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贫血

2024-09-29

肾性贫血(通用10篇)

肾性贫血 篇1

贫血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合并症, 临床可通过干预引起贫血的各个环节, 达到改善患者贫血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治疗目的。笔者回顾性分析了我院4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40例因慢性肾功能衰竭而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 其中, 男16例, 女24例;年龄26~75岁, 平均48.6岁;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基础疾病分别是慢性肾小球肾炎 (23例) 、糖尿病肾病 (6例) 、高血压性肾损害 (4例) 、药物所致肾损害 (3例) 、先天性多囊肾 (2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肾 (1例) 以及高尿酸肾病 (1例) ;接受血液透析的时间为3~63个月, 平均21.5个月。全部病例应用碳酸氢盐透析液, 2次/周, 4h/次, 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 血流量为200~250mL/min。

1.2 综合治疗方法

1.2.1 药物治疗

(1)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为目前临床治疗肾性贫血最为有效的药物。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主要原因是EPO的相对不足所致, 当血红蛋白<90g/L或红细胞压积<30%时, 即可考虑应用EPO治疗。研究表明, 2~3次/周使用EPO优于每周1次给药, 我科用药量为100~150IU/kg, 2次/周, 于透析结束后在上臂三角肌外侧皮下注射。 (2) 铁剂的补充。缺铁是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第二大原因, 铁缺乏可以影响EPO的治疗效果, EPO的使用也常导致功能性铁缺乏。铁是血红蛋白生成所必需的元素, 口服铁通常不能维持充分的铁储备, 特别是正在使用EPO治疗的血液透析患者。部分血液透析患者可通过口服铁剂纠正缺铁, 但多数患者需要静脉补铁来维持足够的铁储备和机体的实际利用率, 使血清铁蛋白>100ng/mL, 转铁蛋白饱和度>20%, 血红蛋白达到110~120g/L, 红细胞压积达到33%~36%。对无铁过敏的患者可静脉铁100mg/次, 2次/周, 连用10次, 之后根据检查结果给予维持量。

1.2.2 预防铝中毒

铝中毒也是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少用或不用铝磷结合剂及含铝的药物, 可以预防铝中毒;另外, 要注意透析用水的含铝量达标 (<10μg/L) 。

1.2.3 纠正营养不良

由于营养摄入少、疾病消耗、透析中营养物质的丢失、物质代谢紊乱以及内分泌障碍均可造成营养不良, 从而使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叶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造血原料缺乏而引起贫血。因此, 我们应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饮食指导, 保证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 (1.0~1.2) g/kg, 且2/3来自高生物价的动物蛋白, 如奶、鸡蛋、瘦肉、鱼, 1/3为低生物价的植物蛋白, 如米、面制品为减少蛋白质的分解, 要摄取足够的热量, 约35kcal/ (kg·d) 左右, 主要由糖类和脂肪提供。对于食欲差及存在分解代谢亢进的患者, 补充必需氨基酸是十分有益的, 同时可补充适量的水溶性维生素, 如VIRC、VITB6叶酸。

1.2.4 预防血液透析并发症

减少患者因凝血功能差及使用肝素而导致的各种出血, 常见的有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以及妇科出血;预防患者因抵抗力差而出现的各种感染, 最常见的是呼吸道感染;指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 预防感冒;如出现感染应及时使用敏感抗菌素, 以尽快控制感染。

2 结果

40例患者经综合疗法治疗2个月后, 血红蛋白由 (73±14) mg/L升至 (94±16) mg/L, 平均上升幅度为28.9%, 贫血程度明显改善。患者病情稳定, 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采用基因技术制成, 为目前治疗肾性贫血最为有效的药物, 给药方法有皮下、静脉注射两种途径, 皮下注射法能较长时间地维持血中有效浓度, 节约药量。研究表明, 同剂量情况下每周分次使用优于1次使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的常见不良反应一般均较轻, 患者均能很好耐受, 少部分患者可根据病情酌减, 罕见完全不能耐受者。静脉铁常用于口服铁剂治疗效果不满意或无法使用口服铁剂的患者, 可有效补充患者的铁储备;口服铁因其吸收差, 常出现胃肠道反应, 相当一部分患者的依从性差, 很难维持充分的铁储备。静脉铁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口服铁, 而副作用又明显较口服铁要小。有研究表明, 常规血液透析对蔗糖铁仅有微量清除, 并不影响疗效。因此, 血透液析期间给予静脉铁治疗是方便有效的补铁方法。总之, 肾性贫血应综合治疗, 防治兼顾, 才能确保其疗效, 使患者病情稳定,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患者的社会回归率。

肾性贫血 篇2

一什么叫肾性贫血

肾性贫血是指各种原因造成肾脏促成红细胞生成素EPO产生不足或尿毒症血中一些毒素物质干扰红细胞生成和代谢而导致的贫血是血透者的常见并发症。贫血的程度与肾功能减退的程度相关。

二肾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症状:组织缺氧和代偿性心输出量增加。

体征:皮肤黏膜苍白,尤其是甲床,手掌,口腔黏膜。

三肾性贫血的评估

1在开始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贫血前,应进行临床和实验室检查,以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贫血。

2.贫血诊断学指标

(1)血常规: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

(2)绝对网织红细胞计数

(3)铁的评价:血清铁蛋白浓度评价铁储存: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用于铁的利用能力:低色素红细胞百分率(HRC)式评估功能性铁缺乏(FID)的最佳指标。

(4)其他有关贫血原因的检查不明确的消化的失血,血清B12和红细胞叶酸浓度,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浓度,异常血细胞和血小板,溶血试验,血清白蛋白,部分病例进行Hb电泳和骨髓检查。

四治疗目的提高长期存活率,减少输血相关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自我感觉,左心室肥大消退,改善认识功能,纠正出血

五肾性贫血治疗的靶目标

1.贫血治疗的最佳血红蛋白目标值:Hb水平应达到11g/dl(血细胞压积33%)。

2.铁的目标值:血清铁蛋白>100ug/L,低色素红细胞<10%,或转铁蛋白饱和度>20%。推荐的铁的目标值:血清铁蛋白200-500ug/L,转铁蛋白饱和度30-40%。

六、治疗

1肾性贫血的EPO应用

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PO)治疗指征

肾性贫血,慢性肾脏病(1-5期)伴贫血患者,慢性肾脏病(5期)血液透析或者腹膜透析患者在血色素为达标的情况下应用。

EPO剂量应根据患者贫血程度而有所不同。皮下给予所需要的剂量较小,可以达到并维持目标的血红蛋白水平,是维持透析患者使用r-HuEPO在血浆中可获得较高的EPO浓度,且持续时间较大,因此,皮下给药应该是维持性透析患者使用r-HuEPO最合适途径。

2肾性贫血辅助治疗

(1).充分均衡饮食。

(2)叶酸或B族维生素。

(3).还原型谷胱甘肽、维生素E、维生素C可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减少RPO抵抗。

EPO治疗效果不佳原因

(1).铁缺乏:最常见原因是觉得性或功能性铁缺乏

(2).透析不充分

(3).慢性炎症、感染:常见原因

(4).慢性失血

(5).透析骨病、纤维性骨炎、骨髓纤维化

(6).铝中毒

(7.)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8).多发性骨髓瘤

(9).叶酸缺乏、VitB12缺乏

(10).营养不良

(11).溶血

(12).其他血液病、药物ACEI

3贫血的铁剂治疗

(1)铁评价项目见前。

(2)静脉铁剂

静脉注射铁剂可发生威胁生命的严重急性反应,所以必须进行过敏试验。蔗糖铁时最安全的静脉用铁剂,其次葡萄糖酸亚铁。

(1)静脉铁剂的适应症:①血清铁蛋白<100

ug/L,转铁蛋白饱和度<20%:②血清铁蛋白>100

ug/L,转铁蛋白饱和度>20%,但是血红蛋白<110/L,Hct<33%:③需要较大剂量EPO维持血红蛋白在11~12g/L,Hct<33~36%。

4.补铁计划

口服补铁

(1)合适证:达到铁贮备目标值、血红蛋白目标值的患者,不能使用静脉补铁的患者,刚开始使用EPO的患者也可试用口服铁。

(2)剂量:成人>200mg元素铁/d,儿童2~3mg/L。

(3)口服铁剂常不能保持TSAT≥20%、血清铁蛋白>100/L。

静脉补铁

所需总铁量=体重(㎏)×【目标血红蛋白—实际血红蛋白】×0.24+贮存铁量(500mg)。上述剂量在失少8~10周完成。

首次使用蔗糖铁(或右旋糖酐铁)的使用方法

部分患者使用静脉补铁,尤其是右旋糖酐铁偶会出现过敏反应,甚至休克、心跳停博。因此,使用前应向患者交代病情和可能出现的情况:必须严格按规范使用:做好过敏的抢救准备。

1.准备抗过敏药物和补液液体:地塞米松、肾上腺素、苯海拉明、5%或10%葡萄糖100ml和500ml、生理盐水100ml和500ml、10%葡萄糖酸钙10ml。

2.试验剂量:蔗糖铁(或右旋糖酐铁)100㎎+5%葡萄糖溶液100ml,于透析2~3小时给予静脉注射,滴速1ml/min,时间在15分钟左右。

3试敏后,观察15分钟,患者无异常,继续滴注余下部分蔗糖铁(或右旋糖酐铁),时间在30分钟左右,观察10分钟。

4.静脉滴注过程观察:血压、心率、呼吸、皮肤、神志、呕吐,主观感觉,如呼吸浑南、胸痛、恶心、头痛、潮热、关节疼痛、皮肤瘙痒: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心跳停博。

5。首次使用以后右旋糖酐铁的方法:蔗糖铁(或右旋糖酐铁)25~100mg+5%葡萄糖溶液100ml,透析结束前1小时静脉滴注,时间必须在30分钟以上。

七护理

减少患者慢性失血的机会,抗凝要充分,防止塞管。

健康指导,特别是饮食指导,减少不必要的抽血,指导患者配合治疗。

END

肾性贫血 篇3

关键词 肾疾病 贫血 参芪当归汤

正常情况下肾脏具有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简称促红素或EPO)的功能,由于各种因素造成肾脏促红素产生不足或尿毒症血浆中一些毒性物质干扰红细胞的生成和代谢而导致的贫血,称为肾性贫血。慢性肾衰时,肾脏促红素产生相对不足或不能分泌促红素是导致贫血的主要原因。我们于2003年3月~2005年8月,运用参芪当归汤治疗肾性贫血35例,获得满意效果,并与对照组25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共60例,均为本院肾病专科门诊的慢性肾功能不全致肾性贫血的患者。其慢性肾衰的诊断标准参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与治疗及诊断标准、慢性肾衰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标准[1],贫血诊断标准参照贫血国内诊断标准[2]。血清肌酐(Scr)>186μmol/L 或内生肌酐清除率(CCR)<50ml/分,血红蛋白(Hb)<100g/L,有慢性肾衰、肾性贫血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者。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16岁~58岁,平均年龄34.3±12.7岁。对照组25例中男16 例,女9例,年龄17~60岁,平均年龄38.4±8.7岁。治疗组中慢性肾炎20例,肾盂肾炎7例,糖尿病肾病6例,狼疮肾2 例;对照组中慢性肾炎15例,肾盂肾炎5例,糖尿病肾病4例,狼疮肾1例。治疗组中属肾衰Ⅱ期者18例,Ⅲ期者13例,Ⅳ期者4例。对照组中属Ⅱ期者13例,Ⅲ期者9例,Ⅳ期者3例。贫血程度:治疗组中属轻度贫血者14例,中度19例,重度3例,对照组中属轻度贫血者9例,中度14例,重度2例。两组间性别,年龄,原发病及相关肾功能,Hb等理化检查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表明组间均衡性较好,具有可比性。

给药方法:一般治疗两组相同,包括优质低蛋白饮食,控制高血压,纠正酸碱失衡,治疗并发症及对症处理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芪当归汤,处方:生芪15g,当归10g,太子参20g,枸杞子10g,仙灵脾10g,大黄6g,薏米仁20g,女贞子10g,茯苓15g,山药10g。水煎汤剂口服,每日1剂。以上疗程均为2个月。

观察项目:①每周诊查1次,记录症状和体征:疲倦乏力,气短懒言,腰酸腿软,面色枯黄,肢体浮肿,舌象,脉象等。②于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结束时分别检Hb、HCT及肾功能。

统计学方法: 分类计数资料用X2检验,分组治疗前后对照资料配对用t检验。

疗效标准:符合贫血国内诊断标准和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及疗效标准[3]。(1)显效:①症状和体征减轻或消失;②Hb,HCT增加≥25%;③Scr降低≥15%或Ccr增加≥15%;(2)有效:①症状和体征减轻或消失;②Hb,HCT增加≥10%而<25%;③Scr降低≥5%而<15%或Ccr增加≥5%而<15%。以上①、②为必备条件,③作为参考条件。(3)無效: 不符合显效和有效标准者。

结 果

两组总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10例(28.6%),有效19例(54.3%),无效6例,总有效29例(82.9%);对照组显效4例(16%),有效10例(40%),无效11例,总有效14例(56%)。

两组症状与体征的比较:治疗组对肾性贫血患者疲倦乏力等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作用,其平均改善率为8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7%(P<0.05)。

两组Hb、HCT、Scr、BUN变化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Hb、HCT有显著上升(P<0.01),Scr、BUN则有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Hb、HCT有上升(P<0.05),而Scr、BUN则无显著变化(P>0.05)。组间比较Hb、HCT治疗后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Scr、BUN 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讨 论

肾性贫血是各种肾脏疾病发展到肾功能衰竭后必然出现的症状。一般认为与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或尿毒症患者血浆中一些毒性物质干扰红细胞生成有关。根据肾性贫血的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我们认为肾性贫血的病机为脾肾虚损,气机失司,浊毒潴留,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精血同源,脾为后天之本,若食养不当,运化失司,则脾精受损,气血乏源。同时,由于气机失调,体内水湿,湿毒,瘀血等浊毒潴留,导致体内毒聚,血亏,其治疗应以补脾化浊,益肾活血为则。人参、黄芪,现代研究认为能够刺激骨髓造血机能;仙灵脾益肾,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从而起到抑制系膜细胞增殖,延缓肾功能恶化的作用;丹参、当归活血化瘀,改善循环,抗凝,促进纤溶,促进组织修复;大黄活血化浊[4]。因此,本方一方面可以保护肾脏残余功能,不至于过快进入终末期;另一方面有利于体内有毒物质排出体外,以减少因毒素刺激,抑制红细胞的生成而加重贫血。从而改善肾性贫血,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郑法雷,刘玉春,等整理.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与治疗及诊断标准专题座谈会纪要.中华内科杂志,1993,32 (2): 131-134

2 张之男,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1:1-2

3 叶任高,陈裕盛,方敬爱.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及疗效标准专题讨论纪要.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4(6): 355-357

李莹教授治疗肾性贫血经验总结 篇4

1 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认为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灵枢决气》篇指出:“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类经》有:“精足则血足。”《张氏医通》:“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精血。”“血之源头在乎肾。”肾藏精,主骨生髓,补肾精即可生血。

《灵枢营卫生会》篇:“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李东垣指出:“盖血不能自生,须得生阳气之药乃生,阳生则阴长,血乃旺矣。”对气能生血作了最精辟的论述,血虚时补气至今仍为中医治疗贫血的常规法则。

故贫血与脾肾两脏虚弱、气不生血密切相关,此外浊瘀互结、新血不生是肾性贫血的又一原因。肾功能衰竭患者,脾肾虚衰,浊邪停留,瘀血内阻,故新血不生。严重者,浊毒上逆,恶心、呕吐,进食困难,脾胃生化无源,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贫血进一步加重。

2 证治规律

2.1 脾胃虚弱

证侯:面色萎黄,唇爪无华,少气懒言,倦怠乏力,食欲下降,腹胀便溏,口唇色淡。舌淡胖,有齿痕,苔薄白,脉沉弱无力。

治则:健脾益气。

方药:加味四君子汤加减。人参、黄芪、白术、甘草益气健脾,茯苓、扁豆健脾化湿。若兼胃脘胀满,呕吐嗳气者,加陈皮,半夏和胃降逆。兼食积停滞者,加神曲,麦芽,山楂,鸡内金消食健胃。若气虚及阳,脾阳渐虚,腹痛即泻,手足欠温者,加肉桂,炮姜温中散寒。若脾气亏虚而主要表现为中气不足,气虚下陷者,可改用补中益气汤以补益中气,升阳举陷。兼心气亏虚而见心悸、气短、自汗、神疲、脉微,六君子汤加五味子、玉竹、黄精等益气养心。兼肾气亏虚而见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或白带清晰者,可用六君子汤加杜仲、续断、菟丝子、山萸肉等益气固肾。

2.2 肾精不足

证侯:面色晦暗或黧黑,皮肤干枯,腰膝酸软,两足萎弱,浮肿尿少,头晕耳鸣,不耐劳作,性欲减退,男子阳痿早泄,女子月经量少或闭经。舌淡,脉沉细无力。

治则:补肾培元。

方药:六味地黄丸或济生肾气丸加减。加鹿茸、菟丝子、续断、杜仲、当归、枸杞、冬虫夏草等。

2.3 气血两虚

证侯: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倦怠乏力,心悸气短,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则:气血双补。

方药:十全大补丸加味。药用人参、熟地益气养血,白术、茯苓补脾生血,当归、白芍养血和营,佐以川芎活血行气使气血补而不滞,后加黄芪补气健脾生血,诸药合用,气血双补。

2.4 浊瘀互结

证侯:面色晦暗,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腰酸腿软,口淡不渴,纳差便溏或尿少水肿,胸腹痞闷,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肢体困重,头重昏蒙,口唇爪甲紫暗,舌暗红,有瘀点、齿痕,舌苔白腻,脉沉细涩。

治则:化浊祛瘀生血。

方药:党参、生黄芪、女贞子、菟丝子、枸杞子、当归、大黄、丹参、赤芍等。急时治标,可配合中药结肠透析(含大黄、公英、附子、龙骨、牡蛎等),通腑降浊,促毒素排泄,邪去则正安,先去邪后扶正。

3 诊疗心得和注意事项

3.1本虚以脾肾两脏为主,故扶正法即健脾补肾为主要治法。

3.2养血活血,不可一味滋补,临床重用熟地、阿胶、紫河车等滋腻碍胃,反不利于生血,李莹教授不主张应用。若使用,则需加入陈皮、佛手、香橼等理气和胃。阿胶、龟板胶、鹿角胶等虽对改善贫血有益,但应注意氮负荷增加,有升高尿素氮、肌酐之虞。应监测肾功。

3.3气血并重,补气生血,黄芪、党参、太子参、西洋参均为常用之药,尤其喜用黄芪、党参。

3.4肾性贫血是肾功能衰竭的并发症之一,而浊邪停留是肾功能衰竭病机关键,故不应忽视化浊祛瘀。浊毒上犯表现明显时,尤以排毒降浊为主。

3.5中西医结合治疗。轻中度贫血可单用中医药疗法。中重度贫血应合用促红素,中药的作用除改善肾功和贫血外,还能减少促红素用量,并减少促红素引起高血压等副作用。

3.6部分重度贫血患者需要透析疗法清除毒素,缓解各系统并发症后,贫血问题才能解决。

3.7饮食调摄。应以优质蛋白饮食为主,营养均衡,适当运动,不可过劳,谨防外感。

参考文献

[1]叶任高.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45.

肾性贫血 篇5

【关键词】养血饮;促红细胞生成素;肾性贫血

【中国分类号】R69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136-02

一、引言

肾性贫血一般是指由慢性肾衰竭而导致的贫血现象。在临床中会出现肾功能衰竭的一些指标变化,其中主要的表现就是贫血。肾性贫血的发病原因各不相同,而且病情会产生一些迁延,治疗的疗程比较长,病情的好转比较缓慢,这些都导致了治疗肾性贫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HcT)都是贫血的指标因素, 对于诊断、治疗以及康复过程中判断肾性贫血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同时,肾性严重的贫血不仅会加速病者的器官功能,还会加快肾衰,为了延缓此进程,只有通过不断的改善肾性贫血的现象,才能延缓肾衰的过程 。目前,在改善肾性贫血的临床治疗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对于改善病者的贫血有很大帮助,可以有效的消除病者贫血的广泛应用,改善了部分患者的贫血。但是在临床中人们慢慢发现,虽然有合理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合理,并且有充足的铁剂,还是会有一些病者反映治疗效果不理想。更有甚者产生了抗红细胞生长素抗体,或者是医源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等严重的问题。随着中医药在肾性贫血治疗中逐渐产生的良好疗效, 已经得到了国内外的普遍认可和重视。中医药早肾性贫血治疗中,除了可以有效的提高红细胞压积外,还能有效的改善肾功能。因此,如果把二者相结合,通过中药养血饮配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治疗肾性贫血,是非常值得探讨的并且有很大价值的。

二、临床资料

观病肾性贫血的病例有35例,都是来自于某医院肾病内科的门诊和住院患者,所有患者都符合相关的病例纳入标准、中西医诊断标准以及排除标准,并且采取随机选择的方式,把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者为对照组,病例例数为35例,使用养血饮配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者为实验组,病例例数也是35例。并且对治疗前两组之间病人年龄、性别、病情、病程、原发疾病、治疗时间、慢性肾功能衰竭程度以及贫血程度等进行了科学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具有均衡可比性。

三、治疗方法

3.1 治疗方案:实验组和对照组都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用益比奥(沈阳三生公司出,2000U/支),100u/kg/周。同时,试验组加服養血饮(吉林省力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每次1支,3次,d,两组均连续观察12周,其它治疗都相同。

3.2 观察指标: 安全性观测一般包括:一般体检项目检查、血、尿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检查、心电图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主要的相关症状包括:头晕、心悸、乏力、头痛、皮肤瘙痒、恶心呕吐、气短懒言、形寒肢冷、口舌咽干、耳鸣目眩,等。相关的检查包括:尿常规、血常规、肾脏B超检查、肾功能检查以及每天的水液出入量。

3.3 疗效判定标准: 无效:积分变化<30%的症状;有效:积分变化30%——70%的症状;显效:积分变化>70%的症状;临床痊愈:积分变化>95%的症状。其中,证候积分计算按尼莫地平法:即计算指数n=[(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二治疗前积分]×100%

3.4 统计方法:用Ridit分析等级资料,用差方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计量资料。

四、治疗结果

4.1 整体分析: 通过对两组临床治疗的检测分析得出,试验组无效4(11.4%)、有效14(40.0%)、显效16(45.7%)、临床治愈1(2.9%),整体效率是88.6%;对照组无效8(22.9%)、有效15(42.9%)、显效11(31.4%)、临床治愈1(2.9%),整体效率是77.1%。同时,对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U=1.101,p>0.05,没有显著性差异,表示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治疗疗效相当。但是整体观察,试验组的整体效率高于对照组,表明试验组的疗效比对照组略有优势。

4.2 体征分析:养血饮配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治疗肾性贫血的过程中,通过治疗前后的观察发现,试验组治疗后在眩晕耳鸣(P<0.01)、神疲乏力(P<0.01)、心悸(P<0.01)、皮肤苍白(P<0.01)、恶心呕吐(P<0.01)、心悸(P<0.01)、头痛(P<0.05)、心悸(P<0.01)等现象中都有改善,特别是眩晕耳鸣、皮肤苍白、恶心呕吐等现象有了比较明显的好转。不仅如此,试验组在眩晕耳鸣(P<0.05)、心悸(P<0.01)以及皮肤苍白(P<0.05)等现象的治疗改善效果上比对照组略有优势,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也就是说,总之,养血饮配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肾性贫血的体征有一定的缓和和改善作用。

4.3 血红蛋白、血红细胞的分析:对治疗前后两组病例的血红细胞用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试验组和对照组都有显著性差异,表明两组对血红细胞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而且试验组(P<0.01)比对照组(P<0.05)的治疗效果更好一些。同样,对治疗前后两组血红蛋白的比较,用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两组对血红蛋白都有治疗作用,但是两个组在治疗效果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4.4 试验组贫血程度分析:通过用Ridit分析法对试验组的疗效和贫血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处理,发现 =1.36,大于 0.05(2),P中度组>轻度组,这表明贫血程度越重,疗效效果越不好;反之,贫血程度越轻,治疗效果越明显。

五、讨论

近几年来,肾性贫血有比较高的发病率,而且治疗成效不是很明显,是内科比较难治疗的疾病之一。近年来,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治疗肾性贫血中发挥的一定的功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鉴于养血饮具有补气养血的功效,因此,本研究就进行了养血饮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相配合使用来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养血饮配合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试验组在整体治疗效率、体征、血红细胞等方面都比只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对照组效果更好。试验组的整体效率是88.6%,而对照组的整体效率是77.1%;试验组在眩晕耳鸣(P<0.05)、心悸(P<0.01)以及皮肤苍白(P<0.05)等现象的治疗改善效果上比对照组略有优势,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血红细胞的比较中试验组(P<0.01)比对照组(P<0.05)的治疗效果更好一些。同时发现,肾性贫血程度越轻,治疗效果越明显。本研究把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方法相结合,结果发现治疗效果有一定的提高,中西医的结合对于肾性贫血的治疗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这对以后肾性贫血的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叶任高主编.内科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陈东河.补血生髓丸治疗肾性贫血56例[J].天津中医,2000,17(3).

[3]陈宇基.中西医结合治疗肾性贫血32例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2,16(3).

肾性贫血的发生机制及治疗体会 篇6

1 肾性贫血的发生机制

血清肌酐水平>308μmol/L (3.5mg/dL) 时患者多会伴有贫血。 (1) 贫血患者可出现一个或多个自身调节过程异常, 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是肾性贫血的主要病因。肾脏疾病可使促红细胞生成素合成受损, 可导致未成熟红细胞凋亡。由于肾脏疾病致肾功能损害, 肾脏促红细胞生成因子和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影响了骨髓生成和成熟红细胞发生的环节, 这是肾性贫血最重要的原因。 (2) 造血原料的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会造成脱氧核糖核酸 (DNA) 合成障碍, 使正常情况下发生分裂的有核红细胞凋亡。若叶酸和维生素B12持续缺乏, 脱氧核糖核酸合成异常, 成熟停止, 红细胞生成异常导致大红细胞性贫血。如果铁缺乏, 血红蛋白合成和其后的细胞快速分裂受损, 亚铁血红素和球蛋白合成减慢, 红细胞生成障碍, 骨髓生成网织红细胞减少, 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最终导致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3) 营养不良:由于肾脏病患者需长期控制饮食, 限制了蛋白质的摄入, 加之尿排出蛋白的量增加, 使血浆蛋白浓度降低, 作为造血原料的蛋白质减少而引起肾性贫血。 (4) 出血:慢性肾脏病患者常常有出血倾向, 如鼻衄、牙龈出血、胃肠道出血等而使贫血进一步加重。 (5) 慢性肾功能不全末期即尿毒症期时, 体内毒素的蓄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 加速红细胞破坏, 影响红细胞寿命而致贫血。

(6) 慢性肾脏病患者炎症状态十分常见, 它既可在促红细胞生成素依赖的红细胞生成早期, 又可在铁依赖的红细胞生成晚期对红细胞生成造成影响。炎症细胞因子能抑制促红细胞生成素合成, 直接损伤早期成红细胞生长 (尤其是在促红细胞生成素缺乏时) , 并可通过配体介导促进未成熟的成红细胞死亡。

2 肾性贫血的治疗体会

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肾性贫血的治疗体会如下:

2.1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应用

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是肾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所以在肾性贫血的治疗中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应用非常重要。在临床上不同的患者需要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要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血红蛋白靶目标值、实际值以及其他疾病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靶目标值应在开始治疗后4个月达到。

2.1.1 使用途径

包括静脉给药和皮下注射。皮下注射的动力学表现优于静脉注射, 并可以延长有效药物浓度在体内的维持时间, 节省治疗费用。皮下注射较静脉注射疼痛感增加。对非透析患者, 推荐选择皮下注射。对血液透析患者, 可以选择静脉给药, 也可以选择皮下注射。静脉给药可以减少疼痛, 而皮下给药可减少次数和剂量, 节省费用。

2.1.2 使用剂量

(1) 初始剂量:皮下给药为每周100~120U/kg, 静脉给药为每周120~150U/kg。 (2) 剂量调整:治疗期间应定期检测Hb水平, 诱导治疗阶段应每2~4周监测一次Hb水平, 维持治疗阶段应每1~2个月监测一次Hb水平。应根据患者Hb增长速率调整剂量:如每月Hb增长速度<10g/L, 除外其他贫血原因, 应增加使用剂量25%, 如每月Hb增长速度>20g/L, 应减少使用剂量25%~50%, 但不得停用。

2.1.3 给药频率

在贫血诱导治疗阶段, 无论皮下注射还是静脉给药, 均应依据患者贫血程度每周1~3次给药。进入维持治疗期后, 选择每周1~2次给药或1~2周给药1次。

2.1.4 不良反应

高血压是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主要副作用, 所有慢性肾脏病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患者都应监测血压, 部分患者需要调整抗高血压治疗方案, 治疗时, 部分患者偶有头痛等感冒样症状, 以及癫痫、肝功能异常及高血钾等发生, 偶有过敏、休克、脑出血及心肌梗死、脑梗死、肺栓塞等。

2.2 造血原料的补充[1]

2.2.1 补充铁剂

慢性肾脏病患者无论是透析患者还是非透析患者均应补充铁剂, 达到并维持铁状态的目标值。静脉补铁是最佳的补铁途径。蔗糖铁是最安全的静脉补铁制剂。 (1) 铁治疗的靶目标值: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期间, 需要补充足够的铁剂。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铁蛋白>200ng/mL;非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铁蛋白>100ng/mL。 (2) 给药途径:血液透析患者首选静脉注射, 非透析患者既可静脉注射, 也可口服铁剂。 (3) 静脉补充铁剂的剂量:根据患者体重、血红蛋白目标值、实际值, 不同患者选择不同的剂量。

2.3 维生素B12与叶酸的补充

叶酸及维生素B12是必须的造血原料, 需定期监测血中的维生素B12与叶酸剂量, 以及时调整用量。

3 输血治疗

在慢性贫血患者中, 如果血红蛋白水平达到足以预防组织缺氧和心力衰竭值时即不需输注红细胞, 如果将输注红细胞作为长期治疗, 血红蛋白目标值应该事先确定, 并在治疗过程中连续评估。长期大量输血可导致铁超载, 当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红蛋白浓度已经达标, 则不需要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或患者血红蛋白迅速下降时才需要输血, 国际指南已经为何时需要输血治疗制定了标准[2,3,4]。但是, 积极的铁替代治疗很大程度上可避免输血, 即使对于血液透析患者来说也是如此。

4 其他

(1) 饮食调整:慢性肾脏病患者多需长期控制饮食, 营养物质的摄入减少会进一步加重贫血。建议慢性肾脏病患者适当控制饮食, 防止因过度饮食控制导致营养物质缺乏而进一步加重贫血。 (2) 透析患者因血液透析过程中失血、频繁抽血化验以及尿毒症患者常伴有出血倾向均会导致患者贫血进一步加重。所以, 减少透析过程中失血、避免长期频繁抽血化验以及避免出血倾向都是改善贫血的重要因素。 (3) 规律血液透析, 清除血液毒素, 减轻毒素对骨髓的抑制, 减少红细胞破坏对改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贫血亦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叶任高, 周树录.终末期肾脏病贫血的治疗[J].中国医刊, 2002, 52 (8) :19-21.

[2]Welch HG, Meehan KR, Goodnough LT:Prudent straegies forelective red blood cell transfusion[J].Ann Intern Med, 1992, 116 (5) :393-402, .

[3]Practice strategies for elective red blood cell transfusion.AmericanCollege of Physicians[J].Ann Intern Med, 1992, 116 (5) :403-406.

肾性贫血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来我院治疗肾性贫血的患者30例,随机划分观察组和参照组各15例,其中女性患者14例,男性患者16例,年龄43~60岁,平均年龄(53.2±14.8)岁,平均透析时间为(9.4±6.2)个月。肾性贫血的标准:TSAT≤25%、SF≤200 mg/L、Hb≤90 g/L、Hct≤0.28 g/L,排除:严重感染、严重肝病、消化道肿瘤,活动性溃疡,急慢性失血,对铁剂过敏等患者。可见两组患者在年龄、Hb、Hct等资料上十分接近,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参照组采用口服给予给予力蜚能的治疗方式,饭后或者空腹服用,每天2次,300 mg/d。观察组采用静脉铁剂的方式在血液透析之后给予蔗糖铁注射液(瑞士维福国际公司),首次使用时,把100 mg蔗糖铁注射液溶于0.9%的生理盐水100 m L中,先进行缓慢滴注25 m L,查看30 min是否存在不良反应,此后予每次100 mg蔗糖铁注射液在透析结束前半小时静脉给药,每周2次。总补铁量按美国NRF-DOQI推荐,两组肾性贫血的患者采用EPO 100~150 U/kg,通过皮下或者静脉的方式给药,研究过程中维持药物用量,保持另外的常规药物一样。检测治疗之前和治疗之后6周的TSAT、SF、Hb、Hct指标。

1.3疗效评定标准:观察检测治疗之前和治疗之后6周的TSAT、SF、Hb、Hct指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贫血症状是否得到明显的改善。

1.4统计学方法:全部的结果经过SPSS21.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均值±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同时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由表1可见,两组肾性贫血患者在治疗后6周,TSAT、SF、Hb、Hct等指标都有明显提高,而且具有显著意义(P<0.05),然而观察组效果更加显著(P<0.01)。其中,观察组的Hb从治疗之前的(69.5±12.1)g/L提高到(88.1±8.3)g/L。

2.2不良反应:本次严重过程中,观察组患者没有不良反应产生,参照组存在2例轻微肠道反应,进行治疗后肠胃不适症状消失。

3讨论

虽然慢性肾衰患者可以通过促红素给予方式改善贫血症状,然而因为机体利用铁的效率较低或者严重缺铁,从而大大降低治疗效果,因此通过补充铁剂才能有效改善贫血,这就是大部分血液透析患者需要进行定期补铁的原因。目前,治疗铁缺乏的方式主要有静脉铁剂与口服铁剂。口服铁剂在肠胃吸收方面收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胃肠道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降低口服铁剂的疗效。然而,静脉铁剂可以弥补其不足,不但可以为肾性贫血患者提供足够的铁剂,而且可以有效减少促红素用量。国内外许多研究成果表明,静脉铁剂在强化促红素反应或者改善贫血症状的方面的疗效比口服铁剂好。从经济视角出发,静脉铁剂相对贵,长久服用造成患者沉重的经济压力。倘若是吸收口服铁剂效果较好的患者,则口服铁剂是首选。针对极度缺铁的患者,应当以静脉铁剂为主要治疗方法,将口服铁剂作为辅助手段,同时进行,达到快速补铁的效果,同时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疗效。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Hb由治疗之前的(69.5±12.1)g/L提高到(88.1±8.3)g/L;参照组的每个指标也有所增长。综上所述,静脉铁剂和口服铁剂两种方法治疗肾形贫血都产生有明显的效果,然而静脉铁剂效果更加显著,具有较好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 探究静脉铁剂在治疗肾性贫血中的疗效,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来我院治疗肾性贫血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观察组通过静脉方式补充蔗糖铁注射液,参照组采用口服方式服用给予力蜚能,对比TSAT、SF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贫血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然而观察组的的效果优于参照组;观察组的TSAT从(23.4±8.9)%提高到(30.1±6.7)%;参照组的TSAT从(23.5±8.1)%提高到(27.3±6.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比参照组少。结论 两种治疗肾性贫血的方法都有显著的效果(P<0.05),然而静脉铁剂效果较参照组更加显著(P<0.01)。

关键词:肾性贫血,静脉铁剂,补铁

参考文献

[1]张秀梅,巫玉婷.静脉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5,8(9):11-12.

[2]孟凡英.肾性贫血静脉铁剂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7):74-75.

肾性贫血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科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90例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 所有患者均参考《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肾性贫血中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1]诊断为RA。对照组:男27例, 女18例;年龄18~67岁, 平均 (52.1±6.3) 岁;CRF病程1~8年, 平均 (4.3±1.2) 年。观察组:男29例, 女16例;年龄19~69岁, 平均 (53.3±6.5) 岁;CRF病程1~9年, 平均 (4.5±1.3) 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P>0.05) 。排除重度贫血、过敏、妊娠、哺乳期妇女及近期采用过铁剂治疗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根据病情对症治疗, 并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的同时进行铁状态评估。对照组给予多糖铁复合物胶囊 (美国许瓦兹制药有限公司, 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00505) 150~300 mg, 饭后顿服。观察组给予蔗糖铁注射液 (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5756) 静脉注射, 首次应用时先于15 min以10 ml生理盐水稀释20 mg静脉滴注, 1 h内无明显不良反应后再以100 ml生理盐水稀释100 mg缓慢静脉滴注, 每周1次。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周期, 治疗过程中可根据铁评估状态调整剂量。

1.3 疗效标准

1个疗程后参考何艳[2]学者研究制定:控制:治疗后血红蛋白 (HGB) 升高超过15 g/L;显效:HGB升高在10~15 g/L;有效:HGB升高在5~10 g/L;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控制、显效、有效之和为总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资料应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疗效对比

治疗1个疗程后, 观察组总有效率91.11%优于对照组的71.1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组间对比, ★χ2=4.6414, ★P<0.05

2.2 不良反应对比

对照组有6例患者出现胃肠道不适、便秘, 观察组未出现不良反应,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4643, ★P<0.05) 。

3讨论

RA多因CRF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 生产不足导致, 自rHuEpo广泛应用以后, 其预后得到有效改善, 但仅使用rHuEpo治疗RA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而铁缺乏是最主要的原因[3]。

因此, 补充铁剂对提高rHuEpo疗效, 改善RA患者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尤其对于透析患者, 其铁缺乏因素更多, 需及时、有效补充。既往纠正铁缺乏主要通过口服铁剂, 但其可导致便秘、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而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 因此近年来多建议选择静脉途径补充。

静脉铁剂可直接进入网状内皮系统, 释放铁复合物中的铁离子, 不仅可提高铁蛋白储存量, 且可在合成为铁蛋白后与其受体结合进入内质网改善人体造血功能, 此过程中, 不经过消化道吸收, 有效减少了胃肠道刺激, 且避免了首过效应, 提高了生物利用度[4]。从本组数据显示,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提示蔗糖铁注射液静脉补充铁剂, 疗效显著, 用药安全。

总之, 静脉补充铁剂治疗RA, 安全、高效, 临床应用时建议作为首选。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途径补充铁剂对肾性贫血 (RA) 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 对照组给予口服铁剂治疗, 观察组给予静脉铁剂治疗, 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1.11%优于对照组的71.1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无不良反应,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静脉补充铁剂治疗RA, 安全、高效, 临床应用时建议作为首选。

关键词:蔗糖铁,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肾性贫血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肾性贫血中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中国血液净化, 2007, 6 (8) :440-443.

[2]何艳.蔗糖铁治疗肾性贫血40例.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 (11) :76-77.

[3]王红月, 顾春梅, 陈燕, 等.蔗糖铁注射液治疗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 (18) :3478-3480.

肾性贫血 篇9

关键词:透析,护理,肾功能衰竭,肾性贫血

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临床肾内科的常见疾病, 可由多种肾脏病变或全身性病变引起。血液透析室治疗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之一, 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根治方案, 加之肾功能衰竭患者多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不足而造成肾性贫血, 进一步加大了透析治疗的难度[1,2]。因此, 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作者对本院部分肾功能衰竭合并肾性贫血透析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 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 年7 月~2014 年10 月收治的83 例肾功能衰竭合并肾性贫血患者, 入院后均行规律性血液透析治疗。依据护理干预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 (43 例) 与研究组 (40 例) 。其中对照组男19 例, 女24 例;年龄24~72 岁, 平均年龄 (51.2±5.4) 岁;原发病变: 狼疮性肾病4 例, 高尿酸肾病4 例, 糖尿病肾病8 例, 动脉硬化性肾病5 例, 多囊性肾病5 例, 慢性肾小球肾炎17 例。研究组男18 例, 女22 例;年龄23~74 岁, 平均年龄 (52.1±6.3) 岁;原发病变:狼疮性肾病3 例, 高尿酸肾病4 例, 糖尿病肾病7 例, 动脉硬化性肾病6 例, 多囊性肾病4 例, 慢性肾小球肾炎16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即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告知用药注意事项以及针对不良反应进行针对性护理。研究组则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①心理干预:由于肾功能衰竭患者病程一般较长, 在经受长期折磨后患者多存在焦虑、抑郁以及绝望等不良情绪, 长期透析治疗进一步导致患者出现恐惧感。患者由于体质较差, 活动不便, 心理压力会随之增大, 表现为不主动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 多次巡视病房, 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 对患者进行积极鼓励, 针对不同患者的年龄、地域、职业以及文化程度, 采取合适的沟通交流方式, 树立患者康复的信心[3]。对治疗期间的疑问给予较为中肯的建议,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②饮食护理:健康的饮食可提高治疗效果, 促进患者康复。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正确的饮食方法, 给予患者低盐、低脂饮食, 并控制饮水, 治疗期间补充肉类、豆类等优质蛋白, 保证机体足够的热量, 维持正常代谢。治疗期间绝对禁烟忌酒[4]。③不良反应护理:高血压和高钾血症是透析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 护理人员应定期监测患者血压, 检测血清电解质水平,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给予处理。在对贫血患者进行静脉补铁治疗时, 常可引起过敏反应以及胃肠道反应, 在给药时应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面色以及心率等, 常规准备肾上腺素便于抢救。

1. 3 疗效判断标准[5]显效:患者多尿、少尿等症状基本消失, 且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正常;有效:患者肾功能衰竭症状明显改善, 且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较前明显下降;无效:患者肾功能衰竭症状较前无明显好转, 且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无变化。总有效率= ( 显效+ 有效) / 总例数 ×100%。采用本院自制调查量表, 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 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患者显效14例, 有效20例, 无效6 例, 总有效率85.0% (34/40) ;对照组患者显效11 例, 有效20 例, 无效12 例, 总有效率72.1% (31/43)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 2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研究组患者发生心力衰竭2 例, 高钾血症3 例, 高血压2 例, 总发生率为17.5% (7/40) 。对照组发生心力衰竭4 例, 高钾血症5 例, 高血压5 例, 总发生率为32.6% (14/4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 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5.0% (38/40) , 对照组为69.8% (30/4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慢性肾小球肾炎以及其他肾脏疾病的增多,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率呈现增加趋势。肾脏移植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 但该方案花费高昂, 且需肾脏配型, 难度较大, 临床上大多患者难以获得合适移植肾脏。血液透析是除肾脏移植外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可为肾脏移植等待期间争取更多时间[6]。但由于患者体质较差, 器官衰退, 血液透析存在较大风险, 因此, 治疗期间有效的护理干预极为重要。

作者对本院部分透析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 其中心理护理有效增加了患者治疗信心, 改善患者抑郁、焦虑以及恐惧心态, 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科学合理的饮食护理减少了治疗期间肾脏负担, 增加了患者营养供给, 可进一步促进患者病情好转。而严密的并发症护理干预最大程度减少了高血压、心力衰竭以及高钾血症等血液透析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常规护理干预比较, 患者临床效果较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且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 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 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肾功能衰竭合并肾性贫血透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马芳.对行腹膜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的疗效探析.当代医药论丛, 2014, 12 (21) :102-103.

[2]于银春, 黄翠红, 俞国庆.慢性肾功能衰竭伴大量腹水患者行腹膜透析的护理.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5, 32 (7) :45-46.

[3]邱均玉, 梁燕萍, 梁健.动机访谈对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 20 (13) :33-36.

[4]王勇.认知行为护理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和慢性贫血的影响.中国民间疗法, 2015 (7) :95-96.

[5]陈少梅, 余丹红, 刘倩雯.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护理的影响分析.药物与人, 2014, 27 (7) :8.

肾性贫血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2015年9月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接受规律血液净化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中抽选180例肾性贫血者作为观察对象,均符合KDIGO 2012指南肾性贫血和铁缺乏诊断标准,并排除引起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的原因如慢性感染、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铝中毒、药物等,排除消化道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90例。A组中,男56例,女34例,年龄35~74例,平均年龄(46.6±11.7)岁;B组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1.2±10.2)岁。所有患者中有慢性肾小球肾炎86例,急进性肾炎4例,糖尿病肾病38例,高血压肾病24例,多囊肾13例,尿酸性肾病4例,梗阻性肾病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8例。患者的平均肾小球滤过率(GFR)为0.2~19.2ml/min,平均滤过率(8.3±4.2)ml/min,每周血液净化次数为2~3次。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肾小球滤过率、每周血液净化次数、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计数、促红细胞生成素、血清铁、铁蛋白及微型营养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透析方法:均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透析器采用瑞典金宝Gambro Polxflux,透析膜面积1.3~1.6m2,血液流速200~300ml/min,透析液流速500ml/min,4h/次,2~3次/周。常规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100~150IU/kg,分2次或3次于血液透析后皮下注射,同时口服叶酸及维生素B12。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附加口服补脾生血颗粒(武汉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0g tid,B组服用多糖铁复合物1粒qd,观察治疗8周后的疗效。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计数、促红细胞生成素、血清铁、铁蛋白及微型营养评分的改善情况进行观察。

1.4统计学分析本文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进行数据分析,采用t值检验,并采用(±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A、B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铁、铁蛋白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网织红细胞计数、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微型营养评分在A、B两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治疗后A组患者的改善血红蛋白、血清铁、铁蛋白明显优于B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网织红细胞计数、促红细胞生成素两组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慢性肾衰竭透析患者的贫血状态对其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随着对肾性贫血病理生理的认识不断深入,当前对于肾性贫血的治疗方法已有了显著的进步,采用控制原发病、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及造血原料是当前的主要治疗方法。本文主要分析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健脾生血颗粒对比多糖铁复合物对肾性贫血的治疗效果,结果发现接受附加健脾生血颗粒治疗的患者贫血状态纠正更为明显,说明中西药复合制剂健脾生血颗粒在肾性贫血治疗上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中医对贫血没有单一的定义,是将其列入“血虚”范畴,为营血不足或血液亏虚证,认为血液的生成源于脾胃所运化水谷精微,经心赤化而成。中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运化功能正常,则血液生成自然不断,健脾助运是调理血虚的基础。健脾生血颗粒为中西结合配方,成分有党参、茯苓、白术(炒)、甘草、黄芪、山药、鸡内金(炒)、龟甲(醋制)、麦冬、南五味子(醋制)、龙骨、牡蛎(煅)、大枣、硫酸亚铁。功能主治为健脾和胃、养血安神、补充造血原料。用于症见面色萎黄或无华,食少纳呆,腹胀脘闷,大便不调,烦躁多汗,倦怠乏力的患者。健脾补血颗粒中的中药成分在补充造血原料的同时,可有效地改善患者胃肠道功能、改善其全身营养状态[4]、增加口服铁剂的吸收率[5]。

综上所述,临床上对肾性贫血的治疗,在给予促红细胞细胞生成素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健脾生血颗粒效果更好,该药药效温和,标本兼治,患者依从性高,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摘要:目的:分析健脾生血颗粒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血液透析中心180名肾性贫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9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给予健脾生血颗粒、B组给予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血清铁、铁蛋白和微型营养评定分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A、B两组血红蛋白、血清铁、铁蛋白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A组患者贫血状态改善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在肾性贫血的治疗上,以血液净化、促红细胞生成素为基础的治疗上配合健脾生血颗粒效果更佳。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贫血,健脾生血颗粒,疗效

参考文献

[1]付春梅,皮持衡,傅建萍,等.论湿浊与慢性肾脏病〔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7(10):664-666.

[2]焦剑.张大宁教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经验〔J〕.天津中医药,2015,32(6):325-327.

[3]府剑英.慢性肾衰竭氮质血症期实施中西结合疗法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4,27(6):18-19.

[4]赵坚.中医膳食干预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营养不良的疗效分析〔J〕.中国中医药,2014,12(23):41.

上一篇:高血压左室肥厚论文下一篇:名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