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性贫血

2024-06-08

相关性贫血(精选10篇)

相关性贫血 篇1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医疗保障体系的推广, 需要接受输血支持治疗的患者增多。虽然血型鉴定试剂灵敏度提高, 由A B O血型鉴定误差导致的速发型溶血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 但多次、大量输血及妊娠等, 仍可使机体产生免疫性抗体。现就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4月发生的8例输血相关性溶血性贫血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 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例中, 男3例, 女5例, 年龄45~72岁, 平均59岁。血液科1例, 骨髓纤维化患者, 有多次输血史;妇产科子宫肌瘤1例, 无输血史;肾内科慢性肾衰竭2例, 均有输血史;消化科2例, 均为消化道大出血患者, 既往无输血史;另2例为严重车祸伤外科手术患者, 既往无输血史。按A B O血型常规鉴定R h D阳性的同型红细胞悬液输注2次发生溶血性贫血患者2例, 3次发生溶血性贫血2例, 3次以上4例。溶血发生时间为8~15天。溶血性贫血主要临床表现为酱油样尿, 皮肤巩膜无黄染或轻度黄染。轻中度贫血, 网织红细胞升高, 间接胆红素轻度升高, 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或弱阳性。骨髓均有溶血性贫血表现, 如红系增生明显活跃, 可见球形红细胞等。

1.2 检验方法与试剂

ABO血型鉴定参照《全国临床检验规程》第3版操作。查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采用凝聚胺法, 用凝聚胺及不规则抗体检测卡进行技术鉴定, 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操作, 并按操作说明书下结论。对不规则抗体阳性者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细胞进一步鉴定抗体。抗人球配血卡、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卡及筛检细胞由长春博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凝聚胺介质试剂由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3 结果

临床输血发生迟发性溶血性不良反应绝大部分是由Rh系统产生的不规则抗体引起的, 除抗-D外, 其他如抗-E、抗-e、抗-C、抗-c等也较常见。8例中, 抗-E 3例, 抗-e 2例, 抗-C 2例、抗-c 1例, 抗-E的概率较大, 这些抗体是造成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主要原因。

2 讨论

溶血性贫血是指某种原因导致红细胞过早发生破坏, 超过了骨髓代偿能力所引起的一类贫血。溶血性贫血病因较多, 需根据病史 (包括家族史) 、临床表现和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病因。输血相关性溶血性贫血是其中的一种, 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输血相关性溶血性贫血常在输血几分钟内发生, 常由ABO血型不容造成。慢性输血相关性溶血性贫血多发生在输血后2~10天之间[1]。常见的症状为血红蛋白尿和血红蛋白血症, 少数有发热、黄疸、腰酸等不适, 严重者偶有肾衰竭。本院8例患者多在输血后8天以上发生, 均以血尿、酱油样尿为首发表现。临床输血发生迟发性溶血性不良反应绝大部分是由Rh系统产生的不规则抗体引起的[2]。不规则抗体是指ABO血型系统的抗体 (抗-A、抗-B和抗-A B) 以外的血型抗体, 绝大多数是免疫球蛋白G类抗体。正常情况下, 血液中不存在不规则抗体, 妊娠或多次输血患者可产生红细胞同种抗体。本院4例患者也是经过多次输血后发生的溶血性贫血现象, 1例消化道大出血、1例妇产科子宫肌瘤、2例严重车祸伤后患者均在输注红细胞悬液2~3次后出现的溶血现象。不规则抗体是引起迟发性输血相关性溶血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若受血者多次输血产生抗体, 再次输注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 就会引起溶血。已知的Rh抗原共有40多种, 但与临床有关的有C、c、D、E、e五种[3]。虽然现在许多医院已经开展了Rh (D) 抗原的常规检测, 但Rh (C、c、E、e) 抗原大都没有常规检测。造成患者并未输真正意义的同型血, 因此产生抗-C、抗-c、抗-E和抗-e的抗体, 这些抗体的产生是引起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原因之一。近年的研究发现不规则抗体是引发迟发性免疫反应和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主要原因[4]。

综上, 我们认为临床医生在保证输血安全、提高输血疗效的前提下, 对输血前进行抗体筛选是极其重要和必要的。输血前1~2天对患者血清中的不规则抗体筛选, 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发生输血相关性溶血性贫血的几率。

参考文献

[1]王宵霞, 俞康.血液系统疾病的检验与诊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377-379.

[2]汪辉, 王京华, 苗美娟, 等.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临床输血的意义[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0, 10 (5) :884-886.

[3]吴远军, 吴勇, 陈宝婵, 等.血型抗体的检测及结果分析[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08, 24 (6) :604-606.

[4]赵朝晖.1547例输血前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9, 6 (22) :1947-1948.

相关性贫血 篇2

防治肾性贫血的关键在于控制肾脏疾病本身。对于原发肾脏病,如慢性肾盂肾炎、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等应予以积极治疗。“肾性贫血”患者大多都已有肾功能不全,肾功能衰竭是一个由轻到重的慢性发展过程,许多因素可诱发或加重肾功能衰竭。最常见的是感染,其次是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妊娠、脱水、失血、高蛋白饮食、使用对肾脏有毒性的药物等等,在治疗与护理中应注意避免。患者应该休息,避免劳累和受凉,预防皮肤及口腔感染,情绪要安定,饮食热量要充足,其蛋白质含量要低,但质量要高(动物蛋白质量高),避免以植物蛋白(如豆制品)为主的饮食,水肿时要限制盐的摄入,严重者还要限制水的入量。在治疗中采用利尿、降压、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等,大多为对症治疗的方法。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主要应用透析疗法,包括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来代替肾脏,清除部分毒素,缓解症状,维持生命,改善生活质量,争取重返工作。 血液透析需要使用透析器,把患者的血液和透析液同时引进透析器,利用透析器中透析膜的半渗透作用,使患者血中的毒素和过多的水分排出到体外去,同时又补充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腹膜透析是将透析液灌注入患者腹腔,利用腹膜的生物半渗透作用达到清除血中废物及滤出水分的作用。血液透析可以减轻贫血,但可引起铁和叶酸的丢失,还可引起红细胞的破坏。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可以析出红细胞生成抑制因子,故矫正贫血的效果比血液透析好。透析疗法是一种替代疗法,若将健康的肾脏成功地移植给丧失肾脏功能的肾病患者既能使肾功能恢复又能矫正贫血。

相关性贫血 篇3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幼儿贫血的影响。方法: 选择612名婴幼儿进行研究。按喂养方式不同分为完全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三组。其中完全母乳喂养组300例,混合喂养组236例,人工喂养组76例。经过婴儿看护人的知情同意后,对婴儿采集左手拇指末梢血,应用全自动血球仪检测婴儿血红蛋白含量。结果: 完全母乳喂养组、部分母乳喂养组合人工喂养组贫血率分别为16.33%、33.90%及35.53%。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水果类辅食不同辅食添加时间贫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类辅食添加时间贫血率比较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婴幼儿的贫血状况与不同喂养方式、辅食添加时间的关系很大。

【关键词】 婴幼儿;喂养;贫血

【中图分类号】R723.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5-0168-02

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在婴幼儿身上时常发生,对婴幼儿危害很大[1]。缺铁性贫血可导致婴幼儿生长发育缓慢、智力发育减缓,免疫功能低下等[2-3]。婴幼儿的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与喂养方式和未能及时添加辅食密切相关[4]。所以早发现早干预可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造成婴幼儿贫血的原因很多,本文所选婴幼儿均经过筛选,尽量排除了其他影响因素,主要研究不同喂养方式和辅食添加时间对0~1岁婴幼儿贫血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儿童保健科保健的612名婴幼儿及家长进行研究。其中男孩328例(占53.59%),女孩284例(占46.41%);年龄最小为2月龄,最大为12月龄,平均月龄为(6.06±0.27)个月。按喂养方式不同分为完全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三组。其中完全母乳喂养组300例,是指婴儿只喂母乳,不添加固体食物和其他奶品,偶尔添加液体食物如水、维生素或果汁等;混合喂养组236例,是指婴儿除吃母乳外,还喂养其他的液体、固体食物;人工喂养组76例,是指婴儿从来没有吃过母乳,只吃非人奶品和其他的液体、固体食物。所选婴幼儿排除:①有先天性疾病;②双胎或多胎;③胎儿期母亲有精神病、贫血、糖尿病等不利胎儿发育的疾病;④食物过敏。

1.2 方法 经过婴儿看护人的知情同意后,对婴儿采集左手拇指末梢血,应用Sysmex KX-21型全自动血球仪检测婴幼儿血红蛋白含量。具体操作方法为[5]:先轻按婴儿左手拇指以致充血后,用棉球蘸酒精对采血部位进行消毒,等待酒精挥发完全,捏紧婴儿左手拇指,迅速刺破紧绷的手指皮肤,用消毒干棉球擦掉自然流出的第一滴血后,取血样检测,采血量小于0.1ml。

1.3 诊断标准 婴儿6月龄以下贫血标准[6-7]:Hb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14.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公式均数±标准差(x[TX-*2]±s)表示的计量资料的比较用统计值t来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分析采用行×列表用χ2检验,当P值小于0.05时,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采用卡方分割法,检验水准 =2×0.05/3(3-1)=0.017,P<0.017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

2 结果

2.1 三组婴幼儿不同喂养方式下贫血发生率的比较 完全母乳喂养组、部分母乳喂养组合人工喂养组贫血率分别为16.33%、33.90%及35.53%。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辅食添加时间与贫血率发生率的比较 选取部分母乳喂养组236例和人工喂养组76例婴幼儿进行研究,其中从3、4、5、6、7个月开始添加辅食的分别为32例、41例、62例、95例、82例。婴幼儿首次添加辅食时间不同,贫血发生率不同。在 3~4月龄婴幼儿添加蛋类辅食的贫血率低于其他首次添加辅食时间段;在4~5月龄婴幼儿添加谷类辅食的贫血率低于其他首次添加辅食时间段;在月龄5~6月龄婴幼儿添加动物内脏类辅食的贫血率低于其他首次添加辅食时间段;在7~8月龄婴幼儿添加肉类和蔬菜类辅食的贫血率低于其他首次添加辅食时间段。除水果类辅食不同辅食添加时间贫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外,其他类辅食添加时间贫血率比较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根据婴儿辅食添加种类的不同,UNICEF(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将婴儿喂养方式分为纯母乳喂养、部分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从上世纪70年代起,国际化的母乳喂养率下降现象影响到我国,但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很重视这种现象,母乳喂养率已改进到60%以上,所以我国母乳喂养率较低的现象迫切需要改善。

母乳喂养一直被认为是婴儿出生后最理想的喂养方式,这一点己经不容置疑。本研究中,婴儿完全母乳喂养超过6个月以上,贫血发生率明显增高,说明婴儿6个月以后,体内储存铁将耗尽,需及时添加辅食。所以母乳喂养和添加辅食相辅相成,适时添加辅食能有效改善婴幼儿贫血发生率。本研究也表明不同月龄要合理选择添加不同辅食类别,与婴幼儿贫血发生率关系很大。

综上所述,婴幼儿6个月之前建议采用完全母乳喂养、6个月后要及时添加辅食。

参考文献

[1]杨晓霞,郭海荣. 母乳喂养与缺铁性贫血的关系[J].当代医学,2013,19(07):76-77.

[2]韦萍. 婴儿缺铁性贫血和喂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32):4707-4708.

[3]黄蓓,王玉美,鲁兰.不同喂养方式对6个月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07):803-805.

[4]江美莲,黄梅,傅燕青.探讨三种喂养方式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关系[J]. 中国医药导报,2010,07(27):30-31.

[5]张瑞.城市4~6个月婴儿不同喂养方式对贫血的影响研究[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2009.

[6]马素红.母乳喂养与婴儿缺铁性贫血关系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5):216.

[7]吴英杰,高新,李慧. 婴儿期缺铁性贫血发生率及预防措施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1):2711-2712.

相关性贫血 篇4

中医认为肿瘤相关性贫血属“血虚”“虚劳”等范畴,历代医家对治疗“血虚”总结出了诸多经验。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研究报道不断涌现。现代医家多认为肿瘤相关性贫血病性为本虚标实,脾肾亏虚为本,瘀毒热聚为标。其病位主要在脾肾,辨证多属脾肾亏虚、气血两虚证。多遵《内经》“虚则补之”“劳则温之”“损者益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等治疗原则,以健脾益肾、补气养血为主要治疗大法,将补脾气、益肾精作为基本原则贯穿始终。并可酌情联合清热解毒、祛瘀生新、益气养阴之法,随证治之。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1 传统汤剂

刘粉叶等[2]发现圣愈汤配方颗粒可明显降低GP方案化疗后血红蛋白下降的发生率及骨髓抑制发生率。宋春燕等[3]通过临床研究认为,归脾汤治疗贫血的效果较好,有效率达93.5%,其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疗效肯定。王福庆[4]通过52例临床观察发现十全大补方既可改善气血亏虚型癌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症状,又能客观提升红细胞数量,改善血红蛋白等检验指标。

2 自拟方

付烊等[5]使用药物黄芪、山药、党参、茯苓、女贞子、枸杞子、鸡血藤等制成茯贞膏,通过60例例临临床床对对照照研研究究发发现现其治疗胃癌化疗引起的贫血疗效肯定,且携带方便,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刘彧宏等[6]自拟三黄三仙汤,药物组成:生黄芪、仙鹤草、丹参、黄芩、白术、茯苓、仙茅、鸡血藤、党参、仙灵脾等,通过50例临床观察发现其可以明显提升肿瘤患者的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水平。王雪冰等[7]用黄芪、太子参、当归、补骨脂、女贞子、肉苁蓉、枸杞子、白术、鸡血藤、花生衣等自拟补肾健脾生血方,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该方能够明显改善肿瘤相关性贫血,提高患者免疫力,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田丽丽[8]以黄芪、山药、党参、白术、当归、龙眼肉、白芍、川芎、熟地黄、甘草等组成益气养血方,通过研究证实乳腺癌病人在化疗期间配合使用本方可改善贫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杨亚清等[9]以阿胶、龟甲胶、鹿角胶按1∶1∶1的比例混合研细末制成三胶冲剂,通过35例临床对照观察,发现该药近期治疗CRA总有效率为80%。王有赐[10]以党参、黄芪、鸡血藤、丹参、白术、制何首乌、当归、熟地黄、大枣、枸杞子、炒鸡内金等组成自拟养血汤,通过60例临床观察发现该方辨证加减联合EPO治疗化疗药物所致贫血均疗效确定,可改善患者贫血相关症状。

3 中成药物

刘利娜[11]、李潇等[12]采用复方阿胶浆对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进行了大量临床观察,结果发现该药具有健脾补肾、补气养血之效,可以改善中晚期肿瘤患者的贫血状况及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对化疗患者血象有保护作用。周国华等[13]通过40例临床观察研究证实EPO联合健脾生血颗粒治疗癌性贫血可取得较好疗效。侯丽等[14]发现运用益髓颗粒治疗化疗相关性贫血的同时,还可以减轻疲乏,促进食欲,改善睡眠,明显提高患者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黄伟贤等[15]通过60例病例对照试验发现参附注射液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肺癌贫血有较好的疗效。

4 其他

三七总皂苷为三七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为血塞通软胶囊主要成分。张济周等[16]通过实验发现三七总皂苷能从本质上促进生理性EPO的生成,从而改善肿瘤相关性贫血。

5 结语

相关性贫血 篇5

激素类药物是现在普遍认为治疗再障的有效药物之一。激素类药物其实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甾体化合物,在具有雄性化和蛋白质同化作用的同时,也可以对患者病情的控制有很好的作用。

再障性贫血的患者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做到合理规划日常生活。尤其是应该注意日常生活的规律,并且要注意劳逸结合,另外,最关键的一点是要保证舒畅的心情,以及加强自身锻炼等。

避免诱发因素,勿用抑制骨髓的药物,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重型病人加强隔离,注意皮肤、口腔、外阴卫生,感染时加强抗炎治疗;血红蛋白<60~70g/L,有心肺功能不全的病人可考虑输红细胞悬液;有严重出血时输血小板悬液。

多用补肾中药,再根据出血发热而加减。骨髓移植、脾切除等只能控制和维持再障的病情,而不能根治;血细胞的生成主要是依靠五脏六腑吸收食物的精华而生成;中医药可以减少和代替激素及输血,最终治愈再障。

改善骨髓微环境药物:此类药物可能通过兴奋神经、调节骨髓血流,改善骨髓微环境而发挥作用,常用于慢性再障。

相关性贫血 篇6

关键词:肿瘤,贫血,升血调元颗粒

引起肿瘤患者贫血的原因多样, 其中放疗、化疗等治疗所致的贫血也是不可忽视的。恶性肿瘤患者贫血发生率超过50%, 而在接收放化疗的肿瘤患者中, 贫血的发生率则高达70%~90%[1]。贫血可引起疲乏、困倦、乏力、心悸、气短、头痛、头晕、耳鸣、目眩、食欲不振等症状,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并影响进一步治疗的实施。因此, 及时有效地治疗贫血, 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确保放、化疗的顺利进行。本研究为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我科肿瘤放化疗后贫血65例患者,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5例患者均经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均为中晚期患者, 均无造血系统疾病, 无骨髓转移。其中肺癌18例, 胃癌11例、食管癌8例、大肠癌11例、乳腺癌9例、卵巢癌8例。均为中晚期患者。男40例, 女25例, 年龄39~75岁, 平均年龄为59岁。轻度贫血43例、中度贫血22例, 无重度贫血。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 对照组3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种、分期及放化疗后贫血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应用升血调元颗粒10g, 每日3次, 联合复方阿胶浆20ml, 每日3次, 连续服用120天。对照组:复方阿胶浆20ml, 每日3次, 连续服用120天。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的变化情况;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1.4 诊断标准

贫血的分级诊断标准:轻度贫血:男91~120g/L, 女81~110g/L;中度贫血:男61~90g/L, 女51~80g/L;重度贫血:男<60g/L, 女<50g/L。所有患者均无显性失血, 治疗前均未输血。

1.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象变化情况比较, 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变情况, 见表2。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贫血是肿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贫血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生活质量, 而且影响放化疗的顺利进行, 并可影响抗肿瘤治疗的疗效。研究表明:贫血可以造成组织处于乏氧状态, 而乏氧可以降低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性, 从而降低放疗的疗效[2]。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贫血状态, 使血红蛋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不仅可以提高放疗的敏感性, 还可以改善肿瘤患者放疗后的远期生存。同时, 化疗和放疗导致的骨髓抑制也会引起贫血的加重, 化疗药物可直接损伤血细胞生成, 影响骨髓红系造血祖细胞的合成[3]。铂类药物则可通过骨髓和肾脏双重毒性导致贫血, 随着化疗周期的增多, 贫血发生率逐渐增高。贫血与抗肿瘤治疗两者互相影响, 因此, 纠正贫血, 是抗肿瘤治疗过程中, 应着重注意的问题。

升血调元颗粒能明显促进BMT小鼠的骨髓造血干细胞数量的恢复和免疫功能的重建。升血调元颗粒起主要作用的药物包括鸡血藤、黄芪、女贞子等。鸡血藤活性成份SS8可显著刺激骨髓抑制小鼠造血祖细胞 (CFU-GM、CFU-E、BFU-E、CFU-Meg) 的生长, 且随时间延长, 剂量增加, 刺激作用逐渐加强;鸡血藤活性成份儿茶素, (2R, 3R) -ent-catechin, (-) trans-3, 5, 7, 3′, 4′-五羟基黄烷]可加速正常小鼠骨髓细胞进入增殖周期, 并可使辐射小鼠的骨髓细胞跳出“G1期阻滞”, 进入细胞增殖周期;鸡血藤能明显提高小鼠淋巴因子活化杀伤细胞 (LAK细胞) 活性及自然杀伤细胞 (NK细胞) 活性。临床上多用于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升高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等。

在抗肿瘤治疗过程中, 贫血的纠正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还会提高治疗疗效, 保证治疗顺利进行。因此临床医生应格外关注放化疗期间贫血的治疗。

参考文献

[1]相娜娜.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研究进展[J].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3, 26 (2) 159-161.

[2]李博, 陈火明, 张瑞娟.放疗对肿瘤患者红细胞生成的影响及药物治疗策略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2013, 6 (5) :1153-1156.

妇科相关贫血临床诊治推荐 篇7

1 妇科常见贫血分类及原因

妇科疾病所致贫血大致分为失血性贫血和骨髓造血不足性贫血。失血性贫血主要原因包括:①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是妇科最为常见的贫血原因[3];②子宫内膜异位症, 其中15%~30%患者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淋漓不净, 可能与病灶破坏卵巢组织、影响卵巢功能有关, 部分患者可能与同时合并子宫腺肌病或子宫肌瘤有关[4];③子宫腺肌病, 其主要临床表现是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以及进行性加剧的痛经, 部分患者可有不明原因的月经中期阴道流血;④子宫肌瘤, 尤其是大的肌壁间肌瘤及粘膜下肌瘤, 可致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5];⑤妇科恶性肿瘤, 大部分妇科恶性肿瘤 (尤以子宫的恶性肿瘤为著) 可引起患者阴道反复不规则流血, 肿瘤相关性贫血发生率可达65%;⑥妇科炎症, 可能引起阴道不规则流血, 长期失血可引起贫血[6];⑦异位妊娠、不全流产、胚胎停育等病理性妊娠, 可导致大量阴道流血或腹腔内出血;⑧外阴、阴道或其他生殖道外伤, 可短时间大量出血、导致重度贫血;⑨异物, 如宫内节育器放置方法不当或位置不适合、子宫不耐受, 均可导致子宫异常出血。骨髓造血不足性贫血主要原因包括:①妇科恶性肿瘤疾病本身影响骨髓造血功能[4];②妇科恶性肿瘤放、化疗后会导致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

2 诊断

贫血的诊断要点为贫血程度、类型和原因。诊断的步骤:①询问病史;②体格检查;③实验室检查。综合得出一个正确的诊断。血红蛋白 (Hb) 浓度和红细胞计数检测是最重要的检查, 也是判断贫血程度的分级标准。世界卫生组织 (WHO) 和中国根据Hb浓度制定的成年女性 (非妊娠) 贫血严重程度分级, 见表1。

3 治疗

包括改善营养状况、治疗原发疾病、纠正贫血[7]。

3.1 一般治疗

改善营养状况, 若患者不能进食或进食较差, 考虑予以胃肠外营养。

3.2 妇科原发疾病治疗

在积极纠正贫血的同时, 治疗妇科原发疾病 (详见各种妇科疾病治疗指南) , 注意排除非妇科疾病引起的贫血。

3.3 纠正贫血

包括铁剂治疗、输血治疗、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 或EPO联合铁剂治疗。药物治疗的禁忌及注意事项参考相关的药品说明书。

3.3.1 铁剂治疗

①口服铁剂:优点包括使用方便、依从性好、耐受性好、经济[4], 缺点是生物利用度低 (仅约10%被人体吸收) , 胃肠道刺激较重, 偶有过敏。任何影响铁吸收的食物均应避免[8]。常用的口服铁剂如下:硫酸亚铁, 300~600 mg, 每天3次, 每片300 mg (含元素铁60 mg) ;硫酸亚铁控释片 (福乃得) , 525 mg, 每天1次, 每片525 mg (含元素铁105 mg) ;富马酸亚铁, 200~400 mg, 每天3次, 每片200 mg (含元素铁66 mg) ;葡萄糖酸亚铁, 300~600 mg, 每天3次, 每片300 mg (含元素铁34.5mg) ;琥珀酸亚铁 (速力菲) , 100 mg, 每天3次, 每片100 mg (含元素铁约35 mg) , 每日总量不超过400 mg;多糖铁复合物 (力蜚能) , 150 mg, 每天2次, 每粒150mg (含元素铁约69 mg) , 4周后改150 mg, 每天1次。大部分口服铁剂需配伍维生素C共同口服, 用以减轻胃肠道刺激症状。通常口服维生素C 100 mg, 每天3次。②静脉铁剂:优点是能够被人体完全吸收、起效快、无胃肠道刺激症状;缺点是需要注射使用, 不良反应率为13%~26%。静脉铁剂包括右旋糖酐铁、葡萄糖酸铁、蔗糖铁。其中蔗糖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右旋糖酐铁, 因为蔗糖铁不含右旋糖酐, 极少发生过敏反应, 并且几乎完全通过网状内皮系统摄取, 不沉积在肝脏。但静脉补铁剂量需进行计算, 计算公式为:所需补铁量 (mg) =体重 (kg) × (Hb目标值-Hb实际值) (g/L) ×0.238+贮铁量 (mg) , 贮铁量 (mg) =10 (mg/kg) ×体重 (kg) (<700 mg) 。按体重60 kg计算常用总补铁剂量:Hb 60~80 g/L补铁剂量1000~1200 mg, Hb 80~100 g/L补铁剂量800~1000 mg, Hb100~120 g/L补铁剂量400~600 mg。以蔗糖铁为例, 推荐使用方法为:每次给药100~200 mg, 100 ml0.9%氯化钠液稀释静脉滴注, 隔天1次, 累计剂量达到不同程度贫血的推荐用量。对于重度缺铁性贫血, 在补铁的同时可酌情加用EPO。

3.3.2 EPO或EPO联合铁剂治疗

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虽然Hb上升较快, 但乏力感等加重的现象, 此时需明确是否存在造血生成过快发生低钾血症, 应予及时补钾治疗。

3.3.2. 1 慢性贫血治疗

EPO对慢性病贫血有一定效果[9], 使用EPO前应先排除和 (或) 纠正营养不良[10], 根据具体情况考虑使用。

目前无慢性贫血应用EPO的推荐剂量, 以下为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给药方案, 供参考。以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 (益比奥) 为例, 每周单次给药方法是:当患者外周血Hb<100 g/L (参考贫血程度分级的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标准, 即NCI标准) 时, 可给予36000 U皮下注射, 每周1次, 疗程8周;若治疗未达8周时, Hb升高达到120 g/L, 应停止给药;若治疗后两周内Hb升高过快 (绝对值超过13 g/L) , 应酌情减量。每周分次给药方法是:起始剂量每次150 U/kg, 皮下注射, 每周3次, 如果经过8周治疗, 不能有效地减少输血需求或增加血细胞比容, 可增加剂量至每次200 U/kg;如血细胞比容>40%, 应减少本品的剂量直到血细胞比容降至36%;如果起始治疗剂量即获得非常快的血细胞比容增加 (如在任何2周内增加4%) , 应减少剂量。肾性贫血患者给予EPO治疗时, 以每周血细胞比容上升1%~2%为宜[9], 可供参考。

3.3.2. 2 围手术期应用

术前贫血患者, 常规应纠正贫血后进行手术, 以减少手术并发症, EPO的使用参照慢性贫血的治疗。为减少围手术期输血, 可以使用EPO进行围术期红细胞动员[11], 借鉴外科临床实践的共识或指南[10,11,12,13], 妇科围手术期可考虑使用。目前无妇科临床应用EPO的推荐剂量, 以下用法供参考 (以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为例) :术前Hb在100~130 g/L的择期手术患者, 每周皮下注射15000 U, 治疗3~4周[14~16], 或皮下注射150 U/kg, 每周3次, 于术前10天至术后4天应用。用药期间可能发生EPO使用相关的铁缺乏 (即功能性铁缺乏) , 此时应同时补充铁剂。

3.3.3 输血治疗

小儿贫血常见相关因素与预防策略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于年月收集在铁岭市银州区富州社区服务中心 (二级综合医院) 社区内参加儿童保健保偿的190例小儿贫血患儿 (散居婴幼儿) 资料, 其中男性患儿98例, 女性患儿92例.年龄1个月-6岁.平均年龄4.0±1.5岁.其中≤4个月的患儿20例, 5个月-6岁的患儿170例.其中162例患儿为轻度贫血, 22例患儿为中度贫血, 6例患儿为重度贫血.

1.2 诊断标准海拔为0时新生儿血红蛋白含量<145gL1个月-4个月血红蛋白含量<90g/L, 5个月-6个月血红蛋白含量<1 0 0g/L, 7个月-6岁血红蛋白含量<120g/L.海拔每上升1 0 0 0 米, 血红蛋白含量的标准增加4﹪[1].

1.3 方法我院针对发病原因制定以下预防策略: (1) 倡导母乳喂养, 研究显示母乳喂养的优点多于人工喂养, 母乳喂养较人工喂养的儿童出现小儿贫血的几率低. (2) 饮食合理搭配, 儿童出现偏食、厌食的现象较为常见, 所以应培养儿童的饮食习惯, 纠正偏食、厌食的不良习惯, 保证每天摄入足量的铁. (3) 重视早产儿预防, 多数早产儿以出现贫血, 所以应在出生后2个月时开始给予补铁, 并做好监测, 预防贫血症状出现. (4) 疾病筛查, 溶血性贫血、肠息肉等疾病极易使小儿出现贫血症状, 所以临床应进行相关疾病筛查, 及早发现危险因素, 及早诊治.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具有明显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小儿贫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详见表二:

由表二可见, ≤4个月的患儿, 贫血因素主要为气血不足因素, 脾胃虚弱次之.5个月-6岁的患儿, 贫血因素主要为脾胃虚弱, 气血不足因素次之;

2.2 小儿贫血的喂养方式比较, 详见表二:

由表三可见, 人工喂养患儿较母乳喂养患儿的发病率高, 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小儿贫血属于小儿期的一种常见综合征, 指的是单位容积外周血内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较正常值低.按照发病原因可分为失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生成不足性贫血.医学研究证明, 小儿贫血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严重不良影响.中医辨证将小儿贫血分为气血不足型、脾胃虚弱型、心脾两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5种类型, 气血不足型主要表现为唇口指甲苍白、懒动、纳呆、头晕、面色欠红润、舌体淡胖、舌苔薄白、指甲淡红、脉沉细无力.临床应益气养血, 给予八珍汤治疗.脾胃虚弱型主要表现为唇口指甲苍白、精神不振、面色不华、纳呆便搪、毛发枯槁、舌淡、舌苔薄白, 指甲淡红、脉沉细无力.临床应健脾养血, 给予参等白术散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 纳减便溏, 烦躁少寐, 舌淡, 舌苔薄白, 脉细弱.临床应补益心脾, 给予归脾汤加减治疗.肝肾阴虚型主要表现为面色、皮肤、粘膜苍白萎黄、智力呆钝、发育迟缓, 口舌干燥、盗汗、低热、颧红、衄血、甲床发白凹陷易脆、舌淡苔白、脉细数无力.临床应补益精血、滋补肝肾, 给予左归丸治疗.脾肾阳虚型主要表现为指甲、皮肤、粘膜苍白、肢冷畏寒、倦怠乏力、腹胀便溏、皮肤出血、自汗、低热、舌淡、舌苔薄白、脉沉细弱.临床应养血益气、温补脾肾, 给予右归丸加味治疗.本研究对小儿贫血程度及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发现≤4个月的患儿, 气血不足因素为主要贫血因素, 5个月-6岁的患儿脾胃虚弱为主要贫血因素.人工喂养患儿较母乳喂养患儿的发病率高.小儿贫血预防主要策略为倡导母乳喂养、辅食配合、饮食合理搭配、重视早产儿预防、疾病筛查.

综上所述, 小儿贫血常见相关因素较多, 各年龄段儿童的发病率和贫血程度不同, 经采取预防策略, 针对发病原因, 及早诊治.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小儿贫血常见相关因素与预防策略.方法:于2013年1-12月收集在铁岭市银州区富州社区服务中心 (二级综合医院) 社区内参加儿童保健保偿的190例小儿贫血患儿资料, 总结贫血发生的相关因素, 实施健康教育干预.结果:本组患儿的贫血程度多为轻度, 人工喂养患儿较母乳喂养患儿的发病率高, 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贫血常见相关因素较多, 各年龄段儿童的发病率和贫血程度不同, 经采取预防策略, 针对发病原因, 及早诊治.

关键词:小儿贫血,常见相关因素,预防策略

参考文献

相关性贫血 篇9

关键词:r-EPO,蔗糖铁,肿瘤,贫血,血红蛋白

肿瘤相关性贫血是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发病率约90%[1], 是在肿瘤疾病的发展过程中, 促红细胞生成素含量降低、营养摄入不良、放化疗导致骨髓抑制等原因引起的一种疾病状态[2], 贫血可能影响患者的疾病治疗, 同时也会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期。促红素是一种含有唾液酸的糖蛋白, 它由165个氨基酸组成, 具有与内源性促红素相同的作用, 可以使骨髓红系祖细胞分化和增殖。用它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 大大改善患者的贫血症状, 同时肿瘤患者多有营养不良、失血, 常伴有缺铁, 然而铁缺乏严重影响促红素的治疗效果, 足量促红素治疗后,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值上升缓慢, 难以达标及长期维持;因此促红素治疗患者必须补铁治疗;铁剂 (静脉用蔗糖铁) 联合促红素治疗肿瘤贫血已开展。两者联合使用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避免患者大量输血后, 可能引起的输血反应、病毒及细菌感染的风险。先将笔者所在医院肿瘤内科采用蔗糖铁联合促红素治疗29例肿瘤相关性贫血治疗疗效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对象随机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0例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患者, 其中男性32例, 女性18例, 年龄在28~95岁, 平均年龄在76.7岁。50例患者均是经细胞学或组织学证实的癌症患者, 其中肺癌17例、肝癌5例、胃癌7例、结直肠癌11例、肾癌3例、乳腺癌2例、前列腺癌3例、胆管癌2例等。将上述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29例, 男17例, 女12例, 年龄在28~91岁, 中位年龄在75.2岁, 对照组21例, 男13例, 女8例。两者入选条件:①有高血压症状的患者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②没有炎症及慢性感染疾病或炎症已控制;③伴有缺铁性贫血外不伴有其他类型的贫血;④患者心肝肾功能均正常;⑤查血红蛋白≤90g/L。Hct≤28%, SF≤200ng/m L或TSAT≤30%。

1.2 治疗方法

1.2.1 补铁方法两组均补铁, 将蔗糖铁100mg溶于0.9%氯化钠溶液250mL中, 静脉缓慢静滴, 2次/周。补铁量 (mg) =体质量 (kg) ×[Hb目标值 (150) -Hb实际值] (g/L) ×0.24+贮存铁总量 (mg) , 体质量>35kg者贮存铁总量为500mg。

1.2.2 观察组在补铁的同时加用r-EPO治疗, 每次6000IU, 皮下注射, 3次/周, 总疗程为8周。所有患者在治疗中如果血红蛋白低于60g/L, 给予输血治疗。

观察指标包括:①在治疗后第4周、第8周检查血红蛋白、红细胞与血细胞比容水平, 比较2组上述指标变化情况;②8周后观察2组时有无输血治疗情况;③应用KPS评分比较2组治疗8周后的生存质量改善的情况;④根据有效无效的判定标准, 对比2组患者应用EPO及蔗糖铁治疗的情况。

1.3 疗效评定标准

①有效:治疗后血红蛋白升高超过10g/L或血红蛋白等于或超过120g/L。②无效:血红蛋白无明显升高, 或升高<10g/L, 或依赖输血。

1.4 统计学处理

将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s) , 采用χ2检验, P<0.05有统计学差异。详见表1、表2。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

2组疗效比较观察组在治疗后第4周和第8周, 有效率分别为48% (14/29) 和79% (23/29) , 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14% (3/21) 和19% (4/21) 。同对照组相比较, 观察组有效率比较高 (均P<0.05) ;观察组在治疗后血红蛋白、红细胞、血细胞比容, 都高于对照组 (均P<0.05~0.1) 。与治疗前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KPS评分较高 (P<0.05) 。表2为2组治疗后血红蛋白、红细胞、血细胞比容的变化比较。观察组中的所有患者均没有输过血, 对照组有3例行输血治疗, 输血次数为1~2次 (中位数1.5次) , 输血量分别为200mL、200mL、400mL, 中位数为250mL。

2.2 2组治疗KPS评分改善情况比较

2组治疗KPS评分的情况:观察组在治疗前KPS评分 (70±20) 分, 治疗后KPS评分为 (80±25) 分;对照组治疗前KPS评分 (70±20) 分, 治疗后KPS评分 (70±22) 分。所有患者同治疗前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KPS评分较高 (P<0.05) , 对照组KP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

2.3 2组不良反应比较

2组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中有2例呕吐的患者, 对照组中有1例呕吐及1例轻度腹泻的患者, 考虑与患者本身肿瘤有关, 与促红素及蔗糖铁治疗无明显关联。上述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明显好转。2组没有发生血压升高、过敏等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肿瘤相关性贫血的原因可能与下述原因有关:①肿瘤生长中消耗机体的营养导致慢性癌性贫血;②放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 引起红细胞生成素水平的下降[1];③肿瘤骨髓内转移, 使造血细胞得到破坏, 红细胞的生长及成熟缓慢;④多种原因引起的肾损伤, 使内源性EPO分泌减少;另外还有失血、溶血等病因 (2-3) 5肿瘤本身分泌内分泌因子, 干扰造血功能, 是血细胞生成减少。目前改善肿瘤贫血的方法主要有2种方法:1种是输血, 输血见效比较快, 但是输血的危险性及相关并发症较多, 随着输血的次数和量增多, 危险性更大, 所以输血不能从本质上改善贫血[2]。另一种方法是应用EPO。EPO是经重组DNA技术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 为165个氨基酸组成的糖蛋白, 它的主要作用机制为:与红系祖细胞的表面受体结合, 刺激红系祖细胞的分化, 促使早期红细胞从骨髓向血液中释放, 进而转化为成熟细胞。另外尚有稳定红细胞膜, 提高红细胞膜氧化的功能。补充EPO后使红细胞生成素浓度增加, 提高了Hb水平, 减少了输血的次数和数量[3]。但是很多恶性肿瘤患者同时存在体内血清铁的丢失 (如摄入少, 慢性失血等) , 单用EPO虽然能改善贫血, 但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营养不良等原因出现缺铁, 影响红细胞血红蛋白的生成, 从而导致EPO疗效偏低。还有一些患者的肾功能差, 虽然体内铁正常或升高, 但是铁利用偏低, 铁无法快速释放满足骨髓造血, 从而使功能性铁缺乏, 导致EPO疗效降低, 所以要通过补铁才能重新获得好的效果。蔗糖铁是由Fe (OH) 3蔗糖复合物组成, 适合EPO治疗时引起的功能性缺铁的治疗。据上所述, 联用蔗糖铁及EPO能极大改善肿瘤患者的贫血, 同时不良反应少, 方法简单, 避免了因输血所产生的风险及浪费血资源 (特别在血源紧张的时候, 能解燃眉之急) 。故蔗糖铁联合EPO可作为肿瘤贫血患者长期安全的补铁方式。

参考文献

[1]CavillI GJ.Role of iron in optimizing responses of anemic cancer patients to erythropoietin[J].Oncology, 1999, 13 (4) , 461-473.

[2]姜秋颖, 信涛, 杨宇, 等.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改善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的生活质量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 2004, 8 (20) , 126-127

相关性贫血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定期在该院产检的20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 根据患者贫血类型分为4组:怀孕前已被诊断为α地贫, 怀孕前HGB<100 g/L的患者55例 (甲组) 、怀孕前已被诊断为β地贫, 怀孕前HGB<100 g/L的患者40例 (乙组) 、HGB在100~110 g/L的46例 (丙组) 、HGB≥110 g/L59例 (丁组) 。甲组孕妇平均年龄33.12岁, 孕程平均 (34.29±2.1) 周, 乙组平均年龄 (32.45±2.7) 岁, 孕程平均 (35.07±1.9) 周, 丙组平均年龄 (32.67±2.5) 岁, 孕程平均 (34.56±2.3) 周, 丁组平均年龄 (33.27±2.4) 周, 孕程平均 (35.04±2.3) 周。4组孕妇的年龄和孕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4组孕妇分别在清晨空腹下每人采血两管, 每管3 m L。采集后将其中一管于室温下凝固30 min, 在3 000 r离心下5 min后提取血清样本, 并在-70℃冰箱储存。选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 (全自动第3代发光免疫分析仪, 型号:YP66AXSYM, 美国) 来检测标本的SF、Vit B12、Fol3项内容。另外一管血液则进行血常规检测 (XFA6100型血液细胞分析仪, 普朗医疗, 北京) 以检测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的数量等。

1.3 判定标准

1.3.1 地中海贫血诊断标准

我院采用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来确诊地中海贫血的类型, 诊断标准依照张之南编著的《临床血液学诊断及疗效标准》的第3版[3]: (1) Hb H病: (1) 临床:可有黄疸, 贫血, 肝脾肿大。 (2) 血液学:a.血红蛋白降低或正常, 网织红细胞增高或正常;b.红细胞大小不均, 中心浅染, 有靶形红细胞;c.MCH降低;d.红细胞渗透脆性降低;e.骨髓增生活跃以上, 以红系为主。 (3) 生化检查:血红蛋白电泳出现Hb H带。 (4) 遗传:家系中可有Hb H病患者。 (5) 有条件应做a/β肽链合成速率比及基因分析。 (2) β地中海贫血 (不含其因缺失δβ珠蛋白生成障碍地中海贫血及Hb H遗传性持存症) : (1) 临床:同Hb H。 (2) 血液学:同Hb H。 (3) 生化检查:Hb A2>3.5%, Hb F>20%。 (4) 遗传:纯合体者父母均为β地中海贫血杂合子;杂合体者父母之一为β地中海贫血杂合子。 (5) 同Hb H。

1.3.2 缺铁

即SF<12μg/L。

1.3.3铁元素减少

即SF<20μg/L。

1.3.4妊娠贫血

HGB<100 g/L;RBC<3.5×1012/L;Hb比容<30%[4]。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甲乙两组的贫血率对比

并不是所有怀孕前经过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被诊断为轻型地中海孕妇在怀孕时都会表现为妊娠期贫血症状 (孕妇Hb<100 g/L为贫血) , 甲组有9例在妊娠期表现出贫血症状, 占16.4%, 9例患者的HGB平均为 (94.12±11.02) g/L;乙组有29例贫血, 占72.5%, 29例患者的HGB平均为 (109.01±9.15) g/L。甲组HGB降低情况和贫血率均低于乙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97, P<0.05) 。

2.2 4组孕妇贫血因素分析

甲乙两组孕妇的S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乙组和丁组S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甲组与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甲组SF低于丁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丙组SF低于乙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丙组和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Vit B12、Fol 4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3.1 轻型地贫孕妇铁代谢存在一定的矛盾

地中海贫血尤其是轻型患者一般不易被发现, 需要通过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才能够确诊, 它是一种溶血性贫血, 长期的慢性溶血会导致铁的负荷过重[5]。而妊娠期的妇女代谢比较特殊, 红细胞增加, 胎儿发育的需要等原因导致对铁需求的增加, 即使是正常的妇女, 在这个时期也容易出现铁缺乏的情况, 所以很多妇女在妊娠晚期的时候都伴随着缺铁性贫血[6]。我国妊娠晚期铁减少的患者高达51.6%, 而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高达33.8%, 因此临床上常使用铁补充剂来防治妊娠晚期的铁减少, 但有专家提出, 地贫孕妇不需要补铁, 但对于地贫孕妇妊娠晚期的铁水平研究较少, 不足以提供充足的依据, 因此对于地贫孕妇妊娠晚期铁水平的研究对于其是否需要补铁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7]。

3.2 轻型地贫孕妇在妊娠晚期的铁储备情况

从该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 妊娠晚期轻型地贫孕妇的铁水平均没有升高。相反甲组孕妇缺铁的风险要比丁组高, 铁水平与丙组相近;乙组孕妇铁水平与丁组相近, 该结论与Nobili B的报道[8]是相同的。该研究甲乙两组的储铁缺乏率分别为60.87%和42.86%, 明显高于Write的报道[9], 这可能与Write对孕36~40周的α、β地贫孕妇进行了铁剂治疗有关。因此对妊娠晚期地贫孕妇进行补铁, 可降低轻型地贫的铁缺乏率, 提高HGB水平。β地贫孕妇高于丙组, 且减少风险也低于丙组, 说明β地贫可能是妊娠晚期储铁减少的一个保护性因素, 地贫本身是一种溶血性疾病, 会导致机体铁水平的升高, 可以一定程度上对抗孕期铁需求的增加[10]。该研究的创新点就在于此, 某些病理现象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对人体有利, 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病理现象来弥补生理上的改变, 例如用地贫患者的铁负荷弥补妊娠晚期的铁减少, 但此理论还不成熟, 仍需要监测孕妇的铁水平, 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3.3 缺铁的地贫孕妇仍需要进行补铁治疗

该研究还发现, 地贫孕妇SF与非地贫孕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分析妊娠晚期正好是铁需求的高峰期, 地贫孕妇的铁负荷过重, 二者相互作用是有益的, 铁负荷高恰好满足了妊娠晚期对铁需求的增加, 而且对地贫孕妇进行补铁时一定要严密监测, 既保证铁的供应又要避免铁负荷过高[11]。

3.4 妊娠晚期贫血的主要原因是缺铁

该研究可以看出, 4组的Vit B12、Fol均无缺乏, 因此二者与地贫孕妇的贫血状况无明显的关联, 更证明了铁储备与地贫和非地贫孕妇的HGB水平密切相关, 应对孕妇给予预防性的铁补充, 提高铁的储备, 阻止缺铁发展到贫血的阶段, 对防治人身缺铁性贫血有重要的意义[12]。

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类型贫血孕妇妊娠晚期相关指标的差异, 分析原因和应对方法。方法 以2011年3月—2012年3月间定期在该院产检的200例孕妇为对象, α地贫55例 (甲组) , β地贫40例 (乙组) , HBG在100~110 g/L的46例 (丙组) , HBG≥110 g/L的59例 (丁组) , 检测所有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维生素B12、血清铁蛋白、血清叶酸, 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甲乙两组分别有16.4%和72.5%的患者表现为贫血, 且甲组HGB高于乙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SF比较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轻型地中海贫血不会增加晚期妊娠妇女的铁负荷, β地中海贫血低HGB水平多于α地中海贫血区, 这些孕妇应当高度重视铁的补充。

关键词:轻型地中海贫血,妊娠晚期,相关因素

参考文献

[1]邱婷, 尹春燕.轻型地中海贫血孕妇妊娠晚期贫血的相关其他因素探讨[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1, 19 (12) :69-71.

[2]梁瑞珍.妊娠合并贫血100例临床调查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 (25) :118-119.

[3]张之南.临床血液学诊断及疗效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56-57.

[4]李莉艳, 钟梅, 陈翠华, 等.206例地中海贫血家系产前基因诊断结果分析[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2, 1 (15) :5-9.

[5]余小燕, 陈剑虹, 朱津, 等.160例孕妇羊水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结果和临床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4 (1) :17-18.

[6]陈丽华, 胡美霞, 彭群英, 等.妊娠期贫血病因及治疗效果的临床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 2011, 51 (3) :37-45.

[7]于君, 杨柳.妊娠缺铁性贫血的概述[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1, 18 (11) :46-47.

[8]Nobili B, Perrotta S, Matarese SMR, et al.Evaluation of body iron status in Italian carriers of beta-thalassemia trait[J].Nutr Res, 2011, 21 (1-2) :55-60.

[9]White JM, Richards R, Jelenski, et al.Iron state in alpha and beta thalassaaemia trait[J].J Clin Pathol, 2010 (39) :256-259.

[10]胡志愿, 郭璐娣, 刘俊峰, 等.临床产妇凝血四项及血常规检测的临床意义[J].现代医院, 2013, 1 (13) :46-48.

[11]陆洲, 王远流, 黄青玉, 等.广西柳州地区六个县179对地中海贫血妊娠夫妇基因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3, 1 (21) :26.

上一篇:联邦主义下一篇:概预算费用