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设备

2024-09-27

过程设备(共12篇)

过程设备 篇1

1 实施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意义

“过程设备设计”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 该课程涉及到: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工程材料、化工原理、化工制图等基础理论课, 是一门内容多, 综合性强的专业课。它涵盖了化工容器设计和化工设备设计的主要内容, 包括压力容器的常规设计、分析设计等不同设计理论, 以及典型的过程设备如塔设备、换热器和反应釜的结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还涉及到GB150、GB151及化工部化工设备相关标准等, 因此也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

本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较强, 内容抽象枯燥, 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压力容器应力分析部分, 涉及到很多的弹性力学、弹塑性力学的知识, 对于工科学生, 由于缺乏扎实的力学基础, 再加上学时数的限制, 不可能在课堂上大量补充弹性力学等方面的力学知识, 课堂教学的效果往往不是太理想。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改革势在必行。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 结合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特点提出一些看法。通过《过程装备设计》教学方法改革, 其成果对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其它专业课起到示范作用, 更好的把过控专业建设好。

2 树立专业标准、规范设计的意识

过程设备设计作为专业课,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学生树立严格按专业标准、规范设计的意识。并学会在设计过程中熟悉压力容器的标准、法规等。这点必须在课堂教学中重点强调。

3 教学方法改革的内容

3.1 压力容器应力分析部分教学方法改革

过程装备设计课主要内容由压力容器设计和化工设备设计两部分组成, 二者之间关系为:压力容器一般无内件, 而化工设备具有功能性内件, 并根据功能不同分为:换热设备、塔设备、反应设备等。化工设备的外壳为压力容器, 因此, 压力容器是过程装备的基础。

3.1.1 压力容器设计部分的教学方法改革。

(1) 通过强化力学模型的建立和力学结果的分析, 弱化过程中的数学推导和演绎。过程装备设计课程中, 涉及力学模型建立、推导及与工程实结合而衍生为经验数学公式的内容很多, 主要是第二章:“压力容器应力分析”和第四章:“压力容器设计”, 并且这两章是本课程的核心理论, 如回转薄壳应力分析、厚壁圆筒应力分析以及平板应力分析。这部分的课程内容包含了较多的弹性力学、弹塑性力学知识。对于工科学生而言, 学习和理解这部分内容要相对困难得多。如何既能将应力分析的力学模型建立和推导跟学生说清楚, 又不让学生陷入其中而最后云里雾里, 不知教师所云何物。

通过强化力学模型的建立和力学结果的分析, 弱化过程中的数学推导和演绎, 既有效地提高学生建立力学模型的能力, 又能让学生充分理解力学解析结果的物理涵义和工程意义。而课堂中被简化的数学求解过程则留给有兴趣的学生在课后自行推导完成。注重力学问题的解析解以及对这些解进行规律分析的教学方法, 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抓住问题的本质, 对其在今后生产实践中增强应用和设计能力是有帮助的。

(2) 理论性不强的部分采用案例教学。本课程第一章为压力容器导言, 主要介绍压力容器组成、压力容器分类及国家标准;第四章部分内容为压力容器设计文件、过程设备主要零部件及作用和设计。此部分内容可以利用现有的教学及实验条件, 在参观过程设计模型基础上, 掌握典型过程装备的装成, 特别是典型结构及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充分利用过程系“D类压力容器设计室”, 为学生了解和掌握压力容器设计“程序”、设计方法、国标和行业标准使用及设计文件内容组成提供学生和实践平台。

3.1.2 过程设备部分教学方法改革。

(1) 采用研讨式教学。过程设备部分主要包括:储存设备、传热设备、塔设备和反应设备等典型过程设备。目前过控专业模型展室典型过程设备型齐全, 设备应用、组成及结构特别教学内容可在参观展室过程中, 在教学的指导和讨论过程中完成。在有实例参考条件下, 授课更灵活, 也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 突出功能化, 利用生产实习完成部分设备设计教学。过程设备内件的功能不同, 所完成的单元操作亦不同, 由此可分储存设备、传热设备、塔设备和反应设备等。因此此部分应突出功能要求, 结构特点与设计选用之间的联系。可将此部分内容带入实习环节。生产实习是工科院校本科学生必不可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 它是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的纽带也是本科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一次练兵, 在教学计划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目前, 齐齐哈尔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的学生生产实习, 主要安排在齐齐哈尔北方锅炉制造有限公司、黑化集团和榆化公司。

这些企业所使用的设备包含了所有过程设备, 因此, 在实习过程中, 可对储存设备、传热设备、塔设备和反应设备功能特点及结构特点和结构与工艺适应性、使用要求、注意事项等进行现场了解和学习, 即生动又结合实际。让学生对设备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因此在课堂教学上, 大大缩短了该部分内容教学课时, 简化了教学过程。

3.2 打造压力容器设计平台, 提高学生过程设备设计水平

检验“过程装备设计”课学习程度的标准之一是学生对压力容器设计过程和方法的掌握程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已取得D类压力容器设计资格, 并成立了压力容器设计室, 设计标准齐全, 过控专业教师均有多年设计经验。定期安排学生在压力容器设计室内辅助教师工作, 学习压力容器设计条件、强度计算和施工图绘制等, 从而提高学生常规设计能力;现行压力容器方面的国家标准 (GB150、GB151) 和行业标准 (HG20952等) 和设计软件 (SW6和PVCAD) 使用能力。并可减少“过程装备设计”课程中常规设计部分内容的课堂讲解。并为“过程装备设计课程设计”实践环节, 打造良好的设计平台。

4 预期效果

4.1 应力分析部分预期效果

通过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设计和以学生为主体参与的教学活动, 把教学过程中的数学推导和演绎留给学生课后来完成。这样做, 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建立力学模型和数学解析的能力, 又能让学生充分理解力学解析结果的物理涵义和工程意义, 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抓住力学问题的本质, 对其在今后生产实践中增强应用和设计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4.2 过程设备部分预期效果

通过“过程设备设计”教学分阶段进行, 不仅避免了教学周期性长, 使学生失去兴趣等不足, 而且有效地将课本知识具体化, 生产实习目的明确化, 使学与用都得到了共同的促进过程设备设计的教学是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的综合体。以课堂为基础, 分阶段讲授教学内容, 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引入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 介绍过程装备学科发展前沿, 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生产实习与课堂教学的互补性, 将其有效地融合为一体。在实习中巩固知识, 在学习中了解实际, 为毕业参加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与生产实习的结合。

4.3 提高学生压力容器设计能力

通过“过控”专业的压力容器设计平台, 使学生在校期间得到压力容器工程设计锻炼, 学生可掌握设计文件的种类及设计文件的撰写知道, 掌握设计标准的使用和国家对压力容器设计制造法规和文件。并可学习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设计软件的使用, 及压力容器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压力容器及典型过程设备的设计能力, 为未来的工作奠定基础。

总之, 对于不同的内容,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有效地将课本知识具体化, 生产实习目的明确化, 过程设计实际化。从而达到学以致用,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设计能力。

摘要:过程工业中, 工艺是先导, 设备是保障。过程设备设计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针对目前高校过程过程设备设计教学中的不足, 本文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出发,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 阐述了教学改革的意义。从树立专业标准、规范设计的意识入手, 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方案。明确了培养创新的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过程装备设计,教学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郑津津.过程设备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2]蔡洪涛.结合设计实践搞好过程设备设计专业课教学[J].化工高等教育, 2006 (4) :55-56.

过程设备 篇2

课程类型:专业课程 总 学 时:48 学

分:3 开课系(院):机械工程系

适用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与任务

过程设备在生产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是化工、炼油、轻工海洋工程等传统部门所必须的关键设备。本课程的任务是根据产品在全寿命期内的功能及市场竞争要求,综合考虑环境要求和资源利用率,运用工艺、机械、控制、力学、材料以及美学、经济学等知识,经过设计师的创造性劳动,制定可以用于制造的技术文件。主要是介绍学习流体储存、传热、传质和反应设备的一般设计方法,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综合性很强的课程。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一)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过程设备设计的基础理论、方法及相应的规范,充分了解过程设备的结构特点与运作规律,学会对经典的过程设备如传热设备、传质设备、储存设备及反应设备等的一般工程设计方法和设计程序步骤。学习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的使用,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锻炼学生独立获取所须知识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所产生的各类问题的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二)主要教学内容 1.过程设备概论

主要讲述过程设备的作用、特点及任务,过程设备的设计要求及常用规范、过程设备常用材料及其基本要求等知识。

2.过程设备设计基础理论

本部分主要讲述压力容器应力分析、压力容器一般设计方法、影响压力容器性能的因素等知识。

3.过程设备设计应用

主要讲述贮存设备、换热设备、塔设备及反应设备的结构特点、性能、应用及设计计算的方法等知识。

四、教学说明

1.本课程应在完成金工实习、化工原理等课程的学习后进行。

2.本课程内容多、教学时数少,教学时应采用教学与学生自学相结合方式。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一)使用教材: 《过程设备设计》,郑津洋、董其伍、桑芝富,化学工业出版社教材出版中心,2001.8

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过程及其方法 篇3

关键词:机械设备;设计研发;方法

一、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过程

(一)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目的。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目的归纳起来讲,就是根据用途和实际需要,设计研发出能有效地实现一种或多种功能的机械装备,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 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基本步骤。(1)需求申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首先必须有需求,由需求者提出申请。(2)需求的确认:机械设备的需求申请必须由主管部门或领导确认并批准。(3)设计研发任务书的下达:机械设备的需求申请被确认批准后,必须将需求申请中的具体要求细化成设计研发任务的内容和要求,使设计研发者明确任务及目标,便于组织实施,并将任务书下达到承担任务的部门。(4)组建设计研发项目组:承担设计研发任务的部门收到设计研发任务书后,应根据任务书的内容、要求,选配适当的各类专业人员,组成设计研发项目组,并明确项目组成员的各自责任。(5)初步确定方案:设计研发项目组根据设计任务书,组织对设计研发方案的讨论,并形成最初的设计方案。如果是大型或成套的机械设备,应先进行小样机或关键功能部件的方案设计。(6)方案草图的设计(形成总图及部分主要部件图):根据初步拟定的方案,有关人员进行相关部分的草图设计。(7)设计方案草图的评审:设计草图完成后,项目组应再次组织相关人员对设计方案展开评审,对方案的关键环节和主要部分的合理性进行深入研讨,并综合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形成修改方案。(8)方案修改、正式设计:根据修改方案,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修正,并开展正式设计。(9)图纸审核、批准:设计完成后,由相关人员进行审核,经领导批准后正式出图。(10)机械设备的验收:机械设备加工制造完成后,设计人员应到加工制造单位进行设备验收,尽可能让机械设备进行连续试运转,观察其运行动作和可靠性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发现问题要求加工制造单位及时纠正。验收合格后,方能允许发货,以避免设备到达安装场地后发现问题难以处理。(11)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机械设备到达安装现场后,设计人员应亲临现场,对设备安装、调试的全过程进行监控、跟踪和技术指导,这一时期的工作对于设计人员来说既很重要也非常必要。可以说,安装、调试阶段的工作质量,对机械设备的最终使用效果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2)试产鉴定:机械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设计人员与生产管理人员共同组织机械设备的试产,并对其使用效果进行评价和鉴定。如果达到使用要求,交付使用;如未达到要求,需找到原因,采取措施,修正调试后再行试产,直至满足要求。如果是小样机或关键部件的研制,此步骤完成后,应当对此前的整个过程进行认真总结,并提出中试设备的改进设计方案,进入新一轮中试设备的研制。如果有必要,也可再进行一轮样机及关键部件研制试验。(13)交付使用:机械设备试产达标后,设计人员必须整理出机械设备操作、工艺、维护的相关图纸和资料交付使用部门,并对机械设备的使用、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在此基础上,机械设备才能正式交付使用。

二、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方法

在上述设计研发程序的执行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工作重点,都应正确把握方法,确保设计研发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整个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系统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一)研制阶段的工作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研制阶段是设计方案实现的基础阶段,机械设备制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能否取得设计的预期效果,甚至影响到设备能否正常使用。在此阶段,除了制造加工的承担单位应当注意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要求合理安排制造工艺外,还应当加强设计者与制造者之间的沟通。设计者应积极、主动地经常关心制造过程的情况,与制造者共同商讨合理的加工工艺方法,并虚心听取制造现场技术人员及工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对零件结构、加工精度等做适当的调整。切不可认为:制造加工只是制造加工单位的事,与设计者无关;能否按图纸设计要求进行加工,也都是制造加工者自己的事。机械设备的设计者应当知道,对于制造能力、加工手段和加工工艺,制造加工单位最有发言权,他们的许多意见和建议,甚至判断,是很有价值的,有时是决定性的。

设备检修过程标准化控制 篇4

案例一:某厂洗矿筛伤人事故

事故经过:1994年6月30日中班, 某厂碎矿2#系统正常生产运行, 当2#皮带开起来后, 方某此时正在2#皮带首轮处, 他下意识地到栏杆边看一下洗矿筛的情况, 结果发现4#洗矿筛筛面上压了许多矿, 就快速来到4#洗矿筛筛位前面想仔细检查一下, 正巧此时4#洗矿筛振动器的弹簧飞出, 弹簧打在筛框座后反弹, 击打在方某的右腹部, 造成重伤。

事故原因:据调查, 洗矿筛振动器本身是有防护罩的, 即使弹簧飞出也不会造成人身伤害。但由于洗矿筛振动器经常需要检修, 每次检修前都要先把笨重的防护罩打开, 事后又要装好, 很麻烦, 检修人员于是就把防护罩取消了, 因而致使弹簧飞出伤人。

案例二:某精矿仓抓斗斗体坠落事故

事故经过:2009年的一天, 某精矿仓2#抓斗操作工进行装车作业。当抓斗斗体抓上一斗硫精矿行驶到火车车厢正上方, 正准备卸矿时, 突然整个斗体坠入火车车厢内, 并将火车车厢砸坏。据现场勘察, 坠落的斗体上部提升三角架与斗体连接销已脱出。

事故原因:据了解, 在事故发生的前几天, 2#抓斗斗体三角架曾检修过, 当时三角架脱焊, 且一侧板严重变形, 检修人员对严重变形的侧板进行了现场校正和焊接, 由于矫正方法不当, 未能使变形的侧板矫正到位, 导致三角架两侧板间距比原尺寸大, 安上销轴、垫片后, 装不上开口销, 于是就只装了开口销, 而未安装垫片。致使窜动时开口销直接与侧板接触, 将开口销剪断, 销轴脱落, 三角架解体, 斗体坠落。因此2#抓斗斗体三角架检修时, 销轴未安装垫片而直接安装开口销是此事故的直接原因。

由以上案例可见, 很多企业对待设备检修工作相当随意, 所以, 要遏制设备检修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隐患, 就必须对检修过程实行标准化控制。所谓检修过程标准化控制是针对检修作业全过程的管理标准。即将现行检修作业方法的每一程序进行分解, 以安全、质量效益为目标, 以科学管理、规章制度和实践经验为依据, 对检修作业过程的人、物料、要求、程序、验收、责任等诸多要素进行全程控制, 并环环相扣, 形成一个PDCA管理循环。各环节既作为程序上的参考, 又作为质量保证的依据。标准化控制就是明确了检修过程关键节点, 对这些节点的主要影响因素用固定的程序和手段进行确定, 从而确保质量 (安全、效能) 得以落实。

电力设备全过程管理(初稿) 篇5

电力设备全过程管理制度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发电和供热生产设备的全过程管理职能、管理内容与要求、检查与考核。本制度适用于生产、维修和生活等设备的全过程管理。

2引用标准

原水利电力部1987年电力设备全过程管理规定(试行)

山东省政府1989年山东省实施《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办法。

山东省电力工业局鲁电生字L1988]第273号文设备全过程管理办法(试行)

山东省电力工业局1988年山东省电力生产技术管理工作条例(试行)

3管理职能

3.1主管部门

全公司成立以生产总经理为组长的电力设备全过程管理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审议全过程管理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生技部,负责设备全过程管理的综合协调工作。

3.2工作范围及职能

3.2.1电力设备全过程管理是指从工程设计、设备选型、试制鉴定、购置合同、监造检验、运输保管、安装调试、交接验收、运行维护、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整个过程中的管理工作。

3.2.2生技部负责组织全过程管理工作的实施,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把各个环节紧密地联系起来,将设备的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结合起来,改善全过程管理中各个环节的衔接,明确各阶段的职责和相互间的制约及奖罚制度,编制工作计划,传递信息,执行领导小组的决定。

3.2.3生技部(调运)、计划、财务部、物资分公司、人事部(劳资、干部)、安监部、生技部(调运)等部室专(兼)职人员,负责本部室设备全过程管理的分管工作和外部协调工作。

3.2.4生技部每年分别组织修订一次设备检修、运行规程。

3.2.5检修各分场和运行分场负责分别对设备的检修、改造、调试、消缺、运行的管理,并对最佳技术状况、安全经济运行和检修质量、工艺质量负责。

3.2.6各专业设备异动按设备异动管理制度执行。

3.3管理权限

3.3.1公司生产设备的重大异动、投运、长期停运、封存与报废处理等由领导小组审定后报总经理批准。属省公司管辖权限的设备,须及时申报省电力公司审批。

3.3.2生技部有权在设备管理上对各分场、部室部署任务、检查工作和索取设备管理资料。

3.3.3生技部对违犯国家基建规定项目,有权拒绝设计和组织施工。

3.3.4各检修分场、运行分场、安监部应配合工程设计,参与设备选型、交接验收和评定等级工作。

3.3.5对不符合标准的设备,生技部有权拒绝选用,物资分公司有权拒绝订货,检修分场有权拒绝接收管理。

3.3.6对超检修周期或有重大缺陷的设备,在经过技术论证分析后,总工程师有权决定继续运行使用或提出退出运行的建议。

3.3.7生技部、安监部等部室有权参与设备招标选公司,有权参与施工单位的招标工作。

3.4工作协调关系

3.4.1设备全过程管理,应在领导小组领导下,部室、检修分场按分工范围进行管理,各负其责。

3.4.2设备选型、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缺陷消除按部室,检修分场分管范围负责。涉及到两个以上专业的工作时,生技部负责协调、重大问题由生产副总经理或总工程师决定。

3.4.3在实行全过程管理中,要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方针,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

度。如发现规章制度与全过程管理规定有矛盾时,应及时向生技部反映,研究解决,汇总上报。

3.5设备管理责任制

3.5.1总经理职责

a.负责贯彻执行国家、上级主管部门有关设备管理的政策或规定。

b.对全公司设备管理负全面责任,确定企业设备管理的目标,实现“安全文明生产达标”的要求。

c.审定设备管理规划、计划及管理规定标准。

d.合理分配和使用设备更新改造资金和大修理资金。

3.5.2生产总经理职责:

a.在总经理的领导下,负责贯彻执行国家、上级主管部门有关设备的政策或规定。

b.组织制定企业有关设备管理的目标,审定设备管理维修的标准或规定。

c.领导生技部设备业务管理工作,部署检查设备维修工程、更新改造工程,协调横向联系。d.组织制定、督促检查设备管理规划,审定设备管理的职工培训和技术业务培训计划。e.参加、组织设备重大事故的调查。

3.5.3生技部主任职责:

a.建立健全设备管理与维修方面的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技术标准并组织贯彻实施。b.组织编制设备更新改造及大修计划,并组织实施。

c.对全公司各生产部门部室设备管理人员进行技术业务指导。

d.组织设备管理系统实施全过程管理,参与设备的前期管理。

e.参加主要设备大修后的整体验收。

3.5.4生技部设备管理工程师职责:

a.设备管理工程师是设备综合管理专责人员,负责设备的综合管理。

b,贯彻上级及公司在设备管理上的方针政策、规章、标准。

c.编制设备治理整顿三年滚动计划,大修计划,更新改造计划。

d.管理用好设备大修理资金及更新改造资金。

e.对主要设备全过程管理,负责协调工作。

f.负责设备的鉴定评级。

e.负责设备管理升级及创优的申报。

3.5.5生技部专业工程师职责:

a.生技部专业工程师在部主任的领导下,是对设备进行专业管理的专责人,对设备的日常管理负责。

b.负责设备的检修管理,参加修后的验收。

c.负责设备的异动管理,及设备缺陷的管理。

d.负责设备台帐的管理,及时根据设备异动情况,更改台帐。

e.审核设备大小修工程项目及更新改造工程项目。

f.参加设备事故的调查、分析。

3.5.6生技部(值长组)分管设备的运行管理,负责设备运行规章制度的修订,设备的安全、经济调度。

3.5.7检修分场长(副队长)、运行分场主任(副主任)的职责

a.检修分场长(副队长)运行分场主任(副主任)在总经理(总工)的领导下,对本部门的设备管理工作全面负责。

b.贯彻执行上级公司在设备管理上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

c.提出设备大修、维护、更新改造计划及实施方案。

d,建立本部门的设备技术台帐及固定资产台帐,并做到帐、物、卡相符。

c.组织完成本部门承担的设备大小修,日常检查,维护工作及安全运行工作。

f.组织实施设备主人的技术培训工作。

g.领导和督促各班组做好设备缺陷消除工作,负责质量验收,并分析造成设备缺陷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设备的健康水平。

h.定期巡查设备,掌握设备存在的缺陷。

i.参加设备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根据“三不放过”的原则,落实好防范措施。j.负责本队范围内的技术、设备资料的归档工作。

3.5.8检修班组长职责:

a,班组长在检修分场长的领导下对本班管辖的设备全面管理。

b.组织人员进行设备的大修,小修,维护、消缺等工作,不断提高设备健康水平。

c.建立设备技术台帐。

d.组织实施设备主人的培训。

3.5.9运行班组长职责

a.运行班长在分场主任领导下负责设备的运行管理。

b.遵守安全工作规程及操作规定。

c.认真执行两票三制。

d.认真巡回检查设备,按时抄表。

e.发现设备异常及时按事故处理规程进行处理,并及时汇报。

f.及时清扫设备卫生。

s.发现设备缺陷,及时登录,并汇报班长。

4管理内容与要求

4.1设计与设备选用

4.1.1改、扩建工程按基建程序进行。生技部(计划)负责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工程立项的可行性研究,经总工程师审核,总经理批准,向省集团公司提出立项报告,经省集团公司批准后安排设计。

4.1.2生技部(计划)做好5—10年内发电,供热发展规划,包括负荷预测、电量、热量平衡,电供热改、扩建工程项目等。在实际执行中不断充实调整,实行“滚动计划”。

4.1.3扩、改建工程项目,生技部(计划)应根据准备工作情况、建设工程的要求、设备交,货期施工力量编报基建计划。更改工程项目由生技部按批准的工程规模编制施工计划。

4.1.4生技部参加改、扩建工程的设计审查,并负责提出设备选型的审查意见。

4.2设备的订购和监造检验

4.2.1物资分公司对工程的设备从订购、监造、运输,验收等全过程管理实行全面负责。

4.2.2改、扩建工程设备的订购,通过国家分配或对各有关设备制度公司的招标而定。设备招标工作可申报省集团公司或自行组织进行,物资分公司,生技部和有关部门参加签订设备的技术协议和订货合同。

4.2.3设备订购采取招标、议标、询价等多种形式选公司,根据择优的原则订购设备。属国家计划的成套项目,认真审查设备订货计划,向成套部门反映使用部门的意见。

4.2.4选用设备必须按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运行可靠的原则,在设计选型的基础上择优选购并认真填写计划,报省集团公司审查,然后组织订货。对不合格、不适用的不得订货,国家已公布淘汰的产品,无质量标准和未经质量检测机构认证的产品,不能订购。对新产品必须报省集团公司批准后方可订购。

4.2.5选购设备按合同法规签订正式合同,应包括如下内容:

a.供需双方的合法名称,详细通讯地址,收货人,收货地址,银行帐号等。

b.提出明确详细供货、规范,型号,参数,技术标准,试验方法及质量要求。

c.双方明确供货范围,确定价格,注明交货时间,方法及付款等条文,在价格中必须预付设备总价的10%作为产品质量保证金,明确扣罚及发还条款。

4.2.6合同签订后,供应部门随时了解制造公司的生产进度,质量保证情况。生技部应派出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去制造公司检验,参加重大阶段的必要试验,发现问题及时向公司家提出,同时向省集团公司汇报.并要求公司家进行现场服务和安装监督。

4.2.7设备验收后具备出公司条件时,对设备的包装设计、选材强度提出要求,对发运站的装卸能力做出调查,提出安全装运的意见,包装达到防雨、防潮、防霉,防锈、防腐蚀等要求。对大型结构零件、部件用油漆标记,同时要求符合铁路、公路装卸运输的条件。包装箱中应装有装箱单,明细表,产品出公司证明书,合格证,随机技术资料和图纸。

4.2.8设备交货时尽量避免中间环节,减少搬动次数,尽可能组织一次运到现场,重要的大型设备要选派责任心强,懂技术的维护人员随车押运。设备装卸及运输中发生的问题及时汇报处理。4,3设备的安装与移交生产

4,3.1生技部对设备的施工,安装,调运,试运等全过程管理,生技部抓好试生产期间运行管理工作。

4.3.2选择工程施工单位,应推行招标制,严格对施工单位的资格审查。施工单位必须具备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办理登记发证。并向省,市劳动部门申报办理“锅炉及压力容器”安装资格证件,并具有健全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4.3.3在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时,要从安装费中预留相当工资总额的10%作为质量保证金。

4.3.4设备到达现场后,施工单位会同物资分公司、生技部及综合档案室开箱检查,按装箱单进行清点、验收,并做好记录,共同签证。对装箱的技术资料存档,复制件交施工单位使用。发现供货产品与合同不符或者有质量问题,以签订合同部室为主,及时上报提出处理,并通知财务拒付货款。

4,3.5发电机组和送变电设备应分别按“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火电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标准”、“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等有关标准进行验收。

4.3.6设备移交试运必须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a.全部或部分工程竣工,作了交待,有试验,试运的措施计划。

b.为保证设备安全,经济运行、要求自动装置投入率达60%以上,仪表投入率达到90%,联锁装置投入率达到100%。

c.设备试验、试运前三个月,应将设备安装竣工图纸、设备技术说明书和有关规程,保护定值等交生技部。

d.参加试验、运行人员设备熟悉,会操作、会处理异常。

e.对于重大工程,应成立试验、试运行领导小组或委员会,负责试验、试运行的统一指挥、协调进行。

4.3.7在设备的安装、调试等重要阶段,必须有生产单位参加分部试运,整套启动,带负荷运行(含七十二小时试运)以及二十四小时试运行工作,必须经生产单位按4.3.5条有关规程规定进行验收并签署意见,方能结束和生效,4.3.8试运行结束一个月内,施工单位将设备安装记录、调试报告、设计修改说明和附图、竣工图、隐蔽工程等有关资料,移交生产部门归档。专用工具、测试仪器、备品配件、阀门等进行整理,列出清单移交使用单位。达不到上述要求,应按规定扣施工单位一定数量的质量保证金,4,4生产准备

4.4.1生技部对新增加设备的生产准备、试运行、试生产和整个生产阶段消缺、大修,小修、更新改造,直至设备报废实行全过程管理,4.4.2改,扩建工程计划任务书下达后,人事部(劳资)应根据省电力公司核定定员标准和基

建规模,技术装备情况编制定员配备计划。

a.主要岗位的技术工人应在机组投产前2—3年配齐,一般岗位生产人员在投产前一年配齐。b.负责新录用人员入公司前的培训,进行入场教育、安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公司规公司纪教育,考试合格后,可分配到生产岗位。

c.协同有关分场按有关规程的规定,组织好岗位培训工作。

4.4.3各有关分场在生产准备阶段,根据设备特点,汇集并复制有关设备公司家说明书,编印各专业培训教材,绘制系统图,编制运行操作及事故处理规程,制定操作卡片,健全各种记录和台帐。

4.4.4各有关部门在新设备投产前三个月,要配合设备安装进度,编写各个设备的启动、试验技术组织措施,并组织运行人员对系统管道内工质流向划箭头,对设备挂牌标明设备名称、编号和关闭、开启方向,进行模拟操作及事故演习。

4.4.5生技部,检修各分场及运行分场及各分场建立主、辅设备台帐卡片及其异常运行登记簿。编制设备规范清册,各种轴承、管材、油脂手册,绘制主、辅设备常用备件图册,地下设施,沟道、管道图,并附有必要说明,校核竣工图及隐蔽工程图,建立设备的安全及保护定值手册,以及各种维修材料的目录和定额等。

4.4.6各检修分场组织检修维护人员熟悉设备、图纸和安装使用说明书。

4.4.7生技部组织确定易磨易损部件,并督促物资分公司及有关检修分场准备好投产后一个大修周期所需的备品配件。

4.4.8生技部在设备投运2—3年内,组织编制设备检修工艺规程。

4.5设备的试生产(注:200Mw以下的机组是否安排试生产期,由试运总指挥上报启委会后决定)。

4.5.1试生产阶段,应报告调度,并考虑到设备调试、考核和消缺的需要。

4.5.2设备试生产阶段,应对设备的强迫停运进行可靠性统计。新投产的设备事故统计按《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的规定执行。

4.5.3试生产期及产品质量保证期内,各有关单位职责如下:

a.生产单位负责运行和日常维护工作。

b.设备制造质量由制造公司负责解决。

c.施工质量问题由施工单位对安装缺陷负责并承担检修费用。

d.因设计不当,造成事故,设计单位应提出改进设计的方案和图纸。

4.5.4试运行阶段结束后,生技部组织有关责任专业要提出正式报告和评价,内容包括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工作质量综合评价意见,设备正式投产后的各项生产考核指标等。

4.6生产管理

4.6.1设备的运行管理必须认真执行安全规程、检修工艺规程、运行操作规程;认真执行“两票三制”,不断改善设备的技术状况,提高设备健康水平,提高维修效益,实现安全、经济、稳发、满发、文明生产。

4.6.2按设备管理范围规定,健全设备明细帐卡和设备台帐,制订岗位责任制。

4.6.3推行现代化管理方法,采用设备诊断技术,全面分析设备状态,制定检修、运行的目标管理。

4.6.4生技部、物资分公司应根据部颁备品配件储备办法编制事故备品定额,报省集团公司审批。

4.6.5生技部组织开展对设备部件的物质寿命、经济寿命、技术寿命的分析、结合设备检修,根据三种寿命分析的结果,对设备进行局部的技术更新和改造。对每项改造前后应进行对比试验,以保证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4.6.6设备移交生产后,财务部应负责落实流动资金和贷款指标,确保生产需要。参加设备寿命周期总费用及经济效益考核与分析。对设备维护、更新改造、大修等费用与经济效益进行考核分析。

4.7设备管理与基础考核

4.7.1设备管理基础工作的主要内容:

a.对每台设备进行分类、编号、登记、健全设备台帐、档案。

b.对每台设备进行建帐、建卡保管。

c.帐、卡、物相符率达100%。

4.7.2主要设备档案一般包括:

a.设备出公司质量检验单及使用说明书。

b.设备全部附件清单。

c.安装工程记录、安装后的检验记录、调试记录、试运行记录、竣工图。

d.移交使用部门的交接单。

e.检修专用记录(卡片)、设备的定期检验和预防性试验记录。

f.设备改造记录。

s.设备调拨、迁移、变动记录台帐。

h.设备事故记录。

4.7.3为争取获得设备寿命周期总费用最低的目的,新设备从开始设计到报废为止,投入和产出的费用分台计算统计,建立专用记录簿。

4.7.4年、季、月设备检修计划,由检修分场提出,经生技部审核总经理或总工批准后,下达正式计划。

4.7.5设备报废由使用管理部门填写固定资产报废鉴定表,经生技部、财务部、物资分公司等部门现场鉴定后,报总经理批准,财务部报省公司审批。省集团公司批复后,由物资分公司会同财务部确定设备残值,物资分公司处理收回残值。

5信息反馈

5.1建立信息传递和反馈分析制度。每半年生技部汇总统计一次,并于每年七月和次年、一月上报领导小组及省集团公司财务、生技部各一份。

5.2信息反馈系统

5.3信息反馈方式、程序

5.3.1信息采用报表、报告方式传递,由生技部填报,报公司领导小组和省集团公司领导小组。

5.3.2重大事故由检修分场(部室)填写出报告,报送公司领导小组和生技部,涉及两个及以上检修分场时生技部提出处理方案,由生产总经理召集领导小组研究决定。

6检查与考核

6.1本制度由生技部负责检查与考核。各检修分场、运行分场分管的工作,由分场(部室)负责人进行检查与考核。

6.2生技部对各检修分场运行分场管理情况每半年进行一次总结,并对提出考核意见报公司领导小组奖惩。

6.3生产总经理每季召开领导小组会,听取各部门汇报,并抽查各部门设备管理的情况。

过程设备 篇6

关键词:化工;焊接;制造;质量

前言

化工设备的质量问题事关重大,化工设备一旦在使用中出现质量问题,那么受到损害的将不仅仅是制造这一设备的企业,还有使用这一设备的工程人员的生命安全。而化工设备的制造,焊接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所以,对焊接质量的严格把关是保证化工设备质量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1.化工设备制造中焊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由于化工设备的性质以及应用的范围十分特殊,如果其质量发生问题,那么将会对人和环境造成永久性的伤害[1]。利用焊接的方式制造化工设备是最普遍的方式,如果焊接技术不到位,或者操作不规范,致使化工设备出现质量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到化工设备的使用,甚至造成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一定要对焊接技术深入的研究,从方方面面进行严格把关。

2.化工设备制造中焊接控制措施

2.1加强对焊接质量的重视

要想提高焊接质量,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端正的态度。无论是基层技术人员、中层管理干部、还是企业领导,都要从思想上加强对焊接质量的重视,提高思想觉悟,拥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另外还要从体制上树立起一道严格的屏障,建立终身追责机制,加强对技术人员的监督。这样内为兼修、双管齐下,一定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2.2做好在焊接前的准备工作

2.2.1对材料严格把关

在焊接材料的选择上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关。要想使得焊接的质量过关,在焊接过程中使用的材料首先要过关。好的材料是焊接质量的保证,焊接质量得到保证,利用焊接技术制造的化工设备就能避免存在安全隐患。所以,一定要对焊接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各种材料的特性有一个充分全面的了解,只有这样,在对于材料的选择上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好的焊接材料,即使利用最普通的方式进行焊接,也会达到很高的焊接标准,使质量得到很好的保证[2]。但有些材料,即使利用最精湛的焊接技术也无法使焊接质量得到保证,这样的材料坚决不能使用。因为一旦使用,就会让化工设备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可能会导致巨大安全事故的发生[3]。对于那些只有在使用过程中才能确定其质量的焊接材料,要保持谨慎的态度,无论工程大小都要及时的跟进检查,出现状况,马上停止施工。对于未曾使用过的新型材料,一定要在投入使用前进行反复检测和试验,质量合格后,再投入使用。在材料问题上,坚决杜绝偷工减料,对材料的采购人员要严格地选择,实行终身追责机制。

2.2.2改善设备的设计

对于设备的合理改善也是提高焊接质量的有效方式之一。根据焊接工艺的常规方式,在焊接之前改变化工设备的设计,可以避免出现由于不可抗因素而导致的焊接缺陷。比如,适当的对化工设备的设计结构进行更改,可以使焊接更加方便,同时也能保证焊接的效果和质量。另外,可以在这一过程中积累经验,研究出更利于焊接的化工设备的结构。有些时候,在理论上需要进行焊接处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技术或其他因素的限制,无法完成这一操作。这样一来,如果可以在焊接之前就考虑到这些因素,然后对设备本身的设计或焊接方案,进行适当的、合理的微小调整,就可以让焊接顺利进行,同时也不会质量产生影响。

2.2.3做好焊接中的质量控制

在制造化工设备的过程中,要对相关的实际操作人员严格要求,并从严监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标准以及操作流程进行,认真完成任务安排。首先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顺序进行焊接,其次,要运用正确的运条方法,不仅如此还要把握好层间温度,最后,现场指挥焊接时的后热和保温。要让现场的实际操作人员明确技术操作要领,对相关的技术资料也要有一个扎实的掌握,全程监督技术人员的操作,并随时对质量进行检验。一旦技术操作错误马上纠正,并且若是质量出现问题必须立即整改,只有全方位地进行严格把关,生产的设备质量才能得到全面的保证[4]。

2.3化工设备制造中的质量控制

保证化工设备的生产质量,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控制设备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想要做到这一点,使焊接不出现焊接遗漏,那么就要从方方面面精心管理,比如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材料的合理利用、相关设备的配套装备等等,对可能出现的设备问题、技术问题以及意外情况,作出事先的预判,并进行及时有效的预防[5]。在预制工艺管道、安装压力容器、供给大型储蓄罐、焊接钢架结构、搭建支吊架等的过程中严格地进行监督和管理。对可以提高焊接质量的因素仔细甄别,有选择地加以充分利用,使生产出的设备性能更加优良,使用寿命更长,无需进行返厂和整修,从而使得生产效率更高,质量更好。

3.结语

化工设备的性能是否优良、使用寿命的长短直接影响着化工企业的工程质量,如果设备存在安全隐患,那么受到威胁的将不只是企业的名誉和经济利益,还会直接威胁到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保证设备制造过程中的焊接质量,是提高设备质量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因此,严格把握设备生产过程中的焊接质量,可以有效地消除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这样既可以保证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又不会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王科,赵清万,王常青,夏一亮,尤景辉.提高列管式换热器制造质量关键制造工序的管理和检测[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2(03):25.

[2]王传标,张学文,王安军,王清栋.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气液聚接器焊接制造难点以及解决方案[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3(11):22.

[3]吴忠仁.影响压力管道安装焊接质量的原因及其控制措施探究[J].广东科技,2014(07):22.

[4]岳希明,王培平,徐敏强,李伟然.过程装备制造工艺的教学研究与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11(08):31.

医疗设备全过程管理探索 篇7

为了杜绝医疗设备配置过程中的盲目申请、立项,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现象[1],在配置医疗设备时必须从其购置的必要性、合理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充分论证,就其效益目标、成本回收期等进行合理预计及量化处理,并对采购及后期使用环节严格监督。本文探索对医疗设备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抓其风险点进行管理的模式,以使医疗设备能够合理配置、安全使用[2]。

1 医疗设备全过程管理模式

医疗设备的生命周期起于申请,终于处置,即在使用科室提出设备购置申请后,设备管理部门应从其使用率、用量、成本回收、学科发展、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科学论证,从而确立设备购置意向;在设备采购过程中采取规范化流程,并全过程参与监督;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对使用率、用量、经济收入进行如实统计,对其使用情况、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进行科学评价;将评价结果用于同类设备再购置的论证中,为后期设备购置提供依据,形成全过程闭环的医疗设备监督管理模式(图1),设备管理部门可以在设备管理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高效管理和有力监督[3,4]。

2 医疗设备全过程的风险管理与防范

(1)医疗设备申请配置。正确配置医疗设备对医学技术进步、学科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医疗设备本身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在没有充分进行调研和分析市场前景的情况下,出于学科利益、经济利益、甚至攀比之心,会使得设备使用部门盲目申请。因此,在受理设备申请时,要求申请科室要对现有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说明,同时对所申请的设备要从必要性、合理性及预期使用等方面进行阐述,从而防止科室盲目申请[5]。

为了了解设备配置申请是否合理,有效防范资金浪费风险的发生,保证论证的科学性,我院在论证时对配置设备的目的、预计使用率、成本回收期、预期对学科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量化赋值,通过对申请设备的评分,同时考虑医院的资金情况,结合医院的战略目标、学科建设和人才条件,综合评估后,才能最后确定设备配置项目的立项与否。

(2)采购设备的选型。医疗设备的选型,直接关系到仪器性能的好坏、功能多少、寿命长短、价格高低。我院在设备选型时要进行多方市场调研,在了解产品的厂家、牌号、型号、技术性能与同类产品比较参数、本地装机情况、市场价格、运输条件、交货速度等方面情况时,需注意以下问题:(1)适用与效用:选择设备以满足医、教、研的需要为准,再先进的设备不具备合理性、适用性也是不可取的。使用率高优先购买,使用率低的不购置或通过借用、协作共用等方法解决;(2)可靠性:要保持应有的精确度、灵敏度、零件耐用,使用安全可靠等;(3)可维修性:可维修性影响设备维护、修理的工作量和费用;(4)配套性:包括单机配套(设备中各种随机工具、功能附件、部件要全),机组配套(一套设备的主机、辅机、控制系统及其它联结设备的配套),项目配套(医疗诊断、治疗项目或科研项目所需的各种仪器的配套);(5)节能:包括能源利用性好和材料消耗少;(6)环保:设备噪音要小,对环境污染少。

我院在医疗设备的采购过程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财政部的《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以及商务部的《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投标实施办法》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要求进行操作,并建立了一套针对医疗设备采购绩效的考核办法和机制,考核采购的过程是否规范,价格和配置是否对应,临床反映是否良好。对采购工作采取有效考核和激励措施将使采购过程更加规范。

(3)医疗设备的验收管理。我院制定了设备验收制度,对验收工作的准备、参加人员、验收的内容、程序作出明确的规定,要求使用科室、设备厂商、设备管理部门三方共同参加验收,除对货物验收外,还要进行设备性能验收。通过严格的验收,保障所配置的设备符合预期要求。

(4)医疗设备的使用管理。首先培训使用人员正确操作设备,使设备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保养,保证医疗设备在电气、机械、电离辐射、微生物等方面安全,设备各项性能不可对病患、操作者以及环境造成非预期危害。通过临床使用人员每日检测,医工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和质控检测保证医疗设备,特别是急救和生命支持类设备的正常运行。

(5)医用设备使用评价。包括工作效率、配置效率、社会效益、运营效率等。工作效率评价包括使用率、机时利用率、设备完好率等指标。医用设备配置效率评价包括功能利用率、工作量预测符合率等指标。医用设备运营效率评价包括投资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维保费用等指标[6,7]。医用设备使用社会效益评价包括检查或治疗病例数、检查阳性率、科研课题数、新技术及新方法的开展使用情况等指标。通过对医用设备的使用评价,能够督促使用科室发现设备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加以改进,更好地对设备进行管理,督促使用科室避免盲目申请、盲目采购;同时将评价结果反馈到设备管理、财务等部门在全院范围内共享,为考核设备配置的合理性,并对日后是否继续配置该类设备为领导提供科学有力的论证依据。

3 结论

在设备使用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存在难以预料的风险因素,因此,找到设备全生命周期中每一个环节的风险点,采取措施严格管理,对于设备使用数据进行严谨的统计,并对其产生的效益进行公正、合理的分析。若设备使用情况与初期的差异较大,则应对其产生原因进行追溯,分析导致其原因的主观及客观因素,并将综合结论纳入后期同类设备购置论证中[8]。通过对设备全过程管理的探索,提高了设备的配置效率,也使设备的使用更加合理。

摘要:本文阐述我院通过对医疗设备管理中各环节的风险研究,建立相关的制度和规范流程,使设备管理部门对设备的管理更加有效,设备的配置更加合理,保证了使用的安全有效。

关键词:医疗设备管理,设备合理配置,医疗设备风险管理,设备完好率

参考文献

[1]温海芳.探讨关于防止医院医疗设备资源浪费的问题[J].科技与企业,2013,(4):57.

[2]张恩科.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在大型设备资源配置汇总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装备,2012,(1):51-53.

[3]侯晓宁.对医院药房医疗器械监管问题的若干思考[J].中国药师,2008,11(4):459-461.

[4]范雅文,黄鸿新.医疗机构在用医疗器械监督抽验的探讨[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1,35(3):218-221.

[5]韦勇.我国医疗设备采购风险及人员管理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11):94-97.

[6]芦铭.基于风险分析的医疗设备检查评分系统[J].中国医疗设备,2015,30(3):127-129.

[7]蒋海洪,梁学林,奚健.对在用医疗器械实施风险管理的思考[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2,36(2):128-132.

过程设备 篇8

本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较强, 内容抽象枯燥, 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4,5]。尤其是压力容器应力分析部分, 涉及到很多的弹性力学、弹塑性力学的知识, 对于工科学生, 由于缺乏扎实的力学基础, 再加上学时数的限制, 不可能在课堂上大量补充弹性力学等方面的力学知识, 课堂教学的效果往往不是太理想。

如何结合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特点,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笔者结合自己在讲课过程中的一点收获, 提出一些想法, 供同行参考。

1 课堂教学设计

《过程设备设计》教材中涉及应力分析的内容, 包括回转薄壳应力分析、厚壁圆筒应力分析以及平板应力分析。这部分的课程内容包含了较多的弹性力学、弹塑性力学知识。对于工科学生而言, 学习和理解这部分内容要相对困难得多。如何既能将应力分析的力学模型建立和推导跟学生说清楚, 又不让学生陷入其中而最后云里雾里, 不知教师所云何物。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 是这样来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的。即, 强化力学模型的建立和力学结果的分析, 弱化过程中的数学推导和演绎。这样做, 既有效地提高学生建立力学模型的能力, 又能让学生充分理解力学解析结果的物理涵义和工程意义。而课堂中被简化的数学求解过程则留给有兴趣的学生在课后自行推导完成。注重力学问题的解析解以及对这些解进行规律分析的教学方法, 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抓住问题的本质, 对其在今后生产实践中增强应用和设计能力是有帮助的。

2 课堂教学实例

以厚壁圆筒应力分析这一节内容的讲授为例,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 强调三个方程的建立, 即平衡方程、几何方程和物理方程的建立, 基本省略其中的数学推导, 直接就力学解总结其中规律性结论。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 不仅掌握了三个方程的建立, 而且很容易理解厚壁圆筒在承受内压或外压时候的沿壁厚的应力分布状态。

为便于将上述观点阐述得更清晰, 本文将教材中的部分内容摘抄如下:

有一两端封闭的厚壁圆筒如图, 受到内压pi和外压p0的作用, 圆筒的内半径和外半径分别为RiR0, 任意点的半径为r, 求其远离两端处筒壁中的三向应力, 轴向应力σz, 周向应力σθ, 径向应力σr

教材中的力学解析的结果 (表和图) 也转摘于此:

如何让学生理解表1和图1的涵义, 并形成清晰的三应力状态分布其应力状态?本文归纳三步法来确定σz、σr、σθ。通过三步法, 学生对这三个应力值之间的关系便有了非常好的理解。三步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 确定σz。筒体在内压或者外压作用下, 很容易知道内压或外压作用于端面所产生的轴向应力σz, 它是一条均布于壁厚与z方向一致的拉应力或压应力 (此处确定σz的正负号) 。

第二步, 确定σr。因为σr在内壁和外壁处的值是一个特殊值。如果仅受内压, 则在外壁面, σr=0, 在内壁面, σr=-pi。定下σr线的两个端点后, 可以画出一条光滑曲线以示意其在筒壁内部的大致分布情况。需要注意的是, 不管是在内压还是外压作用下, σr光滑曲线一定是凸向σz, 这一点在下文有说明。

第三步, 确定σθ。根据这一关系式σz=12 (σr+σθ) , 以σz为对称轴, 作σr应力曲线的对称曲线, 即为σθ在筒壁内部的大致分布情况。

通过以上的归纳总结, 学生就可以很方便地把教材中表1的公式表达在下图中。


3 总结与探索

通过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设计和以学生为主体参与的教学活动, 把教学过程中的数学推导和演绎留给学生课后来完成。这样做, 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建立力学模型和数学解析的能力, 又能让学生充分理解力学解析结果的物理涵义和工程意义, 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抓住力学问题的本质, 对其在今后生产实践中增强应用和设计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摘要:就《过程设备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 以厚壁圆筒应力分析的教学内容为例, 阐述了笔者的一些心得体会, 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过程设备设计,教学,建议

参考文献

[1]杨兴华, 王吉岱, 胡效东.过程设备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 2009, 26 (4) :44-46.

[2]刘俊明, 段滋华.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加强过程教学的认识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 2008, 25 (2) :48-50, 55.

[3]钱才富, 段成红, 于洪杰, 等.重视教学效果锤炼精品课程—过程设备设计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J].化工高等教育, 2006 (2) :23-26.

[4]史晓平.过程设备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 2005 (1) :119-120.

建筑工程设备安装过程的管理 篇9

1 建筑工程设备安装现状分析

房屋建筑工程中的设备安装项目种类较多,电梯、中央空调、给排水设备、消防设备、高低压配电设备等。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设备安装采用招投标形式进行,但是许多承包单位在将整体工程投标后,分包给多个小公司进行,本身只通过现场派驻几名技术人员跟踪。而派驻的技术人员也并非全天在现场。加上小公司企业技术力量薄弱,人员配备不齐全,常常造成工程设备安装施工过程留下了设备隐患。因此,加强工程设备安装监理,从源头抓起,通过材料审核、安装过程监理等多方面的监督与管理,提高工程设备安装质量。

2 建筑工程设备安装过程的管理

由于建筑工程设备安装涉及多种类的设备的安装,因此在此我们根据施工过程的不同方面,而不是针对一种设备的安装管理进行论述。

2.1 建筑工程设备安装施工中材料的管理

施工材料进现场必须通过双人复核来检查进料质量,并通过材料现场检查、与设计图纸标注材料是否一致。例如:在进行供排水设备安装施工中的材料管理,首先在管材进场时要检查管材管径是否与标注管径一直,其次根据图纸对管材材质的要求检查管材材质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最后核对进场物料数量。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检查,来保障供排水设备安装的质量。另外对于工程设备安装过程中使用的辅料,也必须加强监管。例如:中央空调工程安装过程中使用的密封胶,必须采用合格厂家出场的产品,避免假货的进入。材料管理员要时刻注意,进场物料的保质期、厂家等。通过主要材料与辅助用材料双重监管,保障工程施工使用材料符合要求,为建筑工程设备安装质量提供基础的保障。

2.2 建筑工程设备安装施工中的质量管理

首先,施工阶段的技术质量管理。设备安装专业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各项技术质量交底目前通过检查仍然是工程质量的薄弱环节,主要问题是与“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脱节,与实际现场施工项目脱节,起不到真正指导施工作用。内容空洞,仍然大量抄自国家标准、设计说明和地方工艺标准,没有针对本工程具体情况,但仍然顺利通过各级审批和监理的认可。有相当工程是同一专业系统只是不同部位分包,分包单位各编各的施工方案,互不交底,相互矛盾,同一个工程没有统一质量控制管理。有的施工方案甚至不能称为“方案”,就是“原则指示”,没有具体的质量、技术成品保护措施,没有施工进度计划,缺少认真审查,也无法执行贯彻。这种现象年年讲,但改进不大,原因主要是“质保体系”不健全,有的施工项目甚至没有真正的专业管理人员,监理人员很多又是从设计院退休或其他非施工单位转业的人员,缺少实际施工管理经验,所以不能真正起到把关、控制质量管理的作用。其次,多数施工企业操作人员很少有经过专业培训上岗的工人,真正的暖卫及通风空调技工很少,高级技工几乎没有。一方面是施工中使用的大多数是农民工,所以操作质量难以有大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多数施工企业缺少企业工艺标准,均使用北京市编制的地方工艺标准,该工艺标准已编制多年,有相当部分内容已不适用。尤其目前推广应用的一些新技术、新材料方面,老的工艺标准没有这些内容。

2.3 设备安装过程的安全管理

怎样在提高工程质量及减少工期的同时,增加安全保障,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是现阶段建筑工程设备安装企业的又一重要问题。首先,就是要增加施工现场安全装置,经常检查施工现场的“四口”、“五邻边”等地区的防护装置,减少因流动性大、人员繁杂及建设施工单位的问题造成的无防护或缺少、意识的现象。虽随时检查增补,做到防护严密。其次,要增加施工中器材的机械性强度试验和电器绝缘检验,对于使用的保险绳、吊篮架等要定期进行强度测试,避免出现由于缺少检查和强度试验造成人员伤亡。因为监理人员工作特殊性,监理工作的是否到位也直接影响着施工现场的安全。增加监理人员的专业技术,使监理人员在注重工程质量的同时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提出要求。例如在脚手架搭建过程中监理人员熟知脚手架的搭设要求,对其提出要求必将增加脚手架安全性,从而提高人员的安全性。

3 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前景展望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进展,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基建规模不断扩大,各类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大型工业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所涉及的设备品种多、数量大、技术含量高,具有跨学科、跨行业的特点。一般工业建设项目,其设备工程投资通常占项目总投资的50%左右,工业技术改造项目的设备投资比例更高,可达70%以上。特别是在以后的清洁能源建设中设备制造和投资将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而设备工程监理在工程建设项目中也将越来越重要。因工业基建项目、水电工程项目、风力发电项目等设备投资大,技术水平高,质量要求严,所有项目的成套设备及关键工艺单元设备的设计方案和设备选型是否合理,设备制造质量是否符合要求,以及安装、调试、运行是否达到预定的技术指标等专业性问题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和投资效益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设备工程监理服务对象也由项目法人或建设单位,向政府、金融机构和保险机构,设备制造单位、设备采购单位或设备安装、调试单位等延伸,出于不同的目的,他们都可能需要设备工程监理单位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内容也由对重要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储运、安装、调试等过程的质量、进度和投资等实施监督过渡到设备工程的全过程或全方位的咨询和管理。最终通过第三方监理对建筑工程设备安装的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

4 结论

建筑工程设备安装,是目前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建筑工程的增加,以及科技带来的工程内设备的不断增多,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市场前景将越来越广阔。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建筑工程设备安装监理以及工程施工企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对工程设备安装人员及监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人员要通过不断的自我完善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品,以一对设备安装过程中科技的提高。相信通过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监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加上我国管理部门不断加强的管理力度,我国的工程设备安装施工的发展将对向着良好的方向飞速前进。

参考文献

[1]周树林.建筑工程设备安装与监理[J].安全生产,2005,2.

[2]张伟东.建筑工程设备安装技术[J].中国建筑,2006,3.

[3]方东平.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安全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1.

[4]程远平.建筑工程设备安装管理[M].科技出版社,2002,5.

设备表面处理的选择与过程控制 篇10

1 表面处理的选择

一台设备由零件组合成部件, 再由部件组合成一台功能完善的独立单元, 每一个零件的表面从技术设计到制造工艺设计, 都会对零件表面处理进行要求。通常情况下, 外露装饰性的零部件, 一般选择镀锌、镀铬;导电功能件镀银;长期在滑润液体中的传动件采用发兰、发黑;配合滑动接触面可选择研磨、精车, 获得较高的配合精度和防腐表面;一般性的功能件, 大多数会选择表面喷涂就完全可以满足需要, 即经济又简单。以上谈到这些常规处理方法, 是我们砖瓦机械制造企业常用的几大类。作为一个以机械加工为主的制造企业, 要独立完成这些功能性的表面处理, 也不现实, 这就需要在技术和工艺设计的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本企业与周边外协企业的加工能力。如果必须借助专业化的外力来实现的时候, 质量与成本控制又将是我们设计人员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以上表面处理的种类进行了选择还不能完全满足设备的要求时, 还要在功能颜色上加以区别, 设备基础件统一一种颜色, 形成企业标致性颜色, 来突出企业特点;运动件和旋转件颜色相对固定, 在区别于基础件的前提下以醒目为主;企业标识、, 安全提示标识、功能提示标识形成企业自己的特色, 以协调美观为主。

设备基础件的颜色确定后, 一般来说选择亚光表面, 亚光表面的特点是色泽柔和, 容易与各种不同的环境融合, 更主要的是避免设备亮光表面的反光而影响其他设备的感应动作, 随着自动化程度的不断升级, 控制和减少设备与设备之间的相互干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表面处理也不例外, 在考虑功能满足的前提下, 尽可能地做到不影响其他设施, 还要与环境相互协调匹配, 表面处理将是一个全新课题摆在技术设计与工艺设计者的面前。

2 表面处理的过程控制

零部件的表面处理相对来说较为简单, 因为零部件体积小、质量轻, 外形也相对简单, 在做表面处理的时候比较容易, 但一台设备的基础件质量和体积较大、结构复杂, 会给表面处理带来很大的难度, 下面重点谈一下基础件的表面处理。

2.1 机体表面的前期处理对喷涂的影响

基体表面的清洁程度严重影响涂装喷漆层的结合力, 制件表面残留或吸附的水、油污及其他异物等将直接影响喷涂质量。钢铁材质的基础件在磷化处理后, 均要在不超过20 h内及时进行喷涂, 钢铁材质件经喷砂、喷丸处理尽可能在4 h内进行喷涂。控制好前期处理后的喷涂时间有助于提高涂装膜层与基体附着力, 增强其抗蚀性能。

喷涂使用的压缩空气要进行油水分离, 压缩空气中的水分必然影响喷涂层的质量, 定期清理更换油水分离设施中的滤物, 保持压缩空气净洁, 提高喷漆层的质量。

喷涂现场的环境温度、湿度对喷涂膜层质量的影响十分明显。一般来说, 喷涂现场的环境温度在10℃~30℃范围, 相对湿度以不超过70%, 现场保持清洁卫生、整洁有序。

普通的空气喷涂。注意保持喷枪与被喷表面的距离在200 mm~300 mm范围, 压缩空气压力控制在2 kg/cm2~4 kg/cm2, 这样才能够较为有效地保障喷漆涂装质量。

2.2 涂料的选择

涂料的性能与涂装金属防腐抗蚀性能有很大关系, 涂料的种类不同则性能各异。根据涂料性能, 选择涂料的种类, 才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喷膜层的抗蚀保护作用。漆基、溶剂和助剂的选择要恰当, 混合比例必须严格按照工艺要求, 确保稀释至工艺要求的使用粘度。

2.3 喷涂前期处理

选择合适的涂料, 保证正确的施工方法, 还不能足以保证喷涂效果, 前期的基体处理致关重要, 经过处理的基体表面和自然锈蚀的同牌号基体表面进行同类喷涂保护, 由于锈蚀的影响, 天然锈蚀基体与经过处理的基体, 其腐蚀速率高出数十倍, 抗蚀防护效果也低于后者。金属表面所存在的缺陷和大气中水分及活性离子 (Cl-、Br-等) 的吸附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甚至加速喷涂层的脱落和金属腐蚀。金属表面喷涂前的净化脱脂、活化除锈等前处理及表面处理工艺的应用都可以有效地改善喷涂防腐性能。表面涂装前所进行的有效除油脱脂、除锈或采用喷砂喷丸等可以净化基体表面, 保证涂装漆膜与基体金属良好的结合力, 对提高喷涂的耐腐能力。

技术设计和工艺设计的合理是前提, 制造过程中还要严格的按照设计规范执行, 只有注重了过程细节, 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摘要:设备外观装饰工艺由设备功能、使用环境进行选择, 不同的外观处理工艺决定了选用不同的前期基体工艺表面处理方法。技术设计和工艺设计的合理性是关键。

过程设备 篇11

【关键词】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探讨分析

传统的定期的对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已经不再适用在我国的电力系统管理的要求,而且在当前电力建设工程不断扩大的情况下,输变电设备状态的检修全过程管理,就要从设备状态的检修管理、主要人员的施工维护手段以及施工技术等方面进行对于电力工程的全面维护和针对性的检修,从而提升电力资源的实际利用质量。

一、分析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全过程管理的重要性

1.有助于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

当前的电力系统工程的建设规模不断的扩大,而且电力设备成为维护电力系统正常稳定运行的关键,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全过程的管理,是基于输变电设备的运用频率较为频繁。并且在电力系统的运行中传输距离较长、工作负荷较大、途径输电线路的环境和外部条件不一致,往往会造成电力系统的路线故障和输电故障,电力系统的故障一旦产生对各个用电用户和供电企业经济发展的破坏性影响,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较为严重。实施对于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全过程管理是为了适合本地区的电网建设情况,减少电网企业的直接经济损失,同时又能够维护本地的工业经济生产和建设。江西省电网工程的开发和建设已经形成了较为全面的发展模式,而且在省电力公司的不懈努力下,全省的电网子公司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这对发展一方经济带动一方建设中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所以在本省电网工程不断扩大,电网运行稳定性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开展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全过程的管理,电力工程的稳定运行能力才能被有效地保障,从而减少输变电工程中的突发情况,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

2.能够提升输变电设备的工作效率

实施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全过程管理的展开方法,主要是结合输变电设备管理的综合运行情况进行综合的管理,并采取一系列的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减少设备的维护费用,提升设备的综合利用效率,从而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输变电过程中的维修方法较为繁琐,而且为了进行有效性的维护输变电过程中的电力质量开展的全过程的管理,能够提升输变电过程中的电力质量。而且在进行全过程的管理中设备的维修和运行才能达到有效地统一。输变电全过程的管理,涉及到电网运行的各个方面,会带动整个电网维护观念的更新、体制和管理的改革以及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也是电力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重要手段,因此实施手边点设备状态检测全过程的管理,能够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从而提升输变电设备的工作效率。

二、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全过程管理的开展方法

1.树立管理科学及时有效性的观念

管理是为了维护秩序执行电力企业的发展目标,鉴定电力企业的发展核心,从而不断地提升电力企业的实际收益度。输变电设备全过程的检修管理观念,能够针对专业管理的目标进行及时和有效的更新,并利用专业管理的理念和要求维护电网的建设。管理科学性是因为实施对于电力企业管理事宜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的围绕企业的发展核心要求进行电力资源的集约化、精益化、标准化的基本要求,全面的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和供电质量的可靠性。实施变电设备的全过程管理能够按照公司的制度,实施以安全为目标的生产和运营,能够及时的落实安全责任,强化设备运行的监管和运行状态的分析,从而提高设备的检修、维护工作的及时性和高效性。

2.建立输变电设备状态运行的指标体系和目标值

企业的电力系统建设要树立输变电全过程的管理,就需要实力管理的范围要求和目标定位。电网工程的建设以及进行全过程的管理要进行安全管理的定位,电网的状态要以企业的安全、环境、效益等为基础,通过对输变电设备的状态评价、风险分析、检修决策等手段开展对于电网输变电设备的检修,提高输变电设备的应变能力,以及工作效率降低企业的检修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收益才是输变电设备状态运行的指标体系和目标值。

3.进行专业管理的分责

电网工程中的输变电设备的检修全过程管理,要积极有效地开展就需要进行电网管理中的责任化和责任落实,从组织体系和管理制度的组建、技术标准的要求、电网设备和工具的管理中不断的落实专业管理的责任分化,将电网内部的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形成管理体系、技术体系、以及执行体系,有效结合的状态。整个电网运行管理过程要进行状态检修工作的管理,明确各个工作阶层之间的组织机构和职责,从而形成各个阶层之间的工作联系明确,职责明确的模式。并且建立检修技术体系,能够直接的减少工程管理过程中额外的工程投资,在工程设备状态检修和试验规程中,进行检修的导则、实验规程的实施、落实相关专业化的电网维修和运行的技术规范,从而才能有效地发挥技术检修制度的作用。建设的状态检修工作的执行体系,能够加强流程化的管理,给电网工程的建设提供更加完善的状态评价,针对电网运行中出现的故障也能够进行计划性的解决措施,从而及时进行现场的施工检修。依据制定的管理体系进行设备检修方式和维修管理责任的落实,从而保障输变电工作的全程检修工作管理被准确的落实。

4.实施输变电设备检修全过程的监督制度

监督是为了更加全面并具有针对性的进行对输变电设备进行维护,在输变电工作中前期会投入较多的资金和设备,因此为了确保设备和检修工作的全面开展和有效进行,就需要扩大监督管理的力度。监督是为了带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及时性,避免电网故障受到更大的破坏,从而造成电力企业的直接经济损失。在监督制度下才能将电网工程的开发提升到更加具有价值的阶层,因此在输变电设备投入后的检修全过程管理中,才能提高检修的工作效率,并对系统中的故障产生及时的消息收集和信息分析,确保电网工程的建设具有良好的运行环境。

5.及时的进行电网工程的养护

电网工程的规模不断的扩大,扩大养护力度是必须的,因为在电网工程的养护中能够提前发现电网工程中的问题,将故障及时的排除。在电网工程承载的电力系统负荷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开展对于电网的养护是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进行最直接有效地方式维护方式。从电网设备、到电网系统再到施工人员的素质管理上都要进行电网养护工程的全面改革,形成从人、制度、设备等全面联系的电网检修管理现状,从而提升电网工程的运行有效性。

结语

在输变电设备状态全过程管理的分析中,要维护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电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就需要进行整个电网管理方式的转变,从责任的划分、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培养和管理层的责任划分中,全面的落实输变电全过程的管理效率,提升电网的运行质量。

参考文献

[1]杨萍.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全过程管理探讨[J].电力安全技术,2014

机械设备安装过程中的调试问题 篇12

机械设备安装是设备由生产厂运输到施工地点, 借助一些工具和仪器, 经过必要的施工, 将设备正确地安装到预定的位置上, 并通过调试运转达到使用条件。

1.1 机械设备安装的一般过程

各种机械设备的安装工序一般必须经过:吊装运输、设备开箱检验、放线就位、设备固定、清洗、零件装配和部件组装调整、试运转及工程验收等。

1.2 机械设备安装的施工内容

主要包括设备的起重和运输、机械设备整体与零部件组装、管配件的安装、切割和焊接、各种容器内部零件的装配、电动机的安装、仪器仪表和自动控制装置的安装调试、试压以及试运等工作。

1.3 机械设备安装施工要求

首先要严格保证设备安装的质量, 要按设计图纸、设备结构图、安装说明书和施工验收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以及操作规程进行正确的施工, 其次还要采用科学的施工方法, 加快工程进度, 保证按期投入生产。

2 机械设备安装过程中的调试

2.1 轴承温度过高

风机轴承温度异常升高的原因有三类:润滑不良、冷却不够、轴承异常。离心式风机轴承置于风机外, 若是由于轴承疲劳磨损出现脱皮、麻坑、间隙增大引起的温度升高。一般可以通过听轴承声音和测量振动等方法来判断, 如是润滑不良、冷却不够的原因则可通过目测、手模等直观方法判断。而轴流风机的轴承集中于轴承箱内, 置于进气室的下方, 当发生轴承温度高时, 由于风机在运行, 很难判断是轴承有问题还是润滑、冷却的问题。

2.2 轴承振动

风机轴承振动是运行中常见的故障。风机的振动会引起轴承和叶片损坏、螺栓松动、机壳和风道损坏等故障, 严重危及风机的安全运行。

风机本身引起振动风机振动, 一般来说其振动源来自本身。对此, 在风机运行过程中。必须采取一系列相应的处理措施减小或消除震动, 如风机叶轮和后导叶进行了防磨处理, 轴承使用进口优质产品, 轴承箱与芯筒端板的连接高强螺栓采取了防松措施, 对芯筒的支撑固定进行了改进, 增加拉筋;严格检修工艺质量, 增加风机运行振动监测装置等等。

2.3 喘振

在风机运转过程中, 当流量不断减少到Qmin值时, 进入叶栅的气流发生分离, 在分离区沿着叶轮旋转方向并以比叶轮旋转角速度小的速度移动, 这就是旋转脱离。当旋转脱离扩散到整个通道, 会使风机出口压力突然大幅度下降, , 而管网中压力并不马上降低, 于是管网中的气体压力就大于风机出口处的压力, 管网中的气体倒流向风机, 直到管网中的压力下降至低于风机出口压力才停止。接着, 鼓风机又开始向管网供气, 将倒流的气体压出去, 这又使机内流量减少, 压力再次突然下降, 管网中的气体重新倒流至风机内, 如此周而复始, 在整个系统中产生周期性的低频高振幅的压力脉动及气流振荡现象, 并发出很大的声响, 机器产生剧烈振动, 以至无法工作, 这就是喘振。是否进入喘振工况, 可根据风机运转的不同情况判断。第一, 听测风机出气管道的气流噪音。在接近喘振工况时, 出气管道中气流发出的噪音时高时低, 产生周期性变化。当进入喘振工况时, 噪音立即剧增, 甚至有爆音出现;第二, 观测风机出口压力和进口流量变化。正常工作时其出口压力和进口流量变化不大, 当进入喘振区时, 二者的变化都很大;第三, 观测机体的振动情况。进入喘振区时, 机体和轴承都会发生强烈的振动。防止喘振主要方法是采用出风管放气。在出风管上设旁通管, 一旦风量降低至Qmin值, 旁通管上的阀门自动打开放气, 此时进口的流量增加, 工作点可由喘振区移至稳定工作区, 从而消除了进气流量小、冲角过大引起失速和发生喘振的可能性。在采用进口导叶片调节风量时, 随着工况变化, 导叶旋转改变通道面积适应新工况的要求, 从而避免气流失速, 可有效防止风机喘振。

2.4 动叶卡涩

轴流风机动叶调节是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滑阀改变液压缸两侧油压差实现的。

在轴流风机的运行中, 有时会出现动叶调节困难或完全不能调节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通常会认为是风机调节油系统故障和轮毂内部调节机构损坏等。但实际中通常是另外一种原因, 在风机动叶片和轮毂之间有一定的空隙以实现动叶角度的调节, 但不完全燃烧造成碳垢或灰尘堵塞空隙形成动叶调节困难。动叶卡涩的现象在燃油锅炉和采用水膜除尘的锅炉比较普遍, 解决的措施主要为:第一, 调试运行中尽量使燃油或煤燃烧充分, 减少炭黑, 适当提高排烟温度和进风温度, 避免烟气中的硫在空预器中的结露。第二, 在叶轮进口设置蒸汽吹扫管道, 当风机停机时对叶轮进行清扫, 保持叶轮清洁, 蒸汽压力≤0.2mpa, 温度≤200℃。第三, 适时调整动叶开度, 防止叶片长时间在一个开度造成结垢, 风机停运后动叶应间断地在0~55°活动。第四, 经常检查动叶传动机构, 适当加润滑油。

总之, 完善系统设计、做好调试运行前的各项工作, 密切注意机械设备, 在运行过程中的异常现象, 加强维护工作等都是提高机械设备可靠性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秦付良.实用机电工程安装技术手册.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2.

上一篇:“结构引导”式教学下一篇:护理安全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