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贫血

2024-05-23

儿童贫血(精选11篇)

儿童贫血 篇1

世界卫生组织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估计全球有超过16亿人 (约占世界人口的25%) 存在不同程度贫血[1], 其中大多数发生在西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2], 且学龄前儿童的贫血患病率最高, 达47%[3]。贫血有很多种病因, 铁缺乏症 (iron deficiency, ID) 一直被认为是世界范围内贫血最重要的原因[4]。我国儿童少年贫血患者的90%~95%属于缺铁性贫血 (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 [5], 我国儿童ID患病率显著高于发达国家。2000-2001年“中国儿童铁缺乏症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发现, 我国7个月龄~7岁儿童ID总患病率为40.3%, IDA患病率为7.8%[6]。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旺盛, 血容量的增加和红细胞生成的增多, 导致铁的生理需求量增加。若伴随膳食铁摄入不足导致其成为IDA的易感人群, 这种情况在低出生体重和早产儿中尤其严重[7]。研究发现, 2岁前患有IDA与认知能力和精神运动发育损伤存在确定关联;在治疗后, 这种损伤也持续存在[8,9]。因此, ID的早期诊断、及时干预对预防缺铁导致的儿童健康损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缺铁性贫血的发展过程

ID是指体内没有可循环的储存铁和组织 (包括红细胞系) 缺乏铁供应, 严重的ID伴随贫血[10]。IDA是由不同程度缺铁引起的以小细胞、低血红蛋白为特点的贫血症状, 因血液携氧能力下降而对体能、学习能力、疾病抵抗力等造成不利影响[5]。ID和IDA是全球最普遍的营养性缺乏病, 是主要的公共卫生难题。贫血是ID的晚期标志, 常基于血红蛋白 (hemoglobin, Hb) 水平来评估, ID常基于血清铁蛋白 (serum ferritin, SF) 水平来评估, 受ID影响的人群约是贫血的2倍。由于贫血是筛查ID最普遍的标志物, 贫血、ID和IDA有时被互换使用, 但即使未达到贫血, 轻至中度的ID也会导致组织功能性损伤。因而, ID和IDA的概念是不能互换的, 由IDA的发展过程可理解, ID和IDA是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或是原因与疾病的关系。IDA的发展过程包括3个阶段[11]: (1) 储铁减少期。是IDA的第Ⅰ阶段, 仅机体储存铁水平降低, SF减少, 提示体内铁能勉强满足生理需要。但血清铁浓度和Hb水平尚正常, 无明显贫血症状。 (2) 红细胞生成减少期。是IDA的第Ⅱ阶段, 由于储存铁进一步降低或耗竭, 血清铁浓度下降, 血清运铁蛋白饱和度 (transferrin saturation, TS) 降低, 此时红细胞摄入铁较正常减少, 红细胞游离原卟啉 (erythrocyte protoporphyrin, EP) 水平增高, 但Hb仍未下降。 (3) 缺铁贫血期。是IDA的第Ⅲ阶段, 明显标志是Hb下降, 贫血症状明显。各器官组织中储铁消耗殆尽, SF、TS降低, 红细胞、Hb均下降, 呈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 筛查指南

目前, IDA的筛查缺乏最佳的筛查指标。虽然Hb和血细胞比容 (hematocrit, Hct) 长期应用于检测贫血, 但是其对于ID的检测特异性差[12]。此外, 由于增强铁配方乳或含铁膳食的摄入, 可能导致ID没有足够的时间发展成IDA, 有专家提出在1岁前筛查IDA是不合适的。因此, 国内外专家对儿童少年是否进行常规IDA筛查以及筛查的时间尚无统一意见, 见表1[13]。

3 筛查指标

近年来, IDA的诊断方法较多, 但各有其优缺点, 尤其在不易诊断的疾病早期, 因此, 筛查标准都建立在比较复杂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基础上。每种筛查指标评估铁代谢发展的不同阶段。血液学实验是基于红细胞的特性, 包括Hb和Hct等指标, 生化实验可直接反映铁代谢的早期变化, 包括SF、TS和EP等。此外, 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reticulocyte hemoglobin content, CHr) 和锌原卟啉/血红素比值 (zinc protoporphyrin/heme ratio, ZPP/H) 在反映铁代谢的早期变化上应用广泛。

3.1 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

Hb浓度和Hct反映了体内功能性铁的含量, 是IDA第Ⅲ阶段的标志物。但是, 国际学术界公认, 仅使用Hb只能定义“贫血”而不能直接定义“IDA”。其局限性在于是贫血而非IDA特有的指征, 不能鉴别非贫血而缺铁的患者[15]。由于测定方法简单有效以及成本较低, 是贫血的首选筛查指标, 适用于大规模的人群筛查。

3.2 血清铁蛋白

SF浓度是目前公认的反映铁储存状态的灵敏、准确的早期指标, 是衰竭的铁储存特异的、有效的标志物。是IDA第Ⅰ阶段的标志物, 在贫血患者中诊断IDA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该指标的局限性在于检测成本较高, 不适宜于大样本常规检测。

3.3 运铁蛋白饱和度

TS是缺铁性红细胞生成而不是铁衰减的标志物, 对于铁储存的变化较SF灵敏度低, 是IDA第Ⅱ阶段的标志物[20]。该指标易受感染和进食等因素影响, 并存在一定程度的昼夜变化, 且由于其较高的检测成本和较复杂的测量方法阻碍其直接应用于IDA的筛查。

3.4 红细胞游离原卟啉

原卟啉和铁在血红素合成酶作用下合成Hb。当机体缺铁, Hb合成受阻时, 红细胞内多余的原卟啉成为游离原卟啉。故以EP/Hb比值作为铁储存状态的评价指标, 可较灵敏地反映患者从第Ⅰ阶段开始进入第Ⅱ阶段的变化。该指标还可用来鉴别IDA和其他类型贫血。

3.5 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和锌原卟啉/血红素比值

CHr是评价网织红细胞内Hb含量, 间接反映储存铁的指标[21]。该指标可实时地反映骨髓铁状态的变化, 是IDA第Ⅰ阶段的标志, 与SF具有线性相关关系, 且较SF稳定[22,23]。同时, 该指标也是IDA患者铁剂治疗的重要评价指标[24]。

ZPP/H能敏感反映体内有隐匿性铁的缺乏、但无贫血的缺铁性红细胞的生成, 是IDA第Ⅱ阶段的标志物[25,26]。同时, ZPP是贫血疾病早期诊断、分型诊断及鉴别诊断理想的检测指标[27]。该指标的局限性在于ZPP在铅中毒和慢性疾病时也升高[28], 需要结合其他指标进行鉴别。

骨髓穿刺涂片和铁染色被认为是诊断IDA的金标准, 但是该项检测是侵入性检查, 一般情况不进行该项检查。由于没有可接受的金标准以快速准确地诊断IDA, 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研究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NHANES III) 定义IDA实验室检测的金标准为低的Hb水平, 以及EP, SF, TS 3项指标中2或3项异常[29]。

4 筛查标准

目前国际上使用较多的是WHO标准, 但是美国CDC、国际移民组织 (IOM) 等对不同年龄性别的筛查指标的阈值也有不同的界定[10]。但是IDA的患病率与筛查的年龄和使用的诊断标准密切相关。且阈值不同, 其阳性预测值和灵敏度随之改变。如在Avon 队列研究 (Avon longitudinal study of pregnancy and childhood, ALSPAC) 中[30], 研究者基于其队列中Hb和SF的分布水平建立相应的IDA诊断标准。按其标准划分, 5%的12或18月龄婴幼儿的Hb浓度低, 其中分别有10%或12%的婴幼儿被证实有IDA。比较使用WHO或IOM标准, 18月龄婴幼儿IDA的阳性预测值为9.8%或6.0%, 但是12月龄婴幼儿的阳性预测值仅有2.0%或1.0%, 见表2。

此外, 一些专家认为正常的Hb和铁营养的限值应该基于铁补充剂治疗的应答来界定, 但是尝试以这种方式来定义阈值还没有确定的结果[31,32,33]。

注:ALSPAC标准Hb<100 g/L, SF<16 (12月) /12 (18月) μg/L;WHO标准Hb<110 g/L, SF<12 μg/L;IOM标准Hb<110g/L, SF<10 μg/L。

5 筛查后的应对策略

儿童少年贫血发生率高, 需要针对病因预防、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尽量避免对机体造成多种危害, 筛查后应对策略显得尤为重要。Bartle等[34]在2006年发起了贫血早期ID服务计划 (iron deficiency early anaemia services, IDEAS) , 该计划旨在检测并给IDA患者提供一系列服务以防治IDA, 其中包括膳食建议、铁剂补充的参考建议以及儿科专家的咨询等。相较于其他贫血, IDA治疗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因此, 需要将其与贫血的其他病因鉴别开。推荐的IDA的评估和管理策略见图1[35]。

5.1 膳食指导

膳食指导的首要目标是提高和维持人群体内的储存铁, 包括促进人群选择富铁膳食和提高铁生物利用度的饮食模式[36]。为了防止ID或IDA的进一步发展, 需要指导合理喂养和饮食搭配。通过改进喂养方式来预防ID及IDA, 例如, 6月龄内婴幼儿提倡纯母乳喂养;1岁内避免牛乳喂养;补充强化铁配方乳;断奶后增加膳食铁的摄入, 如肉类、富含油的鱼类、谷类早餐、豆类和绿色蔬菜等;加强膳食铁的吸收, 如维生素C的摄入等;避免抑制铁吸收的膳食摄入, 如茶叶和高纤维食物等[37]。

5.2 铁剂补充

IDA的治疗首要措施是补充铁直至Hb和铁储存正常[38]。口服铁剂是治疗的首选[39], IDA治疗的缩略流程见图2[40]。

5.3 强化铁膳食

应对策略的另一途径是强化铁膳食。它是在全国范围内控制ID的实用的、具有成本效益的长期解决方案。有效的强化铁膳食方案需要政府部门、食品工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目前, 几种铁强化剂已在不同国家成功应用, 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存在[37]。但是, 强化铁膳食的有效性局限于膳食中铁的生物利用度, 同时需要考虑增加铁浓度后肠道的吸收能力以及作为媒介的膳食的储存期限、色泽变化和金属味道[41]。此外, 采用反映铁储存的实验室参数来评估强化铁膳食的需求人群, 并监测随后的干预结果也是必要的。

儿童少年IDA的预防是儿童保健工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开展儿童IDA系统管理, 通过筛查高危人群, 及时发现IDA患者, 在进行健康教育和合理膳食指导的基础上, 提高IDA患者的生命质量[41], 是预防治疗IDA的有效手段, 能够降低ID和IDA患病率, 促进儿童少年健康成长。

关键词:贫血, 缺铁性,组织和管理,健康状况指标,儿童,青少年

儿童贫血 篇2

2.纠正偏食:偏食的孩子,当然无法摄取全面的营养。如果孩子有偏食现象,父母要及时纠正。鼓励孩子食物要全面,尤其要多吃富含铁元素、维生素B12、叶酸的食物,如动物内脏、绿色蔬菜、豆类、鱼类、蛋类等。

3.少吃含有草酸的食物:草酸会影响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幼儿应少吃含草酸的食物,如:菠菜、甜菜、葡萄等。尤其是巧克力,其中的草酸含量很高,幼儿经常食用会导致或加重贫血!

4.加强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可以成倍地提高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率,对缺铁性贫血的幼儿有极大帮助。大多数水果都含有维生素C,以橘子、柚子等含量较多。

警惕儿童营养不良性贫血 篇3

红润的面色是小儿健康的象征,可是一旦患了贫血,脸上的红晕便消失了,抵抗力也随之下降,精神萎靡,神疲力乏,并容易感染疾病,直接影响了小儿的生长发育。

小儿贫血症发病缓慢,一般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在6~9个月内出现面色苍白,胃口不好,严重者甚至会使皮肤粗糙,肌肉松弛。这时,孩子精神欠佳,目光淡漠,性格改变,易激怒,爱哭闹,容易疲劳,头发稀疏、无弹性,色黄无光泽,失去了儿童原有的活泼可爱的神态。此时,做家长的常因小儿多病而忧心忡忡,但又束手无策。

上海市儿童医院对上海市十个区1100多名小儿(出生十天至七岁)进行了营养性贫血患病情况调查。调查中发现,按目前标准(小儿血色素在12克以下为贫血)统计,小儿轻度营养性贫血占调查人数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市区散居儿童和幼托机构儿童发病率差异不大,患病相当普遍。

根据上海静安区余姚地段医院小儿门诊,近年来统计,患营养不良性贫血的独生子女,约占百分之七十以上。

现在独生子女多,小儿挑食、偏食现象很严重。有的家长过多地给孩子提供高档食品,如巧克力,麦乳精、蜂乳、炼乳等,而对孩子生长发育和造血所需的蛋白质,铁质及维生素等其他食物则供应不足,有的则由于幼托机构保育人员喂养方法不当等造成。这些都是要引起注意的。

婴幼儿时期生长发育特别旺盛,所需要的营养相对地比成人要多,因此小儿的膳食必须特别,以保证各种营养素的供给。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在人体内不仅有不同的营养价值,而且有互补作用,可以互相提高生理价值。因此,小儿的膳食内必须具备以上的营养素。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营养性贫血的发生。一般贫血早期,孩子面色苍白或萎黄、胃口不好,可采用太子黄芪补血汤;太子参15克、黄芪12克、当归12克、杞子12克、龙眼肉12克、大熟地15克、红枣10枚,加适量冰糖服用,具有一定效果。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证做好孕妇和乳母的营养工作,按时给小儿增添副食品,若单靠牟乳类喂养,铁质是不够的;

2,教育小儿,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饮食习惯;

3:每顿膳食要做到荤素菜相互搭配,保证蛋白质,铁质和维生素的供给;

4,采购食品要新鲜,并富有营养价值。在烹调时力求做到色、香、味俱全,并避免营养素的损失。食物要切碎煮烂,不能光喝汤。必须汤菜同吃,才能得到所需要的营养,

5,平时多吃一些猪肝、羊肝,可以补充铁质;也可多吃一些豆制品,因大豆能补充铁质;

6,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使孩子身体健康,不生病或少生病;

7,贫血严重者可去医院请医生诊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铁剂药物。

儿童贫血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金华市99所11 333名3~6岁儿童作为调查对象, 其中男5 832人, 女5 501人。分为3~4、4~5和5~6岁3个年龄组。

1.2 方法

由检验科技术人员对体检儿童抽取前臂静脉血, 应用深圳迈瑞公司的BC-5500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计数仪得出结果。

1.3 诊断标准

轻度贫血为90-110g/L (6岁以下) 、中度贫血为60-90g/L、重度贫血为30-60g/L。

2 结果

2.1 有关数据

本次体检总的贫血患病率为1.02%, 男童5 832人, 贫血84人, 贫血率1.44%, 女童5 501人, 贫血82人, 贫血率1.49%, 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0.05) 。3~4岁人2 864人, 贫血64人, 贫血率2.23%;4~5岁4 109人, 贫血60人, 贫血率1.46%;5~6岁4 360人, 贫血率0.98%。随着年龄增长贫血率逐年下降, 见表1。

2.2 不同规模幼儿园儿童贫血率比较

2009年度共体检99所幼儿园, 其中有48所幼儿园儿童在100人以上, 共7 881人, 贫血66人, 贫血率为0.84%;有51所幼儿园人数不足100人, 共3 452人, 贫血100人, 贫血率3.45%, 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见表2, (χ2=70.54, P<0.01) 。

3 讨论

2008年福州市托幼儿童贫血率5.64%[2], 2007南充市托幼儿童贫血率1.52%[3], 2008年杭州下城区托幼儿童贫血率5.92%[4],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 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 我市贫血防治工作逐步取得成效。2009年我市托幼儿童体检结果显示总的贫血率为1.46%, 低年龄组贫血患病率较高年龄组高, 可能与该年龄组多为刚入园阶段, 环境、饮食习惯的突然改变使他们一时难于适应, 长期进食不足而导致营养不良。本次体检结果也显示:规模较大的幼儿园 (人数大于100人) 的贫血率为0.84%, 而规模较小的幼儿园 (人数小于100人) 的贫血率为3.45%, 规模较大的幼儿园明显比规模较小的幼儿园的贫血率低。主要原因可能为: (1) 规模较大的幼儿园相对对膳食比较重视, 每天都制定出相对合理的食谱, 能保证儿童的生长发育, 而规模较小的幼儿园则比较随意, 没有合理的营养搭配; (2) 规模较大的幼儿园相对收费较高, 而规模较小的幼儿园收费较低, 这也制约了这部分幼儿园提高膳食结构的动力。对此笔者建议: (1) 开展经常性的卫生监督, 加大执法力度, 对于在儿童膳食供应上缩减开支, 以次充好等问题立即整改; (2) 加强健康教育, 提高家长对贫血的重视, 了解贫血的病因、体征及防治方法; (3) 改善膳食, 合理喂养, 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 纠正偏食和挑食等不良行为,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 应给予足够的营养, 多食含铁食物, 多食蔬菜和水果等含维生素c的食物; (4) 对已患贫血的儿童应从各方面找原因, 积极治疗, 对低年龄的儿童应重点监测, 定期检查, 确保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胡亚美, 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第7版[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709.

[2]王秀清, 翁玉英, 林秀风.福州市区学龄儿童贫血状况调查[J].实用医技杂志, 2008, 15 (34) :27-28.

[3]王静萍.无锡新区2~6岁在园儿童健康状况分析[J].江苏卫生保健, 2008, 10 (4) :28.

儿童贫血 篇5

关键词:急性再性障碍性贫血【中图分类号】R72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3)12-0052-01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起病急,进展快,短期内出现重度贫血、出血和感染且易合并败血症。病人多在数周或数月内进入衰竭状态,常规治疗效果欠佳,多在起病半年内死于感染、出血等并发症[1]。选取临床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48例急性再性障碍性贫血患者48例临床药物治疗疗效满意,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急性再性障碍性贫血患者48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8例,年龄1~14岁,平均年龄10岁。病程1.5个月~6年,平均2.5年。所有患者均经骨髓细胞学检查及骨髓活检确诊。

1.2治疗:

1.2.1纠正贫血:血红蛋白<6 g、血小板显著减少伴有出血倾向者应考虑输血,主要是输浓缩红细胞。尽量少输血。凡迅速发展的紫癜、严重口腔或视网膜出血、血尿或血小板<20×109/L同时有感染者,可输血小板悬液。颅内出血、上消化道大出血,应输血小板。当任意供者血小板输注无效时,改输HLA配型相配的血小板。

1.2.2控制出血:用促凝血药如酚磺乙酸等,合并血浆纤溶酶活性增高者可用抗纤溶药,如氨基己酸(泌尿生殖系统出血禁用)。一天1次,连用6个月,病程愈长,剂量愈大,疗效更好。凝血因子不足时应予纠正。皮肤黏膜广泛出血者(脑出血慎用),可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30~40 mg,分3~4次口服,待出血好转逐渐减量1~2个月可停服。

1.2.3控制感染:感染性发热,应取可疑部位的分泌物作培养,并应用广谱抗生素,待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有结果后再换用窄谱的抗生素。大扶康,首剂400 mg静滴,以后每次200 mg,每天1次,持续4周,症状缓解后至少持续2周。伊曲康唑首剂200 mg,每天2次,2天后改为每次200 mg,每天1次。应尽快将静脉滴注改为口服给药,连续14天以上静脉滴注的安全性尚不清楚[2]。

1.2.4免疫抑制治疗: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用法为ATG或ALG每日15~20 mg/kg加氢化可的松100mg,溶于500ml生理盐水中静滴,5~10滴/min,15min后无反应可加速,连用5d为1个疗程,间隔2周可重复再用。环孢素(CSA)一般剂量为每日3~10 mg/kg,分2~3次口服,或调整剂量使血浓度在200~400μg/l。至少用药2个月。小剂量长期维持对减少复发有利。常见副作用有多毛、齿龈增生、乏力、震颤、高血压及肝肾功能损害,及时减量或停用可减轻和消除上述反应。大剂量甲泼尼龙每日20~30 mg/kg,共3d,以后每隔4d减半量直至每日1 mg/kg,30d后根据病情决定维持量。副作用主要为诱发或加重感染,引起骨质疏松或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激发或加重糖尿病和消化道溃疡、高血压、低血钾。环磷酸胺(CTX)每日800~1 600mg加入10%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滴,每周2次,10次为1个疗程,间隔10d再用。

2结果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48例患者中,治愈19例,缓解12例,明显进步12例,无效5例,治愈缓解率64.58%,总有效率89.58%。

3讨论

急性再障贫血患者多见于儿童,起病急骤。发病早期贫血常不明显,后呈进行性加重。感染和发热多见且难以控制。体表和内脏均有出血。进行性加重,表现为头晕、耳鸣、心悸、乏力和气促等,严重者可发生晕厥和心力衰竭。出血表现为皮肤、黏膜、眼底、鼻腔、牙龈出血等,部分有内脏和颅内出血。感染多见于皮肤、口腔、上呼吸道、扁桃体、肺脏、肛门周围等,若反复发生可致败血症。个别病人可合并真菌感染。体征除贫血、出血外,一般无肝脾、淋巴结肿大。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属正色素正细胞性贫血,Hb为10~50g/L,多在30g/L上下。早期患者贫血可不明显,网织红细胞减低,多<1%,甚至为0。白细胞减少,多在(1.0~2.0)×109/L,可低至0.5×109/L,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而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大部分为小淋巴细胞。血小板减少,多数<10×109/L,体积偏小,突起和颗粒减少,形态可不规则。绝大多数再障患者多部位骨髓穿刺显示细胞增生不良,粒细胞红细胞两系统细胞明显减少,粒细胞系统以成熟细胞最多见;有核红细胞以晚幼红细胞为主,可见炭核样细胞[3]。而淋巴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及网状细胞比例增高,有所谓的非造血细胞团,有人认为非造血细胞团就是再障的骨髓小粒。巨核细胞一般找不到。

去除诱因,停用可疑药物。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是皮肤和口腔卫生。血象过低时(中性粒细胞<0.5×109/L),应采取保护隔离。对症治疗包括成分输血、止血及控制感染。患者出现发热或其他感染症状时,应在积极寻找感染部位及进行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的同时应用广谱抗生素,待培养结果出来后换用针对性强的抗生素。出血的主要原因为血小板减少,但除采取升高血小板措施外,其他一些措施对防治出血也有一定效果。长期、大剂量雄激素对病情较轻的慢性再障有较好疗效,合成雄激素的副作用主要是肝损害和水钠潴留,儿童则有骨骼成熟加速,须和糖皮质激素合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疗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2001年07期.

[2]王书春,竺晓凡.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J].中医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09,14(2):55-57.

儿童贫血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整群分层抽取甘肃省临潭、卓尼2县1 099名0~6岁儿童,其中藏族儿童567名(男童300名,女童267名);回族儿童532名(男童290名,女童242名)。

1.2 方法

采用HemoCue Hb 301型血红蛋白仪,采取无名指尖血检测;诊断标准:Hb>110 g/L为正常,Hb<110 g/L为贫血;考虑高海拔对人体血红蛋白的影响,以原诊断标准×[1×4%×该调查点海拔高度(m)/1 000]校正计算血红蛋白[3]。

1.3 统计分析

采用Excel 2003进行数据整理,百分率的比较运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藏族与回族儿童贫血率比较

藏族儿童贫血率为27.86%(158/567),回族儿童贫血率为19.55%(104/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58,P<0.01)。

2.2 不同性别儿童贫血率比较

藏族男、女儿童贫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8,P>0.05);回族男、女儿童贫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3,P>0.05)。见表1。

注:()内数字为检出率/%。

2.3 不同年龄儿童贫血率比较

藏族儿童各年龄组贫血率在17.50%~42.77%之间,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50,P<0.01);回族儿童各年龄组贫血率在12.30%~30.85%之间,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13,P<0.05);儿童贫血率均以3个月~1岁之内最高。见表2。

注:()内数字为检出率/%。

3 讨论

据全国营养调查资料显示,近10 a来我国儿童的营养状况虽有很大改善,但营养不良发生率依然较高,饮食不均衡导致的贫血是儿童少年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4]。本次调查表明,藏族儿童贫血率明显高于回族儿童,可能与藏族人群居住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藏区哺乳期儿童多以牛奶、酥油为主食,一般添加的蔬菜、水果不足,故而儿童很少食用水果之类食品,食谱里也很少有蔬菜类,且主食及零食类型单调;而回族人群居住在交通便利、相对开放发达的村镇,且自身经济文化水平高于藏族,有一定的科学育儿知识和相关的婴儿保健知识,相对能够合理安排婴幼儿膳食,食谱种类多样,故动植物蛋白摄入均衡,并且零食多以水果为主。 3个月~1岁阶段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藏族和回族添加辅食基本是单一的面糊类,致造血原料相对不足,可能是贫血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儿童的原因之一。我国已将贫血列为儿童少年需重点防治的疾病[5],因此对儿童饮食习惯的干预是防治贫血的有力措施之一,要改变少数民族儿童不良的饮食习惯,多食水果、蔬菜、奶类,以预防贫血的发生,提高少数民族人群的身体。

关键词:贫血,患病率,儿童,少数民族

参考文献

[1]弓巧玲,杨建国,邵声波,等.儿童血红蛋白测定结果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07,28(1):49-50.

[2]李立明,饶克勤,孔灵芝,等.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7):478-484.

[3]周浩武,郭晚花.青海省627名学龄前儿童贫血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杂志,2010,31(5):594-595.

[4]冯燕霞,刘清,杨发.兰州市城乡小学生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9(7):1639-1640.

杭州市幼儿园儿童贫血现状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杭州市幼儿园儿童为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取方法, 抽取西湖区 (城区) 、临安市 (郊县) 各5所幼儿园, 每所幼儿园调查20名儿童, 年龄3~7岁之间, 共217名, 其中城区儿童100名, 郊县儿童117名;男童122名, 女童95名。在知情同意 (儿童经其监护人同意) 的前提下进行血样采集, 采集儿童左手无名指血。调查时间为2010年3月18日至4月30日。

1.2 方法

采用Hemocue血红蛋白仪 (瑞典Hemo公司) 测定血红蛋白。取左手无名指第3滴指血, 并严格进行质量控制, 现场测定血红蛋白。

1.3 诊断标准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 (WHO) 推荐的贫血诊断标准[2]:儿童不分性别, 血红蛋白值3~6岁<110 g/L和7岁<120 g/L为贫血, 其中轻度贫血为90~110 g/L, 中度贫血为60~90 g/L, 重度贫血为<60 g/L。

2 结果

城区、郊县幼儿园儿童血红蛋白平均值分别为130.09, 123.66 g/L。共检出贫血儿童16名, 均为轻度贫血, 贫血率为7.4%。贫血率最高的是3岁组, 为11.6% (5/43) , 4~7岁组贫血率分别为2.8% (1/36) , 2.9% (1/34) , 8.2% (7/85) 和10.5% (2/19) , 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3.60, P>0.05) ;贫血率城区和郊县分别为3.0% (3/100) 和11.1% (13/117)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19, P<0.05) ;男生贫血12人 (9.8%) , 女孩贫血4人 (4.2%)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47, P>0.05) 。

3 讨论

2004年WHO资料显示, 发展中国家4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为46%~66%[3]。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表明, 中国IDA平均患病率为20.1%, 一些贫困地区育龄妇女和儿童贫血患病率甚至高达50%以上[4]。多数人群研究证据显示, 血铁水平过低, 尤其是在生命发育早期缺铁, 对儿童认知、行为、社会情感等功能发育均可造成不良影响, 并且由缺铁引起的儿童行为、智力发育异常并不能通过短期的补铁措施加以逆转[5,6]。对于任一发育阶段, 只要发生IDA, 都可能对发育产生不良的影响[7]。杭州市幼儿园儿童贫血率 (7.4%) 高于咸宁市咸安区2~6岁儿童 (2.3%) [8], 远低于丽水市调查的城乡多所幼儿园4~7岁儿童 (19.2l%) [9]。

笔者认为, 应从以下5方面着手改善杭州市儿童的铁营养状况: (1) 调整膳食结构, 提高微量营养素丰富的食物全年供应, 改变饮食行为。调整膳食结构是改善人对待营养摄入的态度、观念和行为, 通常见效较慢, 但却是一种根本性措施。 (2) 铁强化食品的人群干预。铁强化酱油降低IDA是既经济又行之有效的方法[10]。 (3) 注意烹饪工具, 用铁锅烹饪有使血红蛋白显著增加的功效[11]。 (4) 进行健康教育。有效的健康教育是预防学龄前儿童发生贫血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12]。通过电视、讲座、公益宣传等方式, 对幼师、炊事员、保育员、采购员进行专项教育, 合理改善儿童饮食行为, 提高铁摄入量。 (5) 采取补充铁剂来预防IDA。

关键词:贫血, 缺铁性,儿童,血红蛋白测定

参考文献

[1]孙静, 霍军生, 王波, 等.应用铁强化酱油控制贫血效果观察.卫生研究, 2008, 37 (3) :333-334.

[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UNICEF.Irondeficiency anemia, assessme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A guide forprogram managers.Geneva:WHO, 2001:17-20.

[3]EZZATI M, IMPEZ AD, REDGERA A, et al.Comparative quantifi-cation of health risks:Global and regional burden of disease attributiontoselected major risk factom.Geneva:WHO, 2004:163-209.

[4]王陇德.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一:2002综合报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39-41.

[5]衣明纪, 马爱国.缺铁性贫血对婴幼儿体格生长及智能行为发育的影响.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2, 17 (2) :128-130.

[6]TAMURA T, GOLDENBERG RL, HOU J, et al.Cord serum ferritinconcentrations and mental and psychomotor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atfive years of age.J Pediatr, 2002, 140 (2) :165-170.

[7]杨雷, 任爱国.铁缺乏与儿童行为和智力发育研究进展.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09, 20 (5) :314-318.

[8]李炜玲.咸宁市咸安区2~6岁儿童贫血情况调查与分析.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9, 23 (3) :253.

[9]孙冶, 胡兰娟, 赵志钢, 等.丽水市城乡4~7岁儿童贫血情况调查分析.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8, 9 (6) :530-532.

[10]王金木, 王跃进, 何玉伏.河北省城乡人群缺铁性贫血干预效果研究.中国卫生工程学, 2008, 7 (1) :60-61.

[11]GEERLIGS PP, BRABIN B, MKUMBWA A, et al.The effect onhaemoglobin of the use of iron cooking pots in rural Malawian house-holds in an area with high malaria prevalence:A randomized trial.Trop Med Int Health, 2003, 8 (4) :310-315.

海盐县学龄前儿童贫血状况调查 篇8

贫血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症状,在学龄前儿童中贫血现象尤其多见。贫血的种类很多,其中全球缺铁性贫血高达11亿[1],原因见于营养知识欠缺、不良的饮食习惯,也有地区性原因及多种身体疾病引起等其它因素。贫血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贫血儿童的免疫功能降低,对其生长发育、智力等均有明显影响。而在托幼园所通过较大人群范围的普查体检,可以发现许多引发贫血原因的共同点,也便于实施群防群治,以期达到早诊断、早治疗和早预防的目的。为了解海盐县学龄前儿童贫血现状及影响因素,促进人口质量,笔者对4 520名3~7岁学龄前儿童贫血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12年4—6月,对海盐县武原镇12所幼儿园4 520名3~7岁进行血常规体检,对大、中、小、托班级随机发放调查表1 795份,以年龄、性别、籍贯地、母乳喂养( ≥6个月、<6个月、不确定) 和非母乳喂养、偏食习惯( 有偏食、无偏食、不确定) 6种方法为调查内容,回收完整资料1 662份,其中男性儿童819名,女性儿童841名,各班人数分别为大班382名、中班453名、小班484名、托班341名,并剔除已明确原因的严重血液系疾病及心肝肾疾病患者,统计分析1 660名血红蛋白结果,年龄统计按3岁组、4岁组、5岁组、6岁以上组( 含少量7岁儿童) 分为4个组。

1.2按操作规程采集手指末稍血150μL左方法右,即置EDTA-K2抗凝管中混匀,2 h内自动血液分析仪上检测,检测仪器为雅倍CD-18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试剂耗材均为仪器配套产品,所有检测过程均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

1.3贫血划分 标准[2]轻度贫血90≤Hb <110( g /L) ,中度贫血60≤Hb<90( g / L) ,重度贫血30≤Hb<60( g /L) ,极重度贫血Hb<30( g /L) 。

1.4所得数据采用SPSS 12. 0软件处统计学方法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1 660名儿童的贫血率2.83%,均为轻度贫血。不同性别儿童贫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海盐籍与非海盐籍儿童贫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13.20,P<0.01) ; 有偏食与无偏食儿童贫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6.51,P < 0. 05) 。不同年龄组儿童贫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31.69,P<0.01) 。见表1。

注: ( ) 内数字为检出率 /%。

3 讨论

儿童贫血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人民医院治疗的300例儿童 (男209例, 女91例。年龄6月~14岁) 。其中患有炎症, 肿瘤或者近期有手术史及异常血红蛋白者均被排除。每位受试者采集空腹静脉血, 用于全血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电泳分析以及铁蛋白 (Serum Ferritin, SF) 检测。

300例受试者有127名 (MCV≤79fL, SF正常, HbA2>3.5%) 被诊断为轻型β地贫, 173名 (MCV≤79fl, SF<20 ug/mL, HbA2正常) 被诊断为缺铁性贫血。无受试者同时患轻型β地贫和缺铁性贫血。

1.2 鉴别公式

该研究一共分析12个鉴别公式, 它们分别是Mentzer公式[4]、Green and King公式[5]、RDW公式[6]、England and Fraser公式[7]、RDW[8];RBC[9]、Shineand Lal公式[10]、Srivastava公式[11];Ricerca公式[12]、Ehsani公式[13]、Sirdah公式[14]和Huber-Herklotz公式[15], 见表1。

1.3 研究指标

每个鉴别公式的敏感性 (Sensitivity, Sen) , 特异性 (Specificity, Spe) , 阴性预测值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s, NPV) 和阳性预测值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s, PPV) 被用于评价该公式的鉴别性能。此外, 还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 计算出适合中国儿童的临界点。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有SPSS 13.0 (spss.Chicago.IL.USA) 分析, 计量资料用表示, 采用t检验。

注:Mentzler公式:MCV/RBC;Green and King公式:MCV×MCV×RDW/Hb×100) ;RDWI公式:MCV×RDW/RBC;England and Fraser公式:MCV- (5×Hb) -RBC;Shine and Lal公式:MCV×MCV×MCH/100;Srivastava公式:MCH/RBC;Ricerca公式:RDW/RBC;Ehsani公式:MCV-10×RBC;Sirdah公式:MCV-RBC- (3×Hb) ;Huber-Herklotz公式:MCH×RDW×0.1/RBC+RDW。

2 结果

2.1 血常规参数结果

300名受试者血常规检测结果见表2。IDA患者和轻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指标经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其中, 轻型β地贫患儿的RBC, Hb和MCH比IDA病人的高, 而MCV和RDW比IDA病人的低, 见表2。

2.2 鉴别公式的鉴别性能

除了Shine and Lal公式无法计算新的判别临界点外, 其它公式均有新的临界点。利用ROC曲线下面积 (Area Under the Curve, AUC) 可以客观地对12个鉴别公式进行评价, AUC越接近1, 表明该鉴别公式的鉴别性能越好。因此, 研究发现Green and King公式, Ricerca公式和England and Fraser公式在12个公式当中具备最好的鉴别性能 (AUC分别为0.947、0.942和0.936) , 而Shine and Lal公式的鉴别性能最差 (AUC=0.532) 。

3 讨论

IDA在中国儿童中非常普遍, 尤其在挑食儿童或辅食添加不及时的幼儿。缺铁影响多种与代谢相关酶活性, 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和生长发育。然而, 多数轻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都无任何临床表现, 一般都在做家系调查时被发现。血常规参数如MCV和MCH等均被用于筛查轻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Kakkar等[16]指出他们制定的红细胞参数标准至少可以引起临床医生的警示, 以作进一步的检查。然后, 遗憾的是, 大多数临床医生都忽视了这点。因此, Ntaios等[17]指出甚至有必要在医生的继续教育时普及宣传这些参数。

在该研究中, 发现大多数鉴别公式的临界点并不适用于中国儿童, 因此, 建立新的临界点就具有了重要的临床意义。此外, 使用ROC曲线评价鉴别公式的性能比单纯使用敏感性和特异性指标更加客观, 因为它不受临界值变化的影响。根据AUC值, Green and King公式具有最好的鉴别性能, 然后依次是Ricerca公式, England and Fraser公式, RDW公式, Sirdah公式, HuberHerklotz公式, RBC计数, Mentzer公式, Ehsani公式和RDW, 而Srivastava公式和Shine and Lal公式基本不能达到在中国儿童中鉴别轻型β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的目的。然而在Rathod等[18]的研究中, Green and King公式是最差的, Shine and Lal公式是最好的。造成如此差异可能是人种不同的原因造成的。

除了上述12个鉴别公式外, 目前还有很多其他的指标鉴别这两种疾病。如Urrechaga等[19]发明了新的参数M/H值 (小红细胞百分率/低色素红细胞百分率) 来鉴别IDA和轻型β地中海贫血。他们发现该参数在筛查轻型β地中海贫血具有100%的敏感性和88.5%的特异性。需要指出的是, 该研究有超过16%的受试者MCV>82fL, 可能对研究结果造成了影响, 应该纳入MCV<80fL的受试者结果可能会更加可信。

儿童贫血 篇10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膳食结构

【中图分类号】R7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834-01

缺铁性贫血又名營养性小细胞性贫血。为体内贮存铁缺乏,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致。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6个月~2岁儿童最多见。但是我们通过儿童体检发现,在农村学龄前儿童患此病的数量仍很多,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对象为3-6岁儿童,城区为日托的集体儿童287名,每日三餐一点,集体进餐。农村为散居的3~6岁儿童,计318名,多数为一日三餐,跟家长一起就餐。

1.2方法

采无名指末梢血,用目测比色法进行比色,低于11.0g列为统计范围。

2 结果

城区幼儿园287名儿童,化验结果表明红蛋白低于11.0g以下的为6人,患病率为2.10%。农村散居儿童共计查了318名,化验结果为,血红蛋白低于11.0g以下的为72人,患病率为22.60%。

3 讨论

铁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它即是合成血红蛋白所必需,又是细胞代谢不可缺少者。在机体缺铁时,可引起缺铁性贫血,由此导致一系列生理及生化代谢异常,引起多个器官系统的功能紊乱,影响儿童的智能发育等。因此必须引起我们儿童保健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儿童贫血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2010年我区26所幼儿园 (城区19所、农村7所) 9 472名3~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血红蛋白 (Hb) 测定和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

(1) Hb测定, 取左手无名指末梢血, 使用统一的血红蛋白检验仪, 采用氰化高铁法测定Hb含量, 小于110 g/L者诊断为贫血; (2) 红细胞形态有明显小细胞低色素表现; (3) 病史询问有明显的缺铁因素; (4) 铁剂治疗有效。同时符合以上4条者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1.2.2 体格检查

(1) 核实儿童姓名、性别、年龄; (2) 准确称量 (儿童排空大小便, 脱去衣、鞋, 结果读至小数点后一位) 体重 (以kg计) ; (3) 3岁以上儿童立位脱鞋测量身高, 以cm表示; (4) 视力检测:采用我国统一使用的儿童图画式对数视力表测试。

1.2.3 问卷调查

对筛查出的684名贫血儿童进行贫血原因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为幼儿家长、监护人或长期带养人, 调查内容涉及母亲孕产期情况、喂养情况、健康状况等。

1.2.4 设置贫血组和对照组

对对照组与贫血组儿童的身高、体重及健康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2.5 评价标准

体格发育以WHO推荐的0~6岁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标准进行评价[1]。

1.2.6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相关资料按不同年份和体重等因素进行描述性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行列表Pearson’s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儿童IDA发病情况调查结果

2005—2010年, 我区3~6岁儿童IDA总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由2005年的9.79%下降到2010年的4.08%) ;年龄越大, 发病率越低。2010年5~6岁组发病率最低, 仅为2.76% (见表1) 。

2.2 IDA发病原因

母乳喂养<4月且添加辅食不合理的儿童IDA发病率最高 (24.56%) , 其次为营养结构不合理或偏食 (15.06%) 、低体重出生 (9.21%) 儿童。进一步分析发现, 只有喂养困难组每年的情况有差异 (P=0.01) , 纯母乳喂养≥4月且合理添加辅食组的儿童IDA发病率明显逐年下降 (见表2) 。

2.3 IDA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体重< ( -2SD) 的儿童贫血组占6.73%, 对照组仅为1.11%;体重> ( +2SD) 的儿童中, 贫血组为0.44%, 对照组达3.12%。身高< ( -2SD) 的儿童, 贫血组为5.56%, 对照组仅为0.45%;身高> ( +2SD) 的儿童, 贫血组为0.58%, 而对照组达3.12%。调查还发现, 贫血组儿童呼吸道感染、腹泻、视力障碍等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率都远远高于对照组儿童。以上测定均以WHO规定的相关标准为依据, 测定结果也与全国9省市儿童体格发育指标接近[2,3] (见表3、4) 。

3 讨论

3.1 IDA发病情况

IDA是婴幼儿最常见的铁营养缺乏性疾病之一, 主要是由于铁缺乏而致含铁酶和铁依赖酶功能受到影响, 导致一系列代谢异常, 使体格发育受阻, 免疫力、食欲、消化功能下降等。我区3~6岁儿童IDA发病率逐年下降, 2010年发病率为4.08%, 与2005年的9.79%相比下降幅度较大, 原因如下: (1) 儿童营养水平不断提高; (2) 健康教育力度加大, 群众保健意识持续增强; (3) 我区儿童保健服务工作水平逐年提高。

3.2 IDA发病原因

调查发现, 母乳喂养率下降及喂养不当是IDA发生的主要原因 (占51.90%) , 低体重出生 (9.21%) 、早产 (8.33%) 也占有较大比例, 而且呈上升趋势, 值得高度重视。纯母乳喂养≥4月的比例逐年下降 (由2005年的5.47%降至2010年的2.60%) , 是目前儿童保健服务工作遇到的巨大挑战, 原因如下: (1) 产妇面对各种压力不得不放弃母乳喂养, 由于生活条件所限, 孕期营养不足, 幼儿出生后即由农村老人抚养; (2) 产妇保健知识欠缺, 担心哺乳会改变体型而放弃母乳喂养, 属于人为因素导致的喂养不当; (3) 受商家误导, 认为配方奶、营养米粉等能够完全代替母乳。

3.3 IDA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1) IDA直接影响含铁酶的活性, 使小儿淋巴细胞发育障碍、细胞免疫力减弱、消化功能减退而致呼吸道感染、腹泻、视力异常率升高; (2) IDA儿童普遍存在喂养困难和性格异常、饮食睡眠无规律、偏食、不讲卫生等不良习惯, 视力和牙齿等发育异常; (3) IDA对儿童生长发育特别是对身高和体重的发育有明显影响, 各省市都有类似报道, 本次调查结果与全国其他同级城市的调查数据一致[4]。

3.4 干预措施

(1) 提高4个月以上婴儿的母乳喂养率, 鼓励有条件的家庭母乳喂养至幼儿2岁; (2) 6个月~2岁是IDA发病的主要阶段, 要加强喂养指导, 合理添加辅食, 定期体格检查, 对于体重不增、呼吸道感染、腹泻频发及喂养困难的儿童应及时送至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3) 加强儿童保健知识宣教, 降低低出生体重率, 减少早产发生; (4) 在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实行IDA儿童筛查月上报工作制度, 以便快速准确地掌握发病情况和发病原因, 及时提供科学指导与治疗, 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如文.儿童体格发育指标的应用和营养状况评定及世界卫生组织 (WHO) 0~18岁儿童身高、体重参考值、评价标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9.

[2]肖新才, 苏宜香.三至九岁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评价指标的探讨[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3 (37) 3:214-216.

[3]李辉, 曹彬, 许宗余.2005年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上一篇:保育仔猪腹泻诊治论文下一篇:职业化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