。

5. 采用公平的薪酬制度

就企业薪酬差别程度和内部薪酬水平而言, 广大员工对薪酬差别程度更加关心, 由于企业员工在工作态度、个人能力和工作岗位的差别, 薪酬分配差别是必然的。如何让广大员工接受这种“差别”, 既鼓励先进、又体现公平原则, 这对于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制度是极为重要的。企业在对薪酬激励制度进行设计时, 务必要遵循公平性原则, 要将企业不同岗位、不同职务、不同部门之间的绩效、能力和职责的差异都客观、准确地反映出来, 做好内部的绩效考核工作和岗位评价工作, 对不同岗位的相对价值进行合理确定, 以便能够对薪酬内部分配不公的问题从根本上予以解决。

四、结语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就是薪酬激励制度, 务必要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制度来打造一支稳定、高效的员工队伍, 来将薪酬的最佳激励效果充分发挥出来, 进而有效地实现企业的“以人为本”及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 篇4

每个教师都明白课堂教学中的启发与引导是很重要的,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核心,但是活动中的适当评价也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保持和延续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张扬他们的个性开发潜能,让他们在快乐与成功的感受中增强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还因为这一兴趣和愉快体验将推动他们今后积极参与美术活动,以此终身受益。美术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主要体现在启发、监督、沟通、分析引导的作用。怎样的教学评价才是有效的: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手段应多元化;评价标准应灵活多样;重视日常的、动态的、过程性的评价;重视学生的感受和对结果的认同,自信心、自尊心得到保护。为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以学生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最终目的的评价。具体的说:对学生美术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以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那么美术课程中该怎样去实施有效的评价,我认为因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总之,恰当的运用教学评价,把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末,重视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对美的情绪体验,帮助学生建立自信,通过评价重视学生的探索与创造精神,允许学生在创作中采用不同的方法,接纳学生不同的创作结果。以不同的角度给予肯定,重视培养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克服困难,大胆表现的勇气,这样我们的评价对学生的发展才是有意义的。

一、学生自我评价方面

在评价的过程中,不光是老师作出正确的评价,更要让学生全面的参与进来,让学生自己来发现美,让他们发现自己作业中的优点和缺点,让学生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对自己的缺点也要正确对待,使自己的作品更加的完善,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精神,美术涵养得到不断的发展。在课内课外多开展自评、互评和评价小组,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这样的评价更有说服力。让每个学生能够自主地发挥能动性,尽可能的提高自己的创造力。作业评价时,多鼓励学生,使学生有成功感,进而对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美术作品。多鼓励,少指责;多赞扬,少批评,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想象创造的成果能够得到别人的承认和肯定,以此来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创新心理品质。在平时,也可以挑选出比较优秀的作品,让同学们自己来评价,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每个同学都能辨别出画优缺点,同时,学生的欣赏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二、老师在美术活动表现方面给予的评价

传统的美术教学评价,只是教师对作业的批改,评价方式显得单

一、无趣。当教师把作业发下去后,看到的是优、良、合格等简单的评价方式,渐渐的学生对你的评价失去了兴趣。美术作业不能像语文、数学一样简单分出对和错,所以说我们的评价不能如此简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富有想象力的思想要及时地加以肯定,做好正确的引导。多鼓励,多表扬,给学生充分的自信,使他们能大胆的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别忘了,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是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比如:我在五年级美术课《我的同学》时,有一个学生把他的同桌画成了一个撕牙咧嘴的女孩,活象个“母夜叉”,当时心里就有点生气,我问他为什么把你的同桌画成凶神恶煞的样子?学生说:“那女同学平时非常凶,很多男同学老受她欺负。”一听这话,心中不禁暗喜,很形象,很生动,很有想象力。作品中把凶的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作品虽然没有画出同学的外貌特征,却画出了性格上的特点,这样的作品当然值得表扬,学生的想象力可是不可以磨灭的。当然也要告诉他这样画他的同学是不好的。美术作业展示的是每一个学生不同的个性,美术作品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应该尊重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个性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在学生达到基本要求的同时使学生获得各自个性特色的发展。我们所要培养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富有个性的学生。

三、学生美术作业评价

美术作业的评价方式应是多种多样,不同层面的。美术作业的评价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发现绘画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然后得以改正。我们的评价不是对学生的画作出简单的评判和鉴定,这不是美术老师的职责,到象是美术评论家了。我们的评价首先应对学生的劳动成果给予充分的肯定,要让学生有自信,充分利用好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挖掘出每一位学生对画画的潜力。对于学生有独创性、有创意思维的作业要给以及时表扬和肯定。记得在我上小学时,美术老师手中拿着一块小黑板,上面是他的师范画,然后就让我们照着范画去画,作业评价也很简单——谁画的仔细、像就能拿到高分。这样的教学方法显然是不正确的,首先,这样的话学生充其量也就老师的绘画水平,事实上也没有学生能达到这点,其次,学生那充满想象力的创新精神完全被扼杀。虽然现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提倡创新精神的培养,但是不良的做法至今还在制约着学生的美术学习。对我们中小学的美术教学应明确目标,我们的美术教学不是培养画家,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一些美术的基本常识,基本技法,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使学生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作为一为美术老师,首先,不要以专业的的目光来要求学生,以画的像不像和技法作为单一的评价,如果是这样的要求,那么我想学生肯定无法使您满意,最后学生仅有的自信和天真就会被你磨灭了,原本小朋友都是比较喜欢画画的,使他们失去对画画的兴趣。其次,对学生的作业不能作出简单的评价,应该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作品为什么得到这样的评价,优点在哪里,缺点在哪里,怎样在今后的作业中

改善。使学生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提高,那么我们的教学评价也有了意义。再次,也不能一味的表示肯定,一味的鼓励。有的老师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说什么都是正确的,甚至连错误的也不加以指出,这样的评价毫无意义,最后使学生是非不分。过于宽松的评价,等于是没有评价。美术作业的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的肯定,课程改革纲要标举“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这一价值目标,每个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潜在人才,教师就应当选择相宜、多样的评价方法。

四、教学中不断提高评价体系

事物是不断的在发展变化的,我们的评价体系也在不断的完善,使它尽可能的符合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不同年级的学生应制定不同的评价方式,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低段的学生可以带有一定游戏的趣味性,高段的学生可以带一定深度的思考性。对一个同学的评价也应避免雷同,这样会使学生对你的评价失去兴趣,那么他会不在意你的评价。评价方式虽然多种多样,对每个学生的作业不一定要把每种评价方式都用上。每个学生的作品都有他的个性,当然评价方式也是不同的,针对他的作品选择一种或几种评价方式就可以了,评价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我们的评价不能一层不便,要科学,合理,不断提高。

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 篇5

一、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意义

编制现金流量表可以反映出医院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情况。通过编制现金流量表, 可以使报表的使用者全面了解现金流量的影响因素, 评价医院的支付能力、周转能力和偿债能力, 并能准确预测医院未来的现金流量, 为医院决策层制定战略部署提供可靠依据, 同时, 对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将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联系起来, 能够清楚地分析出医院投资理财、经营成果和财务管理状况。因为资产负债表虽然能静态地反映医院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状况, 但不能提供医院一定时期的财务收支情况;收入费用表能提供医院一定时期的财务收支情况, 但不能反映出财务状况变动的原因;而现金流量表恰恰能反映出医院业务、投资、筹资等活动中的现金流量。现金流量报表虽然能反映出医院在一定时期中业务活动、投资、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情况, 但又不能反映出医院的财务管理情况。将三者结合起来分析医院的业务、投资、筹资、财务管理情况, 使医院领导能更加合理地调配资金, 加速现金流转、提高资金的使用率。

2. 将现金流量表和收入费用表联系起来可以分析、评价医院经济效益的质量。因为医院在一段时期内获得的结余并不能代表医院真正具有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 有的医院虽然从收入费用表上看出结余比较可观, 但医院财务有困难, 没有足够的现金支付到期债务;还有的医院虽然从收入费用表上表明的经济效益不太可观, 但医院有能力支付到期债务;只有现金流量表可以实现收付实现制, 综合反映出一定会计期间医院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

3. 通过现金流量表提供的信息, 医院在投资、筹资、购买大型医疗器械等物质时可以评估出医院未来获取现金的能力。因为从现金流量表上可以得知医院的现金从哪里来, 又运用到哪些项目中。这样就可以评价出医院的偿债能力和自我创造能力, 便于医院领导正确制定战略部署。

二、科学、合理地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内容与结构

笔者认为, 要想科学、合理地编制出可行性强的现金流量表, 首先要清楚地了解现金流量表的内容。从编制原则上来看, 现金流量表应按照收付实现制的原则进行编制, 将权责发生制下的医疗收入费用信息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的现金流量信息, 这样就可以使信息的使用者了解医院经济效益的质量。一般来说, 现金流量表的主要内容可以划分为业务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这三个部分, 每个部分的活动又细化为若干个具体内容, 使这些具体内容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医院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这就弥补了资产负债表与收入费用表提供的信息不足等缺陷, 使报表的使用者详细了解现金流量影响因素, 为医院决策层进行经营活动提供准确信息。

其次还要清晰地了解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在现金流量表中,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是一个整体, 医院现金形势下的转换不会影响现金的流入和流出。如:医院从银行提出现金存入财务部门, 是医院存放形式的转换, 这些现金并没有流出医院, 就不能构成现金流量。同样, 现金与现金等价物之间的转换也不能属于现金流量。所以, 现金流量表在结构上应将医院一定期间产生的现金流量分为三大类, 即:业务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三、科学、合理地分析、运用现金流量表

1. 科学分析现金流量表。业内同行都知道:无论企业还是医院对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 可以了解医院本期及以前各期现金流入、流出结余情况, 从而运用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正确评价医院财务状况,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现金流量表的分析还可以评价医院当期和前期取得的经济效益情况, 科学预测医院未来的发展, 合理制定医院的发展规划。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 进行业务活动时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将医院为患者医疗服务时收到的现金与医院购进药品、医疗器械和支付医务人员薪酬的现金进行比较, 就可以大致掌握医院的经济效益状况。在医院经营正常、收支平衡的情况下, 前者大于后者, 可表明医院获取的经济效益在提高, 创新能力强;如后者大于前者, 则说明医院经济效益低, 需重新调整发展规划。

(2) 将医院投资活动时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分析。当医院扩大规模开发新的收入增长点时, 需要大量的现金投入, 如果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补偿不了现金流出量, 则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为负数。如果医院投资有效, 就能将未来产生的“现金净流入”用于偿还债务和创造效益, 医院就不会有偿债困难。

(3) 进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一般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越大, 医院面临的偿债压力越大。假如现金流量主要来源于医院吸收的财政补助、社会、企业捐赠、本院职工集资等, 就不会存在偿债压力。所以在进行分析时, 可将吸收的这一部分现金与筹资活动现金流入总额进行比较, 所占比重大则说明医院资金实力增强, 就可以降低财务风险。

(4) 进行净增加额分析。如果医院的现金增加额是经营活动产生的, 就可以反映出医院经营状况良好, 创新发展能力强, 坏账风险小。反之, 可以反映出医院经营状况衰退, 医院决策层就要通过处置非流动资产来缓解资金矛盾。

2. 合理运用现金流量表。同样, 对现金流量表的合理运用也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 当业务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 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数时, 表明医院处于创新发展周期。在这个阶段, 医院可以通过债务融资或融资活动进行发展壮大, 开发或设立新的医疗研究项目。

(2) 当业务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 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 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数时, 可以确定医院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医院的经济效益、知名度都在逐渐上升。这就需要医院大量回收货币资金, 购买高科技的治疗仪器, 开发新的医疗项目。这时,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可能无法满足所需投资, 就需要补充必要的外部资金以达到平衡。

(3) 当业务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 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 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 表明医院进入投资回收时期, 这时很多外部资金需要偿还, 医院应稳步发展并按时偿还债务, 以保持医院的信誉度。

(4) 当业务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 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 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 说明医院的经济在衰退。这就表明医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小于流出, 医院应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将现金用在刀刃上, 并及时收回投资以弥补短缺的现金。

四、摒弃传统的现金流量表中繁琐项目, 科学、合理地编制现金流量表

1. 传统现金流量表的弊病。

据笔者所知, 传统编制现金流量表方法主要有“底稿法”和“T型账户法”。传统的现金流量表有以下两方面的弊病:一是报表准确率低, 验证工作困难。一般年末一次性对全年发生的现金收支进行分析, 很难保证准确无误, 并且给后期审计验证也会带来困难。二是工作量大, 难度高。因为编制现金流量表的主要依据是资产负债表和收入费用总表、医疗收入费用明细表、及有关账簿资料, 这些内容都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 而现金流量表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 所以在编制过程中需要将权责发生制调整为收付实现制, 这样编制工作就产生工作量大, 难度高的弊病了。

2. 科学、合理地编制现金流量表。

要想科学、合理地编制现金流量表, 必须摒弃传统的现金流量表中不合理的部分;增加科学、先进的内容;引进现代化财务软件并在编制方法上进行创新。

(1) 运用现代财务管理方法, 正确评价现金流量表。首先, 简化繁琐的现金流量表项目, 该归类的归类, 该精简的精简, 使管理者和使用者都能看得懂、用得上。其次, 改进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 尽量与国际财务管理制度接轨。对现金流量表的每一个项目都要做到精确、简化。然后, 提高工作效率, 减少工作量。笔者建议:医院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应采用“科目分析法”进行编制, 也可以直接按会计科目记录来编制现金流量表。

(2) 增设现金流量表信息披露制度。对于不涉及到当期现金收支, 但影响医院现金流量的投资、筹资和经营活动, 应进行信息披露或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 这样做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3) 建议医院采用“EXCEL电子表格软件”登记各类日记账, 年末根据日记账中的现金流量表行次数据, 由计算机分类汇总现金流量表记录的项目;采用“标行法”将医院每一笔收支业务运用“按月编表法”进行年终汇总;这样, 可以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可靠性。同时, 对现金流量表的内容, 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及时合并与删改, 以提高现金流量表的准确性和利用率。

(4) 大量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 采用在财务软件中增设现金流量标识, 制证人员在制证过程中通过职业判断选择现金流量标识, 期末通过系统取数生成现金流量表数据。

总而言之,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 但也给编制者留下改革创新的空间, 编制者应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地编制。笔者相信, 只要业内同行坚持认真探究准确、简便的编制方法, 精确掌握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和分析方法, 有效地运用现金流量表进行财务管理, 就能够为使用者和医院决策层提供全面、准确的会计信息。

摘要:为适应医疗体制改革的发展和需要, 我国卫生部、财政部于2010年12月联合印发了《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 在这两个新制度中又增加了一项新的内容——编制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编制的反映医院现金流量变化趋势的一种报表。文章阐述了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意义、结构和内容, 并对如何科学、合理地分析、运用现金流量表提出了自己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新医院会计制度,现金流量表,编制,分析,运用

参考文献

[1] .刘迪.浅谈现金流量表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意义.会计文苑, 2010 (3)

[2] .姚波.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及改进措施.商业经济, 2010 (8)

[3] .何越.浅谈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和运用.经济师, 2008 (7)

[4] .张志芳.现金流量表的分析与运用.现代商贸工业, 2011 (9)

科学合理的练琴方法 篇6

首先是要找到有效练琴的状态和方法:

一、分手练:

学生永远不要双手直接合弹,应该先练右手的单旋律直到很熟,能把握本曲的核心与灵魂,再练左手。把伴奏织体搞懂,分清声部与和声,特别要注意表情记号及休止符的正确演奏!

二、分声部练习:

钢琴音乐是多声部作品,练习时必须考虑各声部的层次突出及对比,这时就必须分声部练习了。比如巴赫的复调作品,在分手练习的基础上必须进行分声部练习,有时是三声部有时四个声部,甚至这些旋律是以隐伏的状态进行的,因此学生在分声部练习中必须将这些隐性的声部剥离和呈现出来!

三、分句练习:

再大的音乐作品也都是由一句一句的乐句构成,所以分句练习是很有必要的,将一个乐句多次反复练习到家时,在练习下一个乐句每个乐句就相当于建筑的砖瓦,水泥、钢筋、最后由和声织体统一建立起音乐作品的宏伟大厦才能呈现给观众无与伦比的完美作品。

四、分段练习:

也就是从局部到整体的练习在完成了以上分手练习,分声部练习,分句练习后就进入了分段练习,因为有了前面细节练习的技术支撑,进入这个环节就会有的放失,目标明确,整段整段的往下放,为下一步的完整性打好基础。

五、整体练习:

就像一个机器,有数个或数十个模块组成一样,将所有的段落组合在一起一首完整的音乐作品就练成了,在整体练习中要高度重视音质、音色以及音乐风格的把握,踏板、力度及肢体语言的合理把握,都将影响完整音乐作品的优秀呈现,所以学生一定要认真按照这些步骤来练习,才能达到较高的音乐境界!

参考文献

[1]吴元.学习钢琴的途径.文化艺术出版社.

浅谈科学合理的流量管理 篇7

1.1 航班量增加迅速

当地面某一公路车流量较大时,交警部门会在公路入口限制车辆进入,避免道路的拥堵。飞机在天上飞的时候,是按照规定的航路、航线来飞,如同地面的公路,而飞机与飞机之间、飞机与地面障碍物之间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都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如果空中飞机数量饱和,管制员就会限制地面飞机起飞,让其在地面等待,等空中流量平稳后再允许起飞。如果某一航路、某一扇区或某一机场的飞机数量激增,将出现飞行流量超过限额的情况,为确保各航空器之间有足够的安全间隔,管制员需要对进入该航路、扇区或进离港的航班进行适当限制或调整以实施有效疏导和控制,来维持安全、有效、快捷的空中交通流通,保证空中交通运行的平稳与安全。

1.2 空域管理问题

国家出于国防安全的需要,对空域实行相关管理和限制,民航部门对空中航路结构、数量和区域覆盖面积可调节度很小。我国的空域大部分由空军管理,民航可以灵活使用的空域容量不足四分之一。以南宁机场为例,南宁机场是军民合用机场,当本场军航活动时,进近管制部门可以允许使用的区域不到平时进近空域的四分之一,所有进离场航班的高度和间隔调配均集中在这一区域,空域环境非常复杂。如果碰上军航训练起落科目,跑道会长时间被军航占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提前对进离场航班进行适当限制,越来越多的航班集中在这一区域盘旋等待,飞行空间更加拥挤,飞行矛盾十分突出。

1.3 恶劣天气影响

恶劣天气是航空业的一大劲敌,包括雷雨、台风、大雾、冰雪等等。每个机场都有自身的起飞落地标准。如果机场天气恶劣,但够起飞降落标准,即使波道里只有两三架飞机,管制员却要不断地发出航向指令和气象情报以及了解飞行员的意图,这样管制员的通话频率和负荷都比平常更加繁重。对于进近排序,管制员需要适当拉大飞机间隔,以便为飞机复飞和终止进近提供安全余度。如果航路上出现范围较小的雷雨,绕飞对管制指挥影响不大,一旦雷雨影响的范围较大,飞机偏离航路会越来越远。对于同样的一块天气,不同的机组绕飞的技巧和方法大有不同,这种绕航的不确定性更增加了管制指挥的风险。另外由于国内航线结构的复杂性,大范围的偏航饶飞恶劣天气经常会导致严重的飞行冲突。管制员为了降低大面积绕飞带来的高风险性,确保工作强度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确保飞行安全,只能做出牺牲效率来保证安全的流量控制。

2 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流量管理

2.1 应用新技术准确预测流量,合理放行,节能减排

空管流控的目的是削平流量高峰从而使飞行流量平缓畅通。对未来航班流量的准确预测是做好流量管理的基本前提。现阶段,空管部门借助现有的流量预测工具,如流量管理及多机场放行协同系统即CDM系统、FIPS等基础上发布流量控制,但仍存在较大的不准确性,比如前段航班延误对小时高峰值预测的不准确性,流量预测领域的研究与投入还有待完善。

流量管理及多机场放行协同系统的启用将有效提高该区域航班流量管理的整体水平,能够大幅度减少航班总体延误。同时对航空公司节能减排和旅客方便出行起到积极作用。流量管理及多机场放行协同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是通过信息平台实时发布天气情况、航班预计起飞时间和顺序,便于航空公司组织乘客有序等待,为航空公司提供更为准确的航班推出时间,减少乘客的机舱等待时间 ;二是此系统成为管制员辅助决策的工具,通过系统排序,管制员合理安排航班推出开车、滑行和起飞时间,减轻管制员工作负荷,减少了航班地面等待和空中盘旋时间,实现节油减排和绿色环保 ;三是形成空管、机场和航空公司共同参与和管理的模式,形成多机场协同决策,实现空域利用率和放行效率的最大化。但作为不在此协同放行系统内的机场,航班延误可能会变得更加严重,比如南宁飞往北京,用此系统给出的时间往往会使航班延误更加严重,甚至给不出具体的起飞时间。流量管理软件的设计思路应尽可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对全国的流量进行统筹管理,扩大CDM系统的覆盖面,最终实现与全国流量管理系统以及其它地区空管流量管理的数据交互,实现全国范围内统一流量管理,提升管制运行效率和航班正常运行的整体水平,方便旅客安全顺畅的出行。

2.2 避免发布流量控制的随意性、盲目性和绝对化

理论上的流量控制运用到实际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偏差。一些空管部门发布流量控制没有进行科学验证和分析,往往造成流量控制带有随意性、盲目性和绝对化。这样往往会使得空域利用很不充分,飞行员对管制员的误解也会加深,这也是在流量控制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争吵和发生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不科学不合理的流量控制虽然可以减少本管制区内的飞行冲突却不利于民航整体的发展与效益。合理的流量控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到航班流量、放行间隔限制、机场停机位信息、天气等情况,科学计算,合理排序,避免出现为了减少自身风险而发布绝对化的流量控制。以南宁机场为例,本场军航活动时,管制员会根据军航训练科目与要求来安排本场进出港流量,但是由于各个方向流量差别很大,在发布流控的同时,必须对各个方向实施差别化,比如大流量方向发布5分钟一架飞机的流量控制,而小流量方向则是10分钟一架或者更大间隔的流量控制,这样在保证不超负荷指挥的情况下,尽量减少航班延误,使空域得到充分利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管制员应与飞行员进行沟通,通报流控或等待原因,飞行员也会给予管制员更多的理解与信任。灵活、合理地发布流量控制,使航班延误时间尽量最短化,整个运行环境会更加顺畅有序。

2.3 提高管制人员素质,优化人员配置

空中交通管制是保障航班安全、快捷、有序运行的重要环节,管制员肩负着这一重大的责任。随着民航事业的快速发展和飞行流量的急速增长,空中交通变的得越来越繁忙,有的机场和区域已接近饱和,因此该行业对管制员的自身素质有越来越高的标准和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管制员,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业务技能,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应变能力、协调能力、团队意识及服务意识。模拟机训练应加大对管制员各方面的培训力度,围绕提高管制员特情处置、大流量飞行及雷雨季节航班绕飞时的指挥能力开展系列培训,提高管制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和抗压能力。具备了这些综合素养,从而提高管制员的处境意识水平,提升空管保障能力,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水平才能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3 结论

空管流量管理系统经过不断的改革与发展,航班正点率得到明显提高,这对整个民航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空域资源有限、航班量激增、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矛盾仍然制约着航班正点率问题。随着航班量的快速增长,空域可调整的余度越来越小,针对这一长期存在的问题,空管部门必须采取更多积极措施来完善流量管理体系,使空域利用率最大化,在安全的基础上提高效率,为我国民航快速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安全基础。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民用航空空管实施流量管理的必要性,航路结构、空域管理、恶劣天气等都有可能成为航班延误的原因。然后从技术设备、人员素质等方面探讨了如何使流量管理更加科学合理,旨在为了提供更高效、更安全的空管服务,确保飞行安全顺畅。

后备种猪的科学选配与合理饲养 篇8

1 后备种猪的选择

1.1 体型外貌

后备种猪应具备品种的典型特征, 如毛色、耳型、头型、背腰长短、体躯宽窄、四肢粗细、高矮等均要符合品种的特征要求。

1.2 健康状况

应选择体格健康、无遗传疾病的个体作为后备种猪。健康的仔猪往往表现为食欲旺盛、动作灵活、贪食。后备种猪应来源于高繁殖力的家系, 外生殖器官发育良好, 无疝气、隐睾、单睾、乳头内陷等遗传疾病, 以免影响其繁殖性能的充分发挥。

1.3 生长表现

后备种猪的生长速度不宜过快, 否则对其繁殖性能有不良影响。一般到初次配种前, 种母猪平均日增重应控制在550~650g, 种公猪的平均日增重宜控制在650~750g。

后备种猪的选择时期, 可在仔猪断乳后到初次配种前这段时间进行。开始和不符合要求可以多留些, 随着生长发育, 某些生长发育不良或有生理缺陷的个体逐步淘汰。

后备种猪在初次配种前还要作最后1次选择, 主要是淘汰那些生殖器官发育不理想、配种能力低、精液品质不良的后备种公猪, 以及发情周期没有规律性、不发情或发情症状不明显的后备种母猪。

2 配种工作的组织

猪群的配种, 首先应做好配种计划, 同时做好各项组织工作, 成年母猪应以年产2窝以上为前提。

2.1 分娩制度

2.1.1 常年分娩

一年内都有母猪分娩。优点是可充分利用猪舍, 均衡利用公猪, 并能常年提供断奶仔猪和商品育肥猪, 工厂化养猪要求一年内保持均衡地配种和产仔。

2.1.2 季节分娩

对母猪有计划地配种, 集中在适宜仔猪生长发育的季节里分娩, 既有利于仔猪的生长发育和提高哺育率, 又可降低培育成本。

2.2 配种计划

配种计划是全年生产计划的组成部分。制定配种计划要根据上次配种结果, 确定本次与配的公、母猪, 做好每头母猪的交配计划。

2.3 配种工作的组织

在配种前一个月, 对公猪和母猪进行健康检查, 精液品质检查, 后备母猪要检查发育情况, 提出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 修订配种技术规程, 认真核对种猪的耳号, 准备好人工授精器材和配种记录表格, 加强母猪发情观察, 做好配种记录, 便于推算预产期和考查猪群的血统情况。

3 饲养管理

3.1 饲养

后备种猪的培育是指选育具备蛋白质生长和沉积能力强, 肉质优良且遗传性能稳定的种猪。这种遗传特性允许供给较高的饲养水平, 因为随着蛋白质的大量沉积, 同时机体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除控制日粮中蛋白质和能量水平外, 还应供给后备种猪足够的矿物质和维生素, 以满足其正常生长发育需要, 从而获得种用性能良好的后备种猪。21~23周龄, 日粮饲喂量1.8~2.5kg/d·头, 体重控制在70~80kg。25~26周龄, 日粮饲喂量2.2~2.5kg/·头, 体重控制在90~100kg。28~30周龄, 日粮饲喂量2.5kg/·头, 体重控制在110~120kg。配种前10~14d, 其饲喂量应增加到3.0~3.5kg/·头。

3.2 管理

后备种猪在体重未达到60kg时, 可按性别和体重大小分群 (4~6头/群) 进行饲养。60kg以上时, 再分成2~3头的小群。群养密度适中, 后备种猪生长发育均匀。密度过高, 则影响后备种猪生长发育速度, 还会出现咬尾现象。后备种猪达到性成熟时, 常出现爬跨行为, 可能造成阴茎损伤, 对生长发育不利, 最好单栏饲养。

从一开始就应加强调教管理, 使猪容易与人接近, 为以后的采精、配种和接产等工作打下基础。饲养人员要经常接触猪只, 可对猪耳根、腹侧和乳房等敏感部位进行抚摸, 既可使人畜亲和, 又可促进乳房充分发育。

逐月测量体长和体重, 不同品种类型在不同月龄有相应的体长和体重范围。通过后备种猪各月龄体重变化, 可间接判断其生长发育的优劣状况, 并及时调整日粮营养水平和饲喂量, 使后备种猪生长符合其品种类型要求。

后备种猪在冬季同样需要注意防寒保暖, 夏季要防暑降温, 舍内通风换气良好, 保持猪舍空气清新。猪舍地面及饲养设备和工具要定期消毒, 经常刷拭猪体并定期驱虫。后备种公猪每天要有适当的运动, 既可以使猪体格健壮, 四肢灵活, 并能接受日光浴和呼吸新鲜空气, 又可以防止自淫恶癖。后备种猪达到适配日龄和适配体重时, 即可准备配种。

后备种母猪可与老母猪一起饲养, 与公猪隔栏相望或者直接接触, 这样有利于促进母猪发情。

科学合理性的面面观 篇9

合理性(rationality)一词来自reason(理由,推理、思考),它指的是有理解的、有智力的,讲推理的,特别是讲按照一定的形式规则进行推理的。具有这种性质的人们的信念、语言、论证和行动就称为有理性的或合理性的。反之不体现这种性质,例如只凭热情和冲动的言行就叫做非理性的。(当然合理性还有另一层意思,即按期望效用最大化的行动被称为理性的,所以经济人即理性人,本文不着重讨论这个问题)。以上的合理性概念主要来自马克斯·韦伯(Max Weber),韦伯将合理性划分为两类。一类叫做目的/工具合理性(purposive/instrumental rationality)简称为工具合理性。它是服务于一定目的的,是期望达到一定目的的手段,这些目的“是理性地被追求和计算过的”。这种工具合理性表现在“有意识的和非常有计划的,根据经验和深思熟虑”[1]进行的。另一类型的合理性称为价值/信念合理性(value/belief-oriented rationality)。在这种合理性中,行动承担了行动者的内在理由,包括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以及其他的合理动机,而不论它们是否导致成功。韦伯说:“纯粹按照价值合理行动,就要不考虑预先设定的结果,行动要为自己的信念服务,就是说,为权利、尊严、美满、宗教指示,虔诚,或者一种‘事业’的重要性进行行动,即按照行动者认为对自己所提出的要求进行的行动”。[1]226这种不问效果只问动机纯正、价值与规范恰当的言行怎样可以被称为一种合理性?韦伯认为问题不在于这种价值的内容上,而是因为它论证了一个基本原则指导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生活是有基本原则的,忠于我们的基本理念的,不是胡来的,所以在形式上便有了一种合理性,这种价值合理性是相信一定的行为具有无条件的内在价值。但是,韦伯本人回避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关系。他在上面关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表述暴露了这个问题。怎么可以不问效果、不顾成败而只顾目的或动机而去行动呢?其实,韦伯和发挥他的合理性理论的哈贝马斯之所以强调价值合理性是因为他们看出了现代社会的弊病就在于工具理性(特别是经济和经济学上的对效率追求、技术和技术学上的对自然的统治)的过分扩张,“异化”或“蜕变”成为一种统治人的工具,当代世界的贫困与饥荒问题以及当代世界的环境问题就是一种表现。于是批判工具理性的膨胀,唤起人们对价值理性的追求便在这个背景下成为当代许多学术领域和实践领域的激烈争论问题,连科学哲学也卷入这场争论,于是科学合理性便成为科学哲学的一个核心问题之一。附带说一下,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翻译已广为流传,依我个人的看法,准确的翻译应是“工具合理性”和“价值合理性”。

在科学哲学中,科学合理性问题的出现,主要来自以托马斯·库恩和费耶阿本德为首的科学哲学的历史学派对传统分析学派的科学观提出挑战。库恩开出了“历史——范式的进路”代替逻辑经验主义和证伪主义的“逻辑——理论的进路”。核心的概念是理论之间、特别是范式之间、不同科学共同体之间的世界观不同,价值标准不同,所用的基本词语和意义不同,因而理论是不可通约的,连观察以及观察的语句也是不可通约的。这样便产生了两个合理性问题:(1)理论评价与选择的合理性问题:对于不同的理论,有没有一组合理性的方法论原则与标准来做出优劣的评价与选择?如果有,这组合理性标准原则是什么?它在什么意义上是合理性的?它是工具意义的合理性,还是价值合理性?(2)科学变化与革命的合理性问题。既然范式之间是不可通约,则科学变化与革命无进步可言,因而库恩被批判为非理性主义、相对主义。那么一个信念的改变在什么意义上可以说是合理性的呢?如果是合理性的,它是工具意义的合理性还是价值意义的合理性?这两个问题几乎涉及到科学哲学、科学史和科学社会学以及科学与价值、科学与文化之间的所有领域,这些问题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就发生了有关科学合理性的旷日持久的大论战,本文不可能全面解决这些问题,我的进路是想理清不同程度和不同层级的合理性概念来说明不同的科学问题要求不同程度或不同等级的合理性论证。仅仅有工具合理性和价值合理性的区分是重要的,但却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个科学合理性的面面观。

二 科学的假说-演绎合理性和归纳-概率合理性

在西方思想体系中,理性占有很高的地位,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称人为理性的动物,康德与黑格尔认为只有合理性的行动才是真正的自由的行动。尽管如此,但到底什么叫做理性、理性的能力和合理性?不同的哲学家和不同的学科领域有不同的理解,但他们至少有一个共同点即合乎逻辑的论证是合理性的。但是合乎演绎逻辑的论证是合理性的?还是除演绎合理性之外,合乎归纳的论证也是合理性的?这就立刻有不同见解了,首先,休谟要将“合理性”的概念只运用于合乎演绎逻辑的范围里,对于归纳论证,他提出了著名的归纳问题:“我们怎样能够从单称陈述中推论出全称陈述是正确的呢?”我们怎样能够从过去太阳每天早上升起推论出明天或以后太阳每天早上也会升起呢?休谟说,这是本能与习惯而不是理性的,他说“根据经验来的一切推论都是习惯的结果,而不是理性的结果”。[2]它是“我们和畜牲所共有的那种实验的推理,虽是全部生活所依据的,可是它也不是别的,只是我们内在活动而为我们所不知晓的一种本能或机械的力量”。[2]96用巴甫洛夫的术语来说,这不过是一种“条件反射”而已。

卡尔·波普尔基本上坚持这个立场,即认为不存在什么归纳的合理性。但他又指出,并不是说来自经验的科学都是不合理的或非理性的。因为个别的经验,单称的命题虽然不能证实一个理论,但它却可以(演绎地)证伪一个理论,而可证伪性正是经验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经验科学之所以是合理性的是因为它建立在假说演绎合理性的基础上,波普尔说:“证伪法不以任何归纳推理为其前提,而只是以正确性没有争议的演绎逻辑的重言式变形为其前提”。[3]所以波普尔被称为批判理性主义,也就是只承认演绎方法是合理性的那个“主义”。

但是如果这样理解合理性,合理性的概念就相当狭窄,几乎一切经验科学,除了运用假说演绎法之外,都是不合理的。因为经验科学是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寻求比较普遍的科学规律,这些规律是不断地在经验的洪流中进行修改的,如果归纳是不合理的,那么科学也是不合理的。而近代以来,科学之所以获得伟大成功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承认归纳的概括和归纳检验能发现自然界的规律。采取这种方法来认识世界难道是不合理的吗?反归纳主义必须面对这个问题。我想:休谟和波普尔对归纳问题的失误就在于他们想用演绎逻辑,演绎合理性的要求来要求归纳推理,而当他们发现达不到这个要求时就否认归纳推理的合理性。因此合理性应有多副面孔,它的第二副面孔就是包括“不确定性的、归纳的和实践的”推理和论证。这些论证是建立在概率基础上的。怎样建构一套归纳逻辑,怎样确定一个假说相对于证据(或相对于证据以及其他信念)的概率不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这里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归纳概率推理以及遵循归纳概率推理的实践推理和决策逻辑也应该属于科学合理性的范畴。下面我们暂不讨论实践推理的合理性和决策逻辑的合理性而集中讨论关于概率推理的合理性问题。

普特南说过“许多哲学家会说,人应该由概率来指导的理由是如果这个人这样做,那么他享有成功的频率比较高。观察到这种情况并非在那些概率自身完全不确定的情况;我们知道这个概率,而归纳问题就是确定概率的问题在此不加讨论。此处的论题是,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人做x,则成功的概率高,如果一个人做y,则成功的概率低。问题就在于为什么我们应该做x?”[4]普特南在《实在论面面观》一书中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却继续举了一个例子:有两组各有25张洗好的牌的排列,排列A在25张中,只有一张代表“永恒的痛苦”,而24张代表“永恒的快乐”。而在排列B的25张牌中,只有一张代表“永恒的快乐”,其他代表“永恒的痛苦”,则选择A组进行抽签是合理性的。为什么这种按概率推理是合理性的呢?我认为普特南的下列回答是正确的,他说:“这里之所以被称为合理性的唯一理由是:如果一个人是有理性的,则他将可能在理论上达到真理,在行动上取得成功。”[4]84它之所以合理的,因为它是“可靠的”。所以他甚至建议用“可靠的方法”这个概念取代“合理的”方法这个概念:“实际上它是一种以高相对概率成功的结果的方法。”[4]84普特南最后说:“我认为,而我确实有正当的理由认为‘按概率行动’是唯一要做的合乎理性的事,甚至在不可重复的情况下,一个人也应该去做合乎理性的事情,而且我认为这是有根据的”。[4]85普特南的论证自然有点实用主义的味道,但是如果注意到他的相对高概率的方法论不只是为了行动的成功,而且为了达到真理,他就没有什么可指责的了。他说,按概率行事(包括认识真理)之所以是合理的这个问题已到达了问题的底部。“这正是我的铁锹翻转的地方”[4]86,这已到了没有什么可进一步解释的地方了。

不过在这个“铁锹应该翻转的”“底部”,著名的与时俱进的逻辑经验主义科学哲学家亨普尔对于以经验为基础的科学探索为什么是合理性的却有另外一个版本的解释。他说“一个程序的模式(mode)或要求这种程序的规则(rule)可以被称为理性的或非理性的只是相对于这个程序想要达到的目的来说的。方法论理论因而建议的规则或规范,这些规范必须认作是工具性的规范(instramental norms);它们的适当性必须对于它的目标做出调整”、“因此,让我们假定科学的目标就是建立一个不断增长的融贯的与精确的经验知识系统的序列。每一个这样的知识系统可以通过语句的集合K来表示”、“给定这个目标,就有一定方法论规范,它们作为变化着的系统K的必要条件有资格作为理性的程序”[3]94-97。这里亨普尔明确指出,归纳概率的推理和科学方法论的其他规范一样,如果它们是合理性的,则这种合理性是工具理性或工具合理性。①它是相对于科学的目标(他将这目标定位在经验知识的增长)来说的;②它是有一定的规则和程序的;③它是知识增长的必要条件,虽然它不是充分条件。用现代的话语来说因为证据对于假说或理论本来就具有不充分决定性(underdetermination)。所以以概率为基础的归纳推理,是具有自己的科学合理性。它的合理性与(演绎)逻辑的合理性不同。后者是前提是结论的充分条件,前者是前提只是结论的必要条件。显然,关于归纳-概率论证的合理性的理由,亨普尔讲得比普特南更充分、更全面。他的意思是说,有了归纳推理,我们按它要求的一定规则行事不能保证我们一定发现和确证科学规律,则没有它却绝对不行。这个必要而非充分条件的论证比较符合人类认识真理的实际情况与能力。这就是暗含了一个开放问题,除归纳之外,对于发现和确证科学规律,除了演绎与归纳之外还有什么必要条件?

三 科学理论选择的认知价值合理性

我们现在来看一看科学哲学中的逻辑经验主义者(这里主要讨论的是逻辑经验主义者,但如果包括波普尔在内我们可以称他们为分析经验主义者)和历史学派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争论。

逻辑经验主义者亨普尔说,虽然我们的理论很少讨论科学理论的选择和变革的问题,但我们有一个明确而精确的经验对假说的确证与概率的理论,包括卡尔纳普的概率逻辑,所以科学理论的选择和变革问题完全取决于证据的支持度以及它在逻辑上的内部协调性和一致性。因此理论选择与科学信念变革的合理性标准就是演绎的合理性和归纳的合理性,不需要在科学理论选择和变革问题上扩展科学合理性的概念。这种观点,叫做基础主义。因为它将人们在科学上的信念,划分为两组:一组是需要其他信念经过逻辑来证实或确证的,它可以被称之为派生的信念;另一组是证实或确证其他信念而本身不需要任何证明的信念。对于经验主义者来说被看作是确定可靠的信念,它就是经验。逻辑经验主义之所以被称和自称为逻辑经验主义就因为他们的这个基础主义主张:他们认为,科学是以经验为基础的,能为经验所证实的科学规律是从观察事实中概括出来的。它的意义就在于它是经验地可证实的或经验地可检验的。当然,随着测量与观察日益精确,科学命题也是需要修改的。但观察、实验、经验事实,却是科学归纳过程的没有问题的出发点与真理标准。不过这种基础主义观点,一开始就遇到难题:他们的归纳逻辑始终未能建立,又怎样能武断地说科学不要其他评价标准,只要观察就行了呢?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在研究归纳逻辑时发现,从科学事实的证据到科学的普遍命题之间根本没有演绎逻辑通道。这就是说给出一组有关观察事实的资料与数据,能否找到能行的归纳程序与步骤,运用一种算法机械地将普遍规律推导出来?归纳逻辑证明是不可能的,如果可能,那么关于研究很多的关于癌症的原因也会找到了。这不妨将它称为第一类归纳机器不可能。在归纳法则上,如果跟着逻辑经验主义走,我们退而求其次,即假定已经有了几种不同的或者对立的假说h1,h2…给定一组证据e=e1,e2,…我们能否判别hi或hj相对于e成立的概率有多大,从而使我们能够在不同假说之间加以比较,毫无疑义地决定选择hi还是hj呢?很不幸卡尔纳普毕生追求这样解决问题的归纳概率逻辑始终未能建立。至少目前并未证明它是可能的。因为根据统计学中的贝叶斯定理,假说h相对于证据e的条件概率为:

undefined

即,假设的后验概率undefined在这个公式中P(h)是先验概率,按照主观贝叶斯主义的解释,它就是在进行新实验以获取证据之前研究者对假说h所具有的主观信念度,它带相当的主观随意性。因此,我们也不能通过有限的计算步骤,确定地将一个假说对证据成立的概率无歧义地计算出来。我们不妨称它为第二类归纳机器不可能,因此在进行科学研究,确定科学命题和科学假说,评价它们的优劣时,我们不可能单纯依靠经验事实判断,而且还要依靠其他标准。

另一方面,虽然波普尔反对归纳逻辑,认为通过经验概括为科学定律这种方法是不存在的,所以他认为科学不是什么定律的集合,而由一系列猜测所组成。这些猜测为经验事实所反驳或证伪。这些经验事实组成“基本陈述”(basic statements)。但是问题发生了,这些“基本陈述”是不是也是可以被证伪的呢?如果不可以证伪,就会与他的证伪主义和科学划界理论相矛盾,而如果能被证伪,那么用来证伪它们经验观察也可以被证伪,就需要寻找更基础的东西,这就会陷入无穷倒退,于是波普尔还是走上了基础主义的道路。他说:“一个理论的每一次检验,不论它的结果是验证还是证伪,都必须中止于某个我们决定接受的基础陈述。”波普尔很明白,中止于基础陈述,而且中止于这个而不是那个基础陈述(或卡尔纳普所说的“记录语句”)是没有逻辑根据的,因为“这个程序并没有自然的终点”。所以他说:“基础陈述是作为一个决定或一致意见的结果而被接受的;在这个程度内,它们是约定”(Basic Statements are accepted as the result of a decision or convention; and to that extent they are convention)[5]。这里我们明显地看出,在确定基本陈述或观察语句时,波普尔不得不令人吃惊地做出价值判断,即为了奠定一个基础,他求助的不是严格遵守一个规则(rule)而是求助于追求某种目标与价值,这个价值是科学家同行们所偏好并达成协议的,并因而就被约定了。

正当分析的经验主义者不自觉地试图扩大的合理性概念使之适用于理论的选择和科学的变革之时,以库恩为首的历史——范式学派已经兴起了。库恩提出了哲学界甚至学术界被引用最多的概念,叫做范式的不可通约性(incommensurable),或不可比较性。那么理论的选择和范式的转换有没有合理性的原则或标准可言呢?早期的库恩和一直坚持自己激进观点的费耶阿本德认为“没有”!在他们二人著作中都有一些言词说明这一点。如“这取决于说服的技巧”就像“转换宗教信仰,皈依另一种宗教信仰一样”,“科学家怎样想就怎样干”。这些论点好像要打烂科学哲学家的饭碗似的,激起强烈的反应,说这是“非理性主义”、“暴民准则”、“强权即公理”、“彻底的相对主义”。这使得库恩十分惊讶,也引起了库恩对过去的观点或言词进行反思。这个反思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淡化他的范式之间的“不可通约性”,改成“局部不可通约性”“类词的不可翻译性”或“沟通阻碍”;另一方面是对到底什么是理论选择和科学变革的合理性标准进行重新建构。1973年,即在他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发表11年之后,他写了《客观性,价值判断和理论选择》一文,全面提出了理论选择的五条合理性标准。我认为,它是我们所看到的科学哲学家们在这个问题上表述得最好的分析。因此,在这里我要将这五条标准列举出来并略加论证。

库恩说:“我一开始就要问:一种好的科学理论(a good scientific theory)有些什么特征?我从一系列通常回答中挑选出五条来,不是因为这五条可以穷尽一切,而是因为每一条都很重要,而总的又是以从各个方面说明问题究竟在那里。”[6]请读者注意这个good字。

“第一,理论应当精确(accurate):就是说,在这一理论的范围内从理论导出的结论应表明同现有观察实验的结果相符。”这是科学哲学家们通常都将它列为第一条的。这是因为科学本来就是一种以经验为基础的事业,这是区别于其他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特征。

“第二,理论应当一致(consistent),不仅内部自我一致,而且与现有适合自然界一定方面的公认理论相一致”。或者说,与它的背景知识相一致。为什么燃烧氧化学说比燃素说更好呢?因为后者不能定量解释气体在燃烧中的作用,并导致自相矛盾:(燃素从木材中挥发出来的燃素有正重量,而燃烧水银时挥发出来的燃素则有负重量)而违反了“内部一致性”的原则。为什么在宇宙学中恒稳态模型尽管能解释许多现象但却不能替代大爆炸的宇宙学呢?因为它主张的宇宙的物质比较均匀的分布是由于物质不断创生出来的结果,这违反了能量守恒的公认原理。

“第三,理论应有广阔的视野(broad scope):特别是,一种理论的结论应远远超出于它最初所要解释的特殊观察、定律或分支理论”。即它具有统一的解释力,解释该领域的各种现象。例如地理学的板块学说就能做到这一点。板块学说在它提出以后的半个世纪中,不但解释了大陆的浮移,而且解释了火山、地震、海啸以及各种地表的变化。尽管对于板块运动的机制还没有查清楚,但已为科学家和世人所公认。

“第四,与此密切联系,理论应当简单(simple),给现象以秩序,否则现象就成了各自孤立的、一团混乱的”。为什么哥白尼的日心说比托勒密的地心说要“好”而被认为是“真”的呢?在开普勒以前,它并不比托勒密地心说更能精确预测和解释天文家的数据和预报天象、制定日历,是因为有许多天文学家看重它比托勒密地心说更具有“简单性”而被接受为真理的。对于这种简单性可以有各种解释,但不能排除它的美学的特征。

“第五——尽管不那么标准,但对于实际的科学判定却特别重要——理论应当产生丰富的(fruitful)新的研究成果:就是说,应揭示新的现象或已知现象之间的前所未知的关系。”这就是说,它能否产生新的预言,这些预言不属于它最初能解释的现象之列。例如,黑洞的理论解释了恒星在银河系中的运动以及银河系在星系团中的运动等等。

这五个特征——精确性、一致性(融贯性)、广泛性、简单性和成果丰富性——都是评价一种理论适当性的标准准则。[6]316

不过令逻辑经验论和证伪主义者大失所望的是,库恩早在1965年就声明“这些理由所构成的是用来进行选择的价值,而不是选择的规则”,[7]更不是一组“算法”(algorithm)或一组算法的标准。1973年,当他写上述五条标准时又坚持了这个立场。他说:“当然,我提议的这种选择准则,其作用不同于决定选择什么的规则(rules),而在于影响选择的价值。两个人都完全接受同一种价值,但仍然可以在特定情况下做出实际不同的选择。”[6]325

“精确性”、“融贯性”、“简单性”、“丰富性”和“科学的美”这些东西,之所以属于价值的范畴,不仅因为它们是一些规范判断,评价标准,用以评价不同理论的“好”、“坏”,而不是“对”、“错”或“真”、“假”;而且这些标准的实现,是因人而异的,尽管科学家们都同意比如说库恩提出来的价值表,但他们由于个性与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经验与训练各异,对于那个价值标准更重要的看法和不同标准的具体运用就不同。“有的科学家比其他人更重视创造性,从而更愿意冒险;有的宁要综合统一的理论,而不喜欢那种显然只是在更小范围中才更为精确而详细的题解”[6]319。有一组规范的评价的准则,这种准则及其运用因人因地因主观的偏好和理论的范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并显示出价值冲突的特征,这表明这五条认知价值具有典型的价值判断特征,它渗透于事实判断和科学陈述的各个方面,影响这些陈述的形成和它们的被选择以及进化和发展。所以库恩提出的五条标准,不是决定一个理论之所以能够成立的一组规则(rule)或一组算法(algorithm)而是对科学发生重大影响的一组价值。如果这五条标准只是一组规则与算法,则在理论选择上发生争论的双方,可以通过检查理论选择赖以出发的前提有没有错误,然后检查争论双方有没有违反或误用先前大家公认了的步骤和规则(这里是五条),于是最终必能确定哪一方发生错误。可是理论的评价与选择并不是这样进行的。那些标准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规则与算法,而是一组价值。有关这个问题,爱因斯坦和玻尔对量子力学的争论很典型。他们两人也许都会同意库恩所说的科学理论的以上五项价值标准。但二人在如何运用这五项标准上都导致了彼此对量子力学的不同评价。二人都认为量子力学具有惊人的预言的精确性这是不成问题的。但爱因斯坦认为量子力学因未能指明量子测量的内部机制而具有理论的不完备性并与其他物理论发生不一致性,并且还不具有他要将之列入首位的理论简单性。玻尔承认它与经典物理学是不协调的,但这一点并不太重要。他显然将量子力学对微观现象预测的精确性的成功这个标准比爱因斯坦看得重要得多。另外在对世界的本体论信念上二人的分歧是很明显的,爱因斯坦是决定论者,他不相信上帝在掷骰子。而玻尔则是非决定论者,认为不可能有一个隐变量来决定量子所呈现的概率。所以爱因斯坦与玻尔对量子力学看法上的一致是价值上的一致,而他们的分歧是价值上的分歧,不是规则与算法的分歧,这才会引起旷日持久的大论战。如果可以借用马克斯·韦伯的话来说,那就是价值合理性上的分歧,不过我们可以称它为认知价值合理性上的分歧,而且不是工具合理性的分歧,他们之间的争论影响了几代物理学家,在物理学的发展上起了极其关键的作用。

现在看来,科学理论选择和科学理论发展的价值合理性模型概括出理论发展的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科学是通过科学工作者们的激烈争鸣并将这种争论渗透到科学的所有的领域、所有的层面和所有的难点上而得到发展的。如果科学发展的逻辑合理性和算法程序观是唯一的科学合理性,则在科学上的一切争论都会降格为简单的算法的运用,来决定哪一个理论通过逻辑而被推出并为证据很好地确证。如果情况真的是这样,这将是科学发展的一场灾难和大悲剧,因为百家争鸣消失了,理论的多元化消失了,科学工作完全可以由几个拉普拉斯“程序员”和“逻辑或证据检查员”来加以完成。但科学发展决没有采取小数权威和超人决策的形式,而是采取基于科学共同体的多维度的认知评价价值和科学工作者深受其影响的社会文化价值标准支配之下通过自由竞争而达到理论的选择和进化。这是科学认知价值合理性的模型,它与科学逻辑合理性(演绎理性与归纳理性)相辅相成,构成科学合理性的几个层级。

四 科学理论选择合理性有没有一个算法的层面?

但是,在科学理论选择问题上,科学哲学的逻辑学派与历史学派之间有过一场旷日持久的拉据战,在这拉据战中,他们之间的观点相互接近起来,真可谓真理愈辩愈明。在1965年和1973年库恩的理论选择标准“是价值,不是算法”的观点发表之后,年近75岁高龄的亨普尔于1979年发表了《科学合理性:分析的进路和实用主义的进路》,又进一步批评了库恩的观点。1983年,年近80高龄的亨普尔与库恩联合举行多次专题讨论会。库恩一再回应逻辑经验主义的批评,主要观点是关于理论的选择的辩论,不能通过“证明”来解决,不能“塑造成与逻辑或数学证明完全类似的形式”,借助于“逻辑的明确和精确化”来解决[8]。所以不存在一个充分决定性的理由,最终决定个人或科学共同体的选择。“在这里还须依靠由个人经历和个性所决定的特征性因素”。[6]323但库恩又认为,个人的选择不免是异质的和主观的,只有一批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共同体活动的结果会达成比较客观的共识。这样观察与实验的证据加上假说演绎推理是不足以说明科学理论选择的,只有附加上一些上节所说的其他因素、其他的价值(不仅是共有准则的非证据因素,而且包括个人经历和个性所决定的因素)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这些价值也是科学合理性的必要因素。我想库恩的这个立场应与分析学派的理论选择立场有所接近,因为后者也不能证明单用演绎合理性和归纳合理性能解决理论选择问题。我当然没有参加这个讨论班,不过沙尔蒙(Wesley C.Salmon)参加了,并力图想在这两个学派之间在理论选择问题上搭上一座桥梁,他在1990年的一篇论文《科学中的合理性与客观性》中写道:库恩承认“每一位科学家在相互竞争的理论之间进行选择时,要运用某种贝叶斯算法,以便计算P(T,E)的值,也即基于证据E的理论T的概率,这是对于他和他的专业集团其他成员们在特定时期中都是有效的。”[9]他认为问题在于是否所有的理性的科学家都使用同一个算法并产生一个唯一的P值呢?还是不同的科学家,依照理性,每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算法从而产生不同的P值呢?逻辑经验论主张第一种意见,库恩主张第二种意见,请读者注意他的话:“我姑且承认每个人都有一种算法,而所有他们的算法又有许多共同点”。[6]323而沙尔蒙认为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就是不同的科学家使用同一种算法,但达到不同的P值,而这个算法就是经沙尔蒙诠释过的贝叶斯公式,这就是沙尔蒙的意见。我个人认为,按照这个思路,还应有第四种可能性。在确定理论选择和评价上,每个科学家运用的是两个算法公式,第一个是不带个人变量的算法公式,贝叶斯公式P(h|e)=P(e|h)P(h)/P(e)部分地起到理论选择与评价的这种算法作用。一方面是因为它概括了理论评价标准的相当多的内容。例如证据对于假说的似然性P(e|h)表达了假说能导出(或预期)证据的概率,而证据e的成立概率P(e)表达了证据成立的新奇性。验前概率P(h)表达了先前实验证据对于假说的支持度,以及假说h的简单性与融贯性等等,因此,贝叶斯公式无论其概率作主观信念度的解释还是作客观的频率解释,都在某种程度上起到理论评价框架的作用。但是请注意贝叶斯的公式,只有两个变量,就是h与e,因此,我们要看到贝叶斯公式对于反映评价与选择过程与特征的不充分性和局限性。由于证据对理论或假说的不充分决定性不仅对于后者的成立具有不充分决定性,而且对于后者的成立概率也具有不充分决定性。因此,讨论理论评价问题除了讨论证据与假说或理论的关系之外,还需要有第二个算法公式,着重讨论非证据的因素对于确证一个理论或假说的作用。如果与第一个算法公式联系起来看,它主要与确定理论的先验概率P(h)相关。以c表示理论的一致性,以b表示理论解释的广泛性,以s表示理论的简单性和对称性,o表示其他非证据因素,则P(h)=f(c,b,s,o)。在该函数可线性化的情况下,P(h)=αc+βb+γs+λo。这里α,β,γ,λ表示与个人特征和个人价值相关的变量,而c,b,s,o表示决定P(h)的概率分量,不过库恩对此有特殊的解释,它将这些因素列入广义证据的范畴。他说“我们对证据(evidence)作了广义解释,包括简单性和丰富性等考虑”这个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讨论。但无论如何没有后一“算法”是不可能算出任何P值的,而有了后一个算法,科学家们各自算出的P值是不同的。这是科学合理性中的两个层次的问题,一个是科学方法论层次,一个是科学价值论层次,科学合理性中包含价值合理性,它称之为认知价值合理性。这两个层次可以用二阶行为控制系统来表示,第一阶行为系统的基准信息是科学理论选择的一般评价标准。第二阶控制系统是由科学家的理念、风格与价值体系控制的行为系统,它赋予一般评价标准以不同的价值权重。如果可以用“计算”一词,科学家们首先运用第二个算法,算出P(h)值或e值,然后运用第一个算法算出各自不同的P值。这个P值的求得有算法层面,也有价值层面。费耶阿本德当年问库恩:你关于科学发展的论述是一种描述还是一种规范的方法?库恩回答道:“它们应当被看作是兼而有之的”[7]270,319。现在如果有人问我们科学合理性是逻辑合理性还是价值合理性,我们只能像库恩那样回答“二者兼而有之”。

现在看来,关于科学理论的选择,科学合理性可以划分出四个层次:(1)假说演绎逻辑合理性。(2)归纳概率合理性。(3)科学理论评价的规则和算法合理性。(4)科学理论评价的价值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哈贝马斯J.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223.

[2]休谟.人类理解研究[M].关文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42.

[3]波珀K.科学发现的逻辑[M].查汝强,邱仁宗,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16-17.

[4]Putnam H.The Many Faces of Realism[M].LaSulle:OpenCourt Publishing Company,1987:80-81.

[5]Hempel C G.Scientific Rationality:Analytic vs.PragmaticPerspectives.Rationality[J].Klemke E D,et al.Introducto-ry Readings in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3rd.ed.Amherst,NY:Prometheus Books,1998:456.

[6]库恩T S.必要的张力[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315.

[7]伊姆雷.拉卡托斯,艾兰.马斯格雷夫.批判与知识的增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352.

[8]Kuhn T S.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SecondEdition)[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0:199.

上一篇:混合法下一篇:情景教学的有效性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