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左室肥厚论文

2024-09-29

高血压左室肥厚论文(精选8篇)

高血压左室肥厚论文 篇1

根据有关临床研究表明,高血压是造成冠心病的一种重要因素,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当其有左心室肥厚出现时,则患者会有心肌重量增加以及心室结构重塑等情况出现,在情况严重时,会造成患者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1]。本文选择海安县人民医院曾收治的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对其中伴左心室肥厚与非伴左心室肥厚患者分别进行临床分析,并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海安县人民医院曾收治的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临床诊断标准。在这120例患者中,有60例为伴左心室肥厚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另外60例患者为非伴左心室肥厚患者,将其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患者男性有35例,女性有25例,患者年龄在50-75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为(65.5±2.5)岁,患者高血压病程在2-10年之间,其平均病程为(5.6±2.4)年,对照组中患者男性有38例,女性有22例,患者年龄在52-78岁之间,其平均年龄为(64.8±2.2)岁,患者病程在2-12年之间,其平均病程为(6.2±2.4)年。两组患者均自愿配合完成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程方面无显著差异存在,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于观察组和对照组中患者,均利用超声心动图来对患者左心室厚度来进行测量,并对其心脏内径改变情况进行观察,利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来对患者左室内的各切面面积进行观察,利用冠脉造影技术来对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进行检查。收集患者的各项检查结果,并且对所得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2]。

1.2.1 超声心动图

利用多普勒超声仪来对患者进行检查,仪器探头的频率设定为2-4MHz。当患者处于平静状态时,使患者取左侧卧位,所取切面为胸骨的左心长轴,对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以及收缩末期的内径进行测量,对患者左心室后壁厚度以及室间隔厚度进行测量,在对3个心动周期测量之后取平均值[3]。

1.2.2 冠状动脉造影

对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Judkins方法进行,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可分为三级,即中度,50%-74%;重度,75%-99%;完全闭塞,100%,狭窄标准为左前降支、左回旋支以及右冠状动脉内径的减少程度在50%之上[4]。

1.3 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用t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对组间比较用χ2进行检验,在本次研究中,以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中左心室扩张以及体积增大所出现例数

对两组患者左心室扩张以及体积增大所出现例数进行比较,观察组中患者所出现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中患者,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具体比较结果如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发生情况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中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情况进程比较,观察组中患者有40例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狭窄,对照组中患者有28例发生冠状动脉狭窄,两组患者之前存在显著差异,其具体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

3 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上一种常见心血管疾病,血压长期偏高会造成患者左心室负荷加重,出现左心室肥厚。根据有关研究表明,高血压会造成冠心病,当老年高血压患者有左心室肥厚出现时,会增加患者心肌重量,会出现心室结构重塑等,严重时会造成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从本文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对于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而言,其左心室扩张以及左心室体积增大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单纯老年高血压患者,而这一点在老年高血压伴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有更加明显的表现,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会有所减退,从结果中可以看出,老年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其冠状动脉闭塞程度比非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明显严重[5,6]。

心脏对于心血管疾病反应性生长,主要通过以下三种形式来表现:第一,心肌细胞单纯性肥大;第二,单纯性非心肌细胞生长;第三,程度相同或者程度不同共同存在非心肌细胞与心肌细胞生长。因此,要对高血压进行较好治疗,就要采取相关措施进行积极全面预防,尽可能减少危险因素。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时,并不仅仅是将其血压降低,更重要的一点是要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以及病死率,同时要将各种危险因素降低,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还应注意治疗对高血压患者有影响的其它疾病。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以预防治疗为主。通过对患者行实验室检查以及临床评价,可取得以下效果:第一,确定造成高血压因素,对高血压继发进行控制;第二,对患者靶器官损伤情况进程判断,评估患者损伤程度;第三,对患者遗传病史进程调查,找出心脑血管疾病影响因素,判断其对患者产生的影响[7,8]。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若其伴左心室肥厚,则患者左心室重构率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率均比较高,在临床上应加强注意。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左心室以及冠状动脉病变。方法 选择曾在海安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在这120例患者中,有60例伴有左心室肥厚,将其作为观察组,另外60例患者未伴左心室肥厚,将其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行心脏超声检查以及冠状动脉检查,并且对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完成检查之后,比较两组患者左心室扩张、冠状动脉高度狭窄与冠状动脉完全闭塞以及左心室体积增大所出现的患者人数,观察组中患者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若其伴左心室肥厚,则患者左心室重构率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率均比较高,在临床上应加强注意。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左心室重构,冠状动脉病变

参考文献

[1]刘志勇,刘玉洁,耿庆国,吕建国,张金莲,丛洪良,孙根义.老年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左心室重构和冠状动脉病变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7(22):608-610.

[2]李小鹰,李蕊,于雯,石怀银,韦力新.老年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冠状循环微血管病理改变特点[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9(20):18-21+68.

[3]付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血压参数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D].南昌大学,2010,15(33):220-222.

[4]龚艳艳,孙寅光,沈卫峰,尹中君.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J].临床内科杂志,2010,8(35):517-519.

[5]王新宴,罗丹,张龙方,刘平.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关系[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10(44):2995-2997.

[6]任京媛,余振球,杨晓辉,刘静华,孙琳,孙佳艺.老年高血压患者210例左心室重构的影响因素[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9(20):867-872.

[7]金红.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影响因素及并存的靶器官损害分析[D].吉林大学,2010,20(33):252-254.

[8]林金秀,陈达光,陈济添,谢良地,曾开淇,林赛榕,阮琴韵,叶琼.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冠心病患者的冠脉血流储备[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5(16):369-372+395.

高血压左室肥厚论文 篇2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左室肥厚 左室收缩功能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5.045

资料与方法

2002年3月~2009年3月收治主动脉瓣狭窄患者106例,62例有极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有16例经超声心动图证实无左室肥厚,而46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有左室肥厚。

超声心动图检查:主动脉瓣狭窄程度用主动脉瓣口血积指数AvAi计算,从胸骨旁M型超声测量计算左室重量[1];左室肥厚诊断标准为左室重量指数(左室重量/体表血积),男性超过134g/m2,女性超过110g/m2 [2];用M型超声心动图计算RWT(相对室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内径;射血分数测定用心尖四腔观Simpsons公式,若心尖四腔观显示欠清,可用Teicholz公式测量;超声心动图重复、无创、准确测量上述各项参数。

结 果

无左室肥厚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较左室肥厚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左室舒张期内径较小(52±2mm vs 59±1mm,P=0.002),室壁厚度较小(后壁11±0.5 vs 15±0.3mm,P<0.001),相对室壁厚度接近相同(0.62±0.03)vs(0.63±0.02)。左室射血分数增高(63±3 vs 51±2%,P=0.045)。

讨 论

有研究显示10%~20%的重度As患者并没有左室肥厚,甚至有报道称,男性有高达46%,女性高达29%的重度As患者无左室肥厚[3]而左室收缩功能正常;本研究中1/4患者为极重度As并没有左室肥厚,然而对于左室肥厚组和非左室肥厚组RWT几乎相同,这提示向心性左室重构可能是As患者重要代偿机制。

本研究中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和RWT呈正相关,而与左室重量指数呈负相关,表明不断升高的左室重量不依赖主动脉瓣狭窄程度地预示着左室收缩功能障碍和心衰,主动脉瓣狭窄时左室肥厚可能是有害的而不是有益的心脏代偿反应。

参考文献

1 Devereux RB,Alonso DR,Lutas EM,et al.Echocardiographic assessment of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comparison to necropsy.ndings.Am J Cardiol,1986,57:450-458.

2 Devereux RB,Lutas EM,Casale PN,etal.Standardization of M-mode echocardiographic left ventricular anatomic measurements.J Am Coll Cardiol,1984,4:1222-1230.

高血压左室肥厚论文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择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住院并符合WHO诊断标准的高血压患者87例, 男性62例, 女性25例, 年龄45~73岁, 平均59岁, 排除电解质紊乱、束支传导阻滞、房颤、陈旧心梗等影响QRS和ST-T改变的因素, 未服用影响心肌复极的药物。另选40例在我院进行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22例, 女18例, 年龄45~70岁, 平均年龄56岁, 血压、血脂、心电图均正常。

1.2 方法

87例患者和20例对照组均采用12导同步心电图和彩色多普勒检查。彩色多普勒测量舒张期左心室内径, 室间隔厚度及左室后壁厚度, 连续测量3个心动周期并取其均值。按公式计算左室心肌重量:1.04×[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室间隔厚度) 3-左室舒张末期内径3]-14=左室心肌重量, 左室心肌重量/体表面积=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左室心肌重量指数>134/m2 (男) 或>110/m2 (女) 作为左室肥厚诊断指标。根据左室心肌重量指数的结果, 将87例患者分为左室肥厚组41例, 左室正常组46例。测量12导联心电图上各导联QT间期, 若有不清楚或TU融合者弃用。每一导联测量3个QT间期并取其均值。从不同导联最长QT减去最短QT既得QT离散度。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以左室心肌重量指数为依据, 87例高血压患者中左室肥厚组41例, 左室正常组46例, 测量12导联QT离散度显示:高血压左室肥厚组QT离散度为63.12±13.24ms, 左室正常组QT离散度为37.86±13.78ms, 正常对照组为32.1±12.12ms。高血压左室肥厚与左室正常组及对照组相比, QT离散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高血压左室正常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QT离散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近年来, QT离散度的研究广泛应用于临床。QT离散度增加为心室肌复极不均匀的表现, 而最大QT在于病变区域, 这种区域性复极化不均匀, 极易产生多数性折返激动, 它代表心室肌的不稳定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心性卒死的发生率高于左室正常的事实近年来已受到重视。其原因之一可能是左室肥厚有至心率失常作用, 主要与心肌纤维化或局灶性坏死等形成折返条件的病理解剖因素有关。

本组资料通过对高血压患者QT离散度测量结果显示左室肥厚患者QT离散度明显大于左室正常组和对照组。左室肥厚患者QT离散度增加的机制是肥厚心肌需氧量增加, 心肌血液灌注相对不足, 使冠状动脉储备量减少, 出现心肌缺血性损伤, 心肌电稳定状态发生变化, 导致心室肌各部分复极化不均匀性增加, 电不稳定区域增多, 故心电图表现QT离散度增加。这种区域性复极不均匀极易产生折返激动, 导致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

高血压左室肥厚者QT离散度增加是心肌电不稳定增大的客观反应。因此, QT离散度可作为预测高血压病心肌肥厚出现心率失常的一种简便参考指标。

参考文献

[1]杨艺.QT离散度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左室射血分数的关系[J].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3, 12 (1) :35-36.

高血压左室肥厚论文 篇4

关键词:抵抗素,高血压,左室肥厚

抵抗素是一种脂肪细胞因子, 富含半胱氨酸, 具有调节代谢、脂肪形成和介导血管炎症的作用。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改变, 这是发生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和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基础。有研究报道血清抵抗素水平在高血压患者中明显升高, 血清抵抗素水平与左室肥厚相关。本研究拟通过奥美沙坦治疗高血压患者, 观察其对左室肥厚以及抵抗素水平的影响, 探讨抵抗素能否可以作为疗效判断的指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3月至2010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高血压Ⅱ级以上的患者130例, 其中男68例, 女62例, 年龄 (53.0±12.2) 岁。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2004年WHO的高血压诊断标准, 均排除中度以上的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和传染性疾病、糖尿病、严重心功能不全。所有入选的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入选的患者停药, 接受为期2周的药物洗脱期, 所有患者每天服用奥美沙坦20mg。患者接受随访, 随访 (6.5±1.2) 个月, 随访期间每2周复查血压和心率。治疗前和随访结束时采用西门子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 , 室间隔厚度 (IVS) 和左心室后壁厚度 ( (PWT) 。根据公式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 (LVMI) , LVMI=1.04×[ (LVEDD+IVS+PWT) 3-LVEDD3-13.6]/体表面积。上述结果均取3此测量均值。治疗前和随访结束时抽取患者禁食12h后晨起的肘部静脉血7m L, 其中3m L测定血脂和血糖等生化指标, 另外的4m L静脉血静置30min后, 离心1000g、15min取上层血清, 置于-80℃冰箱保存, 待测抵抗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血清抵抗素水平, 抵抗素试剂盒由美国Phoenix pharmaceuticals公司生产, 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进行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 主要统计指标均进行正态性检验, 计量资料治疗前后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 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压和心率的变化

治疗后, 患者收缩压 (SBP) 和舒张压 (DBP) 均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前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治疗前后左室结构的变化

奥美沙坦治疗后, 患者IVS、PWT和LVMI均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3 治疗前后血清抵抗素水平的变化

治疗后, 患者血清抵抗素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4 治疗前后血清抵抗素水平和左室结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Pe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本组资料高血压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左室结构相关指标IVS、PWT和LVMI均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0.563、0.621和0.705 (P<0.05) 。

3 讨论

抵抗素是一种脂肪细胞因子, 是一种富含半胱氨酸的分泌蛋白[1]。它具有调节代谢, 脂肪形成和介导血管炎症的作用。啮齿类动物的抵抗素完全由脂肪组织分泌[2]。但是人类的抵抗素主要由脂肪细胞和循环中的单核细胞分泌[3]。由于抵抗素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密切相关, 近年来抵抗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受到关注。

有临床研究报道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明显升高, 并且与白介素-6、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密切相关。它还与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呈正相关, 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指标, 提示其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及代谢之间起着重要的联系作用。多项研究证实高血压患者血清抵抗素较正常人明显升高。新近的研究发现抵抗素与血压水平相关, 有报道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与血清抵抗素水平呈正相关。抵抗素水平与左室肥厚也有一定的联系, 研究证实高血压非肥胖者的抵抗素水平已明显高于正常人, 而且高血压肥胖者的抵抗素水平更高。抵抗素与炎性因子呈正相关, 并且炎症被认为是一种高抵抗素水平的状态。研究发现抵抗素具有类似炎性因子的蛋白分子结构, 除来源于脂肪细胞外, 还主要表达在单核细胞中, 并在向巨噬细胞分化时表达增加, 促炎性细胞因子可促使人单核细胞的抵抗素表达水平明显增加, 故认为抵抗素是一种炎性细胞因子的效应分子。高血压被认为是一种慢性炎症, 炎症在高血压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抵抗素参与高血压的机制, 可能与抵抗素损害血管内皮功能和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等有关。

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改变, 是发生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和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基础。理想的降压药物除应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外, 还应该具有显著的靶器官保护作用的特点。前述提到左室肥厚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明显升高, 有学者也认为血清抵抗素水平是影响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重要因素。本组资料显示高血压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左室结构相关指标IVS、PWT和LVMI均呈正相关, 与既往研究结构相一致。奥美沙坦是新型的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具有良好的降压疗效和靶器官保护作用。因此本研究尝试采用奥美沙坦治疗高血压患者, 并探讨血清抵抗素水平与左室肥厚和疗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证实奥美沙坦能有效降压, 此外经治疗后患者左室肥厚相关指标IVS、PWT和LVMI均明显下降, 提示奥美沙坦逆转左室肥厚的作用。同时我们发现奥美沙坦能够降低高血压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因此本研究结果提示了有效降低血清抵抗素水平, 左室肥厚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逆转, 而血清抵抗素水平可以用于判断降压药物的疗效。

参考文献

[1]郭艳杰, 张辉, 李拥军.抵抗素在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J].临床荟萃, 2009, 24 (19) :1746-1748.

[2]邓拥军, 李勍.原发性高血压血清抵抗素与血压相关性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0, 31 (11) :1325-1326.

高血压左室肥厚论文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检查的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患者 (观察组) 30例, 健康体检者 (对照组) 30例, 均经心电图检查明确诊断。其中, 观察组, 男性18例, 女性12例, 年龄33~65岁, 平均43岁。合并症:原发性高血压10例, 扩张性心肌病3例, 糖尿病5例, 脑梗死2例, 肥厚性心肌病5例, 冠心病3例, 心功能不全2例。根据心功能分级:I级者10例, II级者6例, III级者14例。所有患者均前述知情同意书。对照组, 男性16例, 女性14例, 年龄35~60岁, 平均4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合并症以及心功能分级等方面比较, 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患者自觉胸部不适, 有窒息感、闷胀感, 疼痛可放射至左肩, 甚至手指, 一般持续时间较短, 不用给予特殊处理, 即可自行消失。疼痛发作时, 多伴有心悸、恶心、虚脱等症状。

1.3 心脏彩超检查

采用麦迪逊X6仪器, 探头频率6MHz, 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超声多普勒的检查, 嘱患者取左侧卧位, 做胸骨左缘探测, 将探头置于心尖处, 于胸骨左缘长轴切面、心尖四腔心、心尖五腔心切面, 观察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左室流出道血液E峰、A峰值, 以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左室EF值脉冲多普勒, 测主动脉内径, 获取舒张期正向双峰层血流频谱[2], 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 (E峰) 、二尖瓣环舒张早期最大运动速度 (Ea峰) 。组织多普勒测二尖瓣舒张早期最大运动速度, 计算E/A比值。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心脏彩超指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 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在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左室射血分数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频谱E峰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A峰的比值 (E/EA) 方面, 观察组E峰减小, A峰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 均具有显著差异性 (P<0.05) 。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 伴随着心脏彩超检查技术的广泛开展, 逐渐发现高血压患者的左房增大是高血压病心脏改变的临床表现之一, 所谓高血压是指机体在静息状态下, 动脉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出现升高的一种临床症状, 而高血压性心脏病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是心脏最早受损, 导致心脏改变为左心房增大, 心室重构的表现, 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又可引起高血压。心力衰竭多为高血压的终末阶段, 患者所出现的左室肥厚类型的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 因此, 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有效控制血压是治愈的关键。伴随着年龄的增大, 心肌纤维出现增厚肥大, 可出现心脏、血管、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改变, 以及器质性的全身性疾病, 严重影响患者的心功能, 诱发心律失常, 甚至病情严重者发生猝死[3]。疾病早期发现有无心脏改变, 给予抗心肌重构治疗, 有利于控制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对预防高血压尤为重要。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病症, 可导致心肌顺应性与充盈能力下降、舒张功能不全, 导致循环阻力逐渐增加, 出现收缩功能逐渐降低, 当机体血压增高时, 对心脏产生的负荷增大, 导致心肌肌原纤维增粗, 心肌细胞增厚, 心脏的后负荷增加, 左心室为了克服外周阻力, 必须加强收缩, 其左室充盈压升高, 后负荷增加, 导致压力负荷过重, 导致左房扩大, 形成向心性心室肥厚。心肌纤维可出现增粗肥大, 心肌泵血做功增加, 才能将血液射入主动脉, 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心收缩力的逐渐减退, 发生心肌重构, 室壁张力增加, 逐渐形成左室肥厚, 射血分数下降, 心室舒张末压增高, 心房压上升, 静脉回流受到阻碍。因此, 左房增大与左室肥厚可作为判断高血压心脏病的临床指标。心脏彩超主要检查心脏的形态学有无异常, 以及心功能是否正常, 动态显示心腔内结构、心脏的搏动和血液流动的仪器, 特别对先天性心脏病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对其进行早期诊断, 及时服用药物控制血压, 有利于开展抗心肌重构疗法, 对人体没有任何损伤, 心脏探头就像摄像机的镜头, 能判断心脏各房室腔大小, 瓣膜功能, 室间隔和室壁厚度, 将探头放在胸前来回移动, 观察室壁整体运动和节段性运动, 并伴随着探头的转动, 使心脏的各个结构在显示屏上均能清晰地表现出来。冠心病患者临床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 由于心室舒张不全, 因此, 在心脏彩超上容易显示。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的人群发病率约为0.4%左右, 高龄患者约为3%。冠心病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多在左室收缩功能降低之前发生, 对心肌缺血性改变方面能很好的反应出来, 左室舒张功能的下降对疾病的诊断更为敏感。心脏彩超为心脏生理学、病理学研究提供客观检查方法。因此, 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心电图具有更高的灵敏性, 是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的“金标准”, 它既可以对高血压患者心脏早期改变进行准确诊断, 又可准确的检查高血压心脏病的前期病症, 尽早改善心脏舒张期与收缩期的功能状态。但检查花费很高, 对机体不仅存在一定的放射性, 还存在一定的创伤性, 不能重复进行检查, 因此, 不利于临床开展, 使临床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超声心动图检查方便易行、价格低廉且可重复性强, 对人体没有任何侵入性, 是心脏常见检查项目, 深受医护人员及广大患者的喜爱, 因此, 临床逐渐取代了冠状动脉造影, 是唯一能动态显示心腔内结构、心脏的搏动和血液流动的仪器, 可以更多的了解心脏供血与传导。对于心电图检查来说, 在诊断心脏病上, 也是不可缺少的辅助检查之一, 成为反映左室舒张功能的主要办法。有助于高血压心脏病的积极防治。根据图像显示, 正常心脏二尖瓣血流速度的频谱是双峰图形, A峰为左室舒张晚期的充盈峰, E峰为左室舒张早期快速充盈的充盈峰。冠心病患者E峰下降, 结果表明, 左室舒张功能降低时血液进入心室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速度减慢。对于心脏彩超, 则可准确判断心脏各房室腔大小, 室间隔和室壁厚度, 瓣膜功能等。在心脏彩超的测量指标中, E/A值具有准确、易测量等优点, 在临床筛查和诊断上, 存在一定的优越性, 尤其是舒张期心力衰竭的高龄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 能更客观、全面的了解高血压心脏病的情况。综上所述, 应用心脏彩超来诊断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是可行的, 为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检查方法, 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快捷, 对人体没有任何损害等特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摘要:目的 探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彩超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我院检查的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患者30例设为观察组, 健康体检者30例设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彩超检查的相关指标的差异性。结果 两组患者的心脏彩超相关指标比较,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左室射血分数无显著差异, 观察组E峰减小, A峰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应用心脏彩超来诊断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是可行的, 为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又一新的检查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高血压,左室肥厚,左心力衰竭,心脏彩超,诊断

参考文献

[1]黄宛.临床心动图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8-34.

[2]刘延玲, 熊鉴然.临床超声心动图学[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712-856.

高血压左室肥厚论文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于2013年1月-2015年6月治疗的60例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患者,是观察组,均满足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标准,排除其他的合并症与基础疾病患者,同时收集同时期的60例健康体检正常人,是对照组,均排除基础疾病、心肝肺等疾病以及高血压患者,身体指标均正常。其中对照组中男患者34例,女患者26例,患者年龄最大是80岁,最小是40岁,平均是(66.9±4.6)岁;观察组中男患者35例,女患者25例,患者年龄跨度是38—78岁,平均是(67.3±4.7)岁,病程在3-11年之间,平均是(7.4±2.9)年,对比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信息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具备可比性。120例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开展心脏彩超检查,选择型号为E9、Vivid7的心脏彩超仪(GE)进行扫查,探头频率设置为3MHz,患者选择侧卧位,对患者胸骨左缘进行探测,并把探头控制于患者心尖位置,实施长轴切面、心尖四腔心切面、心尖五腔心切面等多个切面的扫查。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LV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AD(左房内径)、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等进行观察与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9.0软件处理分析相关数据信息,通过标准差(±s)形式表示计量数据,并接受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百分数%表示,接受χ2检验,P<0.05表示两组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LVDd、LAD、LVEF、E/Ea

在本次探究过程中,两组患者在LVDd、LAD、LVEF、E/Ea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详细情况见表1。

2.2 心脏彩超和患者心功能分级存在的关系

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Ⅰ、Ⅱ、Ⅲ级患者的心脏彩超中的LVDd、LAD、LVEF、E/Ea均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且Ⅱ级心功能患者与心脏彩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差异性显著(P<0.05),详细情况见表2。

3 讨论

高血压属于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大大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以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为主。有文献资料[3,4]指出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的病发率在0.4%左右,老年群体受到血管性能差、心脏功能衰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发病率高达3%。

高血压是诱发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发病的主要因素,长时间处于高血压状态,会大大增加患者的循环阻力,导致左心室出现代偿性收缩来组织外周阻力[5]的不断增加,造成血压射入患者的主动脉中,引起左心室出现代偿性肥厚,大大增加患者的死亡率。

心脏彩超属于我国心脏疾病临床诊断中常用的一种检查方式,能够对患者的心脏血流、心脏脉动以及心腔内结构[6]等进行显示,且心脏彩超属于一种物禁忌症、无创伤性的检查方式,在心脏疾病临床诊断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笔者随机抽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60例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患者与60例健康人,以进行对照分析,两组患者的LVDd、LAD、LVEF、E/Ea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不同心功能分级的LVDd、LAD、LVEF、E/Ea均存在显著差异性。Ⅱ级心功能患者与心脏彩超检测结果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差异性显著(P<0.05)。与韩蕊[7]等人的探究结果保持一致。

综上所述,心脏彩超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显示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提高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而且无创与无禁忌症,意义重大,可在临床诊断中进行推广与应用。

摘要:目的 探析心脏彩超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救治的60例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组,再收集同时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60例,为对照组,以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脏彩超。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LVDd、LAD、LVEF、E/Ea分别是(54.21±8.85)mm、(47.96±9.65)mm、(53.87±10.19)%、(12.44±3.30)%,对照组患者分别是(47.09±4.40)mm、(34.91±3.88)mm、(66.96±6.56)%、(6.73±1.70)%,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不同心功能分级的LVDd、LAD、LVEF、E/Ea均存在显著差异性。Ⅱ级心功能患者与心脏彩超检测结果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 心脏彩超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具备良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心脏彩超,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义红,田青.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心脏彩超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213-214.

[2]王敏,郭盛兰,王晓瑛等.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重构的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0,26(10):947-949.

[3]梁伟健.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和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的临床对比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04(31):14-16.

[4]纪建新.心脏彩超诊断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的价值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1):83-84.

[5]李伟华.高血压伴心脏肥厚心功能不全心电图表现特征和超声心动图左室重量指数的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09,6(13):48-49.

[6]许秀丽,高晓育,鲜玉琼等.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J].新疆医学,2010,40(11):68-71.

高血压左室肥厚论文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2005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和Framingham研究结果中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诊断标准, 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120例原发性高血压并伴左心室肥厚患者, 男74例, 女46例, 年龄43岁~79岁, 平均年龄58.8岁, 未服降压药者血压≥160/100 mm Hg, 服一种以上降压药者血压≥140/90 mm Hg。排除继发性高血压、陈旧性心肌梗死及脑梗死、严重支气管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慢性肝肾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急慢性炎症患者。

1.2 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 采用单盲给药法。观察组60例患者给予厄贝沙坦75 mg/d+贝尼地平4 mg/d;对照组60例患者给予厄贝沙坦150 mg/d, 均晨起口服, 疗程6个月。观察和记录2组药物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1) 每周随访1次, 连续测量3次坐位右上臂肱动脉血压, 取平均值。 (2) 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测量患者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 (LVPW) 、舒张末期左室内径 (LVWD) 、室间隔厚度 (IVST) , 计算左室重量指数 (LVMI) 。 (3) 每月复查血糖、血脂、血钾、肝功能、肾功能, 并观察患者是否有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出现。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压变化

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血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但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见表1。

2.2 2组左心室肥厚指标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有显著差异, 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的LVWD与LVMI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见表2。

2.3 安全性比较

2组患者均未出现因严重不良反应退出事件。观察组头晕3例, 踝部水肿2例;对照组头晕5例, 咳嗽3例, 消化不良2例。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血糖、血脂、血钾、肝功能、肾功能均未出现明显改变。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持续血压增高引起的心脏负荷加重、心肌能量代谢异常终会导致左心室肥厚, 厄贝沙坦和贝尼地平均能有效降低血压, 防止左心室肥厚的恶化。

左心室肥厚除与血压增高有关外, 与体液因素也密切相关, 如血管紧张素Ⅱ和去甲肾上腺素可以刺激心肌细胞肥大, 心肌间质纤维的增生, 导致左室肥大[2]。厄贝沙坦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拮抗剂, 相比于血管转换酶抑制剂能更完全地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收缩血管、水钠潴留作用;因其不抑制体内缓激肽的降解, 不会引起咳嗽反应;因其不抑制与血压调节和钠平衡有关的离子通道, 不会引起水肿、高血钾等。其能降低血压并逆转心室肥厚, 适用于各型高血压患者, 不受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及年龄等因素的影响, 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的生化基础之一是细胞内钙离子含量增加[3], 贝尼地平能阻断钙离子转运而改善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另外, 组织局部的血管紧张素Ⅱ需依赖作为第二信使的钙离子来参与细胞活动, 贝尼地平也能通过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来阻滞血管紧张Ⅱ等的作用, 逆转左心室肥厚[4]。

通过对2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治疗结果的分析和对比, 我们发现联合应用厄贝沙坦和贝尼地平6个月后的患者室间隔厚度、左室壁厚度及左室重量指数较单独使用厄贝沙坦明显降低, 明显逆转了左室肥厚。说明厄贝沙坦与贝尼地平联合用药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具有协同降压, 协同逆转左室肥厚, 改善心脏收缩功能的作用;同时联合用药也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小剂量厄贝沙坦和贝尼地平联合应用是治疗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较佳方法, 能有效降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及猝死的发生率, 改善预后,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涂清鲜, 柏小川, 关婧, 等.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2, 23 (7) :977-978.

[2]张苏川, 仇克难, 刘敏, 等.咪达普利和缬沙坦联合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逆转[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8, 24 (11) :823-826.

[3]Pierdomenico SD, LapennaD, CuccurulloF.R egression of echocard iographic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after 2 years of therapy reduces cardiovascular risk in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J].Am J Hypertens, 2008, 21 (4) :464-470.

高血压左室肥厚论文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2008年12月共入选我科住院新诊断EH患者120例, 根据左室质量指数分成左室肥厚组38例、非左室肥厚组82例, 男78例, 女42例, 年龄<55岁。EH诊断标准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5年修订版) , 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 血压≥140mmHg/90mmHg即为高血压。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多发性大动脉炎、各种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血管畸形、严重颈椎病变及糖尿病。

1.2 方法

1.2.1 动态血压监测

采用德国MOBIL-O-GRAPH型24h动态血压监测仪。袖带固定在左上臂, 下缘距肘窝2cm, 其松紧度以刚能容纳2横指为限, 白昼 (6:00~22:00) 每隔30min、夜间 (22:01~5:59) 每隔60min自动充气1次测量, 患者入睡时间22:00~23:00, 24h内有效监测次数均>获得次数的80%。监测期间避免情绪激动、焦虑、剧烈运动, 限制盐的摄入量。记录并统计分析如下指标: (1) 24h平均收缩压 (24h MSP) 及平均舒张压 (24h MDP) ; (2) 白昼平均收缩压 (dMSP) 及平均舒张压 (dMDP) ; (3) 夜间平均收缩压 ( nMSP) 及平均舒张压 (nMDP) ; (4) 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下降百分率, 夜间血压下降率的公式: (白昼均值-夜间均值) /白昼均值×100%; (5) 血压负荷值:24h内收缩压或舒张压达到和超过140/90mmHg (白昼) 或130/80mmHg (夜间) 次数/24h血压测定总次数×100%。正常值采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5年修订版) 中的国内参考标准:24h平均值<130/80mmHg, 白昼平均值<135/85mmHg, 夜间平均值<125/75mmHg, 夜间血压均值比白昼血压均值低10%~15%。评价指标:夜间血压下降率≥10%为血压正常节律 (杓型) ;≤10%为节律异常 (非杓型) 。

1.2.2 超声心动图检查

应用ALOKA SSD-4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超宽频探头, 探头频率5~10MHz, 均由专人操作。采用美国超声心动图协会推荐的方法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Dd) 、室间隔厚度 (IVST) 、左室后壁厚度 (LVPWT) 。所有测量都在不同扫查中重复3 次。按Devereux公式计算左心室质量 (LVM) 及左心室质量指数 (LVMI) , LVM (g) =1.04×[ (LVDd+IVST+LVPWT) 3- (LVDd) 3]-13.6;体表面积 (BSA) (m2) =[0.061×身高 (cm) +0.0128×体质量 (Kg) ]-0.1529;LVMI (g/m2) =LVM/BSA。采用张维忠等推荐的国内左心室肥厚标准:男性超过125g/m2, 女性超过120g/m2提示LVH[1]。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CHISS软件, 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样本比较用t检验, 组间比较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左室肥厚检出情况

120例高血压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检查, 共检出左室肥厚38例 (31.67%) , 非左室肥厚82例 (68.33%) 。

2.2 两组临床资料、生化指标比较

左室肥厚组和非左室肥厚组临床资料与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3 两组动态血压参数比较

左室肥厚组24h、夜间、白昼平均收缩压, 24h及夜间收缩压、舒张压负荷、白昼收缩压负荷显著高于非左室肥厚组 (P<0.01) ;左室肥厚组血压呈非杓形达50.0%, 显著高于非左室肥厚组 (P<0.01) 。见表2、3。

注:与非左室肥厚组比较, *:P<0.01;△:P>0.05

注:与非左室肥厚组比较, *:P<0.01;△:P>0.05

3 讨论

高血压病 (EH) 是常见的心血管病, 是冠心病、脑卒中、心肾功能衰竭的最主要致病因素。左室肥厚是心血管重构的重要指标之一, 超声检测到左室肥厚是EH 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事件的一个强有力的危险因素[2]。

临床研究证实, 动态血压监测在反映血压水平、昼夜节律状况与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程度方面的相关性比偶测血压更明显[3]。有研究表明, 动态血压负荷值增高与靶器官受损显著相关, 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心血管损害性相关联, 独立并显著地与高血压引起的靶器官损害有关。

本文通过观察左室肥厚组与非左室肥厚组动态血压, 发现左室肥厚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脂水平等无统计学差异的情况下, 24h、夜间、白昼平均收缩压及收缩压负荷显著高于非左室肥厚组 (P<0.01) ;左室肥厚组24h、夜间、白昼平均舒张压同非左室肥厚组无统计学差异, 但24h及夜间舒张压负荷显著高于非左室肥厚组 (P<0.01) , 提示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发生不仅与血压升高的程度有关, 而且与血压负荷有关, 血压负荷值与左室重量指数有着更明显的相关性, 当高血压患者血压负荷增加时, 即患者长时间处于高血压水平, 造成心脏压力负荷增加以及心肌内小血管硬化、心肌胶原增生、纤维化是LVH的重要因素。

通过观察120例高血压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发现, 肥厚组昼夜节律消失发生率达50% , 而非肥厚组仅为12.2%, 左室肥厚组血压负荷较非左室肥厚组升高, 夜间血压负荷值明显升高, 与白天血压负荷值接近, 提示夜间血压负荷升高使血压昼夜节律消失, 夜间血压持续升高与昼夜节律消失使心血管系统长时间负荷过重, 容易导致或加重左室肥厚的发生和发展。证实血压负荷是心脏结构改变的主要因素之一, 表明血压负荷较高血压本身更能预测左室肥厚。由此可见, 夜间血压负荷值对于评价靶器官损伤有着重要意义。

动态血压与左室肥厚的相关性分析, 对评价高血压病的靶器官损害及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在降压治疗过程中不仅要降低平均血压, 并且要减少血压增高的时间, 更重要的是降低夜间血压负荷水平, 恢复昼夜节律, 才能有效地减轻血压对靶器官的超负荷, 减少靶器官损害。ABPM可区分不同的抗高血压药物, 对血压昼夜节律有不同的影响, 为临床正确使用有效的降压药, 控制血压水平, 恢复正常的血压昼夜节律, 降低血压负荷值提供依据。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与左室肥厚的相关性。方法对120例高血压病患者行超声心动图、动态血压监测检查。根据左室质量指数将患者分成左室肥厚组38例和非左室肥厚组82例。结果左室肥厚组24h收缩压负荷 (24h SBPL) 、24h舒张压负荷 (24h DBPL) 、夜间收缩压负荷 (nSBPL) 、夜间舒张压负荷 (nDBPL) 、白天收缩压负荷 (dSB-PL) 显著高于非左室肥厚组 (P<0.01) 。结论高血压病动态血压负荷异常者左室肥厚的发生率增多。

关键词:高血压病,动态血压监测,左心室肥厚

参考文献

[1]张维忠, 邱慧丽.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诊断标准探讨——5437例超声心动图资料分析[J].高血压杂志, 1993, 1:5.

[2]Sante D, Pierdomenicol, Domenico L, et al.Prognostic value of left ven-tricular concentric remodeling in uncomplicated mild hypertension[J].Am J Hypertens, 2004, 17:1035.

[3]Blanco F, Gil P, Arco CD, et al.Association of clinic and ambulatoryblood pressure with vascular damage in the elderly:the epicardian study[J].Blood Press Monit, 2006, 11:329.

[4]Tsioufis C, Stefanadis C, Antoniadis D, et al.Absence of anysignificanteffects of circadian blood pressure variations on carotid artery elasticproperties in essential hypertensive subjects[J].J Hum Hypert, 2000, 14:813.

上一篇:嵌入实验下一篇:肾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